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练习题及答案1
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练习6篇(附答案解析)
高考“散文文本阅读”练习6篇(附答案解析)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拔草李娟我们家自行车的全部构件只剩下两个轮子、一只坐垫、一副龙头以及连接物,连踏板都没有。
至于刹车器,就更是奢侈物了。
需要刹车的时候,只需把脚伸直,用鞋底在飞速运转的车轮上“嗞——”地蹭一下,车自然就会减速。
如果情况特别紧急,则两只脚一起上。
有一次我妹骑车的时候,骑着骑着车链条掉了,并且掉得极不是时候——当时我们正在被两条大狗狂追。
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么穷凶极恶的狗!在阿克哈拉,最凶的狗一直都是我们家的琼瑶。
可是和这两条狗相比,我们家琼瑶简直温柔极了。
我妹的车链子不巧就在那时候掉了!她“啊——”地叫起来,两条腿蹬得飞快,面无表情,大汗淋漓。
亏她车上还载了小山似的一堆干草,居然也没给狗扒掉。
要是掉了的话谁敢回去捡啊?家里养鸡,一养就是一百多只,还有五只野鸭子。
小的时候还好打发,长大了简直跟一群强盗似的。
我妹每天都要拔瓷瓷的两大编织袋蒲公英回来才够它们吃,加上家里打算再养只小毛驴,于是草就得拔得更勤了。
每天拔回来的草都得晒干一部分,留作冬天给毛驴的草料。
到了一年一度的打草季节,牧民们纷纷从深山返回乌伦古河流域,为大畜准备冬天的草料。
一辆辆打草的马车晃晃悠悠,满载而归。
我家没有草场,只好去草场里捡别人割剩下的。
拉草的车经过的地方,沿途路两边的树枝多多少少会把垛得高高的草从车上挂下来一些。
于是我妹就天天沿着打草的车辙走啊走啊,前面掉,后面捡。
就是被狗追的那一次,我也跟去捡草了。
去的路上果然捡了很多,我们细细拢一拢,居然有好几抱,便藏在路边灌木丛里,准备回去的时候捎上。
风很大很大,在高处呼啦啦地响。
苞谷地如丛林一般,茂密得高过头顶,又如大海一般起伏。
土路孤独地在这片海洋中延伸。
走在这路上,像是走在消失之中。
我们每捡够一大抱的时候,就集中到一处放着,然后空手向前继续捡。
这样,走过的路上每隔不远就垛着一堆,一路延伸得很远很远。
阳光灿烂,却下起雨来。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及答案)典型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及答案)典型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告别白鸽陈忠实老舅到家里来,话题总是离不开退休后的生活内容,谈到他还可以干翻扎麦地这种最重的农活儿,很自豪的神情;又说起他还养着一群鸽子,到山坡上放羊时或每月进城领取退休金时,顺路都要放飞自己的鸽子。
我当时饶有趣味地询问了几句,没想到一周后舅舅竟带了一对白鸽来,说要让它们直接把蛋下在家里,以后孵出来的小鸽便认我这儿为家。
我就这么望眼欲穿地等待了几个月,终于等来了一对通体纯白、如天宫降临的仙女般圣洁的小白鸽。
于是,在我家那幢破烂失修的房脊上,多了一道四只白鸽们亭亭玉立的风景。
夕阳绚烂的光线投射过来,老白鸽和幼白鸽的羽毛红光闪耀。
我扬起双手,拍出很响的掌声,激发它们飞翔。
两只老白鸽先后起飞。
小白鸽飞起来又落下去,似乎对自己能否翱翔蓝天缺乏自信,也许是第一次飞翔的胆怯。
两只老白鸽就绕着房子飞过来旋过去,无疑是在鼓励它们的儿女勇敢地起飞。
果然,两只小白鸽起飞了,翅膀扇打出啪啪啪的声响,跟着它们的父母彻底离开了屋脊,转眼就看不见了。
我走出屋院站在街道上,树木笼罩的村巷依然遮挡视线,我就走向村庄背靠的原坡,树木和房舍都在我眼底了。
我的白鸽正从东边飞翔过来,沐浴着晚霞的橘红。
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翼下是蜿蜒着的河流,如烟如带的杨柳,正在吐絮扬花的麦田。
四只白鸽突然折转方向,向北飞去,那儿是骊山的南麓,那座不算太高的山以风景和温泉名扬历史和当今,烽火戏诸侯和捉蒋兵谏的故事就发生在我的对面。
两代白鸽掠过气象万千的那一道道山岭,又折回来了,掠过河川,从我的头顶飞过,直飞上白鹿原顶更为开阔的天空。
原坡是绿的,梯田和荒沟有麦子和青草覆盖,这是我的家园一年四季中最迷人最令我陶醉的季节,而今又有我养的四只白鸽在山原河川上空飞翔,这一刻,世界对我来说就是白鸽。
这一夜我失眠了,脑海里总是有两只白色的精灵在飞翔,早晨也就起来晚了。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优选】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信一口明嘉靖十三年,被流放云南,“永远充军烟瘴”的大诗人杨慎来到建水拜访他的朋友,西南边睡的建水城令他大吃一惊并留下了数篇文字。
令我惊讶的是,杨慎诗里描写的建水,并未隔世,我几乎以为,杨慎才搁笔走了不久。
杨慎笔下的这个建水城大体上还在着,“少年社火燃灯寺”,燃灯寺还在,依然在响着木鱼。
寺院门口的那口井依然清冽,杨慎如果在燃灯寺喝过寺僧沏的茶,茶水应当就是这口井里的水。
如今建水县的大街上,经常可以看见送水的马车。
马车上绑着一只铁桶,里面装着井水。
马车驶进小巷,将井水送给各家各户。
在自来水已经普及的今天,城市里还有送井水的人,除了建水恐怕世界上再也没有第二个。
这是一份古老的工作,我三十年前来建水的时候,就见过这些送水的马车。
现在,马车已经被汽车包围了,依然雄赳赳气昂昂地跑在汽车中间,没有被取缔,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送水的人骑在桶上,吆喝着湿淋淋的马车跑过建水城,就像童话里的人物。
马车一到,接水的人们心怀喜悦,开门出来,提着一桶芳香四溢的清水回家去。
井水渗入人们的生活习惯中,没有这桶水,一天的生活便无法开始。
马车送来的水,取自水板井。
建水民谣说:“先圈大板井,后建建水城。
”如果没有这口井,建水城不会建在此,文明不会兴起。
