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面食
山西面食大全

山西面食大全01焖面豆角焖面最好吃,山西人夏天的最爱,也是我夏天最爱吃的!跌上一大碗焖面(山西人说吃面不叫吃面,叫“跌”面,从这个字也能看出山西人对面食的热爱)再啃上一瓣蒜,天上人间!下次把我家的传上去!02不烂子本名“拌子”,山西方言里,把“拌”这个字拆成bu和lan 两个音来读,谐音就成了“不烂子”。
晋南叫做“古雷”。
做法:将土豆去皮洗净切丝,拌入面粉,搅拌均匀后上笼蒸熟。
春末槐花开时也可以用槐花做。
炒着吃更爽!03饸硌面(河捞面)这是荞麦面做的山西的五谷杂粮太丰富了04莜面栲栳栳05莜面06猫耳朵是山西住户人家的日常主食,做法的高下,调味的好坏,就很难有一定的标准。
一般而论,猫耳朵极像意大利的一种做成贝壳形的通心粉。
猫耳朵是把面和得软软的,搓成大拇指的条子,再压成蚕豆大的小块,然后用拇指食指捏着一转,便被卷成像猫耳朵一样。
在开水里煮熟它,捞起来再配作料大火一炒,耳卷里吸存着汤汁,味道饱和,吃起来十分鲜美。
配料各随其便,一般人家爱用韭菜肉丝和虾米,就很够味,讲究的用虾仁、蟹肉、冬菇、火腿,就随心所欲,没有止境的了。
07 拨鱼儿也叫面鱼儿08揪片儿09擦尖儿晋南叫擦圪斗,一般用红面(高粱面)擦成10 剔尖儿11牛肉丸子面12晋南臊子面晋南主要指山西西南部的临汾和运城这里的人民很会吃饮食风格与邻近的陕西河南较为接近运城人爱吃辣运城的羊肉泡馍只是名头没有西安的响临汾特产不是一般的好吃13打卤面14手擀面这种是带汤的,在晋南叫做“其子”。
还可以用豆面、三合面擀出来,特营养。
15刀泼面炒刀削面刀削面见识下他们的刀功~~大部分的山西面馆厨师可以吧一团面顶在脑袋上,一手一把刀将面削进远离自己4~5米的大锅里~削的薄如纸片~~16上党驴肉甩饼上党指晋东南的长治地区,驴肉甩饼源于长治潞城,远近闻名。
晋东南(长治、晋城)的饮食自成一派别具风味特色小吃不胜枚举17.灌肠此灌肠非彼灌肠,乃荞麦面蒸制而成的面食。
是山西中部地区最流行的小吃。
山西十大美食

山西的美食都有什么?可能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非常著名的面食,也是当地特色,但是对于吃货来说,山西美食可不止是刀削面这么简单,这里汇聚了多种多样的特色美味,山西十大美食你了解吗?为你介绍山西最有名的美食。
1、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
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
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
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刀削面,是山西大同市的地方特色传统面食,为“中国十大面条”之一。
将面粉和成团块状,左手举面团,右手拿弧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到开水锅内,煮熟后捞出,加入各种口味的臊子、调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面最为著名。
山西刀削面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
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
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
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
【详情】2、晋中油糕油糕,是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
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
晋中一带,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亦称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
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晋中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
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详情】3、头脑“头脑”是山西特有的一种清真小吃,为汤状食品。
在一碗汤糊里,放上大块肥羊肉,莲菜,山药。
汤里的佐料有黄酒、酒糟和黄芪。
特点:益气调元,滋补虚损,活血健胃,具有抚寒喘和强壮身体的作用。
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每年农历白露到立春期间,太原市各清真饭店大都有“头脑”上市。
山西头脑的传说:明亡后一代名医傅山隐居故里,侍养老母,创制了“八珍汤”让母亲康复。
山西面食文化的成因、特点及饮食习俗

山西面食文化的成因、特点及饮食习俗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
居住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尽管日子算不上富足,但在“吃”的方面却并不浅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积淀之深厚当令世人瞩目。
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有着诸多与“吃”有关的物产和特产,为山西成为面食之乡奠定了客观现实的基础,再加上民间智慧几千年的积淀和演变,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盛誉,且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研究和探讨山西面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山面食文化的形成因素面食文化是以面食发展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它是围绕着面食的起源、发展、制作、消费所产生的物质、精神、技能、习俗、心理、行为等现象的总和。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饮食被赋予并反映了人的意识、人的思维和人的心理状态。
它结合且融人了历史的、地理的、文学的、艺术的以及教育的、科学的精神财富。
饮食文化的出现,应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
山西的饮食文化以面食文化为主,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融入了山西历史的、自然的以及商业的精神财富。
历史因素与面食文化一种文化的形成必然会有悠久的历史,山西的面食文化也不例外,悠久历史的积淀使山西面食文化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山西沁水下川文化遗址是目前所知山西境内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后一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距今有两万年左右。
这里出土了与原始农业相关的几种生产工具,其中就有用于粮食加工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可以推知,山西境内的粮食加工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了面食文化的先声。
面食的出现最迟在汉代之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汉代,随着石磨的广泛使用,面食已经大量出现,据史料记载,面食在汉代已经是上至皇宫,下至百姓的普遍性食品。
宋代开始,面食发生变化,有了炒、燠(即是焖)、煎等方式,而且还在面中加入或荤或素的浇头。
山西面食文化

