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第二章课堂笔记
《管理学基础》课堂笔记重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第一篇概论一、管理学的重要性二、本课概述三、本课的学习方法1经典名著学习萨缪尔森《西方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基础》哈罗德孔茨《管理学》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张五常《经济学解释》郎咸平《郎咸平说》2多种媒体学习报刊杂志:《南风窗》《21世纪经济报道》电视:中央二套《对话》理财频道《郎咸平说》网络:中央电大网站,陕西电大网站百度,谷歌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管理: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概念的理解:1管理是在组织中发生的2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过程3管理活动是围绕一定组织的目标进行的。
4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投入和产出比二、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二)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实践性管理无定式四、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职能:计划、决策、组织、人事、领导、激励、控制和协调1计划:对未来行动做出的安排(1)目的:明确组织的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任务的方法措施。
(2)工作包括:制订目标任务制订实现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将目标任务在部门岗位之间展开形成组织的目标连锁体系。
(3)作用:使企业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冲突降至最低,使组织的浪费降至最低。
2、决策:围绕一定的组织目标,提出各种可行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方案的过程。
3、组织:围绕一定组织目标,进行岗位设计,组建部门,规定各个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
组织的三要素:目标、部门、相互关系4、人事:根据企业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位和任职需求,通过招聘、选拔、培训和考评等活动为企业各部门、各岗位配备合适人选,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目的:将合适的人配备到合适的岗位(2)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包括招聘、选拔、培训、报酬等工作。
管理学基础第二章课堂笔记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一章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中国古代、近代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主要学派。
2、理解:X理论和Y理论、超Y理论、Z理论。
3、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说,X理论和Y理论。
第一节中国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儒家管理思想儒家哲学的中心概念是“仁”(注意是仁义的意思)。
儒家管理手段和途径都强调“为政以德”(注重用道德感化臣民)。
注意:儒家虽然重道德,但是并不否认法治(碰到冥顽不灵者仍要用法制手段)。
2、道家管理思想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道”,它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真题链接:中国古代认为管理者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来达到管理目的的是(B)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012.4/2014.4选择)3、法家管理思想法家哲学以“法”为中心,强调法律在管理中的重要性韩非子提出了“上法而不上贤”的观点(往年多次考过的一个知识点)4、兵家管理思想兵家以“谋略”为中心,重视组织和编制的作用厉以宁的观点→高层要道家,中层要儒家,基层要法家(2010.4选择)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的舞台上涌现出不同的阶层和代表人物。
1、地主阶级改良派的管理思想林则徐最早意识到中国有不如西方之处,主张向西方学习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学习洋人的技术来抵制洋人)2、农民阶级的管理思想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撼动了清朝的统治《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没有实现,但却体现了良好的愿望3、无产阶级的管理思想共产党人认为:要民主集中、要走群众路线、要集体领导这些思想成为我党治军治国的重要原则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亚当斯密背景介绍: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生于1723年,逝于1790年,被世人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年考研管理学 第二章知识点梳理.doc
年考研管理学第二章知识点梳理一.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五千年的文化,根深蒂固的儒家思想都是中国的文化背景,在研究现代管理思想的时候,不能不首先研究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要点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一)顺道——顺应客观的规律(二)重人——1.重人心向背2.重人才归离(三)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四)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根底,是国家兴旺和事业成功的保证(五)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六)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那么(七)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两个要点1.预测2.运筹(八)节省——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九)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认为.劳动是人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用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
亚当。
斯密在分析“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
重要论点.经济现象是基于具有利己目的的人们的活动所产生的。
2.查理·巴贝奇(英国)开展了亚当。
斯密的观点,提出了关于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那么,——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提出了“在工厂生产中重视人的因素”。
