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性创新能力体系构建
研发 创新 体系 标准化 建设 步骤
研发创新体系标准化建设步骤研发创新体系的标准化建设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流程管理和规范化的工作流程,能够提高研发创新的效率与质量,增加协同创新的机会,更好地实现科技创新和市场应用的紧密结合。
下面是研发创新体系标准化建设的五个步骤:第一步:明确目标与战略在进行研发创新体系标准化建设前,企业需要明确研发创新的目标与战略。
这包括企业的使命、愿景和研发创新的长期目标。
明确的目标与战略是研发创新体系标准化建设的基础,能够指导整个建设过程。
第二步:制定标准化策略在明确目标与战略后,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标准化策略。
标准化策略包括研发创新的优先领域、关键技术和重点项目等。
通过制定标准化策略,企业能够明确自身的研发创新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标准化建设。
第三步:建立流程管理流程管理是研发创新体系标准化建设的核心环节。
企业需要对研发创新的各个环节进行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
这包括项目立项、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开发实施、测试验收等各个环节。
通过建立标准化的流程管理,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沟通成本、降低错误率,从而提高研发创新的质量与效益。
第四步:建立质量评估体系质量评估体系是研发创新体系标准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对研发创新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不断改进和提升研发创新水平。
通过建立质量评估体系,能够提高研发创新的质量和准确性,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顺利交付。
第五步:持续改进与优化标准化建设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企业需要通过定期的回顾和评估,不断优化和完善研发创新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流程环节不合理、指标设置不准确、评估方法不科学等。
企业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和优化,使研发创新体系能够不断适应市场和技术的变化,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
总结起来,研发创新体系的标准化建设需要明确目标与战略,制定标准化策略,建立流程管理,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并持续改进与优化。
试论产业技术体系构建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图 1 产 业 技 术 体 系 的构 成
其中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是产业技术体系的中 心环节 , 也是最 直接体现产业技术 能力 的部分。 产业技术标准对产业技术发展 以及产业竞争力的
维普资讯
11 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 息与管理 工程版 伙理上八子子很 ’目 信 1 思司。 上任似 目理
20 0 6年 9月
为推进 自 主创新搭建公共条件平 台。
33 产 业技 术 系统 发 展 本 身 还存 在 众 多 的瓶 颈 .
与 制约
新就作为技术创新的战略模式之一被学者和企业 家常常提及¨ , 】现在赋予 了自主创新更为全面系 统的含义 , 自主创新不仅包括原始创新 , 即 而且包 括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所谓原始创 新就是指前无古人地提出创意 和思想 , 经过一 系 列研究活动 , 最终形成新产品、 新工艺 、 新方法, 并 取得经济效益 ; 而集成创新则是把各个 已有的单 项技术成果有机地组合起来 , 构成一个新的产 品 或经营管理方式。这里即使每个单项并没有新的 成分 , 集成组合起来也可能产生新的功能, 或新的 产品 ;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 发展中国家通过技术引进与二次创新增强产业竞
3 我 国 目前 自主创 新面临的现实 问题
31 作 为技 术创 新 主 体 的企 业 技 术创 新 意 识和 . 能 力还 比较低
2 自主创新涵义 .
基于提升综合国力的需要 , 我国在 20 05年首
在产业技术的发展进程 中, 技术能力与技术
体系是相互影 响的。其 中, 技术 能力的提高是技
维普资讯
第2 卷 第 9 8 期 20 年 9 06 月
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B usiness上课新质生产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着力点新型生产力以创新为核心,突破了传统的经济增长与生产模式,具有科技含量高、效率高和品质高的特点,紧密贴合新时代发展理念。
新质生产力能够实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及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促使产业深度转型升级。
随着新一轮技术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新型生产力为中国指出了科技创新驱动的全面转型之路。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新质生产力是其实现质的飞跃之后的产物,强调发展尖端技术,促进新兴产业等崛起。
新质生产力能够取代传统生产力,实现高质量、高效的发展。
在我国现代工业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培育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
新质生产力的实际应用成效,会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新质生产力的“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驱动能力方面,新质生产力以突破性技术为核心驱动力,展现出显著的创新特质。
这些创新技术在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了科技的主导地位。
新质生产力关注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和现代工程技术的创新,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态科技等领域。
这些关键技术发挥引领和推动作用,为我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动力。
在支撑载体方面,新质生产力呈现出显著的新型特征,其核心支柱主要为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些产业不仅与前沿科技密切相关,还具备低能耗、高潜力等特点。
具体来说,新质生产力所依赖的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以及绿色环保、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和海洋装备等产业。
这些产业飞速发展,不仅引发了数字经济的新发展浪潮,还孕育出了众多新的产业和业态。
新质生产力的崛起,不仅推动了我国传统工业的转型升级,还促进了科技进步,解决了关键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从而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发展方式方面,新质生产力代表着对传统粗放型增长模式的突破,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密切相关。
