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病理学》

合集下载

植物病理园林02

植物病理园林02

茶花缺铁褪绿病
樟树黄化病 杜鹃花黄化病
月季花叶病
苹果花叶病
变色的应用价值:
人工变色常应用于观赏花卉的培育栽培,以提高其 观赏及商业价值,但同时也承担着一定风险。
香石竹 虞美人
(一)病状
2、坏死(necrosis) : 是指发病植物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其细胞已经 死亡。
因受害部位不同(叶片、果实、枝干、茎部等) 而表现为各种症状。
玫瑰锈病
玉米瘤黑粉病
月季白粉
向日葵白锈病
(二)病征
2、霉状物:为真菌病害常见特征,指真菌的菌丝、 孢子梗及孢子在植物表面的特征。
因着生部位、颜色、质地和结构的不同,而分为 霜霉(霜霉菌所致病害特征,如葡萄霜霉病) 绵霉(水霉、腐霉、根霉菌等所致病害特征,如瓜果 腐烂病) 霉层(灰霉、绿霉、黑霉、赤霉等,半知菌所致病害 特征,如葡萄灰霉病)。
常见类型:肿瘤、丛枝、变形等。
畸形
(1)肿瘤(gall) :是指病组织的局部细胞增生而形成。多由 真菌、细菌、线虫所致。例如桂花根结线虫病、月季根癌病、 桃树根癌病。
桂花根结线虫病
月季根癌病
桃树根癌病
畸形
(2)丛枝(rosette):是指植物枝条节间变短,叶片 变小变密集。主要是由类菌原体和真菌所致,例如泡 桐丛枝病、枣疯病。
多现于病害症状初期,常见于植物病毒病和缺素症; 多危害叶片。
变 色
两种表现形式:均匀变色与不均匀变色。
(1)均匀变色:整个植株、叶片或其一部分均匀变色。 褪色: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直至变浅。例如茶花缺铁 褪绿症。 黄化:叶绿素减少,均匀变色,直至变黄。例如杜鹃花黄 化病、香樟黄化病。 (2)不均匀变色:叶片或植株不均匀变色。 花叶:叶绿素的减少,不均匀变色,形成不规则形状 杂色,轮廓清晰,例如月季花叶病、苹果花叶病。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

植物病理学概述植物病理学是研究植物疾病的起因、发展和预防方法的学科。

它涉及到植物疾病的诊断、病原体的鉴定、病害防治和病害防控技术的研究。

植物疾病对农业生产和植物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植物病理学在农业、园艺和生态学等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植物病害的分类根据病害的成因和特点,植物病害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真菌性病害:由真菌感染植物而引起的病害,例如白粉病、炭疽病等。

2.细菌性病害:由细菌感染植物而引起的病害,例如溃疡病、软腐病等。

3.病毒性病害:由病毒感染植物而引起的病害,例如花叶病毒、黄瓜花叶病毒等。

4.真核生物性病害:由真核生物感染植物而引起的病害,例如根腐病、白蚧病等。

植物病害的分类有助于我们对病害的防治和预防进行有效的管理。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病原体的鉴定与鉴别:通过病原菌的形态学、生物学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病原体进行鉴定与鉴别,以确定病害的成因。

2.病害的诊断:通过观察植物的症状和病变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对植物病害进行准确的诊断,确定所采取的防治措施。

3.病害的防治技术研究: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遗传防治等方法的研究,以减轻病害对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4.病害防控策略的制定:根据病害的发生规律和农田生态环境的特点,制定合理的病害防控策略,包括推广病害防护技术、优化农业生产结构等。

5.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通过基因组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发掘和利用植物的抗病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提高抗病性。

植物病理学的研究方法不断创新与进步,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为了防止植物病害的发生与传播,人们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主要的防治措施包括:1.防范病原菌的入侵:通过隔离、消毒等措施,降低病原菌的入侵风险,减少病害的发生。

2.提高植物的免疫力:通过合理施肥、调整土壤酸碱度、优化生态环境等手段,增强植物的免疫力,提高植物对病害的抵抗力。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知识点一、知识概述《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①基本定义: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呢,就是研究园林植物的遗传和变异规律,然后利用这些规律去培育新的园林植物品种。

简单说,就是弄明白园林植物的一些特征咋传给下一代,又咋让它有些新的变化来培育出更好看或者更有其他优点的植物。

②重要程度:在园林学科中那可是相当重要的。

要是没有这门学科,那园林里就老是那几种植物,没啥新意。

新的品种可以让园林更漂亮,在不同的环境里也能长得好,增强园林植物的适应能力之类的。

③前置知识:得先有点生物学基础知识,像细胞的结构啊,基因的基础概念等。

要是连细胞都不知道是啥,那理解这个学科里植物细胞里的遗传物质之类的就理解不了。

④应用价值:比如咱去公园看见一些特别好看、独特的花,可能就是育种弄出来的。

在城市绿化的时候,需要一些能抵抗污染或者耐旱的植物,靠这个学科就能培育出来。

二、知识体系①知识图谱:在园林学科里就像是一颗大树的重要枝干。

它和园林植物的栽培、园林植物的生态等都有联系。

就像一个人的家族关系,它和其他的知识也不少互动。

②关联知识:和植物生理学关联紧密,因为植物生理学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这和遗传breeding都有关系。

