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

合集下载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05
营养教育与心理关怀在外科 护理中应用
提高患者对营养知识认知水平
营养知识普及
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基本的营养知识,包括各种营养素的功能、来 源和摄入量等,提高他们对合理膳食的认识。
个性化营养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确 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营养状况监测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患者的营养 状况得到改善。
术前饮食指导
向病人提供术前的饮食指导,建议病人在术前一段时间内 避免高脂、高糖、高盐等不利于手术恢复的食物,增加蛋 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实施与监测
肠内营养支持时机
根据病人的手术类型和恢复情况,选择合适的时机开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通常在术 后24-48小时内开始。
肠内营养制剂选择
泻等。
代谢并发症处理
密切监测病人的血糖、电解质等 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代谢并发
症,如高血糖、低钾血症等。
感染并发症防控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加强术 后伤口护理和引流管管理,降低
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04
特殊外科疾病患者营养支持 与护理
胃肠道疾病患者营养支持与护理
营养支持重要性
胃肠道疾病患者常因消化吸收功能障碍导致营养不良,营养支持 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康复。
营养支持团队建设
建立专业的营养支持团队,为外科病人提供 全方位的营养护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营养支持方式
根据患者病情和营养需求,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包括肠内 营养和肠外营养。
护理措施
定期评估患者营养状况,监测营养支持效果,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如误吸、感染等。

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仍十分普遍。因此,如何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依然是危重病人治疗中值得关注的话 题。
一.提供合适的营养底物 严重创伤、感染等应激状况下,机体内稳态失衡,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静息能量消耗 增加,糖、蛋白质及脂肪代谢紊乱。如果危重状况持续存在,机体组织不断被消耗,此时如 得不到及时、足够的营养补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质消耗,影响器官的结构和功能,最
a,---3多不饱和脂肪酸(妒3PuFA)是近年来关注与研究较多的营养素,它通过改变脂质代
谢产物,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减少炎性介质的产生与释放,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功 能,改善机体免疫机能。临床研究发现,严重创伤、感染及ARDS等危重病人,补充oy-3PUFA后 有助于改善应激后炎症反应、脏器功能,减少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 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患者预后。
3.特殊营养素在危重病人中的作用 某些营养素具有特殊的药理作用,在危重病人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谷氨酰胺是机体中 含量最丰富的游离氨基酸,对危重病人是一种条件必需氨基酸,它是小肠黏膜细胞的主要能源 物质,也是所有快速增生细胞特别是免疫细胞的能源物质,危重病人的高分解代谢会导致机体 谷胺酰氨的严重缺乏。大量资料证明,肠外营养中添加谷氨酰胺可提高危重病人的生存率、 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因此,许多国家营养学会和机构均推荐,危重病人肠外 营养时应添加谷氨酰胺,剂量为0.3-0.59/kg.d,应用时间一般>5~7d。+
液体、电解质及100"--'2009葡萄糖为佳,如需进行营养支持,非蛋白热卡摄入量控制在20
Kcal/kg.d左右,然后逐渐增加至25"--30 Kcal/kg.d。临床实践表明,在危重病人应激初期, 提倡限制性热卡摄入有助于机体平稳度过创伤应激阶段,减少代谢紊乱。随着病情稳定,摄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护理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护理技术不断创新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护理技术也在不断发展,如使用机器人辅助护理、远程护理等新兴技术,提高 护理效率和病人舒适度。
智能化护理系统的应用
通过智能化护理系统,实现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为医护人员提供更加精准的护理方案 。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个性化护理方案的制定
术中护理配合
监测病人生命体征
在手术过程中,密切监测病人的 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
情况。
确保营养供给
根据手术需要,合理安排营养供给 方式,如肠内营养、肠外营养等, 确保病人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协助医生完成手术
在手术过程中,与医生密切配合, 协助完成手术操作,确保手术顺利 进行。
术后护理与观察
等。
外科营养支持的方式与途径
方式
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式。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 或鼻饲的方式给予营养物质;肠外营养是指通过静脉输注的 方式给予营养物质。
途径
肠内营养的途径包括口服和鼻饲;肠外营养的途径包括中心 静脉和周围静脉。选择合适的途径取决于病人的具体情况和 医生的判断。
02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原则
通过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为病人提供更加优质的护 理服务。
THANK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护理经验总结
01
02
03
04
加强术前评估和术后观察,及 时发现并处理营养风险。
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营养 支持途径,确保安全、有效。
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 能,确保营养液配置和管理的
准确性。

