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格文档
汉语常见修辞格
双声、叠韵和押韵1.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
如:伶俐lín g lì美满měi mǎn 慷慨kān g kǎi嘹亮l iáo l iàn g 2.叠韵是指两个字的韵母相同。
如:依稀yīxī连绵l ián m ián 苗条m iáo t i a o从容cón g rón g 作用:使用双声和叠韵,可以使语言悦耳动听,增强语言的音乐类。
3.押韵,就是使诗文中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韵母相同或相近,使得相同或相近的乐音在前后句子的同一位置上有规律地出现,使语言音调和谐,抑扬有致。
诗文押韵易说易唱易记。
押韵的最后一个字叫韵脚。
作用:使音调和谐,抑扬顿挫,易说易唱易记忆。
压韵的最后一个字叫韵脚。
排比与反复的区别排比句的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叫排比。
沙丘的移动虽然慢,可是所到之处,森林全被摧毁,田地全被埋葬,城郭变成丘墟.(竺可桢《向沙漠进军》)花红的像火,白的像雪,粉的像霞作用:能加强语言气势,使思想内容层层深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反复的定义: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特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闻一多《最后一次讲演》)排比和反复的区别在于:首先排比是为了加强语势,反复是为了突出强调某种感情。
其次,排比是把三句或三句以上的结构相同的句子连在一起,反复是把某个词语或句子重复二次以上。
再次是排比中有部分提示词语相同,而反复则是词语或句子完全相同。
对偶与对仗对偶与对仗是两个概念,是两种语言形式,二者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对偶,是一种修辞格。
它是成对使用的两个文句,这两个文句字数相等,结构、词性大体相同,意思相关。
这种对称的语言方式,形成表达形式上的整齐和谐和内容上的相互映衬,具有独特的艺术效果。
修辞格式
修辞格式修辞格又称辞格、修辞方式,是为了提高修辞行为的效果而运用的组织语言材料的策略性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映衬、拈连、仿拟等修辞格侧重语义变化,是追求语言形象上的创造的策略;对偶、排比、回环、顶真、反复等修辞格侧重语形的呼应变化,是追求语句组织上的创造的策略。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况不同类的另一事物或情境。
比喻是扩大话语的意义空间的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运用比喻,可以用浅显的、具体的比喻深奥的、抽象的,也可以用抽象的、深奥的比喻具体的、浅显的。
被比的事物与作比的事物应该是不同类的,两者可以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相似点。
两者的距离越远,越能获得意外的效果。
比喻的基本类型是明喻,由此有衍化出暗喻、借喻、博喻、撇喻等。
(一)明喻明喻是最典型的比喻。
在结构方式上最为完整:本体(被比的事物)、喻体(作比的事物)、比喻词(“像”、“如”、“若”、“似的”、“好像”、“如同”、“仿佛”、“一样”等)都出现,有时还可以顺势写出两者的相似点;在语义关系上也最为显豁,一般不容易与其他修辞格混淆。
如果用A表示本体,用B表示喻体,那么明喻的基本格式是:A像B。
有时也有B像A。
例:①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朱自清《梅雨潭》)②出洋好比出痘子、出痧子,非出不可。
小孩子出过痧痘,就可以安全长大,以后碰见这两种毛病,不怕传染。
我们出过洋,也算了了一桩心愿,灵魂健全,见了博士硕士这些微生虫,有抵抗力来自卫。
(钱钟书《围城》)(二)暗喻暗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而比喻词不出现的比喻。
常见的有利用判断关系构成“A是B”,利用修辞关系构成“A的B”,利用并列关系构成“A,B”等。
(1)“A是B”型。
例: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北岛《回答》)②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上之风,必偃。
【现代汉语修辞】修辞格
【现代汉语修辞】修辞格1、陈望道概括的"四类三十八格"分类标准:大体依据组织,间或依据作用(甲类)材料上的辞格:譬喻、借代、映衬、摹状、双关、引用、仿拟、拈连、移就(乙类)意境上的辞格:比拟、讽喻、示现、呼告、夸张、倒反、婉转、避讳、设问、感叹(丙类)词语上的辞格:析字、藏词、飞白、镶嵌、复叠、节缩、省略、警策、折绕、转类、回文(丁类)章句上的辞格:反复、对偶、排比、层递、错综、顶真、倒装、跳脱映衬反映:相反情况或观点集于同一事物。
例:无事忙、雅的这样俗、好聪明的糊涂法子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对衬:不同事物情况或观点相同。
例:一言为重百金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拈连:一夜东风,枕边吹散愁多少?(语词依托上文顺势移用)移就:怒发上冲冠;醉鞍谁与共联翩(甲物性状移于乙物)倒反倒辞:真真你就是我命中的魔星(冤家、讨厌死了、恨)反语:英雄多故谋夫病相同:都是"口是心非",不同:后者有嘲弄讽刺的情感态度婉转:说话时不直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
新来瘦,非关病酒,不是悲秋。
(排除法)最好还是去、不是顶好的。
(隐约法)避讳:填沟壑、山陵崩、那件东西、那玩艺飞白:明知其说错或写错,故意将错就错如实记录或援用。
有方音、口头禅、口吃、错音、错别字、语义错、语法错、逻辑错等。
作用一是存真,一是增趣。
小孩小孩你白(别)哭,前边有个小车屋。
清末李鸿章的一位亲戚,在科举应试是写道:"我是李中堂大人的亲妻",乞求照顾。
