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培养标本采集
血培养的采集方法
![血培养的采集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3ec149b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517c660.png)
血培养的采集方法血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实验室检查方法,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等微生物感染。
正确的血培养采集方法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感染病症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血培养的采集方法,以帮助大家正确操作。
一、术前准备在进行血培养采集前,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检查工具准备:血培养所需的材料包括无菌采血管、无菌抽血针头、消毒用品等,确保材料的无菌与完整性。
2. 患者准备:告知患者采血的目的和过程,并征得其同意。
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病情情况,以便在采血过程中做好相应的处理。
二、采血部位选择血培养采样主要选择下列部位之一:1. 静脉:常用的采血部位是肘窝静脉,因为该部位的血管较为直接且较粗,便于采血。
2. 动脉:对于疑似动脉感染的患者,采集动脉血进行培养以获取更准确的结果。
三、采血操作步骤1. 患者准备:让患者坐于床边或椅子上,保持舒适的姿势,并让其伸直手臂。
2. 术前消毒:选择采血部位后,将部位用酒精或碘酒进行消毒,确保无菌状态。
3. 采血操作:将无菌抽血针头插入血管内,一般角度为15-30度。
当看到鲜血进入采血管时,将其插入到一定深度,并用无菌手套换上采血管与针头。
4. 采血量:一般采集血量为10-20ml,分为两个或三个采血瓶中。
5. 采血完成:采血完毕后,将针头拔出,放入有抗菌剂的针头保护器中,并用无菌棉球按压采血部位,防止出血和感染。
6. 标本处理:将采集的血液标本送到实验室进行培养。
四、注意事项在进行血培养采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采血部位: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避免有感染或静脉曲张的部位。
2. 采血顺序:在进行其他检查之前,应先进行血培养采集,以避免其他操作引入细菌污染。
3. 采血时间:血培养采集应尽早进行,以避免细菌在体内繁殖和扩散。
4. 无菌操作:在采血过程中,要确保操作者和工具的无菌状态,避免细菌污染。
5. 采血量:采集血液时应控制好血液的量,避免过多或过少,以免影响培养结果。
血培养标本采集课件
![血培养标本采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edaca09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4.png)
采血过程中的无创检测技术
01
02
03
无创检测技术能够减少采血过 程中的创伤和痛苦,提高患者 的舒适度。
无创检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患 者的生理参数,为临床提供更 全面的诊断信息。
无创检测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 推动医疗技术的进步,提高医 疗水平。
THANKS
解决方案
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避免在皮 肤破损、炎症、疤痕等处采集血 液,同时注意采血针的深度适中
。
采血时机不正确
01
总结词
采血时机不正确可能影响培养结果,如发热时采集可能增加污染菌的检
出率。
02
详细描述
发热时,体内白细胞增多,可能将污染菌误认为是病原菌;而使用抗菌
药物后,可能抑制病原菌生长,导致假阴性结果。
血培养标本采集过程中,需要注意采集时间、采血量、采血 部位以及防止污染等方面的要求,以保证培养结果的准确性 。
抗生素疗效的评估
在使用抗生素治疗血液感染的过程中,血培养可以用于评 估抗生素的疗效。通过定期采集血液样本进行培养,可以 观察病原体数量的变化情况,从而判断抗生素是否有效, 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05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未来发展
自动化采血设备的研究和应用
01
自动化采血设备能够提高采血效率,减少人为 误差,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02
自动化设备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血样采集, 减少患者等待时间。
03
自动化设备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采血质量,为 临床提供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个性化采血方案的发展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采血方案,能够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 个性化采血方案能够提高采血效果,减少不必要的采血操作。 个性化采血方案的发展将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采集血培养标本与运送流程
