国际贸易地理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国际贸易地理(重点部分的PPT全部内容)

? 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茵河和多瑙河。(理解)
气候条件的影响:气候的节律性和地带性,对生产事业,尤其是农业生产产生着深刻影响,进而制约着经贸活动。
具体影响例:
(节律性和地带性)小麦、玉米、棉花适宜种植在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节风气候区,所以美国、加拿大、中国、乌克兰、法国等位于温带中纬度的国家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
第一章 绪论
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学研究对象和地理学研究对象
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经济地理环境。
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的基本属性:区域性与综合性
第二章 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数理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和邻国位置等方面反映出来。
(消费习惯,品种)生活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多需要富含脂肪和热量的食品和羽绒、裘皮等服装;而生活在热带气候条件下的居民,则多需要清淡食品、防暑药品和降温空调等设备。
(灾害性气候)1972年,由于气候异常,南美秘鲁沙丁鱼的捕获量减少2/3,致使当作饲料的鱼粉锐减。与此同时,印度和西非的花生,前苏联的向日葵等,也因天旱而大量减产,致使能当饲料的大豆价格成倍上涨,由此引起了世界饲料与谷物市场的供求矛盾和国际贸易活动范围的扩大。
“三湾一海”是指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地区,这里是日本乃到全世界港口最集中地区之一,集中了千叶、横滨、川崎、东京、名古屋、大阪、神户等世界重要港口。三湾一海地区岸线曲折,水深湾多是建港的优越条件。
地形、气候、水文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山区和平原、沙漠与良田、河流和湖泊、气候类型等方面反映出来。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课件(全)

国际贸易地理教学课件(全)
世界铁矿石新矿点的发现、生产的地区布局变化和 生产量的增减等,与世界石油的情况相似,均对世 界和各国的经贸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第二节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
人文地理环境,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自 身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国 家类型、人口民族、宗教风俗、科学技术、环境 质量、政治因素和生产力状况等,均属人文地理 环境范畴,它们对国际贸易活动均有不同的影响。
四、环境质量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工农业发展,往往会出现工业废渣、 废气和废水的大量排放,大量农药、化肥的不科 学使用等情况,使大气、土壤、水域等受到污染, 地理环境恶化,环境质量下降或者变坏,个别地 区生态系统失去平衡,从而影响生产和经贸活动, 导致工农业生产萎缩,经贸活动受挫。
国际贸易中,对进出口货物的种类、品种、质地、 规格以及安全性等的要求日趋严格,假如进口商 品所含杂质超过规定标准,就经常会出现要求退 货或索赔的情况。
山区和平原地区相比,运输业效率差别也很大,在 山区修筑一条与平原地区运输能力相同的铁路,造 价要高3倍。山区线路坡度较大,运营时,燃料和 费用都成倍增加。在水平线路上能拉5000吨重的 机车,爬0.5%坡时只能拉1400吨重,爬1%坡时, 只能拉800吨重。
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位 于热带多雨区的河流,一般水量大,具有较大的航 运价值,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世界上适宜航行的河流有长江、尼罗河、密西西比 河、亚马孙河、伏尔加河、多瑙河、莱茵河、圣劳 伦斯河等。其中具有国际航运功能的河流主要是莱 茵河和多瑙河。
三、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国际贸易地理研 究的方法论基础。
还可以采取如下一些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 地图法 综合分析法,也称系统分析法 对比法,也称比较法 统计图表法 归纳、演绎法 抽象法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际贸易在各国之间的往来日益频繁,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国际贸易地理,即研究国际贸易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的学科,对于了解贸易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环境是国际贸易的基础,不同国家的自然资源分布和气候条件不同,这直接影响了各国物资和产品的生产和贸易规模。

例如,沿海地区通常具有丰富的港口资源和便捷的海上交通条件,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

2.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以及市场规模都是影响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较为发达的国家通常拥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因此在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上具有竞争优势,如德国的汽车制造、日本的电子产品等。

3.政策因素各国的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规则也对贸易地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国际贸易受阻,而开放政策则有利于促进贸易自由化和贸易地理的重新布局。

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也对贸易地理产生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规律和趋势1.集聚效应国际贸易往往呈现出集聚效应,即类似产品和产业在特定地理区域集中的趋势。

比如,酒类产业在法国的波尔多地区、中国的云南地区集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产地效应和品牌效应,进一步促进了该地区的贸易和经济发展。

2.区域一体化近年来,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多个区域一体化的趋势,例如欧洲的欧盟、亚洲的亚太经合组织等。

区域一体化通过打破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成本和提升市场规模,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和投资活动。

3.价值链重组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生产环节分散到全球各地,形成价值链分工。

不同环节的加工和生产在不同地区进行,这导致了贸易地理的重组和调整。

例如,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的重要基地,扮演着组装和加工的角色,而发达国家则负责高端技术和研发。

