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与书愤对比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蜀相》《书愤》群文阅读课件

高一语文《蜀相》《书愤》群文阅读课件

任务四:探求延伸,感悟精神。
从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到司马迁《史记》中的蔺相如、 李广;从《汉书》中的苏武到隋唐的高适、李白、杜甫; 从宋代的范仲淹、陆游、辛弃疾到辽金的元好问.......中国 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爱国之士。
分享:在我们的历史星空中,你还能想起 哪些爱国名人名句?
李大钊:铁肩担道义,精神启后人
杜甫为什么写诸葛亮?
理想: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如果自己得
到重用的话,可以辅佐皇帝实现超过尧舜的业迹,使已经败坏的社会风俗再恢复到
上古那样淳朴敦厚。这是当时一般儒者的最高政治厄穷途,生民涂炭, 国势艰危,报国无门。
仰慕之情
开创基业 挽救时局
●4.《书愤》中的“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 气如山。”两句,作者感叹世事艰难,追述了 年轻时收复失地的雄心壮志。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
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此时安 陷,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
写作背景 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 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 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
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 排斥,多次被罢官。这首有名的
文人。
探究2:同忆诸葛,异放光彩
诗歌
写诸葛亮的诗句
情感侧重点
《蜀相》
《书愤》
雄才伟略
忠心报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事业未竟 的惋惜
(以诸葛写自己不得重用的痛苦)
才华横溢 千载功业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
当日本提出旨在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后,李大 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起草《警告全 国父老书》,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保卫锦绣河山。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令李大钊备受鼓舞,他连续发表 《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 情讴歌十月革命,他满怀信心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 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5、《蜀相》《书愤》比较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找出
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相同点:
(1)背景经历:动乱年代;晚年之作,胸 怀大志不得重用。 (2)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3)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探究两首诗在歌颂诸葛亮功绩、 抒发个人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之处。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 十三年(1186)春,这时 陆游退居于山阴家中, 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 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 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 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 诗时,才以朝奉大夫、 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知人论世
杜甫-少陵野老:巩县少年-陷身长安-寓居草
堂-飘泊夔州-客死湘江。 陆游-放翁:科举除名-载浮载沉-绝恋沈园-临 终示儿。

1.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
A、《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 心”; 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 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 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 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 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三国志· 蜀
• 不同点:
《蜀相》 融情于景 追慕、敬仰 《书愤》 用典明志
表现手法
壮志难酬
社会责任感
借武侯自况 建功立业
抒发个人感情
深沉的忧患意识
拓展延伸
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内核
对两首诗不同之处进行了深刻解读,同时也
不难发现,不管是杜甫壮志难酬的感慨,还 是陆游沙场杀敌的豪迈,从他们俩身上,我 们都读到了一种深沉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古 往今来,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爱国主题总 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爱国诗人由此也彰显 着他们高尚的品格。那么这种凝结在爱国诗 人身上的品格的内核是什么?

《蜀相》与《书愤》比较--一课时解析

《蜀相》与《书愤》比较--一课时解析

《书愤》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陆游侧重叙写了诸葛亮的《出师表》名于后世, 追慕了其千载名绩,表明了自己至老不移的爱国 热情,对施展抱负的渴望,也贬斥了那朝野上下 主降的碌碌小人,表明自己恢复中原之志亦将 “名世”。
陆游在现实里找不到安慰,便只好将渴求慰藉的 灵魂放到未来,这自然是无奈之举。而诗人一腔 郁愤也就只好倾泄于这无奈了。
《蜀相》与 《书愤》
杜甫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
向贵人投赠,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 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职位。这期间他写了《兵车 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 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 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 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
“三吏”、“三别”,“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垂老
别》。
四、西南漂泊时期(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
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
第一步 分析词义,解说句意(画面)。
碧色的草照映着台阶显出春意,树上的黄鹂隔着枝婉转鸣唱 。
第二步 分析它的手法和艺术效果。
这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作者却以乐景写哀情,用 自”、“空”二字修饰,显出了青草自绿,却无人光顾;黄鹂 好音,而无人倾听的凄凉伤感。
第三步 阐释它营造的意境,进而说明表达的思想感情。
乱世思良相,乱世思英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杜甫》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蜀相。杜甫》

