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I)卷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1)
![初中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14e3d1a5580216fc710afd07.png)
初中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耄耋”指八九十岁。
B. 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
《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 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答案】 C【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
C项,屠格涅夫不属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俄国的契诃夫属于“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文学和文化常识的积累能力。
文学常识包括各种常见文体、作家作品、史书体例等。
文化常识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
这些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学生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
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下面选项中不是“酒杯”名称的一项是()A. 樽B. 白C. 觥D. 筹【答案】 D【解析】【分析】ABC三个词语都是酒杯的意思,D.“筹”,是计数的用具,多用竹子制成。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繁多,包括传统文化中人物称谓、历法、节气、职官、地理、科举、宗法、礼俗、古代音律、名人事迹、文化典籍等相关知识,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3.下列不属于豪放派词人的是()A. 张孝祥B. 辛弃疾C. 苏轼D. 柳永【答案】 D【解析】【分析】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新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1)
![新中考 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3ff6c3e7168884868662d68b.png)
新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古代的交际用语常有敬辞与谦辞之分,比如“惠顾”“垂问”“见教”是敬辞,“舍弟”“愚见”“拙作”是谦辞。
B. “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等都是对中国戏曲现象生动的描述,这种描述反映出中国戏曲场景虚拟化的主要特点。
C. 梅兰竹菊并称为“四君子”,“凌霜自行,不趋炎势”、“筛风弄月,潇洒一生”、“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分别表现的是菊、竹、梅的风骨。
D. 成语“温故知新”“一鼓作气”“熟能生巧”分别出自《论语》、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欧阳修的《卖油翁》。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一鼓作气”出自编年体史书《左传•曹刿论战》,表述有误,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
古代文学文化常识是指古代称谓习惯、敬辞谦称、历法、节气、职官定位、地理、习俗礼仪、古代音律、科举制度、宗法等文化内容的统称。
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知识和常识,找到关键词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词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是对我国相关传统文化、文学常识的理解,其中说法有误的是()A. (纪年)我国古代用干支或皇帝的年号纪年。
元丰六年(《记承天寺夜游》)、文帝之后六年(《周亚夫军细柳》)、晋太元中(《桃花源记》)所用纪年方法相同。
B. (称谓)古人讲究礼节,对对方或对方亲属用敬称,如“令郎”“家君”“贤弟”,对自己一方则用谦辞,如“尊君”“舍妹”“小儿”等。
C. (年龄)古代对于不同的年龄有相应的不同的称呼,如: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弱冠——男子二十岁左右,花甲——六十岁。
D. (文体)词在隋唐兴起,宋代进入全盛时期,又称“曲子词”,也叫“长短句”“诗余”等。
【答案】 B【解析】【分析】“家君”:家父。
是谦辞。
“尊君”:对对方父亲的尊称,是敬称。
语文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A卷
![语文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A卷](https://img.taocdn.com/s3/m/d820f60b02d276a200292e98.png)
语文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A卷一、单选题 (共50题;共100分)1. (2分)(2019·鄞州模拟) “朔气传金柝”的“金柝”是古时军中白天用来烧饭、夜里用来打更的器具,三足一柄。
下列图示属于“金柝”的一项是()A .B .C .D .2. (2分) (2019七上·常山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朱自清,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著有散文集《背影》《你我》等。
B .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四世同堂》《茶馆》等。
C .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最有名的诗人之一,世人称之为“诗仙”。
D . 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摘要》,诗歌《蒿里行》《龟虽寿》《短歌行》等。
3. (2分)(2019·长沙) 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艾青作品里常出现的“光明”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埃德加·斯诺的传记小说《红星照耀中国》向全世界宣告:毛泽东就是那颗给全中国带来光明的闪亮红星。
B . 吴承想根据玄奘出游的传说虚构了西天取经的故事;简勒·凡尔纳把潜水艇想象成“诺第留斯号”船,虚构了它在大海航行中遭遇种种惊险的故事。
C . 《简爱》中的简·爱和种《骆驼祥子》中的虎妞都经历了生活中的磨难,但是依然人格独立,心灵强大,具有强烈的反抗精神,敢于追求自由与平等。
D . 《儒林外史》的讽刺手法很有特点:它将讽刺的锋芒隐藏在耐人寻味的细节中,通过夸张的描写,鞭挞丑恶,揭露虚伪。
4. (2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B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 《三顾茅庐》节选自《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1)
