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处理工艺规程
表面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3篇)
表面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一、引言表面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工艺,用于改善材料表面的性能,增强其耐久性和外观质量。
然而,表面处理也涉及一定的危险性,如果不遵循正确的操作规程,可能会导致事故和伤害发生。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安全的表面处理技术操作规程对于保障工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作环境准备1.准备充足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手套和防护服等。
确保自己的身体完全覆盖,避免接触到有害物质。
2.确保工作环境通风良好,设立有效的排风设备,以消除有害气体和粉尘。
三、化学品的安全操作1.在使用化学品之前,必须仔细阅读并理解化学品的安全数据表(SDS),了解其危险性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严格按照化学品的储存和使用要求进行操作,避免混用不同种类的化学品。
3.在操作化学品时,必须佩戴适合的防护手套,并保持操作区域的干燥和清洁。
四、设备操作和维护1.在操作设备之前,必须熟悉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了解其工作原理和操作要点。
2.检查设备的各项安全装置是否完好,并确保设备没有漏电和故障现象。
3.使用前对设备进行必要的清洁和维护,检查喷嘴、过滤器等部件是否损坏或堵塞。
五、事故应急处理1.在事故发生时,首先要保护好自己的安全,第一时间报警并寻求专业救援。
2.在对事故进行处置时,必须佩戴适合的个人防护装备,避免暴露于有害物质。
3.根据事故的类型,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尽量避免进一步扩大事故的影响。
六、工作总结表面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保障工艺安全的重要措施。
通过制定和遵守这些规程,可以确保表面处理工作的安全进行,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操作过程中,务必注意个人防护和设备维护,合理使用化学品,处置事故时要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
只有全面落实安全规程,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安全风险,保障工程质量和人员安全。
表面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2)表面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工艺操作,常用于金属制品的防锈、美化和改善表面性能。
然而,表面处理涉及到各类化学物质和操作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表面处理工艺守则
受控号Q/GRSX-JW-012-2014南京国睿三信机械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表面处理工艺守则》本规范依据GB/T-8923,GB/T-18838,GBT4054-2008,SJ/T10674-1995等相关标准结合本公司的产品特点制定实施。
编制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受控状态Q/GRSX-JW-012-2014日期A二○一年七月十八日发布二○一四年七月二十日实施受控号Q/GRSX-JW-012-2014相关变更内容及细节日期版本变更章节变更内容备注2014年7月18日A创建创建受控号Q/GRSX-JW-012-2014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表面喷砂喷锌及油漆的基本规则,规定了油漆处理的各种涂漆要求及所需涂漆材料和操作工艺,本规范适用于本企业各种产品的油漆处理,产品的设计文件有特殊要求时,应执行设计文件和工艺文件的规定。
2.规范引用文件GB/T8923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清洁度的目视评定GB/T18838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GB7692-2012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装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6514-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装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GB/T3181-2008漆膜颜色标准SJ/T10674-1995涂料涂覆通用技术条件GBT4054-2008涂料涂覆标记ALSC28-2002表面处理手册(十四所)QZ/AL2039-2012室外(Ⅰ)型表面涂覆生产外协通用要求(十四所)QZ/AL2038-2012热喷锌(铝)生产外协通用要求(十四所)GBT9793-2012热喷涂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锌、铝及其合金3,涂层表面(环境)分类及涂层系统的组成和表示方法3.1涂覆表面(环境)分类3.1.1Ⅰ型(暴露)表面Ⅰ型表面指设备处于工作或行进状态时暴露于自然环境的表面,或虽未暴露于自然环境,但会说到各种气候因素直接作用的表面。
气候因素包括极端温度、极端湿度、雨、冰雹、雪、雨雪、含盐大气、工业大气、日光直接照射、尘埃、风沙等。
酸洗处理工表面处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酸洗处理工表面处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范文1.操作前准备1.1 在进行酸洗处理工表面处理作业前,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化学防护服、酸碱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面具等。
1.2 检查酸洗设备和工具的状态,确保其完好无损,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1.3 酸液配制前,要准确测量液体的浓度,并根据工艺要求进行合理的稀释,严禁随意调整酸液浓度。
2.操作过程安全控制2.1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将裸露的皮肤暴露在酸液中,必须将曝露在外的皮肤完全覆盖。
2.2 酸液的搅拌需谨慎操作,避免酸液溅起,防止危险物质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2.3 使用酸洗设备时,应按照操作规程操作,严禁随意调节操作参数和设备状态。
2.4 严禁向酸液中投入金属、易燃物质和其他禁止的物品,以免引发化学反应或爆炸。
