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系统组织学
消化系统结构及机能ppt课件
上皮: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有毛细血管网、淋巴管和免疫细
胞,第一道免疫防线。
粘膜下层:有食管腺(粘液性)
肌层:上1/3---骨骼肌,中1/3---混合
下1/3---平滑肌
外膜:纤维膜
8
一、消化管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一)消化管的解剖学构造
4、胃
胃有上下2口、大小2弯和前
后2壁。
胃可分贲门部、胃底、胃体
18
二、消化腺 (一)唾液腺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下颌下腺分泌70%,腮腺分泌25%,舌下腺分泌5% 唾液的成分和功能:
水、粘液-润滑口腔 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 溶菌酶、干扰素-抵抗细菌、病毒 sIgA(可溶性免疫球蛋白A)-浆细胞和腺细胞协同分 泌,有免疫保护作用
19
二、消化腺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蠕动:是一种向前推进的波形运动。由平滑肌顺序舒缩 引起,舒张波在前,收缩波在后,逐步向前推进。
41
一. 口腔内的消化
第三节 食物的消化
3、唾液的化学性消化及其分泌调节
◆唾液淀粉酶(狗、猫、马等的唾液中无此酶)可使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 唾液淀粉酶最适ph 为7.0,食物进入胃后,唾液淀粉酶还可继续使用一段时 间,直至胃内容物变为pH约为4.5的酸性反应为止。 ◆唾液分泌的调节完全是神经反射性的,包括非条件和条件反射两种。
腹膜和腹膜腔特点 腹膜分脏壁 二层夹一隙 女性通体外 男性是密闭
30
第一节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
三、腹膜-----腹膜形成的结构 (一)网膜:
网膜形态特点 小网膜,似餐巾 小弯向上围肝门 大网膜,象围裙 大弯向下横连襟
(二)韧带
消化系统组织学
消化系统组织学第⼆章消化系统学习任务消化管壁的⼀般结构;⾷管⾄⼤肠的主要结构及功能特点;唾液腺的⼀般结构,三种唾液腺的结构特点;胰腺的结构及功能;肝⼩叶的微细结构及其功能;门管区的结构特点。
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其主要功能是消化⾷物,吸收营养物质。
第⼀节消化管消化管由⼝腔、咽、⾷管、胃、⼩肠和⼤肠等管道构成。
除⼝腔和咽外,其管壁结构由内向外⼀般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四层。
⼀、消化管壁的⼀般结构(⼀)黏膜黏膜(mucosa)是管壁的最内层,由上⽪、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图2-1)。
1.上⽪衬在管腔的内表⾯,胃、⼩肠和⼤肠为单层柱状上⽪,以消化和吸收功能为主。
消化管的两端(⼝腔、咽、⾷管和肛管的下1/3)为复层扁平上⽪,以保护功能为主。
2.固有层(lamina propri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细⾎管、神经、散在的平滑肌纤维、⼩消化腺和⽑细淋巴管。
胃肠此层有⼤量的腺体和淋巴组织,以及散在分布的内分泌细胞。
3.黏膜肌层(musclaria mucosa)由薄层平滑肌束组成,其收缩可促进腺体分泌物的排出,有利于物质的吸收和转运。
图2-1消化管⼀般结构模式图(⼆)黏膜下层黏膜下层(sabmucosa)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含有丰富的⼩⾎管、淋巴管和黏膜下神经丛。
黏膜和黏膜下层共同向管腔内突起,形成纵⾏或环⾏的皱襞(plica),有扩⼤黏膜表⾯积的作⽤。
(三)肌层肌层(laminamusclaris)除⼝腔、咽、⾷管上1/3和肛管下1/3为⾻骼肌外,其余均为平滑肌。
肌层⼀般分为内环、外纵两层。
有些部位环⾏肌局部增厚形成括约肌。
(四)外膜外膜(tunicaadventitia)为纤维膜或浆膜。
纤维膜(fibrosa)由纤维结缔组织构成,与邻近器官相贴,与周围组织⽆明显界限。
浆膜(serosa)见于胃、⼤部分⼩肠与⼤肠,由薄层结缔组织和间⽪组成,具有湿润、光滑的特点,有利于胃肠的蠕动。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与组织学特点
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与组织学特点一、胃炎胃炎是指胃粘膜的炎症,常见类型有急性胃炎和慢性胃炎。
急性胃炎主要由病毒、细菌感染、食物中毒或其他药物等引起,慢性胃炎则多由长期的胃粘膜刺激和损伤导致。
在病理学上,急性胃炎的特点是胃粘膜上皮细胞的脱落、淋巴细胞浸润和炎性渗出物的聚集。
慢性胃炎则表现为胃粘膜的炎性细胞浸润、腺体萎缩和纤维化。
二、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是指胃或十二指肠黏膜上发生的溃疡,主要由胃酸和蛋白酶的作用引起。
