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词类活用(教师版)

词类活用(教师版)

词类活用(教师版)“活”出生命的色彩——词类活用一、学习目标1、掌握词类活用的概念和分类。

2、鉴别归纳词类活用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活用的用法。

二、学习重点鉴别词类活用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词类活用。

三、学习难点归纳词类活用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活用的用法。

四、学法指导1、考纲解读: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参阅人教版必修五第90页《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

3、掌握词类并辨明句法成分,把握词与词的组合关系五、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名词动词1、知识回顾(1)实词形容词数词(1)词语分类:量词代词副词介词(2)虚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2)句法成分: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 定语+宾语2、课前准备(1)指出现代生活中词类活用的语言现象。

①友邦人士,莫名惊诧,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鲁迅《友邦惊诧论》)国:名作动,成为国家②没有月亮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朱自清《荷塘月色》)怕:形作使动,使人害怕③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徐志摩《再别康桥》)悄悄:形作名,寂静④你美星城我美你(长沙街头公益广告)。

①美:形作使动,使…美丽;②美:形作意动,以…为美⑤他这人有点花,而你这人却太阿Q了。

花:名作形,不专一;阿Q:名作形,迂腐⑥自己举例:如,看医生、暖人心、星罗棋布、幕天席地、3、自学检测(1)什么是词类活用?(提示:参阅必修五第90—92页)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们的词性和意义,具有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叫做词类活用。

(2)文言文中为什么经常会出现词类活用?(提示:联系古代造字和文学表达)A、早期没有为一些行为动作专造动词。

(“穿”早期是穿透的意思)。

B、为了表达的丰富与新颖。

如:“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形作动,意思是染绿了(3)有哪些词可出现词类活用?常见的词类活用有哪些?可以归纳为哪两种?实词中的名、动、形、数的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教案优质课

词类活用教案优质课

文言词类活用教案和平中学梁老师教学目标:1、以现代汉语中和日常口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2、以高考真题为例,了解考纲要求,培养高考意识。

3、以名词活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规律。

4、要求学生找出文言句子中活用的文言词,并流畅翻译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1、分辨文言词类活用现象,并流畅翻译。

2、培养学生热爱学习文言的情感。

方法:识记积累,讲练结合。

课前准备:PPT课件、词类活用练习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什么是词类活用呢?我们知道不同词类有不同的语法功能,比如名词,它一般充当主语或者宾语,而不能做动词谓语。

苹果,可以说,苹果掉了,我吃苹果,但不能说,我苹果。

当某些词类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它词类,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就是词类活用。

比如:非能水也?这个水就是做谓语动词,游水。

这虽然是一种古老的语言现象,但它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可以说,今天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这不仅体现在现代汉语中,在日常口语中也依然保持着它鲜活的生命力。

二、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和日常口语中的体现,及其意义。

1、现代汉语中的典型例子a.老栓,就是运气了你。

(鲁迅《药》)名词—动词b.他家里有吃有穿,生活并不太差。

动词—名词c.你发如雪,凄美了离别。

(歌曲《发如雪》)形容词—动词d.你是我唯一想要的了解。

(歌曲《七里香》)动词—名词2、日常口语中的典型例子高富帅、白富美、牛人、狗伟(梁朝伟小名)3、词类活用的意义词类活用可以使语言变得更为简洁,也可以使语言变得更富有音律之美。

我想,这就是它的意义,也是它能延续至今而活力不减的重要原因。

三、文言词类活用在古诗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1、文言词类活用现象不仅经常出现在文言阅读中,也经常出现在古典诗歌中。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形容词活用为动词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虞美人》名词作动词c.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名词作状语d.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词类活用》优秀教案

《词类活用》优秀教案

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点字属于哪种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