不同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 六出取西蜀,定南蛮, 东和孙吴,北拒曹魏。
仕途屡遭贬谪, 失意难耐。
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1
他,躬耕垄亩,胸怀天下,赢得皇叔三顾; 他,轻摇羽扇,运筹帷幄,辅佐蜀汉两朝。 一篇《隆中对》,三分天下定。 他神机妙算,草船巧借十万箭; 他气定神闲,空城计退百万兵。 伐魏一统心未了,遗恨千古英名留。 他就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典范------诸葛亮
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当时
他流落蜀地,
。期间,他创作了一系列
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
首。
丞相祠堂何处 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对郁郁葱葱的翠柏 的描写
8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映照着台阶 悦耳的声音, 这里指鸟鸣声。
所见所闻 特写镜头 由低到高 从外到内
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 ,著一 ‘闹’字而境界全出。”
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 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
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 诗时,才以朝奉大夫、
一系列仕途打击,其 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理想彻底落空。
《蜀相》《书愤》比较之炼字
《蜀相》 炼
字 隔叶黄鹂空好音
《书愤》
塞上长城空自许
空,白白的,无 空,白白的,徒劳

用的,无人欣赏; 无用;表露出有雄 突出了环境空寂 心壮志却不为朝廷
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 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中哪两 个字最出色?
“自”和“空”,这两个字能不能
换成“尽”和“皆”?为什么?
揣摩语言 想象意境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自——独自 空 ——白白地
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黄鹂好音,无人聆听

《蜀相》《书愤》对比教学

《蜀相》《书愤》对比教学

整体感知: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 其时诗人61岁。 “书愤”的含义为书写心中的
悲愤: 年岁已老,但壮志未酬。
首联: 我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 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 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 人开篇自问,道出多少郁愤?(豪气如山)。
《书愤》颔联有哪些意象,有何作用?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诗词作品。现存诗将近9000首,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还有词一百三十首和大量的散文。 其中,诗的成就最为显著。 前期多为爱国诗,诗风宏丽、豪迈奔放。 后期多为田园诗,风格清丽、平淡自然。 他的诗最鲜明的特色是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 的词,多数是飘逸婉丽的作品,但也有不少慷慨激昂的 作品,充满悲壮的爱国激情。 的他的散文成就也很高,被前人推为南宋宗匠。所写的 政论、史记、游记、序、跋等,大都语言洗炼,结构整 饬。 有《渭南文集》、《剑南诗稿》、《南唐书》、《老学 庵笔记》等传世。
这两句诗为什么会具有极大的感染 力?
•每逢国家动荡之秋或偏安之时,总有一些 诗人们将诸葛亮形诸笔墨,通过热切地呼唤 英灵来寄寓自己希望当代英豪站出来平定天 下的理想。
主旨
• 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 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 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比较《武侯庙》和本诗,说说二者在思想 感情表达方面有何异同?
•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丞相——不称“蜀相”,亲切 •寻——有目的的专程来访,对诸葛亮的强烈景仰 和缅怀、显访庙吊古心思的急切 •柏森森——自为问答,记祠堂之所在、外景,渲 染安谧、肃穆的气氛
1、开头两句对郁郁葱葱的翠柏的描写 有什么作用?
一是借“柏森森”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 久和寂寞荒凉;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 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蜀相》和《书愤》比较阅读
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
❖ 相同点:
(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2)作者年事已高。 (3)都借用诸葛亮事迹表达情感。 (4)都体现了深沉的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感。
1.表达情感: • 不同点:
《蜀相》是杜甫晚年之作,抒发了对诸葛亮“出师未 捷身先死”的惋惜和痛苦;
《书愤》中陆游则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千载谁 堪伯仲间”,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2.写作手法: 《蜀相》对仗、烘托、乐景抒哀情、用典。 《书愤》虚写、用典。
3.作品风格: 杜甫 沉郁顿挫(首联颈联是景仰、颔联尾联是叹惋) 陆游 雄浑豪壮(以愤为意脉,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但后三联大气磅礴,笔力雄浑,尤其“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杜甫 蜀相+书愤

