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李聚奎生平简介
开国上将李聚奎:“文革”中的斗争与遭遇

开国上将李聚奎:“文革”中的斗争与遭遇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8年第19期开国上将李聚奎,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既担任过军事指挥员,也任过政治委员;既率领过部队冲锋陷阵,穿行于硝烟弹雨之中,又组织过大军的后勤保障工作,并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1958年3月,李聚奎上将到任总后勤部政委之职,并在此职主持工作达8年之久。
8年中,他曾先后与黄克诚、洪学智及邱会作等人共事。
或许正是由于他同彭德怀、黄克诚属于同道人的原因,当“彭德怀军事俱乐部”被提出后,李聚奎的名字便罩在“彭黄路线”的影子下面了。
按理讲,从红一军团一师师长到后来的第四野战军副参谋长、后勤部长,李聚奎在林彪麾下的时间并不短,可算是林彪的老部下了,但林彪对李聚奎的品行却似乎并不赏识。
当林彪在总后勤部的代理人邱会作上台之后,李聚奎的命运便发生了急剧变化。
当时,原总后领导人出于勤俭办后勤的思想,处理军队经济问题时,都要全面考虑国家经济建设的情况。
同时,对于总后与各总部之间的关系,也是互相尊重和支持的。
但邱会作一上台,不顾国情实际,就要在军队后勤方面大肆铺摊子,大包大揽,并且总是要与总参、总政争地位、夺权力。
对此,李聚奎有看法,不同意这样做。
更关键的一点是邱会作上台后,不顾党的组织原则,不要党的干部政策,拉帮结派,编织罗网,并在重大问题上,抛开其他党委成员,直接向林彪打报告,并用林彪的旗号在总后耍个人威风。
李聚奎对此是不赞成的,他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尽量做邱会作的工作。
这些事还没了结,一件棘手的事又落在李聚奎身上,就是总后政治部保卫部门又一次接到群众举报,邱会作再次出现骚扰女同志问题。
情况报告给李聚奎,李聚奎十分痛心。
总后党委过去曾就同类问题多次对邱会作进行过批评教育,但邱始终不思悔改。
为了达到教育目的,李聚奎根据军委及总政治部指示,组织总后党委会对邱的腐化思想进行了批评。
邱会作采用的报复手段很“高明”。
他先在总后封锁林彪的一系列指示,之后则一个人单独向林彪汇报工作。
李聚奎廉政故事

李聚奎廉政故事1. 引言李聚奎是中国一位备受推崇的廉政官员,他以他在廉政方面的出色表现和不懈努力而闻名。
本文将详细介绍这位杰出人物的事迹,揭示他在廉政领域的重要贡献。
2. 李聚奎的背景和经历李聚奎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年轻时期他在学校学习刻苦努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毕业后,他决定投身于公务员行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3. 李聚奎的廉政故事3.1 持之以恒的执法李聚奎在进入公务员岗位后,毫不动摇地坚持廉政原则。
他严格执行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腐败行为。
他不畏权力,与贪官斗争,对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不姑息。
他深知廉政是有效治理的基石,因此他凭着坚定的信念,始终如一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3.2 树立廉洁形象作为一名公务员,李聚奎时刻保持着廉洁自律的形象。
他拒绝收受贿赂,不以权谋私利。
他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任何时候都不偏袒,不可置可否的处理每一个案件。
他的正直和公正态度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爱戴。
3.3 彻查贪腐案件李聚奎认识到腐败是危害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他主动参与了多起重大腐败案件的侦破工作。
他通过精准分析和深入调查,揭露了那些隐藏在权力背后的黑暗势力。
他不仅成功地将腐败分子绳之以法,还帮助整治了相应的监管机构,促使法治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3.4 推动廉政教育李聚奎意识到廉政教育对于预防腐败的重要性。
他积极组织并参与了各类廉政教育活动,向公民普及廉政知识,增强他们的廉洁意识。
他注重从基层做起,重视教育年轻一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4. 李聚奎的影响力和荣誉由于李聚奎的出色表现和不懈努力,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尊重。
他的事迹被广泛报道,成为广大公民心目中的楷模。
他多次荣获国家级的廉政表彰,成为全国范围内廉政官员的楷模。
5. 李聚奎的启示和影响李聚奎在廉政方面的突出表现对我们都具有重要启示和影响。
他的事迹表明,只要拥有正确的信念和坚定的行动,就能够在廉政领域取得出色的成果。
他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个人,奋发向上,为社会的公正和繁荣做出贡献。
李聚奎,长征路上的“第一师长”

