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实践反思-精品文档
信息技术现代化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反思

信息技术现代化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反思音乐是人类最早创造的艺术是没有国界的语言。
它能渗入心灵陶冶情操。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比较喜欢音乐但对音乐课不感兴趣。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为了迎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都把信息技术作为教育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音乐教育技术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
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开展音乐教学活动这为传统音乐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音乐知识的传授单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只是片面的、空洞的、枯燥的所以音乐课应努力创设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环境将相关的知识编制成融声、像、文字于一体的教学软件则更有效地浓缩了时间和空间范围。
运用网络教育技术为学生学习音乐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如利用校园网络围绕阶段学习主题把丰富的知识资源组织起来建立一个有质量的、有个性的音乐学习网站让学生随时可以欣赏音乐查找有关资料。
让学生在这个“大环境”中能够自然地接受音乐的熏陶享受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
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器官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通过多媒体手段用声音和画面的同步作用增加学生对音乐课的学习兴趣。
信息技术现代化不仅丰富了音乐课堂,让学生可以更全面享受音乐带来的美,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扩宽了学生认知领域。
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实践反思

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实践反思垫江县凤山小学杨燕2015年10月,我参加了教师信息运用能力提升培训。
这次培训设置“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3 个系列的课程,共 27 个主题,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素养,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能力、促进专业发展。
本次培训分为5个阶段,现在我已进入了第4阶段的学习。
通过前几阶段的学习,教学实施情况及同伴、专家的意见,针对前面完成的作业进行反思。
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为音乐课堂教学提供了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系统、丰富多彩地呈现在师生面前。
我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中集图文声像信息为一体,加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将音乐形象化,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二、创设情境,突破难点,使音乐课堂富有活力。
我国音乐理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采山》一课中首先利用PPT播放图片和音乐,结合教师讲故事的方式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让孩子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同时让孩子对大山、蘑菇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突破难点时,我利用PPT直观地让孩子了解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
同时在游戏中感受多变的节奏让孩子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演唱,并了解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的区别。
三、更直观的诠释了教材,提高了教学效率。
与现代媒体接触日益频繁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黑板、粉笔、书本”的传统教学模式。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机的整合,课堂中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活了教材内容,激活了音乐课堂,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音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运用(共5篇)

音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运用(共5篇)第一篇:音乐与信息技术的结合运用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浅谈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实际运用在这个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丰富的网络资源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便利。
音乐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也越来越灵活多样。
作为音乐课改路上的一员,将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用好、用活,为音乐教学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有效整合,一直是我的追求。
下面谈谈信息技术运用于音乐教学中的一些感触。
一、通过信息技术的力量,拓宽师生的知识面,拓展音乐技能。
作为一个农村音乐教师,信息量是非常有限的。
在过去的音乐教学中,学生所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几乎都来自于教材和教师,可以说,教师音乐修养的高低,制约了学生在音乐上的发展,面对着知识面日益扩大的学生,我们的知识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为我们提供了音乐信息的强大支持。
几乎平时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答案。
我在教学七年级上册歌曲《青春舞曲》一课时,由于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新疆,不了新疆的生活环境和风土人情,为了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形象,我通过网络搜集了有关的内容:服饰图片、节日盛景、新疆舞蹈、当地乐器以及另外一些新疆的乐曲等等,剪辑成小影片,在课前循环播放。
维吾尔族别具一格的少数民族风情一下就吸引了学生,使学生情不自禁的萌发了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歌曲非常短,学生很快就学会了。
学会唱后,可以利用“附件”中的“录音机”将学生的演唱配上伴奏录下来,然后播放,全班欣赏,使学生享受到参与音乐活动的快感,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
再如《众人划桨开大船》是一首两声部的合唱歌曲。
此前,学生很少接触过分声部歌曲,为了让学生在演唱时做到声部和谐、音高、节奏准确,我利用幻灯片课件将高低声部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屏幕上,并且用“音频解霸”分别录制两个声部的伴奏。