![采集血培养标本与运送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1db4e36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e.png)
实验室接收标本后,需将标本放入自 动血培养仪进行培养,或按照手工培 养方法进行操作。
已接种的血培养瓶应在规定条件下保 存,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
异常情况处理与报告
01
02
03
04
如发现标本存在异常情况,如 溶血、凝血、污染等,应立即 通知临床科室并重新采集标本
。
对于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标本, 应立即进行涂片镜检和初步鉴 定,并及时报告临床科室。
有效期内。
采血针和注射器
应选择合适的采血针和 注射器,确保无菌、无
热原。
其他物品
包括棉签、纱布、止血 带、标签等。
患者准备
01
患者应处于安静状态,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波 动。
02
采集前应向患者解释采 集目的、方法和注意事 项,取得患者配合。
03
患者应洗净双手或使用 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04
对于需要穿刺的部位, 患者应配合采集人员摆 好体位,方便穿刺。
对标本进行外观检查,观察是否有溶血、凝固、污染等现象。
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标本处理,如离心、分装等,确保后续检测的准确 性。
持续改进方向与措施
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质量控制 意识。
定期对采集、运送和接收处理过程进行质量评估,发 现问题及时改进。
采用先进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标本采集、运送、 接收处理全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为持续改进 提供有力支持。
03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消毒与穿刺部位选择
消毒
采用碘伏或70%酒精进行皮肤消 毒,消毒范围直径至少为5cm, 待消毒液干燥后进行穿刺。
穿刺部位选择
成人首选肘部静脉,新生儿和婴 幼儿可选颈外静脉或股静脉。避 免在静脉留置导管或静脉输液的 通路中采集标本。
2血培养采集操作
![2血培养采集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8b472c0e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f0.png)
血培养标本采集操作规程一、目的明确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操作方法,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
二、使用范围适用于我院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所有护理人员。
三、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病情、治疗、心理状态及配合程度。
2、了解寒颤或发热的高峰时间。
3、了解抗生素使用情况。
4、评估穿刺部位皮肤、血管状况和肢体活动度。
四、操作要点1、注射器直接穿刺采血法。
2、经血管通路采血法。
3、经外周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取血法:取1支注射器抽取生理盐水20ml备用,另备2支注射器。
取下肝素帽。
连接1支空注射器,抽取5ml血液弃去;如正在静脉输液中,先停止输液20s,再抽取5ml血液弃去。
另接1支注射器抽取足量血标本。
然后以生理盐水20ml用注射器以脉冲式冲洗导管。
消毒导管接口,清除残留血迹。
连接肝素帽或三通管(或正压接头),如有静脉输液可打开输液通道。
4、成人每次采集5~10ml/瓶,婴儿和儿童1~2ml/瓶。
5、用75%乙醇消毒培养瓶瓶塞,待干,将血标本分别注入需氧瓶和厌氧瓶内,迅速轻摇,混合均匀。
五、指导要点告知患者检查目的、方法、注意事项和配合方法。
六、注意事项1、血培养瓶应在室温下避光保存。
2、根据是否使用过抗生素,准备合适的需氧瓶和厌氧瓶。
3、间歇性寒战患者应在寒战或体温高峰前取血;当预测寒战或高热时间有困难时,应在寒战或发热时尽快采集血培养标本。
4、已使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在下次使用抗生素前采用血培养标本。
5、皮肤消毒的顺序:酒精(待干)→碘酒(待干)→酒精两遍(待干)6、血标本注入厌氧菌培养瓶时,避免空气注入瓶内。
7、2次培养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1小时。
8、已完成采血的血培养瓶在室温下放置,尽早送检。
血培养标本采集
![血培养标本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796b9f59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5.png)
血培养标本采集在临床医学中,血培养标本采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操作,能够帮助医生迅速准确地判断感染的病原体及其敏感性。
