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方伎之士与科学文化_读_旧唐书_方伎传_
旧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注释
旧唐书白居易传原文及注释一、原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人。
北齐五兵尚书建之仍孙。
建生士通,皇朝利州都督。
士通生志善,尚衣奉御。
志善生温,检校都官郎中。
温生锽,历酸枣、巩二县令。
锽生季庚,建中初为彭城令。
时李正己据河南十余州叛。
正己宗人洧为徐州刺史,季庚说洧以彭门归国,因授朝散大夫、大理少卿、徐州别驾,赐绯鱼袋,兼徐泗观察判官。
历衢州、襄州别驾。
自锽至季庚,世敦儒业,皆以明经出身。
季庚生居易。
初,居易生七月,能展书,姆指“之”“无”二字,虽试百数不差;九岁谙识声韵。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于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瞀瞀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者,动以万数,皆不得知。
盖以苦学力文之所致,又自悲矣。
居易为拾遗时,奏凡十余事,多见听纳。
会王承宗叛,上命神策中尉吐突承璀为招讨使,谏官上章者十七八。
居易面论,辞情切至。
既而又请罢河北用兵,凡数千百言,皆人之难言者,上多听纳。
唯谏承璀事切,上颇不悦,谓李绛曰:“白居易小子,是朕拔擢致名位,而无礼于朕,朕实难奈。
”绛曰:“居易所以不避死亡之祸,事无巨细必言者,盖欲酬陛下特擢之恩,岂敢轻慢陛下。
陛下欲开谏诤之路,不宜阻居易言。
”上曰:“卿言是也。
”由是多见听纳。
五年,当改官,上谓崔群曰:“朕欲令白居易知制诰,群对曰:“居易有词人之累。
”上曰:“朕已闻之,然朕非因词人之累,欲罢黜之,朕将用之,以为谏官。
”群曰:“臣闻居易母老多病,家贫禄薄,若令知制诰则心忧,心忧则不利于病,恐非陛下优老怜贫之意。
”上曰:“朕不知此事,今当从群议。
”乃授刑部侍郎,依前翰林学士。
江州当浔阳、彭蠡之会,多水患。
居易既至,上言:“臣所领州,在江湖之间,大水岁至,漂没田庐,百姓流亡。
臣请开河渠,兴水利,以济民生。
”州司上言,以工程浩大,恐难施行。
居易又上言:“臣闻善为政者,不以小利而不为,不以小害而为之。
今开河渠,虽工程浩大,然利在长远,若不施行,百姓永受水患之苦。
孙过庭书谱注释
注释:【1】顷:近来、刚才、不久前。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顷闻诸将出入,各尚谦约(约束)”。
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顷何以自娱,颇复有所述造不?”【2】信:实在、的确。
刘禹锡《天论上》:“文信美矣!”绝伦:无与伦比。
《史记·龟策列传》:“通一伎之士咸得自效,绝伦超奇者为右,无所阿私。
”【3】云:语气助词,可用于句首、句中或句末。
此句中者,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云,语中助词也”。
《诗·邶风·雄雉》:“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左传·成公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须矣,吾子其入也”。
没:通“殁”,死。
清朱峻声《说文通训定声·履部》:“没,假借为殁”。
《易·系辞下》:“包牺氏没,神龙氏作”。
【4】抗行:抗衡、并行,犹言不相上下。
汉荀悦《汉纪·高祖纪四》:“欲以区区之越,与天子抗行,为敌国,祸且及身矣”。
【5】雁行:同等。
《梁书·侯景传》:“但尊王平昔见与,比肩共奖帝室,虽形式参差,实暑小异,丞相司徒,雁行而已”。
《汉书·严助传》:“如使越人蒙(死)徼幸以逆执事之颜行,厮舆之卒有一不备而归者,虽得越王之首,臣犹窃为大汉羞之”。
颜师古注引文颖曰:“颜行犹雁行,在前行,故曰颜也”。
故“雁”通“颜”。
《通雅·释诂》:“雁行,犹颜行…前行曰颜,通大雁…《晋·王羲之传》:‘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犹当雁行’。
皆谓颜行也,本借用,后又为之解曰:‘雁飞大者居前,故世习称雁行’,而不知用‘颜行’”。
【6】池水尽墨:指张芝学书的故事。
晋卫恒《四体书势》:“弘农张伯英者,因而转精其巧,凡家之衣帛,必先书然后练之;临池学书,池水尽墨”。
