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主要国家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和层次划分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e08f6a92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83.png)
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货币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管理货币,并
维护国家的经济稳定,我国对货币分层进行了划分。
本文将介绍我国
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一、M0层次
M0层次是指银行体系内流通的货币,也可称为基础货币。
它主要由纸币、硬币和在银行体系内的存款组成。
M0作为货币市场的基础层次,
对整个货币市场的发展和运行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M1层次
M1层次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每个人手中实际拥有的货币。
它包括M0层次的货币和准货币(即活期存款、信用卡余额)。
因此,M1层次通常
被视为流通性最强、使用最广泛的货币。
三、M2层次
M2层次是指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M1层次的货币和存款中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以及其他存款。
M2层次的货币具有一定的储备价值和支付能力,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M3层次
M3层次是指M2层次的货币和国库券、短期金融债券等与货币可以替代的工具的总和。
M3层次的货币具有高度的流动性和支付能力,是金融
市场的最高层次。
五、广义货币供应量
广义货币供应量是指经过央行核定并发布的包括M2层次的与货币可以替代的工具、债券市场融资工具、非银行信贷机构发放的信贷,以及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股票等所有的金融资产的总和。
广义货币供应量是反映国家货币总量的一个指标,可用于分析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等相关问题。
以上就是我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
通过对货币层次的明确和分级,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态势,对于管理和维护国家货币的稳定和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金融知识————货币供应量
![金融知识————货币供应量](https://img.taocdn.com/s3/m/3a23102e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1.png)
金融知识————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流通中现金(M0)、狭义货币供应量(M1)和广义货币供应量(M2)货币供应量世界各国中央银行货币估计口径不完全一致,但划分的基本依据是一致的,即流动性大小。
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货币的流动性程度不同,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就不同,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不一样。
影响介绍一般说来,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具有极强的流动性和货币性,随时都可以直接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进入流通过程,从而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由于可以随时支取、随时签发支票而进入流通,因此其流动性也很强,也是影响市场供求变化的重要因素。
有些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虽然也是购买力的组成部分,但必须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或提前支取才能进入市场购买商品,因此其流动性相对较差,它们对市场的影响不如现金和活期存款来得迅速。
层次划分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根据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不同的层次。
我国现行货币统计制度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
按流动性标准划分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对中央银行而言,有两个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提供货币供应结构图,这种货币供应层次的划分,有利于为中央银行的宏观金融决策提供一个清晰的货币供应结构图,有助于掌握不同的货币运行态势,并据此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调控。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是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是](https://img.taocdn.com/s3/m/addb05bc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34.png)
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是货币层次划分是指根据货币的使用范围和支付手段的不同,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以便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各国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三个层次,中央银行货币、商业银行货币和公众货币。
首先,中央银行货币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主要包括现金和存款准备金。
中央银行货币是最高层次的货币,具有最高的支付能力和最广泛的流通范围。
中央银行货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具有最高的信用和流通性,是国家支付清算的基础。
中央银行货币的发行和管理是中央银行的首要职责,也是货币政策的核心内容。
其次,商业银行货币是指商业银行发行的货币,主要包括各种存款和支付工具。
商业银行货币是中央银行货币的补充和延伸,是经济活动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
