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
辅导员岗位职责揭秘他们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辅导员岗位职责揭秘他们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辅导员岗位职责揭秘:他们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在大学校园中,辅导员是承担着重要职责的一群人。
他们默默地工作在背后,为学生提供精神上的支持和帮助。
他们既是学术上的指导者,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本文将深入探讨辅导员的岗位职责,揭示他们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一、学业指导辅导员是学生的灯塔,他们在学术上提供指导和建议。
他们与学生密切合作,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挑战,以确保他们能够顺利达成学术目标。
辅导员会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定期与他们交流,提供个性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术成绩。
二、生涯规划除了学业上的指导,辅导员还扮演着学生生涯规划的导师角色。
他们了解不同专业领域的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并与学生探讨未来的职业选择。
辅导员与学生一起制定职业目标,提供实用的职业建议和职业发展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职业道路。
三、心理辅导辅导员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并提供心理辅导服务。
大学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扰,如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情绪问题等。
辅导员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和倾听,帮助他们排解困惑,舒缓情绪,增强心理弹性。
他们也会主动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潜在困难,并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
四、问题解决辅导员是学生问题的倾听者和解决者。
学生在大学生活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如住宿、奖学金、学习和生活等方面的问题。
辅导员作为学生的代言人,帮助他们解决和调解各种问题,协助他们与相关部门沟通和协调,确保学生利益得到维护。
五、活动组织辅导员还负责组织各种富有教育性和娱乐性的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活动包括学术讲座、文化交流、户外拓展等,旨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辅导员在大学校园中扮演着多重角色,他们既是学业的指导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他们通过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心理辅导、问题解决和活动组织等方面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
正面管教,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一线快递 ■原因之后,通过积极的应对策略帮助偏科学习者重新找回自信,找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调动他们的韧性和资源去应对学习的困难,从而克服心力委顿,重新找回学习的动力和那个爱学习的自己。
注:本文系福建省福州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积极心理资本对中学生心理应激水平的影响及干预研究”(课题编号:FZ2020GH122)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1]刘洋. 克服偏科[J]. 中学生数理化(七年级数学)(配合人教社教材),2008(3):50-51.[2]郭社峰. 对语文偏科生的辅导[J].新作文(教育科学研究),2009(5):62.[3]黄玉兰,江玲. 动机性迁移应成为纠正中小学生偏科现象的“驱动器”[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3):45-47.[4]丁小燕. 高中生个体偏科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5]徐华. 对中学生偏科状况的调查分析[J]. 教学与管理,2010(6):34-36.[6]曲筱莹.中学生偏科的心理因素分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4):149-150.[7]Kashdan T B,Rottenberg J. Psychological flexibility as a fundamental aspect of health[J].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2010(30):7.[8]P o s n e r M I,R o t h b a r t M K. A t t e n t i o n,s e l f-regulation,and consciousness[J]. 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London. Series B,Biological Science,1998(353):1915-1927.[9]Patterson C M,Newman J P. Reflectivity and learning from aversive events:Toward a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for the syndromes of disinhibition[J]. Psychological Review,1993(100):4.(作者单位:福建省福州江南水都中学,福州,350028)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黄子容〔关键词〕正面教育;情感联结;归属感〔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1)14-0061-02正面管教,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教育应该是一扇门,推开门后是鲜花和阳光,能给学生带来快乐。
做学生身心健康的守护者

做学生身心健康的守护者
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学生健康的守护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教师应尽的职责与义务。
如何做学生身心健康的守护者呢,结合我自身的工作实践,简单地谈一谈。
我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十分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主要是通过经常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如果发现学生思想出现不良苗头,或者心理有偏差,及时地进行心理疏导。
同时,从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留守生、后进生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消除学生的自卑情绪,鼓励学生克服学习、生活上的困难,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比如,班上有一名学生,父母离异,随父亲居住。
而父亲常年在外务工,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监护,家庭经济又十分困难,该孩子十分自卑,平时孤陋寡言,几乎不与其他孩子交流。
发现此情况,通过几次家访,了解了孩子家庭情况,找到了原因,便把他纳入重点关心对象。
经常找他谈心,鼓励、安慰他,安排他参加集体活动,让他积极融入到班集体中,体现班集体的温暖,经过几个月的关心引导,后来,该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自信心增强了,变得活波了。
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做心灵的守护者坂面中心小学许仙凤本学年我担任的是四年(5)班的班主任,由于班级学生数多,而且其中好动、调皮的孩子多,好多学生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气,根本没吃过苦,受过累。