【7】寡人:此非专指君王。
原为古代君主的谦称及诸侯夫人的自称,晋人习惯自称寡人。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余嘉锡笺疏引李详云:“案晋世寡人,上下通称,不以为僭。
《旧唐书·叶蕃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叶蕃传》原文及翻译译文1、《旧唐书·叶蕃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叶蕃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弃宗弄赞,吐蕃之赞普也。
吐蕃,本汉西羌之地,其种落莫知所出也,或云以秃发为国号,语讹谓之吐蕃。
吐蕃世无文字,刻木结绳为约,其地气候大寒,不生秔稻,畜多牦牛,又多金银铜锡;其国人或随畜牧而不常厥居,然颇有城郭,号其王为赞普。
弄赞弱冠嗣位,性骁武,多英略。
其为人慷慨才雄,常驱野马、牦牛,驰剌之以为乐,西域诸国共臣之。
弄赞闻突厥、吐谷浑并得尚公主,乃遣使赍币求昏,太宗不许。
勒兵二十万入寇松州,命使者贡金甲,且言迎公主,谓左右曰:“公主不至,我且深入。
”乃诏吏部尚书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率步骑五万进讨。
君集遣其先锋,自松州夜袭其营,斩千余级。
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
因复请昏,太宗许之。
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江夏郡王道宗主昏持节送公主于吐蕃弄赞率其部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见道宗,执子婿之礼甚恭;既而叹大国服饰礼仪之美,俯仰有愧沮之色。
及与公主归国,谓所亲曰:“我父祖未有通昏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当为公主筑一城,以夸示后代。
”遂筑城邑,立栋字以居处焉。
公主恶其人赭面,弄赞令国中权且罢之。
自亦释氈裘,袭纨琦,渐慕华风。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
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高宗嗣位,授弄赞为驸马都尉、封西海郡王。
弄赞因致书于司徒长孙无忌等云:“天子初即位,若臣下有不忠之心者,当勒兵以赴国除讨。
”并献金银珠宝十五种,请置太宗灵座之前。
高宗嘉之,进封为宾王。
因请蚕种及造酒、碾、硙、纸、墨之匠,并许焉。
乃刊石像其形,列昭陵玄阙之下。
永徽元年,弄赞卒。
高宗为之举哀,遣右武侯将军鲜于臣济持节赍玺书吊祭。
(节选《旧唐书·叶蕃传》,有删改)译文:弃宗弄赞是吐蕃的赞普。
吐蕃,本来是汉西羌的所在地,吐蕃种族部落不知从何而来,有人说用“秃发”做国号,语音讹变为“吐蕃”。
【诗歌鉴赏】旧唐书王方庆传原文翻译
【诗歌鉴赏】旧唐书?王方庆传原文翻译旧唐书?王方庆传原文王方庆,雍州咸阳人也,周少司空石泉公褒之曾孙也。
其先自琅邪南度,居于丹阳,为江左冠族。
褒北徙入关,始家咸阳焉。
祖?,隋卫尉丞。
伯父弘让,有美名,贞观中为中书舍人。
父弘直,为汉王元昌友,畋猎无度,乃上书切谏,其略曰:"夫宗子维城之托者,所以固邦家之业也。
大王功无任城战克之效,行无河间乐善之誉,爵高五等,邑富千室,当思答极施之洪慈,保无疆之永祚。
其为计者,在乎修德,冠屦《诗》《礼》,畋猎史传。
览古人成败之所由,鉴既往存亡之异迹,覆前戒后,居安虑危。
奈何列骑齐驱,交横垄亩,野有游客,巷无居人。
贻众庶之忧,逞一情之乐,从禽不息,实用寒心。
"元昌览书而遽止。
渐见疏斥,转荆王友。
龙朔中卒。
方庆年十六,起家越王府参军。
尝就记室任希古受《史记》、《汉书》。
希古迁为太子舍人,方庆随之卒业。
永淳中,累迁太仆少卿。
则天临朝,拜广州都督。
广州地际南海,每岁有昆仑乘舶以珍物与中国交市。
旧都督路元睿冒求其货,昆仑怀刃杀之。
方庆在任数载,秋毫不犯。
又管内诸州首领,旧多贪纵,百姓有诣府称冤者,府官以先受首领参饷,未尝鞫问。
方庆乃集止府僚,绝其交往,首领纵暴者悉绳之,由是境内清肃。
当时议者以为有唐以来,治广州者无出方庆之右。
有制褒之曰:"朕以卿历职著称,故授此官,既美化远闻,实副朝寄。
令赐卿杂采六十段,并瑞锦等物,以彰善政也。
"证圣元年,召拜洛州长史,寻加银青光禄大夫,封石泉县男。
万岁登封元年,转并州长史,封琅邪县男。
未行,迁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俄转凤阁侍郎,依旧知政事。
