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增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5章~第6章【圣才出品】

合集下载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名校考研真题】(第2章 夏与商)【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名校考研真题】(第2章 夏与商)【圣才出品】

第2章夏与商一、单项选择题1.“九鼎既成,迁于三国。

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

”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转,主要因为它是()。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研]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答案】D【解析】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以青铜铸造九鼎,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

这样,九州就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九鼎成了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

2.考古者试图从中探寻夏文明的新石器文化是()。

[2012年统考真题]A.大汶口文化B.河姆渡文化C.龙山文化D.良渚文化【答案】C【解析】大汶口文化和河姆渡文化是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母系氏族文化遗址的主要代表。

龙山文化和良渚文化是新时期时代后期父系氏族文化遗址的主要代表。

其中,龙山文化区私有制的发展、阶级的分化更为明显,其发展同我国最早的阶级社会夏商周有着直接的联系。

3.下列西周分封国属于商族后裔的是()。

[2012年统考真题]A.晋国B.宋国C.楚国D.郑国【答案】B【解析】晋国的建立,与周成王“桐叶封弟”有关,是作为武王诸子进行的分封。

楚国是在周成王时期分封先王功臣时所建立。

西周后期,周宣王封弟友于郑(陕西华县),是为郑桓公。

只有宋国,是在周公平武庚之乱后,封纣王的庶兄微子启于商丘地区,是为商族之后裔。

二、名词解释1.甲骨文[2015年兰州大学研]答:甲骨文是指商代刻在占卜用过的龟甲、兽骨上的记录文字,也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商代文字主要保存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的,今人称之为甲骨文。

因多为记录占卜之事,亦称卜辞。

商统治者非常迷信,凡遇祭祀、征伐、田猎、疾病、农业的丰歉、天气的阴晴风雨等大事,都要用占卜的方法询问鬼神。

每次占卜,要将所问事项、占卜日期、吉凶结果等,都刻在龟甲或牛肩胛骨上,成为一篇或长或短的记事文章。

在殷墟发现的甲骨卜辞约有10万多片,所记甲骨文单字总数约有4500字左右,今已确认者约有2000字左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章节题库】(第2章 夏与商)【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章节题库】(第2章 夏与商)【圣才出品】

第2章夏与商一、单项选择题1.夏启取得了对有扈氏的胜利,意味着夏王朝稳定了政权,站稳了脚跟的战役是()。

A.鸣条之战B.甘之战C.牧野之战D.泓之战【答案】B【解析】有扈氏起兵反夏,与启的军队大战于甘,《尚书·甘誓》是中国最早的一篇可靠文献,记载甘之战开始前夏启的誓师词。

鸣条之战是商灭夏的战役。

牧野之战是周灭商的战役。

泓之战是公元前638年宋伐郑,楚救郑攻宋而发生的战役。

2.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历法相传是()。

A.《殷历》B.《夏小正》C.《周历》D.《太阳历》【答案】B【解析】我国传世的第一部历法是出于夏代的《夏小正》,它记录了每个月的气候、物候,以及人们在该月中所应从事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因此,它可以说是一部自然历的历法。

3.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葵丘之会B.孟津之会C.钧台之会D.涂山之会【答案】D【解析】据《左传》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史记》云:“夏之兴也以涂山”。

正是涂山之会确立了禹的天下共主地位。

4.下列关于夏商周时期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文明的勃兴时期,为中国文化奠定了基础B.商代时期甲骨文已成为较成熟的文字C.《周易》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占卜用书D.干支纪日法是世界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答案】C【解析】《周易》是我国最古的占卜书,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

5.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

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商朝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答案】A【解析】商朝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并没有广泛用于农业、手工业生产。

6.商代青铜器物,特别是礼器,大都造型美观,纹饰工巧。

各种青铜器上的主体花纹是“()”。

2019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史考研623中国史基础考试重难点、名校真题答案详解与强化冲刺题库

2019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史考研623中国史基础考试重难点、名校真题答案详解与强化冲刺题库

2019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史考研623中国史基础考试重难点、名校真题答案详解与强化冲刺题库《中国史纲要》考试重难点与经典习题/名校真题详解(翦伯赞·共两册)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上海交通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中国史纲要》考试重难点与经典习题/名校真题详解本书依据以下参考书目:《中国史纲要》(翦伯赞·增订本上下册)-----------2018上海交通大学官方指定参考书目------------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本书旨在帮助报考上海交通大学考研的同学通过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课后/经典习题讲解及相关985、211名校考研真题与解答,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

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人文学院:中国史适用科目:623中国史基础内容详情本书包括了以下几个部分内容:Part 1 - 考试重难点:通过总结和梳理《中国史纲要》(翦伯赞·增订本上册)、《中国史纲要》(翦伯赞·增订本下册)等教材的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Part 2 - 教材配套习题与解答:针对《中国史纲要》(翦伯赞·增订本上册)、《中国史纲要》(翦伯赞·增订本下册)等教材的习题配备详细解读,以供考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做到对上交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重难点内容的深度领会与运用。

