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窗外的风景|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窗外的风景|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窗外的风景|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窗外的风景作为艺术创作的主题2.通过观察自然和体验艺术创作,培养艺术表现能力和审美情感3.掌握绘画的基础技巧,如手绘线条、颜色运用等二、教学内容本章节中,我们将引导学生学习了解窗外的风景是什么,如何观察和描绘它们,并帮助学生创造自己的艺术作品,使其在绘画方面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1. 窗外风景的定义和意义窗外的风景通常指从室内窗户或门的视角看到的自然环境,通常是一些树木、花草和自然景观,有时也出现建筑物,车辆或人行道等。

窗外的风景对艺术画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它能够启发艺术家创作出富有现实感和生动感的作品,同时也能以平凡日常的视角,将室内的小空间和大自然联系起来,为生活注入美学情趣。

2. 观察窗外的风景在开始创作之前,我们需要观察窗外的风景。

学生需要站在窗口前,仔细看窗外的景物,观察它的色彩、线条、形状和纹理等。

这些观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将窗外的风景表达在画布上。

3. 线条和构图在竖直的画布上,学生需要运用画笔使用线条,将窗户内部的框与外部的世界连接在一起。

要求学生在整个画布的构图上偏于宽大和宽敞的感觉,突出窗户和室外大自然的景色。

4. 色彩运用学生通过使用不同颜色的混合,创造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窗外景色。

在运用颜色时,要求学生认真地观察窗外的景色,选择最适合的颜色和比例,使其表现出画作的生动感和现实感。

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使用笔刷来进行颜色的塑造和运用,使其表现出更加细致的纹理和色彩效果。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中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探究式教学”,其主要的特点是让学生在学习中独立思考和调查,挖掘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同时加以理解和运用。

这种教学方式更加雅致简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散性思维,同时激发了学生对艺术创作的热情和想象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和创意,引导他们用自己画笔创造出更加纯粹的艺术作品。

四、教学过程1. 自由创作首先,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自由的画布和素材,让他们自主和自由地进行创作。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 秋之韵-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 秋之韵-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 秋之韵-浙美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秋天的色彩特点,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和欣赏能力。

2. 通过观察、描绘秋天的景象,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

教学内容1. 秋天的色彩特点:黄色、红色、橙色等暖色调。

2. 秋天的景象:落叶、果实、田野、天空等。

3. 秋天的情感表达:丰收、喜悦、温馨、思考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秋天的色彩特点和景象的描绘。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秋天的情感。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色彩特点和景象。

2. 讲解:讲解秋天的色彩特点和景象的描绘方法,示范如何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秋天的情感。

3. 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秋天的描绘练习。

4. 评价:学生展示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秋天的色彩特点和景象的描绘方法。

板书设计1. 秋之韵2. 内容:秋天的色彩特点、秋天的景象、秋天的情感表达。

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描绘一幅秋天的景象,要求运用秋天的色彩特点和线条表达秋天的情感。

2. 作业要求:作品要构图合理,色彩丰富,线条流畅。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描绘秋天的景象,让学生了解了秋天的色彩特点和景象的描绘方法,提高了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发现秋天的美,通过自己的双手表达秋天的情感。

从学生的作品来看,他们基本掌握了秋天的色彩特点和景象的描绘方法,但在运用色彩和线条表达秋天的情感方面还有待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美术的世界里自由翱翔。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步骤。

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导语:美术是一门培养学生创造力、观察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

在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中,我们将引导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艺术,培养其对美的独特感受和表达能力。

本教案为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案的详细介绍。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六年级上册浙美版美术教材的特点和内容。

2. 掌握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的基本内容。

2. 学习并掌握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和技能。

三、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色彩:学习基本颜色的概念和运用,理解色彩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学习调配和运用颜色的方法。

2. 线条与形状:学习线条和形状的表现力,了解线条和形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

3. 水墨画:学习中国传统水墨画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运用水墨画进行创作。

4. 素描:学习素描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通过素描刻画对象的形态和细节。

5. 剪纸艺术:了解中国剪纸的历史和发展,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和表现手法,进行剪纸创作。

