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指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劳,常伴有情绪烦恼和一些心理生理症状的一种神经症。
神经衰弱一词最先由美国医生(Beard 1868)提出,近年来又在分类中取消这一名词。
在我国和国际疾病分类中均保留神经衰弱这一诊断。
目前,国际上有把神经衰弱的症状局限于容易疲劳为主要表现的倾向。
青壮年期发病较多,脑力工作者较常见。
占门诊就诊神经症患者的半数以上。
神经衰弱症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
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使大脑精神活动能力减弱,病情迁延,时重时轻,病情波动。
患者的性格特点是:胆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任性,急躁,自制力差。
社会心理因素是神经衰弱的主要病因。
如工作学习负担过重,持续的精神过度紧张,考试压力大,学习目标超过实际能力,人际关系紧张,竞争激烈,亲属死亡和生活受挫等。
社会心理因素会否致病,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强度和作用的时间,还与个人性格有关。
神经衰弱症是一类以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
治疗神经衰弱,从临床应用上看,治疗神经衰弱长期服用西药对身体可能产生较大副作用,如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性,应尽量酌减西药的使用,采用中药治疗。
如中药助眠宝,可取得快速、显着的疗效。
对于服用西药控制睡眠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量避免服用西药以免产生依赖性,让病情进一步恶化神经衰弱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从Beard开始,神经衰弱就被看做是可由素质、躯体、心理、社会和环境等诸多因素引起的一种整体性疾病。
1.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属于弱型和中间型的人,易患神经衰弱。
这类个体往往表现为,孤僻、胆怯、敏感、多疑、急躁或遇事容易紧张。
2.神经系统功能过度紧张,长期心理冲突和精神创伤引起负性情感体验,生活无规律,过分疲劳得不到充分休息等都可以成本病起因。
心理科普:什么是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情绪紧张和精神压力,使大脑精神活动能力减弱,表现出易兴奋易疲劳睡眠障碍头痛等,伴有各种躯体不适症状,病情迁延,时重时轻,病情波动,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神经衰弱是神经症中最多见的一类,也是精神疾病中名声最好听最易被患者所接受的一种疾病全国流行学调查,患病率为13.03% ,多见于机关干部和教师等脑力工作者和毕业班学生,常常导致他们工作和学习困难神经衰弱的症状表现有:脑力易兴奋,回忆联想增多,学习工作不专心,对光和噪声敏感,易激惹;脑力易疲乏,工作和学习时间稍长,就感到头胀头昏和头痛,注意力不集中,掌握不住书里的中心内容,记忆差,学习活动效率下降,有力不从心感;头胀痛或紧张性头痛,无固定部位,有恶心,无呕吐,学习时头痛加剧,如果情绪松弛或经过充分休息,头痛明显减轻;睡眠障碍,出现入睡困难,难以睡熟,早醒,醒后不易再睡,梦多,因恶梦而苦恼;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心动过速,血压波动,多汗,厌食,便秘,腹泻,尿频等;继发性反应,过分关注自己的症状,产生疑病,焦虑不安,使症状恶化,形成恶性循环社会心理因素是神经衰弱的主要病因如工作学习负担过重,持续的精神过度紧张,考试压力大,学习目标超过实际能力,人际关系紧张,竞争激烈,亲属死亡和生活受挫等社会心理因素会否致病,取决于刺激的性质强度和作用的时间,还与个人性格有关患者的性格特点是:胆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赖性强,缺乏自信,任性,急躁,自制力差。
我国提出的神经衰弱诊断标准是: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即有症状,妨碍学习生活或社交,无法摆脱痛苦,主动求医,病程至少3 个月。
2.以脑功能衰弱症状为主,有后述症状的三项:衰弱症状,脑力易疲劳,没有精神,感到脑子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差,脑力工作效率下降,体力也易疲劳;情绪症状,烦恼,心情紧张,易激惹,有轻度焦虑和抑郁;兴奋症状,感到精神易兴奋,回忆和联想增多,伴有不快感;肌肉紧张性疼痛,头痛,股体肌肉酸疼;睡眠障碍,入睡困难,多梦,醒后感到不解乏,睡眠感丧失,夜间不眠,白天打磕睡。
衰弱的标准
衰弱的标准
衰弱的标准是相对于个体的正常体力和精力状态进行评估的。
一般来说,衰弱可以通过以下一些指标来判断:
1.体力衰弱:个体的体力明显下降,不能完成平时可以轻松完成的日常活动,如走动、上下楼梯等。
2.精力衰弱:个体的精神状态明显低落,感觉疲倦、无力,无法集中注意力和思考。
3.食欲下降:个体的食欲明显减退,对平时喜欢的食物也失去了兴趣。
4.体重减轻:个体的体重明显减轻,不同于正常减肥的方式,可能是由于营养摄入不足或者身体状态不佳导致的。
5.肌肉无力:肌肉力量明显下降,如举重或者推动物体的能力减弱。
需要注意的是,衰弱的判断应该综合考虑个体的基础情况和长期变化趋势,如年龄、体质、病史等。
如果出现上述衰弱迹象,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医疗建议。
衰弱状态的诊断标准
衰弱状态的诊断标准1. 引言1.1 什么是衰弱状态衰弱状态是指身体处于一种虚弱、能量不足且无力应对外界环境的状态。