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生,家长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与思想动态,也滋长了不少坏习惯。
还有电脑游戏、手机游戏、电视等诱惑因素,时不时吸引学生的眼球,分散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这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和教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是对我们工作的一个考验,为了让我班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班级、热爱学习,我采用了以下办法管理班级:一、为新学期工作设下铺垫。
接手新班级时,我与原任老师交流,了解班上学生的性格特点、特长和行为表现、学习成绩等,调取学籍信息,报名时详细记录学生的家庭联系电话、家庭地址,把这几项有用的信息整理输入电脑打印出来,以备随时使用。
把学生的电话号码全部输入我手机中,以便与家长联系,为新学期的工作打好基础,设下铺垫。
二、制定一套适用于班级的激励评比制度。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一个班集体如果没有制定严密、细致的制度,那班级就会像一盘散沙。
所以,我根据学生实际,从学生的五项评比方面入手,再把学习表现结合进去,制定一套细致的班级制度,专门利用一节课,让学生学习本班的班级制度。
把评比制度巾在班级公布栏中,让同学们细细学习。
班级的积分交给8位小组长记录,每周统计每位同学的分数,周二班会课公布评比结果。
每达到10分,就在他的课本上贴一个“笑脸”贴纸,达到10个“笑脸”就贴一颗“智慧星”贴纸到班级的评比栏中,并奖励一个学习用品,达到2颗“智慧星”就奖更好的学习用品。
以此来激励学生。
到第二学期时,我采取PK赛的方式,根据班上学生的学习、行为、态度等情况,把实力相当的学生编成PK小组,有的是两人一组,有的是三人一组,让他们每周进行PK赛,每周评比一次,获胜的同学加一分,失败的同学不加也不扣,但要读一段课文或摘抄一些好词佳句,并且鼓励他们下周还有希望,因为每周的评比都是从零开始,公平竞争。
为学生当好心理医生

做一个心灵的守护者淄博市工业学校焦桂柱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协调心理守护前言:教书育人首先是育“心”。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
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
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更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
因此“教师应当首先是一个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更高要求。
故而作为教育者,能否以科学而有效的方法把握学生的心理,因势利导的促进各类型学生的健康成长,将对教育工作成败有决定性的作用。
(一)在管理中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当前中学生在行为表现中存在的种种异常如:好动、多话、厌学、打架等并不是单纯的品行问题,而往往是由心理问题引起的,因此,将班主任工作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面在以下几个方面:依赖型:凡事需要家长、老师、同学的帮助;遇事优柔寡断,总是依赖别人作决策;生活中自己不能独立自主;学习中不相信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
偏执型:不相信他人,嫉妒、蔑视他人,自我评论过高;常常怀疑别人存心不良,敏感、多疑,不经证实,便怀疑同学的忠诚与诚实,无端害怕别人利用他人信任来反击他。
荣耀型:这种学生往往家庭生活比较好,表现自高自大,总以为自己高人一筹,常常自吹自擂。
家庭差的同学常有逆反心理,嫉妒心、虚荣心强,特别爱面子。
这些学生往往言行不一,办事不可靠,发展下去对学业和工作很不利。
自恋型:这类学生自高自大,对自己的才能夸大其辞;对批评极为敏感;喜欢指使他人,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渴望持久的关注和赞美;缺乏同情心,有很强的嫉妒心。
两面派型:表面上对老师、家长、班干部唯唯诺诺、点头称是,背地里却又故意拆台,暗中捣乱。
这种类型的学生表面上老老实实,背后却搞小动作,常常成为班级活动的阻力。
反社会型:这种学生思想偏激,牢骚满腹,行为放纵,经常做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事情来。
教师自身心理调适与学生心理辅导

教师自身心理调适与学生心理辅导在教育的舞台上,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然而,在面对教学压力、学生问题以及各种复杂的教育情境时,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以及对学生心理辅导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教师自身的心理调适。
教师这份职业,承载着无数的期望和责任,压力不言而喻。
教学任务的繁重、学生成绩的压力、家长的期望、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等,都可能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就如同为自己的心灵找到了一把避风的伞。
教师要学会合理安排工作与生活。
不能让工作完全占据了生活的全部,要有属于自己的休息和放松时间。
在课余时间,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比如阅读、运动、旅行等,这些活动能够帮助教师缓解工作中的紧张情绪,让身心得到充分的休息。
积极的自我认知也是关键。
教师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学生的成绩上,更在于对学生的全面影响。
不要过分苛求自己在教学中做到完美无缺,接受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进,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
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教师的心理调适也起着重要作用。
与同事之间的相互支持、交流经验,能够让教师感受到团队的力量,减轻工作中的孤独感。
与家人和朋友保持密切的联系,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能从他们那里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
再来说说学生心理辅导。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困扰、家庭环境影响等。
作为教师,敏锐地察觉学生的心理变化,并给予恰当的辅导,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教师要营造一个温暖、包容的班级氛围。
让学生在班级中感受到尊重和关爱,这样他们才愿意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内心的想法。
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培养良好的同学关系,也有助于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
善于倾听是进行心理辅导的重要一步。
当学生愿意向教师倾诉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耐心,不要急于打断或评判。
通过倾听,了解学生的困惑和需求,让学生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纳。
学生心理辅导员职责制度

学生心理辅导员职责制度学生心理辅导员一直以来扮演着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落实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学校制定了学生心理辅导员职责制度,以明确心理辅导员的具体职责和义务。
一、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学生心理辅导员需要定期组织和开展各类心理辅导活动,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比如,举办心理讲座、工作坊或者座谈会等,为学生提供心理知识和情感释放的渠道。
同时,心理辅导员还需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辅导方案,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困扰,提升心理素质。
二、心理危机干预与处理学生心理辅导员在工作中经常会面对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如自杀倾向、焦虑症状等。