商业银行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受到中央银行的监管和控制,其支付能力和流通范围一般低于中央银行货币,但在日常交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最后,公众货币是指公众持有的各种支付手段,包括现金、存款和其他支付工具。
公众货币是货币层次中最基础的部分,是经济主体进行交易和支付的主要工具。
公众货币的支付能力和流通范围受到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货币的影响,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不同国家对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主要取决于国家的货币制度和金融体系。
一般来说,发达国家的货币层次划分较为清晰,中央银行货币、商业银行货币和公众货币的功能和地位都比较明确;而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货币层次划分相对较为模糊,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货币发行和管理权力可能存在交叉和重叠,公众持有的各种支付手段也相对复杂多样。
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各国货币层次的不同也会对国际支付和清算产生影响。
国际货币支付和结算一般以中央银行货币为基础,但商业银行货币和公众货币在国际贸易和投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了解各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对于开展国际金融业务和跨境支付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主要包括中央银行货币、商业银行货币和公众货币三个层次。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划分层次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划分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cc38dd40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b.png)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划分是指按照货币的不同流动性和使用功能,将货币分为不同的层次,以便更好地监管和管理货币的流通。
货币供应量的划分层次对于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有利于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和稳定性。
下面将对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划分层次进行详细介绍。
一、货币供应量的基本概念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经济体系中广义货币的总量。
根据货币的不同特性和功能,可以将货币供应量分为不同的层次,包括M0、M1、M2和M3四个层次。
其中,M0是最窄的货币供应量,也是最具有流动性的货币;M1和M2则包括了M0,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部分非银行机构的存款;M3则是最宽的货币供应量,包括了M2,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全部非银行机构的存款。
二、M0层次M0层次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包括流通中的人民币现钞和居民持有的外币现钞。
M0是最具有流动性的货币,具有普遍的支付手段和价值储藏功能。
M0层次是整个货币供应量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直接反映了流通中的现金支付能力和经济体系的流动性。
三、M1层次M1层次是在M0的基础上加入了居民的活期存款,也就是用于日常支付的存款。
M1层次除了包括M0的现金支付能力外,还包括了居民的活期存款,具有更加灵活的支付功能。
M1层次反映了居民在日常经济活动中的支付能力和流动资金数量。
四、M2层次M2层次是在M1的基础上加入了居民的定期存款和单位存款,同时减去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M2层次不仅包括了M1中的现金支付能力和活期存款支付能力,还包括了居民的定期存款和单位存款,具有更加广泛的支付和储值功能。
M2层次反映了整个金融体系中的广义货币总量,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和金融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五、M3层次M3层次是在M2的基础上加入了全部的非银行机构存款,同时减去了对应的银行贷款。
M3层次除了包括M2中的现金支付能力、活期存款支付能力和定期存款支付能力外,还包括了全部的非银行机构存款,代表了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流动性资金总量。
货币供应:经济运行的血液
![货币供应:经济运行的血液](https://img.taocdn.com/s3/m/c70a8387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6.png)
货币供应:经济运行的血液货币供应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由中央银行向市场投放的货币总量。
它是经济运行的血液,对经济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供应的合理控制,能够影响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等多个方面,因此,货币供应的管理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货币供应的构成货币供应主要由M0、M1、M2和M3四个层次组成。
1. M0:狭义货币供应,也称为基础货币供应,是指流通中的现金货币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M0是最基础的货币形式,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2. M1:广义货币供应,是指M0加上活期存款。
M1是最流动的货币形式,可以随时用于支付。
3. M2:是指M1加上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其他存款。
M2是广义货币供应中的较大部分,包括了M1以外的存款,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4. M3:是指M2加上其他流动性较低的金融工具,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等。
M3是广义货币供应中最宽松的部分,包括了M2以外的金融资产。
二、货币供应的影响因素货币供应的大小和结构受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需要货币供应的支持,适度的货币供应可以促进投资和消费,推动经济增长。
2. 通货膨胀:货币供应过多会导致通货膨胀,因为货币供应的增加会超过实际经济增长的需要,导致物价上涨。