神功元年七月,清边道大总管建安王攸宜破契丹凯还,欲以是月诣阙献俘。
内史王及善以为将军入城,例有军乐,既今上孝明高皇帝忌月,请备而不奏。
方庆奏曰:"臣按礼经,但有忌日,而无忌月。
晋穆帝纳后,用九月九日,是康帝忌月,于时持疑不定。
下太常,礼官荀讷议称:'礼只有忌日,无忌月。
《魏书—方技传》“杜夔字公良,河南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魏书—方技传》“杜夔字公良,河南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夔字公良,河南人也。
以知音为雅乐郎,中平五年,疾去官。
州郡司徒礼辟.,以世乱奔荆州。
荆州牧刘表令与孟曜为汉主合雅乐,乐备,表欲庭观之,夔谏曰:“今将军号为天于合乐而庭作之,无乃不可乎!”表纳其言而止。
后表子琮降太祖..,..,太祖以夔为军谋祭酒参太乐事,因令创制雅乐..。
夔善钟律,聪思过人,丝竹八音,靡所不能,惟歌舞非所长。
时散郎邓静、尹齐善咏雅乐,歌师尹胡能歌宗庙郊祀之曲,舞师冯肃、服养晓知先代诸舞,夔总统研精,远考诸经,近采故事,教习讲肄,备作乐器。
绍复先代古乐,皆自夔始也。
黄初中,为太乐令、协律都尉。
汉铸钟工柴玉巧有意思,形器之中,多所造作,亦为时贵人见知。
夔令玉铸铜钟,其声均清浊多不如法,数毁改作。
玉甚厌之,谓夔清浊任意,颇拒扞夔。
夔、玉更相白干太祖,太祖取所铸钟,杂错更试,然后知夔为精而玉之妄也,于是罪玉及诸子,皆为养马士。
文帝爱待玉,又尝令夔与左缜等于宾客之中吹笙鼓琴,夔有难色,由是帝意不悦。
后因他事系夔使缜等就学夔自谓所习者雅仕宦有本意犹不满遂黜免以卒。
弟子河南邵登、张泰、桑馥,备至太乐丞,下邳陈颃司律中即将。
自左延年等虽妙于音,咸善郑声,其好古存正莫及夔。
(选自选自《魏书·方技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后因他/事系夔/使缜等就学/夔自谓所习者雅/仕宦有本/意犹不满/遂黜免以卒B.后因他事系夔/使缜等就学/夔自谓所习者雅/仕宦有本/意犹不满/遂黜免以卒C.后因他事系夔/使缜等就学/夔自谓所习者雅/仕宦有本意/犹不满/遂黜/免以卒D.后因他/事系夔/使缜等就学/夔自谓所习者雅/仕宦有本意/犹不满/遂黜/免以卒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辟,指征召,是自下而上的选官方式,杜夔因病辞职后,州郡司徒征召他做官。
B.太祖,即魏太祖,是曹操的庙号,太祖作为庙号使用,多为创基立业者。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上册课件 第六单元名著导读《西游记》
日本学者提出非吴承恩作,大陆章培恒等
相继论证非吴承恩作小说。依习惯说法则 仍以吴为作者。
吴承恩生平、著述
1、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人,
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而败落为小商人的家庭。 “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复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淮安府志》
杨致和的《西游记传》,共4卷41回,篇幅与
朱本相近,无唐僧出身故事。
一般认为简本是繁本的删节本。
现在通行的本子 百回本《西游记》,人民文学1955年版,收入
“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以世德堂本为底本, 更动回目,插入张书绅《新说西游记》第9回内 容;1980年重排本恢复世本原貌,将第9回附 录于后)
二.宋元话本的讲述阶段
1. 在取经故事向《西游记》的演
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猴行者形 象的出现。
2.关于猴行者最早的文献资料见
于南宋《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共十七章,现猴行者成为西游故事的主角;出现 了深沙神的形象,即之后沙僧形 象。 奘取经故事由历史真实向佛教神 话传说过渡的完成。
3.突出了大闹天宫的情节。并将此情
节放在开头,突出了孙悟空的反抗性 和斗争精神
4.儒释道三教合一,《西游记》中既
有佛教故事也有儒道传说,不仅大大 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也把普通群众的 创造力提到了新的高度,淡化了原来 取经故事的宗教色彩
