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与园林
小议诗词歌赋对中国园林艺术意境的影响
小议诗词歌赋对中国园林艺术意境的影响【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与中国古代诗词歌赋有着紧密的联系,园林意境中有对诗词歌赋的引用与升华,也有对诗词歌赋的改造与变化,同时也有借鉴诗词歌赋的结构形式,它们之间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发展过程中不断交融,形成了很大程度上的共通。
【关键词】园林意境诗词意境园林艺术1 在园林艺术中借鉴诗词歌赋的境界与场景表达意境1.1 园林艺术中借鉴诗词歌赋的内容与场景中国古典园林中,很多园林会去借鉴诗词歌赋的内容,甚至在园林中摹写诗词歌赋的场景。
在这种借鉴中,陶渊明《归去来辞》中的“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云无心以出岫…扶孤松而盘桓”、“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等等,实际上就是园林的写照;可以说,陶渊明在写自己居住的环境,以抒发自己的情感,但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一种园林意境的参考与借鉴。
谢灵运的《山居赋》为汉代一大赋,虽已残缺,但其对于园林的影响在中国诗文中应该说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整个赋可以认为是一个山水游记,以描写田庄的山水自然景物为主,又时时表现出作者身居其中的游乐情趣。
这种对景物环境描写的诗词歌赋在后世还有很多,它们或多或少影响了中国文人的园林审美观。
1.2 园林艺术中引用诗词歌赋的内容在中国园林本身的命名上,有很多就是借鉴诗词歌赋而成。
如扬州何园最初名为“寄啸山庄”,取自陶渊明诗“倚南窗以寄傲,登东皋以舒啸”;明崇祯四年,王心一得到拙政园东部园地,重新构筑,名其园为“归田园居”,取自陶渊明诗《归田园居·卷一》:“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扬州耦园的“耦”字出自《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苏州沧浪亭中的“沧浪”出自屈原”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诗句。
这种运用使中国园林艺术的诗词歌赋的意境无处不在。
1.3 景点命名上使用诗词歌赋的境界中国古典园林景点命名使用诗词境界的也很多,如苏州留园的汲古得绠处来源于韩愈的《秋怀》诗:“归愚识夷涂,汲古得修绠。
《诗经》全文《诗经》中的园林建筑
《诗经》全文《诗经》中的园林建筑中国的园林建筑起源很早,大概在殷商时期就有园林的建设。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汇《诗经》中,就出现了许多与园林有关的记载。
下面来看看!一、园:《诗经·郑风·将仲子》中,有“将仲子兮,无逾我园。
”毛传:“园,所以种树木也。
”《说文》也说,“种果为园”,可见,那时的“园”主要指果园。
《诗经·小雅·鹤鸣》中有“乐彼之园,原有树檀。
”这里就明显地看出,这个“园”是个果园。
《诗经·魏风·园有桃》中有“园有桃”、“园有棘”,这里的“棘”是枣树。
这个园子也是果树园。
《诗经·小雅·巷伯》中有“杨园之道,猗于亩丘。
”这是一处靠近亩丘的树园,并且有个名字叫“杨园”。
是“杨家”的园子,还是以杨树为主的园子,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它让我们知道,这也许是中国园子命名的开始。
《诗经·秦风·驷驖》中有“游于北园,四马既闲。
”的诗句,看来,那时的园子已经很多,有方位上的指称了,这里是“北园”,想必也有南园、东园、西园等等的称呼了。
二、圃:《诗经·齐风·东方未明》诗中有“折柳樊圃”的描述,是说折了柳枝去围菜园子。
《说文解字》中说,“种菜曰圃”。
这就很显然说明,诗中的“圃”就是种菜的园子。
《诗经》中还有一首诗《诗经·豳风·七月》,诗中说“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
这里说明了是场圃,就是打谷场。
可见在《诗经》中,“圃”有两个用法,一是指“菜园子”,一是指“打谷场”。
如果园中有圃,那就是大园子中有小菜园。
三、囿:《说文解字》解释“囿”为“苑有垣也”。
《诗经》中毛苌的注解是“囿,所以养禽兽也”。
两个解释合起来看就可以知道,所谓“囿”,就是有围墙而便于养牲畜的大园子。
《诗经·大雅·灵台》中有“王在灵囿,麀鹿攸伏”的描写,说是周王在灵囿中游玩,那些牡鹿都安静悠闲地喂着自己的小鹿。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诗”情画意摘要:中国古典园林集山水之精萃,融大自然之秀丽,透诗画之妙境,抒人物之情志,其内涵之精深,应该说是世界一绝。
中国古典诗歌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浓缩和概括,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
在其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诗情画意;意境追求;等美学特征中,无一不与中国传统的诗词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关键词:中国园林;中国诗词以崇尚自然的思想出发,通过林泉丘壑、模拟自然风光发展出的自然式山水园林可谓之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典范。
中国古典园林就是声与色、光与影、自然与人造空间统一的整体艺术,而其中之意境恰如移步换景,又不喧嚣、缛繁,总可以随观者找到自己心中的一片天地。
意境是中国古典园林内涵的核心,也是古典园林的精神之魂,有意境才能形成“寓情以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的“诗情画意”。
意境理论在中国古典园林和古代诗画中由来已久,自秦汉时期至魏晋南北朝,当时的文艺思潮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山水诗、园林诗、山水画开始流行,受诗画意境概念、理论和思想的影响,园林创作的思想内涵随之发生转变,园林意境概念和理论由此萌生,并逐渐成为造园的核心理念,文士园林与山水园林诗一起代表当时新的文化潮流。
所以中国园林发展一开始就被中国古典诗歌注入构思、规划、设计、施工不可或缺的思想工具。
1.园林中的“诗情”点景、楹联以最凝炼的词、字点出景点的环境特征、景观境界,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美感。
而楹联以它理辩的声词,工整的的对仗,明快的节奏,饱满的韵律,精造的内涵,使人荡漾于无限。
正如红楼梦中写道:“若干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生色。
”就比如留园中部“涵碧山房”右侧有一去处题名“恰航”,取自杜甫诗“野航恰受两三人”的诗句。
“恰航”三面环设吴王靠,前方山池相映,波光潋滟,宛如舟行水中,“恰航”的含义是此等高雅处只好知己二三同坐,“古来圣贤皆寂寞”能与我为友的不过二三人罢了,表达了园主孤高的心态。
2024届高中语文高考专区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含解析)