3. 利率:货币供应的增加会影响市场利率,当货币供应过多时,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充足,利率会下降;反之,货币供应不足时,利率会上升。
4. 外汇市场:货币供应的变化也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当货币供应增加时,会导致本国货币贬值,进而影响出口和进口。
三、货币供应的管理货币供应的管理是中央银行的重要职责之一,通过调整货币供应,中央银行可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1.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管理货币供应,包括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以控制货币供应的增长速度和结构。
2. 监管措施: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监管,确保其合规经营,防止货币供应过度扩张或过度收缩。
货币供应量三层次
![货币供应量三层次](https://img.taocdn.com/s3/m/d7a8c14ba1c7aa00b42acb59.png)
货币供应量三层次—M0、M1和M2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为社会经济运转服务的货币存量,它由包括中央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供应的存款货币和现金货币两部分构成。
要了解货币供应量的概念,我们还要了解一下什么是流动性。
所谓流动性,是指一种资产随时可以变为现金或商品,而对持款人又不带来任何损失。
货币的流动性程度的强弱分别代表了货币在流通中的周转次数的多少,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及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也有差异。
现实生活中,除现钞外,银行存款和各种有价证券都有一定的流动性。
中央银行一般根据宏观监测和宏观调控的需要,以及流动性的大小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流通中现金(M0)流通中现金,指单位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之和,其中“单位”指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
M0与消费密切相关,它的数值高则证明老百姓手头宽裕、富足。
在西方,并非所有的现钞都可以计算在M0内,而要扣去各金融机构的库存现金。
在我国,M0指流通中的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之外流通着的现金。
2、狭义货币供应量(M1)指M0加上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活期存款。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现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由于对货币的理解不同,世界各国对M1的定义也存在差异。
我国的M1是指流通中的货币量加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3、广义货币供应量(M2)指M1加上银行体系以外的企业、机关、团体、部队、学校等单位在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城乡居民个人在银行的各项储蓄存款以及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
M2流动性偏弱,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
在我国,M2是指在M1的基础上再加上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
其中,中国人民银行从2001年7月起,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供应量M2。
人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是指M2现今,我国货币投放主要通过外汇占款、银行信货两个渠道。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是应该如何分类的?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是应该如何分类的?](https://img.taocdn.com/s3/m/acd1cb4e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1.png)
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是应该如何分类的?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是如何分类的?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
在我国,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3是为金融创新而增设的。
拓展资料:货币(Money)是商品交换的产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俗称金钱。
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
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
关于货币的本质仍然存在大量的争论。
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
传统上,货币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什么是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货币供给是某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系统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货币需求是一个商业经济的范畴,发端于商品交换,随商品经济及信用化的发展而发展。
在产品经济以及半货币化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货币发挥自身职能作用的程度,货币与经济的联系即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程度,以及社会公众对持有货币的要求程度)较低;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需求强度较高。
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什么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即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
西方国家中央银行多年来采用的三大政策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率、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这三大传统的政策工具有时也称为“三大法宝”;调整法定存款准备率可以迅速改变商业银行的存款扩张倍数和货币乘数,以调控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应量及其管理
