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学设计说明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的学习,侧重位置、地形、气候和人口的学习。
三、讲授新课目标(一)印度的位置和范围自学问题11.读图7.32和7.34,说出印度的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2.在图7.34上指出印度的首都和印度相邻的国家。
生活案例1:学生自学完成以后,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点评。
地理位置中,注意引导北回归线。
给出生活中的场过渡:情境过渡从生活情境中出发,去感受,去选择。
引导出来自然环境的学习。
(生活案例2)目标(二)印度的自然环境1.在P31图7.34上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德干高原。
2.利用P33正文和图7.38,印度大部分地区是______气候,气候特点是:_________ 。
3.阅读P34和图7.38,归纳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生把刚才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提高学习的趣味性,把书本生活化。
自学-展(一)地形(生活案例3)生活案例3,把地形的学习,用“旅行团自北向南穿越印度”,串联起来,让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地形的变化和地势的高低起伏。
过渡:学习过印度的地形,接下来继续学习印度的气候。
(二)气候1.展示“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印度的气候名称。
2.展示“孟买的降水量柱状图”,引导学生从气温和降水两个方面,归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气候特征。
并且用表格的形式,把零碎的、无条理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
(自学问题3)再次将地理问题故事化,将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
3.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是重点问题。
但是难度不大,所以,我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突破重点。
并且,将知识点汇总,让学生填写。
真正做到思维清楚。
逻辑清晰。
过渡:展示印度人口众多的图片,转入“印度的人口”学习。
目标(三)印度的人口自学问题3阅读P31内容和图7.36,2011年,印度人口达______亿,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___位。
目前,印度人口还在以________速度增长。
2.印度的人口政策是:_________。
3.运用P32-33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有什么优势和劣势。
七下地理印度教学设计思路
七下地理印度教学设计思路引言: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二多的国家,其独特的地理特点和丰富的文化传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不同国家的绝佳机会。
本文将以七年级地理课程为背景,旨在通过设计丰富的印度教学内容,帮助学生们全面理解印度的地理特征、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
一、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和边界:介绍印度的地理位置,包括周边国家和重要的地理边界。
2.地形特征:印度地形复杂多样,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恒河和印度次大陆等。
可以通过地图和图片展示,让学生们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
3.气候特征:介绍印度的气候区划,包括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等。
可以通过气候图表和简单气象观测记录,帮助学生们理解印度的气候变化。
4.自然资源:介绍印度的自然资源,如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等。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展示,让学生们了解印度的自然资源的重要性和利用方式。
二、人文地理1.人口和城市化:介绍印度的人口特点,包括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人口结构等。
同时,引导学生们思考印度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2.宗教和文化:介绍印度的主要宗教,如印度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
让学生们了解印度的宗教多元性,以及宗教对印度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3.语言和民俗:介绍印度的主要语言和民俗传统,如印地语、旗袍、印度舞和瑜伽等。
可以通过音频资料和文化艺术展示,让学生们感受印度的语言和民俗的多样性。
4.教育和科技:介绍印度的教育制度和科技发展,包括印度的教育资源、科研成果和创新能力等。
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印度的教育和科技对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性。
三、社会经济发展1.经济发展:介绍印度的经济特点,如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情况。
可以通过统计数据和地图展示,让学生们了解印度的经济结构和发展程度。
2.贫富差距:介绍印度的贫富差距现象,并引导学生们思考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
可以通过绘画、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活动,让学生们对贫富差距问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印度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案例评选参选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印度》第一课时学校:开原市三家子乡中学主备人:徐玲印度《印度》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2.学科:地理3.课时:2课时4.学生课前准备:搜集关于印度的资料二.课前准备设计教材分析:1.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本课题教材是让学生根据对印度地形气候的了解能自主分析印度的形成其独特现状的原因,另外还介绍了印度农业的变化,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2.本节其用意在于使学生避免死记硬背,而是能够通过地理材料了解印度,分析印度的现状,明白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发散思维,激发自己的所想所思,提高学生灵活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为正确的人地观念的形成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1、通过当堂的活动题及课后作业和资源与学案的完成情况来看学生对大部分知识掌握了,掌握情况较好2.通过读图结果来看,学生的识图能力还不是很好,这个还需要不断的加强。