煮制面食
山西煮制面食品种丰富,制作多样,大体可分为五十余种,如细如发丝的拉面, 刀飞面舞殷削面,游龙戏水的一根面等。制作方法有擀、拉、拨、削、压、擦、 揪、抿等几十种,所用原料除小麦面外,还有高粱面、豆面、玉米面、荞麦面、 莜麦面等,调料上自鸡、鸭、鱼肉、海洋,下至油、盐、酱、醋,不一而足,所 以山西面食有“一样面百样做,一样面百样吃”的历史。到山西做客一年365天
根 据 不 同 口 味 和 喜 好 还 可
条 要 均 匀 圆 滚 , 下 锅 要 撒
确 要 领 , 即 和 面 要 防 止 脱
风 味 。 拉 面 的 技 术 性 很 强
食 名 吃 。 拉 面 可 以 蒸 、 煮
、 扯 面 、 抻 面 , 是 中 国 北
、 山 西 拉 面 、 河 南 拉 面 ,
一 说 。 后 来 演 化 成 多 种 口
制作者: 学号 :
山西面食天下绝
山西面食是汉族传统面食 文化的代表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称为“世界面食之根”。以面条为例, 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 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 冷 淘 ”…… 。 面 食 名 称 推 陈 出 新 , 因 时 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 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 重视和喜爱。
面 食 , 民 传 因 山 东 福 山 抻
。大制开水,、方龙味面
宽成,,要烙城须的驰
烹制面食
烹制面食中,有很多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的手工煮食,如猫耳杂、小撅片、捻鱼 、豆面流尖、煮花塔。除此之外山西面食还有煎烤制面食,如烙饼、煎饼、锅贴
。 水煎包、焖面、焖饼等,还有炸制类食品,如麻花、油糕
炸糕
可远捏,。馅磨磨、糕,北南行
山西十大面食的做法

山西十大面食的做法一、刀削面材料:面粉、水、盐(少许)做法:1. 将面粉倒入面盆,加入少许盐,然后慢慢加入水,边加边搅拌,直到面粉成雪花状,再揉成较硬的面团。
面团与水的比例大概为2 : 1。
2. 面团揉好后,盖上湿布醒面30分钟左右。
3. 煮面时,将醒好的面团托在手上,另一只手拿削面刀,将面一片一片地削入滚开的锅中。
面条的厚度大概在2 - 3毫米为宜。
4. 煮面大约3 - 5分钟,直到面条浮起,捞出,可搭配各种卤汁食用,如西红柿鸡蛋卤、肉酱卤等。
二、拉面材料:面粉、水、碱面(少许)做法:1. 面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水和一点点碱面(碱面能让面更筋道,500克面粉大概加1克碱面),揉成面团。
面团要揉得均匀光滑,揉好后醒面20 - 30分钟。
2. 将醒好的面团搓成条,双手握住两端上下抖动,使其变长变细。
也可以将面条在案板上摔打,增加面条的韧性。
3. 拉成自己想要的细度后,放入沸水中煮4 - 6分钟,捞出后可浇上牛肉汤、清汤等食用。
三、拨鱼儿材料:面粉、水、鸡蛋(可加可不加)做法:1. 如果不加鸡蛋,面粉和水按2 : 1的比例混合,加入少量盐,搅拌成面糊,面糊的稠度以能挂在筷子上为宜。
如果加鸡蛋,一般500克面粉加1 - 2个鸡蛋,再加入适量水搅拌成面糊。
2. 锅中烧水,水开后,将筷子蘸水,然后挑起面糊,拨入锅中,形成两头尖中间粗的面鱼儿形状。
3. 煮至面鱼儿全部浮起,再煮2 - 3分钟即可捞出,可搭配蔬菜和调料炒制或者做汤食用。
四、剔尖材料:面粉、水做法:1. 面粉放入盆中,慢慢加入水,边加边搅拌,形成较软的面团,水与面粉的比例大概为1.5 : 1。
2. 将面团放入盘中,用筷子蘸水将面团摊平。
3. 煮锅水开后,将盘子倾斜,用筷子将面团剔成两头尖中间粗的面条拨入锅中。
4. 煮3 - 5分钟,面条浮起后捞出,可搭配肉酱等调料食用。
五、擦尖材料:面粉、水、擦尖床(一种特制工具)做法:1. 面粉倒入盆中,加入适量水,搅拌成较软的面团,水要一点一点加,直到面团能捏成团但又很软的状态。
山西面食做法大全