1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3 齐人三鼓.4 愿为市.鞍马5 不蔓.不枝.6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7 任意东西..8 稍出近.之,慭憗然9 尔安敢轻.吾射10 亲.贤臣,11 远.小人12 复前行,欲穷.其林13 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14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15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16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17 其岸势犬牙..差互18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19 山.行六、七里2021秋水时.至21 顺流而东.行22 吾日.三省吾身23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24 日.凿一窍25 闻.寡人之耳者26 无丝竹之乱.耳27 无案牍之劳.形28 不耻.下问29 渔人甚异.之30 吾妻之美.我者31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32 而轻.伯夷之义者33 君将哀.而生之乎?34 殚其地之出.35 竭其庐之入.36 士不可以不弘.毅37 优劣..得所词类活用答案1 名词用作动词,本义是“下巴颏”,这里是“点头”。

2 名词用作动词,本义是“乳头”,这里是“喂奶”。

3 名词用作动词,本义是“鼓”,这里是“击鼓”。

4 名词用作动词,本义是“集市”,这里是“买”。

5 名词用作动词,本义是“藤蔓;枝节”,这里是“长藤蔓(牵牵连连);长枝节(枝枝节节)”。

6 名词用作动词,本义是“干肉”,这里是“把肉晾干”。

7 名词用作动词,本义是“东边和西边”,这里是“东行西往”。

8 形容词用作动词,本义是“距离短”,这里是“接近”。

9 形容词用作动词,本义是“重量小”,这里是“轻视”。

10 形容词用作动词,本义是“亲密”,这里是“亲近”。

11 形容词用作动词,本义是“距离长”,这里是“远离”。

12 形容词用作动词,本义是“缺乏”,这里是“穷尽,走到尽头”。

13 形容词用作动词,本义是“重量小”,这里是“看轻”。

14 形容词用作动词,本义是“高;远”,这里是“向高处伸展;向远处伸展”。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教学设计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教学设计

文言文复习·词类活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本节课教学,近期目标力图使学生弄清楚关于词类活用高考考什么,怎么考;名词活用的基本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规律解答试题。

远期目标引导学生运用本次课的方法,能自行归纳其他文言知识规律,给学生复习文言文一点方法指导。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把练习中的句子所属的名词活用类型正确归类,分析总结出名词活用的常见规律,并加以概括化。

2、指导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

教学内容:以名词活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

同时引导学生课后以此为例,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

教学步骤:一、明确考点1.明确考纲要求,使学生知道“考什么”。

2005年《考试大纲》对古代诗文阅读的要求有:1、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2、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明确高考题型,使学生知道“怎么考”。

主要有两大类:(课件展示)⑴单独设题。

比如,1998年上海高考试题: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束氏日市肉啖之”一句中“日”用法不同的一项是(D)A.则群.聚而笑之B.吾得兄.事之C.令两个蹲踞而背.倚之D.则直前.诟虏帅失信⑵用某些实词作为题眼设置在翻译题中。

比如,2005年高考:项籍之解而东,高帝亦欲罢兵归国。

(东: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东败逃)皆暮至朝去,宁有顾惜心耶。

(暮、朝:名词活用为状语)明确:近几年的高考更多地是采用这种设题形式,而且与我们学过的课文密切相关。

明确本课内容:以名词活用为例,引导学生归纳名词活用的一般规律,以及如何使用这些规律解答试题。

同时引导学生课后以此为例,总结归纳其他词类活用的规律。

二、锦囊妙计引导学生由概念走向课文内容,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能力。

提问:一、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课件展示)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⑶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古代汉语教案 词类的活用

古代汉语教案 词类的活用

五、词类的活用一、什么是词类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而分出来的类别。

划分词类是为了讲语言的组织规则,也就是为了讲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讲语言的句法功能。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进行加工的文言文的词类划分基本上与现代汉语一致的。

先秦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等十类(无助动词)。

在文言文中量词没有从名词中分化出来,这是先秦古汉语同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不同的地方。

词类的活用主要是有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问题。

这里简单地谈一下三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和事物变化的词,经常用作谓语。

形容词是表示事物性质状态的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

三类词的基本功能是比较固定的。

但是,有些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又可以灵活运用。

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充当别的词类。

这就是词类的活用。

例如:阕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左传》“隧”本来是名词,在这儿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

又如:将军身披.坚执锐.。

《陈涉世家》“坚”“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作宾语。

又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水”本是名词,这儿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

