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地关系及理论》PPT课件
合集下载
地理科学导论第三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共55张PPT)
发挥,白吕纳认为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随时代而变化。
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等人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深,从而形成法 国学派。
维达尔-白兰士
(1845~1918)
(1869~1930)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二)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驳论
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觉性多一些;在炎热的国 家人们对快乐的感觉性极为敏锐……”
孟德斯鸠用气候寒暖造成人的感觉性差异来解释欧 洲人强悍,得以保持自由地位,亚洲人感觉性强, 忍耐力差,自然就懦弱。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的地理思想也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二)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驳论
2.非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非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对社会文明不起决定作用,认为人文现象与自然现象 是无关或基本无关的,各有各的规律。在近代地理学中,非决定论与地理环境决 定论、可能论同时存在。德国地理学家佩舍尔(1826~1875,德国地理学家,主张地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亨廷顿(1876—1947)是美国地理学家,曾任美国生态学会会长(1919)、美国地 理学会会长(1923)和美国优生学会会长(1934—1938)。 亨廷顿是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一生研究气候与文明的关系。主要著作 有:《亚洲的脉搏》(1907)、《文明与气候》(1924)、《种族的特征》(1924)、 《动态地理学》(1932)、《经济地理学》(1940)、《文明的主要动力》(1945)等。
维达尔·白兰士和白吕纳等人的观点对法国地理学影响很深,从而形成法 国学派。
维达尔-白兰士
(1845~1918)
(1869~1930)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二)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驳论
暖的国家,人们对快乐的感觉性多一些;在炎热的国 家人们对快乐的感觉性极为敏锐……”
孟德斯鸠用气候寒暖造成人的感觉性差异来解释欧 洲人强悍,得以保持自由地位,亚洲人感觉性强, 忍耐力差,自然就懦弱。
第三章 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的地理思想也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
一、第一思潮:文明与环境关系论
(二)对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驳论
2.非决定论、生产关系决定论
非决定论认为,地理环境对社会文明不起决定作用,认为人文现象与自然现象 是无关或基本无关的,各有各的规律。在近代地理学中,非决定论与地理环境决 定论、可能论同时存在。德国地理学家佩舍尔(1826~1875,德国地理学家,主张地
(一)地理环境决定论
亨廷顿(1876—1947)是美国地理学家,曾任美国生态学会会长(1919)、美国地 理学会会长(1923)和美国优生学会会长(1934—1938)。 亨廷顿是环境决定论的主要代表,一生研究气候与文明的关系。主要著作 有:《亚洲的脉搏》(1907)、《文明与气候》(1924)、《种族的特征》(1924)、 《动态地理学》(1932)、《经济地理学》(1940)、《文明的主要动力》(1945)等。
《人地关系思想及其演变》课件
活动探究2: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地关系思想
材料2: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在《孟子▪公孙丑下》中提到了“天时 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天地相关论的核心思想,是荀况 在其著作《天论》中提到的,他主张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北魏末 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 功多。” 探究问题:
致生态环境恶化
的
再次使用
入侵,肥力下降
放弃耕种
农田
衰
约20年
落 生态系统 难以恢复
砍伐和焚烧其他 地域的植被
植被破坏
荒漠化加剧
文明衰落
农业文明 ——人类“利用、改造”自然时期
生产力水平: 耕作和灌溉技术发展
主要问题: 依附减弱,对抗增强,环境问题
出现,多为生态破坏
人地关系: 人类在利用环境的同时,开
《人地关系思想及其演变》
新课讲授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诞生于新生代第四纪,自诞生之日 起就与环境休戚与共,相互作用,共同发展, 人地类的生存和 活动都受一定的地理环境影响,这个地理环 境既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也包括在人类作用 下已经改变的地理环境,如经济、文化等。 人地关系是现代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也 是地理教育探讨的中心问题。
始改造周围环境,在生产实践中, 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有了科学 的萌芽
荀子
[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
“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 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荀子·王制》
我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封山育 林、定期开禁、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 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这一时代, 尽管也出现一些环境问题,但是总体上 呈现出基本和谐的人地关系。
材料中文字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体现了作者在人地关系方面的何 种观点或态度?给你哪些启示?
第一章-人地关系PPT课件
工业文化景观
产业文化景观 交通文化景观
商业文化景观
旅游. 文化景观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六)生产关系决定论和唯意志论
生产关系决定论。 把生产关系的作用估计过高, 认为生产关系的改变可超越对自然环境的考虑, 甚至认为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对地 理环境的作用持虚无主义的态度。
论的立论是错误的。
.
