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评析与复课总结

合集下载

2018年全国文综1评析

2018年全国文综1评析

2018年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总体分析评价2018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今年的试题可以看出,今年高考既有新一轮高考改革启动后的未来指向性,又有全国卷特有的传统性。

选择题24-35为历史选择题,共12个题,48分;材料题必做题为40题、41题。

选做题为44题、45题、46题三选一,满分为48+25+12+15=100。

今年的高考,继续深化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以人类历史的发展演变和重大事件为主要载体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的考查,例如以村民自治建设为背景,考查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尤其是依宪治国这一时代话题,这也是我们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重要建设方略。

本次试题历史部分选择题较2017年风格相近,主要是材料更加新颖,考查更加灵活,这和之前的全国一卷文综历史部分风格是一致的,既关注学生基础,又有良好的区分度。

全国1卷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二、考点分布分析必做题部分(85分)。

中国史占57分左右,世界史占28分左右,与2017全国卷1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1和必修2仍为考试重点。

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34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三、试卷主要特点1.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全国卷试题题干材料历来是非常新颖的,但是考查的内容不会脱离所学知识,想要在这些新颖复杂的材料中提取出命题人希望考查的知识点,就需要考生对基础知识滚瓜烂熟,可以熟练地将一个不规范的模型迅速整合为一个规范的模型,并利用这一部分所学知识进行解决,这也数学建模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试卷体现了一定的创新性和思维深度相对而言,对于法制建设尤其是从清末近代至今的这类纵向类题目一直都是对思维深度要求很高的,同时对于专业性语言的运用要求也较高,这样的考查非常具有创新性,但是只要冷静回忆这一部分所学知识,注重答题分点、格式明确,该题迎刃而解。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卷分析激扬家国情怀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一、体现历史学科积极育人导向历史学科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

如文科综合Ⅱ卷第42题讲述了近代著名洋务企业汉阳铁厂的建立、投产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艰难曲折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激励考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开拓进取。

Ⅱ卷第27题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Ⅲ卷第26题叙述了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能力。

历史学科在考试内容选取上注意与党和国家的人才选拔要求相契合,考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必备品格。

如Ⅱ卷第47题描述了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三娘子,以其杰出的个人能力与威望,维护明、蒙之间长期和平的事迹,考查考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水平和家国同构观念。

历史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亮底色”,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他们信仰的指引。

如Ⅰ卷第29题以五四运动后关于社会主义的论争为背景,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引导考生认清科学社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区别。

二、避免“偏、难、怪、深”历史试题对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了优化与整合,避免“偏、难、怪、深”,强调考查主干知识。

如Ⅰ卷第26题和27题分别考查宋代手工业发展和明代的中外贸易,Ⅱ卷第32题、33题和34题分别考查古代罗马法发展、早期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二战后欧洲经济一体化等。

历史学科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考生的学科素养,引导考生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如Ⅲ卷第41题以上海和曼彻斯特两个城市的发展为例,对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发展问题进行比较视域下的考查,涵盖了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考生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进行说明。

最新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评价及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精品

最新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评价及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精品

2018 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评价及历史部分试题分析一统江山2018.6一、总体评价:弘扬人文,注重基础,强调应用2018 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是在国家高度重视社会科学发展、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依据《考试大纲》精心编制的,它既较好地体现了教育部推进教育改革的基本精神和高校招生考试改革的整体思路,也注意到了高考命题本身的规律性,与2018 年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相比,保持了命题应有的连贯性与稳定性,又力求创新,做到稳中求变,稳中求新。

有“稳、新、变”的特点。

特点一“稳”(一)坚持了一贯的命题原则。

以某一问题为中心,关注人类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如沙尘暴、海洋经济问题、东北的振兴问题等。

(二)侧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在未脱离学生所学知识和实际能力的前提下,创设了新情景,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解决新问题。

如北京奥运会会徽题。

继续重视对获取和处理信息能力的考核,更明显地体现个体的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

如《真腊风土记》题和“ 20 世纪初的伦敦居民”题。

(三)强调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

整张试卷进一步摈弃了“繁、难、偏、旧”的内容,强调学科基础主干知识,所涉及的内容基本都是学科内的教学重点和主体知识。

特点二“新”(一)整张试卷充满着浓厚的人文色彩,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从总体上看,试题材料整合新颖,以巧妙的立意赋予题目以综合性,使人感觉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社会跳动的脉搏。