![货币供应量及其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8961b0f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a.png)
货币供应量及其管理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成为了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货币供应量的定义、货币供应量的分类以及货币供应量的管理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货币供应量的定义货币供应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经济体内流通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计算包括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币供应量(M1)两个指标。
广义货币供应量包括了流通中的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等,而狭义货币供应量只包括了流通中的现金和活期存款。
二、货币供应量的分类根据货币供应量的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M0、M1、M2和M3等不同的类别。
1. M0:M0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包括纸币和硬币。
M0是最基础的货币供应量,也是最直接的支付手段。
2. M1:M1是指M0加上活期存款。
活期存款是指可以随时支取的存款,包括个人和企业的活期存款。
3. M2:M2是指M1加上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
定期存款是指存款人与银行签订的一定期限的存款,其他存款包括个人和企业的储蓄存款、理财产品等。
4. M3:M3是指M2加上其他货币市场基金和债券等。
其他货币市场基金包括货币市场基金、债券等金融工具。
三、货币供应量的管理货币供应量的管理是国家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经济的稳定和促进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供应量的管理主要包括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1. 货币政策的制定:货币政策是国家对货币供应量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
货币政策的制定需要考虑经济的发展状况、通货膨胀压力、利率水平等因素。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国家可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大小,以达到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的目标。
2. 货币政策的实施:货币政策的实施包括通过调整利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等手段来影响货币供应量。
通过调整利率,国家可以影响市场的资金供求关系,从而对货币供应量进行调控。
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能力,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大小。
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
![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5a254a5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d.png)
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货币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层次的划分标准对于货币的运行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的层次划分主要是为了便于货币的管理和监管,同时也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经济主体的需求。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货币的层次划分主要包括中央银行货币、商业银行货币和广义货币三个层次。
首先,中央银行货币是指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也称为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货币是整个货币体系的基础,它包括纸币、硬币和银行准备金。
中央银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来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和质量,以维持货币的稳定价值和经济的稳定运行。
中央银行货币的发行和管理对整个货币体系和金融市场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它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货币的创造和广义货币的流通。
其次,商业银行货币是指商业银行通过信用创造的货币。
商业银行货币是在中央银行货币的基础上,通过银行信贷活动创造出来的。
商业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形成了巨大的货币创造能力。
商业银行货币的创造是以存款的形式存在的,它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存款等。
商业银行货币的创造和管理对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广义货币的数量和速度。
最后,广义货币是指整个社会中流通的货币总量。
广义货币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各种存款以及其他货币资产。
广义货币是衡量货币总量和货币供给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货币流通状况和经济活动的规模。
广义货币的数量和速度对经济的发展和通货膨胀的控制具有重要的影响,它直接关系到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在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中,中央银行货币、商业银行货币和广义货币三个层次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现代金融体系中货币的运行和监管框架。
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来控制基础货币的数量和质量,影响着商业银行货币的创造和广义货币的流通。
商业银行通过信贷活动创造货币,形成了广义货币的主要来源。