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操作流程是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为您介绍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血培养标本采集之前,医务人员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1.检查所需材料:血培养瓶、采血针、无菌消毒棉球、无菌手套等。
2.确认患者的身份: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等重要信息,确保采集的标本与患者对应。
3.告知患者:向患者解释采集血培养标本的目的和过程,并获得其同意。
二、采集步骤1.无菌操作:医务人员需戴上无菌手套,确保采集操作在无菌环境下进行。
同时,注意保持工作区的整洁和清洁。
2.选择合适的采血部位:一般常采用质感好、容易握持的静脉作为采血部位,如患者的前臂外侧静脉。
3.皮肤消毒:采血部位的皮肤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减少细菌污染。
常用的消毒剂有75%酒精和碘酒,根据患者对消毒剂的过敏情况选择适当的消毒剂。
4.穿刺采血:医务人员用无菌针头在经消毒处理的静脉部位插入静脉,待血液自由流出时开始采集。
5.采集血培养标本:将血培养瓶插入静脉针头上的连接器上,打开瓶盖,让血液自由流入瓶中。
一般情况下,每瓶血培养标本所需血量为8-10ml。
6.采血完成后,轻轻拧紧瓶盖,拔出连接器,用无菌棉球轻压在采血点上,帮助止血。
三、注意事项1.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确保操作过程中的无菌环境,减少细菌污染的可能性。
2.插针时注意技巧:确保针头成功插入静脉并定位准确,避免因插针错误而导致血液外溢或组织损伤。
3.血液采集量的控制:不同的血培养瓶需要不同的血液量,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保采集到足够的血液。
4.采血时间和频率:最佳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时间通常是在患者发热的早晨,此时细菌浓度较高,有助于提高阳性检出率。
同时,根据医生的嘱托,可适当增加血培养的采集频率。
5.采集后标本的处理:采集完成后,将血培养瓶标注患者信息,并尽快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和检验。
血培养标本的正确采集课件
![血培养标本的正确采集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52cc9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78.png)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方法和步骤
了解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过敏史等,以便选择合适的采集时机和培养基。
了解患者情况
采集前告知
采集前准备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血培养的目的、采集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消除其紧张情绪。
准备好所需的血培养瓶、消毒用品、采血器材等,确保采集过程的无菌操作。
03
02
01
选择合适的静脉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比较治疗前后血培养的结果,可以评估治疗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适应症
发热、寒战、皮疹等疑似感染症状;疑似血液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免疫缺陷、长期使用抗生素、接受化疗等高危人群。
禁忌症
无明确感染症状或仅有轻微不适;近期接受过抗菌药物治疗;采血部位有感染等。
02
血培养的目的是检测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帮助诊断感染性疾病,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评估治疗效果和预后。
目的
定义
指导抗生素使用
通过血培养可以明确病原菌的种类,从而指导临床医生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诊断感染性疾病
血培养是诊断血液感染性疾病的金标准,尤其对于败血症、脓毒血症等严重感染性疾病,血培养能够帮助快速确定病原菌,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最小痛苦原则
血培养标本采集涉及患者的隐私信息,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患者隐私,防止信息泄露。
保护患者隐私
采集血培养标本前,应向患者充分说明采集的目的、方法、风险和注意事项,确保患者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
在采集血培养标本和处理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患者隐私,防止信息泄露和不当使用。
隐私保护
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如出现侵犯权益的情况,患者有权进行维权。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39c6065302768e9951e738ee.png)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1.容器:根据不同血培养的目的,选用不同的培养液,另备酒精灯及火柴。
2.采血环境:要求室内清洁、无尘土飞扬,防污染。
