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________________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众服为确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当求之于上流/生于忧患C.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D.如是在啮/如其言(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沿河求之。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B.石必倒掷坎穴中。

(用石头把坑洞填满)C.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D.竟不可得。

(最终没找到)(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答案】(1)pǐ;zhào(2)C(3)B(4)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不能片面的里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主题。

(5)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们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划线的字词。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____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③卿今者才略________④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2)翻译句子。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孙权劝学时,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法推辞。

B. 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C. 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 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和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答案】(1)推托;到,等到;才干和谋略;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2)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3)B【解析】【分析】⑴注意重点动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同时注意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①辞:动词,推托;② 及:动词,到,等到;③ 才略:名词,才干和谋略;④ 博士:名词,古今异义词,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⑵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今:当今。

当涂:当道,当权。

掌事:掌管政事。

句意是: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⑶B项有误,孙权要求吕蒙多读书,要涉猎广泛,文章没有涉及“而且要钻研经书”。

故答案为:⑴① 推托;② 到,等到;③ 才干和谋略;④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对下列句子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好处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C.可爱者甚蕃蕃:多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应当(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标一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________。

【答案】(1)A(2)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解析】【分析】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年代:北宋。

(1)A项的解释不正确,“益”在这里是“更加”的意思。

(2)“染”“濯”“妖”“予”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3)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靠近去玩弄它。

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4)由文中莲的生长环境可知,本文借莲花赞美了作者在污浊的社会环境下依然保持的正直、坚贞的节操。

故答案为:⑴ A⑵ ①我唯独喜爱莲从淤泥中生长出发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娇媚。

②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⑶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⑷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对文言实词含义的辨析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说:谈论。

③化:融为一体。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答案】(1)B(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①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中洗涤过,却不显得妖艳。

②商喜爱同比自己贤明的人在一起,赐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

(4)示例:人成长与他外在环境有关系,我们要与优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修养,正如乙文所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另外,要坚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环境不如意,也应如周敦颐笔下的莲一般,保持独立高洁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解析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题及分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边文段,达成下边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庙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建,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以得,认为顺水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可以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狂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可以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贱,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而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两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河中石兽》纪昀)(1)解说下边句子中加下划线字词①阅十余岁________②竟不可以得________③是非木柿________④据理臆断________(2)翻译以下句子①尔辈不可以究物理。

②众服为确论。

3)对于如何找寻石兽,从事情的结局来看,寺僧、讲学家都不及老河兵有见解。

你从中悟出了如何的道理?【答案】(1)阅:经过,经历;竟:终了,最后;是:这;臆断:主观地判断2)①你们这些人不可以研究事物的道理。

②大家很服气,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3)寺僧和讲学家都犯了离开实质、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要素,所以能提出正确的见解。

由此可知,实践出真知,实践也是查验真谛的标准。

(言之成理即可)【分析】【剖析】(1)本题中的“阅”是“经过,经历”;“是”是古今异义词,“这”的意思。

(2)①句中的“尔辈(你们这些人)、究(研究、研究)、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几个词是赋分点;②“服(服气)、为(是)、确论(正确的言论)”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中,庙里的和尚和一般人同样,由于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依据旧规思想划着几个小船,顺着河流去找寻石兽,自然是找不到;但是学者依据自己从书籍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也不正确,他的一套理论或许能让大家临时服气,但是事实仍是事实,依据学者的理论和方法向地下发掘,也是找不到石兽的;老河兵由于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惯有更仔细的认识,因此能得出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刘羽冲,沧州人。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②于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劝说。

③[沟洫(xù)]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

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________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

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

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________。

(填序号)(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款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乙】晋平公①问于师旷②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③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④乎?平公曰:“善哉!”(选自《说苑》)【注】①晋平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

②师旷:春秋时期晋国乐师。

他双目失明,仍热爱学习,在音乐方面造诣很深。

③炳烛:点燃蜡烛。

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

昧,暗。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恐已暮矣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

(3)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请写出你在学习上得到的两点启示。

【答案】(1)到,等到;迟,晚(2)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少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初升的太阳;壮年时代喜欢学习,就像正午的阳光。