通常表现为全身乏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衰弱状态可能由于多种原因引起,包括长期慢性疾病、营养不良、精神压力过大、药物副作用等。
在临床实践中,衰弱状态往往被忽视或被误解,但实际上它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早期表现,如肿瘤、心血管疾病、内分泌失调等。
对衰弱状态的及时诊断和干预至关重要。
除了通过体征和症状的观察,还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对可能的病因和并发症进行详细的评估。
通过综合多种指标进行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从而更好地指导治疗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衰弱状态的认识和重视,有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治疗。
1.2 衰弱状态的危害性衰弱状态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其危害性不容忽视。
衰弱状态会导致患者体力下降,疲惫无力,容易感到疲惫和乏力。
这种状态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日常活动能力,甚至影响社交和工作能力。
衰弱状态还会增加患者感染疾病的风险,对患者的整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严重情况下,衰弱状态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功能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及时诊断和治疗衰弱状态对于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有效的诊断标准和及时干预,才能有效缓解衰弱状态带来的危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2. 正文2.1 临床诊断标准临床诊断衰弱状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医生需要通过患者的病史、体征和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来进行判断。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衰弱状态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疲劳程度:患者经常感到疲劳、乏力,无法恢复精力。
2. 营养不良:患者常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食欲不振等情况。
3. 身体功能下降: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活动能力明显降低,无法完成正常的活动。
4. 心理状态改变:患者常有焦虑、抑郁、失眠等心理状态改变。
5. 其他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肌肉无力、头晕眩晕、食欲不振等症状。
什么是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怎么检查 神经衰弱症状 神经衰弱的防治
什么是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怎么检查神经衰弱病症神经衰弱的防治什么是神经衰弱症?神经衰弱怎么查?神经衰弱是什么原因引起的?神经衰弱怎么诊断?神经衰弱会有哪些并发症?怎么预防神经衰弱?神经衰弱病症及治疗方法是怎样?神经衰弱要怎么护理?这些问题下面统统为您介绍。
什么是神经衰弱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
以易于兴奋又易于疲劳为特征,常伴有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病症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病症。
神经衰弱怎么检查为了消除这些观念及排除可能的器质性病变,故需作心电图、脑电图、脑电地形图、经颅多普勒、CT头颅扫描等检查。
神经衰弱病因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精神因素是造成神经衰弱的主因。
但凡能引起持续的紧张心情和长期的内心矛盾的一些因素,使神经活动过程强烈而持久的处于紧张状态,超过神经系统张力的耐受限度,即可发生神经衰弱。
如过度疲劳而又得不到休息是兴奋过程过度紧张;对现在状况不满意那么是抑制过程过度紧张;经常改变生活环境而又不适应,是灵活性的过度紧张。
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在机体各项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而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具有相当高的耐受性,一般情况下并不容易引起神经衰弱或衰竭。
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虽然产生了疲劳,但稍事休憩或睡眠后就可以恢复,但是,强烈紧张状态的神经活动,一旦超越耐受极限,就可能产生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病症及诊断神经衰弱病人临床表现复杂,同时有多种精神病症和躯体病症,归纳起来可分为六大类病症:1.脑力缺乏、精神倦怠:患者经常感到精力缺乏、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减退。