山西面食做法大全
山西面食是山西地区传统的风味小吃,味道鲜美可口,下面介绍
几款常见的山西面食做法。
一、二锅头面
所需材料:面条、香菇、瘦肉、葱姜末、白醋、蚝油、盐、香油、芝麻油。
做法:
1、将瘦肉切成小丁,与香菇一同炒香;
2、将面条放入开水中加盐搅熟,捞出沥干;
3、准备一个锅,放入适量油,将炒香的瘦肉与香菇放入锅中翻炒,加
入葱姜拌炒;
4、待炒至熟后,加入搅熟的面条,加入醋、蚝油、盐调味,翻炒均匀;
5、最后淋上香油ァ芝麻油即可。
二、山西面豆腐
所需材料:面条、豆腐、火腿肠、胡萝卜、青菜、葱姜末、盐、
生抽、料酒、醋、油。
做法:
1、面条连皮把水剥开,加入少许盐搅拌均匀,用沸水烫熟,捞出沥干;
2、豆腐切小方块,火腿肠切成丝;
3、胡萝卜切丝,青菜切碎;
4、准备一个锅,放入油,热锅后放入葱姜末爆香,再放入火腿肠丝炒香;
5、将胡萝卜丝与青菜碎加入锅中翻炒,加入豆腐一同翻炒;
6、放入搅熟的面条,加入适量盐、生抽、料酒、醋翻炒均匀即可。
山西面食名称大全

山西面食名称大全山西面食是中国传统的地方特色美食之一,以其丰富的品种和独特的制作工艺而闻名于世。
山西面食以其口感独特、风味浓郁而备受人们喜爱。
在山西,面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早餐、午餐还是晚餐,都离不开面食的身影。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山西面食的丰富品种吧。
1. 榔头面。
榔头面是山西省的传统特色面食之一,因其制作工艺需要用到榔头而得名。
榔头面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需要将面团反复搓揉、折叠,直至面团变得柔软有弹性。
然后再用榔头将面团敲打成薄片,最后再切成细条,煮熟后配以各种酱料和配菜,味道鲜美,香气扑鼻。
2. 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省的另一种传统面食,制作工艺相对复杂,需要将面团搓成长条状,然后用特制的刀具将面团切削成薄而宽的面条。
刀削面煮熟后,口感Q弹,十分有嚼劲。
配以牛肉、羊肉等各种配料,更是美味可口。
3. 油泼面。
油泼面是山西省的特色小吃,也是山西面食中的一大特色。
油泼面的制作工艺十分独特,需要将面条煮熟后,浇上热气腾腾的香油,再撒上葱花、蒜末、辣椒面等调料,最后加入炸好的豆鼓,一碗香气扑鼻的油泼面就做好了。
油泼面不仅口感独特,而且香气四溢,令人垂涎欲滴。
4. 炸酥肉。
炸酥肉是山西省的传统美食之一,也是山西面食中的特色之一。
炸酥肉选用的是猪肉,将猪肉切成薄片,裹上面粉,然后下锅炸至金黄酥脆,最后再配以特制的酱料,味道香鲜,口感酥脆,是山西人民喜爱的美食之一。
5. 手工擀面。
手工擀面是山西面食中的一种制作工艺,需要将面粉和水和匀,然后用擀面杖将面团擀成薄而宽的面皮。
手工擀面口感细腻,富有弹性,煮熟后更是美味可口。
搭配各种调料和配菜,味道更是鲜美无比。
6. 老陈醋炸酥肉。
老陈醋炸酥肉是山西省的传统美食之一,也是山西面食中的特色之一。
制作工艺需要将猪肉切成薄片,裹上面粉,然后下锅炸至金黄酥脆,最后再浇上老陈醋,味道鲜美,口感酥脆,是山西人民喜爱的美食之一。
以上就是山西面食的一些代表性品种,每一种面食都有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口感特点,无论是榔头面、刀削面还是油泼面,都是山西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去山西会馆参观面食作文

