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大豆播种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春大豆播种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春大豆播种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春大豆播种后需要注意的问题

眼下正是春大豆和春玉米的播种时节。省农业厅有关专家提醒,春大豆和春玉米的播种期时间跨度长,天气变化快,播种条件千差

万别,不宜盲目提前播种。

适期播种在3月底至5月中旬

早熟栽培要选用生育期较短的品种

根据栽培目的、上市期以及茬口,农民朋友可安排选用不同的品种。早熟栽培的,应选用生育期不超过75天的品种,如春大豆选用

引豆9701、95-1、青酥2号,鲜食玉米选用苏玉糯1号、浙凤糯2

号等,以达到早播早收早上市;间作套种也应选择生育期较短的品种,生育期最好不要超过80天,以利于缩短作物共生期,减小不同作物

之间的不利影响;企业订单收购的,要根据企业收购标准选用相应品种,如大豆主要选用台湾75,玉米选用金菲、黄金3号等。

大豆播种深度在2厘米左右

种植春大豆和春玉米要注意土壤和天气情况。专家说,大豆是子叶出土作物,许多大豆种子往往在出苗时出现子叶顶土困难而发生

闷种烂芽现象。因此在播种时一定要控制播种深度,盖籽土要细碎,厚度掌握在2厘米左右。玉米出苗相对容易,但也不能播种过深,

以免出苗时间过长引起烂种。

(一)根腐病

通过种子处理,用2.5%的适乐时悬浮种衣剂按种子重量的

0.2%~0.4%进行种子包衣防治。

(二)霜霉病

用58%雷米多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或72%杜邦克露可湿粉800倍,65%的代森锰锌可湿粉500倍喷雾防治1~2次。

(三)大豆灰斑病

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喷雾,间隔7~10次连喷2~3次。

(四)紫斑病

开花后发病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1000倍或7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粉1000倍喷雾防治。

(五)炭疽病

重病田可用50%的多菌灵1000倍或者70%代森锰锌可湿粉400~500倍喷雾防治。

(六)花叶病

(1)苗期及时拔除病苗。

(2)防治蚜虫

用10%吡虫啉可湿粉3000倍或25%阿可泰水分散粒剂5000~10000倍喷雾防治。

(3)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可用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或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喷雾,间隔7~10天1次,连喷2~3次。

林下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林下大豆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林下种植大豆能充分地利用光、热、水等自然资源,通过挖掘时间和空间的潜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同时,该模式更有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减少水土流失、提升耕地质量。 1品种选择 1.1选株高 一般选株高70~80cm的大豆品种,过低产量低,过高容易倒伏。 1.2选株型 应选透光性好的品种,如株形呈宝塔形的上窄下宽的品种。 1.3选长相 选植株长相收敛,叶柄短且与主茎夹角小,上部叶片变小变尖的品种。 1.4选适应性 选抗逆性强、主茎弹性好、抗倒伏、抗炸荚的品种,最好是底荚高度高于10cm,成熟时落叶性好的品种。 1.5选审定品种 选用经过国家或河北省审定,且本区域在审定范围内,并在生产上推广示范的品种。 2确保播种质量 2.1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秋季深翻,春季耙平。结合播前旋耕一次性将底肥施入土壤中,一般施用三元素复合肥20kg/亩左右,也可以施用

磷酸二铵20~25kg/亩加氯化钾5~10kg/亩,后期根据大豆的长相酌情追肥和叶面喷肥。 2.2适时播种 大豆播种的最佳时间为6月20日左右,最迟也不应超过6月底;在底墒不足的情况下最好造墒播种,来不及造墒的也可以播种后再喷灌或滴灌;一般播种量在5kg/亩左右,播种深度一般以2~3cm为宜。 2.3确定种植密度 大豆种植密度一般为1.2万~1.5万株/亩;地力较好且播种较早的地块和适合稀播的品种每亩留苗密度可稍低一些,在1.3万株/亩左右,地力较差或播种较晚的地块以及适合密植的品种,每亩留苗密度可在 1.5万株左右。 2.4确定树豆间距 根据树龄大小和树木品种共同决定树木与大豆的行间距,树龄小的或者树木品种遮阴度小的间距小一些,一般情况下1年树龄的树豆间距在80cm左右,随着树龄的增加间距适当增大。 3田间管理 3.1前期(苗期)管理 主要是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壮。 3.2中期(花荚期)管理 本时期为大豆的花、荚形成期,也是大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是大豆一生需水需肥的第一高峰期,此期遇旱要及时浇水。另外,可以针对早播、高水肥、高密度、有旺长迹象的地块,在大豆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吉林省九台市文章来源:吉林省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点击数:11565 更新时间:2010/10/28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来源。大豆在我国分布较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的栽培。大豆平均单产最高的国家是意大利,平均每公顷是3.45吨以上,阿根廷每公顷在2.55吨以上,美国每公顷2.25吨以上,而中国每公顷不足1.7吨,说明我国大豆平均单产与其它大豆主产国有很大差距。所以如何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益已成为我国入世后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促进我国大豆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农业部从2002年就已开始将大豆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期通过5年的时间使我国大豆品质差、产量低的状况有较大转变。现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大豆产量、品质已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东北乃至吉林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是大豆的最佳生产区,所以在我省推广配套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提高我国大豆总产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大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介绍给大家: 一、选用良种 多年实践证明,大豆原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多,种子的可种性逐年降低,致使大豆株高变矮,分枝能力差,单株粒数减少,抗病性降低,品质下降,大豆产量逐年递减。据试验,一个品种连续种植5年,其减产幅度达13%以上。因此,在高产大豆生产上,应该杜绝使用自留种,更不要盲目引种,要应用种子部门新繁育的良种。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所以选用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应注意生育期问题。一般来说,生育期长的品种产量高,生育期短的品种产量低。选用品种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既能充分利用生育季节,又能保证高产、稳产为原则。应选择在本地无霜期日数最少的年份也能达到黄荚期的品种。我省应选择生育115-125天左右的大豆品种。 第二应注意倒伏性问题。茎秆弱的大豆品种容易倒伏造成减产,茎秆强的品种肥水过多、密度过大,也会出现倒伏现象。高产栽培水平下的品种应选用茎秆强度大的半矮秆、产量潜力大的品种,配方施肥,合理密植。 第三应注意选用抗病品种。应针对当地病害发生情况选用抗病品种。我省病毒病、霜霉病发生严重,所以应从各地实际出发,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综合以上三个问题,我们在选用大豆品种时,应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高产、优质、抗病品种。 吉林省应选用的优质高产品种有:吉林21、吉林35、吉林39、吉林47、吉育57、吉育58、长农13、长农15、长农22、吉科豆1号、黑农35、黑农38等品种。 二、合理轮作 大豆是用地、养地的作物。它作为禾谷类的前茬,能使后茬有不同程度增产效果。据省科院调查,玉米以大豆为前茬比禾本科作物为前茬增产16%。为什么以大豆为前茬增产效果