3.采血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并嘱患者头偏向一侧。
4.严格消毒穿刺部位。
用2.5%碘酒消毒一遍待干后,再用75%酒精消毒二遍或用0.5%络合碘消毒二遍。
5.标本宜在患者寒颤、高热时(体温超过38.5℃以上)或使用抗生素前采集,以提高细菌培养的阳性率。
6.血培养取血量为5ml,感染心内膜炎患者,为提高培养阳性率采血量5—10ml。
7.血液注入培养液瓶前后用火焰消毒瓶口和及瓶塞。
8.如患者已用抗生素应在化验单上注明。
9.立即送检。
血培养标本的正确采集
![血培养标本的正确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9a7831a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9b.png)
采样时应该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以避免破 坏血培养中的细胞或细菌,从而确保检测结 果的准确性。
运输和处理血培养标本时应该规范操作,以 避免污染或变质,从而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 性。
06
特殊情况下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发高烧时的血培养标本采集
总结词
高烧时采血要慎重
详细描述
高烧时,血液循环加快,白细胞数量增多,此时采集血培养标本容易被污染,影响检测结果。因此,一般情况 下不建议在患者发高烧时采集血培养标本,但如果必须采血,应尽可能在患者降温后或者使用抗生素治疗前进 行。
血培养标本的处理
分离培养
在实验室中,将血培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以获得更纯的培养物。
检测分析
根据不同的检测目的,对培养物进行检测分析,如药敏试验、细菌鉴定等。
03
影响血培养标本采集质量的因素及控制 措施
患者因素对采集质量的影响及控制措施
患者因素
患者自身状态如病情、年龄、性别、饮食等均可能影响血培 养标本采集的质量。例如,病情养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
采集血培养标本前,需了解患 者的病史、用药情况等信息,
以避免干扰检测结果。
采集时需注意无菌操作,避免 污染标本。
采集后需及时将标本送至实验 室进行检测,以确保检测结果
的准确性。
02
正确的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采集前的准备
核对患者信息
01
在采集血培养标本前,需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正确的患者
血培养标本是指从人体血液中采集的用于细菌培养和检测的 样本。
血培养标本是诊断血流感染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医生了解患 者感染的细菌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方法
1
采集血培养标本需在患者发热期间采集,通常 采集静脉血液样本。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18be0f6b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9c.png)
血培养标本的采集与运送一、采集指征1、寒战、体温超过38℃或低体温,怀疑血流感染时。
2、以下情况时应抽血做细菌和真菌培养,医院内肺炎,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48h,感染性内膜炎,骨髓炎,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的其他情况。
二、采集方法1、皮肤消毒程序:消毒液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直径达5cm以上,待消毒液挥发干燥后(常规需30s以上)穿刺采血。
2、采血部位:通常以肘静脉,疑为细菌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
3、培养瓶接种:成人用无菌器无菌穿刺取血后,排尽针头内空气,直接注入血培养瓶,勿换针头(如果第二次穿刺或用头皮针取血时,应换针头),先注于厌氧培养瓶,然后注入需氧培养瓶,轻轻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推荐采用负压血培养瓶,减少污染环节。
三、标本运送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
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宜置于室温环境。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前,不应暂存于冰箱内。
四、注意事项1、采血时机:尽可能在抗菌药物使用前或在停用抗菌药物24小时后采集,最好在寒战和发热初期采血。
2、采血次数及间隔:对需马上做抗菌治疗的急性发热性疾病或需紧急手术的患者,应立即从两臂分别取2套标本。
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h内取血3次,每次间隔不少于30min,必要时次日再做血培养2次。
对发热原因不明者2次抽血间隔60min,必要时于24-48小时后再抽血2次。
3、不能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血,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
血培养标本采集课件(PPT演示)