李聚奎,长征路上的“第一师长”作者:暂无来源:《领导文萃》 2017年第1期王媛媛“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
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毛泽东的这两句《渔家傲》词,以磅礴的气势描写了1931年红军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国民党军师长张辉瓒的名字随着诗文流传,不少人至今仍能说出他的身份、来历。
但少有人知道完成这场漂亮的歼灭战、活捉张辉瓒的红军团长叫李聚奎。
他曾在长征中带领红一师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被称为红军的“开路先锋”,也是后来的开国上将之一,一生充满传奇。
2016年9月8日下午,《环球人物》记者在北京采访了李聚奎的女儿李卫雨。
明亮的会客室里,两个座位、一壶热茶,氤氲间,那些收藏在生命中的往事,点点滴滴流淌出来。
最早的故事,从黎明开始。
“天刚蒙蒙亮的时候,我父亲和村里几个青年刚好走到镇上的征兵处,他们都是半夜偷偷从家跑出去的。
”那时的中国,阎锡山、冯玉祥、张作霖等军阀混战,民间有句俗话叫“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因为怕家里人找到,父亲填报姓名时没用本名李新喜,而是起了个新名字,叫李聚奎。
“枪口下救回一位元帅”李聚奎报名加入的是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工兵营。
那时候的军队,底层士兵被打是经常的事儿,“父亲笑说他在里面算是挨打比较少的,因为办事不被人挑出毛病是他一贯的风格,做什么都能做出个样来”。
很巧,后来彭德怀当了李聚奎所在团的团长。
跟其他团不一样,彭德怀上任后“下”了当官的鞭子,取消了军官的小灶,还给底层士兵买了蚊帐,当时团里有不少像彭德怀一样的地下党,李聚奎讲不出为什么,但心里觉得,这些人特别好。
当时第一次国共合作刚刚失败,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员,革命正处于低潮期,但彭德怀顺利地将士兵聚拢起来,在湖南平江起义,李聚奎也成为起义中的一员,不久在战友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平江起义后,彭德怀带着部队退到一个叫白沙的地方。
有一次彭德怀正在和部队讲话,前排的一大队队长雷振球突然冲到前面,夺了警卫员薛洪全的驳壳枪,企图射杀彭后投敌。
“将圣”李聚奎上将 – 铁血网

“将圣”李聚奎上将–铁血网经历了20世纪上半叶的抗日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新生的共和国是一个将星闪烁的国家。
说起李聚奎上将,现健在的老将军们都说:此人堪属“将圣”!他曾救过彭德怀一命/林彪问他怎样当好红一师师长,他说:“红一师师长就是红军的第一师长!”李聚奎将军是参加平江起义的2000多名官兵中,最后一位谢世的老人。
他曾救过彭德怀一命。
那是平江起义之后,国民党军队对起义部队疯狂“围剿”。
起义部队处境危急。
当部队退到一个叫白沙的地方时,彭德怀集合部队讲话。
正讲着,站在前排的一大队队长雷振球,突然冲到前面,伸手就夺彭德怀警卫员薛洪全手中的驳壳枪,企图射杀彭德怀后投敌。
薛没有防备,手枪被雷抢走。
当时,由于事发突然,人们来不及反应,情况已是千钧一发。
正在这节骨眼上,站在部队前面的李聚奎以一种保护彭团长的本能反应,向雷振球扑去。
李聚奎扑上去时很用力,加上带着惯性,雷被狠狠地摔在地上。
正好大队长黄云桥反应过来,从侧面给了雷振球一枪,结果了雷的性命。
多少年后,彭德怀授了元帅,跟随彭多年的老部下还直夸奖李聚奎,称李聚奎当时反应快,从枪口下为我军抢回一个元帅。
大家不忘此事,但李聚奎总是笑一笑,从不渲染,更不张扬。
1928年,李聚奎在彭德怀领导下的红五军第九大队任中队长。
当红五军同井冈山“朱毛红军”会师时,彭德怀请毛给部队讲话,那是李聚奎第一次见到毛泽东。
许多年后,他都记得:“毛主席穿一件不太干净的中山装,没戴帽子,一边讲话,一边吸烟,走过来,走过去,一口很随便的湖南腔,讲了许多革命道理。
”特别是要联合工农兵打遍天下的道理,给李聚奎印象很深。
李聚奎记不清在中央苏区打了多少恶仗、险仗和硬仗。
从第一次反“围剿”到第四次反“围剿”,他先当团长,不久在战斗中当了三军团的师长。
三军团同一军团一样,反“围剿”时打的都是大仗。
作为三军团的一个师长,他几乎每天都同官兵一道,把脑袋挂在裤腰上,一仗比一仗打得漂亮。
许多老将们都记得,李聚奎打仗很有三军团的风格。
李聚奎:千里乞讨一心寻党的开国上将

千里乞讨一心寻党的开国上将金况追梦路上的湖南共产党人人们或许记得毛泽东那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中的词句:“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
”这个打龙岗活捉张辉瓒的一线指挥员,就是时任红军二十七团团长的李聚奎。
李聚奎,1904年出生于湖南安化的一个农民家庭。
1926年参加革命的他,英勇善战,指挥果断,屡立战功,是红军的高级指挥员和高级将领,先后在红军的两个师担任过师长。
在长征中带领红一师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被称为红军的“开路先锋”。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后,为建立河西根据地和“打通远方”,中央军委决定由西渡黄河的红四方面军总直属队及五军、九军、三十军共二万一千余人组成西路军。
李聚奎任第九军参谋长。
11月上旬,西路军开始向甘肃河西走廊前进,节节取得胜利。
但因孤军深入,不久攻势渐钝。
西路军遭遇驻守甘肃、青海的凶悍的三万余“马家军”和十万“民团”的疯狂围追堵截。
李聚奎参与指挥红九军攻占甘肃土城、永昌、梨园等战斗,英勇杀敌,给敌人以重大杀伤。
但终因寡不敌众,西路军悲壮失败。
1937年的3月,地处塞北的祁连山异常寒冷。
山脚下,李聚奎带着已与马家军苦战数月的部分队伍正艰难地向东行进。
军事上的失利加上恶劣的环境,大家情绪十分低落。
李聚奎耐心地跟同志们做工作,鼓励大家。
但天黑路滑,掉队现象时有发生,加上为躲避马家军一遍又一遍的疯狂搜山,同志们只好分散行动,人越来越少了。
缺水缺粮饥饿与病痛时时向他们袭来,最后,李聚奎身边仅剩下一个警卫员了。
日头升起又落下。
这时,残阳夕照,群山笼罩在一片白色中,李聚奎陷入沉思,“我自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投身红军之日起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斗,打过胜仗,也遭受过挫折,但还从来没有经历过像西路军这样全军覆灭的惨烈景象。
”但他并未被压垮,望着渐渐落山的残阳,李聚奎生出一个念头,太阳有落就有升!西路军是失败了,但革命没有完,党中央还在,河东红军还在,西路军的指战员不会被捕尽杀绝。
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47位开国上将功勋榜(十九)

