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的技巧
静脉输液的技巧及输液安全法则
![静脉输液的技巧及输液安全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43c4f57baf1ffc4fff47ac08.png)
伤二科 李美玲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 护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穿刺成 功率,减轻病人痛苦,保证输液质量,经临床实践 与研究总结出下列技巧,现介绍如下。
选择血管的技巧
.1 选择血管宜 “先远后近,先浅后深,先细后粗, 先手后足,先难后易”,做到计划性、长期性。
2 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切实履行告知义务:《医疗事故处理 条例》明确规定,在医疗活动中,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 当将病人的病情、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如实告知病人,及 时解答其咨询,但是,应当避免对病人产生不利后果[4]。因 此,护士在为病人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应根据病人的病情、 年龄、治疗方案,结合药物性质及药物不良作用,告知病人 输液滴速[1],对病人晓之以理;并将输液过快过慢的危害性 告知病人,讲明过快可致急性肺水肿,过慢其药物疗效无法 保证等,使病人自觉配合护理工作,不随意调节滴速,确保 输液安全。 3落实输液巡视制度,实施静脉输液签字流程[5]并规定危重 病人15~30min巡视1次,一般病人1h巡视1次并记录。以督 促护士经常下病房巡视,观察病人输液速度、有无外渗、液 体有无输完等。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巡视效果,使护理巡视工 作不流于形式。
尽量避免重复一处穿刺,因为同一部位多次穿刺会加重疼痛, 且易造成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加,易渗出。选择血管时应避 开关节处及肢体内侧血管。关节处不易固定,易因患者肢体 轻微活动而致针头刺破血管。肢体内侧,如前臂中下1/3段 掌侧,此处皮肤薄,皮下脂肪少,血管表浅,易致液体及血 液自针眼外渗而形成淤青肿,由于长期输液,血管破坏过多, 常规选择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趾 处的静脉血管进行逆行静脉穿刺,此处因不易固定,平时穿 刺较少,血管未被破坏。手足静脉有很好的网状结构,多条 静脉吻合支、交通支与深静脉相通而回流心脏[1],所以逆行 静脉输液时滴速不受影响。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8cc6658b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28.png)
静脉输液操作流程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操作,用于给药、补液等治疗目的。
正确的静脉输液操作流程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
1. 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核对医嘱内容,确认患者需要进行静脉输液治疗。
然后准备必要的输液器材,包括输液管、静脉针头、药物或补液等。
清洁双手,并戴好洁净的手套,确保操作环境卫生。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是静脉输液的关键步骤。
通常静脉输液可以选择手背静脉、前臂静脉或手臂静脉等位置。
护士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静脉情况,选择适合插管的静脉通道。
3. 皮肤消毒在插管前,护士需要对患者的静脉注射部位进行皮肤消毒,以避免感染的发生。
使用消毒棉球蘸取适量的碘伏或酒精进行皮肤消毒,保持消毒区域干燥。
4. 插管操作当皮肤消毒完毕后,护士需要进行插管操作。
将静脉针头缓慢而稳定地插入患者的静脉内,确保穿透静脉壁并定位准确。
在插管的同时,注意观察血液回流情况,确保插管位置正确。
5. 固定输液管成功插管后,护士需要将输液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避免插管脱出或移位。
使用透明敷料或胶带将输液管固定在皮肤上,同时保持输液管与皮肤接触处干燥清洁。
6. 开始输液确认输液管固定牢固后,护士可以开始进行药物或补液的输液。
将输液瓶或袋连接至输液管,调节滴速,以确保药物或补液按照医嘱要求缓慢流入患者的静脉内。
7. 监测输液情况在输液过程中,护士需要不断地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输液情况。
注意观察输液速度、输液管是否漏液、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及时调整输液速度或处理异常情况。
8. 输液结束输液完成后,护士需要按照规范操作,将输液器材进行处理。
拔除输液管前,先停止输液,然后用无菌消毒棉球按压插管处,避免出血。
拔除输液管后,将输液器材进行分类、清洁和消毒,确保操作安全。
以上就是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护士在进行静脉输液时需要认真细致,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无痛静脉输液应用中的技巧
![无痛静脉输液应用中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86dcf0452ea551810a6877b.png)
手背桡骨侧静脉穿刺时痛感明显高于尺侧静脉 ; ②选 择合适 的