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开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1. 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和原则性的学科,它是一门关于组织、领导、规划、控制和协调的学科,是围绕着如何有效地达成组织目标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学科。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源远流长,在管理实践出现之前,管理的内容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管理学自古至今经历了管理思想的萌芽、管理学说的形成、管理学学科的确立等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管理学派别和理论体系。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 经典管理理论20世纪初期,美国管理学家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主张科学地管理生产和组织劳动过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管理学家夫·泰勒提出的管理科学原理、亨利·福特对生产线的设计,都是经典管理理论的代表。
2. 行为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主张关注员工的行为及其对组织绩效的影响,强调员工的激励、沟通和领导。
代表性人物有埃尔顿·梅约和道格拉斯·麦格雷戈。
3. 现代管理理论受到系统理论和复杂性理论的启发,现代管理理论提倡关注组织内外部环境的互动、组织内部的互联性和复杂性,代表性学者有彼得·德鲁克和亚伯拉罕·马斯洛等。
三、管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工具1. 计划与决策计划是指通过对未来进行预测和设想,为实现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和程序。
决策是指在各种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进行选择,以确定未来行动方向。
2. 组织与领导组织是指管理者将各种资源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形成协调一致的整体。
领导是指管理者有效地影响和激发员工,使其共同朝着共同目标努力。
3. 控制与评价控制是指管理者对组织实施的各项计划进行监控和评价,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评价是指对组织及其成员进行绩效评价,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管理学的应用领域1. 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管理学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企业管理涉及的内容多样、复杂。
《管理学基础》 课堂笔记 重点整理
管理学基础第一篇概论一、管理学的重要性二、本课概述三、本课的学习方法1经典名着学习萨缪尔森《西方经济学》曼昆《经济学基础》哈罗德孔茨《管理学》斯蒂芬罗宾斯《管理学》张五常《经济学解释》郎咸平《郎咸平说》2多种媒体学习报刊杂志:《南风窗》《21世纪经济报道》电视:中央二套《对话》理财频道《郎咸平说》网络:中央电大网站,陕西电大网站百度,谷歌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的含义管理: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管理概念的理解:1管理是在组织中发生的2管理是一种动态的协调过程3管理活动是围绕一定组织的目标进行的。
4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效率投入和产出比二、管理的性质(一)管理的二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同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二)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管理的科学性:管理是有规律可循的管理的艺术性:管理的实践性管理无定式四、管理的基本职能管理的职能:计划、决策、组织、人事、领导、激励、控制和协调1计划:对未来行动做出的安排(1)目的:明确组织的目标任务,以及实现组织目标任务的方法措施。
(2)工作包括:制订目标任务制订实现目标任务方法措施将目标任务在部门岗位之间展开形成组织的目标连锁体系。
(3)作用:使企业对环境变化带来的冲突降至最低,使组织的浪费降至最低。
2、决策:围绕一定的组织目标,提出各种可行方案,从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方案的过程。
3、组织:围绕一定组织目标,进行岗位设计,组建部门,规定各个部门、岗位的职责、权限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
组织的三要素:目标、部门、相互关系4、人事:根据企业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职位和任职需求,通过招聘、选拔、培训和考评等活动为企业各部门、各岗位配备合适人选,以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1)目的:将合适的人配备到合适的岗位(2)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包括招聘、选拔、培训、报酬等工作。
管理学基础教材笔记
第1篇总论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第1节管理的含义、性质及职能一、管理的含义由于管理活动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有研究的侧重点不同,管理学家对其所下的定义也各异。
泰罗认为:管理就是要确切地知道要别人干什么,并指导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还有人认为:管理就是经由他人去完成一定的工作。
我们认为:管理是管理者为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对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有意识、有组织、不断地进行的协调活动。
这个概念包含有以下几层意思:1.管理是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群体活动:管理活动都是在组织中发生的,而不管是什么样的组织都有一定的目标的,管理是围绕着既定的组织目标进行的。
组织目标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
目标是否切合实际,直接关系着管理的成败和管理成效的高低。
2.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协调过程:通过执行、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管理者对组织内部的各种活动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同时还对组织与外界之间发生的各种活动和关系进行协调,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
尽管需要协调的活动和关系很多,但归纳起来,管理者要协调的主要还是人的活动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协调行为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的始终,并且随着组织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3.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地达到组织目标和提高组织活动的成效:如果一个组织没有内在的效率要求,就不会产生管理的动力。
