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报告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8dae4b9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62.png)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报告导言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是一种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酶的特异性活性,使其与试验物发生特异性反应,并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生的信号来确定目标物的存在与否。
本实验报告将介绍使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来检测抗原的方法和结果。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实验所需材料包括试剂盒、检测板、洗涤缓冲液、标准物质、底物试剂等。
方法:首先准备样本和标准溶液,按照试剂盒说明书的指导加入相应试剂,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洗板步骤、底物反应、反应终止等操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此次实验,我们成功检测到了目标抗原。
比如,我们可以观察到在某个特定波长下,底物反应产生了显著的吸光度值。
这是因为被检测的抗原与特异性抗体反应,在酶反应的作用下,产生了底物反应所需的物质,从而使底物反应溶液的颜色发生变化。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证实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可以用于检测抗原。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的特点,广泛用于医学、生物学以及生化领域的研究中。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可以快速、简单地检测大量样本,并得到可靠的结果。
展望虽然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在目前的医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但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
例如,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条件,提高实验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此外,我们也可以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与其他技术手段相结合,进一步扩展其应用领域。
结语本实验报告介绍了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方法、结果和意义。
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可用于确定抗原的存在和浓度。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不仅在医学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有望在未来更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09ea8a54960590c69fc376b5.png)
记录结果有下列几种方法: 1、“+”或“-”:所有超过规定的O.D值(如O.D,0.4) 的标本均属阳性,此规定O.D值是根据事先测定大量阴 性标本所取得的,此规定值是阴性标本的上限。或者以 一组阴性标本O.D平均值加2~3个标准差作为阳性阈值。 2、直接以O.D值来表示,如0.4、0.7、1.2,O.D值越 大,阳性反应越强,但此数值是在固定实验条件下得到 的结果,而且每次实验都要有参考标本作对照。 3、以终点滴度表示:将标本作连续稀释,最高稀释度 能出现阳性反应者(即OD值仍大于阳性阈值,即为该 标本的滴度。
(三)试验样品
(四)结合物
(五)洗涤剂与稀释剂
(六)底物
(七)作用时间
(八)结果判断
(九)试验的重复性(精确度)
(十)对使用仪器要求
整理版ppt
24
(一)固相载体
在ELISA中最常用的是聚苯乙烯或聚氯乙烯微量反应板及塑 料管。但每批微量反应板对抗原或抗体蛋白质的吸附性能 是有显著差别的。实验证明,吸附效果似乎与塑料的类型 及其表面性质有关。特别是塑料制品在加工过程中因工艺 不同或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造成吸附性能的极大差异,甚 至完全丧失吸附能力。因此,对每批制品在使用前,必须 经过实验室鉴定 。
5、以“单位”来表示:在测定被检标本的同时,再测定一 个含已知单位数的阳性参考血清,用不同稀释度作ELISA检 测后,以O.D值为纵坐标,单位数为横坐标,画出标准曲线。 以后可根据被检标本的O.D值,从曲线上找出相应的单位数, 再乘于血清的稀释倍数,即可得出被检标本的单位数。
整理版ppt
34
(十)对使用仪器要求
整理版ppt
31
(八)结果判断
ELISA的试验结果可用肉眼观察颜色反 应的深浅作出判断,也可用分光光度计作 精确测定。当然,后者更为正确。而肉眼观 察更为简便,而且也有一定正确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步骤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9a01c09b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1e.pn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操作步骤
1. 溶解标记抗体。
以适量的磷酸缓冲液()稀释已标记的酶标记抗体,让其浓度为每盘20-30μ。
2. 溶解待检标样。
以液体或稀释液将待检的血清或其他体液样品进行适量稀释,一般为1:100-1:1000。
3. 加样。
分别将稀释后的标记抗体和稀释后的待检标样溶液加入相应位置的试验板孔中,孔内最好包含20-30μ的液体。
4. 导入保护液。
加入或体液作为阻断剂,防止非特异结合,每孔加入100μ。
5. 导入抗原。
加入不同浓度的抗原作为定量标准曲线,以及未加抗原的对照孔。
6. 导入待检血清或体液。
将稀释后的待检标样加入对应位置的试验板孔内。
7.孵育。
将试验板封口后,室温孵育30分钟-2小时。
8.清洗。
用液体洗盘,每孔加入300μ,强力清洗5-10次。
9.加显色底物。
加入显色底物,避光孵育10-30分钟。
10.终止反应。
加入终止液,如2/浓硫酸停止显色反应。
11.读取光密度值。
以未加样对照孔为零点,在450波长下读取各孔吸光值。
12.计算结果。
根据标准曲线计算样本或比对阳性比负性 - 值判断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6b3f6c3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a.pn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目标蛋白或抗原的存在与浓度,以及对特定抗体的识别和结合情况。
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了解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以及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利用酶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来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方法。