6. 装饰性艺术:学习装饰性艺术的基本概念和表现手法,进行装饰性艺术的创作。

7. 美术鉴赏:学习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了解不同艺术风格和流派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实践法: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绘画创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比较法:通过比较不同作品和不同风格,帮助学生理解艺术的多样性和个性化表达。

4. 鉴赏法:通过欣赏和评价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评价方式1. 作品展示:学生进行画作的创作后,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进行评价。

2. 批判性评价:通过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评价。

3. 知识与技能测试:通过以书面测试的形式,对学生的知识理解和技能掌握进行评价。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水墨人物-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水墨人物-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3 水墨人物-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掌握水墨人物画的绘画技巧。

2. 培养学生观察、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激发学生传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特点、分类等。

2. 水墨人物画的绘画技巧:讲解用笔、用墨、用水、用色等基本技法。

3. 观察与表现人物特征: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等,学会抓住人物特征进行表现。

4. 水墨人物画作品欣赏:欣赏经典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水墨人物画的绘画技巧,观察与表现人物特征。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水墨画技法表现人物的神态和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墨画教材、PPT、视频、经典水墨人物画作品等。

2. 学具:毛笔、宣纸、墨汁、颜料、调色盘、洗笔桶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欣赏经典水墨人物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绘画技巧等。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现场示范水墨人物画的绘画过程,并讲解绘画要点。

4. 学生练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水墨人物画的绘画练习。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课后自主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水墨人物2. 内容:水墨人物画基本知识、绘画技巧、观察与表现人物特征、作品欣赏等。

七、作业设计1. 绘画作业: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自主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作品。

2. 观察作业:观察身边的人,用文字描述他们的外貌、神态、动作等特征。

3. 欣赏作业:收集自己喜欢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分析其艺术特点。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教学目标是否达到。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3.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是否充分,是否给予学生有效指导。

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

浙美版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全册按住Ctrl 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1 、美丽的家乡教学目标: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过程:第第1 课时课前准备(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山水、家乡、建筑物)(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

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 (1)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4.表达自己家乡的美。

提问:我们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风景(江心屿、景山)(1)学生分组:交流课前收集的家乡风景图片和美术作品,并谈谈自己对家乡景色的感受。

小结:我们的家乡杭州,是富有历史文化内涵的美丽城市。

(2)继续分组讨论:何种构图形式和表现手法适合表现自己家乡的风景特点。

小结:到处都是美丽的风景,我们需要拥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和感受美的心灵。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浙美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同步教案(全册)

1徐悲鸿与奔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事迹以及奔马作品的艺术特征,感受画家通过奔马表达的情感。

掌握基本的中国画表现技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比发现、欣赏交流中,了解徐悲鸿手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雕塑《铜奔马》还有郎世宁笔下的马的区别。

2.通过欣赏与临摹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的强烈的生命力与中国画艺术表现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中国画学习,提高欣赏中国画艺术表现的能力,通过徐悲鸿的事迹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是美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的领域。

课表要求以临摹或者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思想感情。

本课重在学生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有怎样独特的特点,从而感受作品透露出来的情感,使学生有初步的鉴赏与感受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中国画打下基础。

教学上既要求掌握画马的基本步骤与用笔的干湿浓度,也要学习徐悲鸿通过画马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关键是激发学生了解中国画的兴趣。

三、课时安排2个课时四、教学重点欣赏徐悲鸿奔马作品,掌握马的基本造型,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事迹以及奔马作品的艺术特征。

五、教学难点把自己感受到的情感通过墨来表现奔马,并体会画家的创作情感。

六、教学过程1、初步感知形成认识(1)教师播放视频,引出画家生平(2)介绍徐悲鸿的代表作品,了解他以画马驰誉中外(3)欣赏徐悲鸿的奔马,谈谈对作品的感受。

2、欣赏发现形成知识(1)通过与自然中奔马的对比,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具有概括、生动、形象的特点。

(2)通过与雕塑《铜奔马》中的马的对比,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更加气势磅礴、神勇矫健的特点。

(3)郎世宁笔下的马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通过与它的对比,了解徐悲鸿在表现马的立体感上具有概括、夸张的特点。