护理学基础知识: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护理学基础知识: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护理学基础知识: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措施有哪些?各位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一是外科病人的代谢变化;二是病人营养状态的评定。

这两方面的内容对于帮助大家了解各种营养素的需求以及掌握病人病情的动态变化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同学们好好学习,特别是对重点知识做到认真把握。

一、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之外科病人的代谢变化对于咱们正常人来说(也就是未患病状态),当饥饿或者禁食状态时,机体就会通过减少活动,降低基础代谢率等方式减少能量的消耗,从而维持生存。

但是对于患病的人群,像一些消耗性的疾病如甲亢等,还有外科手术、感染、创伤等的患者就会使机体呈现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降低的状态。

具体的代谢状态如下:1、高血糖伴胰岛素抵抗。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创伤之后糖异生活跃,导致出现高血糖;而胰岛素分泌受到抑制,出现胰岛素抵抗的状态。

2、蛋白质分解加速。

当我们平时摄入的蛋白质,除用以补充分解了的组织蛋白外,还有新的合成组织蛋白出现,并被保留在机体中,也就是说摄入的氮量多于排出的氮量时的氮平衡状态,我们叫正氮平衡。

当氮排出的多与摄入的时候,我们就叫负氮平衡。

而外科病人就是处于负氮平衡。

3、脂肪分解明显增加4、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5、微量元素、维生素代谢紊乱二、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之病人营养状态的评定1、健康史:包括病人有无手术史、有无慢性消耗性疾病等,注意观察患者的进食状态,定期进行测量体重,并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呕吐、腹泻等状态的发生。

2、测量:关于测量主要跟大家分享体质指数(BMI)的计算方法,BMI=体重(Kg)/身高(m)2。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提出中国成人BMI正常参考值为18.5kg/m2 BMI 24kg/m2,18.5kg/m2为消瘦,24kg/m2为肥胖。

3、其他:三头肌皮褶厚度是测量体脂储备的指标,上臂肌围用于判断骨骼肌或体内瘦体组织(其代谢可影响体重)群的量。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术前准备在手术前,护士应针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营养状况、食物过敏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计划。

同时,护士还要提供相关的教育,告诉病人术前的禁食要求和特殊饮食指导。

术中护理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与手术团队密切配合,确保病人术中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

术中护士要监测病人的体征和生命体征,定期记录体温、心率、血压等参数。

若病人存在胃瘫等胃肠道问题,护士还需将管饲或静脉输液的使用等操作纳入护理计划中,确保病人的营养需要得到满足。

术后护理术后的病人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和护理。

首先,护士应及时观察病人的术后排气情况,确保肠道功能是否正常。

对于管饲患者,护士还需观察管路异物的情况,并保持通畅。

在饮食方面,护士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调整饮食方案。

对于能够进食的病人,护士要指导其选择易消化、高营养、低脂肪的食物,并采用多餐少食的原则,避免吃撑。

对于不能进食的病人,护士要及时与营养科配合,制定适合的管饲方案,并保证管路的畅通。

同时,护士还要监测病人的体重和营养指标,如血液中的蛋白质、白蛋白等指标。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确保病人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康复护理康复期是外科营养支持的重要阶段。

护士要密切关注病人的康复情况,包括术后疼痛、肠道功能恢复、体力恢复等。

护士要与康复部门配合,为病人提供物理治疗、营养指导等支持。

此外,护士还要为病人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包括术后饮食指导、影响康复的因素等。

帮助病人树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促进康复进程。

总结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工作需要护士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从术前准备到术后康复,护士要积极参与并配合多学科团队的工作,以确保病人得到有效的营养支持和最佳的康复效果。

