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英语知识运用题型高分溯源
XX考研英语(二)英语知识运用题型解析
![XX考研英语(二)英语知识运用题型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91fee1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2c.png)
XX考研英语(二)英语知识运用题型解析考研英语(二)英语知识运用共20个小题,每个小题0.5分,共10分。
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知识点的综合运用能力。
题型特点是:在一篇大约350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个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正确答案,补全原文,从而使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构造完整。
了解完考研英语(二)英语知识运用的题型特点之后,接下来就和大家分享一些由命题研究中心资深考研专家总结出来的应对策略。
这类题型主要是考查考生对词义的理解辨识能力,包括名词辨析、动词辨析、形容词辨析、副词辨析、介词辨析、连词辨析等。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考生应该掌握这些单词的根本意思,再结合详细的语境进展比拟。
First, it is very expensive to set up theputer, card reader, and intermunications works necessary to makeelectronic money the 8 form of payment.8. A.similarB.originalC.temporaryD.dominant选自xx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二)试题答案:D。
解析:空格所在句子译为“使得电子支付成为支付方式”。
选项A.similar “相似的“;选项B.original“原始的”;选项C.temporary“暂时的”;选项D.dominant“占主导的,支配的”。
结合句意可知,选项D更符合句意。
这一题型相对来说,比拟容易。
因为考生只要对题中的固定搭配熟悉,就可以轻松选出答案。
这就要求考生平时要多记多背,掌握大量的固定短语搭配,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
A mon name for a guy who never 9 itto the top. Joe Blow,Joe Palooka, Joe Magrac...a working classname。
2024考研英语二评分标准
![2024考研英语二评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d02f489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48.png)
2024考研英语二评分标准
考研英语二的评分标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试卷难度、题型和分值。
1. 试卷难度:一般来说,高难度的试卷会导致评分更加严格。
2. 题型:不同题型的评分标准也有所不同,例如阅读理解、写作等题型有各自的评分细则。
3. 分值:分值也是评分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题型的分值会对评分的权重产生影响。
对于具体分值,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翻译及写作题型和分值情况如下:
1. 英语知识运用:总共10分,20题,每题分。
2. 阅读理解:A节共4篇文章,每篇5题,共20题,每题2分;B节共1
篇文章,5题,每题2分;C节翻译1篇文章,15分。
3. 写作:A节应用文10分,B节议论文15分。
建议查询官方渠道以获取最准确的信息。
怎么提高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准确率?从真题来源及解题技巧谈起
![怎么提高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准确率?从真题来源及解题技巧谈起](https://img.taocdn.com/s3/m/6377def5b14e852458fb57c2.png)
/ 怎么提高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准确率?从真题来源及解题技巧谈起考研战场上素有”一分千人”的传统,考研英语阅读理解更是一个拉分的大招,所以掌握阅读题的解题技巧,提高理解题的得分率也成为百万考研党的心之所向,文都考研dudu汇总了关于考研英语真题来源及解题套路的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考研的您。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真题来源/仔细观察上述表格,我们统计得知,近九年来考研英语阅读文章总篇数为36篇,其中选自《经济学人》和《卫报》的文章最多,各自占据了五篇;接下来是《华盛顿邮报》和《经济周刊》,共有6篇文章出自这两种期刊;次之的便是出现2次的期刊,分别是《自然》、《评论》、《华尔街日报》、《哈佛商业评论》以及《基督教箴言报》;其余的便是出现过一次的期刊。
考研英语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何凯文kk阅读三步法1.定位一般来说,一篇阅读理解文章下面的问题,都是按照文章段落、逻辑的顺序编排的。
这就给我们的定位提供了依据。
只有先找到这个问题相关的段落,才能有的放矢,缩小思考范围,减少解题花费的时间。
等我们定位到段以后,掌握了段落大意,就可以把题干对应到某些句子。
2.替换正确答案和原文汇总的表述意思相同,表达不同。
因为正确答案对原文的某些词语进行了替换,比如同义词、近义词、上下义词等等,有时候还会正话反说,取原文的相反意思。
所以,你需要在第一步定位到的句子中,对照选项和原文,进一步锁定答案范围。
3.排除通过前两步锁定答案范围后,如果你认为一个选项是正确答案,先别急着选,花几秒钟把其他选项都过一遍,如果其他3个选项明显错误,可以放心地选择了。
如果遇见了干扰项,此时应遵循“主题为王”的原则,选择最接近主题的那个,才是正解。
/初次接触KK阅读三步法,你可能会觉得不太适应,但考研英语阅读名师何凯文老师在课程中强调过,只要你用这个方法勤加练习,做上几篇阅读理解之后,步骤就会自然地融入到你的解题思路中。
考研选文都不当陪考族。
近5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及阅读文章来源统计
![近5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及阅读文章来源统计](https://img.taocdn.com/s3/m/be19021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72.png)
近5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及阅读文章来源统计
近5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及阅读文章来源统计
与英语一相比,考研英语二的整体难度要略小于英语一,但这不意味着考英语二的同学们在准备的过程中就可以掉以轻心哦。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近5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及阅读文章来源统计,供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
从2010年开始,全国硕士研究生英语试卷分为英语一和英语二。
但实际上,仅就文章来源来说,英语一和英语二的文章都同样来自于一些经典英文原刊。
考研英语二由三部分组成,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
下面我们来看下英语知识运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部分近几年的文章来源统计!