他们要具备较高的心理素养和专业知识,能够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并与相关部门配合,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同时,心理辅导员还需与家长和学校领导保持密切联系,共同制定解决方案,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为了方便学生随时享受心理咨询服务,学生心理辅导员需要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这个平台可以是线上的,通过社交媒体或者学校官网搭建,也可以是线下的,开设心理咨询办公室。
通过平台,学生可以随时咨询心理问题,获得及时的帮助。
四、开展学生心理评估与跟踪心理辅导员需要对学生进行心理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辅导计划。
他们需要与学生建立信任关系,关注他们的成长和变化,及时调整辅导方案。
同时,心理辅导员还需进行学生心理健康跟踪,对学生心理状况做出持续观察和评估,以确保他们的心理健康。
五、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辅导员应当积极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他们可以与教师合作,设计心理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自身情绪和行为的规律。
此外,他们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心理健康的宣传活动,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
六、加强心理辅导队伍建设心理辅导员需要积极参与心理辅导队伍的建设,提升辅导能力和水平。
他们可以参加心理学培训,了解最新的心理辅导理论和方法。
此外,他们还需要与其他心理辅导员进行经验交流,共同提高专业素养。
辅导员的作用

辅导员的作用辅导员在学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者和参谋,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和个人成长指导。
下面就辅导员的作用进行分析和阐述。
首先,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困扰等。
辅导员会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理解他们的困惑和烦恼,并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同时,辅导员还会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心理测试和评估,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和指导。
其次,辅导员是学生职业规划的指导者。
辅导员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和潜在能力,帮助他们了解不同专业的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指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就业方向。
辅导员还会举办就业指导讲座和招聘活动,提供实习和就业信息,并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就业技能和简历。
通过与学生的个性化沟通和指导,辅导员能够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他们的未来规划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支持。
此外,辅导员是学生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培养者。
在学校的组织和社团中,学生可能需要承担不同的职责和角色,需要与他人合作并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
辅导员会通过开展班会、讲座和培训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并提供解决团队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辅导员也会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和领导能力。
最后,辅导员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者。
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包括学术方面,还包括身心健康、文化素养、社会实践等方面。
辅导员会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文化讲座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拓宽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同时,辅导员还会与学生进行个人成长规划和目标设定,帮助他们规划自己的发展路径和目标,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综上所述,辅导员在学校中扮演着学生思想教育的引导者、心理健康的守护者、职业规划的指导者、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的培养者,以及学生全面发展的推动者。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疏导方案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疏导方案导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
为了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与心理疏导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就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疏导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在校园中,学生经常面临压力和挫折,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主动关注自身心理状况。
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课程,引入心理学等学科知识,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心理疾病的成因和解决方法,增强心理健康意识。
二、心理辅导心理辅导是指通过专业的方式和方法,以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的心理问题。
学校应设立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学生可以在这里与心理咨询师交流。
心理咨询师将通过倾听、引导和建议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心理疏导心理疏导可以看作是心理辅导的延伸,针对学生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提供情绪宣泄、放松和释放等方式。
学校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心理疏导活动,如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等,以促进学生情绪的平衡和调节。
四、心理健康教师培训为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师的培训。
心理健康教师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能够熟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常见心理问题。
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授课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五、家庭教育与心理疏导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至关重要。
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致力于学生心理健康。
家长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讲座和心理疏导培训课程,了解如何正确引导和教育孩子,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六、校园文化建设与心理疏导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学校应倡导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如主题研讨会、课外兴趣小组等。
