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级财务管理讲讲义第54讲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2)

合集下载

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精讲-第八章 成本管理(18页)

会计职称-中级财务管理精讲-第八章 成本管理(18页)

第八章成本管理本章考情分析第一节成本管理概述一、成本管理的意义1.通过成本管理降低成本,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创造条件2.通过成本管理增加企业利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3.通过成本管理能帮助企业取得竞争优势,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二、成本管理的目标1.总体目标(1)成本领先战略中——追求成本水平的绝对降低(2)差异化战略中——在保证实现产品、服务等方面差异化的前提下,对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进行管理,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

2.具体目标(1)成本计算的目标——为所有内、外部信息使用者提供成本信息(2)成本控制的目标——降低成本水平三、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1.成本规划(1)是成本管理的第一步,主要是指成本管理的战略制定。

(2)为具体的成本管理提供战略思路和总体要求。

2.成本核算(1)是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信息基础。

(2)分类①财务成本核算——采用历史成本计量②管理成本核算——既可以用历史成本计量,也可以用现在成本或未来成本计量3.成本控制(1)是成本管理的核心。

(2)成本控制的关键:选取适用于本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

(3)成本控制的原则:全面控制原则、经济效益原则、例外管理原则。

4.成本分析——分析方法有:对比分析法、连环替代法和相关分析法。

5.成本考核——考核指标可以是财务指标,也可以是非财务指标。

第二节量本利分析与应用一、量本利分析概述(一)量本利分析的含义1.定义: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通过研究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揭示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为企业预测、决策、规划和业绩考评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2.量本利分析的内容(1)保本分析;(2)安全边际分析;(3)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4)目标利润分析;(5)利润的敏感性分析。

(二)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假设1.总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组成2.销售收入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3.产销平衡4.产品产销结构稳定(三)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原理【例题·计算题】某企业生产A产品,年销量20000件,单价5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30元/件,固定成本160000元,请计算量本利分析基本指标。

中级财务管理讲义.doc

中级财务管理讲义.doc

2019年盛戈-中级财务管理基础精讲课程第三章预算管理一、本章结构第一节主要内容概述第二节编制方法与程序根据管理会计应用指引,将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固定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相关内容进行了改写。

其中,增量预算法与固定预算法的定义进行了重新编写,只是更改了定义表述方式,其他内容没有变化。

零基预算法和弹性预算法,对应的含义、程序、优缺点都进行了重新编写。

原理内容没有变。

第三节预算的编制第四节执行与考核二、本章分值近5年分值10分左右,常在主观题中出现。

第一节预算管理的主要内容一、预算的特征与作用1、概念:预算是企业在预测、决策的基础上,以数量和金额的形式反映的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投资、财务等活动的具体计划,是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对各种资源和企业活动的详细财务安排。

2、特征:(1)预算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或目标保持一致;(2)预算是一种可以据以执行和控制经济活动的、最为具体的计划,是对目标的具体化,是将企业活动导向预定目标的有力工具。

数量化和可执行性是预算最主要的特征。

【2012多选题】【2012多选】27.企业预算最主要的两大特征是()。

A.数量化B.表格化C.可伸缩性D.可执行性答案:AD 解析:预算具有如下两个特征:首先,编制预算的目的是促成企业以最经济有效的方式实现预定目标,因此,预算必须与企业的战略或目标保持一致;其次,预算作为一种数量化的详细计划,它是对未来活动的细致、周密安排,是未来经营活动的依据,数量化和可执行性是预算最主要的特征。

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A、D。

3、作用:(1)引导和控制经济活动;(2)实现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从系统论的观点来看,局部计划的最优化,对全局来说不一定是最合理的。

全面预算经过综合平衡后可以提供解决各级各部门冲突的最佳办法,代表企业的最优方案,可以使各级各部门的工作在此基础上协调地进行。

(3)业绩考核的标准【2012单选】3.一般来说,编制年度预算、制度公司战略与安排年度经营计划三者之间应当遵循的先后顺序的是()。

2019中级财务管理深度精讲讲义第2讲_财务管理基础(2)

2019中级财务管理深度精讲讲义第2讲_财务管理基础(2)

【考点五】资产的风险及其衡量(熟练掌握)衡量风险程度的指标主要有收益率的方差、标准差和标准差率等。

(一)风险的衡量名称含义计算公式适用范围期望值期望值是一个概率分布中的所有可能结果,以各自相应的概率为权数计算的加权平均值=方差方差是用来表示随机变量与期望值之间的离散程度的一个数值方差是以绝对数来衡量某资产的全部风险,在期望值相同的情况下,方差越大,风险越大;相反,方差越小,风险越小。