针头也可减少穿刺时的痛觉 , 一般儿童选用 45 55号针头 , .~ . 成 人 选用 ? 8号针头 ,但 在 无需 快速 输 液时 ,成 人 也可 选用 - 45 55号针头。大角度进针 (O . . 6 。左右 ) 可有效减轻患者 的疼 痛; ③穿刺后逆 时针 翻转针柄 , 0 1 。至对侧 固定 I 不但解决 了 8 l J ,
者经过多年 临床实践 , 索出两种 易见回血技巧 : 探 一是 调节器 高调法 , 即调节器置 于紧贴墨菲滴管 下端 ; 二是调节器 高调输 液瓶低位法 , 即调节器在 高调 的基础 上 , 液瓶挂 于输 液架调 输 节旋钮上 , 成功率高。 这两种方法 , 由于输液管内充满液体和液 体瓶的位 置降低 , 具有一定的虹吸作用 ; 调节器位置高 , 输液管 内承受回血余地增加 , 所以 , 头皮针一旦进入血管 , 血液就很容
输 入 刺 激 性 药 物所 致疼 痛 问 题 , 同时 也 解 决 了斜 面紧 贴 血 管 壁
出现液体点滴不畅的问题 。
3 不 同患 者 的 静 脉 穿 刺 法技 巧
血带 于肘 窝部 行静脉穿刺 , 此技巧不 仅适合儿童 , 也适 合成人
中消瘦 、 血管不 固定 、 不充盈 、 肌张力低 下 、 衰竭及无力 握拳患
作者简 介: 高云 , , 3岁 , 女 4 本科 学历 , 毕业于 山西省 中医学院 , 主
管 护 师。 E mal1 5 0 1 1 qc m — i 6 1 4 7 @q .o :
/
无痛静脉输液应用 中的技巧
高 云 李 琴
( 运城市 中心 医院, 山西 运城 0 4 0 4 0 0)
静脉输液的技巧
![静脉输液的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def93e1a5e9856a57126092.png)
静脉输液的技巧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熟练运用输液技术,洞悉输液中的一些技巧,能有效减轻病人的疼痛,减轻恐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护患纠纷,和谐护患关系。
笔者根据临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将有关技巧进行了总结。
1、快速排气在临床工作中,常常可以见到护士在排输液器管路中的气体时,不能一次性成功,管路中有很多气泡,通过缠绕,弹管道等方式努力想除掉,耗时又费力,还不能清除干净,造成药液的浪费,病员因此可能会对护士的技术产生怀疑,不信任,管路中的气泡还让病人感到不安全,可能还会成为医疗纠纷的说辞。
如何能一次性快速成功的排气呢?首先关闭调节器,再挂输液瓶到输液架上,抬高滴管下端的输液管,挤压滴管使液体流入至滴管1/3—1/2满时,随即放下抬高的输液管,观察液体中有无气体,如有气泡或短小的气柱,可用缠绕手指的方法清除掉。
这时再打开调节器,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眼睛观察液体的走向,注意控制液体的流速,滴管内的液体不能成线状,否则会将滴管上部的气体冲入输液管路形成较多的气泡。
持针头的手适当抬高,一可以让液体充满过滤部位,不产生气泡,二可以避免浪费药液。
当液体流出针头即关闭调节器。
2、进针手法手背静脉穿刺时,传统方法是病员自己握拳,穿刺成功后自己松拳,当松拳过快,血管压力骤降,导致针头滑出血管。
这里要介绍的是:护士的手将患者输液手的五指握拢向拳面绷紧皮肤,穿刺成功后,缓慢松手。
这种方法的优点有:(1)、避免了患者过快松拳导致针头滑出血管外,引起液体渗漏,(2)、通过与患者的接触,拉近了护患之间的距离,减少了患者对穿刺的恐惧心理。
3、进针角度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20—25°角(基础护理学),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进针角度,可减少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
刘素芬[1]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学习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技巧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151e76a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7.png)
学习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技巧和方法静脉输液是一项常见的医疗操作,对于医护人员来说,熟练掌握其操作流程和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学习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技巧和方法,帮助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安全。
一、准备工作静脉输液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下面是一些步骤和技巧可以帮助你进行准备:1. 确认医嘱:在开始操作之前,务必核对患者的医嘱,确保准确无误。
2. 患者评估:进行患者评估,包括静脉通畅性、皮肤情况等,以确定最佳插管部位。
3. 材料准备:确保所需的输液器材完整并清洁,包括静脉穿刺针、输液管、酒精棉球等。
4. 洗手和消毒: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务必正确洗手,并对需要消毒的部位进行消毒。
二、静脉穿刺技巧静脉穿刺是静脉输液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下面是一些穿刺技巧和方法供你参考:1. 定位准确:根据患者的生理特征和医学常识,准确确定静脉位置,如手臂内侧的桡动脉旁。
2. 使用适当的装备:选择合适大小的静脉穿刺针,并确保其锋利度和清洁度。
3. 皮肤消毒:使用酒精棉球对穿刺部位进行彻底消毒,确保操作区域无菌。
4. 角度和深度掌握:根据患者的情况,掌握适当的角度和深度,以减小穿刺带来的不适和并发症的发生。