管理者不仅追求效果即目标的实现,更追求效率即实现目标过程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4.管理的对象是组织资源和组织活动:组织目标是通过组织活动实现的,而任何组织活动都离不开使用或消耗一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务资源、技术资源和信息资源等。
管理作为协调活动,就是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和使用组织资源,以最佳方式安排组织活动各个环节的秩序,从而使组织活动更有效地趋向其目标。
二、管理的性质管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活动,起源于社会成员的集体性以及社会成员在劳动和社会生活过程中相互交往的必要性。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一、管理学概述1.管理学的定义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规律、管理现象以及管理技术和管理方法的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组织、计划、领导、控制、协调等多方面内容。
2.管理学的特点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研究和应用,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时效性。
3.管理学的发展历史管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时代、人际关系时代和系统管理时代等不同阶段,各个阶段都对管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管理学的基本理论1.管理者角色理论管理者的角色包括信息处理者、决策者、人际关系协调者和代表者等,不同的角色要求管理者具备不同的技能和素质。
2.管理者行为理论管理者的行为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管理者需要在这些方面进行有效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3.管理者决策理论管理者需要不断进行决策,包括战略决策、战术决策和操作性决策等,决策的质量直接影响着组织的运作和发展。
4.管理者沟通与协调理论管理者需要进行沟通和协调,实现组织内部各部门之间和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5.组织理论组织是管理的基本单位,包括权力结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信息系统等方面,组织的设计和运作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效果和组织的稳定性。
三、管理学的基本功能1.计划管理者需要对组织的目标和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具体实施步骤。
2.组织管理者需要进行组织架构设计,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责关系,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
3.领导管理者需要具备领导才能,激励员工、协调各部门,推动组织不断发展。
4.控制管理者需要进行组织绩效的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四、管理学的实践应用1.企业管理企业作为管理的基本单位,需要应用管理理论和方法进行组织、计划、领导和控制等各个方面。
2.公共管理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以实现公共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3.非营利组织管理非营利组织包括学校、医院、慈善机构等,同样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以达到其宗旨和目标。
吉大《公共管理学》第二章 课堂笔记
吉大《公共管理学》第二章公共管理的主体课堂笔记本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内容,要求掌握公共管理的主体,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政府,非政府组织相关知识,全球治理下的国际组织相关内容。
在公共管理的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就是谁来管理,谁实施管理,这实际上涉及的就是公共管理的主体问题。
与传统公共行政不同,公共管理更多地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多元化的主体管理体系。
也就是说,在公共管理过程中,政府已经不再是唯一的主体,政府以外的其他公共组织和社会力量也都逐渐被纳入到了公共管理的主体范畴之中。
它们凭借自身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公共管理活动注入了崭新的生命力。
本章将介绍作为公共管理重要主体的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国际组织的相关知识,我们将从它们的一般理论入手,进而分析它们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公共管理的主体:呈多元互动的发展趋势1.公共管理主体多元化形成的背景从政府一元化主体垄断管理向多元化主体合作共治的转变,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
总得来看,这主要源于政府管理的合法性危机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崛起。
(1)政府管理的合法性危机20世纪70年代以后,政府管理的合法性受到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质疑,这意味着传统公共行政中政府一元化管理模式的失败。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管理模式的形成是与凯恩斯主义时期全能政府的建立是分不开的。
20世纪30年代之前,在自由放任主义经济理论的主导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核心机制,政府只相当于“守夜人”的角色,它的作用仅限于保护社会免受外敌侵犯;保护每一个社会成员免受其他成员的强制,实现社会公正;建设和保护公共设施。
但是,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人们也发现市场并不是万能的,而是存在着失灵现象。
外部性、垄断、不正当竞争、宏观经济失衡、分配不公等弊端通过市场本身无法解决,从而导致了失业、贫富分化、周期性经济危机等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市场的神话最终被1929—1933年出现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所打破,这场危机把市场机制的局限性暴露无遗。
管理学原理第2章重点知识笔记
第二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管理实践总是要反映时代和社会的环境。
一、管理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管理学具有来自人文和社会科学的丰富遗产,它们对管理理论和实践有着直接的影响。
人类学是研究社会的学科,它有助于了解人类及其活动。
人类学有助于管理者更好的理解不同国家和不同组织中人们基本的价值观、态度和行为的差异。
经济学关于资源配置的学科,提供了理解变化中的经济以及竞争和自由的全球市场环境的作用。
理解自由贸易和保护政策对于在全球市场上运作的任何管理者都是绝对必要的。
哲学考察事物的本质,特别是价值观和伦理道德。
