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戏剧史 第四章 日本能、狂言与歌舞伎
《戏剧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戏剧概论》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20666f90722192e4536f6f5.png)
《戏剧概论》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5601027 考核方式:考试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戏剧概论》课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旨在使学生了解戏剧艺术的整体状况和基本规律,掌握该领域最重要的历史文献。
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戏剧艺术的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戏剧活动现象和对戏剧作品进行赏析,并为进一步学习其它艺术课程打好基础,对学生的戏剧艺术创作实践起指导作用。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该课程主要采用理论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授课;主要用到多媒体教学系统、网络教学资源等教学手段。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部分什么是戏剧(2学时)教学内容(1)戏剧本质要素、分类、功能(2)戏剧学现状重、难点提示(1)戏剧的本质要素(2)戏剧的意义与功能第二部分剧本与戏剧性(2学时)教学内容(1)剧本的多样性及制约性、剧本与剧作家(2)剧本题材及其选择、戏剧主题与戏剧性(3)剧情的展开及场面重、难点提示(1)剧作家的意识及态度(2)剧本题材选择与剧情设置第三部分戏剧与演员(4学时)教学内容(1)演员的出现与分化(2)表演体系与理论(2)典型与虚实、再现与表现重、难点提示(1)世界戏剧三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梅兰芳等为代表表演体系(2)戏剧表演中的虚与实第四部分剧场与观众(2学时)教学内容(1)观众的创造性参与(2)戏剧“场”的能动本质:场的概念、特点、要素与本质(3)舞台与观众的关系:同化与间离重、难点提示(1)观众对戏剧的作用、“场”的理解(2)同化与间离第五部分中外戏剧史(22学时)教学内容(1)古希腊罗马戏剧:古希腊与古罗马悲剧、喜剧;古希腊悲剧家、喜剧家;古代剧场;中世纪宗教戏剧(2)印度梵剧:历史演变;舞台特征;梵剧剧作家;梵剧剧场(3)中国戏曲:历史演变;舞台特征;戏曲剧作家与作品;戏曲剧场(4)日本能、狂言与歌舞伎:历史演变;舞台特征;戏曲剧作家与作品;日本剧场(5)文艺复兴到19世纪的欧洲戏剧发展(6)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欧美戏剧思潮(7)西潮与中国戏剧变革(8)世界各地戏剧的发展状貌:欧洲戏剧;东亚和南亚戏剧;中西亚与北非戏剧;北美洲戏剧;大洋洲、黑非洲戏剧;国际戏剧协会重、难点提示(1)中国戏曲发展、剧作家与作品;界其他国家戏剧的发展(2)欧美戏剧发展与美学思潮四、实验教学内容无五、学时分配六、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
日本传统戏剧之能
![日本传统戏剧之能](https://img.taocdn.com/s3/m/3b09236addccda38376baf31.png)
秦
丽
1007014204
日本四大古典戏剧
能
狂言 文楽 歌舞伎
能的历史
能,在日语里意为“有情节的艺能”,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日 本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最初称做“猿乐”或“猿乐能”,能 是具有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 约于日本南北朝时期从农村酬神的“猿乐”中分出 室町时代(1333-1568),在我国宋代大曲和元代杂剧的影 响下,进一步产生了比较成熟的戏剧形式,这就是日本特有 的戏剧形式——能。
能的类别
能乐的演出,包括剧目的选择和顺序的安排,都 要按照严格的规矩进行。每次演出都要上演五出 能,分别是五种不同类型的能,按照这五出能的 主角的类型划分,为“神”、“男”、“女”、 “狂”、“鬼”五种。出场顺序为“胁能”、 “二番目能”、“三番目能”、“四番目能”、 “尾能”。 在一日的演出中必定要搭配五种角色不同的剧目, 而且要按照以上的次序表演。
谣曲的基本结构分为序、破、急,是能乐的规范 。 “序”段为故事的开端,“破”段展开故事情节,“急” 段形成故事的高潮,随之全剧结束。 序 段 破一段 破二段 破三段 渡) 急 段 胁的登场 仕手的登场 仕手和胁之间的问答 前段的展开,曲舞,幕间休息(由“间”上场过 仕手再度出现并表演舞蹈
谣曲
谣曲(又称谣)指能的词章,其题材多取于《古事记》、 《伊势物语》、《源氏物语》和《平家物语》等古典名著, 文字优美华丽,讲究韵律,其间并缀以古典作品的名句、名 歌,格调庄重典雅,故有“剧诗”之称。
谣曲的文体兼用韵文和散文,对白部分都属散文,这些散 文很讲究节奏,而且兼用文言和室町时代的口语。韵文均由 七五调(前半句七个音节,后“胁能”上演的是从寺院神社祭祀用的神事能转化而 来带有祝贺性质的能乐,也叫“神能物”。 第二场能即“二番目能”,主角为男性,又叫“修罗能”, 由因阵亡而堕入修罗道的武将,叙述自己激战的情景,不胜今 昔之感,最后醒悟人世无常,最好的解脱之道就是皈依佛法, 往生净土。 第三场能即“三番目能”,主角为女性,因扮演这种角色的 男演员必须戴假发的缘故。因此也叫“鬘能”即假发戏。 第四场能即“四番目能”,分类比较复杂,因而也叫“杂 能”。 “尾能”(切能)是节目表演的最后曲目,多以鬼怪动物为 主角,因此也叫“鬼畜能”。
日本戏剧的多样性与表现形式
![日本戏剧的多样性与表现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3923cbd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75.png)
日本戏剧的多样性与表现形式日本戏剧源远流长,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从古代神话传说的舞蹈形式,到现代话剧和歌舞伎的演出,日本戏剧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吸引着观众。
古代日本戏剧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能剧和狂言。
能剧是一种由神道信仰和宫廷舞蹈发展而来的舞台艺术形式,以其优雅的舞蹈和华丽的服饰而闻名。
能剧的表演形式独特,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在缓慢而优雅的舞蹈中,通过面具和姿态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而狂言则是一种以幽默和滑稽为特点的戏剧形式,通过夸张的动作和滑稽的台词,向观众展示人性的喜怒哀乐。
这些古代戏剧形式不仅丰富了日本戏剧的艺术表达,也成为后来戏剧形式的重要基石。
随着时代的变迁,日本戏剧也逐渐发展出了更多的表现形式。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歌舞伎。