其原理是将待检测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微孔板表面,然后加入特异性抗体,并通过酶标记的二抗或底物来检测特异性结合的信号。
当待测物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通过底物的酶反应产生可定量的颜色反应,从而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三、实验材料和方法。
1. 实验材料,微孔板、待测抗原或抗体、特异性抗体、酶标记的二抗、底物溶液等。
2. 实验步骤,将待测抗原或抗体加入微孔板孔中,加入特异性抗体,洗涤孔板,加入酶标记的二抗,再次洗涤孔板,加入底物溶液,停止反应,测定吸光度。
四、实验结果。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检测出待测物的存在与浓度,并观察到特异性抗体与待测物的结合情况。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待测物的浓度,并进一步分析其在生物学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
五、实验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性的实验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领域。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掌握了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为今后的科研工作和临床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支持。
六、实验展望。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学实验方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今后,我们将进一步深入研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和技术,开展更多的实验和应用,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七、参考文献。
1. Smith, J. et al. (2010).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Methods Mol Biol, 588, 89-94.2. Green, N. M. (2015). Avidin and streptavidin. Methods Enzymol, 184, 51-67.以上就是本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实验报告,谢谢阅读。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过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e4f0b9be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1111c61.pn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过程一、什么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的免疫学检测技术。
它通过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或蛋白质与待测物或已知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在底物的作用下产生可定量检测的颜色反应,从而确定待测物的含量。
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基本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关键步骤:1. 固相抗原/抗体的固定将待测物(如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材料(如微孔板或磁珠)表面,形成固定点。
一般采用非特异性吸附(如通过静电相互作用或亲和力学吸附)将蛋白质固定于固相材料上。
2. 样品或标准品的加入将含有待测物的样品或已知浓度的标准品加入至固相材料上,使待测物与固相抗原/抗体产生特异性结合。
3. 特异性抗体的结合加入与待测物特异性结合的酶标记抗体(如HRP标记的抗体),使其与待测物(抗原或抗体)形成复合物。
4. 用底物发生化学反应加入底物(如TMB或ABTS)作用于酶标记的抗体,使其发生特异性的化学反应,产生可定量检测的颜色反应。
5. 反应终止通过加入反应终止剂(如酸溶液或碱溶液)停止底物的反应。
终止后,颜色反应的强度与待测物的浓度呈正相关。
6. 光密度的测定使用酶标仪或分光光度计测定底物发生反应后的光密度值,通过比较标样/标准曲线,确定待测物的浓度。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优点和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具有以下优点:1.高灵敏度:能够检测到非常低浓度的待测物,通常在ng/mL至pg/mL的范围内。
2.高特异性:通过特异性抗体的配对,能够准确鉴定待测物与特定抗原/抗体的结合。
3.高通量性:在微孔板上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样品,提高了检测效率。
4.易操作性:试验步骤相对简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
5.可定量性:通过与标准曲线比较,能够准确测定待测物的浓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有着广泛的应用:1.免疫学研究:可用于研究各类抗体的水平、亲和力、免疫反应动力学等,揭示免疫系统的功能和机制。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https://img.taocdn.com/s3/m/94b04e21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a8.pn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中的试验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生物体内特定蛋白质和抗体的存在和数量。
本文将根据不同类别,介绍ELISA试验结果的分析。
一、直接ELISA试验结果分析直接ELISA试验是指将已知抗原沉淀于微孔板上,再加入待检测物,之后加入特定抗体进行检测的试验方法。
当待检测物含有对应的抗原,则抗原和特定抗体结合,形成固定的复合物。
此时,待检测物在微孔板中残留,被进一步检测。
如果待检测物中含有特定抗体,则会与预先添加的抗原结合。
根据特定抗体标记的物质进行检测。
直接ELISA试验结果为同轴柱,并且呈现梯度性图谱。
二、间接ELISA试验结果分析间接ELISA试验是指使用抗原沉淀于微孔板上,加入待检测物,并再次加入特定抗体进行检测的试验方法。
在该试验中,患者血清或其他样品中含有抗体,抗体与固定的抗原结合,形成复合物。
之后添加特定抗体,间接ELISA试验的结果为同轴柱,并且呈现梯度性的图谱。
三、竞争ELISA试验结果分析竞争ELISA试验是对样品中的特定物质进行检测的试验方法。
在试管中,抗体与已知抗原结合后,特定抗体标记的物质被加入竞争ELISA反应体系中。
如果合适的特定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竞争结合,则可抑制特定抗体分子与标记物结合,标记物的含量随之减少。
竞争ELISA试验结果为逆向梯度性的图谱,表示抑制率和特定物质的含量呈反比。
四、间接竞争ELISA试验结果分析间接竞争ELISA试验是对患者中特定物质的抗体进行检测的试验方法。
在该试验中,已知抗原沉淀于微孔板上,加入患者样品,之后加入特定抗体。
如果患者样品中含有特定抗体,将与特定抗体竞争结合,导致标记物与它竞争结合量的减少。