杜甫 蜀相+书愤
《蜀相》《书愤》
杜甫 陆游
杜子美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 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 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 为“诗史”。他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诗艺精湛,被奉为“诗 圣”。
杜甫草堂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 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 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 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 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写作背景
本诗系1186年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被黜赋闲在乡,想那 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 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 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
自 主 鉴 赏
看诗题 看背景(论世)
看注释 看诗人(知人) 看诗眼 看典故(看手法)
《怀昔》:“昔者戍梁益,寝饭鞍马间。一日岁欲 暮,扬鞭临散关。”(1191)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用典明志。可惜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
比,虽然没有如檀道济般被冤杀,但因主 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 岁月不居,壮岁已逝,志未酬而鬓先斑。
• 少时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 谁?如今大志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 斑。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陆 游

一、 宋 诗 的 特 色 与 分 期
南宋诗概说
更学问、更技巧、更聪明。
特色: 想得更深刻,说得更机智、
分期: 四期(初期,乾道、淳熙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含答案)

古诗鉴赏测试选择题1.《蜀相》和《书愤》都有对诸葛亮的追怀,也都有作者因难以实现理想抱负的感慨,比较阅读,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A.蜀相前四句写景,由远而近,不写建筑而着眼草木,透落出诗人面对青草啼莺时感受到的寂寞和苍凉,从而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B.《蜀相》中的诸葛亮不仅是作者的游祠时的瞻拜对象,更是他心仪已久的名臣楷模,遥想诸葛亮的伟业和早逝,同所有英难一样,杜甫早已涕泪似横。

C.《书愤》的题义是书写愤懑,诗中虽无“愤”字却以愤贯穿始终,从早年的壮志难酬到暮年的报国无门,都表现了理想与现实冲突在诗人心中造成的创痛。

D.与杜甫诗借景仰诸葛亮之情不同,陆游在《书愤》中以诸葛亮自况,意在借《出师表》之名发出师之呐喊,要求朝廷尽快整军北伐。

2、下列诗句中没有采用即景起兴手法的一句是()A.鸟何萃兮蘋中,罾何为兮木上?……麋何食兮庭中,蛟何为兮水裔?B.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C.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D.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

3.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目妙妙兮愁予洞庭波兮木叶下B.荒忽兮远望朝驰余马兮江皋C.岸土赤而壁立如金山、焦山、落星山之类,皆名天下D.罔薜荔兮为帷合百草兮实庭(2012年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4、5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4.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5.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书愤

书愤

《书愤》一、导入众所周知,南宋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朝代,由于宋徽宗、宋钦宗两位皇帝被金兵掳去,宋高宗赵构得以登上帝位,所以,尽管当时宋朝的大好河山被金兵占领,但从赵构的心理上来说,他并不想收复失地,因为一旦收复失地,迎回二圣,他将无地可处。

正鉴于此,南宋历史上有着太多的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形象,比如:岳飞、辛弃疾、陆游等。

他们心里压着太多的愤慨,今天,我们就通过《书愤》来一同感受一下前人的情感。

二、作者简介陆游,号放翁。

南宋时山阴人,著名的爱国诗人。

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主要诗作《游山西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示儿》等。

三、背景、解题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陆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

书:书写;愤:悲愤。

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四、分析鉴赏1、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那知”——年轻时血气方刚,天真纯真。

“艰”——艰难,直接道出诗人经历的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战斗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压迫。

课本中对“气如山“的理解是: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而有的参考资料里面说:首联中的气如山,是陆游心中的愤恨堆积如山。

