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课件(傅献彩)_07章_统计热力学基础113页PPT
傅献彩第五版物理化学课件全解共111页
谢谢!
111
傅献彩第五版物理化学课件全解
21、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22、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23、望云惭高鸟,临木愧游鱼。 24、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 何能尔 ?心远 地自偏 。 25、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物理化学PPT课件
18
有机化学家:应用动力学
探索反应机理
借助量子力学 确定新化合物结构
无机化学家:应用量子力学 研究化合物的键
分析化学家:应用光谱学
分析样品组成
生物化学家:应用动力学
研究酶促作用
应用热力学
研究生物能的转换
化学工程师:应用热力学
e-mail: QQ:602267212
3
课程安排
课程安排:讲课54h,实验36h 教 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物理化学》 参 考 书: 傅献彩等《物理化学》,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 董元彦等编《物理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 高月英等编《物理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要求:写预习笔记,上课做好笔记,按时交作业。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10%,实验占20%。
4
编外话:知识这东西——学习的目的? 问题: 为什么要上学?学校里学的东西有什么用? 学了那些东西将来有多大作用?
5
回答: 知识作为“工具”、“载体”,让学生打下“学习能力 “的 基础,而不是知识基础。 教师上课授课,让学生看书、复习、做作业、考试……, 这些手段的目的都不是让学生非得知道这些知识,而是 让学生亲自体会接受知识、学习本领的一个过程。这个 过程是”教育的本质“,也是学生将来最最受用终生的。 ——-----------摘自《读者》2004.NO.21
28
在分子筛及催化剂制备、电极表面修饰,LB 膜制备等的研究中,都有意识地运用了分子 设计的思想,并已有成功的实例。 分子设计与分子工程的研究内容丰富,涉及 体系广泛,目前研究比较集中在生命、材料、 药物等领域。
29
从分子水平进行药物作用原理、构效关系进行 研究,进而对特效药物分子结构进行设计与合 成也是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
傅献彩物理化学电子教桉-第五版物理化学总复习省名师优质课赛课获奖课件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QP
r
H
m
(773K
)
61.2kJ.mol 1
rU
m
(773K
)
r
H
m
(773K
)
B (g)RT
61.2 (111) 8.314 773103 kJ.mol 1
67.6kJ.mol 1
W
rU
m
(773K
)
Q
(67.6 61.2)kJ.mol 1 6.4kJ.mol 1
或者
均活度系数、离子强度旳计算; 3、电池电动势、电极电势及电池反应旳
rGm , r H m , r Sm , Qr,Ka 旳计算;
4、会将简朴反应设计成原电池等。
1. 298K时电池: Zn(s)|ZnCl2 -1 ) | AgCl(s)|Ag(s) 电动势为 E=1.156V (1)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第三定律熵:
ST
T Qr
0K T
偏摩尔量、化学势及化学势判据:
Z nB
T ,P,nc
Z B,m
Z U , H ,V , A,G, S
B
G nB
T ,P,nc
GB,m
有可能发生过程
BB 0
可逆过程
3. 基本过程、基本公式
W、Q、U、H、S 、A及G旳计算: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
W Q U H 0
,298K
)
反应旳恒压热效应与恒容热效应旳关系:
r
H
m
(298K
)
rU
m
(298K
)
B (g)RT
如反应 H2 (g) 0.5O2 (g) H2O(l)
B (g)RT (0 0.5 1)RT 1.5RT
傅献彩《物理化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7~9章【圣才出品】
1 / 16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对一切可能的微观运动状态所求的平均值。该假设表明可以通过对微观量的统计计算得到宏 观量。
说明:对于一个粒子数 N、体积 V 和内能 U 确定的系统,根据等概率假定,其微观状 态数最多的那种分布称为最概然分布。
2.配分函数的分离
粒子(全)配分函数可分解为各独立运动配分函数之乘积,即
q qt qr qv qe qn ,称为配分函数析因子性质。
q = q q q 定域子系统:
v
e
n (若不考虑电子运动和核运动,定域子的全配
分函数即等于振动配分函数。)
3.配分函数与热力学函数的关系
表 7-1
4 / 16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四、各配分函数的求法及其对热力学函数的贡献
1.原子核配分函数
q g en,0 / kT
n
n,0
或
(核基态的能量选为零时)
q0 n
gn,0
q n 与 T,V 无关,对热力学能、焓和热容没有贡献,对熵、Helmholtz 自由能和
圣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7 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物理化学课件(傅献彩)-07章-统计热力学基础