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大豆生产的产地环境、种子及其处理、选茬和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获、包装、贮藏和运输及质量追溯体系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绿色食品大豆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404.2粮食作物种子第2部分:豆类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12475农药贮运、销售和使用的防毒规程 GB/T15671农作物薄膜包衣种子技术条件 NY/T391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658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1056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3、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要求,宣年活动积温≥10℃在2100℃以上,年降雨量在450mm以上。土壤肥沃、耕性良好。 4种子及其处理

4.1品种选择 应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不应使用转基因品种。 4.2种子精选 播种前对所选用的种子进行筛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粒,虫食粒、破碎及杂质,并晒种。 4.3种子质量 应符合GB404.2的要求。净度不低于99%,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含量不高于12%。 4.4种子处理 可对精选后的种子进行包衣处理,种子包衣应符合GB/T15671的要求,种衣剂还应符合MY/7393的要求。 5选茬和整地 5.1选茬 实行科学轮作,不重茬,不迎茬。宜选用五米、小菱、马铃薯等茬口。 5.2整地 采取机械联合整地,实行秋翻起垄或秋深松起垄,深松深度25cm以上,耙茬、深松、起垄连续作业。耕层土壤细碎、疏松、地面平整,达到适宜播种状态。 6施肥 6.1总则 施用肥料应符合MY/T394的要求,以农家肥料、有机肥料、微生物肥料为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王双双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王双双 发表时间:2016-11-21T16:02:51.983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8期作者:王双双[导读]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 黑龙江省宝清县八五二农场 155620 一、选茬与整地 1.选茬根据轮作要求优先选用麦茬、玉米茬,其次是经济作物茬,尽量减少大豆、杂豆、向日葵茬面积。 2.整地麦茬整地:适时实施深松、耙、耢等作业,整地达到深、暄、平、碎标准。实现秋起垄、秋镇压或春季当土壤化冻4-5cm时立即镇压保墒。(1)整地质量标准:深松30-35cm,深浅一致,到头到边,不重不漏。(2)秋起垄标准:要达到四度,深度:垄顶到垄底深度30-35cm;高度:垄台高度20-25cm;直度:千米弯曲度不超过10cm;齐度:到头,到边,地头整齐。(3)秋施药:秋整地达播后,地温降在5℃以下时进行秋施药作业。配方(每公顷):90%乙草胺1.5-1.8kg+75%噻吩磺隆30-40g(播后苗前也应用此配方)。 二、选种及种子处理 1.选种 选择适宜的优良品种是大豆生产的前提、是内因。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土壤肥力等)、生产水平和品种的生态类型选择生育期适宜、抗逆性强、高产的优质大豆品种。要克服盲目引种,不要把外地高产田或信息及有些新闻媒介推销的品种甚至品系没经科学分析和试验,盲目的大量引种和应用,否则可能达不到预期效果。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做到因地制宜种植。 2.种子处理 2.1种子精选:待播的种子要进行精选,选后的种子要求大小整齐一致,无病粒,净度99%以上,芽率95%以上,含水量不高于12%,力求播一粒,出一棵苗。 2.2晒种:为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前应将种子晒2-3天。晒种时应薄铺勤翻,防止中午强光曝晒,造成种皮破裂而导致病菌浸染。 2.3拌种:为防治大豆根腐病、霜霉病等,用福美双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以种子量的4%进行药剂拌种,防蛴螬、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也可用辛硫磷乳剂闷种,即用50%辛硫磷0.5公斤加12.5公斤水制成稀释液,每公斤该液可拌10公斤种子,拌后4个小时,阴干后播种。也可用大豆专用种衣剂包衣,防大豆根腐病、孢囊线虫病以及地下害虫。当土壤有效钼含量小于0.15ppm时,每千克种子用0.5%钼酸铵溶于20毫升水中,然后洒在大豆种子上,混拌均匀,阴干后播种。 三、播种 1.播期。地温稳定通过7-8℃时开始播种。 2.播法。用垄三耕播机或2BT-2播种机播种,小行距10-12厘米。 3.密度。根据品种特性、水肥条件及栽培方式而定。一般公顷保苗27-32万株。 4.播种质量。种、肥分箱,不混合,播后种、肥不接触,不重播,不漏播,不断条,播种均匀,播后及时镇压。 四、田间管理 1.查苗补种。齐苗后进行查苗,缺苗时及时补种。补种时把种子在水中浸2~3h,如天气干旱时带水补种。 2.中耕定苗。一般间苗和中耕除草二者结合进行,间苗的时间宜早不宜迟,一般在一片真叶展开时进行间苗。间苗时应注意淘汰弱苗、病苗和杂亩,保留健壮苗,中耕深度为5~10cm。 3.中耕追肥。在初花期完成3次中耕的最后1次,深度为10~12cm,埋土不超过第1复计节,并可根据大豆生长情况,适量追施氮、磷配合肥,施尿素4~5kg/667m2和过磷酸钙7.5~10kg/667m2。 在大豆初花期,土壤含水量低于65%时,应及时进行灌溉,并视植株生长情况叶面喷肥,一般用0.75~1kg/667m2尿素加磷酸二氢钾0.3kg/667m2,对水30L/667m2叶面喷施。采取喷灌灌溉方法的,可结合喷灌叶面喷肥。 4.施用壮秆剂 由于植株高大,容易倒伏,影响产量。喷生长调节剂三碘苯酸可以抑制大豆生长,使大豆茎秆矮化,防止倒伏,有利花芽形成。始花期用3~5g/667m2三粉剂或15~18mL/667m2乳剂,对水25~30L/667m2喷洒,盛花期用粉剂8~10g/667m2,乳剂30~40mL/667m2,加水40~50L/667m2喷洒有利于增产。 5.除草。做到化学灭草、机械灭草和人工灭草相结合。 5.1机械灭草早期播种或低洼地块,当大豆钩头出土时采取机械碰头土防冻、灭草,中耕作业土层厚度不过2cm,作业标准以“深趟、重耢、浅覆土”为准。第一遍中耕在大豆一片复叶期,深松杆齿带翼形尺(或耘锄)进行深松除草,垄沟深松28-30厘米;第二遍中耕在大豆2-3片复叶期,结合人工锄草垄沟深松30cm,带铧子趟成方头垄;第三遍中耕在大豆4-5叶期(初花期)进行封垄作业。 5.2人工除草大豆子叶展开后立即开始人工除草1遍,七月份及时人工拔大草,做到8月20日前视野内无超过作物的大草。 5.3化学除草总的要求以土壤处理为主,以茎叶除草为辅。大面积推广播前和播后苗前土壤处理放除杂草技术。播前土壤处理推广秋施药技术,播后苗前土壤处理采用播种、喷药、镇压一条龙作业技术,或播种后2-3d内实施封闭灭草。配方(每公顷):氟磺胺草醚1.5-1.8kg+拿捕净1.5-2kg(或高效盖草能0.7kg)+植物油助剂(药笑宝)1kg或尿素3-5kg。 6.防治病虫害 6.1大豆病害。防治大豆根腐病,每公顷用2%宁南霉素0.75-1公斤,混配乐得固体叶面营养剂0.5公斤;防治大豆灰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1.25-1.5公斤;防治大豆霜霉病可用72%霜脲?氰0.75-1公斤或25%甲霜灵1.5公斤;防治大豆菌核病可用25%咪鲜胺1.2-1.5公斤或40%菌核净1公斤,对水200-225公斤,茎叶喷雾。 6.2大豆虫害。防治大豆蚜虫和大豆蓟马每公顷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45-0.6公斤或20%啶虫脒可湿性粉剂0.1-0.15公斤;防治红蜘蛛每公顷可用1.8%阿维菌素0.3升;防治食心虫可用80%敌敌畏乳油1.5-2升制成毒棍,每4垄插一行,每5米插一根,进行熏蒸防虫;或用菊酯类杀虫剂喷雾防治成虫。