同时,护士还要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帮助病人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 PPT课件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 PPT课件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蛋白质是人体各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 功能是:维持血红蛋白和血浆蛋白的水平;参予组 织、器官的更新和修复;构成酶、激素和抗体,调 节各种生理功能。蛋白质中氮的含量约占16%,即 每日6.25克蛋白质含1克氮。通过测定24小时尿中 的的含氮量,可以了解机体每日蛋白质的消耗量。 正常情况下成人每日尿中的排氮量为4克,相当于 25克蛋白质,如果排出量低于摄入量,机体就处于 正氮平衡状态,反之称为负氮平衡。
二、手术过程中和术后的丢失

手术本身就是一种创伤,术中造成的组织 损伤和失血,必然会引起蛋白质的丢失。手 术愈复杂,创伤就愈大丢失的蛋白质就愈多, 如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平均丢失蛋白质的量 是75克,而乳腺癌根治术平均丢失蛋白质的 量为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两倍。手术后,机 体内的代谢立即处于分解期,蛋白质分解加 速,同时尿氮的排泄量明显增加,即使给大 量的蛋白质,也不能改变病人的负氮平衡状 态。
营养支持方案的选择

在选择营养支持的方法时,应考虑下列条件: ①是否可应用胃肠道营养,包括经鼻胃管、 胃造口、肠造口灌食等;②需要进行营养支 持时间的长短;③是否能经周围静脉输注营 养物质。
一般按下述原则选择营养支持方法:①胃肠
内营养与胃肠外营养之间应优先选用胃肠内 营养,包括经鼻胃管、胃造口、肠造口灌食 等;②周围静脉与中心静脉两者间应优先选 用周围静脉;③胃肠营养不足时,可用肠外 营养加强;④需要的营养量较高或期望在较 短时间内改善营养状况时,可用胃肠外营养。
(2)脂肪:
食物中的脂肪以脂肪酸和脂类形或被吸收。
脂肪吸收后,一 部分提供热量而消耗,另一 部分以储备脂肪形式储存于皮下、腹腔、肌 肉间隙和肾脏周围,还有少数则以磷脂形式 储存于肝细胞中。每日脂肪的供应量不能太 多,正常成人每日脂肪总量不应超过40-50 克,摄入的脂肪,除供应每日总热量的20- 25%外,其中的磷脂及胆固醇是脑神经组织 的组成部分,还可促进一些脂溶性维生素(A、 D、E各K)的吸收与利用。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第三章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一)禁食、创伤或感染时机体代谢的改变1.识记:禁食后机体能量来源的改变单穿禁食、饥饿状态下,机体通过减少活动、降低基础代谢率、减少能量消耗从而减少机体组成的分解以维持生存。

手术、创伤、感染后,机体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一系列应激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及抗利尿激素分泌均增加。

这些神经内分泌改变使体内营养素处于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降低的状态。

2.领会:创伤或感染时机体代谢变化的机理三大物质处于分解代谢增强而合成代谢降低的状态。

创伤、感染等外周刺激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包括胰岛素降低、胰高糖素增高、儿茶酚胺增高、抗利尿激素增高及醛固酮增高等,从而引起血糖升高、蛋白质分解增多和脂肪分解明显增加。

尿氮排出增多,出现负氮平衡。

(二)外科病人营养状况评估和营养支持原则1.识记:营养支持原则在饮食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的情况下,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或提供维持人体必需营养素的方法。

