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考试大纲(周及徐《 古代汉语》)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本课程的考试要求为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课程本科的结业水平。

古代汉语课程的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是根据本课程的性质、学习目的以及自学考试特点编制而成的。

自学内容共分两大部分,即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和古文阅读实践。

基础知识方面包括绪论、文字、词汇、语法、古代文献阅读的基本知识等部分,古文阅读实践方面包括古文阅读、古文句读、古文今译、古文背诵等部分。

除绪论部分外,其他各部分均一一列出知识点,并提出具体的考核要求。

其中,凡要求“识记”的内容,应考者应能做到在理解的基础上准确识记。

凡要求“理解”的内容,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都与考核点直接相关,应考者应熟知其概念和有关知识,理解其原理,并能在语言环境中予以辨认。

凡要求“应用”的内容,必须做到在了解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基础上使之转换为能力,即能运用有关知识和理论来分析解决古代汉语书面语中的相关问题,并指导对古书的阅读。

壹基础知识及其应用基本要求:能较系统地掌握大纲所列出的各种基础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同文字、词汇、语法等内容有关的语言现象。

一、文字部分(一)基本要求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

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

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与字关系的各种常见现象。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1)识记:许慎提出的“六书”中象形、指意、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概念。

(2)理解:象形、指意、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

(3)应用:掌握指定教材中分析过的所有例字的形态结构类型,并能举一反三,对与教材所举例字形体结构相似的汉子予以正确分析。

(4)应用:了解义符、声符等概念,并能分析它们的相互关系。

(1)理解:指定教材分析过的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本义及其同形体结构的关系。

(2)应用:掌握形声字的本义同义符的关系。

(1)理解:了解通假字、异体字、分化字等概念,并能分辨这三种用字现象的区别。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

《古代汉语》学习大纲一、说明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

古代汉语的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文,一个是古白话。

“古代汉语”课所要讲授和学习的内容是古代的文言文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其中文言文的学习以先秦两汉的作品为主。

(一)课程性质“古代汉语”课是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工具性质的基础课。

“古代汉语”不仅是从事汉语言文字学教学与研究的基础,同时也和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哲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从事这些相关学科研究与教学的基础和工具。

我们祖国有着悠久文明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要研究中国的历史,继承祖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和传统,以便为今天的建设事业服务,必须具备一定的古代汉语知识,“古代汉语”这门课正是基于承传古代优秀文化和传统这一目的而开设的。

(二)教学目的“古代汉语”课的教学目标简单地说是要培养学生阅读古代典籍的基本能力及从事古代汉语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学员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应该掌握古汉语的一些最基本的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感性知识,能够借助工具书比较顺利地阅读难度适中的没有经过今人标点和注释的古代典籍(如《战国策》、《论语》、《孟子》、《资治通鉴》一类的作品)。

能够胜任中学的古文教学,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分析中学古诗文中的文字、词汇、语法等现象,帮助中学生准确地理解古代诗文。

对于希望继续深造的学员来说,这门课对他们的要求则要更高一些。

“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要达到上述目标,学生应完成一些最基本的指标,要背诵20~30篇古文,熟读60~80篇古文,标点翻译8~10篇古文,掌握约1000个常用词的古义,完成一定量的知识练习,了解古汉语文字、音韵、词汇、训诂、修辞等方面的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学会古诗、词、文的写作规则并具有一定的写作实践。

(三)教学内容及相关要求1.“古代汉语”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选阅读和知识介绍两大部分,两部分所占的课时为4:6。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一、填空题:1、什么叫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中。

2、什么叫古、近代汉语?古代汉语分两大系统:一个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文言;另一个是六朝以后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古代白话。

(或者是在“五四”以前的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近代汉语指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之间以早期白话文献为代表的汉语。

3、许慎是怎么解释象形、会意的?象形: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会意: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伪,武信是也。

4、什么是古文字?今文字?分水岭是什么书?(1)古代文字:商--金文、甲骨文。

周金文。

战国西方周秦的“籀文”属大篆文字。

东方六国系统的文字是“古文”。

秦小篆、秦隶。

(2)今文字:汉隶、魏晋真书(楷书)。

分水岭:隶书5、词义古今的演练?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6、说文解字P546页作者许慎、9353字头?540部首?P548页:《经籍籑诂》清代阮元平水韵106韵.7、古代注音方法?古书中,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用两个汉字合注一个汉字的读音的方法叫反切.叶音法.8、什么是字的本义?就是字的本来意义,造字之初在字形上及文献上可以得到反映的词的意义。