高质量发展主张在追求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实现总量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同步推进。
科技创新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
科技创新管理与评价体系构建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创新管理与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促进科技创新的有效实施和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在当前快速变化的科技发展背景下,如何构建科技创新管理与评价体系,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是指在科技创新过程中所涉及的组织、规则、流程和制度等方面的建设。
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目标:科技创新的目标应该与企业战略和发展需求相一致,同时要注重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
明确的目标可以为整个创新过程提供方向和动力。
2.制定规章制度:科技创新管理需要有科学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和约束,如技术创新管理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项目管理制度等。
这些规章制度可以规范创新活动,提高创新质量和效率。
3.建立创新团队:创新需要具备跨学科的团队合作,构建全员参与和全员创新的组织文化。
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应该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组建高效的创新团队,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
4.优化流程:通过优化创新管理流程,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重复劳动和浪费。
建立科学的研发过程管理系统,将科技创新过程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并设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以确保创新项目的顺利进行。
5.加强信息化支持:科技创新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建立科技创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创新信息的共享和交流。
利用先进的信息化工具,可以更好地促进创新协同和知识创新。
二、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构建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指基于科技创新项目的目标和要求,设计和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科技创新评价体系的构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技成果评价:科技创新的最终目标是产出有差异化和竞争力的科技成果。
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应从科技成果的实用性、创新性、技术水平和市场适应性等多个角度进行评价。
2.创新能力评价:创新能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源泉,应从组织创新氛围、人才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多维度、梯度递进式的“12345”社会实践体系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构建多维度、梯度递进式的“12345”社会实践体系为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深入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30条)和《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我校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围绕立德树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以提高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基地化、项目化、课程化为支撑,以社会实践工作结构为基础,以养成教育型、社会服务型、工程实践型、创新创业型、综合能力发展型为主要内容,构建学生为主体、学校为依托、社会为舞台,多维度、梯度递进式的我校社会实践体系。
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一、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做好社会实践顶层设计。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校四届八次教代会上确立了我校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具体说来就是培养“爱国进取、创新思辨、厚基础、宽口径、精术业、通工程、具有国际视野的行业骨干和引领者”。
我校的社会实践将围绕这一目标,在巩固“假期为重点,常年不断线”工作格局的同时,学校组织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社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积极推进志愿服务活动的基地化和项目化,将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行课外学分制,保证活动经费,通过建立与完善“1个目标”、“2项重点”、“3项保障”、“4项结构”、“5个结合”的多维度、梯度递进式的社会实践体系,积极探索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
二、通过多维度、梯度递进式的载体设计,在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取得重点突破。
社会责任感是一种道德情感,社会责任感对国家、民族、社会举足轻重,是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大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发展是一个国家在科技创新和发展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一个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可以有效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首先,国家创新体系是指由各种科技创新主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的总和。
构建和发展一个有效的国家创新体系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考虑和努力。
一是政策支持。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需要有明确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政府应制定一系列相关的科技创新政策来推动科技创新和发展。