现代汉语也有这种情况(铁了心、丰富词汇),但远不及古汉语那样普遍。

词类的活用和词的兼类现像是不同的。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活用作别类词;而词的兼类是指某些词可以兼两类或三类。

例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陈涉世家》——(动词)草木有生而无知.。

《荀子·王制》——知觉(名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考虑,打算(动词)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史·陈涉世家》——计谋,计策(名词)澭水暴益.,荆人弗知。

《吕氏春秋·察今》——涨,溢水(动词)人或益.之,人或损之,胡可得而法。

词类活用中的使动、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中的使动、意动用法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
李牧连却之
(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 (亡,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
逸豫可以亡身
01
02
添加标题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明者 忧劳可以兴国
01
添加标题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错误)
02
添加标题
(兴,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兴旺)
古之学者必有师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
03
(动词,与“往”相对)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例: 不远千里而来 来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来之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来)
2
3
1
4
5
宾语
动词的动作是由 发出
(动词,生存)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活)
不食则不能活。 活 项伯杀人,臣活之。
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03

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词类活用:意动用法

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词类活用:意动用法

高三语文必修文言文词类活用: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⑤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样”的意思。

这种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㈠、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⑥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
课本中有这些句子: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师,以……为老师。

2、侣鱼虾而友麋鹿。

(《前赤壁赋》)
侣,以……为伴侣; 友,以……为朋友。

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师说》)
师,以……为老师。

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⑦是主观上认为后面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或状态。

例: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柬》)
美,认为……美丽。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秋水》)少,认为……少; 轻,认为……轻。

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师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师说》)
耻,以……为耻。

5、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廉颇蔺相如传》)
羞,以……为羞耻。

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意动用法则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是主观的看法,客观不一定必然如此。

词类活用教案

词类活用教案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和形容词都有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 法,是把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看成是活用为意 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认为 宾语是什么”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思。 1《战国策· 齐策》:“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 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2《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扁鹊过齐,齐桓侯 客之。” 3《谷梁传· 僖公八年》:“夫人之,我可以不 夫人之乎?”
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古代汉语中,名词用作一般动词的情况比 较多见。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后,主语发出或 产生的,是与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相关 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例如: 《左传· 成公二年》:“綦毋张丧车,从韩厥 曰:‘请寓乘。’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 后。”肘,用肘关节捣。 《荀子· 劝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 绝江河。”水,游水。
名词意动用法中的宾语省略
用作意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偶尔也可省略, 但根据上下文意可以补足。例如: 《淮南子· 汜论训》:“当此三行者,布衣弗 友,人君弗臣。”
现代汉语中的意动用法
不远千里 自惭形秽 不耻下问 老王是一个重农业轻工业的领导干部。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比较
相同处:结构相同,都是特殊的动宾关系。均可 用形容词、名词的活用来表达。 不同处:意念不同: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使宾语 怎么样” ;意动用法的含义是“认为宾语怎么 样”。动词只有使动用法,没有意动用法。 《孟子· 尽心上》:“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 小天下。” 《孟子· 梁惠王下》:“得大木,则王喜;匠人 斫而小之,则王怒。” 《荀子· 劝学》:“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 《战国策· 齐策一》“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公赐之食,食舍肉。” ——前“食”为 名词,食物。后“食”为动词,吃。这句意思 是,吃东西时把肉放在一边。此选自《郑伯》, 公即郑伯郑庄公,之代指颍考叔。