3.学生认知障碍点就是印度的西南风与其水旱灾害的关系。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印度是南亚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文明古国。
2.明确印度的地形特点。
3.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学资料,说明印度人口特点,及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4.通过地图及图片的阅读与分析,能够解释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1、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口观,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2、根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气候类型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为以后的生活服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我们应珍惜和爱护人类的家园;2、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教学重点:印度的人口情况。
教学难点:印度多水旱灾害的原因。
三.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填图活动法、讨论归纳法等相互结合。
印度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1)》教学设计一、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总体分析:《印度》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七年级下学期主要是学习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因此第六章主要是从整体上学习了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而本章是将第六章所学的内容进一步以地区和国家形式进行具体的应用和分析。
而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因此是本章的重要章节。
而且学好本章,可以为下一章节学习我们不太了解的东半球其他国家和地区做好准备。
具体分析:教材简明的选取了“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和“发展中的农业”四个内容集中地反映了当今印度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本节主要讲解“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水旱灾害频繁”两部分的内容,具体包括:利用书中图“印度在世界中的位置”及活动问题的设置,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阅读资料结合视频内容了解印度文明古国的历史背景;结合数据分析印度的人口情况;通过书中活动掌握印度的气候特点,并探索其水旱灾害频繁的成因。
2、学情分析从年龄特点来看,七年级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往往是令他们感到“新、奇、乐”的材料,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但由于空间想象能力有限,所以对地理问题的理解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中应采用形象生动的图片、影音资料以及多媒体展示等手段,结合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通过活动中的思考及展现,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另一方面,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和各种统计图表中提取、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为学习印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因此,在教学中应利用学生已有经验,通过活动的设置引导其自主进行分析、归纳,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但由于学生掌握程度不同所以在利用已有知识学习时需要通过不断的引导,帮助其建立与新知识联系;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读图分析,了解印度所处的地理位置。
教学设计2:7.3 印度
重点:印度的人口特点及其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
难点:印度的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教学
方法
对印度地理位置及气候特点采取读图分析法。
对印度人口问题及如何抗御旱涝灾害采取讨论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南亚地形图,南亚季风图,印度年降水量分布图。
C.目前印度已能出口一定的粮食
D.目前印度人口增长速度已大大减缓
3.下列关于印度自然地理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 )
A.北部是山地,中部是平原,南部是高原
B.全国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C.恒河水量丰富,全年水流平稳,有利于航运
D.西濒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
4.下列关于印度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B D )
C.印度最大的城市 D.印度最大海港
12.印度较为发达的高科技工业有( A B )
A.航天工业 B.计算机软件 C.激光工业 D.高分子合成工业
作业设计
呈现相关网站,课后探究文盲占60%的印度为何能成为世界第二大软件生产国。
板书设计
一、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1.位置:周围的国家
2.地形:平原、高原为主
3.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压力
小组合作探究使知识再现,既深化本堂课的重点,又可以展示学生的艺术才能、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等能力。
检测
导效
1.印度最重要的河流是( B )
A.印度河 B.恒河 C.布拉马普特拉河 D.湄公河
2.下列关于印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C )
A.印度每年分为旱季和雨季,1—6月为旱季,7—12月为雨季
B.印度西北部是全国降水最多的地区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
初中地理《印度》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类型。
2. 掌握印度的人口数量和增长特点。
3. 认识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农业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1. 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
2. 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