2.对内外刺激的敏感:①没有器质性病变存在;②病人对某个部位、某个病症越注意,痛苦就越明显,倘假设转移其注意力,那么明显减轻甚至消除③病痛部位的分布不一定符合解剖部位,而且位置也不固定,或会变动;④病人表达的病症多而杂,使人不得要领,讲了大半天,最后还搞不懂他哪里不舒服。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神经系统检查
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神经系统检查标题:体格检查评分标准-神经系统检查引言概述:神经系统检查是体格检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正常。
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医生会根据一定的评分标准来判断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是否受损。
本文将详细介绍神经系统检查的评分标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神经系统检查的内容和意义。
一、神经系统检查的评分标准1.1 意识状态- 神志清楚:患者清醒,能够清晰地回答问题和与医生交流。
- 意识模糊:患者表现出思维迟缓,回答问题不清晰。
- 昏迷:患者无法醒来,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
1.2 神经系统体征- 肌张力:正常情况下,四肢肌张力均匀,没有异常。
- 肌力:通过肌力测试,医生可以评估患者的肌肉力量是否正常。
- 反射:医生会检查患者的膝腱反射、踝腱反射等,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反射功能。
1.3 感觉和运动功能- 感觉:医生会检查患者对疼痛、触觉等感觉的反应,以评估感觉功能是否正常。
- 运动功能:医生会让患者做一些简单的运动动作,如握拳、抬腿等,以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是否正常。
- 平衡和协调: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以评估神经系统的功能是否正常。
二、神经系统检查的意义2.1 早期发现疾病神经系统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一些神经系统疾病,如中风、帕金森病等,从而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2.2 评估治疗效果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医生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3 指导康复训练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可以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的指导,帮助患者恢复神经系统功能。
三、神经系统检查的注意事项3.1 专业医生指导神经系统检查需要由专业医生进行,患者不要自行进行检查,以免造成误诊。
3.2 患者配合患者在进行神经系统检查时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操作,以确保检查结果准确。
3.3 定期检查对于一些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需要定期进行神经系统检查,以监测疾病的发展情况。
四、常见神经系统疾病4.1 中风中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严重时会导致瘫痪等后果。
针刺治疗神经衰弱临床观察
针刺治疗神经衰弱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1-0392-01笔者自2007年始,采用针刺治疗神经衰弱60例,并与单纯用药治疗58例进行对比观察,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8例均为门诊内科患者,其中男47例,女71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15岁,平均40岁;病程最长17年,最短2月,平均27个月。
所有病例均参照1990年江苏省卫生厅编著的《疾病诊断和疗效标准》中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
即:①脑衰弱症状:精力疲乏、紧张,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效率下降。
②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③情绪障碍:情绪不稳,易激惹,烦恼,焦虑,抑郁。
④躯体症状:可有头痛、头昏、眩晕、食欲不振、腹胀、胸闷、心悸、多汗、阳萎、月经不调等。
⑤严重程度标准:妨碍社会功能,主要学习和(或)工作效率下降。
⑥病程标准:症状至少3个月。
⑦应排除躯体及脑器质性病变、颅脑损伤后综合症、早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按以上标准将病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男19例,女41例;平均年龄39岁。
对照组58例,男21例,女37例;平均年龄38岁。
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
取穴:神门、三阴交、安眠(均双侧)。
操作:病人取坐位,局部穴位常规消毒后,取28~30号1~2毫针。
神门:快速刺入1寸左右,行提插捻转手法,以产生酸麻感或触电感传至肘或小指为佳;三阴交:直刺1~1.5寸,局部酸胀针感向上传导;安眠:垂直进针1.5寸,施行捻转手法使针感达同侧枕部、顶部、颞部,有的可达眼眶处,甚至半边头部都出现酸麻胀感。