词类活用教学设计

词类活用教学设计
师:我们可以看到上面两句话,“师”和“道”都是名词,“籍”和“吏民”也都是名词,当名词和名词连用, 前面没有动词,那么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小结:规律三:名词与名词连用,前面没有动词,其中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 (4)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①范增数目项王。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③江水又东 解析①:(数:多次。)“目”的意思是眼睛,眼睛是拿来干嘛的?(看),当时鸿门宴时,项王犹豫不决, 范增就不停地暗示项王,赶快把刘邦杀死。所以这里的“目”活用为动词,“用眼光示意”。句子翻译为:范增多 次用眼光示意项王。 解析②:这句出自先秦散文《寡人之于国也》,当时梁惠王问孟子怎样才能增加国家的百姓,孟子就针对这一 问题进行了解答。最后得出一个结论“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翻译为:七十 岁的人有衣服穿,有肉吃,黎明百姓不饥饿不受冻,这样都不能什么?还从来没有过。“王”在这儿怎么翻译呢? (称王)这里的“王”是活用为动词,翻译为“称王”。 解析③:“江水”是在一直流动的,那“东”是方向词,那“江水又东”翻译成什么呢?(江水又向东流)所 以“东”是活用为动词,“向东流”。 师:我们观察这里活用的词“目”“王”“东”前面的词,“数”“不”“又”都是副词,副词特别是否定副 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像这样的词还有“弗、皆、已、未”等。 小结:规律四: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副词+名词( “不、弗、数、皆、已、未”) (5)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1
师:接下来我们看一些例子,来归纳名词活用为动词的规律。 师:出示例子,引导学生理解翻译。 (1)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②左右欲刃相如。 解析①:(假:凭借、借助; 舟楫:舟船; 绝:横渡。)如果没有任何工具,我们要横渡江河,能怎么办? (游泳)所以这里的“水”活用为动词“游泳”。句子翻译为:借助舟船的人,不会游泳,但可以横渡江河。 解析②: (左右:身边;相如:蔺相如,赵国右相。) “刃”是什么?(刀刃),秦王身边的人拿着刀对着 相如,他们想干什么呢?(杀相如);所以这里的“刃”活用为动词“杀”。句子翻译为:秦王身边的人想要杀蔺 相如。 师:①句中,“水”前面是“能”;②句中“刃”的前面是“欲”,像“能、欲”这些表示可能、必要、必然、 意愿等意义的动词,叫做能愿动词。像这样的词还有“愿”“足”“可”,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小结:规律一: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能愿动词 +名词 ( “能、欲、愿、足、可”) (2)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②今王鼓乐于此。 解析①: (之:介词,的; 之:介词,表语气; 以:介词,用。后跟用的对象)五亩大小的宅子,用桑树 怎么样?五十岁的人可以有衣服穿。桑树和衣服的关系是什么?(蚕吃桑叶,吐丝,做衣服)所以这儿的“树”的 意思是“种植”,名词活用为动词。句子翻译为:五亩大小的宅子,种植桑树,五十岁的人可以有衣服穿。 解析②:(今:现在; 于:介词,在; 此:代词,这里。)现在大王在这里鼓乐?怎么理解。(敲鼓奏乐) “鼓、乐”,“锣鼓”“乐曲、音乐”都是名词,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敲鼓奏乐”。句子翻译为:现在大王在这 里敲鼓奏乐。 师:①句中的“之以桑”是介词加宾语,叫做介宾短语,②句中的“于此”是介词加代词。而在它们前面的“树” “鼓乐”都是名词。本来只有动词才能带宾语和介宾短语,但在文言文中如果名词后紧跟介宾短语或者代词,那该 名词就是活用成动词。 小结:规律二:只有动词能带宾语和介宾短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 了动词。 名词+介词结构 名词+代词 (3)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并说明其用法。 ①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②藉吏民,封府库。 解析①:(道:道理; 夫:发语词,不译。 庸:发语词,难道; 知,了解、知道。 之,取独。)“师” “老师”,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作用是什么?(向他学习),所以这里的“师向他学习”。句子翻译为: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里考虑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解析②:(吏:官吏; 民:百姓; 府库:官府的金库)前面一句不知道怎么翻译,那我们先来看“封府库”。

文言词类活用教学八法(修改稿)

文言词类活用教学八法(修改稿)

文言词类活用教学八法(修改稿)蕴辉古人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常将一些实词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文中常见的语言现象。

只有使学生正确地掌握和辨认,才能克服阅读过程中的某些障碍。

如果单凭课文注释和教师讲解去辨认,学生往往知其一而不知其二,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时,就会受到阻碍。