荣获3枚一级勋章的47位开国上将功勋榜(十九)报告。
1945年,傅钟参加了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增强党的团结,反对山头主义》的长篇发言。
在发言中,他首先说:“在一、四方面军会合的时候,我是有错误的。
尤其在1935年,张国焘成立伪中央的松岗会议上,我对于党中央,尤其是对毛主席,那种极不尊重的鲁莽态度,我应该好好检讨的。
”接着,他回顾了红四方面军光荣的历史,也指出了张国焘的严重问题。
随着红四方面军的发展壮大,张国焘的个人野心越来越大,问题愈演愈烈,直到在长征中犯下分裂党、分裂红军的严重罪恶,涂污了红四方面军的光荣历史。
然后,他赞颂了“西路军的广大指战员为着党为着人民的解放事业,尽了最大与最后的责任”。
当他讲到在西路军拼死斗争中,红一、二方面军的干部同样表现了英勇牺牲的精神,“四方面军同志的鲜血与一、二方面军干部的鲜血交流在一起”时,会场上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最后,他着重讲了加强团结、反对山头主义的倾向和情绪。
他指出,要解决山头主义问题,必须正确处理山头与党、个人与党的关系。
任何时候,都不能把依靠山头看得很重,而把依靠党看轻了,不能一事当前先考虑有无山头的依靠,而忘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只有正确解决了个人与党的关系,依靠党依靠人民,才能力量无穷,稳如泰山,万事好办。
如果不是这样,如果只说大山头、小山头,其结果是山头背在背上,山头是很重的,把自己压得既是驼子,又是瞎子,使得举步艰难,阻碍前进。
只要大家真正认清山头主义的危害,下决心克服山头主义,我们就像一个和睦的家庭一样。
傅钟大会发言完毕,毛泽东带头鼓掌,全场一片热烈掌声。
第二天,在七大主席团和各代表团主任会议上,毛泽东说:“昨天傅钟同志在这里讲了一篇很好的话,我全篇都赞成。
”全面内战爆发前夕,傅钟于1946年2月赴重庆出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部长兼《新华日报》社代理社长。
作为周恩来的政治智囊之一,他在宣传工作方面为争取实现国内和平进行了不懈努力。
首任石油部长李聚奎上将短暂任期和离职之谜

首任石油部长李聚奎上将短暂任期和离职之谜作者:来源:《党史天地》2016年第11期1955年,李聚奎出任石油工业部部长。
到一个陌生而重要的部门去工作,虽有点“发怵”,但他很快挖出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桶金”。
1958年,李聚奎离任得很突然。
许多人对突然变更石油工业部领导人、让李聚奎重回軍队难说其因,而李聚奎则一直保持沉默。
周恩来亲自点将掌管石油工业部1904年,李聚奎出生于湖南涟源县,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他曾担任排长、大队长、团长和师长,是彭德怀麾下的一员爱将。
红军长征前,李聚奎到红一军团担任红一师师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386旅参谋长、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和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参谋长、四野后勤部第二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之职。
李聚奎到石油工业部任部长,是时任解放军总干部部副部长的徐立清将军征求他的意见并通知他这一消息。
李聚奎回忆说:“到一个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非常重要、专业性很强的部门去工作,我真有点发怵。
”徐立清将军透露:总理曾说,我国的石油工业基础薄弱,国民经济、国防建设又都需要大量的石油。
要尽快地把石油工业搞上去,就要选一个部队的同志来做这件事,把我们军队的一些传统作风带过去,像指挥打仗那样去指挥石油工业才行!据此,军委向总理推荐了3个人,这3个人都是总理熟悉的人,其中就有担任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的李聚奎。
徐立清在通知李聚奎时,谈了具体的决策过程:“名单送到总理那里,他考虑再三,圈定了您,由您去当中国石油工业部的第一任部长。
军委领导同志也都赞同周总理的决定,这个事就这么定下来了!”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李聚奎必须服从。
戈壁滩上挖出中国石油工业的“第一桶金”1955年7月30日,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成立石油工业部的决议,任命李聚奎为石油工业部首任部长。
据当年油田的一位技术人员回忆:我们在工棚里开会,来了一个穿大衣的老头,就坐在后面听,我们也不知他是谁。
一代将星闪耀