二、名词解释:(5小题)1、六书:汉代学者把汉字的构成和使用方式归纳成六种类型,总称六书。

六书指象形、指事、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反映的是汉字形意联系。

2、反切:用两个汉字合起来为一个汉字注音的方法。

是中国传统的注音方法。

有时单称反或切。

3、异体字:异体字:(1)狭义的异体字指读音相同,意义相同,而形体不同的文字。

(2)广义的异体字除包括狭义异体字外,还包括文献中通用的假借字和古今字。

本教材讨论的是前者。

4、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特有的动宾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置于动词前面。

5、词类活用:汉语的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

(完整word版)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下通论复习提纲一二册通论通论九、十否定句、疑问句•一、关于古代汉语宾语的词序问题•汉语是一种没有词形变化的语言,汉语在表达意思的时候,主要靠词序和虚词。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主要有下面几种形式:•(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这主要有两种情况:•1、动宾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2、介宾前置•如:吾谁与归?•“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规律先秦汉语中是相当严格的(先秦两汉98%),很少例外,只有“何如"常说成“如何”。

此二者意思相同,来源不同,在发展过程中殊途同归,变成凝固格式,意思是“怎么样"、“怎样”.•“如何”的变化轨迹大致如下:•(1)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2)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3)与不谷同好,如何?•可见,“如何"是由“如……何”紧缩而来的一种句式,“何”本来是谓语,由于紧缩粘在了“如”字之后,好像成了宾语。

这样看来,“如何”是不可作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的例外来看待的。

•汉代以后,疑问代词宾语前置逐渐转为后置。

•但仿古的文言文仍以前置为多。

•(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1.两个条件•在古代汉语里,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有两个必要条件,第一是全句必须是否定句,第二宾语必须是代词。

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记住“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这个名称,实际上就记住了这两个条件。

•如:居则曰:“不吾知也."(论语·先进)•2.四种形式:不、毋(无)、未、莫否定词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律在先秦不如疑问代词作宾语那么严格,从甲骨文开始就已经出现后置,先秦文献也有不少用例。

•(三)宾语前置用代词“是"或“之”复指(见前说)•二、关于否定句和否定词表示否定的句子叫否定句。

其形式标志是有否定词。

否定词主要有以下三类:(具体区别相见教材.)•1.否定副词,如“不”“弗”“毋”“勿”“未”“否”“非"“微”等•2.动词“无”•3.否定性无定代词“莫”。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词语解释(1)甲骨卜辞(P37 土方【口癶】)癸巳卜,贞(叙辞):旬(十天)亡(通无)咎(灾咎)?伐木于阪。

酾酒有衍。

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注释]1、丁丁(争zhēng):砍伐树木的声音。

(命辞)王占曰:“有祟(灾祸),其(其,语气助词,这里表揣度语气)有来艰(来艰,未来的灾祸)。

”(占辞) 2、嘤嘤(莺yīng):鸟鸣声。

幽谷:深谷乔木:高大乞(迄)至五日丁酉,允(果然)有来艰自西。

沚聝告曰:的树木。

嘤其:与嘤嘤意思相同。

“土方【口癶】(bó,攻打)于我东鄙(鄙,边鄙,边疆), 3、相:看。

犹:尚且裁(zāi,毁坏)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田。

”(验辞)甲骨卜辞结构:叙辞(课本作前辞)+ 命辞 + 占辞 + 验辞(2)芣苢(P97)采采芣苢①,薄言采之②。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③。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④。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⑤。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⑥。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⑦。

采采:繁盛的样子②薄、言:语助词,无实义。

③有:采得,取得。

④掇(duō):拾取⑤捋(luō):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⑥袺(jié):用手提着衣襟兜着。