分子分布函数的演化
随着温度的变化,分子分布函数会发生变化,通过对分布函数的 演化过程进行分析,可以进一步理解熵的物理意义和变化规律。
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关系
熵与热力学第二定律密切相关,通过分析熵与第二定律的关系 ,可以深入理解非理想气体熵的物理意义和实际应用。
行。
内容
熵是系统无序度的量度,熵增加 意味着系统从有序向无序转化, 不可逆过程总是向着熵增加的方
向进行。
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用于分析自然发 生的热传递过程,如热传导、热 辐射等,以及机械能转换为热能
的过程。
熵的概念与性质
定义
熵是系统无序度的量度,用于描述系统状态的不确定性。
性质
熵是一个状态函数,只与系统的状态有关,而与达到该状 态的过程无关;熵总是非负的,即$Delta S geq 0$;封 闭系统的熵永不减少,即$Delta S > 0$。
分子碰撞与能量交换
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分子间的力场和 势场传递,这些力场和势场决定了分子的 运动轨迹和速度分布。
分子在运动过程中会发生碰撞,碰撞过程 中会发生能量的交换和动量的传递,从而 影响分子的速度分布和温度。
分子分布函数
01
分子分布函数的定义
分子分布函数描述了在某一时刻,某一空间位置上,某一运动状态的分
统计热力学的基本概念
01
02
03
04
分子运动论
强调分子在空间中的运动和相 互作用,通过分子运动状态
引入概率论的概念,描述大量 粒子在某一时刻所处的状态及
其变化的可能性。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上册
物理化学(第五版)傅献彩上册第一章引言物理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它是物理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采用了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和描述化学现象。
本书为《物理化学(第五版)》上册,是傅献彩教授主编的经典教材之一。
第二章热力学热力学是研究热能转化及其与物质性质关系的学科。
本章主要介绍了热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如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同时,还涉及了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和变动过程,熵的概念和熵变的计算方法等。
第三章热力学函数与熵的计算本章深入介绍了热力学函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内能、焓、自由能和吉布斯函数等。
同时,还介绍了熵的计算方法,包括理想气体熵的计算、可逆过程熵变的计算和非可逆过程熵变的计算等。
这些函数和熵的计算方法是研究物质变化和平衡状态的重要工具。
第四章相平衡与相变相平衡是研究不同相之间的平衡条件和相变规律的学科。
本章主要介绍了相平衡的基本概念和条件,如相平衡的条件和相图的表示方法。
同时,还介绍了相变的基本规律和热力学描述,如固液相变和液气相变等。
第五章物理化学平衡常数物理化学平衡常数是研究化学反应平衡的重要参数,也是研究物质变化和平衡状态的重要工具。
本章主要介绍了平衡常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包括平衡常数的定义、计算和影响因素等。
同时,还介绍了化学平衡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第六章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平衡的计算方法,包括平衡计算和平衡常数计算。
平衡计算是将已知条件下,通过平衡条件和平衡常数计算未知物质浓度或压力的过程。
平衡常数计算是通过物质浓度或压力的变化来计算平衡常数的大小,从而判断反应的偏向性和平衡位置。
第七章化学动力学化学动力学是研究化学反应速率及其与反应条件关系的学科。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包括反应速率方程的推导和速率常数的计算。
同时,还介绍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反应机理的研究方法。
第八章电化学与电解,俞允文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互相转化的学科。
物理化学部分ppt
(2) 物理化学极大地扩充了化学研究 的领域 (3) 物理化学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
(4) 物理化学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 (5) 物理化学是培养化学人才的必需
5、如何学好物理化学 注重概念、深入思考、及时总结、 联系实际
6、有关课程的几点具体要求: (1)教材和参考书:
教材: 物理化学 朱文涛编 Physical Chemistry (sixth edition) Atkins 物理化学中的公式与概念 朱文涛编
在不考虑重力场与其它外场作用的情况下, 系统内部处处压力相等
(3)相平衡(phase equilibrium) 相(phase)
系统内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完全均匀 的一部分称为一相。
H2O(l)
糖水
糖水
糖
多(复、非均)相系统 (homogeneous system) heterogeneous system
第三阶段:1960 s : 由于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物理化学各领域向更深度和广度发展
宏观 微观
静态 体相 平衡态
动态 表相 非平衡态
