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 公开课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曰:‚不可。直 不百步耳,是亦走 也。‛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 就请让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 咚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刚一接 触,(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 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 的跑了五十步停下。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 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怎么样 呢?‛ 梁惠王说:‚不能这样。只不过 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 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政”并无本质区别。
翻译第三段:
第三段重点字词 违: 违反、违背、耽误 胜 shēng : 尽 数 cù : 密 罟 gǔ : 网 洿 w ū: 深 以时: 按季节 养生: 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 sāng: 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曰:‚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 国也。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数 罟不入洿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斧斤 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谷与 鱼鳖不可胜食,材 木不可胜用,是使 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 道之始也。
(5)弃甲曳兵而走 (逃跑/行走) (6)谷不可胜食也 (尽/胜利) (7)数罟不入洿池 (细、密/数字或者数数)
(8)树之以桑 (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
4、 倒装句
未之有也 树之以桑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
则何如
宾语前置
5、重点习惯句式
(几、若干 )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六国论》
(命运)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4、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
(2)直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3、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4、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 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关 于 《 孟 子 》
• 《孟子》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 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其中主要是对话式论辩文,每章围 绕一定的中心展开。
•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 文,但它有自己的写作特色,主要 有:
• (一)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 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辩论 方式多样,逻辑谨严。特别是发问 方式灵活多变。
1、找出通假字,并加以 解释。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无失其时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通‚毋‛,不要。 通‚毋‛,不要。 通‚斑‛,花白 通‚途‛,道路 直 通‚只‛
2、词类活用
(1)既来之,则安之 来、安:使动 使 鼓:名—动 敲鼓 来
(2)填然鼓之
(3)七十者衣帛食肉 ﹙5)树之以桑 (6)王无罪岁 (7)谨庠序之教
•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 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朗读课文
1、注意纠正字音。 2、勾画文言重点知识。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â)兵 衣( yì)帛( bó)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 )狗彘( zhì)之畜( xù )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殍( piǎo ) ,通‚毋‛ 无( wù )失其时
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谁能问鼎天下?人口问题在 权力的天平上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 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大 量的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所以,梁惠王迫不及待地 问到了人口问题。
如果你是梁惠王的幕僚你会做些什么? 以什么方式施行?
A 置若罔闻
Bຫໍສະໝຸດ Baidu言不诲
听之任之
• (二)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 辩论是非。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 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二、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性善论; 思想“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性 善 气 正 真 乃 完 人 。
民 贵 君 轻 不 愧 亚 圣 ,
孟子
(约前372~前289 )
我所了解的孟子
孟子名 轲 ,字 子舆 战国 时期邹国人,儒 家学派代表人,后人 把他与孔子合称 孔孟 并尊称他为 亚圣 ,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 民贵君轻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 著作。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 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 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 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 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 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 子 自 小 便 受 严 格 的 管 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以后 , 便 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 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 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 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 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 般 , 变 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 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 成材。
1、或„„或„„ 2、直„„耳 例‚直不百步耳‛ 译为‚有的„„有的„„” 译为‚只„„罢了。‛ 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是„„也
例‚是亦走也‛
译为‚这是„„呀。‛ 译为‚这同„„有什么
4、是何异于„„ 区别呢?‛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
6、一词多义
(1)数
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以死力谏
C ?
翻译第二段:
第二段重点字词: 以: 用(介词)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鼓: 敲鼓(名词用作动词) 既: 已经 曳: 拖着 兵: 兵器、武器 走: 跑,逃跑 或: 有的人 以: 凭(介词) 直: 只是,不过 无: 通“毋”,不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 喻。填然鼓之,兵 刃既接,弃甲曳兵 而走,或百步而后 止,或五十步而后 止。以五十步笑百 步,则何如?‛
死于安乐 ①生于忧患, 。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 。 人之幼 幼吾幼 ③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 失道寡助 ④得道多助, 。 ⑤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 ⑥ 民 为贵, 社稷次之, 君 为轻。
• 1、彼一时,此一时也
•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3、尽信书,不如无书
(3)发 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五人墓碑记》 (拿出)
• 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5、人不可以无耻 • 6、仁人无敌于天下 • 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8、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9、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10、以五十步笑百步
• 1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长大后, 被孔子的儒家思 想所吸引,于是 决定离开邹国到 孔子的家乡鲁国 深造,其老师正 是孔 子 的 孙 子 子 思的徒弟。通 过学习,孟子认 为孔子是有人类 以 来 最 伟 大 的人, 于是他立志发展 孔 子 的 思 想。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 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 治 国 之 道 。可 惜 邹、 鲁 这 样 的 小 国 , 很 难 实 施 孟 子“ 仁 政 ” 的 抱 负 。 他 决 定 带 着学 生 到 东 方大 国 齐 国 去 。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 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 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 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 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 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 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 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 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 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 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 的 念 头 , 决 心 写 书 建 立 学 说。
孟府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孟 子 墓 碑
•
关于《孟子》
•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记 录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七篇,各篇分上 下,为儒家经典著作.