![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训练试题及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c91b4b8d2af90242a895e5b3.png)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戏剧人物的塑造,大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来进行。
C.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D. 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雷雨》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答案】 D【解析】【分析】D项,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
《雷雨》是话剧作家曹禺的话剧。
故选D。
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
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艾青诗歌特点的一项是( )。
A. 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和反抗,风格凝重、深厚而大气。
B. 以“土地”和“光明”为主要意象,具有自由诗的特点:简洁化、散文化、口语化。
C. 擅用象征手法融入对青春的感受,细腻地描述恋爱中男女的幸福与忧伤,含蓄优美。
D. 1978年“归来”以后,诗意变得更警策,通过镜像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答案】 C【解析】【分析】C选项描述的是泰戈尔《园丁集》的特点。
故选C。
故答案为:C【点评】做本题时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揣摩选项正误。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画面或事件与诗人的主观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B. 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C. “记”是一种古代文体,可以通过记人、记事、记物、记景,来抒发作者感情和主张。
D. “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
![部编中考语文 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d0af34e98e9951e79a89277e.png)
部编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古人对年龄有特定称谓,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为垂髫、弱冠、束发、而立、花甲、知命、古稀等;对官职的升迁也有特定称谓,“谪”“左迁”“放”属于降低官职。
B.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河”指“黄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泰山”,“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中“三秦”指“关中地区”。
C.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它与《中庸》《孟子》《大学》合称“四书”。
D.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轼既是“三词客”之一,又是“四大家”成员,他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水调歌头》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
【答案】 B【解析】【分析】A.从小到大依次是:垂髫(童年)、束发(男子十五岁)、而立(三十),知命(五十)、花甲(六十)、古稀(七十)。
C.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作者是辛弃疾。
B项正确,故选B。
故答案为:B【点评】题考查对语文知识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仔细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封建社会科举考试有人连中三元,“三元”指的是解元、会元、状元。
B. 中国是礼仪之邦,古人在称呼上很是讲究,“君”“足下”都是对别人的尊称。
C. 古人会以籍贯称呼对方,如孟浩然是襄阳人,故而人称“孟襄阳”;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故而人称“王临川”。
D. 古代的年龄称谓,按从小到大的排列有:豆蔻、始龀、弱冠、不惑、知命、耳顺等。
【答案】 D【解析】【分析】ABC表述正确。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24届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24届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681609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8c.png)
北京市第十五中学2024届中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积累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印象中,成熟的向日葵,花盘都是低垂的,。
,,。
,。
①一阵晨风拂过②可我家的这几株向日葵初出茅庐③所以有诗人赞叹,愈是成熟,愈是谦虚④在绿叶一片低沉而嘈杂的合唱中,传出他们清亮而高亢的欢叫⑤依然高昂着头,开心而单纯地笑着,就像稚气未脱的乡野小妹子⑥尚不懂得伟大的谦虚,也不懂得虚伪的世故A.③②⑥⑤①④B.④②①⑤⑥③C.②⑥⑤①④③D.③①⑤②⑥④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
“数九”是从立冬开始,立春结束。
B.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尽量做到用语得体,比如:初次见面用“久仰”,好久不见用“久违”,中途先走叫“失陪”。
C.汉语中常用“烽烟”代指战争,“手足”代指兄弟,“桃李”代指学生,“鸿雁”代指书信。
D.周敦颐《爱莲说》中写到“莲,花之君子者也。
”但人们常说的“花中四君子”是指梅、兰、竹、菊。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经过生态修复,昔日不毛之地....的库布其沙漠植被覆盖度已提升到53%,成为名副其实的绿洲。
B.城市绿化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环境保护与人文景观和谐统一的发展观念。
C.这个季节,正是花红柳绿,春意阑珊....,诗人不禁发出“万紫千红总是春”的赞叹。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A卷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A卷](https://img.taocdn.com/s3/m/8216d24079563c1ec5da71f2.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A卷一、单选题 (共50题;共100分)1. (2分)(2019·长沙) 下刚关于节日习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吃”是节日习俗中一个亘古的话题:正月初一吃年糕,寓意“年年高”;八月十五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