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着。

(3)摽有梅(P97)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梅子2、七:七成。

后文中的三指三成。

意思是梅子坠落,只剩下七成、三成了。

3、庶士:本指一般掌事者,这里指女子所思慕的青年男子。

(一说庶为多的意思)4、迨(dài):通“”逮,及,趁着。

吉:良辰吉日。

今:今日5、顷筐:斜口的筐子。

塈(jì):取。

6、谓:课本做讲,说之义。

(另有人说通“归”,指女子出嫁。

)(4)伐木(P111)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听之,终和且平。

周及徐《古代汉语》下册考试大纲(草)

周及徐《古代汉语》下册考试大纲(草)

《古代汉语》下期考试大纲
(教材:周及徐《新编古代汉语》)
一.文选(35篇)
上册20篇:
第一单元:《左传》: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烛之武退秦师晋灵公不君齐晋鞍之战《国语》:叔向贺贫《战国策》:苏秦以连横说秦第二单元:《论语》二十章《礼记》:学记《孝经》:开宗明义《老子》四章《孟子》:夫子加齐之卿相《韩非子》:五蠹(节选)第四单元:《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第五单元:《诗经》:鸨羽蒹葭七月生民思文《楚辞》:橘颂
下册15篇:
第七单元:长门赋(司马相如)哀江南赋(庾庆)
第八单元:白马篇(曹植)读山海经(陶潜)赠卫八处士(杜甫)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登金陵凤凰台(李白)
问刘十九(白居易)赠别(杜牧)
第九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第十一单元:生民(诗经·大雅)橘颂(楚辞·九章)
第十二单元:艺文志序郑玄传
二.通论
上册:(十五)古书的注解
下册:(十七)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补充:汉字结构(六书)。

古代汉语2复习纲要.doc

古代汉语2复习纲要.doc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第一章词汇部分主要内容:1.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2)怎样推求本义(3)词义引申的途径(4)词义引申的类型3。

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的异同4.同义词(1)同义词的形成(2)同义词的辨析重点掌握:1。

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

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3。

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 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披靡、含糊属于连绵词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属于叠音词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属于附音词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属于合成词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种树的地方。

圃字无义.(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地方:两个单音词。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中文系古汉语考试大纲

中文系古汉语考试大纲

四年制本科《古代汉语》考试大纲淮阴师范学院一、说明(一)命题依据及原则1、命题依据本课程的考核依据:《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大纲,《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著、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2、命题原则(1)按照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考核。

(2)考核内容的覆盖面:文字、词汇、语法、音韵、修辞、古书注释、标点翻译等;突出课程的重点内容、基本知识和基本应用。

考试范围原则上不超出本大纲之规定。

(3)考核内容的难易程度,适中。

其难易比为:易:较易:较难:难=2:3:3:2。

(4)试题题型(不一定同时出现):填空、选择题(单选)、词义或语法解释、名词解释、格律分析、简答、古文阅读。

(5)兼顾各个能力层次,在一份试卷中,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建议为:识记+理解+一般应用+综合应用=20+30+20+30。

(二)课程考核要求第三学期考查,第四学期考试。

要求考生达到结业水平。

二、大纲内容(一)课程考核内容及说明1、文字部分【基本要求】了解汉字结构类型、书体演变常识,能分析常见汉字的结构,并以此辨认、理解其本义或取义特点;理解并掌握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的概念及其常见字。

【考点】(1)六书、四体二用、独体、合体。

偏旁、形旁(形符)、声旁(声符)、部首。

甲骨文、金文、大篆、六国古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隶变。

(2)识记教材“常用词”一部分例字的结构类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识记这些字字形构造反映出的字的本义;了解最常用的部首。

(3)古今字、假借字、通假字、异体字、繁简字、本字、借字、本义、借义。

(4)识记“文选”中的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掌握繁简字的对应关系,辨认常见繁体字。

2、词汇部分【基本要求】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结构特点,掌握古今词义的差异情况,掌握词义的辨析方法。

识记教材“常用词”所举的常见词例。

【考点】(1)单音词、复音词、联绵词、单纯词、合成词、偏义复词。

(2)古今词义的异同:基本未变;完全不同;词义的发展(扩大、缩小、转移、感情色彩、轻重变化)。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第一章1.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民族的语言,它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一般把“五四”时期定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分界线。