英语知识运用(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从上面的'表格中,我们大概可以总结出几条出题规律:
1、每年的阅读文章基本上都来自近几年的英文原版报刊杂志。
经统计,4年真题28篇文章中,来源最多的是《卫报》、《大西洋月刊》和《纽约时报》杂志,分别占到了总体的17.9%、14.3%和10.7%。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几本杂志作为重点阅读对象。
2、其次,我们还可以看到,在所选文章里面,绝大多数为议论文和说明文,这就又为我们排除掉了一部分文章,减轻了我们的阅读压力。
其中尤其要注意的是,近两年所选文章均为议论文,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更要有所侧重。
3、大部分所选文章都来源于近两年的杂志,甚至大部分是来自于前一年的文章,可见文章的时效性越来越明显,这也就是说五六年前的文章我们就暂时“放过”它们吧。
【近5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及阅读文章来源统计】。
考研英语一英译汉命题思路预测及解题思路.doc
![考研英语一英译汉命题思路预测及解题思路.doc](https://img.taocdn.com/s3/m/f98e30ca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1e.png)
考研英语一英译汉命题思路预测及解题思路
在一篇约400字的短文中有5个划线部分(总计约150字), 考生应根据上下文将各划线部分译成汉语,译文必须内容准确、完整、语言明白、字迹清楚,每一划线部分为1小题,每题2分,共10分,解题时间为25 -- 30分钟。
xx年全国统考试卷英译汉中考生失分主要原因有两点:
1) 宏观方面:不能根据上下文的逻辑联系来把握句子的内含,不能根据句子的总体意思来引申、表达某些词汇和词组的含义。
2) 微观方面:对词义的掌握不够到位,对某些关键词词义理解有偏差。
1)定语从句的译法:前置法/分译法
2)what从句的译法
3)while引导让步状语从句
4)as…as/not as(so) …as…引导比较状语从句译法
5)后置定语的译法:前置法常译为“……的+所修饰名词”
6)倒装句译法。
考研英语知识运用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
![考研英语知识运用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a066058c69dc5022aaea00dc.png)
考研英语知识运用题型分析与解题技巧英语知识运用部分(Use of English)是一种在语篇层面上对语言知识进行测试的题型,它是通过完形填空的考查形式综合考查考生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目的是鼓励考生在实际交际和应用中能更准确、自如地运用词汇、语法知识。
该部分不仅考查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一致性和逻辑关系等)的辨识能力。
考生在做英语知识运用题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理解和准确把握文章主题针对英语知识运用这样的题目,正确理解短文主题是解决此类题型的关键。
通常,200多字的短文主题明确单一,而正确理解主题对理解其他展开句及准确地选择词汇起着关键作用。
在把握主题的同时也要着眼于作者的观点,切忌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作者。
要做到迅速把握一篇短文的主题应该遵循以下几点:1) 在阅读时,一定不要忽视短文的首句。
英语知识运用文章的第一句话通常是没有空白的完整句子,而且第一句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或是含有主题词的句子,考生可以根据它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面答题奠定基础。
因此,我们在阅读知识运用文章的第一句话时,不应该只是读懂其字面的意思,而是要透过首句来预测文章的中心内容,为接下来做题把准方向。
如20XX年完型文章的第一句Ancient Greek philosopher Aristotle viewed laughter as “a bodily exercise precious to health.”由此可以判定这篇文章是有关“laughter(笑)”的话题。
2) 有时第一句话虽不是主题句,但往往与主题密切相关,其作用常是为主题句做铺垫,为全文提供背景。
如20XX年完型文章的首句:By 1830 the former Spanish and Portuguese colonieshad become independent nations. The roughly 20 million 1 of these nationslooked 2 to the future. 本文首句讲“到1830年,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都已经成为独立的国家。
翻译硕士(mti)英语如何最大化利用历考研真题取得高分
![翻译硕士(mti)英语如何最大化利用历考研真题取得高分](https://img.taocdn.com/s3/m/5d3cb2c0bb68a98270fefa8e.png)
翻译硕士(MTI)英语:如何最大化利用历年考研真题取得高分我们在考研的最后的冲刺阶段要学会利用真题,真题能够使我们找到考试的感觉,使我们知道考试考察的重要知识点,因此我们必须学会利用好考试真题,下面为大家带来翻译硕士(MTI)英语翻译基础利用真题的方法。
下面强调一下翻译真题的使用方法:(1)模拟考试,写出译文之所以要“写出译文”,是因为我们是在“做”翻译,不是“看”翻译。
很多学习英语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明明自己把句子看懂了,也大概理解英语原文,可是就是表达不出来,经常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问题就在于翻译实践的练习不够,“做”得不够。
(2)精雕细琢,自我提高首先,要完全理解原文,对原文中不懂的单词,需要翻翻词典,如果这个单词是大纲单词,你没有掌握的话,你需要把这个单词记录下来,以备后面自己作为基础来掌握。
第二,对原文的句子的逻辑和语法结构,需要完全把握。
要记住翻译的原则:让句子更通顺,切不要改变原文的意义。
(3)比对答案,查找问题翻译中的关键问题,基本上就是以下三个:1、单词的意思没有掌握,英语原文的词组没有掌握;2、对原文的逻辑结构和语法结构把握错了,弄错了修饰关系;3、汉语意思表达的时候不太符合汉语语言习惯。
翻译硕士(MTI)英语翻译基础利用真题的方法为大家带来过了,真题里面包含了重要的知识点,希望我们能够抓住里面的重要内容,这样能使我们取得高分。
关于凯程:凯程考研成立于2005年,国内首家全日制集训机构考研,一直致力于高端全日制辅导,由李海洋教授、张鑫教授、卢营教授、王洋教授、杨武金教授、张释然教授、索玉柱教授、方浩教授等一批高级考研教研队伍组成,为学员全程高质量授课、答疑、测试、督导、报考指导、方法指导、联系导师、复试等全方位的考研服务。
凯程考研的宗旨: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凯程考研的价值观口号:凯旋归来,前程万里信念:让每个学员都有好最好的归宿使命:完善全新的教育模式,做中国最专业的考研辅导机构激情:永不言弃,乐观向上敬业:以专业的态度做非凡的事业平衡:找到工作、生活、家庭的平衡点服务:以学员的前途为已任,为学员提供高效、专业的服务,团队合作,为学员服务,为学员引路。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阅读出处
![历年考研英语真题阅读出处](https://img.taocdn.com/s3/m/1e4162c1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d.png)
一、20XX知识运用试题来源这次知识运用试题选材来自考研英语必考杂志《经济学人》,原文标题是:A Question of Judgment;原文链接:;选项里的大多数单词都能认识,但不一定能选对,这属于考研英语出题的一大特色—熟词生义。
文章难度适中,选项看似容易,但选择起来总感觉模糊不清,很难做判断。