教学难点:1. 印度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类型的理解。
2. 印度的人口增长原因的分析。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地理》相关章节。
2. 多媒体课件。
3. 印度地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自然风光、民间舞蹈和泰姬陵等图片,引导学生猜测这些图片所反映的国家。
2. 教师简要介绍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指出与中国的可比性,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二、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引导学生描述印度的海陆位置、主要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及方位。
2. 引导学生读图,了解印度的地形特点,找出主要的河流、平原、山脉和高原。
3. 教师讲述印度的地形分布,强调印度是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面临巨大的人口压力。
三、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世界人口数前六位国家,引导学生读出中国和印度的人口数。
2. 教师讲述印度的人口增长原因,如高生育率、低死亡率、医疗条件改善等。
3. 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人口增长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四、印度的宗教、文化和农业发展(1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印度的宗教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主要宗教及其对文化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农业发展情况,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灌溉技术的应用等。
3. 教师讲述印度的饮食文化,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特色美食。
五、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人口增长特点和宗教、文化、农业发展情况。
2.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和多媒体课件,绘制印度的地形分布图,并简要描述印度的人口增长特点和农业发展情况。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是关于南亚地区的一个重要国家。
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印度的基本情况,认识到印度在我国南亚外交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相关知识,对南亚地区的国家有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作为一个复杂的国家,其地理、气候、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需要进一步学习。
此外,学生可能对印度的宗教、美食、文化等方面感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和宗教等特点,认识印度在我国南亚外交中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讨论、小组合作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这个国家的兴趣,增进对南亚地区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印度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分布3.印度的宗教文化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河流、地形等。
2.案例分析法:以印度的农业、工业、城市为例,分析印度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印度的宗教、文化、美食等,增进学生对印度的了解。
4.比较法:将印度与其他南亚国家进行比较,突出印度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印度的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小组讨论问题和课后作业。
3.准备板书课题和关键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印度的美食、舞蹈、电影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印度。
2.呈现(10分钟)展示印度地图,引导学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河流、地形等。
同时,介绍印度的气候特点,如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等。
3.操练(10分钟)分析印度的农业、工业和城市分布。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
七年级地理印度教案【篇一: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篇二:人教版七年级地理印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地理第七章第三节印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特点。
读图分析印度气候特征,及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读图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从材料中分析出印度人口增长快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依据地图和资料分析印度的自然情况,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印度是世界闻名古国,我们要了解、爱护、珍惜这个人类的家园。
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口观。
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成功体验,激发形成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①印度的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②印度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难点:农业的分布及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三、学情分析:基于对学生已有学习水平的估计,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注意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印度人的穿衣、风俗等日常生活拉近了学生与地理的距离,以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思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和效率。
并且通过设计导学案,开展小组讨论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极具印度特色歌曲,吸引学生注意,感受异域风情。