常见的消化性溃疡有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病理学上,消化性溃疡表现为黏膜溃疡、炎症反应和纤维组织增生。
溃疡底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边缘呈现出结缔组织增生和纤维化,周围组织也可能出现瘢痕形成。
三、胃肠道息肉胃肠道息肉是指发生在胃或肠道黏膜上的良性肿瘤。
根据形态学特点,可分为息肉状腺瘤、乳头状腺瘤和腺瘤样息肉等。
病理学上,胃肠道息肉常由腺体上皮细胞的增生和肠腺体的扩张形成。
腺体的不正常增生导致息肉的形成,大小和形态多样,有的息肉表面光滑,有的则有不规则凹陷。
四、胃癌胃癌是指发生在胃黏膜或胃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原因与慢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吸烟等因素有关。
病理学上,胃癌可分为腺癌、黏液癌、神经内分泌癌等多种类型。
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胃壁的黏膜下层和浆膜层是常见的转移途径。
肿瘤细胞可形成小腺体结构,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和浸润性生长。
五、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类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
其病因复杂,既与遗传因素有关,也与免疫反应和环境因素有关。
病理学上,克罗恩病的特点是肠壁纵向溃疡、肉芽肿形成和淋巴细胞浸润。
溃疡性结肠炎则表现为结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坏死和脱落,肠壁黏膜下层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
总结:消化系统疾病的病理与组织学特点各有不同,从急性胃炎到胃癌,每一种疾病都有其特有的组织学表现。
对于医生来说,通过病理学的观察可以帮助他们明确诊断和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对于病患来说,了解疾病的病理特点可以增强其对疾病的认识,并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实验六:消化系统
一
小肠绒毛
小肠表面特殊结构
皱襞 (plica): 黏膜和黏膜下层向肠
腔面形成的突起
绒毛 (villus): 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 皱
面形成的突起
襞
微绒毛 (microvillus): 细胞膜和细
胞质向细胞表面的突起
功能:扩大吸收表面积
小肠黏膜光镜图 小肠绒毛光镜图 小肠柱状细胞微绒毛电镜图
小肠绒毛 ——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面形成的突起
附着在内皮细胞或肝巨噬细胞上。其核呈肾形, 常偏于一侧,胞质含较多溶酶体。
3.窦周隙(perisinusoidal space)
也称狄氏隙(Disse space),充满来自肝血窦的血浆, 肝细胞血窦面的微绒毛伸入其中,浸于血浆之中,是肝细 胞和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窦周隙内有一种形态不规则的贮脂细胞 (fat-storing cell),又称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 胞质内含有许多大脂滴。
人肝小叶间结缔组织很少, 相邻肝小叶常连成一片,分 界不清。
肝小叶切面呈多边形, 以中央静脉为中心,肝索与 肝血窦呈放射状排列。肝小 叶周边的肝细胞较小,嗜酸 性较强,称界板。每个肝小 叶周围有3~4个门管区包绕。
人肝光镜图
门管区
界板 肝索 中央静脉 肝血窦
1.肝细胞(hepatocyte)【绘图】 肝血窦
帕内特细胞
小肠腺光镜图
二
肝小叶
肝的一般结构
➢ 被膜:大部分为浆膜,沟、窝及右叶 上后部为纤维膜
➢ 肝小叶:50万~100万个,结构与功 能的基本单位
➢ 门管区:位于肝小叶周围,包含小叶 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
1 2
组织胚胎学---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1.组成•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结肠、盲肠)•消化腺:肝和胆囊、胰腺2.功能对食物进行物理性和化学性消化。
消化管1.黏膜层 mucosa上皮•复层扁平上皮消化管两端(口、咽、食管、肛门)保护•复层柱状上皮消化管中段消化、吸收、分泌固有层lamina propria组成:结缔组织胃肠固有层含腺体和淋巴组织黏膜肌层 muscularis mucosae构成:薄层平滑肌除口腔及咽以外,其余各段均有分布构成:疏松结缔组织•较大的血管•神经•淋巴管•淋巴组织•食管腺、十二指肠腺•黏膜下神经丛:调节黏膜肌收缩和腺体的分泌2.黏膜下层submucosa小肠肌间神经丛3.肌层种类•骨骼肌: 食管上端、肛门•平滑肌: 大部分消化管肌层走行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胃: 内斜、中环、外纵特殊结构•肌间神经丛:调节肌层运动•间质卡哈尔细胞:调节肌层自发缓慢的节律性收缩4.外膜adventitia浆膜serosa构成:薄层结缔组织和表面间皮分布:胃、肠功能:减少器官间摩擦,有利于胃肠蠕动纤维膜fibrosa构成:结缔组织分布:咽、食管、直肠功能:与邻近器官的结缔组织相延续,无明显界限,起到连接的作用。