一般所说的古代汉语实际上是指古代汉民族的书面语。

广义得古代汉语泛指“五四”以前得汉民族语言,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狭义得古代汉语特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得上古汉语书面语,即文言﹙或文言文、古文﹚。

2.古代汉语时间的限定。

(注:传统观点和教材观点不一样,以传统观点为准:五四以后是现代汉语,鸦片战争至五四是过渡阶段,称为早期现代汉语,鸦片战争之前则为古代汉语。

)3.汉字起源的三大传说。

:仓颉造字说、结绳说、八卦说4.汉字产生的两种途径。

:记号和图画5.古文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是什么?:隶书6.甲骨文出土地点?发现时间?最早辨认人是谁?:1899; 王懿荣 ;河南安阳小屯村"7.甲骨文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成体系的最古老文字。

8.字体演变示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9.六国古文:六国古文是战国时期通行于六国(秦以外齐、燕、赵、韩、魏、楚等各诸侯国)的文字,即战国古文。

10.大篆的文字资料:大篆,字体名称,广义的大篆指小篆之前的文字,包括金文(或称“钟鼎文”)与籀文(金文之繁化),而当代汉字学家推算秦朝应尚有甲骨文,所以现在也包括其中。

大篆狭义上指籀文、遗存石刻石鼓文。

11.小篆的文字资料主要保存在哪儿?(小篆是秦统一后经过丞相李斯整理的一种通行书体。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有感于全国文字的繁杂和书体的不一,于是提出“书同文”,文字统一,书体统一。

秦始皇命令擅长书法的李斯去做这项工作。

因此小篆又被称为“秦篆”。

):秦代的小篆有的是铸造在铁器上,有的刻在石碣、石碑上,字有大有小,章法自然,结字端庄,分行布白工整,为小篆的精华和代表。

12.最早的汉字字典是什么?:《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

东汉许慎著13.小篆的产生、特点。

小篆是汉字的第一次规范化字体。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周及徐《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周及徐《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考试大纲课程名称:古代汉语课程性质: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课程代码:学分:3总学时:108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先修课程:现代汉语一、考试对象:宜宾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二年级。

二、课程的性质、目的古代汉语是一门工具课,又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中国古书的能力。

本课程结合一定数量的文选,通过文字、音韵、词汇、语法等知识的学习和应用,让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课程内容、要求3.1文选第一单元:1.《郑伯克段于鄢》(隐公元年)文字:通假字:寤牾厥掘锡赐无毋古今字:辟避厌餍舍捨大太异体字:佗他词汇:都国毙鄙完乘克亟严雉堪请图至于厚黄泉封人遗施纯语法:双宾句2.齐桓公伐楚(僖公四年)文字:古今字:大太女汝共供通假字:女汝伯霸词汇:与及虞涉夹辅至于缩酒次如不榖徼绥语法:双宾句宾语前置句“之”的取独用法“其”作副词表祈使语气3.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文字:古今字:说悦知智词汇:贰军缒执事越鄙陪舍东道主行李乏困版肆封阙微敝与语法: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状语后置作补语: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双宾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以”的用法:1.以其无礼于晋。

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逺,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5.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文字:通假字:阙缺诒贻古今字:孰熟竟境反返词汇:入畚莫稽首靡衮骤患盛服假寐饮趋死之食之橐亡书法5.《齐晋鞍之战》(成公二年)文字:异体字:鞌鞍词汇:陈御右屦病合殷吾子殿集事擐兵即援逸败绩周语法:若之何6.《叔向贺贫》文字:通假字:离罹词汇:实卒宫越怀疚以免(凭此免除)骄泰艺假贷居贿宜亡吊嘉语法:宾语前置:1.吾是以忧。

古代汉语第二册考纲重点

古代汉语第二册考纲重点

古代汉语第二册第六章墨子导读墨子门徒多来自社会下层。

严密的政治团体,纪律严明。

吃苦耐劳,勤于实验,作战勇敢,平时生产。

墨家代表小私有者利益。

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反对亲疏贵贱之别。

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孟子·尽心上)献身精神。

非攻、非乐、节用、节葬,反对享乐。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

政治上“使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乱则得治”,尚贤、尚同;官无常贵,民无终贱。

均不合时宜。

墨家思想在中国民间的社会底层流传。

《墨子》原本71篇,传至今的53篇。

一部内容丰富、结构严谨的科学著作。

不仅涉及认识论、逻辑学、经济学等社会科学内容,还包含有时间、空间、物质结构、力学、光学和几何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老子导读《道德经》宣扬自然无为的天道观无神论。

