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小专题(三)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第3题图
3.如图,在直角三角形纸片 中, , , , 是 的中点, 是 上一动点,将 沿 折叠到 ,连接 .当 是直角三角形时, 的长为_ ______.
或
4.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 , ,将长方形纸片折叠,使点 与点 重合,点 落在点 处,折痕为 .
(1)求证: .
解:证明:由题意,得 .∵四边形 为长方形, . . . .
(2)若 , ,求 的长.
[答案] 由题意,得 .设 ,则 ,在 中,由Biblioteka 股定理,得 ,解得 . 的长为3.
【解答】 因为点 为 的中点,所以 .设 ,则 ,在 中,由勾股定理,得 ,解得 .故 的长为 .
解决折叠问题的关键是抓住对称性.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是一个含有平方关系的等式,求线段的长时,可利用勾股定理直接计算,也可设未知数,由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运用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小专题(三)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例】如图,在直角三角形纸片 中, , , ,折叠三角形纸片 ,使点 与 的中点 重合,折痕为 ,求线段 的长.
【思路点拨】 先求得 的长,由翻折的性质可知 ,设 ,则 ,在 中,由勾股定理列出关于 的方程求解即可.
1.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 , , ,将斜边 翻折,使点 落在直角边 的延长线上的点 处,折痕为 ,则 的长为( )
C
A. B. C. D.
第2题图
2.如图,在长方形 中, 是 的中点,将 沿直线 折叠后得到 ,延长 交 于点 .若 , ,则 的长为___.
勾股定理中的常考问题(6种类型48道)—2024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解析版)
勾股定理中的常考问题6种类型48道【类型一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1.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BC=10,则EC的长为()A.4B.3C.5D.2【答案】B【分析】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得AD=AF=BC=10,EF=ED,根据勾股定理得BF=6,则CF=4,设EC=x,ED=8−x,根据勾股定理得EF2=EC2+CF2,即可解得EC的长.【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D=BC=10,DC=AB=8,∵长方形ABCD沿着AE折叠,∴AD=AF=BC=10,EF=ED,∴BF=√AF2−AB2=√100−64=6,CF=BC−BF=4,设EC=x,ED=8−x,∴EF2=EC2+CF2,即(8−x)2=x2+42,解得x=3,所以EC=3,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图形折叠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内容,掌握图形折叠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4,BC=3,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BD的长为()【答案】C【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得AB=5,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B=AE=5,DB=DE,求得CE=1,设DB=DE=x,则CD=3−x,根据勾股定理可得12+(3−x)2=x2,进而求解即可.【详解】解:∵∠C=90°,AC=4,BC=3,∴AB=√32+42=5,由折叠的性质得,AB=AE=5,DB=DE,∴CE=1,设DB=DE=x,则CD=3−x,在Rt△CED中,12+(3−x)2=x2,,解得x=5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折叠的性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答案】B【分析】根据图形翻折变换的性质可知,AE=BE,设AE=x,则BE=x,CE=8−x,再Rt△BCE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CE的长度.【详解】解:∵△ADE翻折后与△BDE完全重合,∴AE=BE,设AE=x,则BE=x,CE=8−x,∵在Rt△BCE中,CE2=BE2−BC2,即(8−x)2=x2−62,解得,x=7,4.∴CE=74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的翻折变换,解题中应注意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属于轴对称,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4.如图,在Rt△ABC中,∠ABC=90°,AB=3,AC=5,AD为∠BAC的平分线,将△DAC沿AD向上翻折得到△DAE,使点E在射线AB上,则DE的长为()【答案】B【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BC,进而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AE=AC,可得BE=2,设DE=x,表示出BD,DE,进而在Rt△BDE【详解】解:∵在Rt△ABC中,∠ABC=90°,AB=3,AC=5,∴BC=√AC2−AB2=√52−32=4,∵将△DAC沿AD向上翻折得到△DAE,使点E在射线AB上,∴AE=AC,设DE=x,则DC=DE=x,BD=BC−CD=4−x,BE=AE−AB=5−3=2,在Rt△BDE中,BD2+BE2=DE2,即(4−x)2+22=x2,解得:x=52,即DE的长为5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边AB长为4,将这张纸片沿EF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已知折痕EF长为2√5,则BC长为()A.4.8B.6.4C.8D.10【答案】C【分析】过点F作FG⊥BC于点G,则四边形ABGF是矩形,从而FG=AB=4,在Rt△EFG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得EG=√EF2−FG2=√(2√5)2−42=2.设BE=x,则BG=BE+EG=x+2.由∠AFE=∠CEF=∠AEF 得到AE=AF=BG=x+2,从而在Rt△ABE中,有AB2+BE2=AE2,代入即可解得x的值,从而得到BE,CE的长,即可得到BC.【详解】过点F作FG⊥BC于点G∵在矩形ABCD中,∠DAB=∠B=90°∴四边形ABGF是矩形∴FG=AB=4∴在Rt△EFG中,EG=√EF2−FG2=√(2√5)2−42=2设BE=x,则BG=BE+EG=x+2∵在矩形ABCD中,BC∥AD∴∠AFE=∠CEF由折叠得∠CEF=∠AEF∴AE=AF∵在矩形ABGF中,AF=BG=x+2∴AE=AF=x+2∵在Rt△ABE中,AB2+BE2=AE2∴42+x2=(x+2)2解得x=3即BE=3,AE=5∴由折叠可得CE=AE=5∴BC=BE+EC=3+5=8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利用勾股定理构造方程是解决折叠问题的常用方法.A.7B.136【答案】B【分析】根据题意可得AD=AB=2,∠B=∠ADB,CE=DE,∠C=∠CDE,可得∠ADE=90°,继而设AE=x,则CE=DE=3−x,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解.【详解】解:∵沿过点A的直线将纸片折叠,使点B落在边BC上的点D处,∴AD=AB=2,∠B=∠ADB,∵折叠纸片,使点C与点D重合,∴CE=DE,∠C=∠CDE,∵∠BAC=90°,∴∠B+∠C=90°,∴∠ADB+∠CDE=90°,∴AD2+DE2=AE2,设AE=x,则CE=DE=3−x,∴22+(3−x)2=x2,,解得x=136即AE=13,6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勾股定理,掌握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Rt△ABC中,∠ACB=90°,AC=3,BC=4,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连接CF交AB于点D,则FD的最大值为()【答案】D【分析】根据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可得FD=CF−CD=4−CD,即知当CD最小时,FD最大,此时CD⊥AB,用面积法求出CD,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将边BC沿CE翻折,点B落在点F处,∴CF=BC=4,∴FD=CF−CD=4−CD,当CD最小时,FD最大,此时CD⊥AB,∵∠ACB=90°,AC=3,BC=4,∴AB=√AC2+BC2=√32+42=5,∵2S△ABC=AC⋅BC=AB⋅CD,∴CD=AC⋅BCAB =3×45=125,∴FD=CF−CD=4−125=85,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中的翻折问题,涉及勾股定理及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翻折的性质.A.73B.154【答案】B【分析】先求出BD=2,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N=CN,则BN=8−DN,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DN2= (8−DN)2+4,解方程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D是AB中点,AB=4,∴AD=BD=2,∵将Rt△ABC折叠,使点C与AB的中点D重合,∴DN=CN,∴BN=BC−CN=8−DN,在Rt△DBN中,由勾股定理得DN2=BN2+DB2,∴DN2=(8−DN)2+4,∴DN=17,4,∴BN=BC−CN=15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正确理解题意利用方程的思想求解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杯中吸管问题】9.如图,有一个透明的直圆柱状的玻璃杯,现测得内径为5cm,高为12cm,今有一支15cm的吸管任意斜放于杯中,若不考虑吸管的粗细,则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少为()A.1cm B.2cm C.3cm D.不能确定【答案】B【分析】吸管露出杯口外的长度最少,即在杯内最长,可用勾股定理解答.【详解】解∶∵CD=5cm,AD=12cm,∴AC=√CD2+AD2=√52+122,露出杯口外的长度为=15−13=2(cm).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所述问题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与勾股定理巧妙结合,可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如图,一支笔放到圆柱形笔筒中,笔筒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若这支笔长18cm,则这支笔在笔筒外面部分的长度是()A.6cm B.5cm C.3cm D.2cm【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的长,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图形:AB=12cm,BC=9cm,在Rt△ABC中:AC=√AB2+BC2=√122+92=15(cm),所以18−15=3(cm).则这只铅笔在笔筒外面部分长度为3c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1.如图,一支笔放到圆柱形笔筒中,笔筒内部底面直径是9cm,内壁高12cm.