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版吉林石化公司爆炸污染案例分析.pptx
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工程伦理案例分析
单击此处输入的标题
1 事件背景
11月13日当天,吉林市委、市政府号召疏 散的居民投亲靠友,并动员全市的宾馆、旅 店、商业企业等接纳疏散者。吉林市很多出 租车免费帮助人员疏散。经过十几个小时的 奋战,11月14日凌晨4点左右大火被扑灭。
3
启示
3 结论与建议
如何主动掌握和控制潜在风险?如何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而不致演化为事故?
这需要在化工生产过程的各环节中将公众的安全、健康和福祉放在首位,坚持环境与生态 的可持续发展,以综合全面的视角积极掌控已知的与潜在的风险,作好相关的各项评估,减少 风险引发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缓解公众的邻避情绪,实现化工工程项目与人、自然、社会的 和谐良序发展。部分解决方案: ✓ 必须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确保安全生产 ✓ 编制重大事故应急预案应考虑对环境影响的时空范围 ✓ 为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加强环境保护,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立
2 环境与生态安全
环境与生态安全
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循环水及 抢救事故现场消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
根据环境评测专家的预测,此次苯污染会给松花江带来三大后遗症: (1)硝基苯在鱼类等水生物体内积累,污染食物链,沿江动物及人类食用后将损害 身体,至少半年内居民不能食用江鱼。 (2)因硝基苯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有毒物质长期残留于江水,今后的江水未必适合 饮用。 (3)因硝基苯水溶性低,容易在松花江泥土中沉淀积聚,并顺水流污染其他江河及 沿岸生物。
单击此处输入的标题
2
发生原因
2 生产安全
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案例分析 PPT
事故中有60多人入院检查,其中两人重伤(一人 为腿伤,一人为肚皮伤),另有6名双苯厂职工下 落不明。18时许,记者在现场东侧一带看到,路 边诸多建筑物玻璃破碎散落于地,由于爆炸造成 暂时停水停电,部分路段马路漆黑。通往双苯厂 的4座松花江桥已被封闭,实行交通管制的交警均 面戴口罩,因空气中仍有明显异味,个别行人也 戴上了口罩。从清源桥至双笨厂,一路罕有行人, 只见消防车、警车不断呼啸往来。
返回
返回
吉林石化方面人士强调,爆炸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绝对不会 污染到水源,而吉林石化也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不合格的污水 是不会排放到松花江的。 一天后,国家环保总局定性了松花江污染事件,吉林地方政府、 中石化才被迫承认松花江被污染的事实和原因,同时宣称松花江 吉林段的松原市早已停水,而且早在11月18日就已经向黑龙江地 方政府通报了松花江污染情况。通过国家环保总局,吉林公开了 他们早在爆炸当天就已经掌握的数据和所谓的具体措施: 这位负责人(环保总局)说,污染事件发生后,吉林省有关部门 迅速封堵了事故污染物排放口;加大丰满水电站的放流量,尽快 稀释污染物;实施生活饮用水源地保护应急措施,组织环保、水 利、化工专家参与污染防控;沿江设置多个监测点位,增加监测 频次,有关部门随时沟通监测信息,协调做好流域防控工作。
吉林双苯11.13爆炸案例分析 PPT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 公安消防支队四中队与吉化公司消防支队接 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因现场形 势危急,15时许救火指挥部经研究决定,除 少量官兵暂时留守稳定火势外,其余官兵暂 时撤离现场。16时40分左右,现场火势逐渐 减小,吉林市公安消防支队8辆泡沫消防车组 成救火突击队返回火场,实施第一次灭火扑 救。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 中石油吉林化工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导致 100吨左右的强致癌物质苯、硝基苯流入河中 。受污染的流域包括黑龙江省境内的松花江约 700公里,也可能影响俄罗斯的阿修尔河(即 我国称黑龙江)流域。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 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可能造成松花江 水体污染。