方差的局限性在于它是一个绝对数,只适用于相同期望值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标准差标准差是反映概率分布中各种可能结果对期望值的偏离程度的一个数值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所以,二者的特点均相同标准差率标准差率是标准差与期望值之比标准差率是以相对数来衡量某资产的全部风险,一般情况下,标准差率越大,风险越大;相反,标准差率越小,风险越小。

标准差率指标的适用范围较广,尤其适用于期望值不同的决策方案风险程度的比较。

同样,期望值相同时也可以使用(二)风险矩阵风险矩阵,是指按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发生后果的严重程度,将风险绘制在矩阵图中,展示风险及其重要性等级的风险管理工具方法。

风险矩阵适用于表示企业各类风险重要性等级,也适用于各类风险的分析评价和沟通报告。

企业应用风险矩阵工具方法,一般按照绘制风险矩阵坐标图(包括确定风险矩阵的横纵坐标、制定风险重要性等级标准、分析与评价各项风险、在风险矩阵中描绘出风险点),沟通报告风险信息和持续修订风险矩阵图等程序进行。

风险矩阵坐标,是以风险后果严重程度为纵坐标、以风险发生可能性为横坐标的矩阵坐标图。

企业可根据风险管理精度的需要,确定定性、半定量或定量指标来描述风险后果严重程度和风险发生可能性。

风险矩阵的主要优点:为企业确定各项风险重要性等级提供了可视化的工具。

风险矩阵的主要缺点:(1)需要对风险重要性等级标准、风险发生可能性、后果严重程度等做出主观判断,可能影响使用的准确性;(2)应用风险矩阵所确定的风险重要性等级是通过相互比较确定的,因而无法将列示的个别风险重要性等级通过数学运算得到总体风险的重要性等级。

2019中级财务管理92讲第63讲标准成本管理(1)

2019中级财务管理92讲第63讲标准成本管理(1)

【考点九】标准成本管理(熟练掌握)☆考点精讲一、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掌握)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一)标准成本及其分类类型含义理想标准成本它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成本水平正常标准成本它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这一标准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两者关系通常来说,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

理想标准成本要求异常严格,一般很难达到,而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现实性、激励性等特点标准成本法,是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企业应用标准成本法的主要目标是通过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比较,揭示与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按照例外管理的原则,对不利差异予以纠正,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善产品成本。

(二)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又称标准成本管理,是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

标准成本法的流程一般应包括如下五个步骤,即:确定应用对象、制定标准成本、实施过程控制、成本差异计算与动因分析以及标准成本的修订与改进。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掌握)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需要设立由采购、生产、技术、营销、财务、人事、信息等有关部门组成的跨部门临时性组织,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模式,经由企业管理层审批后,制定出产品的标准成本。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企业一般应结合经验数据、行业标杆或实地测算的结果,运用统计分析、工程试验等方法。

产品标准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构成。

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应分为用量标准(包括单位产品消耗量、单位产品人工小时等)和价格标准(包括原材料单价、小时工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

第54讲_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1)

第54讲_标准成本的制定、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1)

第三节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本节框架知识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标准成本及其分类】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判断题】理想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2014年)【答案】×【解析】正常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理想标准成本是一种理论标准,一般很难达到。

知识点——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成本的制定】产品标准成本通常由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和制造费用标准成本构成。

每一成本项目的标准成本应分为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

【直接材料价格标准】直接材料标准成本=Σ(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标准)【例8-11】假定某企业A产品耗用甲、乙、丙三种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计算如下:项目标准甲材料乙材料丙材料标准单价①45元/千克15元/千克30元/千克标准②3千克/件6千克/件9千克/件标准成本③=②×①135元/件90元/件270元/件单位产品直接材料标准成本④=∑③495元【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额/标准总工时(价格标准)直接人工标准成本=标准工资率×工时用量标准(用量标准)【例8-12】沿用8-11资料,A产品的直接标准人工成本计算如下:项目标准月标准总工时①15600小时月标准工资②468000元小时标准工资率③=②÷①30元/小时单位产品工时用量标准④ 1.5小时/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⑤=④×③45元/件【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制造费用总额/标准总工时(价格标准)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用量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例8-13】沿用[例8-11]中的资料,A产品制造费用的标准成本计算:月标准总工时=15600小时变动制造费用总额=56160(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56160/15600=3.6(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总额=187200(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87200/15600=12(元/小时)单位产品工时标准=1.5(元/小时)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6+12)×1.5=23.4(元)。