5.以讽刺,幽默的笔调渲染取经故事,
赋予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西游记》 小说中无论是作者的叙述,还是人物 语言都具有幽默讽刺的特点
校”,另有两种删节本,一为朱鼎臣编辑 《西游记释厄传》,一为杨致和编定的 《西游记传》(《四游记》本),均不署 著者
二十四史中医学与方术的混淆
二十四史中医学与方术的混淆贾先奎【摘要】中国传统医学是一门建立在深厚理论和丰富实践基础上的学科,但在古代史书尤其是二十四史中往往将之一概归之于方技类,将医师与方士、医术与方术混为一谈,究其原因,在于二者均以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共同的理论来源;均来源于上古巫术,医师与方士的身份界限模糊不清;在传承方式上都具有私密性、神秘性和不可尽传性;都特别注重实际效果,以实用性为根本目的;在应用中都显示出神奇效果.这种混淆的状况直到近代以来才逐渐得以改变.【期刊名称】《衡阳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5(036)004【总页数】5页(P121-125)【关键词】二十四史;医学;方术;阴阳五行;传承方式;实用性【作者】贾先奎【作者单位】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 27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07中国传统医学是一门运用独特的医疗原则、医疗技术和方法以协调人体机能、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学科。
作为一门科学,中国传统医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同样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和严谨性,反映了疾病预防诊治的基本规律,构建了系统的理论体系,尤其是经历了上千年的临床实践检验,取得了不可否认的巨大成就。
而所谓方术,则是古代方技、术数的总称,其中既包括天文、历法、五行、占卜、风水、相术等研究天道运行、推测吉凶祸福、解释气数命运的内容,又包括医药、房中、辟谷、服气、炼丹等养生保健、祛病延年的学问。
方术具有神秘性、主观性、随意性,虽然其中不乏科学的成分,但总体上与科学却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国史书在这方面认识往往存在一定的偏差,混淆了二者的区别,而将医学视为方术的一部分,统统称之为方术。
这种混淆,在二十四史中体现的十分明显。
表现之一,是将医师和方士混淆在一起。
自《后汉书》一直到《宋史》、《明史》,甚至再到《清史稿》,各史均设《方伎传》、《方术传》、《术艺传》或《艺术传》,其传主不仅有从事医药诊疗、养生保健的医师,同时还包括了从事天文、神仙、占卜、相术、命相、遁甲、堪舆等方术的方术士。
《旧唐书·高适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旧唐书·高适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高适传》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旧唐书·高适传》原文及翻译译文《旧唐书·高适传》原文及翻译旧唐书原文:高适者,渤海蓚人也。
少家贫,客于梁、宋,以求丐自给。
其性傲于权贵,窥察洞明。
及冠始留意诗什,以气质自高,每吟一篇,喜为好诗者称诵。
宋州刺史张九皋深奇之,荐举有道科。
时右相李林甫擅权,薄于文雅,唯以举子待之,适拂袖而去,客游河右。
河西节度哥舒翰见而异之,表为左骁卫兵曹,充翰府掌__,从翰入朝,盛称之于上前,已而又去。
会禄山之乱,征于翰讨禄山,拜适左拾遗兼监察御史,仍佐翰守南阳。
及翰兵败,适自骆谷西驰,谒见玄宗,因陈败亡之势曰:“监军李大宜不恤军卒,食仓米饭且犹不足,欲其勇战,安可得乎?且南阳之帅各皆持节,宁有是,战而能必拔哉?陛下因此西幸蜀中,避其虿毒,未足为耻也。
”玄宗深纳之,后禄山兵恙果弗及,玄宗嘉之,寻迁侍御史。
镏荨二年,永王璘起兵于江东,欲据扬州。
初,上皇以诸王分镇,适切谏不可。
及是永王叛,肃宗闻其论谏有素,召而谋之。
适因陈江东利害,永王必败。
上奇其对,以适兼御史大夫、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平江淮之乱。