歌舞伎是一种结合了音乐、舞蹈和戏剧的综合艺术形式,起源于17世纪。
歌舞伎的演出形式独特,演员们穿着华丽的服装,化妆浓重,通过特殊的表演技巧和动作,将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传递给观众。
歌舞伎剧目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神话、爱情等各个主题,每个剧目都有独特的故事情节和表演风格,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除了传统的戏剧形式,现代日本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戏剧表达方式。
其中最为知名的是话剧。
话剧是一种以对话为主要表现手段的戏剧形式,通常在舞台上通过演员的对话和表演来展现剧情。
话剧的表演形式更加接近现实生活,通过真实的情感和对话,向观众传递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和社会问题。
现代日本的话剧作品涉及的主题广泛,从家庭问题到社会议题,都得到了充分的表达和讨论。
除了传统的戏剧形式和现代话剧,日本还有许多其他类型的戏剧表达方式。
例如,舞踏是一种结合了舞蹈和戏剧的艺术形式,通过独特的身体语言和动作来表达情感和故事。
而实验剧场则是一种以实验性和创新性为特点的戏剧形式,通过独特的舞台设计和表演方式,向观众展示戏剧的多样性和可能性。
总的来说,日本戏剧的多样性和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从古代的能剧和狂言,到现代的歌舞伎和话剧,再到舞踏和实验剧场,每一种戏剧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表达方式。
五 日本能与狂言
![五 日本能与狂言](https://img.taocdn.com/s3/m/2bc9f2323968011ca30091fc.png)
❖ 《骨皮》 :方丈、小和尚
朗咏、时调等,也有庶民阶层中流行的 “风流”和“连事” 等等。 ❖ “连事”和“风流” :序;问答;神仙灵怪的出现,宣讲宗 教教义;结束性的言词和歌舞。
❖ 田乐:以歌舞演农事。
❖ 猿乐:散乐。 ❖ 在平安末期,田乐和猿乐逐渐混为一体,成为包罗万象的技
艺性表演。
二、能的发展历程
❖ “座”——专业性的猿乐表演团体 。 ❖ 室町幕府时期 (1338-1573),“能”和“狂言”产生,
❖ 能乐的表演艺术:念、唱、做、舞。 ❖ 细腻优美,具有写意性和程式化特
点。 ❖ 假面艺术。 ❖ 演员的表演还常常和使用某些简单
的道具结合起来:手杖、弓箭、扇 子。
❖ 能乐在总的倾向上,是反映了室町
四、能的分类及代表作品
❖ 每一次演出一般都是演五出能,中间加演四出狂言。 ❖ “胁能”(“神事能”) ❖ “修罗能” ❖ 假发戏,叫做“女能”(“鬟能”) ❖ “狂能” ❖ “尾能” (“鬼能”)
“子方”。演出人数常在6人以下。合唱队 “地谣”。
❖ “复式能” 、“单式能”
❖ 能舞台: ❖ “目标柱” 、“主角柱”、“配角
柱” 、“笛柱” ;“检场柱”或 “狂言柱” ;“地谣座” ; ❖ “镜板”,俗称“松壁”;三棵小 松树 ; ❖ “桥廊” ;“镜间” ;“乐屋” ; “白洲” ❖ 四方形的框架。
脱对能剧的从属地位﹐趋向于独立演出。
狂言和能比较
❖ 能发展成为歌舞剧﹐演员均戴面具演出﹐文辞典雅华丽; 狂言是通俗 白话。
❖ 能多写悲剧性的故事;狂言只是表现喜剧性的生活片断。 ❖ 能多描写过去的事;狂言则反映现实生活。 ❖ 能主要是歌颂贵族英雄勇将;狂言专门嘲笑大名和僧侣。 ❖ 能受到武士贵族阶级的支持,成为贵族阶级的专有物;而狂言在广大的
西方戏剧史概要
![西方戏剧史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b786d1728e9951e79b8927ff.png)
西方戏剧史发展历史阶段1.戏剧的起源:戏剧源于原始初民的祭祀仪式和庆典活动。
巫师带上了神或鬼的面具就不在是他们自己了,而是神或鬼的代言人。
但是这并不完全等同于严格意义上的戏剧,虽然有着戏剧性的因素。
在漫长的演变发展中,形成了戏剧。
2.悲剧的原意是“山羊之歌”。
起源于酒神赞美歌的序曲。
喜剧的原意“狂欢游行之歌”,喜剧起源于下等表演的序曲。
3.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及作品,成就:埃斯库罗斯,《被束缚的普罗米修斯》神性之美,悲剧之父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命运之悲,俄狄浦斯的悲剧反应着人的责任和命运之间的矛盾,为了自由不断的通过戏剧的方式反抗命运,表示对人类道义和绝对的真理的崇敬。
体现了欧洲文化的深层心理。
欧里庇得斯,《美狄亚》人性之思,欧里庇得斯的悲剧,表现了现实人生中的种种苦难,他把悲剧的成因让位于人性的极端性格与弱点。
4.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以及成就,概述运用科学的方法第一次对戏剧做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戏剧源于模仿,但是悲剧模仿的不是人,而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幸福与不幸系于行动。
实际包含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与思想六个部分,此间最重要的是情节(亚认为情节最重要)亚给悲剧的定义:悲剧是对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模仿,他所说的模仿是指再现和创造,艺术应比现实更高,更美。
“三一律”并不是亚提出的,“三一律”:戏剧行动的一致,时间的一致,地点的一致。
5.古希腊喜剧的概述,以及特点,突出人物,成就古希腊喜剧又称“羊人剧”,特点:幽默滑稽,讽刺嘲讽。
充满了夸张嘲讽的味道。
阿里斯托芬,被称之为醉者的醒悟,攻击型喜剧(旧喜剧)——他以敏锐的目光,清醒的头脑,对政治和社会恶习进行讽刺。
“喜剧之父”。
《阿卡奈人》获奖喜剧。
米南德,慧者的机敏,和解型喜剧(新喜剧),《恨世者》,米南德的喜剧风格充满和煦温情和机敏睿智,对后世影响很大。
喜剧的人物不是大人物王公贵族,而是一般人,有性格和行为心理缺陷的。
喜剧表现比我们更坏更差之人,引人发笑,这是最大的特点。
最新20世纪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第四章(4.1-2)
![最新20世纪中外文学名著选读第四章(4.1-2)](https://img.taocdn.com/s3/m/6eccf717bb4cf7ec4bfed0d6.png)
田汉、洪深、丁西林、郭沫若、曹禺、老舍…… 孟京辉
诗意化的存在主义哲学
—— 萨特 《禁闭》(1944年首演)
关于《禁闭》
No Exit
又译作《密室》、《隔离审讯》、《绝境》、《间隔》。
~把相互勾心斗角的一男二女三个亡灵置于一 间阴森的地狱般的房间里,他们都改不了生前自 私、贪婪的本性,在这里,他们互相折磨,又互 相勾结,谁也离不开谁,谁又是另外两个人的敌 人。每个人都想为自己的私利而试图葬送另外两 个人的幸福,但谁也不能如愿以偿。
生命欲望与人性变异 《琼斯皇》与《原野》比较阅读
情欲与复仇
——曹禺《原野》(1937)
“生命三部曲” (《雷雨》、《日出》、《原野》)之最
它是讲“人与人的极爱和极恨的感情, 它是抒发一个青年作者情感的一首诗”
仇虎 金子 焦母 焦大星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21
埃司泰乐:我的爱!