• 七章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 公》、《离娄》、《万章》、《告子》、 《尽心》七章 •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 称‚四书‛,与‚五经‛(《诗》《书》 《礼》《易》《春秋》)并称,是儒家的 经典。
第一段内容
移其民
尽心
移其粟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无如寡人之用心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强凌弱,大欺小”。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思考: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梁惠王见到孟子, 不问治国之略而首先问关于“民”的问题?
背景: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争于“力”,群雄逐鹿,蚕 食鲸吞,战事不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混乱, 礼崩乐坏,用《战国策序》中的话说,即“上无天子,下 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天下“争地以展,杀人 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 6) 于 寡人之于国 移其民于河东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7)或
A或百步而后止 B天之行,或日或雨 C云霞明灭或可睹
对于 到 比 在 跟、与
有人 有时
或许
翻译第一段:
第一段重点字词: 于: 对于 河内: 黄河以北 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其: 那里 于: 到 河东: 黄河以东 然: 这样 无如: 没有像,比不上 加: 更加
梁惠王曰:‚寡 人之于国也,尽 心焉耳矣。河内 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河东凶亦 然。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 者。邻国之民不 加少,寡人之民 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说:‚我治理国家, 真是尽心竭力了。 黄河以北发生灾荒(荒年), 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 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 也是这样做的。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持政务, 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 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 这是什么缘故呢?‛
第二段内容
王好战,请以战喻 投其所好,便于启发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 王如知此(比较“王知如此”)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层 层 推 进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比喻作答,不直接回答“民不加
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
例设喻,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
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
衣:名—动 穿 树:名—动 种植
罪:名—动 归咎,归罪 谨:形—动 认真从事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名—动 为王
3、古今异义
(1)河内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 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 (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 (兵器/战士,士兵)
(4)兵 1、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2、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 后》 (军队) 4、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
(5)胜 1、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 1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 1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1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 在知心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孟子提倡的仁政思想
• 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实词和
文言句式
德育目标:孟子治国思想的现代意义
课文重点知识点预习检测
时代背景
•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 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 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 (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 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 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 《史记· 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 子来魏的目的。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欢打仗, 就请让我用打仗来打个比方吧。 咚咚咚地击鼓进军,兵器刚一接 触,(士兵)丢盔弃甲拖着武器逃 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 的跑了五十步停下。 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讥笑跑 了一百步的人,您觉得怎么样 呢?‛ 梁惠王说:‚不能这样。只不过 他们没有跑到一百步罢了,可是 这也同样是逃跑呀。‛
政”并无本质区别。
翻译第三段:
第三段重点字词 违: 违反、违背、耽误 胜 shēng : 尽 数 cù : 密 罟 gǔ : 网 洿 w ū: 深 以时: 按季节 养生: 供养活着的人 丧死 sāng: 为死了的人办丧事
曰:‚王如知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 国也。不违农时, 谷不可胜食也。数 罟不入洿池,鱼鳖 不可胜食也。斧斤 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谷与 鱼鳖不可胜食,材 木不可胜用,是使 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 道之始也。
(5)弃甲曳兵而走 (逃跑/行走) (6)谷不可胜食也 (尽/胜利) (7)数罟不入洿池 (细、密/数字或者数数)
(8)树之以桑 (种植,动词/常指较高大的林木) (9)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可以凭借/表同意认可)
4、 倒装句
未之有也 树之以桑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状语后置
申之以孝悌之义
则何如
宾语前置
5、重点习惯句式
(几、若干 )
2、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六国论》
(命运)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shuò 屡次)
4、数罟不入洿池 《寡人之于国也》
(cù 密、细密 )
(2)直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爱莲说》 (与‚曲‛相对,不弯曲)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寡人之于国也》 (仅、只) 3、系向牛头充炭直 《卖炭翁》 (价值) 4、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指 南录〉后序》 (径直、直接)
关 于 《 孟 子 》
• 《孟子》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 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 其中主要是对话式论辩文,每章围 绕一定的中心展开。
• 《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 文,但它有自己的写作特色,主要 有:
• (一)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 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辩论 方式多样,逻辑谨严。特别是发问 方式灵活多变。
1、找出通假字,并加以 解释。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无失其时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通‚毋‛,不要。 通‚毋‛,不要。 通‚斑‛,花白 通‚途‛,道路 直 通‚只‛
2、词类活用
(1)既来之,则安之 来、安:使动 使 鼓:名—动 敲鼓 来
(2)填然鼓之
(3)七十者衣帛食肉 ﹙5)树之以桑 (6)王无罪岁 (7)谨庠序之教
•
孟子在梁只住了一年多。第二年梁惠王死了,襄 王继位,孟子对这个新君的印象很坏,不久离去。
•朗读课文
1、注意纠正字音。 2、勾画文言重点知识。
读准下列字音
移其粟( sù)于河内 王好(hào)战
弃甲曳(yâ)兵 衣( yì)帛( bó) 数(cù)罟( ɡǔ)不入洿(wū)池 鸡豚(tún )狗彘( zhì)之畜( xù ) 庠( xiánɡ )序 申之以孝悌( tì ) 然而不王( wànɡ )者 饿殍( piǎo ) ,通‚毋‛ 无( wù )失其时
在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谁能问鼎天下?人口问题在 权力的天平上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在冷兵器时代,谁拥有 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大 量的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所以,梁惠王迫不及待地 问到了人口问题。
如果你是梁惠王的幕僚你会做些什么? 以什么方式施行?