主考官将错就错,以毒攻毒批曰:"所以我不敢娶"。
"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他照文件念过一句,便解释说:"最近一段时间,谣言四起,已经抓到三起了,同志们,要提高警惕!…"台下哄然大笑。
镶嵌镶字:虚字、数字嵌字:几个特定字嵌入词语或诗文中这个其容且易、冤哉枉也、既雅且静、一不做二不休、唠三叨四、千溪百川、接二连三吴歌《采莲》芦花滩上有扁舟,俊杰黄昏独自游。
八种常见修辞格
八种常见修辞格近年来的《考试说明》仍然规定常见修辞格为八种,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
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①明喻。
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
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 等联结。
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
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但它不同于借代。
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
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
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①拟人。
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
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
修辞格简表
光彩夺目的春天。
(拟人)
3.
。 (对偶)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
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
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
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排比)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夸张) 6.我在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
4.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突出某种感情,使同一个词语、句子或某种 结构一再出现的修辞手法。 包括两类: (1)连续反复: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 如: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间隔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 间隔在中间。 如:别人打球时,他在看书;别人逛街时,他在看书;别人睡觉了,他 在看书。 5.夸张: 运用丰富的想象,为了更突出、鲜明地勾画某一事物而对其形象、 特征、作用、程度等作传神的扩大或缩小描述的修辞手法。 如:他每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总是 在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区分比喻和拟人,要记住两点:比喻是以甲
喻乙,两者有相似点,是相似关系;拟人是
以甲拟乙,两者融为一体,是交融关系。比
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可以出现也
可以不出现,而喻体必须出现;拟人的本体
和拟体成为一统,本体必须出现,拟体却不
一定会出现。
例1: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
洋淀的哨兵吧!
(比喻)
例3
例2: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C )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
他的时候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夸张)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设问)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
现代汉语修辞格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用甲感觉去 描写乙感觉。 又称“移觉”
返回 开始
三、修 辞 格(之一)
㈠比喻 ㈡比拟 ㈢通感 ㈣借代 ㈤夸张 ㈥反语 ㈦双关 ㈧仿词
用与本体有密切 关系的名称或属性 来代替本体
——实际上是一种 “艺术换名”
——依附于拟物 ④这时有一阵音乐不易觉察地浮现了。 ——依附于拟物
返回
(三)运用通感应注意: 通感是一种巧妙的“移花接木”,
运用通感要注意两种感觉之间的联系, 不可随意为之,张冠李戴,以致“沟” 而不“通”,令人费解。
返回
借代
(一)什么叫借代?
——不直接说出人或事物的名称,而用与其有 密切关系的名称或属性来代替,从而突出表达对象 特点的一种修辞手法。
返回
(2)程度不等的比喻——差喻:
⑤ 可是在中国,那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差喻往往带有夸张的色彩,在修辞上常认为是比喻
与夸张兼用。
(3)不出现比喻词:
⑥弯弯的月儿 小小的船。(AB同位式) ⑦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要用自己的双手搬掉落后和贫穷
这两座大山。(AB同位式) ⑧希望的肥皂泡已经破灭。 (本体和喻体演化成 定中关系) ⑨千声万声呼唤你,
(二)借代有何修辞效果?
