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优秀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
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精选7篇)历史教学设计案例(篇1)新课标《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课标内容]①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②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时间及表现;宋代农业的发展;宋代手工业的发展;宋代商业的繁荣;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宋代的海外贸易;宋代丰富多彩社会生活。
①概括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分析宋朝社会生产手进步促使人们日常生活发生变化的种种现象,使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
③通过比较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和比较分析的能力。
④分析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状况,使学生形象地认识到两宋时期经济重心已南移到长江流域,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历史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①组织学生以口头或文字方式描绘宋代城市生活,培养学生丰富的历史想象力。
②指导学生设计制作“宋代农工商业发展简表”,培养学生用图表形式陈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了解宋代在农工商业领域的领先成就,感知人类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②通过了解宋代的日常生活,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③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培养学生崇高科学的意识,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重点和难点]重点: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难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
[教学纲要]一、经济重心南移1、原因2、概况二、农工商业的发展1、宋代农业的发展2、宋代手工业的兴盛3、宋代商业的繁荣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课堂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第11课宋代的经济和社会生活1、( )时期,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时期,经济重心已从( )流域转移到( )流域。
( )时,流传“苏湖足,天下足”的谚语,( )流域已成为全国重要粮仓。
大学历史课优秀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理解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和发展特点。
- 掌握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等历史知识。
-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资料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史料分析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 引导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看待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重历史、传承文化的情感。
-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开疆拓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等历史事件。
- 秦汉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特点。
2. 教学难点:- 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如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影响等。
- 历史资料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汉画像石等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 讲解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 讲解汉武帝开疆拓土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 讲解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包括和亲、战争等方面。
3.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原因有哪些?- 汉武帝开疆拓土的意义是什么?- 汉朝与匈奴的关系对后世有何影响?4. 历史资料分析- 提供相关历史资料,如《史记》、《汉书》等,让学生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史料运用和分析能力。
5. 总结与反思- 总结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央集权制度等。
- 引导学生反思历史,认识到历史发展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如合作、分析、总结等。
3. 历史资料分析:检查学生对历史资料的运用和分析能力。
4. 课后作业:布置与秦汉时期相关的课后作业,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制作历史课件等。
初中历史优秀获奖教案
初中历史优秀获奖教案
教学内容:
1. 古希腊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2. 古希腊城邦制度
3. 古希腊艺术与建筑
4. 古希腊神话与宗教
教学目标:
1. 了解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掌握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基本概念
3. 熟悉古希腊艺术与建筑的特点
4. 了解古希腊神话与宗教在古希腊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教学重难点:
1. 古希腊城邦制度的特点及其对古希腊文明的影响
2. 古希腊艺术与建筑的代表作品及其特点
3. 古希腊神话与宗教在古希腊文明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通过展示古希腊建筑和艺术作品的图片,引导学生对古希腊文明产生兴趣。
二、学习古希腊城邦制度:讲解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比如雅典和斯巴达等城邦的政治组织和社会结构。
三、学习古希腊艺术与建筑:结合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古希腊雕塑、建筑等艺术形式的特点,如帕台农神庙和雕塑《荷马》等。
四、学习古希腊神话与宗教:讲解古希腊神话的起源和发展,介绍古希腊神话中的主要神祇和故事,如宙斯和雅典娜等。
五、练习与巩固: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制作展板,展示古希腊文明的各个方面。
六、总结与展望: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展望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重要影响。
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古希腊文明的基本概念和重要内容,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热爱。
历史教学设计教案
