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一)

合集下载

浅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浅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对策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高层次人才急需的今天,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乃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

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新思路。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养成”本意为培养使之形成或成长。

古人云:“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人的本性自然生成,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也能使人形成或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真正的人才。

大学生养成教育,一般而言是指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

具体地讲,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他们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教育。

它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形成的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条件。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把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作为教育目标,就与时下流行的道德规范教育、道德知识教育有所区别。

道德规范教育和道德知识教育,是把道德原则规范、范畴及相关的伦理知识体系的传授作为主要目标。

养成教育则不同,它更注重大学生的行为训练和品德培养,它是以行为教育为主线,力图在一定的情境、动机与行为方式之问构建稳固的联系。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教育部连续15年的高校师生思想状况滚动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求知欲高、进取心强等优点,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积极健康向上。

当代大学生是值得依赖的一代,是大有希望的一代。

但是,其中的问题亦不可小视.确实存在“大学生不如中学生”的“问题道德素质”。

概括的说,就是基础文明素质弱,较强的道德认同感与较弱的道德实践能力之间存在矛盾。

大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大学生养成教育心得体会(3篇)

第1篇一、引言大学生活是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注重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通过参加养成教育活动,我深刻体会到了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养成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养成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成为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在养成教育中,我们学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了解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参加养成教育活动,我逐渐明白了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

2. 提升综合素质养成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养成教育中,我们参加了各种活动,如志愿服务、社会实践、体育锻炼等,这些活动使我们在实践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加养成教育活动,我认识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是其成功的关键。

3. 促进心理健康养成教育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

在养成教育中,我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

这使我更加自信,更加乐观地面对生活。

三、养成教育的心得体会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养成教育中,我深刻认识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基石。

我们要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信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通过参加养成教育活动,我明白了,一个人只有有了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使我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培养了我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养成教育中,我学会了如何制定学习计划,如何高效地学习。

这使我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优异成绩,还锻炼了我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在养成教育中,我参加了许多团队活动,如班级活动、社团活动等。

这些活动使我明白了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并培养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团队中,我学会了倾听、沟通、协作,这些能力对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

浅谈大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大学生养成教育

Hale Waihona Puke ( 作者单位 : 西北 师范大学 生命 科
三是缺乏健康 、 文明 的生活方式和 7 8
是教育 引导 。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 学 学 院 ) 发展 ・ 月刊
响 ,常常 不 自觉地强调他 们的智力 发 良道德品质 内容 , 认识 和掌握基本的道
浅谈大学生养成教育

展, 而把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 的 德规范 ,履行道德要求的行为习惯 , 从
养成放在次要位置 , 加之从小在父母 的 而不断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 、价值观 、 人 呵护中长大 。有的不尊重他人 , 自我 生观 、 以 道德观 和荣辱观 , 不断坚定 理想
克眼心理 障碍 、 铸造心 民族 的振兴与祖 困的腾飞作 出 自己的 深、 会抄就行” 白白浪费大好时光和宝 矫正 不 良行为 、 。 提高 自身修养 , 促进健康发展 。 贡献 。 贵的青 春年华 , 并导致 了诚实守信 的严 理素质 、
重 缺失 。
三、 大学生养成教 育的途径
为中心; 有的不约束 自我 , 自由散慢 ; 有 信念 , 不断明确努力方 向。
的不遵守公德 , 我行 我素 ; 的不 注意 有
二 是榜 样 示 范 。 师是 对 学 生 进 行 老
自身形象 , 生活懒散 ; 的抽烟酗酒 , 有 有 养成教育的生力军。教师的道德素养 、

的甚 至打架斗殴 ; 有的勤俭节约意识 淡 为人风范 、 言行举止都在学生耳闻 目濡

成教育的内容很多 , 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 人和环境育人结合起来 , 形成 良好 的育
是绝大部 分大学 生思想 比较活 面 :

人环 境 , 学生 在温 馨 、 让 和谐 、 满生 充

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2篇

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2篇

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论文2篇(一)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和途径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

