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

合集下载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相关搜索: 心理学, 奥地利, system, 系统论, 格式塔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

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

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

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近代科学家开 始关注系统的整体性、结构和功能, 如牛顿的力学体系。
20世纪初的系统论思想
生物学的系统论思想
20世纪初,生物学领域开始关注生物系 统的整体性、结构和功能,如生机论和 机体论。
VS
物理学中的系统论思想
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出现,使人们开始认 识到系统的整体性和相互作用的重要性。
详细描述:这一时期是系统论思想的初步探索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贝塔朗菲和 维纳。他们开始关注系统的整体性、组织性和相互关系,提出了开放系统理论、 控制论等思想,为后续的系统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20世纪60-70年代的系统论思想
总结词:发展壮大
详细描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系统论思想在20世纪60-70年代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这一时期,系统论的研究领域 不断扩大,涉及的学科也越来越多,如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同时,系统论的方法论体系也逐渐完善,为解决实际问 题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一般系统论的方法论
一般系统论提供了一种跨学科的方法论,用于研究不同领域的系统,如工程系统、经济系 统、社会系统等。它强调系统的整体性、动态性和演化性,通过模型化、数学描述和计算 机模拟等方法来研究系统的行为和性质。
02
CATALOGUE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历程
20世纪40-50年代的系统论思想
总结词:初步探索
20世纪80-90年代的系统论思想
总结词:深化拓展
详细描述:进入20世纪80-90年代,系统论 思想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开始关注系统的自 组织、演化、协同等复杂性问题。这一时期 ,涌现出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如混沌理 论、分形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等,为系 统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系统论 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涉及到人类社会

纽曼根据Bertalanffy的系统论Selye的压力与适应理论

纽曼根据Bertalanffy的系统论Selye的压力与适应理论
经从事马动斯物洛社对会心人理类学本的质研的究两,1种94假0年设在:美国社会 心理学1杂. 认志上为发人表是《一灵种长“类有优势欲品求质的和动社物会”行。为》
一文后,转入人类社会心理学研究。1943年出版了
2. 认为人的需要是有先后顺序的。
《人类动机的理论》,1954年出版《动机与人格》, 1962年出版了《存在心理学导言》一书。
3/23/2020
(三)压力理论在护理中的应用
明确压力与疾病的关系。 帮助护士识别病人的压力,进而缓解&解除压力。 帮助护士认识自身压力,并减轻工作中的压力。
3/23/2020
病人常见的压力源
陌生的环境 疾病的威胁 与外界的隔离 信息的缺乏 自尊的丧失
3/23/2020
帮助患者适应压力的护理原则
(一)人类需要的一般规律
❖ 普遍存在五种需要。 ❖ 一般情况下,生理需要最重要。 ❖ 立即、持续、暂缓满足。最终要满足。 ❖ 通常是在一个层次的需要满足后,更高层次的
需要才出现,并逐渐明显。 ❖ 各层次间相互影响。 ❖ 随着需要层次上移,各种需要的意义因人而异 ❖ 层次越高的需要,满足的方式越有差异。
3/23/2020
估计
输入
(病人健康状况 护理人员状况
医疗设施条件等)
反馈
诊断 计划 实施
护理系统
输出
(经护理后病人健康状况)
病人已达健康目标 停止护理程序
评价
病人未达健康目标 修订计划
继续护理程序
反馈
3/23/2020
二、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马斯洛:人本hi主era义rch心y o理f n学ee的ds 主the要or代y 表。早期曾
第一节
3/23/2020
一、一般系统论 二、人类基本需要理论 三、压力理论 四、成长与发展理论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概念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 追溯到古代
• 亚里士多德
整体大于它的各 部分的总和
(ZHOU)易
以阴、阳排列组合构成 八卦,进而重叠演变为六 十四卦,并以此比照解释 外在世界的状态及变化,
道家
在其对事物的存在 状态及其发生、发 展的现象的解释中, 体现浓厚的系统论 思想,
两条线索
• 第一条线索
贝塔朗菲在理论生物学研究中关于系统的讨论
• 按照时空中的存在状态 动态系统 静态系统 稳态系统 非稳态系统 • 按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
除此之外,还可将系统分为许多不同类型
系统的结构与与功能
• 结构: 指的是系统内部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 式,揭示了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秩序,
• 功能: 指的是系统在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过 程中 所具有的行为、能力和效用,体现了系统对外部作用过 程的秩序,
• 系统的概述 • 一般系统论的创立 •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 •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概述
❖ 科学由搜集材料的阶段发展到整理材料的阶段,关于既成事物的科学逐渐 转变为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 和发展以及关于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个伟 大整体的联系的科学,
❖ 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 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耗散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理论, ❖ 20世纪80年代后提出的混沌理论,分形学,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著名的运筹学研究组织——美国兰德公司 倡导了系统分析方法,
以此方法为指导,出现了协调组织庞大系统中各 部门工作的具体技术——计划评价技术 PERT ,
这种技术在北极星导弹研制过程中,发回来重要 作用
• 60年代,霍尔 A.D.Hall,1924—— 提出系统工程三维 结构思想,从时间、逻辑和知识三个维度对系统工 程方法进行了概括,这是对系统工程方法比较全面 的总结,

