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及防治问题调研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的排放研究报告

二氧化碳的排放研究报告

二氧化碳的排放研究报告研究报告:二氧化碳的排放一、引言二氧化碳(CO2)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的增加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以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二、数据收集1.收集二氧化碳排放源的数据:包括工业排放源、交通运输尾气排放和能源消耗等。

2.收集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数据:通过监测站点获取全球不同地区的二氧化碳浓度数据。

3.获取气候变化数据:收集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数据,评估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联系。

三、二氧化碳排放情况1.工业排放:工业过程中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

主要的工业部门包括发电厂、钢铁厂和化工厂等。

2.交通运输尾气排放:私家车、公共交通和货运车辆等交通工具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

3.能源消耗:家庭和商业场所的用电和供热也会导致二氧化碳的排放。

四、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1.全球平均浓度上升:根据收集到的监测数据,二氧化碳的浓度自工业革命以来持续上升。

目前,全球平均浓度已经超过400ppm。

2.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二氧化碳浓度存在差异,工业化程度高的地区浓度相对较高。

五、气候变化影响1.温度上升: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2.极端天气事件增加:气候变暖导致了极端天气事件(如暴雨、干旱和飓风)的频率和强度增加。

3.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和海洋膨胀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

六、应对措施1.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发展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减少工业和交通尾气的二氧化碳排放。

2.促进能源效率:改善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进一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3.植树造林:通过植树造林增加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帮助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

七、结论二氧化碳的排放对气候变化造成了重大影响,全球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应对气候变暖和其引发的各种问题。

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

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

19EXPERIENCE区域治理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池州市青阳县生态环境分局 孙磊摘要:自从工业革命之后,资本型产业、源密集型产业迅速发长,产业规模日益增大,产生了大量的能量消耗,排出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这些气体在最近几十年内已成为全球温度迅速上升的主要元凶。

温室气体的过度排放加剧了全球变暖,这已被世界公认。

本文围绕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为核心,对我国各省区历年碳排放量状况进行对比,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碳排放减排对策,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碳排放;能源;省区;对策中图分类号:TK42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7-0019-0003目前,国际社会针对这一方面给予了高度重视,并对各工业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作了规定。

本文从省区尺度入手,认为若想真正提高减排质量,就要明确各省区碳排放现状及成因,以便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减排措施,真正实现科学减排的目的。

一、我国碳排放量状况经专业结构研究推算后得出,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高达100亿吨,同比增长了2.3%,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中占据30%。

通过这一个数据便可发现,2018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并不乐观。

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发现,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900309亿元,2019年GDP增长6.3%,可见2018年万元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高达1.11吨。

按照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了3.6%左右的指标要求,2019年万元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多达1.07吨,增长速度在2.47%之内。

在单位GDP 二氧化碳排放量相对稳定的状况下,201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了6.3%,在原增加基础上减少了3.91吨(如图1所示)。

二、我国各省市区碳排放现状(一)平均碳排放系数通过平均碳排放系数,便可了解各区域不同能源结构下单位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综合效应。

(如图2所示)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山西省、内蒙古、河北省、安徽省、上海等省市平均排放系数偏高。

碳排放调查报告

碳排放调查报告

碳排放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在全球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碳排放成为造成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控制和减少碳排放量,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本次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和分析我国各行各业的碳排放情况。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统计的方式,结合有效样本和问卷调查,全面了解各行业的碳排放状况。

三、调查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我国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能源行业能源行业是导致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

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和使用都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随着工业和交通的发展,我国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导致了碳排放量的大幅上升。

2. 工业制造工业制造过程中所使用的材料、设备和工艺都会产生相应的碳排放。

其中,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是碳排放较为严重的行业。

这些行业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原材料的加工、生产过程的燃烧以及废气的排放。

3. 交通运输交通运输是另一个重要的碳排放来源。

随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和运输需求的增加,车辆尾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数量剧增。

此外,船舶和航空运输也对碳排放量有一定的贡献。

4. 生活与建筑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建筑行业也对碳排放贡献不小。

生活方面,居民用电、取暖、煮饭等活动都需要能源,其消耗量大部分来自煤炭和天然气,从而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

建筑行业方面,建筑材料的生产和施工过程都会产生碳排放。

五、未来展望在认识到碳排放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后,我国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来降低碳排放量。

例如,加强能源转型,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另外,对工业和交通行业进行减排措施,推进绿色建筑以及促进低碳生活的发展也是重要的方向。

总结: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国各行各业碳排放的情况,并且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未来,希望能够加强碳排放的管理和监督,实现低碳经济的发展,为环境的保护和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谈我国碳排放的危害及对策建议