历史教学设计教案中华文化上下五千年历史,为了让学生对历史更加了解,需要编写教案进行活动教学。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历史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历史教学设计教案篇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形,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华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终究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摸索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绩,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摸索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知道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到达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增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奉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华”是本课的重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教学进程】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建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产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安定,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超过了北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仔细视察《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画宋朝农业生产的情形。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这幅图反应了宋代南方地区田庄里的农民繁忙劳动的景象。
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②种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稻谷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显现,说明什么问题?——证明宋代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何在宋朝时能够由一年一熟变为一年两熟?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作周期短;南方气候暖和。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食粮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摸索: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体会;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
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规章制度、员工手册、创业计划、企划方案、心得体会、法律文书、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ployee manuals, entrepreneurial plans, planning plans, insights, leg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text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初中历史课教学案例(优秀9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历史教案(优秀6篇)
历史教案(优秀6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与其前后知识之间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罗斯福新政是美国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实施的。
它使美国摆脱了危机,并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二战后整个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
学好它,有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因而本课内容非常重要,具有承上启下作用。
2、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整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内容、特点,理解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教师提供有关统计数据,利用影视作品或图片生动再现当时情景,同时通过对史料的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
2.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展开互动式讨论,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中肯的评价。
3.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角色扮演,体验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培养其合作探究能力,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罗斯福应对危机的学习,培养学生以人为本,关注现实,迎难而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通过对罗斯福新政内容和影响的讲述,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和内部调整。
帮助学生懂得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如何借鉴资本主义的先进经验。
二、学情分析了解学生、研究学生是施教的出发点。
依据新课改的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分析,高一学生开始具有相对独立的价值判断能力和独立思考意识,有探究的渴望和信心,但学习方法和习惯还待养成。
因此,我认为应该引导他们自主、探究、合作地学习,掌握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及特点。
(依据:到底是什么样的新政不仅使美国度过危机而且对后来影响深远?这个问题是学生必须要分析并掌握的重点知识。
)难点:如何评价罗斯福新政,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最新高中历史教案(优秀3篇)
最新高中历史教案(优秀3篇)高中历史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利用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明确东晋与南朝空间位置以及朝代的更替,理解统一是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
2、通过多渠道收集与江南开发相关的文献图片等史料,小组讨论总结江南经济开发的表现,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意识,提高史料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课学习,感受中国古代区域开发的新成就,认识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树立积极为家乡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的意识,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江南开发的表现。
【难点】江南开发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学生回答:东晋诗人陶渊明。
教师追问:诗人所生活的东晋是怎样的?他追求的生活可能出现在什么地区?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东晋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西晋灭亡后,中国陷入到分裂时期等相关内容。