B . “喝”是节日习俗中一道独特的风景:八月十五喝雄黄酒,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九九重阳节饮菊花酒,表达对延年益寿的期盼。
C . 节日习俗中有许多的约定俗成的活动,元宵节赏花灯,舞狮子;清明节扫墓、踏青;端午节赛龙舟。
D . 节日习俗常与传说故事相关联:寒食节的吃生食与介子推的传说有关,中秋节的亲人团聚则与牛郎织女、吴刚伐桂的传说有关。
2. (2分) (2018七上·平潭期中) 下面文学常识阐述正确的一项是()A . 老舍,原名舒庆春,主要作品有话剧《骆驼祥子》和《茶馆》等。
B .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与《大学》、《春秋》、《孟子》合称为“四书”。
C .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名丘,字仲尼。
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D . 《峨眉山月歌》的作者是李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3. (2分) (2019八下·余杭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至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 吴伯箫的《灯笼》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刘成章的《安塞腰鼓》展现了西北高原的力量之美,两文都蕴涵着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C . 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帝王年号纪年法与天干地支纪年法,“天启壬戌”中的“天启”是以天干地支纪年,“壬戌”是以帝王年号纪年。
D . 《大雁归来》选自《沙乡年鉴》,作者是生态学家利奥波德,《恐龙无处不在》选自《新疆域》,作者是科普作家阿西莫夫,他们都是美国人。
语文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II )卷
![语文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II )卷](https://img.taocdn.com/s3/m/8659b86ca5e9856a561260b7.png)
语文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II )卷一、单选题 (共50题;共100分)1. (2分)(2019·深圳模拟)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水浒传》又称《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历史小说,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
B . 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用了比喻的修辞。
C . “狂澜”“沉湎”“鞠躬尽瘁”“呕心沥血”(这四个词感情色彩不同)D . 古时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
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
古人尚左,以右为尊,“左迁”即表示贬官,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2分) (2019七上·无锡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世说新语》是记录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的一部笔记小说,由唐代的刘义庆组织编写的,《咏雪》选自此书。
B . (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令郎小学毕业了吧?C . (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D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是升职的意思,古人尊左卑右,因此升职成为左迁。
3.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聊斋志异》是一部以写狐鬼故事著称的长篇文言小说集,它大多以谈鬼说狐的形式讽刺现实的黑暗和官场的罪恶。
B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 . 鲁迅,中国现代文学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 . 我国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世说新语》。
4. (2分)(2019·贵阳)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表”,是古代臣子向帝王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其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北京市201x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与运用 专题05 文学文化常识与传统文化
![北京市201x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基础与运用 专题05 文学文化常识与传统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d61e140c58fafab069dc0267.png)
专题(五)文学文化常识与传统文化考点3 传统文化其他形式北京中考必备传统文化梳理一、古代年龄称谓1.襁褓包裹婴儿的布或被。
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
2.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年龄大小的孩子。
龀,换牙。
如“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愚公移山》3.垂髫也指童年。
古代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
后因以“垂髫”指童年。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4.总角古代儿童把头发扎成像一对牛角般的小髻,称总角。
《诗经·齐风·甫田》:“总角丱(gu n)兮。
”角,小髻;丱,儿童束发成两角的样子。
后人因用“总角”代指童年。
5.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唐代杜牧《赠别》有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6.及笄(jī)笄是古代妇女用来固定盘发的簪子。
及笄指女子至15岁时,把头发簪起表示已成年。
《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7.弱冠男子20岁。