浅谈我国碳排放的危害及对策建议
的 需 求 量 也 急 剧 增 大 , 因 此 碳 排 放 不 断 增 加 , 那 么 研 究 如 何 降 清 洁 能 源 , 改 变传 统 能 源 消 耗 量 大 的弊 端 , 必 须 在 科 技 研 发 上
低碳排放量有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 。
H 二 、 降 低 碳 排 放 的 对 策 和 建 议
《 豫瓣 %黪 ?% % 1 ∞§i自§∞ 经济与法 强赣 %琴《《%| ? C鹞s 鹅 《 镞 4 《 鳞辑謦 ? l 锈 辑 i % 黩 % % 瓣 % | 一¨—● 44 激 o 自 } - 、 、 ∞ O % L ‘
浅 谈 我 国碳 排 放 的 危 害及 对 策建 议
加 大投入力度 。可 以借鉴德 、美等发达 国家的先进经验 ,加大 清 洁 能 源 的开 发投 入 力 度 ,着 力 发 展 核 能 发 电 和 水 力 发 电 , 以
满足人们需要 。 3 加 快 发 展 第 三 产 业 , 促进 对 外 贸 易 、 城 市 不 仅 是 人 们 生 产 和 生 活 高 度 集 中 的 地 方 , 而 且 也 是 能 从 政 策 上 鼓 励 社 会 大 众 积 极 从 事 第 三 产 业 , 一 是 制 定 适 合 源 资源 消耗量大 、环境污 染高度聚集 的区域 ,是碳 的主要 排放 区 , 目前 我 国大 多 数 城 市 都 处 于 工 业 化 进 程 能源 消 耗 量 大 , 环 并促进 第三产业发 展的有力政策 ;二要使现代 制造业与服务业 保 投 入 力 度 不 大 , 因 此 ,建 立 城 市 低 碳 经 济 发 展 体 系 ,依 靠 技 有 机 结 合 ,如 大 力 发 展 第 三 方 物 流 , 提 升 物 流 服 务 业 的专 业 化 术 进 步 大 力 节 能减 排 ,加 强 环 境 治 理 , 树 立 低 碳 意 识 , 降低 二 程度 ;三是制定完 善的行业标准和行 为规范 ,以满足社会大众 氧 化碳排 放量 ,走 向绿色和 低碳经济 ,是我 国实 现社会现代化 对服务 的要求 ,培 训服 务行业工 作人 员 的专业 能力,提升服务 发 展 的 必 由之 路 ,意 义 重 大 。 ( 一)调整产业结构

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策略调查研究

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策略调查研究

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策略调查研究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而二氧化碳排放则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各国纷纷制定出许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策略。

本文将对当前的二氧化碳排放减少策略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其可行性和效果。

一、能源结构优化能源结构优化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一环。

目前,许多国家正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利用,例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这些能源具有取之不尽的优势,不但能够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能够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在能源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能源储备的管理和开发,以确保持续稳定的能源供应。

二、工业生产优化工业生产是二氧化碳排放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为了减少工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减少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

其次,加强对企业排放的监管,确保其达到国家环保标准。

此外,我们还可以鼓励企业转型升级,向高附加值、低污染的产业转移,从而达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目的。

三、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每一个个体都能够参与的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节能减排。

首先,减少家庭能源的消耗,例如合理使用电器设备、关灯节能等。

其次,改变出行方式,选择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另外,还可以提倡节约用水和减少垃圾的产生,从而进一步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四、推动国际合作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

因此,国际合作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必要手段。

各国可以通过共享技术、资源和经验,加强气候变化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同时,国际机构和组织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为各国提供支持和援助,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综上所述,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全球性的任务,需要各国通力合作。

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工业生产优化、节能减排和推动国际合作等策略,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保护地球的环境和气候稳定。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范本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范本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范本【标题:二氧化碳调查报告】一、背景介绍二氧化碳(CO2)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温室气体,它的排放对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为了解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我们进行了一次二氧化碳调查。

二、调查目的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来源,并探索减轻排放量的有效方法。

三、调查方法1.采样:我们在不同地点和场合进行了二氧化碳浓度采样,并使用专业的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仪进行测量。

2.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通过对一定样本的调查,获取人们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认知程度以及相关观念。

四、调查结果1.二氧化碳排放来源:通过采样和调查,我们确定了以下几个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源:- 工业排放:工厂、发电厂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能源消耗:汽车尾气、家庭供暖等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 森林砍伐:由于森林砍伐导致植被减少,减少了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加速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2.公众认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公众对二氧化碳排放有一定的认知,但对于具体的减排措施了解较少。

同时,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并表示支持相关政策和行动。

五、调查结论1.二氧化碳的排放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能源消耗,需要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来降低排放量。

2.公众对于二氧化碳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具体减排措施了解较少,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

3.政府应制定并实施相关的减排政策,并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应用。

六、建议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和结论,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管理,推动企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推广清洁生产技术;2.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降低对化石燃料的依赖;3.加强公众的环保教育,提高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认识,鼓励市民采取能源节约措施;4.鼓励森林保护和植树造林活动,增加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七、参考文献[1] IPCC. Climate Change 2014: Synthesis Report[R].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2014.[2] Gurney K R, et al. Towards robust regional estimates of CO2 sources and sinks using atmospheric transport models[J]. Nature, 2002, 415(6872): 626-630.以上是我们进行的二氧化碳调查报告,供参考。