提问:当时在南方建立了什么政权?学生回答:西晋灭亡后,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教师在多媒体播放纪录片《严重低估的王朝,东晋》,提问:视频中反映了东晋怎样的特殊现象?学生分析回答:在三国、西晋以后,一些声名显赫的士大夫家族开始世代把持官位,享受政治、经济等方面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他们在西晋灭亡后,逃到南方,这些北方高门士族先后执掌东晋朝政,成为东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教师补充:门阀士族在内迁南方之后,轮流把持朝政,当时最有势力的王氏家族当政期间,被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二)南朝教师在多媒体展示《南北朝并立形式图》,提问:南朝是怎样建立的?具体先后经历了哪些朝代?教师总结:这4个王朝均定都建康,加上先前在此定都的吴和东晋,又统称为“六朝”。
(三)江南的开发教师安排学生阅读史料和图片,进行小组讨论:江南地区为什么能够得到开发?小组代表回答: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乱和民族压迫大批流亡南下,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优质讲课历史讲课教案汇总6篇
优质讲课历史讲课教案汇总6篇历史是对人类文学、哲学、艺术、制造技术等众多方面的影响和塑造,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优质讲课历史讲课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优质讲课历史讲课教案(精选篇1)——文艺复兴的发展一、欧洲其他国家的文艺复兴(15~16世纪)1、法国:拉伯雷《巨人传》2、西班牙:塞万提斯《唐吉诃德》3、英国: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哈姆雷特》4、欧洲活字印刷术的发展二、近代科学的奠基者1、“天文学革命”:哥白尼:“太阳中心说”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布鲁诺和开普勒2、医学领域:哈维探明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探究活动世界名著名作赏析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英才背出,巨星云集的时代,涌现出许多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和科学家。
他们的思想异彩纷呈,他们的精神光芒四射,他们的作品经久不衰如陈年老酒,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益甘醇味美,值得细细品味、玩赏。
建议教师在文艺复兴二课都讲完以后,组织一个阅读文艺复兴时期名著兴趣小组或开一堂名著赏析课。
1、赏析名画:达。
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的名作。
可用幻灯机或网络媒体。
2、由教师推荐名著,组织学生课余阅读,课外活动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尝试演戏剧<<威尼斯商人>>或<<罗密欧与朱丽叶>>由教师指导,学生组织准备活动。
程序如下:1、搜集莎士比亚剧本<<威尼斯商人>>或<<罗密欧与朱丽叶>>。
2、观看录像或演出戏剧<<威尼斯商人>>或<<罗密欧与朱丽叶>>。
3、修改剧本,简化剧本。
4、选定角色,安排人物。
5、熟悉台词。
6、借服装和准备道具。
7、彩排。
8、安排场地,时间,布置舞台,灯光等等。
优质讲课历史讲课教案(精选篇2)第一部分为什么要有理学教师讲述:概括先秦儒学和西汉儒学的主要不同点。
提问:儒学从春秋一直发展到西汉,有哪些基本“缺陷”?教师讲述:1、非哲学思辨。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优秀9篇)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等奖(实用(优秀9篇)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等奖篇一课题: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主要思想家、军事家和他们的思想主。
张,以及形成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属于思想文化史。
在历史发展中,春秋战国时期正是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大动荡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的形成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正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到大变革时代的表现,同时百家争鸣也为统治者选择治国之道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课程标准。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孔子的思想主张与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诸子百家。
的思想主张,培养学生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将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历史与本课思想史的联。
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通过编制表格,增强学生阅读与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儒、道、法等家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引导。
学生认同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的习惯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对孔子教育成就的学习,教育学生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
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
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哥白尼。
培根牛顿伏尔泰康德达尔文。
教师:孔子被国际学术界尊为世界古代十大思想家之首,他的思想在当时和后世。
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能在国际学术界获得如此。
崇高的地位?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走进孔子生活的时代。
(设计意图:以孔子位列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孔子在世。
界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古代历史教案最新8篇
古代历史教案最新8篇古代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理解农耕文明扩张的原因,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并分析、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认识古代文明交往的总趋势和表现。
重点和难点: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的早期联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同时也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环节主要教学活动设置意图图片导入新课观察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概括文明区域范围呈现的趋势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一、古代文明的拓展文明拓展的原因通过识读地图,理解古代文明扩张是由农耕文明的优势决定文明拓展的方式比较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的地图,知道文明拓展的不同方式文明拓展的影响观察拓展后的各文明地图,认识古代文明各自的拓展,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通过识图,理解农业文明随着时间的推移范围扩大讲授新课理解农耕文明拓展的动力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呈现古代文明拓展的空间,引出古代的帝国探究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总结提升二、古代世界的帝国对外扩张利用图片,明确不同帝国的兴衰发展、统治区域的变化等情况对内统治通过阅读和解读材料,归纳概括各帝国的统治政策和统治思想,得出帝国对前代文明的继承与发展,促进帝国的稳定与发展。