学唱时,轮到哪个声部就播放那个声部的伴奏,并且将歌曲中的渐强、渐弱等速度记号设置成“移动播放”从而提醒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的学唱歌曲。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的实践与反思

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的实践与反思摘要:网络系统、广播电视系统、多媒体系统进入全国绝大多数的小学已多年了。
多媒体信息网络系统运用于教学已经成为现实,并且成为未来的趋势。
它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它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美、想象美,并能发展他们创造美的能力,使品德受到陶冶。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教学;整合;实践;思考一、传统式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1.很难打破时空的局限,对教学内容进行丰富的构建与重现一些教学曲目涉及的是异地异国,或者是历史久远的内容。
对于这些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从语言上进行描述,很难把曲目涉及的一些细节给重现出来,因此学生没有视听的感受,对曲目也就没有丰满的感觉。
2.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手段重理论与技能训练,忽视了人文教育与思想教育,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多是“一架琴”“一块板”“一张嘴”“一台机”的“四个一”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使用一架风琴或者是一架钢琴,用一块黑板写写有关乐理知识,老师一张嘴进行领唱或者范唱,条件好的学校会配上一台录音机放一下范唱。
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枯燥的模式,单纯性的技巧技能训练及枯燥的乐理知识产生厌倦。
3.传统的音乐课教学方式单一,很难融入多种教学方式,机械呆板传统的音乐课中,因为教学模式的限制,学生只能与老师之间进行互动,与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在课堂上进行互动。
除此之外,很难采用其他方式进行互动式的教学或者是学习,因而使教学方式显得机械与呆板。
二、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整合的实践1.利用多媒体突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中心。
外在客观的审美体验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学生人格与品质的提升。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在音乐课中创造良好的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情境犹如阳春的初绿,可以把学生带入美的情境世界中,并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音乐信息化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也在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步走向信息化教学。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了音乐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和意义。
以下是我在音乐信息化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一、信息化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学生练习为主,教学手段单一,缺乏互动性。
而音乐信息化教学则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音乐教学与网络、多媒体、虚拟现实等手段相结合,打破了时空限制,使音乐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实效。
1. 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音乐网站、在线课程、电子图书等。
这些资源涵盖了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同时,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资源,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互动性强的教学环境音乐信息化教学环境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沟通,解答学生的疑问,实现教学相长。
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流、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拓宽了学习视野。
3.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音乐信息化教学手段多样,如音频、视频、动画、虚拟现实等。
这些手段将音乐作品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1. 个性化学习音乐信息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调整学习进度,使学习更具针对性。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音乐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虚拟乐器、音乐制作软件等工具,亲自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音乐信息化教学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实践。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与他人交流,激发创新潜能。
三、信息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1. 提高自身信息素养音乐教师应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熟练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幼儿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体会

幼儿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体
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幼儿园音乐教学也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深度融合。
在我教授幼儿园音乐课程的过程中,我对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体会如下:
1. 增强了教学趣味性: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如音乐软件、互动教具等,可以给幼儿呈现出生动有趣的音乐教学内容,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主动参与性。
2. 拓展了音乐教学资源:借助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方便地获取大量的音乐资料和教学资源,丰富了音乐教学内容,提供了更多的研究机会。
3. 提升了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实现音乐教学的多样化与互动化,让幼儿能够参与到音乐表演、创作和合作中,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能力。
4. 培养了信息技术素养:通过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幼儿可以研
究基本的信息技术操作和运用,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和技能。