培养正确的习惯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从而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下是该教育的意义和途径的探讨。

一、意义1. 提高学习效率正确的学习习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会让他们更加容易掌握知识,并应用到实践中。

比如,定时定量地复习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更加全面的理解和掌握,从而更好地应对考试和学术研究。

2.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还会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比如,按时就餐、早睡早起、独立自主等行为习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建立起健康的生活习惯。

3. 增强自律性习惯的养成可以培养出一定的自律性。

当一项习惯坚持养成后,学生会习惯性地严格执行该习惯,更容易做出理性的判断和决策,从而增强自律能力。

二、途径1. 规定制定学校可以在管理制度中规定学生应该具备的良好习惯,例如按时上课、认真听讲、按时交作业等。

这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2. 树立榜样学生在大学环境中往往会受到来自同龄人、学长学姐等的影响。

学校可以在推广习惯养成教育时,在学校内树立一些习惯养成的先进模范,让他们成为学生学习习惯的榜样。

3. 培养自主性学校教育要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学生自主地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时间表,自主选择使用什么学习方法,从而更好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制定奖惩办法奖惩制度是促使学生自发养成正确习惯的重要手段。

学校可以制定一些奖励和惩罚政策,鼓励学生积极地养成正确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二)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大学生习惯的养成涉及到日常学习、生活等多方面,因此,制定出一套完整的培养习惯的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

本论文将就此探讨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一、方法1. 按照计划设置学习和生活时间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建立起一定的时间规划和时间安排。

浅谈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一)

浅谈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一)

浅谈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一)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必要性途径论文摘要: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手段。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既是塑造大学生健康主体人格的重要途径,又是大学生道德素质的生长点。

相对于传统的社会本位教育、精英教育,在现代的大众化教育时代.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有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

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需要注重器物浸润教育、制度规范教育,强化道德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教育,需要形成家庭、学校、社会、自我“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性互动格局.以形成多维度、多方式的融教模式。

养成教育对大学生来讲,可以起到明是非、识良莠、辨善恶、知荣辱、修德行、定心志的功效,促进大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使道德得以内化,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生存发展观,进而促进大学生的终极关怀。

养成教育最终目的以求达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育化功效,使当代大学生成为自觉、自律、自立、自强的新型大学生。

养成教育意义重大,一方面,从学生个人角度讲,可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另一方面,从整个民族的视角来看,可促使精神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内涵所谓“养成”不是指单纯追求绝对化的知识及其讲授上、片面追求学科知识逻辑的简单的“线性教育”,而是在生活中、与人交往中、社会实践中对知识的的咀嚼、消化、融汇、升华.自觉地修养自己的德性,使道德成为直觉的意识、自然的习惯、自动的行为,使个体成为道德自律、内外兼修、品行高尚之人。

所谓“养成教育”,狭义上单指人良好道德品行和规范行为习惯的养成;从广义上讲,其指人的基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涉及知识结构、思维方法、生存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和教育.其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通过外在教育的教化和自我内化,经过“外育”和“内修”形成内外结合完善的系统的教育。

大学生养成教育浅析论文

大学生养成教育浅析论文

大学生养成教育浅析论文养成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可是,目前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对于部分大学生缺乏文明习惯养成的现象,高校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养成教育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养成教育浅析论文篇一《浅析大学生养成教育》[摘要]养成教育对于培养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可是,目前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对于部分大学生缺乏文明习惯养成的现象,高校应该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于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的发展方向已由应试教育逐步转向素质教育,这是以提高人才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是一种更加注重人才人文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人才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说更加重视使大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

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对养成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抓好养成教育,小而言之,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而言之,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促进国家的繁荣富强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所必须重视的一个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首先,当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存在着许多人格缺陷。

如缺乏生活阅历,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心理表现不成熟,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其次,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文明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

具体表现为: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存在悲观情绪、沉沦情绪,学习和生活都存在着麻木状态;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没兴趣,有的缺课、逃课,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