加尔森:别缠着我。咱们之间,有她挡着呢,只要她看得见我, 我就没法爱你。
萨特:
我想说,地狱即他人。但是“地狱即他人” 一直被人们所曲解。人们以为我想说我们跟他人 的关系总是很坏的,始终关系恶劣。然而我想说 的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我的意思是说如果跟他人 的关系起了疙瘩、变坏了,那么他人只是地狱。 世界上有大量的人处于地狱的境地,因为他们太 依附于他人的判断。“萨特说:该剧的第二层意 思是:不管我们处在怎样的地狱圈内,我想我们 有砸碎地狱的自由。如果有人不这么做,他们就 是自愿呆在里面,归根到底,他们是自愿入地狱。
地狱即他人(地狱,就是他人)
加尔森
伊奈司
埃司泰乐
招待员
非一般的地 狱
没有门窗 (密闭)
第十讲 日本戏剧研究
![第十讲 日本戏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faeafe7c1cfad6195fa71e.png)
在大约1680年左右的江户时代,当时古净琉 璃的著名艺人宇治加贺橼在京都组织了木偶 净琉璃专业剧团,他在词曲方面吸收了谣曲、 和歌的许多因素,使净琉璃从说唱到戏剧化 迈进了一大步,成为了结合吟唱和三弦伴奏 的木偶戏艺术。 在商业城市大阪,由于两个天才人物吟唱者 竹本义大夫和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的努力推 广,使得木偶净琉璃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第十讲 日本戏剧研究
能与狂言:
日本的能也源自宗教仪式——如“薪之 能”,同时,受中国戏剧影响较大。 在日语中,戏剧一词写作“芝居”,“芝” 是草地的意思,“居”是存在的意思,可 见,最早的戏剧不是在舞台上演出,而是 在草地上。 随着中国盛唐时期佛教文化的深入影响, 日本建起许多寺院、神社,并定期举行宗 教活动和民间祭祀活动。于是,在宗教仪 式的氛围中,戏剧借助寺院、神社的场所, 渐渐显出了雏形。 在戏剧的初期发展阶段,主要有延年、田 乐、猿乐等演剧形式。
坂田藤十郎是日本歌舞伎大师。《倾城返魂香》是近松门左卫门的 杰作之一,该剧创作于1708年。
《倾城返魂香》讲述了浮世 又平与阿德夫妇向师傅将监 求赐名的故事。浮世又平因 为求名不得,要与妻子一同 自杀,临死前将自己画像画 在洗手池上。不想自画像竟 从水池的背后透了过来,师 傅受其信念感动终于赐其名。 夫妇二人高兴地跳起了大头 舞。 在该剧中,坂田藤十郎扮演 妻子阿德,他的儿子扮演又 平,父子同台完美诠释了这 部表现夫妻间爱情的作品。 坂田藤十郎优美的步态和贤 淑的气质让人难以置信这是 一位76岁的日本老人。
文乐这个词来源于“文乐座”,实际上是 延续到近代的唯一一个商业木偶剧团的名 称。 文乐表演分说唱演员、木偶操纵演员和三 弦琴演员三个组成部分。主角木偶由三名 木偶剧艺人共同操弄。 演员身着黑服,头戴黑面罩,只有“国宝” 级的演员才能露出脸来。 文乐的木偶身高大约1米到1.5米,一般的 有3公斤,最重的可达20公斤,由头、肩、 身体、手组成,脚原则上只限于男性,女 性木偶一般来说是没有脚的,但是操纵演 员捏住和服的下摆,加以巧妙地操纵,使 人看上去似乎是有脚的。 操纵头和右手的演员称为“主操”;操纵 左手的演员称为“左操”;操纵脚的演员 称为“足操”。
日本狂言戏剧的种类和结构
![日本狂言戏剧的种类和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76ad723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98.png)
作者: 刘建伟
出版物刊名: 上海戏剧
页码: 45-46页
主题词: 戏剧传统 古典戏剧 黑泽明 室町时代 舞台演出 戏剧效果 冠者 江户时代 悲剧气氛于祝
摘要: 狂言是日本四大古典戏剧(狂言、能、文乐和歌舞伎)之一。
它产生于室町时代,相当于中世纪的后半期。
这时期的日本一面继承古代的贵族文化,同时也是近代庶民文化胚胎的过渡期。
后期的室町武家因为丧失了指导精神,只好勉强恢复传统文化学夸耀自己的优越性。
茶道、花道、水墨画和庭园等偏向于闲寂恬淡的趣味是这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艺术。
狂言便产生于这个时期。
狂言的前身是中国的散曲,目前流传下来的狂言剧本,包括大藏流与和泉流共二百六十个。
其戏剧传统与中国戏班相若,演员多由家族包揽,演员从小学艺。
据黑泽明的《乱》一片的狂言指导野村万作说,日本。
日本能 狂言与歌舞伎
![日本能 狂言与歌舞伎](https://img.taocdn.com/s3/m/2f609c5977232f60ddcca114.png)
日本能狂言与歌舞伎稍后于中国戏曲,日本的能乐于13实际孕育成熟,造就了东方又一个具备强烈协议特征的戏剧形态。
能乐表演的形式包括能与狂言两种。
后来在17世纪初,日本又产生了歌舞伎的戏剧样式。
由于日本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它的传统戏剧采用了另外一种方式承传。
与古希腊、古罗马戏剧的终灭湮灭、印度焚剧的走向衰竭不同,与中国戏剧的随时演变转行也不同,日本能够在舞台上原封不动地保存自己历史上出现过的任何一种传统戏剧样式,因而前后出现的能、狂言、歌舞伎得以流传到今天.于是,其最古代的能乐成为世界上现存历史最为久远的传统戏剧样式的范本。
第一节历史演变一、能的形成与发展日本自古以来,伴随着传统的水稻农耕生活产生了神道的民俗信仰,并发展成为一种传统的民族宗教。
神道祭祀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表演技艺,一类是公元8世纪以后从中国传入的表演形态,如舞乐、伎乐、散乐;一类是在日本民间自由繁衍发展的舞乐形态,14世纪以前流行于日本列岛,如田乐、延年、踏歌。
由中国传入的表演形态中,舞乐是一种带有浓重宗教意味的宫廷乐舞;伎乐又称吴乐,是一种假面歌舞游行表演;散乐是包容了歌舞、杂伎、器乐、魔术、木偶、哑剧等节目的技艺的总称。
到了平安时代(9-12世纪)末期,散乐逐渐发展为猿乐。
