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冬瓜山铜矿床的品位分形结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_孙沙淘

合集下载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矿石硫化物环带及地质意义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矿石硫化物环带及地质意义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矿石硫化物环带及地质意义曹毅;杜杨松;庞振山;任春雷;杜轶伦;肖福权;周贵斌;陈林杰【摘要】安徽冬瓜山矿床是铜陵矿集区内一个重要的大型铜(金)矿床,颇受关注,成因认识分歧较大.矿床内块状硫化物矿石中普遍发育以黄铁矿为核部、黄铜矿为中间带、磁黄铁矿为边部带的硫化物环带.这些环带核部黄铁矿多呈自形-半自形晶,黄铜矿呈他形晶围绕黄铁矿沉淀,磁黄铁矿呈他形分布在黄铜矿外围,内带常被外带硫化物溶蚀交代.硫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环带中硫化物矿物的硫同位素(δ34S=1.6‰ ~5.1‰)具有岩浆硫源特征,同时从核部黄铁矿到中间带黄铜矿,再到边部磁黄铁矿δ34S值逐渐降低.以上特征表明环带从内到外硫化物之间并非平衡共生关系,而是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先后依次晶出.硫化物环带核部粗粒黄铁矿(粒径大于1.5cm)的Co、Ni含量分别为292×10-6~1504×10-6和32.7×10-6~39.9×10-6,Co/Ni =7.32 ~46.0(平均26.7),与海底火山喷流沉积型黄铁矿的Co、Ni特征基本一致.核部黄铁矿由颗粒中心向边缘,Fe/S原子比值、Mo和Co含量先逐渐升高,再逐渐降低,而Cu、Zn等成矿元素主要富集于颗粒边缘,并向边缘有逐渐升高趋势.与此同时,细粒黄铁矿(粒径小于0.5cm)中的Cu、Zn 等元素的含量明显高于粗粒黄铁矿.环带中三种硫化物矿物的REE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极为相似,相对富集LREE、Rb、Th等元素,而亏损Nb、Ta、Zr、Hf、Sr、Ba和HREE等元素,由环带核部到边部δEu逐渐减小,与矿区石英二长闪长(玢)岩表现出较高的相似性.以上特征综合分析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中硫化物环带经历了以下形成过程:石炭纪海底喷流沉积作用在矿区形成沉积黄铁矿,到燕山期,在区内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作用下,致使早期沉积的黄铁矿首先发生变质重结晶作用,形成粒状黄铁矿,随后岩浆热液对其进行叠加改造,并在岩浆热液作用下相继围绕粒状黄铁矿增生,依次沉淀出热液型黄铁矿、黄铜矿和磁黄铁矿,最终形成硫化物环带.这一认识,结合硫化物环带中元素及硫同位素特征进一步表明冬瓜山铜(金)矿床的形成先后经历了古生代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和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矿床中的成矿物质(特别是Cu、Zn等成矿元素)主要来源于燕山期岩浆热液,但石炭系海底喷流沉积作用也提供了部分物质(例如,Fe、S、Mo、Co和Ni等).此外,环带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表明,随着硫化物环带的形成,成矿热液系统的温度、硫逸度和氧逸度逐渐降低和(或)pH值升高.【期刊名称】《岩石学报》【年(卷),期】2016(032)002【总页数】17页(P334-350)【关键词】硫化物环带;主微量元素;硫同位素;冬瓜山铜(金)矿床;铜陵【作者】曹毅;杜杨松;庞振山;任春雷;杜轶伦;肖福权;周贵斌;陈林杰【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120;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120;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铜陵244001;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铜陵244001;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铜陵2440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8.22014-07-27收稿,2015-10-21改回.安徽铜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硫矿床富集区。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蚀变特征及分带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蚀变特征及分带

矿床地质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蚀变特征及分带张赞赞,徐晓春,何苗,刘啟能,王萍(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09)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铜陵矿集区狮子山矿田北部,是狮子山矿田内埋藏(-730~-1100)m 最深、铜金属储量最大的矿床(黄崇柯,2001;曾普胜,2005)。

对于该矿床的成因目前仍存在不同的观点:①海底喷流沉积(Sedex型)-叠加热液改造型矿床(徐克勤等,1978;陆建军等,2008;侯增谦等,2011;蒋少涌等,2011);②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常印佛等,1983;1991;吴言昌,1992);③矽卡岩-斑岩-热液脉型矿床(唐永成等,1998;毛景文等,2004;2009)。

本文通过矿床蚀变特征研究,分析和确定矿床的成因类型。

1 矿体地质特征冬瓜山矿床分上部矿体和下部矿体。

上部矿体主要为层状硫化物–矽卡岩型矿体,赋存于中-上石炭统黄龙组和船山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灰岩中,明显受地层层位控制,底部与泥盆系五通组呈整合接触,矿体稳定、延伸大,埋深为-730 m~-1 007 m;矿石类型较为复杂,矿体底部主要为层纹状含铜黄铁矿-滑石-蛇纹石矿石,其下发育含铜角岩型矿石,矿体中上部为含铜磁黄铁矿-黄铁矿矿石、含铜黄铁矿–硬石膏矿石、含铜黄铁矿矿石、含铜矽卡岩型矿石;矿石结构主要为自形粒状结构、半自形-他形粒状结构、交代结构、胶状结构等;矿石构造主要以块状构造、条带状构造、层纹状构造为主,次为浸染状构造、细脉状构造等;主要金属矿物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为主,少量方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等;脉石矿物有石榴子石、透辉石、透闪石、石英、方解石、蛇纹石、滑石、斜硅镁石、白云石、硬石膏等。

下部矿体赋存于北部包村岩体和南部青山脚石英闪长岩体中,以及上泥盆统五通组石英砂岩和砂页岩中,矿体呈不规则脉状、透镜状,埋深约为(-890~-1 010) m。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中磁黄铁矿矿石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中磁黄铁矿矿石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2010年6月J une,2010 矿 床 地 质 MIN ERAL DEPOSITS第29卷 第3期Vol.29 No.3文章编号:025827106(2010)0320405210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中磁黄铁矿矿石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Ξ郭维民,陆建军33,章荣清,徐兆文(南京大学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南京 210093)摘 要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层状硫化物矿床,磁黄铁矿为矿床中的主要硫化物矿物。

该矿床主要由层状硫化物矿体组成,伴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矿体。

在层状矿体上部,磁黄铁矿主要为块状构造,而层状矿体下部,磁黄铁矿多为层纹状、条带状构造,具有显著的沉积结构构造特征。

野外地质观察及室内矿相学研究表明,层状矿体中磁黄铁矿矿石遭受了强烈的变质作用及热液交代作用。

进变质过程中形成的结构主要为胶黄铁矿转变为黄铁矿以及进一步变质转变为磁黄铁矿、磁铁矿时形成的交代残留结构。

退变质过程则以磁黄铁矿的退火、黄铁矿变斑晶的生长和单纯六方磁黄铁矿的形成为特征。

岩浆热液对单纯六方磁黄铁矿的交代作用形成了单斜和六方磁黄铁矿的交生结构。

这些结构特征表明层状矿体中的磁黄铁矿并不是岩浆热液成因,而主要为石炭纪同生沉积胶黄铁矿、黄铁矿在燕山期岩浆侵入所引起的热变质作用下脱硫所形成,并在热变质作用之后又受到岩浆热液的叠加交代。

