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计算机与第三次工业革命

合集下载

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

专题七:三次科技革命

五,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 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 机遇期,我们应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谈谈你 的看法.(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的 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了知识 经济和经济全球化,我们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答:发展是硬道理,要一心一意谋发展, 要进一步扩大开放,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实施 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等 等.
四,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三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请说出中国 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及为什么错过了?(或者问我国 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 与世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2)第二次科技革命时的中国没有能够全面革新政治经 济制度,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外反动势力的 压迫下,中国又一次错失机遇. (3)第三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时期,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 把发展科技作为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引进吸收先进技 术,并取得一定成就,如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造卫星 发射上天等,但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长期敌视,封锁,包围, 缺乏正常的交流,再加上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一些错 误,始终没有摆脱错误路线的束缚,科技革命也没能快速的 发展.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正式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主动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终于赶上了第三次科技 革命的末班车.改革开放后,中国的科技以更快的速度向前 发展.
第三次:(1)(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 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 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 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各资本主义国家经 济进一步发展
二,三次科技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一次:英国工业革命后,为了掠夺原材料和市 场,把侵略矛头指向了中国,用战争的手段打开中国 的大门,破坏中国的主权,政治上使社会性质发生变 化,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革命性质也随之发生变化. 清政府内部也发生了分化,分为洋务派和顽固派.经 济上,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渐陷入资本主 义市场.思想上,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第二次:第二次科技革命后,资本主义进入到垄 断阶段,加紧侵略和瓜分世界,落后的中国再次成为 被掠夺的重要目标.列强通过一系列侵略活动,使中 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空前加重. 民族资产阶级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农民阶级进行了 义和团运动,来挽救民族危亡.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得到发展.思想上由向西方学习 军事,技术转为学习制度.

3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影响

3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的影响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前提条件:①二战结束,世界局势的相对安定。②电子科学理论出现突破,科学技术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基础。③社会的需要,特别是二战期间和战后各国对科学技术迫切需要的结果。发展特征:①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②科学和技术密切结合,相互促进没,使科研探索领域不断开阔。③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方面学科越来越多,分工越来越细,研究越来越深。另一方面,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相互渗透的程度越来越深,科学研究朝着综合性方向发展。④军事技术率先突破,而后带动民用技术,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重要特征。
6.三次科技革命的异同点
相同点:①都受到本国政府的重视。②都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变。第一次科技革命导致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导致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国家机构开始和垄断组织结合;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衣、食、住、行、用各方面的变革。③都对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影响。第一次科技革命,列强的殖民扩张造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第二次科技革命,形成世界资本主义的殖民体系;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国际经济格局的调整。④从经济上看,都加速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科技革命:一方面由于战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社会主义中国的敌视、封锁以及国内一系列政治、经济“左”倾错误的干扰,致使中国一度再次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影响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全面提高。但是,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的是,即使在当时极端困难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中国的科学家也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中国人也为世界科技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方法,重新追赶世界科技革命的潮流,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即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80年代以来,国内史学工作者对第三次科技革命史的研究日益深入,相关研究成果不断问世。

历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的确立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圈地运动的进一步推行造成了大批雇佣劳动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生产技术 18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国外市场急剧扩大.棉纺织: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动力:瓦特改良蒸汽机(1785年(乙巳年) )交通运输:富尔顿-轮船(美、1807年);史蒂芬孙-蒸汽机车(英、1814年)。

1、首先发生在英国,并以英国为主体;2、以轻工业为主导;3、以蒸汽动力为主要标志;4、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工人和技师的实践经验。

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积累和对殖民的肆意掠夺积累了大量资金自然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世界市场的出现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进一步扩大了对商品的需求.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第二次科技革命中:1、科学同技术开始密切结合;2、新技术发明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领域的重大革命,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是这次技术革命的一大成果。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三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先后出现了三次意义深远的伟大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这三次工业革命分别以十八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十世纪中叶电子计算机的发明为重要标志。

一、推动工业革命的机器——蒸汽机蒸汽机的诞生推动了世界工业革命,使能源和材料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使人类摆脱了木材时代进入煤和铁的时代,使机器成为社会生产的“主提起蒸汽机,人们常提到其发明者瓦特,其实这种说法不够确切。