若这支笔长18cm,则这支笔在笔筒外面部分的长度是()A.6cm B.5cm C.4cm D.3cm【答案】D【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的长度.然后求其差.【详解】解:根据题意可得:AB BC=9cm,在Rt△ABC中∶AC=√AB2+BC2=√122+92=15(cm),所以18−15=3(cm),则这只铅笔在笔筒外面部分长度为3cm.故选:D.【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正确得出笔筒内铅笔的最短长度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ℎcm,则ℎ的取值范围是()A.ℎ≤17cm B.ℎ≥16cm C.5cm<ℎ≤16cm D.7cm<ℎ≤16cm【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及直径为最大直角边时即可得到最小值,当筷子垂直于底面时即可得到最大值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由题意可得,当筷子垂直于底面时ℎ的值最大,ℎmax=24−8=16cm,当直径为直角边时ℎ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可得,ℎmin=24−√82+152=7cm,∴7cm<ℎ≤16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运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最大与最小距离的情况.13.将一根24cm的筷子,置于底面直径为15cm,高8cm的圆柱形水杯中,如图所示,设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ℎcm,则ℎ的取值范围是()A.ℎ≤17cm B.ℎ≥16cm C.5cm<ℎ≤16cm D.7cm≤ℎ≤16cm【答案】D【分析】如图,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然后分别利用已知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的取值范围.【详解】解:如图1所示,当筷子的底端在D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长,=24−8=16cm,∴ℎ最大如图2所示,当筷子的底端在A点时,筷子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最短,在Rt△ABD中,AD=15cm,BD=8cm,∴AB=√AD2+BD2=17cm,=24−17=7cm,∴此时ℎ最小∴的取值范围是7cm≤h≤16cm.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明确题意,准确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A.5B.7C.12D.13【答案】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求出h的最短距离,进而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如图,当吸管、底面直径、杯子的高恰好构成直角三角形时,h最短,此时AB=√92+122=15(cm),故ℎ=20−15=5(cm);最短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15.如图,某同学在做物理实验时,将一支细玻璃棒斜放入了一只盛满水的烧杯中,已知烧杯高8cm,玻璃棒被水淹没部分长10cm,这只烧杯的直径约是()A.9cm B.8cm C.7cm D.6cm【答案】D可.【详解】解:由题意,可得这只烧杯的直径是:√102−82=6(cm).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一根长18cm的牙刷置于底面直径为5cm、高为12cm的圆柱形水杯中,牙刷露在杯子外面的长度为h cm,则h的取值范围是()A.4<h<5B.5<h<6C.5≤h≤6D.4≤h≤5【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求出牙刷在杯子外面长度最小与最大情况即可得出取值范围.【详解】解:根据题意,当牙刷与杯底垂直时,ℎ最大,如图所示:故ℎ最大=18−12=6cm;∵当牙刷与杯底圆直径、杯高构成直角三角形时,ℎ最小,如图所示:在RtΔABC中,∠ACB=90°,AC=5cm,BC=12cm,则AB=√BC2+AC2=√52+122=13cm,∵牙刷长为18cm,即AD=18cm,∴ℎ最小=AD−AB=18−13=5cm,∴h的取值范围是5≤h≤6,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实际应用题,读懂题意,根据牙刷的放置方式明确牙刷在杯子外面长度最小与最大情况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类型三楼梯铺地毯问题】17.如图在一个高为3米,长为5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则地毯至少需要().A.3米B.4米C.5米D.7米【答案】D【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的长度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水平宽度,即可求得地毯的长度.【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楼梯的水平宽度=√52−32=4(米),∵地毯铺满楼梯的长度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地毯的长度至少是3+4=7(米).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以及勾股定理,属于基础题,利用勾股定理求出水平边的长度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8.如图,在高为5m,坡面长为13m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水平宽度,然后求得地毯的长度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楼梯的水平宽度=√132−52=12m,∵地毯铺满楼梯是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地毯的长度至少是12+5=17(m).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9.如图是楼梯的示意图,楼梯的宽为5米,AC=5米,AB=13米,若在楼梯上铺设防滑材料,则所需防滑材料的面积至少为()A.65m2B.85m2C.90m2D.150m2【答案】B【分析】勾股定理求出BC,平移的性质推出防滑毯的长为AC+BC,利用面积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解:由图可知:∠C=90°,∵AC=5米,AB=13米,∴BC=√AB2−AC2=12米,由平移的性质可得:水平的防滑毯的长度=BC=12(米),铅直的防滑毯的长度=AC=5(米),∴至少需防滑毯的长为:AC+BC=17(米),∵防滑毯宽为5米∴至少需防滑毯的面积为:17×5=85(平方米).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解题的关键是利用平移,将防滑毯的长转化为两条直角边的边长之和.A.13cm B.14cm C.15cm D.16cm【答案】A【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详解】如图,由题意得AC=1×5=5(cm),BC=2×6=12(cm),故AB=√122+52=13(cm).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1.如图所示:某商场有一段楼梯,高BC=6m,斜边AC是10米,如果在楼梯上铺上地毯,那么需要地毯的长度是()A.8m B.10m C.14m D.24m【答案】C【分析】先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B的长,再根据楼梯高为BC的高=6m,楼梯的宽的和即为AB的长,再把AB、BC的长相加即可.【详解】∵△ABC是直角三角形,BC=6m,AC=10m∴AB=√AC2−BC2=√102−62=8(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为AB+BC=8+6=14(米).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找出楼梯的高和宽与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等量关系.22.某酒店打算在一段楼梯面上铺上宽为2米的地毯,台阶的侧面如图所示,如果这种地毯每平方米售价为80元,则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A.2560元B.2620元C.2720元D.2840元【答案】C【分析】根据题意,结合图形,先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左平移,构成一个矩形,再求得其面积,则购买地毯的钱数可求.【详解】利用平移线段,把楼梯的横竖向上向左平移,构成一个矩形,长宽分别为√132−52=12米、5米,∴地毯的长度为12+5=17米,地毯的面积为17×2=34平方米,∴购买这种地毯至少需要80×34=2720元.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勾股定理的应用,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解题关键是要注意利用平移的知识,把要求的所有线段平移到一条直线上进行计算.23.如图所示:是一段楼梯,高BC是3m,斜边AC是5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A.5m B.6m C.7m D.8m【答案】C【详解】楼梯竖面高度之和等于AB的长.由于AB=√AC2−BC2=√52−32=4,所以至少需要地毯长4+3=7(m).故选C24.如图,是一段楼梯,高BC是1.5m,斜边AC是2.5m,如果在楼梯上铺地毯,那么至少需要地毯()A.2.5m B.3m C.3.5m D.4m【答案】C【分析】当地毯铺满楼梯时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然后求得地毯的长度即可.【详解】解:由勾股定理得:AB=√2.52−1.52=2因为地毯铺满楼梯是其长度的和应该是楼梯的水平宽度与垂直高度的和所以地毯的长度至少是1.5+2=3.5(m)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图形平移性质和勾股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类型四最短路径问题】25.如图,透明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高为12厘米,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圆柱的内侧点A爬到圆柱的外侧点B处吃食物,那么它爬行最短路程是厘米.(π≈3)【答案】30【分析】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根据勾股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解:∵透明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厘米,∴透明圆柱的底面周长为2×6π=厘米≈36厘米,作点A关于直线EF的对称点A′,连接A′B,则A′B的长度即为它爬行最短路程,×36=18厘米,∴A′A=2AE=24厘米,AB=12∴A′B=√AB2+A′A2=√182+242=30(cm),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计算出圆柱展开后所得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值,然后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答案】10【分析】将圆柱侧面展开,由图形可知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即为AB的长,再由勾股定理求出.【详解】解:根据圆柱侧面展开图,cm,高为8cm,∵圆柱的底面半径为6π∴底面圆的周长为2×6×π=12cm,π×12=6cm,∴BC=8cm,AC=12由图形可知蚂蚁在圆柱侧面爬行,从点A爬到点B的最短路程即为AB的长,AB=√AC2+BC2=10cm,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将立体图形转化成平面图形求解是解题的关键.27.