(3)①知错就改(吕蒙);②随时可学(师旷)。

【解析】【分析】(1)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及”,等到;“暮”,迟,晚。

(2)重点字词:“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少”,少年时代;“壮”,壮年时代。

(3)【甲】文结合“蒙乃始就学”,吕蒙善于接受他人的正确建议,知错就改,在学习上我们是可以学习的;【乙】文的晋平公认为“吾年七十”学习已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康肃忿然(忿然:气愤的样子)B. 以我酌油知之(舀取,这里指倒入)C. 笑而遣之(遣:派遣)D. 公亦以此自矜(自矜:自夸)(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尝射于家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 尔安敢轻吾射惟手熟尔C. 但手熟尔但当涉猎D. 徐以杓酌油沥之蒙辞以军中多务(3)下面对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意思是:“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但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B.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意思是:“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C.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意思是:“竟然(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D.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意思是:“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详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粗略的描述。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传(节选)《三国志》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肃意尚轻蒙________④遂往诣蒙_______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3)两篇文章都以“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结尾,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鲁肃与吕蒙见面时的情形,《资治通鉴》与《三国志》哪部作品的描述比较详细?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1)到,等到;重新;轻视;于是(2)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3)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对付关羽的五策”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

(4)示例1:《三国志》比较详细。

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而《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精品】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给下列划线的词语注音。

________________山门圮于河棹数小舟(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众服为确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当求之于上流/生于忧患C.其反激之力/然则天下之事D.如是在啮/如其言(3)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A.沿河求之。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B.石必倒掷坎穴中。

(用石头把坑洞填满)C.寻十余里无迹。

(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D.竟不可得。

(最终没找到)(4)请谈谈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并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5)寺僧们、讲学家和老河兵分别代表了哪三种生活态度?【答案】(1)pǐ;zhào(2)C(3)B(4)这句话既是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又以反问的方式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不能片面的里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以议论的表达方式点明主题。

(5)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们显得考虑不周,忽而原地打捞,都而沿河而下,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阅读(2)(名师讲义,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七下文言文阅读(2)(名师讲义,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二)考点梳理文言文的考查一般中考对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为:考查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一、理解文章中文言词语的能力实词考查一般包括:重点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主要考查对词义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准确理解。

重点实词:今亡.亦死(《陈涉世家》)才.通人(《桃花源记》)一词多义:先自度.其足(《郑人买履》)吾忘持度.(《郑人买履》)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古今异义: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肉食者鄙.(《曹刿论战》)通假字:及反.,市罢(《郑人买履》)略无阙.处(《三峡》)词类活用:一鼓.作气(《曹刿论战》)鞭.数十(《幼时记趣》)小结:词语考查题突出了语言环境意识,突出了对语段中重点词语的全面、准确、灵活地掌握,体现了对词语的积累要古今贯通,在理解中加深记忆的导向。

二、了解句意,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文语句通常被考查的有以下几类:1、文中的主旨句,语段的中心句、重点句。

2、流传至今的名言佳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有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或活用等特殊语法现象的语句。

“固以怪之矣”——涉及关键词、通假字、意动用法等。

4、有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宾语前置等特殊句式的语句。

邹忌,齐国之美丽者也。

宁信度,无自信也。

5、用到修辞手法或者整齐句式的语句。

静影沉璧小结: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语句的试题通常会与考查词语理解的试题在考点上交错分布,意在考查学生能否在理解单个词语的意义,了解一些特殊的词法、句法知识的前提下,凭借良好的语感,综合使用这些知识,准确、顺畅理解完整语句的能力。

三、准确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1、文章理解题2、对选文局部重点内容的理解感受。

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①②两段对第③段有何作用。

3、对选文局部重点内容的概括。

①②段中,先帝刘备哪些做法成为了作者“报先帝”的原因?4、对选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

在作者看来,能够保证出师顺利北伐成功的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 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吕蒙入吴,王①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②。

常在孙策座上酣醉,忽于眠中,诵《周易》一部,俄而惊起,众人皆问之。

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论世祚③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精穷极妙,未该玄④言,政⑤空诵其文耳。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注】①王:指孙权。

②宗:主要的。

③世祚(zuò):指国运。

④玄:深奥。

⑤政:只,仅仅。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划线句划分两处朗读停顿。

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忽于眠中________②众人皆问之________③与我论世祚兴亡之事________④政空诵其文耳________(3)翻译文中划线句。

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两个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答案】(1)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在;他,指吕蒙;兴盛;罢了(3)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4)博览群书;梦中诵书。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此题较容易,此句可译为:吴国的主公孙权劝他学习,吕蒙于是看了很多的书籍,按照《易经》为主。

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王劝其学/蒙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2)这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记忆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

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

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

如“众人皆问之”中的“之”处在宾语的位置上,所以是代词,代吕蒙。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知识讲解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知识讲解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守株待兔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6分)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D、此何遽不为福乎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三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四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1)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含解析(1)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资治通鉴·孙权劝学》)【乙】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妻乃引刀趋①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