三、国际贸易地理的意义1.促进经济增长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可以帮助国家和企业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分工合作,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创造。

国际贸易地理教程

国际贸易地理教程

国际贸易地理教程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内容和任务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地理师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地理学的对象既地理环境,它是一个包括自然、人文、经济三大环境的复合系统,既涉及自然规律,也涉及经济规律。

地理学有较强的地域性、综合性,其主要内容是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和空间结构。

‘名词解释:国际贸易:是指各国(地区)之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的分工表现,反映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性。

这种国际间货物与服务的交换活动能实现生产要素的最大限度的优化组合而使各方获得更大的贸易利益。

国际贸易地理作为一门边缘学科,一方面,要研究自然、人文、经济三大环境对各国(地区)间贸易活动的重大影响。

另一方面,国际贸易地理更需要遵循经济规律,根据国际贸易有关理论深入研究产生国际贸易地域分工的原因及其规律;关于各国商品和服务活动以及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原因与地理方向;是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进出口商品的结构。

国际贸易属流通领域,在国际贸易利益的驱动下,商品与国际贸易交换带来空间的转移,全世界各国间贸易活动想成国际贸易网络。

综上所述,国际贸易地理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不仅要论述区域贸易的特征,而且应着重研究区域贸易特征产生的原因,更应深入分析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的内在联系与特殊规律。

二、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理论基础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协调共生论作为现代地理学的核心从地理学方面奠定了国际买一地理的理论基础。

(二)地理环境和国际贸易的关系(简答或多选)1、自然环境与国际贸易自然条件及自然资源对经济贸易活动的影响及作用随之减弱,自然环境对经贸发展的促进与制约因素作用不是决定性,必须运用综合的观点。

2、人文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地理环境包括人口、民族、教育文化水平、语言、宗教信仰、历史、政治等因素。

3、经济环境与国际贸易经济环境包括一国的经济类型,经济发展水平,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一国的生产力要素的地域组合优势。

国际贸易地理教程

国际贸易地理教程

国际贸易地理教程1 国际贸易地理学简介国际贸易地理学是将空间研究技术和全球经济系统融合起来,用来研究全球分布的国际贸易,以及全球贸易中的区域分布格局的一门学科。

它将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技术与地理学的空间分析技术相融拢,构建出一条“空间—时间—社会”的贸易规律,以解释国际贸易的分布变化以及贸易分布变化的成因、机制和定律。

2 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国际贸易地理学是国际贸易和地理学交叉研究的必要结果,旨在把贸易实质化,使贸易具体特征得以反映,把地理和地理空间成为分析贸易关系的实证工具,以更好地揭示贸易变迁及其影响,从而推动经济空间规律的发现和发展。

它包括了以下内容:(1)国际贸易的概况与理论,包括贸易理论的发展历史及其贸易技术、贸易管制、贸易实践等理论基础;(2)国际贸易的地理规律,包括分析国际贸易的地理动态、对比国际贸易的地理与经济特征,探究贸易地理格局的变动过程。

(3)国际贸易与地理学,将地理学方法应用到国际贸易,探讨贸易活动的地理背景及特征;(4)贸易路线及航线研究,了解贸易空间分布及其变化;(5)国际贸易的空间效应,探究贸易变化和贸易空间因素之间的关系;3 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国际贸易地理学由两个分支组成:贸易理论和地理分析。

之所以产生,是两者结合起来,才构筑出适应性贸易行为和空间经济学动态的理论基础,为探讨国际贸易活动的空间形态提供了近乎完整的理论解释。

因此,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采集:以贸易额、贸易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以及贸易行为偏好等为选取的测量指标;(2)地理空间分析:运用GIS技术进行地理空间分析,统计分析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格局特征,以及贸易空间形态变化的空间呈现;(3)理论结合分析:运用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结合地理学研究方法,从地理格局变动、竞争优势和交通网络分布等角度,分析国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其Spatial和时间变化;(4)模拟试验:运用模拟技术模拟贸易变化,模拟贸易关系的动态变化过程;(5)技术应用:利用物流系统及其关联信息联网技术来分析贸易关系及其经济性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5个)及亚洲的主要贸易中心
二、地理大发现促使区域贸易中心 向大西洋沿岸转移(15世纪--17世纪)
(1)新航线的发现(1487--1488)
(2)发现新大陆(1498--1492)
(3)环球航行(1519---1522)
地理大发现的重要意义:
(1)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内 容,改变了世界人口的分布
(2)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3)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和世界商品市场的产生
授课重点: 国际贸易中心形成的时间与条件
板书要点: 一、产业革命推动区域贸易中心向
全球发展(16世纪60年代—19世 纪70年代)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贸 易中心的形成(19世纪70年代开 始,20世纪初统一的世界市场形
1.自然环境(这里仅指与人类经济贸易 活动有关的主要因素)
自然条件与资源是一国经济贸易活动 的基础。
2.人文环境对国际贸易有重要深远的 影响(人口因素、文化因素、政治历 史因素等)
3.经济环境包括诸多要素,必须掌握 以下基础知识、基本概念,是学习分 论各国经济的基础知识:
(1)国内生产总值(GDP)
三、政治历史因素对国际贸易 的影响
(促进作用及阻碍作用)
一、经济发展水平 1.国内生产总值( GDP ) 2.人均国民收入(人均GNI) 二、产业结构 各国三次产业变化的4个阶段: 1.产业结构呈一、二、三阶段,处
于农业社会阶段。
2.产业结构呈二、一、三阶段, 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阶段。
板书要点:
一、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
(1)公元前3000年对外贸易 中心
中东----埃及-----古巴比伦 (2)西方贸易中心(公元前6