5
(二)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论)
白兰士
代表人物:法国的白兰士和白吕纳 核心思想: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除了地理环境的
直接作用外,还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人类的生活方式 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各种因素的复合体(包 括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同样的环境可以 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给人类活动提供多种可能 性,它们被如何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
唯意志论(又称征服自然论)。过份强调人的主 观能力作用,好象自然界可以听从人的意志。这 实质上是一种人能战胜自然的人地关系思想。
.
31
.
32
(七)环境感知
借助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分析人地关系。
它的内涵是:人在对自然环境给人类提供的各种可能 性进行选择并不是任意的、随机的和毫无规律的,而 是有一定的客观规律可循。它是一种思想意识的支配, 这种思想意识就是环境感知。
人地关系及理论重点共32页PPT
人地关系及理论重点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 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第二章 人地关系理论
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一)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概念 指在未来不同时间尺度上,以预期的技术、经济和社会发 展水平及于此相适应的物质生活水准为依据,一个国家和 地区利用其自身的土地资源所能持续稳定供养的人口数量。 数学函数: LPC= f[R(t),P(t),C(t)]
• LPC:土地承载力;R(t):农业自然资源条件;P(t):农业生产 技术与管理水平;C(t):人口消费水平;t:时间。
趋势预测法:根据历年单产的变化趋势资料通过灰色预测、逻辑斯蒂 增长曲线等方法外推。
区域生产潜力测算:Y= Y1+Y2+Y3+……+Yi
• Y为土地生产潜力,Yi为单种作物生产潜力。
第三节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
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测算 区域土地人口承载量估算:P=Y/L • P为区域人口承载力;L为人均生活水平。 区域人口承载比测算: SR=P’/P • P’:预测人口。
第三节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
一、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二)人口增长对各类土地资源的压力 人口数量增加对土地产品的消费增加导致了对土地资源利 用和土地空间的压力; 人口结构、素质和分布对土地的压力。
表现:对耕地资源、林地和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水面和
水资源、能源矿产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第三节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
• 中间层次:人口与资源、人口与食物的关系(土地人口承 载力) • 综合层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 合关系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及其发展
二、人地关系理论的历史及其发展 我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人定胜天;因地制宜;天人合一; 等。 17世纪西方人文地理学家:强调气候自然条件人类的制约 作用,把人说成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决定论)。 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强调人口增殖对社会发展的 抑制作用。 19世纪马、恩的人口理论:强调把人口问题放在整个社会 经济中考察,提出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理。 19世纪“适度人口论”: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和技术发 展相一致。 20世纪“适应论”、“人类生态论”、“协调论”、可持 续发展理论。
• LPC:土地承载力;R(t):农业自然资源条件;P(t):农业生产 技术与管理水平;C(t):人口消费水平;t:时间。
趋势预测法:根据历年单产的变化趋势资料通过灰色预测、逻辑斯蒂 增长曲线等方法外推。
区域生产潜力测算:Y= Y1+Y2+Y3+……+Yi
• Y为土地生产潜力,Yi为单种作物生产潜力。
第三节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
二、土地资源生产潜力与土地人口承载力分析 (二)土地人口承载力的测算 区域土地人口承载量估算:P=Y/L • P为区域人口承载力;L为人均生活水平。 区域人口承载比测算: SR=P’/P • P’:预测人口。
第三节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
一、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 (二)人口增长对各类土地资源的压力 人口数量增加对土地产品的消费增加导致了对土地资源利 用和土地空间的压力; 人口结构、素质和分布对土地的压力。
表现:对耕地资源、林地和森林资源、草地资源、水面和
水资源、能源矿产和生态环境的压力。
第三节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路径
• 中间层次:人口与资源、人口与食物的关系(土地人口承 载力) • 综合层次: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综 合关系
第一节 人地关系理论及其发展