诗歌鉴赏-山水田园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小园【清】黎简水影动深树,山光窥短墙。
秋村黄叶满,一半入斜阳。
幽竹如人静,寒花为我芳。
小园宜小立,新月似新霜。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足()A.首句写园内之景,正面描写池水清澈,池边大树倒映池中的景象。
水的静,影的动,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B.第二句中“窥”字让诗句活了起来。
移诗人情感于山峦,借山光之窥有力地烘托出了小园之可爱,亦从正面突出了园中最物之富有魅力,其匠心令人叫绝。
C.颔联由园内而至园外,视野放远,境界开阔。
黄叶满山,斜晖映照,尽显山光之致。
D.颈联诗人撷取幽竹、寒花两个典型意象,表现环境的清冷、寂寥,因此作者在尾联表达不愿久立的失落、怅惘之情。
E.此诗的景物描写加入了大量的主观发挥。
所以这首诗不仅表现了小园之美,也着意写出了诗人自身的情怀。
2.这首诗的后两联由物及人,请结合景物描写简要赏析诗中人的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积雨辋川庄作王维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争席”典出《庄子·杂篇·寓言》:杨朱从老子学道,学成归来,旅客们不再让座,而与他“争席”,说明杨朱已得自然之道,与人们没有隔膜了。
“海鸥”典出《列子·黄帝篇》:海上有人与鸥鸟相亲近,互不猜疑。
一天,父亲要他把海鸥捉回家来,他又到海滨时,海鸥便飞得远远的,心术不正破坏了他和海鸥的亲密关系。
3.下列关于本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的“迟”字,既写出了阴雨天炊烟缓缓升起之状,也写出了闲散安逸的情怀。
B.颈联写诗人独处空山之中,唯有木槿、露葵相伴,突出了隐居生活的孤寂寡淡。
C.尾联运用典故,一正用,一反用,两相结合,抒写诗人澹泊自然的心境。
D.这首七律,形象鲜明,兴味深远,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
4.前人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
赞美苏州园林的诗歌精选
赞美苏州园林的诗歌精选 (第⼀⾸) 峰岫互回⽔映天,亭堂馆榭复斋轩。
辟之溯古明嘉靖,壮矣撰⽂沈德潜。
⼋千⾥外来观赏,四百年中叹变迁。
学术、园林皆勝境,齐奔胸底化诗篇! ------ (第⼆⾸) 胜迹从来兴味长,游⼈熙攘满回廊。
名园开辟怀徐泰,佛地庄严遗道场。
三尊妙相观⾳殿,五百奇观罗汉堂。
⿍盛当时耐回味,精⼯叹罢叹沧桑。
------ (第三⾸) 园林最是苏州好,燕尾分波醉煞⼈。
饮涧长虹花湿透,弄⾹紫曲⽉出云。
困烟樨柳霜凝冷,约梦帘栊⼩烛晕。
落拓西风吹到后,园中仍有⼀枝春。
------ (第四⾸) 留园庭院似迷宫,对语窗前难步踪。
罩树奇峰斜⽔畔,冠云怪⽯耸泥中。
红楼残照⼈纷去,绿⽵冷吹鸟渐空。
独⽴异乡幽境⾥,有⾔欲述憾⽆朋。
------ (第五⾸) ⽔乡诗韵胜天堂,亭台轩榭冠江南。
淡雅写意⾬惊梦,碧⽔幽深柳伴岸。
花⽊寓意景造园,叠⽯寄情楼见⼭。
⼭⽔艺术盖天下,古典名园⼊遗产。
------ (第六⾸) 喜趁风和上虎丘,⽟阶⽇暖景堪收。
吴王剑断⽯犹在,陆⽻茶凉井尚留。
树茂更催灰塔⽼,花繁反让碧池愁。
漫⼭男⼥如潮⾄,不为听经为览游。
------ (第七⾸) 吴门烟⽔舍连霏,楼阁亭台墙内围。
奇⽯花光应闭⽉,清风⽵影恰开扉。
长廊曲转窗含翠,⼩径回环⾬带微。
咫尺园中真野趣,同游莫问⼏时归! ------ (第⼋⾸) 百态千姿狮⼦林,今朝有幸喜亲临。
草峰篆径环⾏⽔,柳阁颜台接⾪亭。
何处诗词凭画读,哪边丝⽵共⾹听。
轩前柏树犹依旧,壁上中堂已不寻。
------ (第九⾸) 苏⾢园林世所稀,狮园建就古今齐, ⼩桥流⽔天然趣,池苑楼台造化奇, 写意假⼭湖底⽯,摇情修⽵泪湘姬, 步移景换神仙府,到处名⼈秀墨题。
------ (第⼗⾸) 园林世界苏州最,因地置宜建造精, ⽔⾯⽂章风写趣,⼭头诗意⽉传情, 红娇绿胜春秋驻,琴韵书⾹画⾥⾏, ⼏⽚太湖堆萃律,千竿湘⽵集黄莺。
《苏州园林》诗歌改写作文
《苏州园林》诗歌改写作文八年级上册三单元《苏州园林》诗歌改写苏州园林(倪旻澍)选择一个天晴的下午漫步由亭台轩榭构成的古图那层层叠叠的梦仿佛再也走不出选择一个天晴的下午走过铺着碎石的小路小桥连着小桥接起一片透明的湖选择一个天晴的下午去看庭院深深古藤依旧灰瓦下斑驳的墙也可以是一本充满画意的古书在那样一个天晴的下午我看见绿色映着白墙也看见古藤牵起花廊有谁能告诉我这是城市中的天堂还是我的我的一个冗长的梦乡苏州园林(陶雅莹)屋瓦檐漏,安静淡雅清秀。
门窗精致,工匠细心雕琢。
阳光穿透,金粉洒在楼阁。
微风吹拂,竹香渗入花木。
鱼游池底,涟漪点缀灵动。
蔷薇木香,蔓延角落走廊。
苏州园林(史梦夏)只有这儿,是这般地清新,只有这儿,是此番地幽静。
让我梦中想望那唯美的苏州园林——走过略朽的木桥,在藤萝摇曳的树影下拾起淡绿的梦呓。
用那编织着春风与花香的绳儿,将我的梦轻轻串起。
越过金色的小山丘,在沙土折射的光辉下拾起金黄的梦呓。
用那混夹着阳光与活力的绳儿,将我的梦悄悄串起。
来到古代美人身旁,在绢扇轻摇的旋律里拾起幽蓝的梦呓。
用那凝结着思念与夜风的绳儿,将我的梦缓缓串起。
梦中的苏州园林啊,是这番地美丽,这番地神秘!苏州园林(陈颖)她,是一个标本,一个鉴赏我国园林的标本。
她,是一扇大门,一扇开启艺术宝库的大门。
她的亭台轩榭,布局精美,她的假山池沼,配合绝伦。
她的花草树木,彼此映衬,她的近景远景,层次甚蕃。
她,是一个标本,一个充满画意的标本,她,是一扇大门,一扇通向自然的大门。
咏苏州园林(沈丹青)你是浓缩的诗,你是写意的画,你大自然的精灵,你是千沟万壑,江河湖海的缩影,你咫尺千里,你累石万寻。
你是文人们的情怀,你是失意者的憩庭,像人世间的天堂,你是天堂中的尘境,你就是你,你是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刘显玥)在世俗的尘嚣间,难觅世外桃源。
在繁华的都市里,却藏完美画卷。
一副画卷,清新自然,宛若天成,——苏州园林。
复廊相隔,廊壁花窗。
移步幻景,亭阁相映。
《枫桥夜泊》诗歌意象对比及对园林营造的启发
《枫桥夜泊》诗歌意象对比及对园林营造的启发发布时间:2021-06-17T14:04:30.370Z 来源:《基层建设》2021年第7期作者:江思佳[导读]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引言“枫桥夜泊”自被引用于音乐歌咏对象后,掀起了学术界从音乐领域对《枫桥夜泊》进行研究的热潮,探讨角度多集中在歌曲韵律、情感表达、演唱及演奏技巧等对原作品的“转译”方面[1]。
而对于原诗歌的内涵及意境鲜有人进行深度解读。
对原作品有一定研究力度的集中在语言学领域,主要研究方法以文献调查法、历史研究法、概念分析法为主,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不同语言下“枫桥夜泊”的语境及意境对比[2]。
可见,以往的研究方向较多的强调原诗歌在不同领域、不同语言背景下的解读,对原诗歌意境都有一定程度的转译和过滤。
本文主要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从诗歌形式、写作手法对张继的《枫桥夜泊》原作品进行直观分析,从中总结出对于园林设计的几点启发与思考。
1诗歌对比1.1《枫桥夜泊》《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流传下来的诗歌中最为著名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歌内容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之际,由于南方政局稳定,多数人纷纷逃往浙江、江苏一带避难,张继也在其列。