国际贸易地理文档

国际贸易地理文档

第一章绪…论导言国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地理学的产生第一节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属性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世界各国(地区)商品生产的地域分工、商品交换的地域分布和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是经济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二、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学科属性国际贸易地理学属于社会科学,它是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的边缘性学科。

1、国际贸易地理学与国际贸易学之间的关系:⑴国际贸易地理学与国际贸易学之间的联系:国际贸易学的国际分工、国际市场理论、经济地理学的区位论、生产布局理论等同样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理论基础。

⑵国际贸易地理学与国际贸易学的区别: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规律与特征的科学,其研究的着眼点往往在于国家的方针、政策是如何促进和制约商品交换的,其落脚点在于寻找并发现促进商品生产和交换的规律;而国际贸易地理学则更侧重于研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空间分布的特征及规律。

2、国际贸易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关系国际贸易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区别:经济地理学主要是研究商品生产的空间分布,而国际贸易地理学更侧重于分析商品交换的空间分布。

国际贸易地理学由于是边缘性的科学,因此综合性、区域性和实践性是其突出特点。

第二节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任务与方法一、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国际贸易地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下述7个方面:(1)影响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因素。

自然地理因素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河流、湖泊、动物和植物等,它们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

(2)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通过生产力发展历程的分析,正确认识世界贸易中心区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两岸,进而转向亚太地区,正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3)世界经济贸易区域集团化形成和发展的条件,集团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并分析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这三大集团形成的历程、一体化的特征及其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其区域分异与组合规律,以及国际贸易地域组织及其发展演变规律的地理科学,是研究世界范围内商品交换、移动和组合空间配置空间表现得学科,是从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与国际贸易地域系统相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的一门边缘学科。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国际贸易地理学区别其他科学的特殊属性。

影响国际贸易主要的因素:1.各国家、各地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

2.地理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

3.人口及劳动条件4.社会经济基础。

地理位置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

经济地理位置指某一地理事物与其相邻的具有经济意义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

政治地理位置指某一地理事物与其相邻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关系,即其周围地区和邻国的政治状况、外交政策、国力强弱等及其对本国的影响。

.新加坡二战前,新加坡只是英国的一个转口贸易基地,主要转口马来西亚的橡胶、锡,泰国的稻米、柚木,印度尼西亚的香料、木材等到世界各地。

二战后,石油取代煤炭成为最重要的能源,通过发展炼油、造船、电子等加工工业,以及旅游、金融、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很快成为整个东南亚的经济中心。

新加坡发展的区位优势(1)地理位置优越,地处马六甲海峡东端,拥有天然良港,连接着太平洋和印度洋,是北半球与南半球、东方与西方的海上十字路口。

(2)海运交通便利,沟通三大洲,连接两大洋,有利于发展船运业和转口贸易,也有利于引进资金和技术,发展电子产业、旅游产业和加工产业。

(3)环境优美,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花园城市”(4)教育发达,国家极其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

一、自然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1、地理位置的影响地理位置是指某一地理事物在地球表面所处的空间区域,其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可以从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和邻国位置等反面反映出来。

广大中纬度地区因其位置居中,致使这一地带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适中,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贸易等活动都较适宜,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交往等的理想环境;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的位置,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发展和贸易交往等亦会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学是研究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市场的基本条件和特征,它们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以及不同市场中不同商品结构,供求,交换,运输和销售的情况。

它是商业地理学的一个分支。

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因此对世界路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和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国际贸易地理学属于社会经济科学领域,是国际贸易与经济地理学之间的边际科学。

在对外商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应树立国际贸易空间(区域)的概念和意识,在了解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差异和全球格局的基础上,了解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掌握国际贸易运输方式的相关知识,了解中国对外贸易和运输业的发展状况,了解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经贸关系。

内容包括两个方面:①根据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生产力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经济结构和技术水平以及生产进行分析。

研究主要工农业部门的分布特征,国际贸易商品流通的区域结构和区域差异;②以国际贸易中重要原材料和加工产品的产销关系为对象,研究粮食,主要经济作物,石油,煤炭,重要矿产和采伐业的生产,运输,贸易和消费所形成的空间流。