Part 3 -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汇编:根据《中国史纲要》(翦伯赞·增订本上册)、《中国史纲要》(翦伯赞·增订本下册)教材内容和考试重难点,精选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相关的名校考研真题,通过研读参考配套详细答案检测自身水平,加深知识点的理解深度,并更好地掌握考试基本规律,全面了解考试题型及难度。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名校考研真题】(第4章 秦汉时期)【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名校考研真题】(第4章 秦汉时期)【圣才出品】

第4章秦汉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西汉时,主张文治,反对“马上治天下”的是()。

[2015年统考真题]A.叔孙通B.娄敬C.贾谊D.陆贾【答案】D【解析】“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是陆贾对汉高祖建议。

陆贾经常在刘邦面前引称《诗》、《书》,一次刘邦很不高兴的称“我是骑着马打天下的,哪里用得着《诗》、《书》”,陆贾认真的说到:“你从马背上夺得天下,难道你还要在马背上治理天下吗?古代的圣贤治国哪个不是“逆取而以顺守之?”如果秦始皇夺得天下后不任刑法,而是认真总结前贤的治国之道,以仁义道德行之天下,你今天还能登上皇帝的宝座吗?刘邦听后虽然不高兴,但却面有“惭色”,之后命令陆贾收集历代王朝兴衰的原因。

2.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史实历经时间的考验,具有恒久的意义,并成为指引历史发展方向的标志。

以下最能够体现上述含义的是()。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研] A.秦统一六国B.光武中兴C.西晋统一D.开元盛世【答案】A【解析】秦统一六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封建统治网,从而强化了封建国家机器。

秦王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其统治制度为我国其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奠定了基础。

3.《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图书目录,其体例与内容主要依据()。

[2014年统考真题]A.《七志》B.《别录》C.《七录》D.《七略》【答案】D【解析】《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学文献。

这部最早的系统性书目,是班固撰写的,简称《汉志》,属于史志书目。

《汉书》十志之一,该书是作者根据刘歆《七略》增删改撰而成的,仍存六艺、诸子、方技六略三十八种的分类体系,另析“辑略”形成总序置于志首,叙述了先秦学术思想源流。

总共著录图书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

4.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治史思想的史学家是()。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研]A.司马迁B.司马相如C.班固D.司马光【答案】A【解析】A项,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章节题库】(第3章 西周、春秋与战国)【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章节题库】(第3章 西周、春秋与战国)【圣才出品】

第3章西周、春秋与战国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有确切历史纪年的开始时间是()。

A.鲁隐公元年B.周平王元年C.共和元年D.武王伐纣【答案】C【解析】西周共和时期是指周厉王逃离镐京后至周宣王登位前的一个时期,即约前841年至前828年期间。

共和元年是公元前841年,该年也是中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2.周王室东迁以后,王室势力衰落的表现是()。

①王畿之地大大缩小②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③诸侯不再朝觐和纳贡④被迫依附于强大的诸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周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管辖范围大减,形同一个小国,周王室的地位一落千丈,“天下共主”已徒具虚名,再没有控制诸侯的力量,诸侯国互相兼并,争夺霸主,不再听从周天子的命令,不再向王室朝觐和纳贡,王室不得不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

3.下列()符合西周时期的社会经济现象。

①以青铜为主要农具②出现刺绣品③建立了邮驿传递制度④以贝作为货币⑤用漆工艺装饰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⑤D.①③⑤【答案】B【解析】西周时期的主要农具是木制的耒耜。

此外,还有骨铲、石铲、石犁、石刀、蚌镰等。

4.确立楚庄王霸主地位的重要战争是()。

A.城濮之战B.崤之战C.邲之战D.弭兵之会【答案】C【解析】公元前598年,楚围郑,晋施援手,晋楚战于邲,晋军大败,从此不敢与楚再战,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遂成中原霸主。

城濮之战虽然也在晋楚之间发生,但是获胜的是晋国,崤之战发生于秦晋之间。

弭兵会盟举行了两次,分别在在周简王七年(公元前579年)和周灵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国大夫华元、向成两次召集晋、楚两国在宋会盟,平分霸权。

5.下列不是春秋时代齐国管仲改革的内容的是()。

A.案田而税B.寓兵于农C.废除井田制D.士农工商专业分居【答案】C【解析】废除井田制很明显是错误的选项,废除井田制到战国时代才发生,是战国商鞅变法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其他三项都是管仲改革的内容。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名校考研真题】(第5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名校考研真题】(第5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圣才出品】

第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农牧业生产经验的著作是()。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研]A.《梦溪笔谈》B.《汜胜之书》C.《齐民要术》D.《农政全书》【答案】C【解析】A项,《梦溪笔谈》是北宋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