古代男子20岁行成年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
《礼记·曲礼上》记载:“二十曰弱,冠。
”8.而立之年30岁。
立,这里理解为独立做事情。
9.不惑之年40岁。
惑,迷惑,疑惑。
10.知天命之年50岁。
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11.耳顺之年60岁。
耳顺,通常的解释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12.从心之年70岁。
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13.黄发用来指老人。
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二、人的称谓1.古人常用的称谓(1)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自称姓名或名。
用于介绍或作传。
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
(2)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如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I)卷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I)卷](https://img.taocdn.com/s3/m/e864ea03fe4733687e21aac2.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I)卷一、单选题 (共50题;共100分)1. (2分) (2018九上·浙江月考)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十八岁)加冠的礼节,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
B .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
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C .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
D . 愚,常用于自称的谦称,比如称自己的见解为“愚见”。
2. (2分) (2019九下·武城开学考)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
B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C .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小说有《子夜》《林家铺子》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D . “五体投地”中的“五体”指双手、双膝和头;旧制一斤合十六两,“斤八两”中“八两”即半斤;“点卯”一词因我国旧时政府机关在卯时查点到班人员而得来。
3.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敬业与乐业》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先生的作品。
B . 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C . 巴特农神庙是古埃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彰显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
D . 毕淑敏是内科医生,也是著名作家。
著有小说《红处方》。
4. (2分) (2019七下·来宾期末)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
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B . 纪昀,字晓岚,明代文学家、学者。
《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编写成的文言短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1)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1)](https://img.taocdn.com/s3/m/4d9d771d998fcc22bdd10db3.png)
中考语文文化常识训练试题整理含答案(1)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化常识1.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没有官职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称平民为“布衣”。
B. 有人将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嵌入了悼念他的挽联——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陨星,中国何人领野草;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C. “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
“闾左”就用来指代贫苦人民。
D. “樱桃桑葚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写的是端午节的风俗。
【答案】B【解析】【分析】B 项错误,这幅挽联中出现的《野草》不是小说,是杂文集。
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和辨析。
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相关的语文知识或文学文化常识,找到关键语句,字形推敲斟酌句子的意思和关键词含义,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2.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冰心、泰戈尔、普希金都是著名诗人,其代表作分别有《繁星》《吉檀迦利》《自由颂》。
B. 《范进中举》《变色龙》都运用了讽刺笔法,揭露虚伪,鞭挞丑恶。
C. “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分别纪念的是屈原、范仲淹、文天祥。
D. 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干戈代指战争。
【答案】D【解析】【分析】D有误。
伛偻、黄发代指老人,提携、垂髫代指小孩。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3.下面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春节、惊蛰、清明、夏至”都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节气。
B. 古代把“梅、兰、竹、菊”誉称为花中四君子,把“琴、棋、书、画”称为“文人四友”。
C. 奥楚蔑洛夫是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代表作《变色龙》中的人物,他是一个见风使舵的人。
北京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B卷