在这1614名将军中,如若按将军们原籍所在的省份排列,前10位者如下:
江西,325名,占总数的20.1%;
湖北,234名,占总数的14.5%;
湖南,199名,占总数12.3%;
安徽,128名,占总数7.9%;
河南,106名,占总数6.6%;
四川,95名,占总数5.9%;
其实,余秋里将军只是断臂中的一位,在一代老将军中,独臂者还有几位!
这几位独臂将军并不为人所周知。他们是:
上将贺炳炎,1935年在与国民党部队作战中失去右臂,后曾任副成都军区司令员;上将彭绍辉,1932年在反围剿中失去左臂,后曾任总参谋长;中将晏福生,1936年在长征途中失去右臂,后曾任军分区司令员;少将陈波,1940年在抗日战争中失去左臂,后曾任武装警察部队后勤部政委;少将彭清云,1938年在抗日战争中失去右臂,后曾任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少将章炎生,1944年在抗日战争中失去右臂,后曾任省军区副司令员。
在共和国众多的一代老将军中,有一批少将被授予军衔时不满40岁。如少将朱云谦、陈熙、陈忠梅、陈志彬、朱耀华、成少甫等,均在三十五六岁和三十六七岁上下。
后来曾为林彪反革命集团死党的江腾蛟,被授予军衔时也只36岁,是有名的“红小鬼”,至于他沦为罪犯,是后来的事情。不能否认他还有革命的过去。功罪分明,却又不能相抵。
事后,因缺医少药,只包扎了一下。这伤臂漫说触及便钻心疼痛,满头大汗,就是阳光晒着,也火辣辣难忍。行军途中,余秋里无奈,专找庄稼地行走,好让茂密的庄稼遮挡日晒,可每当稍碰一下枝叶,全身仿佛都在抽搐。
后来伤口化脓,他躺在担架上。医务人员打开包扎一看,整条臂膀已发黑萎缩。那时,余秋里唯一的止痛方法是用一只水壶装满凉水,剧痛时,用凉水浇在断臂上。在甘孜,医生决定给他做截肢手术,清创时,伤口已腐烂生蛆,惨不忍睹。
开国上将李聚奎生平简介

开国上将李聚奎生平简介李聚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后勤工作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国上将李聚奎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李聚奎生平简介李聚奎上将是我国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在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李聚奎1904年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1928年李聚奎参加了平江起义,同年加入共产党。
之后李聚奎将军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担任了不同职务,并立下赫赫战功。
建国后李聚奎上将担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石油工业部部长以及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顾问等职务。
李聚奎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一生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李聚奎能够始终如一,百折不挠。
1930年李聚奎被诬陷为AB团而接受严酷审查,但他坚持了革命意志。
大跃进时期的李聚奎更是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文革中李聚奎上将更是被反革命集团强加了各种莫须有罪名,收到了扣押和残酷迫害。
面对迫害,李聚奎不但勇于抗争,还竭力保护着其他共产党员和群众。
李聚奎认真学习和贯彻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真理,不畏强权。
李聚奎上将驰骋战场数十年,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是我党我军的著名战将,在我党我军和全国人民中都享有极高的威望。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将军,李聚奎上将从不居功自傲,他一生光明磊落,明大义、豁达大度,以大局为重,团结同志,认识李聚奎上将的人无一不表示敬佩。
李聚奎为什么迟授衔李聚奎将军从1926年参军,为国为民经历了三十年的浴血奋战和战火洗礼,毫无疑问,这样的一位将军应当作为首批开国功臣而荣膺授衔。
但在1955年我国首批首先将军名单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李聚奎的名字。
三年后被单独补授军衔的开国上将李聚奎

三年后被单独补授军衔的开国上将李聚奎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7年第29期1926年参军的李聚奎,为国为民历经近30年的血火洗礼,毫无疑问,应当作为开国功臣首批荣膺将衔,但1955年授衔的将军名单中,并没有他的名字,直到3年后,他才被单独补授上将军衔,其间究竟发生了怎样曲折的故事呢?毛主席信任嘱重托评衔的前提是定级,级别确定之后,评衔才有更为直观的“硬杠杠”。
1950年秋,总干部管理部(1952年7月改称为总干部部)召开全体会议,朱德总司令在会上提出我军要建立军衔制度,他说,为了给“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初步基础”“部队三等九级的等级必须建立,尽量争取在明年的服装上把阶级标明出来”。
经过紧张筹备,翌年2月中旬,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干部评级工作的指示》,对评级工作提出了标准,作出了规范。
因中央提出整党任务,为了使评级工作在思想上、组织上做好充分准备,军委决定1951年先行试评,取得经验后,1952年结合整党正式评级。
1952年3月,军委再次发出《评定各级干部等级指示》,明确了评定军队级别的目的是合理解决干部的待遇问题,并为实行军衔制度奠定基础;确定了全军干部、战士的军衔级别;制定了《部队及领导干部评级幅度》;规定了以德、才、资(资历)衡量干部现任职务以确定其级别的评级方法。
是年4月,评级工作在全军全面展开。
按照评级标准,职务为大军区副司令员、副政治委员、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部长、干部部长的,级别一般应当在正、副、准兵团级范围内确定。
李聚奎时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按照标准当属兵团级别。
1952年4月20日,军委关于李聚奎级别问题给东北军区的电报上写道:“四月十六日电悉,同意李聚奎同志暂定为副兵团级。
”此时的李聚奎,刚刚从炮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下来。
为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人民志愿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毛主席从中看到了建立现代化后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遂提出创办后勤学院,培养军队后勤专门人才。
曾率部两次活捉敌军师长,被称“将圣”的开国上将李聚奎

曾率部两次活捉敌军师长,被称“将圣”的开国上将李聚奎
李聚奎,男,1904年12月31日出生,湖南安化县兰田(今属涟源)西坪村人。
原名李新喜。
李聚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后勤工作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央军委原顾问。
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95年6月25日逝世。
李聚奎年轻时的老照片。
抗战时期的李聚奎。
李聚奎上将。
1938年,陈再道(左)、宋任穷(中)与李聚奎。
1946年在齐齐哈尔与中共中央西满分局领导合影(左起:黄克诚、倪志亮、刘锡吾、郭峰、王鹤寿、郭述申、刘彬、古大存、陈沂、张平化、李聚奎)
1964年1月北京中南海怀仁堂,毛主席亲切接见李聚奎。
图片从左至右分别为李聚奎拍摄于1937、1940及1943年的戎装照。
1978年1月5日,李聚奎在后勤学院复建成立大会上。
1953年开国上将李聚奎签发的《革命军人证明书》。
李聚奎和家人在一起。
1946年,李聚奎(中)与李立三(左)、伍修权在军调部。
李聚奎在缝补衬衣。
李聚奎与夫人王惠颖在一起。
李聚奎的全家福。
李聚奎将军亲笔签赠本《李聚奎回忆录》。
李聚奎将军亲笔签赠本《李聚奎回忆录》。
李聚奎。
开国上将——李聚奎