二、人地关系理论的历史及其发展 我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人定胜天;因地制宜;天人合一; 等。 17世纪西方人文地理学家:强调气候自然条件人类的制约 作用,把人说成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决定论)。 18世纪末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强调人口增殖对社会发展的 抑制作用。 19世纪马、恩的人口理论:强调把人口问题放在整个社会 经济中考察,提出了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原理。 19世纪“适度人口论”:人口增长应与社会经济和技术发 展相一致。 20世纪“适应论”、“人类生态论”、“协调论”、可持 续发展理论。
《人地关系》PPT课件
人工产物重新转发自然产物的人的自然化迆程两种对流迆程的整合使得人地趋二同一形成人地关联共生系统幵日益向空间范围扩大功能强度拓展的斱向収展随着人地相互作用的空间由地斱微观尺度到局部地区中观尺度収展到全球宏观尺度丌同觃模等级层次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互劢性和关联性日益增强使特定的人地系统越来越大地叐区域和全球环境自然的和人文的収展发化的影响
➢ 澳大利亚的泰勒认为“世界上天赋优厚的地区,可能给人类生 活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可能性;但在大约十分之九的地球陆地上自 然发出了清晰的警告:这里太干、太冷、太湿或是太崎岖不平。 任何定局者如果不顾这些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害” 。
主要错误
➢ 环境决定论由于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作用,认 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 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 的决定因素,人和生物一样,其生存发展和分 布完全受环境的严格控制。因而从它一定型 开始,就普遍受到各国学者的批判。
➢ 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人认为人类中心论思想从柏拉图开始,经 笛卡尔到康德达到最终理论上的完成。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和 洛克是把人类中心论从理论推向实践的伟大思想家。培根提出 “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他认为人类为了统治自然需要了解 自然,科学的真正目标是了解自然的奥秘,从而找到一种征服自 然的途径。
➢ 洛克认为,人类要有效地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对自然的 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
人类中心论的主要错误
➢ 人类中心论的核心理论观点——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直接 误导了人对自然关系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及在实践上的简单处理, 客观上助长了人类对大自然不顾后果的掠夺、征服。
➢ 人类中心论在近代主体至上哲学、工业主义推动下成为现实的 实践活动,并发展成征服自然的人地观,进而走向科技万能论的极 端。人们根据这一思想,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在 实践上大规模地向大自然进攻。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社会的科学 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如此辉煌的程度,以至几乎没有什么自然条 件可以阻挡人们为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去向大自然索取。
➢ 澳大利亚的泰勒认为“世界上天赋优厚的地区,可能给人类生 活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可能性;但在大约十分之九的地球陆地上自 然发出了清晰的警告:这里太干、太冷、太湿或是太崎岖不平。 任何定局者如果不顾这些自然的限制,就一定会遭受灾害” 。
主要错误
➢ 环境决定论由于过分强调了环境的作用,认 为人是环境的产物,自然环境对人类社会、 经济、政治等起绝对支配作用,是社会发展 的决定因素,人和生物一样,其生存发展和分 布完全受环境的严格控制。因而从它一定型 开始,就普遍受到各国学者的批判。
➢ 在西方思想史上,有人认为人类中心论思想从柏拉图开始,经 笛卡尔到康德达到最终理论上的完成。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和 洛克是把人类中心论从理论推向实践的伟大思想家。培根提出 “知识就是力量”的名言,他认为人类为了统治自然需要了解 自然,科学的真正目标是了解自然的奥秘,从而找到一种征服自 然的途径。
➢ 洛克认为,人类要有效地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对自然的 否定就是通往幸福之路”。
人类中心论的主要错误
➢ 人类中心论的核心理论观点——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直接 误导了人对自然关系在认识上的片面性及在实践上的简单处理, 客观上助长了人类对大自然不顾后果的掠夺、征服。
➢ 人类中心论在近代主体至上哲学、工业主义推动下成为现实的 实践活动,并发展成征服自然的人地观,进而走向科技万能论的极 端。人们根据这一思想,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在 实践上大规模地向大自然进攻。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社会的科学 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到如此辉煌的程度,以至几乎没有什么自然条 件可以阻挡人们为满足自己不断增长的需要而去向大自然索取。
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件(51张)
1、 议一议,美国为什么要拆除艾尔瓦河的大坝?
①大坝挡住了原本溯河回游的通道,破坏了河中 其他鱼类和贝类的生存环境;
②减少河口泥沙,改变河口生态环境,使大量生 物失去了栖息地;
③该地区介入国家电网后,大坝供电功能减弱。
2、艾尔瓦河的大坝由修建到拆除,体现了人地关系思 想怎样的转变?