值得强调的是,在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过程中,我们需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应根据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研究需求合理选择和运用信息技术
工具,避免过度依赖技术,保持教学的主体地位。
2. 需要关注信息技术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确保
教学过程安全、健康。
3. 应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和专业能力提升,以保证信息
技术与音乐教学的有效融合。
综上所述,幼儿园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能够提升教
学效果,丰富教学资源,并培养幼儿的信息技术素养。
但在实践中,我们需要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并注意教学的适宜性和安全性。
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反思

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反思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反思范文Internet得天独厚的信息传递优势使得它不仅仅是一种学习工具,也是一种交流中介,它可以提供同学之间、同学与教师之间共享与交流不同观点、看法的机会,促进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
在网络环境的讨论中,同学们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一起讨论,形成互动,这种形式让更多的学生都参与到讨论中来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率。
并且集思广益,使学生对事物有更全面地认识,相互补充、相互启发,提高认识水平。
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给音乐教学提出了很多新的标准,即给予了老师更多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同时也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创造、想象空间。
音乐教学成为学校整个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理念”要求音乐教学必须具有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学生体验学习音乐的快乐,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学生活泼好动,如果能够把学生的这一特点和学习挂钩,那么学习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单一、枯燥,常常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热情“降温”。
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正好切中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将形象生动的画面、言简意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媒体融合在一起,而且给学生一个进入全方位、多渠道的感知世界的途径,这是传统教学中的挂图和录音磁带所不可比拟的。
学生在其中可以得到声、形、图、文多方面的感受,得到多方面的了解和认识,从而在脑海里形成更深刻影响。
而且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不会感到枯燥无味,因为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相关内容进行了解和认识。
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他们也愿意参与到学习中来了。
当然,这种学习并不是要老师完全放任学生,一意独行,我们应该有的放矢。
让学生在老师的参与和指导中正确的学习。
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整合给教学带了新的力量,但也对学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自主探索,部分学生极易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使课堂处于失控状态,无法完成教学任务,容易导致学生水平的两极分化。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心得
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现代化教育教学必不可
少的一种手段和发展趋势。
我在音乐教学上也应用相关信息技术,
取得了一些经验和心得:
1.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
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例如演示音乐视频、音乐画册、音乐软件等等,这些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也可以提高他们的研究兴趣。
2. 利用互联网资源
互联网上有许多音乐资源,如音乐研究网站、音乐电台等,可
以为教学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资源
深入了解音乐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素养。
3. 制作音乐教学网站
教师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制作音乐教学网站,为学生提
供更全面、系统的音乐研究资源。
音乐教学网站可以包含课件、乐谱、视频等多种教学资源,学生可以随时在线研究,提高研究效率。
总之,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推进和完善,这为音
乐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教学资源,也给学生带来
了更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研(3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音乐教育作为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深刻影响。
将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研,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音乐教研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1. 丰富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可以提供丰富的音乐资源,如音乐作品、音乐家介绍、音乐史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平台等,实现教学内容的生动、形象展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自主探索音乐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4. 促进师生互动信息技术可以打破传统课堂的时空限制,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学生分享音乐心得,解答学生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二、信息技术在音乐教研中的应用策略1.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多媒体课件可以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制作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果。
2. 开展网络音乐教研活动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了便捷的交流渠道。
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开展音乐教研活动,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音乐教育问题。
