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0054c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69.png)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 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对心理学的整体认识,并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 教学目标1.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历史和分支学科;2. 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技巧;3. 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基本原理和理论;4. 发展和提升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 教学内容1. 导论: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主要分支学科;2. 研究方法:实验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和统计分析;3. 感知与知觉:感知过程、视听感知、注意力和意识;4. 研究与记忆: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记忆过程;5. 思维与智力:问题解决、概念形成、推理和判断;6. 情绪与动机:情绪的概念、产生机制和调节方式;7. 人格与社会心理:人格特质、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8. 心理障碍与治疗:精神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方法;9. 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和工业心理学。
四. 教学方法1. 授课: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结合案例和实例进行解读;2. 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3. 实验和实践:组织实验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心理学知识;4. 小组活动:设立小组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五. 评价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2. 考试成绩:定期进行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3. 项目报告: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组项目报告,展示相关心理学实践应用。
六. 参考教材1. 《心理学导论》(作者:David G. Myers,译者:李筱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 《心理学》(作者:Ciccarelli & White,译者:陈宝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以上是《心理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安排和教学要点,希望能带给学生们对心理学的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06a5fbae71fe910ef12df8ff.png)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掌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的概念,重点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2.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理解心理学的任务,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二章心理的实质1.掌握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掌握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2.了解心理的发生与发展过程。
3.理解劳动中人类意识产生中的作用,掌握人类意识的基本特征。
第一节心理是人脑的机能第二节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动物心理的发展——人的心理第三节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知心理过程1社会错觉的内容;23注意的概念、类型。
第一节感觉与知觉第二节思维与想像第三节记忆与注意情感、意志心理过程1绪、情感的作用;23第一节情绪和情感过程第二节意志过程个性心理特征1与发展;2实践意义;3的形成与发展;4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重点掌握能力的培养与应用。
第一节个性概述第二节气质第三节性格第四节能力个性倾向性1234567掌握改变态度与价值观的途径。
第一节需要、需要的作用第二节动机第三节态度与价值观群体心理12群体凝聚力、群体士气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3人际交往的因素、影响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如何提高信息沟通的有效性,掌握人际交往的方式与沟通网络,明确人际交往的作用;4确人际关系基本的倾向分析。
第一节群体的类型和结构第二节群体动力第三节人际交往交往的作用第四节人际关系领导心理1x理论与y理论,重点掌握雪恩的四种人性假设;23观点及其代表人物,重点掌握管理方格理论和管理系统理论,重点掌握领导环境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费德勒模式。
第一节人性假设X、Y理论雪恩的四种人性的假设第二节领导概述第三节领导理论组织心理与行为12织设计的作用,明确提高组织效率的方法;3组织开发的含义、方法。
第一节组织概述、什么是组织第二节组织结构第三节组织变革与开发激励1明确激励的作用,理解激励的基本模式;2ERG论;34方式;56应,掌握如何预防挫折和正确对待受挫折的人。
心理学 教学大纲
![心理学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c64243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f.png)
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引言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和行为的科学,它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
心理学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
二、目标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通过学习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帮助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收集和分析数据,以及如何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来解释和理解人类行为。