2.领会:营养状况评估方法(1)健康史(2)人体测量1)体重2)体质指数3)其他(3)实验室检测1)内脏蛋白2)氮平衡3)免疫指标(4)量表3.应用:氮平衡计算氮平衡=氮摄入量[静脉输入氮量或口服蛋白质(g)/6.25]-氮排出量(尿中尿素氮+4g)(三)肠内营养1.识记(1)EN的定义指经口或喂养管提供维持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的一种方法(2)适应症有营养支持指征,有胃肠道功能并可利用的病人(3)基本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或其分解产物、生理需要量的电解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4)要素膳1)以整蛋白为主的制剂2)以蛋白水解产物(或氨基酸)为主的制剂2.领会(1)投给方式1)按时分次给与2)间隙重力滴注3)连续输注(2)吸入性肺炎、腹泻的防治1)吸入性肺炎的防治①时测胃内容物残留量②安置合适体位③保持喂养管位置正确④动态观察2)腹泻的防治①控制营养液的浓度和渗透压②控制输注量和速度③调节营养液的温度④营养液要现配现用⑤合理使用伴同药物3.应用:肠内营养输注过程的护理(1)保持喂养管畅通(2)保持黏膜湿润、皮肤清洁、干燥(3)代谢及营养状况监测(4)防治并发症护理1)感染:吸入性肺炎;急性腹膜炎;肠道感染2)腹泻3)高血糖(四)肠外营养1.识记(1)TPN的定义指经过静脉途径提供人体代谢所需的营养素(2)TNA的定义系将PN个营养素配制于3L塑料袋中,又称全合一营养液(3)适应症凡不能或不宜经口摄食超过5~7日的病人(4)基本成分1)葡萄糖2)脂肪乳剂3)复方氨基酸4)电解质5)维生素6)微量元素(5)最佳热氮比值150~200:12.领会:导管性感染或脓毒症、非酮性高渗性高血糖性昏迷的防治(1)导管护理(2)严密观察(3)规范配置和使用TNA(4)防止管腔堵塞3.应用:肠外营养输注过程中的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2)TNA的配制与保存(3)输液护理掌握输液原则;控制输液速度;做好输液观察(4)病情观察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并发症(5)高热护理(6)预防并发症护理空气栓塞;穿刺部位及导管源性感染;高渗性非酮性昏迷。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YOUR LOGO
外科营养支持病 人的护理
汇报人:
,
汇报时间:20X-XX-XX
添加目录标题
外科营养支持病 人的护理
外科营养支持病 人的概述
特殊外科营养支 持病人的护理
外科营养支持的 方法
外科营养支持病 人的健康教育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概述
外科病人的营养需求
营养类型:包括肠内营养和 肠外营养
营养支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外科手术后、创伤、 感染、烧伤等患者
禁忌症: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胃肠道功能障碍、严重代谢紊 乱等患者
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肠 外营养、混合营养支持
营养支持原则:个体化、适量、 平衡、安全、有效
外科营养支持的方法
肠外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的定义:通过静脉途径提供营养物质以满足病人的营养 需求
营养不良:合理 调整饮食保证营 养均衡必要时补 充营养剂
胃肠道反应:避 免使用刺激性食 物适当使用抗酸 药或止泻药
电解质紊乱:定 期监测电解质水 平及时调整输液 量和成分
特殊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短肠综合征病人的护理
营养支持:提供足够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饮食管理:根据病人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药物治疗:使用药物如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等以促进肠道吸收和消化 心理支持: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帮助病人适应疾病和治疗过程
营养素的教育和宣传方 法
营养素的补充和调整方 法
饮食指导
食物选择:选择易消化、高 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牛奶、 瘦肉、蔬菜等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 矿物质的摄入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暴 饮暴食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对于无法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的病人,可 以通过肠内营养支持提供营养素,如鼻胃 管、鼻肠管等。
对于存在严重胃肠道功能障碍的病人,可 以通过肠外营养支持提供营养素,如静脉 输注营养液等。
03
术后营养支持的护理
术后营养支持的原则与目标
原则
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身体状况及术 后恢复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 方案。
重要性
对于外科病人而言,营养支持能 够改善其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力 ,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伤口愈 合,提高生活质量。
外科病人的营养需求
能量需求
维生素和矿物质需求
外科病人需要足够的能量以支持伤口 愈合、组织修复和日常活动。
维生素和矿物质是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所必需的营养素,外科病人需要摄入 足够的种类和数量。

加强团队沟通与协作的措施
定期召开团队会议
团队成员定期召开会议,讨论患者的病情和营养状况,共同制定和 调整营养支持计划。
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
团队成员之间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营养支持 效果,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加强培训和教育
团队成员不断学习和更新营养支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团队协作和沟 通的能力。
心理护理在营养支持中的作用
缓解焦虑情绪
通过心理干预,帮助病人缓解因疾病和治疗带来 的焦虑情绪,改善食欲和消化功能。
增强信心
鼓励病人积极面对疾病和治疗,相信通过合理的 营养支持和治疗能够康复。
促进合作
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病人对营养支 持的依从性,促进病人与医护人员的合作。
提高病人营养知识水平与自我管理能力
目标
满足术后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促 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 生活质量。