南繁在大豆育种中作用 - 中国种业

南繁在大豆育种中作用 王岚王连铮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一般育成一个大豆品种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特别是大豆育种过程中有性杂交以后往往需要有4-5年分离之后才稳定,为了缩短大豆杂交育种周期,进行大豆南繁是必要的。 此外在北方决选的品系当年种子量少,为了尽早参加品种鉴定试验,需要加速繁殖大豆优良品系,这也是进行南繁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南繁的意义 在大豆的杂交育种过程中,为了加快大豆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年限,对大豆杂交分离世代进行繁殖加代是完全必要的,特别对大豆杂交后的F2-F4代,而且对株高熟期等完全可以进行选择。在北方决选的品系当年种子量少,为了尽量参加品种鉴定实验,需要加速繁殖大豆优良品系。 二、南繁结果 我们从1993年到2015年先后共南繁27次,有个别年份两次,大部分年份一次,我们主要繁殖的材料如下: 1. 1997年育成的品系中作975(现为中黄13),当年由于在鉴定圃比对照增产特别突出,达40.8%,因此决定当年就去海南繁殖。后来又繁殖两次该品系,得以在很多省很快参加区试试验,1999-2000年参加安徽省区试,两年区试安徽平均亩产20 2.73公斤,较对照增产16.0%;1998和2000年参加天津市区试,1998年平均亩产16 3.8公斤,与对照持平;2000年平均亩产157.6公斤,较对照增产5.1%。2000年参加安徽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1.96公斤,较对照增产12.71%。1999-2000年参加天津市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66.85公斤,较对照增产18.15%。现已在9个省市和国家审定推广,并在相邻五个省市示范推广种植,已累计推广八千余万亩,是一个广适应性高产高蛋白的大豆品种。于201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是近二十年来唯一一个年种植面积超过一千万亩的大豆品种,连续七年居全国大豆推广面积首位。 2. 2012年的品系中作122(现为中黄35)比中黄13早熟7天左右,适于黄淮海地区北部,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地区吉林公主岭以南地区种植,由于此品系决选时表现突出,决定当年马上进行南繁,经所内鉴定试验表现突出,2004年参加黄淮海北片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06.0公斤,比对照早熟18增产19.3%(极显著);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204.3公斤,比对照冀豆12增产5.6%(极