综合前人对这首诗的解读,提取诗词大意是:秋天的深夜里,月亮西沉,霜重凝寒,乌鸦纷飞,在天际留下声声呜咽般的啼鸣。
岸上立秋枫,江上渔船灯火闪烁,愁绪在心,对着这场景久不入眠[3,4]。
寒山寺里敲响钟声,遥传到诗人所居的客船里来[5]。
诗歌表面的解读其实不难,但诗中存在的客观规律和语法逻辑矛盾,仍然是研究者们探讨的问题[3,6]。
而本文旨在讨论此诗对于环境场景的写作手法。
过于追究诗歌的具体细节、评判诗歌内容的客观实在性,反而不利于感受诗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由于诗歌语言高度凝练所导致的语言模糊性正是诗歌的独特之处[7],让读者可以从多种角度去进行思考解读,留存足够的余韵与想象空间。
古代诗歌对园林的描写
古代诗歌对园林的描写
园林,是古人心中的一方诗意天地,在古代诗歌中,园林被描绘得如诗如画,充满了无尽的韵味。
还有宋代诗人苏舜钦的沧浪亭。
他写道:“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
”这沧浪亭可真是妙啊,一条小路环绕着幽静的小山,它居然就在城市之中。
就好像是在喧闹的都市里开辟出了一片宁静的世外桃源。
那高高的轩廊面对着弯曲的流水,旁边还有修长的竹子,能让人忘掉忧愁。
想象一下,在城市里忙碌了一天,走进沧浪亭,看到那弯弯的流水在脚下流淌,翠竹在风中沙沙作响,就像大自然在给你演奏一场舒缓的音乐会,什么烦恼都烟消云散了。
而且这个园林巧妙地把自然的山水融入到城市的环境之中,让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也能享受到山水之乐。
古代诗歌中的园林描写,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画卷。
诗人通过对园林里的山水、植物、人物活动等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园林的外在美,更传达出园林所蕴含的那种宁静、清幽、充满生机的意境。
这些诗歌就像是一把把钥匙,打开了我们通往古代园林世界的大门,让我们能穿越时空,去领略古人的园林之趣。
中国古典诗词和园林意境的研究
教育教学jiao yu jiao xue107中国古典诗词和园林意境的研究◎张宁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把绘画、诗歌、建筑、雕刻、花木集于一身。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特点和诗词文字的表达方面,在不同的时期作用不尽相同。
本文通过分析园林不同时期的诗词和意境,希望能为当下的园林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关键词:诗词;古典园林;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诗词意境一、古诗词意境与园林设计的来源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发展阶段分别为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四个时期。
夏、商、周时期的“台”和“囿”是园林早期的表现形式。
中国古代皇帝打猎娱乐的场所称之为囿。
囿中的建筑称为台。
在中国封建皇权统治下,皇家园林最初占据统治地位,文人、官员退居后,私家园林逐步兴起。
(一)建筑与诗词——秦汉时期的园林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皇家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
其中以建筑为主,如长乐宫、阿房宫等,它们大多采用自然发展模式。
这一时期的皇家园林的特点主要有两点,一是保留了“囿”的狩猎功能,园林范围非常广阔,面积可达数百里。
二是建筑组群非常宏伟,宫中有苑、苑中有宫,离宫别馆相望,周阁复道一一相连。
园林以建筑为主,对诗歌的描写主要是基于宫殿的气势和规模。
(二)山水诗、山水画——魏晋园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园林追求时代背景和自然风光相一致,多采用模仿自然的手法去营造环境。
中国古人崇尚自然风光,不仅在诗画中描绘河流、山川,表现园林的自然景观,还参与了园林景观营造技法的创作。
如以隐逸乡村悠闲安逸生活的陶渊明为代表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描绘了园林种植花木、远山、植物配置的自然景观。
(三)写意诗词——唐宋园林中国古典园林的鼎盛时期便是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园林景观的表现特点是,在小区域内表现自然景观,追求诗意的园林环境,形成写意的园林景观。
王维是写意诗人的代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在园林和诗画方面都能表现出意境美“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绘画与古典园林的相互影响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绘画与古典园林的相互影响中国古典诗词绘画与传统古典园林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
都源于自然,且高于自然。
作者绝大多数都是文人墨客,普遍有着相似的审美品位和艺术情怀。
中国古典园林也别称为文人园,缘为在其创作和建造中很大程度上运用了文人墨客的思想。
这些诗词绘画与园林在题材的选择和艺术表现上都强调“师法自然”,都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的追求和理想境界借物咏志,借景抒情,传达崇尚自然、高雅悠然的情怀。
在意境的创造中,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之境。
甚至可以说中国传统诗词绘画的文化内涵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思想的精神指导核心。
二者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园林的发展,使其达到了一种“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
标签:古典绘画古诗词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意境中国古典绘画概述中国古代绘画是我国漫长文化发展过程中艺术家用绘画的形式描绘和记录的我国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方式,简称“中国画”、“国画”。
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做到“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在类别上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
其中,以绘画自然风光中的山水画最受人们推崇。
此类画种多为表现自然山川、河流等自然景观为主体对象,同时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寄情山川自然的情怀。