如《真腊风土记》题和全球化题。

特点三“变”(一)从三学科的分布看,各学科的分值趋向平衡,大致各占三分之一。

(二)从试卷的总长度看,进一步有所压缩,跨学科综合试题比去年减少一题,但分值不变(60 分),这为学生的从容思考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在试题的排列上,按“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排序,学科界限较以前更为明显。

当然,2018 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也存在着一些可以商榷的地方,如试题的文字表述看,个别题目的设问指向不是很明确,这问题在往年也存在,需要加以重视和改进;个别试题创意不足;一些题目以开放的方式呈现,设计意图不错,但参考答案单一,不利于学生开放性思维的培养,也不利于对学生真实水平的判断。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一、选择题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知识点:唐中期中央集权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

材料中只是提与《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故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层是不太可能去研究科学的,故D项错误。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知识点:唐中期中央集权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藩镇。

不向朝廷上供或少上供的藩镇数量多,但朝廷的财政收入并不依赖藩镇,并且东南型的藩镇仍向朝廷上供,藩镇无法控制朝廷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各藩镇与中央之间的关系,无法反映藩镇之间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河朔型藩镇掌握了官员任免权、财政权和军权,拥兵自立,不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大部分藩镇的官员任免权在朝廷手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几种藩镇在防御地方割据势力、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

2018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 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及反思

2018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及反思

郭德宏《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三卷
25
28 33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
严复《天演论》对赫胥黎观点的改动 18世纪前半期法国的沙龙聚会 耿传明的“严复的《天演论》与赫 青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 齐世荣世界史中《启蒙时代》 《十八世纪的法国沙龙:温柔乡,哲 学园与革命场》 张仲礼《近代上海城市研究》 克拉潘《现代英国经济史》 韩延龙《中国近代警察史》
三卷 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 启蒙思想的传播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苏联斯大林模式
41
(40)上海和曼彻斯 特近现代城市发展 汉书中的古今人表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
42
汉阳铁厂的兴办 洋务运动等
45 46 47
汉武帝年号改革 中共对二战性质的认识 美国罗斯福的睦邻外交等
1936-1981我国科技体制改革 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 三娘子与明蒙关系
二卷 三卷
31 33 24 25 31 34
基本特征
6、加强对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史和改革开放史的考查,体现道路 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的价值倾向。
试卷 一卷 题号 29 30 考查内容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建国前夕中国共产党的外交政策 相关方向 革命文化 革命文化
31 33
41 二卷 29
分析:题干材料说墓葬中发现不少铁器实物,没有体现有多少铁农具,因而证明不了铁农具得到普 遍使用,并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铁农具在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是战国以后,所以A项错误。题干图中可 以表明当时新疆地区与中原地区一样发现了铁器,但还不足以证明新疆地区的铁器就是从中原大量 引进的,或许是当地独立铸造的,因此也不能表明两地联系紧密,依据所学知识,中原新疆发生紧 密的联系实在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因此B项错误。由题干中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可知,这些铁 器在当时数量应当比较稀少,因此当时我国冶铁技术不可能已经相当普及。铁器的出现标志着生产 技术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因此图中铁器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相对社会发展较快,D项正确。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及解析知识讲解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文综历史试题及解析知识讲解
• B. 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
• C. 中国突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
• D. 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
• 【答案】A
• 【解析】材料信息“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 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 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 表明中共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故A项 正确;此时西方国家仍然对国民党政权予以 支持,故B项错误;中国冲破美国的外交孤 立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故C项错误;中共的 这一政策是针对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国家的, 故D项错误。
•【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墨子》中的“圆”“直线”“正 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 业有关,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 动成果,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故C项正确;墨子的科技成就是 墨家独有的,故A项错误;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 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其成就 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故D项错误。
•3. 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 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 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 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 时
•A. 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 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
•C. 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 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
•【答案】A
【解析】解析;材料信息是北宋中期,四川密布着大量采用新技 术的私营盐井,井主雇佣大量的工匠,这说明四川地区的民营制 盐业技术先进、生产关系进步,即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故A项正 确;工匠“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 侧面反映出工匠受到井主的压榨,体现不出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 高,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的雇佣关系一直局限于个别地区和个别 行业,一直没有普及,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说的是盐业的开采, 没有涉及买卖,故D项错误。