道德直接涉及组织的存在以及什么行为对一个组织是适当的命题。
洛克的自由伦理理论认为自由、平等、正义和私有财产是法定的权利。
卡尔文的新教伦理鼓励个人努力工作获得成功,亚当斯密认为市场和竞争而不是政府才应该是经济活动的唯一调节者。
政治学研究个人或群体在政治环境中的行为,主要包括:在经济系统中权利的分配,个人如何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操纵权力。
管理者受到一个国家政府的组成形式的影响,也就是这个国家是否允许公民拥有财产,是否通过公民介入和强化契约的能力来实现他们权利。
一个国家在财产契约方面立场,会决定它的组织的形式和政策。
另外,心理学和社会学和管理学也存在联系,不能忽视。
二、管理的历史背景负责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的专门人员的指挥下所做的组织性的努力,已经存在了几千年。
埃及的金字塔、中国长城、威尼斯的早期企业雏形。
组织早在几千年前就存在,管理也付诸实施。
20世纪前两件事情在促进管理研究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1766年亚当斯密《国富论》,主张组织和社会将从劳动分工中获得经济利益,即将工作分解为狭窄的、重复性的任务。
2)始于18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主要贡献是以机械力代替了人力,从而使在工厂中生产商品比在手工作坊中生产更经济。
大型公司的发展要求建立正式的管理系统,于是,产生了正式的管理理论以指导管理者运行这类组织。
管理思想史重点课堂笔记
管理思想史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管理思想史发展概况1、在中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产生了儒、道、法、兵等学派的管理思想。
18世纪后的管理思想发展:答:1、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2、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3、现代管理理论时期。
20世纪60年代后,人来在科学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管理思想被称为“系统理论的管理思想”。
4、当代管理思想时期。
从20世纪80年代的“追求卓越”,到20世纪90年代的“公司再造”,再到20世纪末的“知识管理”“创新管理”,管理理论处于未出“丛林”又进“丛林”的状态。
一、近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18世纪到19世纪末,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其结果是极其动力代替部分人力。
英国数学家、机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在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理论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对专业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于1832年出版了《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
詹姆斯·瓦特——“蒸汽机之父”:1800年创办某公司属下的苏霍制造厂,是最早使用科学管理于制造业的工厂之一。
罗伯特·欧文:关心工人的工作和福利条件,注重对人的行为教育,称为“现代人事管理之父”。
二、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等。
科学管理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代表人物有美国的泰勒、法国的法约尔、德国的韦伯。
1、科学管理理论时期管理思想有那两个重要贡献?答:第一、他们创造和发明了一系列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方法和技术。
第二、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管理问题的看法,他们用一套严密的并且通过实践证明的理论告诉人们,要想真正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再简单地依靠传统、依靠个人的良好愿望以及直接接受,而要从科学的意义上去探索共产运作各个方面的规范方法和技术。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
管理学基础笔记整理1. 管理学概述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规律性和特征的学科,它囊括了组织、计划、领导、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活动,即在组织中进行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活动以达成组织目标的行为。
2. 管理学的发展历程管理学的发展可以分为经验管理阶段、行政管理阶段和科学管理阶段。
经验管理阶段强调经验总结和管理技能,行政管理阶段注重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的发展,科学管理阶段侧重于科学方法和规范化管理的应用,同时也提出了许多管理理论,如管理科学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等。
3. 管理学的基本概念(1)管理:指指导和协调组织中各种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2)组织:是指按照一定的目标和规则结合起来的人们。
(3)领导:是指影响和激励员工,引导他们为组织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4)控制:是指对组织实施的各种活动的规范性的检查和督促。
4. 管理学的核心理论(1)经验管理理论:强调通过经验总结和管理技能来进行管理,侧重于管理者的个人经验和技能。
(2)行政管理理论:由亨利·弗ェ约尔提出,强调管理者必须是行政专家,侧重于管理原则和管理理论的发展。
(3)科学管理理论:由弗雷德里克·泰勒提出,注重管理科学的方法,强调规范化管理、工作分工和效率管理。
5. 管理学的基本原理(1)奖惩原则:激励机制是企业激励员工变得更加高效的重要手段,奖惩不均衡可能会导致员工工作动力不足。
(2)分工原则:工作应根据不同的功能和资格进行分工。
(3)权责明晰原则:管理者需明确分工职责和权限。
6. 管理者的基本素质(1)智慧:智慧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之一,管理者需要善于思考和决策。
(2)勇气:管理者需要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能够保持冷静,并勇于承担责任。
(3)谋略:管理者需要有长远的眼光,善于谋略和规划。
(4)责任感:管理者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对自己的决策和行动负责。
7. 管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管理学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企业管理、组织管理、项目管理以及个人时间管理等方面。
《管理学概论》第二章课堂笔记
福师《管理学概论》第二章管理思想与理论的沿革课堂笔记◆主要知识点掌握程度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为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了解要求学生知道;理解要求学生在识记的基础上明白其中主要的观点和联系;掌握要求学生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转化为自身知识,并能用于考核及平时的实际问题分析。
掌握属于本课程教学要求的最高层次。
理解和掌握层次的内容为本课程主要考核的内容。
本章内容同学们要理解和掌握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知识点整理从有人类以来到18世纪,是管理实践的早期阶段。