如图有一个棱长为9cm的正方体,一只蜜蜂要沿正方体的表面从顶点A爬到C点(C点在一条棱上,距离顶点B 3cm处),需爬行的最短路程是cm.【答案】15【分析】首先把正方体展开,然后连接AC,利用勾股定理计算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连接AC,由勾股定理得,AC=√92+(9+3)2=15,故答案为:15.【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明确爬行的最短路线.28.如图,桌上有一个圆柱形玻璃杯(无盖),高6厘米,底面周长16厘米,在杯口内壁离杯口1.5厘米的A处有一滴蜜糖,在玻璃杯的内壁,A的相对方向有一小虫P,小虫离杯底的垂直距离为1.5厘米,小虫爬到蜜糖处的最短距离是厘米.【答案】10【分析】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杯口的对称点A′,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P的长度即为所求,再结合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详解】解:如图所示:将杯子侧面展开,作A关于杯口的对称点A′,连接PA′,最短距离为PA′的长度,)2+(6−1.5+1.5)2=10(厘米),PA′=√PE2+EA′2=√(162最短路程为PA ′=10厘米.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答案】20【分析】先把圆柱的侧面展开,连接AS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AS 的长.【详解】解:如图,∵在圆柱的截面ABCD 中,AB =24π,BC =32,∴AB =12×24π×π=12,BS =12BC =16, ∴AS =√AB 2+BS 2=20,故答案为:20.【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图−最短路径问题,根据题意画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利用勾股定理求解是解题的关键.30.如图,圆柱形玻璃杯的杯高为9cm ,底面周长为16cm ,在杯内壁离杯底4cm 的点A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上,它在离杯上沿1cm ,且与蜂蜜相对的点B 处,则蚂蚁从外壁B 处到内壁A 处所走的最短路程为 cm .(杯壁厚度不计)【答案】10【分析】如图(见解析),将玻璃杯侧面展开,作B关于EF的对称点B′,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AB′的长度即为所求,利用勾股定理求解即可得.【详解】解:如图,将玻璃杯侧面展开,作B关于EF的对称点B′,作B′D⊥AE,交AE延长线于点D,连接AB′,BB′=1cm,AE=9−4=5(cm),由题意得:DE=12∴AD=AE+DE=6cm,∵底面周长为16cm,×16=8(cm),∴B′D=12∴AB′=√AD2+B′D2=10cm,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蚂蚁从外壁B处到内壁A处所走的最短路程为AB′=10cm,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将图形展开,利用轴对称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是解题的关键.同时也考查了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31.如图所示,ABCD是长方形地面,长AB=20m,宽AD=10m.中间竖有一堵砖墙高MN=2m.一只蚂蚱从A点爬到C点,它必须翻过中间那堵墙,则它要走的路程s取值范围是.【答案】s≥26m【分析】连接AC,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再把中间的墙平面展开,使原来的长方形长度增加而宽度不变,求出新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即可得到范围.【详解】解:如图所示,将图展开,图形长度增加4m,原图长度增加4m,则AB=20+4=24m,连接AC,∵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AB=24m,宽AD=10m,∴AC=√AB2+BC2=√242+102=26m,∴蚂蚱从A点爬到C点,它要走的路程s≥26m.故答案为:s≥26m.【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及勾股定理,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答案】5【分析】要求彩带的长,需将圆柱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在求线段长时,借助于勾股定理.【详解】解:将圆柱表面切开展开呈长方形,则彩灯带长为2个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圆柱高3米,底面周长2米,∴AC2=22+1.52=6.25,∴AC=2.5,∴每根柱子所用彩灯带的最短长度为5m.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的应用.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此矩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周长,高等于圆柱的高,本题就是把圆柱的侧面展开成矩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类型五旗杆高度问题】【答案】6m【分析】设AD=x,在△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之即可.【详解】解:∵BF=2m,∴CE=2m,∵DE=1m,∴CD=CE−DE=1m,设AD=x,则AB=x,AC=AD−CD=x−1,由题意可得:BC⊥AE,在△ABC中,AC2+BC2=AB2,即(x−1)2+32=x2,解得:x=5,即AD=5,∴旗杆AE的高度为:AD+DE=5+1=6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练掌握勾股定理的相关知识并在直角三角形中正确运用是解题的关键.34.荡秋千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娱乐项目,如图,小丽发现,秋千静止时踏板离地面的垂直高度DE=0.5m,将它往前推送至点B,测得秋千的踏板离地面的垂直高度BF=1.1m,此时水平距离BC=EF=1.8m,秋千的绳索始终拉的很直,求绳索AD的长度.【答案】3m【分析】设绳索AD的长度为xm=(x−0.6)m,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详解】解:设秋千的绳索AD长为xm,则AB为xm,∵四边形BCEF是矩形,∴BF=CE=1.1m,∵DE=0.5m,∴CD=0.6m则AC为(x−0.6)m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BC2=AB2,即:(x−0.6)2+1.82=x2解得:x=3∴绳索AD的长度为3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由勾股定理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5.如图,数学兴趣小组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并多出一段(如图1),聪明的小红发现:先测出垂到地面的绳子长,再将绳子拉直(如图2),测出绳子末端C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n,利用所学知识就能求出旗杆的长,若m=1米,n=5米,求旗杆AB的长.【答案】12米【分析】设旗杆的高为x米,在Rt△ABC中,推出x2+52=(x+1)2,可得x=12,由此解决问题.【详解】解:设AB=x米,因为∠ABC=90°,所以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x2+52=(x+1)2,解之,得:x=12,所以,AB的长为12米,答:旗杆AB的长为12米.【点睛】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构建方程.【答案】风筝的高度CE为61.68米.【分析】利用勾股定理求出CD的长,再加上DE的长度,即可求出CE的高度.【详解】解:在Rt△CDB中,由勾股定理,得CD=√CB2−BD2=√652−252=60(米).∴CE=CD+DE=60+1.68=61.68(米).答:风筝的高度CE为61.68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悉勾股定理,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7.看着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你们是否想过旗杆到底有多高呢?某数学兴趣小组为了测量旗杆高度,进行以下操作:如图1,先将升旗的绳子拉到旗杆底端,发现绳子末端刚好接触到地面;如图2,再将绳子末端拉到距离旗杆8m处,发现绳子末端距离地面2m.请根据以上测量情况,计算旗杆的高度.【答案】17米【分析】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设旗杆高度为xm,可得AC=AD=x m,AB=(x−2)m,BC=8m,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x.【详解】解:如图所示设旗杆高度为x m,则AC=AD=x m,AB=(x−2)m,BC=8m,在Rt△ABC中,AB2+BC2=AC2(x−2)2+82=x2解得:x=17,答:旗杆的高度为17m.【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38.同学们想利用升旗的绳子、卷尺,测算学校旗杆的高度.爱动脑的小华设计了这样一个方案:如图,将升旗的绳子拉直刚好触底,此时测得绳子末端C到旗杆AB的底端B的距离为1米,然后将绳子末端拉直到距离旗杆5米的点E处,此时测得绳子末端E距离地面的高度DE为1米.请你根据小华的测量方案和测量数据,求出学校旗杆的高度.【答案】12.5米【分析】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在Rt△ABC和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出AC2=AB2+BC2,AE2= AF2+EF2,根据AC=AE,得出AB2+12=(AB−1)2+52,求出AB的长即可.【详解】解:过点E作EF⊥AB,垂足为F,如图所示:由题意可知:四边形BDEF是长方形,△ABC和△AEF是直角三角形,∴DE=BF=1,BD=EF=5,BC=1,在Rt△ABC和Rt△AEF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2=AB2+BC2,AE2=AF2+EF2,即AC2=AB2+12,AE2=(AB−1)2+52,又∵AC=AE,∴AB2+12=(AB−1)2+52,解得:AB=12.5.答:学校旗杆的高度为12.5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AB方程AB2+12= (AB−1)2+52.39.学过《勾股定理》后,某班兴趣小组来到操场上测量旗杆AB的高度,得到如下信息:①测得从旗杆顶端垂直挂下来的升旗用的绳子比旗杆长1米(如图1);②当将绳子拉直时,测得此时拉绳子的手到地面的距离CD为1米,到旗杆的距离CE为6米(如图2).根据以上信息,求旗杆AB的高度.【答案】9米【分析】设AB=x,则AC=x+1,AE=x−1,再根据勾股定理可列出关于x的等式,解出x即得出答案.【详解】解:设AB=x依题意可知:在Rt△ACE中,∠AEC=90°,AC=x+1,AE=x−1,CE=6,根据勾股定理得:AC2=AE2+CE2,即:(x+1)2=(x−1)2+62,解得:x=9答:旗杆AB的高度是9米.【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结合题意,利用勾股定理列出含未知数的等式是解题关键.40.如图,学校要测量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发现系在旗杆顶端的绳子垂到地面并多出一段(如图1),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多出的这段绳子长度为1米,再将绳子拉直(如图2),测出绳子末端C到旗杆底部B的距离为5米,求旗杆的高度.