(4)通过欣赏徐悲鸿的奔马与其他画家的奔马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体会画家通过奔马表达的情感。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流动的风景线 |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流动的风景线 |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0流动的风景线 | 浙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流动的风景线的特点和形式表现。

2.掌握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表现流动的风景线的方法。

3.提高学生绘画时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4.提高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表现流动的风景线的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在表现流动的风景线时更加真实自然。

三、教学准备1.流动的风景线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2.提前准备好绘画工具和颜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流动的风景线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流动的风景线的魅力,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知能力。

2. 分析教师分析流动的风景线的特点和形式表现,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流动风景线的基本构成和表现方式。

3. 示范教师在黑板上或纸张上进行流动的风景线的表现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了解运用线条、色彩和形状表现流动的风景线的方法和技巧。

4. 实践学生自主绘制流动的风景线作品,并结合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不断完善作品。

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绘画时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5. 展示学生互相欣赏和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分享和比较,发现不足并收获进步。

五、教学反思此次教学中,我通过多媒体展示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流动的风景线的魅力,提高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感知能力。

我还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分析和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表现流动的风景线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我发现学生们的创意和表现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总体来说,此次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传统绘画——水墨山水画教学目标:1. 了解水墨山水画的特点和历史背景;2. 学习基本的水墨山水画技法;3. 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简单的水墨山水画作品。

教学准备:1.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2. 展示水墨山水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毛笔、宣纸、墨汁、水盒、画板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展示水墨山水画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对这种绘画形式的兴趣,并问学生他们对山水画有什么了解。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水墨山水画的特点和历史背景,包括其追求意境、注重笔墨、重视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同时,向学生展示一些著名的水墨山水画作品,让他们感受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3. 技法学习(20分钟)3.1 讲解水墨山水画的基本技法,如点、线、面的运用,以及淡墨、浓墨的运笔技巧等。

3.2 演示如何使用毛笔、墨汁和宣纸进行绘画,引导学生跟随操作,练习基本的水墨山水画技法。

4. 创作实践(30分钟)4.1 给学生分发绘画工具和宣纸,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山水画题材。

4.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法,创作一幅简单的水墨山水画作品。

4.3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展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让他们将作品贴在展示区,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分享创作心得。

6. 总结与评价(5分钟)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他们总结水墨山水画的特点和基本技法,并评价自己的创作成果。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其他形式,如工笔画、写意画等,并进行比较分析。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观赏更多优秀的水墨山水画作品,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

3. 组织绘画比赛或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水墨山水画作品,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使用绘画工具时注意安全,避免弄脏衣物或墙壁。

2. 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不要过分追求完美,重在参与和享受创作过程。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doc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doc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美丽的家乡课题第一课美丽的家乡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1.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3.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

教学活动设计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 (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 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

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 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教师举例分析:①油画具有写实效果较强和色彩丰富的特点,适合表现色调优美、色彩丰富、写实的风景画,如《干草车》、《村口》;②水彩画具有色调明快、善用肌理效果的特点,适合表现色彩及写实或有特殊效果的风景画,如《都市情怀》;③版画具有线条块面明确,色彩较为单纯的特点,适合表现明暗对比强烈,造型以线条块面为主,色彩关系较简单的风景画,如《山城印象》、《西递村系列之十一》。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浙美版⼩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浙美版⼩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课题 第九课适合纹样 教材分析把图案纹样组织在⼀定外形轮廓中的⼀种装饰效果纹样就是适合纹样。

适合纹样的外形可以是⽅形、圆形、三⾓形等。

在确⽴了外形之后,定出⾻架线,再在⾻架上具体表现纹样的动势⾛向。

这种纹样还可⽤来装饰我们的⽣活,如有适合纹样装饰的地⾯装饰品、靠垫、桌布、瓷盘、茶杯垫、⼿帕、⽅⼱等。

适合纹样的图案内容可以⽤花卉、⼈物、动物、风景等来设计。

虽然适合纹样有多种外形特征,但本课主要是设计⽅形和圆形两种适合纹样,但不阻⽌学⽣设计其他形状的适合纹样。

从⽅形和圆形适合纹样的图像形式来分析,⼀般有对称式、均衡式、向⼼式、离⼼式、旋转式等。

要设计⼀个漂亮的适合纹样,不仅图纹形态要美,⾊彩搭配也很重要。

学⽣已学过冷暖⾊调,教师只须借⽤作品引导学⽣直观感知便可。

教材中有相应的图形介绍,教师可以作为教学参考,引导学⽣欣赏感知。

为了进⼀步让学⽣直观感知适合纹样的美和适合纹样与⽣活的关系,教师和学⽣可课前收集⽣活中有适合纹样的物品(可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和学⽣⼀起观察分析、欣赏感知适合纹样的特征。