中级会财务管理重要考点:成本管理

中级会财务管理重要考点:成本管理

中级会财务管理重要考点:成本管理一、成本管理概述1、目标2、原则融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成本效益原则、重要性3、主要内容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等七项内容。

二、本量利分析与应用基本原理:利润=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销售量×(单价-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边际贡献总额=(单价-变动成本)×销售量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1、盈亏平衡1)盈亏平衡点盈亏平衡点销售额=盈亏平衡点业务量×单价=固定成本÷(单价-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盈亏平衡作业率=盈亏平衡点业务量÷正常销售量2)安全边际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量-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单价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盈亏平衡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2、安全边际与利润的关系利润=安全边际额×边际贡献额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3、产品组合盈亏平衡分析方法包括加权平均法、联合单位法、分算法、顺序法、主要产品法。

三、目标利润分析目标利润销售额=(固定成本+目标利润)÷边际贡献率四、敏感性分析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因素变动百分比五、本量利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经营决策实质是利用本量利的基本模型,找到利润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六、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成本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标准成本超支:实际成本>标准成本节约:实际成本<标准成本变动成本差异计算的通用公式价差=(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量差=标准价格×(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七、作业成本与责任成本1、相关概念需要掌握的有:资源费用、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作业中心。

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预习知识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预习知识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预习知识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中华会计网校为大家准备了2020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预习阶段知识点。

成功=时间+方法,自制力是这个等式的保障。

世上无天才,高手都是来自刻苦的练习。

而人们往往只看到“牛人”闪耀的成绩,忽视其成绩背后无比寂寞的勤奋。

2020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在你每天的勤奋练习下,即使是一点点的进步,也一定可以交上满意的答卷。

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一、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
1. 标准成本定义
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水平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2. 标准成本类型
(1)理想标准成本——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成本,基于生产过程无浪费、机器无故障、人员无闲置、产品无废品等假设。

(2)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实践中广泛采用。

3. 标准成本法
是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
1. 基本原理
标准成本=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2. 标准成本制定——单位标准成本制定
①下表中的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是基于产品只消耗一种材料。

②如果产品需要消耗多种材料,则
直接材料标准成本=∑(标准单位用量×材料标准单价)
因2020年中级会计职称教材和大纲暂未公布,以上《财务管理》知识点来源于2019年内容,大家可先学习2019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知识点,提前学习和掌握知识点。

2019年财务成本管理100讲基础班讲义

2019年财务成本管理100讲基础班讲义

2019年财务成本管理100讲基础班讲义xx年注册会计师考试辅导财务成本管理前言一.本班次的授课提纲1.历年考情概况通过历年考情,分析章节重要程度,展示主要考核内容。

2.本章知识体系展示章节框架,分清知识点主次,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

3.核心考点精讲按照知识点讲解,分析基础知识,为应试打好基础。

4.应试例题解析讲解历年经典真题,剖析考试规律,传授做题技巧。

5.本章内容回顾建议学习完一个章节的视频课程之后,及时利用应试指南进行回顾学习,至少回顾出70%左右的知识点之后,再做题目进行巩固。

二.本班次的特点1.注重基础知识讲解根据对考试规律的把握,讲解教材主体知识点,并且利用星级标注出知识点的重要程度,一星代表一般重要,二星代表比较重要,三星代表非常重要。

2.注重公式的理解与运用不建议死记硬背。

讲解过程中会讲解公式的背景以及推导过程,帮助广大学员理解公式背后的故事,理解之后利用题目巩固,自然而然掌握公式的运用。

3.注重计算性题目分析思路的讲解此部分内容任务较重,难度较大。

讲解过程中会帮助学员细致分析出每一个步骤的分析和解答思路。

此处建议广大学员提前针对本课程里的习题做预习,能在听课之前提前做一遍效果会更好。

4.注重应试技巧与方法的运用分析应试的基本方法,讲授多种应试技巧,帮助广大学员建立应试的思路。

三.xx年教材的变化(一)新增内容1.连续复利的有效年利率。

(3章)2.按复利计算的放弃现金折扣成本的公式和计算。

(12章)3.约当产量法下新增“先进先出法”内容。

(13章)4.在变动成本法下增加对完全成本法的解释。

(16章)5.共同成本的特征和举例。

(17章)6.增加了内部转移价格的概念。

(19章)7.增加了简化的经济增加值的例题。

(20章)(二)修订内容1.市销率驱动因素的表述修改。

(8章)2.对股票的发行方式进行了重新改写。

(10章)3.“限制资源最佳利用决策”改为“约束资源最优利用决策”。

(17章)4.修改增量预算法.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的定义表述,并增加零基预算法的适用情况。