兵罢,宰相李辅国恶适敢言,短于上前,乃左授太子少詹事。
未几,蜀中乱,出为蜀州刺史,剑南自玄宗还京后,于梓、益二州各置一节度,吏制繁冗,百姓劳敝,适论之曰:“蜀地位在邈远,垂于险绝,以国家言之,不足以厄其势。
奈何以险阻弹丸之地,而困全蜀太平之人哉?”疏奏不纳。
后梓州副使段子璋反,以兵攻东川节度使李奂,适率州兵从西川节度使崔光远攻于璋,斩之。
玄宗感其洞明,以黄门侍郎严武代之还,用为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食邑七百户。
适止轻车诣任,食邑皆封还。
永泰元年正月卒,赠礼部尚书,谥曰忠。
(旧唐书·高适传)译文:高适,是渤海郡蓚县人。
旧唐书(中华古籍国学宝典文库)
目录分析
卷一·本纪第一
卷二·本纪第二
卷三·本纪第三
卷四·本纪第四
卷五·本纪第五
卷六·本纪第六
卷七·本纪第七
卷八·本纪第八
卷九·本纪第九
卷十·本纪第十
卷十一·本纪第十一
卷十二·本纪第十二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
卷十四·本纪第十四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
卷十六·本纪第十六
卷十七上·本纪第十七上
卷七十三·列传第二十三
卷七十四·列传第二十四
卷七十五·列传第二十五
卷七十六·列传第二十六
卷七十七·列传第二十七
卷七十八·列传第二十八
卷七十九·列传第二十九
卷八十·列传第三十
卷八十一·列传第三十一
卷八十二·列传第三十二
卷八十三·列传第三十三
卷八十四·列传第三十四
卷八十五·列传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古籍
宝典
旧唐书
志
系统 史籍
高宗
历史 李
地理
秦宗权
音乐
国学
志 本纪 王
朱
黄巢
安禄山
内容摘要
《旧唐书》共二百卷,包括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 部史籍。
卷一百三十四·列传第八十四
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八十五
卷一百三十六·列传第八十六
卷一百三十七·列传第八十七
卷一百三十八·列传第八十八
卷一百三十九·列传第八十九
卷一百四十·列传第九十
卷一百四十一·列传第九十一
卷一百四十二·列传第九十二
唐代《薛赜墓志铭》探析
唐代《薛赜墓志铭》探析*导读:薛赜是唐代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两《唐书》之《方伎传》均有传,但对其事迹记载都极为简略。
1974年4月,在陕西省礼泉县北屯……薛赜是唐代道教史上的著名人物,两《唐书》之《方伎传》均有传,但对其事迹记载都极为简略。
1974年4月,在陕西省礼泉县北屯乡西页沟村西南约500米处的薛赜墓中,出土了《大唐故中大夫紫府观道士薛先生墓志铭并序》(以下简称《墓志铭》),对于了解他的生平及澄清有关问题都具有重要价值。
这虽然是上世纪出土的一方墓志,但该墓志除了樊光春曾予以刊布①,后又被张沛收入《昭陵碑石》②外,鲜有人对其关注并进行研究。
笔者不揣浅陋,现根据《墓志铭》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对以下几个问题试作探析。
*一、薛赜的名讳、籍贯、出身及生卒年关于薛赜的名讳,《墓志铭》与两《唐书》的记载并不一致。
《墓志铭》作薛赜,字远卿,而两《唐书》本传则作薛颐③,没有记其字。
考诸其他文献也有这种情况,在《唐会要》④、《仙传拾遗》⑤等书中作薛赜,在《冥报记》⑥、《太平广记》⑦、《玄品录》⑧、《全唐文》⑨等书中则作薛颐。
颐与赜因字形相近,在传抄过程中极易弄混,据《广弘明集》卷七《辨惑篇》载:薛赜,下助隔反⑩,又据《一切经音义》卷九十七为《广弘明集》卷七释音曰:萧瑀,于矩反;薛赜,仕责反。
并人名。
可见其人名应为薛赜,而非薛颐。
又赜有幽深、深奥之意,《汉书律历志》曰:探赜索隐,钩深致远,莫不用焉。
(11)所以,薛赜之取字远卿,也正好是名与字义近相符。
因此,《墓志铭》的记载是正确的,而两《唐书》的记载则是错误的。
《墓志铭》记薛赜籍贯为黄州黄冈(今湖北新洲)人,而两《唐书》本传则作滑州(治今河南滑县)人,与志文不合。
关于这一点,《昭陵碑石》的编者对该墓志所加的按语中也已指出,但不知孰是(12)。
另据《仙传拾遗》卷三《薛赜》条载:薛赜,河东汾阴人,后居渭州。
后来的道籍如《三洞群仙录》和《玄品录》的记载与其相同。