为了确保哈尔滨市生产、生活用水 安全,市政府决定于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 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约停 水4天,具体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望市区 内广大市民群众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给予谅 解。记者从哈尔滨市商务局了解到,哈尔滨市 已启动应急预案,部署协调饮用水市场供应, 并已从省内各市(县)调水,由各区对口接收 省内各市(县)的送水。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 【事故延续】
• 在整个爆炸事故和灭火过程中,大量苯类污染物 流入松花江,最终酿成重大水污染事件。 • 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双苯厂没有事故状态下 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 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 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
• 该事故直接原因是由于当班操作工停车时,疏 忽大意,未将应关闭的阀门及时关闭,误操作 导致进料系统温度超高,长时间后引起爆裂, 随之空气被抽入负压操作的T101塔,引起T 101塔、T102塔发生爆炸,随后致使与两塔相 连的两台硝基苯储罐及附属设备相继爆炸,随 着爆炸现场火势增强,引发装置区内的两台硝 酸储罐爆炸,并导致与该车间相邻的55号灌区 内的一台硝基苯储罐、两台苯储罐发生燃烧。
吉林石化“2005.11.13”爆炸事故
吉林石化“2005.11.13”爆炸事故一、事故经过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苯胺二车间化工二班班长徐某替休假的硝基苯精馏岗位内操顶岗操作。
根据硝基苯精馏塔T102塔釜液组成分析结果,应进行重组分的排液操作。
10时10分,徐某进行排残液操作,在进行该项操作前,错误地停止了硝基苯初馏塔T101进料,但没有按照规程要求关闭硝基苯进料预热器E102加热蒸汽阀,导致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升高,在15分钟时间内温度超过150℃量程上限,超温过程一直持续到11时35分。
在11时35分左右,徐某回到控制室发现超温,关闭了硝基苯进料预热器蒸汽阀,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温度开始下降,13时25分降至130.4℃。
13时21分,徐某在T101进料时,再一次错误操作,没有按照“先冷后热”的原则进行操作,而是先开启进料预热器的加热蒸汽阀,7分钟后,进料预热器温度再次超过150℃量程上限。
13时34分启动了硝基苯初馏塔进料泵向进料预热器输送粗硝基苯,当温度较低的26℃粗硝基苯进入超温的进料预热器后,由于温差较大,加之物料急剧气化,造成预热器及进料管线法兰松动,导致系统密封不严,空气被吸入到系统内,与T101塔内可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硝基苯中的硝基酚钠盐受震动首先发生爆炸,继而引发硝基苯初馏塔和硝基苯精馏塔相继发生爆炸,而后引发装置火灾和后续爆炸。
本次事故造成8人死亡,1人重伤,59人轻伤。
在事故发生时,在现场作业和巡检的6名员工当场死亡;与双苯厂一墙之隔的吉林市吉丰农药有限公司一名员工在本单位厂房内作业时受爆炸冲击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吉化集团通信公司一名员工在距双苯厂1000米以外的吉林市热电厂附近的徐州路上骑摩托车时被爆炸碎片击成重伤,经抢救无效于12月1日死亡。
在受伤人员中有23名双苯厂员工,其它为企业外人员。
本次爆炸直接涉及到的设备有硝基苯初馏塔T101、硝基苯精馏塔T102、2个粗硝基苯罐、2个硝酸罐、苯胺水罐、精硝基苯罐、空气罐、氮气罐、氢气缓冲罐、2个苯胺水普及器等设备、管架和原料罐区1个精硝基苯罐、2个苯罐等,爆炸事故造成周边的企业和居民住宅的门窗一定程度的破坏。
案例分析图片
案例一:吉林石化爆炸、松花江水污染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 双苯厂发生爆炸,5人死亡,1人失踪, 70多人受伤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保总局23日向媒 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 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
案例二:重庆发生氯气泄漏事故
2004年4月16日,重庆一化工厂 由于设备陈旧及违规操作,发生 严重氯气泄漏事故,造成9人死亡 ,15万人被迫转移
案例三:兰州石化 • 罐体泄漏,致使现场可燃气 体浓度达到爆炸极限,遇见 可燃气体产生静电,引发爆 炸着火。造成5死6伤,1人失 踪。 水体无污染,无有毒气 体排出.