广义货币则反映了整个社会的货币总量和货币供给,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通货膨胀的控制。
因此,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对于货币的管理和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它有助于维护货币的稳定价值和经济的稳定运行,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注解
![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e1fbbf7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c.png)
中国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注解
中国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主要包括以下四个层次:
M0:这是指通货净额或现金,也就是银行体系以外各个单位的库存现金和居民手持现金的总和。
这个指标是货币供应量的基
础,可以通过央行发行的现金总额减去银行机构的库存现金来推导。
M1:这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包括现金以及商业体系银行体系的支票存款,也就是M0加上活期存款。
这里的活期存款指的是单
位活期存款。
M1反映了人们接受的充当交易媒介的资产。
M2:这是广义货币供应量,在M1的基础上加上准货币。
准货币包括单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保证金存款以及其他存款等。
M2是最常用的货币供应量指标,它反映了经济中的现实
和潜在购买力。
M3:这是最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在M2的基础上加上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债券等。
考虑到金融不断创新,增设了M3这一层
次。
请注意,这些统计口径主要是基于我国的货币供应情况进行划分的,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划分标准和口径。
货币供应量 按流动性划分为 M0
![货币供应量 按流动性划分为 M0](https://img.taocdn.com/s3/m/d082ce4acf84b9d528ea7a9e.png)
货币供应量按流动性划分为M0、M1、M2、M3四个层次;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以下三个层次:M0 --流通中的现金M1 --M0 +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M2 --M1 +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个人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1 是狭义货币供应量,M2 是广义货币供应量;M1 与M2 之差是准货币。
=======================================中美两国的区别:在萨缪尔森的《宏观经济学》中M1=现钞+支票;M2=M1+储蓄存款。
而在英国的银行体系中还有M0、M3等项目。
根据我们国家统计局的公开资料,我国是以M0、M1、M2为框架体系。
其中货币总量:M0、M1、M2。
M0=流通中现金M1=M0+非金融性公司的活期存款M2=M1+非金融性公司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毫无疑问,我们是模仿国外的所谓现代银行管理、统计体系设立的M 系统。
但我们多年了的M系统仅仅是模仿,而没有实际经济意义。
比如,中美两国的M系统,若M1数值相同,则美国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就是M1,而中国有实际经济意义的现钞则要远远小于M1。
这个差别使中国经济单位没有足够的流通货币,而美国相对于中国则有充裕的货币。
造成这个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的支票不能直接兑换成现钞,尽管它是货币。
再比如在M2项目下,若M2相同,则中国的储蓄额很大,但流通的、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却很少,因为中国的M2被高额储蓄占掉了,而美国却几乎全部是M1(美国储蓄率很低)实际也就是全是M0,即决大部分是现钞,市场有经济意义的货币充足。
而中国却是市场严重缺少有实际经济意义的货币。
这就是为什么美国一直倾向于使用M2来调控货币的原因。
中国金融界无论是理论家还是主管部分一直有一个非常固执和愚蠢的见解,认为美国人不储蓄。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美国人也是人、也需要穿衣、吃饭、养老等支付,这些支付同样需要持有货币存量,那么为什么美国的储蓄率很低呢?其实既不是美国人不储蓄,也不是美国人没有钱,而是这些货币存量不在储蓄项目下,而是在支票项目下,即在M1项目下。
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
![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aad9df82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31.png)
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
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通常基于货币的可交换性、广泛接受度以及其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
货币层次是货币供应的分类体系,通常分为三个主要层次:M0、M1和M2,但一些国家可能采用不同的标准和命名。
以下是货币层次的一般标准:
1.M0(货币基础):
•M0 包括所有可用于现金支付的货币,包括硬币和纸币。
•M0 表示了社会上可用的所有现金。
2.M1(狭义货币):
•M1 包括M0 中的所有现金,以及可用于支付的可转账存款。
•M1 包括普通支票存款、储蓄存款账户、活期存款账户等,这些资金可以轻松转移到其他账户或用于支付。
3.M2(广义货币):
•M2 包括M1 中的所有货币,以及一些更不容易转化为现金的资产,如定期存款、储蓄证券、共同基金份额等。
•M2 表示了货币供应的更广泛范围,包括可轻松转化为M1 的资产。
划分货币层次的标准可以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具体的分类和名称也可能有所不同。
有些国家还可能包括更多的货币层次,如M3、M4 等,以更全面地反映货币供应的不同形式。
货币层次的划分有助于中
央银行、政府和经济分析师监测货币供应、通货膨胀和经济活动,以制定货币政策和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不同的货币层次反映了不同类型货币的可用性和流动性,以及它们在货币体系中的不同作用。
各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各国货币供应量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5632d1c227916888486d7c5.png)
决策层级
• • • • 各国M1和M3 各国人均M1(人均资源) M1和M3增长率 货币对价位
实际操作举例