这一阶段上,人类尚处在远古社会。
人类面对许多的管理问题和现象,但是尚未形成自觉的、系统的、理性化的认识。
管理产生的萌芽阶段,主要指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向大机器生产的资本主义工厂制度过渡的时期。
由于产业革命的到来,新生的生产方式正在萌芽,人们对管理的认识和研究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学出现之前,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两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阶段和行为科学理论阶段。
一、古典管理理论(一)泰罗及其科学管理理论泰罗毕生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作效率。
1895年,泰罗发表了《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等论文。
而后,1911年他又发表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这本著作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泰罗也因而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科学管理理论要点: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案。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度。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二)法约尔及其管理过程理论1916年,法约尔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这是他管理理论的代表作,书中提出了管理要素为核心的一般管理理论。
管理基础知识笔记
第一章管理概述第一节管理的概念和特点一、管理概念:就是管理者这在一定的环境下,为了实现特定组织的目标,动员和运用有效资源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社会活动。
管理六点基本含义:1.管理是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的活动;2.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的;3.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4.需要动员和配置有效资源;5.具有基本职能;6.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
二、管理的特点(一)管理具有两重性1.管理的生产力属性和生产关系属性。
2.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艺术性即实践性,管理活动对于“度”的把握)(二)目标性1.组织的共同目标;2.目标具有大小层次性;3.具有时间跨度;4.多元价值性(盈利、地位等)(三)组织性(四)创新性第二节管理职能与类型一、管理职能(最早系统并明确分析管理职能的是法国管理学家亨利.法约尔。
)(一)计划(做什么)活动条件研究;制定业务决策;编制行动计划。
(二)组织(怎么做)设计组织;人员配备;组织变革。
(三)领导(靠什么做)(四)控制(如何做得更好及做得如何)二、管理职能发展:20世纪下半叶开始,决策、创新、协调职能受重视。
三、管理类型:按照公共领域和非公共领域及其主体组织形式,分为公共管理和企业管理。
(一)公共管理是以公共组织为依托,运用公共权力为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特点:1.以公共利益为实现目标;2.以公共组织为依托;3.公共管理是公共权力运用过程;4.独占性(一种公共服务、产品由一个部门承担);5.接受公众监督。
在中国,把非政府组织分为事业单位和公共服务性中介组织。
(二)企业管理: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而进行生产、服务的组织,以企业法人身份活动注重个体利益。
特点:1.目标单一即盈利;2.企业管理具有竞争性;3.典型的经济理性;4.权力来源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及委托经营权。
第三节管理者职责与技能一、角色类型: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决策制定三方面角色。
层次:高层、中层、低层管理者。
领域分类: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如人事、销售)二、具备技能(一)技术职能。
德鲁克的管理秘诀:第二章读书笔记
德鲁克的管理秘诀:第二章读书笔记广东分公司的同事们,大家晚上好!广东区域读书会成立后,秉承打造学习型组织的目标,我们共同学习的第一本管理书籍是德鲁克的管理秘诀,下面我为大家讲解第二章的内容。
第二章:人格修养决定管理高度——自我管理管理并不是管理别人,最重要的是管理自己——彼得·德鲁克第一小节、领导者是暴风雨中的舵手德鲁克认为,组织内任何职位的设立都不是摆设,都不是空架子。
管理者拥有某个职位,更意味着他同时被赋予了职位相匹配的某些权利和责任。
管理者的最大价值就是解决问题,尤其在危急时刻。
我们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大部分使用的是被动式管理方法,主要分为三点:1、法定权2、奖罚权3、强制权使用被动式的管理方法只能让员工不犯错,但是无法激励和影响员工,只有使用主动式的管理方法才能更好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更好的完成本职工作,主动式管理方法分为三点:1、专家权2、表率权3、人格权只有使用好主动式管理方法,才能有效的激活员工,真正做到德鲁克所说的:最好的管理,就是不用管理,每个员工都能积极主动的工作。
第二小节、先管理时间,再管理事业不能管理时间的人,便什么也不能管理。
这是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在相同的时间里做更多的事,而且做得更好,成为出色的管理者,如何才能有效地运用时间呢?要有效的运用时间就必须要善于集中精力。
把重要的事情放在前面先做,我们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处理的事共分为四种类型。
第一类为重要也紧急的事第二类为重要不紧急的事第三类为紧急但不重要的事第四类为不紧急不重要的事面对这四种类型的事,我们管理者首先应该忽略掉不紧急不重要的事,授权给下属处理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因为授权下属处理不重要的事,既培养了下属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也减轻了自己的工作负担,让自己集中精力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
一旦养成了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每天都重点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时刻都要处理既紧急又重要的事,结果是耽误了时间,还搞砸了事。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笔记
周三多管理学复习笔记第一单元总论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第一节管理活动一、管理的定义(一)外国学者的定义1、早期管理学者玛丽·帕克·福莱特: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
2、斯蒂芬· P .罗宾斯和玛丽·库尔塔:管理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3、帕梅拉· S.路易斯、斯蒂芬· H.古德曼和帕特丽夏· M.范特:管理被定义为切实有效支配和协调资源,并努力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