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

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

2008年.第23卷.第2期王铮研究员1引言工业革命以来,资本和能源密集型产业逐渐兴起与壮大,伴随能源消耗产生的CO2等温室气体在大气中大量聚集,成为近几十年来全球温度上升等一系列气候变化的元凶。

国际社会很早就对此给予高度重视,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通过拉开了全球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序幕,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对主要工业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做出了更为明确的规定。

此后,能源!经济"环境及与其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各国决策者关注的焦点。

国际上认为,我国的碳排放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面对国际上要求中国减排呼声的高涨以及2012年《京都议定书》的到期、新一轮谈判的到来,中国面临很大的减排压力。

虽然我国已认识到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将能源强度降低20%,但2006年除北京外,其余省份都未能完成单位GDP能耗降低率的目标任务。

因此,了解各地区的碳排放现状及成因,对于寻找减排的技术路线和区域对策,进而实现整体的控制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本文拟从省区尺度研究各地区碳排放情况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并试图给出针对性较强的减排措施。

2计算方法根据2007年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温战略与决策研究Strategy&PolicyDicisionResearch(1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1902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我国各省区碳排放量状况及减排对策研究*王铮1,2朱永彬1关键词碳排放,排放系数,能源消费,省级尺度*本研究得到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经济#能源系统动态模拟分析与应对气候变化对策研究(KZCX2-YW-325)的资助修改稿收到日期:2008年3月6日摘要温室气体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已为世界所公认,其中又以CO2气体的排放为主。

本文针对主要排放源———能源消费导致的碳排放进行核算,并在省级尺度上对中国1995—2006年的碳排放进行对比发现,碳排放较高的省份集中在消费结构以煤为主的地区,如山西;以及第二产业比重较大的地区,如山东、河北、江苏等省。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建议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建议

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二氧化碳排放情况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不容忽视。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当前的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分析排放的主要来源和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的减排建议。

文章希望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介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情况和历史趋势,包括排放总量、排放强度、排放结构等方面的数据和分析。

然后,文章将重点分析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包括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以及这些领域内部的排放特点和问题。

接着,文章将探讨影响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因素,包括经济发展、能源结构、技术进步、政策调控等方面。

基于上述分析,文章将提出一系列具体的减排建议,包括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工业绿色转型、发展低碳交通、推广绿色建筑等,以期为中国实现减排目标、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思路和方案。

二、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经历了快速的经济增长,这也导致了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显著增加。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其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量的近三分之一。

这一现状主要源于中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及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积极采取措施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例如,政府已经实施了一系列节能减排政策,鼓励清洁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

同时,政府还加强了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的监管,限制其过度扩张。

然而,尽管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仍然严峻。

尤其是在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以便更好地制定减排策略。

中国CO2集中的排放源调查及其分布特征初探

中国CO2集中的排放源调查及其分布特征初探

中国CO2集中的排放源调查及其分布特征初探引言:工业的发展,使得以化石能源消耗为主的活动大量增加。

在这一背景下,人类排放的CO2在不断增加,从而导致大气中CO2浓度得到了不断提高,進而引发了全球气温的升高。

而随着环境污染的逐渐加重,温室效应已经成为了人们无法忽视的问题,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

所以,减少CO2排放量已经成为了各国达成的共识。

而加强对中国CO2集中排放源分布特征的调查和研究,则能为CO2的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1中国CO2集中的排放源调查1.1调查方法在对中国CO2集中排放源进行调查时,还要认识到工业为CO2集中排放的最主要部门,所以还要对工业CO2集中排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而了解CO2集中排放源的分布特征。

而结合CO2排放源的分布情况,则能对大规模和高浓度的CO2排放源进行治理,进而有效降低CO2排放量。

在进行CO2集中排放的测算时,考虑到碳排放主要来源化石能源燃烧,所以可以选择煤炭、天然气和原油这三种一次化能源消费实物量完成中国工业行业CO2集中排放量的计算。

在具体计算时,可以利用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提供的测算方法,如下式(1)所示,就是利用有效CO2排放系数混合三大燃料碳元素含量完成排放量的测算。

式中,化石燃料利用i表示,Q为天然气、煤炭和原油对应的实物消耗量,CEF 指的是有效碳排放系数,NCV指的是平均低位发热量。

而天然气、煤炭和原油的CEF分别为56100、95333、73300kg/TJ,NCV分别为38931、20908、41816KJ/m?。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9-2012年工业分行业累计增长率,则能完成工业增加值的推算。

结合工业增加值和行业碳排放量,则能得到行业CO2排放强度。

(1)1.2调查结果如下表1所示,为CO2排放强度最大的8个行业。

从1995-2012年行业CO2排放强度的变化情况来看,近年来,各行各业的CO2排放强度都在逐年下降。

由此可见,国家推行的节能减排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双碳调研报告2000字

双碳调研报告2000字

双碳调研报告2000字双碳调研报告(1000字)一、调研背景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全球共同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世界各国纷纷提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和承诺。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也承担着减少排放的重要责任。