这些政策应包括财政支持、人才培养、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以鼓励和保护创新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氛围和条件。
二是科研机构的发展。
科研机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
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的投入力度,提高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强科研机构与企业、高校等其他创新主体的合作和交流,促进创新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创新。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创新最直接的实施主体。
政府应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要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其他创新主体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四是人才培养和引进。
人才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资源。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待遇,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科技创新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人才的培训和评价,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
五是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科技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支撑。
政府应加强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科技成果与产业的融合,实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等各方共同努力。
政府应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为各方提供政策和资源支持;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科研机构和高校应加强与企业和政府的合作,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人才是最重要的创新资源,应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国家创新体系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我国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我国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当前,创新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各个领域的关键。
为了推动国家加快创新速度、提高创新能力,需要构建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提高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整体水平。
我国的创新体系构建,需要经历多方面的考量和实践。
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我国创新体系构建的路径选择。
1. 加快科研人才培养,提升创新能力在科创方面,人才是最核心的元素。
为了实现科技创新的更迅速发展,也需要加快科研人才的培养,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中都有很多优秀的科研人才,应该尽快发掘、培养、支持他们,使他们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发展。
另外,为了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加入创新领域,应该适当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和福利,同时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以及支持他们的创新和创业。
2. 加强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在创新领域,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十分重要。
基础设施的缺失和不足,会影响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也会阻碍科技创新的发展。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同时,应该优化创新环境,降低科研人员的研究成本,提高研究效率,提升创新水平。
3. 加快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不仅重要,而且必须加快。
在现代经济中,知识产权是创新的核心,也是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好科技成果的创新价值。
4. 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在创新舞台上,科技创新与产业深度融合是不可或缺的。
例如,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的深度,就带来了更多的产业新模式。
因此,我们应该强化创新和产业的联系,促进创新成果向产业实践转化,实现更快的创新和应用。
5. 推动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在全球化时代,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必不可少。
我们需要加强与各国的科技和产业交流,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科技成果和创新经验,不断拓展国际科技合作渠道和方式,促进我国的科技成果与全球优质创新资源共享和合作发展。
总的来说,构建一个完善的创新体系没有一个短期之计,需要长期的努力和不断的改进。
面向企业自主创新不同阶段的形成机制及创新能力分析资料
面向企业自主创新不同阶段的形成机制及创新能力分析这种基本竞争力是建立在先动优势基础上的,企业最终应当形成能对内外部竞争能力整合或者重置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外部环境的动态能力。
总之,创新机制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基于时间的动态过程,在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模式,表1总结了创新机制形成过程与企业创新能力的总体演进过程。
表1 自主创新机制及创新能力互动的演进过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第四阶段第五阶段创新变迁突破型创新、或者技术引进及模仿创新改进型创新(面向市场改进产品和技术,形成产品概念)支持型创新(局部调整技术,拓展细分市场形成多样化产品系列)渗透型创新(进行产业链延伸和产品的优化升级,巩固核心技术)集成型创新(平衡各种技术方案,有效吸收外部资源,实现优化整合)能力变化核心技术(只是单个技术或技能,未形成规模生产和相应的产品系列)产品能力(围绕技术形成产品概念,面向市场进行产品改进,培养相应技术能力)运作能力(是企业得以良性运行的基本能力,同时注重投资互补资产)核心能力(纵向延伸创新和横向拓展创新,形成多种技术和互补性技能的集合)动态能力(不断更新和自我超越,是更新能力的能力,以快速适应外界环境)此外,值得重视的是创新资源的投入能力,包括R&D(研究与开发)投入和非R&D投入。