【答案】12米【分析】因为旗杆、绳子、地面正好构成直角三角形,设旗杆的高度为x米,则绳子的长度为(x+1)米,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旗杆的高度.【详解】解:设旗杆的高度AB为x米,则绳子AC的长度为(x+1)米,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x2+52=(x+1)2,解得,x=12,答:旗杆的高度为12米.【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应用,熟知勾股定理是解题关键.【类型六航海问题】【答案】30海里/小时【分析】先根据题意结合方位角的描述求出∠ABC=90°以及AB、BC的长,再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如图所示,由题意得,∠HAB=90°−60°=30°,∠MBC=90°−∠EBC=60°,∵AH∥BM,∴∠ABM=∠BAH=30°,∴∠ABC=∠ABM+∠MBC=90°,∵巡逻艇沿直线追赶,半小时后在点C处追上走私船,∴BC=18×0.5=9海里,在Rt△ABC中,∠ABC=90°,AB=12海里,BC=9海里,∴AC=√AB2+BC2=15海里,∴我军巡逻艇的航行速度是15=30海里/小时,0.5答:我军巡逻艇的航行速度是30海里/小时.【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正确理解题意在Rt△ABC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C的长是解题的关键.(1)求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2)若在点C处有一灯塔,灯塔的信号有效覆盖半径为处有一艘轮船准备沿直线向点多能收到多少次信号?(信号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答案】(1)AB=1000海里(2)最多能收到14次信号【分析】(1)由题意易得∠ACB是直角,由勾股定理即可求得点A与点B之间的距离;(2)过点C作CH⊥AB交AB于点H,在AB上取点M,N,使得CN=CM=500海里,分别求得NH、MH的长,可求得此时轮船过MN时的时间,从而可求得最多能收到的信号次数;【详解】(1)由题意,得:∠NCA=54°,∠SCB=36°;。
用勾股定理求折叠问题
用勾股定理求折叠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折叠这个话题其实还挺有趣的。
咱们常常看到衣服、纸张、甚至是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需要折叠,这时候大家可能会想,这折叠的过程究竟有什么奥秘呢?说到这,不得不提到勾股定理,嘿嘿,这可是个神奇的工具,能帮我们解决不少麻烦。
想象一下,一张纸对折成两半,然后又折叠成小小的四分之一,最后一摞起来,哇,简直就是艺术品!不过,折叠过程中其实也藏着不少数学的智慧,咱们来聊聊。
折叠的时候,纸张的边边角角往往会形成一些三角形。
大家想象一下,咱们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形成一个小长方形。
这个时候,长方形的对角线就出现了。
哎呀,看到这个对角线,是不是瞬间有种“哈,这不就是勾股定理的舞台吗?”的感觉?对角线的长度其实就可以用勾股定理来计算,听起来有点复杂,但其实很简单。
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像是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而对角线就是斜边。
只要用长方形的长和宽平方相加,再开根号,就能得到对角线的长度。
简单吧?就像把一根香肠切成两段,轻松搞定。
说到这里,想想在学校的时候,老师讲这道题时,我们是不是都在心里默念“能不能快点啊,我还想出去玩呢?”勾股定理不只是数学课堂上的干货,在生活中也能派上大用场。
你有没有试过把一张纸折成一个小飞机?这个小飞机的翅膀得对称,要不然飞不起来。
你在折的时候,恰好就用上了勾股定理,找准了折叠的角度和位置,嘿,飞机飞得可远了。
再说说折叠衣服,那可是个技术活。
有时候一堆衣服像小山一样堆在角落,简直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状态。
于是,咱们用折叠的技巧,把它们理顺。
每次折叠时,心里默念“衣服的宽和长能不能形成一个完美的直角三角形呢?”折得越整齐,找衣服的时候就越方便。
这时候,勾股定理又在你耳边悄悄响起,想想每一件衣服的边缘,就像是一个个小三角形,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大矩形,真是让人感叹,折叠这门艺术,简直太精彩了!然后,咱们还可以想象一下折叠纸飞机的场景。
拿出一张纸,开始在手中翻飞,折啊折,最后变成一只酷炫的纸飞机,准备起飞。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三角形中的折叠
例1: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如图1所 示折叠,使两个锐角的顶点A、B重合。若 ∠B=30°,AC= 3,求DC的长。 B
E D
C
图1
A(B)
长方形中的折叠
例2:如图2所示,将长方形纸片ABCD的一边 AD向下折叠,点D落在BC边的F处。已知 AB=CD=8cm,BC=AD=10cm,求EC的长。
解:根据折叠可知,△AFE≌△ADE,
∴AF=AD=10cm,EF=ED,
AB=8 cm,EF+EC=DC=8cm, ∴在Rt△ABF中
A
D
BF AF2 AB2 102 82 6cm
FC=BC-BF=4cm 设EC=xcm ,则EF=DC-EC=(8-x)cm
E
在Rt△EF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3、将已知边和未知边(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转化到同一直角三角形中表示出来。
4、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得解。
课堂小结
❖ 1、标已知; ❖ 2、找相等; ❖ 3、设未知,利用勾股定理,列方程; ❖ 4、解方程,得解。
EC²=FC²=EF² 即x²+4²=(8-x)²,x=3cm,
B
F 图2
C
∴EC的长为3cm。
发挥你的想象力
❖ 长方形还可以怎样折叠,要求折叠 一次,给出两个已知条件,提出问题, 并解答问题。
EAEຫໍສະໝຸດ DDCAD
F
B F
C
C
A
B
B
E FC
课堂小结
解题步骤
1、标已知,标问题,明确目标在哪个直角三 角形中,设适当的未知数x; 2、利用折叠,找全等。
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
众所周知,勾股定理是数学中的一条重要定理,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边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而关于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则考察了一个有趣而实用的几何学思考。
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是指,如果我们将一个正方形纸张的一角折叠到对边上,
能否构造出一条长度为整数的直角边,并利用这条直角边实现勾股定理。
答案是肯定的。
通过将正方形纸张的一角折叠到对边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
根据
勾股定理,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度的平方和等于斜边长度的平方。
因此,我们只需要找到两个整数的平方和等于第三个整数的平方即可。
以3、4和5为例,我们可以将正方形纸张的一个角折叠到对边上,构造出一
个边长为3、4和5的直角三角形。
这是因为3的平方加上4的平方等于5的平方。
同样,使用其他整数组合,我们也可以得到满足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
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不仅仅是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它在实际生活中也具有应
用价值。
例如,当我们需要制作直角三角形的时候,可以利用这个折叠方法,通过简单的实验就能得到所需的尺寸。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对于任意给定
的正方形纸张,我们并不能保证总能构造出满足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
所以,在实践中还是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总的来说,勾股定理的折叠问题是一个有趣而实用的数学探索。
通过将一个正
方形纸张的一角折叠到对边上,我们可以得到满足勾股定理的直角三角形。
这个问题不仅启发我们对数学的思考,还可以在实际生活中找到应用。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的实际应用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的实际应用勾股定理是数学中最基础的定理之一,也是最具有实用性的几何定理之一。
通过勾股定理,我们可以求解直角三角形中的各种问题,比如求三角形的边长、角度等。
除了在数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外,勾股定理还可以应用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中,比如在建筑、工程、设计等领域中。
本文将主要围绕勾股定理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1. 折纸问题折纸作为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在折纸的过程中,勾股定理往往能够帮助我们准确的计算出纸张的折叠位置和角度,从而使得折出的作品更加美丽和精致。
比如,我们想要折一个正方形纸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就可以派上用场。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知道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的关系是:a^2 + b^2 = c^2。
假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我们要将其折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直角边的长度就可以使用a和a的关系来计算。
将正方形对角线对折,便可以得到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其中直角边的长度为a,斜边的长度为√2a。
这就是勾股定理在折纸问题中的应用之一。
另外,在实际折纸中,有时我们需要折叠出一个特定形状的纸片,比如心形、星形等。
在这种情况下,勾股定理也可以派上用场。
通过勾股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每个折叠角度的大小,从而准确地完成所需要的折纸形状。
2. 纸箱设计在工程领域,设计纸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设计者需要考虑到纸箱的结构稳定性、承重能力以及空间利用等因素。
勾股定理在这个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设计一个正方体纸箱为例。
假设我们需要设计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体纸箱,勾股定理可以帮助我们计算出纸箱的对角线长度。
正方体的对角线的长度就是正方体的空间对角线的长度,即√(a^2 + a^2 + a^2) = √3a。
这个对角线长度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纸箱的尺寸以及结构设计。
另外,有些设计需要将纸箱折叠成非常规的形状,比如六面体或者其他多面体。
在这种情况下,设计者需要考虑到每个面的尺寸和角度,勾股定理就可以帮助解决这个问题。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分类整理版)
勾股定理中的折叠问题
1、如图,在Rt△ABC中,AB=9,BC=6,∠B=90°,将△ABC折叠,使A点与BC的中点D重合,
折痕为MN,求线段BN的长.