外科护理知识点总结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外科护理知识点总结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第三章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护理一、概述营养支持(nutrtional support, NS)疗法是指在病人饮食摄入不足或不能摄入的情况下,通过肠内或或肠外提供维持人体必需的营养素。

二、特点1.能量是营养需求的基础:主要由食物中糖、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素提供。

其次维生素、无机盐与微量元素。

三.饥饿、创伤后营养素的代谢特点(高代谢高分解):1)饥饿:内分泌活动改变,糖原、蛋白质、脂肪分解和动员2)感染,创伤: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和胰岛素拮抗。

四、营养不良的分类与评定1.分类:1)消瘦型营养不良:主要由能量摄入不足,测量指标下降。

2)低蛋型白营养不良:主要由蛋白质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所致,表现为血清蛋白类水平低及全身水肿,故称水肿型。

2.营养不良的评定1.体重体重下降>10%或3个月内体重下指标降>5%,即存在营养不良。

2. 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BMI 是反映机体营养不良以及肥胖的可靠指标。

BMI=体重(kg)/ 身高2(m2)3.1)血浆清蛋白:是临床判断营养状态的常用指标。

浓度低于35g/L五、肠内营养第二节肠内营养肠内营养(enleral nutrion,EN)是指经胃肠道途径供给病人营养素的一种营养支持方法,临床首选。

1、适应证1).胃肠功能正常但营养物质摄人不足或不能摄人者。

如昏迷病人、大面积烧伤、严重感安手术后及危重病人(非胃肠道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等。

2). 胃肠功能不良者如消化道瘘、短肠综合征、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等经肠外营养至病情稳可逐步增加或过渡到肠内营养。

2、禁忌症对伴有严重肠道感染、腹泻、消化道活性出血及肠梗阻病人应禁用肠内营养。

3、输入途径肠内营养包括口服和管饲两种方式。

4、护理措施1.体位:取半卧位,抬高床头30 °~40 °。

2.配置环境:无菌环境下,现用现配,低温保存(<4 °C),24小时内用完。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护理
【中 图 分 类 号 ] 7 . 4 R4 3 7 【 献标识 码】 文 B 【 章 编号】0 6 1 5 2 1 1 —02 —0 文 1 O — 9 9( 0 0) 1 2 6 2
脑血 管疾病 是 常见病 、 发 病 , 死率 、 残率 均 高 , 了脑 血 栓 , 多 病 致 得 大 部分 患者 有不 同程度 的 言语 运 动 功能 障 碍 和心 理 、 感 障 碍等 。本 病好 情 发于 5  ̄ 6 0 0岁 以上患有 动 脉 粥样 硬 化者 , 伴 有高 血 压 、 心 病 和 糖尿 多 冠 病患 者 , 男女 无差 别 。 通 常患 者 可 有 未 注 意 的 前 驱 症状 。如 头 昏 、 痛 头 等, 少数 患者 病前 曾患有 短 暂性 的脑缺 血发 作史 。 多数 患者 在 安静 , 休息 时发病 。根 据 2 0  ̄2 0 年 期 间 1 0例 脑血 栓患者 中出现 偏 瘫者 9 例 05 0 8 0 5 占 9 , 5 经过 系 统 健 康 治 疗 及 护 理 , 活 能 自理 者 8 生 O例 , 占偏 瘫 人 数
作者 单位 : 5 0 0 福 建省 南平 市第 一医 栓 患 者康 复 期护 理 干预
黄 顺 玉
【 摘要】 目的 : 脑血 栓 患者 大部分 有不 通程 度的 言语 、 动功 能和 ・ 、 感 障碍 。护理 干 预能 解 除 患 者 对疾 病 的 恐惧 、 运 理 情 忧虑 的 心理 。 高 患者的 生 提 活 自理 能力 。方 法 ; 1 0例脑 血栓 形成 患者 中 出现 偏瘫 者 9 例 , 用护 理干 预和 系统健 康 治疗 , 将 0 5 采 促进 患者 0 身健康 。结果 : 通过健 康 治疗 及护 理 生活 能 自理 8 O例 , 偏 瘫 人 数 的 8 。 结 论 : 护 理 人 员 的 关 爱 、 心 的 护 理 能 给 脑 血 栓 偏 瘫 患 者 恢 复 或 重 建 功 能 、 挥 残 余 功 能 、 治 并 发 症 、 少 后 遗 占 4 用 精 发 防 减 症 、 适 心 理 、 回 归 家庭 社 会 做 准 备 、 高 生 活 质 量 。 调 为 提 【关 键 词 】脑 血 栓 ; 复 期 ; 理 干 预 康 护