间接竞争ELISA试验结果为逆向梯度性的图谱,表示抑制率和特定物质的含量呈反比。
总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一种基于特异性分子识别原理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稳定可靠、敏感度高等特点。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https://img.taocdn.com/s3/m/d0d858d150e2524de5187ed7.png)
讨论报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一.简介 1.定义:指将可溶性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到聚苯乙烯等固相载体上,进行免疫反应的定性和定量方法。
2.基本原理:(1)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2)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3)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由此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大致流程:3.测定类型3.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酶免疫技术中所处的位置这种固相酶免疫测定方法在1971年最初建立时称为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简称ELISA 。
3.2 ELISA 实际是一种抗原抗体反应和酶催化反应具有以下性质:3.2.1 可逆性3.2.2 特异性 抗原抗体的结合发生在抗原的决定簇与抗体的结合位点之间。
化学结构和空间构型互补关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因此测定某一特定的物质,而不需先分离待检物。
3.2.3 存在最适比例酶免疫技术酶免疫组化酶免疫测定 均相酶免疫测定 非均相酶免疫测定 固相酶免疫测定 液相酶免疫测定可用左图表示,即抗原抗体比例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适宜值,二者结合效果都会降低。
3.2.4 敏感性高 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故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3.3 ELISA 的主要测定方法ELISA 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体,各种那个测定方法中均有三个必要试剂:(1)故乡的抗原或抗体,即“免疫吸附剂”(2)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称“结合物”(3)酶反应的底物3.3.1双抗体夹心法3.3.1.1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3.3.1.2双抗体夹心法测抗体3.3.2 间接法测抗体3.3.3 竞争法3.3.3.1竞争法测抗体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等大分子抗原,例如HBsAg 、HBeAg 、AFP 等。
只要获得针对受检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就可用于包被固相载体和制备酶结合物而建立此法。
步骤如图: 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原理及分类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原理及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3fbec90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4.png)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原理及分类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的原理及分类如下原理:将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测样本形成固相抗原-受检抗体复合物;经温育洗涤后,加入酶标二抗,常用羊抗人IgG,在固相上即形成固相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抗体复合物,加入底物后根据显色的深浅确定待测抗体含量。
多用于检测IgG类型抗体。
分类如下1.间接法:最常用的方法,属非竞争性结合试验。
原理:将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入待测样本形成固相抗原-受检抗体复合物;经温育洗涤后,加入酶标二抗,常用羊抗人IgG,在固相上即形成固相抗原-待测抗体-酶标抗抗体复合物,加入底物后根据显色的深浅确定待测抗体含量。
多用于检测IgG类型抗体。
2.双抗原夹心法此法可检测各类抗体,因此双抗原夹心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要高于间接法。
其原理及操作步骤类似双抗体夹心法,也可采用一步法。
由于机体产生抗体IgG的效价有限,一般不会出现钩状效应。
临床上乙型肝炎表面抗体的测定常用此法。
3.竞争法一般抗体检测是较少采用,当相应抗原材料中含有与抗人IgG 反应的物质,而且不易得到足够的纯化抗原或抗原的结合特异性不稳定时,可采用这种方法测定抗体,目前临床运用较多的是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和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的检测。
竞争抗体与待测抗体的特异性及亲和力越接近,则测定的可靠性越强。
4.捕获法又称反向间接法主要用于血清中某种抗体亚型成分(如IgM)的测定,最常用的是病原体急性感染诊断中的IgM型抗体。
原理:先将针对IgM的二抗包被于固相载体,加入待测标本,其中IgM类抗体可被固相抗体捕获,再加入特异性抗原,其与固相上捕获的IgM抗体结合后,加入酶标记特异性抗原的抗体,形成固相二抗-IgM-抗原-酶标记抗体复合物,加底物显色后,即可对待测标本中IgM是否存在及含量进行测定。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c367769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fa.pn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是一种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浓度。
本实验旨在通过ELISA技术,检测和定量分析一种特定抗原在不同样本中的浓度变化。
实验材料和方法:1. 样本制备:收集不同来源的样本,如血清、尿液等,并进行离心分离获得上清液。
2. 酶标板涂覆:将待测抗原溶液加入酶标板孔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使抗原均匀地附着在酶标板表面。
3. 阻断:加入阻断液,封闭未被抗原占据的酶标板孔,避免非特异性结合。
4. 抗体结合:加入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5. 酶标记抗体结合:加入酶标记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形成二抗夹心复合物。
6. 显色反应:加入底物,使酶标记抗体催化底物发生颜色变化。
7. 反应停止:加入停止液,终止显色反应。
8. 测定吸光度:使用酶标仪测定酶标板孔中的吸光度。
实验结果:根据测定吸光度值,我们可以得到不同样本中抗原的浓度变化。
通过比较不同样本的吸光度值,可以了解抗原在不同条件下的表达情况以及不同样本中抗原的相对浓度。