![北京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B卷](https://img.taocdn.com/s3/m/39e2d886844769eae009edb9.png)
北京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B卷一、单选题 (共50题;共100分)1. (2分)(2019·平阳模拟) 温州钟灵毓秀,有许多优美的风景、物品及富有特色的民俗。
下列诗句与温州“民俗风物”无关的一项是()A .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东晋·谢灵运《登池上楼》)B .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南宋·陆游《游山西村》)C .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南宋·赵师秀《约客》)D . 何用游山双不惜,棕鞋也似笋鞋轻。
(清朝·方鼎锐《温州竹枝词》)2.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的“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 . 《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是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宋代文学家。
C . 敬称是表示尊敬的称呼,我国古代对帝王的敬称有万岁、圣驾、陛下等。
D . “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3. (2分)(2019·益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狼》《鸽异》都出自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
B . 韩愈、柳宗元、李白、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C .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又称“团圆节”,有吃月饼、赏明月、家人团聚等习俗。
D .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汉阴”是指汉水南岸,由此可知,“益阳”原指益水北岸。
4. (2分)(2019·桐梓模拟) 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学常识确的一项是()A . 《西游记》中孙悟空敌不过红孩儿的三昧真火,请来观音菩萨降妖,最后红孩儿被降服,做了善财童子。
B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东晋时期的诗歌305首。
C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指代儿童,原因是古代儿童营养不良,头发就显得发黄而纤柔。
北京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D卷
![北京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D卷](https://img.taocdn.com/s3/m/0aca58237e21af45b307a8dc.png)
北京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D卷一、单选题 (共50题;共100分)1. (2分) (2019九上·三门月考)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 . 二十四节气中,立春是春季开始的意思,夏至是夏季开始的意思。
C . 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D . 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2. (2分) (2019九上·浙江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吉檀迦利》是印度著名诗人,亚洲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泰戈尔所写的一部以宗教和哲学为主体的诗集。
B . 《我爱这土地》是著名的现当代诗人艾青所创作的一首对祖国饱含深情的诗歌。
C .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创作的一首风景壮丽、意境辽阔的词,其诞生于硝烟弥漫的解放战争中,一时广为传颂。
D . 唐诗崇情,唐代的文学以诗歌为主要的文学形式,才华横溢的诗人灿若群星,名篇佳作迭出,清人孙洙据此选编了《唐诗三百首》,成为流传最广的唐诗选本。
3. (2分) (2019七下·桐乡期中)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B . 《黄河颂》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的民族。
C . 小说《红岩》刻画了一批意志坚定,形象高大的共产党人形象,如江姐,许云峰、梁生宝、余新江、刘思洋等。
D . 《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是为了歌颂了帼国英雄花木兰的英勇善战。
4. (2分) (2019九上·长春月考)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精品文档)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I)卷
![(精品文档)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I)卷](https://img.taocdn.com/s3/m/0bf0099acf84b9d529ea7abf.png)
人教版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I)卷一、单选题 (共50题;共100分)1. (2分) (2018九上·浙江月考) 下列有关传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冠礼,古代男子成年时(十八岁)加冠的礼节,在宗庙中进行,由父亲主持。
B . 再拜,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之隆重。
旧时书信末尾也常用“再拜”,以表示敬意。
C .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
孔子非常重视孝悌,把孝悌作为实行“仁”的根本。
D . 愚,常用于自称的谦称,比如称自己的见解为“愚见”。
2. (2分) (2019九下·武城开学考)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论语》记载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和行动,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
B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C .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县人,小说有《子夜》《林家铺子》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
D . “五体投地”中的“五体”指双手、双膝和头;旧制一斤合十六两,“斤八两”中“八两”即半斤;“点卯”一词因我国旧时政府机关在卯时查点到班人员而得来。
3. (2分)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敬业与乐业》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先生的作品。