去山西会馆参观面食作文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去山西会馆参观的超有趣经历,重点是那里五花八门的面食,简直就是面食爱好者的天堂啊!我刚走进山西会馆,就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面食的魔法世界。
那股浓浓的面香就像一只无形的手,一下子就把我的魂儿给勾住了。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各种各样的面食造型,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有像小鱼一样的面,一条条栩栩如生,感觉下一秒就要在盘子里游起来了;还有做成花朵形状的,花瓣层层叠叠,精致得就像真花一样,我都有点舍不得吃了,怕破坏了这么美的艺术品。
不过呢,我的肚子可不同意,它一个劲儿地咕噜咕噜叫,仿佛在说:“管它美不美,先让我尝尝再说!”接着我看到了师傅现场做面。
我的天呐,那师傅的手就像有魔法一样。
一块普普通通的面团,在他手里就像变戏法似的。
只见他把面团搓得长长的,然后手腕轻轻一抖,那面条就像瀑布一样飞了出去,又细又均匀。
我在旁边看得目瞪口呆,就这么看着,感觉自己都能看饿了。
师傅一边做还一边给我们讲解,说这可是山西面食的绝技——拉面。
他说这拉面可有讲究了,力度和手法都得恰到好处,多一分少一分都不行。
我听着直点头,心里想:“这哪是在做面啊,这简直就是在表演艺术嘛!”再说说我吃到的面食吧。
我点了一碗刀削面,那碗端上来的时候,我就知道这肯定错不了。
面条的厚度就像硬币的边儿一样,中间厚两边薄,每一根都裹满了鲜美的汤汁。
咬上一口,那口感,又劲道又爽滑,嚼起来特别带劲。
汤汁的味道也是一绝,浓郁的肉香和香料的味道完美融合,在我的舌尖上跳着欢快的舞蹈。
我呼噜呼噜地吃着,根本停不下来,那声音大得我自己都有点不好意思了,感觉就像好几天没吃饭似的。
除了刀削面,我还尝了猫耳朵。
这猫耳朵可有趣了,小小的、卷卷的,就像真的猫耳朵一样。
吃起来口感特别有层次,有点像小零食,但是又充满了面香。
我一边吃一边想,这山西人可真聪明啊,怎么就能把面做出这么多花样呢?在山西会馆里转着转着,我发现墙上还挂着很多关于山西面食文化的介绍。
山西面食文化简介

山西面食文化简介
山西面食文化是山西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山西人的独特饮食品位。
山西面食是以小麦面条为主料,薏米、豆米、玉米粉、燕麦等多种混合配料,加入料酒、葱油、蒜蓉、酱油、香油、花椒等,形成的口味非常丰富的面食文化。
肥肠面、大锅面、肉豆粉、花肉粉芝麻棍、芝麻花等是山西最著名的面食特色。
山西面食特色菜肴均以面条、汤汁、小菜为主,以烹饪出具有地方风味的独特美食。
常见的面食特色菜肴有肥肠面:肥肠面又称“担担面”,是传统面食之一。
它由肥肠、熬煮的肉丸、熬煮的鸡蛋、青菜搀杂而成,以米面为主料,调料、汤汁配搭精致,清淡可口。
大锅面:以清淡面条,搭制高汤,加入肉串、黄瓜、辣椒片等搭料,将各种材料层层放入锅中高汤,以多种调料调和烹饪而成,发挥出各种口味和风味。
肉豆粉:以豆粉为主料,搭配适量的肉末、鸡蛋和蔬菜,加入料酒和酱油等调料,烹饪成切块的粉丝,既美观又可口,以豆粉以绵粉的形象出现,口感柔滑有嚼劲。
山西面食历史

山西面食历史介绍山西面食天下绝山西面食历史介绍,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
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
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
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
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河捞、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一、蒸制面食:山西蒸制面食品种繁多,玉米面窝窝是过去最普通的主食。
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
馒头分为花卷、刀切馍、圆馒、石榴馍、枣馍、麦芽馍、硬面馍等。
杂粮蒸食有晋北晋中吕梁的莜面烤佬佬;忻州五台原平的高粱面鱼鱼,另外还有包子、稍梅等等。
★馒头---馒头是我国面食家族中的最大一支。
它分为两种,一种是无馅的白馒头,一种是有馅的花色馒头,又称作包子。
《事物纪原》里说诸葛亮为了代替人头祭泸水而发明的馒头,馒头开始成为宴会祭享的陈设品。
晋以后有一段时间,古人把馒头也称作“饼”。
唐以后,馒头的形态变小。
宋时馒头成为读书人经常食用的点心后,就不再是人头形态了。
唐宋后,馒头也有无馅者,无论有馅无馅,馒头一直担负的是祭供用处。
一直到清代,馒头的称谓出现了分野:北方谓无馅者为馒头,有馅者为包子,而南方则称有馅者为馒头,无馅者也有称作“大包子”的。
馒头之称谓,今天仍很混乱。
如北方之无馅者,有称作“馍”、“卷子”,也有称作“包子”的。
南方之有馅者,也有称作“面兜子”、“汤包”的。
山西人吃面的规矩