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捐②失成功,稽废时日。

夫子积学,当日知其所亡③,以就懿④德。

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遂七年不返。

(节选自《后汉书·烈女传》)【注】①趋:快步走向。

②捐:抛弃。

③亡:通“无”,不足。

④懿:美好。

(1)用“/”给划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三处)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

①见往事耳________②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③当日知其所亡________④遂七年不返________(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的句子意思。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何异断斯织乎?(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甲文段孙权要求吕蒙不仅要涉猎广泛,而且要钻研经书。

B. 乙文段中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又回去修完了他的学业。

C. 甲乙两文段中,孙权、羊子之妻都劝学有法,并达到了劝学的目的。

D. 甲文段孙权指出“学”的必要性;乙文段羊子之妻指出“学”要不断积累,持之以恒。

【答案】(1)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2)了解;到了……的时候;每天;于是(3)①吕蒙以军中事务多为由推辞。

②同割断这丝织品有什么不同呢?(4)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文言文阅读技巧习题训练含解析(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文言文阅读。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

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

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魏学洢《核舟记》)乙一乐工能刻木为舟。

大可二寸,篷桅橹舵咸具。

二人对酌于中,壶觞①饾饤②满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橹,一人运舵,皆有机能动,放在水中,能随风而行,略无欹③侧。

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周辉《刻木巧匠》)【注释】①壶觞:酒器。

②饾饤:dòu dìnɡ,供陈设的食品。

③欹:qī,斜。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

①绝类弥勒________②诎右臂支船________③二人对酌于中________④皆有机能动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一舟必需白金一两,好事者竞趋焉。

(3)两文在表现雕刻家精湛技艺时写法上有何不同?从技艺的角度比较,你觉得是木舟精巧,还是核舟精巧?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像;同“屈”弯曲;相对饮酒;机关(2)①都能就着(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Word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卖油翁欧阳修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1)下列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 康肃忿然(忿然:气愤的样子)B. 以我酌油知之(舀取,这里指倒入)C. 笑而遣之(遣:派遣)D. 公亦以此自矜(自矜:自夸)(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尝射于家圃乃取一葫芦置于地B. 尔安敢轻吾射惟手熟尔C. 但手熟尔但当涉猎D. 徐以杓酌油沥之蒙辞以军中多务(3)下面对文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意思是:“老翁见陈尧咨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但是(只是)对此微微点点头。

”B.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意思是:“陈尧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箭(我的射箭技艺)难道不精湛吗?’”C.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意思是:“竟然(于是)老翁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将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然后)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油从铜钱孔注入,而铜钱没有被沾湿。

”D.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意思是:“康肃公陈尧咨擅长射箭,当世没有第二个人可以媲美,他也因此而自夸。

”(4)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本文在写法上详略得当,详写了康肃公的射箭技艺,而对卖油翁的精湛技艺作了比较粗略的描述。

B.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这句话寥寥数语,便将卖油翁当时的表情和心理活动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杨生畜犬杨生畜一犬,甚爱之。

一日,生夜行,堕涸井中。

犬吠彻夜,旦日,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见井中有人焉。

生曰:“君若出我,当厚报。

”行人曰:“以此犬见与。

”生曰:“此犬尝屡次活我,不得与尔。

”行人曰:“若不与我,便不出尔。

”其时,犬引颈下视井中。

生知其意,遂应之。

杨生出,行人系犬而去,犬时时顾。

后五天,犬夜走归杨生家。

(1)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犬引颈下视井中/下车引之B.生知其意/意暇甚C.犬时时顾/顾野有麦场D.遂应之/遂成枯落(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3)你怎样评价“犬夜走归杨生家”的行为?【答案】(1)D(2)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3)正——①动物有灵性,不要轻视、小看他们;②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需要我们真诚善待;反——①对原主而言,狗是个忠诚的朋友,但对于新主而言,却是带着欺骗、不诚信的行为。

【解析】【分析】(1)A.伸/ 拉。

B.意思/ 神情。

C.回头张望/ 环顾。

D.都是“于是,就”的意思。

故选D。

(2)“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翻译为“有人经过,看见狗对着井号叫,感到奇怪。

过去一看”据此断句为: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

(3)本题可从正反两方面去作考虑:正面可以从动物有灵性,不要是人类忠诚的朋友,我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的角度来谈;反面可以从狗对于新主的角度来谈,因为这可以说是不诚信的行为。

据此理解作答。

故答案为:⑴ D;⑵有行人过/见犬对井号/怪之/往视⑶正——①动物有灵性,不要轻视、小看他们;②狗是人类忠诚的朋友,需要我们真诚善待;反——①对原主而言,狗是个忠诚的朋友,但对于新主而言,却是带着欺骗、不诚信的行为。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义理解一词多义。