R&D投入能力集中体现在经费、人员和设备上,其中的经费投入能力通常用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来测度;人员投入能力通常用人员数量和素质来衡量。
非R&D投入能力在广义上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指创新活动中除R&D经费之外的其它部分,如市场研究、设计工艺和材料准备、试制、试销、聘请顾问和广告活动等的经费;二是指引进和改造的投资。
可见,旨在推动和实现创新的这些投入都可归属于非R&D投入。
最后,还有增强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能力,培养大批高素质高水平的技术研发创新人才和组织管理人才,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校的产学研结合,为创新提供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支持也是极为重要的。
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
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一、创新体系的定义及重要性二、创新体系建设的原则和目标2.1 创新体系建设的原则•创新导向•开放合作•多元参与•共享共赢2.2 创新体系建设的目标•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科技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增强国家竞争力三、创新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3.1 人才培养与引进•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引进政策支持•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3.2 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科研设施投入•建立创新资源共享平台•推动技术装备升级3.3 法律法规和政策支持•制定鼓励创新的法律法规•推动科技创新政策落地•提供创新项目资金支持3.4 创新文化和氛围•倡导创新教育和思维方式•建立创新奖励机制•加强创新交流与合作四、创新体系运行机制4.1 创新体系的组织架构•设立创新委员会•成立创新管理机构•建立创新研究中心4.2 创新政策和项目管理•制定创新政策指导意见•推行创新项目管理制度•提供创新项目评估与验收4.3 创新体系的监督和评估•设立创新监督机构•开展创新项目评估•定期发布创新绩效评估报告4.4 创新运营和成果转化•建立创新运营机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加强对创新成果的保护与运营五、创新体系建设的需要克服的问题和挑战5.1 体制机制障碍•打破传统部门壁垒•解决科研经费管理问题•推进科研评价机制改革5.2 学科交叉和融合难题•搭建跨学科交流平台•推动学科融合创新项目5.3 人才流动和激励问题•提供更多的人才流动机会•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奖励力度5.4 创新投入和资源配置•加大对创新投入的力度•改善资源配置的不平衡问题六、创新体系建设的国际经验借鉴6.1 美国的创新体系建设经验•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6.2 德国的创新体系建设经验•重视基础研究和产学合作•鼓励中小企业创新6.3 韩国的创新体系建设经验•推动政府与企业合作•提供创新项目的强力支持七、创新体系建设的现实意义和核心价值八、结语以上是关于创新体系建设和运行机制的全面探讨。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DEA综合评价模型构建_百
2008年第10期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2008No 110收稿日期:2008-01-29,修回日期:2008-05-05基金项目:2008年国防科技工业软科学研究课题(2008GFZC013文章编号:1000-7695(200810-0057-0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DE A 综合评价模型构建陈伟,赵富洋(哈尔滨工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摘要:基于创新过程,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的构成因素。
在此基础上,结合DE A 评价方法的特点,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同时,构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DE A 两阶段评价模型,并分析评价结果的经济含义。
关键词:自主创新能力;指标体系;数据包络分析(DE A 中图分类号:C931文献标识码:A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指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为了增强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通过有效整合和运用企业内外各种创新资源,建立新的技术平台或改变核心技术,并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使企业不断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从而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在整个自主创新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的有机综合[1]。
企业自主创新是一项复杂的技术经济活动,自主创新不仅仅是科技的发现、发明本身,而且是一个市场价值的实现过程。
1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构成因素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是一种整体能力,是由多个能力有机组成的,涉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多个环节。
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其构成要素也各不相同[2]。
从创新的过程来讨论,由于企业创新的难度大,市场竞争激烈,因而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一次创新成功,也不可能在一次创新成功后永远保持其竞争优势,因此企业自主创新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循环过程。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系统的复杂性高,是一种传统结构定式。
企业为了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促进自主创新成功而建立网络、组织和制度,从而形成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体系。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研究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指在国家层面上,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建立起一个完善的、有序的、具备竞争力的创新体系。
