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概述(PPT 137页)

合集下载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ppt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ppt
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心理学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心理学的现代发展 • 心理学的最新进展 • 心理学的未来趋势 • 研究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心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科学 。
2
心理学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文化传承 以及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对心理学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1 2
加强心理学基础知识的教学
重视心理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包括基本 概念、研究方法、学科历史等。
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发掘创新性研究思路和方 法,培养科研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强化心理学实践应用的能力
通过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心理学 实践应用能力,包括心理咨询、心理评估、心 理干预等技能。
认知心理学
总结词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的一 门学科,主要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 和语言等认知过程。
VS
详细描述
认知心理学强调对内部心理过程的探索, 研究如何通过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来揭示 其内在的认知过程和规律。认知心理学家 认为,人的认知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 ,通过对信息的接收、存储、加工和使用 来理解和解决问题。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 包括皮亚杰、布鲁纳等。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
中世纪心理学的发展
中世纪时期,心理学受到宗教神学的影响,强调灵魂和肉体的关系,同时也 出现了对人类心理的实验研究。
文艺复兴时期的心理学
文艺复兴时期,心理学开始逐渐摆脱哲学和神学的束缚,出现了以观察和实 验为基础的心理学研究,为现代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03

儿童各阶段心理发展简介ppt课件

儿童各阶段心理发展简介ppt课件
尤其对一些退缩、害羞的幼儿,应创造良好的条件,鼓励他们和同伴一起游 戏,教给他们如何更好地与人交往、如何恰当地表达和控制情绪以及如何处 理内心焦虑和冲突,对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特征有着重要的作用。
培养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培养其独立性
幼儿3~4岁时,对周围的事情都想“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帮助、指示、阻止 总要用“不”来反抗,这就是第一反抗期。
演绎、归纳和类比推理能力随儿童的年龄发展逐渐提高
具体运算阶段
掌握守恒性、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
逻辑推理规则
掌握了类别体系化、序列化等推理规则
2019/6/5
25
童年期(7-12岁)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评价的发展趋势是从具体到抽 象,从对外显行为的评价到内部心理世界评价的发展 过程
多表现为退缩、安静;有依赖性或顺从性;他们既不为 同伴喜欢,也不被同伴所讨厌。
2019/6/5
27
童年期(7-12岁)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社会性发展
友谊的发展:友谊是建立在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个体间 持久的亲密关系,是同伴关系的高级形式。
婴儿期(0-3岁)心理发展
感知觉类型 味觉发展 肤觉发展 嗅觉发展
空间知觉发展
具体分类 酸、甜、苦、咸
温觉反应 辨别气味 形状知觉 深度知觉 方位知觉—上下 方位知觉—前后 方位知觉—左右
成长期间 出生时 出生时 1周 3个月 6个月 3岁 4岁 5岁
2019/6/5
6
婴儿期(0-3岁)心理发展
2019/6/5
4
婴儿期(0-3岁)心理发展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
感知觉类型 视觉发展
听觉发展

心理发展 PPT课件

心理发展 PPT课件

A腔肠动物 B节肢动物 C脊椎动物 D环节动物
有生命物质与无生命物质的区别之一是 A 方向性 B 应激性 C 趋向性 D 生物性
1、直立行走
(1)使用和制造工具,开始改造和征服自然 (2)促进肺部和喉头的发展为语言的产生准
备了条件 (3)扩大了视野,丰富了外界刺激到脑中促
进了脑的发展,直接推动心理的产生
2、劳动实践
(1)由获取食物、防御猛兽的自然群体转化 为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类社会。
(2)在劳动中认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自 己的活动和集体活动的关系,使动物心理转 化为具有社会性的人的心理;
1、动物心理的感觉阶段
动物能对个别刺激物或者刺激物的个别属性 做出反应,是动物心理发展的低级阶段
腔肠动物 环节动物 节肢动物
2、动物心理的知觉阶段
不仅能对个别事物的个别属性做出反应,而 且能对复杂的外界刺激做综合反应,这种反 应属于动物的知觉阶段
鱼 两栖段
补充考点: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
(一)客观因素 1、生物因素 2、社会因素 (二)主观因素
(二)主观因素
1、儿童本身的内部因素是心理发展的内部 原因
2、儿童的内部矛盾是心理发展的根本原因
1、无脊椎动物的心理还属于动物心里发展的