历史与反思利用表格总结帝国的统治措施,战争虽然促进了文明的交流,但文明的交流大多是在和平情况下进行。
三、文明的交流文明的纵向传播比较字母文字和楔形、象形文字,得出文明的传播有利于人类社会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文明的横向传播通过早期中西交流的图片和材料,得出文明的传播有利于世界历史发展从分散走向整体课程小结农耕文明拓展的潜能是前提,帝国是扩张的表现,文明的交流是农耕文明和帝国扩张的逻辑结果了解古代帝国的时间和空间认识古代各大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归纳总结帝国的措施;理解文明之间的联系与继承发展了解文明的传播方式提升认识《历史》教案篇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教学目标:要求掌握的知识: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盟军在北非取得胜利;墨索里尼垮台和意大利投降;开罗会议及《开罗宣言》;德黑兰会议及对德作战方针的确定;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雅尔塔会议及其主要协议;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投降第二次大战在欧洲结束,《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第二次大战结束。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新课标高中历史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高中历史教案案例篇一(一)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目标:慕尼黑会议;德吞并捷克;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奇怪的战争;德攻占丹、挪、卢、荷、比;敦刻尔克撤退;法国溃败和戴高乐的自由法国运动;不列颠之战;德军侵入巴尔干;突袭苏联;二战扩大;苏联卫国战争开始;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思想教育目标:①慕尼黑会议是英、法牺牲小国以达到祸水东引的目的的一次大阴谋,英、法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②二战初,德、意和英、法之间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卫国战争。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思考题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复杂情况下分析战争性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慕尼黑阴谋,法国的溃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难点:二战初期性质的复杂性。
(三)教学时数:4课时(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谈话法,投影,录像(五)教学过程[复习提问]德、意、日三国勾结,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导入新课]由于德、意、日三国勾结,疯狂地对外侵略扩张,给世界和平带来了严重威胁,加速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步伐,终于导致了二战的爆发。
[讲授新课]一、慕尼黑会议(板)(挂93页图)1936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将军队开进菜茵非武装地区。
1938.3希特勒出兵吞并了奥地利,这两次行动都是违反巴黎和约的规定的,但都没有得到英、法的抵制和制裁,这使希特勒的野心越来越大,他的下一个目标,便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
捷克西北部的苏台德区居民大部分是德意志人,他们在捷克属于少数民族,希特勒唆使当地的纳粹党羽提出苏台德区“自治”的要求,接着又提出苏台德区与德国合并,捷政府拒绝了合并要求。
希特勒便在德捷边境集结军队,进行战争威胁,而对德国的侵略行为,捷、英、法分别是什么态度呢?(P92小一)英法政府既害怕战争,又妄想祸水东引,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把希特勒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使其两败俱伤坐受渔翁之利。
高三历史优秀教案5篇
高三历史优秀教案5篇高三历史优秀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过程(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地理大发现)和影响(包括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对美洲和欧洲思想文化的影响等)。
(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世界地图,了解古代文明区域的分布以及新航路开辟的路线并绘制出各航海家的航线和所到达的地区。
2.采用历史地理和政治相结合的手段来全方位的把握世界文明由独立分散走向联结的过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组织形式的形成以及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理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开辟文明交往航线的看似偶然实则必然,不仅要认识开辟文明交往航线之前世界的状态,了解开辟的原因和过程,也要认识开辟后世界的格局和变化,养成联系地看待历史发展的能力,树立面向世界的眼光。
二重点和难点重点: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影响。
难点:地理大发现使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
三教学方法(一)教师通过提问举例图片和实物的展示纪录片或书籍的介绍等方式来多角度进行知识讲授。
(二)学生参与问题的回答,材料的阅读,课堂趣味测试小组讨论等多方式的对知识进行学习和把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为纪念新航路的开辟,人们在葡萄牙里斯本塔古斯河口矗立了一个纪念碑。
十五十六世纪之交,西欧各国都想探寻通往东方的航线,经过一系列航海探险活动,终于开辟了通往印度和美洲等世界各地的航路,这些航路通常被叫做新航路。
西方史学界在欧洲中心论的影响下,一般将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世界各大陆和各大洋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开始形成准备了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也是充满血腥事件的近代殖民地掠夺和殖民地瓜分的开始。
那么,新航路的开辟具体是怎样的.一个背景和过程,又产生了哪些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
(二)新课讲授1.新航路开辟的原因(1)根本原因(经济原因):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2)社会原因:欧洲人狂热的追求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特别是《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诱使人们到东方“寻金”。
历史教师万能教学教案设计(7篇)
历史教师万能教学教案设计(7篇)历史教师万能教学教案设计(篇1)资本输出和全球扩张1、资本主义扩张的脉络:16-18世纪中叶:殖民扩张在近代早期就已经展开,西方探险家、传教士和殖民征服者军队的足迹遍及全世界各主要地区,为进一步的殖民扩张打下了基础。
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西方工业化国家以商品的对外输出为主要扩张手段。
19世纪中叶-19世纪末:进入垄断阶段后,资本输出成为西方列强重要的扩张手段。
自19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英国一直是最大的资本输出国,法国、德国紧随其后。
影响:进入垄断时期后,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
列强瓜分世界状况: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列强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特点:①范围:瓜分世界领土的角逐遍及世界各个地区,②程度:程度空前激烈。
③焦点:其中,非洲地区、中东地区以及东亚的太平洋地区,是欧美列强争夺的焦点。