上课时,教师提问:歌曲好听吗?学生回答:好听。
教师:好听,就是听不懂歌词,那同学们有没有听出是哪一国的歌曲?从而引出印度。
但是并不直接开始新课教学,而是从印度独特的文化信仰和风俗习惯入手,播放印度舞蹈视频,展示印度服装、恒河沐浴、湿神婆、神牛、泰姬陵,在讲解期间更是运用了时下最流行的网络用语——颜值很高来形容印度美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浓厚的印度民族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很快对印度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把学生分成八个六人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导学案,最主要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学习的平台。
初中地理_印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阅读地图,能够描述印度的地理位置,说出印度的主要邻国。
2.能够运用资料分析印度的人口特点以及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读图说出印度的地形、河流以及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4.运用相关地图,说明印度水稻、小麦分布与降水、地形的对应关系。
【评价活动方案】1.通过教学环节一“聚焦出行难,感知人口众多”,教师引导学习印度的人口,完成学习目标2.2.通过教学环节二“赏穿衣特色,探索自然环境”,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印度的地理位置、相邻国家、地形与河流、气候等,完成学习目标1、3.3.通过教学环节三“品美食诱惑,直击粮食生产”,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学习印度的粮食生产,完成学习目标4.【教学重点】1.印度的气候特征和影响。
2.印度的粮食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印度的粮食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情景体验、图释导学、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等【课前准备】将全班同学分成四个大组,每个大组一名组长,然后把每个大组分成3个小组,每组4人,每小组设置一名小组长小组内分别为1—4号, 1号为A类学生,2号为B类学生,3号为C类学生,4号为D类学生。
【教学活动设计】激趣导入:播放印度典型的文化现象——这是一个开挂的国家;播放完,让学生猜猜这是哪个国家,从而导入印度的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印度一些典型的,不可思议的文化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将印度的文化也传递给学生。
转承:品味生活点滴,探访神秘国度,同学们今天就让我们以“开挂”为主题,走进印度,学习了解这个开挂的民族;“开挂”现在表示不可思议,惊人、惊叹的意思,还有“外挂”的意思,也就是挂在外面,在印度火车票是有挂票的,接下来,我们还看看印度的火车……环节一:聚焦出行难,感知人口众多关键词:人口、众多(用于完成学习目标2)情景设计:PPT呈现印度“开挂”出行的火车;然后问,是不是很惊讶,绝对超赶我们中国的春运,同学们从这样“开挂的出行”,反映出来什么问题呢?问题引领:1.读图回答,印度人口世界第几?2.读图回答,印度人口的增长速度?3.根据资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印度”教学设计(人教版)
个 国家 , 地理 教 师需要 思 考 的 问题 。 是
二 、 学 目标 教
知 识 与技 能 : 了解 印度 的 自然 环 境 和 风 土人 情 , 系 联 生活 ; 了解 印度 的人 口压 力 , 学 生 认 识 到 印度 人 口增 长 使 与 资源 、 境 和 经 济 发 展 的 关 系 ; 步 学 会 分 析 南 亚 地 区 环 初 旱涝 灾 害频 繁 的原 因及其 影 响 , 一步 培 养 学 生运 用 地 图 进 获取信 息 的能 力 。 过程与方法: 结合图片、 录像等资料 , 利用合作学 习、 讨
邻 国分 为 陆上邻 国和海 上邻 国两类 )
( 师总 结 ) 教 印度 位于 亚 欧大 陆 的南 部 , 临 阿拉伯 海 , 西
东 濒 孟 加 拉 湾 , 到 印度 洋 。陆 上 西 临 巴 基 斯 坦 ,匕 中 南 =临 j
国、 尼泊尔 、 不丹 , 东邻孟加拉 国和缅甸 , 南与斯里兰卡 隔
拉 伯海 。 ( 识补 充 ) 示 恒 河 的 图片 ( 徒 沐 浴 )介 绍 印 度圣 知 展 教 , 河; 简单 介绍 印 巴 冲突 、 什米 尔地 区 。 克 ( 识巩 固 ) 验 学生 对 第 一 部 分知 识 学 习 的掌 握 , 知 检 并 且 运用 所 学 的地形 知识 解 决 问题 , 以致 用 。 学 ( 合作 探 究 ) 中 国西南 边 陲 进入 印度 , 将 选 择 怎样 从 你 的交通 工具 与 线路 ? 点睛 : 因为喜马拉雅 山脉 的限制 , 轮船是理想 的交通 方 式 。路 线 : 拉 湾一 印度 洋一 阿 拉伯 海 。 孟加
《印度》 教学设计
《印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特征。
掌握印度的人口特点、宗教文化、主要城市。
理解印度的农业和工业发展状况。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拓宽国际视野。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增强学生对世界的关注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气候特点。
印度的人口问题和农业发展。
2、教学难点印度宗教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分析印度工业发展的优势和面临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直观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印度的精彩视频片段,如印度的传统舞蹈、盛大的宗教庆典等,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问学生对印度的初步印象,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印度。
2、知识讲解(25 分钟)(1)地理位置展示世界地图,指出印度在亚洲的位置,让学生描述其经纬度范围。
强调印度位于南亚地区,是南亚面积最大的国家。
(2)地形与气候利用地形图,介绍印度的主要地形区,如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部的恒河平原、南部的德干高原。
结合气候图,讲解印度的主要气候类型,如热带季风气候,并分析其气候特点和对农业的影响。
(3)人口展示印度人口增长的图表,让学生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
讨论印度人口众多带来的优势和问题,如劳动力丰富但资源压力大等。
(4)宗教文化简单介绍印度的主要宗教,如印度教、佛教等。
通过具体的宗教习俗和建筑案例,让学生感受宗教文化对印度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5)农业讲解印度主要的农作物,如水稻、小麦、棉花等的分布地区。
分析印度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面临的挑战,如水旱灾害频繁等。
(6)工业介绍印度的主要工业部门,如软件业、钢铁工业等。
探讨印度工业发展的优势,如丰富的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等,以及存在的问题,如基础设施不足等。