三、输液管的接入和固定在完成静脉穿刺后,接下来是将输液管接入患者的静脉,并固定好,以下是一些技巧和方法供你参考:1. 接入管道:将输液管的一端连接到静脉穿刺针上,并确保连接牢固,无松动。
2. 流速调整:根据医嘱和患者的情况,调整输液的流速,确保药物的适量输送,并避免药物浓度过高而带来的不良反应。
3. 固定输液管:使用透明敷料、胶布等固定输液管,确保输液管道稳定且不易脱落。
四、定期观察和护理在输液过程中,定期观察患者的情况和护理是不可或缺的,下面是一些建议的观察和护理事项:1. 观察输液速度:定期检查输液的速度是否正常,以确保合适的输液进程。
2. 观察静脉通畅性:注意观察输液管道和静脉通畅性,查看是否存在漏液、局部肿胀等问题。
静脉输液的几项重要操作技巧
![静脉输液的几项重要操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b49c0cf08a1284ac85043a3.png)
静脉输液的技巧及注意事项静脉输液既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疾病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因此,我们护理人员应当熟练掌握这门技术。
通过这两年临床护理经验的积累,以及参考有关静脉输液的相关文献资料现将静脉输液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8项技巧按操作顺序总结如下。
1 静脉输液前的准备护士个人准备按工作要求穿戴整齐工作服、工作帽、口罩,七步洗手法洗手,精神饱满、干净利索地进行操作;输液用品的准备:在治疗车上准备好一个治疗盘、吉尔碘各1瓶,棉签若干、输液贴或胶布,按医嘱和输液单顺序配好液体,在输液瓶上标明患者的姓名、床号以及加入药品的种类和剂量;患者方面的准备:进病房后先与病人打招呼,如您感觉好些了吗?而后告诉病人:一会儿扎针可能会痛,我会尽量轻些,有什么不舒服请告诉我。
2、静脉输液配制药物的技巧: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七对”制度,遵循药物配伍禁忌规律,避免使用不合格药液,防止输液反应发生。
护士在加药前必须对每位输液病人的静脉用药情况进行评估,准确地判断液体间是否有配伍禁忌存在,使用新药前应先学习看说明书,注意有无配伍禁忌。
对某些尚不能确定是否存在有配伍禁忌的药剂(如中药制剂和抗生素),需要在两瓶液体输注之间用等渗液冲洗输液管,避免药物在输液管内混合。
同时还要注意检查药物是否需要采取遮光等措施。
配制粉剂药物时,可用注射器往输液瓶10~20ml空气,再回抽液体注入粉剂药物瓶中,注入的液体量最好在4~8ml,待药粉充分溶解后,将注射器内空气推小部分在药瓶内,回抽药液,注入输液瓶内,这样既省力又避免药液浪费。
当药液注入输液瓶以后,将注射器在输液瓶内回抽10~20ml空气,再将输液器插入输液瓶内,可避免因输液瓶内压力太大而造成排气管漏水和阻塞的情况发生。
配制安瓿类药剂切忌用物品敲开安瓿,对于需要锯开的安瓿,锯痕应小于1/4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并用酒精棉签消毒以减少玻璃碎屑,在抽药液时针头应置于安瓿中部,因为针头置于颈口时玻璃微粒污染最多,而置于底部容易发生钝针。
护理经验总结: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实际操作技巧
![护理经验总结: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实际操作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6e3cab6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09.png)
护理经验总结:静脉输液操作流程的实际操作技巧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医疗操作之一,通过静脉输液可以有效地给予患者药物、营养液等治疗或支持。
本文将总结静脉输液的操作流程,并分享一些实际操作中的技巧,以帮助护士正确、高效地进行静脉输液。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士需要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以确保操作的安全与准确。
1.1 检查医嘱与药物在开始静脉输液操作之前,护士需要仔细核对医嘱,确保药物的种类、剂量和输液速度等信息的准确性。
同时,还要检查药物的有效期和瓶盖的完整性。
1.2 检查输液器材护士要检查输液器材的完整性,包括输液袋、输液管、输液针等。
确保器材无损坏、无过期,且无任何异物。
1.3 洗手与执行无菌操作护士需正确洗手,并穿戴无菌手套。
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污染输液器材及患者的静脉通路。
二、静脉穿刺与引流2.1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静脉穿刺部位。
常用的部位有尺桡动脉、桡侧手背静脉、肘窝静脉等。
在选择部位时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手术史等因素。
2.2 消毒与局麻在进行静脉穿刺前,要对穿刺部位进行消毒处理。
使用无菌棉球以酒精或碘酒进行擦拭,保证穿刺部位的清洁。
如果患者感到疼痛,可使用局部麻醉凝胶或紧急止痛药物。
2.3 穿刺技巧静脉穿刺时,护士要选择合适的穿刺角度和深度,以及适度的穿刺速度。
同时注意掌握穿刺手法,避免多次刺破血管,导致血肿或其他并发症。
2.4 引流固定成功穿刺后,护士要及时连接输液器材,打开管路,确保输液通畅。
在引流过程中,要注意固定输液针或导管,避免意外拔管或针移位。
三、输液监测与维护3.1 输液速度的控制根据医嘱要求,护士要控制输液的速度。
可以使用滴定器或计时器监测输液速度,避免输液过快或过慢,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3.2 观察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皮肤状况、呼吸、血压等。