实验讨论:ELISA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尤其在疾病诊断和药物研发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ELISA技术,可以检测和定量分析目标抗原的存在与浓度,从而判断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特定抗原作为目标,通过ELISA技术对其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样本中抗原的浓度存在差异,这可能与样本来源、处理方法等因素有关。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可以进一步探究这些差异的原因,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此外,ELISA技术还可以用于药物研发过程中的药物筛选和药效评价。
通过检测药物对特定抗原的影响,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新药的研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03072297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e.png)
技术创新:新型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不断涌现如荧光标记技术、量子点标记技术等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市场需求: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临床诊断、食品安全、生物医药等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
发展趋势:随着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将朝着更快速、更准确、更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应用领域拓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如肿瘤标志物检测、病毒检测、食品安全检测等为各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荧光标记技术:提高灵敏度降低背景干扰
磁珠分离技术:快速分离抗原抗体提高试验速度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交叉学科领域的应用前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
联合检测: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其他检测方法相结合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流程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发展趋势
PRT SIX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技术创新与突破
自动化技术:提高试验效率降低人为误差
微孔板技术:简化操作减少样本用量
PRT TWO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定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常用的免疫分析技术
通过酶与抗体或抗原的结合实现对目标分子的定量或定性检测
酶可以放大信号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医学等领域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洗涤去除未结合的成分后加入底物显色通过颜色反应判断待测物的浓度。
阻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将抗体先固定在固相载体上再用酶标记的抗原进行检测最后加入底物显色。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报告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d192a5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a2.pn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小组成员】潘晓娟(21000101)陈怡静(21000100)李永乐(21000588)袁理(21000221) 【实验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为酶免疫技术的一种,是在固相载体上进行的免疫酶技术。
其理论依据为:抗原或抗体可吸附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细胞培养板)表面而不改变其特性;抗原或抗体与酶交联后,仍保持其结合活性,同时酶的催化活性不改变;特异性抗原抗体结合后,标记的酶可高效催化底物水解、氧化或还原,产生有色物质,其颜色深浅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量相关。
【实验设计】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有多种设计方案,本组采取抑制ELISA 设计:正常兔血清→兔抗鼠IgG*+HPR-羊抗兔Ig →显色按照实验原理,若未加入未知抗原时,正常兔血清与酶标抗体结合后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能使后来加入的底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显色。
若先将未知抗原与酶标羊抗兔IgG 反应,如未知抗原中含有能与酶标羊抗兔IgG 反应的抗原,则正常兔血清能与酶标羊抗兔IgG 结合量减少,底物显色变浅,甚至不变色。
鉴于此次为首次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包被物正常兔血清与未知抗原兔抗鼠IgG 二者的最佳反应稀释度均未知,故实验采取4个不同稀释度的正常兔血清与4个不同稀释度的兔抗鼠IgG 进行交叉,并设置了只含稀释液和酶标羊抗兔IgG 的空白对照组。
【实验材料】1:200正常兔血清、1:200兔抗鼠IgG 、1:200HPR-羊抗兔Ig 、包被液、封闭液、洗涤液、底物缓冲液(TMB )、终止液 、聚苯乙烯微量细胞培养板、微量加液器、10μL 加样器头、100μL 加样器头、洗瓶、吸水纸、水浴箱。
【实验方法】1、稀释:按照加孔数计算稀释时所需正常兔血清与稀释液的量,倍比稀释1:200正常兔血清至1:1000、1:2000、1:4000、1:8000四个稀释度;2、包被:按下图所示,用100μL 加样器头往聚苯乙烯微量细胞培养板中加入不同稀释度血清100μL/孔,置于4°C 冰箱保存过夜;正常兔血清稀释度3、干燥:取出已包被过夜的培养板,倒掉多余的包被液,甩干后用吸水纸吸掉多余水分;4、封闭:加入150μL/孔的封闭液,放入37°C 恒温箱30min ;5、稀释:按照加孔数计算稀释时所需1:200兔抗鼠IgG 与稀释液的量,倍比稀释1:200兔抗鼠IgG 至1:1000、1:2000、1:4000、1:8000四个稀释度;6、干燥:取出培养板,以洗涤剂冲洗3次,每次3min ,用吸水纸吸掉多余水分;7、加液:按下图所示,加入已倍比稀释的兔抗鼠IgG 50μL/孔和1:200HPR-羊抗兔Ig 50μL/孔(无需稀释后加入),对照组只加入1:200HPR-羊抗兔Ig 50μL/孔,放入37°C 恒温箱30min ;1:1000 1:20001:10001:20001:10001:20001:10001:2000稀释液稀释液1:40001:8000 1:4000 1:8000 1:4000 1:8000 1:4000 1:8000 稀释液 稀释液1:1000/HPR-羊抗兔 1:1000/HPR-羊抗兔 1:2000/HPR-羊抗兔 1:2000/HPR-羊抗兔 1:4000/HPR-羊抗兔 1:4000/HPR-羊抗兔 1:8000/HPR-羊抗兔 1:8000/HPR-羊抗兔 HPR-羊抗兔 ***HPR-羊抗兔 HPR-羊抗兔 ***1:1000/HPR-羊抗兔1:1000/HPR-羊抗兔1:2000/HPR-羊抗兔1:2000/HPR-羊抗兔1:4000/HPR-羊抗兔1:4000/HPR-羊抗兔1:8000/HPR-羊抗兔1:8000/HPR-羊抗兔HPR-羊抗兔 ***HPR-羊抗兔HPR-羊抗兔 ***8、干燥:取出培养板,以洗涤剂冲洗3次,每次3min,用吸水纸吸掉多余水分;9、显色:加入底物缓冲液(TMB)100μL/孔,避光显色5min;10、终止:滴入H2SO4终止反应,利用酶标读数仪测量OD值。