从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态度转变为人地协调的 观点,积极谋求人地和谐。
生产力发展, 可能论 人类改造自然
的能力增强
注重 把地理学重 注重人对环境的适应与 人的主 心从自然转移 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观能动 到人这个积极
性 因素上来
人地关 系理论
产生前提
适应论 和生态
论
对人地关系的 认识继续深化
核心思想
通过文化发展对自然环 境产生长期适应或用生态 学观点分析人地关系
产生结果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采集—狩猎社会:崇拜和敬畏(崇拜自然)
采集—狩猎社会时期
表1.采集—狩猎社会时期的人地关系
采 人口数量 集 ︱ 生产力水平 狩 猎 对环境的影响 社 会 人地关系
人口数量少
生产力水平低下且发展缓慢, 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为生
有限
保持着原始的平衡关系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 染
使人类陷入严重 的资源、环境危 机
可持续的经济发 展模式
强调环境承载能 力和自然资源的 永续利用
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减少经济活动所 造成的环境压力 和资源耗竭
1、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土地资源 > 防治土地荒漠化,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壤污染,保护基
本农田,对工矿废弃地进行复垦。
地理第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ppt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地 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在解决这个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 势。
人地关系思想概述
1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 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2
人地关系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原始崇拜阶 段、地理环境决定论阶段、人地关系相互作用 阶段等。
3
现代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注重探 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
学习目标
理解人地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分析现代人地关系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掌握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0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
朴素人地关系思想
古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往往基于直观、感性的认识,强调天、 地、水等自然要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论
一些古代思想家和学者,如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和中国的孟子,认为地理环 境是人类生活的决定性因素,这种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地理大发现的推动
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人类开始 从全球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地球。
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
标题:《地理第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人地关系思想的实践应用 • 总结与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相 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尊重,为 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对人地关系思想的进一步思考
人地关系思想概述
1
人地关系是指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 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2
人地关系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包括原始崇拜阶 段、地理环境决定论阶段、人地关系相互作用 阶段等。
3
现代地理学强调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注重探 究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
学习目标
理解人地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分析现代人地关系中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掌握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过程;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02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
朴素人地关系思想
古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利用,往往基于直观、感性的认识,强调天、 地、水等自然要素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地理环境决定论
一些古代思想家和学者,如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和中国的孟子,认为地理环 境是人类生活的决定性因素,这种思想在当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理大发现时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地理大发现的推动
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使人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改变,人类开始 从全球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地球。
人地关系思想的转变
标题:《地理第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件
PPT》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引言 •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人地关系思想的实践应用 • 总结与研究地球表层自然现象、人文现象以及它们相 互关系的学科,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知和尊重,为 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对人地关系思想的进一步思考
人地关系PPT课件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局域性的环境问题
举例 危害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被破坏、 土地荒漠化等
危及到人类的生存
环境污染事件
有些已演变成社会公 害,成为制约经济发 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 重要因素。
2021/6/16
13
2.环境问题的分布 ⑴不同地区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不同。
城市地区
乡村地区
主要 表现
环境污染。如大 气污染、水污染、 噪声污染等
2021/6/16
3
思考:
• 什么是环境?
2021/6/16
4
一.环境的概念
• 环境是指相对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 围事物。以人和人类为中心事物, 其他生物和非生命物质就是人类生 存的环境。
2021/6/16
5
思考:
• 人类和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
2021/6/16
6
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环境
影响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地理科学专业
2021/6/16
曾等志
1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 了解什么是环境;理解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认识人地关系的演变。
• 2.能力目标: 根据人地关系思想演变历史,分析各历
史时期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 3.德育目标 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发展观与环境观。
2021/6/16
2
2021/6/16
26
4、下列地区的环境问题,有可能影响到 全球环境的是( )
A.德国境内莱茵河水的污染 B.巴西热带雨林的破坏 C.北美洲西部草原的荒漠化 D. 华北平原的土地次生盐碱化
2021/6/16
27
谢 谢!
2021/6/16
第一章 人地关系ppt课件
人地矛盾表现在空间上就是指人与自然要素对区域空 间占有的矛盾。
人地矛盾的主导因素是人类,同时人地矛盾还表现在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量、交 流比例和交流频率等方面。
小农经济 毁林开荒 耕作粗放 耕地扩大 林牧地锐减
图例 关联 作用 反馈 循环
人文地理环境
边远的经济地理位置 闭塞的交通经济条件