遵照叶圣陶老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导,我曾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认识和掌握文言词类活用的一般规律。

因此,从文言词类活用这一侧面,以扫除阅读障碍。

具体说来,有以下八法:一、积累归类:指导学生积累词类活用的语言材料,凡在文言诗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的句子,都在笔记本上列表登记,表式如下:待一个阶段,可以指导学生将其积累带有词类活用的句子,根据实词原来的词性先分成几个大类,如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等,再把每个大类分成若干小类,如把名词的活用分为:名词用如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其他依此类推。

通过积累和归类,可以使学生对词类活用的零碎知识,初步系统化,并将词类活用的知识,初步转化为能力。

二、系列归纳:为了让学生准确地辨认活用的实词,利用积累的大量语言材料,从一系列的语言实际材料中推出一般规律。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之前,老师先行示范。

如先出示以下几个句子:①左右欲刃相如(《廉颇蔺相如列传》)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③狼不敢前,眈眈相向(《狼》)④云青青兮欲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⑤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长》)引导学生辨认加点词属名词动用以后,启发他们观察: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前面是什么词,他们自然不约而同地说是能愿动词。

根据这种语言现象,让学生自己就可以归纳为: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都用如动词,也可以说,名词的前面带有能愿动词的则名词就用如动词。

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启发学生从各个系列的文言句子中,找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的前前后后的用词标志,从而归纳出名词动用的一般规律。

词类活用之——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之——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词类活用之——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作者:闫会才张斌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1年第52期【技法指津】一、意动用法的概念“意动用法”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是谓语或具有谓语的性质、状态,对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或“把它当做什么”的意思。

“意动”中的“意”,就是“主观认为”,就是“主观上把某个事物当做……”。

如: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廉颇蔺相如列传》)羞,这里是“以……为羞”“认为可耻”的意思。

二、意动用法的特征意动用法即一个词(名词或形容词)加上一个宾语,在意义上是“认为(宾语)……”“把(宾语)当做……”“以(宾语)为……”的意思。

它的翻译格式为:“主语+(认为)+宾语+活用词”或“主语+(把)+宾语+当做+活用词”。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天下变小了,以天下为小。

整句翻译为:登上东山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太(泰)山就觉得整个天下变小了。

三、意动用法的分类意动用法根据意动词的本来的词性可以分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做是什么,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物。

可翻译为:把……当做……,以……为……,认为……。

如:(1)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先、后:方位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先(前),以……为后。

(2)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韩愈《师说》)师: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老师。

(3)越国以鄙远。

(《烛之武退秦师》)鄙:原为名词,边邑,此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做边邑。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侣:以(鱼虾)为伴侣;友:以(麋鹿)为朋友。

2.形容词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主观上认为它具有这种性质或状态。

可翻译为:以……为……,认为……。

如:(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

例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苦其心志,劳其 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 (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 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 坚韧)
例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固国不以山溪之 险(使……巩固)
二、意动用法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1. 《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 也(美, 形,认为……美)
例2. 《伤仲永》——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例3. 《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 例4.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以……为耻)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伤仲永》——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
总之,弄清楚文言文中各种词类活用的现 象,不仅是读懂课内文言文所必需的,也是阅 读课外文言文所必需的。一句话,是提高文言 文阅读能力所必需的。所以,应该多加注意, 举一反三,切实掌握实词的活用规律。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1.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所以动心忍性 (使……惊动) 例2. 《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
(“迷”,意为 “使‥‥‥迷乱”)
(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例1. 《陋室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使……扰乱;使……劳累)

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教学设计

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教学设计

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意动用法的定义和特点;2.学会使用意动动词进行句子的活用;3.能够正确运用意动用法表达特定意义。

教学重点:1.理解意动用法的用法;2.学会使用常见的意动动词。

教学难点:1.掌握意动用法的用法;2.运用意动用法进行句子的活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1.引入意动用法的定义:意动用法是指将动词用作形容词或副词,表示一种意义或状态。