山西人吃面的规矩山西人吃面的规矩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山西人吃面的规矩》,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山西人吃面的规矩》篇1山西人以面食为主,因此吃面的规矩也相对较多。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山西人吃面的规矩:1. 碗底不留面:在山西,吃面时一定要把碗底吃干净,不能留下面条。
这是因为在山西,碗底留下的面条会被视为不吉利,意为“年年有余”或“富贵有余”。
2. 筷子不能插在面上:在山西,吃面时筷子不能插在面上,因为这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
正确的做法是将筷子放在碗旁边。
3. 不能吸溜面条:在山西,吃面时是不能吸溜面条的,因为这样会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正确的做法是用筷子把面条夹起来吃。
4. 不能剩下面条:在山西,吃面时一定要把碗里的面条吃完,不能剩下。
这是因为在山西,剩下面条被视为不吉利,意为“年年有余”或“富贵有余”。
5. 不能用勺子吃面:在山西,吃面时不能用勺子,只能用筷子。
这是因为在山西,用勺子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
山西人吃面的规矩虽然繁琐,但是这些都是山西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体现了山西人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山西人吃面的规矩》篇2山西人吃面的规矩:山西人吃面有很多规矩,一些可能是源于历史文化,一些可能是源于地域特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山西人吃面的规矩:1. 必须用筷子:在山西,吃面一定要用筷子,这是代表对食物的尊重和礼仪。
2. 面条不能夹生:在山西,吃面时如果发现面条夹生,是不能直接吃的,需要用筷子把面条挑出来,或者用另一双筷子从新夹起面条。
3. 面条不能剩:在山西,吃面时一定要吃完,不能剩下面条,因为这代表生活富足,不能浪费食物。
4. 喝汤不能出声:在山西,吃面时喝汤不能出声,这是代表对别人的尊重和礼仪。
5. 吃面不能说话:在山西,吃面时不能说话,因为面条会从嘴里漏出来,这不礼貌。
6. 不能用勺子:在山西,吃面时不能用勺子,因为勺子是用来喝汤的,不能用来吃面。
7. 面条不能竖着放:在山西,吃面时面条不能竖着放,因为这代表死亡,不吉利。
山西面食的介绍

山西面食的介绍
山西面食是中国传统的一种美食,最早起源于山西省,现在已成为中国比较流行的一种食物。
山西面食分为不同种类,主要包括山西润面、馅饼子、郑板面、盒子面、聊城拌面和其他多种。
山西润面是最常见的面食之一,材料是面条、肉末、柴鱼和蔬菜,放入锅内大火烹饪,肉末先煸炒,然后加入面条和柴鱼拌炒,再加入蔬菜拌炒,加盐、味精调味,烹饪完毕,即可出锅享用。
馅饼子也很受欢迎,材料主要是面粉、肉末、烹饪油等,将面粉搅拌成面团,将肉末和烹饪油加入其中搅拌,再加入开水,搅拌均匀,揉成面团,分小块双面压薄,再包入肉末卷成圆饼,放入油锅内炸至变色,就可出锅享用。
郑板面又叫郑板饼,是山西省传统的一种美食,属于面食类,一般用白色面粉烹制,吃起来比较软腻,经常和蔬菜一起吃。
盒子面的食材主要是面粉、猪肉、蔬菜等,将面粉搅拌成面团,将猪肉和蔬菜烹制成馅,将面团分成小块,双面压薄,包入馅,再放入油锅里煎炸,就可出锅享用。
聊城拌面是山西省的传统面食,主要用面团和肉末、柴鱼、蔬菜结合烹制而成,加上芝麻、花椒、蒜泥等调料,吃起来清香可口。
总之,山西面食是一种口味独特的食物,既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餐前小菜来食用,有营养,也很好吃,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
- 1 -。
介绍山西面食导游词(六篇)