近年来,双碳目标成为了中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了解中国双碳调控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内容1. 双碳目标的政府指导与政策支持调研中我们发现,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双碳目标的实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来支持和推动相关工作。

例如,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扶持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加大对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支持力度,推动碳市场的健康发展等。

这些政策支持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政策环境和经济动力。

2. 企业的双碳行动与挑战双碳目标的实施离不开企业的积极参与。

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一些大型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减少碳排放的重要性,并制定了自己的碳减排目标和行动计划。

例如,一些石油化工企业开始转型研发和生产可再生能源产品;一些制造业企业开始加大对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然而,也有一些企业在碳减排方面面临挑战。

一方面,部分企业缺乏相关减排技术和经验,导致减排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由于受制于成本和市场需求等因素,一些企业的减排行动和计划比较有限。

因此,我们建议政府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在技术、经验和资金等方面对企业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企业克服碳减排的困难。

3. 公众参与和社会共治双碳目标的实施需要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些城市和社区已经积极组织公众参与碳减排的相关活动,提高公众对双碳目标的认知和支持。

例如,一些社区通过开展低碳生活主题活动,引导居民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减少废弃物等。

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公众关注度和参与度相对较低,仍然存在一些误解和困惑,需要加强宣传和引导。

此外,社会组织和专家学者的参与也非常重要,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支持,对实施双碳目标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碳排放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不足与展望
01
数据来源与精度
由于部分数据来源不够权威或更新不及时,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精度
受到一定影响。未来应加强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提高数据的质量和
可靠性。
02
模型与方法
尽管本研究采用了先进的统计和分析方法,但仍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
性。例如,部分模型和方法可能不适用于所有情况,需要进一步改进
和完善。
03
政策建议可行性
针对研究结论所提出的政策建议,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未来应加强政策实施和监督工作,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在节能减排、新能源等领域的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制约了碳排放量的减少。
技术转化率低
尽管我国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技术转化率低,许多先进的减排技术未能得到有效应用。
政策环境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在减排政策方面,我国政府的支持力度尚有待加强,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惩罚 措施。
环保意识不强
我国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的比重相对较高,特别是重工业,导 致碳排放量较大。
高耗能产业占比大
在第二产业中,高耗能产业(如钢铁、水泥等)的占比过大,直 接推动了碳排放量的增加。
服务业发展不足
相对于第一、第二产业,服务业的碳排放量较低,但我国服务业 的发展相对滞后,未能充分发挥其在减排中的作用。
技术水平
研究指出,工业部门的碳排放量 占比较高,而第三产业和高新技 术产业的碳排放量相对较低。因 此,优化产业结构,降低工业部 门的碳排放强度和总量,是减少 我国碳排放的关键。
04
影响因素分析
研究证实,能源消费结构、经济发 展水平、技术进步和政策措施是影 响我国碳排放的主要因素。为实现 碳减排目标,需要从这些方面入手 ,制定有效的政策和措施。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对策探析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对策探析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现状与减排对策探析梁淑轩,袁晨光,孙汉文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E-mail: liangsx168@摘要: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本文分析二氧化碳排放现状和减排意义,就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向环境的排放量的技术途径进行了探讨。

提出了我国需要通过减少污染源排放量应对面临的挑战。

关键词:二氧化碳;减排;产生;对策1. 引言随着科学认识的深入,对人类活动与全球增温的关系也得到了确认,人类经济活动所排放的大量温室气体是造成全球变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仅如此,温室气体的种类也不仅仅限于二氧化碳(CO2),在1997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缔约方会议上,将温室气体的定义从只有二氧化碳一种增加到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二氮、氟里昂、多氟代烷和六氟化硫在内的六种气体。

在缔约方会议上所签署的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中,明确要求减排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所有六种温室气体[1]。

二氧化碳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徐建中院士在题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若干科学问题》的报告中说,随着人类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越来越大,二氧化碳减排成为人类必须解决的、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2]。

本文主要分析二氧化碳排放面临国际国内压力和排放现状,就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向环境的排放量进行了探讨。

2. 二氧化碳排放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很多国家开始把温室气体的排放控制纳入环境污染防治法的调整范围。

例如,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已经从法律上把二氧化碳作为大气污染物质对待;几乎所有的欧盟国家都征收碳税,建立了与汽车和工业企业排放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有关的环境税费制度。

欧盟于2003年3月颁布《温室气体排放交易指令》,建立了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制度,许多国家还对违反规定排放二氧化碳制定了严厉的处罚措施,其中以欧盟国家最为严厉。

关于碳排放量的调研报告

关于碳排放量的调研报告

关于碳排放量的调研报告碳排放量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环境保护组织认为,全球变暖是由人类活动导致的,其中主要的原因是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而其中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就是二氧化碳(CO2)。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控制碳排放量,我们进行了一项碳排放量的调研工作。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评估碳排放量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探索减少碳排放量的有效措施,进一步推动全球减排工作。