命题专家在出题的时候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写和删除。
A NEVER-ENDING flow of information is the lot of most professionals. Whether it comes in the form of lawyers' cases, doctors' patients or even journalists' stories, this information naturally gets broken up into pieces that can be tackled one at a time during the course of a given day. In theory, a decision made when handling one of these pieces should not have much, if any, impact on similar but unrelated subsequent decisions. Yet Uri Simonsohn of the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and Francesca Gino at Harvard report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that this is not how things work out in practice.Dr Simonsohn and Dr Gino knew from studies done in other laboratories that people are, on the whole, poor at considering background information when making individual decisions. At first glance this might seem like a strength that 1. grants the ability to make judgments which are unbiased by 2. external factors. 〔But in a world of quotas and limits—in other words, the world in which most professional people operate—the two researchers suspected that it was actually a weakness.在考试中命题老师删掉了 They speculated that an inability to consider the big 3. picture was leading decision-makers to be biased by the daily samples of information they were working with. 4. For example, they theorized that a judge 5. fearful of appearing too soft 7. on crime might be more likely to send someone to prison 8. if he had already sentenced five or six other defendants only to probation on that day. To 8. test this idea, they turned their attention to the university-admissions process. <Admissions officers interview hundreds of applicants every year, at a rate of 4% a day, and can offer entry to about 40% of them在试卷中删掉了>. In theory, the 9. success of an applicant should not depend on the few others 10. chosen randomly for interview during the same day, but Dr Simonsohn and Dr Gino suspected the truth was 11. otherwise.They studied the results of 9,323 MBA interviews 12. conducted by 31 admissions officers. The interviewers had 13. rated applicants on a scale of one to five. This scale 14. took numerous factors into consideration, including communication skills, personal drive, team-working ability an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s. The scores from this rating were 15 then used in conjunction with an applicant's score on the Gradu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Test, or GMAT, a standardized exam which is 16. marked out of 800 points, to make a decision on whether to accept him or her.Dr Simonsohn and Dr Gino discovered that their hunch was right. If the score of the previous candidate in a daily series of interviewees was 0.75 points or mo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ne 17. before that, then the score for the next applicant would 18. drop by an average of 0.075 points. This might sound small, but to 19. undo the effects of such a decrease a candidate would need 30 more GMAT points than would otherwise have been 20. necessary.<最后一段命题老师没有选用>As for why people behave this way, Dr Simonsohnproposes that after accepting a number of strong candidates, interviewers might form the illogical expectation that a weaker candidate "is due". Alternatively, he suggests that interviewers may be engaging in mental accounting that simplifies the task of maintaining a given long-term acceptance rate, by trying to apply this rate to each daily group of candidates. Regardless of the reason, if this sort of thinking proves to have a similar effect on the judgments of those in other fields, such as law and medicine, it could be responsible for far worse things than the rejection of qualified business-school candidates.二、20XX考研英语阅读理解Part A 文章命题来源Text 1第一篇文章出自 2012年6月21日Business-week 上的一篇文章,文章有一定难度。