2019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基础入门班讲义(可编辑).doc

2019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基础入门班讲义(可编辑).doc

2019中级会计师财务管理基础入门班讲义(可编辑)前言教材总体介绍命题特点解析学习方法指导预科班学习内容一、教材总体介绍财务管理基础部分①理论基础(第一章)②计算基础(第二章)财务管理具体内容(管什么)①筹资管理(第四章、第五章)②投资管理(第六章)③营运资金管理(第七章)④成本管理(第八章)⑤收入与分配管理(第九章)财务管理工作环节(怎么管)①计划与预算(第三章)②决策与控制(融合于财务管理具体内容中)③分析与考核(第十章)二、命题特点解析题型、题量()客观题(分)Ⅰ单选题(题每题分)Ⅱ多选题(题每题分)Ⅲ判断题(题每题分)()主观题(分)Ⅰ计算题(题每题分)Ⅱ综合题(题合计分)考试特点()紧扣教材、注重基础、考察细致。

()全面考核、重点突出。

()试题灵活注重知识原理的应用。

()题量大、计算性强。

()理论结合实务(以案例形式考查)。

()有一定的综合性。

三、学习方法指导制定详细、科学的学习计划。

科学利用好东奥各辅导班次。

全面复习、把握重点。

加强练习(注重历年考题)。

注重学习知识点的原理以不变应万变。

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由量变到质变。

信心毅力=成功。

四、预科班学习内容财务管理基础预算管理入门筹资管理入门投资管理入门营运资金管理入门成本管理入门收入与分配管理入门财务分析与评价入门。

第一篇财务管理基础本篇知识架构财务管理基础本篇预习指引本篇介绍本学科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论基础和计算基础是进入这门课的先导知识它直接关乎着后续核心内容的学习特别是ldquo资金时间价值rdquo这部分的内容可以说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之关键考试中分数大约占分左右。

预习阶段主要学习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风险衡量的基本方法和成本性态的内容。

第一部分财务管理理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点企业财务管理的内容middot投资管理middot筹资管理middot营运资金管理middot成本管理middot收入与分配管理知识点财务管理工作环节知识点金融环境金融工具的特征①流动性②风险性③收益性金融工具的分类金融市场上资金的转移方式【例题middot 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衍生金融工具的有()。

2019中级财务管理讲讲义第53讲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1)

2019中级财务管理讲讲义第53讲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1)

第三节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框架知识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判断题】理想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2014)【答案】×【解析】正常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理想标准成本是一种理论标准,一般很难达到。

知识点·标准成本的制定知识点·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材料(一)直接材料价格标准直接材料标准成本=Σ(材料用量标准×材料价格标准)【例8-11】假定某企业A产品耗用甲、乙、丙三种直接材料,标准成本计算如下项目甲材料乙材料丙材料价格标准45元/千克15元/千克30元/千克用量标准3千克/件9千克/件9千克/件标准成本495元知识点·标准成本的制定——直接人工(二)直接人工标准成本的制定标准工资率=标准工资额/标准总工时(价的标准)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工时用量标准×标准工资率【例8-12】沿用8-11资料,A产品的直接标准人工成本计算如下:项目标准月标准总工时15600小时月标准总工资168480元标准工资率10.8元单位产品工时用量标准 1.5小时直接人工标准成本16.2元/件标准工资率=168480/15600=10.8(元)知识点·标准成本的制定——制造费用(三)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的制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制造费用总额/标准总工时(价的标准)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工时用量标准【例8-13】沿用8-11资料,A产品的制造费用成本计算如下:月标准总工时=156000小时单位产品工时标准=1.5小时/件变动制造费用总额=56160元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56160/156000=3.6元/小时固定制造费用总额=187200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87200/156000=12元/小时单位产品制造费用标准成本=(3.6+12)×1.5=23.4元知识点·差异分析(总体思路)知识点·直接材料成本差异的计算及分析直接材料成本(总)差异=实际产量下实际成本-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标准价格直接材料价格差异=(实际价格-标准价格)×实际用量直接材料用量差异=(实际用量-实际产量下标准用量)×标准价格【例8-14】沿用8-11资料,A产品甲材料的标准价格为45元/千克,用量标准为3千克/件。