案例四岛粉尘爆炸
致19人死,49人伤
案例六:商场着火
案例八:央视大楼起火
09年2月9日,因违法燃放+施工时使用劣质 保温板造成在建的中央电视台发生特别重 大火灾事故。救援过程中造成1名消防队员 牺牲,6名消防队员和2名施工人员受伤。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383万元。央视大火事 件71名事故责任人受到责任追究。其中,44 名事故责任人已被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 事责任;27名事故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 分,依法对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办公 室罚款300万元。
吉林石化公司爆炸污染案例分析 PPT
反思
此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暴露出我国的环境应急机制诸多弊端:其整体 缺乏法律依据;其部分组成要素的运作也缺乏科学性,如预警监测不准确,应急 信息通报不及时、不充分甚至存在隐瞒的情况,应急储备不充足,应急评估的 失灵以及民间组织的参与不足等。
• 23日哈尔滨发布第3次公告,与前两次公告不同的是,全城停水开始时间延迟到23日零 时,但停水持续时间由前两次公告的4天变成了未知数。
始末
• 24日开始,中央各部委开始介入危机管理。 • 27日晚18时,停水四天的哈尔滨恢复供水。
一、松花江水被污染是否应及时向社会通报?
• 环境污染 根据环境评测专家的预测,此次苯污染会给松花江带来三大后遗症: 1.硝基苯在鱼类等水生物体内积累,污染食物链,沿江动物及人类食用
吉林石化公司爆炸污染案例分析
案例介绍
2005年11月13日13时40分左右,地处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林 石化公司101厂一化工车间(双苯厂胺苯车间)连续发生爆炸,附近 居民楼的玻璃大片震碎,整个松花江江北的化工区浓烟滚滚,附近一 二百米居民楼的玻璃都被震碎。爆炸共造成5人死亡、l人下落不明、 2人重伤、21人轻伤。事故还造成新苯胺装置、1个硝基苯储罐、2个 苯储罐报废,导致苯酚、老苯胺装置等四套装置停产。
后将损害身体,至少半年内居民不能食用江鱼。 2.因硝基苯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有毒物质长期残留于江水,今后的江水
未必适合饮用。 3.因硝基苯水溶性低,容易在松花江泥土中沉淀积聚,并顺水流污染其
他江河及沿岸生物。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 造成信任危机 吉林石化双苯厂发生爆炸的时间是2005年11月13日,企业与地方政府都
意识到近在咫尺的松花江有可能遭受苯污染。但是社会公众却没有在第一时 间获得这一公开信息,相反,吉林市一名副市长第二天传达给人们的消息却 是“根据专家检测分析结果,爆炸不会产生大规模污染。”11月19日,爆炸 发生后的第六天,在沿松花江距离吉林市300公里左右的松原市,测得松花 江被污染的数据是:硝基苯含量超标100倍!11月21日,哈尔滨政府告知市 民,“因检修水管,全市停水。”直至22日,吉林方面依然否认发生污染。 11月23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公告承认“松花江发生重大污染”。此时距离 爆炸事件发生的时间已有10天,这一系列的信息不公开直接导致了市民的恐 慌和对政府的不信任。
吉林双苯1113爆炸(精)
第17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中石油吉林石化“11.13” 爆炸事故 和 松花江水污染事故
第 1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过程回放
第 2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午1时4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 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 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 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 • 事故发生后,吉林省副省长、吉林市委书记矫 正中,省长助理、市长徐建一等领导迅速赶到 现场,组织抢险。吉林石化公司迅速启动消防 应急预案,切断各装置间物料供应。
第13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 吉林双苯厂的内幕,是由一位工程 师首先向媒体曝光。 • 吉林市环保部门:爆炸当天就发现 水体受污染。 • 吉林石化:抱着侥幸的心理,极力 回避水体受污染的消息。 • 哈尔滨市停水通知“朝令夕改”
第14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第 8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 【事故延续】
• 在整个爆炸事故和灭火过程中,大量苯类污染物 流入松花江,最终酿成重大水污染事件。 • 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双苯厂没有事故状态下 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 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 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
化工生产事故典型案例分析完整PPT
13
1.2 化工事故发生的特点
14
1.2 化工事故发生的特点
15
1.2 化工事故发生的特点
事故的偶然性、必然性和规律性
偶然因素包括: (2)化工工艺中影响各种参数的干扰因素很多,设定的参数很
容易发生偏移,而参数的偏移也是事故的根源之一。即使在自 动调节过程中也会产生失调或失控现象,而人工调节更易发生 事故。 案例:2003年3月6日,某氯碱厂由于农药分厂设备突然停车, 导致氯气压力由0.2MPa很快升到了0.28MPa,导致该厂盐酸 石墨合成炉内氢气压力对应增值0.065MPa。操作工请示班长 停车后,错误地先关闭氯气阀门再关闭氢气阀门,导致大量氢 气进入炉内,发生爆炸。炉内胆被炸碎。
1.2 化工事故发生的特点
事故的因果性
2005年11月,我国中石油吉化双苯厂大爆炸,造成多人 死亡,几十人受伤,数万人转移撤离,导致松花江水体受到 严重污染,哈尔滨市全城及其它许多地方停水、断水。
12
1.2 化工事故发生的特点
直接原因:停车时操作工疏忽大意,未将应关 闭的阀门及时关闭,误操作导致进料系统长时 间超温引起爆裂。 间接原因:(1)管理不科学;
23
1.3 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连锁反应论