通过实践和案例研究,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3. 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学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生将学习如何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并了解人类行为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通过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三、内容1. 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心理学教学应该包括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等。
学生将学习不同的心理学理论,并了解它们对人类思维和行为的解释。
2.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教学应该涵盖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如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问卷调查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和执行心理学实验,并了解如何分析和解释研究结果。
3.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心理学教学应该介绍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如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和组织心理学等。
学生将了解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和促进个人发展方面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授课和讲解教师可以通过授课和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师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心理学知识。
2. 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活动,让学生在团队中共同解决问题和分享观点。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咨询师教学大纲
![心理咨询师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bf5c91c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4.png)
心理咨询师教学大纲引言心理咨询师教学大纲是为了培养和指导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而设计的教育计划。
本大纲旨在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以确保心理咨询师在职业实践中具备必要的能力和素养。
本文将围绕心理咨询师教学大纲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论述,包括核心课程、教学方法以及评估与考核等方面。
一、核心课程1.心理学基础课程a.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培养学生对于心理学研究方法和原理的理解。
b.发展心理学:探索人的发展过程,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帮助学生了解人的行为和情感在不同阶段的变化。
c.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思维过程,帮助学生了解人的思维机制和认知能力,为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提供基础知识。
2.咨询理论与技术课程a.咨询理论:介绍不同的咨询理论,如行为主义、认知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帮助学生建立咨询框架和方法论。
b.咨询技术:培训学生掌握各种咨询技术和沟通技巧,如倾听技巧、非语言交流技巧等,以提高咨询师的专业水平。
3.心理咨询伦理与职业规范a.伦理道德:教授学生心理咨询师的伦理和道德规范,培养学生正确处理咨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伦理难题的能力。
b.法律法规:介绍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了解自己在咨询实践中应该遵循的法律和规定。
二、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理论讲授是教学的基础,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进展,帮助他们建立知识框架和理解咨询师角色。
2.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情境中的重要方法。
通过分析真实的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咨询师面临的挑战,并学习如何制定合适的咨询方案。
3.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的咨询场景,让学生实践和演练各种咨询技巧和方法。
这样的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沟通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评估与考核1.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包括积极回答问题、提出独到见解以及对同学讨论提供建设性意见等。
2.个人项目学生需要完成个人项目,如写作业、独立研究和报告,以展现他们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5ee492b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76.png)
(完整版)心理学教学大纲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本课程是关于心理学的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研究,学生将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主要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为进一步研究和研究心理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分支。
2. 掌握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理论流派。
3. 熟悉心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和技术。
4. 培养学生的心理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1. 心理学导论-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和应用领域2. 行为主义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作用- 强化和惩罚的原理3. 认知心理学- 定义和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过程- 研究和记忆的认知过程4. 发展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婴儿、儿童和青少年发展- 成年人发展和衰老5. 人格心理学- 定义和主要理论- 个体差异和人格特质- 人格心理学的应用6. 社会心理学- 定义和研究方法- 社会认知和人际关系- 社会行为和群体心理7. 心理评估- 评估方法和工具- 个体和群体心理评估- 应用和限制8. 心理治疗- 主要治疗方法和理论- 心理治疗的应用范围- 心理治疗的效果评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系统讲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框架。