每次针刺留针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舒乐安2mg,3次/日;谷维素20mg,3次/日;西比灵5mg,每晚睡前服1次。
服药1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3 疗效观察3.1 疗效标准。
根据1990年江苏省卫生厅编著的《疾病临床诊断和疗效标准》中神经衰弱的疗效标准进行疗效评定。
诊断依据
实性的刺激2、 分析求助者的自知力、是否有求治的愿望,内心冲突是否具有道德性质或现实意义。
3、 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各方面是否受到影响。
4、 分析求助者的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基础。
5、 综合以上分析、排查,诊断为精变作基础2、 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3、 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4、 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5、 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体验到不良情绪②持续时间未超过两个月③不良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下,基本维持正常生活,但效率有所下降④思维合乎逻辑,反应尚未泛化⑤人格无明显异常。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程序(或如何进行初步诊断):1、 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2、 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3、 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类型,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4、 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5、 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6、 形成初步诊断。
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依据:1、 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
2、 根据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完好,没有幻觉、妄想等待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 该求助者心理问题与找工作有关,由现实性刺激引发,与其处境符合,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 该求助者心理问题局限在找工作上,没有泛化,且公持续一个多月,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5、 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由现实刺激引发,持续时间一个多月,痛苦程度和社会功能受损程度微轻,符合一般心理问题的诊断要点。
据此,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一般心理问题鉴别诊断:1、与躯体疾病相鉴别:该求助者有睡眠问题和食欲下降等躯体症状,但历年体检正常,可以排除器质性病变基础。
二级诊断
诊断技能神经症与精神病的鉴别诊断精神病性只限于用以描述存在下述症状的情况:幻觉、妄想、显著的兴奋和活动过多;并非由于抑郁或焦虑引起的严重而持久的社会性退缩;显著的精神运动性迟滞、紧张性症性行为。
1、神经症的临床评定方法。
心理冲突的常形:与现实处境直接相联系重要生活事件;明显的道德性质。
心理冲突的变形: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或者它涉及的是生活中的鸡毛蒜皮的事情,一般人认为简直不值得为它操心,或者使不懂精神病学的人感到难以理解,很容易解决的问题为什么病人却解决不了;不带明显的道德色彩。
心理冲突的变形是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的常形大家都有的经验;心理冲突的常形没有痛苦的心理冲突,是心理生理障碍,而不是神经症。
(1)病程:不到3个月为短程,评分为1;3个月到1年为中程,评分2;1年以年为长程,评分3。
(2)精神痛苦的程度:轻度者病人自己可以主动设法摆脱,评分1;中度者病人自己摆脱不了,需借别人的帮助或处境的改变才能摆脱,评分2;重度者病人几乎完全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安慰开导他或陪他娱乐或易地休养也无济于事,评分3。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者,评分1;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评分2;完全不能、完全回避,评分3。
如果总分为3,可以认为还不够诊断为神经症。
如果总分不小于6,神经症的诊断是可以成立的;4-5分为可疑病倒;对精神痛苦和社会功能的评定,至少要考虑近三个月的情况才行,时间太短不可靠。
区分不同类型的神经症。
1、神经衰弱。
(1)精神易兴奋、精神易疲劳;(2)情绪症状:①烦恼;②易激惹;③心情紧张。