• • • • EURCHF长期看跌,GBPUSD长期看涨 高级基本面和货币供应量决策大方向,确定大局观 不要界定长线和短线,只要有赢利就可以出来 既然通过高级基本面分析出大的趋势是下跌,那么下跌的 力度和时间都要比反弹大,所以只要坚持空单时间足够长 就能赢利 • 技术分析有很多缺陷,比如指标滞后性,概率市场,主观性强, 没有价位的概念.止损后价格很可能又回去.而高级基本面 是客观的,所以赢利有确定性 • 最好把高级基本面和部分技术分析结合起来达到完美交易 • 要提高交易心态的训练以及资金管理以及分仓交易策略
人民币印刷量揭秘
• 我国人均手中约有60张100元纸币
各国M3
EUR USD JPY RMB AUD CHF 9.52 9 1078 81 1.4 2
EUR USD AUD CHF GBP
GBP 2 结论:M3数值大的货币趋于贬值
各国M3/M1货币乘数
EUR USD JPY RMB AUD 2.03 4.65 2.19 3 5.19
EUR USD JPY RMB AUD
结论:M3/M1数值大的国家经济泡沫化严重
各国人均M1(单位万 4.94 0.33 1.31 2
EUR USD JPY RMB AUD
GBP 2 结论:人均M1小的国家货币趋于升值
各国人均资源分析
欧元货币供应量
• • • • • (单位万亿) M0=0.79 M1=4.7 M2=8.39 M3=9.52
• M3/M1=2.02; M1/M0=5.94
人民币币供应量
• • • • • (单位万亿) M0=4.7 M1=28 M2=83 人民币印刷量约等于10,为M0的一倍
几个主要国家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和层次划分
![几个主要国家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和层次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62e361eea8114431b80dd8e1.png)
专栏二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和层次划分现代经济中的货币供给,是由银行系统提供的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的,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存在于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部门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数量。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还将货币的范围扩展到一些流动性较强的短期证券,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等,因为它们可以容易地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而成为现实的购买和支付工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货币供应量口径是:货币和准货币。
其中,货币包括银行以外的通货和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之和。
美国的口径是:M1、M2、M3、L、和Debt。
其中,M1包括:财政部、联邦储备银行和各存款机构金库之外的通货、非银行发行的旅行支票、各种活期存款、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账户)等近似活期存款账户的存款。
M2包括:M :、商业银行发行的隔夜回购协议存款、美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对美国居民开办的隔夜欧洲美元存款、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储蓄金额等。
M3包括:M :、大额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发行的定期回购协议负债、由美国居民持有的美国银行海外机构的欧洲美元定期存款等。
L包括:M。
、非银行的社会公众持有的美国储蓄债券、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中上述资产的净额。
Debt 包括:国内非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债务、私人机构在信贷市场上的债务(私人债务包括法人债券、抵押债券、消费信用、其他银行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和其他债务工具)。
日本的口径是:M '、M1+CD 、M2+CD 、M3+CD 。
M ,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
M1 :包括:M ,和企业定期存款。
M1+CD 包括:M1 和企业可转让存款。
M2+CD 包括:M1 、定期存款和可转让性存款。
M3+CD 包括:M2+CD 、邮局、农协、渔协信用组织存款和信托存款。
一文读懂中央银行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
![一文读懂中央银行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71d2fd5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78.png)
各国央行都会根据流动性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将货币划分为不同的层次:M0、M1、M2等。
M就是货币money,后面的数字表示理论上的转换次数。
M0是现金,不用转换就可以直接支付;M1表示要经过一次转换才能变成现金;M2表示要经过两次转换才能变成现金。
不过,随着金融创新的深化,各层次的界限逐渐模糊,并且层次越高,界限越模糊。
同时,由于各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名称不同,加之金融创新程度的差异,各个符号所包括的内容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只有M0和M1两项大体相同,但都基本遵循了流动性强弱的标准:M0=流通中的现金;M1=M0+活期存款,即狭义货币;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即广义货币;M3=M2+债券+商业票据等其他短期流动资产。
其中,M0为现金,可以直接支付。
M1的增量部分(即M1-M0,下同)为活期存款,有些国家还包括活期储蓄存款,可以通过支票、银行卡等方式直接支付。
M2的增量部分又叫做准货币,必须转化为活期存款才能支付。
M3的增量部分流动性稍差,虽然也能较快变现,但有损失本金的风险。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标准:1994年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首次规定我国四个基本货币层次的划分,从M0~M3。
其中,M3只测算不公布,M0、M1和M2的供应量都会在月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中公布。
1、M0=流通中的现金指银行体系外的现金,即央行发行的现金扣除商业银行的库存,就是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
2、M1=M0+活期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可以开支票直接支付,个人信用卡存款也能刷卡消费。