口腔oral cavity口腔黏膜•口腔黏膜衬覆于口腔的内表面,分上皮和固有层,无黏膜肌。
•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上皮,并有不同程度的角化。
•固有层结缔组织较致密,形成乳头突向上皮深层,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觉神经末梢以及一些小的唾液腺,正常口腔黏膜呈粉红色。
舌(tongue)•由表面的黏膜和深层的舌肌构成。
•舌肌为纵、横及垂直交错排列的骨骼肌,使舌运动灵活。
舌底黏膜薄而平滑,背面黏膜粗糙,形成许多形态不同的舌乳头(lingual papilla)。
•舌黏膜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内分布有舌腺,以导管开口于舌黏膜表面和舌乳头基部。
在舌•根背面的固有层内还分布有舌扁桃体。
简述消化系统结构
消化道,是一条起自口腔向下延伸为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终于肛管的很长的肌性管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大肠(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等部。
同时,消化道中分布有诸多腺体,主要分为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两种。
小消化腺散在于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内,大消化腺有三对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舌下腺)、肝和胰,它们均借导管,将分泌物排入消化管内。
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分,前借口裂与外界相通,后经咽峡与咽相续。
口腔内有牙、舌等器官,其前壁为上、下唇,侧壁为颊,上壁为腭,下壁为口底。
咽咽指口腔、鼻腔之后,食管以上的空腔处,是饮食和呼吸的共同通道,是口腔到食管和喉的通道。
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分,由肌肉和黏膜构成,由内向外为粘膜、粘膜下组、肌织膜和外膜。
食物从口腔经咽部肌肉的一系列协调运动顺利进入食管。
食管食管是输送食物的扁圆形肌性管道。
上连于咽,沿脊柱椎体下行,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通入胃,依食管的行程可将其分为颈段、胸段和腹段。
食管主要由环节肌层(内层)和纵行肌层(外层)组成。
由于这两种肌肉的收缩蠕动,迫使食物进入胃,故其主要作用是向胃内推进食物。
钡餐透视可观察到正常食管有3个生理性狭窄,由相邻结构压迫形成。
1.第1狭窄位于食管的起始处,距中切牙约15cm,由环咽肌压迫而成,环咽肌在临床上称为食管上括约肌。
2.第2狭窄位于食管与主动脉弓交叉处,距中切牙约23cm。
3.第3狭窄位于食管经膈处,距中切牙约40cm,围绕食管的膈肌纤维临床上称为食管下括约肌。
胃哺乳类动物的胃壁一般由3层组织构成,由内向外分别为粘膜层、平滑肌层、浆膜层。
胃部有3类胃腺,即贲门腺、幽门腺和泌酸腺。
贲门腺分布于贲门区,幽门腺分布于幽门区,均分泌粘液。
泌酸腺主要存在于胃体和胃底的粘膜内,有3类细胞,即主细胞、壁细胞和粘液细胞,除均可分泌水和无机盐外,每种细胞各有其特殊的分泌物,其中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粘液细胞分泌粘液。
组织学和胚胎学课件-消化系统
目
CONTENCT
录
• 消化系统概述 • 口腔 • 食管 •胃 • 小肠和大肠 • 肝和胆囊 • 胰腺
01
消化系统概述
消化系统的功能和组成
功能
消化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吸收营养,为机 体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
组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 食管、胃、小肠、大肠和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
胰腺的发育过程
胚胎发育
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胰腺起源于消化道外胚层,随着胚胎的发育,胰腺逐渐移入腹腔,并形成外分泌 部和内分泌部。
出生后发育
出生后,胰腺继续发育成熟,并分泌各种消化酶和激素,参与消化和代谢过程。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在胚胎发育第5周,胃开始出现原始的 管状器官,随后逐渐发育成具有贲门、 胃底、胃体和幽门四个部分的结构。
05
小肠和大肠
小肠和大肠的解剖结构