2018年高考全国Ⅱ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Ⅱ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2018年(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解析人:马东博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解析:题干信息——有两层因果关系:第一层:商汤因不忍猎人将鸟兽杀绝而取罗网三面(给鸟兽活路);第二层:商汤因这一做法得到诸侯拥护而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两层因果关系,用图示表达如下:梳理明晰以上两层因果关系,然后结合四个选项的关键词,推理符合题意的答案。

A 项“商汤成功缘于仁德之心”符合题干逻辑关系,正确答案为A 。

B 项“捕猎是主要经济活动”、C 项“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 项“资源争夺”均不符合题干中所强调的因果关系。

此题重在考察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

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反映出当时A .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 .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 .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 .富商大贾操纵税收解析:题干信息用图示梳理如下:通过以上图示中的逻辑关系可看出,材料重在强调“土地兼并,农户流亡”。

这一现象带来直接后果是,拥有一小块土地的农民逐渐失去土地而且生活艰难,即“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所以B 项符合题意。

重农抑商政策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开始推行,A 项错误;C 项“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不符合材料主旨;D 项表述与材料不符,错误有二,一是富商操纵价格而非税收;二是材料重在强调“土地兼并,农户流亡”的原因而非富商的操纵。

概念解读:自耕农是以小块土地私有制为基础,以单个家庭为经济单位,从事耕织相结合的个体农业劳动的农户。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分析

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历史试题分析2018年全国高考文综I卷的历史试题,继续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在形式上,试卷的结构、试题的形式、各题的分值等与去年一致,在内容上,依然是既注重主干知识的考查,又注重历史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同时贴近现实,注意与社会现实问题的结合。

最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新高考改革的实际要求,较大幅度地调整试题难度,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

总之,2018年高考I卷的历史试题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一、试卷结构2018年1卷历史分值分布表(必做部分)由上表可知,全国I卷的通史,即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继续保持“三分天下”的格局,与前几年高考是一致的;而模块史比例严重失衡,必修二经济、必修三文化模块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必修一政治模块的比例激增。

二、试题形式1.继续史学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如第34题,材料列举了目前学术界有关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几种新观点。

既拓宽了考生的学术视野,也考查了史学过程方法。

2.试题形式依然把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査的主要载体。

如第24题以科学知识与墨家思想相结合、第25题考查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第26题的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第28题的甲午战争、第31题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32题的梭伦改革、第33题马克思主义诞生、第34题工业革命、第35题第三世界的兴起等。

3.试题形式上更加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

如第41题材料从宋代的乡规民约、清末新政下的地方自治、新时期的基层民主制度的对比和发展,综合考查了概括、说明、分析、评价等学科方法和能力。

4.首次将文学素材引入高考试题,这是今年高考试题的最大变化和亮点。

如第42题以《鲁宾逊漂流记》的相关情节为素材,考查小说所反映历史现象。

三、试题难度根据新高考改革的实际要求,较大幅度地调整试题难度。

从整体上看,试题贴近考情,难度适中,有一定区分度,体现了高考的选拨功能和对教学的引导作用。

具体体现如下:1.选择题所考查的都是考生熟知的基础知识,基本杜绝了往年拓展性的知识。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高考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一、选择题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

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知识点:唐中期中央集权的发展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子》。

材料中只是提及《墨子》中关于一些数学和物理知识的记载,并未体现出其它学派的思想主张,故A项错误;《墨子》中有关于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方面的科学知识,但并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古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故B项错误;《墨子》中的数学、物理学、机械制造等科学知识是对当时社会生产的研究和总结,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C项正确;墨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贵族阶层是不太可能去研究科学的,故D项错误。

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知识点:唐中期中央集权的发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代藩镇。

不向朝廷上供或少上供的藩镇数量多,但朝廷的财政收入并不依赖藩镇,并且东南型的藩镇仍向朝廷上供,藩镇无法控制朝廷财政收入,故A项错误;材料讲述各藩镇与中央之间的关系,无法反映藩镇之间攻伐不已,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河朔型藩镇掌握了官员任免权、财政权和军权,拥兵自立,不利于中央集权,故C项错误;根据表格可知,“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大部分藩镇的官员任免权在朝廷手中,除河朔型藩镇外,其他几种藩镇在防御地方割据势力、守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有利于延续唐朝的统治,故D项正确。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点评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点评

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点评一、试卷结构及难度分析本试卷延续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卷模式,历史试题数量、序号及模式均无变化。