初中地理《印度》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印度》教学设计第二节印度农业开展的条件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人口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关于“印度”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例如2(引入)印度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一直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之它的矿产资源丰富,印度具有开展经济的有力条件,但由于长期遭受英国殖民统治,资源被大量掠夺,经济。
只有在印度独立后,不仅农业得到了开展,工业也得到了迅速开展,现在印度已成为开展中国家中工业化较兴旺的国家之一。
(板书)三、开展中的民族工业(提问)一个国家的工业建立对哪种自然条件要求较高?(矿产资源)(展示印度矿产资源和工业的分布图)(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这些矿产主要分布在哪里?目前,印度都有哪些主要的工业部门?(学生答复)教师注意:英国殖民者统治期间,印度经济开展畸形,只有采矿业、纺织业比较兴旺。
独立后,印度重视培养科技人员,依靠自己的力量开展了民族工业。
其中电力、钢铁、机械工业开展迅速,核能、电子、航空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到达了一定的规模。
目前,印度正从一个的农业国向工业—农业国转变。
(提问)印度钢铁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展示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图)(引导学生思考)印度的棉纺织工业和麻纺织工业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区,为什么?(学生讨论)教师进展归纳(农矿产品与工业开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并用表格表示,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工业部门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钢铁工业德干高原东北部煤、铁、锰丰富,矿区邻近棉纺工业孟买靠近最主要的棉产区麻纺工业加尔各答地处黄麻产地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到孟买、加尔各答、新德里三个城市,确认这三个城市在图中的准确位置,展示印度城市的景观图片,简要介绍这三个城市的根本情况。
(教师归纳板书)(复习反响)【板书设计】工业开展条件主要工业部门主要城市新德里、加尔各答、孟买。
初中地理_七年级下册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印度》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印度的风土人情。
2、利用地图说出印度的位置、地形、首都3、让学生了解印度的人口概况以及印度的人口政策重点:印度的位置、地形难点:印度的位置、地形【板书】印度展示世界地图,让学生找出印度的位置。
投影印度的概况。
展示印度旅游的常识展示印度风土人情的图片印度是瑜伽的发源地展示有关印度的服饰,舞蹈展示有关印度的宏伟建筑:泰姬陵(师):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又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板书】一:印度的地理位置【探究思考1】:1:在地图上指出印度的纬度位置。
(生):大概北纬8°到北纬35°(师):有条重要的纬线经过(生):北回归线(师):从而看到它大部分位于(生):热带【探究思考2】:1:在地图指出印度的海陆位置。
(生):南临印度洋,东临孟加拉湾,西临阿拉伯海。
2:找出印度周围的邻国。
(生)巴基斯坦、克什米尔、中国、尼泊尔、不丹、缅甸、孟加拉国【板书】二:印度的地形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指出:1:印度最大的河流?恒河2:印度的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展示恒河的图片阅读恒河的介绍小结:印度的地形特点齐声朗读【阅读材料】读得好的小组,加分【板书】三:印度人口(师):印度的人口情况如何?(生):人很多(师):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师):从图表可看出:世界人口前六位的国家分别是?(生):中国、印度、美国、印尼、巴西、巴基斯坦【探究思考3】:(师):从1993年到2011年,印度大约增加了多少亿?(生):3.22亿【探究思考4】:书本p32 活动1: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优势1:劳动力丰富,价格低廉。
2:消费群体庞大,消费市场广阔。
书本p33 活动2:印度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少,影响粮食供给,而且还导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严重低于世界平均值,影。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印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印度》是学生在初中阶段接触到的关于印度的地理知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方面的内容。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文字,生动地展示了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印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关于世界地理的基本知识,对亚洲其他国家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印度作为一个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都非常丰富的国家,学生对其了解程度不一。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探究印度的地理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地理特征;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表等资料,学会分析印度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社会经济状况;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印度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印度的地理位置、气候、农业、工业、城市等地理特征;2.教学难点:印度的气候对农业和工业的影响,以及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以印度的实际情况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印度的地理特征;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印度的不同地区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地理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印度的地图、气候图、农业和工业分布图等;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3.小组讨论: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不同的讨论主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介绍印度的概况,引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对印度有哪些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呈现(10分钟)展示印度的地图、气候图、农业和工业分布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印度的地理特征。