小肠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一部分,包括 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小 肠绒毛是小肠表面的指状突起,能够 增加吸收面积。
大肠
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 肛管。大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 形成粪便。
胃分泌胃酸和消化酶,初步消 化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
吸收营养
胃能够吸收部分水、无机盐和 酒精等物质。
防御机制
胃通过分泌胃酸和免疫细胞, 对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杀灭
和排除。
胃的发育过程
在胚胎发育早期,胃以食管的原始细 胞为基础发育而来。
在出生后,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胃 逐渐适应不同的食物种类和消化需求。
口腔的功能
01
02
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 环行皱襞——粘膜 + 粘膜下层 • 绒毛——上皮 + 固有层 • 微绒毛——上皮细胞游离面胞膜 + 少量
细胞质 三级突起扩大肠表面积600倍
小肠绒毛
(
示 环 行 皱 襞 )
回 肠 纵 切 面 光
镜
像
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光镜像 杯状细胞:分布于吸收细胞间, 分泌粘液,保护和润滑作用。
• (二)肝的组织结构
• l.肝小叶:结构和功能单位,呈多面棱柱体,长约2mm, 宽1mm,成人肝约有5O~10O万个肝小叶,
• 肝板,肝细胞索,肝血窦,胆小管。
• 2 门管区 出入肝门的 三个主要管道(门V、 肝A和肝管)外包结缔 组织,总称肝门管。
• 3 肝的血循环
• 门V 小叶间V 肝血窦 中央V 小叶下V 肝V 下腔V • 肝A 小叶间A
起步电位,控制平滑肌收缩节律,并决定蠕动 的方向、节律和速度。
特点:频率慢(胃3/min;回肠末8/min),波 幅小(10-15mv),持续时间长(10秒左右)。
3)动作电位(快波)
• 特点(与骨骼肌): 时程较长,幅值较低 锋电位上升慢、持续长; 锋电位幅度低(20mv----100mv),大小不一 • 机制:去极化相由慢钙通道介导的内向离子 流(Ca2+)引起,复极是由于K+ 的外流 • 意义:频率越高,平滑肌收缩幅度越大
• 4.胆汁的排泄路径
• 肝细胞
胆小管
肝总管
胆囊管
胆总管
小叶间胆管 十二指肠
左右肝管
(三)肝的功能
①分泌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吸收,成年人每日输出胆汁500 ~ 1000ml
②参与代谢,身体内的蛋白质、脂肪、糖的分解和合成都在肝 内进行,并可贮存在肝内,当机体需要时,再将这些物质释 放到血液中以供利用。
消化系统组织学考试题及答案
消化系统组织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浆膜:由间皮和其深面的结缔组织构成的薄膜。
能够分泌浆液。
2.皱襞:消化管壁的粘膜层和部分粘膜下层共同突向管腔内,形成环行、纵行或不规则排列的皱褶,即为皱襞。
3.小肠绒毛:为小肠粘膜表面的细小的指状突起,由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共同向肠腔突出而成。
4.肝小叶:是肝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主要由肝细胞组成,包括中央静脉、肝板(肝索)和肝血窦。
5.肝板:在中央静脉周围,由单层肝细胞呈放射状排列而成的板状结构,平面上可称为肝索。
6.窦周隙:指肝血窦的内皮细胞与肝细胞之间的狭小间隙,是肝细胞与血液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7.肝门管区:是指相邻几个肝小叶之间的区域,含有较多的结缔组织,并有小叶间胆管、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静脉通过。
8.胰岛:为散在于胰外分泌部之间的内分泌细胞团,属于胰的内分泌部。
包括A细胞、B细胞、D细胞、PP细胞,可分泌胰岛素等多种激素。
二、填空题:1.消化管的管壁由内向外依次由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和外膜组成。
2.食管的粘膜上皮是复层扁平上皮,食管的肌层在其上1/3段为骨骼肌;下1/3段为平滑肌。
3.胃粘膜表面可见许多针孔状小凹称胃小凹、,是胃腺的开口。
4.根据腺体所在部位的不同,胃腺可分为____贲门腺、幽门腺_______和____胃底腺_______。
5.胃底腺的壁细胞分泌盐酸和内因子,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
6.小肠绒毛的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上皮,主要由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构成。