大学生养成教育

大学生养成教育

大学生养成教育学校名称: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部门:城轨分院线路维护部姓名:田晓丽联系电话:电子邮箱:论大学生养成教育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净化学生的心灵,增强学生的文明礼貌修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相处,学会求知。

学校把文明礼貌教育纳入了德育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开展了“学生文明礼仪”系列教育活动。

文明礼貌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

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貌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文明礼貌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序、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

重视、开展文明礼貌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明礼貌是个体之间的一种行为规范,它是在人们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步形成的。

文明礼貌能够体现个人修养,国家魅力,民族气质。

大学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加强大学生文明礼貌,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文明礼貌绝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表现形式,它是与人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密切相关的,是其内在的道德、文化和艺术修养的反映和折射。

因此大学生学习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同时,还要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在勤奋求知中不断的充实自己,以提高自己的礼仪修养水平。

文明礼貌能提高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

文明礼貌最初的功能就是用以规范社会秩序和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

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就是关于人际交往态度、方式、方法、礼节的学习,如何介绍自己、如何与他人交往等等,这对于大学生而言是他们走向社会必须掌握的“通行证”。

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正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

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依赖。

浅析大学生养成教育途径

浅析大学生养成教育途径

浅析大学生养成教育途径新时期应深刻认识养成教育的内涵和内容,针对大学生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探索养成教育的实践途径: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重视养成教育;整合多方面力量,保障教育的生态环境,培育养成;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带动养成;加强制度规范建设和教育,强化养成;開发第二课堂,注重实践教育,深化养成。

标签:大学生;养成教育;内涵;内容;存在问题;途径一、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1988年《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养成教育首次在官方文件中被提出。

后期许多学者对养成教育的涵义有不同的见解。

多位学者普遍认为养成教育是根据一定的规范和要求,通过实践活动使个体或者受教育者行为规范化的教育过程。

曾艳波在文章“从养成教育看青少年的素质提升”中认为养成教育是通过教育者的培养和青少年的学习修养,形成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全面素质。

[1]林德宏在“养成教育:生态学教育”一文中所言“个性一定是因人而异的,高度非标准化的,只能是在自己内部逐渐成长出来的东西。

个性的养成靠自己的自觉,悟性,靠长期的积累,没有标准化的方法,更没有保证成功的万能的方法”。

[2]众多学者对养成教育的定义均独到的见解都体现了培养、训练和习惯。

纵观养成教育定义的界定,本文认为养成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规范的训练或客观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受教育者自觉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以大学校园为载体,按照高等教育的规律对大学生进行有规律、有目的、系统规范的训练,通过建设大学校园物质环境与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引导,进而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道德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教育过程。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关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也是众说纷纭,但学界普遍认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在传承的基础上提出更丰富的内容。

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养成教育应包括心理素质养成,行为规范养成,学习能力和方法养成,创新精神养成和审美情趣养成。

浅谈大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大学生养成教育

浅谈大学生养成教育作者:任延光来源:《读写算》2012年第02期摘要:现代高校教育的主要目标和职责是教给大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而养成教育则是教会学生做人的基础。

养成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校,养成教育,大学生一、养成教育的内涵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德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智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锻炼身体的习惯。

”养成教育是一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主张通过严格管理、规范行为、外在培养于自我内化等多种教育手段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它侧重于行为习惯养成。

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知、情、意、行” 等素质,使之形成良好的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及发展方向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习惯能决定人的命运。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曾经指出:“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因此,大学生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1、养成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

现代高校的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性格上存在着一些不足。

由于缺乏生活阅历,无独立生活经历,心理表现不成熟,遇到困难就表现出脆弱心态,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由于大多数学生娇生惯养;在性格特性上常常表现为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

这些缺陷如果不进行“治疗”,这些大学生即使学到了很深的专业知识,也难于在社会上立足,因为他们还不具有完善的人格。

所以,在大学时代要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完美人格的塑造,用养成教育手段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人意识。