![血培养标本采集课件(PPT演示)](https://img.taocdn.com/s3/m/40438d8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e2.png)
06
血培养标本采集的临床应用与展望
血培养标本采集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诊断感染性疾病
血培养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金标准, 通过培养血液中的病原微生物,可帮 助医生确定感染的病原体类型,为后 续治疗提供依据。
指导抗生素选择
通过血培养结果,医生可以了解病原 微生物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和耐药 性,从而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治疗, 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采集人员培训
定期对采集人员进行培训, 提高其操作技能和安全意 识。
采集物品准备
01
02
03
04
血培养瓶
选择适当的血培养瓶,如需同 时检测需氧和厌氧菌,应准备
两种培养瓶。
消毒物品
准备消毒剂、消毒棉签等,用 于采血部位皮肤的消毒。
采集器具
准备适当的采血针、注射器等 采集器具,确保采血过程顺利
。
记录表格
采血量不足可能是由于护士在采集时未能准 确估计所需的血量,或者由于患者血管条件 不佳导致采血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加 强护士的培训,提高对血培养采血量的认识 ,同时对于血管条件不佳的患者,应选择合
适的采血部位和采血技巧。
采血部位不当
总结词
采血部位不当可能导致血液成分的差异,影响培养结 果。
详细描述
采集量的确定
总结词
采集足够的血量是保证培养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详细描述
根据不同的培养目的和检测方法,需要采集不同量的血液。 一般来说,成人每次采集10-20ml血液,婴幼儿每次采集15ml血液。如果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应适当增加采血量以 提高阳性率。
采集过程中的无菌操作
总结词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是保证血培养标本质 量的重要环节。
血培养标本采集
![血培养标本采集](https://img.taocdn.com/s3/m/4f50f4f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ac.png)
01 血培养采集适应证目前,血培养适应证无统一标准。
简单标准如发热(体温> 38 ℃)或局部中重度感染,复杂标准则有多条。
专家共识中指出,需要采集血培养的适应证中,有些以临床诊断为目的,有的是以临床治疗为目的、以临床预防为目的。
以临床诊断为目的的,包括以下7 个标准:其中,以诊断成人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为目的,下列情况须考虑CRBSI,建议进行血培养。
包括:1. 无论有无局部感染迹象,尤其是没有明确的其他感染源时,有静脉导管的患者出现发热、寒战或其他脓毒症迹象;2. 有静脉导管的患者,出现微生物血源性播散导致转移性感染(即脓毒性栓塞);3. 有静脉导管的患者,出现皮肤定植微生物引起的持续性或复发性菌血症的情况。
提醒:1. 考虑CRBSI 时,要配套采集血培养,一个经皮采自外周静脉,另一个经导管采集;对多腔导管,应从所有腔中采集。
不建议单独采集经导管血培养。
2. 一旦怀疑患者为血流感染,应在抗微生物药物使用之前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对已使用抗微生物药物的患者,建议在下一次应用抗微生物药物之前采集标本。
结合以上标准,案例中的患者虽然有局部感染迹象,但没有发热、寒战及其他脓毒血症迹象,因此,暂不考虑采集血培养标本。
02 CRBSI 的诊断标准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诊断分为确诊、极似诊断(probable diagnosis)和拟诊。
确诊:留置血管导管期间及拔除血管导管后48 h 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感染无关的感染,除局部表现外还会出现发热(>38 ℃)、寒战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
微生物学检查结果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且从导管尖端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极似诊断:临床判断导管极有可能为感染来源,并符合以下表现:具有发热(> 38 ℃)、寒战或低血压等全身表现,且导管培养阳性,但血培养阴性,除导管外无其他感染来源,并在拔除导管48 h 内未使用新的抗微生物药物时,症状改善。
血培养标本采集ppt课件
![血培养标本采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33660b6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1.png)
与实验室沟通
血培养标本的送检时间对检测结果有重要 影响,因此应确保标本在采集后尽快送至 实验室进行检测。
在血培养标本采集前,与实验室进行沟通 ,了解实验室对标本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确保采集的标本符合实验室的检测要求。
2024/1/27
17
05
血培养标本的接收和处理
2024/1/27
18
标本接收