它是促进国家创新发展的重要路径和手段,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主要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1.背景:当前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各国纷纷加大创新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成为国际竞争的核心要素。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早已意识到创新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加大了创新体系建设的力度。
二、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1.宏观政策制定:制定相关政策,为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政策支持,包括科技创新基金、资金扶持和税收优惠等。
2.创新资源配置:合理配置创新资源,确保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
包括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器等。
3.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创新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4.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促进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实现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5.创新能力提升: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三、亟待解决的问题1.技术创新与需求之间的矛盾:需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但又不能脱离市场需求,要加强科研与产业的融合,将技术创新与实际需求相结合。
2.创新体系协同机制的建立:在国家层面上建立一个协同互动的创新体系,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推动各类创新主体的参与和合作。
3.人才培养与需求不匹配:要加大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提高创新人才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还需根据实际需求,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和方向。
4.创新创业环境的改善:改善创新创业环境,降低创新创业的风险和成本,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
5.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的完善: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加强对科技成果的保护,增加创新的积极性和动力。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和主战场,而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和发展已成为当前中国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
本文将从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容、构建路径、促进创新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国家创新体系的内容国家创新体系包括三个方面:科技创新体系、人才创新体系和制度创新体系。
1. 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体系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通过研究与开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体系。
在科技创新体系中,高新技术是最具有潜力的创新领域和优先发展领域。
2. 人才创新体系人才创新体系是强化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和吸引高素质人才,通过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作平台来实现创新发展的体系。
3. 制度创新体系制度创新体系是重点在于创造相适应的制度环境,以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竞争力的环境。
在这一方面,关键在于政策制定,如法律、产权等各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以符合现代市场的要求。
二、国家创新体系的构建路径1. 突破科技瓶颈,推进产学研技术合作。
企业是实施创新的主体,而科研机构则是创新基础和创新单位,但二者缺乏互补和协调,信息不畅,技术上也相互脱节。
通过产学研技术合作,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使创新更加紧密。
2.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
创新和知识产权是相辅相成的,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可以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成果的合法权益,同时激励企业在技术创新上的积极性。
3. 加大投资力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以支持相关的研究开发工作,因此国家创新体系的运行需要得到充足的经费支持。
建立有效的资金投入和协调机制,对资金的使用进行科学策划和有效监管,可有效提高国家创新体系的运作能力。
三、促进创新的措施1. 优化支持产业发展创新政策,打破创新障碍。
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关键是加强政策导向、发挥政策支持的作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打破原有的管理体制障碍,提高政府部门与各领域之间的协同作用,增强调控力、引导力和服务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部署要求,进一步支持和服务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结合企业创新发展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进一步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的良好环境,加快完善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体系,大幅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形成科技领军企业引领、高新技术企业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全产业链创新型集群。
二.工作目标到2023年底,通过专项行动,引导支持各类企业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强化精准施策,加大激励力度,优化创新服务,提振发展信心,各类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科技竞争实力不断提升,各类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重要支撑。
三、基本原则(一)坚持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政府部门在科技型企业培育体系建设、服务方面的导向作用,强化企业创新政策措施供给,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强化服务同企业精准对接,促进我省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