酶联免疫吸附法实验步骤
![酶联免疫吸附法实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ec96c867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1.png)
酶联免疫吸附法实验步骤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简称ELISA)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样品中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以下是ELISA实验的基本步骤。
步骤1:制备试样首先,需要准备样品,可以是血清、细胞上清、尿液等。
样品可能含有目标抗原或抗体,也可能含有其他干扰物质。
样品的准备过程通常包括离心、稀释等步骤,以获得适合实验的样品。
步骤2:涂布固相材料ELISA试验通常使用微孔板(96孔板),每个孔都涂布有特定的抗原或抗体。
涂布的过程包括将抗原或抗体溶液加入每个孔中,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孵育一段时间,使其吸附在固相材料上。
步骤3:阻断非特异性结合为了降低非特异性背景信号,需要在涂布后阻断孔中未被特异性结合的部分。
常用的阻断剂包括牛血清蛋白(BSA),牛阴离子解脂磷酸酰胆碱(BSA-PIPC),非脂阻断剂(Nonfat blocking reagent)等。
阻断剂溶液通常加入每个孔,孵育一段时间,然后将其倒出。
步骤4:加入样品与控制品经过阻断后,样品和控制品被加入每个孔中,以检测其中的特定抗原或抗体。
每个孔可以添加不同浓度的样品和控制品,以建立浓度-效应曲线。
步骤5:孵育与洗涤样品和控制品孵育的时间和温度因实验设计而异。
在孵育过程中,抗原或抗体与样品中的目标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
完成孵育后,需要进行洗涤以去除未结合的物质,减少背景干扰。
洗涤缓冲液通常用洗板机进行,该步骤重复数次。
步骤6:加入检测抗体经过洗涤后,需要加入与样品中目标分子特异结合的检测抗体。
检测抗体通常与酶(如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偶联,以便在后续步骤中进行信号放大。
加入的检测抗体需要与目标分子特异性结合,并在适当的条件下孵育。
步骤7:加入底物经过检测抗体孵育后,需要加入底物以触发酶催化反应。
底物的选择取决于所使用的酶和反应类型。
例如,在HRP酶联ELISA中,一种常用的底物为TMB(3,3',5,5'-四甲基苯基胺)。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fca6f672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868f573.pn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四、全自动酶免工作站
1、加 样 模 块 2、孵 育 模 块 3、洗 板 模 块 4、读 数 模 块 5、控 制 模 块(软件)
医院 计生站 疾控中心
全自动--从加样、孵育、洗涤到数据处理打印报告都由仪器自动完成; 无污染--直接使用原样本试管和原试剂瓶,消除生物污染和试剂污染; 高效率--一次性处理样本量大;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概述
▲ 基本原理: 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以及抗SA)概述
酶结合物与相应抗原或抗体结合后,可根据加入底物的颜色反应来判定 是否有免疫反应的存在,而且颜色反应的深浅是与标本中相应抗原或抗体的量 成正比例的,可根据已知浓度的抗原或抗体的颜色反应的深浅绘制标准曲线并 依此计算出未知样品中抗体或抗原的浓度。
从而引起动物产生抗体或形成致敏淋巴细胞,并能和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 特异性反应的物质。
抗体:是由抗原刺激动物的免疫系统后,由免疫系统产生分泌的能和相 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酶结合物:酶与抗体或抗原、半抗原在交联剂作用下联结的产物,它不仅 具有抗体抗原特异的免疫反应,还能催化酶促反应,显示出生物放大作用。
(药品冷藏箱(2~8℃)) 结果分 析
吸光度 测量
孵育
加入终 止液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流程
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
天平
粉碎机
电动振荡器
移液器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离心机
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操作流程
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
![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8141f6abb68a98270fefa4c.png)
酶联免疫吸附(ELISA)实验具体步骤及详细说明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可以:(1)免疫酶染色各种细胞内成份的定位。
(2)研究抗酶抗体的合成。
(3)显现微量的免疫沉淀反应。
(4)定量检测体液中抗原或抗体成份。
本法首先也是用特异性抗体包被于固相载体,经洗涤后加入含有抗原之待测样品,如待检样品中有相应抗原存在,即可与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特异性抗体结合,经保温孵育洗涤后,即可加入酶标记特异性抗体,再经孵育洗涤后,加底物显色进行测定,底物降解的量即为欲测抗原的量。
这种方法欲测的抗原必须有两个可以与抗体结合的部位,因为其一端要包被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作用,而另一端则要与酶标记特异性抗体作用。
因此,不能用于分子量小于5000的半抗原之类的抗原测定。
我们用在霍乱肠毒素的测定。
HbSAg及HbS的测定。
具体步骤一、包被抗体:用包被缓冲液稀释特异性抗体球蛋白至最适浓度(1~10 ug /ml),每凹孔加0.3 ml,4℃过夜,或37℃水浴3小时,贮存冰箱。
二、洗涤:移去包被液,凹孔用洗涤缓冲液(含0.05%吐温-20)洗3次,每次5分钟。
三、每凹孔加入0.2 ml用稀释缓冲液稀释的含抗原的被检标本,37℃作用1~2小时。
四、洗涤:移去包被液,凹孔用洗涤缓冲液(含0.05%吐温-20)洗3次,每次5分钟。
五、加入0.2 ml用稀释缓冲液稀释的酶标记特异性抗体溶液,37℃作用1~2小时或由预试实验确定作用时间。
六、洗涤:移去包被液,凹孔用洗涤缓冲液(含0.05%吐温-20)洗3次,每次5分钟。
七、加入0.2ml底物溶液于每个凹孔(OPD或OT),室温作用30分钟(另作一空白对照,0.4 ml底物加0.1 ml终止剂)。
八、加终止剂:每凹孔加2M H2SO4或2 M柠檬酸0.05 ml。
九、观察记录结果:目测或用酶标比色计测定(OPD用492nm)OD值。
注意事项1.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吸附于固相载体而成为不溶形式,这是进行酶标记测定的基本条件。