焦点1非洲:①近代早期:非洲是西方国家最早展开殖民活动的地方。
但以前受制于交通条件、热带疾病等因素,殖民活动范围有限。
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很大程度上排除了这些不利因素。
19世纪最后30年,非洲成为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的重要目标。
英、法等国在这里原先具备一定的基础,更致力于扩大殖民地范围;一些新兴国家如德国、意大利和比利时,也纷纷挤进殖民行列。
焦点2远东亚太地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列强的主要目标是中国。
①他们采取先侵占中国边境邻邦作为基地的方法:英国侵占马来西亚、缅甸,与法国争夺泰国;法国侵占印度支那(越南);俄国侵占与中国西部接壤的中亚小国。
②英、俄、法、日等列强,还在中国划定各自的势力范围。
③美国1898年提出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力求“利益均沾”。
殖民体系的形成状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①殖民国家:英、俄、法、德、美、日是六个最主要的殖民大国,其中英国是头号的世界殖民大国。
高中历史教案(优秀8篇)
高中历史教案(优秀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审核人:______审批人:______编制单位:______编制时间:__年__月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学心得体会、工作心得体会、学生心得体会、综合心得体会、党员心得体会、培训心得体会、军警心得体会、观后感、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eaching experience, work experience, student experience, comprehensive experience, party member experience, training experience, military and police experience, observation and feedback, essay collection,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中历史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大学历史课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事件和重要人物。
2. 中国近代史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教学难点:1. 对中国近代史事件和人物的深入理解。
2. 分析中国近代史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原因。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相关历史资料3. 学生分组讨论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简要介绍中国近代史的定义和范围。
2. 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历史?二、讲授新课1.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事件和重要人物- 1840年鸦片战争- 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1911年辛亥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7年抗日战争- 1949年新中国成立2. 中国近代史的演变过程及其原因-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太平天国运动和戊戌变法试图挽救民族危亡,但均以失败告终。
- 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剧,引发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
- 抗日战争胜利后,新中国成立,中国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分组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中国近代史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原因。
2.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讨论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
2. 强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历史,是一部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的历史。
五、课后作业1. 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某事件的简要报告。
2. 学生收集相关历史资料,撰写一篇关于中国近代史某人物的小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中国近代史的基本事件和重要人物,引导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趋势。
在分组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分析了中国近代史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和冲突的原因。
历史教案《三国鼎立》优秀5篇
历史教案《三国鼎立》优秀5篇国鼎立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引导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2)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
(3)通过对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的能力。
(4)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2、过程与方法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情景、角色表演、设身处地、史实辩析、讲故事、讨论战争胜败原因、评价历史人物、三国代表介绍本国经济等方式,采用探究启发式教学,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重要作用。
(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它是否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3)历史使人智慧,通过本课学习对学生进行历史感悟教育、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兴致勃勃地观看结束后,问:知道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吗?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
那么,三国鼎立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呢?是哪三国?你知道吗?三国形成的历史与大家所熟知的哪些历史人物有关系呢?下面请大家猜想一下,好吗?(生答:曹操、诸葛亮、刘备…)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1、我们要探究三国形成的历史,得首先从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说起(课件显示《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
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大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割据一方的军阀。
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彼此长期混战。
高中历史教案【优秀7篇】
高中历史教案【优秀7篇】高中历史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观点。
分析宋明时期儒学的新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2)培养学生理解古代思想家主要学术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结合宋明理学代表人物的经历和浅显的文字材料,帮助学生弄清理学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宋明理学相关知识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初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程朱理学基本内容。