三个特点:①病人感到痛苦,并常常向别倾诉,寻求帮助或治疗;②感到控制不了或摆脱不了;③情绪的强烈程度和持续时间之久与生活事件和处境不相称。
(3)心理生理障碍:睡眠障碍;头部不适感;个别内脏功能轻度或中度障碍。
2、焦虑性神经症:(1)焦虑的情绪体验;(2)焦虑的身体表现(运动性不安和植物性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3、恐怖性神经症:(1)害怕与处境不相称;(2)病人感到很痛苦,往往伴有显著的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障碍;(3)对所怕处境的回避,直接造成社会功能损害。
衰弱症的诊断标准
衰弱症的诊断标准
衰弱症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肌肉力量减弱:衰弱症患者的肌肉力量通常会减弱,表现为握力、臂力等
身体力量下降,甚至可能伴有肌肉萎缩。
2.疲劳感:衰弱症患者常常感到身体疲劳,即使经过休息也不易恢复,这种
疲劳感可表现为全身无力、腿脚无力等。
3.步态不稳:衰弱症患者可能会出现步态不稳的现象,走路时容易摔倒,或
者需要借助助行器等辅助器具行走。
4.姿势异常:衰弱症患者的姿势可能发生改变,如出现驼背、颈部前伸等不
良姿势。
5.精神状态改变:衰弱症患者可能会出现精神状态改变,如情绪低落、焦虑、
抑郁等,甚至可能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如记忆力减退等。
6.睡眠障碍:衰弱症患者可能会出现睡眠障碍,如失眠、睡眠质量差等,有
些患者还可能出现睡眠呼吸暂停等症状。
7.食欲减退:衰弱症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的现象,食量比平时少,甚至
可能出现厌食等症状。
8.体重减轻:由于肌肉力量减弱、食欲减退等因素影响,衰弱症患者的体重
可能会减轻,这在短期内可能会很明显。
9.呼吸困难:衰弱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如呼吸急促、气短等,
严重者可能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10.心悸等心血管症状:衰弱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等心血管症
状,严重者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等情况。
轻微神经衰弱症状是什么
轻微神经衰弱症状是什么神经衰弱疾病晚上表现的症状最为严重,而平时的一些症状也能说明患者有神经衰弱疾病,疾病有轻微的,也有严重的,患者要早日诊断疾病就必须掌握疾病的症状,对诊断疾病是有利的,那么轻微神经衰弱症状是什么呢?疾病的早期症状是很多的,与患者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也有联系。
(1)脑力不足、精神倦怠由于内抑制过程减弱,当受到内外刺激时,神经衰弱病人的神经细胞易兴奋,能量消耗过多,长期如此,病人就表现为一系列衰弱症状: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不能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工作效率减退。
(2)对内外刺激的敏感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一般的活动如读书看报、收看电视等活动,往往可作为一种娱乐放松活动,但此时本病患者非但不能放松神经,消除疲劳,反而精神特别兴奋,不由自主地会浮想联翩,往事一幕幕展现在眼前,眼睛在看电视,自己脑子常也在“放电影”。
尤其是睡觉以前本应该静心入睡,而病人不由自主地回忆、联想往事,神经兴奋无法入睡,深为苦恼。
此外还有的病人,对周围的声音、光线特敏感,对其强弱的变化“斤斤计较”,引以苦恼。
有的医生认为,此时是因病人的“感觉阈”下降。
所谓“感觉阈”就是我们身体所能感觉到的最低限度的刺激强度。
我们的周围、我们的身体内部,时时有不同的刺激产生,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我们的感觉器都能感受到。
如刺激强度太弱,我们就无法感知。
只有当刺激强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能被我们的感受器感知,这种能使我们感受到的最低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
人与某些动物之间就存在不同的感觉阈,比如对气味的辨别,狗就比人类鼻子灵敏得多,某种气味弱时,狗能辨出,人却无法感知,说明狗对气味的感觉阈要比人低得多,所以狗可当警察——警犬,是警务人员侦破案子的得力助手。
人与人之间对不同的刺激的感觉阈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神经衰弱患者的感觉阈下降,从而比正常人对刺激更为敏感。
这是因为本病患者因神经内抑制减弱、兴奋亢进,从而感觉阈下降,对体内、外的刺激,正常人感受不到的,他常感觉到了。
衰弱诊断详述
衰弱诊断详述*导读:衰弱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体质衰弱症状常见:怕风、怕冷、怕凉、怕寒,接触风寒身体不舒服,常常头昏、头痛,吹不了电风扇,接触不了空调。
挑食,食欲差、吃不了冰棍、喝不了冷饮。
吹不了电风扇,吃一点不适应的东西,即便稀、便水、便未消化的谷物。
神经衰弱常见症状:一、衰弱症状:包括脑力与体力均易疲劳。
表现为精神萎糜、疲乏无力、困倦思睡、头昏脑胀、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近事遗忘、工作不持久、效率下降、但智力正常,意志薄弱,缺乏信心和勇气,容易悲观失望。
二、情绪症状:情绪容易兴奋可因小事而烦躁、忧伤、吻激惹或焦急苦恼,事后又懊丧不已。
一般早晨情绪较好,晚上差。
三、兴奋症状:精神容易兴奋可表现为回忆和联想增多,控制不信但无言语和运动增多。