B项,《汜胜之书》是西汉农学家汜胜所编撰的一部农学著作。

C项,《齐民要术》是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

D项,《农政全书》是明朝著名科学家徐光启的一部农学著作。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龙门石窟佛像造型逐渐呈现汉化的风格。

这反映了()。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研]A.佛教的传入B.疆域的扩大C.民族的融合D.全国的统一【答案】C【解析】A项,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

B项,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并未使被委将于扩大。

C项,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是其汉化改革的一部分,有力地促进了个民族之间的融合。

D项,北魏并未统一全国。

3.中国古代与均田制相应的赋税制度是()。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研]A.租调制B.摊丁入亩C.一条鞭法D.两税法【答案】A【解析】A项,租调制是与均田制相对应的赋役制度。

B项,摊丁入亩是清朝时期实行的赋役制度,而均田制实行于隋唐时期。

C项,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改革时实行的赋役制度,与均田制无关。

D项,两税法是唐朝在均田制崩溃后实行的赋役制度。

4.公元三世纪前期和公元十世纪前期,我国南方政权都比较重视农业生产,比较其主要目的,前者区别于后者的是()。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研]A.为完成国家统一B.为促进商业繁荣C.为吸引北方人口D.为保存和增强实力【答案】C【解析】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政权注重农业生产都是为了促进商业繁荣、完成国家统一、保存和增强实力。

其区别在于,三世纪前期南方人口较少,其注重农业生产也是为了吸引北方人口。

5.“王与马,共天下”一语中的“王”是指()。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近代时期中【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配套题库-章节题库-近代时期中【圣才出品】

10.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 B.洋务运动起了诱导作用 C.自然经济的解体为其产生提供了条件 D.小农经济破产为其产生提供了劳动力 【答案】A
5 / 71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A.空前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 B.内有农民起义外有强敌入侵 C.外国资本主义的枪炮利器是前所未有的 D.面临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不可抗拒的潮流 【答案】D 【解析】李鸿章这句话是在西方列强入侵的背景下提出的,这里的“奇局”指的是资本 主义政府世界的潮流,面对这种“奇局”,李鸿章作为清朝洋务派代表主张向西方学习,开 展“洋务运动”,建千年未有的“奇业”。
6.清政府 1885 年成立海军衙门,担任总理海军事务大臣的是( )。 A.李鸿章 B.丁汝昌 C.奕訢 D.奕譞
3 / 71
圣才电子书

【答案】D
十万种考研 年(光绪十一年)10 月清政府设立海军衙门。醇亲王奕譞
【解析】明朝中后期以来资本主义萌芽的进程被列强的入侵所阻断,并非中国民族资本 主义产生的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下产生的。而小农经 济的破产,使得破产后的农村劳动力不得不流向民族工业领域,这就为其提供了劳动力。
11.洋务运动欲“自强”而不强的结局,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A.没有坚决反对西方列强侵略 B.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旧的社会生产关系 C.创办的近代企业采用落后的生产方式 D.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破坏 【答案】B 【解析】洋务派主张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的科技维护清朝的统治,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中国的旧的社会生产关系——封建生产关系,导致了欲“自强”而不强 的结局。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名校考研真题】(第6章 隋唐时期)【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名校考研真题】(第6章 隋唐时期)【圣才出品】

第6章隋唐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唐代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基本固化为宰相名号始于()。

[2015年统考真题] A.太宗时期B.高宗时期C.玄宗时期D.德宗时期【答案】B【解析】“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初用于唐太宗时,自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始,实际担任宰相者,或加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

2.唐朝以后,汉地佛教中最大的两个宗派是禅宗和()。

[2014年统考真题]A.净土宗B.天台宗C.华严宗D.唯识宗【答案】A【解析】隋唐佛教义学蓬勃发展,促成大乘各宗派的建立。

重要的有智顗创立的天台宗;吉藏创立的三论宗;玄奘和窥基创立的法相宗;道宣、法砺和怀素分别创立的律宗,有南山、相部和东塔三家;由北魏昙鸾开创,隋代道绰相继,而由唐代善导集成的净土宗;弘忍的弟子神秀和惠能分别创立的禅宗之北宗和南宗,在唐中叶后又陆续出现“禅门五家”,即沩仰、临济、曹洞、云门和法眼五派;法藏创立的华严宗;由印度僧人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和惠果所奠定的密宗。

这些宗派创立后,随着隋唐中国对外交通的开拓,不久即传播海外。

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净土宗与禅宗。

3.唐初府兵制赖以推行的的经济制度是()。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研]A.方田均税法B.均田制C.租庸调制D.两税法【答案】B【解析】A项,方田均税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时实行的一项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

B项,均田制是隋及唐前期实行的一项土地制度,府兵制必须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这样才能为府兵提供必要的经济基础。