开国上将——李聚奎李聚奎李聚奎(1904—1995),原名李新喜,湖南省涟源县人,享年91岁。
1926年入国民革命军第8军独立第1师第1团当兵,参加了“北伐”。
1928年7月参加“平江起义”,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随部队上井冈山。
先后任红5军第13师第7团排长、第3大队中队长、第3纵队第8大队大队长,红6军第3纵队代理纵队长,红3军第3纵队第9支队支队长(政委贺水光),红3军第9师第27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第9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红1军团第1师第2团团长兼政治委员,红7军团第20师师长(政委李翔梧),红1军团第1师师长(政委谭政、黄甦、赖传珠);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红一方面军长征,并荣获二等红星奖章一枚。
二等红星奖章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长征途中会合后,他任红31军参谋长(军长孙玉清、余天云、肖克,政委周纯全、詹才芳、周纯全),随左路军北上南下又北返。
1936年秋第三次走出草地后参加西征,任红军西路军第9军参谋长(军长孙玉清、王树声,政委陈海松)、第9军代军长。
1937年初西路军作战失利后,他孤身辗转跋涉到达延安。
全国抗战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9师第386旅参谋长(旅长陈赓,政委陈再道),129师青年抗日纵队政治委员(司令员段海洲),129师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兼政委薄一波),129师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陈赓,政委薄一波)、太岳纵队决死第1旅旅长(政委顾大川),129师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司令员(政委顾大川)。
1944年回延安中央党校学习,1945年4月出席了中共七大会议(正式代表)。
抗战胜利后到华北,相继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冀察热辽军区参谋长(司令员肖克,政委程子华),北平军调处执行部执行处副处长,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参谋长(司令员黄克诚,政委李富春),东北民主联军后勤部参谋长(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部长李富春)兼西线后勤司令部司令员和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部长周纯全,政委陈沂),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部长周纯全,政委陈沂)。
李聚奎上将传奇

李聚奎上将传奇一、抢渡大渡河:遵义会议后,红军从黔北向川南挺近,军委决定红一军团红1师作为开路先锋。
1935年5月我红军主力全部渡过金沙江,但是,敌军的追击一刻没有停止,红军的后面有薛岳率领的10万中央军如影相随,前面有四川军阀刘湘刘文辉的30万川军虎视眈眈。
红军所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
能不能快速渡过大渡河,在30万川军部署之前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我红军面临的首要问题。
红1师师长李聚奎顿感肩上的担子沉重,作为主力红军的开路先锋,几万红军能不能抢在敌人之前渡过大渡河天堑,几万红军的生死攸关,都系在了红1师身上。
他把抢渡大渡河的任务交给了英勇善战的红1团,李聚奎仍然不敢怠慢,亲自带领红1团长杨得志来到大渡河岸边观察地形。
由于川军事先得到了红军要渡河的消息,在渡口附近十几公里上下游所有渡船全部被收走,没有船,想渡过十几仗宽的大渡河,简直不可想象。
一筹莫展的李聚奎及焦急的杨得志团长都在苦思过河之策,这时,一名参谋惊奇的喊道;“船!团长,船!”,杨得志接过参谋的望远镜,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一看,果然有两只渡船在岸边隐蔽处停着,他迅速来到李聚奎身边,“师长你看!”,李聚奎拿起望远镜一看喜出望外,马上命令杨得志不惜代价、完好无损的将两只船弄到手,夜幕降临,杨得志亲自带领一个连出击,短短几分钟就将看船的几个人拿下,在俘虏口中才知道,原来是几个当官的架着渡船来河对岸下馆子,仅留下的两只渡船是备着急用,谁成想红军来的这么快。
先锋团强渡大渡河在第二天早上开始,李聚奎亲自来到1团渡场督战,杨得志精心了挑选17名勇士,分乘两只渡船,每个船配备4名经验丰富的船工撑船,在17勇士渡河之前,炮火准备及火力压制率先开始,为了确保抢渡成功,李聚奎将全师的6挺重机枪及仅有的一门迫击炮配备给了杨得志,6挺重机枪及一个营的轻重火力全开,向着河对岸的守敌压了过去,迫击炮只用2发炮弹就端掉了对岸的混凝土碉堡,这时,17勇士迅速开拔,因为我军强大火力的压制,对岸的守敌基本没有太大的抵抗,只用20几分钟我17勇士就渡到了对岸并抢占了滩头,勇士们很快就将滩头的敌军击溃,在后续上岸战士的配合下向滩头纵深发展,至此,大渡河对岸的滩头阵地已经牢牢地控制在我红军手中。
开国上将李聚奎回忆:决死第一纵队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