介绍山西面食导游词说起北京的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包子,人人都会垂涎三尺。
但是山西的面食也是一种好吃的美食,在我们当地就有很多家面馆。
我经常去吃。
山西的面食名目繁多,有拉面、刀削面、猫耳朵等。
就说我爱吃的拉面吧,首先把准备好了的一块面团,揉一揉拉成一根长条再对折一拉,经过反复几次对折反复拉,细细的拉面就成了,在锅里一煮,捞上来,加上调料和特制的酱汁,那味道别提有多美了。
刀削面也非常好吃,做法也很简单,首先要将面揉好,用专用的削面刀削。
屋里那口大锅里的水,一直“咕嘟咕嘟”地翻滚着。
只见削面师傅,左手拿着面团,右手用刀削,那面片就像鲤鱼跳龙门似的翻飞着落入锅中。
削的面是两头尖、中间宽,薄如纸,吃起来很可口,不信你可以亲自品尝一下。
还有那猫耳面,做法也非常简单,只要把一小块面放在手掌上,轻轻一搓一捏,便捏成一个像小猫耳朵那样的面片。
是不是很神奇啊!哈哈,你馋得流口水了吧,赶快去山西面食馆美餐一顿吧!介绍山西面食导游词(二)今天是来到山西省太原市的第三天,大家都想去街上,品尝一下当地的特色小吃。
早就听说山西是面食之乡,刀削面尤其有名。
一路上,导游都在说,山西的刀削面和北京的炸酱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是中国五大面食。
我平时最喜欢吃面条了,而且特别爱吃刀削面,这次说什么也得尝尝正宗的山西刀削面,到底味道怎么样。
在面馆,我看着老板用一块薄片将面团一片片地削出来,滚到沸腾的铁锅里面,等到浮上来后,老板用勺子盛开,洒上一把牛肉、香菜,再加点山西老醋,味道诱人呀。
我情不自禁地吃了一大碗,再看大家都赞不绝口。
美食带给了我们好心情,这里的刀削面风味独特,我吃得满头大汗,觉得好像所有的烦恼都散发出去了。
不信,下次你去的时候不妨也来尝尝这里的面条。
我们在街上逛了一会,接下来去品尝石头饼。
石头饼也是山西的名小吃,烧的方法离不开石头,利用石头传热慢,散热也慢的特点,把面团摊成面皮,盖在加热好的石头上面,然后把另外的一些石头也盖上去,慢慢地石头饼就加热成熟了。
山西11个地市经典面食大汇总,想学着做的看这里!

⼭西11个地市经典⾯⾷⼤汇总,想学着做的看这⾥!前段时间,⽼家推出了@郭松先⽣的《⼭西吃货寻⾯记》系列,每周⼀期,把⼭西11个地市的特⾊⾯⾷都说了个遍,引得各地⽼乡赞不绝⼝。
不过也有⽼乡说了,想学着做⾯⾷,但找不到对应的⽂章,这可怎么办?别急,今天咱就把⼭西11个地市的经典⾯⾷全都放在⼀起,让⽼乡们看个过瘾,还可以学着⾃⼰动⼿做哦!桃花⾯晋中说⼭西⾯⾷,当从晋中⾯⾷说起,说晋中⾯⾷,当从榆次⾯⾷说起。
⽽说起榆次⾯⾷,⾸先当数脍炙⼈⼝的桃花⾯。
做法桃花⾯的做法很简单:⽤⼩麦粉(俗称⽩⾯)做成⼿擀⼑切⾯,下锅煮⾄九成熟时加⼀点茴⼦⽩菜丝,汤再沸时捞出置海碗中,加少许⾯汤,然后加放两⽚烧⾁、两颗五花⾁丸⼦和⼀个荷包鸡蛋。
另配四个⼩碟,分别放有盐⾯、葱花、⼤蒜和芫荽(今⼈多称⾹菜),再加⼀壶⼭西⽼陈醋,随⾷客所愿,⾃由加放。
关于桃花⾯的来历,有许多美丽的说法,或说胡萝⼘汁和⾯,⾯⾊艳若桃花;或说两⽚红烧⾁刻意地摆放在⾯上,俏似桃花……其实,⾯的本名叫逃荒⾯。
咦?这么好吃⼜好看的美⾷,怎么有个这样凄惨的名字?想知道桃花⾯的来历和其他故事吗?赶紧戳这⾥☞⼭西吃货:刨⾷记之桃花⾯拌汤太原拌汤,是⼭西⾯⾷⾥⾮常普及的⼀道汤⾷,也是⼀道家常饭⾷。
各地叫法不同,疙瘩汤、拌汤、圪塔汤等等,不⼀⽽⾜,但做法却是⼤同⼩异。
拌汤的⾷⽤古已有之,但具体的起源时间和地点已经实难考证。
长期⽣活在太原地⽅的⼈们,⼏乎家家会做、⼈⼈爱吃。
每逢早晚,或者腹中感到油腻,尤其家中有⽼幼病弱,闺⼥、媳妇们多会做⼀锅拌汤,连汤带⽔,⾊艳味清。
⾷时再佐之以⼀⼩碟咸菜,⼀碗下肚,着实舒服⾃在。
做法拌汤的做法貌似很简单:待锅中⽔烧开后,取半碗⼲⾯粉(多⽤⽩⾯,也有加杂⾖⾯、荞⾯的),淋⼊少许清⽔,然后不停地⽤筷⼦搅拌,将⼩块状的⾯团(圪塔)拨⼊锅中。
以⼩⽕完全煮熟后,加⼊各种蔬菜和调料,再淋上⼏滴⾹油(芝⿇油),即可⾷⽤。
然⽽,真正的太原拌汤,其做法远⽐这种做法要精细得多,也讲究得多。
山西面食文化的成因、特点及饮食习俗