3.紧急救援措施3.1 如发生酸液溅入眼睛的情况,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然后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
3.2 如发生酸液溅入皮肤的情况,应立即脱掉受污染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到溅洒的部位,并及时就医。
3.3 如发生酸液误吸或误食的情况,应立即漱口,并咨询专业医生的建议。
4.操作后的处理4.1 酸洗作业完成后,应停止酸液的搅拌,关闭酸洗设备,并拆除所有相关的输送管道。
4.2 清洗完毕后,酸液残留应妥善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到下水道或其他环境中。
4.3 清理现场时,应遵循相关的废物处理规定,将废弃物分类储存,并送往合格的废物处理单位进行处理。
5.安全意识培养和培训5.1 酸洗处理工表面处理作业的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安全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紧急处理方法,并持证上岗。
5.2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和安全意识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安全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3 对新员工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和相关操作技能的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
6.事故处理与调查6.1 对发生的事故或事故隐患要及时报告,并进行记录,确保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6.2 对事故进行事故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表面处理工艺标准
表面处理工艺标准(1)2007-03-30 11:24G1839《GB/T1839-2003 钢产品镀锌层质量试验方法》9.60G2973《GB/T2973-2004 镀锌钢丝锌层质量试验方法》12.00G4948《GB/T4948-2002 铝-锌-铟系合金牺牲阳极》15.60G4950《GB/T4950-2002 铝-锌-镉合金牺牲阳极》14.40G4955《GB/T 4955-2005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阳极溶解库仑法》14.40 G4956《GB/T4956-2003 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厚度测量:磁性法》9.60G4957《GB/T4957-2003 非磁性金属基体上非导电覆盖层厚度测量:涡流法》9.60 G5270《GB/T 5270 金属基体上的金属覆盖层电沉积和化学沉积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评述》12.00G5617《GB/T 5617-2005 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后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9.60G5776《GB/T 5776-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金属和合金在表层海水中暴露和评定的导则》12.00G6462《GB/T 6462-2005 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14.40G6463《GB/T 6463-2005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厚度测量方法评述》12.00G6464《GB/T6464-1997 金属及其覆盖层大气腐蚀试验现场试验的一般要求》9.60 G6807《GB/T6807-2001 钢铁工件涂漆前磷化处理技术条件》9.60G7691《GB7691-200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18.00G7692《GB/T7692-1999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12.00G7987《GB/T7987-2003 搪玻璃层耐温差急变性试验方法》9.60G7988《GB7988-2002 搪玻璃釉耐热氢氧化钠溶液的测定》9.60G7989《GB/T7989-2003 搪玻璃釉耐沸腾盐酸蒸气腐蚀性能的测定》12.00G7990《GB7990-2002 搪玻璃层耐机械冲击试验方法》9.60G7991《GB/T7991-2003 搪玻璃层厚度测量电磁法》9.60G7993《GB/T7993-2003 用在腐蚀条件下的搪玻璃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方法》9.60 G7998《GB/T7998-2005 铝合金晶间腐蚀测定方法》9.60G8014.1《GB/T 8014.1-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测量原则》9.60G8014.2《GB/T 8014.2-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质量损失法》9.60G8014.3《GB/T 8014.3-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厚度的测量方法:分光束显微镜法》9.60G8184《GB/T8184-2004 铑电镀液》12.00G8642《GB/T8642-2002 热喷涂抗拉结合强度的测定》12.00G8753.1《GB/T 8753.1-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无硝酸预浸的磷铬酸法》9.60G8753.2《GB/T 8753.2-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硝酸预浸的磷铬酸法》9.60G8753.3《GB/T 8753.3-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导纳法》9.60G8753.4《GB/T 8753.4-200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氧化膜封孔质量的评定方法:酸处理后的染色斑点法》9.60G8923《GB8923-1988 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18.00G9276《GB/T9276-1996 涂层自然气候嚗露试验方法》12.00G9791《GB/T9791-2003 锌、镉、铝-锌合金和锌-铝合金的铬酸盐转化膜试验方法》12.00G9792《GB/T9792-2003 金属材料上的转化膜:单位面积上膜层质量的测定》12.00G9793《GB/T9793-1997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热喷涂锌、铝及其它合金》9.60G9797《GB/T 9797-2005 