当前的前沿领域: 分子动态学 表面与界面物理化学 非平衡非线性化学 分子设计与分子工程学
4、物理化学学科的战略地位 (1) 物理化学是化学科学的理论基础 及重要组成学科
1-2. 热力学基本概念 (Basic concepts of thermodynamics) 1. 系统与环境 (system and surroundings)
敞开(开放)系统(Open system) 封闭(密闭)系统(Closed system) 隔离(孤立)系统(Isolated system)
∑Q
-54
- 24 - 24
- 18 - 18
傅献彩《物理化学》(上册)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统计热力学基础)
。
(3)振动能量在总能量中所占的分数为
。
8.设有一个由极大数目三维平动子组成的粒子系统,运动于边长为 a 的立方容器中, 系统的体积、粒子质量和温度之间的关系为:
试计算平动量子数为 1,2,3 和 1,1,1 两个状态上粒子分布数的比值。
解:已知平动量子数为 1,2,3,其对应的量子态为
,
5 / 24
(4)n1=1,n2=1,n3=2,则微观状态数为
所以总共有 15 种可能的微观状态数。
2.若有一个热力学系统,当其熵值增加 0.418 J·K-1 时,试求系统微观状态的增加数
占原有微观状态数的比值
。
解:根据波尔兹曼公式
,则
。
所
以
1 / 2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 7 章 统计热力学基础
1.设有一个由三个定位的单维简谐振子组成的系统,这三个振子分别在各自的位置上
振动,系统的总能量为
试求系统的全部可能的微观状态数。
解:振动能
,在三个振子的总能量为
时,三个单维振子可以
有以下四种分布方式: (1)n1=0,n2=2,n3=2,则微观状态数为 (2)n1=0,n2=1,n3=3,则微观状态数为 (3)n1=0,n2=0,n3=0,则微观状态数为
6 / 24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2)若该单原子理想气体的配分函数 q 的函数形式为
试导出压
力 p 和热力学能 U 的表示式,以及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
解|:(1)对于单原子理想气体,有
则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为
南大 物理化学 傅献彩 第四版 课件全
U Q W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1-2-9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其应用
1.1 热力学概论 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3 准静态过程与可逆过程 1.4 焓 1.5 热容 1.6 热力学第一定律对理想气体的应用
1.7 实际气体 1.8 热化学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物理化学电子教案—绪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1-2-9
绪论
0.1 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0.2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 0.3 物理化学的建立与发展 0.4 近代化学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0.5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1-2-9
0.1 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物理化学 从研究化学现象和物理现象之间 的相互联系入手,从而探求化学变化中具有普 遍性的基本规律。在实验方法上主要采用物理 学中的方法。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1-2-9
0.1 物理化学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 物理化学主要是为了解决生产实际 和科学实验中向化学提出的理论问题,揭示 化学变化的本质,更好地驾驭化学,使之为 生产实际服务。
2011-2-9
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5)从研究平衡态到研究非平衡态 经典热力 学只研究平衡态和封闭体系或孤立体系,然 而对处于非平衡态的开放体系的研究更具有 实际意义,自1960年以来,逐渐形成了非平 衡态热力学这个学科分支。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2011-2-9
0.5 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2)综合应用微观与宏观的研究方法,主要有: 热力学方法、统计力学方法和量子力学方法。
大学物理化学经典傅献彩ppt课件
(1)
(2)
( 1 )Z n ( s ) │ Z n S O 4 ( a q ) │ C u S O 4 ( a q ) │ C u ( s )
( 2 )Z n ( s ) │ Z n S O 4 ( a q ) ‖ C u S O 4 ( a q ) │ C u ( s )
完整最新ppt
25
P t│ H 2 ( p ) │ H C l ( a ) │ A g C l ( s ) │ A g ( s )
( 2 )H 2 ( p 1 ) C l 2 ( p 2 ) 2 H + ( a H ) 2 C l ( a C l )
E1E1 RFTlnaa1 H2 2aaC 1l22
E2 E2
RTln a2a2 2F aH2 aCl2
E 1E 2
E 1E 2
r G m ( 1 ) E 1 F r G m ( 2 ) 2 E 2 F
