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

摘要: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是一个认知推理的交际过程。这种交际是一种包括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在内的三元关系。交际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原作者的意图能否被译文读者所认识。因此译者的任务就是力求在分析选择语境的过程中找到最佳关联,创造足够合适的关联效果,以使原文作者的意图与译文读者的企盼相吻合。因此,将关联理论引入翻译学研究将对翻译学科的研究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关联理论语境最佳关联翻译

关联理论是近年极具广泛影响力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其影响力大大超出了语用学领域本身,已经渗透到翻译领域。关联理论不仅可以解释翻译现象还可以为指导翻译实践活动提供理论框架。关联理论不是翻译理论,但可以有效地解释翻译活动,指导翻译活动。

一、关联理论概述

关联理论是认知自然语言的一种理论,自然语言的交际与认知是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其形成基于如下的事实:

A.听话人从每个话语的语言解码中获取信息时,可能会对话语作出多种理解;

B.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能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

C.听话人往往用一个单一的、十分笼统的标准去理解话语;

D.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排除其它的理解,而只认定一种是唯一可行的理解。

这个用以排除其它理解的标准就是关联性。关联性是“输入到认知过程的话语、思想、记忆、行为、声音、情景、气味等的一种特性。当输入内容值得人们去进行加工处理时,它就具有关联性”(D.Wilson,2000)。因此,关联理论认为,要准确理解自然语言,需要在接受自然语言信息的过程中通过语境寻找信息的关联,寻找关联,就要依靠推理。所以此过程是一个认知与推理的过程。根据话语与语境的关联进行推理,取得一定的语境效果,进而获得交际成功。

关联理论的基本思想是:语言交际是从认知到推理的互明过程。人们在语言交际中采用的是“明示——推理模式”,即从说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明示的过程。“明示”是指说话人通过某种使听话人“显映的” 方式进行编码、明确地向听话人表示意图的一种行为。而从听话人的角度看,交际是推理的过程。这种“推理”指听话人用明示手段从得到的信息中推断出说话人暗含的意图。在这个过程中,交际双方都是依据交际话语的关联性处理话语,如果某个信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语境效果,那么此信息就与此语境之间产生了关联性。因此,关联是依赖语境的。

在关联理论下,语境是“理解某个话语所使用的各个前提的集合” ,因此可

以说,语境几乎囊括了人类思维所及的任何现象。语境是一种心理建构体(psychological construct),是在互动过程中为了正确理解花语而存在于人脑中的一系列假设,是交际主体——人对客体的认识。因此语言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思维把具体语境内在化、认知化。这种语境内在化、认知化的结果就是人脑中的认知语境,人们在交际中所依赖的往往就是这种认知语境。Sperber 和Wilson 的关联理论的最基本假设是:人类的交际和认知活动都受制于关联。能够使交际双方顺利进行交际的关键在于最佳的认知模式——关联性。关联理论中的交际原则认为“每一个话语(或推理交际的其它行为)都应设想为华语或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

二、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翻译是“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随着认知语用学理论的发展,关联理论对翻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翻译理论和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这就从根本上抓住了翻译的本质特征:翻译是交际的,语用的。

1.翻译中的三元关系原则。根据关联理论,翻译活动是一种三元关系的译事(何自然,1997),是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这三个交际者之间通过原作和译作之间进行的交流活动。整个翻译过程涉及两个环节:1)原作者与译者之间的交际:原作者向译者传递其意图,译者根据原文的语境和关联原则对原作者的意图进行推理。即:译者必须忠实原文的语境,通过对语境的分析,找出最佳关联,从而获得理解原文的最大语境效果,在这个过程中,译者是听话人。2)译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交际:这时的译者是说话人,他根据原语篇以及对原作者交际意图的理解向译文读者传递信息,译文读者再对信息进行推理。整个过程充分考虑到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三者之间的交流,考虑到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和阅读反应,考虑到译文的交际效果,以及译文在译入语环境中的可接受性。三元关系概念的提出与传统的二元译论(原作者和译者)有着本质的差别。明确三元关系原则,给译者留出了较大的自由处理的余地,同时也照顾了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理清翻译活动中的三元关系,对于建构一个完备的翻译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2.翻译原则新解。最佳关联性是翻译研究的原则标准,也是译者力争达到的目标。关联理论强调语境效果,认为翻译是一种交际语用行为,需要通过寻找关联来获得最佳语境效果。Gutt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译文和原文只有在相关方面等同。为了保证成功交际,译文必须尽可能向原文靠近,这样才能使话语本身具有最佳关联性,使译文和原文在最大程度上契合。因此,翻译的成功取决于原文作者与译者之间、译者与译文读者之间的明示——推理过程的成功。译者利用自己认知语境中的信息知识,从原文的语言形式到内容等各个层面推导出隐于原文明示信息后的交际意图找到原文信息与语境假设的最佳关联,从而获得相应的语境效果,同时还要根据译文读者的认知语境对译文进行最佳关联性的取舍,为读者提供最佳语境效果,将作者的意图传递给译文读者。例如:宝钗独自行来,顺路进了怡红院. . . . . . 不想步入院中,鸦雀无闻。这里的“鸦雀”是虚的,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周围一片静寂。因此,在《红楼梦》的译本中杨宪益夫妇译的比较贴切:“utterly quiet” 。

3.翻译对等是某种程度上的语用等效。上世纪60年代,奈达提出了翻译的等效理论,对翻译的两种对等形式进行了区分。他认为翻译对等包括形式对等和动态对等。而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交际的、语用的。由于语用学是“推断语言在语境中的意义的学问”,所以在关联理论下,翻译是一种语用翻译。语用翻译是通过两种语言的对比,对语用语言等效和社交语用等效的问题进行研究。其中语用语言等效与奈达所提倡的动态对等翻译是一致的。动态对等认为“ 译文对译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应与原文对原文接受者所起的作用大体相等”,强调“ 最切近目的语信息的自然对等” 。也就是说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在词汇、语法、语义等语言学的不同层次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但要保存原文作者的意图,用译文中最切近、最自然的对等语将原文内容表达出来,以求等效。社交语用的等效翻译是指为跨语言、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服务的等效翻译。原文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的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是相对独立的,译者的认知、原文作者的认知,译文读者的认知不可能完全相互等同。因此,在关联理论下,无法做到真正的、完全的等效。所以,翻译对等只能是某种程度上的语用和语义等效。

关联理论作为一种新的、强有力的语用学理论,对翻译过程做出了有力的解释,对作为语用的翻译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翻译是一种三元关系,要求译者在原文语境中正确地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向译文读者传达作者的意图,这也是语用翻译的目的所在,因此翻译对等只能是某种程度上的语用等效。从本质上讲,翻译是交际的、语用的,尽管它是“宇宙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现象” ,但照样能从关联理论中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参考文献:

[1]Blakemore, D. 1992. Understanding utterances : An introduction to pragmatics[M] . Oxford , Blackwell .

[2]Gutt, E. 1991. Translation and Relevance. Cognition and Context [M] . Oxford : Basil Blackwell .

[3]Jin Di & Eugene A. Nida. 1984. On Translation [M] . Beijing : China Translation & Publishing Corporation.

[4]Sperber, D. & D. Wilson , 1995. Relevance :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 Oxford , Blackwell .

[5]Deidre Wilson, 2000, 关联与交际[J ] ,《现代外语》第2 期.

[6]何自然、冉永平,1998 ,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 ] ,《现代外语》第3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