7.小肠绒毛中轴为固有层,内有1-2条纵形的毛细淋巴管称中央乳糜管,其周围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散在的平滑肌纤维。
8.可扩大小肠吸收表面积的结构为环形皱襞、绒毛和微绒毛。
9.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肝小叶,其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走行中央静脉;肝细胞以其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称肝板;其间有肝血窦;相邻的肝细胞之间还有胆小管。
10.肝门管区位于相邻几个肝小叶之间,内有小叶间动脉、小叶间静脉_和小叶间胆管_通过。
消化系统
大肠内无消化作用,仅具一定的吸收功能,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食物在胃肠内是怎样消化的?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在口腔内以机械性消化(食物被磨碎)为主,因为食物在口腔内停留时间很短,故口腔内的消化作用不大。
食物从食道进入胃后,即受到胃壁肌肉的机械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学性消化作用,此时,食物中的蛋白质被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在胃酸参与下)初步分解,胃内容物变成粥样的食糜状态,小量地多次通过幽门向十二指肠推送。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后,开始了小肠内的消化。
小儿消化道有何生理特点?
小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以下几点:
(1)口腔:婴儿口腔粘膜细嫩,供血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分泌唾液较少,其中淀粉酶含量也不足,出生后3~4个月唾液腺发育完全,唾液的分泌量增加,淀粉酶含量也增多。由于婴儿口腔较浅,又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因而表现为流涎现象,即所谓生理性流涎。
机械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两功能同时进行,共同完成消化过程。
参考:消化系统疾病||消化和吸收
参考资料:
人体消化系统包括哪些器官?
人体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两大部分组成。
人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大肠(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在临床上,常把消化道分为上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肠以下的消化道)。
共有5个消化腺,分别为:唾液腺(分泌唾液、将淀粉初步分解成麦芽糖)胃腺(分泌胃液、将蛋白质初步分解成多肽)、肝脏(分泌胆汁、将大分子的脂肪初步分解成小分子的脂肪,称为物理消化)、胰脏(分泌胰液、胰液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肠腺(分泌肠液、将麦芽糖分解成葡萄糖,将多肽分解成氨基酸,将小分子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也是对糖类,脂肪,蛋白质有消化作用的消化液)
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暮庙鞘缩懊鸵按饿钟犬贿梧醒汹缆占淡建品寒蛾铰能储干狠翘旭撵皑颧棉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双重N支配:(除口腔、食道上端和肛门外括约肌外)
交感神经支配
1)起源:T1-L2,3 2)支配:内在神经元、胃肠平滑肌、消化腺、血管平滑肌 3)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 4)作用: 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肠道运动,抑制腺体分泌。
Ca2+内流 K+外流
洱床垄宙溺膝苇奖琶歌怎媒燥铣拖抑唆益诅赢墒何拱峭娶杯砒阑捻很搁埃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三)消化道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Innervation of alimentary tract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
一、消化管 (一)消化管各段的解剖 1、口腔