A 置若罔闻
Bຫໍສະໝຸດ Baidu言不诲
听之任之
• (二)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 辩论是非。
孟子的仁政思想 一、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事故得乎丘民 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下》
二、反对不义的战争。 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 多助,失道者寡助。” 三、性善论; 思想“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人”)
性 善 气 正 真 乃 完 人 。
民 贵 君 轻 不 愧 亚 圣 ,
孟子
(约前372~前289 )
我所了解的孟子
孟子名 轲 ,字 子舆 战国 时期邹国人,儒 家学派代表人,后人 把他与孔子合称 孔孟 并尊称他为 亚圣 , 《孟子》是记录孟子 仁政 、 民贵君轻 思想及其言行的一部 著作。
孟 子 名 轲 , 邹 人( 今 山 东 邹 县 ), 三 岁 时 父 亲 逝世,孟子便与母亲相 依为命。孟母非常疼爱 自己的儿子,曾经为了 替孟子找一个舒适的学 习环境而三次搬家。孟 子 自 小 便 受 严 格 的 管 教, 据 说 他 自 从 搬 家以后 , 便 十分认真读书,稍大一 点,孟子变得十分贪玩。 孟母便剪断织机上的麻 布,她要孟子勤奋读书, 要不然将会像那块麻布 般 , 变 成 一 团 废 物。 孟 子 牢记母亲的教诲,立志 成材。
1、或„„或„„ 2、直„„耳 例‚直不百步耳‛ 译为‚有的„„有的„„” 译为‚只„„罢了。‛ 例‚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3、是„„也
例‚是亦走也‛
译为‚这是„„呀。‛ 译为‚这同„„有什么
4、是何异于„„ 区别呢?‛
例‚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 也’?‛
6、一词多义
(1)数
1、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寡人之于国也》
以死力谏
C ?
翻译第二段:
第二段重点字词: 以: 用(介词) 填:拟声词,模拟鼓声 鼓: 敲鼓(名词用作动词) 既: 已经 曳: 拖着 兵: 兵器、武器 走: 跑,逃跑 或: 有的人 以: 凭(介词) 直: 只是,不过 无: 通“毋”,不
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 喻。填然鼓之,兵 刃既接,弃甲曳兵 而走,或百步而后 止,或五十步而后 止。以五十步笑百 步,则何如?‛
死于安乐 ①生于忧患, 。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以及 。 人之幼 幼吾幼 ③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 失道寡助 ④得道多助, 。 ⑤穷则独善其身, 达则兼济天下 。 ⑥ 民 为贵, 社稷次之, 君 为轻。
• 1、彼一时,此一时也
•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3、尽信书,不如无书
(3)发 1、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陈涉世家》 (征发、派遣 ) 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寡人之于国也》 (打开) 3、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醉翁亭记》 (花开) 4、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五人墓碑记》 (发出、抒发) 5、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 《五人墓碑记》 (拿出)
• 4、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5、人不可以无耻 • 6、仁人无敌于天下 • 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 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 8、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 9、一叶蔽目,不见泰山
• 10、以五十步笑百步
• 1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 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 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长大后, 被孔子的儒家思 想所吸引,于是 决定离开邹国到 孔子的家乡鲁国 深造,其老师正 是孔 子 的 孙 子 子 思的徒弟。通 过学习,孟子认 为孔子是有人类 以 来 最 伟 大 的人, 于是他立志发展 孔 子 的 思 想。
孟子醉心研究,终于名声大噪, 邹国和鲁国国君也时常向他请教 治 国 之 道 。可 惜 邹、 鲁 这 样 的 小 国 , 很 难 实 施 孟 子“ 仁 政 ” 的 抱 负 。 他 决 定 带 着学 生 到 东 方大 国 齐 国 去 。 但是齐国所采取的是锻炼精兵 使国家更为富强的政策,对孟子的 思想毫不理睬。最后,孟子来到膝 国,膝国太子对孟子的“仁政”十 分感兴趣,于是孟子便在膝国实行 他“仁政”的思想。遗憾的是,膝 国是个小国,时时有被灭亡的危 险,不可能把仁政推行天下。孟子 于是到其他国家宣扬他的“仁政” 思想。可是没有一位君主愿意实施 他的政策。孟子放弃继续宣扬仁政 的 念 头 , 决 心 写 书 建 立 学 说。
孟府
孟林亦称亚圣林,位于邹城市东北
孟 子 墓 碑
•
关于《孟子》
•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记 录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七篇,各篇分上 下,为儒家经典著作.