对这两个观点,你支持哪一个?预设——第一种:此时陆游北望中原沦陷的国土,看着眼前这片荒凉,因此哀伤和愤恨之情堆积如山。

预设——第二种:联系上下文可知,“早岁哪知世事艰”也就是青壮年时期少不知道收复中原的艰难,所以诗人北望中原,立下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宏图大志,豪气如山;承下句理解,书写的正是早年宋军与金兵作战,宋军收复失地、大获全胜,作者也曾在此两地亲上前线,勘查地形,刺探敌情,所以后两句是“气如山”的具体表现。

《蜀相》杜甫阅读题答案

《蜀相》杜甫阅读题答案

《蜀相》杜甫阅读题答案《蜀相》杜甫阅读题答案「篇一」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 (1分)作为律诗,本诗用字精当,韵律和谐,就对仗而言,第_____联最为工整。

2. (3分)以下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颔联写祠堂的荒凉空寂,看似写吊古情怀,实际也是诗人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慨。

B、颈联写诸葛亮的一生功业,赞颂其雄才大略和忠心报国,具有非凡的概括力C、尾联的“英雄”指包括诗人自己在内的具有报国雄心、追怀诸葛亮的有志之士。

D、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笔墨淋漓,感情深挚,充分体现了杜诗奔放飘逸的风格。

3. (4分)“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1、二2、D3、(1)“寻”字表明杜甫此行不是漫不经心的信步由之,而是专程拜访(2)“寻”为下面的诗句张本叙事,引出下面对蜀相祠堂的描写(3)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的敬仰之情和对自己报国之志的感慨。

《蜀相》杜甫阅读题答案「篇二」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注释:1、蜀相:三国时蜀国丞相,指诸葛亮。

2、锦官城:现四川省城都市。

3、自:空。

4、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

5、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6、开济:指帮助刘备开国和辅佐刘禅继位。

赏析:这是一首咏史诗。

作者借游览武侯祠,怀着对三国时蜀丞相诸葛亮的深深敬意,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既有尊蜀正统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

抒发诗人因不见古贤的惆怅心情。

结尾处熔古往今来历史悲剧于一炉,深沉悲壮,让历代豪杰有泪如倾。

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

蜀相、石头城、锦瑟、书愤

1. “石头城”本来是六朝古都,现在在诗人眼里又是 石头城” 石头城 本来是六朝古都, 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一种怎样的情形呢? 此时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代之以一种荒 此时的“石头城”已失去昔日的繁华, 凉的景象。群山依旧围绕着故都, 凉的景象。群山依旧围绕着故都,可惜它已经是一座 空城” 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知道它的荒凉, “空城”。潮水拍打着城郭,仿佛也知道它的荒凉, 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寂寞的叹息默默退去。 碰到冰凉的石壁,又带着寂寞的叹息默默退去。 2. 面对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 面对眼前的衰景,诗人并没有说出其造成的原因, 却去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却去写从淮水东边升起的月亮,这有什么深刻含义? 在这里诗人把月亮看做历史的见证人。 在这里诗人把月亮看做历史的见证人。诗人称它为 旧时月” “旧时月”,因为它照见过六朝腐朽的统治者在秦 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 淮河游乐的情形,照见过当年的豪华生活,也目睹 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 了这些朝代的迅速灭亡。而今夜 它又穿过女墙照过 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来,可这已经是一座空城了。诗人无尽的慨叹含于 其中。 其中。
1、对两首杜诗语句的解读,不确切的一项是 ( B ) 对两首杜诗语句的解读,
A、《登高》首联,勾画出一幅秋天肃杀的图景,折射出诗人内心 登高》首联,勾画出一幅秋天肃杀的图景, 的凄楚。“风急天高”“渚清沙白”,不正是秋景的写生吗?加之 的凄楚。 风急天高”“渚清沙白” 不正是秋景的写生吗? ”“渚清沙白 耳听“猿啸哀” 目睹“鸟飞回” 耳听“猿啸哀”、目睹“鸟飞回”,恰恰流溢出诗人有国难奔有家 难投的怅惘。 难投的怅惘。 无边” 不尽” B、《登高》颔联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无边”与“不尽”从平面 登高》颔联视野开阔, 上极写数量之大; 萧萧下” 滚滚来” 上极写数量之大;“萧萧下”与“滚滚来”则从立体上表现壮阔之 势。 C、题曰“蜀相”而非“武侯祠”,可见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物。杜 题曰“蜀相”而非“武侯祠” 可见诗人意在人而不在物。 甫绝非为旅游而来。因此可以认定诗的意境有二: 甫绝非为旅游而来。因此可以认定诗的意境有二:一则歌颂诸葛亮 的才智与功业;二则惋惜自己的壮志未酬。 的才智与功业;二则惋惜自己的壮志未酬。 D、“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诗人不关注巍巍之殿宇,凛 碧草自春色”“黄鹂空好音” 诗人不关注巍巍之殿宇, ”“黄鹂空好音 凛之塑像,却将“自春色” 空好音”摄入镜头,这样的构思, 凛之塑像,却将“自春色”与“空好音”摄入镜头,这样的构思, 全部是为了烘托末句“长使英雄泪满襟”而蓄势。 全部是为了烘托末句“长使英雄泪满襟”而蓄势。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蜀相》《书愤》联读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蜀相》《书愤》联读教学课件