磁黄铁矿的结构特征显示冬瓜山矿床的形成经历了同生沉积、热变质、热液交代等多个阶段,支持其为同生沉积2叠加改造型矿床。

关键词 地质学;磁黄铁矿;矿石结构;喷流沉积;叠加改造;冬瓜山矿床;铜陵中图分类号:P618.41 文献标志码:AOre textures and genetic signif icance of pyrrhotite from Dongguashanore deposit in Tongling area,Anhui ProvinceGUO WeiMin,L U JianJ un,ZHAN G RongQing and XU ZhaoWen (School of Earth Sciences and Engineering and State K ey Laboratory of Mineral Deposit Research,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93,Jiangsu,China)AbstractPyrrhotite is the main sulfide mineral in the Dongguashan ore deposit,one of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strati2 form sulfide deposits in the Middle2Lower Yangtze River metallogenic belt.The Dongguashan ore depos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a large stratiform sulfide ore body associated with skarn and porphyry ore bodies.Pyrrhotite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tratiform ore body is mostly of massive structure,whereas that in the lower part is mainly of banded or layered structure.Field and microscopic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pyrrhotite ores underwent intense metamorphism and hydrothermal replacement.Phase conversion from colloform pyrite through pyrite to pyrrhotite and magnetite occurred in the course of prograde metamorphism.Retrograde metamorphism is charac2 terized by the presence of annealing texture in pyrrhotite,the growth of porphyroblastic pyrite and the formation of hexagonal pyrrhotite.The replacement of pure hexagonal pyrrhotite by magmatic hydrothermal fluids led toΞ本文得到高等学校博士科学点专项科研基金(1999028435)的资助第一作者简介 郭维民,男,1983年生,博士研究生,矿床学专业。

冬瓜山铜矿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

冬瓜山铜矿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

冬瓜山铜矿主要水文地质问题及防治措施摘要:冬瓜山铜矿位于安徽省铜陵市铜官区狮子山,是狮子山矿区的一座大型深埋矿床。

矿床埋藏深约1千米,含铜金属量近百万吨。

本文重点分析了矿区水文地质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为矿山生产提供安全保障。

关键词:冬瓜山铜矿;水文地质问题;防治措施1.矿区基本概况1.1自然地理条件矿区处于沿江低山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

矿区内水系发育,大小沟谷纵横交错,水库池塘星罗棋布,水量较为充沛。

1.2含水层岩组矿区出露三叠系龙头山组、分水岭组、南陵湖组、塔山组、小凉亭组,钻孔揭露见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孤峰组、栖霞组和石炭系黄龙~船山组、泥盆系五通组,第四系厚度薄,岩浆岩发育,按岩层含水特征划分为5个含水岩组,分别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夹碎屑岩类溶蚀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富水程度见表1。

表1 含水层富水程度对比表1.3断裂构造矿区内构造破碎带较发育,以浅部为甚、向深部减弱。

区内见有较大破碎带3条,分别为阴涝~大冲破碎带、龙塘湖破碎带、铜塘冲破碎带,沟通了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强化了地下水径流。

破碎带特征见下表2。

表2矿区破碎带统计表中中1.4含水层(组)间的水力联系矿区内较大的水系(普济河、羊河)或水体均位于第四系极弱含水层之上,相互间无联系。

矿床内铜井冲溪底部第四系厚7~16m,局部基岩地下水位低于基岩顶面,两者之间无联系。

1.5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矿区浅层地下水在天然状态下,岩溶水在山区获得大气降水的补给后,沿着地层倾斜与地形坡降方向径流,运动到合适的地形地貌、构造、岩溶等有利部位,少量岩溶水便以在泉的形式溢出地表。

大部分地下水进入第四系覆盖区向矿区外排泄,矿山疏干排水和深井开采形成区内地下水的人工排泄方式。

矿区深部栖霞组黄龙—船山组位于区域上巨厚层的志留系—泥盆系碎屑岩组成了隔水边界之上,复向斜中心埋深较大很好的阻隔了区域地下水通过复向斜两翼向矿区的补给,使得区域补给区地下水难以补给矿区,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以垂向运动为主,地下径流十分缓慢,无深层横向地下径流补给,浅层地下水通过极弱透水层(P2d~P1g)向下入渗成为深部的水源之一,但水量小。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地质特征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地质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地质特征刘忠法1,2,邵拥军1,2,张宇1,2,周鑫1,2,周贵斌3(1 中南大学有色金属成矿预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长沙410083;2 中南大学地球科学与信息物理学院,湖南长沙410083;3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冬瓜山铜矿,安徽铜陵244000)1 地质概况冬瓜山铜矿床是狮子山矿田内已知矿床中规模最大且深埋最深的大型铜矿床。

矿区位于扬子地台东北部,下扬子台拗繁昌—贵池凹断褶带中部,处于大通—顺安复式向斜次级构造——青山背斜的北东段。

由于多期次构造运动,使得区内古生代与新生代的地层产生了一系列浅状褶皱和断裂带。

西北侧为北东向展布的下扬子断裂带;北部为东西向展布的铜陵—南陵隐伏深断裂;南侧为木镇—南陵断陷盆地。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石炭系、泥盆系上统、三叠系中、下统等地层,局部地区可见第四系冲积、坡积层覆盖,与冬瓜山矿床成矿关系较密切的地层主要有二叠系下统、石炭系以及泥盆系上统等地层。

矿区构造主要为青山背斜,近东西向、南北向、北北东向断裂以及层间构造等,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主要为青山背斜和层间构造,产于青山背斜的层间构造对本区矿体的形态及产状变化起明显的控制作用。

区内岩浆活动较强烈,与矿床有成因联系的岩体包括南段的青山脚石英闪长岩体和北段的包村石英闪长岩体。

2 矿床地质特征2.1 矿体特征冬瓜山铜矿床主要矿体为层状矿体,该矿体占矿床铜金属储量98.8%,其余见矿的均为小矿体(铜、硫、铁)。

(1)层状矿体的形态和产状该矿体位于青山背斜轴部,赋存于中上石炭统黄龙—船山组层位中。

其顶界跨栖霞组的底部,北西翼矿体底界延至高骊山组顶部。

矿体受层位、岩性以及与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控制,总体上呈似层状,其产状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走向35°,分别向北西和南东倾斜,倾角10~25°。

沿走向与倾向均呈波状起伏,总趋势向北东倾伏。

矿体北段埋藏较深,赋存标高-780~-1 200 m,63线以北呈分支状,67~71线赋矿层位被包村岩体吞蚀。

安徽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铜矿床形成过程——来自磁黄铁矿的证据

安徽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铜矿床形成过程——来自磁黄铁矿的证据

安徽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铜矿床形成过程——来自磁黄铁矿的证据杨爽;杜杨松;曹毅;张智宇;刘绍锋【期刊名称】《现代地质》【年(卷),期】2012(026)001【摘要】冬瓜山铜矿床是安徽铜陵地区代表性的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之一,磁黄铁矿是冬瓜山铜矿床中广泛分布的矿石矿物.野外调研与矿相学观察显示,该矿床中的磁黄铁矿矿石具有沉积、热变质和热液交代结构构造.矿物学研究表明,不同矿石中的磁黄铁矿成分差异较大,其Fe含量变化于57.78%~60.67%之间,分属高温六方相和低温单斜相,主要由黄铁矿变质脱硫而成.冬瓜山铜矿的形成可能经历了早期沉积作用、中期热变质作用和晚期岩浆热液交代作用等复杂成矿过程.%Dongguashan copper deposit is one of representative stratabound skarn Cu deposits in Tongling, An-hui Province, and pyrrhotite is a type of ore minerals w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deposit.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microscopic observation indicate occurrence of sedimentary, thermally metamorphic, and hydrothermal meta-somatic textures and structures in pyrrhotite ores from the deposit. Mineralogic study shows large difference in composition of pyrrhotite from the different ores, with Fe content ranging from 57. 78% to 60. 67%. There occur hexagonal (high-temperature) and monoclinic (low-temperature) pyrrhotite mainly formed by desulfuriza-tion of pyrite. A complex metallogenic process of early sediment and middle thermal metamorphism followed by late magmatic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 may be responsible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Dongguashan copper deposit.【总页数】7页(P54-60)【作者】杨爽;杜杨松;曹毅;张智宇;刘绍锋【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78.2+4;P618.41【相关文献】1.西藏冈底斯成矿带的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来自斑岩矿床和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的Re-Os同位素年龄证据 [J], 李光明;刘波;屈文俊;林方成;佘宏全;丰成友2.矽卡岩岩浆对中国北方某些矽卡岩型矿床形成的制约——来自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证据 [J], 赵劲松;赵斌;李建威;许德如;何谋春;郑建平3.安徽铜陵冬瓜山大型铜矿:海底喷流-沉积与矽卡岩化叠加复合成矿过程 [J], 侯增谦;姜章平;王训成;姚孝德;杨竹森;吕庆田;曾普胜;谢玉玲;蒙义峰;田世洪;徐文艺;李红阳4.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的叠加改造成矿机制:来自矿石结构的证据 [J], 郭维民;陆建军;章荣清;招湛杰;徐兆文5.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矽卡岩形成过程中元素质量迁移——与凌其聪等同行探讨[J], 龚庆杰;韩东昱;刘宁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维普资讯
20 0 7年 4月
Ap i 0 7 r ,2 0 l