若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3.3 输液现场的清洁与维护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定期检查输液现场和导管口的清洁程度,及时更换无菌敷料,避免感染的风险。
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的有关问题解析
![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的有关问题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1f9555a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a6.png)
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的有关问题解析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手段,可以满足患者对药物、营养等生理需要的要求。
在实际的操作中,护士需要严格掌握静脉输液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确保输液的安全和有效。
本文将就临床护理中静脉输液的有关问题进行解析,旨在帮助护士更好地进行临床工作。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及适应症静脉输液是通过静脉通路将溶液、药物或营养液直接输入患者体内,可以快速有效地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满足机体的代谢需要。
静脉输液适用于以下情况:1. 治疗性输液:用于口服不易吸收的药物,或需要迅速有效起效的情况下,如抢救、手术前后等。
2. 补液输液:用于补充体液、电解质、热量等,适用于脱水、低血容量、休克等情况。
3. 营养支持输液:用于需要提供营养支持的患者,如肠道功能不全、不能进食、需要大量热量的情况。
二、静脉输液的注意事项1. 注射液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输液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葡萄糖溶液等,并注意与其他药物的兼容性。
2. 输液通路的选择:常用的静脉通路有外周静脉和中心静脉两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通路。
3. 输液速度的控制: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液体的性质,合理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
4. 输液管路的处理:输液管路应保持畅通,避免堵塞或漏液,定期更换输液管路,避免交叉感染。
5. 输液部位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输液部位,避免造成肿胀、渗出等不良反应。
6. 输液后的观察:应密切观察患者输液后的反应,如血压、心率、意识状态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
三、静脉输液的常见问题及处理1. 输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血管爆裂、心脏负担增加等情况,应及时降低输液速度或更换输液部位。
2. 输液管路堵塞:可能导致输液不畅或局部压力增加,应及时检查输液管路,并处理堵塞部位。
3. 输液部位渗出:可能导致局部组织损伤或感染,应及时处理渗出部位,并更换输液部位。
4. 输液液体的不良反应:可能导致血压波动、过敏反应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输液,并给予相应的护理和处理。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静脉输液)
![医院常见护理操作规范(静脉输液)](https://img.taocdn.com/s3/m/fc3f5bf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b8.png)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过敏史等。
2.评估穿刺点皮肤、血管的状况。
(二)操作要点。
1.患者取舒适体位,选择血管。
2.头皮针穿刺:消毒皮肤,头皮针与皮肤呈15°~30°角斜行进针,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妥善固定。
3.留置针穿刺:消毒皮肤,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血管,见回血后再进入少许,保证外套管在静脉内,将针尖退入套管内,连针带管送入血管内,松开止血带,撤出针芯,连接无针输液装置,用透明敷料妥善固定,注明置管时间。
4.根据药物及病情调节滴速。
(三)指导要点。
1.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
2.告知患者或者家属不可随意调节滴速。
3.告知患者穿刺部位的肢体避免用力过度或者剧烈活动。
4.浮现异常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四)注意事项。
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下肢静脉不应作为成年人穿刺血管的常规部位。
2.在满足治疗前提下选用最小型号、最短的留置针。
3.输注 2 种以上药液时,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
4.不应在输液侧肢体上端使用血压袖带和止血带。
5.定期换药,如果患者出汗多,或者局部有出血或者渗血,可选用纱布敷料。
6.敷料、无针接头或者肝素帽的更换及固定均应以不影响观察为基础。
7.发生留置针相关并发症,应拔管重新穿刺,留置针保留时间根据产品使用说明书而定。