2. 讨论:安排案例分析和主题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批判性思维。
3. 实践:开展实验、观察和调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
4. 小组项目:分组完成心理学课题研究或实践项目,体验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
五、课程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的表现。
2. 作业和报告:根据课程要求完成课后作业和实践报告。
3. 期中考试: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 期末论文:根据学生选择的课题撰写一篇心理学研究报告。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162f3c014a7302768e9939e1.png)
《医学心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010002课程名称:医学心理学课程类型:职业技术课总学时:34 理论学时:30 实验学时:4适用对象:临床医学先修课程:生理学、解剖学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课程性质: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在临床应用的一门新兴学科,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横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医学的多学科的边缘性学科,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应用到医疗实践中的产物。
这门科学主要“是研究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以及诊断、治疗和预防中的作用,并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的科学”。
学习医学心理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着更大的实践意义。
运用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可以探索心理因素对健康与疾病的作用方式、途径与机制,更全面地阐明人类躯体疾病与心理疾病的本质,协助医学揭示人类维护健康、战胜疾病的规律,寻找与丰富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与预防的更全面、更有效的方法,提高医疗水平,促进人的身心健康。
目的和任务:使医学生在临床工作中能自觉地按照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思考与处理问题,恰当地运用某些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完成本职工作,同时有利于学生运用心理学理论解决自身心理健康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二、教学基本要求通过讲授医学心理学,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各重要心理学派的历史、思想和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熟悉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理解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的内容,掌握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心理变态、心理评估、心理咨询、治疗、病人心理、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
全书的重点是在第二章个体心理、第五章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以及第六章心理障碍、第九章患者心理、第十章医疗领域的人际关系等章节。
本课程的学时为34学时,授课的方法以讲授为主,加以平时的讨论、作业、互动活动、录像课等。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医学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和研究任务。
2.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指导思想。
《心理学导论》教学大纲
![《心理学导论》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20fbddecd1f34693daef3e5e.png)
教学大纲第一章绪论【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和基本理论,了解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能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学习内容】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含义、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主要任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选择使用的统计方法,以及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和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具体来说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研究的行为有两大类: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
2.心理学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边缘或中间科学。
3.在心理学中,一般把统一的人的心理现象划分为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个部分:心理过程和人格。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人格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对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进行陈述、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
5.在科学心理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流派。
6.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有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基础科学研究与应用科学研究。
主要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相关研究法、实验法、个案法、测验法和调查法等。
7.当代心理学学科分支很多,每个分支都有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人物和意义。
只要有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法律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