旧唐书的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的原文及翻译旧唐书的原文及翻译想要学好一篇古文,让古文翻译成白话文是最佳的方式,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接受古文中枯燥的知识和文法,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旧唐书的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旧唐书【原文】田弘正,本名兴。
少习儒书,颇通兵法,善骑射,勇而有礼。
当季安之世,为衙内兵马使。
季安惟务侈靡,不恤军务,屡行杀罚;弘正每从容规讽,军中甚赖之。
季安以人情归附,乃出为临清镇将,欲捃摭其过害之。
弘正假以风痹请告,灸灼满身,季安谓其无能为。
及季安病笃,其子怀谏幼騃,乃召弘正署其旧职。
弘正乐闻前代忠孝立功之事,视事之隙,与宾佐讲论古今言行可否。
魏州自承嗣已来,馆宇服玩有逾常制者,悉命彻毁之,以正厅大侈不居,乃视事于采访使厅。
宾僚参佐,请之于朝。
颇好儒书,尤能史书,《左传》、《国史》,知其大略。
自弘正归国,幽、恒、郓、蔡有齿寒之惧,屡遣客间说,多方诱阻,而弘正终始不移其操。
元和十年,朝廷用兵讨吴元济,弘正遣子布率兵三千进讨,屡战有功。
李师道以弘正效忠,又胁其后,不敢显助元济,故绝其掎角之援,王师得致讨焉。
十五年十月,镇州王承宗卒,穆宗以弘正为镇州大都督府长史。
弘正以新与镇人战伐,有父兄之怨,乃以魏兵二千为卫从。
十一月二十六日,至镇州,时赐镇州三军赏钱一百万贯,不时至,军众喧腾以为言。
弘正亲自抚喻,人情稍安。
仍表请留魏兵为纪纲之仆,以持众心,其粮赐请给于有司。
时度支使崔倰不知大体,固阻其请,凡四上表不报。
明年七月,归卒于魏州,是月二十八日夜军乱,弘正并家属等并遇害。
穆宗闻之震悼,册赠太尉,赗赙加等。
弘正孝友慈惠,骨肉之恩甚厚。
兄弟子侄在两都者数十人,竞为崇饰,日费约二十万,魏、镇州之财,皆辇属于道。
(选自《旧唐书·田弘正传》)【译文】田弘正,本名田兴。
年少时学习儒家经典,精通兵法,擅长骑马射箭,勇敢而守礼度。
在田季安任节度使时,他为衙内兵马使。
田季安一心追求奢侈,不顾及军务,多次施行杀戮刑罚,田弘正时常婉言劝谏。
《晋书 张华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题。
张华,字茂先,少孤贫,乡人刘放奇其才,以女妻焉。
华学业优博,辞藻温丽,朗赡多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
少自修谨,造次必以礼度。
勇于赴义,笃于周急。
器识弘旷,时人罕能测之。
初未知名,著《鹤鹅赋》以自寄。
陈留阮籍见之,叹曰:"王佐之才也!"由是声名始著。
华强记默识,四海之内,若指诸掌。
武帝尝问汉宫室制度及建章千门万户,华应对如流,听者忘倦,画地成图,左右属目。
帝甚异之,时人比之子产。
遭母忧,哀毁过礼,中诏勉励,逼令摄事。
华名重一世,众所推服,晋史及仪礼宪章并属于华,多所损益。
当时诏皆所草定,声誉益盛,有台辅之望焉。
而荀勖自以大族,恃帝恩深,憎疾之,每伺间隙,欲出华外镇。
会帝问华:"谁可托寄后事者?"对曰:"明德至亲,莫如齐王攸。
"既非上意所在,微为忤旨,间言遂行。
乃出华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
抚纳新旧,戎夏怀之。
历世未附者二十余国,并遣使朝献。
于是远夷宾服,四境无虞,频岁丰稔,士马强盛。
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疑而未决,以问裴頠,頠素重华,深赞其事。
华遂尽忠匡辅,弥缝补阙,虽当暗主虐后之朝,而海内晏然,华之功也。
华惧后族之盛,作《女史箴》以为讽。
贾后虽凶妒,而知敬重华。
久之,论前后忠勋,进封壮武郡公。
华十余让,中诏敦譬,乃受。
华性好人物,诱进不倦,于穷贱候门之士有一介之善者,便咨嗟称咏,为之延誉。
雅爱书籍,身死之日,家无余财,惟有文史溢于机箧。
尝徙居,载书三十乘。
秘书监挚虞撰定官书,皆资华之本以取正焉。
天下奇秘,世所希有者,悉在华所。
由是博物洽闻,世无与比。
(节选自《晋书·卷三十六》)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B.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C.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D.贾谧与后/共谋以华庶族/儒雅有筹略/进无逼上之嫌/退为众望/所依欲倚/以朝纲访以政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阮籍,魏晋风流名士,《滕王阁序》中曾说"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诗歌鉴赏】旧唐书桓彦范传原文翻译