(二)坚持梯次培育。
按照〃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培育发展思路,构建〃创新创业大赛一双创孵化载体一科技型中小企业一高新技术企业一科技领军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夯实培育发展基础,壮大企业数量,把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成高新技术企业的后备企业。
(三)坚持协同创新。
充分发挥双创孵化载体等社会力量在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中的作用,不断壮大科技型企业孵化群体。
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在科技型企业培育及创新能力提升中的作用,不断提升科技型企业质量。
四.推进措施(一)推动落实支持企业创新政策。
加快落实和推广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改革措施,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减免、技术开发及技术转让免征增值税、技术转让企业所得税减免、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
构建区域创新体系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地方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
有关部门始终坚持 “ 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 想 ,深入贯彻 “ 经济建 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 术必须面 向经济建设” 的科技工作方针 ,大力实施 “ 科教兴遵”和 “ 人才强市”战略,以构建区域创新
体系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全 市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 ,促进 了全 市
l “ 十五”科技工作回顾
11积极探索构建 区域 创新体 系之路 ,增 强 自 创 . 主
新 能 力, 进科技 进 步 , 动地方 经 济社会 协调 发展 。 促 推
农村 发展 。
农业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关键 。长期以来 ,我市始终把科技作为 农业发展的动力 ,特别是 “ 十五” 以来 ,政府积极 引导和发动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 围绕农业、 农民、
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
技工业园区 1 ,获 “ 个 国家 8 3 6 计划成果产业化基
地”1 、 贵州省产学研联合开发示范基地”1 个 “ 个,
已经形成 了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与 国家级新材料产
业 化 基地 。
12实施 科技 增 收 工程 ,推 动 农业增 效 ,农 民增 收 , .
28 。种植业科技成果硕果累累 ,2 0 . 6 0 1年 以来我 市获得部、省、市级农业科技成果达 2 0项,全市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 4 %,科技 为粮食增产农 民增 6 收做 出了贡 献 。
— —
生动物保护和石漠化治理六大工程及森林病虫害防 治开展科技攻关与创新,取得 良好成效。全市新增 林地 2 5 1. 7万亩 , 新增森林覆盖率 49 全市森林 .%,
如何建立有效的创新研发体系:成功大企业的经验分享
如何建立有效的创新研发体系:成功大企业的经验分享创新和研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想要建立一个有效的创新研发体系,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创新的精神,同时也需要具备高度的战略眼光和市场敏感度。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享大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的经验:第一,制定创新研发战略;第二,建立创新研发团队;第三,打造创新研发文化。
一、制定创新研发战略制定创新研发战略是企业成功的第一步。
要想在市场中获得成功,必须有明确的市场战略和创新研发战略。
企业的创新研发战略应当与企业的整体战略密切相关,原则上应当是对企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具体化,并根据市场形势与技术发展趋势动态调整。
成功的创新研发战略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和趋势。
企业应该对市场进行深入地调研,分析市场的发展趋势、消费者需求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将帮助企业在创新研发方面选择更加有前途和有利可图的领域。
其次,要分析自身优势和短板。
企业应该认真评估自身在品牌、研发、生产、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和不足。
这将帮助企业确定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从而在创新研发方面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
最后,制定具体的创新研发计划和投入预算。
企业应该针对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竞争策略,确定创新研发的重心和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逐步投入资金、技术和人力资源。
二、建立创新研发团队建立一个高效的创新研发团队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一个好的团队应该具备创新能力、学习能力、责任感和协作精神。
以下是企业建立高效创新研发团队的几点建议:首先,要招募具有相关经验和技能的人才。
招聘人才应该注重技术和专业背景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
同时,也应该重视团队的协作和沟通能力,因为这决定了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其次,要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人才的成长和才能的发挥依赖于不断的学习和发展。
企业应该为人才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发展机会,让他们不断地积累经验和提高能力。
如何打造高效的创新体系
如何打造高效的创新体系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当今社会中,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企业巨大的竞争优势之一。
因此,如何打造高效的创新体系已成为企业发展中的重中之重。
一、构建创新文化创新文化是企业创新体系的核心基石,是构建高效的创新体系的必备要素。
只有在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下,才能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和积极性,让创新成为企业内部日常工作的重要部分。
企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构建创新文化,如制定创新政策,建立创新基金,举办创新大赛,创设创新工作室等。