在隋唐时期,山水画正式独立,发展成为中国古典绘画中的一幅大型独立绘画。
五代时期,传统山水画绘制逐步趋于成熟,这一时期的画作,构图上多以全景式为主,偏向于表达宏阔的自然景观现象。
而发展到元代,文人画占据了主流,画者将生活意志、理想情操融入到绘画作品中,他们笔墨潇洒、境界旷达,赋予画作“逸”的风韵。
从历史演化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山水画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再现,也是中国文人思想文化的凝聚,是“天人合一”的体现。
通过各种现实主义或写意手法,将自身的思想情感糅合于绘画中,赋予山水文化一定内涵和审美意向。
中国古诗词概述词,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具有独特的格式韵律。
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园林诗歌与山水诗的韵味比较
园林诗歌与山水诗的韵味比较一、园林诗歌的特点1.园林诗歌以描绘园林景致为主题,表现出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内心感受。
2.园林诗歌强调小中见大,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有限的园林空间,表现无限的意境。
3.园林诗歌注重写意,通过寓意、象征等手法,抒发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
4.园林诗歌的韵味在于其意境的深远、情感的细腻和手法的巧妙。
二、山水诗的特点1.山水诗以自然山水为主题,表现诗人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2.山水诗强调宏大开阔,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展现诗人的胸怀和抱负。
3.山水诗注重写实,以精确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表现自然山水的美丽和神韵。
4.山水诗的韵味在于其气势的宏伟、景色的壮观和情感的激昂。
三、园林诗歌与山水诗的韵味比较1.主题差异:园林诗歌以有限的空间为主题,表现内心的感悟;山水诗以无限的自然为主题,表现胸怀和抱负。
2.表现手法:园林诗歌注重写意,以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情感;山水诗注重写实,以精确描绘和比喻表现自然景色。
3.意境差异:园林诗歌意境深远,以小见大;山水诗意境宏伟,以大见小。
4.情感表达:园林诗歌情感细腻,抒发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山水诗情感激昂,表达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向往。
5.韵味体现:园林诗歌韵味在于其写意的意境、细腻的情感和巧妙的手法;山水诗韵味在于其写实的景色、宏伟的气势和激昂的情感。
通过以上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园林诗歌与山水诗在主题、表现手法、意境、情感表达和韵味等方面各有特点,但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欣赏。
习题及方法:习题一:请简要描述园林诗歌和山水诗的主题差异。
解题方法:1.仔细阅读课本中关于园林诗歌和山水诗的相关内容。
2.分析园林诗歌和山水诗各自的主题特点,例如园林诗歌以有限的空间为主题,而山水诗以无限的自然为主题。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题差异。
习题二:请解释园林诗歌中常用的写意手法及其作用。
解题方法:1.阅读课本中关于园林诗歌的写意手法的描述。
2.理解写意手法在园林诗歌中的作用,例如通过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情感。
诗情画意——浅谈诗词文化与景观艺术的“意”与“象”
诗情画意———浅谈诗词文化与景观艺术的“意”与“象”牛磊(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10)摘要:景观艺术是在哲学和美学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一种艺术形式。
景观艺术中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兼而有之,集建筑、风光、诗文于一身,有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无论是壮观的山水、还是庭园的一角,经过设计者的精心规划,别有一番情趣。
关键词:景观艺术;诗词文化;自然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19)06-0040-031“书画同源”的诗词文化与景观艺术中国被称作“诗的国度”。
中国诗歌源远流长,流派林立,数量众多,诗歌文化在中国文化历史中地位显著。
景观艺术在具体实践中非常重视意境的引入,大量借鉴了诗词文化中的文化表达元素,可以说二者在文化内涵上起到相辅相承、互为因借的关系。
1.1诗词文化《毛诗-大序》载:“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
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
1.2景观艺术的概念“景观”一词在汉语中是指某地区或某种类型的自然景色,也指人工创造的景色。
“景”指景色,环境的风光,包括自然景色和人工景色;“观”则是看,察看,可以指人们在“景”中观赏,游览。
在英文中“景观”一词可翻译为单词“l ands cape”,从结构上看是“l and+s cape”,这表明景观与人类栖息的土地密不可分。
1.3书画同源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
这也同样适用于诗词文化与景观艺术之间。
说到我国的景观艺术,首先要说到中国古典园林。
古典园林在发轫之初,就与中国古典文学结产生了难以分割的联系,古典园林移步异景,巧于因借,饱含诗情画意,通过楹联匾额引入书画艺术,经常一步入古典园林,便如画中游。
2诗词文化与景观艺术的“意”与“象”2.1形式与格律众所周知,适用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形式是诗歌区别与其他文学形式的重要标志。
描写苏州园林的古诗词大全
描写苏州园林的古诗词大全诗并不是只在诗里,而且抒情美是一切文学样式和艺术类型的共同质素。
所以,诗是一种普遍的艺术,甚至是超过艺术疆界的艺术。
我在此整理了描写苏州园林的古诗词,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描写苏州园林的古诗词11、点绛唇·有怀苏州吴文英?〔宋代〕明月茫茫,夜来应照南桥路。
梦游熟处。
一枕啼秋雨。
惋惜人生,不向吴城住。
心期误。
雁将秋去。
天远青山暮。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以时空人事的改变,来反衬词人对苏州的眷念之情始终不变。
结构严密,语言自然流畅,言有尽而意无穷。
全词运笔轻灵,颇见深情和远韵,是一首婉约深曲疏快的小词。
2、醉落魄·苏州阊门留别苏轼?〔宋代〕苍颜华发,故山归计何时决!旧交新贵音书绝,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离亭欲去歌声咽,潇潇细雨凉吹颊。