早在瓦特前约五十年,英国有一个叫纽考门的工程师就已经发明了往复式的水,但是这种蒸汽机效率太低,无法大量推广运用。

经过瓦特的改良,原本只能作往复运动的蒸汽机变成了能作旋转运动的机械,效率一下子提高种机器的动力,推动了工业生产的飞跃发展,带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到来。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瓦特仍不失为蒸汽机的发明者。

瓦特是在1763年开始改进蒸汽机的,当时他受格拉斯哥大学委托修理一台纽考门蒸汽机模型。

在修理过程中,瓦特反复研究并请教布拉康教致命弱点在于浪费燃料,大量的蒸汽被用于加热已冷却的汽缸,热量被白白浪费。

能否使汽缸温度保持不变?瓦特作了反复试验。

1765年5月的一的高尔夫球场散步,同时思考如何改良蒸汽机,他脑中忽然闪过一个念头:如果把另一个容器连接到汽缸上,将蒸汽导入这个容器(冷凝器)中,的,而冷凝器经常是冷的,冷热“结合”就能使蒸汽机连续运转。

瓦特按此想法重新设计方案,并经过七年努力,终于制成蒸汽交替进入活塞两侧汽机。

1784年他又借助联杆完成机械的平移动作。

至此能作旋转运动、高效率的蒸汽机才算大功告成。

蒸汽机发明后,英国煤年产量由260万吨增至3000万吨,铁年产量由1.7万吨增至100多万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由此手工业生产一跃提高了二十倍。

许多新式交通工具如火车、轮船等都用蒸汽机来推动。

蒸汽机不愧为推动工业革命的机器。

二、震撼世界的发明——发电机1820年7月21日,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物理教授奥斯特做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实验——电生磁实验,第一次揭示了电和磁的关系。

电子计算机与第三次工业革命

电子计算机与第三次工业革命

电子计算机‎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更加‎深刻而伟大‎的科学技术‎革命。

它将把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推向‎以自动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不能‎相比的。

目前,它与人类社‎会已融为一‎体,并日益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与传‎统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1946年‎的2月14‎日世界上首‎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电子计算机‎是人类在2‎0世纪里创‎造出来的最‎值得骄傲的‎工具,就它对社会‎生产、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来说,其意义比任‎何其他技术‎都深远得多‎。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又是传统技‎术高度科学‎化的产物。

人类制造计‎算工具和发‎展计算技术‎由来已久。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社会时就开‎始结绳记事‎,辅助人脑进‎行记忆和计‎算;中国古代先‎贤创造了算‎盘,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高‎度统一,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直至目前仍‎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到了17世‎纪,由于钟表制‎造技术与计‎算工具的结‎合,在欧洲出现‎了最早的机‎械计算器。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尔制‎成了加法器‎。

1673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明了机械演‎算机,可以进行四‎则运算。

1820年‎法国人托马‎斯完成了布‎莱尼兹机的‎实用机,1821年‎建厂投产,首批生产了‎15台,开创了计算‎机制造业。

早期计算机‎的最杰出成‎果,是由英国数‎学家巴比奇‎(1792—1871年‎)设计的差分‎机和分析机‎。

他于182‎2年设计了‎能进行数学‎表计算(简单多项式‎计算)的差分机,计算精度达‎六位小数,且能根据设‎计者的安排‎自动完成整‎个运算过程‎,包含着程序‎设计的萌芽‎。

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

什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高中课本:“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它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这次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的现代化向更高境界发展。

”然而,曾担任过前欧盟委员会主席罗马诺·普罗迪顾问的美国趋势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接受采访的开始就说:“高中课本上的概念大错特错。

”在他看来真正的工业革命包含两个同时存在、互相影响的因素:能源革命和信息传播方式的革命。

能源的革命会改变人类生产生活聚存的方式,而人类聚存方式的改变必然会带来信息交流和传播方式的革命。

里夫金如此颠覆性的定义方式,决定了课本上所学的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念也需修改: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水力灌溉系统、人类聚居村落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最好的例证就是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的发掘、城市的形成和印刷出版、系统化教育以及电报电视网络媒体的出现。