接收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了解 血培养标本采集、保存和运输的
保存记录
对保存的标本进行详细记录,包括 患者姓名、采集时间、保存条件、 保存时间等信息。确保标本的可追 溯性。
16
注意事项
无菌操作
标识清晰
在血培养标本的采集、运送和保存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和 交叉感染的发生。
确保标本容器上的标识清晰、完整,以便 实验室人员准确识别和处理。
及时送检
血培养标本采集ppt课件
2024/1/27
1
目 录
2024/1/27
• 引言 • 血培养标本采集前准备 • 血培养标本采集方法 • 血培养标本的运送和保存 • 血培养标本的接收和处理 • 血培养结果解读与临床应用
2
01
引言
2024/1/27
3
目的和背景
了解血培养标本采集 的意义和重要性
提高血培养标本采集 的质量和效率,减少 误差和污染
相关知识。
接收时核对患者信息、标本类型 、采集时间等,确保信息准确无
误。
检查标本容器是否完整、无破损 ,标签是否清晰可辨。
2024/1/27
19
标本处理
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操作,确 保操作过程安全无污染。
2024/1/27
对标本进行外观检查,观察是 否有溶血、凝块等异常情况。
血培养标本的留取
![血培养标本的留取](https://img.taocdn.com/s3/m/d55bf831f111f18583d05aec.png)
先将血培养瓶盖打开,瓶口以安尔碘消毒
使用真空采血器以无菌技术采集静脉血
再次核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用注射器采血,则将针头用酒精灯消毒后方可将血液注入血培养瓶
粘贴化验单,在化验单上标明抽血时间,及时送检
洗手、收拾用物、记录特护记录单
(四)简要说明
1.标本采集基本原则
(1)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
(2)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
(3)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检验科,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
(4)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
5.血培养的数量和采血时间
(1)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1 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皮肤污染菌。
(2)对间歇性菌血症,用于培养的血液应在估计寒战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采集。采集血培养应该在使用抗生素之前进行,推荐同时采集2~3瓶,每瓶20~30 ml血样进行培养来做最初的评估。
血培养标本的留取
(一)目的
进行血液微生物学检查。
(二)用物准备
按医嘱准备血培养瓶(需氧或厌氧)、治疗盘、真空采血器(或注射器)。
(三)操作程序
留取血培养
核对医嘱及化验单、明确检验项目,检验目的及注意事项
核对病人、并向病人作耐心解释,以取得合作
(2)寒战;
(3)白细胞增多(>10×lOg/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增多;
(4)粒细胞减少(成熟的多核白细胞<1×109/L);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2886526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6f.png)
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
嘿,朋友们!咱今天来聊聊血培养标本采集流程这档子事儿。
你想想啊,这血培养就像是一场探秘之旅,咱得小心翼翼地去寻找那些隐藏在血液里的小秘密呢!
首先呢,得做好准备工作。
就好比你要出门远足,得带上合适的装备吧。
咱得把要用的东西都准备齐全咯,什么采血针啦、培养瓶啦,一个都不能少。
然后呢,找好采血的部位。
这就像你找宝藏得先确定个大概位置呀。
一般呢,会选那些比较容易抽到血的地方,可别瞎找一气哦。
采血的时候可得小心啦!就跟拆礼物似的,轻点儿,别把里面的“宝贝”给弄坏咯。
消毒要彻底,可不能让那些捣乱的细菌混进去。
抽完血啦,赶紧把血放到培养瓶里。
这就像给宝贝找了个安稳的家。
动作要快,别让血等着急啦。
接着,把培养瓶好好处理一下,标记清楚,可别搞混啦。
这就像给每个宝贝贴上属于它自己的标签。
你说这血培养标本采集是不是挺有意思的?就像一个小小的实验,每一步都得认真对待。
要是哪一步出了错,那不就像走路摔了一跤,得重新再来嘛。
咱可不能马虎,得像爱护宝贝一样对待这些血标本。
想象一下,如果因为咱的不小心,让结果不准确,那多耽误事儿呀!
所以啊,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流程,严格按照要求来做。
这不仅是对工作负责,也是对病人负责呀。
让我们一起把血培养标本采集这件事做好,为医疗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吧!就这么着,加油哦!。
血培养标本采集要求
![血培养标本采集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ea1b9ad9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2.png)
血培养标本采集要求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血培养标本采集要求,这可真的超级重要啊!