泪珠不用罗巾浥,弹在罗衫,图得见时说。
词的上片先是直抒思乡之情,谓虽已“甚颜华发”,却是“故山归计”仍未决。
以问句出之,见感慨更深。
词人此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导致了“旧交新贵音书绝”。
而且眼前,“惟有佳人,犹作殷勤别。
”只有这位歌妓情意恳切,输肝沥胆,是珍贵的知己。
这首阊门留别词中,可以看到词人不仅以公平的看法对待侍宴的歌妓,对她以及她们寄予深刻的怜悯,而且进一步把佳人当作可以推心置腹的知音,把自己的宦游漂泊与歌妓不幸的命运联系起来。
同是天际沦落人,同样有不幸的命运,临别之际,自然会触动真情。
下片写与佳人依依惜别的深情。
由“殷勤别”到“离亭欲去”,意脉相连,过片自然。
不同的是上片由己及人,下片由人到己,充分表达出双方意绪契合,情感沟通。
歌妓擅唱,以歌赠别属情理之中。
但与自己最爱重的知音作别,就必定是未歌先凄咽,以至于泣不成声。
然而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咽”字说尽了佳人的海样情深。
十月初冬,寒风袭人,但双方只觉得离愁如满天细雨,纷纷扬扬,无穷无尽,一时意忘了冷风吹泪脸。
结句用武则天《如意娘》诗之诗意:“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论“浙东唐诗之路”诗歌中的寺观园林书写
一尧引言野浙东唐诗之路冶之名由竺岳兵先生倡始袁这条诗路不仅是山川秀丽之路袁也是人文荟萃之路袁其主线从今杭州萧山始袁沿运河至会稽袁溯曹娥江尧剡溪而上袁经剡中天姥山袁后到台州天台山遥唐代文士以诗歌为纽带款曲互通袁在浙东恣意徜徉袁穿梭来去袁沿途经过众多闻名的寺观袁千载而下袁寺与诗相互成就袁多传佳话遥据叶全唐诗曳等载袁野浙东唐诗之路冶诗歌中包含大量或曲径通幽尧或群山环抱的寺庙道观园林形态之书写袁这些诗作不仅生趣盎然地描摹了寺观山水景致袁流露了诗人们行旅拜谒的真挚情感袁还呈现了古代寺观的诗意形态袁反映出唐代浙东寺观园林走向山林的时代性特征袁具有重要的文史及园林美学价值遥寺观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之一袁属于唐代重要的公共活动场域袁涵盖了佛寺尧道观以及祠庙等园林类型遥本文拟结合叶全唐诗曳及相关补编收集的浙东唐诗之路诗歌袁以其中浙东山林型佛寺园林为考察中心袁兼及道观等袁大致涉及浙东绍兴尧宁波尧台州等地将近十座寺观袁考索诗中呈现的基本造园特征袁并以孟浩然浙东诗歌寺观渊桐柏观尧石城寺尧云门寺等冤书写的个案考察切入袁重点审视浙东唐诗之路诗歌中寺观园林书写实践与机制袁以期进一步挖掘浙东诗路文化之丰富宝藏遥二尧浙东诗路寺观书写之特征呈现唐代是佛道两教发展的鼎盛时期袁寺庙观宇在建筑规模及数量上远超前代袁并朝园林化转变遥可以说袁唐代寺观不再是与世隔绝的修佛求道场所袁亦兼公共游憩园林之功能袁每逢元宵尧上巳尧重阳等赏花赏景之时或各类宗教仪式活动之际袁香客游人往来如织遥与此同时袁浙江宗教文化底蕴深厚袁唐代浙江地区袁尤其是浙东唐诗之路沿线有较多著名的寺观园林袁如绍兴的石城尧云门尧大禹诸寺袁宁波的雪窦寺尧阿育王寺袁以及台州的国清寺尧桐柏观等遥这些浙东寺观为往来信众文士提供参拜游憩的空间场所袁并经文人墨客题咏书写袁留下众多寺观园林诗文遥传统的寺观园林一般是以建筑为主体袁植物为陪衬袁包含山石尧水池尧匾额尧楹联尧石刻等园林置景要素袁深刻融入当地文化袁从而形成重要的文化资源遥浙东唐诗之路诗歌中的寺观园林书写大多收稿日期院2021-04-07作者简介院仲秋融渊1985-冤,女,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中文系讲师袁博士袁研究方向院周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与文献学尧中国园林文学与文化遥基金项目院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野耶浙东唐诗之路爷诗歌研究冶渊19Y J A 51010冤论野浙东唐诗之路冶诗歌中的寺观园林书写仲秋融渊中国计量大学人文与外语学院袁浙江杭州310018冤摘要院野浙东唐诗之路冶诗歌中包含大量或曲径通幽尧或群山环抱的寺庙道观园林形态之书写袁诗人们笔下这些生趣盎然的寺观景致反映出唐代浙东寺观选址布局尧植物景观等方面的造园特征及其走向山林的时代性转变袁流露出时人行旅拜谒途中的真挚情感袁带有丰富的文学艺术想象与独特的浙东人文印记袁对新时代浙江文化景观建设具有借鉴价值遥同时袁本文以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浙东诗歌寺观书写的个案考索切入袁重点审视野浙东唐诗之路冶诗歌中寺观园林书写的内在普遍机制袁即其构成主要基于浙东客观环境所对应的诗歌地理空间与承继前代历史文化所延展的诗性空间袁借此进一步体味浙东诗路上的山水风景尧宗教修行与游子深情遥关键词院野浙东唐诗之路冶曰寺观园林曰特征曰孟浩然曰书写机制中图分类号院I 207.22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673-2596渊2021冤08-0040-06V ol .42N o.8A ug.2021第42卷第8期2021年8月赤峰学院学报渊哲学社会科学版冤J our nalofChi f eng U ni ver s i t y 渊Soc.Sci 冤. All Rights Reserved.以寺庙道观为游踪背景袁并不作为直接的描写对象袁然而其中表现出的园林化特征值得关注袁主要涉及寺观建筑(国清寺尧桐柏观)尧泉石林台(石桥尧琼台)袁以及道岭仙峰(天台山尧赤城山)等重要景观元素袁并从中反映出浙东寺观选址布局尧植物造景等方面的地域特征遥其一袁浙东唐诗之路诗歌反映出浙东寺观园林在选址布局方面的特点遥在整体选址上袁浙东寺观园林山环水绕袁具有不避幽僻高远的特征遥相较于北方寺观袁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寺观得山水地势之利袁或处群山袁或居水泽袁多为山林型遥浙江境内有雁荡尧四明尧会稽等一众名山袁优越的山川地貌为佛寺选址提供了理想基址袁如杭州灵隐寺周遭野扪萝登塔远袁刳木取泉遥冶[1]袁坐落于传说中仙灵所隐之武林山袁地处西湖以西袁其地背阴袁水源丰富袁背靠北高峰袁面朝飞来峰袁贾岛云院野峰前峰后寺新秋袁绝顶高窗见沃洲遥冶[1]登高可极目新昌沃洲山袁宜于清修袁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期间袁作叶冷泉亭记曳隆推灵隐区域为野东南第一山冶[2]遥浙东诗路沿线寺观普遍依山而建尧傍水而立袁唐代诗客往来浙东寺观拜谒游访期间多有题咏袁他们笔下的宁波雪窦寺尧育王寺同享野高冶野遥冶之世外芬芳袁有诗谓院野遥知松径望冶[3]野绝顶空王宅冶野地高春色晚冶野遥峰拥翠波冶[3]曰台州国清寺尧桐柏观共见野深冶野远冶之宗门意境袁有诗曰院野古寺杉松深暮猿冶[1]野深山桐柏观冶[3]野鹤归高树静冶[1]野高钟疑到月袁远烧欲连星冶[1]曰绍兴云门古寺野深冶野幽冶独立院野深木鸣驺驭袁晴山曜武贲冶[1]野竹翠烟深锁袁松声雨点和冶[1]野若耶溪边寺袁幽胜绝尘嚣冶[3]遥不同于很多功能性极强的城市型寺观园林袁浙江山水明秀袁多深山藏古寺袁名山和名寺相互辉映袁堪称野相地合宜袁构园得体冶[4]袁如天台山国清寺尧秦望山云门寺等袁皆择吉祥宝地占山建寺尧开宗立派袁山水掩映间的山林型寺观带有宗教的神秘色彩袁再加上诗人们的生花妙笔袁反复摹写其高远深幽袁更显高蹈出世遥在水源布局上袁诗路寺观园林书写强调对自然水景的充分利用袁表现出临近江尧海尧湖尧溪等水体类型的特点遥浙江之水是浙人生活或澎湃或悠闲的底色袁唐人云院野楼观沧海日袁门对浙江潮遥冶[5]野谁教冷泉水袁送我下山来遥冶[6]浙东水乡袁河道交错袁水依山而流袁山以水为脉遥同时袁诗亦藉山登高吟啸袁借水为墨挥毫袁如法华山寺院之泉池尧瀑涧袁与寺观融合