而里夫金之所以提出第三次工业革命必须出现也是建立在能源危机和信息危机两个层面。

为壳牌工作的地球物理学家金·哈伯特曾在20世纪50年代预测,大约在2025年至2035年间,“全球石油产量峰值”会在“哈伯特曲线”上达到顶峰极限。

而国际能源署在《2010年世界能源展望报告》中写道,这个峰值(日产7000万桶)在2006年就已经达到了,从此之后能源开采会日益困难、成本提高,全球经济震荡。

经济衰退在2008年到来。

建立在能源集中垄断之上的生活方式和信息交流方式也在发生着调整危机,电话、广播和电视的通讯技术孕育于能源集中的体制中与垄断商业的基本结构相互依存,公立的系统化教育更是由上而下地知识灌输,这样的知识信息系统也正在受到社交网络等媒体“信息扁平化”的挑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阿拉伯之春”,国家权力下个人意识的深度觉醒。

综述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综述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综述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实验中学夏克传邮码:528100一、对生产力的影响第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信息时代”、“太空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二、对社会关系的影响第一次:(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出现;(社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厂制发展起来。

第二次:(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第三次:(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人们生活也发生变革。

三、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政治格局)极大密切了世界各地联系,造成东方从属于西方的格局;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传播到世界各地,猛烈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经济格局)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确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东方许多国家和地区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西方的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产地。

第二次:(政治格局)东西方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促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经济格局)一战后,美国逐渐掌握世界经济霸权,帝国主义国家加紧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确立;刺激了东亚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第三次:(政治格局)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出现五个力量中心。

(经济格局)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东西方联系更加密切,出现了全球化趋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历史三次工业革命的整理

历史三次工业革命的整理

三次科技革命的知识整理1、发明动力机、能源一革命:动力机--蒸汽机能源—煤炭二革命:动力机---电动机、内燃机能源--电力、石油三革命:能源—原子能(核能)、太阳能、潮汐能、沼气能2、交通工具一革命:汽船(1807年美—富尔顿)火车(1825年英—史蒂芬孙发明旅行者号)二革命:汽车(1885年德—卡尔本茨汽车之父)飞机(1903年—美莱特兄弟)有轨电车(西门子)3、信息工具二革命:有线电话(美贝尔)有线电报(美莫尔斯)无线电报(意马可尼)三革命:国际互联网、电脑及电子邮件、手机4、对国家地位影响:第一次---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一个工业化国)领先世界;第二次:使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强国走在世界前列5、对中国影响第一次---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后为了获得原料及市场侵略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封建;第二次---促使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第三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实施863高科技计划,追赶世界先进水平6、对生产关系影响第一次---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第二次---使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7、对国际关系、社会生活的影响第一次---西方先进东方落后(资本主义对世界统治)第二次---加剧资本主义政治经济不平衡引发一战;第三次---促使世界经济全球化8、社会生活:第一次-工业化、蒸汽时代;第二次—电气化、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信息化,实现了生活的现代化(彩电、空调、电脑、手机)9、(时间)世纪年代主要标志时代第一次 18 60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蒸汽时代第二次 19 70 电力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第三次20 40-50 电子计算机、原子能、航天技术信息时代生物工程。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三次科技革命比较表

二、重难点透析:1、每次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变化带来了哪些重要影响?第一次:(1)(生产力方面的)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第一次飞跃;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

(2)(生产关系方面的)工业革命的完成使欧洲主要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起来(3)工业革命的进行和完成,使一些欧美国家成为力量强大的工业国。

它们以武力打开许多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大门,掠夺原料,倾销商品,进行残酷的剥削。

第二次:(1)(生产力方面的)人类从此由蒸汽时代跨进了电气时代;生产力有了巨大的飞跃;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

(2)(生产关系方面的)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3)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第三次:(生产力方面的)新的科技革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蒸汽革命和电力革命,它使生产工具更新------自动化、智能化;劳动对象发生深刻的变革;劳动者文化技术水平提高。

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进一步发展。

2、三次科技革命对世界格局的影响第一次:主要是确立了资产阶级在世界的统治地位;英国成为世界霸主;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由于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之间重新瓜分世界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形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第三次:各国抓住这次发展的机遇,经济发展迅速,特别是欧共体和日本,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挑战,这就使得世界格局也向多极化趋势发展。

3、三次科技革命对人类生活的影响①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机车、汽船等发明的出现,使运输及出行都较为快捷方便。