早年,借记卡还不普及,活期储蓄存款的主要载体是存折,无法直接支付,因此未被计入M1而是计入了M2。
3、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剔除货币基金存款和购买的存单)+非存款类机构持有的货基份额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就是通常所说的非银机构,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俗称非银存款。
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
![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502d435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c2.png)
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货币作为经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层次划分具有重要意义。
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货币的使用范围、支付手段、价值尺度和发行主体等方面。
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详细介绍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
首先,货币的使用范围是划分货币层次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使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货币划分为国际货币、国家货币和地方货币三个层次。
国际货币是指被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货币,如美元、欧元等;国家货币是指在一个国家内被广泛接受和使用的货币,如人民币、美元等;地方货币是指在特定地区被使用的货币,如地方发行的代币、优惠券等。
其次,货币的支付手段也是划分货币层次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支付手段的不同,可以将货币划分为现金货币和非现金货币两个层次。
现金货币是指以纸币、硬币形式流通的货币,具有直接支付的功能;非现金货币是指以支票、银行卡、电子支付等形式流通的货币,具有间接支付的功能。
再次,货币的价值尺度也是划分货币层次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价值尺度的不同,可以将货币划分为实物货币和信用货币两个层次。
实物货币是指货币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如金属货币、纸币等;信用货币是指货币的价值来自于发行者的信用保证,如现代的法定货币。
最后,货币的发行主体也是划分货币层次的重要标准之一。
根据发行主体的不同,可以将货币划分为中央银行货币和商业银行货币两个层次。
中央银行货币是指由国家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具有法定的货币地位;商业银行货币是指由商业银行发行的货币,具有一定的地方流通范围。
综上所述,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主要包括货币的使用范围、支付手段、价值尺度和发行主体等方面。
这些标准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货币的多层次结构。
只有深入理解和把握货币层次划分的标准,才能更好地认识和运用货币,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货币层次划分及依据划分内容
![货币层次划分及依据划分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ccd6fff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6a.png)
货币层次划分及依据划分内容货币是现代经济中的一种重要工具,它在经济交易中起到媒介、计量和储藏的作用。
然而,不同的货币在经济中的地位和功能却有所不同。
为了更好地理解货币的层次和依据划分,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和分析。
一、从货币的发行主体划分根据货币的发行主体,可以将货币分为中央银行货币和商业银行货币两大类。
中央银行货币是由国家的中央银行发行和管理的货币,如人民币、美元、欧元等。
它具有法定货币的地位,由中央银行独立发行和管理,用于国家的经济活动和金融交易。
商业银行货币是由商业银行发行的货币,如存款凭证、支票、银行汇票等。
这种货币是在中央银行货币的基础上发行的,具有可替代性和流通性,广泛用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交易。
二、从货币的形式划分根据货币的形式,可以将货币分为现金货币和非现金货币两大类。
现金货币是实物形式的货币,如纸币和硬币。
它具有直接的支付功能,易于携带和交易,广泛应用于日常消费和零售交易。
非现金货币是以电子记录形式存在的货币,如银行存款、电子支付等。
它不是实物,而是通过电子账户进行交易和转移,具有便利、安全和高效的特点。
三、从货币的支付方式划分根据货币的支付方式,可以将货币划分为现金支付和非现金支付两大类。
现金支付是指使用现金货币进行的支付交易,如用纸币和硬币购买商品或服务。
它是最直接和常见的支付方式,适用于小额交易和线下消费。
非现金支付是指使用非现金货币进行的支付交易,如银行卡支付、手机支付、电子支付等。
这种支付方式不需要实物货币,通过电子设备和网络进行交易,适用于大额交易和线上消费。
四、从货币的流通范围划分根据货币的流通范围,可以将货币划分为国际货币和国内货币两大类。
国际货币是在国际间流通和使用的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等。
它具有国际结算和储备资产的功能,被广泛用于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
国内货币是在国内流通和使用的货币,如人民币、英镑、加元等。
它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主要货币,用于国内的生产、消费和投资。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https://img.taocdn.com/s3/m/5f5984300912a21614792949.png)
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M0、M1、M2以及M3等几个层次,各层次所涵盖的内容如下:
M0=现金;
M1=M0+企业、单位支票存款+基本建设存款;
M2=M1+储蓄存款+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财政金库存款;
M3=M2+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债券。
M1是通常所说的狭义货币供应量,M2是广义货币的供应量,M3是考虑到金融不断创新的现状而增设的,其中商业票据和短期融资债券属于准货币。
我国中央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货币供应量统计和公布暂行办法》,目前划定的货币层次为:
M0=现金
M1=M0+单位活期存款
M2=M1+个人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