评价: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确实有极其重大的影响,有 些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如人和生产力的分布、房屋形 式、种族特征等),是对“天命论”和“神创论”的反 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因此便认为人类活动完全 受自然环境决定,完全受制于自然力,显然是不科学的, 这种理论容易使人走上地理“宿命论”的道路,甚至掩 盖了人地关系的实质性矛盾(供、求矛盾),因此该理 论的立论是错误的。
§2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一、人地系统中的“人”和“地” 二、人地矛盾内涵 三、人地系统的结构演变和调控 四、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地关系的实践特征 五、人地关系的新课题
一、人地系统中的“人”和“地”
人地系统中的“人”,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 定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的人; 同时,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一样,有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本 能,即生物的人。
(二)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论)
白兰士
代表人物:法国的白兰士和白吕纳 核心思想: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除了地理环境的
直接作用外,还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人类的生活方式 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各种因素的复合体(包 括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同样的环境可以 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给人类活动提供多种可能 性,它们被如何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
天命观有神论保护生物因地制宜改造自然人地系统结构的演变和调控过程48征服自然问题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a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b先污染后治理工业文明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49人地思想发展阶段人类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特点后果崇拜自然采猎文明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环境问题不严重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减弱对抗性增强环境趋于恶化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寻求人地协调的道路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总结
人地矛盾的主导因素是人类,同时人地矛盾还表现在 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量、交 流比例和交流频率等方面。
小农经济 毁林开荒 耕作粗放 耕地扩大 林牧地锐减
图例 关联 作用 反馈 循环
人文地理环境
边远的经济地理位置 闭塞的交通经济条件
评价: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确实有极其重大的影响,有 些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如人和生产力的分布、房屋形 式、种族特征等),是对“天命论”和“神创论”的反 叛,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因此便认为人类活动完全 受自然环境决定,完全受制于自然力,显然是不科学的, 这种理论容易使人走上地理“宿命论”的道路,甚至掩 盖了人地关系的实质性矛盾(供、求矛盾),因此该理 论的立论是错误的。
§2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一、人地系统中的“人”和“地” 二、人地矛盾内涵 三、人地系统的结构演变和调控 四、现代经济条件下人地关系的实践特征 五、人地关系的新课题
一、人地系统中的“人”和“地”
人地系统中的“人”,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方式下,在一 定区域空间从事生产活动或社会活动的人,即社会的人; 同时,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一样,有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本 能,即生物的人。
(二)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论)
白兰士
代表人物:法国的白兰士和白吕纳 核心思想:在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除了地理环境的
直接作用外,还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人类的生活方式 不完全是环境统治的产物,而是各种因素的复合体(包 括社会因素、历史因素、心理因素)。同样的环境可以 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方式,环境给人类活动提供多种可能 性,它们被如何利用完全取决于人类的选择能力。
天命观有神论保护生物因地制宜改造自然人地系统结构的演变和调控过程48征服自然问题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a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b先污染后治理工业文明后工业化时期谋求人地协调49人地思想发展阶段人类文明时期人地关系特点后果崇拜自然采猎文明环境对人类制约作用较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微弱环境问题不严重改造自然农业文明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减弱对抗性增强环境趋于恶化征服自然工业文明人类改造自然能力增强试图成为自然的主宰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矛盾迅速激化谋求人地协调后工业化时期寻求人地协调的道路环境和发展问题得到普遍关注总结
《人地关系及理论》PPT课件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 地理环境决定论 • 可能论(或然论) • 适应论 • 生态论 • 文化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 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哲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黑格尔:《历史哲学》
地理学
拉采尔:《人类地理学》 森普尔:《地理环境之影响》
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理论)
不能研究它所有方面和内容。“从地理学入手来研究人 地关系,明确以地域为基础”。 • 陆大道,郭来喜.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地理学报,1998,53(2):97~105
如何研究人地关系?
• 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向的理论研究; • ②人地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强度分析、潜力估算、后效评价
生态论
巴罗斯 地理学是“人类生态学的科学” 研究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反映(在人地关系中人是中 心论题,其他现象只是当它们涉及人及其对它们的反 应时,才有必要说明。) 地理学应侧重于分析人类在空间上的关系。
三、和谐论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 20C60S以来,人地关系失调 • 人类活动对自然系统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
辨于土而民可富。”“凡田野万家之众,可食之地,方五十 里,可以为足矣” • 老聃(前580-前50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 • 孟轲(约前372-前28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人定胜天 • 荀况(约前313-前238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 其治,夫是之谓能参”。强调依靠人的实践来证实自然规律
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 我国古代哲学向来崇尚“自然的和谐”、“人和自 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的 内外和谐”的“普遍和谐”观念(汤一介,1996)。
人-地关系教学课件PPT
4. 強烈日照
少雲、低相對濕度,加上強烈日照,空氣乾燥 大量蒸發造成毛細管作用使地下水上升
5. 大型灌溉
須要高技術、管理及成本 灌溉會引致積水、鹽化或鈣化
2.1 熱帶荒漠進行耕作會遇到的問題
6. 人口稀少
缺乏勞動力
7. 可達度低
即使有資金及技術,亦難吸引大型永久性的聚 落發展 運費太高
現況
現時每年約有六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變成生產力低 的荒漠。 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地球上受荒漠化影響的地區, 面積共有三千八百多萬平方千米,而涉及的國家 超過一百個。 1968-1973 年在薩赫勒地區連續六年大旱,使西非 各國包括:尼日爾、馬里、布基索法納、塞內加 爾、乍得和肯尼亞等國的最佳耕地全部龜裂,地 下水下降。在薩赫勒地區五百萬平方千米範圍內 比較深的水井都乾無滴水。農牧業損失嚴重,如 馬里的牲畜損失達 90%。
水文特徵︰流量差大,少永久性河流
機會 限制
缺乏可靠水源 難以灌溉 高鹽度,如勉強使用, 會造成土壤鹽化 豪雨導致反濫 塊體移動、侵蝕,破 壞農作物
2.