第2 6卷
第 2期
MI NERAL P DE OS TS I
VO .2 N(0 7 0 —2 40 0 5 —16 2 0 ) 60 0 —9
QI S i n U hDo g ,XI Yu ig ,XU Hu E L n Ju a ,W ANG a Hu 2 i B o a,
YANG h S n n ENG F n 3 Z u e 。a d M Yi e g
( Cvl n ni n na E gnei c ol B in iesyo i c n eh o g 、 eig10 8 , hn ; 1 iiadE v o metl n i r gSho, ei Unvri f e e dT cn l y B i 0 0 3 C i r e n jg t c S n a o j n a
K r hf isv d rt—ih t eauea dc e C 4 i li omo eael t eauea d l —c l d i mo eaeh e rtr n o ( H )r hf d t d rt— w e rtr n o i u a g mp c us o mp w
对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 内矽卡岩 矿物 、 石英 、 方解 石 中的流体包 裹体进 行 了岩相 学和显 微测温 分析 、
群体包裹体气液相成分分析 、 个包 裹体气 液相 成分 激光拉 曼探 针分 析 , 讨 了成矿 流体 的特征及 演化 。研 究表 单 探
明, 该矿床 与燕 山期岩浆热液有 关 的成矿流 体 , 早期 矽卡 岩阶 段 , 中期 石英硫 化物 阶段 , 晚期石 英方解 石 阶 从 经 至