②第二次科技革命爱迪生发明耐用电灯泡,给人类带来光明,大大延长了工作、娱乐时间。

有线电报、有线电话和无线电报的发明,解决了通讯的麻烦和时间的浪费。

③第三次科技革命计算机的出现为人们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生物工程的发展为人类提供所需的各种产品和服务。

4、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三次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请说出中国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及为什么错过了?(或者问我们在三次科技革命中滞后的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的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失了机遇。

知识拓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及影响

知识拓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及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特点及影响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特点第三次技术革命与前两次技术革命相比较,有许多特点,最突出的是:1、技术革命群体化。

这次技术革命以群体形式出现,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的高技术群。

前两次技术革命主要以一两种技术的突破为代表,它们的出现且是单一的。

作为第一、二次技术革命标志的纺织机、蒸汽机以及发电机、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虽然也带动了其他技术的发展,但彼此的联系并不紧密,新技术的数量也是有限的。

而第三次技术革命则不然,它是以核能、电子计算机、宇航三大技术开头,随后又有一批批新技术汇入这次革命的洪流而形成一个宏大的技术群。

其数量之多,门类之广是空前的。

在这一技术群中,信息技术是带头的核心技术,其中,除电子计算机之外,还包括激光技术、光纤通信、微电子技术等一切有关信息的处理、传输、变换、存取、设计、制造的技术,这些又是技术群中的技术群。

信息技术的核心是信息控制,它是优化物流、节约能流、分散人流、降低财流的有效手段。

它被应用到各个技术领域,成为主要的控制手段后,便使各种技术在发展中的横向关联性、综合性、交叉性极为突出,使各种技术间呈现出极强的群体性。

2、科技社会化和大科学时代的开始。

第三次技术革命的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所揭示的正是技术系统、生命系统与社会系统间的共同控制规律。

所以,这次技术革命与社会的结合比过去两次技术革命要紧密得多。

美国科学学家普赖斯于1962年6月发表了著名的以《小科学、大科学》为题的演讲。

他认为二战前的科学都属于小科学,从二战时期起,进入大科学时代。

所谓大科学,是指以统一的方式把相关的科学事业组织起来加以科学管理的科学。

过去的小科学是分散的、个体的、随机组合的研究,现在的大科学是社会化的集体活动,其研究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发展到企业规模、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

德国V2火箭的研制、美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计划”被认为是大科学开始的标志,而阿波罗计划则是大科学时代的“代表作”。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

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四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机械化,即机器生产普遍取代手工劳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气化,即电力的广泛应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自动化(数字化),即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兴起;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智能化(信息化),即信息技术的升级创新与应用。

从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以18世纪末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

这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以机器大工作代替工场手工业,使人类进入机器时代。

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发生的,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它把社会的工业化提高到一个崭新阶段,使社会生产力进入电力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发生于20世纪中期,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人类面临的这一新科技革命,将使世界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

它以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为前沿,以计算机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新材料技术的应用为特征,把人类社会推进到信息时代。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为代表,以人工智能,清洁能源,无人控制技术,量子信息技术为主的全新技术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

绿色工业革命的目标首先是实现碳排放的“脱钩”,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促使已有的“黑色”或“褐色”能源“绿化”,即采用能耗更低、更清洁的方式使用化石能源,使单位能耗的污染强度下降;二是促使化石能源的使用与经济产出之间“脱钩”,尽量减少化石能源在经济生产和消费中所占的比重;三是促进非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绿色能源的大幅上升,并促进这类能源的利用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世界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和时间

世界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和时间

世界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和时间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现在。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三次工业革命比较表
3.航天技术: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1969年,美国“阿波罗2号”
4.遗传工程:1997克隆羊




生产力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结构
农业比重下降,轻工业发展
重工业比重上升
第三产业
组织形式
工厂。促进近代城市兴起
垄断组织(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格局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资本
海外贸易、殖民掠夺、黑奴贸易
殖民扩张、工业发展积累大量资金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发展
技术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技术积累
科学的推动
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市场
殖民扩张,海外市场不断扩大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国内市场的统一扩大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劳动力
圈地运动
美、日、俄的改革
原料
殖民掠夺
成就
1.棉纺织业:珍妮纺纱机(开始)
电视机的发呢:1926年贝尔德(英)
2.无产阶级壮大(十月革命)