2、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文明的学习习惯。

有些大学生存在着学习自觉性差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刻苦精神,缺乏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性不强,还有个别学生对学习没兴趣、有的缺课、逃课,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

大学生养成教育

大学生养成教育

大学生养成教育
大学生活不仅仅是学习,养成习惯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作为大学生,要学会自律。

要早睡早起,有规律的睡眠和饮食,才能专注于学习,有助于身心健康。

同时,要学会把时间合理安排,让自己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使学习加有效率和高效。

要克服惰性,少玩电子游戏,避免上网少读一些没有价值的书籍,尽量努力去学习更多的东西,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要注重心理调节。

大学生期间,要克服考试焦虑,保持乐观的心态,学习的时候要充满信心,坚持自己的目标,不被外界影响,不盲从别人,多学习系统性知识,勤奋刻苦。

最后,要养成正确的思维和行为习惯。

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放在别人的位置上想,多了解他人的感受,学会宽容,远离小见,要培养独立自主的思想,能够有担当的精神,懂得放弃,同时要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总之,大学生活要求我们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养成合理有效的习惯,以塑造一个有礼貌、有自律、礼让、有担当的形象。

只有养成这些好习惯,才能走更远的路,把握大学学习的良好开端。

- 1 -。

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中坚力量,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而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也成为了现代大学教育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主要包括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职业素质等方面,下面笔者将从这些方面为大家探究大学生的养成教育。

1. 思想道德的养成教育思想道德素质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文明的相互融合体现。

大学生思想道德的先进性,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关系到个人的人际关系,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进步。

因此,在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中,思想道德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重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必须引起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高度关注,制定科学、合理和针对性的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计划,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和监督,使大学生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和充满爱心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次,要坚持德育为先,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

德育是大学教育的重心,既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质。

因此,在学校里,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的课堂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使学生在情感、道德、法律等方面建立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最后,以教师为主体,建立有效的思想道德教育机制。

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需要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因此要注重大学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思想道德教育机制,建立一套工效高、评价严谨、稳定可持续的思想道德教育管理机制和评价机制。

2. 文化素养的养成教育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是衡量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实现自我理想和追求人生价值的内在动力。

在现代化的社会,拥有充足知识和优秀的文化素质,对于大学生的未来成长和引领中国现代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因此,大学生文化素养的养成教育也逐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首先,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大学生文化素养涉及到语言、文学、语言、艺术、思维等方面,它涵盖了知识面和人文素养,是大学生在生活实践中的自我实现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

大学生养成教育自我(5篇)

大学生养成教育自我(5篇)

大学生养成教育自我(5篇)高校生养成教育自我(5篇)高校生养成教育自我范文第1篇灯塔――抱负信念的点燃抱负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肯定熟悉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产生坚决不移的信仰、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很多事实证明,抱负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生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

抱负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兴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简单,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将来的盼望和曙光。

同时,抱负信念还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成为人生力气的源泉。

高校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进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如何面对挫折、克服困难等等。

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需要指导、关心他们确立科学崇高的抱负信念。

高校生对自己的将来及人生普遍满怀盼望和向往,但由于学问及人生阅历的局限、虚假信息的蒙蔽、社会负面的影响、不良思想的干扰等因素,简单导致良莠不分,是非不明。

在这种状况下,自我教育也就无从谈起。

因此,要提高高校生的自我教育力量,首先要点燃他们的抱负信念,同时应达到这样一个境界:一方面能使他们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其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静,避开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惘;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他们不断地追求人生目标,塑造高尚人格,这也正是自我教育力量养成的“燃点”和起点,是引航的灯塔,更是推动的风帆。

起点――自我意识的明晰自我意识力量指的是自己对自己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角色、地位,以及所担当的作用和责任的熟悉力量及信念、荣誉、良心、尊严、义务、责任心等构成的自我意识结构。