活动一、认识两位先贤
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工部,自号少 陵野老,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 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忧国忧民、人 格高尚、诗艺精湛)、“诗史”(他的诗 广泛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 社会由盛而衰的真实历史面貌)。首创新 乐府,发展古体诗,成就律诗,诗风沉郁 顿挫(沉郁:情感深沉蕴藉;顿挫:语言 刚劲、音调铿锵、章法多变)。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活动四、探究诗歌的异同
诗人的“泪”;为何而流?
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歌 写诸葛亮的诗句 人物形象特点
侧重点
杜甫 《蜀相》
陆游 《书愤》
活动四、探究诗歌的异同
1、杜甫和陆游都写到了诸葛亮,请你分析其异同,完成下表。
诗歌 写诸葛亮的诗句 人物形象特点
侧重点
杜甫 《蜀相》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雄才大略 忠贞不渝 坚毅不拔
看重诸葛亮的济世之才、历 史功劳、报国的忠忱以及贤 君的重用。(以诸葛写自己 不得重用的痛苦)
活动二、探究诗歌创作背景的异同
篇名
《蜀相》
《书愤》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杜甫避 南宋时,金兵入侵,中原沦陷,
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 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写 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
作 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 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

《蜀相》《书愤》比较教学

《蜀相》《书愤》比较教学

杜甫诗句集萃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狠别鸟惊心。(《春望》)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咏怀古迹之五》)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 (《古柏行》)
《蜀相》与《书愤》 比较鉴赏
教学目标

1. 用“知人论世”的观点对两首诗歌的思想情 感 进行评析。 2. 理解关键词语、诗句的意思,“以意逆志”, 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善用比较的方法,加深理解。养 成善思善疑、自主学习的习惯。 4. 理解杜甫、陆游忧民爱国的情怀。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夜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诗句集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游山西村》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夜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前三联的叙事各表达怎样的情 感呢?你会抓住哪些词语来分析?




早年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蜀相》与《书愤》的比较阅读

《蜀相》与《书愤》的比较阅读

1、抗敌复国主题。 这类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一方 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 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 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 书: 书写 • 愤: 愤懑,悲愤

•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 (回顾)诗人“书”了哪些事?
• • • •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书” 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 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 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书”
• 诗题为《书愤》,就全诗来看作者因何 事而“愤”?作者“愤”的根源又是什 么? (从诗中找)
(三)辗转任职和在山阴农村闲居时 期。从淳熙五年到去世(1178- 1210)。 五十四岁的陆游于淳熙五年离川东归后, 曾在福建为官,但不久就遭到弹劾, 罢职回乡。
示儿 死去原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第二节
陆游诗歌的特点与成就
• 一、陆游诗歌的题材 • 陆游今存诗九千三百多首,题材非常广泛, 尤以表现自己爱国热情的诗数量最多,质 量也最高。
《蜀相》与《书愤》的比较阅读
长出两三隔映锦丞 使师朝顾叶阶官相 英未开频黄碧城祠 雄捷济繁鹂草外堂 泪身老天空自柏何 满先臣下好春森处 襟死心计音色森寻
蜀 相
陆游生平概况 陆游(1125—1210) 字务观,中年自号放翁,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他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 的学生,当过尚书右丞; 父亲陆宰,当过京西路 转运副使。