C项,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

D项,两税法是唐中后期在均田制崩溃后实行的一项赋税政策。

4.唐代的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完善的含意是()。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研]A.中央机构设置的增加B.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C.使皇权进一步加强D.使中央各部门权力得以相互制约【答案】D【解析】三省六部制由中书省起草诏令,门下省审议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三省长官皆为宰相,使中央各部门权力相互制约,相权一分为三,消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强化。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章节题库】(第6章 隋唐时期)【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章节题库】(第6章 隋唐时期)【圣才出品】

第6章隋唐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隋运河开凿的动机与结果,表述准确的是()。

A.为沟通南北交通而开凿,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B.为繁荣洛阳商业而开凿,促进南北经济交流和经济发展C.为巩固统治而开凿,客观上有利于南北交通和经济交流D.为巩固统治而开凿,但成为隋亡的根本原因【答案】C【解析】大运河的开凿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最重要的是巩固统治。

加强南北交通是目的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

隋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统治后期的暴虐无道。

2.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

A.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B.发展教育和文化的需要C.社会经济发展和阶级关系变动D.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答案】C【解析】隋唐时期,随着庶族地主经济的发展,庶族地主力量壮大,他们要求参与政权,科举制的实行正顺应了这一要求,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阶级关系的变动。

3.隋朝有一位大商人欲运送一批货物从余杭出发到长安,他所经水路应该是()。

A.江南河—通济渠—邗沟—黄河—广通渠B.江南河—邗沟—通济渠—黄河—广通渠C.邗沟—江南河—通济渠—黄河—广通渠D.广通渠—黄河—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答案】B【解析】从公元605年起,隋炀帝征发民工开凿疏通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隋朝商人从余杭经江南河、邗沟、通济渠可到洛阳,再由洛阳经黄河、广通渠即可到长安。

4.世界天文史上最早实地测量子午线的记录是由谁进行的?()A.张衡B.祖冲之C.僧一行D.郭守敬【答案】C【解析】僧一行制作了一架“黄道游仪”,首次发现恒星移动的现象,首次对子午线进行了测量,编订新历法——《大衍历》。

5.下列不是唐玄宗组织编撰的是()。

A.《群书四录》B.《大唐六典》C.《大唐开元礼》D.《唐会要》【答案】D【解析】《唐会要》是记载中国唐代典章制度的专书,100卷,北宋王溥撰。

6.唐玄宗为密切与少数民族的关系采取的措施有()。

经典教材的生命力——评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

经典教材的生命力——评翦伯赞主编《中国史纲要》(增订本)

作者: 刘后滨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出版物刊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151-153页
主题词: 教材编选;翦伯赞;史纲;中国;主编;高校文科教材;人民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摘要:翦伯赞主编的《中国史纲要》,人民出版社初版于1962-1966年,其后一直不断重印,1994年有过一次修订再版,至今已销售近50万套。

四十年后,它叉以增订本的形式面世,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自从它出版以来,就一直被众多高校选为教材。

从1961年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编选计划会议”确定项目,到2006年“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四十多年长盛不衰,这在各个学科的高校文科教材中都是一个奇迹。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增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秦汉时期)【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增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4章 秦汉时期)【圣才出品】

第4章秦汉时期4.1复习笔记一、秦统一的专制国家的形成(一)秦始皇建立专制统治和巩固统一的活动内容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了全中国,为了统治这个前所未有的大帝国,秦王政创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树立了绝对皇权,巩固了统一。

1.建立至高无上的皇帝制度秦王政兼采传说中三皇、五帝的尊号,宣布自己是统一的专制国家的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他规定皇帝自称曰“朕”,并制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仪和文书制度。

这些措施,都是为了显示统一国家最高统治者的无上权威,表示秦的统治将万世一系,长治久安。

2.设立郡县制廷尉李斯主张废除分封,全面地推行郡县制度。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把全国分成36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余郡。

这些郡完全听命于中央和皇帝,是中央政府辖下的地方行政单位。

中央集权的制度,从此就确立了。

3.调整行政官制秦始皇把战国时期的官制加以调整和扩充,建成一套适应统一国家需要的新的行政机构。

(1)中央①在中央机构中,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②丞相有左右二员,掌政事;太尉掌军事,不常置;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副贰,掌图籍秘书,监察百官。

③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以下,是分掌具体政务的诸卿。

(2)地方①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

②郡设守、尉、监(监御史)。

③县按大小设令或长,领有丞、尉及其他属员。

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和调动。

④县下有乡,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赋税诉讼,游徼掌治安。

⑤乡下有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

里有里典,后称里正、里魁。

⑥此外还有司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有长。

4.完善户籍制度战国后期,秦国建立了以“告奸”为目的的“户籍相伍”制度,以图加强统治。

秦始皇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这利于国家的政治统治,而且也便于征发租赋兵徭。

户籍制度从此成为国家把农民牢牢地固着在土地上进行统治和剥削的依据,成为国家“庶事之所自出”的一项重要制度。

5.建立细密严苛的法律与刑罚制度(1)细密的法律秦律已具备了刑法、诉讼法、民法、军法、行政法、经济法等方面的内容,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货币流通、市场交易、徭役征发、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物资账目、军队训练等,都有具体规定。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圣才出品】