3. 利用音乐软件进行教学音乐软件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音乐学习资源,如音乐制作、音频剪辑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音乐软件,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4. 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音乐实践活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音乐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音乐比赛、演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
5.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音乐评价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
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

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研究资源和多媒体工具,让他们更加灵活地研究和理解音乐知识。
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提升研究兴趣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我发现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兴趣得到了很大提升。
通过使用音乐制作软件,学生可以亲身体验音乐创作的乐趣,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音乐播放器和音乐视频,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音乐的魅力,增强了他们的研究动力和参与度。
拓展研究资源信息技术为音乐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源。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获取到大量的音乐教学视频和音乐资料,丰富了他们的研究内容和知识面。
此外,通过在线音乐研究平台,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研究和互动交流,拓展了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增强互动与合作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音乐学科教学更加互动和合作。
通过音乐制作软件和音乐编辑工具,学生可以进行音乐创作和共同合作。
他们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合奏和合唱,提升了学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通过音乐分享平台,学生还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和观点,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研究。
提升研究效果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音乐学科教学的效果。
通过音乐辅助软件和音乐测评工具,可以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及时评估和反馈,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音乐教学网站和在线教学平台,可以进行异地教学和自主研究,提高了研究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总结来说,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提升研究兴趣、拓展研究资源、增强互动与合作以及提升研究效果。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积极探索和应用信息技术,不断创学方法,让学生在音乐学科中获得更好的研究体验和成果。
以上是我在信息技术在音乐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谈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实践反思

国 。
谈 信 思
辽宁省 盘锦市辽 河油田欢喜岭一 中 姚 玉华
随着 经 济 的发 展 ,科 技 的进 步 ,信 息技 术 正迅 猛 发展 。国家 基础 教育 课程 改革 的不 断深 入 , 何将现 代信 息技 术有效 地 应用于 如 音 乐 教学之 中,使 信 息技 术在 音 乐 教学 中 发挥 它应 有 的价 值等 问 题 , 已成 为 我们每 个音 乐教 师必 须要 不 断深入研 究 与探 索的课 题 。 我在 音乐 教学 中 。 利用现 代信 息技 术使教 学 中集 图文 声像 多 形态信 息为 一体 ,突 破传 统 教学 在 时 间、 空 间上 的 限制 ,加 强 了教 学 的 情 景 性 、直观 性 ,将 音乐 形 象化 , 开 阔了 学生 的音 乐 视野 ,使学 生感受音 乐 的内涵 , 效激 发 了学生 的学 习兴趣 ,提 高了学 生学 习 有 感 受 美 、欣 赏 美 、 创 造 美 的能 力 。 现 代教 育技 术的 运用 ,给 音 乐课程 带 来 了生 机 和活 力 随着 课 改的推进 、校 园网络 的不 断完 善,建立 了一个 进 行拓展 学习 的基 础平 台 ,为课堂教 学提 供 了资源 ,使课 堂教学 内容 更加科 学 、系 统 地 呈现 在 师 生 面 前 。 1扩 充 了课堂 教学容 量 , 化 了音乐 教学效 果 。 堂教 学设计 . 优 课 形式 的多样性 、内容 的形象 化 ,需要师 生选 用更 多的具 有不 同时代 特 征 的 图像 、 资料 ,加 深 学 生 的感 性 认 识 。运 用 现代 教 育 技 术 , 音乐教师 课前 准备 许多有 关 资料 , 并制 成 相关课 件 , 学 习歌 曲之 在 前 , 教师 还 可 以要 求 学 生 上 网 收 集 、 整 理 相 关 资 料 ( 字 、 音 文 响) ,缩 小 学 生文 化 背 景 的 不 同差 异 。根 据 课 堂 教学 的需 要 , 随 时让 “ 堂连 接 到 网站 ” 让需 要 的 内容 、 图片 ,甚 至 是 影像 进 课 , 入到学 生的视 线 ,呈现 出艺术 资源共 享 的教学氛 围 。 乐课 堂的 延 音 伸 、 补充 与扩 大 ,为 学 生学 习音 乐 提供 了充分 的 时 间与 空 间,促 进 了教学 效果 的优 化 。 2 创 设意 境 ,突破 教 学难 点,使 音 乐课 堂变 新 。我 国音 乐理 . 论家 修 海林 认 为 :“ 乐 意境 既 产 生 于音 乐 家对 形象 的审 美感 觉 音 中 ,又存 在 于音 乐 的再现 中 。因此 , 在教 学活 动 中 ,创 设教 学 意 境对 学 生 显得 尤 为 重要 。我 在 上 《 国歌 》这 一 课 时 ,通 过 听 赏 、 高唱 国歌 ,让学 生感 受 国歌 神 圣 、庄严 的 内涵 ,体会 国 歌 巨大 的 作用 ,激发学 生的热 情是本 课 的重 点和难 点 。 利用 录像这 一教 学 我 媒体 ,剪 辑 播 放 了 电影 《 歌 》 开 国大 典 》 及天 安 门广 场 升 国 、《 旗仪 式等 片段 ,展现 了激动 人 心 、强 大感 召力 的 画面 。 学 生听着 国歌看有 关 画面 , 不 自禁 的合着 画面激 动地 高唱起 国歌 时 , 不 情 都 同程度 地体会 到 国歌 的巨大作 用 , 国歌 神圣 的 内涵 所感 染、所 震 被 撼 !由此 可见 ,合理 、恰 当地 创设 意 境 , 由静 变动 、 由抽 象 变直 观、由单一变 多元 不仅突破 了教学重 点难 点 , 且激 发了学 生的想 而 像力 、创 造力 ,引起 师 生感 情 上的 共 鸣 ,促进 了崭 新 、 多样 的课 堂教 学形式 的建立 和新 课堂角 色 的转换 。 3 激 活教 材 ,提 高教 学效 率 ,使 音 乐课 堂变 活 。处 于视 听世 . 界 ,与现代 媒体 接触 日益 频繁 的学 生 已不再满 足于 “ 黑板 、粉笔 、 书本 ”的传 统教 学模 式 , 因为 传统 教育 技 术不 具 备形 声 性 、再现 性 、灵活 性和 高 效性 等特 点, 已引不起 学 生学 习音 乐 的 兴趣 , 也 不易产 生情 感的共 鸣 ,学生渐 渐感 到音乐 课是 一种沉 重 的负担 ,既 为难 了教 师 ,更 为难 了学 生 。而 多媒 体教 学 手段 的应 用 , 图文 声 像 ,一片 生机 ,给音 乐 课注 入 了充 分 的兴 趣和 活 力 ,改变 了过 去 教师 生硬传 授 、学生 机械 记忆 的方式 ,使抽 象的音 乐理 论形 象化 , 虚幻 的音乐 形象 具体化 ,复杂 的音 乐知识 简单化 , 枯燥 的音 乐知 识 兴趣 化 。 现代 多 媒 体技 术 与 音 乐教 学 有 实 、有 机 、有 效 的整 合 , 课堂 中使用 欢快 的音乐 ,丰 富多彩 的图像 ,生动 形象 的动 画来传 递 知识素材 , 给音 乐课注 入 了充分 的兴趣 和 活力 ,不仅提 高 了课堂教 学 中学生 感知 活 动 的效率 ,激发 、 内化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同时也 激 活 了教材 内容 ,激活 了音 乐课堂 ,真 正发挥 了学 生 的主 动性 、积 极性 ,获 得 了有 效 的认 知 ,体 现 了学生 的主体 认 知 作用 。 二 、现 代教 育技 术 的运 用 ,培养 了学生 的综 合 能 力 音 乐课堂 教学 中 , 代信 息技 术从 学生学 习 的对象转 变 为学 习 现 的工具 , 学生 由一个 被动 的学 习者变 成 了一个主 动 的参与者 , 使 体 现 了音乐 教育面 向全 体学 生的要 求 , 也提 高 了学生对 音乐 的 审美能 力 ,充分体 验 了蕴 涵于 音乐 中的美 和丰 富 的情 感 , 有利 于学 生养 也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实践与思考