《蜀相》和《书愤》类比鉴赏

《蜀相》和《书愤》类比鉴赏

《蜀相》 首 联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寻”字饱含诗人无 “哪知”既写出壮年 豪
起 限追慕的心情。心 情,也写出晚年悲慨。 句 思其人,寻访其庙。 为颔联追忆往事、满怀 之 “柏森森”写人民爱 豪情,回顾“早岁”张本。 妙 戴属相,爱惜树木
使之繁盛。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知人论世 分别是唐、宋最伟大的爱国诗人
杜甫
陆游
知人 •杜甫-少陵野老: 早年游历-困居长安-陷贼为官-西南漂泊
•陆游-放翁: 科举除名-载浮载沉-绝恋沈园-临终示儿
写作背景
《蜀相》
《书愤》
上元元年(公元760
《蜀相》《书愤》比较之颔联写景

《蜀相》
景 映阶碧草自春色, 句 隔叶黄鹂空好音。
《书愤》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赏 春草独自青绿, 析 黄鹂歌声无人听; 语 以乐景衬哀情, 言 以凄凉孤寂之景
色透露伤感情怀。
高大的战船在雪夜 渡口,彪悍的骑兵 在边关秋风中奔驰 杀敌;境界苍凉雄 壮;烘托出艰难环 境中的豪情壮志。
为国心计 未捷先死

赞颂敬仰

想 事业未成之痛惜;
感异 情
不为所用、不能实 现安邦兴国愿望的
痛苦。
《书愤》
诸葛亮事 北伐复国 鞠躬尽瘁 赞颂敬仰
北伐建功之志
实践演练
杜甫《蜀相》与佚名《武侯庙》在表现内 容、艺术手法上的异同?

《蜀相》
析 表
丞相祠堂何处寻,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蜀相》对比阅读1

《书愤》与《临安春雨初霁》《蜀相》对比阅读1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书愤》一诗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的思想感情,诗 人是怎样将这两种感情抒发出来的?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虽通篇不见"愤"字,但细细品味,其愤慨之情无 处不在。首联回忆过去,塑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暗写其欲 图恢复失地,"世事艰"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自许" 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出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 感情基调。颔联用六个名词组成,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 画面,这联承接"气如山",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染得更加鲜明, 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 颈联从回忆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 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 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阅读陆游的《书愤》一诗,完成后面试题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①。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②。 塞上长城空自许③,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④,千载谁堪伯仲间⑤?
5、试分析本诗中的对比手法艺术。 答诗中的“愤”,主要通过两个对比表现出 来(1)理想和现实的对比。诗人北望中原,豪 气如山。以塞上长城自许,然而世事多艰。理想 被现实击得粉碎。 (2)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早年气 壮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何等豪迈,如今对镜自照,衰鬓苍颜,岁月不居, 年华空老!而这一切的根远就是朝廷的主和派, 诗人心中之"愤"焉得不涌上笔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简介
陆游(1125-1210),子务观,自号 放翁。陆游少时金兵攻陷宋都城,群情激昂 的抗金气氛,使他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孝宗 时赐予进士出身,先后在主战派王炎、范成 大幕府中任职,他换上戎装,驰骋在前线, 写下了许多热情奔放的爱国诗篇。后因种种 原因不得重用,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62岁才又被启用,后又以“嘲咏风月”被罢 官。此后蛰居农村12年。后虽有任用,但总 是不得志。80岁时辞官还乡,写诗赋文,85 岁的老 诗人抱着未见国土收复的遗恨,与 世长辞。陆游一生存诗9300余首。
陆游诗句集萃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游山西村》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病起书怀》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夜泊水村》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儿》
蜀 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夜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自”、“空”二字的妙用
《书愤》前三联的叙事各表达怎样的情 感呢?你会抓住哪些词语来分析?