你想想看,就好比要建一座坚固的大厦,那材料可得选好啊,血培养标本不就是我们诊断疾病的重要“材料”嘛!比如说,采集前得好好准备吧。
一定要把要穿刺的地方认真消毒,不然带进细菌可就糟糕啦!这就像出门前得把自己收拾干净一样重要呀。
然后呢,采集的时间也有讲究哦!可不能随便什么时候都采。
这就好像做饭得掌握好火候,时机不对,那做出来的菜能好吃吗?比如说怀疑有细菌感染的时候,就得及时采呀,别等错过了最佳时机。
还有呀,采血量也不能马虎。
采少了,可能检测不出来;采多了,又会对患者有影响。
这不就跟做菜放盐一样嘛,少了没味道,多了又太咸。
比如遇到小朋友采集,就更得注意采血量啦。
采集的过程中,动作可得轻柔些呢。
你总不能对血培养标本“粗手粗脚”的吧!这就好像对待一个小婴儿,得小心翼翼的呀。
咱得保证标本不被污染,不被破坏呀。
采集完了还不算完事儿呢,得赶紧送检啊!这就像快递包裹,得快点送
到目的地,不然耽误时间久了,里面的东西可能就坏啦。
总之,血培养标本采集要求真的一点都不能马虎呀!我们要像爱护宝贝
一样对待它,这样才能帮我们准确地诊断疾病,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治疗。
这就是我的观点啦,大家可千万要记住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培养标本细菌学采集、运送、验收标准操作规程
1.目得
规范血培养标本细菌学采集、运送、验收标准操作规程,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2、范围
微生物实验室受理血培养瓶。
3、职责
3、1 医护人员正确采集血培养标本送检。
3、2 临床科室标本运输人员负责及时将血培养标本送至检验科微生物室。
2血培养指证
2、1患者出现寒战,发热(≥38℃)或低温(≤36℃)、
2、2白细胞增多(>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得或带状得白细胞增多)皮肤粘膜出血;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成熟得多形核白细胞<1×109/L),血小板减少等、
2、3怀疑血流感染时,医院内肺炎、
2、4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超过72h、
2、5感染性心内膜炎、骨髓炎、昏迷。
2、6有严重基础疾病、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多器官衰竭。
2、7临床医生怀疑有血流感染可能得其她情况、(血压降低,CRP升高及呼吸快)。
2、8新生儿菌血症,应同时做尿液与脑脊液培养。
3血培养采集
3、1采集血量:采血量以培养基得 1/10 为宜,成人每瓶采集:5~10ml,婴儿每瓶采集:1~2ml。
儿童每瓶采集:2~5 ml。
婴幼儿病人,一般只抽一瓶需氧瓶进行培养,无需常规做厌氧瓶。
3、2血培养份数与采血时间
3、2、1对怀疑菌血症得成人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3套(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婴幼儿患者,推荐同时采集2次(不同部位)血培养标本。
一次静脉采血注入到多个培养瓶中应视为单份培养或一套血培养。
多次采血不应在同一部位进行,应更换部位。
对
于间歇性寒颤或发热应在寒颤或体温高峰到来之前0、5-1小时采集血液。
对于某些全身性与局部感染患者采血培养得建议:(一瓶需氧瓶,一瓶厌氧瓶为一套,或者两套需氧瓶为一套)
3、2、2急性发热怀疑菌血症者,应尽量在抗菌药使用之前,在10分钟内于不同部位采集两套血培养标本。
3、2、3对于非急性感染,怀疑有菌血症者,应在24h内于不同部位采集2-3份血标本,每次采血得间隔不应小于3h,并应于抗菌给药前采血。
3、2、4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应在1-2小时内采集3份血标本,并尽量在抗菌药前采血;如果24小时培养阴性,可再采集3份以上得血标本。
入院前两周内接受抗菌药物治疗得患者,连续3天,每天采集2份。
可选用中与或吸附抗菌药物得培养瓶。
3、2、5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患者,在24小时内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2或3份,每次间隔大于1h;如果24小时培养阴性,可再采集2或3份以上得血标本进行培养。