第七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第七章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d37e28e19e31433239689323.png)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一、基本原理 将抗体(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 入待测抗原(抗体)和酶标抗体(抗 原),待反应后充分洗涤,使固相上形 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 最后加入底物,根据酶对底物催化的显 色反应程度,而对标本中的抗原(抗体) 进行定性或定量。
二、技术类型
第七章 酶免疫技术
医学技术系检验教研室 段慧英
免疫标记技术
1.定义:
将抗原-抗体反应与标记技术相结合,用放射性同位素、 酶或荧光素等标记已知抗体或抗原,通过检测标记物,间接 测定未知的抗原或抗体。 2.分类:
放射免疫技术 荧光免疫技术 酶标记技术 发光免疫技术
金标免疫技术
酶免疫技术概述 1、概念 以酶作为标记物标记试剂抗原或试剂 抗体,抗原抗体反应后,通过检测酶 促反应产物,以检测相应抗体或抗原 的分析方法。
3、原理
4.操作步骤
E E
E
E
E
E
E
E
E
E
( +)
( -)
5、特点:
用于抗原和半抗原的定量测定,也可对抗体 进行测定。 酶标Ag(Ab)与样品或标准品中的非标记Ag (Ab)具有相同的与固相Ab(Ag)结合的能力。 反应体系中,固相Ab(Ag)和酶标Ag(Ab) 是固定限量的,且前者的结合位点少于酶标 记与非标记Ag(Ab)的分子数量和。 反应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标Ag(Ab) 的量(酶活性)与样品中非标记Ag(Ab)的 浓度成反比。
微量反应板
返回章目录
2.聚氯乙烯
与聚苯乙烯类似,特点为质软板薄,可切割, 价廉,但光洁度不如聚苯乙烯板。聚氯乙烯对 蛋白质的吸附性能比聚苯乙烯高,但空白值也 略高。 3.微孔滤膜 如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 4.含铁的磁性微粒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c72d6a2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9.pn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进而了解其在疾病诊断、治疗监测和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原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固相免疫测定技术。
在实验中,首先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固相载体(如微孔板)上,然后加入待测样本,通过特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随后,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最后,加入底物产生可检测的信号(如颜色变化),通过光度计测定吸光度,从而定量分析抗原或抗体的含量。
实验材料:1. 微孔板2. 待测样本(血清、尿液等)3. 特异性抗体或抗原4. 酶标记的第二抗体5. 底物溶液6. 洗涤缓冲液7. 标准品8. 光度计实验方法:1. 准备微孔板,将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稀释后固定在微孔板的孔中。
2. 将待测样本加入到相应的孔中,使其与固相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
3. 洗涤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样本。
4. 加入酶标记的第二抗体,使其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5. 再次洗涤微孔板,去除未结合的第二抗体。
6. 加入底物溶液,使酶催化底物产生颜色变化。
7. 使用光度计测定各孔的吸光度,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本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实验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测定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我们建立了标准曲线。
将待测样本的吸光度值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得到样本中抗原或抗体的浓度。
实验数据表明,吸光度与抗原或抗体的浓度呈正相关,符合ELISA实验的预期结果。
实验讨论:本实验中,ELISA技术成功地用于检测特定抗原或抗体的存在。
然而,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如样本的稀释比例、酶标记抗体的活性、底物的稳定性等。
此外,实验操作的标准化和重复性也是保证结果可靠性的关键。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掌握了ELISA技术的原理和操作流程,并成功应用于抗原或抗体的定量检测。
该技术在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https://img.taocdn.com/s3/m/cb753cf9a6c30c2258019e66.pn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介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一种酶联免疫技术。
用于检测包被于固相板孔中的待测抗原(或抗体)。
即用酶标记抗体,并将已知的抗原或抗体吸附在固相载体表面,使抗原抗体反应在固相载体表面进行,用洗涤法将液相中的游离成分洗除,最后通过酶作用于底物后显色来判断结果。
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标本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正比。
此种显色反应可通过ELISA检测仪进行定量测定,这样就将酶化学反应的敏感性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结合起来,使ELISA方法成为一种既特异又敏感的检测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正常值:体内菌群的种类和比例正常,人体处于动态平衡健康状态。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临床意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是酶免疫测定技术中应用最广的技术。
常用的ELISA 法有双抗体夹心法和间接法,前者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后者用于测定特异抗体。
在寄生虫病方面,它用于对疟原虫、阿米巴、利日曼原虫、锥虫、血吸虫、囊虫、弓浆虫、肺吸虫、肝吸虫、血丝虫、旋毛虫病等血清学诊断,这对人医和兽医都很重要。
在病原微生物方面已用于检查链球菌、沙门氏菌、布氏杆菌、结核杆菌、麻疯杆菌、霍乱弧菌、淋球菌、假丝酵母菌等的抗体,还可用于破伤风抗毒素和霍乱弧菌抗毒素的测定以及检测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感染后的抗体,可作诊断。
对立克次氏体还可用以鉴别密切有关的种属。
也有用于检查鹦鹉热衣原体抗体的报导。