浅谈大豆栽培技术

浅谈大豆栽培技术 发表时间:2009-09-28T17:16:54.750Z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09年第5期供稿作者:刘雷麻君君[导读]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一、概况 中国是大豆发源地,大豆一直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与油料作物之一,建国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大豆面积、产量与出口量一直处于世界首位。但是近年来,我国在大豆高产优质品种选育及配套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试验、组装与推广上发展缓慢,单产水平不高,导致种植大豆比较效益低。同时,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大豆发展迅猛,在国际大豆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对我国大豆生产发展冲击很大。目前,我国大豆年产量约1300万吨左右,只占世界的10%,位居世界第四。1996年,我国更由大豆出口国变成净进口国。到2000年,大豆及豆饼进口量超过900多万吨,成为世界最大进口国。进入21世纪,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大豆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为此,在注重选育大豆新品种同时,必须做好技术推广工作。一方面要加强新的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与示范;另一方面搞好现有高产栽培技术的组装与推广应用,努力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十五”期间,东北大豆主产区应继续推广“垄三”栽培、永常模式栽培、幸福模式栽培等比较成熟的技术,加强对窄行密植技术及由其衍生的大垄密、小垄密和平作窄行密植技术的研究与示范推广,以增产、提质、节本为目标,以精细播种、科学施肥、综合防治等为技术重点,实行大豆与玉米、小麦轮作,解决重茬、迎茬问题。同时在不同生态地区研究组装并推广适宜的高产配套技术与田间管理措施,大力推广大豆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与机械化,到“十五”末期大豆平均单产达到180千克左右,使东北成为我国商品大豆与出口大豆的主要产区。 二、种植方法 1、品种选择与处理选用增产潜力大、内在及外观品质好的优质大豆品种,如合丰35、绥农14、黑农33、豫豆2 2、鲁豆11、中黄4号等,要求种子发芽率90%以上,纯度98%以上。进行种子播前精选,剔除病种及杂质等,同时根据不同土壤环境与病虫害情况,选用合适的种衣剂包衣,有的也可用微肥、菌肥、ABT生根粉等拌种,增强种子活力。2、合理耕作整地与轮作。大豆种植应坚持合理轮作,在东北可与玉米、小麦等轮作,减少重茬、迎茬面积,同时尽量秸秆还田,以培肥地力。整地以深松为原则,东北大豆主产区采用深松旋耕机进行深松耙茬,增强土壤通透性与抗旱耐涝能力,一般耕翻深度20厘米左右。垄作大豆整地要与起垄相结合,做到垄体垄沟深松。 3、机械化精量播种。东北大豆产区4月下旬到5月上旬开始播种,地膜大豆可适当提前播种。东北地区利用大豆播种机进行等距精量点播,使植株分布均匀,播种深度3~5厘米。垄作大豆采取窄行密植技术,一般60厘米小垄种2行,90~105厘米大垄种4行,小行距12厘米左右,亩密度加大到2.5万~3万株,增产15%~20%。 4、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与分层施肥相结合的科学施肥方法,根据不同土壤肥力情况和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经过化验与计算,确定化肥施用时间与用量。一般采取分层深施,即底肥施在垄下16~18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60%左右;种肥施在种下4厘米处,用量约占总施肥量的40%;另外,在始花期至终花期可根据长势进行叶面喷施。这样就满足了大豆在不同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提高了肥料利用率。 5、进行科学田间管理。重点是防治大豆病虫害,主要有孢囊线虫、根腐病、灰斑病、大豆食心虫、蚜虫等。蚜虫采取熏蒸防治方法,减少农药使用量。根腐病、孢囊线虫等可根据土壤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种衣剂包衣、选用50%福美双或50%多福合剂按种子量的0.4%拌种等办法。大豆田间杂草很多,要筛选出低毒、高效、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尽量控制施用量。播种前或出苗前结合中耕进行一次土壤化学封闭除草,结荚期再喷一次除草剂,在开花末期至结荚期可根据大豆长势喷施化学调控剂,保证大豆高产。 三、注意事项 1、品种选择要适当。良种与良法结合才能获得高产,必须选择产量潜力大的优良大豆品种。窄行密植技术应采用矮秆、半矮秆的耐密品种,不宜选择生育期过长,植株过高的品种,保证在种植密度增加情况下获得高产。 2、保证播种质量播种不宜过深,也不应太浅,且做到深浅一致,否则都将影响种子发芽及植株的整齐度。 3、注意平衡施肥分层施肥时,应注意氮、磷、钾肥的施用比例以及不同生育阶段大豆对肥料的不同需求,同时注重硼肥、锌肥等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 (作者单位:150039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向阳乡人民政府)

淮北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淮北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纪永民(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 大豆子粒中含有40%以上的蛋白质和20%的脂肪,有很大的经济价值,既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油料作物(大豆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芝麻之一),也是很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大豆又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大豆生产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我县地处黄淮海流域南缘,日照、温度、水分、土壤类型、轮作制度都较适宜大豆的生长发育,栽培措施得当能够获得高产,夏大豆生产和发展在我县有着广阔的前途和巨大潜力。目前,我县夏大豆的种植面积一百多万亩,是夏季作物中的第一大作物。因此,夏大豆生产与我县农业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至关重要。发展大豆生产、提高大豆产量首先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还要掌握科学的种植方法。本人根据多年来的研究和生产实践,总结出以下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供参考。 一、选好优良品种 品种选用的几个原则:A、选用中熟品种。B、选用喜肥抗倒品种。C、选用透光性好的品种。D、选用适于机械化栽培的品种。尽可能的选用近期国家及本省或邻近地区审定的适宜于本地种植的高产大豆新品种。如中黄13、濉科928、濉科998、皖豆28、阜9765、合豆3号、蒙91—413、皖豆24、徐豆16、中豆20、豫豆22、徐豆12、徐豆九号、周豆12、淮豆8号、驻豆9715等。示范冀豆17、鲁96150、菏豆12、郑97196等。 1、中黄13(中作975):中国农科院选育,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105天,白花、棕毛、卵圆叶,椭圆叶形,株高50—70厘米,单株荚数41.6个,百粒重24—26克,抗病、不抗倒,蛋白质含量42.36%,脂肪含量21.86%。紫斑粒率和虫蚀率低,中抗孢囊线虫,落叶性能好,病虫害较轻,抗倒伏。 2、濉科928:濉溪县科技开发中心选育,该品种有限结荚习性,生育期96天,紫花、灰茸毛,椭圆形叶片。株高75厘米,底荚高度17厘米,主茎14.4节,有效分枝3个,单株荚数44.2个,单株粒数83.1个,单株粒重13.9克,百粒重17.5克,籽粒圆形、黄色、浅黄脐,蛋白质含量45.73%,脂肪含量18.59%。成熟时全落叶、不裂荚,抗倒伏,综合农艺性状较好。