至今,大板井的水依然清冽甘醇,一位前生产队的老会计守护着它,老伯已经70多岁了,终日坐在井后面的小庙里,他后面是供着龙王的神龛。
水井对于建水人来说,不仅仅是水源,而且是来自大地的保护神,每一口水井都具有神的地位。
许多井的旁边,都盖着庙,里面供奉着龙王、水神,终年香火不绝。
建水立城以来,一直靠井水滋养。
喝井水的人,已经死去无数,运送井水的人,也死去无数。
但新一代的送水人仍通过送水而生活,这是一种故乡经验。
井水是一种“信”,这不仅是源于生活习惯的依赖,更是祖传的“信”,每个建水人都收到过这个“信”。
新高考——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答案
新高考——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专项练习附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柴门里的岁月风尘张瑞超①一种思维,深入到曾经熟悉的时空,那里有一道朴实无华的柴门,一直静静地封存在心底。
②百年的民族屈辱,使得穷乡僻壤更加贫困。
村庄负重前行,沉闷喘息。
一道道简易的篱笆墙,一扇扇田园风格的柴门,在落魄的村庄,处处可见。
③柴门是父母无以言状的艰辛,是贫穷寒酸的代言人,然而在孩童的眼中,却包含了无忧的快乐童年,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④柴门相伴的童年,从不设防。
父母亲从来不叮嘱我们,“出门注意安全。
”他们把我们扔在乡间的土地上,和遍地的小草、到处溜达的小狗一同随意生长。
⑤家家柴门夜不闭户,时常大敞四开,敞开胸怀接纳路人。
简陋的门,无需掩饰瑕疵,也无富足的金玉令他人牵挂,拥有的是农家人的仁厚和宽容。
数量庞大的贫穷,喂养一两户的富裕。
落魄的村庄中,也有朱门大户,端庄肃穆,时常紧闭。
偶尔经过,猛然响起几声犬吠,警示我们不要走近。
⑥敞开的门,无需透过柴门缝隙张望,就可瞅见院中家什,锃光瓦亮的铁锨等农具,堆砌的柴禾等,一览无余。
那时候,时常有衣衫褴褛的乞丐,迈着迟疑的步子,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握着破瓦碗,轻声走进院门,发出浑浊的声音,只是为的一口喘息的生命。
从寒舍中走出的农家人,往往塞给他们一口馍或者半拉窝头。
⑦栅栏围成的门,并不是一扇真正的门,它只是一个家完整的象征意义,是人的心理上安全屏障。
柴门上锁,阻碍的只是陌生人的脚步,是对自己领地的简单宣示。
却从来不对孩子们拒绝。
即使离家做农活的父母用一把铁锁锁住柴门,也锁不住我们那一颗不羁的心。
只要在门的低端,使劲推开一道斜缝,把头伸进去,用力一钻就过去了,小狗也尾随其后。
等我们钻过去之后,再把门拉上。
坏事做得天衣无缝,暗地里偷着乐。
⑧等我们一天天长大,单薄的柴门更加零落,轻轻挪开的时候,发出的声响也是有气无力,只是在坚硬的泥土地上留下一道道半圆的划痕,日久天长、水滴石穿,那划痕竟然变成浅浅的沟壑,如同奶奶额头上深深的纹络。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含答案)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斯人独憔悴迟子建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
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层人的生活的。
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
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
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
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
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
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
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
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达到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
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
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高考语文散文测试题目及答案
高考语文散文测试题目及答案一、阅读理解(共30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5题。
散文文本:《秋夜》(散文内容略)1. 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哪些秋天的景象?(5分)2. 作者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5分)3. 文中提到的“落叶归根”这一成语,作者赋予了它怎样新的含义?(5分)4. 请分析文中“秋夜”这一主题是如何贯穿全文的?(5分)5. 散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其效果。
(10分)二、写作(共20分)根据阅读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题目自拟,可以从作者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写,但必须围绕散文的主题进行创作。
作文要求:- 紧扣主题,不得脱离散文内容。
- 语言流畅,表达清晰。