试用于病毒抗体检查报告的有:流感病毒、腮腺炎病毒、麻诊、风疹、轮状病毒、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 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脑炎病毒、黄热病毒、狂犬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等,其敏感性都超过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
在免疫性疾病方面有试用作自身疫病抗体测定以及对过敏的诊断,例如检测各种过敏原的抗体、DNA抗体及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红斑性痕疮抗体等等。
在卫生学方面,可用于检测食品中葡萄球菌肠毒素及沙门氏菌毒素等等。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注意事项:1. 底物:各种酶都有对底物的特异性,所以使用不同种类的酶要求有不同的底物。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f04c80b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0e.png)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报告报告人:XXX报告日期:20XX年XX月XX日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特定抗原进行检测并定量分析。
实验方法:1.制备抗原将抗原加入生理盐水中,进行稀释。
将稀释后的抗原加入96孔板的每一孔中,使每孔抗原的浓度相同。
2.制备标准品将标准品加入生理盐水中,进行不同浓度的稀释。
将稀释后的标准品加入96孔板的每一孔中,使每孔标准品的浓度相同。
3.加样本和对照将待检样本和对照样本加入96孔板的每一孔中。
4.加入一抗将稀释后的一抗加入96孔板的每一孔中,混匀后放置于4℃冷藏柜中静置过夜。
5.加入二抗与底物将稀释后的二抗加入96孔板的每一孔中,混匀后加入底物,反应15分钟后停止反应。
6.测量吸光度将反应结束后的96孔板放入酶标仪中测量,计算每一孔的吸光度值。
实验结果:根据抗原和标准品的测量值,得出样品中特定抗原的含量,具体结果如下:样本1: XX ug/mL样本2: XX ug/mL对照组1: XX ug/mL对照组2: XX ug/mL标准品组1: XX ug/mL标准品组2: XX ug/mL实验结论: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所得到的结果,可以证明样品中特定抗原的含量。
本次实验方法可靠,结果准确,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
参考文献:[1]刘桂林.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一氧化碳抗体的方法研究[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0,26(1):57-60.[2]Wang, W et al.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indirect enzyme-lining immunosorbent assay for quantitative detection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A [J]. Anal Chim Acta, 2020, 1113:41-55.。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https://img.taocdn.com/s3/m/f3d9c94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b9.png)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第3页
再加入酶标识抗原或抗体, 也经过反应而结合在固 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酶量与标本中受检
物质量呈一定百分比。加入酶反应底物后, 底物被 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 产物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量 直接相关, 故可依据呈色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因为酶催化效率很高, 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结 果, 使测定方法到达很高敏感度。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第20页
2.1.2 包被方式 将抗原或抗体固定在过程称为包被(coating)。
换言之, 包被即是抗原或抗体结合到固相载体表面 过程。蛋白质与聚苯乙烯固相载体是经过物理吸 附结合, 靠是蛋白质分子结构上疏水基团与固相载 体表面疏水基团间作用于。这种物理吸附是非特 异性, 受蛋白质分子量、等电点、浓度等影响。
第18页
惯用检验方法为: 以一定浓度人IgG(普通为 10ng/ml)包被ELISA板各孔,洗涤后每 孔内加入适当稀释度酶标抗人IgG抗体,保温后 洗涤,加底物显色,终止酶反应后,分 别测每孔溶液吸光度。控制反应条件,使各孔读 数在吸光度0.8左右。计算全部读数 平均值。全部单个读数与全部读数均数之差,应 小于10%。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第1页
1. ELISA原理 ELISA基础是抗原或抗体固相化及抗原或抗
体酶标识。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抗原或抗体仍保
持其免疫学活性, 酶标识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 学活性, 又保留酶活性。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第2页
在测定时, 受检标本(测定其中抗体或抗原)与固相 载体表面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方法使固相 载体上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其它物质分 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显色 1.显色是ELISA中最后一步温育反应, 此时酶催化无色底物生成有色产物, 反应的温度和时间仍是影响显色的 因素,定量反应中,温度和时间力 求准确。 2.显色反应结束时加入终止液终止反 应。
(五)比色
• 定性测定可采用目视比色或比色计(酶标仪) 测定结果。定量测定用比色计测定结果。 • 结果准确性取决于ELISA板底的平整与透明度 和比色计的质量。 • 比色结果的表达以往通用光密度(optical density,OD),现按规定用吸光度 (absorbence,A),两者含义相同。
第四节
其他酶免疫技术
一、均相酶免疫测定
• 基本原理:利用酶标抗原结合抗体形成 复合物后,标记酶的活性发生改变的原 理,在不将复合物与游离酶标抗原分离 的情况下,直接测定系统中总的标记酶 活性的改变,进而推算出待检样品中的 抗原量。 主要用于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的检测.
•分类
非竞争性结合法 均相酶免疫测定 抗体能抑制酶的活性
酶免疫技术概述
4、应用 广泛应用于免疫相关性疾病的诊断 微量蛋白质检测 酶和同工酶检测 肿瘤标志物检测 激素(肽类和非肽类)检测 药物和毒物检测
第一节
概
述
一、常用的酶及其底物: (一)酶选择的要求 ①活性高,纯度高 ②作用专一性强 ③性质稳定,易与抗原或抗体偶联 ④测定方法简便易行、敏感、精确 ⑤酶和底物对人体无害 ⑥酶和底物价廉易得
3.原理
4、特点:
非竞争结合反应 常用于抗原的检测 适用于分子中具有至少两个抗原决定簇 的多价抗原,而不能用于小分子半抗原 的检测
5.操作步骤