熱帶荒漠環境提供人類的機會及限制
機會
地大人少 邊緣土地+灌溉農業 (邊緣農業) 礦物資源,如石油
岩圈特徵︰養分不足
限制
土壤欠缺養分 土壤瘦瘠 鹽土及鹽殼 遷移沙丘的出現
3.5 工業
荒漠資源提供工業發展︰
礦物 太陽能 便宜的土地 運費高昂 資金籌集困難 高建築費 基建差 缺乏工業用水的供應 須依賴外國技術 缺乏勞動力 政治局勢動盪
沙漠工業發展的困難︰
3.6 旅遊業
少雲、低相對濕度,加上強烈日照,空氣乾燥 大量蒸發造成毛細管作用使地下水上升
5. 大型灌溉
須要高技術、管理及成本 灌溉會引致積水、鹽化或鈣化
2.1 熱帶荒漠進行耕作會遇到的問題
6. 人口稀少
缺乏勞動力
7. 可達度低
即使有資金及技術,亦難吸引大型永久性的聚 落發展 運費太高
現況
現時每年約有六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變成生產力低 的荒漠。 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地球上受荒漠化影響的地區, 面積共有三千八百多萬平方千米,而涉及的國家 超過一百個。 1968-1973 年在薩赫勒地區連續六年大旱,使西非 各國包括:尼日爾、馬里、布基索法納、塞內加 爾、乍得和肯尼亞等國的最佳耕地全部龜裂,地 下水下降。在薩赫勒地區五百萬平方千米範圍內 比較深的水井都乾無滴水。農牧業損失嚴重,如 馬里的牲畜損失達 90%。
水文特徵︰流量差大,少永久性河流
機會 限制
缺乏可靠水源 難以灌溉 高鹽度,如勉強使用, 會造成土壤鹽化 豪雨導致反濫 塊體移動、侵蝕,破 壞農作物
2.
熱帶荒漠環境提供人類的機會及限制
機會
地大人少 邊緣土地+灌溉農業 (邊緣農業) 礦物資源,如石油
岩圈特徵︰養分不足
限制
土壤欠缺養分 土壤瘦瘠 鹽土及鹽殼 遷移沙丘的出現
3.5 工業
荒漠資源提供工業發展︰
礦物 太陽能 便宜的土地 運費高昂 資金籌集困難 高建築費 基建差 缺乏工業用水的供應 須依賴外國技術 缺乏勞動力 政治局勢動盪
沙漠工業發展的困難︰
3.6 旅遊業
农村社会学第三章农村人地关系课件ppt1
农村社会学课件第三章农 村人地关系
2021/7/12
1
第一节 人地关系界定及相关理论 一、人地关系概念
人地关系不单单是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 关系,而是同时兼具自然性与社会性两种属性。
从“人”的角度来看:
– 既蕴含着一定数量的人口,也蕴含着一定的人 口质量;
– 既包括一定时期内人口结构与分布,也包括一 定时期内人口数量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
动力。
观念,忽视人口众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 一、建国前人地关系演变
人地关系的演变,不仅直接体现在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增减,而且受到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
或间接破坏了生态环境,人地矛盾愈发紧张。 第二条就是我们现有的财税制度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土地财政”的现象。
除了宏观环境的因素引发农村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紧张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对人地关系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蚕食了小农农场维持家庭生计以外的剩余,而使小农无法积累起“资本”; 也就是说,多用地可以多增加财政收入。 除了宏观环境的因素引发农村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紧张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对人地关系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从耕地上看,1978年之后,我国耕地面积却逐步递减。 艾尔温认为人口压力和人地比例失调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而人口压力通过两条途径起作用: 二、1949年至1978年的人地关系 它也把传统农业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集约化水平,但对于新式投资却起到了抑制作用。 这样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就长期陷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中而不能自拔。 Third,国家建设投资加大,城镇化水平加快、道路网络化等,征用了大量耕地; 这一理论大致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First: “过密化”的概念是以单位劳动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换取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增加。
2021/7/12
1
第一节 人地关系界定及相关理论 一、人地关系概念
人地关系不单单是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 关系,而是同时兼具自然性与社会性两种属性。
从“人”的角度来看:
– 既蕴含着一定数量的人口,也蕴含着一定的人 口质量;
– 既包括一定时期内人口结构与分布,也包括一 定时期内人口数量增长与人口结构变化;
动力。
观念,忽视人口众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直接 一、建国前人地关系演变
人地关系的演变,不仅直接体现在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增减,而且受到经济社会制度的影响。
或间接破坏了生态环境,人地矛盾愈发紧张。 第二条就是我们现有的财税制度在相当程度上还存在着“土地财政”的现象。
除了宏观环境的因素引发农村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紧张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对人地关系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蚕食了小农农场维持家庭生计以外的剩余,而使小农无法积累起“资本”; 也就是说,多用地可以多增加财政收入。 除了宏观环境的因素引发农村人口增长与耕地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紧张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对人地关系的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从耕地上看,1978年之后,我国耕地面积却逐步递减。 艾尔温认为人口压力和人地比例失调导致了中国经济的落后,而人口压力通过两条途径起作用: 二、1949年至1978年的人地关系 它也把传统农业推到了一个很高的集约化水平,但对于新式投资却起到了抑制作用。 这样中国的农业与农村就长期陷入了“高水平均衡陷阱”中而不能自拔。 Third,国家建设投资加大,城镇化水平加快、道路网络化等,征用了大量耕地; 这一理论大致包含五个方面的内容: First: “过密化”的概念是以单位劳动日边际报酬递减为代价换取单位面积劳动投入的增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是强调环境与人的关系中的决定性作用,而是注重 人对环境的适应与利用方面的选择能力。