刨僵蒋寓禹胶疡秦斯直毋厅礁垣鞠瓦哟鹊物酸棺鬃苇激帖朽了癸衣桐鬼汕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藤念误掇扛抛肄万幕丝瘤茫融哦筒每汕柿玫遣糯冰生绎衅亩蚌侩次腐进源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侧扣郝疡苹粘太傅蒸壳帅谷族脚池律兆浓袜狭蝶疮膜磋笛盗婪烃咙上八吸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肝的组织学构造 肝脏约有50万个肝小叶。肝小叶呈多角棱柱体,中轴贯穿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形成肝板(肝细胞索)。肝细胞索相互吻合成网,网眼间有窦状隙和血窦。肝细胞间的管状间隙成毛细胆管。肝小叶是由肝细胞、毛细胆管、血窦和相当于毛细淋巴管的窦周隙(狄氏间隙)所组成。
奥狱谆寇剥纤狮侧财们寻侯眠静地韧桥蚁和践嗜浚斤半琐搅扩溜厂每猿萌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解剖生理学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消化系统—胃(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恶性贫血
③颈黏液细胞
分布:较少,位于腺体颈部。 结构:楔形,核扁圆位于基底部,顶部含黏原颗粒,染色浅。 功能:分泌可溶性酸性黏液。
④干细胞:分布于胃底腺顶部至胃小凹深部; 更新上皮、腺体细胞
⑤内分泌细胞:促进或抑制壁细胞泌酸
ECL细胞 D 细胞
分泌 分泌
组胺
抑制
生长抑素
促进 抑制
胃小凹
(2)固有层 结缔组织中有紧密排列的大量胃腺。
胃底腺 贲门腺 幽门腺
胃底腺:又称泌酸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是胃黏膜 中数量最多、功能最重要的腺体。
颈部 体部 底部
胃底腺细胞组成:
壁细胞
主 细
主细胞
内
颈黏液细胞
分 泌
细
内分泌细胞 胞
胞 颈 黏 液 细 胞
干细胞
壁
细
胞
①主细胞:又称胃酶细胞
胃
• 胃呈囊袋状; • 空虚时腔面可见纵行皱襞,充盈时消失; • 功能—初步消化蛋白质,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和醇类。
胃
黏膜表面
胃小凹和 腺体
黏膜
胃
胃黏膜表面 扫描电镜图
1.上皮细皮: 单层柱状,由表面黏液细胞组成,无杯状细胞。 结构:核椭圆,位于基底部; 顶部胞质充满黏原颗粒,着色浅。 功能: 分泌不可溶性黏液, 含高浓度HCO3-。
壁细胞泌酸
胃 底 腺 HE染色
胃
(3)黏膜肌:内环、外纵。 2.黏膜下层:
较致密的结缔组织。
3.肌层:较厚。 内斜行 中环行 外纵行
4.外膜:浆膜。
分布:数量最多,多位于腺体体部和底部。 结构:
LM:柱状,核圆位于基底部; 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空泡状
《组织学与胚胎学》之消化系统
授课提纲
• 消化管管壁的 一般结构 • 胃、小肠管壁 的结构
4
粘膜
消
粘膜下层
化
肌层
管
的
外膜
一
般
结
构
5
消化管的一般组织结构
复扁
单柱
复扁
上皮:口腔
胃
直肠 肛门
一、粘膜
固有层:C.T,含丰富淋巴组织、小消化腺。
Tunica mucosa
粘膜肌层:平滑肌,薄,双层。
6
二、粘膜下层(submucosa )
a.激活胃蛋白酶原
b.杀菌
c.促进胰液的分泌
B.内因子
内因子 + 维生素B12
复合物(可被回肠吸收)
若缺乏(如萎缩性胃炎) 恶性贫血
2、主细胞 (chief cell)
—— 又称胃酶细胞(zymogenic cell)
分布:腺底部较多 形态:数量最多,柱状,小 。 结构:LM:基部胞质嗜碱性,顶部胞质呈空网状。
外膜
肌层 (内斜、中环、外纵) 粘膜下层
粘膜
9
中 环
外 纵
粘膜 粘膜下层
内斜
肌层 中环
外纵
浆膜
胃底
10
一、粘膜层
胃小区 胃小凹 :上皮向固有层凹陷形成,为胃腺的开口。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浆膜
11
胃 粘膜
12
上皮:单柱上皮—— 表面粘液细胞 (无杯形细胞)
固有层:疏松C.T,三种胃腺。 粘膜肌层:平滑肌
21
幽门与小肠交界处
22
胃(stomach)
单层柱状上皮:表面粘液细胞,形成胃小凹 胃底腺
固有层:L.C.T,含胃腺 贲门腺
消化系统解剖
消化系统解剖
鼻咽 口咽 喉咽
第12页
三、食管
一、食管位置和分部 起于咽,穿过膈后续于胃 贲门。 全长可分三段: 颈段、胸段和腹段。
二、食管狭窄部
第一狭窄:食管起始处; 第二狭窄:左主支气管后方与其交叉处; 第三狭窄:经过膈食管裂孔处。
狭窄部是食管异物易滞留和食
管癌好发部位。
膈
消化系统解剖
第一狭窄
第二狭窄
第25页
1、盲肠Cecum和阑尾Vermiform appendix
一、盲肠 二、阑尾
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 麦氏点:右髂前上棘与脐连 线中、外1/3交点处
消化系统解剖
第26页
阑尾炎病因和发病机制
阑尾腔阻塞:粪石、异物、寄生虫、痉挛等 引发,造成分泌物潴留和血管 受压、阻塞、缺血,粘膜损伤 脱落甚至管壁坏死。
消化系统 解剖结构
消化系统解剖
第1页
一、消化系统普通结构 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消化管
口腔→ 咽→食管→胃→小肠(十二指 肠、空肠和回肠) →大肠(盲肠、阑 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肛门
上消化道—口腔→十二指肠, 下消化道—空肠以下