尖端技术和高加工商品。

由于运输是国际贸易的媒介,因此对世界路线,港口,商船,铁路干线和航空运输的研究也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组成部分之一。

自由港,自由贸易区,出口工业加工区,自由边界区,过境区和保税仓库区等各种形式的经济特区是促进国际贸易的特殊形式。

研究其功能,条件,类型和布局也是国际贸易地理学的重要内容。

对外贸易和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一,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也称为对外贸易的地区分布或国家结构,是指每个国家或地区组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通常用其在进口总额和进口总额中所占的比例来表示。

出口量或该国家的进出口总额。

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指示一个国家的出口目的地和进口来源,从而反映了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集团之间的经济和贸易联系程度。

竺仙如版·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竺仙如版·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绪言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一)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对象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地区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地理分布与地理格局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和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属性综合性(1)同经济学的关系密切(2)同地理学及其某些分支学科联系密切(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方法论基础。

2.地域性这一属性决定了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地理格局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核心与重点。

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世界各国各地区对外贸易的实力对比及其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贸易结构和战略态势。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任务与内容(一)主要研究内容1.对国际贸易条件(影响因素)的研究各国家各地区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地理环境与交通、信息条件;人口及劳动力条件;社会经济基础。

2.对进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3.对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地区差异和地区格局的研究(二)基本任务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有三大任务:文化教育任务,理论研究任务和实践及应用任务。

三、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方法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传统方法主要包括统计法、图表法、文献资料法、相关分析和类比法及地图法等,现代方法主要是数理方法、系统方法、计算机方法等。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一、自然地理环境(一)地理位置:所谓地理位置是指地球上某一事物与相邻的其他事物的空间关系。

1.经纬位置:以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交的座标点表示的空间位置叫经纬位置。

经纬位置的影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纬位置可以影响各国各地区的水分和热量条件,影响了农牧业的生产,从而影响对外贸易中农业生产品的构成和流向。

(2)影响消费市场和商品的包装。

(3)使港口的封冻期长短不一,影响对外贸易运输。

摩尔曼斯克(4)经度位置不同,使各国各地区时间不同。

经度每差15度时间相差1小时。

2.自然地理位置:以地球表面山川、河流等自然地理事物表示的空间关系,叫自然地理位置。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

国际贸易地理知识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国际贸易活动与地理环境、地理位置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国际贸易地理涉及到地理因素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包括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分布、交通运输、通讯和信息技术、政治因素等。

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结构有着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就国际贸易地理知识进行详细介绍。

一、地理位置地理位置是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

国家和地区的地理位置直接决定了其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联系。

地理位置不仅影响着国家对外贸易的方式和策略,也影响了区域间贸易的发展。

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和地区往往可以通过降低交通和运输成本,更快地进行国际贸易活动。

例如,地处中东地区的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由于地理位置的便利性,它们成为全球石油贸易的中心。

此外,地理位置也影响着国家和地区的贸易竞争力和地位,从而对国际贸易结构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自然资源分布自然资源分布是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差异极大,例如,油气资源集中分布在中东地区、铁矿石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和巴西等。

自然资源的分布差异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的结构和模式。

资源丰富的国家往往以资源为优势,通过对外贸易实现了经济发展。

而资源匮乏的国家则主要以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等形式参与国际贸易。

自然资源的分布也会导致国家之间的贸易依存度。

资源贫乏的国家通常需要依赖其他国家的资源进口,形成贸易依存关系,而资源富集的国家则通过资源出口获取贸易利益。

三、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环节。

交通运输条件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发达的交通运输系统可以提高贸易的效率,降低运输成本。

海洋运输、航空运输、陆地运输等不同的交通运输方式都对国际贸易起着不同的作用。

例如,世界贸易主要依靠船舶运输,现代船舶技术的发展和运输成本的降低加快了货物和服务的流动,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此外,交通运输设施的不完善会对国际贸易造成限制和阻碍。

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二)2024

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二)2024

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二)引言概述:国际贸易地理是研究国际贸易发展与地理因素相互作用的学科,深入探讨了国际贸易的地理布局、资源分配和区域竞争等问题。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国际贸易地理的相关内容,重点关注其与国家竞争力、区域一体化、贸易模式、技术创新和海运运输等方面的关系。