本教学内容可以上1⾄2课时,上2课时的⼤致安排为:第⼀课时学习⽤绘画的⽅式设计适合纹样。

绘画材料可以拓宽到油画棒、⽔彩笔、彩⾊铅笔等。

第⼆课时⽤⼿⼯制作的⽅式设计适合纹样。

可以尝试⽤彩纸剪贴、实物拼贴、雕刻等。

教学⽬标:1.认识什么是适合纹样,了解适合纹样的种类及构成特点。

2.学习⽤多种⽅式制作适合纹样。

⽤颜⾊绘制、雕刻制作、剪纸粘贴、实物拼贴等⽅法来制作,不拘泥于形式,使学⽣感受到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形成开放的思维意识,并掌握适合纹样的设计⽅法。

3.通过学习,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特⾊,发现适合纹样在⽣活中的应⽤,感受艺术的⽣命⼒和实⽤性,提⾼美化⽣活的能⼒。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使学⽣了解适合纹样的构成特点。

难点:掌握适合纹样的创作⽅法。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已整理)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已整理)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已整理)第一课:徐悲鸿与奔马一、教学目标:1.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马的资料,培育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多样的想像力。

2.唤起学生对美的整体体会,自学用体态、动作整体表现前唇的嘹亮情绪;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介绍徐悲鸿前唇作品的整体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体悟徐悲鸿前唇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工作: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2.录像带《群马奔腾》;3.徐悲鸿图片《前唇》、《群马》;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2.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2.设置悬念,引发学生思索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3.引导学生在成人的协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搜寻,搜集马的各种资料,介绍有关的科学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非政府幼儿将搜集至的马的信息、科学知识展开交流(图片、图书等)2.回答:你讨厌马吗?为什么?(不仅同学们讨厌马,存有一位叫做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讨厌观测马,还讨厌画马。

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谈谈他的故事)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4.出示作品:《奔马》(1)提问: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④这匹狂飙的马心情可以就是怎样呢?(带出嘹亮、不羁等心情)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篇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篇

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5篇【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形,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内容,欢迎大家浏览。

1.浙教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蔬果造型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通过视察,感受各类蔬果的外形、色彩、纹理、质感等,展开丰富联想,提高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进程方法目标:运用削、切、插、接等基本制作手法,小组创作一组具有情节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情感态度目标:体验蔬果造型的乐趣,养成视察联想的好习惯,学会善于发觉和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点:用各种蔬果制作出各种立体造型,体验设计、运用的乐趣。

教学难点:让学生有针对性的联想,尝试用发散性的思维创作。

教学准备:课件、蔬果、牙签、水果刀、垫板等。

学生用具:蔬果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图片导入1、今天老师让同学们带了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你们看看这些蔬果在平时的生活中用来干什么呢?——(课件展现)2、你爱好吃什么蔬菜瓜果?为何?3、为了让吃也成为一种美的享受,我们把蔬果拼成了漂亮的图形,雕出各种生动的形象。

今天我们也要来为生活创造一份美。

看!现在老师在做什么呢?师边示范边讲授方法是啊老师把蔬果做出了的造型——板书(出示课题)新课二、小组交换——归结方法及步骤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蔬果还能做出哪些造型?(出示图片)请挑选一幅你爱好的作品和组员说说——板书1、你爱好它的原因?(这件作品哪里吸引你了?)2、在制作进程中作者使用了哪些方法?(板书)生汇报小结:除了插、切、削、挖、接几种常见的方法,还有很多的方法,同学们在做的时候可以去尝试。