开国上将李聚奎回忆:决死第一纵队与敌人进行殊死的斗争来到决死第一纵队一九四一年我怀着敬佩的心情来到决死第一纵队任副司令员时,这支队伍己在薄一波同志率领下编入一二九师序列,纵队部设在太岳区腹心的沁源县城南十五里的阎寨。
在司令部的一间窑洞里我见到了大名鼎鼎的薄一波同志,他身着普通的八路军军装,黝黑的脸膛,透着清明爽快的性格,互相介绍之后,我提出先到部队里去走一走、看一看,他帮我把家安顿下来,派人带我上路了。
决死第一纵队的二十五、三十八、四十二、五十七、五十九五个团,分别驻在屯留、沁州、唐城和沁源县属的上下新居等地区。
我用两个来月走了一圈,每个团住上十天半月,听取工作汇报,找营团干部谈话,对部队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
这支队伍的许多特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决死第一纵队尽管曾长期戴着阎锡山军队的“帽子”。
但其政治素质很好。
自成立之日起就在各级配备了政治工作人员,而且都是共产党员。
团以上军事指挥员有不少是从八路军调入的老红军,如第一任参谋长毕占云、现任参谋长李成芳、二十五团长刘丰、三十八团团长蔡爱卿、副团长肖显旺、五十七团团长黎锡福等。
决死队中党的力量一直比较强,从纵队到每个连队都建有党的支部,党员是半公开的,党的活动由政工干部出面安排,党中央和北方局的指示均以纵队负责人薄“委员”的名义向部队传达。
这种独特的方式,曾有效地保证了党对这支抗日武装的领导但大家也感到,现在决死队已正式编入八路军,序列仍采取这种不公开的方式,已不必要了。
回到司令部,我把所了解的情况向薄一波同志一一做了汇报,并向他建议:“从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以后.形势变了,我们决死队和阎锡山没有什么关系了,队伍里谁都晓得决死队是共产党领导的,谁都晓得'薄委员’是共产党员,大家都盼望能把党的旗帜公开打出来,让决死队名正言顺。
”“好啊!“薄一波同志马上操起电话,把政治部的周仲英主任,刘有光副主任找来他兴奋地讲了我刚才谈的意见,并说“聚奎同志的意见提得好! ”周、刘都表示赞同,我们当即研究起如何进行这项重大的工作,薄一波同志向我征询道:“你看怎样做好?”我建议说,按照八路军的惯例,我们应开个党代表大会,请你先把决死队中党的由来和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个报告,接下来选举党的负责人,最后请你再把今后的工作方针跟大家讲一讲”...........在薄一波同志的主持下经过政治部的周密筹备,决死第一纵队隆重召开了首次党代表大会,各个支部按照党员数量的比例推选出代表。
他是开国上将,也是“四渡赤水”开路先锋,曾率部两次活捉敌师长

他是开国上将,也是“四渡赤水”开路先锋,曾率部两次活捉敌师长1904年,李聚奎出生于湖南涟源县,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土地革命时期,他曾担任排长、大队长、团长和师长,是彭德怀麾下的一员爱将。
红军长征前,李聚奎到红一军团担任红一师师长。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旅参谋长、抗日先遣纵队司令员和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等职。
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参谋长、东北民主联军西满军区参谋长、四野后勤部第二部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委之职。
1995年6月25日,在北京病逝。
作战英勇:曾率部两次活捉敌师长李聚奎曾率部两次活捉敌师长第一次为:1930年12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一次“围剿”。
李聚奎指挥两个团部队与敌人继续战斗,歼灭战以全歼敌军第十八师两个旅及师部共9000余人,活捉师长张辉瓒及第五十三旅旅长王捷俊取得胜利。
第二次为:第四次反“围剿”战役后,红一军团首长面授任务给李聚奎:“你带九师袭击敌人师部,争取活捉敌师长。
”李聚奎接令后,在距大龙圩约半公里处,命令部队一线摆开,以急袭战法向大龙圩包抄猛袭。
仅仅40分钟,就把敌人的一个旅和师部消灭了,俘虏敌师长李明及部下官兵300余人。
许多人都能背诵毛泽东“前头捉了张辉瓒”的诗句,却少有人知道在这场战斗中身为红军团长的李聚奎;许多人听过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的战斗故事,也许不知道参加那些战斗的红一师的师长就是李聚奎;很少人不知道四野,但不一定晓得李聚奎是四野的副参谋长。
李聚奎这位被中央军委誉为“功高德亦高,楷模昭后人”得开国上将,曾被称为红军、八路、解放军的开路先锋、骁勇战将和“将圣”。
率部两次活捉敌师长1904年12月31日,李聚奎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西坪村一个家境贫寒的农民家庭。
1926年8月报名参军,被编入国民革命军唐生智第八军工兵营一连,后编入彭德怀团。
1930年10月,红一军团攻克赣西重镇吉安后,李聚奎任第二十七团团长。
论李聚奎与陈光的比较