三、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法,通过向环保专家、企事业单位和普通公众发放问卷来获取相关数据和意见。

同时,我们还收集了相关的文献和报告来作为参考。

四、调研结果1. 全球碳排放量增长迅猛根据调查数据,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这种增长更加迅猛。

2. 主要排放行业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是主要的碳排放行业。

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煤、燃油和燃气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燃料燃烧都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

3. 民众对碳排放的认识较低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普通公众对碳排放的认识非常模糊,对于如何减少碳排放也缺乏实际的行动。

5、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措施为了减少碳排放,以下是一些有效措施:- 提倡低碳生活:鼓励公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步行或骑行,减少个人汽车使用;节约用电和用水,减少碳排放。

- 推广清洁能源:加快发展和推广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减少煤炭、石油等传统能源的使用。

- 加强环保法规:制定并加强有关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鼓励企事业单位积极履行环保责任。

- 节能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发展高效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减少碳排放。

六、调研结论基于以上数据和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全球碳排放量不断增长,需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控制碳排放。

2. 减少碳排放的有效措施包括全社会的参与和共同努力。

3. 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以及加强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环境责任是减排工作的关键。

4. 科技的发展和创新对于减少碳排放至关重要。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二氧化碳(CO2)是一种主要的温室气体,被广泛认为是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了解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对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的应对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现状、影响因素以及减排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其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

首先是经济发展速度。

经济发展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增长,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导致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

其次是能源结构。

我国仍然依赖煤炭作为主要能源,煤炭的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

此外,工业化进程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也是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的重要因素。

针对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过高的问题,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减排措施。

首先是能源结构。

我国逐渐加大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力度,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减少对煤炭的依赖。

其次是加强节能减排。

我国实施了一系列能源效率提升的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采用高效节能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

此外,推广低碳交通工具、加强碳交易市场建设等措施也被采取。

然而,尽管我国在减排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面临很大的挑战。

首先,经济发展与减排目标之间的矛盾。

经济的快速增长会导致能源需求的持续增加,因此需要更加努力地在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利用方面取得突破。

其次,整体的能源消耗量仍然较大,清洁能源比例相对较低。

因此,需要加大政府对清洁能源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清洁能源的比重。

此外,全球气候合作的问题也需要加强,通过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总之,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减排策略和推进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在减排的道路上,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共同为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作出贡献。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范本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范本

二氧化碳调查报告范本一、调查目的和背景二氧化碳(CO2)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气候变化产生着重要影响。

为了了解当前二氧化碳的排放情况和相关问题,本次调查的目的是收集和分析与二氧化碳排放有关的数据,为进一步制定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和过程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民众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意识和行为习惯等数据。

同时,我们还实地考察了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状况,并进行了数据收集和分析。

三、调查结果1.民众意识和行为习惯根据我们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民众对二氧化碳的排放问题有一定的了解,77%的受访者表示知道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

但是,在实际行动上,只有28%的受访者能采取措施减少自身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

此外,85%的受访者支持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表明对政府的改变有一定期待。

2.企事业单位的排放情况通过实地调查,我们了解到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二氧化碳排放状况。

其中,工厂排放量较大,尤其是一些高耗能工业企业。

另外,交通运输行业也是一个重要的排放源,汽车尾气排放是主要问题之一、在可再生能源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改进空间。

3.相关政策和措施调查发现,政府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已经采取了一些政策和措施。

例如,加大对煤炭消费的限制和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等。

然而,这些政策和措施在执行过程中仍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监管不到位、执行力度不够等问题。

四、调查结论和建议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1.民众的排放意识和行为习惯需要进一步提高。

政府和媒体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认识,并鼓励民众减少碳足迹。

2.企事业单位应加强减排工作,尤其是那些排放量较大的企业。

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优化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

3.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提高执法力度,确保减排政策的有效执行。

4.鼓励研发更加高效和环保的技术,例如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帮助企事业单位降低二氧化碳排放。

调研报告碳排放

调研报告碳排放

调研报告碳排放调研报告:碳排放字数:1000一、引言随着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

因此,控制和减少碳排放已成为一个全球共同面临的挑战。

本调研报告将对碳排放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碳排放情况1. 二氧化碳作为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其排放量直接影响着气候变化。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1990年至今全球碳排放量增长了50%以上。

2. 碳排放主要来自能源生产和使用,包括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电力行业的发电。

此外,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农业等也是重要的碳排放来源。

三、碳排放的影响1. 碳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增多。

2. 碳排放还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导致水资源的减少、林业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四、全球碳减排措施1. 国际间的合作:制定和签署《京都议定书》、《巴黎协定》等国际文件,加强跨国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2. 能源转型: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3.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浪费,推动能源节约与清洁生产。

4. 推动低碳生产:加大对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管控和治理,促进绿色发展。

五、中国碳减排措施1. 发展低碳能源: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

2. 加强能源节约:推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 推行低碳交通:推广电动汽车、轨道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