大豆各时期注意要点

大豆不同时期的种植管理之播种出苗时期(5天左右) 1、生育期特:种子吸水达自身重量的140%,胚根和两片子叶长出。 2、主攻目标: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主抓措施: (1)整地施肥、保墒:土地要平坦、土壤手握成团,亩施有机无机复混肥(N、P、K总含量在20% 以上)50公斤。 (2)补苗:刚一出苗时发现缺苗,立即补苗。 (3)药剂拌种:按25克天达2116(拌种型)加10克适乐时混合兑水0.75公斤拌10公斤豆种,可防治大豆根腐病和线虫病。 (4)播种:夏大豆麦收后播种越早越好,播量一般第亩5公斤,播深在3-5厘米。 大豆不同时期的种植管理之细苗时期(16~20天) 1、生育特点:光照反应敏感,根系生长快于地上茎叶生长,主茎达60厘米左右,根瘤逐渐形成。 2、主攻目标:确保苗全、苗匀、苗齐、苗壮。 3、主抓措施: (1)间、定苗:出苗后及时剔除疙瘩苗、弱苗、杂株,第一片复叶长出前根据亩留苗密度定苗。一般早播、肥地宜稀,晚播落地宜密的原则。 (2)中耕除草:人工、机械天茬、除草或用5%快锄乳油每亩50毫升,兑水40公斤在大豆3-5叶期喷雾或用8.8%草威特30-40毫升,兑水35公斤喷雾。 (3)浇水:此期缺水极易形成“小老苗”,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时,应立即浇水。 (4)病虫害防治:亩用25克天达2116(抗旱壮苗型)加10%蚜虱速克5克混合兑水15公斤喷雾,可防治大豆叶斑病和兼治蚜虫。亩用辛硫磷颗粒剂1公斤,兑土40~50公斤,可防治蛴螬、地老虎。 大豆不同时期的种植管理之分枝时期(15-18天)

1、生育特点:营养行长逐渐进入旺盛期,根系生长仍明显快于地上生长,花芽开始分化,根瘤菌固氮能力加强,是营养生长好快的关键时期。 2、主攻目标:植株健壮、花芽分化良好,叶面积稳步增加,土壤疏松有利根瘤菌生长。 3、主抓措施: (1)中耕培土,有利防治倒伏,排涝及控制徒长。 (2)浇水施肥,遇旱浇水,叶片短小,发黄要追肥(复合肥每亩20公斤)。 (3)病虫害防治:此期是大豆叶斑病、成虫病和豆科蝇、蚜虫混合发生期,可用天达2116(豆科专用型)50克加40%氧化乐果85毫升混合兑30公斤喷雾。 大豆不同时期的种植管理之开花结荚时期(22-34天) 1、生育特点: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生长旺盛,是决定单的株荚数的关键期。 2、主攻目标:根深叶茂、花多荚多,防止徒长,防止郁蔽和倒伏。 3、主抓措施: (1)浇水:此期大豆需水量最大,土壤水分低于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应立即浇灭水,同时遇涝排水。 (2)防徒长倒伏,植株生长过旺,应及时控制,喷洒天达2116或助壮素。 (3)病虫害防治:此期豆类螟、食心虫叶病和大豆花叶病毒病常发生,可亩用50克天达2116加25%灭多威50亳升混合兑水30公斤喷雾防治。如大豆已封垄,亩用量应加大到75~100毫升,兑水浓度仍按600倍。 此外,大豆兔丝子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有可能大发生,发生时应及时拔除深埋。 大豆不同时期的种植管理之鼓粒成熟时期(32~38天) 1、主攻目标:保根、护叶,增荚、增粒,提高粒重。 2、生育特点:营养生长基本停止,生殖生长旺盛。这个阶段前期决定粒数,中后期决定粒重,根茎生长减弱,根瘤固氮能力开始下降。 3、主抓措施:

大豆重茬防治

大豆重茬防治 宣讲人:陈鹏 随着天气的因素,种植业也迎来了作物的成长期,各类农作物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解决措施,今天,给大家带来的是大豆重茬,希望可以对忙碌中的你们有所帮助哦! 重茬大豆植株生长迟缓,矮小,叶色发黄,易感染病虫害,致使大豆荚小,粒小,产量低,一般重茬减产20%~30%。 减产原因: 一、营养元素的亏缺; 二、以大豆胞囊线虫病为主的根部病虫害危害加剧; 三、大豆叶部病虫害危害加剧; 四、大豆根圈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五、大豆根系分泌物和根系腐解物的自毒作用; 六、大豆的共生固氮体系恶化; 七、土壤物理结构发生改变。 从上述原因看,导致重茬大豆减产的原因是多因素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于大豆植株而导致其产量降低。所以我们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有效的进行防治,才可取得更好的效果! 防治措施: 1、轮作防治:建立合理的轮作制度,这是解决大豆重茬减产的