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 题源
![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 题源](https://img.taocdn.com/s3/m/ebb16862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9.png)
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题源在考研英语的备考过程中,完形填空作为考查考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重要题型,其题源的文章质量和难度直接关系到考生的复习效果。
以下为针对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的题源分析,旨在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出题趋势,提升复习效率。
一、题源概述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题源主要来源于期刊杂志、学术论文、新闻报道等,内容涵盖社会生活、科普知识、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
这些文章具有以下特点:1.语言地道,表达准确;2.逻辑清晰,结构严谨;3.题材广泛,涉及多领域知识;4.难度适中,符合考研英语二考试大纲要求。
二、题源分析以下是针对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题源的具体分析:1.社会生活类文章此类文章主要涉及社会现象、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方面,旨在考查考生对社会生活的理解和关注。
例如,关于环保、公益、家庭关系等话题的文章。
2.科普知识类文章科普知识类文章涉及自然科学、技术创新、医学健康等领域,旨在考查考生的科普素养和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关于人工智能、新能源、基因编辑等话题的文章。
3.文化教育类文章此类文章主要关注教育理念、文化传承、艺术鉴赏等方面,旨在考查考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例如,关于教育改革、传统文化、电影评论等话题的文章。
4.新闻报道类文章新闻报道类文章以时事热点为主线,涉及政治、经济、国际关系等领域。
此类文章旨在考查考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和了解。
例如,关于国际贸易、国际会议、政策解读等话题的文章。
三、备考建议针对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的题源特点,以下为考生提供以下备考建议:1.关注时事热点,提高对新闻报道的理解能力;2.拓宽知识面,加强对科普知识类文章的阅读;3.提升文化素养,关注文化教育类文章的题材;4.增强逻辑思维,提高对社会生活类文章的分析能力;5.做好词汇积累,掌握各类文章的常见表达;6.多做真题练习,熟悉出题规律,提高答题技巧。
通过对2024年考研英语二完形填空题源的分析,希望考生能够明确备考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2024年考研英语题源
![2024年考研英语题源](https://img.taocdn.com/s3/m/597fa206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fb.png)
2024年考研英语题源随着考研日益临近,备考已成为众多考生的当务之急。
在新的一年里,2024年考研英语试题的题源备受关注。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更好地备战考研英语,本文将为大家详细解析2024年考研英语的题源,以便大家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一、历年考研英语试题题源分析通过研究历年考研英语试题,我们可以发现,考研英语试题的题源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国内外时事热点:此类话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旨在考查考生对时事热点的关注程度和英语应用能力。
2.学术性文章:此类话题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的学术文章,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学术阅读和理解能力。
3.文化差异:此类话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人生哲理:此类话题涉及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哲理分析和表达能力。
二、2024年考研英语题源预测结合当前形势和历年试题特点,我们可以对2024年考研英语题源进行如下预测:1.国内外时事热点: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热点话题将受到关注。
例如,全球治理、一带一路、疫情防控等。
2.学术性文章:学术性文章将继续出现在考研英语试题中,涉及的领域可能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
考生需关注学术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文化差异:中西方文化差异依然是考查的重点,如教育、习俗、价值观等方面的对比。
4.人生哲理: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思考将继续出现在试题中,考生需关注此类话题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三、备考建议针对2024年考研英语题源的预测,建议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1.关注时事热点:定期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热点话题,积累相关词汇和表达。
2.提高学术阅读能力:通过阅读英文学术论文、报告等,提高对学术性文章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了解文化差异:学习中西文化的特点和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4.锻炼哲理分析能力:多阅读富有哲理的文章,锻炼自己的哲理分析和表达能力。
考研英语一英语知识运用真题及答案
![考研英语一英语知识运用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92fca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52.png)