4、沃伦· R .普伦基特和雷蒙德· F .阿特纳:管理者是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
而管理则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和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原材料、货币和人员)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二)中国学者的定义1、徐国华等:管理是通过计划、组织、控制、激励和领导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
(有三层含义)2、杨文士和张雁:管理是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三)综合定义(教材)1、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2、对定义的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3、管理者: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二、管理的职能(一)有关管理职能的不同观点1、20世纪初,法约尔(Fayol,1916)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认为管理的职能有五种: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2、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孔茨和奥唐内尔(Koonts and O’Donnell,1955)把管理的职能分为以下五种: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
管理统计学 第二章课堂笔记
第二章数据收集的方法第一节统计数据收集的意义和基本要求1.统计数据收集的意义统计数据收集是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推断的基础2. 统计数据收的基本要求准确性:收集的资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真实可靠及时性:在统计调查规定的时间内,尽快提供规定的调查资料完成规定的各项调查任务全面性:统计调查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资料中的各项统计数据应该配套第二节统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1.统计数据的计量定类尺度(类别尺度):是测量尺度中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各族于各类之间必须符合类别穷尽和互斥的要求@各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或并列的例如性别品牌类型定序尺度(等级尺度)_:@对应数据只能大致比较大小不能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例如厌恶一般满意等定距尺度(等距尺度):是在定序尺度的基础上对事物类别或者次序之间间距的侧度,没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不仅可以区别类别或等级还能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定距尺度可以转化为定序尺度反之不可例如测量海拔高度室内外温度定比尺度(比例尺度):是最高层次的度量尺度有绝对零点除了可以分类比较大小加减运算外还可以进行乘除运算@与等距尺度尺度属于一个层次与等距尺度的区别是是否存在绝对零点若存在为定比尺度例如销售额收入市场份额2.统计数据的类型定类数据类别定性数据定序数据类别顺序定距数据定量数据定比数据3.统计变量变量是指现象的某种特征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定类变量 (性别)定序变量 ( 满意度)数字变量 ( 成绩年龄产品质量商品销售额)4.统计指标:是对总体数量的描述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都是指标概念和指数数值两部分构成统计标志: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值来表示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将某一总体内所有个体的数量标志值汇总可得到统一指标.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变换关系.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1.直接来源:专门调查和科学实验专门调查是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重要手段科学实验是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1)统计调查方式普查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适用于特定目的特定对象的一种调查方式特点是:普查是全面调查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及指标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强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注意事项普查时间要统一设定普查期限普查的项目指标要统一。
2020考研丨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复习笔记第二章
2020考研丨周三多管理学第三版复习笔记第二章下面中公管理学考研小编为同学们整理了周三多《管理学》复习笔记(第三版)分章节复习重点,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习!1、企业伦理道德与管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活动的意义,尤其是对终极意义的追求。
2)企业组织:人文力与企业精神;企业及其产品的价值观。
2、几种相关的道德观:1)功利主义的道德观观点:①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②其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极可能多的利益。
评价:①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
②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
③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2)权力至上道德观观点: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作出,如隐私权、言论自由权和游行自由权。
评价:①保护个人的基本权利。
②容易在组织中会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不利的工作氛围。
3)公平公正道德观观点:管理者按公平的原则行事。
评价:①它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
②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意识。
4)社会契约道德观观点:①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
②综合两种“契约”:a适用于社会公众的一般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程序。
b适用于特定社团里的成员的特殊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是可以接受的。