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

1.3 近现人类科学研究所遵循的理性 21
生物学领域对有组织的复杂性的探讨 (2)
实验结果带来的反思:如果生命体演化发展是遵循笛 卡尔所倡导的物理学领域的机械还原主义,即把生命 机体看作是机器并分解为性质相同的基本单位(胚细 胞),那么如何解释生命体中这些胚细胞的不同的分 化现象呢?如果生命体中这种分化现象是由亚里士多 德所谓的具有内在目的的“生命的原理”在主导,那 么如何解释蝾螈初胚体同一组织嫁接到同一位置而分 化生长为不同器官这一复杂现象呢?
23
• “部分所做的一切以及它们所存在的一切目的,都只是为 了表现整体。据此可以推出结论说,假如我们说它们是由 整体决定的,我们所使用的‘受到决定的’一词的意义跟 该词的普通意义迥然不同。因为,既然部分只有结合在整 体中才成为其部分,那么它们受到决定这一点对它们来说 完全不是外来的。”
• 由此可见,机体论认为有机体内部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其中,整体先于部分存在并对部分施加一种决定作用,因 此对有机体部分的活动或现象的解释需要从整体角度作进 一步的考察。这种观点既是对生命现象有组织复杂性的解 释,也是机体论对机械还原论的有力反驳。
中国古代的整体性思想—道德经
12
• 老子认为, 只有坚持道的原则, 才能实现预定的目 标。“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 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一 正。”( [ 老子] 第三十九章) 。其意思是: 天得到 道而清明; 地得到道而宁静; 神( 人) 得到道而英灵; 禾谷得到道而充盈, 万物得到道而生长; 侯王得到 道而成为天下的首领。在某种意义上来看, 道和一 ( 整体) 的概念与系统的概念是一样的。

1.2 近代人类科学研究所遵循的理性 16
• 英国系统学家切克兰德把这种起源于17世纪科学 革命的自然科学领域的研究理性总结为三个原则:

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研究复杂系统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又称普通系统论。

现代科学可按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的具体形式划分成各门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也可按研究方法划分成两大类别,即简单系统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

一般系统论是研究复杂系统理论的学科,着重研究复杂系统的潜在的一般规律。

历史背景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N.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

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

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

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发展的过程论原理

发展的过程论原理

发展的过程论原理发展的过程论原理引言: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多维度的过程,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各国都致力于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深入理解发展的过程,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探讨发展的原理。

一、宏观层面:系统论视角下的发展原理1. 系统论的基本概念系统论是指研究事物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它强调整体性、动态性和相互关联性。

在发展过程中,各种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密切的相互作用关系。

2. 信息流动与创新发展过程中信息流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传递和共享可以促进知识和技术的创新,并推动经济和社会进步。

