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与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建设与传统文化

[摘要]传统文化是人类在5000多年的文明历史中的累累硕果。而某些城市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与传统文化间的矛盾和缺失传统文化的现象。此文分析了城市建设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缺失,并在城市建设中对待传统文化提出几点思考。

[关健词]城市建设传统文化

当今时代,文化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一种核心力量。城市建设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在城市建设中,合理汲取和利用历史传统文化,是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自现代城市规划开展以来,一哄而起的旧城改造其收获却是对古城和古建筑永难修复的破坏!英国文物建筑学会指出,70年代发展的旧区改造所破坏的具有文物性质的建筑竟比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炮火摧毁的还要多!我国文物保护界也有类似说法,即中国改革开放20年来以建设的名义对旧城的破坏超过了以往100年。1982年始,我国先后公布了119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但在古建筑保护与城市发展的冲突中,牺牲的往往是前者。

城市建设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一个城市的魅力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它的历史底蕴。一个人没有文化的城市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城市,不可能生存发展和持久的。城市的传统文化是通过漫长的历史时期逐步形成和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

城市记载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它是不同地域和不同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因而从这一角度来看,历史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一种独特的资源,把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市规划中,在城市发展战略的层面通盘考虑,将有利于城市整体健康而持续的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更是日新月异。目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发展的阶段,城市的数量已由1949年的136个,发展到目前的657个。外国评论家说,中国用20年的时间尽力了欧洲2个世纪才完成同样程度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社会转型。虽然今日中国绝大多数城市与以前相比已经日新月异,但在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建设性的破坏”也愈加突出。我们许多城市在“发展”的口号下,破坏历史传承,大拆大建、突飞猛进,破坏了已有的文化底蕴。

“1992年7月1日,矗立了80多年的济南标志性建筑——具有典型日耳曼风格、可与近代欧洲火车站媲美的济南老火车站被拆除,起因是某官员说“它是殖民主义的象征,看到它就想起中国人民受欺压的岁月……那钟楼的绿顶子(穹窿顶)像是希特勒军队的

钢盔,有什么好看的?”照此逻辑,号称万国建筑博览会的上海外滩建筑群理应夷为平地!1999年11月11日夜,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襄樊千年古城墙一夜惨遭摧毁,郑孝燮、罗哲文等专家称之为20

世纪末恶劣破坏历史文化名城的事件。之前,还有福州三坊七巷的

建设性破坏、贵州遵义和浙江舟山市定海的老街区被拆。2000年2月,北京美术馆后街22号的命运引人关注,类似这样的明清四合院维系着城市文明的起承转合,但主事者并不认为这栋拥有私人产权的旧民居会比一间豪华厕所更有价值。北京这座“世界都市规划的无比杰作”(梁思成语)被现代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强暴”得差不多了。”

城市失去了自己的城市文脉,千城一面,西风盛行,城市无个性特色可言,历史城市大拆大建,城市记忆一天天丧失,一些著名的历史遗迹,由于缺乏精心的整体设计而遭破坏。一些老城名曰改造,历史街区名曰更新,实则铲平重建,面目全非,致使有些城市传统中断,城市传统文化没有继承发扬,城市的地域特色难以再现,尤其是有些历史文化名城已经名不副实。无论是沿海的还是内地的,无论是古都还是现在新兴城市,其城市建设都出现了一味追逐“西方建筑理念”,到处是罗马柱和巴罗克式屋顶,既没有个性也没有地域印记,更没有民族风情,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带来许多伤害和破坏。

关于城市建设的几点思考

罗荣渠先生曾指出:“继承传统不是回归传统,而是要超越传统”。城市的更新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面对的任务。但是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对城市历史文脉、城市特色的保护与传承,做到在延续中创新,在创新中体现传统文化。

(一)在新城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要重视体现传统文化特色,

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的规划建设。城市文化特色包含外在形象和内在素质两个方面。城市的外在形象由建筑、道路、广场、绿化等构成;内在素质则由经济活力、治安状况、传统文化等构成,而其中文化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与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相比,传统文化更能体现一座城市的吸引力。比如提起北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故宫、天安门;提起苏州,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苏州园林;提起海口,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骑楼。面对全球文化和文化趋同的挑战,传承历史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城市建设不容回避的现实,特别是大型公共建筑,在规划建设时,就必须充分了解当地的环境、气候、民族、风俗习惯、古建筑特点等情况,从中寻找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及创作灵感,建造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统一的精品建筑。比如世博中国馆,就是历史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完美结合的典范。

(二)在旧城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开发。对城市中有价值的历史文化与民族传统精华,我们必须保护、继承和发扬。对旧城区内的传统建筑要加强日常修缮,改善必要的基础设施。在重要的文化遗址周围要设立保护范围和缓冲区,严格控制建筑高度和密度,要保护原有的城市形态。要尊重城市原有的路网布局,要保存好代表某一时期、有历史价值的传统街巷肌理。必须坚持在保护的前提下加以利用,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要避免盲目拆掉有历史传统文化内涵的旧城区,也要避免新城区繁荣,旧城区衰落不和谐现象。保护历史传统文化与发展现代经济、保护旧城区与开发建设新城区是完全可以统一起来的。千年

古城苏州,实行保护古城、开发新区并进的方式就是很好的例证。

(三)城市规划建设要坚持法制化,方案评审要阳光化、透明化。同时加强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特别容易遇到的问题是历史传统文化和现代化建设的协调与统一,因此,必须尊重社会公众对城市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坚持城市规划建设方案阳光化、透明化;坚持城市建设法制化,加强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发展,从而树立起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

综上所诉,城市建设必须尊重自然、尊重历史、尊重多样性,在尊重城市发展普遍规律的基础上坚持多元化,应注意发掘和塑造城市的个性魅力,建立独立的城市形象体系。城市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和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城市的竞争力,决定着城市的未来,只有把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精髓当作城市建设的主旨,城市文化才能真正得到传承,才能把传统文化的底蕴转化为城市发展的能量,我们对保护城市传统文化的意义也就落到了实处,城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也就真正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美]詹姆斯.格莱克著,张淑誉译.混沌开创新科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

2、许学强等.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续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