- 可以合理运用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参考答案:一、阅读理解1. 参考答案:文中作者描写了秋天的落叶、秋风、月光等景象。
2. 参考答案:作者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循环的哲思。
3. 参考答案:作者将“落叶归根”这一成语赋予了对生命归宿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生命终结的平静接受。
4. 参考答案:文中“秋夜”这一主题通过秋夜的宁静、深邃和神秘贯穿全文,形成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
5. 参考答案:散文中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例如,将落叶比喻为生命的轮回,拟人化秋风的轻抚,排比使用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二、写作作文示例:《秋夜的沉思》秋夜,总是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深沉的思考。
在这样一个宁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那一轮明月,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思绪。
正如散文中所描述的,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告别的季节。
落叶在秋风中翩翩起舞,它们似乎在告诉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我想起了散文中的“落叶归根”,这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生命的哲学。
每一片落叶,都曾是春天的希望,夏天的繁盛,而现在,它们选择在秋天归于尘土,这是一种对生命循环的尊重和理解。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及答案)精品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专题练习(及答案)精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到平江路去①在一个阴天,将雨未雨的时候,带上雨伞,就出门去了。
②小区门前的马路上,是有出租车来来去去的,但是不要打车,要走一走,觉得太远的话,就坐几站公交车,然后下去,再走。
③走到哪里去呢?是走到自己愿意去的地方,喜欢的地方,比如说,平江路,就是我经常会一个人去走一走的古老的街区。
④其实在从前的很漫长的日子里,我们曾经是生在其中的,那些古旧却依然滋润的街区,就在我们的身边,它是我们的窗景,是我们挂在墙上的画,我们伸手可触摸到的,跨出脚步就踩着它了,我们能听到它的呼吸,我们能呼吸到它散发出来的气息,我们用不着去平江路,在这个城里到处都是平江路。
⑤日子一天一天地过,我们糊里糊涂,视而不见,直到有一天似乎有点清醒了,才发现,我们失去了财富,却又不知将它们丢失在哪里了,甚至不知是从哪一天起,不知是在哪一个夜晚醒来时发生的事情。
⑥我们的时代,是一个新闻接一个新闻的时代,这些新闻告诉我们,古老的苏州正变成现代的苏州,这是令人振奋的,没有人会不为之欢欣鼓舞,只是当我们偶尔地生出了一些情绪,偶尔地想再踩一踩石子或青砖砌成的街,我们就得寻找起来了,寻找我们从小到大几乎每时每刻都踏着的、但是现在已经离我们远去的老街。
⑦这就是平江路了。
平江路已经是古城中最后的保存着原样的街区,也已经是最后的仅存的能够印证我们关于古城记忆的街区了。
⑧在喧闹的干将路东头的北侧,就是平江路了,它和平江河一起,绵延数里,在这个街区里,还有和它平行的仓街,横穿着的,是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悬桥巷、葭巷,胡厢使巷、丁香巷,还有许多,念叨这一个一个的巷名,都让人心底泛起涟漪,在沉睡了的历史的碑刻上,飘散出了人物和故事的清香。
⑨在这座古城最早的格局里,平江街区就已经是最典型的古街坊了,河街并行、水陆相邻,使得这个街区永远是静的,又永远是生动活泼的。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附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试题(附答案)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麦子龚培德母亲二十八岁时,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名排长。
她是从淮海平原走到西北戈壁上的。
父母的家乡在徐州,那个地方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最大的一场战役——淮海战役便是以徐州为中心拉开帷幕的。
那时节父亲和母亲都上了前线,战役胜利后,母亲还得到一张“支前模范”的奖状。
可见母亲的性格十分要强,干什么都要干到人前。
不要强她也就不会从大老远的江苏跑到新疆来了,然而促使母亲走出家乡的是父亲。
父亲是一个教书先生,家乡有名的秀才,拿得出一手好毛笔字。
春节写对联,从腊月半动墨到年三十也闲不下来。
母亲和父亲结婚不到三个月,国民党军进攻苏北解放区,村子里几乎所有的青壮年都要扛起枪,奔向硝烟弥漫的战场。
作为青妇队长的母亲,只有动员自己的丈夫走上前线,她才能在别人面前高高地昂起头。
因此,秀才胚子的父亲在母亲恋恋不舍的眼神中走进了队伍。
但三个月之后,桃花河西刚刚结成一层薄冰的时候,父亲却从部队回来了,他的腿部中了一颗子弹,不得不回家休养。
父亲归来,我的爷爷奶奶自然非常高兴和欣慰,母亲心里可能也是一时灌满了喜悦,然而喜悦很快又被一种深深的惋惜代替了。
因为母亲认准父亲是应该做大事的人,这颗子弹不仅破灭了她所憧憬的那个美丽的梦,而且也许会影响父亲的前程。