2、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中,两条直角边BC等于6,AC等于8,将三角形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和点B重合,折痕为DE,求CD的长
3、如图所示,在△ABC中,AB=20,AC=12,BC=16,把△ABC折叠,使AB落在直线AC上,求重
叠部分(阴影部分)的面积.
变式:如图,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6cm,BC=8cm,现将直角边AC沿直线AD折叠,
使AC恰好落在斜边AB上,且点C与点E重合,求CD的长。
4、如图所示,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使点D落在BC边上的点F处,已知AB=8cm,BC=10CM,求DE的长
5、在长方形ABCD中,AB=6,BC=8,将长方形ABCD沿CE折叠后,点D恰好在对角线AC上的点F处、求EF的长。
6、如图,矩形纸片ABCD的边AB=10cm,BC=6cm,E为BC上一点,将矩形纸片沿AE折叠,点B恰好落在CD边上的点G处,求BE的长.
7、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将△ABC沿AC对折至△AEC位置,CE与AD交于点F.(1)试说明:AF=FC;
(2)如果AB=3,BC=4,求AF的长.。
第17章勾股定理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教案)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勾股定理及其在折叠问题中的应用。整体来看,学生们对勾股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勾股定理时,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在将定理应用于实际问题时,他们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针对这一点,我考虑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多设计一些直观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更直观地感受勾股定理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折叠问题,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内容:勾股定理的理解与应用。
-学生需掌握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这一数学关系。
-学生需学会如何将勾股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折叠问题中的长度计算。
-举例:在折叠问题中,若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长度,学生应能迅速计算出斜边长度。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图形折叠和求图形面积的问题
思路点拨:
(1)折叠问题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折叠前后图形的位置, 不变的是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因此折叠前后的 两个图形是全等的,进而可以利用全等的性质求解。
(2)注意折叠中90度角的位置变化,通常在折叠后, 因为90度角的位置变化,会产生直角三角形,进而可以 运用勾股定理求解。
(3)学会将待求量设为未知数,通过勾股定理建立等 量关系式,从方程的思想看待问题,从而将几何问题代 数化。
题一
如图,长方形ABCD的边AD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 上的F处,已知AB=6,BC=10,则EC等于( ) A.3 B.C=6,CD=3,将△BCD沿对角线 BD翻折,点C落在点C′处,BC′交AD于点E,则线段 DE的长为( ) A.3
思路点拨:
(1)折叠问题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折叠前后图形的位置,
不变的是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因此折叠前后的
两个图形是全等的,进而可以利用全等的性质求解。
思路点拨:
(1)折叠问题的变与不变,变的是折叠前后图形的位置, 不变的是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因此折叠前后的 两个图形是全等的,进而可以利用全等的性质求解。
(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将已知条件和 分析过程标在图上,通过勾股定理建立 等量关系式,将几何问题代数化,进行 求解。
B.15/4 C.5
D.15/2
题三
在Rt△ABC中,∠C=90°,BC=6 cm,AC=8 cm,按图
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AB边的C′点,
那么△ADC′的面积是(
).
总结:
(1)在折叠问题中注意找相等的边和相 等的角,注意90度角位置发生的变化。
专题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三大题型)(原卷版)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第3章 勾股定理》专题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例题1】(2021•西城区校级模拟)如图,Rt △ABC 中,AB =18,BC =12,∠B =90°,将△ABC 折叠,使点A 与BC 的中点D 重合,折痕为MN ,则线段BN 的长为( )A .8B .6C .4D .10【变式1-1】(2023•滕州市校级开学)如图,有一张三角形纸片Rt△ABC,两直角边AC=4,BC=8,将△ABC折叠,使点B与A重合,折痕为FE,则AE的长为( )A.3B.4C.5D.8【变式1-2】(2022秋•鼓楼区校级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B的垂直平分线交AB、AC 于点D、E,若AC=8,BD=5,则CE的长度是.【变式1-3】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8cm,BC=6cm,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CE的长为( )A.1cm B.2cm C.3cm D.4cm【变式1-4】(2021•鞍山一模)如图的三角形纸片中,AB=8,BC=6,AC=5,沿过点B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BD,则△AED的周长是( )A.7B.8C.11D.14【变式1-5】(2022秋•高邮市期末)如图,在△ABC中,∠C=90°,AC=8cm,BC=6cm,点D、E 分别在AC、BC边上.现将△DCE沿DE翻折,使点C落在点H处.连接AH,则AH长度的最小值为( )A.0B.2C.4D.6【变式1-6】(2022秋•秦淮区校级月考)如图,将三角形纸片ABC沿AD折叠,使点C落在BD边上的点E处.若BC=12,BE=2,则AB2﹣AC2的值为( )A.20B.22C.24D.26【变式1-7】(2022•天津模拟)如图,Rt△ABC中,AB=8,BC=6,∠B=90°,M,N分别是边AC,AB上的两个动点.将△ABC沿直线MN折叠,使得点A的对应点D落在BC边的三等分点处,则线段BN的长为( )A .3B .53C .3或53D .3或154【变式1-8】(2023•从化区一模)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6,BC =8,点F 在AC 上,并且CF =2,点E 为BC 上的动点(点E 不与点C 重合),将△CEF 沿直线EF 翻折,使点C 落在点P处,PE 的长为83,则边EF 的长为( )A .83B .3C .103D .4【变式1-9】(2022春•鲤城区校级期中)如图,矩形纸片ABCD ,AB =4,BC =3,点P 在BC 边上.将△CDP 沿DP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PE 、DE 分别交AB 于点O 、F ,且OP =OF .则AF 的长为( )A .2B .85C .175D .135【变式1-10】如图,在△ABC 中,D 为BC 中点,连接AD ,把△ABD 沿着AD 折叠得到△AED ,连接EC ,若DE =5,EC =6,AB =AD 的长是( )A.4B.5C.6D.7【变式1-11】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6,8,现将△ABC如图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则折痕DE的长是( )A.252B.152C.254D.154【变式1-12】如图,三角形纸片ABC中,∠ACB=90°,AC=8,BC=6,折叠△ABC使点A与点B重合,DE为折痕,求DE的长.【例题2】(2023春•新市区期中)如图,将长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DC 落在对角线AC 上,折痕为CE ,且D 点落在对角线D ′处.若AB =3,AD =4,则ED 的长为( )A .1B .43C .32D .3【变式2-1】(2023春•越秀区校级期中)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5,AD =3,点E 为BC 上一点,把△CDE 沿DE 翻折,C 恰好落在AB 边上的F 处,则CE 的长是( )A .53B .32C .43D .2【变式2-2】(2022秋•锦江区期末)如图,长方形ABCD 中,AB =5,AD =25,将此长方形折叠,使点D 与点B 重合,折痕为EF ,则BE 的长为( )A .12B .8C .10D .13【变式2-3】(2022秋•胶州市校级月考)如图,矩形ABCD中,AB=16,BC=8,将矩形沿AC折叠,点D落在点D'处,则重叠部分△AFC的面积为( )A.12B.20C.16D.40【变式2-4】(2022•斗门区一模)如图所示,矩形纸片ABCD中,AB=4cm,BC=8cm,现将其沿EF 对折,使得点C与点A重合,则AF的长为 .【变式2-5】(2022秋•历城区期末)如图,已知长方形纸片ABCD,点E在边AB上,且BE=4,BC=6,将△CBE沿直线CE翻折,使点B落在点G,延长EG交CD于点F,则线段FG的长为 .【变式2-6】(2023•泰山区校级一模)如图,矩形ABCD中,AD=12,AB=8,E是AB上一点,且EB=3,F是BC上一动点,若将△EBF沿EF对折后,点B落在点P处,则点P到点D的最短距离为( )A.10B.9.8C.D.【变式2-7】如图,矩形纸片ABCD,AB=8,BC=12,点M在BC边上,且CM=4,将矩形纸片折叠使点D落在点M处,折痕为EF,则AE的长为 .