此外,感官与内脏感受器感受性明显增强,如对声、光敏感、手指、眼脸与舌尖震颤动,皮肤及膝腱反射增强等。
紧张性头痛或肢体肌肉酸痛,时轻时重。
四、睡眠障碍:睡眠节律失调,夜晚入睡困难睡眠浮浅、多恶梦、易早睡、醒后感到不解乏,头脑不清醒。
有时表现为日间昏昏欲睡,傍晚反而精神振作等睡眠觉醒李律变化。
五、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主要表现在①心血管系统:如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四肢发凉、皮肤划痕症、血压偏高或偏低等。
②胃肠道症状: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腹胀、便秘或腹泻等。
③泌尿生殖系统症状:如尿频、遗精、阳萎、早泄、月经不调等。
临床神经衰弱常与精神病鉴别由于丘脑、大脑功能紊乱及病变而发生的感觉、记忆、思维、感情、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的病。
精神病指严重的心理障碍,患者的认识、情感、意志、动作行为等心理活动均可出现持久的明显的异常;不能正常的学习、工作、生活、;动作行为难以被一般人理解,显得古怪、与众不同;在病态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杀或攻击、伤害他人的动作行为;有程度不等的自制力缺陷,患者往往对自己的精神症状丧失判断力,认为自己的心理与行为是正常的,拒绝治疗。
神经衰弱综合征诊断详述
神经衰弱综合征诊断详述*导读:神经衰弱综合征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临床表现主要有头昏、头痛、失眠、健忘、注意力不易集中、焦虑、紧张、烦躁、疲乏,工作效率降低,怕声、耳鸣,全身不适和精神萎靡等。
可伴有植物神经及性机能障碍。
需与以下症状相互鉴别:躯体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是指在内脏器官、内分泌、代谢、营养、血液、胶原病和感染以及其他内科疾病的整个病程中所表现的精神障碍。
是在原发躯体疾病的基础上产生以急性精神障碍表现为多见。
是原发的躯体疾病的全部症状中一个组成部分。
抑郁症: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
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
抑郁:一种情感性精神障碍,其特征是悲伤自尊心低下、注意力不集中和其他相关的症状。
疲劳:疲劳又称疲乏,是主观上一种疲乏无力的不适感觉。
疲劳不是特异症状,很多疾病都可引起疲劳,很少有患病后更觉浑身是劲的情况,不同疾病引起不同程度的疲劳,有些疾病表现更明显,有时可作为就诊的首发症状。
一、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好高骛远,想入非非,杞人忧天,为了名利和地位而费尽心机都是不好的。
二、培养豁达开朗的性格:自己的脾气、性格一旦形成,一朝一夕是很难改变的。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只要你对培养良好的性格有心有意,良好的性格自然会对你有情有义。
三、提倡顾全大局:遇事要从大事着想,明辨是非。
如处理人际关系时,提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互相理解、体谅,是防止人际关系紧张的有效方法之一。
在处理家庭关系、同事关系、邻里关系或上下级关系时,尤应如此。
四、善于自我调节,有张有弛:对于工作过于紧张。
过于繁忙,或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以及生活压力很大的人,都有必要自我调节,合理安排好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关系,做到有张有弛,劳逸结合,这样做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2023神经衰弱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
1范神志病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指南—神经衰弱围本文件规定了神经衰弱的定义、临床特征、诊断标准、治疗方案。
本文件适用于神经衰弱的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5657-1995《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GB/T16751.1-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疾病部分》GB/T16751.2-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GB/T16751.3-1997《中医临床诊疗术语·治法部分》GB/T13016-2009《标准体系表编制原则和要求》GB/T7714-201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14396-2016《疾病分类与代码》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神经衰弱Neurasthenia神经衰弱(neurasthenia)是一种综合性精神疾病。
临床以精神活动能力减弱,无器质性病变的一系列自主症状为主要特征。
相当于中医神志病学“郁证”、“神劳”、“心劳”等范畴。
4诊断[1-4]采用中西医结合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诊断方法,首先根据西医诊断标准进行疾病诊断,再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判断,属于中医的哪种疾病,并进行中医证候诊断。