• 七章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 公》、《离娄》、《万章》、《告子》、 《尽心》七章 • 《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 称‚四书‛,与‚五经‛(《诗》《书》 《礼》《易》《春秋》)并称,是儒家的 经典。
第一段内容
移其民
尽心
移其粟
民不加多 民不加少
无如寡人之用心
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
“强凌弱,大欺小”。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 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思考:作为高高在上的统治者梁惠王见到孟子, 不问治国之略而首先问关于“民”的问题?
背景:战国时代各国诸侯争于“力”,群雄逐鹿,蚕 食鲸吞,战事不断,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社会混乱, 礼崩乐坏,用《战国策序》中的话说,即“上无天子,下 无方伯,力攻争强,胜者为右”。天下“争地以展,杀人 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
( 6) 于 寡人之于国 移其民于河东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7)或
A或百步而后止 B天之行,或日或雨 C云霞明灭或可睹
对于 到 比 在 跟、与
有人 有时
或许
翻译第一段:
第一段重点字词: 于: 对于 河内: 黄河以北 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其: 那里 于: 到 河东: 黄河以东 然: 这样 无如: 没有像,比不上 加: 更加
梁惠王曰:‚寡 人之于国也,尽 心焉耳矣。河内 凶,则移其民于 河东,移其粟于 河内。河东凶亦 然。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用心 者。邻国之民不 加少,寡人之民 不加多,何也?‛
梁惠王说:‚我治理国家, 真是尽心竭力了。 黄河以北发生灾荒(荒年), 就把那里的灾民移往黄河以 东,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北。 当河东发生灾荒的时候,我 也是这样做的。 看看邻国的君主主持政务, 没有像我这样尽心的。 可是,邻国的百姓并不见减 少,而我的百姓并不见增多, 这是什么缘故呢?‛
第二段内容
王好战,请以战喻 投其所好,便于启发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引王自己回答,自我否定 王如知此(比较“王知如此”)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层 层 推 进
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
比喻作答,不直接回答“民不加
多”的问题,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
例设喻,说明梁惠王比别的国王好不
了多少,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
衣:名—动 穿 树:名—动 种植
罪:名—动 归咎,归罪 谨:形—动 认真从事
(4)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王:名—动 为王
3、古今异义
(1)河内凶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常指人或动物暴 躁,心肠狠) (2)邻国之民不加少 (更,再,副词/常指增加)
(3)或百步而后止 (有人,有时/选择连词) (4)兵刃既接 (兵器/战士,士兵)
(4)兵 1、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兵器) 2、穷兵黩武 成语 (战争) 3、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触龙说赵太 后》 (军队) 4、草木皆兵 成语 (士兵 )
(5)胜 1、驴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 (承受) 2、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寡人之于国也》 (尽 ) 3、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胜利) 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 (超过) 5、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优美的)
• 12、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 • 13、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 14、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 在知心
学习目标:
• 知识目标:了解孟子提倡的仁政思想
• 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重点文言实词和
文言句式
德育目标:孟子治国思想的现代意义
课文重点知识点预习检测
时代背景
• 孟子是在梁惠王35年(前335年)应邀来到魏国的。 魏在战国初期曾是军事强国,但到梁惠王在位的后 期却遭到一连串的失败,又畏秦之甚,于31年(前 339)将首都从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迁至大梁 (今河南开封),盂子到来时,梁惠王曾对他说: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 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 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引自 《史记· 魏世家》)从这段话可以看出梁惠王邀请孟 子来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