金属覆盖层镍+铬和铜+镍+铬电镀层》15.60G9798《GB/T 9798-2005 金属覆盖层镍电沉积层》14.40G9799《GB/T9799-1997 金属覆盖层钢铁上的锌电镀层》9.60G9989《GB/T9989-2005 搪瓷耐室温柠檬酸性能试验方法》9.60G11164《GB/T11164-1999 真空镀膜设备通用技术条件》9.60G11375《GB11375-1999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热噴涂操作安全》14.40G11376《GB/T11376-1997 金属的磷酸盐转化膜》12.00G11378《GB/T 11378-2005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轮廓仪法》12.00G12334《GB/T12334-2001 金属和其它非有机覆盖层关于厚度测量的定义和一般原则》9.60G12305.6《GB/T12305.6-1997 金属覆盖层金和金合金电镀层:残留盐的测定》7.20G12306《GB/T12306、12307.1~2-1990 金属覆盖层工程用银和银合金电镀层》14.40G12307.3《GB/T12307.3-1997 金属覆盖层银和银合金电镀层:残留盐的测定》7.20G12599《GB/T12599-2002 金属覆盖层锡电镀层技术规范和试验方法》14.40G12600《GB/T 12600-2005 金属覆盖层塑料上镍+铬电镀层》15.60G12607《GB/T12607-2003 热喷涂涂层命名方法》9.60G12608《GB/T12608-2003 热喷涂火焰和电弧喷涂用线材、棒材和芯材分类和供货技术条件》14.40G12609《GB/T 12609-2005 电沉积金属覆盖层和相关精饰计数检验抽样程序》14.40G12612《GB/T 12612-2005 多功能钢铁表面处理液通用技术条件》12.00G13912《GB/T13912-2002 金色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15.60G14907《GB/T14907-2002 钢结构防火涂料》14.40G15519《GB/T15519-2002 化学转化膜钢铁黑色氧化膜和试验方法》12.00G15970.2《GB/T15970.2-200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弯梁试样的制备和应用》9.60G15970.4《GB/T15970.4-200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单轴加载拉伸试样的制备》7.20G15970.5《GB/T15970.5-199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C型环试样的制备和应用》12.00G15970.6《GB/T15970.6-1998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预裂纹试样的制备和应用》9.60G15970.7《GB/T15970.7-2000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慢应变速率试验》9.60G15970.8《GB/T 15970.8-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应力腐蚀试验:焊接试样的制备和应用》15.60G16545《GB/T16545-1996 金属和合金腐蚀试样上腐蚀产物的清除》 7.20G16744《GB/T16744-1997 热喷涂自熔合金涂层》9.60G16744《GB/T16744-2002 热喷涂自熔合金喷涂与重熔》12.00G16745《GB/T16745-1997 金属覆盖层产品钎焊性的标准试验方法》7.20G16921《GB/T 16921-2005 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 X射线光谱法》15.60 G17460《GB/T17460-1998 化学转化膜铝及铝合金上漂洗和不漂洗铬酸盐转化膜》9.60G17461《GB/T17461-1998 金属覆盖层:锡-铅合金电镀层》9.60G17462《GB/T17462-1998 金属覆盖层:锡-镍合金电镀层》9.60G17720《GB/T17720-1999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评述》19.20G17721《GB/T17721-1999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铁试剂试验》7.20G17722《GB/T17722-1999 金属覆盖层厚度的扫描电镜测量方法》7.20G17723《GB/T17723-1999 黄金制品镀层成分的X射线能谱测量方法》7.20G17731《GB/T17731-1999 镁合金牺牲阳极》7.20G17750《GB17750-1999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12.00G17754《GB/T17754-1999 摩擦学术语》72.00G17848《GB/T17848-1999 牺牲阳极电化学性能试验方法》9.60G17849《GB/T17849-1999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9.60G17850.1《GB/T17850.1-2002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的技术要求:导则和分类》9.60G17850.3《GB/T17850.3-1999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非金属磨料技术要求:铜精炼渣》7.20G18179《GB/T18179-2000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潮湿硫试验》9.60G18226《GB/T18226-2000 高速公路交通工程钢构件防腐技术条件》9.60G18570.2《GB/T18570.2-200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清理过的表面上氯化物的实验室测定》9.60G18570.3《GB/T 18570.3-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的灰尘评定(压敏粘带法)》12.00G18570.4《GB/T18570.4-2001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涂覆涂料前凝露可能性的评定导则》16.80G18570.5《GB/T 18570.5-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的氯化物测定(离子探测管法)》9.60G18570.6《GB/T 18570.6-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可溶性杂质的取样Bresle法》12.00G18570.8《GB/T 18570.8-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湿气的现场折射测定法》12.00G18570.9《GB/T 18570.9-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水溶性盐的现场电导率测定法》9.60G18570.10《GB/T 