最有效措施。把大豆面积控制在粮食面积的1/3之内,并进行合理轮作,在土壤耕作上以深松为主体,松、翻、耙起相结合,改善土壤理化性能,促进大豆良好生育。在地块选择上不种重茬,选肥不选瘦,不洼不上岗,种平不种坡,避开病虫害严重地块。 2、品种防治:选育,引用大豆良种是减轻大豆重茬危害的重要措施。实践证明:在同一地块上,不仅更新品种可以起到缓解重茬危害的作用,就是同一品种,及时更换也能起到减轻重茬为害的效果。 3、营养防治:增施有机肥和生物肥是减轻重茬关键所在,因此要更多地多积多造多施有机肥,科学施用生物菌肥,能够培肥地力,消除板结,活化土壤,营养元素齐全,促进大豆良好发育,增强抗逆性促进早熟,提高产量,改善品质。 4、病虫防治:大豆重茬使某些病虫害加重发生,因此要有针对性地采取防治措施。首先,要搞好病虫测报,准确地掌握病虫发生动态,及时作出预测预报,指导好防治工作;其次,抓住主要矛盾,进行综合防治;再次备好药械、农药、训好防治员,一旦发生,及时防治。 5、栽培防治:要进一步完善推广大豆增产的各种栽培模式,把种子、施肥、耕作、植保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增产措施合理地组装起来,科学地加以运用,是减轻大豆重茬为害,促进大豆生产发展的一项主要措施。

早熟大豆南繁栽培管理技术

早熟大豆南繁栽培管理技术 张 勇1 宋继玲1 胡凯凤2 杨兴勇1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克山161606;2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大庆163000) 南繁对大豆育种工作来说非常重要,南繁既可以缩短培育品种年限,又可以使得科研工作者智慧得以快速实现。由于大豆为短日照敏感作物,在海南省种植,生育进程快,几天就可转换一个生育时期,如果不能抓住关键问题和关键时期的管理,南繁就会达不到预期效果。在总结前人对于南繁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特提出几项建议供南繁工作者参考。 1 选地 1.1 沙地 沙质比土质含量大称为沙地。特点是有机质含量很少,土壤松散,肥力低下,且保水保肥性差。沙地种植大豆,选择大垄为好,因为在灌水时,垄台常会被灌水冲倒,使得出苗不齐。垄距一般选择 80 110cm ,垄上2行,相当于每行占有垄距40 55cm ,这样既节省用地又可保证豆苗安全。 1.2 泥地 土质比沙质含量大称为泥地。在当地人看来就是相对于沙地而言的,从颜色上看沙地颜色浅,从浅黄色到深黄色不等;泥地颜色较深,为灰白色到深灰色。特点为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较为粘稠细腻,保水保肥性较好,并且能看到或者挖到蚯蚓,而沙地则没有。垄距选择小垄(55 65cm )或大垄(80 110cm )都可以,在灌水时土壤粘性大,垄台一般不会被水冲倒。 2 整地 地块确定后,要求将地深松20 25cm ,耙细、耢平,将地里的枯枝杂草清理干净。然后施肥起垄,沙地 与泥地每667m 2底肥施入N 、P 、K 三元素含量大于45%的复合肥+尿素分别为30+10kg 和40+10kg ,同时 将防治地下害虫的农药毒死蜱粒剂150 200g 或10%丙溴磷200 300g 拌于肥中,一同施入土壤中。起完垄后,要人工修垄,标准为垄台高度和垄距大小一致,垄台上土块要小于3cm ,这样开沟播种或者人工直接点播时容易操作,最后将垄修成等腰梯形达到待播种状态。修垄这项工作较为重要,关系到今后灌水能否顺 利进行,因为灌水伴随着大豆整个生命进程,如果垄高 低不均,大小不匀,会导致垄台低的被水淹没,而垄台 高的垄还没吸上水,直接影响大豆长势。 3 田间设计 南繁工作有F 0、F 3和M 1、扩繁品系等内容。F 0、 M 1和扩繁品系布置到肥力好的地块,F 0尽量多拿杂 交果,这样回到北方种植F 2时群体量够大,目标株数 出现的比例高,所以每个组合需要20粒以上,株距 10cm ,区长在2m 以上,垄距80 110cm ,株行间距20 30cm ,垄上种植2行。F 3采用株距为3 4cm ,扩繁品系 采用株距5 6cm ,播种深度同为4 6cm ,人工开沟,人工点播,覆土后用“海南锄头”(当地人这么叫,在北方叫作搞头)进行人工镇压。播种后核对有没有种错的,出现错误的及时记载下来,核对后第2天灌水,灌水充足,保证一次全苗。 4 田间管理 4.1 前期管理 前期田间管理非常重要,管理好大豆长势高而繁茂,管理不好大豆长势矮小,会严重影响大豆产量。前期管理最重要的是水肥调控。灌水后的第 2天,垄沟进行封闭除草,可以选择先正达生产的金都尔+噻吩磺隆可湿性粉剂进行封闭除草。出苗后14d 内农田管理措施的目的是控制水分进行蹲苗,促进根系生长。具体实施为出苗后第3天进行铲地松土,不要将垄上土壤铲下,达到松土散失水分即可,因为对大豆根部培土,大豆会生长出许多次生根,增加植株总体根系量。第2项内容是延迟灌水且控制水量,苗后11 12d 进行第2次灌水(与第1次灌水间隔15 16d )此时土壤已出现缺水状态,灌水水面高度达到垄台高度的3/4即可。苗后15 16d 进行根际追肥,采用牛犁4次完成追肥作业。追施挪威生产的复合肥和国内生产的尿素商品量比为3∶1,每667m 2施肥为30 35kg 。 苗后18 19d (大豆始花期)进行第3次灌水,灌水面高度达到垄台高度的4/5以上,灌水要灌足,以充分发挥肥水效应,满足大豆生长需求,促进大豆快速生长。苗后25 26d (大豆盛花期)进行第4次灌水,灌水达到垄台高度的4/5以上,盛花期大豆生长旺盛,需水量大,农谚讲:黄豆开花,垄沟摸虾,也是这个道理。苗后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11BAD35B06);黑龙江省科技 攻关资助项目(GA09B101-1-9) 通信作者: 杨兴勇。宋继玲为共同第一作者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操作规程 近年来大豆生产水平稳定,产量持续提高。为了保持发展大豆生产中的良好势头,按大豆亩产250公斤水平,提出大豆高产栽培模式及配套技术规程,供全场职工在实践中参考、运用。 一、产量目标: 1、产量指标:本标准规定了大豆产量为250㎏/亩。 2、产量结构:理论株数1.5-2万株/亩,平均角果粒数3粒,平均百粒重22克以上。 二、栽培技术 1、种子与选茬 品种选择:因地制宜选择熟期适宜、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经审定的品种。目前我地区推荐大豆品种为中黄13、皖豆24、皖豆28、中豆26等等。 种子精选:种子播前要做到精选,种子达到分级标准二级以上。 选茬: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做到不重茬、不迎茬。 2、整地与施肥 耕翻整地:及时旋播,保住墒情。整地质量达到“平、松、碎、墒”标准。 施肥: ①施肥原则: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要求施足基肥、根部追肥、叶面喷肥;施肥量可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进行科学施肥; ②施肥方法:有机肥和磷钾肥以基施为主,48%三元复合肥每亩30公斤,初花追施46%尿素10公斤。根外追肥:叶面喷肥在大豆开花期喷施钼肥和磷酸二氢钾,增产效果好。 3、播种 播种期:前茬小麦,在收获后5月25-6月15日播种为宜。 播种方法:30-35cm等行距条播,。 播种深度:播深5厘米左右。