8.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心理现象一般规律的学科,是心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性研究,也是心理学入门的基础知识体系。
第二章心理和行为的神经基础【学习目标】了解和掌握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神经系统的生理学知识,以及加工、存储并提取信息解决问题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规律。
【学习内容】理解和掌握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对内外部刺激信息的传递与加工、条件反射和无条件反射、脑机制及其与心理活动的密切关系、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内分泌系统对人的心理和行为的重要作用。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bc334f92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1.png)
心理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导论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
1.2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会掌握心理学的核心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史、研究方法、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第二部分:课程大纲2.1 第一章:心理学概论- 理解心理学的定义和范畴- 了解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2.2 第二章:认知心理学- 认知过程的基本原理- 认知发展和思维模式的研究2.3 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成人和老年人的心理变化2.4 第四章:社会心理学- 个体与群体的相互关系- 社会行为和社会心理学现象的研究2.5 第五章:心理健康与心理治疗-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和维护方法- 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和治疗第三部分:教学方法3.1 教学策略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形式,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3.2 评估方式学生的评估将主要通过考试、作业、论文等形式完成,以检验学生对于心理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能力提升。
第四部分:教学要求4.1 学习态度学生应认真对待本门课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主动学习并勤于思考、探讨。
4.2 知识要求学生应熟悉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重要理论,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3 学习效果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一定的心理学基础知识,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结语通过本教学大纲的制定,希望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全面的心理学学习计划,帮助他们在知识和能力上得到更好的提升,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取得优异的成绩。
感谢大家的参与和支持!。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a4d47c3e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e.png)
《心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它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分析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本质和规律。
本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概念,培养学生对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心理学及相关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理论和研究方法。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绪、动机等。
熟悉心理学在不同领域(如教育、临床、工业等)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释人类心理和行为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科学研究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培养学生对他人心理和情感的尊重和理解,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发展。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的历史与流派介绍心理学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结构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等主要流派的观点和贡献。
探讨心理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和当代心理学的研究热点。
2、研究方法讲解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
培养学生设计简单心理学研究的能力,包括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收集和分析数据等。
3、感觉与知觉阐述感觉的生理机制和基本特性,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分析知觉的组织原则和影响因素,以及知觉与错觉的关系。
4、意识与注意探讨意识的层次和状态,如清醒意识、睡眠与梦、催眠等。
介绍注意的种类、特征和影响因素,以及注意在信息加工中的作用。
5、学习与记忆讲解学习的基本理论,如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认知学习理论等。
分析记忆的过程、类型和遗忘规律,以及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6、思维与语言探讨思维的形式、过程和策略,如概念形成、推理、问题解决等。
研究语言的结构、发展和语言与思维的关系。
7、动机与情绪分析动机的产生机制和类型,如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等。
心理咨询师教学大纲
![心理咨询师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b10492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ff.png)