1. 国际贸易地理与国家竞争力1.1 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2 地域优势和地理位置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1.3 地理布局对产业链的影响1.4 国家政策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塑造1.5 跨国公司在国际贸易地理中的角色2. 国际贸易地理与区域一体化2.1 区域贸易协定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2.2 区域一体化对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的推动2.3 区域一体化对边境合作和跨境贸易的促进2.4 区域一体化对地区不平衡发展的挑战2.5 区域一体化与国际贸易地理发展的经验教训3. 国际贸易地理与贸易模式3.1 地区特色交易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3.2 跨国公司的产业链重构对贸易模式的影响3.3 多边贸易体制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塑造3.4 地区分工与分工模式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3.5 资本贸易与商品贸易的地理特征及变化4. 国际贸易地理与技术创新4.1 技术创新对国际贸易地理的推动4.2 技术转移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4.3 技术差距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制约4.4 创新中心与创新网络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塑造4.5 技术演进对贸易模式和区域竞争力的影响5. 国际贸易地理与海运运输5.1 海运运输对国际贸易地理的重要性5.2 比较优势与运输成本对海运贸易的影响5.3 港口和物流中心的地理布局对海运贸易的影响5.4 航线网络与贸易流向的地理关系5.5 航运技术和船舶规模对国际贸易地理的影响总结:国际贸易地理作为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学科,深入研究国际贸易发展与地理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自然资源的地理分布、地域优势、区域一体化、贸易模式、技术创新和海运运输等方面对国际贸易地理都有深远的影响。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简答题1、国际贸易地理学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并说明其学科属性及其特点?国际贸易地理学侧重于从地理学的研究角度来分析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研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空间分布的特征及规律。

国际贸易地理学介于国际贸易学与地理学之间,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科学性质的边缘学科,该学科具有以下特点:(1)综合性(2)地域性(3)动态性(4)社会性2、国际贸易地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有哪些?主要有(1)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2)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3)世界主要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4)国际贸易运输地理(5)中国大陆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3、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内容?地理位置,地形条件,气候条件,资源条件4、人文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内容?人口因素,民族因素,语言因素,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法律、协议5、经济地理环境包括哪些内容?经济发展水平、产品结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科学水平结构6、地理大发现对国际贸易格局变化有着怎样的影响?(1)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和内容(2)地理大发现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3)地理大发现给国际贸易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工业原料和劳动力7、地理大发现的诱因?(1)获取更多金银财富(2)原有陆路贸易路线受阻(3)航海技术的成熟8、第一、第二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国际贸易格局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生产部门的地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国际经济贸易联系扩大,地域分工开始形成;促进了国际贸易运输的发展。

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充分的物质条件;促进了交通运输设备和通讯设备的更新与发展;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开始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引起生产力各要素的变革,使劳动生产率有了显著提高。

使整个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不仅加强了产业结构非物质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的趋势,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世界货币金融关系的变化和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推动了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并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经济战略的变化,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地理格局;推动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向国家垄断过渡。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

国际贸易地理课件一、引言国际贸易地理是一门研究国际贸易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旨在揭示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规律、地理环境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以及国际贸易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本课件将重点介绍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地理格局、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等内容,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国际贸易地理知识。

二、国际贸易地理的基本概念1. 国际贸易: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的交换活动。

2. 国际贸易地理分布:指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地理分布特征,包括贸易流向、贸易量、贸易结构等。

3. 贸易地理优势:指某一国家或地区在开展国际贸易时所拥有的地理环境优势,如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市场广阔等。

4. 贸易地理壁垒:指由于地理环境因素导致的国际贸易障碍,如距离、关税、非关税壁垒等。

5. 贸易地理格局:指在一定时期内,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三、国际贸易地理格局1. 全球贸易地理格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国际贸易地理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调整,新兴市场经济体崛起,贸易流向和贸易结构日趋多元化。

2. 区域贸易地理格局: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区域贸易协定层出不穷。

如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这些区域贸易集团内部贸易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逐年上升。

四、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析1. 资源禀赋:资源禀赋是影响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往往出口资源密集型产品,如石油、矿产等;而资源匮乏的国家则进口这些产品。

2. 地理位置:地理位置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

位于交通要道的国家,如新加坡、香港等,国际贸易发展较为繁荣;而地理位置偏远的国家,如蒙古、老挝等,国际贸易发展相对滞后。

3. 市场规模:市场规模是影响国际贸易地理分布的关键因素。

人口众多、消费水平较高的国家,如美国、中国等,市场需求旺盛,国际贸易规模较大。

4. 政策环境:政策环境对国际贸易地理分布具有重要作用。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绪论第一节Ⅰ、国际贸易地理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国际贸易,包括进出口商品结构、国际贸易地区分布或地域构成等,都是由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来决定的。

Ⅱ、国际贸易地理的学科属性综合性2、地域性3、动态性4、社会性第二节Ⅰ、国际地理贸易学研究的内容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的关系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经济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世界主要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国际货物运输地理中国大陆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地理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地理环境分为自然地理环境、人文地理环境和经济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自然地理环境是指所有能够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自然地理要素,包括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淡水的作用有航行、灌溉、发电。