【变式2-8】(2023春•武汉期末)如图,点E是矩形ABCD的边BC上的中点,将△ABE折叠得到△AFE,点F在矩形内部,AF的延长线交CD于点G,若AD=12,CG=4,则AB的长为( )A.7B.8C.9D.10【变式2-9】(2022秋•梅县区校级期末)如图是一张矩形纸片ABCD,点E,G分别在边BC,AB上,把△DCE沿直线DE折叠,使点C落在对角线BD上的点F处;把△DAG沿直线DG折叠,使点A落在线段DF上的点H处,HF=1,BF=8,则矩形ABCD的面积为( )A.420B.360C.D.【变式2-10】(2022秋•城阳区校级月考)把一张矩形纸片(矩形ABCD)按如图方式折叠,使顶点B和点D重合,折痕为EF.若AB=3cm,BC=5cm,则重叠部分△DEF的面积是( )cm2.A.2B.3.4C.4D.5.1【变式2-11】(2022秋•宝安区期末)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6,BC=8,点E为AB上一点,将△BCE沿CE翻折至△FCE,延长CF交AB于点O,交DA的延长线于点G,且EF=AG,则BE的长为 .【变式2-12】(2023春•东莞市校级月考)如图,矩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BE=3.(1)求CF的长;(2)求AB的长.【例题3】(2022春•永嘉县校级期末)如图,将边长为8cm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BC 边的中点E处,点A落在点F处,折痕为MN,则线段CN的长是( )A.6cm B.5cm C.4cm D.3cm【变式3-1】如图,将边长为8cm的正方形纸片ABCD折叠,使点D落在AB边中点E处,点C落在点Q 处,折痕为FH,则线段AF的长是( )A.3cm B.4cm C.5cm D.6cm【变式3-2】(2022春•桂林期末)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将正方形折叠,使顶点D落在BC 边上的点E处,折痕为GH,若BE:EC=3:1,则线段CH的长是( )A.3B.158C.1D.2【变式3-3】(2022春•荔城区校级月考)如图,在边长为7的正方形ABCD 中,E 为BC 边上一点,F 为AD 边上一点,连接AE 、EF ,将△ABE 沿EF 折叠,使点A 恰好落在CD 边上的A ′处,若A ′D =2,则B ′E 的长度为( )A .2714B .137C .2514D .2【变式3-4】(2023•南京一模)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E 是CD 边上一点,将△ADE 沿AE 翻折至△AD ′E ,延长ED ′交BC 于点F .若AB =15,DE =10,则BF 的长是 .【变式3-5】(2022春•社旗县期末)如图,点E 和点F 分别在正方形纸片ABCD 的边CD 和AD 上,连接AE ,BF ,沿BF 所在直线折叠该纸片,点A 恰好落在线段AE 上点G 处.若正方形纸片边长12,DE =5,则GE 的长为( )A .4913B .5013C .4D .3【变式3-6】(2022春•长清区期末)如图1,将正方形纸片ABCD 对折,使AB 与CD 重合,折痕为EF 如图2,展开后再折叠一次,使点C 与点E 重合,折痕为GH ,点B 的对应点为点M ,EM 交AB 于N ,AD =4,则CH 的长为( )A .52B .65C .34D .54【变式3-7】(2022秋•和平区期末)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面积为2,将正方形ABCD 沿直线EF 折叠,则图中阴影部分的周长为( )A B .2C .8D .【变式3-8】将正方形ABCD 折叠,使顶点A 与CD 边上的点M 重合,折痕交AD 于E ,交BC 于F ,边AB 折叠后与BC 边交于点G (如图).如果DM :MC =3:2,则DE :DM :EM =( )A .7:24:25B .3:4:5C .5:12:13D .8:15:17【变式3-9】如图,正方形ABCD中,CD=6,点E在边CD上,且CD=3DE.将△ADE沿AE对折至△AFE,延长EF交边BC于点G,连接AG、CF.(1)求证:△ABG≌△AFG;(2)求GC的长;(3)求△FGC的面积.。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勾股定理折叠问题是目前数学界解决的一个难题,也是21世纪优秀数学解决方案的典范。
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者把该问题解释为:当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为另一个正整数时,那么存在一组正整数x,y,z,使得x2+y2=z2。
目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数学角度探索如何使用勾股定理折叠来解决该类问题。
首先,研究者们必须先完成一个前期的准备,也就是要理解勾股定理。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熟悉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长度称为x和y,直角边上的角称为θ,而x2+y2=z2,则称为勾股定理。
其次,研究者要利用这一理论来解决实际中的问题。
折叠问题是指:现有一个直角三角形,要求折叠后能使其变成一个正方形。
在折叠前,根据勾股定理可知,其中有两条边长相等,若将其中一条边长折叠,使其长度变为两条边之和,则两条边的长度均等,就可以折叠出一个正方形。
另外,在解决勾股定理折叠问题的过程中,求解是确定正方形的关键。
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使用多项式求解法解决,即利用多项式构造一组解,以及其他数学技术和方法来求。
最后,研究者们对勾股定理折叠问题的解决方案做了有效的运用。
如果用多项式求解法,将可以得出精确的解,而且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完成;如果用其他数学技术,如李宁积分、拉格朗日投影法等也可以实现精确的解决方案。
总而言之,勾股定理折叠问题是数学界一个难解的问题。
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研究者首先将该问题解释为当两个正整数的平方和为另一个正整数时,存在一组正整数x,y,z,使得x2+y2=z2,并提出了一系列求解方案来解决该类问题,而这一求解方案的有效性和精确性也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因此,勾股定理折叠问题为我们拓展了数学思维,给了我们一种更全面和精确的解决方案,能够更有效地应用于实际问题,为21世纪优秀数学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示范。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
勾股定理折叠问题勾股定理是数学中最基础的定理之一,又被称为“经典的三角形定理”。
它的核心概念是当两条边的平方相加等于第三条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便是直角三角形,这时这条等式就可以写成a2 + b2 = c2。
勾股定理也可以用来解决各种折叠问题。
折叠问题是一种要求将若干张尺寸不同的纸条组合成特定形状的搭建问题。
例如有一张尺寸为的纸条,要求将其折叠成三角形的形状,那么就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解决这样的折叠问题。
已知三角形的两条边a和b,要求折叠纸条拼凑成直角三角形,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来解决。
首先,将纸条折叠成两个小三角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a,另一个三角形的边长为b,根据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两小三角形的高度,即c,将两个小三角形拼接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假设将其拼接的角度为γ,则γ的大小可以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即γ = arccos()。
可以看出,使用勾股定理可以很方便地解决折叠问题,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然而,由于折叠问题的复杂性,有些折叠问题可能是无法通过勾股定理来解决的。
比如,当纸条尺寸比较大时,很难将其精确地折叠成要求的形状,或者特定形状需要纸条折叠多次,在折叠过程中精确度可能会有所损失,从而使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变得更加困难。
另外,在折叠问题中,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考虑。
比如,在折叠一个尺寸为的纸条时,有可能出现三角形不能顺利折叠的情况,或者当纸条数量有限时,也有可能出现无法精确折叠的情况。
此时,就需要考虑其他对解决折叠问题的办法。
总之,在折叠问题中,勾股定理可以作为一种参考,有助于计算纸条折叠后形状的精确度、大小等,但是当出现特殊情况时,就需要采取其他更有效的方法来解决折叠问题了。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一、引言折叠问题是指将一张纸片沿着某条线折叠后,能否在某种条件下使得所有的线段重合。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涉及到了许多数学知识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二、勾股定理的基本概念勾股定理是指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等于直角边两边平方和的定理。
即:设直角三角形ABC,其中∠C为直角,则有AB²+AC²=BC²。
三、折叠问题的基本原理折叠问题可以看作是一个几何变换问题,在几何变换中,保持长度不变是非常重要的条件。
在折叠纸片时,我们需要保证每个线段长度不变。
四、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的方法1. 假设我们要将一张正方形纸片对折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 将正方形沿着对角线对折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3. 将其中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沿着斜边对折,使得斜边与底边重合。
4. 将纸片展开,我们可以发现,原来的正方形纸片已经被折叠成了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5. 根据勾股定理,我们可以计算出这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边和高的长度。
具体而言,设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c,底边长为a,则有a²=c²÷2。