M3=M2+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我国目前只测算和公布M0、M1和M2的货币供应量,M3只测算不公布。
西方国家货币层次的划分
基本思路都是按照货币的流动性或可接受性来划分的,于是按照货币的流动性和可接受性划分,货币一般可分成以下几个层次:
M1=通货+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
M2=M1+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M3=M2+商业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的金融债券;
M4=M3+银行与金融机构以外的所有短期金融工具。
一般各国都把M1称为狭义的货币量,M2称为较广义的货币量,M3称为更广义的货币量,M4则称为最广义的货币量。
有的国家则简单地将货币划分为M1(狭义货币量)和M2(广义货币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栏二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和层次划分
现代经济中的货币供给,是由银行系统提供的现金和存款货币构成的,货币供应量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点上存在于个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部门的现金和存款货币的数量。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人们往往还将货币的范围扩展到一些流动性较强的短期证券,如国库券、商业票据等,因为它们可以容易地转换为现金或活期存款而成为现实的购买和支付工具。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的货币供应量口径是:货币和准货币。
其中,货币包括银行以外的通货和私人部门的活期存款,准货币包括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和外币存款之和。
美国的口径是:M1、M2、M3、L、和Debt。
其中,M1包括:财政部、联邦储备银行和各存款机构金库之外的通货、非银行发行的旅行支票、各种活期存款、可转让支付命令账户(NOW)、自动转账服务账户(ATS账户)等近似活期存款账户的存款。
M2包括:M:、商业银行发行的隔夜回购协议存款、美国银行海外分支机构对美国居民开办的隔夜欧洲美元存款、储蓄存款和小额定期存款、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互助储蓄金额等。
M3包括:M:、大额定期存款、商业银行和储蓄机构发行的定期回购协议负债、由美国居民持有的美国银行海外机构的欧洲美元定期存款等。
L包括:M。
、非银行的社会公众持有的美国储蓄债券、短期国库券、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票据、货币市场互助基金中上述资产的净额。
Debt包括:国内非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联邦政府、州和地方政府债务、私人机构在信贷市场上的债务(私人债务包括法人债券、抵押债券、消费信用、其他银行票据、
银行承兑票据和其他债务工具)。
日本的口径是:M’、M1+CD、M2+CD、M3+CD。
M,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
M1:包括:M,和企业定期存款。
M1+CD包括:M1和企业可转让存款。
M2+CD包括:M1、定期存款和可转让性存款。
M3+CD包括:M2+CD、邮局、农协、渔协信用组织存款和信托存款。
英国的口径是:M1、M2、英镑M3、M3、PSL:、PSL2。
M1包括:流通中的钞票和硬币、英国私人部门的英镑即期存款。
M2包括:流通中的钞票和硬币、英国私人部门持有的在银行的10万英镑以下的活期存款和其他存款(一个月内通知银行提取的零售性存款)。
英磅M3包括:M1、英国私人部门的英镑定期存款、英国公有部门的英镑存款。
M3包括:英镑M3、英国居民持有的其他通货存款。
PSL:包括:私人部门所持有的英磅M3、,私人持有的国库券、私人在地方机关及金融机构的存款、纳税存款证、银行承兑汇票。
PSL2包括:PSL1、其他各种流动性资产如国民储蓄证券及在住房协会、信托储蓄银行和国民储蓄银行的存款等。
从上述各国货币供应量的构成内容来看,其基本结构是由现金、活期存款向各类存款和短期证券依次扩展,其层次的划分,在各国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标准是一致的,都是根据货币的流动性强弱而划分的。
所谓货币的流动性,是指各种货币形态转化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和成本的多少,它反映了各种货币形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
现金和活期存款是直接可以用于购买和支付的货币,因而流
动性最强,被普遍列为第一层次。
货币的第二层次中,一般包括各类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其流动性较活期存款弱。
在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之后的货币一般是加进,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存款,属于第三层次。
再下一个层次的货币,一般是加进各种短期金融工县,如国库券、银行承兑票据等,其流动性比各种存款弱,比其他长期证券强。
依据流动性的强弱来划分货币层次,其目的在于中央银行实施对货币的宏观控制。
由于货币的流动性不同,表明货币在流通中作为购买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不同,形成货币购买力的程度不同,对市场供求关系、物价变动等方面的影响也就不同,按照流动性强弱划分货币层次,并进而有区别有重点地加以监测和控制,-就可以达到更好的控制货币的效果。
就是说,有了依据流动性标准而划分的货币层次指标以后,中央银行的货币控制就有了结构分析和监测的依据。
从各国的普遍情况看,流动性最强的M1和次强的M2一般被作为货币量监控的重点。
中国从1990年起开始编制货币供应量统计口径,从1994年10月开始由中国人民银行向社会定期公布货币供应量统计数据。
根据2001年7月最新修订的统计口径,中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层次为:第一层次Mo,流通中的现金;第二层次即狭义货币M1,Mo+可开支票进行支付的单位活期存款;第三层次即广义货币M2,M1+居民储蓄存款+单位定期存款+单位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最新修订的口径,将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计入广义货币M2,是因为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主要来自居民储蓄和企业存款,认购新股时,大量的居民活期储蓄和企业活期存款转为客户保证金,新股发行结束后,未
中签资金又大量流回上述存款账户,将客户保证金计入M2,有利于准确监测货币供应量。
中国的货币供应量口径将现金单独划为第一层次(Mo),是处于管理和控制的需要,因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现金在交易中所占比重较大,范围较广泛,单独对其进行监测有特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