12道选择题以中等难度为主,高难度较少,总体难度明显比去年降低。

大部分题目依据题干材料信息,调用所学主干知识,就可以作出正确判断,很少真正的“超纲”或歧义。

考生平均得分应该比去年高出一道题(4分)左右的分数。

主观题41题,学生比较容易从解读材料、调用所学主干知识组织答案,难度比去年有所降低;42题学生比较不好把握,难度可能会偏高一些;选做题45、46两题稍容易,47题解答比较难把握。

主观题总体得分应该也会比去年稍高一些。

二、命题特点分析试题基本延续近年全国高考试题风格,紧紧围绕历史学科五个“核心素养”,具体表现为:1.历史时空本卷几乎每道试题都涉及到相应的历史时空,其中26、29、30、31、33、35题需要直接运用所学的历史时空进行辅助判断;41(2)、42、46等题,解题时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均与历史时空紧密结合。

对“所学知识”的考查犹为突出,分值比重大。

有不少题目的“题干”内容明显超出所学知识范围,但其“选项”或“答案”,基本上无需调动运用“超纲”的知识。

考查侧重对材料的正确“解读”和“推理”,所需调用的“知识”也基本上属于所学“主干知识”。

2.史料实证选择题引用的“史料”多样化,除文字史料,图表、图片史料占了四题,这也是近几年全国卷少见的。

主观题以“摘编”史料为主,“文字阅读”难度较小。

第42题采用“小说梗概”,似乎超出“史料”范畴;从另一个角度看“文学作品一定程度上反映历史”,也算是命题的一种新的尝试。

3.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重中之重”,无论是选择题,还是非选择题,本卷的绝大多数题目,都突出“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的考查。

“历史解释”中,特别突出对“概念”的准确理解和辨析。

如:24题“诸子百家”、“科学体系”;26题“雇佣劳动”;27题“中国文化”、“传统观念”;30题“独立自主”、“外交独立”;32题“权利平等”、“人文精神”;34题“研究视角”;35题“第三世界”等。

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科试题评析(历史)

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科试题评析(历史)

2018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评析2018年山东高考文综历史命题,在注重考察每一位学生基础性、综合性的同时,着重考查考生对所学历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历史素养以及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一、整体两大特点:(一)能力测试与学科特点相结合今年历史试题以历史思维能力考查为核心,在历史材料的选择、问题的设计思路,考查的途径与方法、能力目标的层次构建、答案制定与评价策略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与往年相比,今年的试题既有继承又有创新,考查目标明确,学科特色鲜明。

(二)试题更加接地气,能紧密贴近当今社会实际2018年历史考点更能结合当今社会热点与社会焦点问题,与往年相比,图片题与表格题明显增多,表述更加直观、清晰,如选择题25题、27题、31题与35题等。

试题通过对各类历史信息的综合,构建了多角度、多层次、结构相对复杂的历史情境,进而考查了考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综合理解、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二、2019年高考备考建议(一)全国卷高考历史要求考生应有意识提升历史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在老师指导下养成以史为据、论从史出的思维,并掌握相应的方法,以史鉴今。

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多角度、多层面、创造性地思考与解决反思历史问题,进而考查考生对历史事物进行综合理解、分析和处理的能力。

(二)立足于历史考纲与基础知识。

对考点基础核心概念和主干知识深入理解和掌握,形成清晰的历史纵横网状知识体系。

考生需对教材每一个知识点都有所了解,学会举一反三,要义在于查缺补漏,强化应试技能,提高学科素养。

同时,要求考生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

(三)更加注重考生对历史史实的掌握程度,引导教学更多地关注社会时代性,创设新颖情境,活学活用历史知识,力图让考生在所学的史实与史实之间、史实与史料之间、史料与问题之间建立逻辑关系,以便更好地总结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规律。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得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与科类写在答题卡与试卷规定得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得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她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得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得答案,然后再写上新得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得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得。

1、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得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就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

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我国得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得分布主要就是在经济较为发达得黄河与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得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得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得就是铁器实物得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与中原地区得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得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得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得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得状况进行分析。

2、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得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得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得相关内容分析即可。

2018高考全国卷1历史试题评析

2018高考全国卷1历史试题评析

2018高考全国卷1历史试题评析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历史学科通过精心选取素材,构建试题情境,引导考生增强国家认同和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坚持唯物史观。