2.通过示例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意动用法:比如,"这个问题很困扰我。

"中的"困扰"表示一种状态。

Step 2:讲解意动用法的用法1.讲解意动用法的句式结构:意动动词+宾语/宾语补足语。

2.介绍常见的意动动词和其意义:a.使人感到其中一种情感的动词:高兴、悲伤、兴奋、满意、惊喜等;b.表示人或物具有其中一种性质或特征的动词:困扰、困难、怀疑、疑问、迷惑等;c.表示状态或变化的动词:热闹、清静、放松、紧张、安心等;d.表示程度或结局的动词:生气、平静、平淡、成功、失败等。

Step 3:操练意动用法1.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根据意动动词的意义填充适当的词语。

2.给学生创造句子,运用意动用法表达特定意义。

Step 4:拓展练习1.给学生一段文段,让他们在文段中找出并圈出意动动词,并说明其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用意动用法重新修改文段,使其更生动有趣。

Step 5:总结归纳1.总结意动用法的定义和用法。

2.复习意动动词及其意义。

Step 6:作业布置1.完成课后练习册中关于意动用法的习题。

2.选择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并找出其中使用了意动动词的句子,写出这些句子并说明其意义。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意动用法的定义和特点,学会使用常见的意动动词进行句子的活用。

通过操练和拓展练习,学生的运用能力得到了提升。

同时,通过总结归纳,学生对意动用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语法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如:《鸿门宴》中“(项)伯亦起舞,常以身翼沛公。

”“翼”是鸟的翅膀,是名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思是像鸟儿张开翅膀庇护沛公。

有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如;《诗·甘棠序》:“《甘棠》,美召伯也。

”“美”是形容词,美丽的意思,这里活用为动词,是“称赞、颂扬”的意思。

还有动词活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形容词等等。

(3)词类活用:A:名词用做动词:一鼓作气、衣锦还乡、不羁之材、不胫而走、不毛之地、布衣蔬食、草菅人命、饭糗茹草、瓮牖绳枢、行百里者半九十、幕天席地、礼贤下士。

B:名词用做状语:云谲波诡、日理万机、日新月异、粉妆玉琢、风驰电掣、高屋建瓴、蜗行牛步、凫趋雀跃、瓜剖豆分、管窥蠡测。

C:形容词用做名词:抱残守缺、礼贤下士、扶危济困、拈轻怕重、避实就虚、防微杜渐、扶弱抑强。

D:形容词用做动词:不耻下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贵耳贱目、厚此薄彼、竭泽而渔、完璧归赵。

上面这些成语中加点的词,在用法上都属于词类活用。

4、词类活用:今天你E-mail了么?有手机就有VIP收费信箱,你V了么?前一例中的E-mail是指收发E-mail的意思。

后例中的V则是指购买和使用VIP收费信箱的意思。

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这种活用本身也是一种缩略。

词类活用中国自古有之,在网络中只是变换成了字母词的形式。

这也反映了中国传统语言习惯在网络时代仍有其影响力。

古今语法上的差异周祖谟要说明古今语法的差异,可以从语词上的差异和句法结构上的差异两方面来看。

在语词上表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文言中自有一套虚词,即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几类,总数有有几百个。