发热反应是输液反应中最常见的并发症。
常因输人致热物质而引起。
(1)输液瓶清洁灭菌不完善或者又被污染。
(2)输入的药液或者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
(3)输液器消毒不严或者被污染。
(4)输液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5)环境空气的污染。
(6)输液速度过快。
多发生于输液后数分钟至 1h,表现为发冷、寒颤、发热。
轻者发热常在 380C 摆布,于住手输液数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严重者初起寒颤,继之高热达 400C 以上,并有头痛、恶心、呕吐、脉速等症状。
临床护理技巧如何正确执行静脉输液操作
![临床护理技巧如何正确执行静脉输液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f9cea1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42.png)
临床护理技巧如何正确执行静脉输液操作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正确执行静脉输液操作对于保证病人安全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正确的静脉输液操作的关键技巧。
一、准备工作静脉输液操作前,护士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核对医嘱内容,确保输液类型、药物剂量和输液速度等信息正确无误。
接着,洗手并戴上手套,保证操作的无菌性。
在准备输液设备时,应检查输液瓶的包装是否完好,并注意查看过期日期。
同时,准备好输液器、输液针头、消毒棉球、输液贴等辅助工具。
二、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是保证静脉输液操作成功的关键。
在选择静脉通道时,护士需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通常,选择手背上的浅静脉是较为理想的选择。
在选择静脉通道之前,必须先检查病人手臂上是否有血管迹象,以确保选定的部位血管通畅。
三、皮肤消毒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之前,护士需要对输液部位进行皮肤消毒。
消毒时,可以选择使用酒精棉球或者消毒棉球,用力但不要过度摩擦。
从静脉穿刺点向四周辐射以确保消毒范围充分。
四、静脉穿刺静脉输液操作的核心环节是静脉穿刺。
在穿刺之前,护士应通过触诊、视诊等方法确定穿刺点,然后埋针剥去针头保护帽,握持穿刺针迅速而准确地刺入静脉,同时要注意调整穿刺角度和深度。
当穿刺成功后,要观察是否有鲜红色血迹出现来确认置管位置。
五、固定输液管路在确保针头置入静脉后,需要正确固定输液管路,以防止意外脱落或者移位。
固定输液管路时,可以使用透明防水敷料或者绷带,将针头与输液器连接处和静脉通道位置固定在一起。
六、开启和调整输液速度静脉输液操作完成后,护士需要开启输液器的流量控制装置,然后逐渐调整输液速度。
通常,开始时可以将流速调节到较慢,待病人适应后再逐渐加快。
同时,护士需要仔细观察病人的反应和输液部位的情况,及时处理输液中出现的问题,如堵塞、漏液等。
七、定期观察和记录在静脉输液操作过程中,护士需要定期观察病人的输液反应和静脉通道的情况。
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及观察要点
![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及观察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6d8612e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54.png)
静脉输液的护理措施及观察要点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通过将药物或营养溶液注入静脉血管,快速且有效地将药物输送到患者体内,以达到治疗或维持患者生理状况的目的。
为了确保静脉输液的顺利进行,提高护理质量,护理人员需要掌握一些护理措施及观察要点。
一、准备工作1. 确认医嘱和输液类型:在开始进行静脉输液之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对医嘱内容,确保输液的药物和剂量准确无误。
同时,要清楚了解给药的目的和用药时间。
2. 检查输液设备:护理人员应检查输液设备是否齐全,包括输液针头、注射器、输液管、输液瓶、注射泵等,确保设备完好无损、无堵塞。
3. 身体准备:在进行静脉输液前,护理人员要先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并做好个人消毒防护,戴好手套、口罩等。
二、操作细节1. 护理手法:①先引流后输液:在开始进行输液时,护理人员应先用生理盐水引流,确认静脉通畅后再进行输液。
②快速消除气泡:输液瓶中容易产生气泡,护理人员应尽可能立即消除气泡,以防气泡进入血液造成栓塞。
③输液速度控制:根据医嘱和患者具体情况,护理人员需正确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以确保药物的最佳疗效。
2. 输液部位:一般选择患者手背或前臂的静脉进行输液,护理人员需要准确找出输液静脉,避免损伤其他组织。
3. 固定输液管:为了避免输液管在输液过程中脱落或移位,护理人员应将输液管进行固定,可以用胶布固定或换用专用输液贴。
4. 观察患者反应: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时刻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注射部位是否肿胀、患者有无不适感或过敏反应等,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三、观察要点1. 注射部位观察:护理人员应观察患者输液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等不适症状,如果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医生。