播量:大豆籽粒大的品种播量要多,籽粒小的品种播量要少的原则,使大豆的田间密度控制在1.5—2万株/亩。一般每亩播量在6-8公斤。 播种质量:播行直、下种均匀、播深一致、覆土严密、无浮子、无漏播重播等。 4、田间管理 化学除草: ①播后苗前处理:每亩用50%乙草胺100-120毫升进行土壤封闭。 ②茎叶期处理:在大豆1-3片复叶期,杂草2-4叶期,每亩用25%氟磺胺草谜50-60毫升(虎威)加15精稳杀得70毫升兑水30公斤喷雾。 5、合理排灌: 本地区主要在苗期和鼓粒期灌溉,其它时期注意排涝防渍害。做到“三沟”配套。 6、病虫草害防治: 主要注意苗期蚜虫、小地老虎、豆杆蝇、二条叶甲、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豆荚螟等的为害。大豆病害主要防治紫斑病、大豆根结线虫病、大豆霜霉病等的为害。 7、收获时期有10%叶片尚未脱落,豆粒归圆时进行收获;要求选择晴天采用联合收割机收割,一般留茬8-10厘米,收割时间宜在豆荚和豆秆含露水未干时,以减少收获损失。

早春鲜食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早春鲜食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鲜食大豆或称毛豆又称菜用大豆。鲜食大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近年来,市场鲜食大豆需求量不断增加,积极发展鲜食大豆生产,已成为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之一,尤其是早栽培能获得较好经济效益。现将早春鲜食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鲜食大豆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1、温度 大豆属于喜温作物,在温暖气候条件下生长较好。大豆种子在温度达到6—7℃即可发芽,但十分缓慢,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15—25℃,温度33—36℃时发芽最快,但幼苗细弱。在进入花芽期后就需要较高的温度,花芽分化的适宜温度在20℃左右,开花适宜温度为25—28℃,温度在23℃以下或29℃以上时开花很少。大豆全生育期需积温一般在1700—2900℃之间。 2、水分

大豆生长期间需水较多,每形成1克干物质需水600—1000克。土壤水分的多少对大豆植株的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当土壤水分达到田间持水量的75%时,最适于大豆生长,如果土壤水分降低到田间持水量的50%,大豆的生育即将受到不良影响,如果降到25%则不仅产量减少可达50%以上,而且籽粒品质也大大降低。 3、光照 大豆对光照条件的好坏比较敏感,良好的光照是大豆健壮生长的必要条件。由于大豆的花荚在植株上下各部都有分布,因此,不论上下部每个叶片都要求得到充足的光照,才能正常地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以充分保证该部位花荚的发育。 4、土壤 大豆生长对土壤条件有一定的要求,需要排水良好,沃土层深厚,并富含有机质的中性或微酸性土壤,土壤酸碱度(PH值)在6—7.5的范围内,大豆都能生长良好,但以6.5—7最为适宜。 二、选地与整地