心理咨询师教学大纲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心理咨询基本理论与技能,使其能有效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教学内容1. 心理学基础知识a. 心理学发展历程b. 心理学主要流派及其理论c. 心理学研究方法与应用2. 心理咨询理论与模式a. 心理咨询的定义与特点b. 不同心理咨询模式的比较与分析c. 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与职责3. 心理咨询技巧a. 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b. 情绪表达与沟通技巧c. 接纳与激励技巧d. 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4. 面对特殊人群的心理咨询a.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b. 夫妻与家庭关系咨询c. 老年人心理咨询d. 社会心理咨询5. 心理健康教育与宣传a.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b. 心理健康宣传的策略与方法c. 心理健康促进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心理学理论与咨询技巧,帮助学生系统学习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讨论真实的或虚构的案例,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咨询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咨询技巧并提升沟通能力。
4.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拓宽视野。
四、教学评价与考核1. 平时表现评价: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践技能考核:进行模拟咨询实践,并评估学生的咨询能力。
3. 学术研究报告:要求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相关的学术研究,并撰写报告。
五、教材参考1. 《心理学导论》作者:任建明2. 《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作者:韩文生3. 《心理咨询与干预导论》作者:张作标六、教学日程安排具体的教学进程和时间安排将在开课前由授课教师提前公布。
七、教学资源要求教室应配备多媒体设备,以便进行课堂演示、案例讨论等教学活动。
学校图书馆应有丰富的心理学和心理咨询相关的书籍和期刊。
八、教学团队建设1. 所有参与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丰富的心理咨询实践经验,并持相关专业背景。
2. 可邀请行业内的专业人士作为客座讲师,分享实际工作经验和案例分析。
心理学教学大纲
![心理学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eaf0831cfad6195f312ba602.png)
本章的重点主要有感觉的含义与种类、知觉的含义与种类、注意的品质、根据知觉规律,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正确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本章难点】
本章的难点主要是根据知觉规律,灵活运用直观教学的方法;正确运用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
【讲授内容】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
2.记忆的基本过程
识记、保持、再现;编码、存储、提取。
3.记忆的主要类型
(1)记忆对象分类
① 形象记忆;② 逻辑记忆;③ 情绪记忆;④ 动作记忆。
(2)记忆阶段分类
① 瞬时记忆;② 短时记忆;③ 长时记忆。
4.记忆表象
(1)什么是表象
(2)表象与后象的关系
(3)记忆表象的特点
① 直观形象性;② 形象概括性;③ 模糊片断性;④ 个别差异性。
本章的重点是思维的特点、基本过程、问题解决的过程,概念掌握、问题解决、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本章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思维的特点、基本过程、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讲授内容】
第三章 记忆
【教学要求】
1.了解记忆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类型。
2.理解记忆表象的特点、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遗忘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原因。
3.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知 识 点】
记忆的基本过程与主要类型、记忆表象的特点、记忆系统的编码方式与存贮特点、遗忘的基本规律及其主要原因、灵活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3)注意的功能(选择,整合,维持,调节)
2.注意的种类
(1)无意注意
① 什么是无意注意;② 无意注意的影响因素。
(2)有意注意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学大纲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39fae3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56.png)
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学大纲一、导言心理咨询师培训的重要性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与职责二、心理咨询基础知识1. 心理学概述a. 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领域c. 心理学在心理咨询中的应用2. 人格理论与发展心理学a. 主要人格理论的介绍与比较b. 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分析3. 心理测量与评估a. 心理测量的基本原理b. 主要心理测量工具的介绍与应用c. 心理评估的方法与程序三、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1. 主要心理治疗流派的介绍与比较a. 认知行为疗法b. 系统家庭治疗c. 人本主义咨询2. 心理咨询的基本技巧a. 倾听与表达技巧b. 有效沟通与反馈技巧c. 导入与解决技巧3. 心理危机干预a. 不同类型心理危机的辨识与干预b. 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与技巧四、学习与发展1. 学习理论与技巧a. 不同类型学习困难的诊断与辅导b. 学习动机与策略的培养2. 职业发展与规划a. 职业辅导与规划的方法与技巧b. 工作满意度与生涯发展的影响因素五、跨文化心理咨询1. 跨文化心理学概述a. 跨文化心理咨询师的能力与素养要求b. 跨文化咨询的特点与挑战2. 文化差异与心理咨询a. 文化差异对心理咨询的影响b. 跨文化心理咨询的技巧与策略六、伦理与职业实践1. 心理咨询的伦理规范a. 保密与隐私保护原则b. 职业道德与行为准则2.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a. 典型案例的介绍与分析b. 催生专业实践的策略与建议七、实习与实训1. 心理咨询实习的安排与评估a. 实习机构的选择与合作b. 实习过程的监督与指导2. 案例管理与记录a. 案例记录与分析方法b. 咨询过程与结果的评估八、结业与考核1. 结业要求与条件a. 心理咨询师培训的必要学时与学分b. 考核要求与内容2. 结业论文与综合实践项目a. 论文写作与提交要求b. 综合实践项目的设计与完成结语心理咨询师培训教学大纲的编制是为了确保培养出具备全面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专业人才。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b53ae97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4c.png)