在这样的创新环境下,企业员工们将更有动力去思考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等各个方向,从而不断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搭建创新平台创新平台是企业开展创新工作的基础设施,是优化企业内部创新流程的关键。
通过搭建创新平台,企业可以集聚全公司的创新力量,优化内部的资源配置,提高创新效率,从而更好地推动企业发展。
企业可以通过各种方式来搭建创新平台,如创新主题研讨会、孵化器、工业设计中心、技术中心等。
通过这些平台,企业可以对外吸纳创新资源,推进内部的创新项目,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支撑企业的发展。
三、完善创新机制完善创新机制是高效创新的保障,并有助于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推动企业快速发展。
创新机制包括企业内部创新流程、创新组织架构、创新管理体系等。
在创新机制的完善中,企业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引入外部专家组成创新评审委员会,建立创新项目申报和评审流程标准,建立创新项目管理制度等来规范企业内部的创新流程。
这些措施可以提高企业创新项目的质量和效率、减少项目管理的复杂性、推动企业不断更新与创新。
四、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企业必须持续地投入和重视人才培养与发展。
在推行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在企业内部设立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针对员工进行创新教育和培训,举办定期的创新竞赛等。
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问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企业整体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使企业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2023年创新工作思路
2023年,在面对新形势下,要求创新工作有针对性、系统性地进行,做出可持续发展、积极进取的成果,具体思路如下: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先进科学技术创新战略。
推进突破性创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拓宽科技创新基础,建设创新支撑平台,构建智
能创新网络体系。
二、加强人才培养,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鼓励创新思维,增强教育方
向的创新活动,引领学生在创新活动中实践能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技
术投资创新,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深化改革,完善技术创新体制机制。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汇聚创
新资源,推进创新与改革,构建公平竞争环境,发挥政府在技术创新中的
作用,完善政策、制度框架,形成可持续的技术创新的环境。
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科技创新落地。
加强技术创新及商业模
式创新,更好地整合各类创新资源,改善产业生态,倡导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支持创新企业拓展境外市场,加快落实国家与行业技术创新战略,推
动经济及社会发展。
创建“创新生态系统”
创建“创新生态系统”刘熹微【期刊名称】《资源再生》【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2页(P71-72)【作者】刘熹微【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创新是企业的复合型竞争力。
产品、技术和服务的创新,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收入,而商业模式、市场定位和营销方式的创新,则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都把创新作为企业增长最重要的驱动因素。
对于一家优秀的企业而言,它需要同时做好两类创新。
首先,必须对产品和商业模式进行持续而快速的、小幅度的渐进性创新,以维持企业的现有竞争力、市场份额和收入增长;其次,必须对产品和商业模式进行大幅度的突破性创新,并控制创新所产生的风险,以确保企业的未来竞争力、市场份额和收入增长。
作为“自下而上”的创新主力,中国企业的表现尤其值得关注。
他们能否完成从模仿到创新,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创新中心的超越,其关键在于,能否在不断增强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基础上,高效孕育和发展出突破性创新。
中国企业的创新困境中国企业领导者在谈及创新时,最容易提到的困难是缺乏创新人才。
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影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唯一问题。
从战略到执行方面,中国企业都面对着一些不亚于人才匮乏的创新困境:缺乏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中国企业普遍没有着力于创新生态系统的建设,很多企业甚至难以识别和描述哪些外部组织可以纳入到自己的创新过程中。
他们与外部企业的合作往往只是交易型的单次合作关系,而非长期的战略型合作关系。
因此,中国企业很少会将客户及合作企业引入到企业的创新过程中来,也没有清晰地定义它们在创新项目中所应发挥的角色和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外部智库、专家组织,社交化的技术及构思网络,社交化的线索需求、市场机会及创意体系,以及一些公开的创投项目,通常都没有成为多数中国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其中,企业的采购管理体系的作用尤其不可小觑。
通常来说,企业已有或潜在的供应商,往往是某个特定领域的专家,他们具备或可能具备在该领域进行突破性创新的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4期
/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居于世界中下游水平,相比美国等创新大国还有很大差距,要想赶超位于竞争前列的国家,我们必须要进一步提高突破性创新能力,从渐进中求突破。
关于突破性创新能力
O'Connor 认为突破性创新能力至少包含三种能力:即发现能力、孵化能力和加速能力,并且阐述了三种能力所包含和涉及的不同活动和技能,同时指出要使得突破性创新系统成功运作,这些能力、活动子集必须要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三种活动被紧密耦合并被视为一个整体系统,突破性创新的生产力才能达到最优。
然而,笔者经过认真研究后发现,三种活动与能力之间因为缺乏必要的链接而很难使之耦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使得突破性创新难以达到最优水平。
在研究了大量有关突破性创新的文献与案例后,笔者认为突破性创新能力应当包含发现能力、评估筛选能力、孵化能力、加速能力以及商业化能力。
突破性创新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突破性创新项目的实施效果。
1.发现能力。
是指企业及时发现内外部存在的可能带来利润(业绩)发生显著提高机会的能力。
要求企
业具有敏锐的嗅觉与洞察力,能够及时寻找到已有市场存在的机会及未被开发的市场。
发现能力所涉及的活动可分为内外部两种,内部活动主要指企业通常所采用的实验室研究及寻找内部的好想法与机会,外部活动主要包括寻找企业外部的好想法、