2、教学难点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的历史地位。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回顾归纳从春秋战国到北宋之前儒学的发展过程。
形成——发展为大宗——“焚书坑儒”——复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也称新儒学。
理学的出现与走向成熟,体现了儒学的新发展。
在本课学习中,要求同学们思考的问题有: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它的发展过程怎样?宋明理学与传统儒学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你怎样看待这种变化?由此导入。
2、新知介绍一、三教合一(提问式一带而过)1、魏晋南北朝,佛教和道教迅速传播,出现儒、佛、道三教相互吸纳渗透局面。
2、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严重挑战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佛教和道教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
3、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二、程朱理学1、理学的`概念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
2024年优秀教案历史范文(5篇)
优秀教案历史范文(5篇)优秀教案历史范文篇1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新学案第2页的“知识网络”,讨论回答问题: 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火烧圆明园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6——7页的本目课文、插图、资料和第10页“自由阅读卡”内容,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
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学生阅读7——8页的本目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1、学生先根据第8页表格,在4人小组内“动脑筋”:沙俄通过哪些不等条约割占我国北方哪些领土?(说出大致位置和面积) 2、学生完成新学案第7页[自我测评]第二题“知识联线”:([数字]表示相应的地理位置)(1)——[4];(2)——[1];(3)——[2];(4)——[3]3、学生完成课本第9页“练一练”。
(答案应选C)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学生阅读第9页本目课文和“插图”以及“说明文字”,思考回答: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优秀教案)(新授课案例)必修一第12课《鸦片战争》【课标解读】课标阐述: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识记《南京条约》等内容。
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课标领会:1.要求学生掌握的主干知识如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背景、结果等。
2.条约的主要内容需要教师讲解请一些概念,如领事裁判权,科学归纳后,学生识记。
3.民族精神既要体现出英勇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又要说明中华民族不断探索、学习的精神。
【单元备课】一、《调整意见中》关于本专题内容阐述如下(★为选讲内容)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了解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虎门销烟战争爆发★三元里抗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2)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3)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基本史实甲午战争爆发黄海大战《马关条约》及其影响★台湾军民的反割台斗争(4)了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基本史实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辛丑条约》及其影响(5)通过上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虎门销烟战争爆发★三元里抗英《南京条约》及其影响二、进度安排:新授课5课时三、多元史观解读中国近代史前期的重要事件1.近代化史观:人类历史是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
本专题的重要事件包括: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
2.革命史观: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
本专题的重要事件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四、专题《内忧外患和中华民族的奋起》的主题、特征、线索1.一个主题以反封建和反对外来侵略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2.两大矛盾、两大任务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阶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侵略与抗争;探索与近代化3.三个矛头: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4.四条线索:侵略史——列强侵华,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统治抗争史——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反侵略反封建斗争探索史——仁人志士不懈寻找救国救民真理道路近代化史——发展资本主义,以谋求国家富强五、知识框架【本课分析】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反侵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故而《鸦片战争》作为必修一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
鸦片战争对我国的影响是巨大的,它是近代中国百年屈辱的开始,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在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一、知识能力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二、过程方法探索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中英《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运用史料:指导学生阅读文字材料、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本课相关的史识逻辑思维:训练学生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思想意识: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爱国情感: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重点:19世纪中期的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发展概况的比较;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在西方列强武力入侵下的变化。
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面貌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首先,请同学们来看一下当代中国面向海洋的亮“舰”。
图片中的亮“舰”,亮出了怎样的中国?(学生答:富强、独立等)亮出了怎样的民族精神?(学生答:探索、思考、创新等)当历史的指针指向170年前,当西方国家的军舰横列在中国海面上,古老的中国又是怎样亮出的国家实力和民族精神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鸦片战争”。