——借代实际上是利用事物的相关性的一种艺 术换名,可起到简洁精练或具体形象的表达效果。
(三)构成要素:
——本体、代体、相关性(只出现代体)
返回
①花白胡子 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 (特征代本体)
②老麦为避开这些四个轮子,把自己的两个轮子随手 一拐,进了一条小马路。(特征代本体)
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
第四节常用的修辞格一、辞格及其作用♦修辞格——又称辞格。
指人们相习沿用的具有特定构成方式和表达效果的修辞方式。
♦修辞格有独特的构成方式♦修辞关有独特的表达效果♦修辞格跟语音、词汇、语法(词语、句子、篇章)都有关系。
二、常用的修辞格♦常用的辞格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反语、对偶、排比、层递、反复、回环、引用、仿拟、对比、衬托、设问、反问,等。
(一)比喻♦1、比喻——根据跟甲物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乙物来打比方的一种辞格。
♦2、修辞功能——(1)描绘形象,更具体生动;(2)说明事理,更通俗易懂。
♦3、比喻的构成——(A)本体(表达对象),(B)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C)喻词(表示“相似”的词语),(D)喻解(相似点)。
♦4、比喻的类别(1)明喻(A像B)♦优美短小动人心弦的散文,如一盏醇酒,如一曲清歌,良久地使你感到余香满口,余音绕梁!(冰心《我们的新春献礼——一束散文的鲜花》)♦那声音(浪涛声)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鲁彦《听湖》)(2)暗喻(A是B)♦生活是一张空虚的网,张开着要把我捕捉。
(艾青《火把》)♦偏见之树,在王教授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了。
(程树榛《大学时代》)♦荡平那虎狼的暴秦。
(郭沫若《屈原》)♦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贺敬之《回延安》)♦鹅毛大雪。
瓢泼大雨。
豆腐渣工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谚语)♦胶多不粘,话多不甜。
(谚语)♦想想个人的未来,也为我的朋友——书籍担一份心。
过去只恨书籍太少,这时又觉得它太多了。
(臧克家《书的故事》)(3)借喻♦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鲁迅《故乡》)♦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欧仁·鲍狄埃《国际歌》)♦一条拉链,哗啦啦拉开两山翠绿。
十二种修辞方法
十二种修辞方法比喻、比较、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引用、比照、反语、反复、借代辞格的综合运用【比喻】〔一〕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局部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那么不能构成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以下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
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揣度。
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似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
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
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①本体和喻体是修饰关系。
例如:从喷泉里喷出花的海洋,〔“花〞修饰“海洋〞〕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
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表达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方案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
【比较】〔一〕概念:比较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英语修辞格完整版
An Introduction to Figures of Speech(修辞格)Rhetorical Devices(修辞手法)1. Simile(明喻)Simile is an expression of comparison between two different things. It is usually introduced by “as” or “like”, and sometimes also by “as…as/as…so”, and “resemble”as the signs of comparison.明喻就是打比方,指一事物像另一事物的修辞格。
常用的比喻词有“as”or “like”, and sometimes also by “as…so /as…as”, and “resemble”等1). Mercy drops as the gentle rain from heaven upon the place beneath.—Shakespeare2). The cheque fluttered to the floor like a bird with a broken wing.3). Self-criticism is as necessary to us as air to water.4). As a man whispers, so the breeze makes a low, hissing sound.5) Learning resembles scaling the heights.2. Metaphor(隐喻/暗喻)Metaphor contains an implied comparison, in which a word or phrase ordinarily or primarily used of one thing is applied to another. In other words, it calls one thing by the name of another or one thing is described in terms of another.隐喻是一种隐含着比喻的修辞格,它直接把一种事物比为另一种事物,不用比喻词,通常比较含蓄。
现代汉语修辞格共39页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பைடு நூலகம்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现代汉语修辞格
11、用道德的示范来造就一个人,显然比用法律来约束他更有价值。—— 希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9
修辞格——精选推荐
修辞格明喻(Simile)⼀.定义:1. A simile is an expressed likeness. The simplest and most direct way of connoting an idea with something else is by means of using similes. Simile is the neuter singular of the Latin adjective “similis”, meaning like.--Rhetoric in Practice (《英语实⽤修辞学》)2. Simile: A figure of speech in which one thing is likened to another, in such a way as to clarify and enhance an image. It is an explicit comparison (as opposed to the metaphor where the comparison is implicit) recognizable by the use of the world like or as.--A Dictionary of Literary Terms (《⽂学⽤语辞典》) 例:He entered the penumbra of the storm slowly, marveling at the light , at the horizon drawn back like a bow. 他慢慢地⾛进了那风暴的明暗相交的处所,惊奇地望着那拉紧像⼀把⼸箭似的明亮的地平线。
(钱歌川译)⼆.⽤⽐喻词之类的引导⽅式引导1. ⽤介词引导1)The trains flowed like a torrent of diamonds towards the interior. (Durrell: Mount Olive )⽕车像奔流的钻⽯⼀样向着内陆流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的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一、比喻
1、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也就是用同它有相似点的某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方另一种事物,这种辞格叫做比喻。
2、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
本体——我们要写的事物。
喻体——打比方的事物。
把(本体)比做(喻体),用(喻体)来比喻(本体)。
3、连系二者的词语叫“喻词”常用的比喻词:像……似的…… 像……一样…… 好像、仿佛、宛如、如同、犹如、似的、好比、活像、变成、成了、等于、是、一般、……般的等。