人文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人文地理环境是在人类自身长期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包括人口、民族、语言、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政治、法律等因素经济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及其分布、消费水平及消费结构等经济发展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备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2、人均国民收入(GNI)3、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分为四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4、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国家类型:一般把国家分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产业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科学技术水平对国际贸易的影响1、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2、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各国(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3、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加强了世界贸易竞争4、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促进国际分工由垂直型分工向水平型分工发展第三章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的演变第一节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与发展产业革命钱的区域贸易中心地理大发现与区域贸易中心转移地理大发现扩大了国际贸易的范围和内容地理大发现使区域贸易中心转移: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理大发现给国际贸易产品的生产提供了大量货币资本、工业原料和劳动力第二节国际经贸组织全球性国际经贸组织: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复兴开发银行(IBR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区域性国际经贸组织:欧盟(EU)、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第四章世界三大类商品贸易地理第一节世界能源贸易地理1、世界石油贸易地理:世界石油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中东、拉丁美洲、北美洲、西欧、非洲、东南亚和中国。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

国际贸易地理国际贸易地理是指国际贸易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和特点,研究国际贸易的地域性、地域差异和空间联系等。

国际贸易地理的研究可以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和政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

首先,国际贸易地理的分布不均匀,呈现明显的地域差异。

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了重要的国际贸易中心。

例如,港口城市香港、新加坡以及荷兰的鹿特丹等都是重要的国际贸易枢纽,这些地方因为其良好的海陆交通条件和发展完善的物流和仓储设施,吸引了大量的贸易活动。

其次,国际贸易地理的分布与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发达国家往往具备较高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先进的生产设备,他们往往是高附加值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主要生产者。

这些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参与国际贸易,将自己的产品和技术推向全球市场,并通过贸易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

而发展中国家则主要从事劳动力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并通过国际贸易获取必要的生产资料和技术支持。

此外,国际贸易地理还受到政治和文化因素的影响。

一些地缘政治因素,例如国家之间的政治关系、贸易限制和经济制裁等,会对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古巴和美国之间长期存在的贸易禁运,对古巴的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地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化差异也是影响国际贸易地理的因素之一。

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消费习惯和需求,这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贸易伙伴的选择。

在国际贸易地理中,地理空间的联系和流通的便捷性是促进贸易发展的重要条件。

距离和交通成本是国际贸易中常见的贸易壁垒。

地理位置优越的国家和地区通常具备更高的贸易活动水平。

例如,欧洲联盟内部国家因为地理距离短、交通便利,形成了高度一体化的贸易体系。

相反,距离遥远的国家之间由于交通成本高昂,贸易活动相对较少。

为了促进和发展国际贸易,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是推动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降低关税、取消贸易壁垒、促进国际投资等方式,各国都致力于扩大贸易规模和增加贸易伙伴。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

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5-国际贸易地理格局简介国际贸易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与国之间相互联系的桥梁。

国际贸易地理格局是指各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理分布和相互关系。

它受到各国地理位置、资源分布、交通网络等因素的影响,反映了全球贸易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国家间的经济联系程度。

主要国际贸易地理格局1. 北美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贸易组织之一,由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组成。

这一地理格局建立了一个较为紧密的贸易伙伴关系,促进了北美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化。

2.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EU)是由28个欧洲国家组成的政治和经济联盟,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和共同市场政策。

欧洲联盟的形成造成了欧洲地区的贸易一体化和经济合作更加紧密。

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hina-ASEAN Free Trade Area)是中国与东盟国家建立的自由贸易区,旨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和经济发展。

这一地理格局表明中国对东盟国家的贸易重要性以及中国与东盟的经济联系密切。

4. 中新纽带中新纽带是中国、新加坡和新西兰之间的经济合作和贸易联系。

这一地理格局建立了中国与新加坡、新西兰之间的紧密合作关系,并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增长。

5. 中阿贸易合作中阿贸易合作是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和合作联盟。

中国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这一地理格局促进了两个地区之间经济的融合和合作。

结论国际贸易地理格局反映了各国贸易联系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

各大贸易地理格局的形成,推动了地区内贸易合作的发展和经济的繁荣。

它也为各参与国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推动了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进程。

了解国际贸易地理格局对于进行跨国贸易和拓展贸易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讨论要点解答】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案例讨论要点解答】某年夏季,我国某公司出口一批沥青运往西非,租用了外国商船,沥青包装则采用5层牛皮纸袋。

当商船沿印度洋穿过亚丁湾、曼德海峡进入红海后,沥青逐渐融化。

红海位于干燥炎热的亚热带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周围是干旱的荒漠,没有大河流入,主要靠从曼德海峡流经印度洋的海水补给,因此,海水的温度和盐度都很高,表层海水的最高温度可达32℃ ,含盐度一般都在4%以上,是世界上水温和含盐量最高的内海之一。

由于红海气温高,沥青开始融化,并透过纸袋粘在货仓地板上。

该商船顺序通过苏伊士运河进入地中海、大西洋后,沿途气温有所下降,使粘在货仓地板上的沥青又凝固起来。

结果到目的港后,卸货十分困难,清理打扫船舱更困难,最后结算,卖沥青赚来的外汇用于洗舱费还不够。

问题:为什么我国公司会得不偿失?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将如何影响国际贸易中的商品运输?如果由你来运输沥青到西非,你将如何安排?要点解答:显然,我国公司在安排此单运输时,忽略了世界各海域的不同气候类型,以及对贸易运输和商品质量的影响。