第8章明清(鸦片战争以前)时期一、单项选择题1.龚自珍诗“昨日相逢刘礼部,高言大居快无加。

从此烧尽虫鱼书,甘作东京卖饼家。

”反映了他的学术转向()。

[2015年统考真题]A.今文经学B.古文经学C.程朱理学D.陆王心学【答案】A【解析】龚自珍二十八岁时(嘉庆二十四年)向刘逢禄受《公羊春秋》,从此,他转向今文经学,他曾赋诗云:“昨日相逢刘礼部,高言大句快无加;从君烧尽虫鱼学,甘作东京卖饼家。

”这诗表明他受刘逢禄《公羊》学启发,而放弃朴学(虫鱼)而转向今文经学之愉快心情。

2.在清查全国土地的基础上,针对赋役制度存在的弊病,张居正推广了()。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研]A.赋役合并B.田粮摊派C.赋税征银D.清查土地【答案】A【解析】在清查全国土地的基础上,针对当时赋役制度存在的弊病,张居正推行了一条鞭法。

一条鞭法即:田赋折银征收、徭役折银上纳、赋、役银合并征收。

3.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2014年北京科技大学研]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答案】C【解析】A项,清代军机处不统领六部。

B项,清军机处并不负责朝廷日常事务,只是协助皇帝处理重要事务。

C项,两者都参与机要事务,但是明朝决策权由皇帝批红行使;清代军机大臣无决策权。

D项,两者并不负责各地的。

4.清代全国在籍人口首次超过4亿是在()。

[2014年统考真题]A.康熙年间B.乾隆年间C.道光年间D.光绪年间【答案】C【解析】康熙五十一年(1712)宣布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后,人口申报数目大增,康熙五十三年为2462万丁,按丁数占人口20%计,约有1.23亿人。

乾隆以后人口记录用保甲法,乾隆二十七年(1762)已达2亿;五十五年超过3亿;道光二十年(1840年)达4.13亿。

乾嘉百年间人口年增长率在0.6%左右,形成中国人口发展的第三个历史高峰。

此后步入近代,人口趋于停滞。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近代时期中【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下》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近代时期中【圣才出品】

第10章近代时期中(1864~1900年)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重大历史事件都发生在1900年,其中发生最晚的是()。

[2014年统考真题]A.惠州起义B.东南互保C.自立军起义D.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答案】A【解析】八国联军攻陷大沽口的时间是6月中旬。

南方各省督抚与英美帝国主义达成“东南互保”协议是6月。

唐才常领导自立军在长江沿岸地区发动的反清武装起义的时间是7月。

兴中会会员郑士良受孙中山委托,率领会党群众600余人举行惠州起义的时间是1900年10月8日。

2.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变法方案包括()。

[2011年统考真题]A.废除科举制度B.废除八股文C.颁布《钦定学堂章程》D.授予学堂毕业生科举功名【答案】B【解析】百日维新期间颁布的变法诏令在文化教育方面主要有: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设立学校,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派人出国留学;提倡学习西学,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奖励新著作,奖励创办报刊,准许自由组织学会。

3.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困难采取的新措施是()。

[2012年统考真题] A.开设厘金B.加征田赋C.发行“昭信股票”D.开铸银元【答案】C【解析】开设厘金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主要财政手段。

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弥补巨额的财政亏空,决定用举借内债的办法筹款,于1898年发行“昭信股票”一万万两,年利五厘,号召王公贵族和文武官员带头“领票缴银”,以推动各地商民踊跃认购。

加征田赋、开铸银元不算是新措施。

二、名词解释1.京师同文馆[2016年华中师范大学研]答:京师同文馆是清末最早设立的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洋务学堂”。

1862年,恭亲王奕䜣、李鸿章、曾国藩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附属于总理衙门。

初设英文馆,后增设法文、俄文、德文、日文、天文、算学、格致等馆。

学制分为五年、八年两种。

清政府通过同文馆的翻译、印刷出版等活动了解西方世界。

京师同文馆有统一的课程设置和管理章程,基本不学“四书五经”之类的传统科目,被视为中国近代新式学校的发端。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增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夏与商)【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增订本)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2章 夏与商)【圣才出品】

第2章夏与商2.1复习笔记一、夏(一)夏王朝的起源约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是中国历史上夏王朝的开始。