机会、许可技术或对有前途的小企业进行产权投资的机会。
寻找外部机会,既要审视新兴市场等相关市场,还要确定领先用户。
这就对突破性创新团队的洞察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评估筛选能力。
是指企业对发现的机会进行评估与筛选,甄别出突破性创新机会,并识别出更符合企业利益的突破性创新项目。
企业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突破性创新项目评估筛选体系,而在所发现的机会进入此体系之前应当首先从以下方面对其进行初步的评估判断:第一是项目的创新源,突破性创新项目的创新源一般是技术人员,如果一项创新的创新源是主流用户或者是营销人员,那么这项创新是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就很小。
第二是项目的拥护者,出于创新和财务方面的考虑,突破性创新项目很难获得营销和管理人员的支持。
而那些杰出的技术人员则坚持认为即使这
种技术遭到主要客户、营销人员和财务人员的反对,新市场迟早都会出现。
第三是预计的项目收益指标,企业在进行识别时会设有一定的财务指标,如既定的NPV 、IRR 等,因此,即使项目没有达到财务要求,但对于创新源来自于技术人员、拥护者也是技术人员的项目要进行进一步评析。
3.孵化能力。
是将突破性创新想法或机会转化为业务提议的能力。
业务建议在形成之前往往需要不断
的探讨与修改,这也要求突破性创新团队具有良好的沟通氛围。
孵化所需的技能是实验技术。
实验不仅要在技术前端被执行,还要适合于市场学习、市场创造以及对业务是否与战略意图相匹配的测试。
4.加速能力。
加速能力所需要的技能是管理高增长的业务。
加速活动包括投资构建业务以及其所需的基础设施、关注市场需求和市场机会。
在这一阶段,突破性创新机会不能被转入到到传统的阶段———关卡流程(stage-gate process )中,加速就是要从早期的领先用户使用转化为可预测的销售预测。
只有达到了这一点突破性创新项目才能被转入到一个独立的业务单元中去。
加速阶段所必须的活动应当由一组独立的成员处理,并且衡量这些成员所采用的指标是增长指标而非营利标准。
5.商业化能力。
将突破性创新项目进行到可以预测销售业绩的阶段并不代表突破性创新的完成,还有更大的问题——
—如何将该项目成功的推向市场。
企业要想将产品成功的商业化除了有一支具有实力的营销团队外,还必须有突破性创新团队成员的参与,因为他们对于谁更需要这样的新产品、新产品与市场上已有产品的区别等更为了解。
而且在用户使用过程中突破性创新团队要接受来自用户的大量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对产品进行不断改进直至主导设计的出现。
突破性创新能力体系构建
■天津/王林英
61
2012年第4期
/基于突破性创新过程的突破性创新能力提升途径
Brown S.K.Eisenhardt 复杂性视角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模型,对突破性创新过程的研究是技术创新文献中是经典研究之一。
由于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与传统技术创新过程存在差别,因此国内外技术创新专家和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突破性技术创新过程理论模型。
基于本文的研究目的,采用了Eisenhardt 复杂性视角的突破性技术创新模型。
Eisenhardt (1998)T 针对计算机产业六个公司的复合产品创新的归纳研究,考察组织如何进行连续的变化。
通过对成功和不成功公司的比较,提出突破性创新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由于Eisenhardt 的观点更为系统,因此其阶段模型比较流行):第一是即兴创作阶段。
这是突破性创新的早期阶段,由于该阶段活动模糊性很强,又称为“模糊前端”(Page &Stovall ,1994;Koen ,1998)。
突破性创新在该阶段的主要活动包括产生新想法、确认新想法的商业潜力、和对新想法投资评价等。
这些活动表现了较高的动态性。
第二是实验阶段。
实验是将通过是否具有商业潜力评价的新想法转化为现实的必要条件。
由于突破性技术创新的极高的不确定性,因此将新想法转化为新产品是一充满变化的动态过程。
第三是项目转移阶段。
突破性创新研究项目最终必须实现商业化应用。
该阶段的不确定性有前阶段遗留的和本阶段新产生的,有来自研究项目转移过程中的技术和市场不确定问题,以及来自新市场产生的市场不确定性问题。
不同于渐进新创新的产品,以突破性创新为基础的新产品必须培养潜在的客户。
基于复杂性视角的
突破性创新模型的能力提升
1.即兴创作阶段主要涉及发现能力和评估筛选能力。
发现能力涉及的主要活动是创新构想的产生,
这是突破性创新与渐进性创新的共同起点,但是两者的创新来源却明显不同,渐进性创新一般在公司与顾客的不断接触中产生。
然而导致突破性创新的构想更有可能来自于综合因素,即从大量迥然不同的技术信息中产生新的、不明显的领悟的综合。
由此可以看出,从团队构建方面而言突破性创新团队更需要“一专多能”的通才,只有将这样的人才广泛引入创新团队发现能力才能得以大幅度提升。
这一阶段关注的焦点是机会的确认和不确定性的降低,要成为一个善于把握机会的机会识别者,必须既具有技术知识和商业常识,又有能够觉察到一个突破性创新机会商业潜力的市场意识。
一个突破性创新机会是否应该被进一步发展,就必须确认其市场潜力,机会的确认便引发了评估筛选。
最初的评估筛选在确定突破性创新机会后,还要围绕不确定性的降低,最好由一个具有共同定位的专家小组进行探讨(如果需要还可以包括其他方面的专家),并针对不确定性最终制定专门的学习计划,学习计划中应该包括各种假设、存在的不确定性以及各种结果,从而为整个实施过程提供监督指导并确定所缺失的能力。
除了进行初始评估筛选外,企业应该建立一套自己的评估体系对通过初步筛选的机会进行进一步评价。
然而,由于突破性创新面临着市场等各方面的重大不确定性使得评价体系的构建更加困难。
2.突破性创新项目处于实验阶段应该主要关注孵化能力和加速能力。
孵化是将机会转化为业务雏形的第一步,在转化过程中必然需要良好的沟通渠道,由于突破性创新项目创新幅度较大,并且在形成业务提议之前所涉及的很多东西都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因此在转化过程中会涉及大量的隐性知识的转移,因此,突破性创新团队的成员不仅应当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而且应当与企业内外的相关人员之间建
立起广泛而密切的非正式(人际)网络,以有利于隐性知识的传播。
除了机会确定者,其他功能组织也都变得很重要,例如,业务模型制作、市场与质量控制和操作单元都应该被包括在内。
同时必须将重点由降低创新不确定性改变到业务模型制作上来,为了确定恰当的应用和业务模型,必须对所制作的各种模型进行测试。
当最终的业务模型确定之后孵化过程便结束了。
加速一般处于试验阶段的后期,在此阶段要关注市场的提升以及将项目移交至经营单位。
已有研究发现,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会使市场提升加速,并且在孵化过程中将运营单元的员工进行整合,移交过程将会变得更加顺利。
这些员工接管了项目并由专家作为顾问。
3.商业化阶段涉及的能力主要就是商业化能力。
目前研究表明,突破性创新的主要问题并不在于突破性技术创造的过程,而在于如何将这些技术商品化。
任何突破性创新产品在上市之初都会或多或少受到市场阻力,要想成功进入市场,企业必须进行有效地市场学习和市场研究,必须与领先用户建立良好的关系网络从而获取更多用户方面的信息,此外,要与有关组织建立市场驱动型联盟(marketdriven alliances ),并采用新的市场学习和市场研究方法。
因为传统的市场学习和市场研究方法对于突破性创新项目并不适用。
除了以上挑战必须应对之外,还有两个重要问题需要解决:一个是要在企业内部设立或确定一个对口的事业部,由其负责突破性产品的生产与营销;另一个是要为突破性产品确定一个恰当的经营模式,以确保其能够为企业带来应有的效益。
对突破性创新能力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然而突破性创新能力却是企业必须重视并亟待加强的,理论研究可以从组织结构、知识、团队建设等方面得以展开。
■
(作者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编辑
贾树海
管理在线G U AN LIZAIXIAN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