这些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
七、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热线,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
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作者:胡景月来源:《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7年第12期时光飞梭,不知不觉中我已经在雨花这片教育的沃土上耕耘了13个年头。
一路走来,既有成功带来的喜悦,也有失败的遗憾,而我最大的感受,却是成长。
班级管理工作,是一项极其琐碎的工作,它需要的不仅是教师的爱心、耐心与细心,更需要教师的教育艺术和创新。
因为,班主任是一群与心灵打交道的人,面对的是几十个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学生。
而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高中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的阶段,它对人格塑造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影响到一个人的未来。
正是抱着这种心态,对于班主任工作我丝毫不敢怠懈,不仅希望能在知识方面传道,更希望在人生中这个充满变数的阶段为学生解惑。
一、事件的背景:高一(4)班,共有学生45人;我们班的特点是:男生25人,女生20人,总体上看女生的学习态度相对认真端正,而男生思维活跃者居多,易于接受新生事物,但又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能力较好,但是学习习惯较差,个别同学行为懒散,这无疑加大了班级管理的难度。
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很明确的一点是,学生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主体,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
教育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理解学生的前提是了解学生。
所以,一切应当从“了解”开始。
如果教师不能了解、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就会增加施教的难度。
无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尽力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感受着学生的感受。
最近我班有这样一位学生思想态度的成功转变让我记忆犹新。
二、具体的案例:班级有一位男同学(孙同学),平时和同学关系不错,善于交朋友,性格比较开朗,尤其爱打篮球和打游戏。
但是他有个缺点,因为年纪还小,脾气很急,容易暴躁。
曾经有一次中午12点40分刚过,本应当午休的时间,可是当我来到教室的时候却发现周同学和后排的几位男生在讲话,孙同学在教其他男生玩游戏,当时的这一幕让我非常恼火,我就直接要求他离开教室,他很不满意,就不顾老师直接走出了教室,事后他向我承认了错误,也能充分地认识到自己这样做很不对,没有考虑到其他学生的感受,不懂得尊重老师,但是由于自己脾气一来,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说以后会努力学习,尊重老师,不会再出现这样的问题。
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小磊是我“爱心结对帮扶”的学生,现在读小学四年级了,是个有个性又调皮的男孩。
他是二年级时插到我们班的,他的父亲死于车祸,对他打击很大。
一家人心疼他,百般迁就,要什么给什么,犯了什么错也不轻易批评他,把他给宠坏了,脾气倔、调皮、任性。
初来乍到,家长就把这个难题抛给了我,让我很是为难。
但作为语文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只能迎难而上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磊的缺点慢慢地暴露出来了:课堂上随意讲话、走动;作业敷衍了事,书写潦草;随便拿别人的学习用品;趁同学吃午饭时间,撕坏别人的本子;无缘无故地踢人家一脚,打人家一拳,有时还煞有介事地吐一口唾沫,马上转过头,佯装不是自己做的,坏笑着看受委屈的学生哭……同学们个个躲着他走,很多家长打电话向我告状,学校的违纪通知单更是一张一张地送来。
一时间,我有些焦头乱额。
其实,我也没少对小磊实行过“教育”,但都是粗暴和简单型的,要么大加训斥,要么冷嘲热讽一阵,但我的训斥和冷嘲热讽并没有对他起到多大的作用,反而引起了他更大的反感情绪。
后来,我认识到这个学生之所以有这些作为,是与心理障碍大有关联的,特殊的家庭背景,让他背负着自卑心理和对他人的妒忌心理,所以才有着孤独后的“表现欲”和“破坏欲”。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读到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这句话对我的震动很大,反思我对他的教育方式是大有不到之处的,最关键的一点是没走进他的心里,对于这样一个学生,只有用满怀的爱心去对待他、温暖他,赢得他的信任,做他心灵的守护者,才能让他受到感化。
于是,我找他单独谈话,给他讲一些名人励志故事,尤其是那些幼年丧父或丧母却在逆境中立志成才的名流名家的事例,他听后表示对他心灵的震动很大,自卑心理也渐渐失掉了。
针对小磊的在校表现,我与家长进行深入沟通,家校联合,制定帮扶计划,力争做到近境与远境计划的有机结合:每隔一周,我与家长至少交流一两次学生的近期表现,然后再制定下一步的远境目标。
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什么

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性是什么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而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日常接触最为密切的教育工作者之一,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辅导员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们面临着学业压力、人际关系、未来职业规划等多方面的挑战,这些都可能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定的负担。
辅导员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学生情绪上的变化和心理上的困扰,通过日常的交流、观察和关心,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
他们就像学生心灵世界的“哨兵”,时刻保持警觉,守护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防线。
辅导员为学生提供了情感支持和倾诉的渠道。
当学生遇到挫折、感到迷茫或者内心压抑时,辅导员往往是他们首先想到的倾诉对象。
辅导员以耐心、理解和包容的态度倾听学生的心声,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关爱。
这种情感上的支持能够给予学生极大的安慰和鼓励,帮助他们减轻心理压力,增强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辅导员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处于成长阶段的学生,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容易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
辅导员通过言传身教,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和正确的价值导向,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从而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辅导员能够帮助学生提升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
在学生的求学道路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
辅导员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培训和辅导,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应对压力、如何从挫折中汲取经验教训、如何调整心态重新出发。