4. 工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降低工业碳排放。

六、结论随着全球碳排放量的增长,人类面临着严重的气候变化挑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减少碳排放已成为当务之急。

国际间合作、能源转型和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等措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家之一,也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碳减排措施。

我们相信,在全球共同努力下,碳排放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二氧化碳减排与生态系统对策研究

二氧化碳减排与生态系统对策研究

二氧化碳减排与生态系统对策研究一、引言二氧化碳减排与生态系统对策研究是当前环保领域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环境污染持续加剧的情况下,如何降低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二氧化碳减排和生态系统对策两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其中的关系和解决思路。

二、二氧化碳减排作为全球重要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已经成为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控制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成为全球环保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1.减少车辆尾气排放车辆尾气是城市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为了减少尾气排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推广新能源汽车B.改善公共交通设施C.限制私家车使用2.加强工业控制工业生产是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控制工业排放对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十分关键。

以下是工业控制的主要措施:A.改善工业生产过程的技术B.推广清洁生产工艺C.限制高碳排放企业的扩张3.鼓励低碳生活鼓励低碳生活是减少个人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手段。

如:A.节约用水用电B.减少机动车使用C.推广绿色食品三、生态系统对策生态系统的破坏不仅对环境造成影响,而且严重影响生物的生存。

为了保护生态系统,需要采取一些措施。

1.推广生态农业生态农业是一种生产过程中对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影响较小的农业方式,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方式之一。

它包括:A.无农药、化肥的种植方式B.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土地、水)C.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2.加强自然保护自然保护是保护生态系统的重要方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推广环保意识B.建立自然保护区C.加强对濒危物种的保护3.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对环境影响较小、对生态系统破坏较小的能源形式,是应对能源问题和环保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

它包括:A.太阳能发电B.风能发电C.水能发电四、二氧化碳减排和生态系统对策的关系生态系统和二氧化碳排放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因为经济活动、工业生产等方面的碳排放是导致生态系统破坏的主要原因。

中国双碳情况调研报告

中国双碳情况调研报告

中国双碳情况调研报告中国双碳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双碳战略是指低碳发展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统一,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双碳情况,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

本报告将对中国双碳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二、背景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国,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推进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并加快了低碳转型的步伐。

三、中国双碳措施1. 碳减排政策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碳减排政策,包括减少煤炭的使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这些政策的实施对中国的双碳目标起到了积极作用。

2. 科技创新中国在低碳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科技创新,推动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的发展。

中国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在风能、太阳能、能源储存等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技术保障。

3. 加强国际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其他国家分享经验和技术,推动全球的双碳行动。

中国与巴黎气候变化协定的签署,以及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项目,都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了贡献。

四、中国双碳成果1. 碳排放量下降趋势明显中国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碳排放量呈下降趋势。

据统计,2019年中国的碳排放量比2015年下降了约5%。

这意味着中国正朝着碳减排的目标稳步前进。

2. 可再生能源发展迅猛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截至2020年底,中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和太阳能装机容量分别为约2812万千瓦和2549万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这些成果为实现碳中和目标打下了基础。

五、中国双碳挑战1. 依赖煤炭中国目前仍然过度依赖煤炭作为主要能源,这导致碳排放量仍然较高。

中国需要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减少对煤炭的依赖,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2. 经济发展压力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经济发展压力巨大。

在实现双碳目标的同时,中国需要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确保低碳转型不会影响到经济的稳定增长。

六、建议1. 继续加大碳减排力度中国政府需要继续出台更多的碳减排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低碳发展中来。

环保调研报告中国企业的碳排放情况与减排措施研究

环保调研报告中国企业的碳排放情况与减排措施研究

环保调研报告中国企业的碳排放情况与减排措施研究环保调研报告:中国企业的碳排放情况与减排措施研究一、引言近年来,我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但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碳排放作为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调研报告旨在分析中国企业的碳排放情况,并探讨其采取的减排措施。

二、碳排放情况分析1. 产业分析根据中国环保部发布的数据,目前我国能源行业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工业、建筑、交通和农业等领域。

在能源行业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与利用是主要的碳排放源。

2. 企业排放情况调研显示,我国大部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碳排放。

特别是大型工业企业,由于其规模庞大、能源消耗量高,其碳排放量较大。

此外,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水泥、化工等对环境的影响更大。

三、中国企业的减排措施1. 技术创新中国企业意识到碳减排对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加大科研力度,推动技术创新来降低碳排放。

例如,一些企业采用了先进的节能技术设备,更新了生产工艺,以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2. 能源结构调整通过调整能源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中国企业在减少碳排放方面付出了努力。

大量推广应用新能源技术,提高可再生能源的利用率,降低对传统煤炭资源的依赖,从而减少了碳排放。

3. 绿色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一些企业开始注重绿色生产,通过减少原材料的使用、改善生产工艺和提高资源的回收率来减少碳排放。