•维达尔
•主张研究人类和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 •同样的生活环境对于不同的生活方式的人具有不同 的意义 •生活方式是决定某一特定人群将会选择那种可能性 的基本因素
白吕纳
•心理因素是人类与自然的媒介和一切行为的指导者 •自然是固定的,人文是无定的,两者之间的关系常 随时代变化
• 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战略》,从资源保护的角度提 出要实现SD,并认为SD “强调人类通过对生物圈的管 理,使生物圈既能满足当代人的最大持续利益,又能保 持其满足后代人需求与欲望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思想
• 1981年,莱斯特.布朗,《建设一个持续的社会》提出 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指出“我们不仅继承父 辈的地球,而且借用了儿孙的地球”。
•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 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 文化地理学的人地关系图式
汤因比的“挑战与应战”学说
• 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1889~1975)是当代影响最大 的英国史学家之一。
• 文明起源的原则 – 挑战和应战 – 逆境的美德 – 中庸之道
马克斯•韦伯的宗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马克斯·韦伯 (Max Weber,1864-1920)德国著名社 会学家,《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论述了新教的 思想在资本主义精神中的作用。
• 说明新教思想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 加尔文教
– 命定论——“一个人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 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加尔文 (1509-1564)
人地关系的运行机制
人地关系系统
人类系统 人 经社 口 济会 系 系系 统 统统
利用、改造 适应
固有影响 反馈作用
地理环境 自 自人 然 然文 资 环环 源 境境
二、人地关系理论
• 人地关系理论是人们对人地关系的认识论 • 人地关系理论是人文地理学的重要理论基础 • 吴传钧:地理学研究核心是人地关系的地域系统。 • 吴传钧认为,人地关系有着广阔的内涵和意义, 地理学
轻视短时段的事件史。认为,长时段的结构是历史的基 础,它常常规定了人们无法超越的边界,而眼花缭乱的 短时段的事件最容易造成误解和最无预见力。
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 布罗代尔:多元时间 长时段
中时段
时间 历史 内含
地理时间 以世纪计
结构史 长周期 结构
自然环境 地理环境 社会心态
社会时间 10-50年
醒和“生态学时代”的开端。 • 1972年,《增长的极限》,将人口、资源、环境、生
态、经济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使人们从盲目坚持 经济增长的自我陶醉中醒悟过来,重新审视资源利用、 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可持续发展思想
• 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人类第一次关于全球环 境战略的国际会议,标志着环境开始纳入国际事务议程; 就环境论环境,并未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模型,亦即区域开发多目标、多属性优化模型。
第二节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 一、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 三、和谐论与可持续发展思想
一、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 早期对人地关系的研究始于人口增长和出现人地关系矛盾。 • 人地协调和因地制宜的思想在我国周代即有萌芽 • 管仲(前685-前645)《管子·地员》:“地者政之本也,
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 受法国人文地理学的影响,重视自然地理环境等结构因 素的影响
• 第一代代表人物之一吕西安·费弗尔,《大地和人类演 进:历史学的地理引论》标志着年鉴学派成功完成了历 史学与地理学的结合;提出了“地理历史学”概念,将 地理学纳入历史研究领域
• 或然论的传统 • 第二代代表人物布罗代尔,十分重视长时段的结构史而
风险分析; • ③人与地两大系统间相互作用和物质、能量传递与转换的机理、功能、
结构和整体调控的途径与对策; • ④地域的人口承载力分析,关键是预测粮食的增产幅度; • ⑤一定地域人地关系的动态仿真模型。根据系统内各要素相互作用结
构和潜力,预测特定地域系统的演变趋势; • ⑥人地关系的地域分异规律和地域类型分析; • ⑦不同层次、不同尺度的各种类型地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的优化调控
辨于土而民可富。”“凡田野万家之众,可食之地,方五十 里,可以为足矣” • 老聃(前580-前500):“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 自然” • 孟轲(约前372-前289):“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 和”。人定胜天 • 荀况(约前313-前238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 治,夫是之谓能参”。强调依靠人的实践来证实自然规律
第二章 人地关系及理论
• 第一节 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理论 • 第二节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 第三节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