日本民间舞乐里,田乐源于8世纪前后形成的田舞,是农民在插秧时节祈求丰收的祭神仪式表演的发展;延年是佛教寺庙里在法事之后进行的余乐表演;踏歌是宫廷里每年例行节事中的表演(后两者也来源于中国)。
能形成于室町幕府时期(14-17世纪)。
这一时期,在天皇以及掌握统治实权的将军们的提倡下,日本佛教大兴。
原来在各个神社前演出的上述各类民间艺术,开始和佛教活动结合,以各地的寺院为基点,进行综合性演出。
一些专业性的戏班(座)逐渐出现,并开始有了艺人的世袭制度。
在这些组织和专业人员的刻意钻研下,各类技艺经过整和、提高,逐渐发展成为有一定规模、一定诚实戏剧样式——能。
在能的发展严禁过程中,观阿弥、世阿弥父子功不可没。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外戏剧史》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中外戏剧史》](https://img.taocdn.com/s3/m/e016db316c175f0e7cd137be.png)
中世纪宗教戏剧发展概况 萌芽
公元10至11世纪
发展
公元12至13世纪
衰败
16世纪前后
在基督教弥撒仪式中重新 萌芽,随即发展成为宣扬 基督教教义的教会戏剧, 如著名的《探访圣墓》。
12世纪,教会戏剧走出 教堂,成为较普通的艺 术形式。 13世纪后,戏剧开始脱离 教会控制,产生了“神迹剧”、 “道德剧”、“世俗剧”等。
2007年10月
古 希 腊 罗 马 戏 剧
印 度 梵 剧
中 国 戏 曲
日 本 能 、 狂 言 与 歌 舞 伎
第二章 印度梵剧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Hale Waihona Puke 印度梵剧的历史演变和舞台特征
人类文明史上第二种古老而成熟的戏剧样式。 出现在公元前4世纪,公元前后最为繁盛,公元12世纪走向衰竭。 舞台形式:歌舞与诗歌结合; 写意型:重在象征性地表现人生情境,并不刻意摹仿现实生活。 戏剧观念:更直接地建立在对于舞台形式美的欣赏之上。
古代剧场(略)
2007年10月
中外戏剧史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一
二
三
四
五
文 艺 复 兴 到 十 九 世 纪 的 欧 洲 戏 剧 发 展
六
1 9 世 纪 末 到 2 0 世 纪 的 欧 美 戏 剧 思 潮
七
西 潮 东 渐 与 中 国 戏 剧 变 革
八
世 界 各 地 戏 剧 的 发 展 状 貌
中外戏剧史
N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一
二
三
四
五
文 艺 复 兴 到 十 九 世 纪 的 欧 洲 戏 剧 发 展
歌舞伎
![歌舞伎](https://img.taocdn.com/s3/m/8be4d1e9551810a6f52486eb.png)
歌舞伎日本の伝統の文化芸術の中で、1度妓女の演技から上品な席の高尚な芸術になるので、非歌舞伎は数えていません。
今日、それはすでに400年を整える歴史に歩いたことがありました。
周作人は以前驚嘆:日本は中国の文化を模倣して、唐に宦官、宋を取らないで纏足をして、明8股を取らなかった、清はゕヘンを取りません。
更に日本の茶道、禅宗と歌舞伎を考えてみて、ちょうどこのように内容性質吸収して、日本の文化の独特性を構成したのです。
400年の長い歴史に歩いたことがあったことに知らなくなった後に、歌舞伎のこの種類の物寂しい歌舞は、さらに前へどのくらい歩きますか?今年、日本の歌舞伎の誕生400周年です。
日本の伝統の文化芸術の中で、1度妓女の演技から上品な席の高尚な芸術になるので、非歌舞伎は数えていません。
それはその独特な集歌、ダンス、演劇を上演することを全身の豪華で妖艶な風格にして、今まで400年歩いたしました。
このために、日本各地は多種の祝賀活動を催して、これは日本の国粋の古い伝統芸術の代表を再現しました。
日本の芸術文化会は、松竹和共同通信社を振興会東京で"歌舞伎の4百年の展"を催して、内容を展示して歌舞伎の誕生から、近代的な文学と歴史の資料まであるだけではなく、また歌舞伎の名優の中村富士郎に出席して公演して、歌舞伎の役者の現場の扮装の出演、専門家が服装の道具などを解説するように招待して、年上な者の観衆は非常に多いだけではなくて、とても多くて若い観衆もすべてやまないことに感嘆します。
早稲田大学で演劇を上演する博物館のなかで、展覧期間の10ヶ月の江戸を催しましたが、明治の歌舞伎の展覧会、歌舞伎の形成、完成、熟していて古典化の全過程を展示して、歌舞伎の名俳優と論説家の講座はほとんど空席がありません。
日本の郵政の人民公社は、額面80円の歌舞伎は誕生400周年の記念切手を発行して、その中は1枚創始者の阿国のイメージで、つやがある美術館の収集の"阿国の歌舞伎が屏風"を出しますに取ります。
中外戏剧史(修订版)
![中外戏剧史(修订版)](https://img.taocdn.com/s3/m/7c588c36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7.png)
目录分析
第一节古希腊悲剧和 喜剧
第二节古希腊三大悲 剧家
第三节古希腊喜剧家
第四节古罗马悲剧与 喜剧
第五节古代剧 场
第六节中世纪 宗教戏剧
第一节历史演变 第二节舞台特征
第三节马鸣、跋娑、 首陀罗迦
第四节迦梨陀娑
第五节戒日王、 薄婆萨提
第六节梵剧剧 场
第一节历史演变 第二节舞台特征