论李聚奎与陈光的比较老资格的红一师师长李聚奎的人生出了岔道。
1935年6月,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为了发挥红一方面军缩编后大批干部的作用,也为了在红四方面军安排一些干部,中央安排红一方面军相当部分高级将领去红四方面军担任参谋长。
红一师师长李聚奎去王树声的红31军担任参谋长。
1935年9月9日,草地分兵后,李聚奎滞留在红31军而不能北上。
如果始终担任红31军参谋长倒也罢了,因为红31军后来得以保全,并改编为129师386旅。
偏偏李聚奎又被调任红9军参谋长,最终去了西路军,然后是全军覆灭,他千里跋涉,历尽艰险,历时近两个月,于1937年2月终于找到了党中央。
从1935年9月到1937年2月,这个一年半的时间,是李聚奎人生的低谷时代,除了失败就是失败,最后是分散行动。
在这个时间段里,先行北上的红一方面军获得了大发展,排序相等于李聚奎的陈光已经代理林彪的红一军团长,地位弱于他的杨得志、杨成武、邓华、黄永胜、杨勇、李天佑都进步为师级干部,已经和李聚奎等列。
这一个阶段的经历,对于李聚奎最大的损失是由独立指挥部队的军事首长转型当了高级军事助手,他丢失了指挥自己老部队的机会。
1937年红军改编,李聚奎去他曾经担任参谋长的红31军改编的386旅担任参谋长,成了陈赓的军事助手,而曾经等列的陈光担任了343旅旅长。
李聚奎很能打仗,1938年春任129师青年纵队政治委员,青年纵队辖东进纵队分流的2团和386旅771团,属于旅级建制。
到此,李聚奎大体恢复了曾经的位置,这个时候,杨得志、杨勇、李天佑都还没有进入正旅级,唯独邓华、杨成武因为在晋察冀发展太快竟然进位为晋察冀独立师师级干部。
129师力量整合,李聚奎任鲁西北先遣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先遣纵队辖三个团,是一支比较强大的力量。
为了整合冀鲁豫交界处系统复杂的抗战力量,1939年6月,徐向前到山东,任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山东地区出现了非常能打的统帅。
1941年春,李聚奎调任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副司令员。
李聚奎是长征路上的第一师长,遗产只有抄写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李聚奎是长征路上的第一师长,遗产只有抄写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李聚奎1904年出生于湖南省安化县的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李聚奎从小好学,但是由于家境十分的贫困,他边打工边读书,小时候他亲眼目睹到敌人对人民群众的伤害,那时他就立下誓言,自己一定要多读书,努力学习,将来参军,击退敌人。
1928年,22岁的李聚奎遇到了自己的恩师彭德怀。
当时的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在很多共产党前辈的带领下,他毅然决然地参加了平江起义,同年加入共产党,开启了革命的一生。
李聚奎在随后的几十年革命生涯中,李聚奎吃苦耐劳,敢拼敢干,好几次有生命危险也依然毫不退缩。
虽然李聚奎战功赫赫,但是他为人十分的谦逊,从不居功自傲,虽然自己身居高位,但一生艰苦朴素。
李将军平时的着装打扮几乎都是普普通通的衬衣,袖子破了,衣服出现漏洞等,从不舍得买新的,都是自己缝缝补补。
李聚奎及其战友有一次值班的警卫员看到他在自己补袖子。
就说:“老将军,您年纪大了,看不清了,别补了吧,直接买个新的吧,花不了多少钱的。
”李聚奎听后笑着说:“现在生活水平的确提高了很多,衬衣的确也不值几个钱,但是我们国家还处于发展中,衣服只要能穿就挺好,丢不得,不能忘记艰苦奋斗啊!”警卫员听后,就不好意思再反驳什么了。
李聚奎李老将军虽然为人友善,但是对子女却十分的严格,他经常打探自己孩子学习的情况,告诫他们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艰苦奋斗,做有益于人民的人。
据他儿子李生雨的回忆说:“父亲这辈子很少跟我们说话,说过最多的话,就是要求我们好好学习,将来报效国家。
”父亲的严厉,使李生雨兄弟几个更加努力的学习,而李生雨就因为成绩十分的出色,直接考上了北京市第四中学,成为了学校的骨干。
李将军一家李聚奎身居高位,随手就可以给自己的孩子安排更好的学校和工作机会,但是他却没这样做。
他对孩子的教导,就是希望他们靠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父亲。
在子女的上学,工作,升职等问题上,李聚奎也从不插手,至今5个孩子还都在基层工作。
58年他被单独补授上将,毛主席坦言:没有他,新中国成立要晚10年