无间院野殿涌全身塔袁池开半月泉遥十峰排碧落袁双涧合清涟遥冶[1]有丰富的动态之美院野远处泉从青壁来冶[3]野龙喷水声连击罄冶[3]野警梵千溪中冶野寒泉耸毛发冶[3]野湖上碧山重冶野水照千花界冶[1]袁泉尧瀑实为连寺双璧袁成为自然赋予的点睛之笔遥云门山云门禅寺边的湖泉野炎氛临水尽冶[1]野湖边归鹤唳寥泬冶[3]野乱泉相聒不相闻冶[3]袁为周遭增加了神秘宛曲尧空明秀丽之氛围曰台州国清寺桐柏宫等寺观院野半夜楢溪水声急冶[1]野灵江江上帻峰寺冶[1]野萤过小池光冶[1]野岩深水落寒侵骨冶[1]袁也同样因水景书写而更具画面感遥唐代诗人们对浙东自然水景进行多角度勾勒袁借助诗化的语言以水体来构景组景袁既有溪水野一径穿缘应就郭袁千花掩映似无溪冶[1]野系马清溪树袁禅门春气浓遥冶[1]袁又有泉水野看引秋泉灌藕花冶[1]袁多呈现出环寺的山间溪泉这一水体形态袁它既满足了僧侣日常用水所需袁又给诸寺平添了盎然之生机袁泠泠溪泉袁源源不竭袁富有幽邃而不可穷尽的视觉效果及信仰力量遥浙东寺观择址往往与丰富多变的各类水体相伴袁唐代诗人以诗笔抒之袁更显水体景观环境为寺观平添了生趣盎然的朝气与意境遥可以说袁这类环境布局书写巧妙地突显了近水源地的清静而生机勃勃之利袁流动且曲折层叠之巧遥其二袁诗路诗歌往往含有浓郁吴越地方和宗教文化色彩的植物书写袁反映出浙东寺观植物造景之和谐多姿与深厚底蕴遥桂之香遥浙江地区植桂历史悠久袁古时西湖满觉陇一带寺僧曾大量种植桂花袁遂有野满陇桂雨冶之景遥每逢农历八月袁花雨如期而至袁香气沁脾袁文人墨客流连驻足于此袁唐代诗客频赞院野桂子月中落袁天香云外飘遥冶[1]古来骚人墨客或赋野三秋桂子袁十里荷花冶[7]之词袁或忆野山寺月中冶野郡亭枕上冶[6]之乐遥桂花是杭城之花袁也是浙东诗路中流传千载的野天香冶遥莲之净遥莲花乃佛教五树六花之一袁佛国亦称野莲界冶袁诗路之吟中野莲宫冶则为寺庙的代称院野山为莲宫作画屏冶[6]野夤缘绿筱岸袁遂得青莲宫冶[1]野霜月步莲宫冶[3]遥莲花开落见佛性袁洞照一切院野幻身观火宅袁昏眼照青莲遥冶[1]而佛寺与莲宫尧释门真谛与净心之. All Rights Reserved.莲相得益彰院野看取莲花净袁应知不染心遥冶[8]翠竹通幽遥翠竹贯通幽径禅房与宗教哲思袁竹体现君子之风雅尧立身之端直袁竹意象与禅诗每每相伴尧高度融合院野竹房闲且清冶[1]野竹影思挂冠冶[3]野孤灯寒竹自荧荧冶[3]野孤灯寒竹自青荧冶[1]野竹柏禅庭古冶[8]野讲坐竹间逢冶[1]野依阴生径竹冶[3]野禅房开竹扉冶[3]野竹树依积润冶[3]野俱向竹林归冶[1]野竹翠烟深锁冶[1]野竹使羞殷荐冶[1]野林栖居士竹冶[8]野竹柏禅庭古冶[8]野竹闭窗里日冶[8]野竹房不见旧时僧冶[1]野清秋绝顶竹房开冶[1]野僧在翠微开竹房冶[1]遥竹是佛祖生前传道之标识袁无论是观音之紫竹林袁还是释迦牟尼之竹林精舍袁青竹即法身袁竹文化与中国佛教具有天然机缘袁诗路禅诗掩映着浙东寺观之竹影古佛袁散播着千年禅思遥松柏茸翠遥苍松翠柏象征着傲然霜雪的凌云气概与不屈节操袁常对植于山门之侧迎客袁或群生于山林之中布阵袁寺观因其而更显古朴袁松柏植寺而更显神武袁故禅林梵刹常环抱松柏袁或以松引路院野松祏古仍留冶[1]野十里松门国清路冶[1]野杉松引直路袁出谷临前湖遥冶[1]野松下山前一径通袁烛迎千骑满山红遥冶[1]曰或以松衬景院野睡倚松根日色斜冶[1]野松间石上定僧寒冶[1]野琼葩被修蔓袁柏实满寒条冶[1]曰或渲染宗教气氛院野凝阴向杉松袁界法齐天地遥冶[3]野结交指松柏袁问法寻兰若遥冶[8]野玄功馀玉帛袁茂实结松楸遥冶[3]曰或点染禅境妙趣院野林下眠禅看松雪冶[1]野松下无人空有雪冶[3]野入松穿竹路难分冶[3]野遥知松径望冶[3]曰或与猿鹤相伴尧动静相宜院野铺松鹤羽摧冶[1]野古寺杉松深暮猿冶[1]野野鹤尚巢松树遍冶[1]遥松柏茸翠之景是浙东唐诗之路诗歌中反映最多的植物景观特征袁作为宗教园林代表树种袁松柏与寺观相融无间袁如成景于唐代的钱塘野九里云松冶即代表着吴越寺观松树群植的典型景观遥而且松柏与寺观既有美学的关系袁又带有宗教的象征意味袁如罗汉松之果形似坐禅罗汉袁象征佛祖袁而其优美稳健的树形契合庄严肃穆的寺观环境袁松柏常青之性与宗教教义本就有相通之处遥此外袁诗路上还有国清寺的菩提树院野饭猿台上菩提树冶[1]法华寺的七叶树院野水照千花界袁云开七叶峰遥冶[1]育王寺的棠叶院野棠叶满山红冶[3]遥这些带有宗教内涵的植物意象与造景袁营造了自然空明的佛寺风景袁使得植物与园林空间尧地理环境巧妙配合袁给诗歌增添了强烈的宗教气氛袁带给读者直观的宗教体验遥浙东唐诗之路是山水人文之路袁包括山石尧水池尧花木尧建筑尧匾额尧楹联尧石刻等都是诗路寺观园林的有机构景要素袁相关诗歌更是藉浙东山川之机巧妙呈现当地寺观园林在选址布局尧植物造景等方面的基本造园特征袁其中无论是山环水绕尧不避高险的整体选址布局袁还是对自然水景的毗邻巧借袁抑或是桂尧松等带有浓郁吴越地方和宗教文化色彩的植物书写袁浙东诗路寺观造园特征在诗歌中一览无余袁成为代代传承的文化景观袁对新时代浙江文化景观建设具有借鉴价值遥三尧孟浩然浙东寺观园林诗歌书写机制前述选址布局尧植物造景等内涵乃浙东诗路寺观园林书写的普遍性特征袁生动折射了其时的造园特点及寺观园林走向山林的时代性转变袁流露出诗人们行旅拜谒途中的真挚情感袁带有丰富的文学想象与独特的浙东印记遥本文复以个案切入袁选取唐代大诗人孟浩然浙东诗歌所涉寺观书写袁重点审视以孟诗为代表的浙东寺观园林诗歌之内在书写机制遥众多唐代诗人曾漫游过吴越山水袁往来于浙东寺观袁孟浩然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袁他不仅创作了很多与僧侣隐士相关的交游诗袁而且热衷倾诉道情禅意于行旅诗袁淤笔者试基于浙东客观环境所对应的孟诗地理空间及其承继前代文化历史所延展的诗性空间等展开论述袁即从具体的文本环境描摹袁到历史传承尧典故化用等文化符号的形成袁再到诗人结合时空搭建起的并置空间等角度袁分析以孟诗为代表的浙东寺观诗歌书写机制遥一方面袁孟浩然浙东诗歌的寺观书写是基于浙东客观地理环境而构建的空间遥襄阳与越中于为孟浩然的主要涉道之地遥通过孟诗可发现袁诗人漫游吴越时期到过的浙东寺观有天台之桐柏观尧剡县之大佛寺尧云门寺等袁诗人将来到浙东寺观后所观察到的秀美山水与朝圣心绪的起伏变化等托付于诗笔袁其寺观园林书写袁抓住了浙东地理环境与人文历史等基本特征遥譬如世外仙山的空间地理环境袁仙山藏寺观袁孟浩然笔下的云门寺仙气缭绕袁坐落于越州秦望山袁即云门山袁今绍兴南部山区袁地处峡. All Rights Reserved.谷袁三山环抱袁桐柏观和石城寺虽分属道观和寺庙袁而其所处的皆是天台山区域袁据唐人崔尚所记袁两者实为一释一道袁一山两名遥桐柏观占据了浙东天台玉霄峰这一钟灵毓秀之所在袁神秘幽深而自带仙气遥又袁石城寺属于天台山支脉袁横连天姥山系袁寺名出于石城山袁即古之剡山遥孟浩然描写上述一观二寺的空静宁谧空间地理环境袁桐柏观清幽避世袁仙凡交融袁谓院野鸡鸣见日出袁每与仙人会遥冶[8]其周遭景致也非同一般院野上逼青天高袁俯临沧海大遥冶[8]诗人在此流连忘返袁手揽长萝足踩着软苔袁停船到天台山观赏探讨袁在桐柏观中稍作休息袁采摘山中灵芝仙草院野扪萝亦践苔袁辍棹恣探讨遥息阴憩桐柏袁采秀弄芝草遥冶[8]面对着如此幽僻静谧的所在袁诗人十分自然地透露出对神仙的喜好袁这其中包括对仙物之爱袁如其诗歌中出现的植物意象芝草院野息阴憩桐柏袁采秀弄芝草遥冶[8]芝草即瑞草袁古人认为食芝可长寿成仙遥芝袁又称灵芝袁可使人起死回生尧长生不老袁芝草因此被慕道诗人频频引用遥仙人所处之地不在喧闹的市井街巷袁而是幽闭静谧的山林郊野袁往往伴生着的是苔藓蕨类植物袁故其诗言及野扪萝亦践苔冶[8]袁苔类生长于潮湿阴暗之处袁这类特殊植物也更易触发诗人的羁旅愁情遥腊八日在农历十二月初八袁为礼拜弥勒佛之日袁孟浩然适逢其会袁并为此创作了礼佛诗袁诗人书写石城寺的地理环境院野石壁开金像袁香山倚铁围遥下生弥勒见袁回向一心归遥竹柏禅庭古袁楼台世界稀遥冶[8]石城古刹幽深庄严袁四周群山怀抱袁古木参差袁烘托了寺之幽寂遥同时袁云门寺在深山中袁地势高峻院野我行适诸越袁梦寐怀所欢遥久负独往愿袁今来恣游盘遥冶[8]诗人围绕云门寺之游袁循着缭绕的林间梵音袁沿着蜿蜒的山间小道袁来到了名僧林立的云门禅寺袁其间溪水潺潺,竹岸夹道院野