冬瓜山矿体稳定性和岩石力学特性分析_梁炯丰

冬瓜山矿体稳定性和岩石力学特性分析_梁炯丰

文章编号 1004-6410(2009)02-0073-04冬瓜山矿体稳定性和岩石力学特性分析梁炯丰1,李荣年2,胡 洲3,邓 宇4(1.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江西抚州 344000,2.辽东学院,辽宁丹东 118003,3.南铁天河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南昌 330013,4.广西工学院土木建筑工程系,广西柳州 545006)摘 要:通过对冬瓜山矿体岩石力学特性的分析,探讨了矿体特征及围岩性质、原岩应力、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的整体稳定性,以及矿岩构造条件、采场结构参数和采场回采顺序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冬瓜山矿体表现出软岩的性质,属于高应力软岩;冬瓜山矿体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可以作为矿山设计及岩体稳定性评价的依据;矿岩构造条件对矿床开采过程巷道的稳定性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选择合适的采场结构参数和采场回采顺序,可减小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关 键 词:矿体;力学特性;稳定性中图分类号:TD313 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9-04-28基金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GZC0841)资助.作者简介:梁炯丰(1980-),男,广西藤县人,东华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讲师,硕士.0 引言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公司狮子山矿区冬瓜山矿床是目前国内发现的首例埋深近千米的特大型铜矿床.该矿地处安徽省铜陵市东南7km ,矿区分布面积约4.5km 2,深度约1000m ,在此范围内共有铜、硫、铁核矿体126个,其中I #矿体为主矿体,铜储量占该矿床铜总储量的49%左右.I #矿体赋存于石碳系黄龙一船山组地质中,矿体受层位控制,形状呈鞍状与背斜形态吻合,产状与围岩产状一致,矿体走向35°,两翼分别北西及南东倾斜,最大倾角30~35°.矿体沿走向呈波状起伏,总趋势向北东倾伏,倾角6~20°.矿体赋存于-680~-1000m ,矿体走向长1810m ,水平投影宽204~882m ,最大厚度107.7m ,最小厚度1.13m ,平均厚度40m[1-2].研究冬瓜山矿床岩石的力学特性,对于开采冬瓜山具有现实的意义.1 冬瓜山矿体岩石力学特性1.1 矿体特征及围岩性质 冬瓜山矿体主要由含铜矽卡岩、含铜黄铁矿、含铜磁黄铁矿、含铜蛇纹岩、含铜磁铁矿等构成.矿体构造简单,节理裂隙不发育、大部分岩性坚硬、力学强度高、稳定性好,但含铜蛇纹岩岩性较差,较破碎,表现出软岩的性质.矿体底盘直接围岩为石碳系下统高丽山组岩石和石英闪长岩,以高丽山组岩石为主,石英闪长岩仅在矿体的东南部局部构成矿体底板.高丽山组中、上部为灰岩、灰褐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砂质页岩等岩石.下部为褐黄、灰色石英长石砂岩、粉砂质页岩,厚14~24m .矿体底板以角岩化粉砂岩为主[3].矿体的主要顶盘岩石为黄龙、船山组.该组岩石分布广,主要分布在矿体的西部和北部,岩性变质较深,下部为灰白色中、厚层状白云质大理岩及白云石化大理岩,变质强烈时为镁质大理岩;中、上部常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糖粒状大理岩,部分变质强烈地段为钙质矽卡岩,层厚46~68m .1.2 原岩应力北京有色冶金设计研究总院等单位经过测量研究,得到了狮子山矿区垂深1千多米自上而下均匀分布第20卷 第2期 广西工学院学报 Vol .20 No .2 2009年6月 JO U RNA L OF G UA NGX I U NI VERSIT Y O F TECHN OLOG Y Jun .2009 的-280m、-460m、-730m和-910m四个水平的地应力量测值,对认识矿区地应力的特性及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对全矿区应力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和评估,将为解决冬瓜山这样超过千米深矿床的井巷开拓、开采顺序、采矿方法以及岩爆预测和防治等技术问题提供重要基础资料.测量结果见表1.表1 地应力量测及实验测定结果测点中段/m测点岩性主应力/M pa主应力倾角/α°主应力方位角/β°σ1σ2σ3α1α2α3β1β2β3-280石英闪长岩及矽化闪长岩19.3015.6012.3018.4027.1056.40247.30147.607.30-460矿体(含铜矽卡岩、含铜黄铁矿)26.089.929.726.135.2281.81241.20150.6320.47 22.4412.9110.993.0883.565.0853.81172.17323.50-730矿体(含铜矽卡岩等)32.7512.238.692.2525.8164.0848.31317.22142.95 34.3316.4713.846.3744.3944.90248.42152.13344.81-910矽化闪长岩38.1033.1031.1022.7019.9059.00249.60150.9023.70 注:(1)方位角β为主应力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正北方向间的夹角,同地理方位,经正北方向为零,顺时针为正;(2)倾角α为主应力与水平面的夹角,以俯角为正(指向低面),仰角为负. 由于矿区地质背景及地质构造条件非常复杂,所以影响矿区地应力场分布状态的地质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加之量测方法及实验技术的误差,这都可能影响矿区地应力场的分布状态及实测结果.显然,矿区地应力场是一种不均匀的应力场,不同测点的结果固然不同,即使同一测点的不同测次亦不尽相同,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及分散性.尽管如此,从总体上统观分析来看,矿区的地应力场还是具有明显的分布特征及分布规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矿区的地应力无论是σ1、σ2,还是σ3均随深度呈线性增加;(2)近地表岩体中的地应力不为零,有明显的剥蚀残余应力效应;(3)σ3近似为垂直应力,且在深部(冬瓜山矿体)大致等于上复岩体的自重应力;(4)在水平方向或接近水平方向存在明显的地质构造应力,其值比岩体的相应自重垂直应力还要大.最大的地质构造应力作用方向为N61°E左右,其它方向亦存在比较明显的地质构造应力或地质构造残余应力,表明矿区地质构造作用的多期性及多期构造应力场的复合效应;(5)地应力场三个主应力的方位角β及倾角α分别为:βσ1=61°,βσ2=151°,βσ3=353°,ασ1=±9.5°,ασ2=±20°,ασ3=65°;(6)矿区总体上三个主应力的比值为:σ1∶σ2∶σ3=1∶0.75∶0.5;冬瓜山矿体中三个主应力的比值:σ1∶σ2∶σ3=1∶0.85∶0.8.上述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可以作为矿山设计及岩体稳定性评价的依据.1.3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 论文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做了较深入的前期岩体力学研究工作,得到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矿岩类型的力学性质和蛇纹岩的力学性质,见表2和表3.鉴于岩体中含有弱面,岩石力学参数不能直接代替岩体的力学参数,使用中必须做适当折减,同时,还要考虑到蛇纹岩遇水软化的问题.表2 冬瓜山几种典型矿岩的物理力学性质各类岩石物理力学参数栖霞组大理岩黄龙组大理岩粉砂岩石英闪长岩矽卡岩石榴子石矽卡岩含铜磁铁矿ρ/g·cm-3 2.71 2.70 2.71 2.72 3.22 3.40 3.97E d/E1.871.551.851.442.042.111.93E/GPa22.3112.8040.4045.1149.9050.8851.48μ0.260.330.210.260.310.250.25σc/M Pa74.0450.38187.17306.58190.30170.28304.00σt/M Pa8.963.4019.1713.9017.1312.079.12σc/σt8.2614.829.7622.0611.1114.1133.33C/M Pa12.0011.2330.5333.0121.4320.7144.33φ/°45.2839.5151.0157.0156.2158.9153.02 74广西工学院学报 第20卷表3 蛇纹岩的岩石力学参数岩石名称弹性模量/GPa 泊松比内摩擦角/°粘聚力/M Pa 单轴抗拉强度/M Pa单轴抗压强度/M Pa蛇纹岩15.830.2258.418.5810.51131.431.4 岩体的整体稳定性冬瓜山矿区虽然受到多次构造活动及岩浆活动的影响,使断裂、褶皱较发育,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但地质构造活动对岩体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并不严重,矿床岩体仍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原因为:(1)矿体埋藏较深,成矿前的主要断裂虽延深至矿体埋藏标高以下,但这些断裂均被成矿期及其以后的闪长岩侵入充填,岩体附近发生的矽卡岩化对断裂带内及近旁的岩石起到了一定的胶结作用;(2)成矿后的断裂因其延深有限(均小于350m ,对深埋于-730m 标高以下的主矿体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岩体影响不大;(3)矿床岩体为中厚层状大理岩及砂岩、闪长岩、矽卡岩、这些岩石中节理、裂隙均不发育;(4)矿床上部二叠系大隆组、龙潭组为矿区内隔水层,阻止了浅部含水层的地下水的下渗,使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相对简单化.冬瓜山矿床-730m 探矿巷道的揭露及该矿床浅部大团山矿床、狮子山矿床的开采实践也说明冬瓜山矿区的岩体稳定性良好.该矿床节理虽不甚发育,但局部仍有节理相对发育的地段,对这些地段及几组节理交汇地段要引起重视.1.5 矿岩构造条件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4] 在冬瓜山矿床勘探与开采设计过程中,通过对矿岩构造特征的大量测试与调查结果分析后认为:除矿体中的主节理组(走向北西—南东,倾角75~85°,倾向南西)和栖霞组大理岩中的次节理组(走向北东东—近东西,倾角70~85°,倾向南略偏东)较发育外,其他岩性中的断层,节理及裂隙均不发育,矿区内岩体主要属块状裂隙岩体,但绝大部分节理倾角较陡,且无充填物,并且极个别地段原岩呈粉状出现.实践表明,上述具有这种特征构造的原岩,在巷道开挖后就会呈现沿节理裂隙开裂垮落的倾向,特别是在冬瓜山深井高应力的条件下,掘进巷道如遇到结构层面相交地段或岩体中有两组以上节理交汇部位,就会产生片状体或三角体冒落.引起巷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因开采深度大,地应力高,在巷道形成过程中,围岩应力,特别预留矿柱中的应力集中,使原岩中存在的固有弱面发生变形破坏;二是受施工或爆破等动态因素的影响,巷道出现片帮冒顶而使巷道的稳定性受到影响.总体而言,冬瓜山矿区虽然受到多期次构造活动及岩浆活动的影响,部分岩体断裂、褶皱较发育,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但地质构造活动对岩体稳定性造成的影响并不很严重,矿床岩体仍具有较好的完整性,因此,矿岩构造条件对矿床开采过程巷道的稳定性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1.6 采场结构参数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影响巷道稳定性的因素很多,主要的除原岩体构造影响因素外,在相同原岩应力场及岩体强度条件下,选择不同的采场结构参数及巷道工程的布置形式,也是直接影响井下采矿作业安全的重要因素.因此,冬瓜山井下的采切工程设计是经设计研究院综合多种影响地下开挖工程的稳定性因素,进行优化计算,设计的正式施工方案,后再经多家科研人员深入分析研究,选择设计了实施的回采结构参数,即:沿矿体走向布置盘区(100m )再在盘区内布置采场(采场尺寸为100m ×18m ),主要巷道断尺寸为:高×宽=3.8m ×4.4m ).因此,该回采方案是在充分考虑矿床原岩自身结构条件及尽可能减小开采时对井下巷道工程的影响等因素基础上提出的优化方案.从而从采场结构上尽可能的避免了因参数设计不当等因素对巷道稳定性造成的影响.1.7 采场回采顺序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由于矿体的赋存条件不同,采用前进式或后退式回采其地压显现也不一样,有时有很大的差别.合理的回采顺序对控制地压起很大的作用.利用间隔回采的办法,能大大减轻地压.75 第2期 梁炯丰等:冬瓜山矿体稳定性和岩石力学特性分析 76广西工学院学报 第20卷2 结语(1)冬瓜山矿体在破碎围岩(蛇纹岩)中的巷道变形随时间变化而增长,表现出软岩的性质,属于高应力软岩;(2)冬瓜山矿体地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可以作为矿山设计及岩体稳定性评价的依据;(3)冬瓜山矿床岩体稳定性良好,但局部仍有节理相对发育的地段开采时要注意;(4)矿岩构造条件对矿床开采过程巷道的稳定性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5)选择合适的采场结构参数和采场回采顺序,可减小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参 考 文 献:[1]王立生.冬瓜山铜矿-850m主回风道地下水治理[J].中国矿山工程,2008,37(1):5-7.[2]董世华.冬瓜山铜矿大团山矿床采矿工艺及其应用[J].金属矿山,2007,(8):42-45.[3]李红阳,杨秋荣,李英杰.安徽冬瓜山铜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J].地球学报,2006,27(6):552-556.[4]施发伍.冬瓜山铜矿采空区治理及稳定性研究[J].矿业快报,2007,11(11):57-60.Analysis on the Rock Mechanics Behavior and Stability ofDongGua Shan's OrebodyLIANG Jiong-feng1,LI Rong-nian2,H U Zhou3,DENG Yu4(1.College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East Chin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Fuzhou344000,China;2.Liao Dong College,Dandong118003,China;3.NanchangRailw ay Tianhe Construction Company Ltd.,Nanchang330013,China;4.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Guang xi Universityof Technology,Liuzhou545006,China.)A bstract:The rock mechanics behavior of the Dong Gua Shan's orebody is analy sed,including o rebody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nature,stress,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and overall stability of the rock.The effect of rock structure conditions,stope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stope mining order on lanew ay stability are also anal-y sed.The results show that:Dongguashan orebodies are hig h stress soft rock;the distribution of stress field can be used for design and stability evaluation;ore deposits tectonic conditions will no t have great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roadw ay mining process;choosing the right stope structure parameters and order can reduce the im-pact on the stability of the tunnel.Key words:o rebody;mechanic behavio r;stability。

安徽铜陵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回复

安徽铜陵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回复

安徽铜陵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回复冬瓜山铜矿床是位于中国安徽省铜陵市的重要铜矿床之一。

该矿床的特殊之处在于其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的形成及地球化学特征。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关于冬瓜山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的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矿床的形成机制。

冬瓜山铜矿床是由多个矿体叠加形成的,其中包括原岩型矿脉、改造型矿脉和热液叠加改造型矿脉。

热液叠加改造型矿脉是指在已有的原岩型矿脉和改造型矿脉的基础上,受到了后期热液活动的影响,形成了新的矿脉。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关注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