引导启示——激发创新思维(走到学生中间,拿出学生准备的蔬果)老师看到……这儿有老师最爱好吃的菠萝!你想用这菠萝来做什么呢?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做?(这材料还能做什么?)师小结:同学们都视察的很仔细,不仅通过蔬果的形状、色彩来联想蔬果造型,还关注到了蔬果的纹理和质感。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秋之韵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6秋之韵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6 秋之韵浙美版教学内容本课为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主题为“秋之韵”。

教学内容围绕秋天的自然景象,指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创造,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秋天的美丽。

课程将涵盖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景象、秋天的氛围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秋天的色彩特点,掌握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创作出富有秋天特色的美术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和创造,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独立完成作品,提高美术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1. 色彩运用:如何运用秋天的色彩特点,创作出富有秋天氛围的作品。

2. 创意表现: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意,将秋天的元素融入作品中。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示范作品。

2. 学具:绘画纸张、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秋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秋天的色彩和景象,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兴趣。

2. 新授:讲解秋天的色彩特点和绘画技巧,示范如何运用色彩和构图表现秋天的美丽。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绘画和手工制作,创作出富有秋天特色的美术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板书设计1. 秋之韵2. 内容:秋天的色彩、秋天的景象、秋天的氛围3. 步骤:观察、体验、创造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创作一幅富有秋天特色的美术作品。

2. 作业要求:运用秋天的色彩特点,融入自己的创意,表现出秋天的美丽。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体验和创造,引导学生用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表现秋天的美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运用所学的美术知识和技能,创作出富有秋天特色的美术作品。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街市新貌 |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街市新貌 |浙美版

教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街市新貌|浙美版一、教学内容本课以“街市新貌”为主题,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和创作,了解和描绘街道上的生活场景。

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提高学生对绘画技巧的掌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关注生活中的街市场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描绘出具有特色的街市新貌。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街市场景,发现和描绘出其特色。

2. 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街市新貌的活力和魅力。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街市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绘画用品,如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街市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和了解街市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街市的特点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发现和描绘街市的特色。

3. 示范:教师进行绘画示范,展示如何表现街市新貌的活力和魅力。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绘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绘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评价和交流彼此的绘画心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街市新貌1. 观察和发现街市的特色2. 运用绘画技巧表现街市的活力和魅力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回家后观察和描绘自己生活中的街市场景。

2. 学生通过绘画,表现街市新貌的活力和魅力。

八、课后反思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街市场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和热爱。

在绘画过程中,学生掌握了绘画技巧,能够生动地表现街市新貌的活力和魅力。

同时,学生通过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街市场景的理解和表现还有待提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培养。

首先,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部分。

这个部分详细描述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具体操作步骤,以及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所进行的实践活动。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浙美版)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一课美丽的家乡课题第一课美丽的家乡课时第一课时课时教学目标赏析家乡的自然风光和风景画作品,了解简单的构图知识。

2.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学会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完成一幅描绘家乡的作品。

培养观察生活的能力和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课时教学重难点重点: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初步掌握风景画的构图技巧。

难点:灵活运用构图技巧和表现手法,描绘家乡的风景。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家乡富有特色的风景图片资料或美术作品。

(教师)各种风格的风景画图片作品、课件及背景音乐。

教学活动设计1.感受风景中的艺术美。

提问:你认为最美的风景在哪里?(1)让学生讲述自己心目中最美的风景。

(2)教师课件演示:展示各地风光图片资料,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感受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色。

(引导学生欣赏感受不同风格的美景,并通过画面引导学生理解——不同风景具有不同美感。

)2.欣赏描绘风景的绘画作品。

提问:风景画和风景照片效果一样吗?为什么?(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中的风景画作品。

从这些风景画作品的形式、艺术风格等方面展开欣赏与讨论。

(2)教师重点讲解《雨》、《干草车》等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画家用不同手法表达对雨景独特的审美感受”,并让学生探究“表现手法与意境表达”之间的关系。