1.夏的起源夏人活动的主要地区是夏,原来是一个部落联盟的名字,以后才成为王朝的称号。

据《史记·夏本纪》所载,这个部落联盟是由夏后氏、有扈氏等12个姒姓的氏族部落组成的。

2.夏人活动地区据古书记载,今河南嵩山到伊水、洛水流域这一范围是夏人活动地区之一。

今山西南部,也是夏人曾经活动过的地方。

古书上说禹又都于安邑、平阳,西周初年,这一带还被称为夏墟,这里的居民尚保存着夏人的一些风俗习惯。

古书上说夏后相曾建都于帝丘,则夏人活动的范围,东面一直达到今河北、河南、山东交界处。

3.夏朝的时间约在公元前21世纪左右,是中国历史上夏王朝的开始。

根据《竹书纪年》的记载,夏王朝自禹至桀,共为17君,历时471年。

(二)夏王朝的建立及其发展1.禅让制被世袭制所替代(1)《史记·夏本纪》说夏禹仍是按照旧的传统制度以天下传给益而不传给自己的儿子启,当时不少贵族拥护王位世袭制。

由于私有制的发展,掠夺战争日益频繁,氏族制已失去作用,军事首长转化为最早的专制君主。

禅让制遂被启破坏。

益为了维护禅让制而反对启,结果启杀掉了益。

当时有些守旧的氏族如有扈氏,也对启夺位不服,而进行武装叛乱,启与有扈氏战于甘,有扈氏被启所灭。

经过了一场激烈斗争之后,传贤才为传子所替代。

(2)古老的氏族制被国家所替代,这种巨大的社会变革,在夏启时就初步实现了。

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一个重大的历史变革,所以《礼记·礼运》把夏禹作为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的大同之世。

大同之世的特点就是“天下为公”,而小康之世则是“天下为家”。

2.官制与法律传说禹曾设官分职,并作赎刑。

《左传》说:“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反映出夏代已经形成了国家,并制定出最早的刑法。

3.贡赋的产生《孟子·滕文公》说:“夏后氏五十而贡”,即夏国家分给每户农民土地五十亩,农民向国家交一定的贡赋。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下册)》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

第7章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时期7.1 复习笔记一、五代十国(一)五代的更替1.后梁、后唐、后晋五代十国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但是这一时期开始出现走向统一的趋势。

(1)后梁朱温在907年篡夺了唐朝的政权,建立了后梁。

后梁政权对人民一直是横征暴敛,残酷压榨。

朱温不断地南征北战,其目的主要在于掠夺。

由于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后梁统治区域内的阶级矛盾一直很尖锐。

在农民不断起义的打击及与李存勗的长期混战中,朱温的实力日益削弱,到923年便被李存勗推翻了。

(2)后唐923年李存勗攻入洛阳,建立了后唐,把统治范围扩大到后梁统治的全部地区。

925年,后唐出兵四川,灭掉前蜀。

灭了前蜀之后,后唐最高统治集团内沙陀贵族之间的矛盾斗争日益激烈,难以完成平吴的愿望。

(3)后晋936年,在太原的石敬瑭,以出卖燕云十六州的土地和人民为代价,向契丹请来了援兵,将后唐推翻,建立了后晋。

2.契丹南侵和后晋人民反契丹的斗争(1)契丹南侵与辽的建立契丹贵族取得了燕云十六州以后,日益加强对后晋的压迫。

944年、946年契丹两次大举南犯,后晋派去抵御的军队纷纷降敌。

到946年岁末,契丹便攻陷了后晋的都城开封。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于947年春在开封又举行了一次即位仪式,改契丹国号为辽。

(2)汉人的反契丹斗争①辽的统治者对华北和中原人民进行了残暴的统治和掠夺。

后晋王朝被推翻后,各地汉人群起反对契丹贵族的统治。

河南、山东、安徽起义军进行了英勇斗争。

②汉人的武装反抗,不但把契丹贵族及其南侵军赶出中原和华北,而且使契丹贵族从此不敢长驱直入到黄河以南,终辽之世,契丹也不敢把首都迁到燕京。

3.后汉和后周(1)后汉947年春,刘知远趁契丹兵马撤退之时,在太原称帝。

以后迁都开封,是为后汉。

刘知远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便死去,其子继位后,后汉统治集团内部发生矛盾,激起了大臣郭威叛变。

(2)后周950年冬,郭威举兵南向,攻入开封,推翻了后汉王朝,于951年正月即位建元,是为后周。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章节题库】(第4章 秦汉时期)【圣才出品】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增订本)上》【章节题库】(第4章 秦汉时期)【圣才出品】
6.古人对秦朝短暂而亡主要原因的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四维(礼义廉耻)不引,故万民离叛” 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C.“秦之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D.“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 【答案】D 【解析】秦亡的原因主要是对内大兴土木、极尽奢侈、残酷压迫人民,对外大动干戈, 造成国力疲弱。