2. 患者症状观察: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以及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3. 输液液量观察:护理人员需仔细记录输液的速度和剩余液量,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更换输液瓶。
临床护理中常见技术的专业处理方法
![临床护理中常见技术的专业处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441475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30.png)
临床护理中常见技术的专业处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护士们经常需要运用各种技术来为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
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还需要细致的操作和良好的沟通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些临床护理中常见技术的专业处理方法,帮助护士们提高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静脉输液技术静脉输液是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并发症,如感染、渗漏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护士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首先,护士应该在操作前洗手,并佩戴好手套。
其次,护士应该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注意避开有问题的静脉,如淤血、硬化等。
在插管时,要注意插管角度和深度,以免损伤血管壁。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二、导尿技术导尿是常见的护理技术,但是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尿路感染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护士们需要注意操作的细节。
首先,护士应该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尺寸,根据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来确定。
在操作前,护士应该洗手并佩戴好手套,采用无菌操作。
在插入导尿管时,要注意插入的角度和深度,以免损伤尿道。
插入后,要注意固定导尿管,避免滑脱。
在拔除导尿管时,要注意缓慢拔除,避免引起尿道损伤。
三、气管插管技术气管插管是重症患者抢救和麻醉手术中常用的技术,但是操作不当可能会引起气道损伤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护士们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首先,护士应该在操作前检查好插管器械的完整性和清洁度。
在插管时,要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根据患者的年龄和体重来确定。
在插入过程中,要注意插入的角度和深度,以免损伤气道。
插入后,要注意固定气管插管,避免脱出。
在拔除气管插管时,要注意缓慢拔除,避免引起气道创伤。
四、伤口处理技术伤口处理是护理中常见的技术之一,但是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感染和延迟愈合等问题。
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护士们需要注意操作的细节。
首先,护士应该洗手并佩戴好手套,采用无菌操作。
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静脉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静脉输液时的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4d993bf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13.png)
护理学基础学习指导:静脉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护理学中静脉输液时的注意事项是医疗事业单位考试中妇产科
护理学的重点考察内容,帮助大家梳理相关内容,以便大家更好地复习和记忆。
静脉输液时的注意事项
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并发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做好三查七对),防止发生差错。
2)对需要长期输液的病人应注意保护静脉,合理使用,一般先从四肢远端小静脉开始。
3)根据病情、用药原则、药物性质,有计划地安排药物输液的顺序。
如需加入药物,应注意配伍禁忌,合理安排,以尽快达到治疗目的。
4)止血带应扎于穿刺点上6 8cm处,消毒范围5cm。
5)输液前必须排尽输液管及针头内的空气,输液中应防止液体流空,及时更换输液瓶及添加药液,输液完应及时拔针,以预防空气栓塞。
6)进针后,应确保针头在静脉内再输入药液,以免造成组织损害。
如需输入对血管刺激性大的药物,宜充分稀释,并待穿刺成功后
再加药,输完应再输入一定量的0.9%氯化钠溶液,以保护静脉。
7)输液过程中,应加强巡视,耐心倾听病人的主诉,严密观察输液情况,注意有无局部或全身反应,以便及时处理输液故障及输液反应。