流体包裹体是指在矿石中发现的微小液体或气体包裹体,它们可以提供关于矿床形成过程的宝贵信息。

研究表明,冬瓜山铜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分为两类:气相包裹体和液相包裹体。

气相包裹体主要由水蒸气组成,大部分富含CO2和CH4等气体。

液相包裹体主要由水溶液组成,其中还可能含有一些溶解的矿物和气体。

气相包裹体中的CO2和CH4的存在表明,在矿床形成早期,存在大量的有机质和源于深部的碳酸盐岩。

这些有机质和碳酸盐岩经过热液作用,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形成了气相包裹体。

液相包裹体中的水溶液含有大量的离子和矿物质。

研究发现,冬瓜山铜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富含Cu、Fe、Pb、Zn等金属元素。

这些金属元素很可能是通过热液活动从岩石中溶解出来的,然后随着水溶液的流动被输送到矿床中。

此外,流体包裹体中还含有一些稀有元素,如锗和铟等,这些元素对于矿床的识别和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流体包裹体的分析还可以确定矿床的形成条件,如温度和压力。

根据研究结果,冬瓜山铜矿床的形成温度约在200-300摄氏度之间,压力则处于较低的范围。

总结起来,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具有丰富的地球化学特征。

通过对这些流体包裹体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矿床形成的过程和环境条件,对于矿床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未来,我们还可以进一步研究流体包裹体中的稀有元素和同位素信息,以更全面地了解冬瓜山铜矿床的成因和演化过程。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矿床地质安徽铜陵冬瓜山铜金矿床黄铁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刘啟能,徐晓春,何苗,王萍,张赞赞(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9)冬瓜山铜金矿床的成因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同的认识,主要观点有2种,一部分学者认为是燕山期岩浆热液成因(常印佛等,1991;唐永成等,1999;储国正,2003;毛景文等,2009),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海西期同生沉积–燕山期热液叠加改造成因(徐克勤,1986;顾连兴,1986;;陆建军等,2003;侯增谦等,2011)。

争议的原因是在矿床内部发现胶黄铁矿、菱铁矿层状矿体,并发现一些同生成矿的证据。

因此,确定黄铁矿的成因及其中微量元素特征对于探讨矿床成因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应用LA-ICP-MS对冬瓜山矿床不同类型的黄铁矿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以期进一步了解成矿物质来源,确定矿床成因。

冬瓜山矿床位于狮子山矿田北部、青山背斜核部与包村后山-青山EW向构造带的构造复合交汇部位。

矿体发育于泥盆系上统五通组(D3w)碎屑岩与石炭系中-上统黄龙组(C2h)和船山组(C3c)碳酸盐岩之间的层间滑脱构造中。

赋矿地层主要为黄龙组和船山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和灰岩。

与成矿相关的岩浆岩为青山脚石英二长闪长(斑)岩(储国正,2003)。

矿床主矿体受石炭系地层控制,呈层状或似层状产出。

金属矿物主要为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银金矿、自然金等。

黄铁矿具有不同的结构构造特征,其中主要有胶状、粒状两种不同的黄铁矿。

胶状黄铁矿呈土灰色,胶状构造,扫描电镜下显示纳米-微米粒级,表面粗糙,孔隙发育。

粒状黄铁矿呈黄色,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大小一般为0.1~3 mm,常与黄铜矿共生,局部具交代残余结构、变余胶状结构。

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粒状黄铁矿中Co的含量变化比较大,Ni含量相对集中,而胶状黄铁矿中Co 含量相对稳定,Ni的含量变化较大。

黄铁矿中的Fe常被Co、Ni代替形成类质同像,因此它们在黄铁矿中的含量以及Co/Ni比值常被用来判别黄铁矿的形成环境(赵振华,1987)。

冬瓜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冬瓜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冬瓜山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袁小明
【期刊名称】《中国矿山工程》
【年(卷),期】2003(032)003
【摘要】冬瓜山铜矿床的矿体可分为层控矽卡岩型和斑岩型.层控矽卡岩型矿体铜金属量达100万t,受五通组与黄龙组之间的层间滑脱构造和岩体控制.斑岩型矿体位于层控矽卡岩型矿体下部,规模可达中型,含矿岩体是包村岩体和青山脚岩体,岩性为石英二长闪长(斑)岩,矿化蚀变作用强烈,形成了环(带)状矿化蚀变,矿化富集部位发生在石英-钾长石化带内.不同类型矿体组成了矽卡岩型-斑岩型-热液型成矿系列.冬瓜山矿床东南侧深部有找矿远景.
【总页数】4页(P1-3,12)
【作者】袁小明
【作者单位】铜陵有色金属公司,安徽,铜陵,24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163+.2
【相关文献】
1.铜陵冬瓜山铜矿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对策 [J], 庞冯秋;周天健
2.铜陵冬瓜山铜矿床60#线以北深部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J], 周天健;庞冯秋;汪庆玖;吴长贵;罗娇;丁凯华
3.冬瓜山铜矿桦树坡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J], 何宏杰;
4.冬瓜山铜矿桦树坡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 [J], 何宏杰
5.冬瓜山铜矿床68-73线水文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J], 江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安徽铜陵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回复

安徽铜陵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回复

安徽铜陵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回复问题,并对相关知识进行适当扩展和解释。

一、什么是安徽铜陵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安徽铜陵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是指位于中国安徽省铜陵市冬瓜山地区的一种具有热液叠加作用和构造改造作用形成的铜矿床。

这种铜矿床的形成与古生代石英斑岩型铜矿床及断裂交代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构造背景有关,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二、什么是矿床的流体包裹体?矿床的流体包裹体是指存储在矿石中的矿床形成过程中的流体,以及其中所包含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物质。

这些流体包裹体能够记录矿床的物质来源、温度、压力等地球化学特征,是研究矿床成因和演化过程的重要依据。

三、安徽铜陵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有哪些?1. 包裹体类型:研究发现,冬瓜山铜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气液包裹体和融液包裹体。

其中,气液包裹体以气体为主体,液体为辅,而融液包裹体是指当温度超过流体的临界温度时由液体转变为气体的包裹体。

2. 包裹体成因:对冬瓜山铜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主要是由富含铜、铅、锌等金属元素的地壳物质经过热液活动而形成的。

这些热液以热液流体和岩浆的形式存在于矿床中,在地壳深部受到岩石变形和岩浆活动等因素的影响,进而形成了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

3. 地球化学特征:冬瓜山铜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具有较高的盐度和溶解度,表明其富含盐类和金属元素。

同时,流体包裹体中的金属含量较高,主要集中在铜、铅、锌等金属元素。

此外,流体包裹体中还含有一定的硫、碳及其他稀有元素等,与矿石中的矿物成分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四、从安徽铜陵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的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通过对冬瓜山铜矿床中的流体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首先,冬瓜山铜矿床的形成与热液叠加作用和构造改造作用密切相关。

其次,流体包裹体中富含铜、铅、锌等金属元素,这与铜矿床的矿石中所含的金属元素相关。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矿床学实习三学院:资源学院专业:资源勘查工程题目: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班级:021111指导教师:吕新彪目录第一章成矿地质背景 (3)(一)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 (3)(二)区域地质 (3)1.区域地层 (3)2.区域构造 (3)3.区域岩浆岩 (5)4.区域矿产 (5)第二章矿床地质特征 (5)(一)矿区地质 (5)1.矿区地层 (6)2.矿区构造 (6)3.岩浆岩 (7)(二)矿体特征 (8)(三)矿石特征 (8)1.矿石类型 (9)2.矿石矿物 (10)3.矿石结构构造 (10)(四)围岩蚀变 (11)(五)成矿期及成矿阶段 (11)三.成矿成因简析 (12)参考文献 (13)一、成矿地质背景(一)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铜陵地区位于贵池-马鞍山窿起带(印支期窿起带)的中部,西以郯庐断裂为界分别与华北地块和大别地块毗邻,南东与江南台隆相连。

南、北两侧分别被两条东西向的隐伏基底断裂所围限,与贵池、繁昌两个北东向的S 状窿褶带相隔;东西两侧分别为北东向大型断裂带为界,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菱形窿起地块(图1-1)。