考研英语一英语知识运用真题及答案2017年考研英语一英语知识运用真题及答案考研英语一试题分三部分,共52题,包括英语知识运用、阅读理解和写作。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考研英语一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真题,希望能帮到大家!Section I Use of EnglishDirections:Read the following text. Choose the best word (s) for each numbered blank and mark A, B, C or D on the ANSWER SHEET.(10 points)Could a hug a day keep the doctor away? The answer may be a resounding "yes!" 1 helping you feel close and 2 to people you care about, it turns out that hugs can bring a 3 of health benefits to your body and mind. Believe it or not, a warm embrace might even help you 4 getting sick this winter.In a recent study 5 over 400 health adults, researchers from 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 in Pennsylvania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and the receipt of hugs 6 the participants' susceptibility to developing the common cold after being 7 to the virus .People who perceived greater social support were less likely to come 8 with a cold ,and the researchers 9 that the stress-reducing effects of hugging 10 about 32 percent of that beneficial effect. 11 among those who got a cold, the ones who felt greater social support and received more frequent hugs had less severe 12 ."Hugging protects people who are under stress from the 13 risk for colds that's usually 14 with stress," notes Sheldon Cohen, a professor of psychology at Carnegie. Hugging "is a marker of intimacy and helps 15 the feeling that others are there to help 16difficulty."Some experts 17 the stress-reducing , health-related benefits of hugging to the release of oxytocin, often called "the bonding hormone" 18 it promotes attachment in relationships, including that between mother and their newborn babies. Oxytocin is made primarily in the central lower part of the brain , and some of it is released into the bloodstream. But some of it 19 in the brain, where it 20 mood, behavior and physiology.1.[A] Unlike [B] Besides [C] Despite [D] Throughout【答案】[B] Besides2.[A] connected [B] restricted [C] equal [D] inferior【答案】[A] connected3.[A] choice [B] view [C] lesson [D] host【答案】[D] host4.[A] recall [B] forget [C] avoid [D] keep【答案】[C] avoid5.[A] collecting [B] involving [C] guiding [D] affecting【答案】[B] involving6.[A] of [B] in [C] at [D] on【答案】[D] on7.[A] devoted [B] exposed [C] lost [D] attracted【答案】[B] exposed8.[A] across [B] along [C] down [D] out【答案】[C] down9.[A] calculated [B] denied [C] doubted [D] imagined【答案】[A] calculated10.[A] served [B] required [C] restored [D] explained【答案】[D] explained11.[A] Even [B] Still [C] Rather [D] Thus【答案】[A] Even12.[A] defeats [B] symptoms [C] tests [D] errors【答案】[B] symptoms13.[A] minimized [B] highlighted [C] controlled [D] increased【答案】[D] increased14.[A] equipped [B] associated [C] presented [D] compared【答案】[B] associated15.[A] assess [B] moderate [C] generate [D] record【答案】[C] generate16.[A] in the face of [B] in the form of [C] in the way of [D] in the name of【答案】[A] in the face of17.[A] transfer [B] commit [C] attribute [D] return【答案】[C] attribute18.[A] because [B] unless [C] though [D] until【答案】[A] because19.[A] emerges [B] vanishes [C] remains [D] decreases【答案】[C] remains20.[A] experiences [B] combines [C] justifies [D]influences【答案】[D]influences。
2021考研英语阅读的出处及高效解题的8个思维方式
![2021考研英语阅读的出处及高效解题的8个思维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c55cf47fb9d528ea80c77917.png)
2021考研英语阅读的出处及高效解题的8个思维方式英语阅读在几乎所有英语考试里都属于大头,是大家比较在乎且比较好提分的部分,那么想要英语成绩高,阅读必须复习得好!阅读复习过程中除了记单词、多练题,还要扩大阅读面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
下文为大家总结了考研英语阅读的出处以及考研英语阅读高效解题的8个思维方式,希望可以启发到正迷茫的你。
1、阅读出自哪儿?一般源自于两个途径的:(1)文章来源考研英语阅读理解A部分的四篇文章一般都是来自英美国家一些享有较高声誉的权威报刊杂志,如Newsweek(《新闻周刊》),NowYorkTimes(《纽约时报》),U.S.NewsandWorldReport(《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TheEconomist(《经济学家》),Times(《时代周刊》)等等。
文章内容既包罗万象又具有相当的时效性,大多涉及当年的热门话题,包括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各个领域。
其中,社会科学领域的题材囊括了经济、心理、教育、传播、家庭、人口、交通、环境、能源、法律、体育等各个方面,自然科学则包括了医学、生物、大气、地质、海洋、遗传、空间、信息、工程、农业等,而人文科学包括了语言学、哲学、文化、历史、艺术、文学评论、散文等。
从体裁上看,大纲要求考生能够顺利读懂四类文章,分别为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和应用文。
不过,考研阅读理解的文章大多为说明文或者议论文。
针对这两类文章,考生应该有不同的阅读重点和策略。
对于说明文来说,最重要的是抓住文章的说明对象、事实和数据;对于议论文来说,最重要的是总结作者的观点和结论、抓住作者的态度,以及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与其他人的观点和态度之间的关系等等。