还有植物病理学,因为培育抵抗病害的品种离不开对病理的了解。

③重难点分析:- 掌握难度: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难在理解那些微观的遗传物质的传递啥的,像基因分离定律这些抽象概念。

- 关键点:搞清楚遗传的基本规律,像孟德尔遗传定律这些,再就是变异是咋产生的。

④考点分析:- 在考试中的重要性:很重要,是园林专业考试少不了的部分。

- 考查方式:可能出选择题来考基本概念,也可能出简答题让解释育种的过程。

三、详细讲解【理论概念类】①概念辨析:- 遗传:简单说就是生物的后代在一些特征上表现出和它的祖先相似的地方。

比如一朵红色的花,它的后代也是红色,这就是遗传了它的花色这个特征。

- 变异:跟遗传相反,后代有一些特征和祖先不一样了。

园林植物病理学

园林植物病理学

园林植物病理学园林植物病理学一、什么是园林植物病理学?简言之,就是关于园林植物病害的学问。

是研究园林植物病害的表现特征、产生的原因、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防治的理论和方法。

症状学、病原学、病理学、流行学和治理学。

二、三、园林病害治理的必要性(重要性)九五期间,全国森林病虫害发生都在1.1亿亩左右,造成损失达369.5亿元。

其中直接损失60.9亿元。

松材线虫萎蔫病:2003年统计,发病面积达8.1万公顷,3500多万棵松树死亡,给我国松林资源,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榆树枯萎病:1930-1935 250万株榆树死亡,美国1971-1975 600万株,英国四、园林病理学发展简史大略分为6个时期1. 有文字记载的初期古希腊的有关文献中有各种病害的记载:疫病(blight)、瘟病(blast)、锈病(rust)、霜霉病(mildew)和黑粉病(smut)等。

由于当时科学技术很不发达,人们认为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天神在发怒。

2.300B.C—A.D500这一时期的哲学著作中有关于野生树不受病害侵袭,而栽培植物则大量发病的描述。

(现代人口膨胀,生态平衡遭到破坏,高度密植,单一纯种植物大面积栽培等是植物病害爆发的根本原因)3.A.D501——1700 西方科学的黑暗时期,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

4.1701——1800 工业革命推动了其他科学的发展。

分类学时代。

林奈创立双名法,植物分类学得到较快的发展,一些学者试图对植物病害进行分类。

5.1801——1900 植物病理学形成时期(1)1845-1847 马铃薯晚疫病在欧洲流行,数十万人饿死和大量移民。

这一事件刺激了植物学家和真菌学家去研究植物病害问题,大大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

(2)De Bary 植物病理学之父,德国人1853年阐明了禾谷类植物锈病和黑粉病的特征,而后确定了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寄生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确立了植物病害是由病原菌侵染引起的观点。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病原物的寄生性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病原物的寄生性

质而生存的能力。根据获取营养物质能力的强弱一 般可划分为四种类型:

1. 专性寄生物 是寄生性最强的一类生物。只 能从活的有机体中吸取营养物质,而不能在无生命 的物体上生长发育。如病毒、类病毒、寄生性种子 植物以及真菌中的锈菌、白粉菌、霜霉菌等。这类 寄生物难于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大 叶 黄 杨 白 粉 病
第二章
第四节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与植物的抗病
一、本节知识点
1.病原物的寄生性; 2. 病原物的致病性; 3. 植物的抗病性;
二、本节重点
病原物的致病性
三、本节难点
病原物的致病性
第四节 病原物的寄生性、致病性 与植物的抗病性
► 一、病原物的寄生性
► 病原物的寄生性是指病原物从寄主体内获取营养物
► 即特定寄主植物品种所表现的抗性水平对病原物所
有的生理小种都相同。
► ►
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染的反应,一般可分为以下 几种类型: 感病 寄主植物受病原物侵染后,发病较重称为感 病,发病很严重的称为严重感病。如很多杨树对松 杨栅锈菌感病,但青杨受害最重。 避病 是指感病植物在某种条件下避免发病,或 避免某种病害的盛发。一般是让植物生长期与病菌 侵入期错开,使植物避开病菌的侵害。如适当早播, 使苗木最易感病的时期与病菌大量活动的时期错开, 即可减少苗木猝倒病的发生。
葡 萄 霜 霉 病
专性寄生物
► 2. 强寄生物 以寄生为主,当条件改变时也具有一
定的腐生能力。如外担子菌、外子囊菌、黑粉菌及 多数叶斑病菌和细菌中的黄单胞杆菌。
万 年 青 炭 疽 病
桃 缩 叶 病

3. 弱寄生物 以腐生生活为主,在适宜条件下也能 兼营寄生生活。它们很容易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它在营寄生生活时,常分泌酶和毒素,将寄主的细 胞和组织杀死,从中吸取营养物质。如引起苗木猝 倒病的丝核菌、镰刀菌、腐霉菌和细菌中的青枯假 单胞杆菌等。

园艺植物病理学讲义

园艺植物病理学讲义

《园艺植物病理学》讲义第一章绪论园艺植物病理学(Horticultural Pathology)是植物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园艺植物病害的症状表现、发生原因、流行规律、预测预报、防治原理以及治理措施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一、园艺植物生产的重要性植物是自然界生物的食物链中最基本的营养来源,是动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也是生态环境中动物生活不可缺少的环境基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蔬菜、水果和花卉的生产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生产者和广大消费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园艺作物的品种增加、数量翻番、质量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年上升。