自我意识是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进展起来的,并且随着人的素养提高而渐渐提高。

和中学时期相比,高校生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自我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更高的层次上探究、熟悉、评价自己和他人。

试论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试论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试论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初探摘要:高校大学生习惯养成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意义极其重大:规范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使大学生成为“中国梦·青年梦”的合格接班人。

良好的习惯可以使大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同时发展,好习惯使人终生受益,坏习惯祸害终生,影响人的一生。

因此,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颇为重要,对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和个人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大学阶段应该重视习惯养成教育。

关键词:大学生;习惯养成;高校教育一、大学生习惯养成的内涵与重要性教育关乎国计民生,它的重要性人尽皆知,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习惯就是教育。

由此可见好习惯的养成和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好习惯需要后天培养,是后天学习养成的教育,习惯不是人天生就具有的,而是在日积月累中一点点养成的。

当代大学生每个人都有一些习以为常良好的习惯行为,这不是从“娘胎”与生俱来的,也不是立竿见影瞬息形成的,而是在点点滴滴中一点点形成的,形成的习惯有好有坏。

好的习惯促进我们进步与发展,坏的习惯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所以一个好的习惯是每个人所应该必须具备的,好的习惯贯穿人的一生,从各个方面都可以体现出好习惯的重要性和带来的利处,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形成命运。

在大学学习的时期是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这个时期也是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时期,珍惜这个时期的黄金时间,重视行为习惯的教育与培养,重视良好道德习惯,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素质的成效,促进其终身发展。

在当代大学生中有一部分“不养成什么习惯的习惯”,好高骛远、朝令夕改,今天想这样,明天想那样,长久以来一事无成,种种好习惯养成也很难实现。

好习惯养成需要毅力,更需要一种坚持和自律。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好习惯的养成固然也是最可怕的,没有一个好的习惯就等于没有一个行为的准则,也没有一个行为的标杆,就等于不知道何时该做什么事,做什么事是正确的。

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引,没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盘,那么做的事情也是没有规矩的一团混乱。

大学生养成教育初探论文

大学生养成教育初探论文

大学生养成教育初探论文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养成教育十分必要,这是由大学新生存在的目标缺失、心理不适、缺乏自律、独立性差等问题决定的。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养成教育初探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养成教育初探论文篇一《浅论大学新生养成教育》论文摘要:在大学新生中开展养成教育十分必要,这是由大学新生存在的目标缺失、心理不适、缺乏自律、独立性差等问题决定的。

要在这一群体中开展养成教育,可以采取充分利用军训教育;抓好入学教育,树立明确目标;扎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快推进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建设,不断提高辅导员素质;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良好氛围等多种有效方式。

论文关键词:大学新生;养成教育;途径探析一“养成教育”一词是从军事教育那里借用的,指的是对军人的纪律观念和良好作风的培养。

具体地讲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青少年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教育,它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形成的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条件。

它包括德性养成、行为养成、习惯养成、心理养成、人格养成等众多内容。

它的终极目标是培养人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也是素质教育的三大核心任务。

它具有规范性、实践性、长期性形成的超前性和效益的滞后性等特点,具有导向功能、制约功能、认知教育功能、“深加工”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包装”功能等七大功能。

它的本质是强化与内化统一于青年学生个体发展全过程的和谐教育,是他人教育指导下的自我教育。

目前学界对养成教育的定位大多为中小学生,只有部分涉及对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探讨。

随着时代的变化,大学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养成教育对于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来说逐渐成为了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对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开展养成教育就是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思想、需求等各方面的特点出发,研究培养他们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浅谈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一)

浅谈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一)

浅谈大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教育(一)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道德行为师德建设论文摘要:针对大学生文明道德的现状,提出了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和未来相当长时间内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

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在新形势下推进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着眼于做人的基本素质,并以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为主要内容,通过系统完善的的教育过程与环境使一个人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模式的一种教育活动。

具体地讲,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青少年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教育,它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而形成的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