这种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能够让他们在面对逆境时保持坚强和乐观。
辅导员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联络人。
他们能够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反馈给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相关专业教师,促进各方力量的协同合作。
同时,辅导员也能够将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和服务准确地传达给学生,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
班主任工作总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班主任工作总结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是学生心灵的守护者,也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引导者。
班主任的工作不仅仅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班主任如何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一、了解学生作为班主任,了解学生是关注他们心理健康的首要步骤。
班主任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朋友圈等,以便更好地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同时,班主任还应通过家访、座谈会等方式与家长交流,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状况。
只有全面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
二、定期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班主任应该定期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做好心理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
可以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和应对方法。
同时,可以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给有心理困惑的学生提供专业的帮助。
此外,可以组织一些有益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活动,如团建活动、户外拓展等,让学生能够从中得到放松和成长。
三、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应该努力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一个积极向上、友善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可以组织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同时,班主任还应注重班级管理,及时处理班级内的矛盾和纠纷,保证班级的稳定和和谐。
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的学习压力是影响他们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班主任应该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困扰和压力,及时与他们沟通,帮助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班主任还应承担督促学生学习的责任,通过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考试安排,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
关注学生的学习压力,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自护能力。
班主任可以承担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开设相关的课程或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通过教育和培训,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的情绪、学会管理压力等,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
班主任的学生心理问题疏导

班主任的学生心理问题疏导班主任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对于学生们心理问题的疏导尤为重要。
作为班主任,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素质和专业知识,以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心理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班主任的学生心理问题疏导。
心理问题的识别班主任应该具备对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度和观察力。
他们需要密切关注每个学生的日常表现,包括情绪变化、学习状态、人际关系等。
有时候,学生的问题可能是外在行为的表现,比如消极抵触、冷漠无助等;有时候,问题可能是内心压抑的情绪,比如焦虑、压力等。
班主任应该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听取他们的心声,通过观察和倾听来识别心理问题。
建立信任关系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是进行心理疏导的基础。
只有学生相信班主任,才会主动向他们倾诉自己的心事。
班主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建立信任,比如与学生进行私下沟通、保持积极的态度、尊重学生的隐私等。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定期组织班级活动,加强班级凝聚力,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支持和分享的平台。
倾听与发问当学生向班主任倾诉自己的心事时,班主任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感受。
倾听不仅仅是听取学生的言语,更要理解他们的内心。
班主任可以通过身体语言、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等方式,展示出对学生的关心和理解。
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适当地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情感支持和鼓励班主任在进行心理疏导时,可以给予学生情感上的支持和鼓励。
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需要得到他人的关心和支持,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勇气。
班主任可以通过赞美、鼓励和肯定的话语,来提高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认同感。
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积极面对困难,培养坚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专业引导和辅导班主任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更好地进行心理疏导。
对于学生比较复杂的心理问题,班主任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在心理疏导过程中,班主任可以运用一些心理技巧和方法,比如情绪管理、思维转换、冲突解决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育人职能简述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育人职能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辅导员的育人职能也在不断地得到强化和拓展。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育人职能不仅仅局限于学生心理健康辅导,还包括学生素质教育、生涯规划指导、学业辅导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下面就新时代高校辅导员育人职能进行简要的说明。