例如,文综Ⅱ卷第42题讲述了近代著名洋务企业___的建立、投产过程,反映出近代中华民族所遭遇的艰难曲折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奋斗精神,激励考生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断开拓进取。

又如文综Ⅱ卷第27题呈现了传统戏曲昆曲的精美与雅致,Ⅲ卷第26题叙述了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脉络,具体考查了考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及认识能力。

历史科试题融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理念,启迪学生成为中国的世界人和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例如,文综Ⅱ卷第41题以大豆在古代中国及19世纪以后在美国的种植利用为情境,考查我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人类文明交流等内容,凸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意义。

又如Ⅱ卷第45题考查1977~1981年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背景、意义等,使考生进一步加深对改革开放历史意义和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建设中作用的认识。

历史学科在试卷结构和考试内容选取上都注意与党和国家的人才选拔要求相契合,考查适应考生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必备品格。

例如,文综Ⅱ卷第47题描述了明代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三娘子,以其杰出的个人能力与威望,维护明、蒙之间长期和平的事迹,考查考生对历史人物的认识水平和家国同构观念。

历史科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试卷的“鲜亮底色”,向基础教育界释放出强烈信号,即让马克思主义成为师生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强大思维工具,并成为他们的指引。

例如,文综Ⅰ卷第29题以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论争为背景,得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历史结论,考查了考生对历史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引导考生认___会主义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本质区别。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题(卷)分析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三试题(卷)分析

WORD 格式可编辑2018 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引言:今年高考文综试题整体区分度较高,利用贴近生活、贴近时事的选材,考查学科主干知识,尤其凸显学科核心素养,这个也是“新课改”的要求。

全国卷非常重视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关注社会热点,鼓励学生结合当下放眼看世界、看社会、看历史。

一、具体分析如下:全国卷 3 考点及分值分布情况表题号知识点分布考点分值24 中国古代史·先秦(经济史)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 4 分25 中国古代史·宋元(政治史)社会阶层流动 4 分26 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史)古代科技文化成就 4 分27 中国古代史·明清(文化史)明清文化繁荣 4 分28 中国近代史·晚晴(政治史)维新思想的理解 4 分29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4 分30 中国近代史(政治史)民主法制建设 4 分31 共和国史(经济史)改革开封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就 4 分32 世界史(政治史)雅典民主政治 4 分33 世界史(文化史)法国启蒙思想 4 分34 世界史(经济史)美国经济危机 4 分35 世界史(政治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4 分41 中国近代史与世界现代史(材料题)近代中国与世界的城市发展情况25 分42 中国古代史(开放题)班固的史学思想12 分45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湖北保卫局的变迁15 分46 20 世纪战争与和平英法对德的经济封锁15 分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唐宪宗李纯 15 分必做题部分( 85 分)。

中国史占58 分左右,世界史占27 分左右,与2017 全国卷三相比,中国史比重上升,不容忽视;从模块角度来讲,必修 1 和必修2 仍为考试重点。

二、试卷总体能够发挥高考引领作用。

①注重基础与课本知识,更加注意考查主干知识,这就需要考生基础知识一定过硬。

②考查学生史学素养,即42 题,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培养史学基本功与基本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度研究把握方向革新理念顺势而为——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评析与复课总结武功县绿野中学刘云峰2018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遵循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新考试大纲有关规定,按照“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思路,注重历史关键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贴近现实,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

根据考生实际情况对考试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注意对学科主干知识、基本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符合政治性、规范性和公平性规定,较好地发挥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试卷结构2018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试卷结构如下:1.中外史的比重(必修部分)2.各模块内容比重(必修部分)从上述统计来看,必修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基本保持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国古代史的比重略高。

必修一政治模块, 必修二经济模块,必修三文化模块考查内容比例在三套试题中各有侧重;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经济社会史的比例一路走高,主要反映了命题对社会史的关注,也符合当今学术界注重社会史研究和高校历史专业注重社会史教学的实际。

这一倾向,应当引起高中历史教学的关注。

二、试卷特点2018年高考全国卷的历史试题,具有以下突出特点:1.落实了新的考试大纲的基本精神2016年国家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了新的考试大纲,构建了新的评价体系,修改了考核目标和能力要求,精简了考试内容,对提高试题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