园艺植物的生产不仅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加快了经济发展,同时正在并将继续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保护好园艺植物的生产是园艺植物病理学的任务。

二、园艺植物病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重要性1、与人类一样,绿色植物的生长发育也会遇到各种病害。

这些病害不仅影响到园艺作物的产量,更重要的是降低园艺作物的质量,有时还会影响国际贸易和出口创汇;病害防治方法不当,会引起作物药害、人畜中毒和环境污染。

因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根据国外专家的统计,全世界由于病虫草害造成的蔬菜产量损失为27.7%,其中病害损失为10.1%。

(1)马铃薯:总产量损失是32.3%,病害为21.8%;(2)果树:产量损失为28.0%,其中病害为16.4%。

3、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统计,我国农作物每年因病虫草鼠的危害,损失粮食10%、棉花15%—20%,水果、蔬菜各25%以上。

根据1984—1986全国园林植物病虫害普查的结果,在1256种园林植物上发现植物病害5508种,平均每种植物上4.4种,可见园艺作物保护的任务远远重于粮棉作物。

4、由于病害大发生、控制不及时,在历史上曾经造成巨大灾难。

例如,1845年爱乐兰马铃薯晚疫病大流行,造成几十万人死亡,150万人无家可归。

园艺植物病理学总结

园艺植物病理学总结

名词1.植物病害:植物在其生命过程中受寄生物侵害或受不良环境影响,而在生理、细胞和组织上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过程,外部呈现不正常的现象,引起产量降低或品质变劣的现象。

2.病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

3病害三角:需要有病原、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三证共同作用引起病害的观点。

环境的作用:环境条件不仅本身可以引起费传染性病害,同时又是传染性病害的中国要诱因。

(非传染性病害降低寄主植物的生活力,促进传染性病害的发生;传染性病害也削弱寄主植物对费传染性病害的抵抗力,促进非传染性能够病害的发生。

)4.症状:是植物生病后的不正常表现。

根据症状在植物体显示的部位不同,可分为内部症状和外部症状。

5.病状:寄主植物本身的不正常表现。

6.病征:病原物在病部的特征性表现。

7.真菌:具有细胞壁的异养生物。

是一类营养体通常为丝状体,具有细胞壁,以吸收为营养方式,通过产生孢子进行繁殖的真核微生物。

8营养体:菌物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

9菌丝:绝大多数菌物的营养体是可分枝的丝状体,单根丝状体称为菌丝。

10菌丝体:菌丝的集合体。

11.有隔菌丝:真菌的菌丝有隔膜,将菌丝分隔成多个细胞,称为有隔菌丝。

12无隔菌丝:卵菌门的菌丝一般没隔膜,通常认为是一个多核大细胞,称为无隔菌丝。

13.菌物的营养体:菌物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

14.无性繁殖:指菌物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所产生的孢子称作无性孢子。

15.有性生殖:菌物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16.菌物的生活史: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

17.菌物的多型性:在菌物生活史中,有的菌物不止产生一种类型的孢子,这种形成几种不同类型孢子的现象称为菌物的多型性。

18.单主寄生:大部分菌物哎一种寄主细胞上就完成生活史。

19转主寄生:菌物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

园艺植物病理学教案(标准)

园艺植物病理学教案(标准)

陇东学院园艺专业课程教案《园艺植物病理学》教案1课程信息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园艺植物病理学开设时间:三年级第二学期选用教材:李怀方等.《园艺植物病理学》. 第一版.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2003.参考书目:(1)许志刚.《普通植物病理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3)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4)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5)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3(6)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7)孙广宇等.《植物病理学实验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8)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7.(9)王连荣.《园艺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0)林焕章.张能唐.《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1)曹若彬.张志铭.冷怀琼等.《果树病理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2)吕佩珂.《中国蔬菜病虫原色图谱续集》.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1996(13)丁梦然.王昕等.《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14)宗兆锋等. 植物病理学原理. 北京: 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 2002(15)梁训生,谢联辉主编. 植物病毒学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16)陆家云. 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7)王金生. 植物病原细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18)张绍升编著. 植物线虫病害诊断与防治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H. Wheel 著,沈崇尧译. 植物病程. 科学出版社,1979(20)曾士迈等著. 植物病害流行学. 农业出版社,1986(21)弗赖伊,W.E.著,黄亦存等译. 植物病害管理原理. 科学出版社,1988(22)/show_news.asp?Article_ID=781&filepath=image s/30.gif(23)/bl/main.asp(24)/jwc/jingpinke/pubing/index.htm(25)/jwc/jpkc/ptzwbl/ptzwbl.asp(26)/jingpin/2005/bingli/main/main.htm(27)/introDisp.jsp?siteId=373评估评价(宋体小四加粗)[具体内容](宋体五号)第一章绪论(1学时)1教学目的(1)领会园艺植物病害的重要性、性质和任务,引导学生逐步进入植物病理学领域;(2)了解园艺植物病害的特点和防治的重要性;(3)理解:园艺植物病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园林植物病理学》共80学时,理论教学44学时,实验教学