台岭践磴石袁耶溪泝林湍遥冶[8]继而野舍舟入香界袁登阁憩旃檀遥冶[8]一派世外仙山之境遥另一方面袁孟浩然浙东唐诗之路诗歌寺观书写承继前代文化历史与折射诗人内心世界所延展的丰富诗性空间遥南朝齐梁时期袁谢朓谓院野既欢怀禄情袁复协沧洲趣遥冶[9]其时名士多于山水林园间游憩袁野他们挥洒性情袁张扬个性袁在无拘无束中求得生命的解放曰他们从对大自然的审美出发袁在人与自然的融合中体悟生命之美遥冶[10]谢朓即在诗中认为得朝廷赏识而起欢喜之情袁远比不上遁迹远地而生山水之趣遥其中的野沧洲冶袁即为传说中隐者所居之洲袁孟山人叶宿天台桐柏观曳中野缅寻沧洲趣冶[8]之句袁同样使用了沧洲意象袁以此表达诗人如六朝文士般的潇洒心境遥孟浩然诗路寺观园林书写对历史文化的沿用袁强化了相应浙东寺观文化符号的形成袁如运用野汗漫期冶野松子冶等带有神话色彩的存在袁一下子将我们带入了世外仙山袁尤其多次出现天台桐柏观意象袁表达修道炼丹情怀袁丰富了桐柏观的山水人文内涵遥值得注意的是袁孟诗有很多与宗教有关的词汇的反复运用袁譬如野禅冶野空冶野鹤冶等袁孟浩然在石城寺礼拜大佛活动时袁先写石城寺的地理环境袁表达了欲引导自己入禅的愿望院野竹柏禅庭古袁楼台世界稀噎噎愿承功德水袁从此濯尘机遥冶[8]诗人想借助八德功水清洗尘俗的机心袁去除心上浊垢袁时刻流露出对佛祖的崇敬袁并追踪前人足迹袁漫游云门袁与好友薛八乘兴前往云门寺附近的符公住所袁赋诗寄情佛理袁描写了兰若寺沿途之幽绝环境袁野愿承甘露润袁喜得惠风洒遥依止托山门袁谁能效丘也遥冶[8]等刻画了竹林清泉边的寺庙与其间主人符公的禅寂真趣袁诗中还提及了野四禅合真如袁一切是虚假遥冶[8]乃是对佛家禅境的解读遥据说达到佛教之四禅定尧四念处和五神通三境后袁人的心态会转变袁看透生死差异袁得解脱尘俗之大智慧遥孟浩然叶大禹寺义公禅曳带有对义公禅房周围山水风光的书写和对禅空之境的顿悟院野义公习禅处袁结构依空林遥户外一峰秀袁阶前群壑深遥夕阳照雨足袁空翠落庭阴遥看取莲花净袁应知不染心遥冶[8]唐代佛教向野禅冶转向袁浙东山林寺庙僧舍往往以禅寺尧禅院尧禅房等称之袁佛教徒坐禅入定称为禅寂袁高僧义公诵读叶莲花经曳袁习禅修行袁其宅周遭环境清幽袁如诗中野依空林冶句描写袁禅房选址足见义公的清净眼界与不染胸襟遥无独有偶袁浙东唐诗之路诗歌中也多有野空冶之书写院野夜梵前山空冶[3]野松下无人空有雪冶[3]野野桥连寺月冶[1]野鱼梵空山静冶[1]野心与空林共杳冥冶[3]野精魅搦来双眼空冶野东边画了空西边冶野交加器械满虚空冶[1]遥在这些有关宗教意象的文化符号中袁鹤是极富道教文化色彩且本身带有诗意想象的符号袁并为诗人捕捉书写遥孟诗叶宿天台桐柏观曳云院野鹤唳清露垂冶[8]袁诗人描写了更深露重的夜晚听闻鹤鸣叫的声音遥鹤是道教文. All Rights Reserved.化图腾袁古人常把仙鹤与松柏绘在一处袁成为福禄长寿的象征袁道家将鹤视为神仙的化身袁据传道教鼻祖张道陵于鹤鸣山学道袁可任意乘鹤遨游遥仙鹤是仙家坐骑良伴袁也与道家仙学紧密联系袁野三乔乘鹤冶野丁令威化鹤冶等仙话流传至今袁古今诗文中亦频见野仙羽冶野仙客冶等语汇遥至唐代袁鹤文化发展到了高潮时期袁鹤既是自然界的灵禽袁也是宗教文化的符号遥崔颢叶黄鹤楼曳脍炙人口袁浙东诗路多仙山古道袁其间涉道诗歌也频频致意这一仙禽袁并使其与翠柏尧清露尧高树尧祥云等相伴而生院野鹤归高树静冶[1]野鹤从高处破烟飞冶[1]袁鹤踪缥缈袁常随仙隐袁仙鹤意象本身就是道教仙境的代表符号遥可见袁这些诗歌以浙东山水地理环境为基础袁延展出丰富多彩的诗性空间遥此外袁孟诗往往将广阔游历经验与山林寺观幽关空间结合袁在现实游踪与佛道企慕尧内心矛盾辗转与南北时空交错中营造诗歌的叙事尧抒情空间遥如叶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曳袁诗人先着墨于翠微寺雨后夕照之美景袁点明出游时地袁继而登眺赞誉上人幽美之居袁遂悟禅静之妙院野暝还高窗眠袁时见远山烧遥缅怀赤城标袁更忆临海峤遥冶[8]尤诗末野风泉有清音袁何必苏门啸冶[8]句袁诗人身处终南翠微幽胜之境袁耳闻山间风吹流泉所发清泠声韵袁心神澄清袁尘念一洗袁故而不必效仿阮籍向孙登学栖神导气之术而发苏门之长啸了袁这是对翠微寺幽静隐秘之境的渲染和赞叹袁也是对山行之景与独善心境的进一步描写遥孟浩然仕途坎坷袁身处终南山袁忆及天台山袁南北时空交错并置在诗歌中袁云林趣甚袁静者妙甚袁名山胜景佛寺即在一念之间袁诗人内心南北尧仕隐等的辗转遂由此搭建起并置空间遥值得注意的是袁孟浩然浙东寺观园林诗歌多以与僧友的交游活动将宗教的神圣性烘托出来袁围合成潜在寺观园林空间袁并形成自然的游踪线索袁如太一子在诗人心目中是仙界理想的真人化身袁山人在朝圣天台尧寻访道友时曾作叶寄天台道士曳等诗遥通过这些诗歌袁孟浩然将道教名山天台山周遭幽关避世的寺庙园林环境进行了刻画袁于地点腾挪转移中勾画了游踪线索袁同时展现了美丽浙东山高海阔背景下袁天台石桥尧石梁飞瀑尧幽径尧恶溪尧华顶等景观元素遥可以说袁浙东唐诗之路上的寺观园林既是孟浩然真实游历的场所袁也掺杂诗人丰富的宗教想象袁孟浩然书写这些人文景观时融入了自我的知识经验和文化建构袁其脑海中的先验知识不断闪现袁使行途中的寺庙观宇及园林景观构成了诗歌的背景或符号袁折射出诗人对于浙东及宗教的微妙情感遥四尧结语浙东寺观园林是园林建筑袁也是真实的自然体袁在滚滚历史长河中有些因故荒颓湮灭袁有些因缘臻于完善袁而以诗歌绵延的历史却是无限漫长的袁唐代诗人们借诗笔将其定格于卷册袁成为永恒的文化记忆遥这些纸上园林尧诗中寺观呈现出唐代浙东寺观整体走向山林的时代性转变袁以及富有特色的造园特征袁如选址布局上山环水绕尧不避高远幽僻袁植物造景上融入浓郁的吴越地方和宗教文化色彩等遥这些书写展现了丰富的文学艺术想象与独特的浙东人文印记袁以孟浩然浙东诗歌为例袁其寺观园林诗歌以浙东山水地理环境为基础袁从具体的文本环境描摹出发袁到历史传承尧典故化用等文化符号的形成袁再到诗人绾合时空搭建起的并置空间遥这类基于浙东客观环境所对应的诗歌地理空间与承继前代文化历史所延展的诗性空间的构成机制袁也是浙东唐诗之路寺观园林诗歌书写机制之一袁引导读者千载之下犹忆浙东诗路上的山水风景尧宗教修行与游子深情遥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要注释院淤参见仲秋融.孟浩然浙东行旅诗歌的景观意涵及其治疗意义[A].载邱高兴.唐诗之路研究渊第一辑冤要要要中国唐诗之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2020.416-431.于据统计袁孟浩然涉道诗歌大致有14首袁分别是叶宿天台桐柏观曳叶越中逢天台太一子曳叶山中逢道士云公曳叶寻天台山作曳叶寄天台道士曳叶与王昌龄宴王道士房曳叶梅道士水亭曳叶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曳叶游精思题观主山房曳叶寻梅道士曳叶赠道士参寥曳叶送元公之鄂渚寻观主张骖鸾曳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曳叶伤岘山云表观主曳遥. All Rights Reserved.。
园林 诗歌
好的,以下是几首关于园林的诗歌:
《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明文徵明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为语长安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
《狮子林竹下偶咏》
明徐贲
客来竹林下,时闻涧中琴。
经房在幽邃,庭户皆阴森。
高林戛秋籁,冷水鸣幽禽。
清风左右至,自然光我心。
《沧浪亭》
宋苏舜钦
一径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高轩面曲水,修竹慰愁颜。
迹与豺狼远,心随鱼鸟闲。
吾甘老此境,无暇事机关。
《留园》
清高士奇
曲径通幽处,园林无俗情。
禅房花木深,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声。
留园佳景美,能不忆此行?