第三节关汉卿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最杰出的是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之所以说它们是最早的成熟戏剧,是因为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已经具备了我们所理解的戏剧的全部要素,脱离 宗教仪式的羁绊而成为纯粹的人类娱乐与审美活动,并以人物装扮和当场对话作为自己的主要舞台形式。 在他的悲剧创作实践和演出实践中,逐渐减少了合唱队的抒情成分,削减了独唱的长度,并增加了第二个演 员,从而给戏剧对话和人物表演留出了时间和空间 古希腊于公元前534年举办的悲剧竞赛见于记载,宣告了人类戏剧成文史的开端。 希腊喜剧的出现要比悲剧晚,它从祭酒神的狂欢歌舞中的滑稽表演演变而来。喜剧带有强烈的即兴创作性质, 充满了插科打诨和滑稽动作,因而一直得不到普遍重视。 希腊人认为,酒神狄俄尼索斯代表着人类生命的热情,代表着世界上一切非理念的力量,包括快乐和疯狂。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希腊戏剧的发展提供了最为直接的素材来源。 他所注重的是社会底层民众的生活,是那些手工业者和自耕农们,甚至是奴隶们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 主要表现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琐事,并且杂有放纵狎昵的内容。
06
第六节现实 主义戏剧
05
第五节浪漫 主义戏剧
1
第七节易卜生
2
第八节萧伯纳、 契诃夫
3
第九节舞剧
日本戏剧
![日本戏剧](https://img.taocdn.com/s3/m/a1b2624577232f60ddcca1f5.png)
发展
在日本,像中国的京剧一样,古典戏剧也面临 着如何发展的问题。共通的课题是:理解和观 赏歌舞伎的年轻观众越来越少。因此,日本文 化艺术界也提出了歌舞伎改革的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内容:其中最能表现“狂言”特色的是描写地主与奴仆矛盾
的剧目。这类剧目大多写聪明伶俐的奴仆捉弄主人的故事。 其他如鬼神与人的矛盾、僧侣与施主的矛盾、丈夫与妻子的 矛盾等等,也都极尽嘲笑、揶揄或讽刺之妙,反映了时代的 民主精神。
服装:狂言的服装比起能剧来就简单多了。服装大多是中
世纪日本的日常服饰。多数狂言剧不使用假面,虽然有50个 剧目使用,通常也是使用在非人类的角色,例如:动物、神 灵和鬼魂。与能剧的表演者毫无表情比起来,狂言的表演者 大量使用丰富的面部表情,以达到喜剧效果。
面具
分类:大致可以分为男、女、老、幼、灵、鬼六大类
对于能剧演员来说,最重要的是表演时戴上的面具,他们尊 面具为圣。他们相信,一个面具,是独一无二的一个角色的 灵魂,不能让别人侵犯。戴面具的时候,表演者会小心翼翼 地从木盒中取出面具,两手捏着面具的两侧,把面具的正面 对着自己的脸,说:“我要演你了。”这是千百年来的传统, 每个能剧表演者表演前都会这样做。
木偶净琉璃
简称为“净琉璃 ”,正如名字所说相当于我 们的木偶剧
18世纪上半期,以京都大阪一带为发祥地的木偶 净琉璃十分兴旺,压倒了歌舞伎,但到了18世纪 下半期,这种形势逐渐反转过来。由于歌舞伎汲 取了木偶净琉璃的表演、音曲、脚本各方面的长 处,不断丰富自身,加之京都、大阪一带的歌舞 伎艺人和剧作者大量转移到武家政权的首府江户, 使得江户的歌舞伎中又出现了一些名艺人,从而 更促进了歌舞伎的成熟。19世纪后半期,木偶净 琉璃日渐衰微,只在京都有一个文乐座剧团,作 为古典剧种的继承者,被保存下来。
名词解释 中外戏剧史
![名词解释 中外戏剧史](https://img.taocdn.com/s3/m/1e6f5522a32d7375a4178066.png)
名词解释
1.南洪北孔:创作《长生殿》的洪升和创作《桃花扇》的孔尚任。
时人称之为“南洪北孔”。
2.三一律:三一律规定剧本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行动的一致,即只允许有一个的故事线索,发生的时间不能超过一天,即24小时,必须只有一个地点。
3.歌舞伎:歌舞伎是日本典型的民族表演艺术,起源于17世纪江户初期,1600年发展为成熟的一个剧种,演员只有男性。
4.社会问题剧:讲述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
现在也泛指反映现实社会问题,揭示了黑暗社会矛盾的戏剧形式。
5.能:日本古典剧种之一。
能约于日本南北朝时期从农村酬神的“猿乐”中分出,著名能奠基人观阿弥和世阿弥父子总结并吸收前人各种艺术的长处,使能发展成为一种以音乐、歌唱、舞蹈为主的悲剧型歌舞剧。
后于室町时代,得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的保护、支持,能这一剧种才日益繁荣,确立了自己地位。
中外戏剧史 第四章 日本能、狂言与歌舞伎
![中外戏剧史 第四章 日本能、狂言与歌舞伎](https://img.taocdn.com/s3/m/7d16aa4bad02de80d4d84072.png)
狂言剧作 来自民间的狂言,和其他国家的民间戏剧一样,一般
没有固定的文学脚本,多为即兴表演。
和能相比,狂言的讽刺性是他最为独特的艺术风格,
讽刺的矛头直指王侯贵族武士僧侣等上层阶级。其人物 常常是懒惰而聪明的仆人、受到妻子虐待的丈夫、傲慢 而愚蠢的权贵、傻里傻气的新郎、内心怯懦的恶霸等。
传世的狂言代表作品有《两个侯爷》、《骨皮》等。 狂言中还有一些取材于民俗信仰的驱疫逐鬼、祛病消
歌舞伎和能类似,戏剧演出高度程式
化,演员必须刻苦练习才能承担演出的 重任。
歌舞伎的舞台动作不同于日常动作,而是 歌舞伎表演乐队常用的乐器为三味线、大
鼓、太鼓、笛、铜锣、风琴等。
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典型的精美姿势,经过艺 术加工后形成。例如跑步就是抬高脚步,哭 泣就是抬起手臂平空擦拭眼睛。
歌舞伎的演出服饰是在能与木偶净琉璃等
稍晚于中国戏曲,日本的能乐于13世纪孕育成熟,造就了东方又一个具备强烈写意特征
的戏剧形态。能乐表演的形式包括能与狂言两种。后来17世纪初,日本又产生了歌舞伎的 戏剧样式。
由于日本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日本能够在舞台上原封不动的保存自己历史上出现过的
任何一种传统戏剧样式,因而前后出现的能、狂言和歌舞伎都得以流传到今天。
除了这三大类,还有一些无法归类的“杂狂言”。
歌舞伎的舞台特征
歌舞伎和能不同,多为多幕剧。从江