A、感觉阶段 B、知觉阶段 C、具体思维阶段 D形象思维阶段
动物心理的感觉阶段不包含有 ( )
2、自觉的反应
(1)由于语言的作用,不仅能认识事物及 其特性,而且可以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 也就是可以意识到自己是怎样进行反应活动, 反应活动的内容是什么。
(2)可以通过语言,对自己发出指令,有 意识的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使自己在外 界事物中集中反应某种对象,抛开其他对象 专心思索。

第二章心理的发生于发展ppt文档

第二章心理的发生于发展ppt文档
新生儿就表现出一定得记忆能力,对刺激物的 习惯化是原始的记忆因素。
出生10天左右,当母亲或其他人把孩子抱在 怀里,新生儿会做出吃奶的反应,似乎对这种 姿势有熟悉之感。
1、记忆容量的发展
据研究,人类短时记忆的广度为7±2个信息 单位或组块。
小学生记忆能力在7—9岁的年龄段是发展迅 速期,岁以后则处于发展平稳期。
(一)种系心理发展 1、人类的进化——达尔文的进化论 2、人类心理的特点: 有意识的心理; 社会性的心理; 有语言功能的心理。
(二)个体心理的发展
1、认知发展:主要包括感觉、知觉、注意、 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认知能力的发展,其 中思维的发展是认知发展的核心环节。
2、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自我意识、情绪、 动机、兴趣、价值观、人格和道德品质的发展, 其中人格的发展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环节。
2、共同决定论
斯滕(Stern, W.)倡导的“辅合论”:核心是人类心 理的发展既非遗传的天生素质决定,也非只是环境影 响的结果,而是两者相辅相成所造就的。
格塞尔(Gesell, A.)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有两个: 成熟和学习。学习与生理上的“准备状态”有关,在 位达到准备状态时,学习不会发生,一旦准备好了, 学习就会生效。这就是成熟—学习原则。
3个月左右婴儿开始主动地搜寻视觉刺激。
儿童从3、4个月期就能分辨彩色与非彩色。
3、感知障碍
感觉障碍一般有其生理上的不足或缺陷,如耳 聋、失明、色盲。
知觉障碍主要为错觉、幻觉和知觉综合障碍。
空间感知综合障碍:是指对事物大小比例如空 间结构的感知综合障碍,如看客体形象比实物 大得多,称视物显大症;比实物小得多,称视 物显小症;看到人的脸面变形,鼻嘴歪斜或者 台凳橱柜形状改变,称为视物变形症;如把远 物看得很近或把近物看得很远,称为空距失羊 症或视物错位症。以上各种空间感知综合障碍 多见于癫痒和精神分裂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级心理机能
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 表现出来的心理机能(例如感知觉)
高级心理机能
以符号系统(即语言)为中介而进行 的心理机能(例如思维)
(二)教育和发展的关系
最近发展区
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 在年长个体的指导下可能达到的水平 之间的差距
评价:
重视社会环境对于儿童发展的影响 对教学实践具有启发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特点:通过感知觉以及动作来认识环境 此阶段末期获得客体永恒性
2、前运算阶段(preoperational stage,2—7岁)
特点:能用简单的语言为事物命名
未获得守恒(conservation)概念
守恒: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不变的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表象思维、直觉思维
Scholars then put forward a revised theory, that of multipl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For instance, the critical period of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is probably the same as it was originally proposed; that of syntax probably goes well into the middle age, such as the 30s; while that of word learning continues way into old age.
平衡过程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的自我调节过程
对Piaget认知发展理论的概括: 四个概念、四个阶段、四个因素
评价 对智力领域的研究有重要贡献 对儿童认知的发展估计不足
对教育的意义: 1、教育应该切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2、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
二、维果斯基(Vygotsky)的理论
(一)心理发展的实质 是个体从出生到成年, 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 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 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
Lateralization of the brain language
function
It refers to the phenomenon of the left brain gradually coming to be the dominant hemisphere for language (hemispheric superiority), which begins from infancy and is accomplished at around the on-set of puberty. Evidence of it is the “split-brain” phenomenon found by R.Sperry, as well as experimentation with newborns who are found to be cortically undifferentiated but sensitive to speech sounds.(Broca’s area, in control of the language structure;Wernicke’s area, meaning of language)
(刻板,不可逆性)、泛灵论的特点,不
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
体积守恒
数量守恒
2、前运算阶段(2—7岁)