今年的三套全国试卷,都尽可能地渗透了新考试大纲的要求。

特别是在发现问题、创新能力、中华文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有了明确的体现。

新考纲特别提出的“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的高考核心立场,在试卷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2.突出了发现问题的能力要求新修订的考试大纲,把发现问题置于能力要求的首位,这是因为发现问题是一切能力的前提。

今年的试题在这方面有着明显的体现,首先体现在图表类试题上,三套全国卷中有11幅图表。

在全国Ⅰ卷中有4个图表;在全国Ⅱ卷中有2个图表;在全国Ⅲ卷中有5个图表。

图表题不仅增加卷面的活跃感,更是增加了试题的信息量,加强了对考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此外,试题都是新材料、新情景,信息量丰富,也体现了对发现问题能力的考查。

3.突出学科素养的考查新的考试大纲明确提出要体现核心学科素养的考查,素养通常包括技能方法、思维品质和意识气质。

今年的试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学科素养的考查。

不少试题直接考查史学研究方法和途径,本身就渗透了唯物史观的理念;一些题目直接考查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要求。

开放性试题长盛不衰,这种近乎考查史学研究能力的题目,全面考查了历史学科的学术素养。

今年全国Ⅰ卷考查“鲁滨逊漂流记反映的历史现象”的题目、全国Ⅱ卷考查“近代化的启示”的题目、全国Ⅲ卷考查“古代人物等级”的题目,沿袭了往年的开放特色,更重要的是,提出了“观点”和“逻辑论证”的作答要求,突出考查自行建构和解释“观点”(论题、论点)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同时,作答空间和思维视域进一步开放,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背景材料,自主确定“论题”进行阐述,答题的自由度有了明显的扩大和开放,阐释和论证的空间更大。

4.着重考查主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水平命题以主干知识为内容,摒弃了大量艰涩的文言史料,突出了对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考查学科素养与学科思维能力,侧重考查阶段特征、时代背景、重大历史问题的影响与评价。

突出知识的体系化,大大加大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了隐性知识和与大学相关的知识。

5.强调历史学科能力的考查高考历史试题的“综合性”,不仅仅指的是知识之间的综合,更是对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和推理能力的综合考查。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在考查的方式上,综合运用了选择、判断、概括、说明、比较、评价、图文解析等学科思维,有效考查考生的各项基本能力。

选择题主要考查考生的辨识、理解、分析、推理和判断等基础思维能力,非选择题全面考查考生概括与分析、论证与阐述、探究与评价等高层次思维能力,特别突出了史论结合和概括比较能力。

大多数选择题,落脚于“反映”“体现”“表明”等要求,对概括比较能力的考查,在主观题中占有更重要的分量,选做的试题,考查概括比较能力的比重较高。

6.呼应社会热点,体现价值观引领试题不刻意回避热点,精心选择反映时代主题,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题材,创设问题情境,立足知识和能力考核目标设计问题、组织答案,注意正确引导考生在解决问题中体现的价值取向。

还有不少试题,注意弘扬主旋律,渗透民主、自由、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体现考试的“立德树人”功能,积极培养以人为本、追求进步的进取精神,民主法治的现代意识,放眼世界的全球视野等。

三、高三历史复课的问题与备考建议纵观以往传统的复课方式,仍然体现在观念陈旧,不能与时俱进,适时而变这个问题上。

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科素养和学习能力的考查,顺应了高中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与要求,给相对传统、僵化的高中教学以强有力的冲击,传统教学所惯常采用的“死记硬背”方式基本失灵,“题海战术”也在渐渐失去往日的效力。

然而,当前部分教师对高考命题的变化反应迟钝,依然抱守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拘泥于教科书,习惯于按照教材的结构顺序实施教学,根据教材篇幅均衡地分配时间与精力,把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作为应对高考的主要手段甚至不二法宝,高中教学与高考脱节的情况十分突出。

受思维定势的制约,很多师生还停留在分省命题的模式中,不了解全国卷的特点,如全国卷早已摒弃的组合选择、否定选择还充斥在各种练习中。

对于新的高考复课工作,我觉得应该从如下几方面入手:1.发挥新的考试大纲的指导作用2016年10月,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新修订的考试大纲,这是近年来修改幅度最大的一次。