6. 利用上述结论,我们可以将任何正方形纸片折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五、拓展应用1. 利用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将任何矩形折叠成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2. 利用勾股定理和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我们还可以将任何平行四边形折叠成一个正方形或矩形。
六、总结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通过对几何变换和勾股定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我们可以解决更加复杂和有趣的折叠问题。
(完整版)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及答案
小专题(二)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与展开问题类型1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 1.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 =5 cm ,BC =10 cm ,将△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CD 的长为( )A.252 cmB.152 cmC.254 cm D.154cm2.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 =90°,AC =4 cm ,BC =3 cm ,将斜边AB 翻折,使点B 落在直角边AC 的延长线上的点E 处,折痕为AD ,则CE 的长为( )A .1 cmB .1.5 cmC .2 cmD .3 cm3.(青岛中考)如图,将长方形ABCD 沿EF 折叠,使顶点C 恰好落在AB 边的中点C ′上,若AB =6,BC =9,则BF 的长为( )A .4B .3 2C .4.5D .54.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中,已知AD =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 ,且EF =3,则AB 的长为( )A .3B .4C .5D .65.(铜仁中考)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BC =6,CD =3,将△BCD 沿对角线BD 翻折,点C 落在点C ′处,BC ′交AD 于点E ,则线段DE 的长为( )A .3 B.154 C .5 D.1526.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B=4,AD=6,E是AB边的中点,F是线段BC上的动点,将△EBF沿EF所在直线折叠得到△EB′F,连接B′D,则B′D的最小值是( )A.210-2B.6C.213-2D.47.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3,AC=5,将△ABC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BE 的周长为________.8.如图,在Rt△ABC中,∠C=90°,BC=6 cm,AC=8 cm,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AB 边的C′点,那么△ADC′的面积是________.9.如图,已知Rt△ABC中,∠C=90°,AC=6,BC=8,将它的锐角A翻折,使得点A落在BC边的中点D处,折痕交AC边于点E,交AB边于点F,则DE的值为________.10.如图,在Rt△ABC中,∠B=90°,AB=3,BC=4,将△ABC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边AC上,与点B′重合,AE为折痕,则EB′=________.11.为了向建国六十六周年献礼,某校各班都在开展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八年级(1)班开展了手工制作竞赛,每个同学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件手工作品.陈莉同学在制作手工作品的第一、二个步骤是:①先裁下了一张长BC=20 cm,宽AB=16 cm的长方形纸片ABCD,②将纸片沿着直线AE折叠,点D恰好落在BC边上的F处,请你根据①②步骤解答下列问题:计算EC,FC的长.类型2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立体图形的展开问题1.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4 cm,高AB为5 cm,BC是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程是( )A.6 cm B.12 cmC.13 cm D.16 cm2.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 cm,底面周长为18 cm,在杯内离杯底4 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cm.3.如图,在一个长为2 m,宽为1 m的长方形草地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和场地宽AD平行且棱长大于AD,木块从正面看是边长为0.2 m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处到达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m(精确到0.01 m).4.一位同学要用彩带装饰一个长方体礼盒.长方体高6 cm,底面是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从顶点A到顶点C′如何贴彩带用的彩带最短?最短长度是多少?5.如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木柜放在墙角处(与墙面和地面均没有缝隙),有一只蚂蚁从柜角A处沿着木柜表面爬(1)请你画出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2)当AB=4,BC=4,CC1=5时,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参考答案类型11.D 2.A 3.A 4.D 5.B 6.A 7.7 8.6 cm29.13310.1.511.因为△ADE与△AFE关于AE对称,所以△ADE≌△AFE.所以DE=FE,AD=AF.因为BC=20 cm,AB=16 cm,所以CD=16 cm,AD=AF=20 cm.在Rt△ABF中,由勾股定理,得BF=12 cm.所以CF=20-12=8(cm).因为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所以∠C=90°.设CE=x,则DE=EF=16-x,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得(16-x)2=64+x2.解得:x=6.所以EC=6 cm.答:EC=6 cm,CF=8 cm.类型21.C 2.15 3.2.604.把长方体的面DCC′D′沿棱C′D′展开至面ABCD上,如图.构成矩形ABC′D′,则A到C′的最短距离为AC′的长度,连接AC′交DC于O,易证△AOD≌△C′OC.∴OD=OC.即O为DC的中点,由勾股定理,得AC′2=AD′2+D′C′2=82+62=100,∴AC′=10 cm.即从顶点A沿直线到DC中点O,再沿直线到顶点C′,贴的彩带最短,最短长度为10 cm.5.(1)如图,木柜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矩形ABC′1D1和ACC1A1.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有如图所示的AC′1和AC1两种.(2)蚂蚁沿着木柜表面经线段A1B1到C′1,爬过的路径的长l1=42+(4+5)2=97.蚂蚁沿着木柜表面经线段BB1到C1,爬过的路径的长l2=(4+4)2+52=89.∵l1>l2,∴最短路径的长是89.。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实例解析
勾股定理与折叠问题实例解析1.如图,在△ABC 中,∠B=90°,AB=3,BC=4, 将△ABD 沿 A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C 上的点E 处,则CD 的长是 解:根据题意得:将△ABD 沿AD 折叠,使点B 落在边AC 上的点E 处∴BD=DE,AB=AE,∠B=∠DEA=DEC=90°设DE=BD=x, ∵AB=3,BC=4,∠B=90°∴AC=5CE=AC-AE=AC-AB=5-3=2在Rt △CDE 中,由勾股定理得:DE ²+CE ²=CD ²即x ²+2²=(4-x)²,解得:x=32∴CD=BC-BD=BC-DE=4-32 =522.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 中,已知BC=8,折叠纸片使AB 边与 对角线AC 重合,点B 落在点F 处,折痕为AE,且EF=3,求AB 的长.解:由折叠可知,△ABE ≌△AFE,∴AB=AF,BE=EF=3,∴CE=BC-BE=8-3=5.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得,CF= √CE 2−EF 2=4设AB=AF=a,则AC=AF+CF=a+4.在Rt △ABC 中,∵AB ²+BC ²=AC ²,∴a ²+8²=(a+4)²解得a=6,∴AB 的长是6。