浅谈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实践与思考信息技术正迅猛发展,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发展,如何使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价值等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工作者须要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能够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强烈兴趣,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轻松掌握知识,受到基于美的感染,不断提高他们音乐素质,提高小学生学习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音乐活动的质量。
一、小学传统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注重以学科知识为本,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的传授为贯穿线,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
具体存在以下问题:1.传统小学音乐教学对音乐的本质认识不够长期以来,我国的音乐教育界总是以科学实践的方式和方法来教授音乐、学习音乐,使音乐偏离了人类的生活实践和情感世界,忽视了音乐教学的审美性质。
应该说,音乐的确有辅德的功能和作用,但音乐教育的长处在于给人的道德观念以情感上支持。
使其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让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人类变得文雅和充满爱心,最终达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这才是我们音乐教育的理想目标。
2.小学传统音乐教学不利于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与爱好我国有句古训,叫做“学海无涯苦作舟”。
“苦学”的传统观念至今还影响着许多人,所谓“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针”,“十年寒窗苦,方为人上人”等,然而,从现代教育来看,光是吃苦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学习问题,“时间+汗水”的传统方式已逐渐被优化学习、有效学习所替代,而对于以美育为特征、具有审美愉悦性的音乐学科来说,枯燥、机械的苦学方式更不可取,因为这是泯灭学生音乐兴趣的主要原因之一。
学生喜爱音乐是因为音乐能给他们带来快乐,所谓“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道理,传统音乐课上多进行,枯燥、单纯的技巧训练和灌输死记硬背的知识,让学生感到比数理化等学科还要枯燥,还要艰难,那么学生怎么能对音乐感兴趣呢?正确的方式永远只有一个,即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和体验快乐。
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研工作(3篇)

第1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教育事业也在不断进步。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手段,已经逐渐融入各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中。
音乐教研工作也不例外,信息技术的融入为音乐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信息技术在音乐教研工作中的应用。
一、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优势1. 丰富教学内容信息技术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音频、视频、图片等。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2. 提高教学效果信息技术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同时,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3. 优化教学过程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通过制作课件、制作教学视频等手段,教师可以将复杂的教学内容简化,提高教学效率。
4. 促进师生互动信息技术为师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互动平台。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二、信息技术在音乐教研工作中的应用1.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和共享音乐教学资源。
通过建立音乐教学资源库,教师可以方便地查找和使用各类音乐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模式的创新信息技术为音乐教学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教学活动,如音乐欣赏、音乐创作、音乐表演等。
3. 教学评价的改革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实现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测试、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 教师专业发展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有助于教师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课程、学术论坛等途径,了解最新的音乐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三、信息技术融入音乐教研工作的挑战1. 教师信息素养不足部分音乐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高,难以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
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反思

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反思1. 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领域开始探索将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结合,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参与度。
音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信息技术整合中也尝试了不少创新方法和工具。
本文将对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进行反思,并探讨其中的优点、挑战和改进方向。