同时,积极开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降低了环境污染和损害。

四、中国企业减排面临的挑战与建议1. 意识不足虽然一些企业已经开始采取了减排措施,但仍有一部分企业对碳排放问题的意识不够强烈。

政府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加大对企业的督导和执法力度,推动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2. 技术门槛和成本一些企业减排技术的引进和应用面临较高的门槛和成本压力。

政府应该加大支持力度,帮助企业降低技术成本,促进更多企业积极参与到减排工作中来。

3. 法律法规不健全目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的减排义务和责任还有待进一步明确。

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及减排技术

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及减排技术

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及减排技术二氧化碳的排放现状及减排技术摘要二氧化碳排放引发的环境问题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文介绍了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回收二氧化碳的现有技术,指出了适用范围,并对烟气二氧化碳回收技术进行了展望。

物理性回收二氧化碳技术可分为溶剂吸收法、物理吸附法两类;化学性回收二氧化碳技术可分为化学固定技术、化学吸收法、化学吸附法、薄膜分离法和二氧化碳重组法;生物性回收二氧化碳技术可分为微生物回收技术。

埋存主要选择的是枯竭的油气藏、深部的盐水储层、不能开采的煤层和深海埋存等方式。

本文还介绍了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方法。

综述了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高附加值的燃料、高分子材料、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各类反应以及二氧化碳作为环境友好介质的研究进展。

对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展望。

1.背景意义人类社会进入工业文明发展模式后,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相当多的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平衡受到危害,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所以,世界气候变化引起各国政府和学术界等广泛的关注。

在1977年第1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成为重要议题;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第3次缔约方大会通过具有法律约束力和时间表的减排义务的《京都议定书》,表明经济和环境政策的全球化合作。

目前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识。

其中,低碳经济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之一,并预计在本年末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中国经济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阶段,对化石能源需求量持续增长,而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水泥、石灰、钢铁等工业生产过程,所以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将逐年增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及防治问题调研青岛第五十一中学初三.五班姜鑫宇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及防治问题调研一、前言因为碳排放是指在能源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这与气候变化直接相关。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众逐渐开始关注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中国家庭的年平均碳排放量约为2.7吨。

1吨二氧化碳意味什么?在摄氏25度常温及标准气压下,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所占空间为556立方米。

一个奥运会游泳比赛专用水池的大小约为2500立方米。

在英国,平均每个家庭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吨/年,体积相当于两个奥运会专用泳池。

而美国的家庭年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0吨,足以填满四个半奥运会专用泳池。

二、研究目标二氧化碳的性质, 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防治、措施三、研究报告(一)二氧化碳概论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化学式为CO₂,碳氧化物之一,是一种无机物,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不助燃,溶于水中形成碳酸;主要由酸作用于碳酸盐、酒类发酵以及有机物质的燃烧和分解(如动物呼吸、动植物的腐烂以及矿中沼气爆炸)而形成;植物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作为光合作用的第一步;以气体或液化形式主要用于饮料的碳酸饱和作用、救火、治疗工作、采矿作业、化学工业以及用作动力源(如喷漆和充气救生筏中),以固化形式用作干冰——亦称“碳酸气”。

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温室中常用二氧化碳作肥料。

空气中含有约0.03%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影响,近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猛增,导致温室效应,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旨在遏止二氧化碳过量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已经生效,有望通过国际合作遏止温室效应。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众逐渐开始关注碳排放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关系,中国家庭的年平均碳排放量约为2.7吨。

1吨二氧化碳意味什么?在摄氏25度常温及标准气压下,1吨二氧化碳的排放所占空间为556立方米。

一个奥运会游泳比赛专用水池的大小约为2500立方米。

在英国,平均每个家庭的年度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10吨/年,体积相当于两个奥运会专用泳池。

而美国的家庭年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20吨,足以填满四个半奥运会专用泳池。

(二)不同级别的空气质量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三)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全球气温变暖。

二氧化碳主要来源是动植物的呼吸,尾气的排放,微生物得分解,含碳矿物质的燃烧。

大气温室效[greenhouse effect]:应是指大气物质对近地气层的增温作用,其增温原理与上述原理4相似,即随着大气中CO2等增温物质的增多,使得能够更多地阻挡地面和近地气层向宇宙空间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从而使地球气候变暖。

其可能的积极作用是使部分干旱区雨量增多,高纬度农业区热量状况改差,但更主要的是负面影晌,就是便热带和温带的旱、涝灾害发生频繁,以及冰山熔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三角洲被淹没。

因此,减少大气增?物质的排放量是人类刻不容缓的义务。

温室有两个特点:温度较室外高,不散热。

生活中我们可以见到的玻璃育花房和蔬菜大棚就是典型的温室。

使用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来做温室,是让太阳光能够直接照射进温室,加热室内空气,而玻璃或透明塑料薄膜又可以不让室内的热空气向外散发,使室内的温度保持高于外界的状态,以提供有利于植物快速生长的条件。

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带来以下列几种严重恶果:[1] 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2] 海平面上升;[3] 气候反常,海洋风暴增多;[4] 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