特点:能用简单的语言为事物命名
未获得守恒概念
守恒: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量是恒定 不变的
思维具有自我中心、表象思维、直觉 思维的特点
3、具体运算阶段(concrete operational stage 7—11岁)
“遗传和环境的关系,不似相加的关系,而 比较似相乘的关系。个人的发展依赖于他的 遗传和环境两方面,就象矩形的面积依赖于 长也依赖于宽一样。”
Gessel成熟论 (美1880-1961)
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 个基本因素,但两者中他更为强调成熟的作用
“双生子爬梯”实验
2、两因素论 Stern 会合论 Woodworth 相乘说 Gessel 成熟论
Stern(德国,1871-1938)会合原则
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是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 也并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而 是内在品质和外在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
Woodworth相乘说(美国,1869-1962)
一组从48周开始爬梯训练,另一组则从53周开始 后者训练2周后爬梯的成绩就与前者持平 ——成熟的影响更为重要
3、相互作用论 which—how much—how
Piaget Vygotsky
Piaget(瑞士,1996-1980)
发展就是已有图式(schema)与环境之间失去 平衡然后又重新获得平衡(equilibrium)的 过程;这个过程通过同化(accomodation)和 顺应(assimilation)而实现
现实原则 完美原则
满足本能的冲动
调节本我的冲动 和超我的管制
限制本能的冲动
(二)个性的发展
1、个性发展的动力:性
2、个性发展的阶段: 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性器 期(3-5岁)、潜伏期(5-12岁)、生殖期 (12-20岁) (基于个体获得快感的最主要的器官)
Harry Hallow’s(1960)monkey experiment
K.Lorenz (1937)was the first one to discover what he called “imprinting”, a critical period of emotional attachment formation in newborn animals, who would learn to faithfully follow the first moving object they perceive in a fixed period after their birth. Beyond this period, no such attachment could be formed. For different animals, this critical period could range from a few hours to a few days.
程度,正如一切有机体的形态、躯体组织受遗传决 定一样” 研究方法:名人传记、家谱调查等回溯研究
1、单一因素论
天性—教养之争 (nature—nurture controversy)
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
Golton Waston
Hall
霍尔(美国,1944-1924)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已有图式不能 应对环境刺激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量的变化
质的变化
对于心理发展的意义 重要
更为重要
平衡 主体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进行的自我调节
平衡具有动态的性质 平衡具有不同的层次
(二)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sensorimotor stage,0—2岁) 特点:通过感知觉以及动作来认识环境 此阶段末期获得客体永恒性 (object permanence,9-12 months)
Lenniberg(1967):the 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
There exists a sensitive period (around 2 to 12)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in which they acquire their language competence most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Logically, then if a child does not have any contact with human language during the critical period, it is highly likely that he/she is unable to learn language later on in life. (the cases of feral child in 1857 and Genie in 1977)
第三节 个性发展的理论
弗洛伊德(Freud)的个性发展理论 爱里克森(Erikson)的个性发展理论
一、弗洛伊德(1856-1939,Freud)的个 性发展理论
(一)个性的结构
个性的结构
出现时间 活动原则
功能
本我
出生即有 快乐原则
(生物我)
自我
6月
(现实我)
超我 (理想我、 道德我)
5-6岁
Do humans have such critical periods?
。 近来的研究表明,在社会机构中照顾者的更换率很高,在这里渡过婴
儿期的儿童,他们在社会性功能上表现出了混乱,包括不加选择地建 立友情、很难形成亲密关系、很难从同龄人身上找到情感(Rutter, 1995)。从这些母婴关系破坏的现实例子中可以看出,大约6个月是 婴儿形成依恋的关键期。这一关键期在什么时候结束呢?在24个月前, 婴儿已建立起了很好的依恋关系。一项追踪研究表明,从12个月到 18个月、从12个月到20个月、以及从12个月到6岁依恋质量都具有 一致性(Main, Kaplan, S. Cassidy,1985)。
心理发展概述
影响发展的因素 认知发展理论 个性发展理论 学生的个体差异
第二章 心理发展概述 第一节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一、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教育促进儿童的心理发展
2、教育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现有水平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