4.1西医诊断4.1.1诊断要点诊断神经衰弱需符合以下各条:(1)或为用脑后倍感疲倦的持续而痛苦的主诉;或为轻度用力后身体虚弱与极度疲倦的持续而痛苦的主诉。
(2)至少存在以下两条:①肌肉疼痛感;②头昏;③紧张性头痛;④睡眠紊乱;⑤不能放松;⑥易激惹;⑦消化不良。
(3)任何并存的植物神经症状或抑郁症状在严重度和持续时间方面不足以符合本分类系统中更为特定障碍的标准。
4.1.2临床表现神经衰弱大多起病缓慢,病程呈慢性波动性,症状的反复与心理冲突有关。
衰弱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衰弱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衰弱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年龄:通常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
2. 生理指标:包括体重、BMI、握力、步态、平衡等生理指标。
例如,握力下降、步速减慢等。
3. 心理社会指标: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是衰弱综合征的一个重要指标,如出现抑郁症状等。
4. 活动能力:包括生活自理能力、日常活动能力、运动能力等。
例如,出现日常活动能力下降、运动能力减弱等情况。
综合以上指标,可以根据老年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相关标准进行评估,确定衰弱综合征的诊断。
需要注意的是,衰弱综合征的诊断需要全面、综合地评估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社会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不能仅凭单一指标进行判断。
同时,衰弱综合征的评估和诊断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以确保准确性和可靠性。
神经衰弱症症状
神经衰弱症的症状神经衰弱属于心理疾病的一种,是一类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常有情绪烦恼和心理生理症状的神经症性障碍。
神经衰弱是由于大脑神经活动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失调而产生的一组以精神易兴奋,脑情绪不稳定等症状为特点的神经功能性障碍,临床症状表现繁多。
主要临床表现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六大类别1、衰弱症状:这是常有的基本症状。
患者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或脑力迟钝,肢体无力,困倦思睡;特别是工作稍久,即感注意力不能集中,思考困难,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充分休息也不足以恢复其疲劳感。
很多患者诉述做事丢三落四,说话常常说错,记不起刚经历过的事。
2、兴奋症状:患者在阅读书报或收看电视等活动时精神容易兴奋,不由自主地回忆和联想增多;患者对指向性思维感到吃力,而缺乏指向的思维却很活跃,控制不住;这种现象在入睡前尤其明显,使患者深感苦恼。
有的患者还对声光敏感。
3、情绪症状:主要表现为容易烦恼和容易激惹。
烦恼的内容往往涉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感到困难重重,无法解决。
另一方面则自制力减弱,遇事容易激动;或烦躁易怒,对家里的人发脾气,事后又感到后悔;或易于伤感、落泪。
约1/4的患者有焦虑情绪,对所患疾病产生疑虑,担心和紧张不安;另有约40%的患者在病程中出现短暂的、轻度抑郁心境,以Hamilton抑郁量表评分,常在10分以下。
可有自责,但一般都没有自杀意念或企图。
有的患者存在怨恨情绪,把疾病的起因归咎于他人。
4、紧张性疼痛:常由紧张情绪引起,以紧张性头痛最常见。
患者感到头重、头胀、头部紧压感,或颈项僵硬;有的则诉述腰酸背痛或四肢肌肉疼痛。
5、睡眠障碍:最常见的是入睡困难、辗转难眠,以致心情烦躁,更难入睡。
其次是诉述多梦、易惊醒,或感到睡眠很浅,似乎整夜都未曾入睡。
还有一些患者感到睡醒后疲乏不解,仍然困倦;或感到白天思睡,上床睡觉又觉脑子兴奋,难以成眠,表现为睡眠节律的紊乱。
有的患者虽已酣然入睡,鼾声大作,但醒后坚决否认已经睡了,缺乏真实的睡眠感。
神经衰弱中医辨证论治
神经衰弱中医辨证论治神经衰弱【概述】神经衰弱是由于患者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精神负担过重或受到精神创伤,致使大脑功能失调而产生各种临床症状的一种神经功能性疾病。
其临床症状表现繁多,主要有精神易兴奋、精神易疲劳、情绪不稳定、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以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但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疾病、脑器质性疾病或其他精神疾病。
本病多见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
神经衰弱属中医的“郁证”、“不寐”、“心悸”等范畴。
【病因病理】本病其发病原因,多由七情内伤,尤其与长期精神抑郁、思虑过度、精神紧张关系最为密切。
由于情志内伤,往往导致脏腑气血阴阳失调,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
【诊断要点】1.精神易兴奋,不易控制情绪,常有许多杂乱的联想和回忆,怕声怕光,感觉过敏。
2.精神易疲劳,自述工作效率降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疲惫乏力,头昏脑胀,精神不振等。