养成教育是一种实践性、体验性极强的过程教育,只有当某种行为方式成为个体性格中稳定的、长期的需要和倾向时,才可以说养成教育是成功的。

l大学生道德行为方面存在的问题1.1学习习惯不良,学习自觉性差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集中,缺乏自信心;体现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缺乏主动性、刻苦精神、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涣散;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学习基础差,学习没兴趣,上课迟到、缺课、逃课,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考试作弊。

学习习惯差表现为:缺乏自主学习意识,上课看闲书,说闲话,玩手机短信,课后玩电脑游戏、通宵达旦上网等。

1.2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不强具体表现为:宿舍卫生差,动手能力差;就寝时间随意性强;饮食习惯不好,随意花钱现象严重,某些学生吸烟酗酒现象严重。

在现代生活消费意识熏陶下,加上当代的大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的优越条件,我们的大学生大都缺乏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理念。

大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大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大学生养成教育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们对于大学生的期望也越来越高。

大学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而如何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行为素质,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大学教育中加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素质,已成为大学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养成教育的概念养成教育是指通过一定的教育方式,在理论和实践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素质,使其成为有益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人才。

养成教育注重的是对学生的整体教育,旨在使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注重其思想和品德的培养。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必要性1、实现国家发展战略。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迈向国际化、现代化的步伐,而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之材。

只有养成具有国际化视野、现代化素质和人文情怀的大学生,才能支撑起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2、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是培养综合性人才的主要阶段,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并注重他们的思想和品德的培养。

只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素质,才能为大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3、创造和谐社会环境。

学校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员,其言行举止直接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只有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素质,才能保证其在社会中的行为符合道德规范,从而添砖加瓦,创造和谐社会环境。

三、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1、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作为未来的社会建设者和发展者,大学生应当具有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应当对祖国和人民充满热爱和责任感。

学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大志向,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和进步而奋斗。

2、加强思想教育。

珍视思想教育是大学养成教育的必备内容。

要引导大学生勇于探索真理,坚定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

3、注重道德教育。

知识、技能并非是大学生发展的唯一因素,道德观念则是大学教育的重点之一。

学校要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以正义、公正、诚实、勇敢、宽容、友爱为立身之本。

大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大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大学生养成教育论文一、强化大学生养成教育,深化德育效果的具体做法1.制定明确规范,使学生行有所依针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首先要有明确的规范制度来约束他们,让养成教育从口号落实到实际,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现制定出一系列的明文规定。

如学生的仪表要求,穿着得体,不穿领口过低,裙子过短的服装,穿着要符合学生的形象;学生在食堂打饭时应该自觉排队,有礼有序,不得插队;饭后,自觉将餐盘送到餐盘回收处;住宿管理问题,晚上如有事不在校住宿需要向辅导员请假,批准后向宿管处报备方可出行。

这些规定,都明确的规范了学生的日常行为。

学生无论在做什么,去哪里都有相关的规范进行制约。

在制定规范时,学校主要注重两个方面,就是全面和详细。

“全”指的就是让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都能找到明确的制约;“细”指的就是在各个方面,都会有详尽的解释,无论你犯了怎样的错误,都可以找到可以依据的规定。

在规定实施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切身感受,根据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加以及时改进,也要积极吸纳学生的建议,适当修改较牵强、严苛的规定。

规定不仅要全方位、细致,也要合乎情理的。

2.激情明理,让规范深入学生内心对每一个人来讲,做任何事情都会有先入为主的观念,所以想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其从根本上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只有让学生在潜意识里觉得所做的事情是对的,他才会心甘情愿的完成这件事情。

从内心树立起来的观念,才会根深蒂固。

所以激情明理,用学生乐于喜爱的方式给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适应环境,潜移默化的加强他们对正确的认知,进而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校在新生入学军训结束后,辅导员就会利用每周日晚自习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常规教育。

学校有定期的宣传周,在宣传教育周期间,校学生干部会宣讲大学生的相关行为规范,让他们牢牢记住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其有据可依。