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件在一定顺序下发生连锁反应的 结果。它将事故原因分为五个方面: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人 的判断失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设备、物质潜在的危害和故障, 发生事故,人体受到伤害或设备受到损失。这五个方面是按照 先后顺序发生的。
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 机械的或物质的不安全状态,中断事故连锁的进程而避免事故 的发生。
18
1.2 化工事故发生的特点
吉化公司大爆炸
精选可编辑ppt
3
苯胺的生产流程示意图 硝基苯催化加氢法
精选可编辑ppt
4
B、吉化公司大爆炸之前的爆炸事故
2000年~2005年共发生16起爆炸事故。 2004年4月20日,吉化集团中部基地一个容器爆炸起火, 2死2伤。 2004年12月30日,吉化102厂合成气车间爆炸,3人死 亡,3人受伤。 2005年1月26日晚,吉化公司辽源市精细化工厂一生产 车间爆炸,2死2伤。
精选可编辑ppt
1
事故水 排放失控
精选可编辑ppt
2005.11.13 吉化爆炸
2
1 背景资料
A、公司双苯厂
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现有职工1300多人,主要化工产 品为“苯胺”和“苯酚丙酮”,是国内最大的苯胺生产基 地(2003年产量13.6万t/a,2004年产量达15.3万t ),此外 还生产MEA(一乙醇胺 )、DEA(二乙醇胺 )等农药中 间体。
精选可编辑ppt
5
C、消防演习
2005年11月9日,吉林市消防支队刚在吉化厂区展开过
一次大型消防演习。
专对吉化制定防爆预案,实地演练,这是消防支队各单 位的工作重点.单是特勤大队,当年就已在吉化厂区进
济南 炼油 厂
行了三次演练.
精选可编辑ppt
6
2 事故损失
中国石油吉化股份有限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造成8人死 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并引发松花 江水体特别严重污染事件。
16
3.4 第4次爆炸
14时40分, 再次发生爆炸,一阵刺 鼻味过后,一股黄烟从黑烟底部升 起,黄褐色的蘑菇云冲得更高,渐渐 融入黑烟里.
爆炸引起的地面晃动几乎让人摔倒, 黄烟卷起的无数尘土.一块被爆炸 的冲击波带过来的长1米,宽0.5米 变了形的铁片飞到了厂对面的饭店 后面.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6人64页PPT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文 家 。汉 族 ,东 晋 浔阳 柴桑 人 (今 江西 九江 ) 。曾 做过 几 年小 官, 后辞 官 回家 ,从 此 隐居 ,田 园生 活 是陶 渊明 诗 的主 要题 材, 相 关作 品有 《饮 酒 》 、 《 归 园 田 居 》 、 《 桃花 源 记 》 、 《 五 柳先 生 传 》 、 《 归 去来 兮 辞 》 等 。Βιβλιοθήκη END1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
容
膝
之
易
安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
吉林双苯11.13爆炸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 【事故延续】
• 在整个爆炸事故和灭火过程中,大量苯类污染物 流入松花江,最终酿成重大水污染事件。 • 污染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双苯厂没有事故状态下 防止受污染的“清净下水”流入松花江的措施, 爆炸事故发生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 泄漏出来的部分物料和循环水及抢救事故现场消 防水与残余物料的混合物流入松花江。
第 3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第 4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 公安消防支队四中队与吉化公司消防支队接 到报警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但因现场形 势危急,15时许救火指挥部经研究决定,除 少量官兵暂时留守稳定火势外,其余官兵暂 时撤离现场。16时40分左右,现场火势逐渐 减小,吉林市公安消防支队8辆泡沫消防车组 成救火突击队返回火场,实施第一次灭火扑 救。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中石油吉林石化“11.13” 爆炸事故 和 松花江水污染事故
第 1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过程回放
第 2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事故过程】
• 2005年11月13日下午1时4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 股份有限公司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硝基苯精 馏塔发生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 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 • 事故发生后,吉林省副省长、吉林市委书记矫 正中,省长助理、市长徐建一等领导迅速赶到 现场,组织抢险。吉林石化公司迅速启动消防 应急预案,切断各装置间物料供应。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吉林石化公司爆炸污染案例分析精品课件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2
始末
• 14日10时吉林省环保部门发现有大量苯类污染物由吉化公司东10号线入江口 流入第二松花江,
• 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最高达108倍。 • 14日吉林市停水一天。 15日吉林市恢复供水。 17日吉林省松原市部分地
区停水。 • 18日污染团进入省界缓冲区,苯超标2.5倍,硝基苯超标103.6倍。 • 20日在吉林界内的第二松花江汇入黑龙江省界第一个监测断面开始检出苯超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6
二、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没有及时通报水污染事件造成了什 么不利影响?