2. 优点2.1 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的整合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资源。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以访问丰富多样的音乐作品、演出视频、音乐历史资料等,从而拓宽音乐知识和文化的广度。
同时,学生可以通过在线平台参与音乐创作和合作,与其他音乐爱好者进行交流和合作,这种开放性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2.2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传统的音乐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信息技术整合可以通过音乐游戏、交互式软件等形式,使学生在互动中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
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参与度,使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2.3 个性化学习和评估信息技术整合还可以使音乐教学更加个性化,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其提供定制化的学习内容和评估方式。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自主探索和表达音乐。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精准评估和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自己的音乐水平。
3. 挑战3.1 技术门槛和设备问题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技术门槛和设备问题。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掌握相关工具和软件的应用,才能有效地整合信息技术到音乐教学中。
同时,学校也需要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和设备支持,以保证音乐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的顺利进行。
3.2 质量和版权问题在整合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音乐教学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保证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版权合法性。
互联网上的音乐资源众多,但其中也存在很多未经授权的内容,使用这些资源可能涉及版权纠纷。
因此,教师需要选择合适的音乐资源,并遵守相关的版权规定,以保证音乐教学的合法性和质量。
关于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心得体会

关于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心得体会《关于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相结合心得体会》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课教学,是我校互联网“网络化”教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在重视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基础学科、劳技活动等课程的同时,我校始终把艺术教育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利用校园互联网“网络化”的构建比较全面的优势,通过校园互联网网络,把音频、视频溶为一体的“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到了音乐课的教学活动之中。
一、CAI课件素材型资源的提供和利用1、以小学六年级学习“歌曲中的前奏、间奏、尾奏”欣赏课为例,谈谈网上资源提供及利用。
就围绕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进行多媒体CAI课件的制作,我们在网站上搜集、挖掘了各种可能要用到的各类素材,并将其置于校园网网络储存备用。
A、文本资源:根据教学活动和制作多媒体CAI课件需要,我们搜集下载了包括教学准备、教学要求、教学重点、教学过程、几种典型教案案例等文字内容,以作参考。
B、创作支援及电脑软件:多媒体创作工具Authorware、Powerpoint等软件、DirectorLingo语言及个种按钮、超级解霸等,以及制作CAI课件需用的其他相关软件。
C、图片资源:搜集各种图片,如雷锋生平的图片、《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谱之类以及其他相关的图片选用。
D、音像片断:网络搜寻下载《唱支山歌给党听》歌曲与其相关的音像素材,下载了Happyeo电子琴软件,存储了相关的VCD影碟。
2、资源利用:按照教学需要而下载的文本、图片、音像等资料搜集以后,再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案、教学过程及教学形式,将下载的文本、图片、音像等资料进行重新编排,并填加各种控制命令,制作出了适合欣赏教学需要的交互性强的多媒体CAI音乐课课件。
二、CAI课件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多媒体CAI课件是教学内容和教学处理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它包括以提示为主的指导类型、以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和引导的模拟、练习、测试等类型课件。
音乐教学信息技术使用反思

音乐教学信息技术使用反思如何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音乐课堂教学一、现状分析在当今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学校的音乐教育教学也出现了许多新手段、新方法。
其中像是VCD、DVD、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现代化教学设备及Authorware、Powerpoint等多媒体教学软件及网络资源走进了音乐教学课堂,这些辅助音乐教学模式创设了形象生动的教学意境,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大了知识信息容量,也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主宰课堂、手段单一的教学模式,极大地丰富和提高了音乐教学方式,提高了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二、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的优点信息技术是以通信、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信息处理为核心,是教育领域一次深刻的技术革命,也是最近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
把它用在音乐教学中辅助教学有许多优点:1.拓展学习的内涵和外延,丰富课程资源音乐课程资源包括教师资源、环境资源和活动资源等,决不仅仅限于教材、教参。
其中教师资源是实施音乐课程的骨干力量;环境资源主要指学校的教学环境、教学设施设备等;活动资源则是指学校组织、参与或开展的各项音乐实践活动。
音乐教师应根据自身的知识结构、兴趣特长、智慧、经验和方法充分开发这些课程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多方位、多角度、有目的的整合音乐课程资源。
现代的信息技术教育改变了过去光靠嘴、钢琴、录音机、和黑板,以及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而具备了多元化、多样性,具有突破时空局限,扩大容量的特点。
它使音乐所描述的内容由相对单一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并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容量,使学生直接受到美的熏陶。
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上的资源也越来越丰富多彩,许多音乐教学资料都可以从音乐网站上查找,许多网站都有mp3音乐,而且音效音质都不错,文件容量不大,适合教师存放在电脑资料库中,可实现网络共享。