2019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真题(II卷)含答案

2019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真题(II卷)含答案

2019年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真题(II卷)含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为10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本卷共有五大题分别为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姓名: _________W 口考号: _________fel卷人--------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1分。

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1、某企业开发新产品发生在研究开发费用形成了一项无形资产,根据税法规定,可按该项无形资产成本的一定比例在税前摊销,这一比例是()。

A. 200%B. 150%C. 100%D. 50%2、某公司预计M设备报废时的净残值为3500元,税法规定净残值为5000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则该设备报废引起的预计现金净流量为()元。

A. 3125B. 3875C. 4625D. 53753、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的是()。

B、应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C、存货采用历史成本计价D、当期销售收入与费用配比4、下列不属于成本中心特点的是()。

A. 成本中心只对可控成本负责B. 成本中心只对责任成本进行考核和控制C. 成本中心既考核成本费用又考核收益D. 成本中心不负责不可控成本5、厌恶风险的投资者偏好确定的股利收益,而不愿将收益存在公司内部去承担未来的投资风险,因此公司采用高现金股利政策有利于提升公司价值,这种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 代理理论B. 信号传递理论C. 所得税差异理论D. “手中鸟”理论6、甲公司2012年的净利润为8000万元,其中,非经营净收益为500万元;非付现费用为600万元,经营资产净增加320万元,无息负债净减少180万元。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净收益营运指数为0.9375B. 现金营运指数为0.9383C. 经营净收益为7500万元D.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8600万元7、下列有关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2019中级财管69讲第55讲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2019中级财管69讲第55讲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

第三节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一、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一)标准成本的含义与种类含义标准成本是指是指在正常的生产技术和有效的经营管理条件下,企业经过努力应达到的产品成本水平。

种类理想标准成本这是一种理论标准,是指在现有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优成本水平,即在生产过程无浪费、机器无故障、人员无闲置、产品无废品等假设条件下制定的成本标准正常标准成本是指在正常情况下,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这一标准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等【提示】1.正常标准成本大于理想标准成本;2.理想标准成本要求异常严格,一般很难达到,而正常标准成本具有客观性、现实性和激励性等特点,所以正常标准成本在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题•判断题】理想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2014年)【答案】×【解析】正常标准成本考虑了生产过程中不能避免的损失、故障和偏差,属于企业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成本标准。

(二)标准成本法的含义与目标标准成本法含义指企业以预先制定的标准成本为基础,通过比较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核算和分析成本差异、揭示成本差异动因、实施成本控制、评价经济业绩的一种成本管理方法。

主要目标揭示与分析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之间的差异,并按照例外管理的原则,对不利差异予以纠正,以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善产品成本。

二、标准成本的制定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用量标准×价格标准)成本项目用量标准价格标准直接材料材料用量标准(单位产品的材料标准用量)材料价格标准(材料的标准单价)直接人工工时用量标准(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小时标准工资率)制造费用工时用量标准(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或机器小时)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小时标准制造费用分配率)【教材例8-11】假定某企业A产品耗用甲、乙、丙三种直接材料,其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的计算如表8-9所示。

2019中级财管69讲第54讲目标利润分析与敏感分析

2019中级财管69讲第54讲目标利润分析与敏感分析

四、目标利润分析(一)目标利润的销售水平确定利用本量利的基本模型,已知目标利润,倒求销售量或销售额。

【提示】目标利润一般是指息税前利润,若已知税后目标利润:目标利润=税后目标利润/(1-所得税税率)+利息【教材例8-6】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的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如果将目标利润定为40000元。

【补充要求】计算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和销售额。

【解析】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50000+40000)/(50-25)=3600(件)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额=(50000+40000)/50%=180000(元)。

【手写板】利润=(P-V)×Q-F40000=(50-25)×Q-50000Q=(40000+50000)/(50-25)=3600S=Q×P=3600×50=180000边际贡献率=(50-25)/50=50%总结保本点的销量=实现目标利润的销量=实现目标税后利润的销量=保本点的销量=实现目标利润的销量=实现目标税后利润的销量=保本点销售收入=F/边际贡献率保利销售收入=(F+目标EBIT)/边际贡献率【教材例8-7】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的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为50000元,销量3600件,假定该公司将目标利润定为58000元。