新生在入学报到后,学校会组织“校园一日游”的活动,让学生们看到美丽清新的校园,井井有条的实验室,整洁舒适的寝室;让学生们看到图书馆里,学长们的刻苦努力;让学生们看到,每个班级里数不清的荣誉。

浅论大学生养成教育(一)

浅论大学生养成教育(一)

浅论大学生养成教育(一)论文摘要:养成教育不仅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高校应从道德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创新思维等方面强化大学生的养成教育,并注意教育和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相结合,积极引导大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

论文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手段当代大学生在个性心理特征及思想道德等方面,与以往大学生相比具有一些不同的特点:首先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自我认知和情绪调节能力不强,依赖性强;其次,普遍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缺乏自主学习意识;第三,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第四,价值观念的急剧变革导致了大学生在行为取向上的诸多变化,影响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增加了学生思想的不确定性。

针对这些特点,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不能把握养成教育工作的特殊性,未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个性差异及对其思想道德要求的层次结构,不能恰当地确定养成教育的内容、目的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

二是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特点,针对性不强。

三是养成教育的内容不能与社会现实进行同步互动。

四是养成教育不能有效挖掘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潜能,促进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发展。

一、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容针对以上问题,我们的高校教育工作者应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养成教育:(一)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道德品质是人们进入社会道德生活以后,在不断地处理围绕着他本人而发生的种种道德关系,不断地进行各种各样的道德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反映为具有独立、理性、自为、自由的人格。

学校对大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教育中要做到:其一,针对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创造适用于大学生心理特点的实践活动,在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和道德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的实践过程中,发挥创新能力、感受社会道德生活、加深道德认识、主动自觉地进行道德评判和选择,实现自己道德人格的不断发展和递升。

其二,应有效地运用榜样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树立先进典型,宣传典型的先进事迹和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大学生的养成教育(一)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养成教育;对策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日益发展、高层次人才急需的今天,对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显得尤为迫切。

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品质与素质,对于大学生的全面成长成才,对于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乃至对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起着重要作用。

从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和分析,提出加强大学生养成教育的新思路。

一、大学生养成教育的内涵
“养成”本意为培养使之形成或成长。

古人云:“始生之者天也,养成之者人也。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人的本性自然生成,后天的教育和培养也能使人形成或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真正的人才。

大学生养成教育,一般而言是指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或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的教育。

具体地讲,大学生养成教育是一种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教育,是使他们具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技能的教育。

它通过教育者长期培养、反复训练、受教育者自我约束、自我控制形成的一种不需要任何外力监督和内部动机就能自然表现出来的健康的思想素质、道德素质、行为习惯和生存能力,这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条件。

大学生的养成教育,把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德作为教育目标,就与时下流行的道德规范教育、道德知识教育有所区别。

道德规范教育和道德知识教育,是把道德原则规范、范畴及相关的伦理知识体系的传授作为主要目标。

养成教育则不同,它更注重大学生的行为训练和品德培养,它是以行为教育为主线,力图在一定的情境、动机与行为方式之问构建稳固的联系。

二、大学生养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教育部连续15年的高校师生思想状况滚动表明,当代大学生具有思想活跃、求知欲高、进取心强等优点,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积极健康向上。

当代大学生是值得依赖的一代,是大有希望的一代。

但是,其中的问题亦不可小视.确实存在“大学生不如中学生”的“问题道德素质”。

概括的说,就是基础文明素质弱,较强的道德认同感与较弱的道德实践能力之间存在矛盾。

(一)大学生养成素质的现状
l、社会责任感较强,能够诚信做人、诚信办事,但社会公德意识和诚信意识有所欠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沉淀在中华民族血液中的民族魂,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兴衰荣辱而浴血奋战、死而后已。

当代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推崇有加,推崇诚信做人、诚信办事,对腐败等社会丑恶现象深恶痛绝,对英雄模范人物十分向往,能够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起到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作用。