早年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忆往昔,世事艰难,但 杀敌报国之愿尤旺。
叹今朝,收复无望,唯斑 白空许之愤更痛。
杜甫诗句集萃





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狠别鸟惊心。(《春望》)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八阵图》)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咏怀古迹之五》)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才大难为用。 (《古柏行》)
《蜀相》与《书愤》 比较教学课件
制作: 类型: 时间: 寿县炎刘中学 吴锦标 公开课 2007年11月1日

教学目标

1. 用“知人论世”的观点对两首诗歌的思想情 感 进行评析。 2. 理解关键词语、诗句的意思,“以意逆志”, 提高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善用比较的方法,加深理解。养 成善思善疑、自主学习的习惯。 4. 理解杜甫、陆游忧民爱国的情怀。
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出身于世代“奉 儒守官”的家庭。20岁起,游历吴越齐赵。参 加过进士试,不第。天保五载,到长安求仕,得 到胄曹参军小官。天保十四载,安使乱起,玄宗 奔蜀,肃宗即位,诗人奔往,途中陷贼,被虏长 安。至德二载逃至凤翔,肃宗拜为左拾遗。因上 疏得罪皇帝,被放还鄜州省家。乾元元年,出为 华州司功。乾元二年,关中大饥,诗人弃官西去 入蜀至成都,卜居浣花溪,营建草堂,度过两年 比较安定的生活。此后几年颠沛流离,大历五年, 乘舟下荆楚,卒于途中舟上,年59。杜甫胸怀 大志而无法实现,一生穷困潦倒但忧国忧民。存 诗1400多首。
赏析《蜀相》景与情的关系。

问题:哪几个词是写景的关键?景中 融入了怎样的情?
柏森森——高大茂盛,是祠堂的标 志,是诸葛亮伟大人 格的象征。
自春色 映阶碧草,隔叶黄鹂呈现一幅春
意,对此盎然春意,作者却有独
空好音 特感受:祠庙寂寥冷静,只有诗
人形单影只,孤寂伤怀。 景中含情,情景交融。


满院的碧草映衬着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 出婉转的鸣叫,却空荡荡无人欣赏。春色无限, 本是赏心悦目的之景,“自”“空”二字却使诗 意逆转,“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 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隔叶的黄鹏叫得那么动 听,可有谁听呢?”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 人内心的寂寞和感伤。虽是写景,字里行间却寄 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就叫景中含情,情景交 融。 杜甫用“空”“自”等词的妙处在于沟通了情与 景之景的联系。
说说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你明白 了读诗要注意些什么 ?

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以意逆 志,知人论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要体会诗中写景和叙事所融入的情感。 要抓住关键的词语,咀嚼鉴赏,品味意境。


作业:
一.两题任选一题,写出200字左右的赏析文 字。 1。将《蜀相》和《武侯庙》进行比较, 说说在情感、表现手法等方面的不同。 2。将《书愤》和《临安春雨初霁》进行 比较,用“知人论世”的观点赏析 陆游不 同的思想感情。
二.背诵和默写《蜀相》和《书愤》。

从歌咏诸葛亮功绩、表现手法 和抒发个人情感三方面对两首 诗进行比较理解,说说它们的 不同之处。
歌咏诸葛亮功绩方面:《蜀相》概括其功业。 《蜀相》 《书愤》侧重《出师表》中 与 表现的精神。 《蜀相》先写景后抒发感慨。 《书愤》 表现手法上: 景中融情。 《书愤》先叙事后抒发感慨。 比较赏析 叙中显情。 抒发个人情感方面 《蜀相》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 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之痛。 《书愤》则以诸葛亮自况,渴 望 , 北征复国,建功立业。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以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 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 隔夜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以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你认为两首诗的感情各用一个词来 表达,各用什么词呢?说说理由?

《蜀相》——仰慕、叹惋、痛惜。 (死、泪) 《书愤》——忧愤、自况、壮心不已(世事艰、 空自许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