评价:这种商业道德观与其他几种的区别在于它要求管理者考察各行业和各公司现有的道德准则,从而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推己及人道德观3、道德管理的特征:a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为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更把其实为组织的一项责任(把遵守道德规范看作责任)。
b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以社会利益为中心)。
c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d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视人为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演变第一章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1、领会:中国古代、近代管理思想,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管理理论主要学派。
2、理解:X理论和Y理论、超Y理论、Z理论。
3、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组织管理理论、行政组织理论,人际关系学说,X理论和Y理论。
第一节中国管理思想的演变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1、儒家管理思想儒家哲学的中心概念是“仁”(注意是仁义的意思)。
儒家管理手段和途径都强调“为政以德”(注重用道德感化臣民)。
注意:儒家虽然重道德,但是并不否认法治(碰到冥顽不灵者仍要用法制手段)。
2、道家管理思想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是“道”,它强调“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真题链接:中国古代认为管理者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来达到管理目的的是(B)A、儒家B、道家C、墨家D、法家(2012.4/2014.4选择)3、法家管理思想法家哲学以“法”为中心,强调法律在管理中的重要性韩非子提出了“上法而不上贤”的观点(往年多次考过的一个知识点)4、兵家管理思想兵家以“谋略”为中心,重视组织和编制的作用厉以宁的观点→高层要道家,中层要儒家,基层要法家(2010.4选择)二、中国近代管理思想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的舞台上涌现出不同的阶层和代表人物。
1、地主阶级改良派的管理思想林则徐最早意识到中国有不如西方之处,主张向西方学习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观点(学习洋人的技术来抵制洋人)2、农民阶级的管理思想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没有成功,但是却撼动了清朝的统治《天朝田亩制度》虽然没有实现,但却体现了良好的愿望3、无产阶级的管理思想共产党人认为:要民主集中、要走群众路线、要集体领导这些思想成为我党治军治国的重要原则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1、亚当斯密背景介绍:亚当斯密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他生于1723年,逝于1790年,被世人称为“现代经济学之父”。
他认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2014.4填空)亚当斯密提出了劳动价值理论和劳动分工理论。
亚当斯密是如何论述劳动分工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的?(2011.4简答)①劳动分工可以使工人重复完成单项操作,从而提高劳动熟练程度,提高劳动效率。
②劳动分工节省了通常由一种工作转移到其他工作所损失的时间。
③劳动分工使劳动简单化,使工具专门化,从而有利于创造新的工具和改进设备。
2、查尔斯・巴贝奇背景介绍:查尔斯巴贝奇是科学管理的先驱者,他沉迷于制造机器,可以说是现代电子计算机的鼻祖。
注意:巴贝奇提出“边际熟练”原则,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做出界定,作为报酬的依据。
二、科学管理阶段的理论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弗雷德里克泰罗,美国古典管理学家。
1856年出生于费城,19岁当学徒,22岁进公司,28岁当总工程师。
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了企业管理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1850年起他开始研究工人操作,1901年后他开始宣传他得科学管理理论——泰罗制,1915年去世。
泰罗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其代表作为《科学管理原理》。
(1)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观点①科学管理的实质是劳资双方的一次完全的思想革命。
(蛋糕越做越大)②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
③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④科学管理的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2)客观管理理论内容①工作定额:具体分为时间研究和动作研究两个部分案例:某搬运工工作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要在拿起东西后蹬一下腿。
这个动作看似对整个搬运过程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就因为多了这一个动作,他的搬运速度总是比别人要慢一拍。
时间研究主要研究工人工作的时间构成。
真题链接:动作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工人工作时动作的合理性。
(2009.4填空)②第一流的工人:有能力,愿意,被培训和能力与工作相适应。
(2012.4简答)③标准化:操作方法标准化、工具材料标准化、环境标准化④刺激性工作报酬差别计件工资制,就是按照工人完成其定额的情况而采取不同的工资率。
⑤计划和执行职能分开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分开,所有者和经营者分开2、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1)指出经营与管理师两个不同的概念,管理只是经营活动的一部分。
(2009.4简答)法约尔对工业企业的经营活动做了科学的分类,分为六大类工作:技术工作、商业工作、财务工作、安全工作、会计工作、管理工作。
法约尔将管理与经营区别开来。
管理既不包含在技术职能中,也不属于商业、财务、安全、会计中的任何一个职能,而是同其他物种职能并列的、自成体系的独立职能。
将管理活动从企业经营活动中分离出来,是法约尔管理理论的出发点。
(记忆方法:会计把公司的钱卷走后,开一家公司:会计、技术、财务、安全、商业,管理)(2)管理的职能约尔认为,管理的基本职能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009.4+2013.4选择)①计划职能→制定计划要多听取意见,计划要能够随条件的改变而调整。
②组织职能→为组织机构达到预定目标提供一切需要的条件。
③指挥职能→指导下属,使所有人都做出最大的贡献。
④协调职能→连接、调和所有活动和力量,密切配合,以取得成功而进行活动。
⑤控制职能→发现、改正和防止错误,使工作进行地更加顺利。
(3)提出了十四条管理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等3、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理论人物简介:马克斯韦伯,著名德国社会学家,以提出“科层制”理论而闻名,他被后人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1)理想官僚行政组织结构的特征①劳动分工;②职位等级;③正式的选拔;④正式的规则和制度;⑤非人格性;⑥职业定向。