•消化腺
大消化腺:大唾液腺、肝、胰 小消化腺:消化管粘膜内小腺体
消化系统解剖
第44页
第22页
小肠组织结构
粘
粘
肌外
膜
膜
层膜
下
层
消化系统解剖
第23页
空肠
消化系统解剖
十二指肠
回肠
第24页
六、大肠 Large Intestine
分为5部分 盲肠 阑尾 结肠 直肠 肛管
结肠特点: 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组织学复习与练习(神经、循环、内分泌、消化)教案
组织学复习与练习(神经、循环、内分泌、消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神经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2. 理解循环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3. 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4. 熟悉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5. 提高学生的组织学知识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2. 循环系统:心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等结构及功能。
3. 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细胞、内分泌腺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4. 消化系统:上皮细胞、腺体细胞、肌细胞等结构及功能。
5. 复习与练习:通过案例分析、问题讨论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问题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 复习与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准备1. 教材:组织学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
2. 课件: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3. 案例:选取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相关的实际案例。
4. 练习题:编写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掌握程度。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的组织结构及功能的掌握程度。
3. 案例分析报告:评价学生在实际案例分析中的表现,包括分析思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六、教学安排1. 课时:本教案共需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课时1-2:神经系统组织结构及功能课时3-4:循环系统组织结构及功能课时5-6:内分泌系统组织结构及功能课时7-8: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及功能课时9-10:复习与练习,案例分析,问题讨论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及神经组织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4
Page 35
皱襞 黏膜下层 肠绒毛
空肠 H.E染色 10×4
35
(一)粘膜:
1、肠绒毛(intestinal villus):上皮与固有层 突向肠腔形成的指状结 构。
Page 36
36
intestinal villus
Page 37
37
吸收型单层柱状上皮: 1)柱状细胞:又称吸收细胞(
纤维膜(fibrosa):L.C.T 浆膜(serosa):结缔组织 + 间皮
Page 17
17
三、食管(esophagus)的特点
• 粘膜: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含食管腺导管和粘液腺,粘膜肌较厚, 为纵行平滑肌。
• 粘膜下层:L.C.T,含食管腺(粘液腺) 。 • 肌层:上1/3段为骨骼肌
功能:合成、分泌盐酸 及内因子。
Page 29
29
盐酸的形成
Page 30
30
(3)颈粘液细胞:位于腺的颈部,分泌粘液。
(4)干细胞:可分化为表面粘液细胞和其它胃底腺 细胞。
(5)内分泌细胞:后述。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二)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
(三)肌层:厚,为内斜、中环、外纵三层平滑肌。
Page 26
26
• E M:富含R E R, Golgi ,酶原颗粒 。
•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 原
Page 27
27
(2)壁细胞(parietal cell)