外科快速康复ERAS下的营养支持

外科快速康复ERAS下的营养支持
02集束化处理
Bundle Management 理念:肠内营养(EN) 支持、围手术期与ERAS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肠道功能的再认识
消化吸收营养 分泌某些激素
20世纪 80年末
+屏障功能 +免疫器官
应激后 肠道是一中心器官 胃肠道是MODS的发动机
营养支持的目的
营养 支持
1990年前
维持氮平衡 保存瘦肉体
刺激肠蠕动

早期下床活动

不常规放置胃管
中胸段硬膜外止痛/麻醉
小切口
短效麻醉药
口服非阿片类止痛剂
不常规放置引流管
保持体温及手术室内温度
1 外科代谢与营养不良 2 ERAS概述 3 ERAS与营养治疗
营养支持与ERAS的关系
01预康复
对缩短术后住院日与病人对疼痛的感受有关; 术前营养不良将增加术后井发症,延援胃肠 功能恢复,延长住院日。围手术期营养宜与 ERAS融合在一起。
ERAS获益
提高治疗 效果
加速患者 康复
降低医疗 费用
减少术后 并发症
缩短住院 时间
减轻社会及 家庭负担
ERAS理念与方法
稳定 内态
减少 应激
减少 并发症
缩短住 院时间
优化围手 术期处院教育 不需肠道准备
围手术期口服营养
不需禁食,
缩短使用抗生素时间
术前2h进水及碳水化合物
1990年后
保护细胞、组织、 器官的功能, 促进病人的康复
营养有治疗作用: 营养有免疫调控、减轻氧化应激、维护胃肠功能 与结构、降低炎症反应、改善病人生存率等作用
ERAS各阶段的营养处理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

第二章外科营养支持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概述外科病人的营养不良比较常见,常因进食障碍或禁食,引起机体糖原、脂肪以及蛋白质迅速消耗。

多发性损伤、严重感染、大手术等都可以使机体处于高代谢状态,特别是分解代谢增强,很快出现机体营养不良。

由此引起免疫力低下,处于外科感染的高危状态。

另外由于体内酶、激素、介质以及其他蛋白质合成不足和能源短缺,引起心、肝、肾、胃肠等系统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手术耐受力下降,术后组织修复极度困难,引起多种并发症,因此外科病人的营养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一)手术、创伤、严重感染后营养代谢特点人体营养基质一般分为三类:第一是供应能量的物质,主要是糖类和脂肪;第二是蛋白质,是人体构成的主要成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三是构成人体和生命活动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电解质、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等。

人体的能量来自于三大营养要素,包括糖原、脂肪、蛋白质。

糖原储备有限,在饥饿状态下只可供能12小时。

蛋白质构成体内组织、器官,没有储备,一旦消耗必定损伤其结构和影响功能。

体内脂肪是饥饿时的主要能源。

人体在手术、创伤、感染等应激状态下体内三大营养要素分解代谢加强,合成减少。

1.糖代谢在应激早期,人体葡萄糖消耗一般维持在120g/d,肝糖原分解增强,合成并没有增加,同时胰岛素水平没有提高,呈现高血糖,其变化水平与应激程度呈正相关。

2.蛋白质代谢在应激状态下,体内储备糖原耗尽后,肌肉蛋白分解,糖原异生增强,供给能量,大量氮自尿中排出,呈现氮的负平衡。

3.脂肪代谢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机体大部分组织利用脂肪分解来增加能量的供给,尤其在应激状态下。