4、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说甲像乙。
明喻的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犹如等”一类的喻词来连系。
例如:圆圆的脸蛋像苹果。
两支军队向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多公里。
(2)暗喻:说甲是乙。
暗喻又叫“隐喻”。
本体和喻体也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等于等”喻词连系。
例如:太阳是个大火球。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同学们是祖国的花朵。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我的家乡成了大花园。
(3)借喻:直接把甲说成乙。
借喻根本不说出本体,或不在本句说出来,而把喻体直接用在本体应该出现的地方。
例如:要扫除一切害人虫。
一切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
二、拟人
拟人就是把无生命的东西或动植物人格化,富于它人的感情。
把它们当作人来描写、记叙,使它们活跃起来。
例如:
(1)初升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
(2)花儿向我点头,小树见我弯腰。
(3)柳树姑娘在春风中频频地点着头。
(4)小金鱼含羞地低下了头。
(5)小溪唱着欢乐的歌流向远方。
(6)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好看极了。
三、夸张
1、夸张:为了表达强烈的情感,突出某一个事物的某一个特征,有意把话说得扩大或缩小。
(既要夸大事实,又要以事实为基础)
2、夸张可分为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1)扩大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
例如:
桂子花开,香飘十里。
(扩大)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晨。
(扩大)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扩大)
(2)缩小夸张
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小(少、慢、矮、短、弱……)处说。
例如:
巴掌大的监狱里照样锻炼身体。
(缩小)
解放前,他家的房子可小了,只有豆腐块那么大。
(缩小)整个礼堂,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上了。
(缩小)
看看下面的夸张合不合事实:
(1)有人力气很大。
我们可以说他力大如(牛)。
(2)人非常多。
我们可以说人(山)人(海)。
(3)什么东西很臭。
我们可以说臭气(熏天)。
(4)人很瘦。
我们可以说他骨瘦如(柴)。
(5)形容声音很响。
我们可以说喊声(震天)。
(6)教室里很静,一点声音也没有。
(鸦雀无声)
四、排比
排比就是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近,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句子叫排比句。
例如:
(1)学好语文,我们才会读书看报,才会写信写日记,才会写好作文。
(2)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3)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红,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五、反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只问不答)
反问既不需要别人回答,也不需要自己回答,它的答案就是问句的反面。
例如:
1、花生做的食品不好吃吗?
2、怎么会有到山顶的近路呢?
3、班长的行为难道没有深深地打动你吗?
4、黄河难道不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5、老师对我们的教育,我们怎能忘记?
6、你的家乡难道不是在苍山?
六、设问(前边问后边答,自问自答,自言自语)
例如:
1、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
2、这是海底世界的声音吗?是的。
3、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七、反问、设问、疑问的区别
反问:无疑而问,不需要回答。
(修辞手法)
设问:有问有答,前问后答。
(修辞手法)
疑问:有疑而问,需要回答。
(不是修辞手法)
八、判断下面的句子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
2、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
3、劳累了一天的小蜜蜂钻进了蜂房睡大觉。
4、小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5、难道人的身躯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吗?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红,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7、古井占地只有巴掌大,可是她对乡亲们的生活却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8、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
9、你以为我会忘记哪天开运动会吗?那是不可能的。
10、几千年的时间,也转眼过去了。
11、秋天,金黄色的柿子像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
12、这件事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13、节日的广场成了鲜花的海洋。
14、打了败战的敌人,成了没头苍蝇,到处乱窜。
15、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16、大伙儿把手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都甩一把汗,
就能下一阵雨。
17、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1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9、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2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2、雨,像落叶一样轻,像针尖一样细。
一串一串,在夕阳下闪亮。
23、一片片狭长的叶子,一朵朵美丽的花儿,都在雨雾中欢笑。
24、你把青草带给原野,让千万朵鲜花张开笑脸。
25、我爱三峡的雄伟壮观,我爱三峡的幽深秀丽,我爱三峡的急流险滩。
26、满天星星像珍珠似的撒在碧玉盘里。
27、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28、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9、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30、我们少先队员不应该为集体做好事吗?
3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32、建设现代化的人才从那里来?人才来自敢于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年轻一代。
33、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
“人”字形线路。
34、海底世界有声音吗?有的。
35、马小红是我们班的百灵鸟。
36、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
37、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好合适,再也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的小船。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夸张)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4、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古诗句中的修辞手法(比喻)
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4、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5、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6、不知细叶睡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反问)
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
3、能不忆江南。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拟人)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诗词中的修辞手法(设问)
1、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