B . 雨果是法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巴黎圣母院》《九三年》等。
C . 巴特农神庙是古埃及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彰显古埃及的历史和文化。
D . 毕淑敏是内科医生,也是著名作家。
著有小说《红处方》。
4. (2分) (2019七下·来宾期末)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普希金,俄国诗人。
代表诗作有《自由颂》《致大海》等,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B . 纪昀,字晓岚,明代文学家、学者。
《阅微草堂笔记》是以笔记形式编写成的文言短志怪小说,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中考语文分类训练十五:文学常识、传统文化(I)卷一、单选题 (共50题;共100分)1. (2分)(2019·云南)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在中国传统习俗中,正月初一称为“元日”,清明前一天称为“寒食”,九月初九称为“重阳”。
B .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要求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颈联,额联、尾联。
C . 杨绛在《老王》中回忆了老王与我们一家交往的几件事,表达了对他的感恩和深深的愧怍。
D . 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诗人泰戈尔,一生创作丰富,他的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
2. (2分) (2019九下·犍为模拟)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青衫湿”是指因悲叹无知音而落泪,语出白居易诗《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
”B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结,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
风、雅、颂、赋、比、兴合称“六义”。
C . 古人把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叫做“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叫做“阳”。
如“汉阴”指汉水北岸。
D .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功述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比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3. (2分) (2018八上·乐陵开学考) 在鲁迅博物馆,四位同学观看了《朝花夕拾》的展品,联想这部散文集,颇有感触。
下面是他们分别写下的感受,其中比喻句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 百草园见证了鲁迅美好的童年岁月,拔何首乌、摘覆盆子、捕鸟……那多彩的生活场景,好像色彩斑斓的图画,让我沉醉其中。
B . 长妈妈给童年的鲁迅讲故事,还为他买《山海经》……这些小事如同涓涓细流,流淌在鲁迅的记忆里,也让我看到了一个普通人的淳朴与善良。
C . 藤野先生的无私帮助和真诚关怀,对于遭遇困境的鲁迅来说,犹如冬日的暖阳,这样的老师让我肃然起敬。
D . 《朝花夕拾》在平静的叙述中富有深长的韵味,如同一首热烈而激昂的乐曲,令我回味无穷。
4. (2分) (2019九上·椒江期末)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古人常常用帝王的年号来纪年,如“庆历四年春”“崇祯五年十二月”等。
B . 古人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湖心亭看雪》中“更定”指晚上八点左右。
C . “乡试”即乡一级考试,考中者均称“秀才”,其中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十名称“亚元”。
D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作者苏轼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5. (2分)(2018·鄂州)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简·爱》的作者是英国著名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这部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写法,让主人公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人生理想和爱情故事。
B .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家。
他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人物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出自《呐喊》中的人物。
C . 《威尼斯商人》《海底两万里》《变色龙》《范进中举》作者分别是莎士比亚、凡尔纳、莫泊桑、吴敬梓。
D . 汉语常用烽烟指代战争,汗青指代史册,桑梓指代家乡,婵娟指代月亮,令郎指代女儿。
6. (2分) (2019八下·台州月考) 下列对于《苏菲的世界》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苏菲的世界》包含至少三个叙述者,分别是哲学家艾伯特、苏菲和席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来观察和描述。
B . 《苏菲的世界》包含书信、明信片、哲学、历史、文学等各种语类形式。
C . 《苏菲的世界》顺应了近年来欧美哲学通俗化的潮流,把哲学趣味化、生动化。
D . 苏菲的故事是虚构的文本,这个虚构的文本存在于一个现实的文本之中,即席德的世界,作为读者的席德是真实的。
7. (2分) (2018九上·哈尔滨月考)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在小人国,格列佛看到这里的党派之争是以鞋跟高低来划分阵营的。
(《格列佛游记》)B . 《三国演义》中赵云为救出刘备的儿子阿斗,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奋力拼杀,终于冲出重围救出阿斗。
C . 观音菩萨欲试唐僧师徒道心,和黎山老母、普贤、文殊化成美女,招四人为婿,唐僧等三人不为所动,只有八戒迷恋女色,被菩萨吊在树上。
(《西游记》)D . 《水浒传》中的恶霸:开肉铺的郑屠,被鲁达当街所杀;开酒铺的蒋门神,被施恩所杀;开生药铺的西门庆,被武松所杀。
8.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B . 《红楼梦》中的王熙风既有心狠手辣的一面,如以阴险狡诈的方法逼死尤二姐;也有爽朗利落的一面,如在刘姥姥来求助的时候予以援手。
C . 《骆驼祥子》通过描写祥子由希望、受挫、挣扎到绝望,最终堕落的悲惨遭遇,揭露了旧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表达了对底层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D . 猪八戒又叫猪悟能,原为管理天河水兵的卷帘大将,获罪下凡,误投猪胎,曾占福陵山云栈洞为妖,后经菩萨点化,保唐僧取经。