5.秦汉时期,中国已经开始走向世界的主要表现不包括( )。 A.大秦王安敦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 B.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和欧洲地区 C.甘英出使大秦,为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贸易往来 【答案】D 【解析】秦汉时期中国只与欧亚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的贸易往来,并没有与非洲国家开 始贸易交往。永元九年(公元 97 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甘英西经条支(今 伊拉克)、安息(今伊朗)诸国,至安息西界(波斯湾),未过海而还,没有实现与非洲国家 的贸易交往。
2.秦始皇焚书坑儒中,属于焚书的内容的是( )。 A.秦博士所藏官书 B.列国史记 C.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D.秦国史记 【答案】B 【解析】公元前 213 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 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汉武帝时期削弱诸侯国势力措施的是( )。 A.推恩令 B.左官律 C.平准法 D.附益法 【答案】C 【解析】平准法是集中管理各地运输货物和大农所掌握的其余物资,根据市场价格涨落 卖出或买进,达到调剂供需、平抑物价的目的,其余三项都是汉武帝时期削弱诸侯国的措施。
11.汉代积极地经营西域地区,在河西走廊设有四都,其中不包括( )。 A.敦煌
7.西汉的主要赋税形式中,征收对象是儿童的是( )。 A.算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5.1 复习笔记
一、三国鼎立和西晋短期统一
(一)割据势力混战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董卓之乱和割据势力混战
(1)东汉末年混乱的政治形势
①豪强地主武装加强
在镇压黄巾农民起义的过程中,豪强地主原有的私家武装由隐蔽转为公开,并且大大加强了。

②州郡官吏实力加强
州郡官吏也纷纷扩充势力,同东汉王朝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

长期以来地主经济发展所导致的分裂形势,进一步明朗起来,东汉王朝实际上已无法维持对全国的统治。

③州牧的设置加剧了封建割据
为了防范农民军和加强对州郡的控制,东汉把一些重要地区的刺史改为州牧,改设州牧不但没有加强中央的控制,反而使某些地区的分散的割据势力按地区集中起来,更便于实行割据。

④外戚宦官斗争激烈
在农民反抗斗争转入低潮的形势下,东汉统治集团中外戚、宦官的斗争又趋激烈。

(2)董卓之乱
①董卓专横独断
董卓进京尽揽东汉朝政。

他废黜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汉献帝),并逼走袁绍、曹操等人。

董卓的专横,洛阳的混乱,使各地的分裂割据活动迅速扩大。

州郡牧守各树一帜,招兵买马,讨伐董卓,混战立即在北方各地展开了。

②诸侯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路讨伐董卓的军队以袁绍为盟主,进屯洛阳周围各地。

董卓为了躲避关东兵锋,避免并州黄巾截断后路的危险,挟持汉献帝西迁长安,并驱迫洛阳一带百姓西行。

关东联军本来都是乌合之众,尔虞我诈,彼此并吞,很快就分崩离析了。

不久以后,长安发生政变,董卓被杀。

(3)割据势力混战,群雄逐鹿
经过五六年复杂的分合过程后,全国逐渐形成许多割据区域:
①袁绍占据冀、青、并三州;
②曹操占据兖、豫二州;
③公孙瓒占据幽州;
④刘备、吕布在陶谦之后相继占据徐州;
⑤袁术占据扬州的淮南部分;,
⑥刘表占据荆州;
⑦刘焉占据益州;
⑧孙策占据江东;
⑨韩遂、马腾占据凉州;
⑩公孙度占据辽东。

(4)曹操统一中原
①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
在当时的割据者中,曹操对东汉黑暗统治和农民起义威力有较深的认识,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个有远见的人物。

建安元年(196年),他把汉献帝迎到许县,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地位,扩大了政治影响。

②屯田制的设立
他在许县和其他地方设立屯田,积蓄军资,巩固了军事势力。

③官渡之战,统一中原
建安五年,袁曹两军发生了官渡会战。

曹操采用各个击破和偷袭粮囤的战术,迅速击溃了袁军,全歼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中原的基础。

官渡战后,曹操相继占领青、冀、幽、并四州,统一了中原。

建安十二年,打败了与袁氏残余势力勾结的乌桓蹋顿单于,这对于巩固中原统一,保障人民安居生产,起了积极作用。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赤壁之战
这场大战在赤壁展开,在战役中,曹军人多势众,而孙刘联军处于绝对的劣势。

但是曹军远道疲惫,军中又流行时疫,战斗力不强。

孙吴军主帅周瑜乘东南风纵火焚烧曹军水师,与刘备军队水陆并进,迫使曹操退回北方。

这就是决定南北相持局面的有名的赤壁之战。

(2)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
①曹操统一北方
赤壁之战后,曹操经过短期的准备,于建安十六年(211年)将兵进入关中,驱逐了韩遂、马超。

建安二十年,曹操从武都出征汉中,击败了长期保据汉中的张鲁,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建安二十三年,曹操子曹彰率兵击平了代郡乌桓,北方边境也安静了。