(2)权力的类型权力是统治社会或管理某个组织的基础,权力是一种引起服从的命令结构。
合法的权力有三种类型:(2014.4选择)传统型权力→认为权力是天生的,天经地义的(典型代表:帝王)个人魅力型权力→以个人特点影响周围的人(典型代表:政治领袖、明星)法理型权力→通过合理合法的方式赋予的权力(职位赋予的权力)韦伯认为,只有法理型权力才能成为科层组织的基础,这种权力具有以下特征:①为管理的连续性提供了基础;②合理性;③领导人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来保证权力的行驶;④所有权力都有明确的规定。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一、行为科学学派行为科学学派主要对工人在生产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以便调节企业中的人际关系,(2014.4选择)提高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它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人的本性和需要、行为的动机、生产中的人际关系。
(1)霍桑实验梅奥在霍桑工厂中进行照明实验,认为社会心理因素可能是影响生产效率变动的主要原因,出版《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2)、人际关系学说①员工是“社会人”。
认为员工并非单纯追求金钱,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
(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复杂人)②提高工人士气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
③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外还存在非正式组织。
真题链接: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遵循效率的逻辑,而非正式组织中人的行为往往遵循感情的逻辑。
(2010.4填空)④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新型的领导方法主要在于通过员工的满意度来激发“士气”,从而提高生产率的目的。
2、X理论和Y理论真题链接:论述Y理论对人性假设的主要内容。
(2010.4+2012.4论述)3、超Y理论X理论和Y理论并不存在谁好谁坏的问题,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到底采用X理论还是Y理论。
4、Z理论Z理论强调管理中的文化特性,主要由信任、微妙性和亲密性组成。
管理者要对员工表示信任,信任可以激励员工忠心耿耿地工作;微妙是企业对员工不同个性的了解;亲密强调的是感情作用,提倡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
Z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员工要长期雇佣而不是临时雇佣,要采用上情下达的经营管理方式②基层管理人员要灵活面对各种问题,中层管理人员要能综合统一意见③上下级之间关系融洽并且互相关心,员工通过培训获得经验并逐步提升④员工完成生产任务后积极性提高,对员工的考察要全面长期二、“管理理论丛林”学派1、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法约尔,他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2、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巴纳德,主要观点:①社会的各级组织都是一个由有意识进行相互协调的各个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
②正式组织的协作基础是成员相互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相对稳定的信息;③一个正式组织中不仅有正式组织,也有非正式组织。
④经理人员是协作系统因素中的关键因素。
真题链接:简述社会系统学派的主要观点。
(2008.4简答)3、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提出用满意标准来代替传统决策理论的最优化标准。
4、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德鲁克,通过案例研究分析一些经理人员成功经验和他们解决特殊问题的方法,便可以在香坊的情况下进行有效的管理。
5、权变理论学派根据环境自变量和管理思想及管理技术因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来确定的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
6、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伯法,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来进行管理决策,提高经济效率。
第四节管理思想的新发展一、战略管理思想1、背景:20世纪70年代前后2、产生于发展:安索夫《从战略规则到战略管理》3、波特与《竞争战略》①五种竞争力分析在进入者的威胁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客户买东西大多会还价,企业要有能合理地抵制讨价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企业去购买原料,越能杀价越是有竞争力替代产品的威胁→案例:手机普及后,呼机立刻就没有了市场产业内现有企业的竞争→除了垄断行业外,任何企业都会有若干竞争者五种竞争力状况和综合强度,决定着产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和行业的最终获利能力。
对于不同行业来说,五种竞争力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不同的竞争强度,而且会随着行业的发展而变化。
②三种竞争战略低成本竞争战略是指企业在提供相同的产品或服务时,其成本或费用明显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的竞争战略。
(2014.4名词)差异化战略是指企业通过向客户提供与众不同的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战略。
集中型战略指企业的某一经营领域主攻某个狭窄的特殊顾客群,某一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范围或一个地区市场,在这个狭窄的领域内或实施低成本,或实施差异化,或是二者兼而有之的竞争战略。
(2010.4名词)③价值链分析价值链分析是一种确定企业竞争优势及寻找竞争方法以增强企业实力的基本工具。
二、企业文化管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包括了企业环境、价值、企业中的英雄、仪式、和文化网络这五大要素,其核心是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
三、企业再造理论企业再造:为了飞越地改善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重大的现代企业运营基准而对工作流程做根本的重新思考和彻底翻新。
(2009.4简答)企业再造工程必须组成团队来进行,要是信息在各个部门得到充分的运用。
(2013.4选择)四、学习型组织理论1、学习型组织的特点①全体成员都有共同的愿望和理想②都善于不断学习③扁平式的组织结构④员工都自主、自觉管理⑤员工家庭与事业间都能保持平衡⑥领导者的新角色都转变为设计师或者仆人2、五项修炼①自我超越→每一个明天都要比几天前进一点点②改善心智→我们需要认清内心,以免做出言不由衷的决定③共同愿景→一个团队中所有成员的目标应该都是一致的④团体学习→所谓学习要整个团队一起进步才是真的有学习氛围⑤系统思考→扩大人们的视野,这是五项修炼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