核心是“道”,“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构成万物的基础,世界万物自身的规律,并非人的意志的反映。

反映道家思想的最著名对联: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庄子导读《庄子》共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

庄子文章想象力丰富,文笔变化多端,富有幽默讽刺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影响很大。

李白诗涉及《庄子》的有24篇。

《庄子》第一篇。

逍遥游,即超然物外、无拘无束、绝对自由地生活在社会上。

庄子不满于现实羁绊而提出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理想。

《不龟手之药》解题:智慧境界的差异。

同《齐物论》观点,万物无大小好坏之别,人的智慧大,见地高,小事物也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反之,再高明东西也发挥不了作用。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逍遥游,庄子主旨;秋水,庄子文才;胠箧,愤青意识韩非子导读与李斯同师荀子。

口吃,不善言谈。

韩国日衰,多次进谏,不受重用,遂发愤著述以求闻达,《韩非子》10多万字,战国法家思想“刑名之学”集大成者。

西汉刘向校书时增《初见秦》《有度》等篇目,定为55篇。

思想成就超过所有法家人物,总结商鞅、申不害等人思想,提出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古代汉语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毛诗正义》2.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3.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4.脱文:简称“脱”,也叫“夺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

5.谓:用的时候,被解释的词不是放在“谓”的后面,而是放在“谓”的前面。

“谓”后面的话往往是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喻,影射的事物。

6.“读为”“读曰”: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7.“读若”“读如”: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8.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9.互文:古代修辞方式的一种,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其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10.律赋:唐宋时科举取士所采用的骈赋,要求平仄对仗,并限定韵字,因此又叫做律赋。

律赋大都内容贫乏,文字呆板,毫无生气,在文学上没有多少价值。

11.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时的三十六个声母,包括: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

相传这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大体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

《古代汉语》考核大纲

《古代汉语》考核大纲

古代汉语考核要求《古代汉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较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所学古代汉语知识理论来阅读、理解一般难度文言文的能力。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包括平时作业和期终闭卷考试两种,两项成绩按比例折合成最后的成绩。

鉴于网络课程不同于全日制高校的教学特点,特规定每一知识点和文选阅读的内容和相关考核要求。

壹.古代汉语常识及其应用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基本要求】了解教材所介绍的一般中文工具书常用的编排体例及查检方法。

会使用上述工具书。

1.能说出教材常识部分所介绍的一般中文工具书的编排体例、查检方法及注音方法。

2.能说出教材常识部分重点介绍的十一部工具书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二、文字部分【基本要求】了解汉字的结构类型和字体演变常识,重点掌握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汉字结构的特点,并能通过结构分析来辨认或理解常用汉字的本义。

理解并掌握古书用字中字形歧异的各种常见现象,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加以辨认。

1.汉字的形体结构:识记六书的名称,了解六书和前四书的特点,了解教材所举所有例字的结构方式。

2.汉字书体的演变:了解汉字书体演变的大致过程,能说出隶变对汉字结构的影响,掌握教材所举隶变造成的常见部首变化及解释具体字例。

3.汉字本义与形体结构的关系:一般掌握探求本义的方法,懂得文献用例在探求本义中的重要作用。

4.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歧异现象:了解古今字、异体字、通假字、繁简字的概念,能说出它们的区别;理解四种用字现象的成因并能对具体的字例加以辨认。

三、词汇部分【基本要求】了解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

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异情况。

掌握多义词的义项分析方法及句中词义的辨认方法。

1.了解古今词义异同的几种情况: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古今意义完全不同,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词义范围的扩大、缩小、转移,词义的感情色彩变化、轻重变化)。