户时代开始,歌舞伎的创作者把喜怒哀 乐四中情感巧妙地融入演出的四幕。
第一幕的序多为游览观赏场面,为喜;
第二幕多是谋反或者忠义之士切腹自杀, 为怒;第三幕为世话场,多为家庭不幸 的场面,为哀;第四幕坏人受到惩罚, 矛盾得以解决,为乐。
没有故事情节,以迎合一般观众的习俗和趣味。
第二类为“大名戏”,有时分为“大名狂言”和“小名狂言”,大名即 第三类为“新人戏”,多为描写男女婚事、岳父和女婿之间口角的开心
中外戏剧史教学大纲
![中外戏剧史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2c5351e2b160b4e767fcfeb.png)
----
24
-----------------------------------------------------
----
12
罗 密 欧 与 朱 丽 叶
-----------------------------------------------------
----
13
第五章 19-20世纪的欧美戏剧发展
2000年版。 金 克 木:《梵语文学史》,江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程 芸: 《世味的诗剧——中国戏剧发展史》,湖南人民出版
社,2000年版。 宋宝珍等: 《中国话剧》,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9年版。
-----------------------------------------------------
洪 升 《长生殿》 孔尚任 《桃花扇》
话 剧
郭沫若《屈原》
田 汉《关汉卿》
曹 禺 《雷雨》《日出》《原野》
夏 衍 《上海屋檐下》
老 舍 《茶馆》
-----------------------------------------------------
----
8
第三章 日本古典戏剧简史
(一)教学目的:
-----------------------------------------------------
----
4
俄狄浦斯王资料
-----------------------------------------------------
----
5
俄狄浦斯王
-----------------------------------------------------
日本能剧
![日本能剧](https://img.taocdn.com/s3/m/dbffa3093169a4517723a3c6.png)
能剧的剧目
• 能剧的题材范围是很广泛的,主要取材于古代日本或中国 的文学作品,属于中国历史题材的剧目有《白乐天》、 《东方朔》、《杨贵妃》、《项羽》等。
能剧的面具
• 能剧的面具数量多达200多种,大致可分为老人、男人、女 人、鬼神和怨灵,在表演时一般只有主角戴面具。
能剧的服装
• 如同面具一样,能剧中鲜艳奢华的服装也非常著名,这与 光秃秃的舞台形成十分鲜明的对比。主角服装厚达五层, 还有用锦缎制作的外套。
能剧与狂言
• 日本的狂言和能剧合称“能乐”。能剧的演出,杂以“狂 言”,就是在能剧的演出幕间休息的时候,为了调剂观众 的情绪而演出的一种短小的幕间滑稽喜剧。后来“狂言” 慢慢独立地出现在舞台上,与能剧,歌舞伎,木偶戏并成 日本四大古典戏剧。
能剧的题材
• 能剧的演出,包括剧目的选择和剧目顺序的安排,都是按 照严格的规则进行的,不能随意改变。
对于能剧和狂言的保护?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能剧和狂言提出了具体的保护计划日本政府也已经把能剧及狂言列入到文化财产之列能剧和狂言及其艺术家们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
日本பைடு நூலகம்剧
能剧的起源
• 能剧中“能”的起源最远可追溯至奈良时期,中国唐朝的 散乐传入日本,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一种娱乐形式。
能剧的发展
• 能剧属于日本四种古典戏剧形式之列。“能”最初称做“ 猿乐”或“猿乐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义。演员通过面部 表情和形体动作暗示故事的本质,现在这一剧种在日本仍 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能剧的舞台
• 能乐的舞台由正台、桥廊、后座、地谣座四个部分 组成。舞台后面有三四个乐师吹笛、打小手鼓和大 手鼓,当剧情需要时则打大鼓。
对于能剧和狂言的保护
• 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能剧和狂言提出了具体的保护计 划,日本政府也已经把能剧及狂言列入到“文化财产”之 列,能剧和狂言及其艺术家们得到了全方位的保护。培养 戏剧演员的计划得到了日本政府的财政支持。
第四章 日本世阿弥的戏剧秘传书
![第四章 日本世阿弥的戏剧秘传书](https://img.taocdn.com/s3/m/9259648984868762caaed527.png)
第四章日本世阿弥的戏剧秘传书继印度之后,东方第二个戏剧高潮出现于中国。
但是,有较长一段时间,中国的戏剧理论与戏剧实践不能应称。
“自元以来,戏曲虽相当发达,但论戏曲之文却并不多。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其中较早包含较多理论色素的戏剧论文,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十七子朱权的《太和正音谱》。
此书成于公元一三九八年,仅仅两年以后,日本戏剧家世阿弥写成了戏剧理论著作《花传书》。
把这两部几乎同时写成的戏剧理论著作作一个比较,《花传书》的理论地位更高。
因此,继《舞论》之后,东方第二个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当推世阿弥。
第一节日本古典戏剧概貌著名的社会心理学家蔼理斯曾根据希腊人和日本人都不避忌裸体这一点,幽默地把日本人称为“别一时代与风土的希腊人”。