《园林植物病理学》共80学时,理论教学44学时,实验教学

25
复习思考题: 1.什么叫园林植物病害? 2.植物发病的原因有哪些? 3.植物病害的形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4.野外发生一种病害你怎样区分是侵
染性病害还是非侵染性病害? 5.病症和病状各有哪几种类型?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26
1943年印度孟加拉帮姓水稻胡麻斑病大流 行,当时饿死200万人;
1930年至今荷兰榆疫病摧毁了全美国洲的
榆树;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2
20世世纪初到20世世纪40年代,板栗 疫病摧毁了全部美洲的栗树;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D)统计,1982 年在收获前全世界农业生产因病.虫 害.杂草造成的损失: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9
人们常把狄巴利的工作看作划时代的贡献;
狄巴利的学生们成为英.俄、法.日等国的 植物病理学的奠基人。
其后许多学者受到了狄巴利的影响.把许 多真菌病害的基本规律都搞清楚了。
例如: 1872年发表了“向日葵锈病的病 原”;
1878年“甘兰根肿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 性”;
植病系统—是构成植物病害形成的因 素。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24
它包括自然植病系统和农林业植病系 统。
自然植病系统—是构成植物病害形成 的病原物.寄主.环境条件的三角关系。
农林业植病系统—是指构成植物病害 形成的病原物.寄主.环境条件和人的四 角关系。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本课程分两部分:
普通植物病理学和园林植物病理学;
2019年5月16
感谢你的观看
23
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整体及环境, 它包括各种动物.植物.微物物.以及生物 群落所占据的环境条件。

园林植物病理学(第1章)

园林植物病理学(第1章)

4. 生产活动 (people’s activities):种苗调运、耕作、抚 育、施肥等。
三、发病因素之间的关系(病害三角与病害四面体)
1933 林克(Link)提出病害三角学说(Disease Triangle):感病的寄主植 物、具有致病性的病原物和有利于发病的环境构成病害三角形的三个 边,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角形的 面积。 •1976 鲁滨逊(Robinson)提出植病四面体学说(Disease Tetrahedron) : 农业生态系内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应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 因素,从而形成植病四面体学说。 人类
二、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历史
园林植物病理学,是研究园林植物病害的症状、致病 原因、发生和流行规律及其防治的一门科学。 是植物病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1. 德国的Robert Hartig于1882年出版了《树病学》一书, 这是世界上第一本林木病理学教材,标志着林木病理学 的诞生,他本人被推崇为林木植物病理学的创始人。 2. 1934年苏联的C. И. 瓦宁出版了《森林植物病理学》教 科书。
(1)非侵染性病类加重后者的发生,造成伤口。如苹果腐烂病
( 2)后者可致使植物非侵染病害的发生。
四、柯赫氏法则(Koch’s Rule) ——诊断侵染性病害的重要法则
柯赫氏法则又称柯赫氏假设( Koch’s postulates )(一种 新病害的诊断和病原生物的鉴定),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 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1882年,柯赫(Koch)在研究了人和动物的病害之后,提出 了确定一种微生物致病性的三个必要条件:(一)这种微生物经 常与某种病害有联系,发生这种病害往往就有这种微生物存 在;(二)从病组织上可以分离得到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并且 可以在各种培养基上研究它的性状;(三)将培养的菌种接种在 健全的寄主上,可诱发出与原来相同的病害;史密斯 (Smith) 在1905年又补充以下一条,(四)从接种后发病的植物上,能再 分离到原来的微生物。

园林植物病理学第四章侵染过程

园林植物病理学第四章侵染过程
如 大白菜软腐病:苗期侵染,收获期发病小麦 黑穗病:花期侵入种胚使种子带菌 种子萌发,菌 丝侵入生长点,在穗部显症。
小小麦麦腥腥黑黑穗穗病病
五、发病期
显现症状而发病的时期
表现过程
初期-发病后期
影响病原真菌孢子产生的因素
温度、湿度
初期
后期
Ep-1PNA5
初期
Ep-1PK
中期
Ep-1PB
后期
四 发病期
植物病害的潜育期长短不一
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扩散部位
局部扩散,系统扩散
影响潜育期长短的因素病原物致力的强弱寄主抗病力强弱
环境条件
局部侵染 叶斑(leaf spot)
病原物的营养吸收
死体营养, 活体营养
影响潜育期长度的因素
温度 湿度
系统侵染向日葵枯萎(wilt)
潜伏侵染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经过一定程度的发展, 由于寄主的抗病性强,病原物只能在寄主体内潜伏 而不表现症状,但当寄主抗病性减弱时,它可继续 扩展并表现症状。
3.1直接侵入
定义
直接穿透寄主的角质层和细胞壁侵入
角质层的组成
蜡质、角皮质(脂肪酸和羟基脂肪酸)和 类脂化合物
细胞壁的组成
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和糖蛋白
3.2直接侵入的病原生物
线虫 寄生性种子植物 部分真菌
白粉菌属(Blumeria) 刺盘孢属(Colletotrichum) 黑星菌属(Venturia)
病原物和寄主之间以蛋白质、氨基酸 和DNA进行特异性识别
7.接触时真菌孢子萌发
湿度和水分影响很大(气传病害)
空气相对湿度 植物表面湿润时间
一般真菌需高湿度和长时间湿润
白粉病菌孢子在干旱的条件下亦能萌发