58年他被单独补授上将,毛主席坦言:没有他,新中国成立要晚10年新中国的成立是来之不易的,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无畏地前赴后继,浴血奋战,才换来如今难能可贵的和平与安稳。
而曾经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骁勇善战,在战场上运筹帷幄,指挥战局,正是因为他们的正确领导,我们才能锁定胜利,勇往直前。
无论是不幸战死沙场,英勇牺牲的烈士,还是排除千难万险才得以死里逃生的幸存者,不管是寂寂无名的小战士,还是赫赫有名的大将,都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国人的榜样,这样的英雄理应享受鲜花和掌声的簇拥,被世人铭记怀念,流芳百世。
1955年我国的大授衔可谓是空前绝后,我们的英雄将领的荣耀实至名归,但有这样一个人,他在1958年才被单独补授上将军衔,毛主席都给予其高度评价:说没有他,新中国都要晚成立十年。
他就是李聚奎,而他又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呢?革命功臣,战功赫赫李聚奎于1904年出生于湖南安化的一个农民家庭,不同于其他贫苦农民出身迫于时代的落后与闭塞,李聚奎从小则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思想更加先进,文化素质更高,对于国破家亡的民族危难自然是有着更加敏锐和深刻的感知度。
于是,从小便有着爱国壮志的李聚奎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参加北伐,从此以后,无论经历多少艰难险阻,面对多少曲折低靡,都坚定着革命的信念,坚持做一名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为党组织和国家奉献终身。
无论是土地革命,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还是解放战争,李聚奎都身先士卒,义无反顾地冲在队伍最前列,浴血奋战,为我军的胜利贡献出了自己的一份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而李聚奎最为传奇的一战,要数毛主席用笔墨凝练出的那一句“大渡桥横铁索寒”。
作为红军长征中的先行部队,他带领着战士们跋山涉水,披荆斩棘,更是在面对前有大渡河湍急凶险的阻碍,后有国民党部队步步紧逼的穷追不舍这样进退两难,迫在眉睫的生死关头,镇静自若,运筹帷幄,指挥了强渡大渡河如此漂亮的一战,成功率领我军化险为夷。
德才兼备,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除了战场上的雷厉风行,叱咤风云,李聚奎一直秉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全身心地铺在人民的事业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国上将李聚奎生平简介
李聚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政治工作领导者和后勤工作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开国上将李聚奎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李聚奎上将是我国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也是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在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荣获一级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解放勋章。
李聚奎1904年出生在湖南省安化县,1928年李聚奎参加了平江起义,同年加入共产党。
之后李聚奎将军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担任了不同职务,并立下赫赫战功。
建国后李聚奎上将担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部长和政治委员,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石油工业部部长以及高等军事学院院长、中央军委顾问等职务。
李聚奎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一生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李聚奎能够始终如一,百折不挠。
1930年李聚奎被诬陷为AB团而接受严酷审查,但他坚持了革命意志。
大跃进时期的李聚奎更是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文革中李聚奎上将更是被反革命集团强加了各种莫须有罪名,收到了扣押和残酷迫害。
面对迫害,李聚奎不但勇于抗争,还竭力保护着其他共产党员和群众。
李聚奎认真学习和贯彻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大
是大非问题上有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坚持真理,不畏强权。
李聚奎上将驰骋战场数十年,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是我党我军的著名战将,在我党我军和全国人民中都享有极高的威望。
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将军,李聚奎上将从不居功自傲,他一生光明磊落,明大义、豁达大度,以大局为重,团结同志,认识李聚奎上将的人无一不表示敬佩。
李聚奎为什么迟授衔李聚奎将军从1926年参军,为国为民经历了三十年的浴血奋战和战火洗礼,毫无疑问,这样的一位将军应当作为首批开国功臣而荣膺授衔。
但在1955年我国首批首先将军名单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李聚奎的名字。
直到1958年李聚奎将军才被授予上将军衔。
李聚奎为国为人民参与了我国近代的重大战争,他身先士卒、浴血奋战、战功赫赫,然而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第一次军队授衔时间是在1955年9月,而李聚奎在1955年7月就被任命为我国第一任石油工业部部长,也就是说当时第一次授衔时李聚奎已经不在部队了,因此无法对他授衔,因为两个月的时间差而错过了第一次将军授衔,对于李聚奎而言固然是一件相当遗憾的事情。
1958年2月李聚奎再次回到了部队,担任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治委员,因此李聚奎在1958年的第二次授衔中接受了上将军衔,实至名归。
虽然李聚奎将军授衔晚了三年时间,但他为人民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晚来的授衔,永恒的荣光。
战争中的李聚奎战场上奋勇杀敌,其余时间也是认真学习和贯彻马列主义、茂等四项。
李聚
奎身上有着诸多优秀品格,他襟怀坦荡、敢于抗争、坚持真理、坚持实事求是,认识李将军的人无一不对他感到钦佩。
李聚奎将军是我党党员中的优秀代表,是后人们学习的榜样。
李聚奎子女李聚奎是我国优秀的共产党员和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李聚奎一生参与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重要战争,战功不朽,于195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之后的李聚奎主要在中央任职。
李聚奎将军的夫人叫王惠颖,两个人在1941年10月在山东结的婚,当时邓小平作为证婚人。
婚后,李聚奎和王惠颖一共有五个子女,长子李生雨,次子李路雨、三子李奇雨、四子李京雨和女儿李卫雨。
其中长子李生雨出生于1942年,生在山西省沁源县,早年从西安第四军医大学毕业,之后李生雨成为原解放军北京军医学院教研室主任和副教授,目前已经退休的李生雨依然致力于宣传老一辈革命家们的红色精神。
次子李路雨出生在1944年,从西安电讯工程学院毕业,文革时李路雨因父亲而受到牵连,被分配到江西一个中学当老师。
文革结束后担任解放军总后科研所副所长,如今也已退休。
三子李奇雨在1949年出生在北京,早年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的李奇雨就一直在从事教师工作,目前也已退休。
李聚奎的四子李京雨于1955年在北京出生,现在是北京军区总医院的主任医师和教授,一直致力于临床医学工作。
而李聚奎小女儿李卫雨出生在1950年,曾经在北京军事医科学院做过编辑工作,也曾在央视资料馆从事编目工作,现在也已经退休。
李卫雨十分喜欢运动健身,退休后的她积极参加老年舞蹈健身班和合唱团排练,过着丰富的晚年生活。
李聚奎子女在各个行业有着各自的成就,虽然与父亲李聚奎不在同一个时代,但他们同样为社会主义建设做着贡献。
李聚奎故居李聚奎是我国一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优秀共产党员和杰出的解放军高级将领。
李聚奎故居在2014年年底开始进行修复工作,在去年年底开放。
李聚奎故居位于龙塘镇新石桥村虎形山山脚。
李聚奎故居最早建在清朝光绪年间,在2011年时被列入了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同时李聚奎故居也作为长韶娄高速一带的红色旅游和休闲景点旅行得到最后一站。
来这里参观旅游的游客通常会选择从长沙到刘少奇的故居花明楼,再由花明楼到灰汤温泉,之后是毛泽东故居韶山,最后就来到了李聚奎故居。
李聚奎故居的修复工程是为了使得娄底市实现红绿旅游、人文与自然景观旅行融合,这一工程也被列入了国家重点建设扶持项目。
李聚奎将军参加了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等多次重大战役。
李聚奎最为我国五十七位开国上将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军委顾问和顾问委员会会员等重要职务,并在1959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同时获得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李聚奎将军更是在1988年被授予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
章,这是党中央对李聚奎同志工作的莫大荣誉与肯定。
李聚奎将军作为我国优秀党员和军事将领,一生戎马,坚持真理、光明磊落,值得后人的敬仰与学习。
大家不妨前来李聚奎故居感受一下这位将军的爱国情怀和英雄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