《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心理学》课程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科学。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心理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掌握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1、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对象。
2、掌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技术。
3、分析人类心理现象和行为,包括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
4、理解心理学在日常生活、教育、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5、培养学生的心理学素养和独立思考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三、课程内容1、心理学导论: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历史、研究范围和方法。
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介绍神经元、大脑结构和功能,以及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3、认知心理学:研究人类认知过程,包括知觉、注意、记忆、思维和语言等。
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研究人类的情感、动机和情绪,包括需要、动机、价值观和情感调节等。
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研究个体差异和社会行为,包括人格理论、群体行为和人际关系等。
6、发展心理学:研究人类心理发展的过程和规律,包括胎儿期到老年的心理发展。
7、心理病理学:介绍心理疾病的分类、诊断和治疗,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和焦虑症等。
8、心理学应用:介绍心理学在教育、工作、咨询等领域的应用。
四、课程安排本课程总计36学时,分为理论授课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理论授课部分每周安排两次,每次2学时;实践操作部分每周安排一次,每次2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心理学导论(4学时)2、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4学时)3、认知心理学(6学时)4、情感与动机心理学(6学时)5、人格与社会心理学(6学时)6、发展心理学(4学时)7、心理病理学(4学时)8、心理学应用(4学时)五、考核方式与标准本课程的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和期末考试两个部分。
平时作业包括课堂讨论、阅读论文和完成课后习题等,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
具体考核标准如下:1、平时作业: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讨论表现和阅读论文质量进行评价。
职场心理健康大纲1.0
![职场心理健康大纲1.0](https://img.taocdn.com/s3/m/699953cf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c8.png)
职场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学知识专业测试与分析互动式心理训练游戏
一、关于心理健康:
1)健康是什么?
2)亚健康是什么?
3)心理健康又是什么?
4)如何做到在职场环境中保持心理健康状态
二、心理素质训练与自我剖析
1 、认识自我
✧我是谁?
✧性格与气质测试
2 、管理自我
✧压力识别与评估、管理
✧情绪认知与分析、调节
3 、激发自我
✧个人动机与归因方式测试
✧改变不当的归因方式,挖掘学员自身潜力
✧自我调整,做情绪的主人
✧自我减压
4 、成就自我
✧自信心测试
✧镜子技巧、心像技术与心理暗示
✧培养良好而稳定的心态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心理学课程简介:本课程为针对06级毕业生的选修课,学分数2,周学时2,主要讲授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就业制度变革及其对人们就业意识与就业行为的影响作深入分析;就业心理与职业指导理论的整合性介绍;大学生如何进行职业选择、职业决策和职业适应;人的个性与职业如何匹配;职业心理选拔的各种方法和技巧(包括面试技巧);职业生涯发展理论与模式以及职业生涯管理;如何适应职场压力以及如何进行压力管理等。
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在目前新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面对职场的困惑,明显地感受到来自求职与工作的压力,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前途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迷茫感。
针对我院学生的特点以及在心理咨询过程中集中体现的问题,开设《职业心理学》该门课程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充分了解自己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有了较全面认识的前提,帮助学生作好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为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主要教学方法:以教授法为主,学生小组讨论与特殊案例分析为辅。
教材:《职业心理学》俞文钊、吕建国、孟慧编著,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第一章职业心理学概述(教学时数2)本章主要介绍职业与职业心理学的内涵,就业制度与职业心理,市场经济中的职业挑战与职业指导,职业心理学对象的规定性。
本章的学习重点和难点是掌握职业的内涵与职业心理学发展的简况,充分了解与体会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及其对人们职业心理的影响。
第一节职业概述一、职业内涵的界定职业是指人们从事相对稳定的、有收入的、专门类别的工作。
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反映。
二、职业的特征第二节职业心理学概述一、职业心理学发展简况职业心理学是在现代心理学发展起来以后,适应现代工业发展带来的劳动分工精细化对人职匹配越来越高的要求应运而生、逐步发展起来的。
二、国外现代职业心理学的发展第三节就业制度与职业心理一、工作、职业与人生生活在现实世界的人们,无不与工作发生着紧密的联系,工作几乎贯穿于人的一生。
二、就业制度的变革是制约人们职业意识与行为的基本环节因素三、就业制度的改革四、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制度的基本特征第四节市场经济中的职业挑战与职业指导一、职业选择的新趋向二、变革时期职业选择的新问题三、学校职业教育的新趋向四、市场经济中职业指导的作用第五节职业心理学对象的规定性一、个体差异、个体职业选择与职业(就业)指导二、组织的人员选拔三、职业生涯、职业适应和职业培训、职业心理咨询四、职业环境优化与职业满意感、个人职业成长与职业成就复习思考题1、阐述我国就业制度改革的主要特征及其人们对职业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2、界定职业心理学对象的规定性。
第二章职业发展与个体职业社会化本章教学重点是掌握埃里克森与莱文森的人生生命发展观的内涵及其意义,正确理解个体职业社会化的内容及其实际价值。