1.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作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守护者,高校辅导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解答学生的心理困惑,帮助学生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预防和干预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2. 学生素质教育高校辅导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文体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生涯规划指导高校辅导员要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各个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形势,引导学生科学规划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
通过职业规划讲座、职业测评和实习实训等方式,帮助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增强就业竞争力。
4. 学业辅导高校辅导员要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及时发现学习问题,并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
5. 校园文化建设高校辅导员要组织策划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还要关注学生的整体发展,全面推进学生的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
通过不断地拓展育人职能,高校辅导员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为学生成长成才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心灵的守护者(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

心灵的守护者(小学心理健康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2. 学会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建立良好的情感管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增强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同理心二、教学内容1. 什么是心理健康2. 常见的心理问题3. 如何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4. 如何理解他人的情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2. 难点:如何教会学生理解他人的情感,让学生增强同理心四、教学方法1. 讲解法:通过讲解心理健康和常见心理问题,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2.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增强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同理心3. 观察法:通过观察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情感,理解他人的心情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关于心理健康的故事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面的研究做好铺垫2. 讲解:讲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心理问题,并在一定时间后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4. 观察分析:选取一个小组讨论结果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表达对他人情感的理解5. 总结:让学生回答一些关于心理健康保护的问题,并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六、板书设计1. 心理健康2. 常见的心理问题3. 如何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4. 同理心七、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心理健康保护的小作文2. 让学生思考一个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他人的情感,以及如何理解和帮助他人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学会了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同时也增强了对他人的情感理解和同理心。
但是,在小组讨论环节中,有一些学生表现出了不愿意发表意见的情况,需要在之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和引导。
孩子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儿童心理辅导的重要性

孩子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儿童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孩子心理健康的守护者——儿童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中,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随着社会压力的不断增加,儿童面临着种种挑战和困惑,他们的心理健康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因此,儿童心理辅导作为一种重要的干预手段,扮演着孩子心理健康的守护者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儿童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有效实施儿童心理辅导。
1. 定义儿童心理辅导儿童心理辅导是指通过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帮助儿童理解和调适内在的情绪和情感问题,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
它旨在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改善人际关系、处理情绪和应对挑战。
2. 儿童心理辅导的重要性孩子的心理健康对其整体发展至关重要。
儿童心理辅导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情绪发展和情感管理:儿童经常面临着各种情绪和情感问题,如焦虑、恐惧和沮丧等。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让他们学会积极应对负面的情绪体验。
(2) 增强自我意识和自尊:通过心理辅导,孩子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接纳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这有助于他们培养自信心和自尊,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和应对挫折。
(3) 解决行为问题:一些孩子可能经常表现出挑战性行为,例如暴力倾向、抑郁等。
心理辅导可以帮助孩子识别自己的问题行为,并提供有效的行为管理技巧,引导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
(4) 促进学业发展:心理辅导还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和焦虑,建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技巧。
(5) 改善人际关系: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可能面临人际关系的挑战,例如与同学、老师和家人的沟通问题。
心理辅导可以教会孩子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
3. 如何有效实施儿童心理辅导为了有效实施儿童心理辅导,需要以下几点注意:(1) 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儿童心理辅导需要由经过专业培训和持有相关资质的心理辅导师进行。