初一地理印度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
初一地理印度教案人教版(优秀6篇)《印度》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设计思路】本课教学的基本思想是以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建立英语语言环境,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地理学科知识为内容,进行沉浸型双语教学。
本课的主要特点是:利用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教师运用英语为主要教学语言,让学生沉浸英语环境中,达到自然而然运用英语这个语言工具来分析、解决问题的目的。
在积极参与地理学习活动中,提高英语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1.地理学科教学过程中,创设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地理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应用能力;2.认识印度的位置,明确地理方位,培养学生地图分析能力;3.了解印度的人口压力,使学生认识到人口的增长一定要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并通过分析人口数据图,培养学生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教学重点】1.印度的地理位置2 . 印度的人口问题【教学难点】英语语言环境与地理学科教学相结合【教学手段】自制地理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1.英语沉浸法2.探究式3.谈话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影片《西游记》剪辑片放映,引出主题“印度”[教师提问] have you ever seen this tv plays? what is it about? can you tell me the story of “trip to the west”?[学生活动] 学生用英语讲述西游记的故事[教师承转] in the story, where does ‘west’ really mean?(西游记的放映,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西游”的目的地是印度,可以自然而然的引出主题;另一方面,由于西游记的故事学生非常熟悉,教师用英语与学生交谈西游记的故事,学生容易接受,并能激发学生应用英语的动机,用英语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积极性,并在心理上消除学生语言障碍,克服学生不敢用英语表达,怕说错的心理,在轻松愉快的环境运用英语表达思想;再次,学生讲西游记的故事的活动也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英文水平的平台。
初中地理《印度(12)》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节印度教学设计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在哪里?学生展示印度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邻国教师巡视学生指图说出邻国科普南亚的有关知识教师解释一箭十星的含义学生以唐僧师傅的身份介绍南亚的知识过渡出示图片学生观看图片,发现人多这一现实第二关“ 大彻大悟” 思人口问题出示合作探究题学生分组探究1.读图7.36,找出2011年印度人口总数,并分析印度人口增长特点。
2.运用课本32-33页的活动材料,分析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和劣势。
3.结合32页的阅读材料,找出人口问题的解决措施。
人口特点点拨学生注意横坐标和纵坐标的含义学生分析印度人口特点:人口数量多,增长快人口众多的优势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印度人口的情况:印度这个国家人口数量多、人口数量增速快。
这样的情况必将会对印度这个国家产生一定的影响。
什么影响呢?运用材料,归纳印度人口众多的优势。
人口众多的劣势知道学生理解人均值的含义阅读下表,说说印度众多人口对资源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气候类型展示气候图指图明确印度的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指导学生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得出气候特征学生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得出气候特征季风指导分析东北季风,西南季风的影响读图填表,分析南亚1 月、7 月的风向变化及影响。
水旱灾害教师在引导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图表进行归纳总结。
西南季风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易发生水旱灾害,给印度经济发观察印度的洪灾和旱灾图片,分析印度的气候特点导致严重的自然灾害。
为什么说西南季风是造成印度水旱灾害频发的罪魁祸首?,小麦,水稻分布与降水关系试分析印度粮食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探究延伸指导学生分析延伸题1.综合印度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分析造成印度粮食紧张的原因有哪些?2.假如你是印度的农业部长你认为如何趋利避害促进粮食稳产高产收获平台教师聆听点评 学生谈收获达标检测 学生做题,师生核对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第三节《印度》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2.学会分析“孟买各月气温与降水量分布图”和“南亚1月、7月风向图”,了解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及其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重点
1.印度的人口问题。
2.热带季风气候与频发的水旱灾害。
教学难点: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与水旱灾害频繁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设问方式引入:《西游记》同学们都看过,唐僧要去西天取经,西天指哪里呢?是指古代的天竺,就是现在的印度。
印度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今天咱们也去取一回经。
板书:第三节印度
[讲授新课]
1.课件展示:图7.32;7.34“印度的地形”,明确印度的方位、邻国,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的地理位置、邻国和地形、河流分布的特点。
2.课件展示:图7.35;7.36“印度人口的增长”,并思考:
①目前印度人口已经超过多少亿?
②18年间印度人口增长了多少?
③从2001年到2011年,10年间印度净增多少人口?