⑵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二)卢庄道,范阳人也,天下称为名家。

聪慧而敏悟,冠于今古。

父彦与高士廉有旧。

庄道少孤,年十二,访士廉。

廉以故人子,引令坐。

会上有上书者,庄道窃窥览,谓士廉曰:“此文庄道所作。

”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请诵之,果通。

复请倒诵,又通。

乃跪谢曰:“此文实非庄道所作,向傍窥而记耳。

”士廉取他文及案牍,命读之,一览而倒诵。

士廉称叹久之。

(节选自《大唐新语》,有删改)(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①释担而立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尔安敢轻吾射________④徐以杓酌油沥之________⑤引令坐________⑥复请倒诵________(2)根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的相关注释,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选择正确义项。

①乃跪谢曰________ A.道歉 B.推辞 C.感谢 D.辞别②向傍窥而记耳________ A.朝向 B.先前 C.假如 D.窗户(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②士廉怪谓曰:“后生勿妄言,为轻薄之行。

”(4)两文末,陈尧咨“笑而遣之”与高士廉“称叹久之”分别体现了二人对卖油翁、卢庄道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

【答案】(1)放下;气愤的样子;怎么;慢慢地;拉;再,又(2)A;B(3)①(卖油翁)见陈尧咨射十箭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②高士廉责怪他说:“小孩不要说大话、做轻浮的事情。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大兄何见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

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学习的必要性,又现身说法地指出学习的可能性,易于让人接受。

B.从鲁肃的由衷赞叹和结友举动,可见他坦诚、率直、敬才爱才。

C.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正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

D.孙权劝学的成功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别人;劝说别人要讲究方式方法。

【答案】(1)经过;擦拭;对朋友辈的敬称(2)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3)C【解析】【分析】(1)本题中的“过”是“经过”;“刮”这里是“擦拭”的意思。

(2)本题①句中的“辞(推托,托辞)、以(用)”两个词是赋分点;②句中的“但(只)、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耳(罢了)”几个词是赋分点。

(3)文章叙写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是从侧面表现吕蒙学有所成,不是正面描写。

故答案为C。

故答案为:⑴① 经过;② 擦拭;③ 对朋友辈的敬称⑵ 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推托。

②只是应该广泛(粗略)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⑶ C【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

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及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吕元膺吕元膺①为东都留守,常与处士②对棋。

棋次,有文簿堆拥,元膺方秉笔阅览。

棋侣谓吕必不顾局矣,因私易一子以自胜,吕辄已窥之,而棋侣不悟。

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内外人莫测,棋者亦不安,乃以束帛赆③之。

如是十年许,吕寝疾将亟,儿侄列前,吕曰:“游处交友,尔宜精择。

吾为东都留守,有一棋者云云,吾以他事俾④去。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亟言之,即虑其忧慑;终不言,又恐汝辈灭裂⑤于知闻。

”言毕,惆然长逝。

(选自《芝田录》)【注】①吕元膺:唐德宗、宪宗时期的一位名臣。

②处士: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③赆(jìn)送的路费或财物。

④俾(bǐ):使;⑤灭裂:疏忽。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因私易一子________②乃以束帛________③如是十年许________④言毕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易一着棋子,亦未足介意,但心迹可畏。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吕元膺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案】(1)偷偷地,私自,暗地里;于是、就;这,这样;说(2)换一步棋子,也不值得在意,只是这种心机让人害怕。

(3)吕元膺是一个交友慎重,处事周全,重情义又讲原则,重视教育后代的人。

他看到处士下棋时弄虚作假,就把处士辞退了;但他没有将事情张扬出去,临行时还赠送了财物,既保全了处士的颜面,也给了处士深刻的教训,在临终前还不忘用这件事来教育后代。

【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是”:这,这样。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私”在现代汉语中也有“私自”之意,所以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本题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易”:换。

“足”:值得。

“但”:只是。

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3)“翼日,吕请棋处士他适”“游处交友,尔宜精择”说明他交友慎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请君入瓮》①周兴与丘神勣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鞫②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③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④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⑤兄,请兄入此瓮!”兴惶恐,叩头伏罪。

〔导读〕:本文写的是来俊臣“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及周兴作法自毙的故事。

〔注释〕:①瓮(wèng):大坛子。

②鞫(jū ):审讯犯人。

③推事:研究事情。

④炙(zhì ):烧烤。

⑤内状:宫内递出的状辞。

推:追究,检举。

一、解释加点的词。

1、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2、囚多不承3、当为何法4、因起谓兴曰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之”。