1) 包被抗体 。将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联结, 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 2) 加受检标本,保温反应。标本中的抗原与 固相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洗 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物质。 3) 加酶标抗体,保温反应。固相免疫复合物 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 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 中受检抗原的量相关。 4) 加底物显色。固相上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 色产物。通过比色,测知标本中抗原的量。
三、免疫印迹法
(immunoblottingtest,IBT)
亦被称为酶联免疫电转移印斑法 分三个阶段进行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电转移 酶免疫显色定位
基本原理
将不同分子量的抗原经SDS-聚丙烯酰胺凝 胶电泳,分离到不同的区带,再转移到NC膜上, NC膜上的抗原分别与后加入的特异性抗体和酶 标抗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酶标抗抗体复 合物,酶催化底物形成不溶性有色产物,使区 带染色。
②加入待检标本和酶标特异性抗体,温育,洗涤。
③加入底物,温育,形成有色产物,用酶标比色 仪测定结果。显色深浅与待检标本中相应抗体含 量成反比。
竞争法检测HBcAb
标本(含抗体) 固相抗原
底物
E
E
E
E
E
酶标抗体
(2)竞争法检测HBeAb:
①将HBeAb包被于固相反应板上,洗涤。
②加入待检标本和HBeAg,温育,洗涤。
第二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一、基本原理 将抗体(抗原)包被在固相载体上,加 入待测抗原(抗体)和酶标抗体(抗 原),待反应后充分洗涤,使固相上形 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离, 最后加入底物,根据酶对底物催化的显 色反应程度,而对标本中的抗原(抗体) 进行定性或定量。
二、技术类型
3.原理
标本(含抗原)
E
底物
E
固相抗体
E
酶标抗体
4.操作步骤
E E E
E
E
E
( +)
( -)
5.注意事项 如果待检标本中抗原浓度过高, 容易 形成“钩状效应(hook effect)”。钩状
效应严重时,可出现假阴性结果,必要时
可将待检标本适当稀释后重新测定。
(三)竞争法 1.概念 受检抗原和酶标抗原竞争与固相抗体结 合,因此结合于固相的酶标抗原量与受 检抗原的量呈反比 2.应用 可用于测定抗原或抗体
(二)常用的酶和底物 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和底物 (1)来源: HRP在蔬菜作物辣根中含量很 高,纯化方法也不复杂。 (2)催化反应 : D2 H+H2 O2 — D+ 2H2O D2 H为色素原,D为色素。 (3)底物 : 四甲基联苯胺(TMB)、邻苯 二胺(OPD)等。
• TMB经酶作用后由无色变蓝色,目测对比 鲜明,加酸终止反应后变黄色,可在比 色计中定量。(450nm) • OPD灵敏度高,比色方便,其缺点是配成 应用液后稳定性差,而且具有致异变性。
ELISA可用于测定抗原,也可用于测定抗 体,在这种测定方法中有3种必要的试剂: 固相的抗原或抗体, 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 酶作用的底物显色液 A
终止液
反应板
显色液 B
浓缩洗涤液
加样枪与吸头
阴性对照
(一)双抗体夹心法 1.概念 用同一种抗体分别作为酶标抗体和固相 抗体以检测抗原的方法 2.应用: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
(四)间接法 1.概念 用固相抗原及酶标记抗抗体检测抗体的 方法 2.应用 间接法是检测抗体最常用的方法。只要 更换不同的固相抗原,可以用同一种酶 标抗抗体检测各种抗体。
3.原理
酶标二抗 标本(含抗体) 固相抗原 E
E
底物
E
4.操作步骤
E
E
E
E
E
E
E
E
E
( +)
( -)
(五) 双抗原夹心法检测抗体 1.原理 用同一种抗原分别作为酶标抗原和固相抗 原以检测抗体的方法 2.应用 用于抗体的检测
竞争性结合法
抗体能增强酶的活性
酶扩大免疫测定技术:
(enzyme-multiplied immunoassay technique,EMIT)
• 基本原理:半抗原与酶结合成酶标半抗原,保 留半抗原和酶的活性。当酶标半抗原与抗体结 合后,所标的酶与抗体密切接触,使酶的活性 中心受影响而活性被抑制。
二、斑点—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E
E
E
E
E
E
E
E
E
( +)
(-)
6.注意事项
双抗体夹心法中,应注意类风湿因子
(RF)的干扰。如果待检标本中含有RF,
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使用抗体的F(ab’)2
或Fab片段作为酶标抗体可消除RF的干扰。
(二)双位点一步法 1.概念 用针对抗原分子上两个不同抗原决定簇 的单克隆抗体分别作为固相抗体和酶标 抗体,以检测抗原 2.应用 检测抗原,较双抗体夹心法更为简便省 时
③加入酶标HBeAb,温育,洗涤。
④加入底物,温育,形成有色产物,用酶标比 色仪测定结果。显色深浅与待检标本中相应抗 体含量成反比。
竞争法检测HBeAb
标本(含抗体) 固相抗体 酶标抗体 E
E
抗原
E
底物
(七)捕获法
1.概念 先用固相化的抗人IgM抗体捕获IgM,再用 特异性抗原及其酶标抗体检测相应的IgM 2.应用 血清中针对某些抗原的特异性IgM常和特异 性IgG同时存在,后者会干扰IgM抗体的测定。 因此测定IgM抗体多用捕获法
第七章 酶免疫技术
医学技术系检验教研室 段慧英
免疫标记技术
1.定义:
将抗原-抗体反应与标记技术相结合,用放射性同位素、 酶或荧光素等标记已知抗体或抗原,通过检测标记物,间接 测定未知的抗原或抗体。 2.分类:
放射免疫技术 荧光免疫技术 酶标记技术 发光免疫技术
金标免疫技术
酶免疫技术概述 1、概念 以酶作为标记物标记试剂抗原或试剂 抗体,抗原抗体反应后,通过检测酶 促反应产物,以检测相应抗体或抗原 的分析方法。
3.原理
E
固相抗体
底物
标本(含抗体)
酶标抗原 E
E
4.操作步骤
E
E
E
E
E
E
E
E
E
( +)
( -)
(六)竞争法检测抗体 1.原理 同竞争法结合抗原。 HBcAb和HBeAb的测定均采用竞争法,但其
测定具体模式有区别。
2.技术要点
(1)竞争法检测HBcAb: ①将HBcAg包被于固相反应板上,洗涤。
二、酶标抗体(抗原)的制备
1、制备要求: 抗原要求纯度高、抗原性强。 抗体则要求特异性强、效价高、亲和力强、 易于分离纯化和批量生产。
2、酶标记抗体(抗原)的方法 (1)改良过碘酸钠标记法 本法只适用于HRP的交联。 (2)戊二醛交联法 戊二醛是一种双功能团试剂,可以使酶与 抗体或抗原的氨基通过它而偶联 三、酶标记物的纯化及鉴定
3、原理
4.操作步骤
E E
E
E
E
E
E
E
E
E
( +)
( -)
5、特点:
用于抗原和半抗原的定量测定,也可对抗体 进行测定。 酶标Ag(Ab)与样品或标准品中的非标记Ag (Ab)具有相同的与固相Ab(Ag)结合的能力。 反应体系中,固相Ab(Ag)和酶标Ag(Ab) 是固定限量的,且前者的结合位点少于酶标 记与非标记Ag(Ab)的分子数量和。 反应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标Ag(Ab) 的量(酶活性)与样品中非标记Ag(Ab)的 浓度成反比。
微量反应板
返回章目录
2.聚氯乙烯
与聚苯乙烯类似,特点为质软板薄,可切割, 价廉,但光洁度不如聚苯乙烯板。聚氯乙烯对 蛋白质的吸附性能比聚苯乙烯高,但空白值也 略高。 3.微孔滤膜 如硝酸纤维素膜、尼龙膜等。 4.含铁的磁性微粒
四、测定方法 (一)加样加液体 ELISA中一般需进行1次加样和4-5次加液。 在定性测定中虽不特别强调加液量的准 确性,但也需要标准化。例如规定为加 液一滴,加液时加在孔底,避免加在孔 壁上部,并注意不可出现气泡。在定量 测定中则加样加液量应力求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