9. (2分) (2019八下·鄞州期中) 下列文学常识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 《社戏》写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
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善良淳朴、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
B . 《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
C . 在《沙乡年鉴》中,利奥波德分12个月,记录了他那贫瘠荒凉的沙乡农场一年四季的物候风景、生活趣事和各种生物的生存状况,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全新思考。
D . 《诗经》,先秦时叫做《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奉为经典,尊称为《诗经》,与《尚书》《礼记》《论语》《春秋》并称“五经”。
10. (2分)(2019·自贡模拟)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平凡的世界》是路瑶创作的长篇小说,作品全景式地表现了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城乡社会生活,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
B . 《威尼斯商人》是法国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
《讲故事的人》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我国作家莫言的一篇演讲词,莫言因一系列乡土作品充满“怀乡”“怨乡”的复杂情感,被称为“寻根文学”作家。
C . 《叔向贺贫》选自《国语﹒晋语》。
《国语》传为春秋时左丘明著,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君臣言论为主。
《国语》与《战国策》同属国别体史书。
D . 《卖炭翁》、《观刈麦》《钱塘湖春行》都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代表作,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他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11. (2分)(2019·鄂州)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阅读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 “是日更定矣”中的“更定”,指晚上八时左右。
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B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星照耀中国》《昆虫记》的作者分别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英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
C . 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遇火焰山受阻。
为过火焰山,孙悟空变作牛魔王的模样从铁扇公主手中骗来芭蕉扇。
牛魔王知道真相后,采用相同的办法,变成沙僧的样子,又从孙悟空手中骗回了扇子。
D . 除夕是农历旧年的最后一夜,又叫“团圆夜”,有吃团圆饭、吃饺子、守岁等习俗;春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天,俗称“过年”,有贴春联、拜年、吃元宵等习俗。
12.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童年》通过描写阿廖沙的成长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
B . 《藤野先生》记录作者在南京求学,以及在仙台学医受到歧视和侮辱,决定弃医从文的经过。
C . “呼保义”是宋江的绰号之一,这个绰号既表现宋江的谦虚(“保义”是宋代最低武官名),又表现其对朝廷和皇帝保持忠义的态度。
D . 《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从农村来到北京后,选择拉洋车为生,他在为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而努力工作。
13.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格列佛撒尿扑灭了利立浦特国皇宫的大火,利立浦特君臣被他的勇敢、聪明和机智所折服,对他进行了赏赐,而格列佛却拒绝了,并离开该国。
B . “当我哀悼隐鼠,给它复仇的时候,一面又在渴慕着绘图的《山海经》了。
”句中的“隐鼠”是被阿长踩死的,“我”渴慕的《山海经》是阿长买来的。
C . 猪悟能被高太公招为上门女婿,虽然他勤谨能干,不伤害百姓,但因相貌丑陋、食量惊人,又经常飞沙走石、来去无影而被众人当成妖怪。
D . 《童年》中的外祖母是一个非常虔诚的教徒,捡来弃婴“小茨冈”。
她很爱孩子,经常为他们讲童话故事,在生活极其困难时,也尽量安排好孩子的生活。
14. (2分)下列关于文学名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关于他的故事有三打白骨精、大闹天宫等。
B . 《伊索寓言》里面有许多给人启迪的小故事,如龟兔赛跑、拔苗助长等。
C . 《朝花夕拾》收录了鲁迅先生创作的十篇回忆性散文。
D . 《繁星》和《春水》是我国著名作家冰心创作的两部诗集。
15. (2分)(2019·游仙模拟)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 “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是《西游记》的第四回。
其中的“弼马”就是“弼马温”,其官职就是御马监正堂管事,“齐天”即齐天大圣,都是指孙悟空。
B . 成语“望梅止渴”“鞠躬尽瘁”“乐不思蜀”“才高八斗”“破釜沉舟”都出自元末明初的罗贯中《三国演义》,他们的主人公分别为曹操、诸葛亮、刘禅、曹植、黄盖。
C . 《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主人公在四个主要地方即舅妈家里(盖茨海德府)、雷沃德学校、桑菲尔德庄园、圣约翰家的生活。
D . 华子良是《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他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弃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
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16. (2分) (2019九下·武城开学考) 名著中的人物和情节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A . 黑旋风——探穴救柴进(《水浒传》)B . 赵子龙——长坂坡救阿斗(《三国演义》)C . 许云峰——挖穿地牢救战友(《红岩》)D . 孙悟空——自擒红孩儿救唐僧(《西游记》)17. (2分) (2019九上·海盐期中)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 诗歌中的“意境”,是指诗人笔下所描绘的画面或事件与诗人的主观感情有机融合而形成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