• 浪费资源和时间 事故应对前期的相关主体信息通报不及时、不充分甚至存在隐瞒的情况。
应急信息是影响突发事件防治成效的关键性因素,这是因为政府在突发事件 情景下的决策是以客观、真实、及时和充分的应急信息为前提的。如果应急 信息不充分和不真实,那么政府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将无从谈起,就会浪费 许多资源和时间。
他江河及沿岸生物。
精品 PPT 欢迎下载 可修改
8
• 造成信任危机 吉林石化双苯厂发生爆炸的时间是2005年11月13日,企业与地方政府都
意识到近在咫尺的松花江有可能遭受苯污染。但是社会公众却没有在第一时 间获得这一公开信息,相反,吉林市一名副市长第二天传达给人们的消息却 是“根据专家检测分析结果,爆炸不会产生大规模污染。”11月19日,爆炸 发生后的第六天,在沿松花江距离吉林市300公里左右的松原市,测得松花江 被污染的数据是:硝基苯含量超标100倍!11月21日,哈尔滨政府告知市民, “因检修水管,全市停水。”直至22日,吉林方面依然否认发生污染。11月 23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公告承认“松花江发生重大污染”。此时距离爆炸 事件发生的时间已有10天,这一系列的信息不公开直接导致了市民的恐慌和 对政府的不信任。
危险化学品典型事故案例分析ppt课件
(一)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 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 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二)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 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 损失的事故。
(三)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 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元以下直接 损失的事故。
2. 增湿
提高空气中相对湿度有利于消除现场存在的静电。提高空气中相 对湿度就是提高空气中水蒸气的饱和程度,在物体表面会吸收或吸附 一定的水分,从而降低了物体表面的电阻系数,有利于静电电荷导入 大地。在天气炎热、干燥、气压低时应喷洒清水。
防范措施
3. 工艺控制法
卸油时油品在管道中流动所产生的静电量与流速的二次方成正比 。降低流速便降低了摩擦程度,可减少静电的产生。主要控制措施有 :限制油品输送速度,管径要大,速度要放慢,应防止产生液体飞溅 和剧烈搅拌现象,提倡自流卸油,尽量避免带泵作业。此外,在运油 车抵达加油站后必须静置10min以上,导出静电,卸油时应保证油罐 车可靠接地;不允许将卸油皮管插入罐口进行敞开式喷溅卸油;密闭 卸油时,油罐必须深入罐底,距罐底的高度不得大于20cm,前段做成 L形,使油流平缓流入,卸油管与油罐进油管制连接应有要用快速接 头;逐步推广应用带自锁报警功能的静电接地装置,提高静电导卸的 可靠性。
【案例分析】3:“12.31”加油
站更换加油机静电火灾事故
要点:分承包方的管理、防静电安安全技术措 施
案例3:“12.31”加油站更换加油机静电火 灾事故
时 间:2012年12月31日,
地 点:深圳市龙岗区中心城
吉林双苯1113爆炸精
第 15 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二、事故教训总结 ? 以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为例我国现
行应急机制的缺陷:
(一)信息监控系统流通不畅 (二)决策指挥系统运转不灵 (三)后勤保障系统支持不力 (四)法律保证系统不够健全
第 16 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二、事故教训总结(续)
? 建立符合现代应急救援理论、具有 高度可操作性的地方人民政府应急 救援预案,十分必要;
? 应急救援体制是一项系统工程,必 须由当地人民政府调动全社会力量 建立、完善。
第 17 页
第9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 中石油吉林化工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导致 100吨左右的强致癌物质苯、硝基苯流入河中 。受污染的流域包括黑龙江省境内的松花江约 700公里,也可能影响俄罗斯的阿修尔河(即 我国称黑龙江)流域。