(《圣芳济及其他》)事实上,日本古代文化受中国的影响最大。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印度与日本的文化交流,是以中国为中转站的,这中间,佛教的流播起了不小的作用。
中国在唐代与印度和日本的文化交流,堪称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大骄傲。
如上所述,希腊、罗马、印度之间的文化交流是由金戈铁马、血泊狼烟开路的;唯有古代亚洲一时频繁非常的文化往还,无论是黄沙峻岭还是碧波洪涛,永远饱蕴着坚贞崇高、可吟可咏的诗情。
在文化交往中,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求知于人、求知于外;但是,它也有着自己深厚的文化根柢。
日本的古典戏剧,就是一种扎根于自己的国土,充分显示着民族特点的艺术样式。
与希腊和印度不一样,日本戏剧没有出现于奴隶制时代。
日本刚进入封建制社会不久,曾大量吸收中国文化,大约在公元八世纪前期从中国传入了散乐(杂技)。
以后逐渐加入一些模拟人物的滑稽表演,九世纪以后成为一种以滑稽为主的杂艺,十三世纪以后歌舞的成分大大增加。
这些被通称为“猿乐”的杂艺、歌舞,主要是用来参加农村的祭神话动的,还不能称之为戏剧,但却是戏剧的源发之处。
戏剧从祭神的歌舞表演发端,这是希腊、印度、日本一致的。
十四世纪的日本社会一直处于动乱争纷的不息浪潮之中,地方封建割据势力和封建皇室之间你追我逐、此起彼伏,直到十四世纪后期才逐渐一统于室町幕府之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此以后,歌舞伎艺人开始专心练习技艺,
歌舞伎的发展还受到日本另外
一种民族伎乐的影响。
17 世纪初,擅长琵琶说唱的盲
人艺人目贯屋长三郎,和木偶师 引田一道,把流行的民间说唱艺 术净琉璃与中国经朝鲜传入的木 偶戏结合起来,创造出木偶净琉 璃这样一种有配乐、有说唱、有 木偶表演的新兴剧种,采用三味 线乐器伴奏。
固定下来,流派也已经形成,并建立了世代相传的制度,长演不衰。
能被认为是一种高雅庄重的贵族艺术,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能才开始走向普通观众。
狂言的形成与发展
狂言是与能同时产生、发展起来的
剧种。他们虽然是一同发展于猿乐, 相互之间有着很深的血缘关系,但能 向着音乐舞蹈方面发展,而狂言则向 着科白剧(对话剧)的方向发展。
能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舞剧,具有意识表演
能的情节较为单薄,戏剧冲突也很弱,但 能的主旨不在戏剧行动的呈现,而在于以
的特征。它的剧本具有一定的戏剧性,但其 基本作用却只是背景铺垫和舞蹈动作的提示。 这并不妨碍他成为日本古代审美观念的标本。 抒情的方式表达一种情境。作者关注的只是 如何组织全剧的故事并他们集中到主角的舞 蹈上。演员的举手投足、吐气咬字都遵照既 定的规则,并持续一段时间,以便产生一种 典礼性或仪式性的效果。
稍晚于中国戏曲,日本的能乐于13世纪孕育成熟,造就了东方又一个具备强烈写意特征
的戏剧形态。能乐表演的形式包括能与狂言两种。后来17世纪初,日本又产生了歌舞伎的 戏剧样式。
由于日本具有独特的民族精神,日本能够在舞台上原封不动的保存自己历史上出现过的
任何一种传统戏剧样式,因而前后出现的能、狂言和歌舞伎都得以流传到今天。
歌舞伎不仅吸收了木偶净琉璃
的许多表演技巧,并采用三味线 作为自己的伴奏乐器,同时还继 承了木偶净琉璃的许多剧目。
舞台特征
能的舞台特征
能的演出者全部为男性。 主要角色叫做“仕手”,装扮历史或者神话人物,一般戴面具表演。 次要角色叫做“胁”,不装扮人物,不戴面具,他们在演出中的作用
是介绍剧情、向“仕手”提问,是作者和观众的代言人“仕手”或“胁” 可能各有一名侍从,叫做“间”的配角,扮演从者或农夫。
怪的故事,如《罗生门》。
狂言的舞台特征
狂言演出中一般只需要两三个角色。 狂言和能最重要的区别,能一般来说
没有特别尖锐的矛盾冲突,而狂言中人 物之间的冲突是必不可少的戏剧构成因 素。 一些演唱歌曲,叫做“狂言小曲”,他 不是狂言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没有严 格的格律,只是时下时兴的流行民间小 调。
主角一人,也称为“仕手”或者“主”, 配角一或两人,叫作“挨答”。剧中人 物多没有具体姓名,只用“老爷”、 “仆人”之类的称呼。
代表作
《 野》是世阿弥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最能代表能特 点的一处脍炙人口的作品。《熊野》的素材出自《平家 物语》中的一段历史故事,剧本描写贵族公子的妾室熊 野用悲凉歌曲感动丈夫,最后如愿回乡探母的故事。
熊
在这出戏里,熊野和宗盛之间存在着直接的戏剧冲突,
一个为不能探望病母所苦恼,而另一方不愿妻子离开阻 止其行为。这种对立性的冲突关系,虽能构成戏剧较强 的戏剧性,但这出能所刻意强调的却是美丽女性轻微叹 息,以及优美婀娜的舞姿,从而表现女主人公的善良和 忍让。
狂言主要由对话构成,但有时也插入
狂言的服装也多为当时人们所日常穿着的服饰,
化妆也很简单,一般不带假面,只有装扮神明和 怪兽的时候才用。舞台动作区别于能,也没有程 式,接近生活动作。
狂言的分类
狂言基本上没有具体的类型,但基本上是按照主角所扮演的角色类型。 第一类为“胁狂言”,主角多为神仙佛主,目的只为应景祝颂,大多数
世阿弥还有很多关于能的论著,陆续发现的已有23部之多,如《风姿花
传》、《花镜》等。这些论著涉及作剧论、表演论、习艺论、音曲论等能 的各个方面。世阿弥卓越的戏剧见解,不仅为能最初的演出实践设立了原 则,而且成为日本今天所能见到的,古代唯一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并及时总 结了实际演出经验的系列艺术理论。
世阿弥(1363-1443)原名服部元清,在父
歌舞伎和能类似,戏剧演出高度程式
化,演员必须刻苦练习才能承担演出的 重任。