(3)小结:看似平凡的风景,在艺术家的眼里会有不平凡的美,这取决于一个人对于美的感受能力。

3.分析风景画的艺术特点。

提问:你知道怎样才能画好风景画吗?(了解风景画的构图特点。

)师生互动:赏析作品,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给人不同的感受。

教师举例分析:①油画具有写实效果较强和色彩丰富的特点,适合表现色调优美、色彩丰富、写实的风景画,如《干草车》、《村口》;②水彩画具有色调明快、善用肌理效果的特点,适合表现色彩及写实或有特殊效果的风景画,如《都市情怀》;③版画具有线条块面明确,色彩较为单纯的特点,适合表现明暗对比强烈,造型以线条块面为主,色彩关系较简单的风景画,如《山城印象》、《西递村系列之十一》。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街市新貌-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 街市新貌-浙美版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2课街市新貌-浙美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街市的历史演变和现代街市的特点。

2.掌握对街市中各种物品形象的简单表达方法。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4.培养学生对于良好的城市文化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
1.掌握对于不同物品形象的简单表达方法。

2.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于城市文化和生活习惯的认识。

2.培养学生对于良好的城市环境的认识。

四、教学准备
1.课件。

2.美术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
1. 色彩分析
首先,引导学生观察街市的色彩,用简单的词语来描述颜色的明暗变化和色彩的丰富多彩。

2. 体验活动
引导学生到街市进行近距离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从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感知街市的氛围,提高学生对于街市的感知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3. 教学重点
通过现场采风和讲解,教导学生对于街市中各种物品形象的简单表达方法,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把所学到的画出来。

4. 作品展示
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老师进行指导,并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5. 练习活动
让学生查阅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画出自己理想中的街市场景。

学生可以参考范例进行创作。

六、教学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深入了解了街市的历史和现代变化,学生掌握了对于不同物品形象的简单表达方法,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对于良好的城市文化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的认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课徐悲鸿与奔马教学目标:1、了解徐悲鸿的生平与艺术成就,感受徐悲鸿笔下的奔马艺术特点与精神内涵。

2、通过比较分析的方式,了解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现实中的马不同的特点。

以临摹或创作的方式画一画奔马,体会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体现出来的强烈的思想情感。

3、提高美术观察与欣赏能力,加深热爱祖国、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北京荣宝拍卖公司荣获2010秋季艺术品《奔马图》,让学生竞猜成交价。

作者是谁?(2)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徐悲鸿与奔马》2、了解画家的艺术人生。

(1)自幼习画,艰难求索。

(2)旅欧深造,孜孜不倦。

(3)技融中西,名垂画史。

3、欣赏分析,共同探究。

(1)通过视频播放,欣赏马奔跑的动态,感受马的文化,了解马的造型结构。

(2)欣赏徐悲鸿奔马系列图,感受徐悲鸿结构严谨,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用笔众放淋漓的画面中,把马的形体表现的十分强健而丰腴,纵横驰骋,气势磅礴,观之使人倍感精神振奋。

学生交流,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自然界中的奔马有什么异同点?(3)欣赏雕塑《铜奔马》,感知无比高超的技艺将马踏飞燕这一惊心动魄的刹那表现的淋漓尽致。

以烘云托月的手法,反衬出奔马的神骏,设想奇绝,堪称现实主意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千古绝唱。

学生探讨,徐悲鸿笔下奔马的姿态与雕塑《铜奔马》中马的姿态有什么不同?(4)欣赏郎世宁《八骏图》局部,马的形体结构、皮毛质感、体积空间都画得细腻逼真。

感受中西绘画手法的融合。

学生分析,徐悲鸿笔下的奔马与郎世宁笔下的马在表现技法上有什么不同?(5)概括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与艺术特点。

(6)感悟徐悲鸿的艺术思想,他曾说:“我画马,其实也牵着思想的马。

只要出笔,便会情动于衷。

”4、掌握方法,尝试体验。

(1)出示徐悲鸿画马步骤图,分步骤讲解怎样用笔用墨。

欣赏同龄人的作品,感知用笔用墨。

(2)鼓励学生展开联想,大胆表现,画出自己心中的奔马。

5、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1)教师设想多种形式展示学生的作品。

(2)让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对作品的理解。

(3)课后收集奔马作品进行欣赏与临摹,体验用不同表现方法进行表现。

第2课戏曲人物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热爱民族传统文化的情感和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3、通过学习,了解我国传统京剧人物服饰、造型、表演的相关知识,学习水墨戏曲人物的表现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京剧行当的相关知识及水墨戏曲人物的造型方法。