他们具备丰富的心理知识和技能,能够更好地理解孩子的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帮助。
做自己的守护者 心理健康教案

做自己的守护者心理健康教案心理健康教案:《做自己的守护者》
一、教学目标:
1. 帮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学会一些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2. 学习简单的心理调适方法。
三、教学难点:
1. 深入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方法:
1. 讲授法:讲授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案例,学习如何应对心理压力。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因为心理健康问题而陷入困境的主人公,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授新课:讲解心理健康的定义、重要性及其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结合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讨论与分享: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如放松训练、积极心态培养等。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心理调适,做自己的守护者。
六、教学评价与反馈:
1. 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口头反馈、小组报告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根据评价结果,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学生心灵的守护者——班主任工作回顾

学生心灵的守护者——班主任工作回顾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
从学生入学到毕业,我始终关注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用心守护着他们的心灵。
回首过去的工作,我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作为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绪变化,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我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倾听他们的心声,帮助他们解决困惑和烦恼。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健康情绪,鼓励他们学会自我调节,提高心理素质。
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学习成绩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时刻关注着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困难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帮助。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鼓励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同时,我还注重与家长沟通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三、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班主任,我注重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关爱。
我积极组织各种班级活动,如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成长。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
四、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长,作为班主任,我注重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在班级管理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让他们在班级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注重家校合作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方式对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班主任,我注重与家长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
我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和成长环境,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父母智力 组合 优+优
子女智力 优秀
71.5
子女智力 一般
25.4
子女智力 低下
3.0
优+劣 33.4
42.8 23.7
一般+一 般
劣+劣
18.6 5.4
66.9 14.5 34.4 60.1
三种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的人格相关
被研究者 血缘关系水平 人格的相关
同卵双生子
1.00
0.52
异卵双生子
0.50
二、 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
高尔顿: 英国名人家谱分析
“322/977”VS “1/977”
——《遗传的天才》
遗传决定论
华生: “给我12个健全的婴儿…”
环境决定论
在18代的遗传过程中“聪明”老鼠和“笨”老鼠走迷宫成绩的变 化
老鼠智力的代际遗传
2675名双亲和他们10071个子女 的智力的关系(%)
2、判断标准 (1)平均基准 (2) 病理基准 (3) 价值基准 (4)主观感受
3、 心理健康的中小学生的特征 (1)正常的智力 (2)初步正确评价自己 (3)健康的情绪 (4)和谐的人际关系 (5)健全的人格 (6)适应社会生活 (7)行为方式同生理年龄、性别相符合
(三)心理不健康的划分 1、心理困惑 由于经验不足或教育不当造成的轻微心理问题 表现为适应不良和人格偏差 2、心理障碍 由于心理创伤所造成的心理失常 3、心理疾病
阿 尔 伯 特 艾 利 斯
·
B
看法(信念)
A× C
事件
结果
年轻美女? 岁月老人?
雨
世界上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罗丹
The trouble is not a trouble,but how to resolve the trouble is a trouble.
问题不是问题,如何面 对问题才是问题。
王海英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wanghy178@
做学生心灵的守护者 ——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
一、心理健康
(一)健康 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 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二)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 1、内涵 (1)狭义 没有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和行为障碍。 (2)广义 以能促进学生生
0.50
0.20
兄弟姐妹
无血缘关系的
0.00
0.07
兄弟姐妹
遗传机制缺陷:精神障碍
2、体质因素的影响 3、器质性因素和生化因素
(二)心理社会因素
1、家庭环境 (1)亲子关系 (2)父母亲的教养方式 (3)父母亲的文化修养及个性 (4)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气氛
2、挫折及防御机制
(1)挫折 (2)防御机制 应付紧张性刺激,维护康宁心理的手段 转移 、否认、酸葡萄等 3、生活事件 4、人格特征
三、心理辅导 (一)含义
是借助于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根据中小学生身 心发展的特点,运用有关方法和手段,使学生 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的过程
(二)具体方法 1、创设气氛,建立关系
卡 尔 罗 杰 斯
•
2、 找原因(早期经验和生活经历)
西 格 蒙 德 弗 洛 伊 德
·
3、具体操作(系统脱敏)
华 生
4、改变头脑中的解释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