歌舞伎的舞台动作不同于日常动作,而是 歌舞伎表演乐队常用的乐器为三味线、大
鼓、太鼓、笛、铜锣、风琴等。
从现实生活中汲取典型的精美姿势,经过艺 术加工后形成。例如跑步就是抬高脚步,哭 泣就是抬起手臂平空擦拭眼睛。
歌舞伎的演出服饰是在能与木偶净琉璃等
能是正式节目,狂言则是
加演的小节目,类似于欧洲 的幕间短喜剧。
现在的狂言已经是一门独
特的喜剧艺术,他仍然在日 本当代的剧坛上发展流行。
歌舞伎的形成与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6 世纪末、17世纪初,日本戏
剧除了能和狂言之外,又发展起 另外一种歌舞伎艺术。
歌舞伎的直接传承渊源是“风
流”舞蹈。16世纪后半叶,身处 于战国时代的庶民们,创造了形 式狂热的舞蹈——“风流”。
借着宗教信仰的权威,并在掌
握经济实力的商人阶级支持下, 风流舞迅速由京东席卷全国。
风流舞的鼻祖是著名女艺人阿国
和他的丈夫名古屋三郎。阿国把自 己打扮成男人的模样跳时兴的冶游 舞蹈,并穿插着许多滑稽表演。而 这种形式的表演,则成为歌舞伎的 开山祖师。
害怕引起社会风气紊乱,下令严
禁一切女艺人从事演活动。于是一 些少年歌舞伎团体又乘兴而起。美 少年们在舞台上男扮女装,以女性 的娇媚姿态和男女情爱的缠绵悱恻 来取悦观众,
功不可没。室町时代初期,大和猿乐四大流 派之一的结崎座中,著名艺人观阿弥(原名 服部清次)脱颖而出。
他将田乐、踏歌等技艺要素吸收到猿乐中
来,扩展了它的艺术空间,使之成为一种全 民性的娱乐艺术。
能在统治者的青睐下,
逐渐由寺院庭院走向将军 幕府和贵族官邸,成为其 中的正是乐艺,并作为贵 族阶层的礼仪、风度训练 项目,走进了各项专门的 教育科目中,成为隔绝平 民世界的特权艺术。
到了平安时代(9-12世纪)末期,散乐逐渐发展成为猿乐。日本
民间舞乐里,田乐源于8纪前后形成的田舞,是农民在插秧时节祈 求丰收的祭神仪式表演的发展;延年是佛教寺庙里在法事之后进行 的余兴表演;踏歌是宫廷里每年例行节事中的舞蹈(后两者也来源 于中国)。
能形成于室町幕府时期(1417世纪)。这一时期,在天皇 以及掌管统治实权的将军们的 提倡想,日本大兴佛教。
色调,将观众带到幽默与哄笑的世界中去。 门嘲笑大名和僧侣。
在最早,能和狂言是相互
依存的,二者都不能脱离对 方而独立存在。能缺少起伏 的悲剧气氛,不能不依赖狂 言来给予调剂。于是就出现 了演出中两出能之间加演一 出狂言的习俗。
狂言的民间演出特性,使
它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在 能逐渐走向衰退的时候,狂 言则向前发展。狂言的地位 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从插 演小戏逐步发展为独立的戏 剧体裁。
并以卖弄男性色相、挑逗女性的
刺激表演为能事,从而带来更严重 的风化问题。于是20年后当局又颁 布禁令,禁止一切歌舞伎表演。
虽然歌舞伎表演在禁令颁布30年之后又被
重新解禁,但附加两个条件:一、由以歌和 舞为主转变成为真正的戏剧表演,二、演员 必须将前额的头发剃掉。 歌舞伎逐渐发展成为严肃的民族戏剧。
亲的影响下,从童年时代起就开始演戏,20 多岁已是著名的能演员。在服部父子二人的 努力下,能艺术大大前进了一步,确立了以 优美歌舞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特点,不论是在 内容上还是形式,都进一步趋于成熟。
世阿弥22岁时承袭了父亲的称号,继续受
到庇护,开始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时期。世 阿弥在他的后半生则遇到了种种冷雨和迫害, 甚至在72岁是被流放到佐渡岛,79岁是又重 获自由,两年后死于京都。
没有故事情节,以迎合一般观众的习俗和趣味。
第二类为“大名戏”,有时分为“大名狂言”和“小名狂言”,大名即 第三类为“新人戏”,多为描写男女婚事、岳父和女婿之间口角的开心
小品。
是大地主或者庄园主,小名则是地位略逊于大地主的封建领主。这一类戏 剧的情节多在大名和仆人的关系中展开,专门将大名设置为讥讽的对象。
戏剧艺术和日本传统古典民族服装的基础上 发展而来的,其特点是色彩较为淡雅,但重 量却很重,有时近50斤,因此演出时必须有 身为黑衣的舞台助手经常帮助整理。
世阿弥(服部元清)
世阿弥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在猿乐盛行
的时期,真正称得上能大师的是世阿弥。 现今依旧能够上演的能剧约有240余部, 其中有100部以上就出自世阿弥之手, 代表作如《熊野》、《敦盛》、《高砂》 等。
能的表演是高度程式化的,他的许多动作
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拂泪表哀伤,双手平举手心向上表极 大的悲伤,面具向上移表快乐,一只脚向后 退表欢乐或惊讶。 节奏等,几乎全部由演员的舞台动作来进行 假定性的表演。
剧种的许多内容,包括时间、地点、气氛、
能的服装根据朝服制作而成,华丽考究,
色彩鲜艳。演出时使用少量沿袭成规的手持 道具。 子的摆动或者挥舞可以代表月升、雨落、流 水、微风拂面等,也可以表现欢乐、悲愤、 激动或者平静等种类繁多的情感反应。
能演员开始享有最高的武士地位,其薪金也从国家统筹征收的国库中调拨。这样
一来能也不得不在内容和艺术上尽可能地减少它的庶民成分,以适应武士阶层的嗜 好和口味。
经过音阿弥、金春禅竹等名手们的相继改进,它变得越加洗练而精
致,随后观世元雅、观世信光等人又进行了新的创作。
在他们的努力之下,能的演出日益兴盛。此时,能的剧目基本上被
于是,其最古老的能乐就成为了世界上现存历史最为久远的传统戏剧样式的范本。
历史演变
能的形成与发展
日本自古以来,但随着传统的水
表演各种技艺。
稻农耕生活产生了神道的民俗信仰, 并发展成为一种传统的民族宗教。
神道祭祀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
日本宫廷和民间流传着许多种表演技艺,一类是公元8世纪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