xx面食文化的成因、特点及饮食习俗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
居住在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民,尽管日子算不上富足,但在“吃”的方面却并不浅薄,其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积淀之深厚当令世人瞩目。
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有着诸多与“吃”有关的物产和特产,为山西成为面食之乡奠定了客观现实的基础,再加上民间智慧几千年的积淀和演变,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盛誉,且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研究和探讨山西面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山面食文化的形成因素面食文化是以面食发展而产生的文化现象。
它是围绕着面食的起源、发展、制作、消费所产生的物质、精神、技能、习俗、心理、行为等现象的总和。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饮食被赋予并反映了人的意识、人的思维和人的心理状态。
它结合且融人了历史的、地理的、文学的、艺术的以及教育的、科学的精神财富。
饮食文化的出现,应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标志,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
山西的饮食文化以面食文化为主,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融入了山西历史的、自然的以及商业的精神财富。
历史因素与面食文化一种文化的形成必然会有悠久的历史,山西的面食文化也不例外,悠久历史的积淀使山西面食文化达到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程度。
山西沁水下川文化遗址是目前所知山西境内旧石器时代晚期最后一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距今有两万年左右。
这里出土了与原始农业相关的几种生产工具,其中就有用于粮食加工的石磨盘、石磨棒等,可以推知,山西境内的粮食加工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开了面食文化的先声。
面食的出现最迟在汉代之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汉代,随着石磨的广泛使用,面食已经大量出现,据史料记载,面食在汉代已经是上至皇宫,下至百姓的普遍性食品。
宋代开始,面食发生变化,有了炒、燠(即是焖)、煎等方式,而且还在面中加入或荤或素的浇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面食文化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
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地处黄河中游,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农业起源中心之一,也是中国面食文化的发祥地。
大自然情有独钟的造化,使三晋大地成为世界上生长杂粮品种最全的地域,有着诸多与“吃”有关的物产和特产,为山西成为面食之乡奠定了客观现实的基础,再加上民间智慧几千年的积淀和演变,使山西面食不仅名扬国内,而且香飘四海,以致有“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之盛誉,且日益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研究和探讨山西面食文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山西的饮食文化以面食文化为主,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其中融入了山西历史的、自然的以及商业的精神财富。
历史因素与面食文化
面食的出现最迟在汉代之前,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汉代,随着石磨的广泛使用,面食已经大量出现,据史料记载,面食在汉代已经是上至皇宫,下至百姓的普遍性食品。
宋代开始,面食发生变化,有了炒、燠(即是焖)、煎等方式,而且还在面中加入或荤或素的浇头。
最迟在明代,面食的制作就已经很精美了。
明代程敏政在《傅家面食行》诗中有句云:“美如甘酥色莹雪,一匙入口心神融”,
对山西面食大加赞赏。
经过历朝历代的演变,山西面食整合了诸多地区的面食特点,形成了今天的面食文化。
自然环境与面食文化
山西省,地处内陆高原山区,届东亚季风区北部边缘,季风性大陆性气候显著,大小旱灾多易发生,有谓十年九旱。
山西除汾河两岸外,大都为山区,适宜耐旱五谷生长。
早在周代,并州即以五谷为主要农作物(《周礼·职方》“豫州、并州宜五种”)。
历史上,交通又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别明显。