【诗歌鉴赏】旧唐书?桓彦范传原文翻译旧唐书?桓彦范传原文桓彦范,润州曲阿人也。
祖法嗣,雍王府谘议参军、弘文馆学士。
彦范慷慨俊爽,少以门荫调补右翊卫。
圣历初,累除司卫寺主簿。
纳言狄仁杰特相礼异,尝谓曰:"足下才识如是,必能自致远大。
"寻擢授监察御史。
长安三年,历迁御史中丞。
四年,转司刑少卿。
时司仆卿张昌宗坐遣术人李弘泰占己有天分,御史中丞宋?请收付制狱,穷理其罪,则天不许。
彦范上疏曰:昌宗无德无才,谬承恩宠,自宜粉骨碎肌,以答殊造,岂得苞藏祸心,有此占相?陛下以簪履恩久,不忍加刑;昌宗以逆乱罪多,自招其咎。
此是皇天降怒,非唯陛下故诛。
违天不祥,乞陛下裁择。
原其本奏,以防事败。
事败即言奏讫,不败则候时为逆。
此乃奸臣诡计,疑惑圣心,今果遂其所谋,陛下何忍不察?若昌宗无此占相,奏后不合更与弘泰往还,尚令修福,复拟禳厄,此则期于必遂,元无悔心。
纵虽奏闻,情实难恕,此而可舍,谁其可刑?况经两度事彰,天恩并垂舍宥,昌宗自为得计,人亦以为应运,即不劳兵甲,天下皆从,万方讥之,以为陛下纵成其乱也。
君在,臣图天分,是为逆臣,不诛,社稷亡矣。
伏请付鸾台凤阁三司考竟其罪。
疏奏不报。
时又内史李峤等奏称:"往属革命之时,人多逆节,鞫讯决断,刑狱至严,刻薄之吏,恣行酷法。
其周兴、丘?、来俊臣所劾破家者,并请雪免。
"彦范又奏请自文明元年以后得罪人,除扬、豫、博三州及诸谋逆魁首,一切赦之。
表疏前后十奏,辞旨激切,至是方见允纳。
彦范凡所奏议,若逢人主诘责,则辞色无惧,争之愈厉。
又尝谓所亲曰:"今既躬为大理,人命所悬,必不能顺旨诡辞,以求苟免。
"是岁冬,则天不豫。
张易之与弟昌宗入阁侍疾,潜图逆乱。
凤阁侍郎张柬之与桓彦范及中台右丞敬晖等建策将诛之。
柬之遽引彦范及晖并为左右羽林将军,委以禁兵,共图其事。
时皇太子每于北门起居,彦范与晖因得谒见,密陈其计,太子从之。
神龙元年正月,彦范与敬晖及左羽林将军李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杨元琰、左威卫将军薛思行等,率左右羽林兵及千骑五百余人讨易之、昌宗于宫中,令李湛、李多祚就东宫迎皇太子。
《清稗类钞》方伎类
《清稗类钞》方伎类方伎類方技家有干支歌訣方技二字始於漢,其在唐時,醫卜星相諸流皆入焉。
惟醫為正當之學科,實未可與卜星相之迷惑社會者同日而語也。
方技家首重干支,有歌訣紀之。
所謂十干者,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十二支者,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方技家輒以之紀年月日。
而自命博雅之人,又喜用《爾雅》閼逢旃蒙及陬月、如月等字,意義晦塞,苦難記憶。
自有歌訣,頗為簡明。
一歌曰:「閼逢旃蒙甲乙并,柔兆丙兮強圉丁,著雍為戊屠維己,上章二字乃屬庚,辛曰重光壬玄黓,癸號昭陽十干成。
」二歌曰:「困敦為子地支首,赤奮若兮厥維丑,攝提格則要推寅,單閼為卯義堪剖,執徐二字實辰龍,大荒落即巳蛇走,敦牂午兮協洽未,涒灘是申作噩酉,閹茂之與大淵獻,是維戌亥相居後。
」三歌曰:「月在甲兮乃云畢,乙橘丙修義不失,在丁曰圉戊曰厲,在己曰則庚曰窒,辛塞壬終癸極名,《爾雅》月陽釋一一。
」又五言歌曰:「畢橘修圉厲,則窒塞終極,自甲數至癸,月陽《爾雅》釋。
」又紀月之歌曰:「正月為陬二月如,三月寎兮四為余,五月厥維以臬號,六月由來號以且,七相八壯九為玄,十陽以下乃辜涂,正月得甲為畢陬,二得甲兮即畢如。
」西藏有豫言家歐美有一種人,專於事前豫卜吉凶禍福,謂之豫言家。
我國術士亦有能言之者,惟或驗或不驗耳。
今西藏亦有之。
其人每託為神言,歲至拉薩,豫言年歲豐歉及其他未來事,達賴喇嘛以下須就而問之。
人民若令判斷一事,須酬金十太克,甚有多至藏幣一萬太克者。
紅教喇嘛之推算藏曆,向由紅教喇嘛推算,凡是年所有各項吉凶,皆於曆後繪圖貼說,如內地《推背圖》之式。
藏人曾云:前紅教喇嘛推定壬子鼠年藏中有刀兵之事,及康熙時藏中之亂,果為大軍平復,盡收其土。
又繪一樹,一人守之,其樹已枯朽,人則往雪地。
蓋以樹譬黃教,當自此不振,其人譬達賴,當永遠逃往外國也。
乾坤萬年歌周太公望著《乾坤萬年歌》,其論本朝者云:「十八孩兒跳出來,蒼生方得蘇危困。
【十八孩兒是李字,指李自成也。
跳,讀作逃,乃逃走也。
明史◎方伎
明史◎方伎左氏载医和、缓、梓慎、裨灶、史苏之属,甚详且核。
下逮巫祝,亦往往张其事以神之。
论者谓之浮夸,似矣。
而《史记》传扁鹊、仓公,日者,龟策,至黄石、赤松、仓海君之流,近于神仙荒忽,亦备录不遗。
范蔚宗乃以方术名传。