安徽铜陵冬瓜山矽卡岩型铜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钢金铁硫成矿带的中段。

东西长约15km ,南北宽约10km ,铜官山、金口岭、鸡冠石等近10个大中型矿床密集分布于此。

华北地块六安合肥庐断裂带带大别地块太湖岳西桐城安庆望江贵池江南地块繁昌南陵无为芜湖巢湖下扬子构造庐江02550k m 1234567铜陵郯图1-1 下扬子地区构造简图(据刘文灿等,1996)1.沉降带;2.隆起带;3.背斜轴;4.向斜轴;5.断层;6.郯庐断裂带;7.构造单元边界(二)区域地质1.区域地层该区地层出露为志留-第三系。

冬瓜山矿田内除部分地段为第四系地层外,出露及钻孔揭露出的地层有三叠系、二叠系和石炭系诸层,这些层位中的某些岩层具有不同程度的铜矿化,其中以中、上石炭统的黄龙-船山组,上二叠统大隆组,下三叠统小凉亭-塔山组为主 要含矿层。

冬瓜山铜矿床构造控矿分析及探矿实例

冬瓜山铜矿床构造控矿分析及探矿实例

冬瓜山铜矿床构造控矿分析及探矿实例本文对冬瓜山铜矿床的主要成矿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着重分析了地质构造对矿体的控制作用,得出矿体的产出大部分严格受层间滑脱构造控制的结论。

根据实际探矿效果,对60线以北详查地段利用坑内钻探矿提出建议。

标签:冬瓜山铜矿控矿因素构造坑内钻探矿0引言冬瓜山铜矿床位于扬子准地台东北部下扬子台坳繁昌~贵池断褶束带中部,顺安~大通复向斜次一级褶皱青山背斜的北东段。

矿区地块处于不同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由于多期次构造运动,使得区内长江两岸古生代与新生代的地层产生了一系列浅状褶皱和断裂带。

西北侧为位于长江北岸,北东向展布的下扬子断裂带;北部为东西向展布的铜陵~南陵隐伏深断裂;南侧为木镇~南陵断陷盆地。

区内出露地层有下、中三叠统,深部经工程揭露可见了上泥盆统~上二叠统。

冬瓜山矿床为一大型矿床,金属量93.7万t,平均品位1.01%,平均含硫为20.11%,平均含金0.33g/t目前,该矿床南段48线~58线已进入全面回采阶段,58~60线也控制到B级,控制网度为50×50米。

冬瓜山铜矿床成矿控制因素分析如下:1沉积地层对铜矿化的控制作用冬瓜山铜矿床主要赋矿层位C2+3对成矿控制作用主要有:存在原始沉积层、有易被交代成矿的岩性和有利的岩性组合等三个方面。

原始沉积层主要是中石炭纪沉积初期沉积的黄龙组下部白云岩段中所夹的1~3层胶状黄铁矿层。

胶状黄铁矿具草莓状、团状结构,与白云岩相间组成层纹状构造。

造岩矿物Q型聚类分析,胶状黄铁矿与同钻孔中的白云岩共群,也与远离岩体不含矿地层中的白云岩共群,其相关系数达到90%。

表明胶状黄铁矿与白云岩为同时沉积。

矿床内见有被交代残留的层纹状胶状黄铁矿,并出现硬石膏及少量菱铁矿,胶状黄铁矿是硫铁矿的矿坯层。

对铜矿体而言,则起到重要的沉淀剂或催化剂作用,促使岩浆后期的含铜热液交代而形成重要的铜矿体。

碳酸盐岩是有利的成矿围岩,本矿区内白云岩、硬石膏层等蒸发岩比碳酸盐岩更为有利。

安徽省铜陵市铁山头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安徽省铜陵市铁山头铜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

(下转第 79页)
48
刘允秋 修国林等:超千米深井极松散破碎岩体岩石力学试验与岩体质量评价 2020年 12月第 12期
4 结 论
(1)鑫汇金矿通过进行岩石物理性质试验,得到 密度为 2.96g/cm3;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到岩 石抗压强度为 10.08MPa;岩石抗拉试验,得到抗拉 强度为 0.79MPa,岩石单轴变形试验得到弹性模量 为 5.44GPa、泊松比为 0.41,岩石抗剪断强度试验,
充填。
2.3岩浆岩
矿区内侵入岩为花岗闪长岩,为凤凰山岩体的一
部分,处于该岩体北缘。矿区范围内出露面积为0.10 km2,呈岩株产出,接触面倾向北,倾角 75°~85°。岩
石为浅灰—微浅肉红色,不等粒—粒状结构,块状构
造,矿物成 份 主 要 为 斜 长 石 (30% ~60%)、钾 长 石
(16%)、石英 (4% ~20%)、角 闪 石 (4%)、黑 云 母
较大,基本是顺层贯入,东部被后期正长斑岩脉切割
图 2 铁山头铜矿 355线地质剖面
错断;正长斑岩脉走向 NNW 向,分布于矿区东部,总 体走向 325°左右,倾向 NEE,倾角 65°左右,地表出露 宽度为 3~28m,长 70~640m;辉绿岩脉走向近 SN
T1n — SKM —
; γδ —

;—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铁山头矿床共查明 20条矿体,主矿体 1条,次要
矿体为 2条,小矿体 17条。主矿体位于接触带上(图 2),严格受接触 带 控 制,呈 似 “板 状 ”陡 倾 斜 矿 体,长 1350m,最大厚度为 21.08m,平均厚度 4.86m,最 大斜深 486m,走向自西而东由 56°~80°转为 90°~ 100°,倾 向 北,倾 角 70°~80°。主 矿 体 平 均 品 位 为 071%。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中磁黄铁矿矿石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中磁黄铁矿矿石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中磁黄铁矿矿石结构特征及其成因意义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市区南部,是中国重要的磁铁矿产区之一。

矿床内主要产出磁黄铁矿,其结构特征和成因意义备受关注。

磁黄铁矿是一种重要的铁矿石,在矿业和冶金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铜陵冬瓜山矿床中,磁黄铁矿以条带状分布于顶板和底板附近,矿石呈现出典型的层状矿床结构。

在矿石结构方面,铁矿石经历了多次改造,形成了多种组合结构。

例如,多次断层和褶皱的形成导致磁黄铁矿在矿体内部发生弯曲、扭转。

此外,变质过程也对磁黄铁矿石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高温高压作用下,磁黄铁矿往往与底物和周围的矿物发生交代替换,形成石英夹杂、硅化、润滑脉等结构,这些特殊的结构对于矿物的选别和提纯有着重要的作用。

从成因意义上说,铁矿石的形成主要受到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在铜陵冬瓜山矿床中,长时间的热液交代和蚀变作用是磁黄铁矿形成的主导因素。

矿床形成于地壳变形和地层演化期,在长时间的热液和流体循环作用下,岩石和矿物发生了交代和蚀变,导致一些金属元素逐渐富集并形成矿床。

磁黄铁矿在冶金工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磁黄铁矿可以通过磁选、浮选、重选等多种选别方式进行提纯,得到高质量的铁矿精矿,广泛用于钢铁、机械、建筑等大型工业生产。

因此,对矿床中磁黄铁矿的结构特征和成因意义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地质历史演化过程,还可以为冶金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综上,安徽铜陵冬瓜山矿床中磁黄铁矿矿石结构特征和成因意义十分明显,研究磁黄铁矿的形成过程和结构组成,可以为该矿床的后续开采与利用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

首先,铜陵冬瓜山矿床中磁黄铁矿资源量丰富,预测资源量达1.8亿吨,是国内重要的磁铁矿产区之一。

据统计,该矿床的磁黄铁矿平均品位为35-40%,是较高的品位水平。

其次,铁矿石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是中国焦炭、钢铁等产业的重要支撑。

铁矿石生产量在全球矿物产出中排名第三,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矿石消费国和进口国。