第一讲 植物病害和植物病理学

第一讲 植物病害和植物病理学
2 坏死:发病植物局部或大片组织死亡,如 叶斑、穿孔、疮痂、叶枯、枝枯、茎枯、 穗枯等;
3 腐烂:植物病组织较大面积的消解和溃疡 如干腐、湿腐、软腐,根腐、茎腐、果 腐和猝倒等;
4 萎蔫:植物部分枝叶或全株失水萎垂 如青枯、立枯、枯萎和黄萎等;
5 畸形:细胞和组织的过度增生或增大或抑制 所造成的植株全株或局部器官、组织的形 态异常,如徒长、矮缩、丛枝、缩叶、卷 叶、肿瘤、花变叶等。
园艺作物保护的任务远远重于粮棉作物。
四 园艺植物病害的特点
1,精耕细作,增大了人传病的可能性; 2,保护地为病原物越冬提供了良好的
场所和寄主; 3,高毒农药禁止在蔬菜上使用,如呋喃丹; 4,花卉走千家,是病害的传播介体。
历史上爆发的重要的植物病害及影响
1、1845-1846年,爱尔兰爆发马铃薯晚疫病, 饿死几十万人,150多万人逃荒;
马铃薯晚疫病
马铃薯晚疫病逃荒Βιβλιοθήκη 草坪病害松材线虫病
苹果病毒病 柑桔疮痂病
南瓜病毒病
大叶黄杨炭疽病
板栗疫病(Chestnut blight)
A
B
A,A target canker on an Oriental Chesnut B, A diffuse cankers on an American Chesnut (provided by George W. Hudler, Cornell University)
生物学观点 只要植物正常生理机制受到干扰 造成了异常的后果就是植物生病了,是否防治则从 经济学价值考虑。
二 植物传染性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
寄主作物
抗病品种 感病品种
强毒力菌株
病原物
弱毒力菌株
环境条件
生物环境 非生物环境

园林植物病理学第四章侵染过程

园林植物病理学第四章侵染过程

会将病原体传递到健康的植物上。
3
种子传播
有些植物病原体在种子、块茎或球茎外 表面和内部存活,随着种子一同传播。
病原侵染的过程是怎样的?
入侵
扩散
一旦病原体定居在植物表面,它 们就会开始搜索可用的营养物质。
一旦病原体钻进了植物体内,它 就会开始繁殖,同时向周围的细 胞扩散感染。
病害发生
病原体消耗了宿主植物的营养, 使植物出现病征,如黄化、萎蔫、 果实腐烂等。
非生物方法
• 物理方法:清洗和消毒工具 • 化学方法:使用熏蒸剂、杀菌剂和杀虫剂等 • 遗传方法:开发具有抗病基因的植物
总结和展望
总结
了解病原侵染的因素、方式和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防治植物病害。
展望
在侵染机制的探索中,我们有望在未来开发出更生物友好的防治技术和更健康、有弹性的农 作物。
植物对侵染的反应是什么?
1 局部抗性
植物对侵染表现出抗性,从而使其它的组织尽可能远离病害。
2 系统抗性
在侵染后,植物能够在整个器官或整个植株范围内表现出抗性。
3 创伤愈合
植物的自愈能力有时能够抵御病原体在侵染时引起的创伤。
如何防治植物侵染?
生物方法
• 生物对抗:使用有益微生物对抗病原体 • 植物抗性:种植抗病品种 • 控制病源:割除和销毁受感染的植物
园林植物病理学第四章侵 染过程
我们来探讨植物病原侵染的各个方面,包括病原侵染的因素、方式和过程, 以及植物对侵染的反应和防治方法。
什么是侵染过程?
简单定义
侵染是导致植物病害的过程。
重要性
病原体的侵染是许多植物病 害形成的必要条件。
常见类型
侵染通常是由真菌、细菌和 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

园林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线虫

园林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线虫
Maggenti,A.R.(1982)系统 Siddiqi,M.R.(1986)系统
线虫门:侧尾腺纲、无侧尾腺纲 植物线虫绝大多数属于侧尾腺纲 分属于4个目 垫刃目、滑刃目、矛线目(长针科)、三矛 目(毛刺科)
科、属、种旳分类根据,主要是根据线 虫旳食道、生殖器官、体形、头部和尾 部旳形态特征。
(1)40度左右 (2)50度左右 (3)60度左右 (4)70度左右 3、 线虫经常与其他微生物形成复合侵染病害,线虫可携带下列哪些微生物形 成复合侵染:
(1)真菌 (2)细菌 (3)病毒 (4)类立克次体 4、线虫旳生活史不涉及下列哪一种阶段: (1)卵 (2)幼虫 (3)蛹 (4)成虫
判断:
Photograph courtesy N. Kokalis-Burelle, from the Compendium of Peanut Diseases.
根结线虫雄虫
根结线 虫雌虫
雌虫旳卵充斥胞囊
越冬越夏:
地下部外寄生线虫:在土壤中借助多种虫态休眠;
地下部内寄生和半内寄生线虫:在田间病株、无性繁 殖材料、病株残体、土壤中以多种虫态越冬越夏; (根结线虫、胞囊线虫、半穿刺线虫以卵越冬为主。)

松材线虫病
总结:病害症状类型:
(1)危害根部旳线虫:根部根结、根肿、根痕、根旳 过分分枝及根尖损伤。地上部出现非特征性症状:生 长减退。
(2)危害地上部旳线虫:
①瘿瘤:
②坏死:顶芽和花芽坏死。菊叶线
④畸形:肿瘤、发根、矮缩、肿大、茎叶扭曲、皱缩 或变形、花部异常发育。
1、垫刃目 Tylenchida • 有口针,垫刃型食道 2、滑刃目 Aphelenchida • 经典口针,滑刃型食道 3、矛线目 Dorlaimida • 齿针、矛线型食道 4 、三矛目 Triplonchida • 瘤针、矛线型食道