夫艺人术士,匪能登乎道德之途。
然前民利用,亦先圣之绪余,其精者至通神明,参造化,讵曰小道可观已乎!明初,周颠、张三丰之属,踪迹秘幻,莫可测识,而震动天子,要非妄诞取宠者所可几。
张中、袁珙,占验奇中。
夫事有非常理所能拘者,浅见鲜闻不足道也。
医与天文皆世业专官,亦本《周官》遗意。
攻其术者,要必博极于古人之书,而会通其理,沈思独诣,参以考验,不为私智自用,乃足以名当世而为后学宗。
今录其最异者,作《方伎传》。
真人张氏,道家者流,而世蒙恩泽,其事迹关当代典故,撮其大略附于篇。
滑寿葛乾孙吕复倪维德周汉卿王履周颠张中张三丰袁珙(子忠彻) 戴思恭盛寅皇甫仲和仝寅吴杰(许绅王纶) 凌云(李玉) 李时珍(缪希雍) 周述学张正常刘渊然等滑寿,字伯仁,先世襄城人,徙仪真,后又徙余姚。
幼警敏好学,能诗。
京口王居中,名医也。
寿从之学,授《素问》、《难经》。
既卒业,请于师曰:“《素问》详矣,多错简。
愚将分藏象、经度等为十类,类抄而读之。
《难经》又本《素问》、《灵枢》,其间荣卫藏府与夫经络腧穴,辨之博矣,而缺误亦多。
愚将本其义旨,注而读之可乎?”居中跃然称善。
自是寿学日进。
寿又参会张仲景、刘守真、李明之三家而会通之,所治疾无不中。
既学针法于东平高洞阳,尝言:“人身六脉虽皆有系属,惟督任二经,则苞乎腹背,有专穴。
诸经满而溢者,此则受之,宜与十二经并论。
”乃取《内经骨空》诸论及《灵枢篇》所述经脉,著《十四经发挥》三卷,通考隧穴六百四十有七。
他如《读伤寒论抄》、《诊家枢要》、《痔瘘篇》又采诸书《本草》为《医韵》,皆有功于世。
晚自号撄宁生。
江、浙间无不知撄宁生者。
年七十余,容色如童孺,行步蹻捷,饮酒无算。
天台朱右摭其治疾神效者数十事,为作传,故其著述益有称于世。
《旧唐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
《旧唐书》文言文阅读答案及译文——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游丹霞记》的原文与阅读附答案游丹霞记【清】袁枚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
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
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
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
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
人侧身入,良久得路。
攀铁索升,别一天地。
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
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
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
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
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
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魂魄,梦亦觉重。
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
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
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
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
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
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景胜矣。
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
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
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
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