信息技术革命为信息流动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手段。

3. 资源配置与效率提升发展需要有效地配置资源,以实现最优化利用。

资源配置不仅包括物质资源,还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等。

通过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4. 协同合作与共赢发展过程中,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协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协调和沟通,可以实现资源共享、风险分担和互利共赢。

5.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发展过程中需要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采取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二、微观层面:行为主义视角下的发展原理1. 激励与动机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是受到激励和动机驱使的。

在发展过程中,激励机制可以激发个体积极性格和创造力,推动其参与创新和改进。

2. 学习与适应个体通过学习来获取知识和技能,并逐渐适应环境变化。

学习可以是正式教育、培训或经验积累等形式。

适应能力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

3. 社会交往与合作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社会交往和合作是促进个体和群体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他人互动和合作,个体可以获取更多资源和机会,实现自身价值。

4. 创新与变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个体通过创新来提出新的理念、方法和产品,从而改变现有的状态,并为发展开辟新的道路。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推荐下载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推荐下载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相关搜索: 心理学, 奥地利, system, 系统论, 格式塔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 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

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

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

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

护理的基本理论

护理的基本理论

(三)一般系统论
指一个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素组成的整体,每个要素都具有其独特的功能,所组成的系统又有其整体功能。
二、 系统的基本属性
1、整体性:系统的功能大于系统中各要素功能的总和。是系统理论中最重要的观点。 2、相关性:各系统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3、 动态性:系统是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一方面,系统内部结构的不断调整以达到最佳功能状态;另一方面,系统总是不断与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以适应环境,维持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4、 层次性:系统的层次间存在着支配与服从的关系,高层次往往是主导力量,低层次往往是基础结构。 5、 目的性:各系统均有明确的目的,不同系统有不同的目的。
应激与适应理论
适应模式
人的基本需要理论
自理理论
保健系统模式
一般系统论
成长与发展理论
第一节 一般系统理论
一、系统理论的产生
创始人: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 1937年: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1954年:创办了“一般系统论学会“ 60年代后:系统论得到广泛发展
德维希·路·贝塔朗菲
自尊的需要
爱与归属的需要
安 全 的 需 要
生 理 的 需 要
马斯洛人类基本需要层次论示意图
复习题
在马斯洛提出人的基本需要理论几年后,理查德·凯利希( Richardkalish )将这一理论加以修改,在生理和安全需要之间增加一个层次即刺激的需要,包括性、活动、探索、好奇心和操纵。
第五节 自理理论
奥雷姆认为护理应重视人对自理活动的需要,并提供帮助。 奥雷姆的理论由三部分组成: 1、自理学说 2、自理缺陷学说 3、护理系统学说
自理学说

系统理论

系统理论

任务目的
系统论的任务,不仅在于认识系统的特点和规律,更重要地还在于利用这些特点和规律去控制、管理、改造 或创造一系统,使它的存在与发展合乎人的目的需要。也就是说,研究系统的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各要素关 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系统论的出现,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以往研究问题,一般是把事物分解成若干部分,抽象 出最简单的因素来,然后再以部分的性质去说明复杂事物。这是勒内·笛卡尔(Rene Descartes)奠定理论基础 的分析方法。这种方法的着眼点在局部或要素,遵循的是单项因果决定论,虽然这是几百年来在特定范围内行之 有效、人们最熟悉的思维方法。但是它不能如实地说明事的的整体性,不能反映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它 只适应认识较为简单的事物,而不胜任于对复杂问题的研究。在现代科学的整体化和商度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下, 在人类面临许多规模巨大、关系复杂、参数众多的复杂问题面前,就显得无能为力子。正当传统分析方法束手无 策的时候,系统分析方法却能站在时代前列,高屋建瓴,综观全局,别开生面地为现代复杂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思 维方式。所以系统论,连同控制论、信息论等其他横断科学一起所提供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人类的思维开拓新 路,它们作为现代科学的新潮流,促进着各门科学的发展。
系统分类
系统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则和情况来划分系统的类型。 1、按人类干预的情况可划分自然系统、人工系统。 2、按学科领域就可分成自然系统、社会系统和思维系统。 3、按范围划妥则有宏观系统、微观系统。 4、按与环境的关系划分就有开放系统、封闭系统、孤立系统。 5、按状态划分就有平衡系统、非平衡系统、近平衡系统、远平衡系统等等。
2、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正朝着“三归一论、协同学、突变论、模糊系统理论等等新的科学理论,从各方面丰富发展了系统论的内容,有 必要概括出一门系统学作为系统科学的基础科学理论。