第 10 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第 13 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过程回放(续)
? 吉林双苯厂的内幕,是由一位工程 师首先向媒体曝光。
? 吉林市环保部门:爆炸当天就发现 水体受污染。
? 吉林石化:抱着侥幸的心理,极力 回避水体受污染的消息。
? 哈尔滨市停水通知“朝令夕改”
第 14 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中石油吉林石化“11.13” 爆炸事故 和
松花江水污染事故
第1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过程回放
第2页
吉林石化“11.13”事故案例分析
吉林石化公司爆炸污染案例分析ppt课件
始末
• 14日10时吉林省环保部门发现有大量苯类污染物由吉化公司东10号线入江口 流入第二松花江,
• 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最高达108倍 • 14日吉林市停水一天。 15日吉林市恢复供水。 17日吉林省松原市部分地
区停水。 • 18日污染团进入省界缓冲区,苯超标2.5倍,硝基苯超标103.6倍。 • 20日在吉林界内的第二松花江汇入黑龙江省界第一个监测断面开始检出苯超
俄方通报水质情况和检测结果。 • 23日哈尔滨发布第3次公告,与前两次公告不同的是,全城停水开始时间延迟到23日零
时,但停水持续时间由前两次公告的4天变成了未知数。
4
始末
• 24日开始,中央各部委开始介入危机管理。 • 27日晚18时,停水四天的哈尔滨恢复供水。
5
一、松花江水被污染是否应及时向社会通报?
7
• 环境污染 根据环境评测专家的预测,此次苯污染会给松花江带来三大后遗症: 1.硝基苯在鱼类等水生物体内积累,污染食物链,沿江动物及人类食用
后将损害身体,至少半年内居民不能食用江鱼。 2.因硝基苯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有毒物质长期残留于江水,今后的江水
未必适合饮用。 3.因硝基苯水溶性低,容易在松花江泥土中沉淀积聚,并顺水流污染其
01 局部组织危机 02 国内危机 03 国际危机
11
危机的转变
在事故发生初期,由于影响范围较小,吉林省的各级政府及时决策迅速启 动消防应急预案 ,只是产生了局部组织危机。但是面对苯爆炸产生的水污染 危机,各级领导却没有及时决策,反应迟钝、决策滞后导致了后续危机处理 工作的被动,造成了危机的转变,最终引发市民恐慌、中央部门介入管理, 局部组织危机转变为国内危机。随时污染范围的进一步扩散,俄罗斯也受到 了此次事故的污染,最终事故转变为国际危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选
8
• 造成信任危机 吉林石化双苯厂发生爆炸的时间是2005年11月13日,企业与地方政府都
意识到近在咫尺的松花江有可能遭受苯污染。但是社会公众却没有在第一时 间获得这一公开信息,相反,吉林市一名副市长第二天传达给人们的消息却 是“根据专家检测分析结果,爆炸不会产生大规模污染。”11月19日,爆炸 发生后的第六天,在沿松花江距离吉林市300公里左右的松原市,测得松花江 被污染的数据是:硝基苯含量超标100倍!11月21日,哈尔滨政府告知市民, “因检修水管,全市停水。”直至22日,吉林方面依然否认发生污染。11月 23日,国家环保总局发布公告承认“松花江发生重大污染”。此时距离爆炸 事件发生的时间已有10天,这一系列的信息不公开直接导致了市民的恐慌和 对政府的不信任。
优选
9
三、如果你作为决策者遇到类似问题会如何处理?
• 1.制定应急预案 • 2.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及时通报 • 3.建立协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 4.准备应急物资 • 5.第一时间满足群众生活需求 • 6.允许社会第三方参与监督
优选
10
四、根据影响时空的范围,危机分为国际危机、国内危机 和局部组织危机。请从本案例出发探讨这几类危机的转变。
优选
6
二、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没有及时通报水污染事件造成了什 么不利影响?