Sn4(a1),Sn2(a2)|Pt S n4 (a 1)2 e S n2 (a 2)
Cu2(a1), Cu(a2)|Pt
C u2(a 1)e C u(a2)
完整最新ppt
13
§9.2 电动势的测定
对消法测电动势 标准电池
完整最新ppt
14
对消法测定电动势的原理图
Ew
A
H
E
s .c
K D
R
E(RoRi)I
CB
U RO I
G
U RO
E RO Ri
Ex
Ex
Es.c
AC AH
RO
E U
完整最新ppt
15
对消法测电动势的实验装置
标准电池 待测电池
工作电源
2024版傅献彩物理化学电子教案课件
01绪论Chapter物理化学概述物理化学的定义01物理化学的研究范围02物理化学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03物理化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实验方法通过实验手段观测和记录物质的物理现象和化学变化,获取实验数据。
理论方法运用数学、物理学等理论工具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揭示物质的基本规律。
计算方法利用计算机模拟和计算等方法,对物质的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进行预测和研究。
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030201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与要求学习方法学习要求02热力学基础Chapter热力学基本概念与术语热力学系统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力学平衡态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热力学能系统内能的变化等于传入系统的热量与外界对系统做功之和。
焓定义为系统的热力学能与体积的乘积,用于描述等压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表述热力学温标熵增原理热力学函数与基本方程热力学函数热力学基本方程麦克斯韦关系式热力学在化学中的应用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化学平衡相平衡03化学动力学基础Chapter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摩尔浓度变化率、质量浓度变化率、气体分压变化率等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01020304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反应物浓度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
温度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催化剂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压力的变化会影响反应速率。
压力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复杂反应动力学简介平行反应竞争反应连续反应根据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等)预测反应的速率。
预测反应速率通过调整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来优化反应速率和选择性。
优化反应条件通过分析反应速率与各种因素的关系,可以推断出反应的机理和过渡态的性质。
研究反应机理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的应用04电化学基础Chapter电化学基本概念与术语电化学电极电解质电离电导率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物理化学课件--南大傅献彩等第五版ppt_07-1[1]
解:先求Cu2+的迁移数,以 1 Cu 为基本粒子,已知: 2
2+
M ( 1 CuSO 4 ) = 79.75 g ⋅ mol−1 2 n(电) = 0.0405 g/107.88 g ⋅ mol−1 = 3.754 × 10−4 mol n(始)=1.1276 g/79.75 g ⋅ mol−1 = 1.4139 × 10−2 mol n(终) = 1.109 g/79.75 g ⋅ mol−1 = 1.3906 × 10−2 mol
无限稀薄摩尔电 导率(molar conductivity at infinite dilution) ∞ m
Λ
7.3.5离子独立运动定律
电解质
Λ
2
∞ m -1
S ⋅ m ⋅ mol
0.014986 0.011503 0.014004 0.010598 0.01450 0.01101
Δ × 10 Λ -1 S ⋅ m ⋅ mol
正极、负极 正极:电势高的极称为正极,电流从正极流向负极。 负极:电势低的极称为负极,电子从负极流向正极。 阴极、阳极
阴极(Cathode) :发生还原作用的极称为阴极, 在原电池中,阴极是正极;在电解池中,阴极 是负极。 阳极(Anode):发生氧化作用的极称为阳极,在 原电池中,阳极是负极;在电解池中,阳极是 正极。
离子在电场中运动的速率用公式表示为:
dE v+ = u + dl
dE v− = u − dl
式中 dE dl 为电位梯度,比例系数u+和u-分别称为正、负 离子的电迁移率(electric mobility)u,又称为离子淌度 (ionic mobility),即相当于单位电位梯度时离子迁移 的速率。它的单位是m2·s-1·V-1。 电迁移率的数值与离子本性、电位梯度、溶剂性 质、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用界面移动法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