Flash动画歌曲还有与之相配的画面,歌词字幕,这使得学生在熟悉歌曲,了解歌曲内涵上有很大帮助。
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情境教学中的反思

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情境教学中的反思随着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的扎实推进,我们惊喜地发现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你问我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合作创新”,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
这一切确实令人惊叹万分,但教学反思让我们清醒。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情景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深入体验音乐意境、提高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个性的发展。
然而,这些都是建立在合理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
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音乐情境教学,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要注意外表,更要注重内涵有的教师为了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形式上。
他们竭力挖掘教材中可用多媒体的知识点,利用了一切所能利用的媒体形式,录音、录像、投影,制作的课件也一味追求表面上的新颖、花哨、动感。
这样的教学,看起来热热闹闹,学生大开眼界,但实际效果一般,甚至学生的注意力被无用信息牵制,忽略了真正需要欣赏的音乐内涵,反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这违背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应为音乐教学服务的教学规律,是不可取的。
二.不盲目追求形象性,视情况制作情节在音乐欣赏教材中,学生由于欣赏水平、能力的局限,往往听了几分钟后就思想开小差,以致不能全面理解作品的内容。
有的教师为了能让学生耐心地听完全曲,就选取与该音乐作品相关的电影片断或制作相关内容的动画,再配上背景音乐制成情节MTV播放。
我认为,这样的课件弊大于利。
孰不知,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其形象性及情感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
如果教师把音乐作品形象限制在某一固定的内容中,这有违艺术欣赏教学的规律,会限制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创造力。
再则,若教学每首乐曲都制作这样的课件,费时费力,不切实际。
因此,要从课堂实效出发,真正做到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体验音乐内涵,想像音乐意境,参与音乐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教学的实践反思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技术正迅猛发展。
国
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于音乐教学之中,使信息技术在音乐教学中发挥它应有的价值等问题,已成为我们每个音乐教师必须要不断深入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我在音乐教学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加强了教学的情景性、直观性,将音乐形象化,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学生感受音乐的内涵,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给音乐课程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随着课改的推进、校园网络的不断完善,建立了一个进行拓展学习的基础平台,为课堂教学提供了资源,使课堂教学内容更加科学、系统地呈现在师生面前。
1.扩充了课堂教学容量,优化了音乐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设计形式的多样性、内容的形象化,需要师生选用更多的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图像、资料,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音乐教师课前准备许多有关资料,并制成相关课件,在学习歌曲之前,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上网收集、整理相关资料(文字、音响),缩小学生文化背景的不同差异。
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随时让“课堂连接到网站”,让需要的内容、图片,甚至是影像
进入到学生的视线,呈现出艺术资源共享的教学氛围。
音乐课堂的延伸、补充与扩大,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促进了教学效果的优化。
2.创设意境,突破教学难点,使音乐课堂变新。
我国音乐理
论家修海林认为:“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显得尤为重要。
我在上《国歌》这一课时,通过听赏、高唱国歌,让学生感受国歌神圣、庄严的内涵,体会国歌巨大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热情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我利用录像这一教学媒体,剪辑播放了电影《国歌》、《开国大典》及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等片段,展现了激动人心、强大感召力的画面。
学生听着国歌看有关画面,情不自禁的合着画面激动地高唱起国歌时,都不同程度地体会到国歌的巨大作用,被国歌神圣的内涵所感染、所震撼!由此可见,合理、恰当地创设意境,由静变动、由抽象变直观、由单一变多元不仅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引起师生感情上的共鸣,促进了崭新、多样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建立和新课堂角色的转换。
3.激活教材,提高教学效率,使音乐课堂变活。
处于视听世
界,与现代媒体接触日益频繁的学生已不再满足于“黑板、粉笔、书本”的传统教学模式,因为传统教育技术不具备
再现形声性、性、灵活性和高效性等特点,已引不起学生学习
音乐的兴趣,也不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学生渐渐感到音乐课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既为难了教师,更为难了学生。
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图文声像,一片生机,给音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改变了过去教师生硬传授、学生机械记忆的方式,使抽象的音乐理论形象化,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复杂的音乐知识简单化,枯燥的音乐知识兴趣化。
现代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有实、有机、有效的整合,课堂中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生动形象的动画来传递知识素材,给音
乐课注入了充分的兴趣和活力,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中学生感知活动的效率,激发、内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激活了教材内容,激活了音乐课堂,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获得了有效的认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认知作用。