父亲在家乡的小学校里度过三年粉笔生涯之后,便迎来了共和国建国的礼炮声,当初那些与父亲一道走入队伍的伙伴,只要没死的,基本上都挎着盒子枪回村接自己的女人迈向新的天地。
一直要强的母亲在人前仿佛整个矮了半个头。
她怎么也想不到,她抱着那么大希望送出去的父亲,竟会因为一颗子弹而比其它姐妹的男人们逊色,她受不住姐妹们跟着各自男人走出山村时流露的既炫耀又欣喜的心情。
她沮丧地待在屋里,足足有好半年没出门。
我的爷爷奶奶知道儿媳的心病,说:“别看人家现如今高头大马,出人头地,可想想那些牺牲在外的人,怕是他们的魂儿连自家的路都找不着哩。
高考散文阅读理解(一)练习及答案
散文结构思路分析题一、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夏日里那一片荫凉王政乡村人家的房前屋后总是长满了树,把村子遮掩在浓密的树荫里,像村子的衣裳。
炎炎夏日,浓密的树荫洒下一片片阴凉,乡村的夏天便有了一种天然的凉爽。
乡村的日子里填满了辛苦,农事劳作几乎不避风雨烈日。
夏收便是最典型的烈日下的劳作。
空阔的麦田里,金色的麦浪涌动着丰收的喜乐,也散发着令人生按的火辣和酷热。
但是,麦熟不等人,头顶的太阳如大火球般洒下利刃一样刺目耀眼的光芒,人们依然要下地割麦。
上中学时夏天就跟着大人们夏收劳动,每当割麦割得腰酸臂软、满头是汗时就想,麦地边要是有一棵树多好。
困乏了到树下小憩片刻,享受一下树荫的淸凉,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事实上,有时候也会不堪酷热劳累,不顾大人的责怪,放下手里的镰刀,跑到离麦地稍远的河边或上崖下有树的地方去歇息。
坐在树荫里,沐浴着在汗水中渴盼而来的阴凉,那种浑身的凉爽和快意,真是舒坦得无法形容,也加深了我对树下阴凉的留恋和期待,我甚至为人们不在地头栽树而深感不解。
一次农闲时,和母亲一起淸理地边的杂草刺棘,看见草丛里有一棵自然生长岀来的幼小的椿树,我欣喜地告诉了母亲,并提议把椿树留下,不要和杂草一块淸理掉。
这种树在故乡野生的很多,长得也快,所以,我算计着不几年地边这棵小椿树就能长大,长岀繁枝,在夏日里给在地里劳动的我们撑起一片可以休憩的阴凉。
母亲却说,不行的,地边上不能有树,不然树荫遮住阳光,会影响庄稼生长。
那棵让我期待阴凉的小树最终还是被母亲连同杂草一起淸理了。
这也使我深深感到,复日的阴凉固然是好,但是,和所有美好的东西一样,要拥有它,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不过,麦子收回来晾晒时就不一样了。
人们把新打的麦子在地上撒开摊薄,让太阳一览无余地疑晒着,人坐在麦场边上那棵柿树的阴凉里。
那是一棵很大的柿子树,仅暴履在地而上错综盘缠的树根就有一片席子那么大,浓密的树冠足够有一栋房子那么高大,洒下的阴凉就可想而知了。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
高考散文阅读练习20篇(附参考答案)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暮色中的炊烟迟子建炊烟是房屋升起的云朵,是劈柴化成的幽魂。
它们经过了火光的历练,又钻过了一段漆黑的烟道后,一旦从烟囱中脱颖而出,就带着股超凡脱俗的气质,宁静、纯洁、轻盈、飘渺。
无云的天气中,它们就是空中的云朵;而有云的日子,它们就是云的长裙下飘逸着的流苏。
如果你晚霞满天的时候来到山顶,俯瞰山下的小镇,可以看到一动一静两个情景,它们恰到好处地组合成了一幅画面:静的是一幢连着一幢的房屋,动的则是袅袅上升的炊烟。
房屋是冷色调的,炊烟则是暖色调的。
这一冷一暖,将小镇宁静平和的生活气氛完美地烘托出来了。
女人们喜欢在晚饭后串门,她们去谁家串门前,要习惯地看一眼这家烟囱冒出的炊烟,如果它格外地浓郁,说明人家的晚饭正忙在高潮,饭菜还没有上桌呢,就要晚一些过去;而如果那炊烟细若游丝、若有若无,说明饭已经吃完了,你这时过去,人家才有空儿聊天。
炊烟无形中充当了密探的角色。
炊烟总是上升的,它的气息天空是最为熟悉的了。
这气息,常让我忆起一个与炊烟有关的老女人的命运。
在北极村姥姥家居住的时候,我喜欢趴到东窗去望外面的风景。
窗外是一片很大的菜园,种了很多的青菜和苞米。
菜地的尽头,是一排歪歪斜斜的柞木栅栏,那里种着牵牛花。
牵牛花开的时候,那面陈旧暗淡的栅栏就仿佛披挂了彩带,看上去喜气洋洋的。
在木栅栏的另一侧,是另一户人家的菜地,她家种植了大片大片的向日葵。
从东窗,还能看见她家的木刻楞房屋。
这座房屋的主人是个俄罗斯老太太,我们都叫她“老毛子”。
她是斯大林时代避难过来的,早已加入了中国国籍。
北极村与她的祖国,只是一江之隔。
所以每天我从东窗看见的山峦,都是俄罗斯的。
她嫁了个中国农民,是个马夫,生了两个儿子。
她的丈夫死后,两个儿子相继结了婚,一个到外地去了,另一个仍留在北极村,不过不跟她住在一起。
那个在北极村的儿子为她添了个孙子,叫秋生。
秋生呆头呆脑的,他只知道像牛一样干活,见了人只是笑,不爱说话,就是偶尔跟人说话也是说不连贯。
2024年高考语文阅读之贾平凹散文专练(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贾平凹散文专练贾平凹作品:《延安街市记》《棣花》《通渭人家》《进山东》《白浪街》《月迹》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延安街市记贾平凹街市在城东关,窄窄的,那么一条南低北高的坡儿上;说是街市,其实就是河堤,一个极不讲究的地方。
延河在这里掉头向东去了,街市也便弯成个弓样;一边临着河,几十米下,水是深极深极的,一边是货棚店舍,仄仄斜斜,买卖人搭起的,小得可怜,出进都要低头。
棚舍门前,差不多设有小桌矮凳;白日摆出来,夜里收回去。
小商小贩的什物摊子,地点是不固定的,谁来得早,谁便坐了好处;常常天不明就有人占地了,或是用绳在堤栏杆上绷出一个半圆,或是搬来几个石头垒成一个模样。
街面不大宽阔,坡度又陡,卖醋人北头跌了跤,醋水可以一直流到南头;①若是雨天,从河滩看上去,尽是人的光腿;从延河桥头看下去,满是浮动着的草帽。
在陕北的高原上,出奇地有这么个街市,便觉得活泼又新鲜,情思很有些撩拨人的了。
街市开得很早,天亮的时候,赶市的就陆陆续续来了。
才下过一场雨,山川河谷有了灵气,草木绿得深,有了黑青,生出一种呈蓝的气霭。