为希望工程捐款、义务献血、参与环保、参加志愿者活动等,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好评。

但是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公德意识有所欠缺。

有的学生不遵守公共秩序,随地吐痰,乱扔杂物,上车不排队;有的学生不爱护公物,在课桌上面乱刻乱划,对公共图书“各取所需”,任意撕页或“开窗口”;有的学生诚信意识淡薄,考试作弊现象严重;有的学生对发生在身边的事情采取事不关己、不闻不问的态度,社会责任感欠缺;有的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差。

2、热爱学习,热爱生活,追求进步,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文明的生活习惯
应该看到,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刻苦努力,积极进取,如饥似渴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日后更好地报效祖国和造福于人民积极充实自己,这是大学生冲的主流现象。

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考人大学后产生了万事大吉的思想,因而放弃了拼搏精神,“60分万岁”已成了部分学生的至理名言。

部分大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自觉性差。

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学习的主动性差,经常缺课、逃课,上课看闲书、说闲话、发短信,课后玩网络游戏等等。

有的学生缺乏文明的生活习惯,生活能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不强。

具体表现为:宿舍卫生差。

动手能力差,就寝时间随意性强,饮食习惯不好,
随意花钱现象严重,甚至某些学生吸烟酗酒。

有的学生过分追求物质享受,盲目攀比。

一掷干金,对父母、家人的艰辛毫不体谅。

3、关注生态环境,重视生态环境道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但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有待加强生态环境道德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人对环境的责任以及确定环境道德价值目标。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生态环境道德对于建立全球生态新秩序,保护地球家园越来越重要。

面对诸多环境危机,建立和完善生态环境道德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共存的和谐发展模式就成当务之急。

大学生基于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人对环境的责任以及确定环境道德价值目标等方面出发,能够积极倡导和实践生态伦理。

但是,大学生的一些观念和实际行为阻碍着生态环境道德的形成和实践。

因受“人类是地球的主人”、“人定胜天”、“征服自然”等思想的影响,对自然环境和动植物缺乏应有的尊敬、爱心和同情心,以至做出捕捉野生动物为美食,甚至以折磨野生动物为乐等残忍的事情。

4、网络道德的重要性得到认同,但网络道德的内化程度不高,网络道德行为尚有欠缺
网络是人类高科技与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最大成果,拥有与现实社会一样广阔的空间,亟需建立和完善与现实世界一样的网络伦理、网络规范与网络社会制度。

网络道德是指人们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信息道德规范,包括在网络信息的交流与利用中遵守信息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尊重知识产权、抵制信息犯罪等内容,是网络时代所特有的社会道德。

就目前来说,网络世界是青年人主宰的天下,是以大学生引导网络发展和网络规范的虚拟世界。

以大学生为主导的青年人在网络上积极建构和发展自己理想的道德规范和社会结构。

进行着各式各样、花样翻新的试验和实践。

他们通过总结网络使用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信息道德规范,以及指导和约束网络言行的道德意识,在政府主导理念的指导下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网络道德。

但是,也有一些学生对网络道德的认识不够,认为网络的虚拟空间不需要讲道德,道德是现实生活中的事;一些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不严格遵守相关的网络道德以及网络法规;还有少数学生养成了不好的网络习惯,沉迷于网络星座、网络属相和网络算命的泥淖之中,甚至滑入了网络犯罪的深渊。

(二)大学生“问题道德素质”产生的原因
1、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给教育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
市场经济有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它具有突出的积极作用,不仅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而且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它具有自身的局限性,如市场行为盲目性与自发性,部分市场主体的本位性与唯利性等。

这些功能缺陷反映到政治生活中就会导致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影响到思想领域则容易滋生本位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

在市场经济确立和发展这样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伦理道德体系有不少方面已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德理论、规范体系又尚未完全建立起来,于是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作为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从而削弱了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的效果,出现了道德评价紊乱,道德监督、调控失灵,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滑坡”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