所以损失是必然的。

气候变化会影响对外贸易中商品的包装、储存和运输。

例如,商品输往冬季气候寒冷的国家或地区,储存、包装、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防冻;而易腐烂、霉变的商品在输往气温高、降水多的国家时,则要注意防腐、防霉和防雨。

其实,此单运输中有三个关键要素要统筹考虑:气候变化、商品质量特性及包装、运输工具。

考虑的沥青的质量特性,如果是在冬季运输,自然不会有问题;如果是在夏季运输,从我国通过传统海运运往西非,那么就要首先设计好包装,最好使用桶装,而不应是纸袋包装;如果包装无法改变,就要选择好路线与运输工具,最好通过陆运运往西欧或南欧,再转海运运往西非。

第六章世界石油及大宗农矿原料贸易地理【案例讨论要点解答】我国加入WTO后,粮食生产将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同时在立足粮食自给的基础上,也多了一种通过贸易方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备选政策方案。

那么,国际市场对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提供的空间有多大,则是一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近年来,世界粮食市场的贸易量大致上是2亿吨或者更少些,这个数量基本上只是为了满足具有购买力的那些粮食进口国的有效需求,而不是为了解决世界的缺粮或饥饿问题。

因为农场主明白:世界市场上粮价不景气的时候,多生产粮食是不合算的。

换言之,现有粮食可以保障粮食安全。

但是,这并不等于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有一个供给充裕的国际市场条件,因为世界粮食安全仍面临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发达国家粮食生产贸易优势的巩固与发展中国家粮食严重不足的矛盾及发展中国家营养不足人数多等方面。

世界粮食供应依靠少数发达国家是粮食安全的“巨大隐忧”。

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巩固其作为世界粮食主要供给的地位。

少数几个发达国家的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过大的比重,会由于这些国家粮食生产、储备状况及有关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世界粮食安全。

70年代初的世界性粮食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时世界粮食储备量下降到了不安全的边缘;由于美国粮食受灾减产,使本已脆弱的粮食市场急剧恶化,造成世界性的粮食危机。

问题:我国应如何改革和完善现存的贸易政策、贸易方式及策略,充分利用国际市场来解决粮食安全问题?要点解答:我国是人口大国和粮食消费大国,国内生产始终是基本的,这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保障粮食安全并不是保障自给自足。

充足、稳定的粮食供给可以通过多个途径来实现。

现阶段,我国已经具备利用国际粮食市场的能力。

利用国外供给源,必然有助于降低粮食供给的风险。

虽然我国粮食的外贸依存度总体较低,但也不排除个别年份某些品种的进口数量大增,所以我国除了保持粮食高自给率之外,也应该充分合理利用国际市场。

这样做,并非是因为我国生产不出自己所需的粮食,而是有利于我国农业比较优势的发挥,有利于建立一种具有良好特征和功能的农业新模式,实现有效的粮食安全。

(一)努力使世界粮食市场成为买方市场。

全球粮食供应量的不断增加是世界粮食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的必要条件。

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我们要正视国情,准确定位,即把自己定位成“粮食净进口国”。

通过这个明确信号,刺激所有的粮食出口国竞相增产粮食。

世界粮食供应充足了,其价格的稳定性就增加,反而可以减少风险。

(二)采取多头战略。

鉴于粮食出口国也会因为自然灾害引起产量波动,为了降低产量波动对我国粮食进口的影响,为了消除或降低正常情形下的风险,我国在粮食进口上应该采用多头战略,尽可能扩大市场联系。

(三)转变贸易方式。

几十年来,我国一直采取出口大米、进口小麦的策略,这意味着发挥比较优势是我国利用世界粮食市场的传统。

然而,立足于国际市场上的现货交易而不是动员世界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生产潜力的现有做法,是可以并需要改进的。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种有利地位,从与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签订长期定货合同人手,将国际上具有比较优势的粮食生产潜力逐步动员出来。

换言之,我国需要将目前调剂现货余缺为主的贸易方式转变为签订长期合同为主的贸易方式。

(四)投资硬件建设。

例如,投资和改善粮食进口的基础设施,如码头、港口、周转仓库等。

使运输条件能够承受较大幅度增加的粮食进口。

习题解答第一章绪论-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习题要点解答】1.如何理解国际贸易地理的区域性与综合性?答:区域性与综合性是地理学的基本属性,区域观点和综合观点是地理学的灵魂、根本的观点和传统的思想与方法。

作为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国际贸易地理学最大的特点也是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国际间的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都需要在一定空间(地域)上进行,并始终在空间与时间的相统一中表现出来。

国际贸易具有严格的区域性,其进出口商品结构与价格结构等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异性。