东川里河畔,原是做机场用的,如今机场迁移了,还留下条道路来,人们喜欢的是那水泥道两边的小路,草萋萋的,一尺来高,夹出的路面平而干净无尘,蚂蚱常常从脚下溅起,逗人情性,走十里八里,脚腿不会打硬了。
一入街市,人便不可细辨了,暖和的太阳照着他们,满脸浮着油汗。
他们都是匆匆的,即使闲逛的人,也要紧迫起来,似乎那是一个竞争者的世界,人的最大的乐趣和最起码的本能就是拥挤。
最红火的是那些卖菜者:白菜洗得无泥,黄瓜却带着蒂巴,洋芋是奇特的,大如瓷碗小,小如拳头大,一律紫色。
②买卖起来,价钱是不必多议,称都翘得高高的,末了再添上一点,要么三个辣子,要么两根青葱,临走,不是买者感激,偏是卖主道声“谢谢”。
叫卖声不绝的,要数那卖葵花子的,卖甜瓜的。
延安的葵花子大而饱满,炒得焦脆;常言卖啥不吃啥,卖葵花子的却自个嗑一颗在嘴里了,喊一声叫卖出来。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6篇(含答案)
⾼考语⽂散⽂阅读训练6篇(含答案)⾼考语⽂散⽂阅读训练6篇(附答案)⼀、阅读下⾯的⽂字,完成1~3题。
(本题共3⼩题,14分)寂寞梁实秋寂寞是⼀种清福。
我在⼩⼩的书斋⾥,焚起⼀炉⾹,袅袅的⼀缕烟线笔直地上升,⼀直戳到顶棚,好像屋⾥的空⽓是绝对的静⽌,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点波澜似的。
我独⾃暗暗地望着那条烟线发怔。
屋外庭院中的紫丁⾹还带着不少嫣红焦黄的叶⼦,枯叶乱枝的声响可以很清晰地听到,先是⼀⼩声清脆的折断声,然后是撞击着枝⼲的磕碰声,最后是落到空阶上的拍打声。
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
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的存在,⽚刻的孤⽴的存在。
这种境界并不太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境有关。
寂寞不⼀定要到深⼭⼤泽⾥去寻求,只要内⼼清净,随便在市廛⾥,陋巷⾥,都可以感觉到⼀种空灵悠逸的境界,所谓“⼼远地⾃偏”是也。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同游。
所以我说,寂寞是⼀种清福。
在礼拜堂⾥我也有过同样的经验。
在伟⼤庄严的教堂⾥,从彩⾊玻璃窗透进⼀股不很明亮的光线,沉重的琴声好像是把⼈的⼼都洗淘了⼀番似的,我感到了我⾃⼰的渺⼩。
这渺⼩的感觉便是我意识到我⾃⼰存在的明证。
因为平常连这⼀点点渺⼩之感都不会有的!我的朋友肖丽先⽣⼘居在⼴济寺⾥,据他告诉我,在最近⼀个夜晚,⽉光皎洁,天空如洗,他独⾃踱出僧房,⽴在⼤雄宝殿的⽯阶上,翘⾸四望,⽉⾊是那样的晶明,蓊郁的树是那样的静⽌,寺院是那样的肃穆,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永恒,悟到⾃我的渺⼩,悟到四⼤皆空的境界。
我相信⼀个⼈常有这样的经验,他的胸襟⾃然豁达寥廓。
但是寂寞的清福是不容易长久享受的。
它只是⼀瞬间的存在。
世界有太多的东西不时的提醒我们,提醒我们⼀件煞风景的事实:我们的两只脚是踏在地上的呀!⼀只苍蝇撞在玻璃窗上挣扎不出去,⼀声“⽼爷太太可怜可怜我这个瞎⼦吧”,都可以使我们从寂寞中间⼀头栽出去,栽到苦恼烦躁的漩涡⾥去。
⾄于“催租吏”⼀类的东西打上门来,或是“⽯壕吏”之类的东西半夜捉⼈,其⾜以使⼈败兴⽣⽓,就更不待⾔了。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练习题(及答案)解析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黄昏无下落鲍尔吉·原野是谁在人脸上镀上一层黄金?人在慷慨的金色里变为红铜的勇士,破旧的衣裳连皱褶都像雕塑的手笔;人的脸棱角分明,不求肃穆,肃穆自来,这是在黄昏。
小时候,我无意中目睹到了黄昏。
感受到那离奇的光从红里变出诡异的蓝。
红里怎么会生出蓝呢?它们是两个色系。
玫瑰红诞生其间,橘红诞生其间,旋生旋灭。
这是怎么啦?西方的天空发生了什么?我结结巴巴地问大人,那里发生了什么?大人瞟一眼,只说两个字:黄昏。
自那时起,我得知世上还有这两个字——黄昏,并知道这两个字里有忧伤。
我盼着观黄昏,黄昏却不常有。
多云天气或阴天,黄昏就没了下落。
我站在我家屋顶看黄昏。
西方的天际在柳树之上烂成一锅粥,云彩被夕阳绞碎,红云有如在烈火中逃窜的野兽,却逃不出西天的大火。
太阳以如此大的排场谢幕,它用炽热的姿态告诉人它要落山了。
人习以为常,不过瞟一眼,名之“黄昏”。
而我心里隐隐有戚焉。
假如太阳不再升起,全世界的人会在痛哭流涕中凝视黄昏,每日变成每夜,电不够用,煤更不够用,满街小偷。
黄昏里,屋顶一株青草在夕照里妖娆,想不到生于屋顶的草会这么漂亮,红瓦衬出草的青翠,晚霞又给高挑落下的叶子抹上一层柔情的红。
草摇曳,像在瓦上跳舞。
原来当一株草也挺好,如果能生在屋顶的话,是一位在夕阳里跳舞的新娘。
地上的草叶金红,鹅卵金红,土里土气的酸菜缸金红,黄昏了。
我在牧区看到的黄昏惊心动魄。
广大的地平线仿佛泼油烧起了火,烈火战车在天际穿行,在落日的光芒里,山峰变秃变矮。
天空盛不下的金光全都倾泻在草地,一直流淌到脚下,黄牛红了,黑白花牛也红了,它们扭颈观看夕阳。
天和地如此辽阔,我久久说不出话来,坐在草地上看黄昏,直到星星像纽扣一样别在白茫茫泛蓝的天际。
那时,我很想跟别人吹嘘我是一个看过牧区黄昏的人,但这事好像不值得吹嘘。
什么事值得吹嘘?我觉得看过牧区的黄昏比有钱更值得吹嘘。
最新高考语文全国各地散文阅读汇编(20篇附详解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全国各地散文阅读汇编(20篇附详解答案)最新高考语文全国各地散文阅读汇编(20篇附详解答案)1、一碗入梦林清玄①妻子从网上买了一箱大闸蟹,送到家里,每一只都是活蹦乱跳的。
从阳澄湖到台北,路远时长,竟能保持螃蟹的生命,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②吃大闸蟹时,儿子忽然发问:“老师说,以前台湾人不吃大闸蟹,这几年开放才开始吃,是真的吗?”“如果说是阳澄湖或太湖的大闸蟹,以前是吃不到,如果是吃毛蟹,爸爸从小就是吃毛蟹的,大闸蟹就是毛蟹的一种啊。