3、2、6不明原因发热,可在24小时内不同部位采集血液标本2或3份,每次间隔大于1h;如果24~48小时培养阴性,可再采集2或3份以上得血标本。
3、2、7可疑菌血症或真菌菌血症,但血培养持续阴性,改变血培养条件与方法,以获得罕见得或苛养得微生物。
3、2、8儿童菌血症患者在24小时只需要采一次血标本进行培养,需特别注意穿刺部位得消毒,以区别感染菌与污染菌,由于儿童厌氧菌菌血症罕见,常规血培养不做厌氧培养。
3、3血培养瓶类型:
3、3、1蓝色:成人需氧血培养瓶。
3、3、2结红色: 成人厌氧血培养瓶。
3、3、3黄色:儿童需氧血培养瓶。
3、4采血操作流程
3、4、1、手卫生:七步洗手后手消毒。
3、4、2、血培养瓶消毒:根据检验申请单,选择合适得血培养瓶,检查血培养瓶有无破损、保质期等。
用75%酒精消毒血培养瓶塞,作用60s,待干。
3、4、3、皮肤消毒:按常规消毒穿刺部位皮肤(用70%酒精檫拭静脉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作用60秒以上。
再用10%碘伏以穿刺点为中心向外螺旋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作用60秒,同时旋转棉签,保证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无菌状态,防止皮肤寄生菌或环境引起得污染),消毒范围为8×10cm,待干。
3、4、4.持穿刺针按常规方法刺入静脉,另一头刺入相应血培养瓶内,利用瓶内真空抽取血标本,如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3、4、5.建议每套血培养同时接种至需氧瓶与厌氧瓶,有利于微需氧菌与厌氧菌得检出。
当厌氧菌感染不能除外得病人,如腹部手术合并感染得病人,必须同时做厌氧菌血培养。
3、4、6如果不能满足推荐得采血量时,应首先满足需氧瓶;3、4、7血液注入血培养瓶后轻摇瓶子以防血液凝固。
4运送要求
4、1所有标本采集后都应立即送往实验室,最好在2h内。
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宜置于室温环境。
血培养瓶送到检验科放入培养箱前,禁止暂存于冰箱内。
4、2送检标本应正确标注相关信息,注明采样时间与送检时间。
4、3安全防护:放标本得容器必须防漏,禁止将渗漏得标本送往实验室。
5拒收不合格血培养:
5、1检查培养瓶就是否有渗漏、破损或明显污染;注意采血量不足或过多情况。
5、2检查瓶子上得标签与申请单就是否相符;并在申请单上注明采血量,抗生素使用情况以及采血部位(如静脉、导管)
5、3对于延迟送检得血培养瓶应注意肉眼观察微生物生长可视信号,如发现可视信号提示有微生物生长,应该立即直接涂片镜检与划线转种。
6注意事项
6、1检验单需注明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血液采集时间与部位、临床诊断等患者信息。
6、2采血部位通常为肘静脉,疑为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得静脉处采血。
除非怀疑有导管相关得血流感染,否则不应从留置静脉或动脉导管取血
因为导管易被皮肤正常菌群污染。
6、3采血次数:对于成年患者,应该同时分别在两个部位采集血标本,在两个部位分离到同样菌种才能确定时病原菌。
标本采集与运送均应在防止污染得原则一下认真进行。
6、4 当怀疑骨髓炎、脑膜炎、肺炎与肾盂肾炎合并菌血症时,在抗菌药物使用前从不同部位抽取2套血培养,两个来源得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各自做好标记。
6、5对不明原因得发热、亚急性心内膜炎,由三个?同得部位抽取3套血培养,每套间隔时间≥1小时,当培养24~48h后若为阴性,则继续采集2套血培养。
6、6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6、6、1希望保留深静脉导管者至少采集2套血培养,其中至少一套来自外周静脉,另一套从导管采集,两个来源得采血时间必须接近(建议≤5分钟),并各自做好标记。
6、6、2决定拔除深静脉导管者从独立得2个外周静脉部位,无菌采集2套血培养,同时无菌下取出导管并剪下5cm导管末梢送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