8)保持输液器及药液的无菌状态,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每日更换输液器。
9)防止交叉感染,应做到一人一巾一带,即每人一块治疗巾(或小垫)和一条止血带。
10)留置针一般可保留3~5天,最多不超过7天,并注意保护相应肢体,一旦发现针管内有回血,应立即用肝素液冲洗,以免堵塞管腔。
静脉输液的标准化操作
![静脉输液的标准化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474b0640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ba.png)
静脉输液的标准化操作静脉输液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手段,通过将药物或液体直接输送到患者的静脉血管中,以达到治疗目的。
准确的操作和标准化的程序对于保证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静脉输液的标准化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1. 确认医嘱:在进行静脉输液前,医护人员需要确认医生的书面或电子化的医嘱,确保输液的类型、剂量和时间等信息准确无误。
2. 检查药品:检查输液药物的标签,确保药品的名称、浓度和有效期符合要求,避免使用过期或不合格的药品。
同时核对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不应该混合使用的药品造成不良反应。
3. 检查设备:检查输液器材的完整性和清洁度,确保无明显破损和污染。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更换或处理。
二、操作步骤1. 洗手消毒:在进行静脉输液操作前,医护人员应正确洗手,并进行适当的手部消毒,以避免细菌污染。
2. 绑扎止血:选择合适大小的止血带,将其松紧适度地绑在患者输液部位的上方,用于促进静脉充盈并防止血液回流。
3. 皮肤消毒: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对患者输液部位进行彻底消毒,遵循从中心到周围的方向进行,确保消毒效果良好。
4. 穿刺操作:将穿刺针稳握,以适当的角度和深度刺入患者的静脉采血点。
注意在穿刺过程中保持稳定,避免损伤血管壁。
5. 固定与连接:在成功穿刺后,用适当的方法固定穿刺针和管路,避免下移或脱落。
使用无菌的连接器连接输液器材和静脉针,确保连接牢固。
6. 调节速度:根据医嘱要求,调节输液泵或手动调节滴速,控制输液速度和药物浓度,避免过快或过慢的速度。
三、注意事项1. 观察和记录:在输液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包括输液部位有无明显肿胀、疼痛或感染征象等。
同时及时记录输液的过程、药物种类和剂量等相关信息。
2. 定期更换:静脉输液管路应定期更换,避免长时间使用导致细菌滋生和输液速度受限。
3. 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应遵循洁、无菌操作原则,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4. 处理不良反应:如患者出现过敏反应、药物渗漏等意外情况时,应及时停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患者的安全。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ca00d69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1.png)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是医护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进行的常见操作,如静脉输液、留置导尿管等。
这些操作可能会引发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等。
为了保护患者的安全,护理人员需要了解并遵循预防和处理这些并发症的规范。
下面是一些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静脉输液1.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操作区域洁净。
-消毒皮肤,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多次穿刺。
-定期更换输液系统,避免长时间使用同一输液管。
2.过量输液预防:-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病情等因素确定合适的输液速度和总量。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定期检查尿量、血压等指标,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3.局部压痛、渗血预防:-注意选择合适的穿刺点,避免肌肉和神经的损伤。
-注射针头插入皮肤后,缓慢推进,避免快速穿刺。
-穿刺后,及时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如有渗血,可用纱布进行轻压。
二、留置导尿管1.尿路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保持操作区域洁净。
-导尿管插入前,消毒尿道口,避免细菌污染。
-导尿管插入后,固定好导尿管,避免滑动和刺激尿道。
2.滞留尿预防:-导尿管插入后,合理固定,并保持导尿管通畅。
-观察尿量,定期检查导尿管有无堵塞,及时处理。
3.尿失禁、溢尿预防:-导尿管插入后,及时排空袋中的尿液,避免尿液积聚。
-导尿管使用期间,避免尿袋被拉扯或压迫。
三、疼痛治疗1.定位准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位,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
