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叙事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叙事研究综述

作者:刘嘉欣康杨曹国卿

来源:《声屏世界》2020年第03期

摘要:声音和画面是影视作品实现叙事功能的主要途径。如今,声音的叙事功能逐渐被中西方学者重视,“听觉转向”成为一种新的理论研究趋势。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庞杂多样,但依旧有规律可循,声音叙事在情节建构、人物刻画、线索铺垫等方面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文章对目前学者们在声音叙事的重要性、功能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综述。

关键词:影视作品声音叙事功能

【基金项目】本文系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声音叙事在我国电视文化综艺节目中的价值”(项目编号:YCX18A031)阶段性成果。

从影视叙事学的角度来看,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对于叙事功能的实现是同样重要的,随着《第三只耳朵:论听世界》《现代性的声音风暴》《大地的钟声》等一批国外学者的论著问世及“听觉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都提醒着我们听觉领域研究是一片待开拓的理论新高地,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笔者通过检索相关声音叙事文献,对目前学者们在声音叙事的重要性、功能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综述。

对声音叙事的重要性研究

声音的叙事优势。戈德罗与若斯特认为,任何叙述都是一种话语,声音可以减少视觉陈述的模糊性。沈慧、姜燕持有相类似的观点,在她们看来,言语在一个时间内只能讲述一个事件,因而所传达的信息具有单一化的特征,有助于弥补视觉图像的多义性和影视作品叙事功能的实现。闫实认为,在纪录片中声音除了记录外,最大的功能就是叙事,创作者能够通过对声音的灵活运用,表现出更多层的意思。唐净欣认为,声音和画面都具有叙事性,但声音能够更好地辅助画面对观众进行引导。

声音叙事的不可替代性。格林·阿尔金曾论述“电视不只是一种看的东西”,需要声音配合镜头进行完整地叙事。米歇尔·希翁在《视听-幻觉的建构》一书中提到,只有配合着同步的声音才能产生连续感,声音赋予了镜头叙事感。

王旭锋指出,声音可以很好地帮助创作者,声音元素可以表现主观思想和情境,利用超现实声音元素或表现性声音蒙太奇可以实现艺术目的。曹宇指出,影像作为一种视听形象系统,画面和声音为了表现主题而共存,在不同情境中侧重点存在差异。

从上述研究可以看出,学者对叙事学中声音的叙事优势、声音叙事的不可替代性进行了探究。影视作品中的声音绝不是画面的补充和附属,有着其独特的优势和不可替代性。

影视中声音叙事的类别划分

人声、音乐、音响。在项仲平、周传基、朱晓燕等学者看来,在影视作品中担当叙事功能的声音主要分为三大类:人声、音乐和音响,它们都可以与影视画面相配合,发挥真实性、表意性,充当叙事角色。单凭画面不能充分实现叙事功能时,各类声音便成了实现叙事功能的手段。

项仲平、刘媛媛认为,音乐与电影故事一样具有结构感,电影的剧情和音乐主题陈述同样具有叙事性的特点。周丽娣认为,影视作品中音乐的歌词也可以作为叙事者的声音,比对话更加动听、有诗意,更有利于刻画人物形象,表达创作者的意图。

同声、画内音、画外音。沈慧、姜燕在声音叙事的分类上,倾向于将电影中的声音分为同声、画内音、画外音。虽然同声在叙事中体现叙事的真实性,但由于声画完全同步而丧失了一定的艺术性。爱森斯坦曾经指出,要想使电影的声音具有美的深度,就必须实现声音与画面的非同。画内音和画外音比同声有更大的自由性,可以引导画面进行叙事,也可以对画面进行补充和说明。

主体与客体。朱星辰认为,在影视作品中承担叙事性的声音有主、客体之分,根据影片内容、题材及其类型的不同,声音同画面所占据的主、客体地位也会呈现出不同的叙事比重。

对于影视作品中声音的分类没有绝对的标准,只要有明确的划分依据和缘由都应该予以肯定,影视作品中叙事声音的划分有助于进一步探究这些声音在叙事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和功能。

声音在叙事中功能的体现

增强真实感。吴丽颖通过对电影《流浪地球》中地下城、外太空、头盔内等不同环境中人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不同场景下声音质感的精细打磨有助于增强真实感。李楠认为,声音元素可以说是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可以提高影视作品的真實性。王珏认为,声音建构重点就是增强空间塑造的真实感和情绪情感的强代入感。

李玉琴强调,在影视作品中,声音对于表现叙事空间的真实感是十分重要的。唐净欣认为,在纪录片中以不同的环境音响作为背景声,与画面相辅相成,能够使画面更加真实。

刻画人物。黄昌林认为,声音能够在叙述事件中通过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之间关系等对人物进行塑造。王丽楠在《音乐题材微电影中声音的叙事功能研究》中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并以电影《绿皮书》为例,论证语言人声在刻画人物的表现方面最为明显。宋雯则从配音

的角度阐释声音对于人物角色的塑造:配音演员在用自己的声音给人物配音时,要先把握人物的特点,再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描绘,以声音为引子,引起观众的兴趣和思考,完成对人物的塑造。丁卉认为,真人秀节目中的声音有助于节目中人物真实性格的展现和角色特征的定型。

塑造叙事空间、建构叙事情节。在影视作品的叙事中,我们习惯性地将影片故事发生的实际空间认为是叙事空间,而与影视故事发展没有直接关联的部分称为非叙事空间。李玉琴认为,对声音进行选择、运用或者拆分、连接,有利于营造叙事的空间感,从而开辟一个又一个富有表现力和想象力的话外艺术空间。朱星辰认为,正是因为有了声音,画面的自由度才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丁卉认为,真人秀节目中声音叙事不仅对节目的整体建构、情节细节的展现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也是冲突悬念设计的必要手段和重要元素。

时间性。在米歇尔·希翁的《视听-幻觉的建构》一书中,他提出有声电影是一种时间记录法,我们受惠于同步声,因为它使电影成了一种时间艺术。李显杰在《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指出,在电影叙事中,声音是时间的外化,对精炼叙事结构、控制叙事节奏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宗俊伟认为,作为非叙述声音的人声,具有连接、转场、扩展、节奏等与时间密不可分的叙事功能。

结语

通过将现阶段学者对影视作品中声音叙事的重要性、功能性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与归类后发现,学者们对承担叙事功能的声音进行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分析和总结。但是,对于声音在叙事时所展现的文化内涵研究不足,影视作品中承载着传统文化的声音不应该成为分析研究的盲区。通过对这些声音进行分析,一方面可以丰富声音叙事的理论内涵,另一方面,众多学者在对影视作品的声音叙事功能进行探究时,大多选取著名、正面的影片事例,对于在声音叙事上运用不得当的示例关注较少。剖析失当案例,对理论研究和实践都有重大意义。另外,对于音乐电影、恐怖电影等特殊影片类型分析较少,电视节目中声音叙事的研究同样不够,这都是今后理论研究需要不断完善的方面。

通过广泛的理论探讨和总结,我们更加坚定影视作品研究的“听觉转向”,这样的转型并不是要否定和颠覆“视觉文化”,而是要把“听觉文化”研究拉回应有的高度,恢复感官领域的生态平衡。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依旧强调中国立场和民族意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立足点,共同开创声音理论研究的新局面,结合日新月异的视听技术,创造更加精良的影视文化艺术,走创新向上的文化自信之路。(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吴丽颖:《朴素与克制的美学探索——与王丹戎谈〈流浪地球〉的声音创作》,《电影艺术》,2019(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