儿茶酚胺更使体内脂肪分解增强,此时即使供给外源性脂肪,也难以控制体内脂肪的分解。

(脂肪代谢-应激时供给脂肪乳,也难以控制体内脂肪分解)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无论人体组织构成还是生命活动都不可缺少,当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对这些物质的需要更为重要。

(电解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必须补给,按需使用)(二)营养不良的分类1.消瘦型营养不良能量缺乏为主,又称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__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的护理__
②营养液的配置和管理:应在层流环境、按无菌 操作技术配置;保证配置的营养液在24小时内 输完;TNA液输注系统和输注过程应保持连续 性,期间不宜中断,以防污染;避免因营养液 长时间暴露于阳光和高温下而导致变质。
③尽早经口饮食或肠内营养:当病人胃肠功能恢 复或允许进食的情况下,鼓励经口进食。
3)代谢紊乱
注入。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
1)营养液应现配现用; 2)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菌; 3)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
间小于6~8小时,甚至更短; 4)每天更换输液管道、袋或瓶。
4.观察和预防感染性并发症
(1)吸入性肺炎:见预防误吸。 (2)急性腹膜炎 1)加强观察; 2)按医嘱应用抗生素以避免继发性感染或
一、适应症
当外科病人出现下列病症且胃肠道不能充分应 用时,可用TPN
1.营养不良者 2.胃肠道不能功能障碍者 3.疾病或治疗限制不能从胃肠道摄食:消化道瘘、
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短肠综合征 4.高分解状态:严重感染与败血症、大面积烧伤、
大手术 5.肿瘤病人放化疗
二、禁忌证
1.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 2.出凝血功能紊乱。 3.休克。
体重下降 虚弱 低蛋白血症 水肿 微量营养素缺乏(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
(四)营养支持指征
病人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提供营养支持: 1.体重下降>10% 2.白蛋白<30g/L 3.>7d不能进食 4.已确诊营养不良 5.可能产生营养不良的高危病人
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与芳香氨基 酸竞争通过血脑屏障,纠正脑内氨基酸谱 的失衡。应激状态下,BCAA是肌肉的能 源物质,补充BCAA有利于代谢。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引言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是指在外科手术或创伤后,利用适当的饮食和营养补充,以满足机体的能量和营养需求,促进愈合和恢复的治疗方法。

外科病人通常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因为他们的机体代谢增加,食欲下降,或者无法通过正常饮食获得足够的营养。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和相关注意事项。

原则一:早期行营养评估外科病人在手术或创伤后往往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营养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增加。

因此,早期进行营养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营养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摄入情况、疾病状态和代谢指标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原则二:个体化制定营养支持方案在制定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

一般来说,营养支持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需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和疾病状态等因素,计算出患者的能量需求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哈里斯-本尼迪克方程和手术病人能量供应公式。

一般来说,外科病人的能量需求比正常人稍高,因为他们通常处于应激状态和高代谢状态。

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量,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目标。

2. 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维持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营养素,对外科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外科病人的蛋白质需求量较正常人略高,通常为1.2-1.5g/kg/d。

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方案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摄入。

3. 充足的水分摄入外科病人往往存在液体丢失和组织水肿等情况,因此补充足够的水分对维持水平衡和代谢功能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外科病人每天需要摄入30-40ml/kg的水分,具体摄入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代谢状态而定。

4.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外科病人由于应激状态和营养摄入不足,常常存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

因此,在营养支持方案中应充分考虑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原则三:多途径供给营养为了满足外科病人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供给营养,包括:1. 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肠道插管等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肠道,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
摘要:目的分析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

方法此次选择的观察对
象是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4例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双色球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
两组,常规组37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以营
养支持为主的康复护理干预,并比对与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

结果经过护
理干预后,康复组的住院时间(16.89±5.46)d明显短于常规组(27.53±8.41)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外科病人实施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对于改
善其临床症状具有促进作用,能有效减少患者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值得临床
进一步将其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外科病人;营养支持;康复护理
前言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是指在手术与创伤后,患者机体处在高分解的代谢状态
下对细胞代谢的支持,能有效避免细胞代谢受到严重的阻碍,有利于外科病人早
日恢复健康[1]。