铜陵冬瓜山铜矿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对策

铜陵冬瓜山铜矿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对策

铜陵冬瓜山铜矿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对策庞冯秋;周天健【期刊名称】《现代矿业》【年(卷),期】2018(034)001【摘要】冬瓜山铜矿北段矿体埋藏较深,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分析了该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重点阐述了矿区含(隔)水层特征、破碎带水文地质特征以及矿山水害情况,并讨论了矿山主要突水水源与突水通道.研究表明:①矿区含(隔)水层可划分为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碳酸盐岩类夹碎屑岩类溶蚀裂隙含水岩组、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岩组、岩浆岩类裂隙含水岩组等5个含水岩组;②矿区主要破碎带有龙塘湖破碎带、铜塘冲破碎带以及阴涝-大冲破碎带,该类破碎带沟通了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强化了地下水径流,为矿区地下水的主要导水通道;③浅层地下水为矿床充水的主要水源,目前矿区的坑道涌水点出露于顶板接触带、底板接触带以及岩体接触带,以裂隙涌水为主,矿区充水途径主要有构造破碎带、岩体接触带、层间构造、青山背斜轴部裂隙密集带以及未封孔或封孔质量不合格的勘探钻孔.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为有效解决该矿井下突水问题并降低工程成本,采用井下封堵导水通道的方式进行涌水治理,详细阐述了具体的技术工艺实施要点,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成效,对于类似深井开采的矿山井下涌水防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总页数】5页(P74-78)【作者】庞冯秋;周天健【作者单位】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21地质队【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马鞭山铁矿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对策 [J], 高超;郭波波2.铜陵冬瓜山铜矿床60#线以北深部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措施 [J], 周天健;庞冯秋;汪庆玖;吴长贵;罗娇;丁凯华3.坑柄矿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对策 [J], 赖金华4.龙塘沿铁矿水文地质特征及防治水对策 [J], 南晋武5.谦比希铜矿床水文地质特征和防治水对策 [J], 樊勇; 张东红; 钱涵; 赵兴国; 徐京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典型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的开题报告

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典型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的开题报告

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典型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的开题报告标题: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典型剖面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摘要: 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是中国铜矿产区之一,其矿床类型和成因机制一直备受关注。

本研究利用剖面野外考察和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冬瓜山典型剖面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矿床区的岩石主要由石英二长岩、英安质岩和矽卡岩组成,石英二长岩与英安质岩主要位于矿体上下部的脉状岩体中,矽卡岩主要位于矿体内部的脉状岩体中。

岩石中主量元素以SiO2、Al2O3、Fe2O3和CaO含量较高,富集了一定量的Cu、Ag和Au等成矿元素。

与矿床区以外的岩石相比,矿床区的岩石具有明显的地球化学特征,表现为Cu和Ag含量和Cu/Ag比值明显升高,可能与铜矿床的形成与演化有关。

研究结果为深入理解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成因机制提供了重要地质学和地球化学依据。

关键词: 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剖面,全岩地球化学分析,成因机制引言: 铜陵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铜矿产区之一,其中冬瓜山是铜陵地区最为典型的铜矿床之一。

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是在花岗岩体后期热液作用和层状结构控制下形成的,其成因机制一直备受青睐。

研究表明,该矿床的矿体主要分布在石英二长岩和英安质岩的节理、裂隙等构造破碎带中,成矿流体主要从地下深部上升,经由构造破碎带进入岩石中,反复沉淀、淋滤作用而形成。

为深入探究铜陵冬瓜山层控矽卡岩型铜矿床的成因机制,本研究对该矿床剖面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

正文: 本研究选取冬瓜山矿区的典型剖面,进行地球化学分析。

结果表明,矿区的岩石主要由石英二长岩、英安质岩和矽卡岩组成,其中石英二长岩与英安质岩主要位于矿体上下部的脉状岩体中,矽卡岩主要位于矿体内部的脉状岩体中。

石英二长岩中SiO2、Al2O3、Fe2O3和CaO含量分别为64.85%、15.76%、2.68%和2.10%,英安质岩中SiO2、Al2O3、Fe2O3和CaO含量分别为62.82%、16.31%、4.00%和0.85%,矽卡岩中SiO2、Al2O3、Fe2O3和CaO含量分别为82.26%、6.45%、0.88%和0.82%。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的叠加改造成矿机制:来自矿石结构的证据

安徽铜陵冬瓜山铜矿床的叠加改造成矿机制:来自矿石结构的证据
e l2 0 ) 曾普 胜 等 (0 5 则 更 加 强 调 石 炭 纪 同 t (00 、 a 20 )
生 沉 积成 矿 作 用 与 燕 山期 岩 浆 热 液 成 矿 作 用 的 叠
2 o b 。本 文 以安 徽 铜 陵 冬 瓜 山矿 床 为 例 , 野 外 o7) 在 考 察 及矿 石结 构镜 下 观 察 的 基础 上 , 合 前 人 的研 综 究 成果 , 讨这 类矿 床 的叠加 改造 成矿 机制 。 探
浆 及 其热 液 作 用 的 叠 加 改 造 使 其 加 厚 变 富 。Z o hu
( a s al e 1 M r h l t a ., 1 8 9 7; S l mo e a ., 1 8 oo n t 1 9 7;
Ne e ta .,1 9 b le 1 9 1;Kb n e 1 i ta .,1 7;M a s l e 99 r ha l t a., 2 0 1 0 0; Vo s 2 00; Gu e a ., 2 6, ke , 0 t 1 00
长江 中 、 下游 地 区分 布 着 一 系列 受 下 石 炭统 地 层 控制 的层 状含 铜硫 化物 矿床 及与 其伴 生 的矽 卡 岩
底 喷流 沉积 只是 形 成 了 以硫 、 为 主 的块 状 硫 化 物 铁 矿 床 , 燕 山期 岩浆 热 液 的 叠加 致 使 层 状 矿 体 中 富 而 集铜。 矿石 结 构 的研 究是 探讨 矿 床成 因和成 矿过 程 的 重 要方 面 , 其是 对 于 那些 受 到 后 期 岩 浆 活 动或 变 尤 质、 变形作 用 改造 的块状 硫化 物 矿床 , 更是 探讨其 改 造成 矿过 程 的最佳 窗 口, 到 众 多 矿 床 学 家 的重 视 受
5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厚度等值线 2- C 2+ 3 / D3 w 界面等高线 3- 钻孔 4- 推测岩体界线
一般来说 , 符合正态分布的样品之间是相互独立的, 如果样品之间因为存在着某种相关性而呈一定结构 性的分布 , 样品就会偏离正态分布, 而分维数 D 就是 能表征这种偏离程度的参量。从地质意义上说, 分维 数可以反映矿体品位分布的空间相关性。从关系式 ( I) 中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 : D 值越大, 表明矿床品位 的差异性越小, 品位空间分布的均一程度越好, 矿体 越简单; D 值越小, 品位差异性越大 , 均一程度越差, 矿体越复杂。因此可以把分维数 D 作为决定勘探网 度和井下工程采样间距的一个参数。 通过对冬瓜山铜矿床主矿体的进行分区段分形 分析 ( 表 1) , 分别得到了勘探 50~ 52 线、 50 线以西、 52 线以东的品位分形分析图 ( 图 2) , 从图中 可以看 出: 矿体 50 线以西的部分 D 值最大, 表明这部分矿 体品位均一程度最好, 50~ 52 线间的 D 值最小, 说明 这部分矿体比较复杂, 品位差异性较大。所以 50~ 52 线的勘探网度和采样间距应该小些, 以控制复杂不均
4
结果与讨论
( 1) 冬瓜山铜矿床主矿体的铜品位分布具有明显
的分形结构特征 , 分维数 D = 2. 38, 大于国内同类型 矿床的 D 值 , 反映了矿体较好的连续性和较均匀的 品位变化。 ( 2) 通过比较主矿体不同区段的 D 值 , 发现 50~
52 线的部分 D 值最小 , 指示了这部分矿体品位差异 较大 , 在实际生产规划中应以较小的勘探网度和采样 间距加以控制。这个结论与现阶段矿床地质研究的 成果相一致, 证明了分形分析方法应用于矿床品位研 究具有切实的可行性和高度的可靠性。 ( 3) 各分形分析图中第一个点或前两个点偏离拟 合直线, 原因是对低品位的样品取样不充分, 也不排 除低品位区存在着有标度区段。 ( 4) 金属矿床的品位分布普遍具有不均匀性和随 机性 , 同时却兼具幂律分布的特征。因此 , 本文用分 形来研究铜矿床品位分布的思路和方法 , 同样可推广 适用于其他金属矿床。 参考文献 :
0
引言
分形是以大自然中各种不规则 , 非线性的复杂现
分布是不均匀的 , 但在每一储铜区中 , 无论区域大小 , 其高品位铜的分布则具有均匀的分形结构 外的诸多研究成果
[ 3~ 10] [ 2]
。国内
都表明 , 将分形理论应 用于
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B. B. M andelbro t 于 20 世纪 70 年代提出了分形的概念并建立起了相关的理 论体系
[ 11]