②刘备占西川
刘备占领了荆州的长江以南四郡后,于建安十六年进入益州,逐步消灭了原来益州的割
据者刘璋(刘焉之子)的势力。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从曹军那里夺得汉中。

③孙权夺得荆州
刘备占领汉中后命关羽在荆州向曹操发动猛攻,一度震动许都。

孙权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全部,解除了关羽对曹操的威胁。

这样,三国鼎立的局面事实上已形成了。

④魏、蜀、吴三国政权的形成
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称帝,建都洛阳,国号魏。

第二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

孙权则接受了曹丕的封号,称吴王。

222年,蜀军出峡,与吴陆逊军相持于夷陵(湖北宜昌境),被火攻击溃,败退回蜀。

从此以后,长江上下游两大势力处于平衡状态,蜀国辅政的诸葛亮与孙权结盟,共抗曹军。

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建立吴国。

(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①三国鼎立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各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导致了分裂倾向的加剧。

长江流域上下游几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到了勉强可以自给和彼此均衡的程度,给南方孙、刘的割据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而同一时期北方的政权则由于社会经济受到割据混战的严重摧残,无力消灭南方的政权,以统一全中国。

(4)由分裂到统一的必然趋势
统一的历史在中国已存在过四百多年,统一的因素仍在程度不等地起着作用,统一仍然是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

所以在无数割据者角逐的混乱局面中,终于出现了魏、蜀、吴三大割据范围,它们的统治者在各自的区域内削平了较小的割据势力,巩固了内部的统一,并且都力图打破均衡局而,实现全中国的统一。

(二)魏国的政治和经济
1.屯田制和士家制
曹操在统一中原,奠定魏国基础的同时,还实行了许多经济措施和政治措施,对北方社会转向安定和经济的恢复,起了促进作用。

(1)屯田制的内容
①屯田制的建立
长期不断的豪强兼并战争,使北方农业生产难于进行,曹操屯田积谷,建安元年,在许昌附近开辟屯田,成效很大。

接着,曹操令郡国置田官,招募流亡屯田,把屯田制度广泛地推行起来。

②屯田制的形式
a.屯田区一般都设立在肥沃易垦或其他重要处所,统属于中央的大司农。

屯田区的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

屯田民(或称屯田客)是国家的佃客,他们被编制成军队形式,分种国家土地。

b.屯田民一般不负担另外的徭役,在生产方面,屯田区能够保障农时,能够提供耕牛,能够集中力量兴修水利,而且在技术上讲究精耕细作,不强求扩大耕种面积,这些都适合屯田民的要求,有利于提高粮食的产量。

屯田制具有这些条件,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稳定北方的农业生产,保证统一战争的需要。

c.魏国屯田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军屯。

军屯的实行,对于开垦荒地,减轻农民养兵运粮的负担,起了积极的作用。

(2)士家制的内容
为了保持一部分固定的兵源以应付战争的需要,魏国还建立了士家制度。

①士家有特别的户籍,世代当兵,或服挽船、养马、鼓吹等各种特定的劳役。

②士家中的妇孺与尚未轮代的男丁,也要为政府耕田或服役。

③士家身份低于平民。

(3)屯田制和士家制的评价
①屯田制和士家制,都是只能在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出现的制度。

东汉以来,豪强地主用租佃制度剥削佃客,并把佃客组成自己的部曲家兵。

②曹操建立的屯田制和士家制,就是国家在特定条件下用豪强征敛方式剥削国家佃客、用私人部曲方式组织国家军队的制度。

这些制度,一方面是豪强地主统治农民的方式在国家统治中的反映,另一方面又是对豪强地主的一种制约,使他们不能无限制地占夺土地,招纳流民,从而阻碍国家的统一。

③在当时的条件下,在建安年间,屯田客和士家成为国家榨取粮谷和征集兵员的主要对象,但是自耕农民也仍然是国家租调兵徭的重要负担者。

曹操统一中原后,颁行租调制和重豪强兼并之法,虽然多少改善了农民在经济上的处境,但是由于战争频繁,他们的兵徭负担,仍然未见减少。

2.“唯才是举”和九品中正制
(1)“唯才是举”
当曹操异军突起的时候,许多士人远道来奔,攀附曹操,曹操也乐于借重士人,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曹操于建安八年(203年)下令,提出“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的选官准则,十五年,他发布“唯才是举”的教令,这对于重建专制统一的统治,也起了积极作用。

(2)九品中正制
曹丕即位后基本上遵循曹操关于选举的主张,并建立了九品官人之法,也就是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是在中央选择“贤有识鉴”的官员,兼任其本郡的“中正”,负责察访与他们同籍的散在各地的士人,评列为九品,作为吏部除授官职的依据。

士人品定之权掌握在政府的中正手中,中正也能够选出一些比较有才干的人,用来充实官僚机构。

3.经济的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