难点:如何用水墨表现出传统京剧人物造型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准备上课。

二、导入新课1、看几张京剧图片,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京剧的魅力。

2、欣赏思考A、这是什么戏曲?B、有哪些人物形象?C、给你什么感受?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D、跟着图片模仿一下动作表情。

3、板书课题《戏曲人物》三、讲授新课:1、介绍有关京剧的知识A京剧的起源: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北方地区的重要戏剧之一,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从各种戏曲形式中演变而成,太仓、昆山的昆曲被称为百戏之祖,它就是京剧的一种主要借鉴戏种。

京剧表演讲究唱念做打,是一种极具观赏性的舞台艺术。

B、京剧的行当:京剧人物分为四大行当:生旦净丑,分别代表男人、女、将领、和滑稽人物。

C、介绍京剧大师梅兰芳:学生知道的要请学生介绍。

2、欣赏京剧人物形象A、分别出示该行当的人物形象。

B、展示优秀的戏剧人物绘画作品。

C、说说这些作品抓住了人物的哪些方面来刻画?3、讲解绘画方法A、选取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京剧人物形象,分析他的动作、表情、服装等方面的特征。

B、勾好大致轮廓,注意各部分比例。

C、自己刻画人物的细节部分。

D、勾线上色。

四、总结评价:1、展示学生作业,请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2、提出改进意见。

学生互相介绍、评价自己或他人的作品。

第3课水墨人物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掌握用水墨表现人物的基本方法。

2、在欣赏名家水墨画作品的基础上,尝试用水墨来写生表现身边人物。

3、提高对水墨画的兴趣,培养对这一传统画方式的持久热爱。

教学重难点:重点:尝试体验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对水墨人物画造型的掌握及墨色关系的处理。

教学过程:一、说一说1、课件出示三张画,说一说它们分别属于什么画种,让学生比较它们不同的特点。

2、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二、赏一赏1、教师通过从古至今水墨人物画图片欣赏,介绍水墨人物画的历史发展过程,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2、教师引导学生对名家作品进行讨论、交流,分析水墨人物画不同用笔和表现手法。

3、知识回顾:通过作品欣赏总结出了中国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手法:泼墨写意、勾写结合、勾线设色、墨色的浓淡变化等。

三、想一想出示爱因斯坦像与学生的作品,仔细观察,作者是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爱因斯坦的形象的?着色有什么规律?四、学一学1、出示课本中的水墨人物画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与思考:作画的步骤是怎样安排的?2、教师示范3、学生交流自己的一些见解,教师补充相关问题。

4、学生作品欣赏,教师要分层次引导学生欣赏。

五、画一画要求:根据素材,观察人像特点,创作一幅水墨人物画。

六、作业讲评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七、课后拓展欣赏彩墨人物画作品。

第4课画家林风眠教学目标:1、了解画家林风眠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初步学习彩墨的表现方法。

2、通过对比欣赏、递进式体验感知作品的独特韵味,尝试彩墨画的用笔、用墨、用色技巧。

3、感悟画家的人格魅力和坚持不懈的艺术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画家林风眠作品的艺术特点。

难点:彩墨画技法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介绍林风眠并板书课题。

二、讲授新课1、介绍林风眠的艺术人生。

2、作品欣赏(1)师生一起欣赏教科书中的作品,了解林风眠其人其画。

(2)教师提出问题问题一:画家林风眠的作品表现了哪些内容?问题二:你感受到作品中彩墨交融的独特效果吗?(3)学生欣赏、讨论3、对比欣赏(1)教师提问:为什么林风眠的画那么有名?作品与齐白石、徐悲鸿的作品有何不同?(2)比较欣赏:欣赏林风眠与徐悲鸿、齐白石、张大千的作品,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找出独特表现形式。

(3)笔墨体验:仔细观察林风眠的作品的用笔、用墨和用色,并尝试用笔临摹林风眠的作品局部,感受其用笔用墨。

(4)教师总结4、尝试实践(1)临摹林风眠彩墨静物画一幅画。

(2)学生作业(3)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学生大胆作画,敢于用墨、用色、敢于下笔。