思想
自由主义;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凯恩斯主义;列宁主义
凯恩斯主义;
科技
19世纪达尔文——进化论
20世纪爱因斯坦——相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宏观);
普朗克——量子论(微观)
文学
浪漫主义
现实主义
现代主义(荒诞派)
绘画
印象派
现代主义
音乐
电影和电视
默片时代——卓别林
电影诞生: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法);“现代电影之父”格里菲斯
美德迅速发展,冲击英法

近代工业革命的三大阶段

近代工业革命的三大阶段

近代工业革命的三大阶段1.第一次工业革命早期的工业生产,除人力之外只有以畜力、风力或水力作为动力。

人类为了生存及生活得更美好,在同自然界的斗争中深感自己的渺小和无力,总是梦想自己能够具有大象般的力量和骆驼一样的耐力。

在18世纪60年代前后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又称为产业革命或第一次科技革命。

1788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蒸汽机的发明实现了人类多年的愿望,解决了动力来源问题,最终导致了产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

这是近代以来的第一次世界性技术革命。

机械动力的使用,第一次有可能把人类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从此人类进入“机械时代”。

具有良好的自动控制系统是蒸汽机得以成功应用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标志着机械自动化领域技术化和理论化阶段的开始。

蒸汽机上的离心式自动调速装置是机械式自动控制系统的代表(见图 1.1.1)。

但由于每个需要动力的工厂必须安装锅炉、蒸汽机、笨重的皮带轮轴传动装置,还需要自己解决燃料来源及运输等问题,仍然很不方便。

图1.1.1瓦特蒸汽机上的离心调速机构机械装置是由轴、齿轮、凸轮、皮带、杠杆等机械零件组成的,机械钟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机械装置,利用机械装置可以实现生产机械的自动化。

但是机械自动化具有其天然的缺陷:一是机械动力无法远距离传输;二是机械装置无法进行远距离控制;三是机械装置全部是刚性结构,一经制成便无法改变,只能完成特定的功能,也就是说没有柔性。

这些原因阻碍了机械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

直到电气自动化技术与其相结合,机械自动化才进入了第二个春天。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是一个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事物,人们从一开始对它恐惧到逐渐认识,再到加以利用,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电”也因此改变了人类的命运。

电的发明和利用,促进了人类制造技术的发展,而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工业文明,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以及影响

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其影响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中部地区,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

随后自英格兰扩散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1.1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的原因17世纪中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联盟为基础的君主立宪制度。

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奠定了政治基础。

随后的百年时间内,资产阶级通过海外贸易、奴隶贸易和殖民掠夺以及国内实行的国债制度和消费税政策,积累了巨额财富,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所必须的货币资金。

英国资产阶级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城市工业进一步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加。

因此,对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

地主贵族为了生产肉类和商品粮以供应城市的需要,扩大投资,改善土地的生产能力,同时加速进行圈地。

资产阶级则大力鼓励圈地。

政府通过议会立法使圈地合法化。

地主贵族依靠国家机器,强迫农民服从圈地法案。

农民无力负担圈地费用,或因失去公有地使用权而无法维持生产和生活,被迫出卖土地。

圈地运动配合工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工业原材料,以及能供养更多的非农业人口,虽然产生了许多不公,客观上确实是工业革命的一个必要前提。

此外,工厂手工业的蓬勃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

从15世纪发现新航路起,许多欧洲国家在亚、非、美三洲各自建立殖民地。

至18世纪,这些殖民地不仅为它们提供原料和商品出口市场,还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为了满足因世界贸易所引致的庞大需求,人们便开始采用机器和其他方法来提高产量。

综合以上种种原因,从而引发了工业革命。

1.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为显著特点,技术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要方面:一是蒸汽机的使用,改变了以往的生产只能依赖人力和畜力的局限,为工业生产、交通运输提供了廉价而充足的动力。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

三次科技革命总结: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的原因都是资本主义的发展与进步,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间:1765---1850年。

第二次:1850---1940.第三次:1945---至今工业革命重要发明的时间:1765年珍妮机发明;1783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814年火车;1885年汽油内燃机车;1903年飞机;1945年电子计算机。

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飞跃性意义:人类开始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1、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开始于英国。