环境专家指出,由环境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是指地球表面变热的现象。

它会使地球上的病虫害增加,土地干旱,沙漠化面积增大,海平面上升,气候异常,海洋风暴增多。

科学家预测:如果地球表面温度的升高按现在的速度继续发展,到2050年全球温度将上升2~4摄氏度,南北极地冰川将大幅度融化,导致海平面大大上升,一些岛屿国家和沿海城市将淹于水中,其中包括纽约、上海、东京和悉尼等几个国际大城市。

(四)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2007年,前三季度,全国两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首次双双下降。

但国家环保总局总量办副主任赵华林指出,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环保任务相当繁重,实现“十一五”污染减排目标不容乐观。

目前我国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其中,COD(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位于世界第一,2005年为1414万吨,2006年为1428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位于世界第一,2005年为2549万吨,2006年为2587万吨;温室气体2001年为28亿吨,2005年为53亿吨,而2006年全球排放量为300亿吨。

据世界能源委员会统计,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3.5%。

(五)我国在我国在二氧化碳方面的政策前国际科学界认为,气候变化至少部分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根本措施之一是减少温室气体的人为排放。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家,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已经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环境界和各国政府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研究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对缓和全球气候变暖有突出贡献。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采取了减排措施,碳税和排放权交易制度是达到既定减排目标最有效的政策工具。

根据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当前宜采用排放权交易制度为主,碳税为辅的政策方案。

但由于碳税更简洁,管理成本、经济成本更低,当各方面条件成熟时,宜过渡到全国统一的以碳税为主的减排政策方案。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倘若此案能够实现,对於二○五○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根据估计可以发挥三%左右的抑制效果。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

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目前由於森林破坏而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根据估计每年约在1~2gt.碳量左右。

倘若各国认真推动节制砍伐与森林再生计划,到了二○五○年,可能会使整个生物圈每年吸收相当於0.7gt.碳量的二氧化碳。

具结果得以降低七%左右的温室效应。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

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

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估计到了二○五○年,可使温室效应降低五%左右。

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

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这对二○五○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预计可以达到八%左右的抑制效果。

五、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

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任何化石燃料一经燃烧,就会排放出二氧化碳来。

惟其排放量会因化石燃料种类而有不同。

由於天然瓦斯的主要成分为甲烷,故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比煤碳、石油为低。

同样是要产生一千卡的热量,煤碳必须排放相当於0.098公克碳量的二氧化碳;这在石油则为0.085公克;若是换成天然瓦斯只需排放0.056公克即可。

因此,有人提案依照天然瓦斯、石油、煤碳的顺序予以加重课税。

譬如生产方面,要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的煤碳,以能量换算,每十亿焦耳课税0.5美元,而对天然瓦斯则只课税0.23美元。

亦即二氧化碳排放量愈高的化石燃料课税愈重。

至於消费方面的情形亦复加此,其课税比例在煤碳订为23%,在天然瓦斯订为13%。

当然,现今阶段只不过是有这麼一个构想而已。

但若果真付诸实行,可望对於二○五○年为止的地球温暖化,提供大约五%的抑制效果。

六、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

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

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一%的程度左右。

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由於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

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预计将对二○五○年为止的温暖化,分担二%左右的抑制效果。

八、鼓励使用太阳能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

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不过,就算积极推动此项方案,对於二○五○年为止的温暖化,只具四%左右的抑制效果。

其效果似乎未如人们的期待。

九、开发替代能源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作为新的乾净能源。

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

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六)防治二氧化碳对大量排放的可行性建议灯的选择高效的荧光电灯泡只使用传统灯泡一半的能源。

美国的能源部门估计单单使用高效的荧光电灯泡代替传统电灯泡就能避免四亿吨二氧化碳被释放。

低碳烹调法想想厨房里的能源。

小心不要把平底锅和水壶装得太满。

灶火大小要适合你的平底锅。

保持冰箱处于无霜状态。

循环再利用靠循环再利用的方法来减少材料循环使用可以减少生产新原料的数量,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

把有机的材料(例如:纸,卡纸板)循环再用,可以避免从垃圾填埋地释放出来的沼气(一种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经济型汽车高能效汽车每英里产生更少二氧化碳。

其中最有效的汽车,例如小型的双动力汽车,每公里产生少于110克的二氧化碳(每英里0.4磅)。

与此相比,很多大型SUV汽车和豪华汽车排放至少两倍以上的二氧化碳。

燃料汽油和柴油:在发达国家行销的“BP Ultimate”汽油和柴油能提高你的汽车的性能。

它能清洁你的引擎,减少引擎的磨擦力,并使燃油能更充分燃烧,从而降低对空气的污染。

购买本地的产品购买本地的产品能减少在产品运输时产生的二氧化碳。

例如:根据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公布的一份报告,在英国,8%从车子释放的二氧化碳来自运送非本地产品的车辆。

购买季节性的产品购买季节性的水果和蔬菜能减少温室生长的农作物。

很多温室都消耗大量的能源来种植非季节性的产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