《网师园》
清查慎行
月到风来亭,空明涵碧虚。
动摇香露里,徙倚水云居。
夜气清于水,秋光冷若渠。
何人吹玉笛,飞过小单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与园林意向的关系
例如:
一、唐代的张祜在《题杭州孤山寺》中写到:“楼台耸碧岑,一径入湖心。
不雨山长润,无云水自阴。
断桥荒藓涩,空院落花深。
犹忆西窗月,钟声在北林。
”断桥荒藓涩描写的是一座苔藓斑驳的古老平板,在一场大雪过后积在石板上的残雪还没有完全消除,给人残山剩水的荒涩感受,形成了这西湖上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对应的景点是断桥残雪。
二、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更是描摹了其居住环境的清幽:“三径就荒,松菊犹存。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等等实际上是园林的写照,陶渊明借由对自己居住环境的描绘表达情感,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一种园林的意境的参考与借鉴。
三、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的前两句写诗人泊舟枫桥之夜所看到的天空、水面、岸上远近景物,用落月、啼鸟、霜天、江枫、渔火来烘托客思旅愁,描绘了深秋时节,霜已落下,枫香的叶片也已经转为鲜艳的红色,火红的枫香与渔火交相辉映,一派热烈景象与萧条的晚秋形成对比;后两句借声传影,以声表静,写出了一种美的静夜境界,深化了诗意,给读者留有回味余地,生发无穷想象。
描绘了深秋时节,霜已落下,枫香的叶片也已经转为鲜艳的红色,火红的枫香与渔火交相辉映,一派热烈景象与萧条的晚秋形成对比,作者心中感慨良多,这首诗给后人留下了意向在园林造景中的作用的典范。
枫香(Liquidamber formosana Hance) 分布于我国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北起河南、山东,东至台湾,西至四川、云南及西藏,南至广东;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及朝鲜南部。
落叶乔木,树冠广圆形,树形挺拔,深秋叶色红艳或金黄,美丽壮观,是南方著名的秋色叶树种。
枫香的红叶也称红枫、江枫或丹枫。
古今许多著名诗人都有描述枫香秋景的动人诗句,如“江枫似锦,乌桕练金”、“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长沙红叶缀满天”等等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康有为诗“钟声已渡海云东,冷尽寒山古寺枫”。
两者都描写了苏州寒山寺的枫树和钟声。
枫香树干通直,树体雄伟,秋叶红艳,取植、丛植、群植均相宜。
山边、池畔以枫香为上木,下植常绿灌木,间植槭类,人秋则层林尽染,是南方著名的秋色叶树种。
亦可孤植或丛植于草坪、圹地,并配以银杏、无患子等秋叶变黄树种,使秋景更为丰富灿烂。
秋色叶树种在现存的明、清古典园林中的应用不乏实例。
如:拙政园的浮翠阁旁配置了青枫(即鸡爪槭)、柿、梧桐,远香堂北侧岛上配置了乌桕;沧浪亭山上配置了银杏、石楠、枫树、枳椇;环绣山庄配置了鸡爪槭、红枫;避暑山庄的青枫绿屿配置了青枫等,不胜枚举。
秋色叶树种是指进入秋季或经霜后叶色由绿色转成其他颜色,并能使整个树冠显得鲜艳而优美的观赏树种。
秋色叶树大多属于落叶树,某些常绿树种,其叶片虽然也会变色,但多出现在冬季;另外,大多数落叶树种的叶片入秋经霜后也会变色,但持续时间短,而且色泽不佳缺乏观赏性,因此这两类不属于秋色叶树种。
理想的秋色叶树种,应该具有满树黄色、红色或其它过渡性颜色的叶片,色泽鲜艳,树冠透亮,树姿优美,看去犹如一幅美丽的图画。
根据叶色、变色时期以及树种冬季落叶与否等,将秋色叶树种分别进行分类。
一是根据叶色不同将秋色叶树种分为四类。
红叶类如枫香、鸡爪槭、重阳木、黄栌、乌桕、南天竹、地锦、柿等;黄叶类如银杏、无患子、栾树、青桐、桑等;橙叶类如盐肤木、榉树、黄连木等;紫
红叶类山麻杆、漆树等。
二是根据叶色变化时期将秋色叶树种分为单秋季变色和春秋两季变色两类。
前者如银杏、黄栌、柿、漆树等;后者如枫香、山麻杆、石楠等。
三是根据冬季是否落叶将秋色叶树种分为常绿和落叶两类。
前者如石楠、南天竹等;后者如枫香、黄栌等。
大多数秋色叶树种是落叶树种。
早在有关苑囿的记载中就有梧桐和槭树两种秋色叶树种,唐华清宫的园林区就有槭树、梧桐等多种植物栽植。
王维的辋川别业是一座建设在山林湖光之天然胜景中的山地园,园中共有20个景点,其中漆园就是以红叶树种(漆树)命名的秋色叶树种在现存的明、清古典园林中的应用不乏实例。
如:拙政园的浮翠阁旁配置了青枫(即鸡爪槭)、柿、梧桐,远香堂北侧岛上配置了乌桕;沧浪亭山上配置了银杏、石楠、枫树、枳椇;环绣山庄配置了鸡爪槭、红枫;避暑山庄的青枫绿屿配置了青枫等,不胜枚举。
秋色叶树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一般都呈自然式栽植,多孤植或丛植,群植较少,仅在规模较大的园林中才会出现,如避暑山庄中的青枫树林。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只有在很少的情况下在主要建筑前对称、列植秋色叶树种,呈规则式栽植。
如无锡寄畅园的含贞斋前对称栽植了两株银杏。
应用时要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秋色叶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土壤及气候条件,确定可以选择的树种范围。
同一株秋色叶树,即使在原来的生态环境中,入秋后其叶片的转色期、鲜艳程度、挂叶期也会因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而不同。
一般来说,湿润的空气、土壤以及通风的小环境,能保持叶片鲜艳并延长挂叶期。
因此,应根据秋色叶树种的生态习性,适地适树的进行野生秋色树种开发。
应用时还要坚持功能性与观赏性结合的原则以秋色叶树种作行道树,可利用春季和秋季叶色的变化,达到软化街道和城市的立面效果,但应选择干性强、病虫害少、比较干净的树种,如银杏、枫香、鹅掌楸等。
如果做园景树,可选择树形和叶形都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树种,如金钱松、鸡爪槭、银杏、日本槭、枫香、乌桕等。
如果进行垂直绿化,比如高楼大厦,应选择攀缘能力强的树种,如三叶地锦;若是断壁残垣,可选择攀缘能力差的树种,如五叶地锦、扶芳藤等。
如果是点缀假山,可选择低矮的灌木或小乔木.如小蘖、石楠、鸡爪槭等。
若是城郊大面积造景,可选择的秋色叶树种较多,如果立地条件较差,可选择火炬树、黄栌、盐肤木等适应性较强的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