2、珍妮机由哈格里夫斯在1765年发明。

3、珍妮机是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也是真正近代意义上的第一台机器,被称为解放“手”的发明4、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最重要标志是蒸汽机;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开创了“蒸汽时代”;5、蒸汽机代表了“原动机”的出现,蒸汽机使人类第一次完成了在生产劳动中普遍以热力代替人的体力的革命性飞跃。

6、英国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即火车,开创了“火车时代”;史蒂芬孙命名的火车:“布拉策号”(在1814年,最早的火车),“旅行者号”(1825年)7、火车的发明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火车是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重大应用,使人类迈入了火车时代,迅速地扩大了人类的出行范围。

8、蒸汽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具有什么重大意义:为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原动力,推动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扩大了人类的出行与活动范围,开创了“蒸汽时代”9、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1、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产生了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个主要对立的阶级。

3、现代大工厂制度也建立起来,人类迅速完成了从手工业向大工厂时代的过渡。

10、第一次工业革命最重要的发明:珍妮机、蒸汽机、火车;使用的主要能源:煤第二次工业革命1、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为核心的革命,电力的广泛使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2、爱迪生被称为发明大王,他是将“电”传到人间的天使3、德国人卡尔·本茨在1885年研制了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汽车4、美国人亨利·福特首先使用了流水线生产汽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计算机与第三次工业革命
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是人类历史上一次更加深刻而伟大的科学技术革命。

它将把人类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推向以自动化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

它对人类历史发展的影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所不能相比的。

目前,它与人类社会已融为一体,并日益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与传统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

1946年的2月14日世界上首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了。

电子计算机是人类在20世纪里创造出来的最值得骄傲的工具,就它对社会生产、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和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影响来说,其意义比任何其他技术都深远得多。

电子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又是传统技术高度科学化的产物。

人类制造计算工具和发展计算技术由来已久。

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的祖先还处在原始社会时就开始结绳记事,辅助人脑进行记忆和计算;中国古代先贤创造了算盘,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是科学性和实用性的高度统一,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产、生活,直至目前仍有相当广泛的应用。

到了17世纪,由于钟表制造技术与计算工具的结合,在欧洲出现了最早的机械计算器。

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尔制成了加法器。

1673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发明了机械演算机,可以进行四则运算。

1820年法国人托马斯完成了布莱尼兹机的实用机,1821年建厂投产,首批生产了15台,开创了计算机制造业。

早期计算机的最杰出成果,是由英国数学家巴比奇(1792—1871年)设计的差分机和分析机。

他于1822年设计了能进行数学表计算(简单多项式计算)的差分机,计算精度达六位小数,且能根据设计者的安排自动完成整个运算过程,包含着程序设计的萌芽。

巴比奇1833年设计的分析机乃是历史上第一个具有运算器、贮存器、输入输出器等基本部件的通用计算机,可完成所有的算术运算,包含了现代计算机设计的一些主要思想。

但是这是一台机械传动式的计算机,需要大量齿轮、曲柄且用蒸汽力传动,由于当时机械加工水平的限制和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尽管巴比奇耗尽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和大部分财产,还是未能把它制造出来。

在巴比奇的工作失败以后,数字计算机的研究工作停滞了约70年。

1888年美国人霍勒里斯(1860—1929年)制成一台用穿孔卡片控制程序的数据处理机,并在1890年用于美国的人口普查,显示了很大的效率。

由于看到了计算机在商业上的前景,他于1896年创办了制表机器公司(简称IBM公司),后来发展成为世界上影响最大的电子计算机企业之一。

我们的祖先发明了最古老的计算器,还发明了八卦,这一伟大发明被布莱兹尼称为计算机之母。

然而,我们国家没有发明电子计算机。

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某一项重大的发明创造,绝不是科学家个人孤立的行为,虽然划时代的发明创造凝结着科学家的心血,有的是
科学家个人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但从历史发展的总趋势讲,任何发明创造都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20世纪初,欧美已进入垄断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迫切要求有新的发明创造以满足资产阶级政治经济要求,而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沦为殖民地经济,新生的东西都被扼杀了。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达·芬奇时代,就出现了手摇机械式计算工具,用的是木制齿轮传动,运算效果与人算相差不多;直到工业革命发生后很久,在20世纪初才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使用继电器的机电式计算机,但是还无法满足大型计算的需求。