由历年真题可见,社会科学是考研英语阅读的主要和重点选材,自然科学一直保持在1篇文章左右的分量,人文科学的重要性则有上升的趋势。
考生在准备考研的过程中,应该充分重视上述的一些英美报纸杂志,平时要多看这些刊物,尤其是其中的议论、评论、报道和分析文章等。
抓住考研英语新题型的四大解题线索
![抓住考研英语新题型的四大解题线索](https://img.taocdn.com/s3/m/fa2cf60b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c.png)
抓住考研英语新题型的四大解题线索抓住考研英语新题型的四大解题线索考研英语新题型虽然一直以来失分率较高,但是新题型的练习拔高并非无迹可寻,下面为大家提供四大线索,以供大家解题使用。
1. 主题句一篇英语文章总体有个核心的观点或主题,每个段落又有其分主题,而文章其他局部都是通过举例、引用、列数字等说明或论证手段来详细阐释主题。
因此,在解题时,关键要学会抓住主题或论点。
或者根据主题或论点,选择相应的实例或引用的话语,或者根据所给的实例、引用的话语或数字,来总结归纳出与之相关的主题要点,从而选择相对应的'论点或主题句。
无论空格在何处,都要采取就近原那么,通过空格上下文的信息线索找出主题。
2. 关联词/短语考生应熟悉英语文章中起到启承转合作用的关联词和短语,以便尽快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和整体构造,为迅速找出正确答案打好根底。
转折however, yet, but, anyhow, anyway, nevertheless, while, whereas,instead,instead of;并列、递进 and, indeed,almost, even, similarly, like, besides, further, moreover, most important, in addition, furthermore, too, also, and then, again;条件、让步if, only if, in spite of, despite, though, although, even so, even though, rather, after all, regardless;比拟、比照likewise,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same way, in parison, in contrast, like, as, just as, conversely, on the contrary ;列举、举例first, second, etc.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place, next, another, finally, still, namely, that is, for instance, for exle, as an exle, specifically, in particular;时间关系 before,after, until, till, meanwhile。
考研英语 知识运用常考的三类题型
![考研英语 知识运用常考的三类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010ffb1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1c.png)
考研英语知识运用常考的三类题型英语知识运用一直是考研英语中的一个重点,而对于考研英语考生来说,熟练掌握常见的知识运用题型可以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
在本文中,将介绍考研英语中常见的三类知识运用题型:用法填空、完形填空和阅读理解选词填空,并给出相应的解题技巧和考点分析。
一、用法填空用法填空题型是考研英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其主要目的是考察考生对于词语用法和搭配的掌握程度。
该题型通常会在第一篇文章中出现,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单词来填空,以保证文章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解题技巧:1.阅读全文,了解文章主旨和要点。
2.根据上下文猜测所缺词汇的部分含义,然后根据词类选择合适的填空单词。
3.根据句子成分,特别是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等确定填空单词。
4.根据语法规则和习惯用法细心判断细节处。
考点分析:1.同义替换:在文章中可能出现同意词或同类词,考生需要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来把握单词的意思,从而进行正确的选词填空。
2.逻辑推断:在文章中出现多种词汇选择时,考生需要根据文章的逻辑思路和作用,结合上下文来猜测最佳的填空单词,这需要考生有良好的语感和阅读理解能力。
3.词汇搭配:在用法填空的题型中,往往会考察不同词汇之间的搭配关系,考生需要根据常规用法和语法规则来选择正确的填空单词,以保证文章的语言表达和逻辑连贯性。
二、完形填空完形填空题型是考研英语阅读理解中的一种常见题型,其主要目的是考察考生对于文章语言表达和逻辑思路的理解程度。
该题型一般会在文章的中间或结尾出现,考生需要根据上下文和文章的主旨来填写最合适的单词来保证文章的无缝连接。
解题技巧:1.认真阅读文章,了解文章主旨和整篇文章的脉络。
2.通过猜测上下文,推测出正确的填空单词。
3.根据文章的语气和句型来判断填空单词的词性和语法。
考点分析:1.逻辑关系:在完形填空的题型中,往往会考察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和逻辑思维关系,考生需要根据文章的结构和语言构成,来选择正确的填空单词以保证文章的连贯性和合理性。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知识运用部分)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知识运用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0991283476eeaeaad0f33051.png)
历年考研英语试题命题特点及规律(知识运用部分)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部分命题的特点和规律一、英语知识运用部分总体分析2002年《大纲》将“完形填空”调整为“英语知识运用”之后明确规定:英语知识运用测试的要点是词汇、语法和结构。
英语知识运用采用多项选择完形填空(Multiple Choice Cloze Test)的形式来考查。
完形填空(Cloze)又称综合填空或短文填空,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西方语言测试的实践中,1956年被应用于外语测试。
在我国用于英语测试则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完形填空是用来测试考生的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一种题型,对考生的语法结构、词义搭配和阅读理解能力进行综合考查(measuring overall ability)。
完形填空的设计和应用,是基于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 Psychology)和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的理论:人们在感知、认知事物的时候,总是以整体信息为主的。
尽管有时获得的信息并不十分完整,但人们会下意识地将不完整的部分补全,构成一副完整的图画来认知。
举例来说,当我们看到图1和图2时,我们会自然地把它们分别看做是一个圆和一个三角形,而不是一段曲线和三个点。
同样,在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过程中,也需要理解信息的整体。
尽管其中有一些词或短语被抽去,但通过语段提供的冗余信息,人们仍然能够推知被抽去的信息,从而到达对文章的理解。