【要求】从单个因素来看,影响目标利润的四个基本要素该做怎样的调整?【提示】根据本量利的基本公式倒推即可,不需要记忆公式。

【答案】(1)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固定成本+目标利润)/单位边际贡献=(50000+58000)/(50-25)=4320(件)(2)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变动成本=单价-(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50-(50000+58000)/3600=20(元)(3)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目标利润=(50-25)×3600-58000=32000(元)(4)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25+(50000+58000)/3600=55(元)。

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知识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

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知识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

中级会计师考试《财务管理》知识点: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的相关概念
1.标准成本的含义:通过调查分析、运用技术测定等方法制定的,在有效经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目标成本,主要用来控制成本开支,衡量实际工作效率。

【注意】标准成本通常只涉及产品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单位标准成本与标准成本总额
1)单位标准成本——适用于标准成本制定
单位标准成本=直接材料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成本+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Σ(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2)标准成本总额——适用于成本差异分析
标准成本总额(实际产量下的标准成本)
=实际产量×单位标准成本
=实际产量×用量标准×价格标准
=实际产量下的标准用量×价格标准
3.标准成本的分类
4.标准成本控制与分析(标准成本管理)
以标准成本为基础,将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进行对比,揭示成本差异形成的原因和责任,进而采取措施,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变动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例8-16】沿用例8-13中的资料,A产品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分配率为3.6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

假定企业本月实际生产A产品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40000元。

其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40000-8000×1.5×3.6=-3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0000-8000×1.5)×3.6=-7200(元)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40000÷10000-3.6)×10000=4000(元)。

知识点·成本差异原因分析
用量差异价格差异
材料用量差异人工效
率差异
变动制造
费用效率
差异
材料价格
差异
人工工资
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
用耗费差异
主要责任部门主要是生产部门的责任
【提示】但也不是绝对的(如采购材
料质量差导致材料数量差异或工作
效率慢是采购部门责任)
采购
部门
由人事劳动
部门管理
部门经
理负责
练习
【单选题】企业生产X产品,工时标准为2小时/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24元/小时,当期实际产量为600件,实际变动制造费用为32400元,实际工时为1296小时,则在标准成本法下,当期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为()元。

(2017)
A.1200
B.2304
C.2400
D.1296
【答案】B
【解析】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实际工时-实际产量下标准工时)×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296-600×2)×24=2304(元)。

所以,选项B正确。

【计算题】(2014)乙公司生产M产品,采用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

月标准总工时为23400小时,月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总额为84240元。

工时标准为2.2小时/件。

假定乙公司本月实际生产M产品7500件,实际耗用总工时15000小时,实际发生变动制造费用57000元。

要求:
(1)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

(3)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

(4)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

(5)计算M产品的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答案】
(1)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84240/23400=3.6(元/小时)
(2)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分配率=57000/15000=3.8(元/小时)
(3)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57000-7500×2.2×3.6=-2400(元)(4)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15000-7500×2.2)×3.6=-5400(元)(5)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15000×(3.8-3.6)=3000(元)。

知识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计算及分析
知识点·固定成本差异分析口诀【记忆口诀】
实实两条线
中间插预算
(先耗费后能量)
预和实之间
实际工时安
(先产量后效率)
【8-17】沿用之前资料,A产品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12元/小时,标准工时为1.5小时/件,假定企业A产品预算产量为10400件,实际产量8000件,用工10000小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90000元。

其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计算如下:
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90000-8000x1.5x12=46000(元)(超支)
耗费差异=190000-10400x1.5x12=2800(元)(超支)
能量差异=(10400x1.5-8000x1.5)x12=43200(元)(超支)
产量差异=(10400x1.5-10000)x12=67200(元)(超支)
效率差异=(10000-8000x1.5)x12=-24000(元)(节约)。

练习
【单选题】某产品的预算产量为10000件,实际产量为9000件,实际发生固定制造费用180000万元,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为8元/小时,工时标准为1.5小时/件,则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为()。

(2018年)
A.超支72000元
B.节约60000元
C.超支60000元
D.节约72000元
【答案】A
【解析】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180000-9000×8×1.5=72000(超支)。

【判断题】在标准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异。

()(2017)
【答案】×
【解析】在标准成本法下,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是指固定制造费用实际金额与固定制造费用预算金额之间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