也就是在本世纪初,电子管的诞生及其应用技术的发展为研制电子计算机提供了物质基础。

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了电子二极管。

美国科学家德弗罗斯特(1873—1961年)发明了电子三极管。

德·弗罗斯特(De·Forest)曾是一个穷困潦倒却又对科学实验非常着迷的青年,他在家里烧制各种各样形状的玻璃管,装上金属线作电极,然后抽成真空来做实验。

他向公众宣布了实验的结论:可以实现在大西洋两岸传递声音。

然而,当时的美国纽约联邦法院竟然以诈言和私用通讯为罪名控告他。

不诚想“电子管”这个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诞生之初就接受了法庭的洗礼。

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应用,不仅丰富发展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而且使人的认识由分散到系统,由局部到整体,由微观到宏观大大升华,不仅提高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控制自然的水平,而且大大解放了人类自身,实现了从体力解放到脑力解放的大跨越。

使原有的产业得到自动化、智能化的武装,使整个世界的工业化、现代化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即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阶段。

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了许多新的重要内容和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的崛起。

以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为依托,信息产业将成为下个世纪世界第一大产业。

现在信息产业的销售额正以9%的速度蓬勃发展。

信息产业包含有电子信息产业、光电子信息产业、软件产业。

发展的重点是微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高清晰度电视和图像处理、光通信、光盘存储和激光器件等。

软件是用户和计算机之间的桥梁,它主要指与计算机系统有关的所有程序和文档资料。

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把世界连结成一张无边无际的网。

美国的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把五个地区的计算机联结起来,并接进各大学校园,形成了今天的Internet。

如今Internet已经联结了全球6500万台计算机主机,130万个大小网络。

据IBM预测,到下个世纪全球将有1亿台电脑和上百万个电脑网络与互联网相通,用户将上升到5亿。

光纤已成为有线通信的主流,各国除建设自己的长途光纤通信网之外,国际上联合建设的全球海底及陆上光纤通信网,跨太平洋的网已达八条。

无线通信高速发展,蜂窝式手持电话开始普及,目前已陶汰摸拟式,大量生产第二代数字化TDMA和GSM系统并开始实现长途漫游,正在开发第三代W—CD —MA新产品,更加轻便灵活,正向手表型方向发展。

卫星通信的发展,加速了卫星电视的发
展,增加了电视的全球覆盖量。

1998年11月投入使用的有66个卫星组成的“铱”星系统,它能使人在地球上的任何地方打电话和接电话。

近年来,美国对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投资占全部商业投资的45%以上。

信息产业的增长速度达到经济增长速度的两倍多。

经济增幅中的1/4来源于信息产业,信息产业的产值占到GDP的8%以上,已成为超过汽车业、建筑业的第一大产业。

第三次工业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产业为基础的。

计算机、微电子等知识密集型产业是所有产业中增长最快、产值最高的产业。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所有成员国的科研经费的近2/3投向高新技术,该组织主要成员国的5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完成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占主导地位的资源和生产要素,不是一般劳动力,也不是资本,而是信息,而是知识。

进入80年代以来,以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技术为主体的信息技术的兴起,尤其是建入90年代以来美国等各发达国家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和应用,打破了人们原先应用知识所受到的空间、时间限制,使知识的创新、储存、学习、使用方式发生了革命,促进了知识向技术化、资本化、商品化的转变,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由传统的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转向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广泛应用。

电子计算机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发动机。

电子计算机是人类迄今为止的最先进的生产工具,它的发明应用是一场无声的革命。

现在几张光盘可以替代一个传统的图书馆,在一片指甲大小的芯片上可以存放两年的《人民日报》的信息量。

近年来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是4万多家软件公司和300家芯片公司。

1996年美国全年新增产值的2/3是由微软这样的企业创造的,1994年至1996年间,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达27%,远高于房地产业的14%和汽车产业的4%。

从1990年2月开始,美国已连续八年经济景气。

在1998年召开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各国的政府首脑和经济专家一致认为,美国的经济景气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巨大贡献密不可分。

随着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社会生产领域和整个社会生活领域的广泛应用,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越来越知识化或智能化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了,知识密集型的经济特色越来越显著了,因而人们把我们时代的经济称之为“知识经济”。

电子计算机与第三次工业革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