3.如图,在矩形ABCD 中 ,AB=8,BC=4, 将矩形沿AC 折叠, 点B 落在点B 处,则重叠部分△AFC 的面积为解:由旋转的性质及长方形可得:∠D=∠B ′=90°,AD=CB ′,在△AFD 和△CFB ′中,{∠D =∠B ′=90°∠AFD =∠B′FC AD=CB ′ △AFD ≌△CF B ′∴DF=B ′F设 DF=x,则AF=8-x,在Rt △AFD 中,(8-x)²=x ²+4²解 得 :x=3,∴AF=AB-FB ′=8-3=5,∴S △AFC=12×AF ×B ′C=12×5×4=104. 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使得点D与点B重合,点C落在点C′的位置上.(1)试说明△ABE≌△C′BF;(2)若AB=4,AD=8,求△BEF的面积;解:(1)∵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AB=CD,∠A=∠D=90°∴BC′=AB,∠A=∠C′=90°∵把长方形纸片ABCD沿EF折叠∴BC′=CD,∠D=∠C′,∠DEF=∠BEF∵AD//BC∴∠DEF=∠EFB∴∠BEF=∠BFE∴BE=BF在Rt△ABE与Rt△C′BF中{AB=B C′BE=BF∴△ABE≌△C′BF5. 如图,把长方形纸片ABCD 沿EF 折叠,使得点D 与点B 重合,点C 落在点C ′的位置上.(1)试说明△ABE ≌△C ′BF;(2)若AB=4,AD=8,求△BEF 的面积;( 2 ) 设AE=x,根据翻折不变性,BE=DE=AD-AE=8-x在Rt △ABE 中,x ²+4²=(8-x)²解得:x =3, 即AE=3,则 D E = 5∵BE=BF=5,∴CF=3, 则S △BEF=S 长方形ABCD-S △ABE-S 梯形CDEF=4×8-12×3×4-12×(5+3)×4=106.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E 为BC 的中点,连接AE,将△ABE 沿AE 折叠得到△AFE, 连接CF.若AB=4,BC=6,则CF 的长为 解:连接BF, 交AE 于点G, 如下图,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 垂直平分BF即AE ⊥BF,BG=FG,∵AB=4,BC=6,E 为BC 的中点,∴BE=CE=BC=3,∴在Rt △ABE 中 ,AE=√AB 2+BE 2+=√42+32 =5∵AE 垂直平分BF,∴S △ABE=12 AB ×BE=12 AE ×BG 即12×4×3=12×5×BG 解得BG=2.4∴BF=2BG∵AE 垂直平分BF∴BE=FE∴BE=CE=FE∴∠EBF=∠EFB,∠EFC=∠ECF,∠BFC=∠EFB+∠EFC=12180°= 90°∴在Rt △BFC 中,CF=√BC 2−BF 2=√62−4.82=3.67.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AD=13,AB=24,点E为射线DC上一个动点,把△ADE沿直线AE折叠,当点D的对应点F刚好落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时,则DE的长为解:分两种情况:①如图1,当点F在长方形内部时,∵点F在AB的垂直平分线MN上,∴AN =12;∵AF=AD=13,由勾股定理得FN=5,∴FM=8,设DE为y,则EM=12-y,FE=y,在△EMF 中,由勾股定理得:y2 =(12-y)2+82∴y=263。
方法归纳 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
方法归纳利用勾股定理解决折叠问题一、利用勾股定理解决平面图形的折叠问题【例1】如图,有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两直角边AC=5 cm,BC=10 cm,将△ABC折叠,使点B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CD的长为( )A.252cm B.152cm C.254cm D.154cm【分析】图中CD在Rt△ACD中,由于AC已知,要求CD,只需求AD,由折叠的对称性,得AD=BD,注意到CD+BD=BC,利用勾股定理即可解之.【方法归纳】折叠问题是近几年来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解折叠问题关键是抓住对称性.勾股定理的数学表达式是一个含有平方关系的等式,求线段的长时,可由此列出方程,运用方程思想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便简化求解.1.如图所示,有一块直角三角形纸片,∠C=90°,AC=4 cm,BC=3 cm,将斜边AB翻折,使点B落在直角边AC的延长线上的点E处,折痕为AD,则CE的长为( )A.1 cmB.1.5 cmC.2 cmD.3 cm2.(2014·青岛)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EF折叠,使顶点C恰好落在AB边的中点C′上,若AB=6,BC=9,则BF 的长为( )A.4 C.4.5 D.53.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中,已知AD=8,折叠纸片使AB边与对角线AC重合,点B落在点F处,折痕为AE,且EF=3,则AB的长为( )A.3B.4C.5D.64.如图,长方形ABCD的边AD沿折痕AE折叠,使点D落在BC上的F处,已知AB=6,△ABF的面积是24,则FC 等于( )A.1B.2C.3D.45.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9的正方形纸片,将其沿MN折叠,使点B落在CD边上的B′处,点A对应点为A′,且B′C=3,则AM的长为( )A.1.5B.2C.2.25D.2.56.如图所示,在△ABC中,∠B=90°,AB=3,AC=5,将△ABC折叠,使点C与点A重合,折痕为DE,则△ABE的周长为__________.7.如图,在Rt△ABC中,∠C=90°,BC=6 cm,AC=8 cm,按图中所示方法将△BCD沿BD折叠,使点C落在AB边的C′点,那么△ADC′的面积是__________.8.如图,已知Rt△ABC中,∠C=90°,AC=6,BC=8,将它的锐角A翻折,使得点A落在BC边的中点D处,折痕交AC边于点E,交AB边于点F,则DE的值为__________.二、利用勾股定理解决立体图形的展开问题【例2】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 cm,底面周长为18 cm,在杯内离杯底4 cm的点C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 cm与蜂蜜相对的点A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cm.【分析】将圆柱形平面展开,将A、C两点放在同一平面内,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方法归纳】在曲面上求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和“化曲面为平面”两种思想,利用勾股定理解决.解决本题时要注意展开后有一直角边长是9 cm而不是18 cm.9.如图,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4 cm,高AB为5 cm,BC是直径,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着圆柱体的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程是( )A.6 cmB.12 cmC.13 cmD.16 cm10.如图,在一个长为2 m,宽为1 m的长方形草地上,放着一根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棱和场地宽AD平行且棱长大于AD,木块从正面看是边长为0.2 m的正方形,一只蚂蚁从点A处到达C处需要走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___m(精确到0.01 m).11.一位同学要用彩带装饰一个长方体礼盒.长方体高6 cm,底面是边长为4 cm的正方形,从顶点A到顶点C′如何贴彩带用的彩带最短?最短长度是多少?12.如图,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木柜放在墙角处(与墙面和地面均没有缝隙),有一只蚂蚁从柜角A处沿着木柜表面爬到柜角C1处.(1)请你画出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2)当AB=4,BC=4,CC1=5时,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参考答案例1要使A,B两点重合,则折痕DE必为AB的垂直平分线.设CD=x,则AD=BD=10-x.在Rt△ACD中,由勾股定理,得x2+52=(10-x)2.解得x=15 4.故应选D. 变式练习1.A2.A3.D4.B5.B6.77.6 cm28.13 3例2如图,圆柱形玻璃杯展开(沿点A竖直剖开)后,侧面是一个长18 cm,宽12 cm的长方形,作点A关于杯上沿MN的对称点B,连接BC交MN于点P,连接BM,过点C作AB的垂线交剖开线MA于点D.由轴对称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知AP+PC为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且AP=BP.由已知和长方形的性质,得DC=9,BD=12.在Rt△BCD中,由勾股定理得∴AP+PC=BP+PC=BC=15.即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15 cm.变式练习9.C 10.2.6011.把长方体的面DCC′D′沿棱C′D′展开至面ABCD上,如图.构成矩形ABC′D′,则A到C′的最短距离为AC′的长度,连接AC′交DC于O,易证△AOD≌△C′OC.∴OD=OC.即O为DC的中点,由勾股定理得AC′2=AD′2+D′C′2=82+62=100,∴AC′=10 cm.即从顶点A沿直线到DC中点O,再沿直线到顶点C′,贴的彩带最短,最短长度为10 cm.12.(1)如图,木柜的表面展开图是两个矩形ABC1′D1和ACC1A1.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有如图所示的AC1′和AC1两种.(2)蚂蚁沿着木柜表面经线段A1B1到C1′,爬过的路径的长l1.蚂蚁沿着木柜表面经线段BB1到C1,爬过的路径的长l2∵l1>l2,鱼儿,在水中串上串下,吐着顽皮的泡泡;鸟儿从荷叶上空飞过,想亲吻荷花姑娘的芳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图,把矩形纸条ABCD 沿EF GH ,同时折叠,B C ,两点恰好落在AD 边的P 点处,若90FPH =∠,8PF =,6PH =,则矩形ABCD 的边BC 长为( ) A .20 B .22
C .24
D .30
2.如图,折叠长方形的一边AD ,点D 落在BC 边的点F 处,已知AB=8cm, BC=10cm , 求EC 的长.
3.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BD 折叠,点C 落在点E 处,BE 交AD 于点F ,连结AE .证明:(1)BF DF =.(2)AE BD ∥.(3)若AB=6,BC=10,分别求AF 、BF 的长,并求三角形FBD 的周长和面积。
B
F
C
A
B
C
D
E
F
4.如图,四边形ABCD 为矩形纸片.把纸片ABCD 折叠,使点B 恰好落在CD 边的中点E 处,折痕为AF .若6CD ,求AF 的值。
5.在矩形纸片ABCD 中,AB=33,BC=6,沿EF 折叠后,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点D 落在点Q 处,AD 与PQ 相交于点H ,∠BPE=30°.(1)求BE 、QF 的长;(2)求四边形PEFH 的面积.
6.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对角线AC 折叠,使点B 落到点B ′的位置,AB ′与CD 交于点E.若AB=8,DE=3,P 为线段AC 上的任意一点,PG ⊥AE 于G ,PH ⊥EC 于H ,试求PG+PH 的值,并说明理由.
B
F
C
E
D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