掌握教材常识和文选部分所涉及到的词例,能在具体语境中予以辨认。

2.了解汉字的一字多义现象:本义、引伸义、假借义;掌握教材所举探求本义和分析引伸义的实例。

《古代汉语》·考核纲要暨笔记目录表

《古代汉语》·考核纲要暨笔记目录表

《古代汉语》·考核纲要暨笔记目录表
一、文字·1汉字的形体结构及其与汉字本义的关系
一、文字·2汉字书体的演变
一、文字·3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歧异现象
二、词汇·2&3古今词义的变化&同义词及其辨析
三、语法·古代汉语词类概述
三-1、语法·古代汉语实词的语法特点·词类活用
三、语法·1古代汉语实词的语法特点·代词
三、语法·2常用文言虚词及其语法功能·副词
三、语法·2常用文言虚词及其语法功能·介词
三、语法·2常用文言虚词及其语法功能·连词
三、语法·2常用文言虚词及其语法功能·语气词
三、语法·3古代汉语句子成分的次序和省略&特殊句式
三、语法·4古代汉语特殊句式的特点及常见格式
四、修辞
六、音韵
七、诗词格律
八、工具书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祓敏拇 介界 震娠 夙肃 达羍 方旁 种肿 烝蒸 立粒 牟麰 古今字:亨烹 异体字:穋稑 词汇: 苞 王事 盬 伊人 宛 涘 授衣 载阳 遵 微行 祈祈 归 远扬 女桑 孔 武功 春酒 叔 宫功 肃霜 朋酒 武 先生 副 居然 不宁 匍匐 相 茀 恒 肇 率 语法: 动词词头: 有鸣仓庚 八月其获 一之日于貉 言私其豵 名词词头: 即有邰家室 词类活用: 八月雈苇 言私其豵 采荼薪樗 食我农夫 昼尔于 茅,宵尔索绹 鸟覆翼之 以兴嗣岁 16. 楚辞
载书 卷甲 迭代 去故 语法:
词类活用:公私涂炭 穷于甲戌 第八单元 19.《白马篇》 文字:
通假字:垂陲 词汇:宿昔 剽 忽 语法:
词类活用:俯身散马蹄 厉马登高堤 20.《读山海经》 词汇:穷巷 俯仰 语法:
词类活用:颇回故人车 21. 《赠卫八处士》 词汇:父执 累 故意 22.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词汇:潺湲 墟里 值 23.《登金陵凤凰台》 24. 《问刘十九》 词汇:绿蚁 25. 《赠别》 词汇:娉娉 袅袅 豆蔻 第九单元 26. 《江城子·密州出猎》 词汇:擎 倾城 会 27. 《山坡羊·潼关怀古》 词汇:山河
宾语前置:1.吾是以忧。2.是以贺。3.一朝而灭,莫之哀也。4.何 贺之有?
“之”的取独用法:若不忧德之不建,而患货之不足,将吊不暇。 词类活用:1.以正晋国。2.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3.其身尸于 朝。 7.《苏秦以连横说秦》 文字: 通假字:伯霸 橦冲 庭廷 羸累 犁黧 归惭 壁璧 溢镒 伉抗 掘 窟 盖盍 古今字:禽擒 章彰 厉砺 沈沉 异体字:餝饰 熿煌 虵蛇 词汇: 限 天府 少 奏 诛罚 端 胜 科条 伪 聊 繁 文 成功 死士 缀 厉 效 宽 迫 说 说 去 羸滕 橐 形容 犁 归色 简练 摩 受 纯 决 贤于 式 重 特穷 撙 横历 宫 谢 贫 穷 亲戚 语法 词类活用: (一)名词作状语:1.西有 北有 南有 东有 2. 廷说诸侯之 王。3. 郊迎三十里。4. 嫂虵行匍伏。 (二)动词活用作名词:奋击百万。 (三)名词活用作动词: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 (四)意动用法:1.不远千里而庭教之。2. 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 则亲戚畏惧 (五)使动用法:1.明言章理,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攻战不息。 2.安坐而广地。3.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4.诎敌国,制海内,子元 元,臣诸侯,非兵不可!5.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 者乎?6.未战一士,未绝一弦。 成分省略: 1.嫂不为( )炊,父母不与( )言。2.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 ( )用。 “之”的取独用法: 1.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2. 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郑伯曰。 双宾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 “以”的用法:1.以其无礼于晋。2.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3. 越国以鄙主。5.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4.《晋灵公不君》(宣公二年) 文字:
通假字:阙缺 诒贻 古今字:孰熟 竟境 反返 词汇:
语法: (一)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1.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2.不视学,游其志。3.时观
而弗语,存其心也。 意动用法: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
名词动用:1.建国君民,教学为先。2.入学,鼓箧,孙其业也。3.大德不 官。4.大道不器。 (二)宾语前置:1.其此之谓乎?2.其此之由乎?
10.《孝经》:开宗明义 词汇:居 侍 至 要 用 避席 不敏 夫 所由生 复坐 语 立身 聿 厥
(一)词类活用 1.宗师仲尼,以重其言。(意动) 2. 选士大射,是以止贤;宗祀严父,是以右鬼。(意动) 3.残害至亲,伤恩薄厚。(使动) 4.此君人南面之术也。(名动) (二)宾语前置 1.茅屋采椽,是以贵俭。 2.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第五单元 15. 《诗经》
《鸨羽》 《蒹葭》 《七月》 《生民》 《思文》 文字: 通假字:遡溯 猗掎 剥攴 介丐 壶瓠 重穜 上尚 阴窨 蚤早 弗
通论: 教材通论(一)至(十四),(十五) (十七)上古汉语的语音系统 1.简述《诗经》的韵例。 2.识记三十六字母。 说明: 第一,(一)至(十四)相关内容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讲或者不讲,以 学生自学为主,检测以在具体语言实例中考查学生应用基础知识和理论 的能力为主,一般不单独考理论分析题。 第二,“汉字结构”(六书)和“古书用字现象”相关内容未编入教材,学 生从其他古代汉语教材自学,考查以在具体文章阅读中进行文字形义分 析和用字现象解释为主。 四、考核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开卷考查或闭卷考试(原则上一个学期考查一个学期考试, 具体实施依照培养计划和文新学院教学安排,同时与教研组的相关教学 改革俱进,实施须允许有一定的弹性。) 考试时间:120分钟 五、考试题型结构 1、各种题型所占比例:以当期教研意见为准。 2、试题难易程度:易(70%),较易(10%),较难(10%),难 (10%) 六、课程综合评定办法 1、考核方式:考查或考试; 2、总评成绩的构成:平时60%(包括作业,半期成绩,其他实践或教 改环节),期末(40%)。 七、考试教材 1、周及徐主编《新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2009年7月第1版。 2、教师讲义部分内容 【附】本大纲使用说明 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 1、关于教师使用本大纲的说明 本大纲仅为规范命题及考试之用,并不意味着将对授课教师之教学能动 性进行约束。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学术专长和研究兴趣以及学生的特 点,适当增减教学内容。本考试大纲中提到的知识点,教师可要求学生 自学,而不必讲授。 2、关于学生使用本大纲的说明
《九章·橘颂》 文字:
通假字:曾层 离丽 异体字:徕来 词汇:受命 壹志 纷缊 宜修 不丑 闭心 秉德 行 语法: 词类活用:可师长兮 第七单元 17. 《长门赋》 文字:
通假字:虞娱 案按 异体字:欢欢 猨猿 昬昏 諐愆 词汇:踰佚 慊 得意 慢愚 悫 尚 玉音 薄具 漂漂 窈窈 飘风 相存 萃 周览 穹崇 徙倚 将将 文章 幼妙 流离 惕 迋 迋 蔼蔼 再更 亭亭 语法: 词类活用:蹝履起而彷徨 18.《哀江南赋序》 词汇:公私 奔命 别馆 周星 二毛 楚老 雨 下亭 危苦 睨柱
入 畚 莫 稽首 靡 衮 骤 患 盛服 假寐 饮 趋 死 之 食之 橐 亡 书法 5.《齐晋鞍之战》(成公二年) 文字: 异体字:鞌鞍 词汇: 陈 御 右 屦 病 合 殷 吾子 殿 集事 擐 兵 即 援 逸 败绩 周 语法: 若之何 6.《叔向贺贫》 文字: 通假字:离罹 词汇:
实 卒 宫 越 怀 疚 以免(凭此免除) 骄泰 艺 假 贷 居贿 宜亡吊嘉 语法:
语法: (一)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以顺天下 以显父母
第三单元 11.《老子》四章 文字:
通假字:以已 古今字:知智 词汇:牖 成 弊 冲 拙 讷 正 推 厌 信 积 为 以 利 语法: (一)词类活用 1.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名 动) 2.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名动) 3.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意动) (二)宾语前置 1.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12. 《孟子》:夫子加齐之卿相 文字:
通假字:豪毫 无毋 词汇:霸王 动心 肤桡 目逃 褐宽博 严 守约 慊 茫茫然 病