营养支持是指根据患者的营养情况,通过静脉与消化道的途径对
患者的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以减少患者的营养不良情况,并且对于患者的组织
修复与生理功能调节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

外科病人在手术后的营养情况直接
关系手术的耐受性与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本文主要针对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
和康复护理干预进行分析与探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74例外科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的入
院时间在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期间,根据双色球抽签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常
规组与康复组。

常规组37例患者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17例,年龄范围在33~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3±4.31)岁,其中术前营养不良患者为8例;
康复组37例患者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16例,年龄范围在32~83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57.03±4.53)岁,其中术前营养不良患者为9例。

通过比对两组患
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
给予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进行
预防感染与定时翻身等临床护理。

在此基础上,给予康复组患者反复护理干预,
具体方法如下:
(1)营养支持干预:在手术后需要加强对患者进行营养护理,由于患者在
遭受创伤后应激反应会使血糖增高,致使患者的脑水肿现象加重。

因此,护理人
员需要及时、针对的为患者补充营养,包括蛋白质、能量的补充,有效降低患者
的机体损耗;对于治疗后不能通过口进食的患者,应该以高维生素、高蛋白的流
食为主,不断提升患者的体质;护理人员还需要定期对患者的营养情况进行详细
的评估,根据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及时的改善与调整营养搭配与食用量。

(2)呼吸道干预:及时对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进行处理。

对于清醒的患者,应该予以咳痰指导,通过拍背的方法帮助患者将痰液排出;对于未清醒的患者,应该采取气管插管的方法,使用雾化吸入的设备帮助患者将体内的痰液排出;对于舌根后坠的患者,应该采取提高下颚的方法,防止因舌根后坠阻碍患者正常
的呼吸。

(3)心理指导干预:患者在手术后对于愈后的恢复有一定的担心,担心在
手术后对生活与工作是否有影响,并产生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护
理人员应该鼓励患者尽早进行生活的自理,为患者普及相关疾病的发病原因、治
疗方法与护理方法等,让患者树立治疗成功的信心。

另外,在术后护理人员还应
该帮助患者制定相关的康复训练计划,例如肢体训练,指导患者定时做相关的肢
体训练与肌肉按摩,同时结合高压氧治疗与针灸等方法,以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1.3观察指标
对常规组与康复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差异性进行详细的观察与比对。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表示计量资料,使用
t检验,使用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常规组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康复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比较(,d)
3.讨论
外科患肢在手术后均有营养下降的情况发生,严重影响伤口的愈合,而外科
手术病人护理中实施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营养不良的现象,在临床治疗中占据十
分重要的地位[3]。

对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应该根据患者术后营养状况
进行制定,临床上对于营养的评价是营养支持与治疗效果的判断方法,主要是通
过对患者的临床检查、营养摄入健康以及实验室检查等调查评估[4]。

外科患者在
手术后第3天,蛋白质与能量会迅速下降,因此需要对其实施康复护理干预,在
手术后及时补充蛋白质与能力,有效满足外科患者在手术后的营养需求,并改善
患者的营养情况。

另外,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呼吸道进行有效的清理,能使
营养物质更快的得到吸收,确保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同时实施心理护理与康复训练,能有效促进外科患者能早日恢复健康[5]。

综上所述,康复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外科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取营养支持与康复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患者营养不
良的情况,促进患者尽早康复,为患者带来优质的护理服务,具有显著的临床应
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爱萍. 外科患者手术后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1):5029-5030.
[2]孔春兰,包新慈. 胃癌伴糖尿病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J]. 肠外与肠
内营养,2015,22(2):127-128.
[3]马燕君. 早期肠内营养配合针对性护理在胃癌术后患者中的应用[J]. 安徽卫
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4):96-97.
[4]郭志群. 早期空肠输注肠内营养护理在外科老年患者胃肠部术后康复中的
应用[J]. 临床医药实践,2016,25(11):862-863.
[5]胡兰. 早期营养支持治疗和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J]. 河南
外科学杂志,2015,20(2):144-14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