新考纲秉承顶层设计精神,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和科学构建。

考试大纲还明确提出“导向教学”的要求,我们应强化考纲和考试说明的使用意识,钻研高考试题 ,规范高中教学和高考备考。

2.认知全国卷试题规律,优化教学策略高考试题是高考所有要求、所有信息的重要载体。

单从应试的角度看,怎么考就怎么教,教与考保持一致,以考试引导教学。

因此,高三教师要认真分析研究全国卷文综考试大纲和历史试题,细致总结其史料选择、内容范围、设问角度、答案设计等方面的特点,准确把握全国卷命题的发展趋势,彻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优化教学策略,摒弃死记硬背和题海战术,使教学走上科学的途径。

3.夯实基础知识,进行有深度的学习高考试题的取材,已经摆脱了对教材的依赖,从最新、最权威的学术著作中选取材料,设置新的问题情境,注重深层次的考查知识,注重隐形知识的挖掘和知识的拓展。

但这并不是否定教材的重要性,如果忽略对教材知识的深度理解,忽略对史实的掌握,势必造成基本概念不理解、基本技能不过关的窘况。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全面准确地把握史实,是进行各种思维活动的前提。

对学科基础知识的把握,应避免死记硬背,学会对基础知识的加工和应用。

具体来说,既要全面复习,掌握重要概念、重大事件、发展线索、阶段特征等内容,不仅知道“是什么”,还要明白“为什么”,更要知晓“反映了什么”。

还要注重教材的整合,加强模块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努力提高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水平。

如对历史概念的理解,最基本的就是把概念的各个要素——时间、原因、内容、过程、性质、特征、影响等弄清楚;其次将这一概念和其他相似或具有某种联系的概念相比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掌握一个“概念串”,深入认识其在概念群里或更大的知识体系中的地位、特点、内涵和外延。

要从广度和深度处理好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外延,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

4.构建体现科学史观的通史学科体系考试大纲按照历史的时序性特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对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打破模块界线,构建起了以时间为经、空间为纬,体现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通史体系。

高考命题在相当程度上注重考查考生的通史意识。

高三复习时可以依据文明史观,按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兴起,工业文明的扩展,即古代、近代、现代的时间顺序,对教学内容进行科学组织,建立起适应高考命题实际的学科体系,也可以按照现代化史观、整体史观等不同范式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在知识整合的过程中,要注重捕捉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关键点,形成知识链,织成知识网络。

5.关注现实生活,实现历史与现实有机联系全国卷命题既不追逐也不回避社会热点和现实问题,历史知识与现实问题衔接自然。

高三复习时绝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知识,还应时刻关注国家大事和世界时事,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增强爱国主义情感,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在教学中要树立理论联系现实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并参与社会热点问题的探讨,寻找教材知识与社会现实的结合点。

确定好热点后,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依托,以主题为引导,以材料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明确其现实意义,形成规律性认识,将热点变成思维训练点,并有机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6.适当拓展学术视野由高校学者组成的命题专家组,思想比较开放,史学观念较新,在命题中喜欢展示学术素养和最新学术成果,都力图从有利于适应未来高校学习的角度,通过命题来引导、校正中学历史教学。

教师要扩大阅读视野,关注史学研究动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

要适度扩充与高中教材相关的史实,扩充学生的知识面。

那种仅仅局限于对教材知识的学习,早已不符合高考实际了。

我们应扩大课程资源,围绕主题内容,适度拓展知识,拓展知识的广度和长度;适当的补充与中学教材关联性强的大学教材内容。

同时,要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运用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和生态史观,分析历史现象,从不同角度重新建构知识体系。

7.提升训练质量,优化答题方法复习效果如何,最终要通过高考分数来检验。

适量做题是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

做题时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细致思考,有意识地锻炼阅读、审题、分析和解答问题的能力。

对于错题要及时诊断归因,分单元、分主题整理错题,不间断地翻阅以加深印象。

训练过程中,要以知识点带题,培养迁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对试题的研究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内化。

要将针对性的测试和归纳整理贯穿于学习全过程,做到能力培养的内容化、方法化、经常化。

要专注于审题能力、史论结合分析能力、综合处理材料能力、比较分析问题能力和简洁有序的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

要优化答题方法和答题规范的指导。

首先,要培养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掌握突破思维定势的标准及方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做到知识和能力的有效迁移。

其次,要精讲精练试题,重点讲解答题方法和规律,既要讲解不同题型的答题方法,如比较类、分析类、论述类、评价类等,也要强调历史思维方式的形成、学科语言的组织等;充分发挥考试的矫正和改进功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