★“设计小贴士”:由“亮舰”导入,既有中国第一艘航母下水的材料,又有中国的海军图片,导入比较贴题,能吸引学生。
二、讲授新课(一)“冶铁术”之应用——战前的中国和英国由亮“舰”中的军舰引入制造它们最重要的原料是什么?(学生答:铁)。
“冶铁术”作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在近代中英两国的应用的不同。
(1)展示材料:材料一英国将冶铁技术投入制造机器,并以此推动军事工业发展……中国冶铁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农业革命”,却没有发生“工业革命”。
——韩毓(yu)海《 500年来谁著史》材料二夷船内外均用白铁包裹,底用铜包。
一船安炮七十二尊。
而清军木质舰小,火炮费时多,射速慢。
——1842年参赞大臣齐慎的奏折教师:思考:“冶铁术”对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战前两国的军事状况有何不同?学生总结:对两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有何不同——中国:“冶铁术”在的应用促进了的农业发展。
英国:促进了机器大生产和工业革命。
战前两国的军事状况有何不同——中国:军备落后。
英国:坚船炮利。
★“设计小贴士”:此设计“冶铁术的不同使用”用在这里经过反复思考,感觉这种对比比较综合,角度科学、新颖。
实践证明此处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2)展示材料:清朝军机处内景 17世纪英国议会会场教师:结合两幅图片,能看出两国当时的政治状况是怎样的?学生总结:中国: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英国:不断完善的君主立宪制教师:中国的皇帝集“天地君亲师”于一身,英王虽然是国家元首,平时只是仪式性的角色。
那当这两个大国第一次外交往来时候,会有怎样的对白呢?(3)展示材料:1792年,马戛尔尼率领数800多组成的庞大使团和贵重的礼物远渡重洋,1793年9月终于见到了乾隆皇帝。
英王的信件“允许英商在舟山、宁波、天津等处贸易。
请于舟山附近指定一个未经设防的小岛供英商居住使用。
”乾隆帝的敕喻回应:”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意思是:清朝物产丰富,品种应有尽有,原本就不打算与外国人进行商品交流来互通有无。
教师:这个闭门羹标志着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失败。
这反映出两国的外交政策分别是?学生总结:中国:闭关政策。
英国:开放扩张政策。
教师: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比对,可以看出战争前的中国和英国分别代表哪两种不同的国家?哪两种不同的文明?学生总结:中国:没落的封建国家。
英国: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中国:传统封闭的农业文明。
英国:高速发展的工业文明。
★“设计小贴士”:此处对比,教师点拨到位了,如提示学生第一则材料(韩毓海)比较明显,学生多数都能总结出。
体现了“大历史观”的教学,对学科思维的培养是有好处的。
教师:当这两种存在差异的文明在传统的贸易中狭路相逢的时候,又是怎样的遭遇呢?(4)展示材料:教师:英国商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有哪些?学生总结: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
中国国内没有广阔的市场。
教师:而开放扩张的工业文明恰恰需要的什么?学生总结:原料和市场。
教师: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获取充足的原料,英国开始向中国进行了输出了肮脏的输出手段,这就是?学生总结:走私鸦片。
(5)展示材料:19世纪初,吸食鸦片的不过是富家子弟。
后来,宫府缙绅,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士,都在吸食。
1838年,在广东、福建等地,十人九瘾。
英国在东印度公司的鸦片储备库中国人当时吸食鸦片状况教师:马克思曾说:非法的鸦片贸易年年靠摧残人命和败坏道德来填满英国国库。
结合图片来说明:鸦片的肆虐给当时的中国社会带来怎样深重的影响?学生总结:经济上:白银大量外流带来的财政危机。
政治上:英商行贿使得吏治的腐败。
军事上:战斗力的日渐削弱。
社会风气:毒害了中国人的精神,道德的沦丧。
教师:林则徐上书道光皇帝: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似乎击中了道光帝的软肋。
清政府开始实施了什么运动?学生总结:禁烟运动。
教师:大快人心的禁烟运动又一次切断了英国在中国寻求原料和市场的道路。
这时,英国开始以什么手段来打开中国的市场?学生总结:武力侵略手段。
(二)“铁炮”之轰击——战争的进程和影响教师:当两个国家在海面上兵戎相见之时,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历史它沉重的惊涛拍岸声。
(1)展示材料:两次鸦片战争的视频教师: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视频,总结西方强国发动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学生总结:掠夺原料市场,获得商品倾销地。
教师:也正如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说“西方列强挑起武力争端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扫除通商道路上的无数障碍”。
那么,列强挑起争端集中地区域和结果又是什么?学生总结:东南沿海地区。
通过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取侵略权益而告终。
教师:两场战争横跨二十年,均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清政府为何遭遇了三千年未有之败局?(2)展示材料:我们的军队是中古的军队,政府是中古的政府,我们的人民连士大夫在内,是中古的人民。
我们虽拼命抵抗,终归失败。
——蒋廷黻(fu)《中国近代史》教师:探究1:你认为中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学生总结: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难以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3)展示材料:材料一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
他们疯狂掠夺人民财产和国家财富、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中国国门洞开。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材料二新陈代谢的快速节奏打破了千百年的停滞状态。
许多时论不断地使用“里程碑”“划时代”等词反映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材料三鸦片战争用火和剑的形式,告诉中国人的使命:中国必须近代化,顺合世界潮流。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教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深远的影响?学生总结:1.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领土主权、关税主权等一系列权益。
2.独立发展的进程中断,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精神觉醒。
4.刺激了中国进行近代化的探索实践。
★“设计小贴士”:此环节旨在通过典型的史料,从多角度分析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引导学生答出上述的3和4就要依据史料。
教师:《全球通史》中曾提到:中国在连续性的战争中所遭遇的耻辱性的失败,迫使这个国家放弃对西方屈尊的态度,并开始重新评判自己的文明。
那么,先进不屈的中国人又是怎样进行的抗争和探索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三)“铁骨”之精神——民族的抗争和探索(1教师:清政府爱国将领和普通百姓的不屈不挠的抗争事迹,充分印证了鲁迅先生的“中国的脊梁”的那铿锵有力的话语?学生总结:在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正是这些人,构成了中华的脊梁,民族的脊梁。
教师:而民族精神又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下面通过“两个林则徐”的材料,这体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内涵?(2)展示材料:材料一林则徐有两个,前一个林则徐是主剿的,他的奏章充满自信,他是百战百胜的,可惜琦善受了英人的贿赂,把他驱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