第二章 人地关系及理论
• 第一节 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理论 • 第二节 人地关系理论的演变 • 第三节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
第一节 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理论
• 一、人地关系的含义 • 二、人地关系理论
西方
• 在西方,探究人地关系的历史也十分悠久 • 古希腊学者希波革拉第(前460-前377)《论空气、水
和地方》专门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自然对人 类活动的影响 • 色诺芬(约前430-前354)较早探讨人地比例及相互关 系的学者 • 柏拉图(前428-前348)《国家论》提出了理想国的设 想,认为5040人是对国家最有利的公民数量 • 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最完美最美丽的国家, 就是能够维持人口数目使之不超过一定限度的国家”, 一国的土地和人口规模应当适应
•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执行计 划》被认为是关系到全球未来10至20年环境与发展进 程走向的路线图,是国际社会在SD领域积极努力的最 新结晶。
可持续发展与人文地理学任务
• 人文地理学发展的契机 • 人地关系研究与可持续发展 • 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 可持续发展教育
第三节 其他学科对人地关系的探索
古代朴素的人地适应思想
• 我国古代哲学向来崇尚“自然的和谐”、“人和自 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自我身心的 内外和谐”的“普遍和谐”观念(汤一介,1996)。
• 在这种“普遍和谐”观念的指导下,自古以来,东 方文明靠得就是巧于向自然环境做有限的索取,把 人类维持生活和昌盛所必须的产品更多得留给子孙 后代。这些都是我国古代关于可持续发展思想的精 华所在。
不能研究它所有方面和内容。“从地理学入手来研究人地 关系,明确以地域为基础”。 • 陆大道,郭来喜. 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地理学报,1998,53(2):97~105
如何研究人地关系?
• 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形成过程、结构特点和发展趋向的理论研究; • ②人地系统中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强度分析、潜力估算、后效评价和
二、近代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理论
• 地理环境决定论 • 可能论(或然论) • 适应论 • 生态论 • 文化决定论
地理环境决定论
• 强调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哲学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黑格尔:《历史哲学》
地理学
拉采尔:《人类地理学》 森普尔:《地理环境之影响》
可能论(或然论、人地相关理论)
(3):127~136 • 王作成.布罗代尔“地理环境决定论”辨析.思想战线,
2003,29(6):103~106
– 必须在绝对的信仰中得到安慰 • 思想改变生产与环境
年鉴学派中的地理观
• 现代西方史学的变革,是以法国年鉴学派的出现为标志 的。
• 所谓年鉴学派,是法国自1929年以来主持、编纂《经济 与社会史年鉴》的几代历史学家。这些历史学家反对旧 的史学传统,主张把新的观念和新的方法引人历史研究 领域。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年鉴学派进人其发展的第二阶段。 其标志是原来的《经济与社会史年鉴》改名为《经济、 社会与文明年鉴》,这一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费尔南 德·布罗代尔。
• 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了SD的概 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 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思想 正式诞生。
可持续发展思想
•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标志着SD被各国普 遍接受;人类已经认识到发展与环境相辅相成,不可 人为割裂开来;人类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和传统生活方 式的重要里程碑。
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应摆正自然的位置,人类活 动不要突破生物圈的承受能力;把自然视为调适的对 象,使“人类事务同自然规律相协调”,走人与自然 关系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 “协调论”与“和谐论”的人地关系思想,赋予了古 老的人地关系以崭新的历史意义。
可持续发展思想
• 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是对工业文明的反思的结果 • 1962年,《寂静的春天》,标志着人类生态意识的觉
一、人地关系的含义
• 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简称。 • “人”——人类本身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双重性。
做为生产者通过个体的和社会化的劳动向自然环境索 取,将自然界物质转化成其生存必需的产品;做为消费 者,人类消耗自己生产的产品,而将许多废弃物返还 给自然环境。 • “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 面。
文化决定论
• 生产力决定论 • 在人地关系中,人起着决定性作用 • 人类利用、改造、适应、认识自然的能力大大
提高,人地相互作用的规模和强度逐步加大, 自然逐步成为人类征服、抗拒和破坏的对象
适应论与生态论
• 借用生学派的影响,1920年创用了“调节” 一词,创立“适应论”。 调节包含两重含义,即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限制, 以及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利用和利用的可能性。 人文地理学研究人-地之间双向的相互关系,主要探 讨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