板书:一、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3.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读图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印度人口问题的主要特点是: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4.学生朗读P32页的一段文字资料,并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①说说你对印度未来人口趋势的看法。
②众多的人口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5.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得出结论。
①从文字资料中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印度政府开始采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奖励计划,但是由于印度广大农村的传统观念还十分强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印度人口每年净增量会越来越大。
照此速度,本世纪中叶,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而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②学生阅读32页活动1,讨论总结人口众多的优势。
③课件展示:图表“印度部分资源、产品的总量和人均占有量(1998年)”,说明人口的过度增长会对一个国家的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6.课件展示:图“亚洲的气候”和图
7.38“孟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并思考: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其气候特点是什么?
7.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印度大部分地区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以孟买为例,可以看出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全年高温,雨旱两季。
雨季(6~9月),特别是7月份降水更加集中;旱季(10月~次年5月)。
那为什么印度的降水会有旱季、雨季的差别呢?
8.课件展示:图7.39“南亚1月风向”和“南亚7月风向”,并思考:
①印度雨季和旱季的盛行风向有何差别?
②西南风的几种变化情况,并填表。
9.学生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课件展示:
月份风向吹向降水季节
6~9月西南风海洋—陆地雨季
10月~次年5月东北风陆地—海洋旱季
水灾旱灾
西南风的变化来得早,退得晚,风力强来得晚,退得早,风力弱
有的年份又很少,水旱灾害频繁。
板书:二、热带季风气候
10.课件展示:图7.40“印度的洪灾”和图7.41“印度的旱灾”
从图片可以看出,水旱灾害给印度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为了抵御灾害,印度人民修筑了很多水利工程,但还远远不能满足抗灾的需求,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对粮食的消费量极大。
因此,印度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生产。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印度的粮食问题。
[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分组讨论。
(1)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的原因是什么?
(2)印度在20世纪60年代之后,粮食迅速增长的突破口在哪里?
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由于水旱灾害频繁、生产技术落后等原因,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印度粮食不能自给,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粮食。
现在,印度粮食能够自给要归功于20世纪60年代推行的“绿色革命”。
(学生朗读P38阅读材料“绿色革命”)“绿色革命”改进了粮食生产技术,使粮食供应状况逐步得以改善。
目前,印度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而且还有一定的余粮可供出口。
板书:三、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3.课件展示:图7.41“印度水稻和小麦的分布”,图7.42“印度年降水量的分布”和图7.34“印度的地形”,将三幅图进行对比,分析粮食作物的分布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地形分布的对应关系。
4.小组讨论,评价点拨。
水稻和小麦是印度主要的粮食作物,二者的产量均居世界前列。
通过对照可以发现,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充足、地势平坦的恒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麦则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少、光照足的恒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
这也说明,农业生产和自然条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
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地理环境,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朗读P39阅读材料,对比印度南北方在饮食习惯方面的差异。
同我国类似,印度也是“南米北面”,但是在制作方法上不太一样)
5.承接过渡:近代历史上,印度有很长一段时期,处于英国殖民统治下,本国工业发展缓慢;独立后,印度工业得以迅速的发展。
板书:四、发展中的工业
6.课件展示:表格“印度独立前后工业部门与形成原因的比较表”,阅读P39页相关容,思考比较项目,并完成表格。
7.课件展示:图7.43“印度矿产资源、棉花、黄麻和工业的分布”,分析工业的分布与原料产地之间的关系,并完成表格。
工业部门分布地区主要工业城市
钢铁工业煤、铁产区加尔各答
棉纺织工业棉花产区孟买、班加罗尔、新德里
麻纺织工业黄麻产区加尔各答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般规律:工业中心应接近原料产地。
8.学生阅读P40活动第2题相关材料,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9.学生发言,教师引导。
通过讨论,使学生树立以下信念: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虽然还十分落后,但未必什么产业都是落后的。
比如印度在核电技术及其应用、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及出口、航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突破,都有力地说明了发展中国家是可以逐步赶上世界经济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可以腾飞。
[课堂小结]
印度与我国同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印度的经济发展中有许多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
比如印度为解决粮食问题而进行的“绿色革命”,印度大力发展高新产业的创新思路等。
板书设计
三、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
1.“绿色革命”
2.主要粮食作物及分布
四、发展中的工业
1.独立前后情况对比
2.工业分布与原料产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