”我说。
③我的童年时代,爸爸在六龟新威租了一块林地,搭了一间砖房,在森林里开山。
我们常陪爸爸到山上住,有时住上整个夏天。
山上食物欠缺,为了补充营养,我们什么都吃:天上飞的鸟雀、蝗虫、蚂蚱;地上能跑的竹鸡、锦蛇、兔子;河里游的小虾、小鱼、毛蟹、河蚌……④天空和陆地上的不容易捕捉,河溪里的容易捉到,我们做一些简单的陷阱,竹子上绑着小虫,插在田边、河边,第二天就可以搂。
捉毛蟹则是最有趣的,从下游往上游溯溪,沿路扳开石头,缝隙里就躲着毛蟹,运气好的时候,扳开一块石头,就能捉到五六只。
毛蟹盛产之时,个头肥大,我们七八个兄弟忙一个下午,就可以捉到整桶的毛蟹,隔两天再去,又是一桶,几乎捕之不绝。
⑤晚上,爸爸把我们捕来的毛蟹、小鱼、小虾清洗过后,烧一鼎猪油,全都丢下去油炸,炸到酥脆,蘸一点胡椒和盐,一道大菜就这样完成了。
当时山上还没有电灯,就着昏黄跳动的油灯,那一大碗的河鲜跳动着颜色的美,金黄的小鱼、淡红的小虾、深红的毛蟹,挑逗着我们的味蕾。
⑥“开动!”爸爸一下指令,我们就大吃起来,咔咔嚓嚓,整只整只地吃进肚子里,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吃螃蟹和吃鱼虾一样,都是不吐骨头的,不!是不吐壳的。
⑦那是令人吮指回味的终极美味,我离开山林之后,就没有再吃过了。
就好像爸爸亲手采的草耳(雷公菜)、鸡肉丝菇,还有他亲手用西瓜做的凉菜,都再也吃不到了。
⑧“这就是我们以前吃毛蟹的方式,和吃大闸蟹是很不同的。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含答案优选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精选含答案优选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散文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说“冬”富丽四季更迭,岁月流转,在经历了春的烂漫、夏的热烈、秋的浓情之后,我们又将迎来冬的凛冽。
“春花秋月杜鹃夏,冬雪皑皑寒意加。
”冬的意象之于我们,总是伴随着白雪、严寒。
然而,“冬”字最初的含义,却跟冬天并无关联。
“冬”在甲骨文中写成等形状,像是在丝线或绳索的两头各打一个结,表示两个端点。
因此,文字学家们普遍认为,“冬”是初表示终结、终了等意思。
例如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
”大意是说,暴风不会持续一早上,暴雨不会持续一整天。
在这里,“冬”表示的就是终了、贯穿始终的意思。
顺便插一句,在绳索上打结这种做法跟远古时代的结绳记事有关。
据《周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在文字产生以前,“结绳”是人们用以计数或者记录重大事件的一种原始方法。
不只在中国,世界各地的不同民族都曾使用过类似的方法。
而在汉字中,除了“冬”以外,十,廿,卅等字很可能也都保留了结绳记事的印记。
比如说“十”,有一种观点认为,它最初就是用在绳子上打一个结的方式表示数字“十”。
“冬”字本来的意思是终结、终了,而冬季是一年四季中的最后一个季节,也是一年的末尾,因此,当四季的概念产生以后,“冬”这个字形就被用来表示“冬季”了。
许慎《说文解字》中所言“冬,四时尽也”,显然针对的是“冬”作为季节名称的用法,而非它的最初含义,这一点值得注意。
“冬”被用作季节名称之后,人们在原字形上添加“糸”构成“终”字,以表示“终结”的意思。
正因为如此,在有的版本的《老子》中,“飘风不冬朝,暴雨不冬日”中的“冬”被直接写成了“终”。
当“冬季”成为“冬”的基本含义之后,其字形也沿着这一脉络继续发展。
“冬”的金文形体中增加了“日”,像是“日”被覆盖住了,意味着阳光不太温暖,借以强化“冬”的含义。
而“冬”的小篆字形,则去掉了“日”,在下面增加了。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专题检测散文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书窗上的那轮明月假如能透过书窗窥见古人窗前的那轮明月,精明的现代人才算拥有完整意义上的聪慧。
物质日益丰富的今日,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须要的呢?现代城市里的楼房越高,离月亮的距离就越远。
都市的灯光早已把明月挤压为昏黄的一片,明月照样从海上升起,但共此时的都市蜗居里,投射过来的只是高楼斑驳的影子。
假如有几片月光挤进霓虹灯光、白炽灯光留出的缝隙,也如受污染的水;汽车笛声、影视音响、铃声,将月光搅得更加浑浊,不留下一小片宁静,来安放一张书桌。
偌大的城市,月光和书很难找到安家立命的地方。
门是生活的进出口,窗可以说是天的进出口,都市的天空被高楼割裂了,明月也难以进出喧嚣都市人动荡的心灵。
即使是在闭门索居的日子,有几个人能端坐书窗前,让月光布满内心空间?何况天上的那轮明月,只徘徊在都市边缘,在城里办理不到一份“暂住证”。
钱钟书先生说:门许我们追求,表示欲望;窗子许我们占据,表示享受。
现代都市人进出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门,却极少去拥有一框用以心灵远眺的窗子,更无闲人闲读书的闲情去掬一把透过书窗的月光,来洗涤心灵的尘垢。
偶然登记宋代刘子军的两句诗:明月不知君已去,夜深还照读书窗。
明月不知读书人已去,沉没在都市的红尘中;明月夜深来照的,也不是书声琅琅的书窗了,有的只是装潢和功利。
都市也有读书人,但读书时想的是文凭、职称、职位,急功近利的他们懂得用描谱仪鉴定金钱的金黄色的纯度,却无暇顾与书窗上的那轮明月的皎洁银白。
临月漫披卷,凭栏且数星,看不见月和星的都市人咀嚼书中文字为腹内经纶,想到的只是经世致用,读书蜕变为苦事。
月窗搀烛影,风叶乱琴声,聒耳的或许是名利裹挟着的喧嚣吧。
月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开了窗邀约清风明月进来占据,其实是拥有一轮属于自己的明月。