一般系统论——精选推荐

一般系统论——精选推荐

一般系统论亚里斯多德早就说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因此对系统的研究可以说从古代就已经开始了。

作为现代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最初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初由奥地利生物学家贝朗塔菲提出的,只不过它一开始被作为"机体生物学",这是生物学中的有机论概念,强调生命现象是不能用机械论观点来揭示其规律的,而只能把它看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加以考察。

1968年,贝朗塔菲发表了一般系统论的代表著作《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与应用》。

现在系统思想形成了一股重要的思潮,日益发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系统1、系统的含义及其分类系统论的内涵和外延理论界现在说法不一。

人们现在把系统论作为介于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的横断科学来对待。

它被用作比具体学科更一般化的科学理论加以研究,但又不同于哲学。

现代系统论具有可否证性、抽象性、数理性特点。

贝塔朗菲把一般系统概念定义为"系统是处于一定相互关系中的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各组成成分的总体"。

或: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统一集合体钱学森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

系统的属性:⑴系统的整体性:即非加和性。

系统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组合,而有统一性,各组成部分或各层次的充分协调和连接,提高系统的有序性和整体的运行效果。

例如: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就大于钢筋、水泥、沙石的强度之和。

②拿破仑说数量小时较多数法国人不敌少数马克留木人,数量大时较少法国人可以战胜较多数马克留木人③没有凡高弟弟凡高就出不了成果;没有赫歇尔妹妹则赫歇尔不能成为伟大的天文学家;没有阿贝尔的老师就没有阿贝尔;没有孟母就没有孟子;没有伽罗华之母就没有伽罗华④人们常说"三个臭皮匠等于一个诸葛亮"⑤反面例子如上网、吸毒、赌博等。

⑥"三个和尚没水吃",其原因是他们的能量消耗在内耗上。

⑵系统的相关性:系统中相互关联的部分或部件形成"部件集","集"中各部分的特性和行为相互制约和相互影响,这种相关性确定了系统的性质和形态。

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研究复杂系统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又称普通系统论。

现代科学可按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的具体形式划分成各门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也可按研究方法划分成两大类别,即简单系统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

一般系统论是研究复杂系统理论的学科,着重研究复杂系统的潜在的一般规律。

历史背景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N.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

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

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

一般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一般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

一般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一般系统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研究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的哲学理论﹐又称系统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无数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和过程所形成的统一整体﹐这就是系统普遍存在性的哲学基础。

系统思想和系统方法又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素材。

也有人将系统思想和一般系统论称为系统论﹐与控制论和信息论一起俗称三论。

研究复杂系统的一般规律的学科﹐又称普通系统论。

现代科学可按所研究的对象系统的具体形式划分成各门学科﹐如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也可按研究方法划分成两大类别﹐即简单系统理论和复杂系统理论。

一般系统论是研究复杂系统理论的学科﹐着重研究复杂系统的潜在的一般规律。

历史背景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N.怀特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on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

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

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相关搜索: 心理学, 奥地利, system, 系统论, 格式塔一般系统论的历史背景系统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但人类对系统的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对简单系统研究得较多,而对复杂系统则研究得较少。

直到20世纪30年代前后才逐渐形成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来源于生物学中的机体论,是在研究复杂的生命系统中诞生的。

1925年英国数理逻辑学家和哲学家阿弗烈·诺夫·怀海德在《科学与近代世界》一文中提出用机体论代替机械决定论,认为只有把生命体看成是一个有机整体,才能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

系统思维最早出现在1921年建立的格式塔心理学,还在工业心理学研究中1958年Parry J.B.提出了系统心理学(system psychology)的词汇与概念。

1925年美国学者A.J.洛特卡发表的《物理生物学原理》和1927年德国学者W.克勒发表的《论调节问题》中先后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