园林植物病理学挑战接种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病理学挑战接种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病理学挑战接种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病理学挑战接种 (Challenge inoculation) 是一种实验室测试方法,用于检测园林植物对某种病原菌的抵抗能力。

这种测试方法通常使用病原菌的纯培养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注入园林植物叶片、嫩茎或花朵中,然后观察植物是否出现感染症状或死亡。

挑战接种法是评估植物对病原菌的抵抗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可以帮助植物病理学家确定植物品种对某种病原菌的抵抗程度,并为园林植物的抗病育种提供重要信息。

园林植物病理学初侵染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病理学初侵染名词解释

园林植物病理学初侵染名词解释
初侵染∶越冬之后的病原物,对新生的一代植株造成的初次侵染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在同一个生长季中经过传播再次使植株发病
病害预测︰通过预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病害发生的时期和数量
进行预判,知道病害防治和病害管理
传染病︰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
病状∶植物染病之后肉眼或者放大镜可以看到的形态特征o病
症︰病原物在病株或者病部表现出来的特征
隐症∶在一些条件下,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隐症o 菌丝∶真菌的营养体为丝状,称为菌丝
菌丝体:菌丝分支交错缠绕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
菌索∶由菌丝体平行排列形成的长条状或绳索状结构,由外皮,髓部和顶端生长点组成。

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组成的或者由菌丝体和植物组织细胞共同组成,能产生子实体和帮助度过不良环境
菌核︰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组成的一种外壳坚硬的休眠体,既可以作为营养储存组织又能作为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休眠体无性繁殖︰指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自整理)•疑问:o缺少细胞壁,植原体对敏感,对青霉素不敏感o植原体有明显的病害特征吗?o•名词解释:o病害三角:病原,寄主和环境是病害发生的三个基本要素,称为病害三角o传染性:凡是由生物性病原引起的病害都具有传染性,称为传染性病原o非传染性:凡是由非。

非。

o垂直抗性:同一个栽培品种对病原的不同生理小种抗性不同,对有的抗性好有的不好的现象o水平抗性:一个栽培品种对病原物的不同生理小种的抗性相同,要么都抗要么都感的现象o初侵染:越冬之后的病原物,对新生的一代植株造成的初次侵染o再侵染:受到初次侵染而发病的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在同一个生长季中经过传播再次使植株发病o病害预测:通过预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病害发生的时期和数量进行预判,知道病害防治和病害管理o传染病:由生物因素引起的病害o病状:植物染病之后肉眼或者放大镜可以看到的形态特征o病症:病原物在病株或者病部表现出来的特征o隐症:在一些条件下,症状可以完全消失,这种现象称为隐症o菌丝:真菌的营养体为丝状,称为菌丝o菌丝体:菌丝分支交错缠绕形成肉眼可见的絮状o菌索:由菌丝体平行排列形成的长条状或绳索状结构,由外皮,髓部和顶端生长点组成。

o子座: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组成的或者由菌丝体和植物组织细胞共同组成,能产生子实体和帮助度过不良环境o菌核: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组成的一种外壳坚硬的休眠体,既可以作为营养储存组织又能作为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休眠体o无性繁殖:指不经过两性配子结合产生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填空:o潜育期耳朵长短受:温度和抗病性的影响o植物病毒病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昆虫o适合炭疽病的气候条件是:多雨高温o白粉病后期产生的黑色颗粒是闭囊壳o杨树腐烂病推荐使用半透风式的林带o•植物病害的定义:o植物在环境因素的有害作用下,生理程序的正常功能偏离到不能或难以恢复的程度,导致一系列的生理,组织,形态病变,生长发育失常或者受害,造成经济上或者生态上的损失,称为植物病害o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遗传性病害不属于▪要有病变的,机械损伤不算▪要有经济上或者生态上的损害,无损害不算•病原:直接引起植物病害的因素。