-在注射前,确定注射部位无明显炎症、皮肤损伤等。
2.注射技巧:-使用干净的注射器和针头,避免细菌感染。
-缓慢注射,避免药物过快进入组织。
3.注意不良反应:-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呼吸、血压、心率等,及时处理不良反应。
四、造口护理1.感染预防:-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使用干净的手套、无菌棉签等。
-定期更换造口袋和造口垫,保持干燥清洁。
2.皮肤刺激预防:-使用适合患者肤质的胶布或固定带,避免过紧或过松。
3.造口周围皮肤保护:-使用皮肤保护剂,如润肤露,定期清洗周围皮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词】静脉输液;技巧
【中图分类号】R93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210-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常规护理技术操作,如果使用得当不仅能有效减轻病患的疼痛感,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医患纠纷。
本人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总结了几点技巧。
1配制液体
配制液体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和“三查八对”制度,防止发生输液反应。
2排气
在静脉输液中,如何才能达到快速排气的目的呢?排气时所需方法如下:把莫菲氏滴管下段输液管在手中盘好顺提往上举,使莫菲氏滴管倒转向上打开输液管调节器,观察液体流入莫菲氏滴管至1/3处时关紧调节器,随即放下手中输液管,待莫菲氏滴管下少量空气自动逸上莫菲氏滴管里的液面后,再打开调节器使液体成滴状流下而不能成线状,因成线状压力大,可将莫菲氏滴管上部气体压入下段管而形成较多气泡;当药液从针头流出时,可将调节器向上推至莫菲氏滴管下关紧,达到排气目的。
3选择血管
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
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
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
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
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1]。
3.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
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
4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
刘素芬[2]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5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
(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
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
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
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6更换液体的技巧
更换液体时如液体瓶内加入其他药物,其压力与大气压接近或大于大气压,应先瓶口向上,插输液器,待片刻排出空气后再倒挂在输液加上。
这样可避免液体由通气管流出减少药物治疗量而影响治疗。
掌握更换液体技巧,可避免造成药物浪费和预防滴管内液面降低或流空使空气进入静脉,给患者造成空气栓塞的隐患。
7拔针的技巧
根据经验发现:最佳拔针时间是在滴壶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
7.1传统拔针法用棉签按压针眼处拔针,这种拔针方法的不足之处是:(1)会使针尖两侧对血管壁产生切割力,血管损伤可释放致痛因子;(2)血管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易形成血栓,出现血肿,不利于下次穿刺。
7.2无痛拔针法拔针时先分离胶布只留压针眼棉签这一条胶布不分离,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大拇指顺血管方向按压两个针眼。
由于进针角度及针梗走行方向不同,为了止血,血管针眼与皮肤针眼一样需要得到有效按压。
按压针眼切忌边压边揉,反复揉按可使已凝血的血管针眼重新出血。
凝血机制好者连续按压时间为2~3min,最佳按压时间为3~6min;凝血机制不好和用抗凝血药物者需按压15min以上。
8加快患者康复
输液过程中可适当的分散患者对输液部位的注意力,减少疼痛和寂寞,有利于患者康复。
9心理护理
在操作过程中,有效的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使其情绪放松愉快接受治疗,并详细讲解输液的注意事项等。
参考文献
[1]金哲芳.两种静脉输液排气法的比较[J].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9,10(8):161
[2]蔡秀乔,何雪,杨萍.小儿头皮静脉输液法及针头固定方法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8):142.
[3]池迎春,陈娜.静脉输液港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8(11):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