大豆种植技术

大豆种植技术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大豆种植技术 夏播大豆注意哪几点 一、品种选择:根据不同的用途选用不同的品种。以采食鲜荚为主,应选 择宽荚、品质好、风味早熟的品种;采收后以加工豆制品为主的,选用一般普通型品种。 二、适时播种:6月上中旬直播。切忌在雨后和土壤烂湿时播种,否则大豆会因吸水受胀而不能发芽,即使已发芽的也容易引起烂根死苗。 三、合理密植:播前用适量多菌灵拌种,防止苗期病害发生。根据品种特性确定密度,一般每亩保苗1.2-1.6万株,株行距在25×32厘米左右,亩用种5-7公斤,每穴播3-4粒。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 四、及时施肥:大豆需要大量的磷钾肥,施用磷钾肥对毛豆增产效果显着。磷钾肥一般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基肥的数量,应视土壤肥力而定,一般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5公斤作基肥,在生长期间可视生长情况适时追肥。幼苗期,根瘤菌尚未形成,可施一次10%的人粪尿或三元复合肥10公斤;开花前及花期喷施2次缩节胺,抑制大豆徒长,使茎秆变粗,株型紧凑,促进营养物质向荚果转移,提高大豆的结荚数、和饱满率,一般可增产10-25%。 五、防治病害:大豆苗期要防治蚜虫,大豆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和褐斑病等,,并在发病期喷施多菌灵、禾果利等防治。 大豆栽培技术 一、播种出苗时期(5天左右) 1、生育期特:种子吸水达自身重量的140%,胚根和两片子叶长出。 2、主攻目标: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3、主抓措施: (1)整地施肥、保墒:土地要平坦、土壤手握成团,亩施有机无机复混肥(N、P、K总含量在20%以上)50公斤。 (2)药剂拌种:按25克天达2116(拌种型)加10克适乐时混合兑水公斤拌10公斤豆种,可防治大豆根腐病和线虫病。 (3)播种:夏大豆麦收后播种越早越好,播量一般第亩5公斤,播深在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xxxx文章 吉林省九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点击数:11565更新时间: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传统粮油兼用作物,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食物蛋白来源,是东北地区重要的食用植物油源和蛋白来源。大豆在我国分布较广,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凡是有农作物栽培的地方,几乎都有大豆的栽培。大豆平均单产最高的国家是意大利,平均每公顷是3.45吨以上,阿根廷每公顷在2.55吨以上,美国每公顷2.25吨以上,而中国每公顷不足1.7吨,说明我国大豆平均单产与其它大豆主产国有很大差距。所以如何提高大豆的单产水平和生产效益已成为我国入世后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为促进我国大豆的发展,增强竞争力,农业部从2002年就已开始将大豆生产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以期通过5年的时间使我国大豆品质差、产量低的状况有较大转变。现在我国部分地区的大豆产量、品质已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东北乃至吉林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是大豆的最佳生产区,所以在我省推广配套的大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对提高我国大豆总产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将大豆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介绍给大家: 一、选用良种 多年实践证明,大豆原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多,种子的可种性逐年降低,致使大豆株高变矮,分枝能力差,单株粒数减少,抗病性降低,品质下降,大豆产量逐年递减。据试验,一个品种连续种植5年,其减产幅度达13%以上。因此,在高产大豆生产上,应该杜绝使用自留种,更不要盲目引种,要应用种子部门新繁育的良种。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条件不同,所以选用品种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应注意生育期问题。一般来说,生育期长的品种产量高,生育期短的品种产量低。选用品种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既能充分利用生育季节,又能保证高产、稳产为原则。应选择在本地无霜期日数最少的年份也能达到黄荚期的品种。我省应选择生育115-125天左右的大豆品种。

大豆栽培技术

项目一大豆栽培基础 任务1.1 大豆生产形势 一.大豆简介 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作物,一年生草本植物。起源于中国,至今已有5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在古籍中称“菽”。直根系,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游离氮素。多为3出复叶。蝶形花,花冠紫色或白色,自花授粉。荚果呈黄、褐或黑色,种皮呈多种颜色。 大豆籽粒蛋白质含量约40%左右,含油量约20%左右,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以及亚油酸、维生素A、D等,营养价值高,是唯一能代替动物性食品的植物产品。豆油是我国主要食用油之一,而且是品质较好的植物油,有预防血管硬化的功效,且不含对人体有害的芥酸。大豆饼粕及秸秆是畜禽的蛋白质饲料来源。同时,大豆根瘤菌具有固定空气中氮素的作用,是良好的用地养地作物。所以,大豆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大豆栽培简史及生产形势变化 (一)大豆栽培简史 大豆的生产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1世纪。从那时起,中国就已经种植大豆了。直到二战时期,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大豆生产量最高的国家,约占世界大豆产量的90%。一些邻近的亚洲国家(韩国、日本、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泰国、缅甸、尼泊尔和北印度)也开始种植大豆。在欧洲,大约是18世纪上半叶有了大豆的种植;在美国,1765年大豆首次被当作“中国的野豌豆”介绍到北美殖民地,直到20世纪40年代,大豆农业才在美国真正起飞,美国在接下来的五十年中主导了世界大豆生产。 (二)我国大豆生产形势变化 1961年时,美国生产的大豆已占世界总量的68.7%;而居第二的中国,大

豆产量份额跌至23.3%。不过,那时其它国家生产的大豆加在一起也才8%。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大豆农业在拉丁美洲飞速发展起来。1974年巴西的产量超过了中国,1998年阿根廷的产量也超过了中国,2002年巴西和阿根廷的总产量又超过了美国。到2011年,中国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仅仅只有5.55%,而美国的份额是31.88%,巴西的份额是28.67%,阿根廷的份额是18.73%,其它国家份额总计15.16%,其中印度的产量达到1228.2万吨,比2004年几乎翻了一番,相当于中国产量的85%。 而中国的大豆消费量却在逐年攀升。1964年消费量不到八百万吨,到2010年已经跃升到近七千万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个数字还将继续上升。与消费量迅猛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大豆的生产量,从1964年到2010年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巅峰时期也不到1700多万吨,比1964年只翻了一倍。1964年中国大豆基本不需要进口,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1995年为列,中国大豆产量为1400万吨,消费量也为1400万吨,基本上可以保证自给自足。而到2011年中国大豆产量仍为1400万吨,消费量却为7000万吨,5600万吨大豆需求缺口必须通过进口获得。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大豆进口迅速增长,到2011年,中国进口大豆占消费的比重已经高达80%以上。2012年,中国进口了5838万吨的大豆,比上年增加1.53%,其中绝大部分都是转基因的大豆,主要来自于美国、巴西和阿根廷。从全球大豆交易来看,一直到90年代中期,中国市场还微不足道;到20世纪最后两年,中国市场的份额才超过10%。然而,从那时以后,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中国市场的比重呈跨越性增长。现在,世界大豆出口总量的60%都涌向中国市场,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曾经占据世界产量90%的大豆王国,在进入20世纪之后,相继被美国和拉美的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超越,并在过去15年里变成了一个严重依赖进口的国家。 (三)黑龙江省大豆生产特点及当前形势 我国大豆种植历史悠久,大豆的主要生产省份有: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和河北等省份。其中,黑龙江、吉林两省气候适宜,大豆的生产基础好,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供给省份。然而作为中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大豆播种面积和产量却逐年缩减、幅度惊人:2010年6470万亩、2011年5193万亩、2012年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