诐辞 淫辞 辞命 窃 一体 语法:
词类活用 使动用法:虽褐宽博,吾不惴焉。 13. 《韩非子》:五蠹(节选) 文字: 通假字:离罹 趣取 以已 修修 荐搢 捍捍 籍藉 侔牟 承 乘 从纵 古今字:被披 词汇:罹 功 直躬 谒 报 北 几 然则 简 侔 分 实 效 重 徼 五官 货赂 重人 语法: (一)被动句:夫离法者罪,而诸先生以文学取;犯禁者诛,而群 侠以私剑养。 (二)宾主前置: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三)活用 1.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使动) 2.故今君诛而楚奸不上闻。(使动) 3.盛容服而饰辩说,以疑当世之法,而贰人主之心。(使动) 4.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拔城者受禄,而信谦爱之说。坚甲 利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富国以农,距敌恃卒,而贵文学之士。 (意动) 第四单元 14.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文字: 通假字:攘让 嗛谦 历历 采采 视示 上尚 荡荡 愈愈 政 征 古今字:辟僻 辟譬 知智 异体字:哗哗 蠭蜂 词汇:艺文 略 祖述 宪章 精微 苟 乖析 浸 小数 理官 薄 析乱 右鬼 非命 蔽者 归心 稗官 驰说 要归 流裔 语法:
(1)学生应该明白,本大纲是本课程考试命题的基本依据,其知识点 也是本课程的基础部分。因此,为了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并取得优异 成绩,应该首先掌握本大纲规定的知识点。 (2)学生应该处理好文选部分同通论部分的关系。通论的学习要紧密 结合文选所提供的实际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二者不可偏废。 (3)学生应该处理好文选部分重点考察篇目同一般考察篇目的关系。重
文字: 通假字:说脱 佛拂 修修 古今字:孙逊 章彰
词汇: 就 体 化 琢 知道 旨 至道 长 党 庠 序 比年 中 年 考校 离经 视 知类 通达 强立 反 术 游 存 躐 时 正业 安弦 安诗 安礼 藏 修 息 然故 师辅 敏 呻 占 毕 安 施 求 佛 去 刑 豫 陵 捍格 燕 教喻 强 达 微 臧 譬 喻 继志 尸 庸 丑 五官 器
语法:双宾句 宾语前置句 “之”的取独用法 “其”作副词表祈使 语气 3.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 文字:
古今字:说悦 知智 词汇:
贰 军 缒 执事 越 鄙 陪 舍 东道主 行李 乏困 版 肆 封阙 微 敝与
语法: 判断句:是寡人之过也。 状语后置作补语: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2. 佚之狐言于
定语后置: 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 状语后置作补语: 1.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2.今之嗣主, 忽于至道,皆惽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沈于辩,溺于辞。 第二单元 8.《论语二十章》 文字:
通假字:错措 归馈 古今字:与欤 弟悌 莫暮 知智 词汇: 弟 器 或 摄 为 诛 益 周 继 抑 笃信 见 由 胜 战色 享 容色 觌 侍 乎 以 居 或 尔 乘 摄 师旅 饥馑 足 俟 比及 方 哂 端章甫 作 撰 伤 冠者 暮 与目事事过 过 过 邦域 陈 列 止 危 颠 相 疾 舍 为 辞 国 家 患寡 修 来 亟 黜 绝 语法: (一)宾语前置 1.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2.何为则民服? 3.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4.“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 亦善乎? 5.求,无乃尔是过与? 6.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二)词类活用 1.粪土之墙不可杇也。(名动) 2.乘肥马,衣轻裘。(名动) 3.博我以文,约我以礼。(使动) 4.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使动) 5.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名动) 6.修己以安人。(使动) 7.既来之,则安之。(使动) 8.阳货欲见孔子。(使动) 9.怀其宝而失其邦。(使动) 9.《礼记》:学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