1、太后命来俊臣鞫之2、以炭四周炙之三、翻译下列句子。

1、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以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2、因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四、来俊臣请周兴入瓮,是采用了的方法。

二、《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孔融被收①,中外惶怖②。

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

二儿故琢钉戏③,了无遽容。

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④,二儿可得全不⑤?”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⑥。

〔导读〕:八九岁的孩子能在家庭遭难时毫不惊恐,很是了不起。

说明孩儿的明理聪明,也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株连迫害的罪恶。

〔注释〕:①孔融被收:建安十三年,融因触怒曹操,坐弃市(被判死刑)。

②中外惶怖:朝廷内外非常惊恐。

中外,指朝廷内外。

③二儿故琢钉戏: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

琢钉,古时一种儿童游戏。

④罪止于身: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

意思是不涉及家属。

⑤二儿可得全不:这两个孩子可不可以保全他们生命?⑥亦收至:捕他们的人也到来了。

一、解释加点的词。

1、孔融被收2、冀罪止于身3、二儿可得全不4、寻亦收至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2、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

三、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说明它的比喻义三、《鲁人曹沫》①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

庄公好力②。

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

鲁庄公惧,乃献遂邑③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④而盟。

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甚矣。

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

既已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

管仲曰:“不可。

夫贪小利以自快⑤,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

”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予鲁。

①这里所选的是《史记》中《刺客列传》的第一部分。

②好力:喜欢勇士。

力,有力之士。

③遂邑:今山东宁阳县。

④柯:齐邑,今山东阳谷县阿城镇。

⑤快:快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1)乃献遂邑之地以和(2)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3)曹沫三战所亡地(4)欲倍其约(5)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2、翻译句子。

(1)子将何欲?(2)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

3、读了此文后,你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刺客有了怎样的认识?四、《马价十倍》①有人卖骏马者,比②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⑤而马价十倍。

注释:①选自《战国策•燕策》。

《战国策》,西汉末年刘向校正编订。

共三十三篇,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刘向,除编订《战国策》外,还编有《说苑》等书。

②比:副词,接连地。

③还:通“环”环绕。

④朝:早晨。

⑤一旦:一天。

阅读训练: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1)、往见伯乐曰(2)、愿子还而视之(3)去而顾之(4)伯乐乃还而视之2、与“去而顾之”中的“去”的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去死肌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则有去国怀乡D、黄鹤一去不复返3、从下面选出与“去而顾之”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B、学而时习之C、峨冠而多髯者D、出淤泥而不染4、本不懂得货色,而“名家”说好就认为好,人云亦云,这样不加分析地盲目地虚推、崇拜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五、《欧阳公事迹》【原文】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文中“教以书字”的“书”的含义,跟下面哪一句中的“书”相同?()A.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B.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C.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D.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2.翻译句子。

①欧阳修四岁而孤。

译文:②惟读书是务。

译文:3.就本文而言,欧阳修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是:4.欧阳修的成功,除了他自身的努力之外,还有一个促进他成长的原因是六、(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

②方:正在。

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

④奚为:何为,做什么。

⑤御者:车夫。

18、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答:七、铁杵磨针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

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

[杵](chǔ)棒槌。

[卒业]完成学业20、加点词的意思去:()方:()欲()还:()21、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1)问之,曰:"欲作针。

"( ) 2)学而时习之( )2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3、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八、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

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

郊衢,郊外的大道边。

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

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

【阅读训练】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译文:4.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答:5.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答:九、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至3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把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3分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至7题魏武将见匈奴使,自以行陋,不足雄远国,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

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魏武闻之,追杀此使。

《世说新语•容止》4、简要分析魏王是个怎样的人。

5、“捉刀”流传下来已成为一个固定词语。

不查词典,模仿推敲的写法,对“捉刀”进行解释。

[推敲] 传说唐代诗人贾岛骑着驴做诗,得到“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

第二句的“敲”字又想改用“推”字,犹豫不决,就用手作推、敲的样子,无意中碰上了韩愈,向韩愈说明原委。

韩愈想了一会儿说,用“敲”字好(见于《苕溪渔引丛话》卷十九引《刘公嘉话》)。

后人就用“推敲”来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例:反复推敲/推敲词句。

[捉刀]6、用“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一成语形容文中的魏王是否恰当?为什么?7、用匈奴使的眼光,对魏王作一个肖像描写。

只见那床头捉刀人,三阅读文言短文《郑人买履》,完成8-11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四、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2至14题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2、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②辄默记③儿痴如此④恬若不见⑤父怒挞之⑥曷不听其所为?13、翻译下列句子:①王冕者,诸暨人。

②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14、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至16题。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