这几类词中,只有少数现在还在使用,如“为”“与”“而”“之”等,其他大都不用了。

“而”这个连词很有意思,一篇文章中不用“而”,简直办不到,还不易找到代替它的词。

还有“之”,如果写文章不用这个“之”,就得完全改变句式,才能说得顺口。

词类活用教学设计

词类活用教学设计
总结,培养学生
和作状语的规律名词活用规律。互相检查答的归纳、逻辑能
案。力。让学生学会
自学,潜移默化。
1、通过屏幕展示1、完成练习
即时了解全
练习三。三。班学生解题的正
二动词活用为名词2、引导学生总结2、学生总结
确性,查漏补缺,
的规律动词活用规律。动词活用规保证效果。
完律。练习的分层
成设计:题目一,任巩固全班学生的
多媒体课件、习题卷
1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板书:词类活用1、通过屏幕展示1、完成练习
通过练习对旧知
学生完成“划分练习一。一。识进行回顾,以
句子成分”练习2、引导学生总结2、同桌之间
现代汉语语言规
回顾旧知(见练习一)现代汉语句子构互相检查答律作为学习古代
成的一般规律。案。汉语语言规律的
相对其他两门文化课来讲,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尤其对古诗古文类
知识,毫无兴趣,还有学生的语文基础欠扎实,所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的
知识水平,进行分层教学,提升同学们的知识技能,并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
趣。
教学内容分析
1、使用教材:校本教材《高职类高考复习丛书语文》
2、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为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其他的词类活用现
1、通过屏幕展示1、完成练习
务基础知识,更能
练习四。四。
三形容词活用为动2、引导学生总结2、同桌之间
让基础较为薄弱
的学生感觉“学词和名词的规律形容词活用规互相检查答
律。案。有所成”,激发学
习的兴趣;题目
二,既鼓励学生1、通过屏幕展示1、完成练习
挑战难度,又能举例分析特殊动特殊动宾关系的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活用——意动用法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和依据】:
古汉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了读音。

这是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如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理解词类活用对掌握实词是大有好处的,但不必死记硬背。

在平时学习、诵读过程中,即可把握这种语言现象,关键要用心去理解。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归纳课本的相关例子来进一步掌握文言文意动用法的特点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讲练结合,使学生学会结合语境辨析意动用法,提高对文言句子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古汉语的语言魅力,增强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学习重点:
掌握实词的意动用法。

学习难点:
结合语境辨析实词的意动用法。

教学方法:
结合实际练习,开展讨论。

课前准备:搜集资料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考点阐述
•2013年《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之一: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考查内容: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偏义复词、兼词等。

(二)高考题型
•第一种类型:选择题
•第二种类型:翻译题
(2009年高考广东卷)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奇妙
【解析】A.奇:意动用法,认为……惊奇。

二、授课过程
意动用法(解说)
1、吾从而师.之(把他当作老师)
2、吾妻之美.我者(认为我美)
意动用法:动词谓语对于宾语含有“认为它怎么样”的意思的叫做意动用法。

结构方式:【形/名+宾】=【以】+宾+【为】+动
翻译形式:“以……为……”、“认为……是……”、“把……当作……”
(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状态。

例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形容词,奇异、特别)
渔人甚异.之(形容词的意动,认为……奇怪)
2、课本淘金
指出下面加点的词的意义,找找它们的特点。

(1)且庸人尚羞.之。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3、练习,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予怪.而问之。

②渔人甚异.之。

③贵货而易.土。

④患.志之不立。

(二)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宾语当成某种人或事物。

1、解释句中的“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2、课本淘金:
指出下面加点词的意义,找找它们的特点。

(1)吾从而师.之。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
..其父
3、练习:解释加点的字词。

①.鱼肉
..百姓
②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父利.其然也。

⑤粪土
..当年万户侯
⑥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
..之。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⑧孟尝君客.我。

(三)总结规律
【意动用法】
1、认为/觉得+宾语+怎么样(形容词
2、把+宾语+当作……(名词)
(四)我来试试:翻译句子。

1、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2.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

3、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意动用法?
A.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
B.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

《促织》
C.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
(五)看生活中的例子:
不耻下问厚此薄彼
重理轻文口是心非
游戏人生草菅人命
幕天席地鱼肉百姓
(六)小结
(七)拓展延伸:
1、(2012年高考题)翻译句子。

(3)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

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曹南院知镇戎军日,尝出战小捷。

虏兵引去。

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缓驱而还,颇失部伍。

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

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袭之。

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
以待之。

虏军将至近,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

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决战。

”虏方苦疲甚,皆欣然,军严整。

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

”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

遂弃牛羊而还。

徐谓其下曰:“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行百里矣。

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

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不能立,人气亦阑,吾以此取之。


(1)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虏方苦疲甚 B. 颇失部伍
C. 耻学于师
D. 是故明主贵五谷而贱金玉
(2)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与其余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 B.一战大破虏师
C.君将哀而生之乎 D.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