第一节产业进步与社会职业变化一、产业结构的进步二、当代社会的职业发展变化三、产业进步对人的整体素质的挑战第二节社会职业(行业)发展与员工素质的要求一、当代社会职业发展变迁的趋势二、职业设计的过程三、职业组织的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第三节人生发展、职业发展与家庭生活周期一、人生生命发展观二、终生发展的影响系统三、人生发展周期第四节个体职业社会化一、个体职业社会化的概念二、个体职业社会化的内容三、社会职业意识的发展第五节影响社会化的因素一、社会文化二、家庭三、学校四、同辈群体五、大众传媒第六节职业发展理论一、职业动力论二、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三、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四、台德曼的职业自我概念发展理论复习思考题:1、概述社会职业的发展及其对员工素质的要求。
2、阐述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及其实践意义。
第三章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的理论基础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职业指导理论模式的三大取向,具体掌握人格类型论、心理动力论、行为论的观点、指导策略及其评价。
第一节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理论概述一、理论的作用与基本取向二、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理论的源流三、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理论的定向第二节特性—因素论一、理论观点二、指导策略三、指导方法四、评价第三节人格类型论一、理论观点二、指导策略三、评价第四节需要论一、理论观点二、指导策略三、评价第五节心理动力论一、理论观点二、指导策略三、评价第六节职业选择发展论一、理论观点二、指导策略三、评价第七节行为论一、理论观点二、指导策略三、评价第八节决策论一、理论观点二、指导策略三、评价第九节理论的综合评价复习思考题:1、概述职业指导理论模式的三大取向2、总结并对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的各种理论进行综合评价。
第四章职业选择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正确理解职业选择、职业决策、职业适应三者的区别与联系,阐明职业不适应的原因及对策。
第一节职业选择一、职业选择的含义与意义二、职业选择的策略三、职业选择的原则四、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五、职业选择的技巧第二节职业决策一、职业决策的过程二、职业生涯决策的方法三、职业决策类型第三节职业适应一、职业适应问题存在的原因二、提高职业适应性的途径复习思考题:1、概述职业选择的策略。
2、例举案例说明职业决策有哪些类型。
第五章人的个性与职业的匹配本章的教学重点是阐明人的个性与职业匹配的重要性、具体内容与实施途径,说明职业价值观的类型及其测评方法。
第一节人的价值观与职业的匹配一、职业价值观的类型二、职业价值观的测评第二节人的能力与职业的匹配一、观察能力二、思维能力三、实际操作能力四、表达能力第三节人的气质与职业的匹配第四节人的性格与职业的匹配复习思考题:1、试述职业能力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对应性。
2、简述人的气质类型与职业的匹配。
第六章职业心理选拔本章的教学重点是明确职业心理选拔的程序,简述人员选拔的心理测验方法。
第一节职业心理选拔概述一、职业心理选拔的含义与内容二、职业心理选拔的功能和意义三、职业心理选拔的程序第二节人员招聘的方法与技巧一、候选人的来源二、招人揽才之道第三节人员选拔的心理测验方法一、心理测验概述二、智力测验三、特殊能力测验四、人格测验五、群体社会心理测验第四节人员选拔中的非测验技术一、面谈二、申请表三、推荐表和介绍信四、评价中心:用模拟法选择五、一些奇特的选拔方法复习思考题:1、举一案例,说明职业心理选拔的程序。
2、指出数项特殊能力测验的方法。
第七章职业生涯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与模式,明确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与实施过程。
第一节职业生涯概述一、什么是职业生涯二、职业生涯问题的意义三、职业生涯计划的作用第二节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第三节职业生涯发展模式一、生活周期模式二、基于组织的发展模式三、综合模式第四节职业生涯管理一、职业生涯管理的内容二、职业生涯管理的过程三、职业生涯的具体实施四、职业生涯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的关系五、职业生涯管理的发展六、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责任划分复习思考题:1、论述多阶段职业发展观的内涵及其意义。
2、正确理解组织职业生涯管理的责任划分。
第八章职业指导本章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职业指导的功能、目标与任务,明确学校职业指导的任务与方法。
第一节职业指导概述一、职业指导的产生与发展二、职业指导的概念与功能三、职业指导的目标四、职业指导的任务与内容第二节职业指导的实施一、为工作系统的职业指导二、作为技术系统的职业指导第三节职业指导技术一、职业指导技术中的一般步骤二、职业指导技术第四节学校职业指导一、学校职业指导的任务二、学校职业指导的基本形式三、学校职业指导的方法复习思考题:1、概述职业指导的产生与发展。
2、举例说明为何要实施作为技术系统的职业指导。
第九章职业与职业心理咨询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分析职业咨询的特点、范围与程序,比较个体职业心理咨询与团体职业心理咨询的共同点与区别。
第一节职业咨询的特点、范围与一般程序一、职业咨询的特点二、职业咨询的范围三、职业咨询的类型四、职业咨询的一般程序第二节职业问题的诊断一、问题诊断的意义二、问题性质的鉴定三、问题原因的分析第三节个体职业心理咨询一、资料的收集整理二、个别心理咨询会谈第四节团体职业心理咨询一、团体职业心理咨询中的团体构成二、职业心理咨询团体的领导者三、团体咨询的实施复习思考题:1、为何要进行职业问题的诊断。
2、概述团体咨询的实施步骤。
第十章职场中的压力与应对本章的教学重点是分析职场中工作压力的来源,明确并掌握职场压力的应对措施。
第一节工作压力概述一、工作压力的含义与症状二、压力影响的两重性第二节压力源分析一、生活压力源二、工作压力源三、职场职业转换带来的压力四、工作压力的个体差异五、工作压力的个案分析第三节化解压力的应对措施第四节压力管理一、压力管理的组织二、工作压力的个人调适复习思考题:1、解释职业转换中会带来哪些压力。
2、从压力管理的角度应采取哪三种降低压力的措施。
本课程使用的教材:俞文钊、吕建国、孟慧编著:《职业心理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参考书目:1、俞文钊:《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朱启臻:《职业指导理论与方法》,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3、龙立荣、李日华:《职业生涯管理》,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4、郑伯醺、郭建志:《组织价值观与个人工作效能符合度研究途径》,收录于由郑伯醺、黄国隆、郭建志主编的《海峡两岸之企业文化》,中国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82。
5、穆宪:《现代职业咨询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6、刘重庆、崔景贵:《职业教育心理学》,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1998。
7、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载《心理学报》,19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