1924~1928年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L.von贝塔朗菲多次发表文章表达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提出生物学中有机体的概念,强调必须把有机体当作一个整体或系统来研究,才能发现不同层次上的组织原理。

他在1932年发表的《理论生物学》和1934年发表的《现代发展理论》中提出用数学模型来研究生物学的方法和机体系统论的概念,把协调、有序、目的性等概念用于研究有机体,形成研究生命体的三个基本观点,即系统观点、动态观点和层次观点。

1937年贝塔朗菲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但由于当时生物学界的压力,没有正式发表。

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的文章,但不久毁于战火,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1947~1948年贝塔朗菲在美国讲学和参加专题讨论会时进一步阐明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指出不论系统的具体种类、组成部分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存在着适用于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并于1954年发起成立一般系统论学会(后改名为一般系统论研究会),促进一般系统论的发展,出版《行为科学》杂志和《一般系统年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辩证关系
• 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原则和方法。
• 人们在进行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时,既可以柑橘已知 对象的内部结构来推测和预见对象的功能,也可以根 据已知对象的功能来推测和预见对象额内部结构,从 而可以结合人们的需要,改变系统的结构及功能,或 者对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模拟,由此实现人们对自 然界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改造。
1937.提出一般系统论原理
1948.《生命问题》(标志) 1968.《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一 般系统论的代表著作)
“两条线索”
• “另一条线索” • 源自具有重大实践意义的系统分析和系统工程
(一) 战国
都江堰
(二) 丁谓重建皇宫
• 北宋丁谓的“一举三得”重建皇宫。 • 宋真宗时期,皇城失火,皇宫被焚,宋真宗命丁谓重 修皇宫。这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不仅要设计施工,运 输材料,还要清理废墟,任务十分艰巨。丁谓首先在 皇宫前开沟渠,然后利用开沟取出的土烧砖,再把京 城附近的汴水引入沟中,使船只运送建筑材料直达工 地。工程完工后,又将废弃物填入沟中,复原大街, 这就很好地解决了取土烧砖、材料运输、清理废墟三 个难题,“一举三得”,使工程如期完成。
一般系统论的创立
• 一般系统论由美籍奥地利生 物学家贝塔朗菲 (L.V.Bertalanffy,1901— 1971)创立。
• 他认为,存在着适用于一般 系统模式、原则和规律,一 般系统论的目的就是确立这 些模式、原则和规律。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 追溯到古代
• 亚里士多德 “整体大于它的 各部分的总和”
一般系统论的概念
• (一)系统及其分类 1. 对系统概念内涵的理解 2.系统的分类 • (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系统”和“功能” 2.系统要素、结构及功能之间的辩证关系 3.其辩证关系的意义
对系统概念的理解 • 贝塔朗菲: 系统即有相互作用的元素的综合体。 • 《韦氏大辞典》 有组织的或者被组织的整体,结合着整体所形成 的各种概念和原理的综合,由规则的相互作用, 相互依存的形式组成的诸要素的集合。 • 钱学森 系统是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 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辩证关系
• 系统的功能指在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 中所具有的行为,能力和功效。 • 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功能是结构的表现。 • 系统的功能既反映要素的特点,也反映结构的特点。 系统结构是否合理,是通过特定功能来表现的 • 结构蕴藏于内,功能表现于外;结构相对稳定,功能 易于变化的 • 结构与功能是相互制约的,结构决定功能,结构对功 能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 “系统”: • 系统是存在于一定环境之中,由若干互相互联系、相 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 • • • • 加和性复合体是堆积物不是系统 非加和性的复合体才是系统 是否具有加和性是非系统和系统的基本区别。 要素与系统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 按组成要素性质分 自然系统(以自然物质作为要素而构成的系统) • 天体系统、气象系统,生态系统 ——“自在的目 的” 人工系统(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二建造起来的系统) • 实体系统(汽车等)、概念系统(社会等) ——“ 自为的目 的” 复合系统(由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共同组成) • 前两者之间(气象预报系统、导航系统等) —— “自在与自为的目 的”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后,著名的运筹学研究组织——美国兰德公 司倡导了“系统分析”方法。 以此方法为指导,出现了协调组织庞大系统中 各部门工作的具体技术——计划评价技术 (PERT)。 这种技术在“北极星导弹”研制过程中,发回 来重要作用