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音乐课堂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从学生学习的对象转变为学习的工具,使学生由一个被动的学习者变成了一个主动的参与者,体现了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充分体验了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也有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1.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
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也是学生主动进行学习和研究的精神力量。
自从将电教媒体引入音乐课后,因为录音、录像、投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具有丰富表现力,它能提供直观、多彩生动的形象,把许多看不到、摸不着的事物现象和场景再现,改变了以往只使用音乐教科书、乐谱、乐器、黑板、挂图等简单教具的教学枯燥状况。
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有力地吸引学生的注意,诱发他们去探求知识,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去学习。
例如,我在教学欣赏课《春江花月夜》时,利用画面和声音的紧密结合,视听同步,形象生动,形成了有机的动态场景,把月色朦胧安静的夜晚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创设了安逸的情境,为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为发展求新思维提供了特殊有效的环境,而且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
2.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在学生中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
多媒体计算机在音乐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改变这一单调的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一改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通过双向交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
在网络化教室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每个学生可以共享音乐创
作软件,充分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源,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进行音乐创作,体验到成功乐趣时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这不仅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以充分展示,而且使他们深刻地了解音乐作品的结构。
教师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差异,能及时调整教学,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激发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参与音乐
教学的热情。
3.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等独特形式来表现艺术美的,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实现审美教育的关键,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改革。
在音乐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网络,为学生学习音乐提供了一个声情同步、形声并茂、时空统一的多媒体音乐世界。
通过五彩缤纷、千姿百态的多种信息呈现方式以及演示、交互、自学等形式,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和理解美,启迪学生去想像美与创造美,充分发展他们的艺术创造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信息技术应用到音乐教学中,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个别化自主学习是网络环境下最重要的学习方式,最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意愿。
而在传统的讲授式课堂的教学中,只强调了学生“学了多少”,而忽视了学生“怎样去学”。
教师普遍存在着无暇顾及学生接受
能力存在差异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随着校园网络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学校利用校园网、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功能电子网络,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来选择运用信息技术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
的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的交互性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带来了希望。
如,教师可以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发到服务器终端共享,以实施对学生面广量大的指导,使学生的学习都能在交互中得到及时
的反馈肯定,从而增强了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
另外,对学习能力较弱一些的学生来讲,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在自己选择的练习中获得成功,建立了学生的自信心。
全体学生还可以通过电子邮箱、互连网来相互交流,提高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有效整合的思考
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现代信息技术虽然有它特有的优势,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也会有一些弊端。
我在教学实践中有以下几点思考:
1. 如果信息技术使用不当,音乐课收效就不大。
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大多表现为直接兴趣,教师对信息技术手段如果操
作不熟练,或者制作的课件过于繁琐,一个环节耗时过长,有些
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同学就在下面坐不住了,精神涣散了,反而收效不大。
2. 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时不利于学生想像力的培养。
一切学习的本质是创造,我们在欣赏一首音乐作品时,特别是没有歌词的音乐作品,教师在制作课件时,以教师的主观感受配上固定的画面,这样势必会限制学生的想像力,钳制新思想,局限新精神。
3. 音乐课应以音乐为主,要保持它的音乐性,以音乐实践为主。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音乐实践的机会,引导和鼓励学生运用音乐的形式表达情感,交流思想。
如果
音乐课全是多媒体课件堆砌起来的,学生只是被动地观看,被动的听,这与把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是相违背的。
总之,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无疑将是信息时代中占
主导地位的课程学习方式,必将成为21 世纪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方法,符合音乐教育改革的发展。
但教师要时刻切记,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整合,是为音乐教学服务的,而不能把学生的兴趣引导信息技术上来,而离音乐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