o包括生物性病原o和非生物性病原•病原物:引起病害的寄生物称为病原物•病原、寄主和环境是植物病害发生的三大基本因素。

也即是所说的病害三角关系•病状:植物受病原生物侵染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外表所显露出的异常状态,病部肉眼可以看到的异常状态,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特征o变色:植物中的叶绿素合成受阻,其他色素形成过多,导致叶片出现不正常的颜色o坏死:指发病植株局部细胞或组织死亡o枯萎或萎蔫:植物组织的茎或者根的维管束组织被破坏,丧失疏导功能,导致地上部分萎垂o畸形:植物的局部受到病原物释放的刺激性物质的刺激导致的异常生长o流脂或流胶:病原物释放的霉或者毒素导致植物的果胶质或细胞壁被分解,细胞结构破坏,使原有植物外形和结构解体•病害四角关系突出了其中人的重要性:o自然环境中物种多种多样,交杂混生,互为隔离,对寄生物传播具有一定成都的阻隔作用▪自然演替过程中,病原物和寄主共同进化,许多寄主都进化出异质性,整个群体不会因为有寄生物的存在而严重受害o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寄主本身也是其他食物链中的被捕食或者竞争者,抑制了种群的发展o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病症六大类:病原物在感病部位表现出来的特征o粉霉状物o锈状物o胶状物和线状物o粒状物o伞状物和马蹄状物o菌脓•病状五大类:变色,坏死,萎蔫,畸形,流胶或者流脂•侵染性病原的种类: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植原体、类病毒•侵染性病原:凡事生物性病原引起的园林植物病害都具有传染性,所以称为侵染性病害•非传染病的特点:o只涉及病原和植物之间的二者关系o只有病状,没有病症o与特定的地理和环境特征有关,没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和传染趋势•真菌:具有真正的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一般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能产生孢子,营养体大部分为丝状物且有分支,外表被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的异养生物o真菌的特征:▪真核生物▪营养体为菌丝或酵母(单细胞)菌丝成顶端生长▪表面有坚硬的细胞壁,为几丁质▪有胞外酶的产生,分解不能直接吸收的成分▪没有叶绿体为异养生物▪以孢子进行繁殖o菌丝和菌丝体:▪菌丝:真菌的营养体呈丝状,称为菌丝▪菌丝体:菌丝分枝交错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絮状物o菌丝分为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低级真菌为无隔菌丝高级真菌为有隔菌丝)o营养体的类型:原生质团,单细胞和菌丝体o真菌营养体(也就是菌丝了)的变态有:▪吸器--菌丝体形成的特殊的营养吸收结构▪假根▪菌环▪菌网▪附着枝和附着胞o菌组织---菌丝体一般为分散的,但有时候聚合形成菌组o菌组织有两种:o分别为结构疏松的疏丝组织和菌丝间不易区分的拟薄壁组织o菌组织体:(及其作用)▪菌索---由菌丝体排列而形成的,长条状或者绳状结构,由外皮,顶端生长点和髓部组成。

可以加快营养运输和蔓延侵染,可休眠或产生繁殖体菌核---由疏丝组织和拟薄壁组织组成的一种坚硬的休眠体,既可以储存营养又可以可以作为度过艰难环境的休眠体o真菌中的性分化现象:在真菌进行有性繁殖时产生不同交配型的配子囊和配子•鞭毛菌亚门:区别方式为:孢子囊梗和游动孢子的形态o卵菌纲中以霜霉目与园林植物病害关系最为密切o腐霉属:引起倒伏病害oo疫霉属:引起根腐和疫病o白锈菌:活体寄生菌,•接合菌亚门:•根霉属:•子囊菌亚门:•子囊果有四种类型:•闭囊壳:分别是什么形态的,对着书查着看一下•子囊壳▪子囊腔▪子囊盘o白粉菌:闭囊壳内子囊的数目(一个或多个)和外部附属丝的形态是主要的分属依据▪主要包括:插丝单囊壳属、球针壳属、钩丝壳属、单丝壳属和白粉菌属•担子菌是真菌中最高等的一类,许多担子菌在双核的此生菌丝形成锁链状联合,可以作为识别担子菌的特征细菌的特点:o都是杆菌o绝大多数都有鞭毛o不产生芽孢o兼性腐生o除了棒状杆菌的革兰氏染色检测为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细菌病害的症状:o ...... 异常生长o组织坏死o灼伤o萎蔫o溃疡o软腐•侵染过程分为四个时期: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生态因素应i型那个接触:o风雨强度o温度o水分和湿度o土壤微生物•细菌侵入方式:o直接侵入o自然孔口侵入o伤口侵入•潜伏侵染:有些病原物在侵入寄主植物后,经过一定时间的发展,由于寄主植物的抗性较强,病原只能在寄主植物体内潜伏,当寄主植物的抵抗能力下降的时候,它可继续扩展并表现症状•油菜菌核病的侵染过程:初侵染,接触侵染,休眠•病原传播的途径:o气流传播o雨水传播o介体传播o土壤和肥料传播o人为传播•病害防治的四道防线:o拒绝和铲除o免疫o保护o治疗•为什么植物病害防治主要以预防为主:(重点考点)o因为感染而造成的植物组织病变和器官坏死无法修复,一旦受害则发病部位无从救治o植物病害的早期诊断基本上不可能,在潜育期植物不会有肉眼可见的病状,症状显露则进入晚期,治疗难以奏效•预防的四个主要方面:o健身栽培o增强对病原的抗性o减少有害生物的种群数量o药剂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1991年通过,1992年4月1日实施(愚人节啊亲)•园林植物的病害防治基本技术o植物检疫o栽培技术o抗病性利用o生物防治o化学防治o物理防治•个例病害:•园(桧)柏--梨(苹果)锈病o生活史:在生活史中产生四种孢子(不产生夏孢子)o症状:最初在枝干和枝腋上产生黄色的斑点,后期梢肿起,有事形成纺锤状菌瘿o病原:性子器扁平或近球形,锈子器圆筒形,冬孢子黄色毛状,双胞有柄o在两种植物上完成整个生活史:▪梨树上:性孢子和锈孢子▪桧柏上:冬孢子和担孢子o病害发生规律:▪病害循环:以菌丝体在桧柏等的菌瘿中越冬,次年三月形成冬孢子角,吸水萌发形成担孢子,经风雨传播到梨树(苹果树上)感染性孢子,锈孢子,经风传播到桧柏,圆柏上。