3.情绪不稳定,忧郁焦虑,急躁易怒,神经过敏,过份集中注意于自身的各种变化,从而产生各种疑病观念,并因此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4.紧张性疼痛,伴有头胀,颈项僵硬,腰背酸痛,四肢肌肉疼痛。
5.入睡困难,睡眠节律紊乱,多梦,耳鸣目花,心悸气急,胸闷,月经失调,遗精,面色潮红,手足发冷甚至发绀等。
6.体格及实验室检查,无相应的器质性改变。
【辩证分型】1.肝郁气滞症状:精神忧郁,情绪不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善太息,腹胀脘闷,暖气呕吐,纳食减少,大便失常,女子月经失调。
苔薄腻,脉弦。
证候分析:情志所伤,肝失条达,故精神忧郁、情绪不宁;肝气郁滞,气机不畅,肝络失和,故见胸胁胀痛、痛无定处、善太息;肝气犯胃,胃失和降,故腹胀脘门、嗳气呕吐;肝气乘脾,则纳食减少、大便失常;肝气郁结,冲任失调,则女子月经失调;苔薄腻。
脉弦是为肝郁气滞之象。
2.气郁化火症状:胸闷胁胀,头痛,眩晕,目赤,耳鸣,急躁易怒,口干而苦,嘈杂吞酸,大便干结。
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证候分析:肝气郁结,则胸闷胁胀;日久化火,火性炎上,则头痛、眩晕、目赤、耳鸣;肝火犯胃,胃肠有热,故口干而苦、嘈杂吞酸、大便干结;性情急躁易怒,舌红、苔黄、脉弦数均为肝火有余之象。
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神经衰弱诊断标准如下
1.脑衰弱症状精力疲乏,紧张,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工作学习效率下降
2.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易醒。
3.情绪障碍情绪不稳,易激惹,烦恼、焦虑、抑郁。
4.躯体症状可有头痛、头昏、眩晕、食欲不振腹胀、胸闷、心悸、多汗、阳痿、月经不调。
5.严重程度标准妨碍社会功能,主要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
6.病程标准症状至少3个月。
7.应排除躯体或器质性病变,颅脑损伤综征,早期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
中医分四型治疗神经衰弱,具体如下;肝郁化火、痰热上扰、阴虚火旺、心脾亏虚。
1.肝郁化火型药用:龙胆草黄芩柴胡栀子当归生地甘草。
加减:胸闷胁胀加郁金、香附;心烦不寐加夜交藤、酸枣仁。
2.痰热上扰型药用:半夏枳实竹茹黄连陈皮茯苓泽泻珍珠母。
加减:胸闷加桂枝、丹参;心悸加龙齿、酸枣仁。
3..阴虚火旺型药用熟地茯苓阿胶山萸肉牡丹皮知母泽泻黄连。
加减:眩晕耳鸣加龟板、磁石;手足麻木加地龙、桑枝。
4.心脾两虚型药用龙眼肉黄芪白术当归远志茯苓酸枣仁。
加减:手脚麻木加桑寄生、地龙;失眠多梦加五味子、阿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是什么
神经衰弱是由于长期情绪紧张和神经压力,使大脑神经活动能力减弱,病情迁延。
神经衰弱的临床症状表现繁多,故在对其进行诊断时长面临误诊的风险。
因此做好神经衰弱的诊断工作,十分地有必要。
1、神经衰弱患者有显著的衰弱或持久的疲劳症状,如经常感到精力不足,萎靡不振,不能用脑,记忆力减退,脑力迟钝,学习工作中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显著减退,即使是充分休息也不能消除疲劳感。
对全身进行检查,又无躯体疾病如肝炎等,也无脑器质性病变。
表现以下症状中的任何两项:
①易兴奋又易疲劳。
②情绪波动大,遇事容易激动,烦躁易怒,担心和紧张不安。
③因情绪紧张引起紧张性头痛或肌肉疼痛。
④睡眠障碍。
表现为入睡困难,易惊醒,多梦。
2、上述情况对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造成不良影响。
3、病程在3个月以上。
4、排除了其他神经症和精神病。
需要与脑器质性和躯体疾病,辅助检查可与之鉴别:
1、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早期和缓解期,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
但患者对其疾病抱无所谓态度,无迫切求治要求,并有相应的精神病性症状,可资鉴别。
2、其他神经症:神经衰弱症状也常见于焦虑症、疑病症、抑郁性神经症等。
若患者有这类疾病的典型症状,按等级鉴别诊断原则,应首先诊断为其他类别的神经症。
3、抑郁症:鉴别诊断常很困难,特别是轻度抑郁症患者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
这是因为抑郁症患者常有失眠、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精神缺乏和各种躯体不适感,两类症状类似,躯体检查均无相应阳性体征,如忽视检查患者抑郁情绪往往导致误诊。
因此,临床上诊断神经衰弱时,必须排除抑郁症。
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情绪低落、愉快感桑、对日常生活兴趣丧失、自责自罪、常萌生消极自杀的意念。
患者的症状可呈现晨重夜轻的节律性波动,早醒是抑郁症睡眠障碍的特点。
抑郁症病程可有周期性缓解。
4、慢性疲劳综合症:这是一组新近提出的以疲劳为主要表现的,不能以休息解决的。
病程持续半年以上的综合症、且未发现引起疲劳的内科或精神科疾病,常伴低热、咽喉痛、淋巴结疼痛、肌无力、肌肉痛、关节痛、头胀痛、活动持久性疲劳、神经心理症状(如易激惹、健忘、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困难、抑郁等)、睡眠障碍(表现为睡眠过多或失眠)。
体格检查发现有低热(37.6℃-38.6℃),非渗出性咽炎,及颈前、后部或咽峡部淋巴结肿大、触痛。
由于有低热、咽喉痛、淋巴结增大及触痛等客观体征,因而有助于与神经衰弱鉴别。
原文链接:/sjsr/2014/0726/184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