金属矿床的品位变化范围极大 , 分布极不均匀 , 具有随机性 , 不服从正态分布。但却呈现幂律分布 , 幂律分布具有标度不变的特征 , 在标度 ( r) 和大于等 于该标度的样品累计数目 ( N ( r) ) 之间存在 着下列 关系:
作者简介 : 孙沙淘 ( 1986- ) , 女 , 现于中南大学计算地球科学研究中心读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 成矿预测以及三维
[ 1]
矿床品位分布的研究, 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并在生 产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 由于分形理论能够定量化地揭示隐藏在复
杂体系中的规律性, 很快 在科学界引起了巨 大的反 响, 在随后的几十年里, 分形理论迅速发展, 影响面几 乎涵盖了所有科学领域。 黑洞 概念的提出者、 美国 著名的理论物理 学家 J. A. Wheeler 说 : 可 以相信, 将来谁不熟悉分形, 就不 能被认为是科学界 的文化 人 。 地学领域充满了各种看似毫无规律的复杂现象, 如成矿过程中元素的非均一富集和品位的奇异性分 布、 断层的生长与分布、 地震的时空频率等, 在之前很 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 , 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只能付诸定 性的经验式的描述和总结 , 而在以地质统计学和分形 理论为核心的非线性科学进入地学领域后, 地质研究 的思路和方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地质学者们终 于掌握了可以定量研究复杂地质现象和地质过程的 工具。而分形应用于矿床预测和资源储量估算, 则标 志着分形理论在地学领域已经发展到了一个相对成 熟的阶段。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 , 分形之父 M andel brot 就通过对铜矿床的研究得出结论: 高品位铜矿的
区域 全体 50W 51~ 52 52E 样品数 861 374 109 378 w ( Cu ) ( % ) r mi n 0. 01 0. 01 0. 31 0. 01 r max 6. 00 3. 48 6. 00 6. 00 2. 38 2. 93 1. 88 2. 23 D值
图 2 冬瓜山铜矿主矿体铜品位分形分析图 Fig . 2 Fractal analysis char t of copper g rade in t he main orebody of Dongguashan co pper deposit

要 : 文章以冬瓜山铜矿床为研究对象 , 应用分形理论对 矿床品位的 分形分布的分维数 D 值 , D 值变化反映矿体在 50~ 52 线之间变化最不 均匀 , 为确定勘探网度 和矿床经济价值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 。 关键词 : 铜矿体 ; 分形 ; 分维数 ; 矿床 品位 ; 铜陵 ; 冬瓜山 中图分类号 : P618.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1- 5663( 2011) 02- 0168- 04
收稿日期 : 2010- 06- 20 地质建模与数值模拟计算。
1 征
分形理论与矿床品位的分形结构特
大自然中处处都能看到分形的现象 , 如高倍放大 镜下的某部分海岸线的形状与整体海岸线的形状是 相似的、 闪电的每个小分叉都像是大闪电的缩小版 , 河流、 血管和叶脉也同样如此。简而言之, 分形描述 的是一类具有自相似结构的几何形体, 物体的形状与 标度无关。分形的核心为标度不变性, 即不存在特征 尺度, 在所有标度下物体的性质 ( 形状、 结构等 ) 不变 , 描述分形的唯一特征量就是分形维数 D
另外 , 分维数 D 值也可以作为评估金属矿床经 济价值的参数。对于金属矿床的评价, 要综合考虑品 位分布、 矿床规模、 开采条件等多方面的内容 , 而分维 数可以很好地反映这些方面的内容。D 值越大, 说明 品位差异越小, 矿化越均匀, 如果出现富矿体规模也 越大 , 同时勘探网度和采样间距可以适当大些, 矿山 开采相对简单, 可以减少投资 , 提高经济效益。 170
[ 1] M andel brot B B. Fract al s: From, Chance, and Dimension [ M ] . San Francisco: W H Fr eem an Co, 1977. [ 2] M andelbrot B B. Fract al G eomet ry of Nat ure[ M ] . San Fran cis co: W H Freeman Co, 1982.
[ 8] [ 3, 6]
, 分维值可以指示成矿流体
, 通过分维结构研究 , 还可以分析成矿
流体的来源及流势的强弱 [ 9] 。
2
2. 1
冬瓜山铜矿床的品位分形分析
矿床地质特征 冬瓜山铜矿床位于安徽省铜陵市狮子山矿田内,
是一个完全隐伏的大型铜矿床 , 是铜陵矿集区乃至整 个长江中下游成矿最大的铜矿床。 狮子山矿田处于近 EW 向的铜陵 沙滩脚基底 破碎带与顺安 N E 向复式向斜中的青山次级背斜相 交汇的部位。矿田主要出露下、 中三叠统 , 钻孔中见 上泥盆统 上 二叠统。矿田 内的褶皱、 断裂均 较发 育。其中印支期形成的 NE 向青山不对称背斜是矿 田内的主要构造 , 矿化主要发育于该背斜的南东翼近 轴部。自上泥盆统至中三叠统 , 在原生沉积间断面和 岩性相对强度差异较大 ( 如碳酸盐岩与碎屑岩) 的界 面处 , 形成了一系列层间裂隙及顺层滑脱构造, 在垂 向上构成多层顺层滑脱构造, 是控制多层矿化的重要 构造。 冬瓜山铜矿为矽卡岩型, 矿体沿与接触带垂直的 方向 延 伸, 受 控 于 石 炭 系 中、 上 统黄 龙 - 船 山 组 ( C 2+ 3 ) 碳酸盐岩与上泥盆统五通组 ( D3 w ) 粉砂岩之 间的层间滑动构造。矿床含铜平均品位为 1. 02% , 共有铜、 硫、 铁矿体 140 多个 ; 其中主矿体只有 1 个, 铜储量占全矿床铜储量的 98. 8% 。主矿体呈似层状 3. 2 铜品位分维值及其意义分析 本文采用了来自冬瓜山铜矿主矿体的穿脉、 钻孔 样品分析数据共 861 个。用上述方法开展分形分析 , 其中 r 的值由以下公式确定: r( n) = n( r m in + r m ax ) / 15 ( III) 式中 r m in 、 r m ax 为样品计算范 围内的最小和 最大 品位值 , n 分别取 1~ 15 的整数, 通过 r( n) 的改变来 求得 N ( r) 的值( 表 1) 。在双对数坐标中结果呈示如 图 2。 从结果上看 , 投点基本上位于一条直线上, 表明 该矿体的品位具有良好的分形特征 , 通过斜率求得分 维数 D = 2. 38。 分形特征可以指示矿床品位分布的空间结构性 , 169 Fig . 1 图 1 冬瓜山铜矿矿体厚度等值线图 T he iso line m ap o f orebo dy t hickness in Do ng guashan copper deposit
第 25 卷 第 2 期 2011 年 4 月 M IN ERA L RESO U RCES A ND G EOL OG Y
Vo l. 25, N o. 2 Apr. , 2011
铜陵冬瓜山铜矿床的品位分形结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孙沙淘, 刘亮明
( 中南大学计算地球科学研究中心 , 湖南 长沙 410083)
因此 , 可以认为金属矿床的品位分布具有分形的 如何求取 D 值呢 ? 用 r 表示品位, 则 N ( r ) 就是 大于等于品位 r 的样品总数, 对 1 式两边取对数, 可 得 D = - log ( N ) ) / log( r) ( II) 将 N( r) 和 r 的数值投在双对数坐标中, 如果投 点大致沿一直线分布 , 则说明品位具有良好的自相似 性, 该直线斜率的负数即为分维数 D 。 矿床的形成都经过了漫长复杂的各种地质过程, 造成了成矿元素在有限的空间内极度不均匀分布 , 反 过来 , 矿床品位的空间变化特征也反映了成矿动力学 过程中的时间演化特征。分维数 D 值的大小似乎与 金矿床的矿化类型有关, 因此可以用 D 值来定量描 述金矿床的矿化类型 的运移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