钱钟书先生还说,窗比门代表更高的人类进化阶段。
我以为书窗是人类文明的标记,书窗的退化乃至消逝是现代人沦落的一种方式,让高楼大厦侵占了心灵的家园。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散文阅读模拟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模拟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帘幽兰孙作平①房子要装修,还没等完全“装扮”好,我即买了几盆绿色植物——绿萝、仙人掌、芦荟、吊兰,均匀置于房里的角隅,吸收甲醛,净化空气。
②房子装修后接着是长时间的通风,美化,布置。
几经折腾,除了吊兰依然静默葱茏,精神矍铄,其他的便耷拉着小脑袋失去了精气神,像精神萎靡、一蹶不振的孩子。
我便开始精心“伺候”,一天天下去,再不见昂首挺胸,生命已夭折。
心中无奈,又不免自责起来,是我伤害了这些小家伙儿。
③怅然回眸中,可爱健壮又翠色欲滴的吊兰正在逗我笑,宽慰一颗潮湿的心。
我诧异于吊兰超然不凡的生命力而喜爱上它,并挪移到窗台,且美其名曰“一帘幽兰”。
以后家里再养的什么花草,总是“熬”不过它,只有它坚守阵地,青春永驻。
从此我和它成为朋友伙伴,再后来又视它为亲人家人。
④古诗云:“何年一掬草,婆娑在盆中。
叶瘦轻拖绿,花小不飞红。
根疏杯水淡,格高冷意浓。
无关冬与夏,飘洒自得风。
”吊兰因根叶似兰,花梗横伸倒悬得名。
叶丛生,线形细长。
花茎奇特,枝叶下垂,叶色秀丽,淡雅清心,栽培简单又极易生长,四季常绿,极好的室内盆栽观赏花卉,被人们誉为“空中花卉”。
⑤吊兰的种类繁多,形态特点各异,繁殖极易,常用分株扦插法。
从春至秋随时随处都可以进行栽种。
我家的金边吊兰年岁最长,已做了母亲,花茎从叶丛中抽出,叶脉中抽生出的匍匐茎,长可尺许,既刚且柔;茎顶端簇生的叶片,由盆沿向外下垂,随风飘动,多像展翅欲飞的小仙鹤。
⑥我把它的孩子“小仙鹤们”扦插栽入花盆内培植,然后浇透水,放荫凉处养护。
⑦我带了几盆吊兰放在办公室。
长时间的寒暑假里得不到一滴水滋润,也得不到一点温情呵护的它们,饱经了严寒酷暑的岁月沧桑。
开学了,我惊艳于兰儿们面目虽已憔悴不堪,但身子骨还坚挺着。
照顾几天便立刻茁壮如初,朝气蓬勃。
优雅美丽源于内心美好强大的馈赠吧,难怪宋代诗人这么赞道:“忍犯冰霜欺竹柏,肯同雪月吊兰荪。
高中语文 高考复习 现代文阅读——散文 专题训练(1-100篇) 含答案解析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散文专题训练(1-100篇)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相思贾平凹①一个盒子,是原竹做成的,竹节的部分截下来,打磨,雕琢,玲珑剔透得万般可爱了,上边装一块活动的玻璃,这便是你的珍藏了。
下了班,或者吃着饭,或者要睡觉去,这盒子就放在你的手心,你屏住气凝视着,呼出的热气在玻璃上结成一层水珠。
盒子里边是一只蟋蟀样的昆虫,长长的腿,细细的触须,浑身金黄,像是一片跃动的金砾。
于是,你不自觉地就哼起评弹调来,在这漠漠的戈壁滩上,评弹调游丝一般的,铮铮飘远。
②唉,你是个粗糙的人,那额角,那鼻头,那方方的下巴颏子,使人想象着是用斧子砍出来的,除了两个眼镜片子,你身上还有闪亮的物件吗?头发总是乱的,胡子剪得七长八短,你应该是一个不修边幅的角色,竟偏偏玩这种玩意儿?!③你说,这是黄蛉,是你从老家带来的。
④这使人多么不理解!你的老家在苏州,苏州,是何等样一个美妙的地方啊,你生在那里,大学毕业后就到大西北来了。
大西北是寸草不生的玄武岩山,是有孤烟直长的大沙漠,你是学地质的,你已经在这里奔波了二十年。
二十年的帐篷,在沙山沙海里,犹如一叶小舟,冷月弯弯地照着,苏州城外的寒山寺的钟声,是能"夜半到客船"吗?妻子在望着你,相思的网撒满了脸面,她在打捞着远去的一颗爱的心。
你每年回去一次,每一次在门前植一丛慈竹,但是,你又走了,留给她的是一丛一丛竹叶的"个"字。
孩子已经六岁了,他的记忆里,你只是一个照片上的平面人,他在你植的竹园里喊着"爸爸",你不能回答,你的竹园里却生出了无穷无尽的黄蛉,它们在鸣叫着,窸窸窣窣的,那是你的神经,是你的精灵,是你的乡思乡音。
所以,她捉住一只,装在这精巧的盒子里,在你再一次回去的时候,送给了你吗?⑤你拥抱着你的妻儿,求他们宽恕你,但你还是又一次走了,你说:"祖国需要金子,大西北的沙漠里是有金子的,等十个金矿找到,我就回来了!"⑥一个竹子做成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的黄蛉,便和你从苏州出发,八千里路云和月,你们一起生活在了大西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练习题及答案1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散文练习题及答案1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0分)
依偎——重庆街景
黄济人
“依偎”这个词,是很难用在眼前这位年轻人身上的。
他显然来自农村。
靠在肩上的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标明了他的山城棒棒军的身份。
可是他毕竟太年轻了一点,充其量十六七岁。
而他那弱小的身躯所必须承受的,却是生活的重担。
当他背着城里的冰箱摇摇晃晃爬上一幢宿舍的顶楼的时候,他气喘吁吁,他大汗淋漓,他青筋鼓胀,他牙关紧咬。
“依偎”这个词的柔软情调已经离他而去了,远远地,久久地。
他所面对所经历的情感只能是与“依偎”截然相反的东西,比如说昂首挺立,比如说身腰佝偻,总之,在那衣着褴褛的遮掩下,在那蓬头垢面的裸露中,即令在那心理承受能力最为脆弱的地方,也只能剩下那副近乎残忍的铁石心肠了。
然而,此时此刻,他确实依偎在一位农村老汉的怀里。
那是在一个雷雨交加的中午,当路上的行人纷纷躲进沿
街的一个窄小的屋檐下的时候,我在一个角落里看见了他。
他坐在潮湿的地上,靠在肩上的,依然是那截比身高略长的竹筒,系在竹筒上的,依然是那团比他指头还粗的绳索。