根据这一原理,命题人使用完形填空这一种题型——从一篇短文中删去一些信息,留出空格,由考生补全——来考查语言知识和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一)英语知识运用部分命题的基本指导思想英语知识运用部分命题的指导思想是:通过完形填空的形式不仅考查考生对于不同语境中标准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语法结构)的运用能力,而且还考查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
这就意味着“英语知识运用”部分的试题由过去注重对单句语言点的考查向对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的考查转移,这一考查重心的转移要求考生能够对不同语境中语言使用的标准性、得体性和篇章特征有较强的辨识能力。
如何利用考研英语真题
![如何利用考研英语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493eb02b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d0.png)
如何利用考研英语真题考研英语是每位考研学子必须面对的科目之一,而真题则是备战考研英语的必备材料之一。
通过研究和利用考研英语真题,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熟悉考试内容和题型,提升自己的英语应试能力。
本文将就如何利用考研英语真题进行详细探讨。
一、了解考研英语真题的特点在开始利用考研英语真题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其特点。
考研英语真题通常由阅读理解、完型填空、选词填空、翻译和写作等部分组成,题目难度逐年增加。
通过真题的实际考查,考生可以了解到考试的难度和命题方式,对备战考试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
二、系统学习课本教材做好真题之前,必须对英语基础知识有较好的掌握。
建议考生重视课本教材的学习,系统学习英语词汇、语法、听力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打好基础,才能更好地应对考研英语真题的挑战。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理解是考研英语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生需要重点关注和准备的部分。
作为备考的重要一环,阅读理解的题目类型和命题方式需要考生熟悉和掌握。
1. 积累词汇考生在解答阅读理解题时,往往会遇到词汇难度较大的情况。
因此,平时需要多读英文文章,积累词汇量,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 研究文章结构阅读理解的文章往往有一定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考生在做题之前,可以先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意和结构,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并提高解题速度。
四、完型填空和选词填空题完型填空和选词填空题也是考研英语真题的常见题型,需考生具备较好的阅读理解和词汇运用能力。
1. 注意上下文连贯完型填空和选词填空题目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逻辑关系,选择合适的单词或短语填入空白处。
因此,考生应该注意上下文的连贯性,推断出答案的正确选项。
2. 多做练习完型填空和选词填空题目数量较多,而考生在解答时需要迅速而准确地选出正确答案。
因此,需要考生通过做大量的练习题来提高自己的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五、翻译题和写作题翻译和写作是考研英语中的另外两个重点部分。
通过翻译和写作题目的实际训练,可以帮助考生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英语"英语知识运用题型"高分溯源一、完形填空概述考研英语知识运用部分采用完形填空的题型,即Cloze Test。
Cloze一词来源于Closure。
Closure为西方完形心理学的核心内容,是指读者通过对一些不完全的视觉几何图形的认识和构思来获得完整概念的过程。
因此,Cloze题型就是把一段文章的若干个单词略去,留出一些空白,让应试者增补上去,以达到考查考生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和语言知识应用的能力。
根据《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考试大纲》(非英语专业)的规定,在一篇240~280个单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计10分,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选出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它并不完全是测试考生对语法规律和词汇、语意搭配等的识别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语篇分析能力、良好的语感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较广泛的背景知识。
因此可以说完形填空首先检验的是阅读能力,是阅读理解题的变体。
二、完形填空文章的特点完形填空所选文章的难易程度适中,这样的文章在没有去掉要填的词之前对大多数考生来说阅读起来几乎没有困难。
从近年完形填空选取的文章题材来看,内容基本属于科普类或社会科学类,如电视、媒体、出版、社会生活、医学、室内设计等。
但是所选的文章不会太专业,避免让一少部分人凭常识答题。
文章体裁以说明文或论说文为主,其语言特点是时态比较单一,句子结构越来越复杂,词的重复率高。
考查重点已从原先的语法项目转移到对整体语感的测试。
选择词汇的题目增加了,词汇题目也从测试对基本词义的理解向对次重要词义的理解、同义词辨析和词语搭配等方面侧重。
完形填空文章基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掌握这几个特点有助于帮助考生提高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解题能力。
1.首段首句一般不出题,且首句中往往含有主题词甚至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是由完形填空题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
由于完形填空要求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将文章补充完整,整篇文章应该有一个中心思想,应该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从文章的篇章结构来看,第一句话一般都是主题句。
为了帮助考生进入语境和答题状态,出题者往往先提供一个完整的句子,设置题目一般从第二句开始。
例如:2000年完形填空的第一句话是:If a farmer wishes to succeed, he must try to keep a wide gap between his consumption and his production. 全句可译为:一个农民如果想要成功,他必须在生产和消费之间留有很大的空间。
本文的主题词是farmer,中心思想是"为什么生产和消费之间要留有余地"。
除此之外,文章不可能讨论其他的问题。
再如,2002年完形填空的第一句话是:Comparisons were drawn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television in the 20th century and the diffusion of printing in the 15th and 16th centuries.全句可译为:人们常常把20世纪电视的发展与15、16世纪印刷术的普及作比较。
本句点明这篇短文的主题是传媒业的过程。
因为电报、电话、电脑及信息社会都与现代文明、现代生活息息相关,后文的内容侧重于现代传媒业也是理所当然的。
从以上几个实例我们不难看出,完形填空的第一句话是非常重要的,考生不仅要重视这个句子,而且要看懂。