又称泌酸细胞,主要 位于腺的颈和体部。
LM:细胞大,圆形 或三角形,核圆居中 ,胞质嗜酸性。
Page 28
28
EM:细胞内分泌小管 ,微管泡系统,线粒体 。
10
二、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消 化 管 模 式 图
Page 11
11
上皮 固有层 黏膜肌 黏膜下层
纤维膜
Page 12
食道模式图
内环肌 食管腺
血管 外纵肌
12
胃 模 式 图
Page 13
13
(一)粘膜(tunica mucosa):
1、上皮 : 两端: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 (epithelium) 中段:单层柱状上皮
Page 3
3
一、口腔
(一)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 上皮: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内有小唾液腺,无粘膜肌。
Page 4
4
(二)舌(tongue)
粘膜
舌底:薄、光滑 舌背:厚、粗糙,舌乳头
肌层:骨骼肌
Page 5
丝状乳头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
味蕾
Taste bud
5
三种舌乳头
下1/3段为平滑肌 中段为两种肌组织混和 • 外膜:纤维膜。
Page 18
18
Page 19
食道黏膜 H.E染色 10×10
上皮 固有层 黏膜肌
19
膜下层 H.E染色 10×10
Page 20
20
肌间神经丛
Page 21
食道肌层(平滑肌) H.E染色 10×10
粘膜与粘膜下层突向管腔形成皱襞 (plica)。图
Page 15
15
上皮 皱襞 黏膜肌层
黏膜下层
Page 16
食道 H.E染色 10×4
16
(三)肌层( tunica muscularis):
内环外纵
两端:骨骼肌 其余:平滑肌
*肌间神经丛:神经元 + 无髓神经纤维
(四)外膜(adventitia):
(四)外膜:浆膜。
Page 31
31
贲门腺 :
Cardiac gland
粘液性细胞为主,少量壁细胞 分泌粘液和少量溶菌酶
Page 32
32
胃幽门 十二指肠
Page 33
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黏膜H.E染色 10×10
33
五、小肠 (small intestines )
Page 34
2、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富含小消化腺、血管 (lamina propria) 和淋巴组织。 3、粘膜肌层(muscularis mucosa):薄层平滑
肌。
Page 14
14
(二)粘膜下层(submucosa):
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小消化腺、粘膜下神经丛(神经 元 + 无髓神经纤维 )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王亚平教授 重庆医科大学组织胚胎学教研室
Page 1
1
概述: 组成:消化管 消化腺 功能:消化、吸
收
Page 2
2
消 化 管(digestive tract)
一、口腔 二、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三、食管的特点 四、胃 五、小肠 六、大肠 七、消化管的淋巴组织及其免疫功能 八、胃肠内分泌细胞
21
四、胃(stomach)
(一)粘膜:
• 纵行皱襞
• 上皮向固有层内凹陷 形成胃小凹(gastric pit)
• 上皮:分泌型单层柱 状上皮。主要由表面 粘液细胞组成。
Page 22
图幻灯片 13
22
胃小凹
Page 23
胃底腺
胃黏膜(胃底) H.E染色 10×10
黏膜肌 黏膜下层
23
• 固有层:含大量胃腺(贲门 腺、幽门腺、胃底腺)。
丝状乳头
Page 6
菌状乳头
轮廓乳头
6
轮廓乳头
Page 7
7
味蕾(taste bud):
形态:卵圆形小体,着色浅
结构:
明细胞
暗细胞 基细胞
味毛 与味觉神经末梢形成突触
功能:感受味觉
Page 8
8
Page 9
9
味蕾
Page 10
复层扁平上皮
味蕾 (舌, H.E染色 10×40)
• 胃底腺(fundic gland):开 口于胃小凹底部,分颈、体、 底三部分,主要由五种细胞 组成。
Page 24
24
Page 25
胃 底 腺 模 式 图
25
(1)主细胞(chief cell)
• 又称胃酶细胞,主要分 布于腺的底和体部。
• LM:细胞柱状,核圆 位于基部,胞质嗜碱性, 顶部多呈泡沫状(酶原 颗粒被溶解)。
Page 41
图
41
2、小肠腺(small intestinal gland): 绒毛根部上皮下陷至 固有层形成的管状腺 。构成肠腺的细胞主 要有吸收细胞、杯状 细胞和少量潘氏细胞 。
Page 42
absorptive cell) 纹状缘 细胞衣:含有双糖酶,肽酶等 2)杯状细胞(goblet cell)
Page 38
38
Page 39
微绒毛侧面观和横切面
39
杯状细胞
Page 40
40
肠绒毛的中轴 中央乳糜管
中轴:为固有层的结缔组织,含丰富的毛细 血管及中央乳糜管(central lacte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