有所不同的是,他此刻的表情是平静的、顺从的,从那歪着的脏兮兮的脖子和那翘着的毛茸茸的鼻孔望去,他似乎睡着了。
而这位老农也坐在地上,从年龄,从长相,更从为了不致惊动对方而久久不得动弹的双腿去看,他无疑是怀中孩子的父亲。
他是什么时候进城来的,他怎么会在这里找到孩子,我一无所知。
深信不疑的,便是他是怀揣着担心与不安,不计旅途之苦专程前来看望孩子的。
现在好了,孩子的一切他都看到了。
让他欣慰的是,孩子长高了一点,长壮了一点,而且突然变得懂事多了,没有再去调皮捣蛋,没有再去贪耍玩闹,孩子顽强的生存能力证明,他的家庭甚至他的家族已经升起了一颗希望之星。
那么,明天就要回到乡下去了,地里发黄了的麦子等他回去收割,在这样的时候,父亲能够为孩子再说点什么或再做点什么呢?该说的也
许已经说了,比如要吃饱穿暖,比如要早睡早起,有了病一定要吃药,医院进不起就进药店,西药吃不起就吃中药。
哦哦,这孩子不讲卫生的坏习惯进了城也没有改
好,喏,手指甲这么长这么脏了,要是等到他自己来剪,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呢。
于是,在我的注目之下,这位老农抖抖颤颤地从衣兜里摸出一把小剪刀,开始为依偎在怀里的孩子剪手指甲。
小剪刀生了点锈,刀口也钝了,他剪得有些吃力,却剪得格外认真,剪着剪着,伴着口中的喃喃自语,在那布满皱纹的嘴角竟绽出来几丝幸福的笑容。
而孩子调皮的天性此时复活了,他的脑袋使劲朝父亲的怀里钻,一只手臂索性搭在了父亲的肩头,那稚气与娇气一并显现的时候,简直像一个待哺的婴儿,贪婪地享受在母亲的怀抱之中。
我被眼前的这一幕愣怔住了,尽管这父子两人如入无人之境,于周围的任何目光全然不顾。
不知怎的,随着屋檐水的哗哗滴落,我的泪水亦潸然而下。
老实说,我多么希望这场雷雨不要停止,以便让人世间这幕难得一见的街景,得以框定,得以永恒……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请概括本文中作者所见街景。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章结尾,“我”的泪水为什么会潸然而下?(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举例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雷雨”这一天气现象在文章中有哪些作用。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解析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通读语段,找全街景的构成要素,然后用简洁有序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个街景的背景是暴雨中、屋檐下,主体是深情依偎在一起的父子。
同时,要关注街景中的细节,如依偎时父子的神情动作。
答案重庆街头下着暴雨,屋檐下,一个弱小的十六七岁的年轻人依偎在坐在地上的父亲的怀中安静地睡着了,肩头靠着系有绳索的竹筒,他父亲坐在地上久久不动,掏出小剪刀给儿子剪指甲,露出幸福的表情。
2.解析此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从作者深情的描写、合理传神的想象中体会其感情,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
答案①孩子虽然年轻却勇敢地承担起了养家的重任,作者对他充满了同情和敬意。
②父亲舐犊情深,孩子柔情依恋,情感真挚,催人泪下。
3.解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语段中运用的主要的艺术手法,要以通读全篇为基础,找出有代表性的艺术手法。
而本语段中,想象和描写分布全篇。
同时,在分析艺术手法时,还要结合具体的例子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①充分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例如,第一段中,作者想象弱小的年轻人扛货上楼的情景,表现了年轻人谋生的艰难;他顽强地承担起养家的重担,表现出与他年龄不相符的成熟,与下文所描写的他依偎在父亲怀中所显现的稚气、娇气形成强烈的反差,读来让人心醉。
(答第二段作者想象老农来看孩子时的心理也可以)②描写的运用。
此文一至三段都有细致传神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第三段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如“抖抖颤颤地从衣兜里摸出”“剪得有些吃力,却剪得格外认真”等)、神态描写(“布满皱纹的嘴角竟绽出来几丝幸福的笑容”等)、细节描
写等手法,细腻真实地描写出父子相依的温馨动人的情景,催人泪下,为最后一段的抒情作了充分的铺垫。
4.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本的探究能力。
探究“雷雨”这一天气现象的作用,首先要对语段内容有深刻的理解。
这篇散文构思十分精巧,中心画面是一对父子深情依偎、亲密无间,背景是雷雨天,街道的屋檐下。
作者除了描写画面,还补充了许多合理、深情的想象,增强了作品的情感冲击力。
从表现人物的角度看,雷雨交加,才使得这对父子有机会忙中偷闲,依偎在一起享受亲情,而“我”才有机会耐心地聚焦这一画面,记录这美好的瞬间。
答案①为人物活动提供了特定的环境。
外面雷雨交加,反而使得屋檐下的一小片地方更温馨。
②有利于情感的宣泄。
在恶劣的天气中,这对忙碌的父子趁此短暂的闲暇,惬意依偎,亲情便自然流露。
③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
外面雷雨交加,所以“我”才有时间去耐心观察,从而获得深深的感动。
④有利于主题的表达。
恶劣天气和这对父子浓情依偎形成反差,更容易让读者感悟到亲情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