只有在看懂的基础上,考生才能顺利进入状态,才能把握整篇文章的思路。
2.文章具有完整性和逻辑性。
完形填空文章一般出自名家之手或选自有名的报纸杂志,内容涉及我们所熟悉的话题。
文章可能是一段节选,也可能是一篇自成一体的小短文,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这篇文章都有其完整性和逻辑性,也就是说,文章里面或有前因后果,或是平铺直叙,前后通过一条主要线索按逻辑构成一个整体。
明白这一点,考生在做题时可以把自己想像成那个有名的作者,时刻注意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可以根据文章的发展思路,从四个选项中选出答案。
三、完形填空的考查内容完形填空是一项综合技能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并同时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
任何难度、任何形式的完形填空都是通过有目的的破坏短文句子或段落之间潜在的逻辑关系来检验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考试的若干项客观题中,它的难度较大,应成为考生关注的重点。
从历年考题来看,完形填空题考查的内容主要为词汇、语法结构、词语搭配和语篇连接四种。
这四类中以词汇类居多,为该题型的重点,而这其中又主要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和词组搭配。
1.完形填空题一般删除的单词几乎涉及所有实词,其中动词和名词是重点。
词汇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形近词;(2)近义词,根据上下文的语意进行选择;(3)同义词,根据固定搭配进行选择;(4)空格处的动词是否及物,或是否为系动词;(5)名词的可数与不可数。
2.推断完形填空的答案不能脱离句子,必须对空格所在的句子进行语法结构分析,这样空白处填上词汇后的句子语法结构才能正确。
语法结构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主谓一致:主要考查主语与谓语之间距离稍远时或主语与谓语之间插入成分时主谓一致的用法。
如,along with, accompanied by, as well as, together with等结构只作插入语,不影响谓语成分。
(2)冠词的用法。
(3)动词的时态与语态:考生要着重理解各种时态的内涵,注意句子内部时态的一致性。
(4)虚拟语气:除了由if引导的非真实条件句外,考生应注意虚拟语气的各种特殊形式和特殊用法。
另外,考生还应注意英语中有些表示要求、建议、命令、意愿等的形容词、动词和名词,后面的从句中要求用虚拟语气,形式是"should+动词原形"。
(5)非限定性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动名词、动词不定式和分词之间的用法差异;分词的独立结构。
(6)从句(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等):名词性从句中以同位语从句居多,常考查关系词that的用法;定语从句多考查关系代词that、which以及as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中的用法。
(7)特殊句型(强调句型、倒装句型、省略句等)。
(8)特殊状语从句(方式状语从句、比较状语从句、条件状语从句、让步状语从句等)。
(9)句子的平衡原则:指句子结构的平衡,经常由并列连词或词组来保持平衡,如:and, but, or, not only... but also..., neither...nor..., either...or...等。
3. 完形填空的词语搭配包括习惯用法意义上的搭配,这是常见的题型;也包括如动宾关系之类的搭配,要求考生不仅能正确理解语意,还要根据语感选择适当的词汇。
4.完形填空题作为短文层次上的完形填空,要求考生把词法和句法篇章结构联系起来,培养语篇分析能力,包括分析语篇的层次,使各层次之间的语意明确;也包括分析文章内部纽带,主要是语意逻辑的联系。
句子的逻辑关系决定连接词的用法:文章如果没有逻辑关系,没有适当的逻辑连接词就会语意不清,无法构成篇章。
完形填空中的逻辑连词由文章内在的逻辑关系决定,只有正确理解以后,才能选择正确的逻辑连接词。
常见的逻辑连接词有:A.表示转折或让步关系:however, yet, nevertheless, in spite of, although等;B.表示补充或递进关系:besides, in addition, moreover, furthermore等;C.表示因果关系:because, as, since, as a result, now that,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hence等;D.表示比较、对比关系:in comparison, just as, in contrast, conversely, on the contrary, while等;E.表示条件关系:if, unless, provided等;F.表示逻辑关系:for example, firstly, next, namely, to start with, that is等。
四、解题步骤和高分策略1.解题步骤(1)细读首句,启示全文前面我们已经提到完形填空文章的特点之一就是文章首句一般不留空,且往往是主题句,因此它应该是了解文章全貌的"窗口"。
细读首句可以帮助考生判断文章体裁,推测文章大意,对理解全文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2)通读全文,掌握大意在答题之前,要把短文从头到尾快速阅读一遍,以便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掌握大意。
注意文中的暗示,努力抓住关键词,体验猜词的思路与方法。
(3)瞻前顾后,先易后难瞻前顾后即前后观察,对空格前后句子作深入分析,确定空格在句中的意思。
选择时,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利用上下文线索或逻辑推理作出选择;根据所学的语法规则、结构知识、习惯用法及修辞等作出选择;寻找信息词,包括上下文出现过的关键词;若碰到一时难以确定的选项,要放一下,先做其他题,后面可能会提供线索,或等全部做完以后,再回头解决;也可采用排除法或凭语感作出选择。
(4)复核全文,消除疏漏填空全部做完之后,再从头至尾把文章读一遍,从文章的整体结构出发检查一遍,从意义和语法两个角度仔细权衡,检查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是否一致、连贯,以便弥补疏漏。
对于个别难度较大的空格,可以凭借自己的语感,坚持第一感觉选择的答案。
2.高分策略(1)考生要全面复习掌握语法知识,并且要能在实践中识别语法现象。
历年的考试结果说明虽然考生的语法知识结构不差,解答偏题、难题的能力也不低,但实际答题效果并不理想。
如何将语法知识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应是考生复习的主要目的。
因此不应只死记硬背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而应扎实地掌握好基础语法知识,以不变应万变。
考生可参考本书后面所附的对语法知识的总结。
(2)既然词汇是历年考查的重点,而测试范围在《英语考试大纲》所规定的5,300多词汇和短语之内,因此要掌握好词汇及其用法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靠背诵词汇表,掌握词汇的拼写和汉语释义是远远不够的,提倡通过看词典中的例句或做习题(即通过上下文)的方式来记忆词汇及其搭配。
大部分考生因为不熟悉词汇的搭配而不能将已"掌握"的词汇运用到语言表达中去。
(3)完形填空题首先检验的是阅读能力,因此考生要善于识别上下文的提示,确定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完形填空题的短文是一个意义完整的语篇,它围绕着一个话题展开,那么文章中词语的重复和替代现象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考生可以利用上下文寻找相关线索帮助解题,有时只需将文章中的词语或短语照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