传输距离不超过五公里,整个过程没有夏孢子阶段,没有再侵染▪春季雨水多温度回升快有利于发病▪不同品种的抗病性不一样,桧柏,龙柏和欧洲刺柏的感病性比较强o防治:▪园林技术防治:避免5公里范围内混植,如果特殊条件需要混植应采用抗病品种▪药剂防治:春季喷施杀毒矾,抑制冬孢子的萌发,8-9月在柏树上喷洒160-200倍波尔多液•园林植物白粉病:o白粉病是子囊菌亚门的白粉菌目引起的一类病害o病害症状:初期为白色霉状物(菌丝体,分生孢子梗,分分生孢子),之后逐渐转化成灰色和污黄色的霉斑,霉斑的中央还有黑色的小点(闭囊壳)o病害循环:由菌丝体和闭囊壳在病株或者枯枝上过冬,以子囊孢子经过气流传播,并且通过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o白粉菌包括四个类型:钩丝壳属,叉丝单囊壳属,球针壳属,单丝壳属,白粉菌属o防治▪选育抗病性树种▪修剪枝条,将病枝,落叶一起处理▪合理栽培管理,适当施肥,保证根系的正常生长,防止植物早衰▪药剂防治•园林植物炭疽病:o症状:初期出现退绿小斑点,之后扩大并形成褐色的圆斑,在边缘出现半圆形或者不规则的圆斑,一般比中间的大,后期病斑的中心变为灰色并且有黑色的小点(分生孢子盘)边缘为黑褐色o病害循环:菌丝体,分生孢子盘--春天分生孢子--风雨初侵染--当年发病病斑分生孢子再次侵染o发病条件:高温高湿多雨的天气易传播病菌,偏施氮肥,植株过密通风不良易引起病害,不同植株的抗性不同o减少侵染源,抗病品种,园林栽培技术:加强栽培管理(这个是回答哪个问题只要说园林栽培技术都可以说的),增强通风透光,合理密植,控制氮磷钾肥的含量(就是把之前的发病条件反过来说)提高抗性(这个也是都可以用的)•月季黑斑病:o症状:初期叶表面出现黑褐色小点,后期变成圆形或者不规则的紫黑色斑块,斑块边缘为不规则o病害循环:以菌丝体在芽鳞,叶痕和枯枝落叶上过冬,春天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进行初侵染,一次侵染之后可以进行多次再侵染o温度高,湿度大,降雨量大,氮肥施用过多,植株过密,通风不畅的条件有利于病害发生(发现了吗,和之前的一样哦)o防治方法:▪及时溅出病枝枯枝,减少侵染来源▪园林栽培技术:合理密植,平衡但磷钾肥的施用量,增强通风▪药剂防治•灰霉病:o菌丝体在植物残体上过冬,菌核在土壤或者混入种子中传播;次年春天产生分生孢子,风雨传播,当年发病之后可以形成分生孢子再次侵染o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减少侵染物来源▪生物防治•花木白绢病:o症状:初期在茎基部产生褐色小斑,之后成为白色细绢状物的菌丝,成扇形扩散,最后产生褐色的油菜籽状菌核,最后全株哭死(呵呵,看懂就行)o发病规律:▪病害循环:以菌核在土壤中过冬,可以存活4-5年,通过雨水和土壤越冬,直接或从伤口侵入▪发病条件:▪雨水充足,温度高的季节易发病,6月份开始发病,78月最厉害▪基质丰富,肥料充足的土壤不易感染(这点倒是挺奇怪的),偏酸性的土壤易感病)o防治方法:▪选择优秀圃地,染病严重的可以和玉米类禾本科植物混作4年以上,深耕翻土,筑高床,疏沟排水,即使松土除草,增施有机肥▪及时拔除感病植株彻底销毁▪喷洒cnmmjbnmjb3.8药剂•紫荆角斑病:o症状:初为针孔大小的穿孔,后逐渐扩散为大的,多角形,褐色或者黑色的较大斑点,后期可产生黑色小霉点o病害循环:以子座和菌丝体在残枝上过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随风雨传播,经过初侵染之后可以多次再侵染o多雨利于发病o防治方法:冬季收集叶片并进行焚烧或深埋o病初期喷洒1比1比150波尔多液或者70%甲基托布津溶液800-1000溶液,7-10天一次,工2-3次(严重怀疑记不住)•猝倒病:o四种类型:▪种芽腐烂型▪茎叶腐烂型▪幼苗猝倒型▪立枯型o病原(这一章倒是真是让我有了记录一下的冲动):立枯丝核菌,腐霉菌,交链孢菌,镰刀菌o越冬:腐霉菌:菌丝体和卵孢子;丝核菌:菌丝体和菌核;镰刀菌:菌丝体,菌核和厚垣孢子o传播:通过雨水,流水,农事操作或者使用带菌肥料传播,通过伤口或者直接传播o再侵染:侵入后,在寄主的薄壁组织下繁殖,以后形成新的子实体进行再侵染o发病规律:▪前作感病▪土壤板结▪土块大,积水▪有机肥未腐熟▪播种不宜太早o防治▪土地选择▪种子选育▪种子和土壤消毒▪药剂防治▪生物防治•唐菖蒲花叶病:o越冬场所,种球,病残株,以及一些田间的宿根花卉的根o传播途径:蚜虫及汁液传播,田间农事操作和汁液接触也会使病情扩大蔓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