• 浪费资源和时间 事故应对前期的相关主体信息通报不及时、不充分甚至存在隐瞒的情况。
应急信息是影响突发事件防治成效的关键性因素,这是因为政府在突发事件 情景下的决策是以客观、真实、及时和充分的应急信息为前提的。如果应急 信息不充分和不真实,那么政府选择合适的行动方案将无从谈起,就会浪费 许多资源和时间。
吉林石化公司爆炸污染案例
优选
1
案例介绍
2005年11月13日13时40分左右,地处吉林省吉林市的中石油吉林 石化公司101厂一化工车间(双苯厂胺苯车间)连续发生爆炸,附近 居民楼的玻璃大片震碎,整个松花江江北的化工区浓烟滚滚,附近一 二百米居民楼的玻璃都被震碎。爆炸共造成5人死亡、l人下落不明、 2人重伤、21人轻伤。事故还造成新苯胺装置、1个硝基苯储罐、2个 苯储罐报废,导致苯酚、老苯胺装置等四套装置停产。
01 局部组织危机
02 国内危机
03 国际危机
优选
11
危机的转变
在事故发生初期,由于影响范围较小,吉林省的各级政府及时决策迅速启 动消防应急预案 ,只是产生了局部组织危机。但是面对苯爆炸产生的水污染 危机,各级领导却没有及时决策,反应迟钝、决策滞后导致了后续危机处理 工作的被动,造成了危机的转变,最终引发市民恐慌、中央部门介入管理, 局部组织危机转变为国内危机。随时污染范围的进一步扩散,俄罗斯也受到 了此次事故的污染,最终事故转变为国际危机。
• 23日哈尔滨发布第3次公告,与前两次公告不同的是,全城停水开始时间延迟到23日零 时,但停水持续时间由前两次公告的4天变成了未知数。
优选
4
始末
• 24日开始,中央各部委开始介入危机管理。 • 27日晚18时,停水四天的哈尔滨恢复供水。
优选
5
一、松花江水被污染是否应及时向社会通报?
应该。从此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来看,在11月18日至11月23日期间,黑龙江省 政府的应急反应是滞后的,并由此导致了哈尔滨市短期内的社会恐慌和市场秩序的 失控。11月18日,吉林省政府办公厅和环保局把此次爆炸可能对松花江水质产生污 染的信息通报给了黑龙江省政府和环保局之后,黑龙江省政府提出了“沉着应对、 科学应对、有序应对、依靠群众应对”的应对原则,并组织有关部门对水质进行高 密度监测,但是没有在污染源进入黑龙江境内之前,提前对水污染事件进行预测并 作出应急准备,也没有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更没有按照预案进行应急决策。
优选
12
反思
此次“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暴露出我国的环境应急机制诸多弊端:其整体 缺乏法律依据;其部分组成要素的运作也缺乏科学性,如预警监测不准确,应急 信息通报不及时、不充分甚至存在隐瞒的情况,应急储备不充足,应急评估的 失灵以及民间组织的参与不足等。
优选
13
优选
14
优选
7
• 环境污染 根据环境评测专家的预测,此次苯污染会给松花江带来三大后遗症: 1.硝基苯在鱼类等水生物体内积累,污染食物链,沿江动物及人类食用
后将损害身体,至少半年内居民不能食用江鱼。 2.因硝基苯不易被微生物分解,有毒物质长期残留于江水,今后的江水
未必适合饮用。 3.因硝基苯水溶性低,容易在松花江泥土中沉淀积聚,并顺水流污染其
优选
2
始末
• 14日10时吉林省环保部门发现有大量苯类污染物由吉化公司东10号线入江口 流入第二松花江,
• 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最高达108倍。 • 14日吉林市停水一天。 15日吉林市恢复供水。 17日吉林省松原市部分地
区停水。 • 18日污染团进入省界缓冲区,苯超标2.5倍,硝基苯超标103.6倍。 • 20日在吉林界内的第二松花江汇入黑龙江省界第一个监测断面开始检出苯超
标,表明污染带前锋已到达黑哈尔滨供水危机爆发 • 21日晚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临时停水的公
告。
• 22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市区市政供水管网因可能受到上游来水污染临时停水的 公告。
• 22日始,中国将松花江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正式向俄罗斯方面通报。此后中国每天都向 俄方通报水质情况和检测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