国际贸易所依托的区位优势、口岸、通道、腹地深受不同国家和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域内和域际所形成的独特而复杂的社会经济地域系统,使国际贸易展现出不同的时空结构。

区域是国际贸易地理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出发点,国际贸易地理主要是研究商品交换的空间分布格局、空间差异、运输条件、贸易活动的区域特点及其国际贸易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过程和规律,因此把区域观点和相关理论落实到国际贸易主要地域系统的结构、功能与分布以及世界主要国家、地区和主要区域经济集团的经贸现状和未来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国际贸易地理学的研究必须是综合性的,这种综合研究有别于其它学科,它是以区域为依托和出发点的,是一种区域性的综合研究。

首先,国际贸易地理学的边缘科学性质,要求对自然、技术、经济诸条件进行综合,即对自然规律与经济规律进行综合;其次,国际贸易地理学的地域性,要求对特定地域内的诸条件进行综合,也要求对地域之间的差异与分工进行综合;再次,国际贸易地理学具有历史性或发展性,要求对商品交换地域分布的历史、现状与发展方向进行综合。

2.为什么说国际贸易地理学是边远学科?(见教材第10页本章小结)3.国际贸易地理学阐述的主要内容包含哪几个方面?(1)对影响国际贸易空间分布和格局的各种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研究,主要有世界自然地理因素及人文地理因素分布、特点、变化。

(2)分析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产业部门的构成与其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区结构及主要经贸活动的关系。

(3)分析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空间格局、地区差异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

4.研究国际贸易地理问题可以采取的传统方法和现代方法有哪些?答:一是地图法,即用地图表示研究对象并作出分析,从地图上形象地认识和理解相关地理事物;二是综合分析法,也称系统分析法,即按照客观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将有关地理事物作为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历史和现实、时间和空间、自然和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进行分析,获得其形成、发展、变化的原因和规律;三是对比法,也称比较法,即按照一定的标准,把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但彼此有某种联系的地理事物进行分类和比较,确定它们相同相异之点,分析它们之间的共性及差异性,并认识这些共性或差异性的形成原因和规律,以揭示事物本质。

进行国际贸易地理问题研究也可运用经济分析中的其他一些方法,例如:统计图表法、归纳法、演绎法、抽象法、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等。

第二章地理环境与国际贸易【习题要点解答】1.阐述濒临海洋还是深居内陆对一个国家外经贸活动的影响。

答:沿海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岛国)与内陆国家和地区(特别是边远偏僻山区)相比,经济地理环境、交通运输和出海口等条件大不一样,使这些国家(或地区)之间以及内部,经贸发展状况形成明显的差异。

沿海国家和地区一般发展较快,往往率先成为经贸发达地区;而内陆国家和地区则发展较慢,往往是比较闭塞和落后的地区。

地球上有20多个内陆国家,除欧洲的8个属于发达国家外,其余都是发展中国家。

位处欧洲的内陆国家之所以会比较发达,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历史较早,现代化铁路、内河航运与航空运输等交通方便以及经济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较好紧密相关。

其他广大内陆国家之所以较贫困,经贸活动不够发达,有其经济、政治、文化和历史等复杂原因,而距离海洋较远,没有方便的出海口这一重要地理环境因素,也是严重影响它们经贸发展的带根本性的共同原因。

海运是当今国际经济贸易活动联系的主要手段,内陆国家只有取得通畅的出海口才有发展经济、繁荣贸易的现实可能,而要做到这点,首先必须与邻近的海运便利、经济又较发达的国家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

2.为什么说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答:战后,由于石油取代了煤炭成为最重要的能源,从而促进了西亚石油的大规模开发,加上日本、韩国、我国台湾经济的迅速发展,使马六甲海峡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运通道,而新加坡所处的地理位置就变得十分优越。

大量船舶过往、停靠及供养补给、维修保养,使其成为周围地区与国家的物资转运点或集散中心。

新加坡政府及时利用了这一有利条件,迅速发展了以炼油、修造船、电子等为主的加工工业和旅游、金融、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经过仅仅经过二十多年就改变了落后面貌,成为世界瞩目的新兴工业化国家。

正像前总理李光耀指出的那样,新加坡处于主要交通中心,是北半球与南半球、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十字路口,这是新加坡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3.举例说明地形条件对经贸活动的影响。

答:河流和湖泊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对交通运输和商业贸易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例如,内陆地区运河的开凿可以满足交通运输和航运上的需要,对于促进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对外贸易往往有着积极的贡献。

我国近1800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曾对南北物资的交流起过积极的作用,目前仍是北煤南运、南粮北调的重要通道。

前苏联通过白海、波罗的海、里海、亚速海和黑海的水系连接起来形成的“五海通航”,美国和加拿大将密西西比河、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沟通后的内陆水道网,以及西欧莱因、马斯、谢尔德、塞纳等水系通过总长达12000多公里运河组成的国际内河航道网均对国际间经贸往来的影响举足轻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