在这样的条件下,取材于当地所产小麦、玉米、高粱、谷等杂粮,限定了饮食向着面食文化模式发展。
反之,面食文化模式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农业种植向杂粮种植发展。
再者,山西中北部地处高寒之地,对饮食的要求自然是温热型,且食用方便。
特点:
山西独特的历史因素、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形成了地域性的文化凝固,作为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山西面食文化也有着自己的特色。
山西面食独特的食物结构、烹调技艺以至饮食风尚,有着浓郁的黄土高原气息和传统的生活特色,大范围属“北方型”,但与毗邻的河北、陕西、内蒙、河南诸省区相比,既有相通的民族性,又有其独特的地区性。
以小杂粮为主:山西地理环境复杂,气候差异大,造成了粮食生产及饮食习惯的差异。
大致南部以小麦为主;中部和东南部以谷子、玉米、高粱等杂粮为主;北部以莜麦、荞麦、大豆为主。
特定的自然
条件与传统农业,为山西的面食提供了物质基础。
山西以谷类粮食品种制成的面食之多、用料之广、花样之繁、制法之巧、食法之殊,即使在以面食为主的北方,也是独树一帜的。
粗粮细作,细粮精作:山西百姓制作饭菜较为讲究,花样多,品种全,饮食丰富多样。
即使家常便饭,也非常讲究烹饪技术,善于粗粮细做,细粮精做。
民间经常食用的面食就有五六十种,令人眼花缭乱。
尤其是杂粮面食品,堪称山西面食一绝.
面食结构独特:
山西面食结构非常独特。
长期以来,山西面食无明显主副食区分,重数量,轻质量,地区经济基础是这一事实形成的原因之一。
另一原因是山西多旱少雨,气温低,不适合种植蔬菜。
除极少数几个品种外,吃菜成为一种奢侈。
因此,在普通人家的食俗中,菜饭合一或汤饭合一的品种成为百姓的主要选择。
如晋北的“谷垒”、晋中“拨烂子”、晋东南的“和子饭”都是这种品种。
品种丰富:
山西面食既然已形成一种文化,其规模必然蔚蔚大观。
山西面食的品种,就目前有据可查的资料来看,已经达到一千多种(郭起云2003)。
蒸、炸、煮、煎、烤等诸般手段样样俱全,依次形成的面食种类令人眼花缭乱。
蒸制类面食、煮制类面食、煎烤类面食、炸制类面食、菜饭合一面食等样样俱全。
仅普通农家每日面食,若刻意追求,可以做到一个月面食不重样。
那以不同材料和成的面团,在农家妇女手里,经擀、削、拨、抿、擦、压、搓、漏、拉等手段,施之以不同
的浇头,使之魔术般地变幻出姿态各异,色、香、味俱佳的面条来。
山西面食,最令人称道的是煮制类面食,在山西人心目中所谓的面食特指带汤类煮制面食。
山西的四大招牌面食品刀削面、拉面、刀拨面、剔尖,全部是这类面食。
山西面食有三大讲究:一讲浇头、二讲菜码、三讲小料。
浇头有炸酱、打卤、蘸料、汤料等。
菜码很多,山珍海味、土产小菜等可以随意而定。
小料则因季节而异,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除了特殊风味的山西醋,还有辣椒油、芝麻酱、绿豆芽、韭菜花等。
正因为如此,受到中外游客的赞语,各种史籍亦不乏记载。
面食简介: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就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成数十种的面食,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
到了厨师手里,更被舞弄得花样翻新,让人目不暇接。
山西面食以制作方法分为:
蒸制面食:玉米面窝窝是过去最普通的主食。
晋南晋中一带产麦区则多吃馒头。
馒头分为花卷、刀切馍、圆馒、石榴馍、枣馍、麦芽馍、硬面馍等。
杂粮蒸食有晋北晋中吕梁的莜面烤佬佬;忻州五台原平的高粱面鱼鱼,另外还有包子、稍梅等。
煮制面食:山西的煮制食品极为丰富,因其制作方便,又可汤菜结合,方便实惠,因此流传甚广。
面条类有扯面、龙须面、刀削面、转盘剔尖、刀拨面,包皮皮等。
山西老百姓哪一天没吃顿面,似乎这一天就没吃饱。
在煮制面食中,山西的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我
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
家庭主妇们托起揉好的面团,站好优美的姿势,飞刀之下面条如流星落地,鱼跳龙门,削出的面条又细、又薄、又长。
山西刀削面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深受人们喜爱。
在今天北京,汇集大江南北的风味菜系,但山西刀削面依然占有一席之地,大街小巷不时地可以看到山西刀削面馆。
烹制食品中,还有很多各具特色、别有风味的手工煮食,如猫耳杂、小撅片、捻鱼、豆面流尖、煮花塔。
除此之外山西面食还有煎烤制面食,如烙饼、煎饼、锅贴水煎包、焖面、焖饼等,还有炸制类食品,如麻花、油糕等。
山西人对面真是情深意切。
当然这种偏爱中也融入了面的可塑性和山西人的睿智。
过生日吃拉面,取长寿之意;过年吃“接年面”,取岁月延绵之意;孩子到学校上学第一天要吃“记心火烧”,希望孩子多一个长学问的心眼…,这些面食已不再是仅仅作为充饥的食物,而已成为一种饱含情感和哲学意蕴的“精神食粮”。
独特的饮食习俗:
山西饮食文化
姓名:阴东蔚
院系:文法学院
学号:2010080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