• 60年代,霍尔(A.D.Hall,1924——)提出系统工 程三维结构思想,从时间、逻辑和知识三个维度对 系统工程方法进行了概括。这是对系统工程方法比 较全面的总结,
• 按照时空中的存在状态 动态系统 静态系统 稳态系统 非稳态系统 • 按照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开放系统 封闭系统 除此之外,还可将系统分为许多不同类型
系统的结构与与功能
• “结构”: 指的是系统内部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 式。揭示了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秩序。 • “功能”: 指的是系统在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过 程中 所具有的行为、能力和效用。体现了系统对外部作用 过程的秩序。
• 系统的概述
• 一般系统论的创立
• 一般系统论的发展过程 • 一般系统论的基本概念
“系统”的概述
科学由搜集材料的阶段发展到整理材料的阶段,关于既成事物的科学逐 渐转变为“关于这些事物的发生 和发展以及关于这些自然过程结合为一 个伟大整体的联系的科学。” 20世纪40年代产生的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20世纪60—70年代出现的耗散论,协同学,超循环理论,突变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提出的混沌理论,分形学。 从传统科学的视野看,这些学科分属不同的科学领域,但从现代科学的 角度看,它们却以各自的方式拥有一个共同的研究对象,即“系统”。
2个马克留木兵 > 3法兵 100马克留木兵 = 100法兵 300马克留木兵 < 300法兵
• 三、要素不同,结构不同,功能相同
沙漏
机械表
电子表
都具有计时的功能,但其在组成要素上以及要素的链接方式上完全不同。
• 另外,同一结构往往不只具有一种功能,二可能有多 重功能。 • 因此,考察系统的功能,应当确立特定的角度,不能 笼统化、凝固化。 • 此外,系统具有层次性,所以功能与结构的划分也具 有相对性,功能和结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具体表现形式
• 一、结构相同,要素不同,功能不同
碳 丝 灯 泡
钨 丝 灯 泡
改变了灯泡系统结构中的要素,使灯泡的功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 二、要素相同,结构不同,功能不同
乙醇
甲醚
都是有6个H原子、2个C原子、和1个O原子组成。 前者是液体,可以与任何比例的水混合,后者为气 体,几乎不溶于水。
同样数量的士兵,犹豫队形结 构和作战方法不一样,可以表 现出不同的战斗力
• 都江堰水利工程 • 这项工程主要由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 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百丈堤、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 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 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 (宝瓶口与飞沙堰)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 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周易》 以阴、阳排列组合构成 八卦,进而重叠演变为 六十四卦,并以此比照 解释外在世界的状态及 变化。
道家 在其对事物的存在 状态及其发生、发 展的现象的解释中, 体现浓厚的系统论 思想。
“两条线索”
• 第一条线索
贝塔朗菲在理论生物学研究中关于系统的讨论
1928.《现代发展理论》 1932.《理论生物学》
• 60年代后期,系统工程的应用逐渐超出传统工程 的概念,开始推广到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系统工 程也发展到研究解决各种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和社 会——经济系统的最优控制和管理的阶段。1969 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被公认为系统工程时 间成功的典型例证。到此,系统论发展的两条线索 就走到一起来了。
• 贝尔公司在设计巨大工程项 目时,按照时间顺序把工作 划分成规划、研究、发展期 间的研究和通用工程等五个 阶段,并在40年代明确使用 了“系统工程”的概念。
(三)贝尔电话公司
• 二战期间,为了解决武器系 统配套使用、飞机队形排列、 资源合理分配、运输路线选 择、高效捕捉敌人飞机和舰 艇及组织后勤供应等问题, 人们开始比较广泛地自觉创 造和使用系统方法,这大大 推动力系统工程的发展,并 产生了运筹学这一应用数学 分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