5、作业评价学生互评、教师点评并加以鼓励。

三、课堂总结四、课后拓展1、尝试以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为对象,用彩墨画的艺术形式去表现。

2、收集林风眠的相关资料,了解他的艺术对其学生及后世的影响。

第5课蔬果造型教学目标:1、根据果蔬自身的特点加以想象进行夸张装饰,掌握果蔬造型的基本方法。

2、运用果蔬变化多样的质感,肌理及形状,采用削、剪、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情趣嫣然的果蔬造型。

3、体验果蔬造型的乐趣,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运用多种方法创作出有趣的果蔬形象。

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联想,创作生动的果蔬造型。

教学过程:一、情境演绎,激发兴趣1、教师出示果蔬: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形状及颜色特点。

2、观察自己带的果蔬的外形有什么特征,准备将它变成什么?怎么变?3、揭示课题二、深入感知,发挥想象。

1、变变变,我是怎样编出来的?(指着果蔬造型的不同方法)2、变变变,看我有几变?(指着相同果蔬的不同造型)3、变变变,大家一起变(指着多种果蔬的组合造型)三、熟悉技能尝试表现。

1、变变变,我来变一变。

分小组将收集到的蔬果展示出来,展开想象,然后集体交流一下想法。

2、指导学生根据联想的形象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用刀切、割或挖,做出作品的大致造型,进一步了解塑造作品的方法。

3、分组自由创作四、展示评价1、这节课你开心吗?2、这节课你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了吗?3、课后你会尝试做更有趣的蔬果作品吗?第6课秋之韵教学目标:1、感受秋天收获与色彩缤纷之美,掌握秋天植物材料造型的方法。

2、利用植物的原始形状或纹理来造型或运用一些简单的美术形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和理解。

3、培养热爱自然和生活额情感,增强对自然生态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植物材料表现对秋天美的感受。

难点:植物材料的运用和创作主题的结合。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欣赏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从视觉上有更直观的感受。

2、说一说:能用最美的语言描述你喜爱的秋天吗?二、欣赏评述1、讨论:所谓“一叶知秋”,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也是一个多彩的季节。

水风飘落的秋叶缤纷满地,你有办法留住秋天的美吗?2、美就在脚下,你发现它们了吗?这些树叶美在哪里?三、技法探究1、每一片叶子都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就像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创作想法一样。

2、仔细观察自己捡到的叶子的形状、颜色有什么特点?3、拼摆游戏和同桌一起拼摆一下自己的叶子,根据形状和颜色,启发学生讨论该材料最适合表现的形象。

4、想一想:除了变换角度,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联想?四、评价交流1、欣赏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探究这些拼贴作品的制作方法。

2、师生共同讨论综合材料的运用需要注意的事项。

3、工具使用注意事项。

4、自选作业(1)可以用树叶、树皮、草、枯枝等材料拼贴一幅作品。

(2)可以用以上方法拼贴设计一枚独特的书签。

五、展品拓展1、教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作品,学生互相欣赏。

2、师生互评,学生自评3、学生自我总结实践心得,说一说自己满意的地方和需要完善的部分。

4、拓展:收集落叶和种子、剪刀、双面胶等,可以在课余制作信纸、贺卡等。

第7课做做陶艺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我国制陶历史,对比感受古今中外陶艺不同的艺术特征;了解陶艺的工具材料及一般制作工序,熟悉陶艺成型的常规的四种简单技法,并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2、探究学习不同材质、造型的陶艺艺术及成型方法,培养对陶艺作品的审美能力,提高立体造型能力。

3、感受陶艺之美,培养对中国陶瓷文化的热爱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初步了解陶艺知识及简单技法,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难点:学习掌握一种技法制作一件陶艺作品。

教学过程1、欣赏马家窑《彩陶作品》,感受中国悠久制陶历史和古代陶艺作品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陶艺,激发学习兴趣。

(1)课件出示《彩陶旋涡纹瓶》的旋涡纹,提问是什么纹样,象什么?(2)课件趣味出示,突出对称的陶瓶造型:可先出示瓶的一半,让学生画出另一半,再课件出示完整的瓶的造型,最后添放入旋涡纹,整体欣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