18570.10-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水溶性氯化物的现场滴定测定法》9.60G18590《GB/T18590-2001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点蚀评定方法》14.40G18592《GB/T18592-2001 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浸镀铝技术条件》16.80G18593《GB/T18593-2001 熔融结合环氧粉末涂料的防腐蚀涂装》14.40G18681《GB/T18681-2002 热喷涂:低压等离子喷涂镍-钴-铬-铝-钇-钽合金涂层》12.00G18682《GB/T18682-2002 物理气相沉积TiN薄膜技术条件》18.00G18684《GB/T18684-2002 锌铬涂层技术要求》12.00G18719《GB/T18719-2002 热喷涂术语分类》15.60G18838.1《GB/T18838.1-2002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导则和分类》9.60G18839.1《GB/T18839.1-2002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表面处理方法总则》9.60G18839.2《GB/T18839.2-2002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磨料喷射清理》14.40G18839.3《GB/T18839.3-2002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手工和动力工具清理》9.60G18847《GB/T18847-2002 聚氯乙烯覆膜金属板》15.60G19291《GB/T19291-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腐蚀试验一般原则》12.00G19292.1《GB/T19292.1-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性分类》14.40G19292.2《GB/T19292.2-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性腐蚀等级的指导值》9.60G19292.3《GB/T19292.3-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大气腐蚀性污染物的测量》14.40G19292.4《GB/T19292.4-2003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用于评估腐蚀性的标准试样的腐蚀速率的测定》9.60G19349《GB/T19349-2003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为减少氢脆危险的钢铁预处理》9.60G19350《GB/T19350-2003 金属和其他无机覆盖层;为减少氢脆危险的涂覆后钢铁的处理》9.60G19351《GB/T19351-2003 金属基体覆盖层孔隙率的测定:硝酸蒸汽试验》12.00G19352.1《GB/T19352.1-2003 热喷涂热喷涂结构的质量要求第1部分:选择和使用指南》12.00 G19352.2《GB/T19352.2-2003 热喷涂热喷涂结构的质量要求第2部分:全面的质量要求》12.00G19352.3《GB/T19352.3-2003 热喷涂热喷涂结构的质量要求第2部分:标准的质量要求》12.00 G19352.4《GB/T19352.4-2003 热喷涂热喷涂结构的质量要求第2部分:基本的质量要求》12.00 G19353《GB/T19353-2003 搪玻璃釉密闭系统中的腐蚀试验》12.00G19354《GB/T19354-2003 铝搪瓷在电解液作用下铝上瓷层密着性的测定》9.60G19355《GB/T19355-2003 钢铁结构耐腐蚀防护:锌和铝覆盖层指南》20.40G19356《GB/T19356-2003 热喷涂:粉末成份和供货技术条件》15.60G19502《GB/T19502-2004 表面化学分析辉光放电发射光谱方法通则》12.00G19745《GB/T 19745-2005 人造低浓度污染气氛中的腐蚀试验》12.00G19746《GB/T 19746-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盐溶液周浸试验》14.40G19747《GB/T 19747-2005 金属和合金的腐蚀双金属室外暴露腐蚀试验》14.40G19816.1《GB/T 19816.1-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抽样》12.00G19816.2《GB/T 19816.2-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颗粒尺寸分布的测定》9.60G19816.3《GB/T 19816.3-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硬度的测定》9.60G19816.4《GB/T 19816.4-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喷射清理用金属磨料的试验方法:表观密度的测定》9.60G19816.5《GB/T 19816.5-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缺陷颗粒百分比和微结构的测定》9.60 G199816.6《GB/T 19816.6-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外来杂质的测定》9.60G199816.7《GB/T 19816.7-2005 涂覆涂料前钢材表面处理:含水量的测定》9.60G19822《GB/T 19822-2005 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规范》15.60G19823《GB/T 19823-2005 热喷涂工程零件热喷涂涂层的应用步骤》12.00G19824《GB/T 19824-2005 热喷涂热喷涂操作人员考核要求》16.80G20015《GB/T 20015-2005 电镀镍、自催化镀镍、电镀铬及最后精饰自动控制喷丸硬化前处理》20.40G20016《GB/T 20016-2005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不锈钢部件平整和钝化的电抛光法》12.00 G20017《GB/T 20017-2005 金属和其它无机覆盖层单位面积质量的测定重量法和化学分析法评述》15.60G20018《GB/T 20018-2005 金属与非金属覆盖层覆盖层厚度测量β射线背散射法》14.40G20019《GB/T 20019-2005 热喷涂热喷涂设备的验收检查》14.40GJ480A《GJB480A-1997 金属覆镀和化学覆盖工艺质量控制要求》9.60GJ594A《GJB594A-2000 金属覆盖层和化学覆盖层选择原则与厚度系列》30.00QJ450A《QJ 450A-1996 金属镀覆层厚度系列与选择原则》21.60QJ2842《QJ2842-1996 电解加工通用技术条件》7.20QJ2853《QJ2853-1996 钛合金阳极氧化膜层技术条件》7.20QJ2854《QJ2854-1996 钛合金阳极氧化工艺规范》9.60QJ2855《QJ2855-1996 锡锌合金镀层技术条件》7.20QJ2856《QJ2856-1996 锡锌合金镀层工艺规范》9.60QJ2857《QJ2857-1996 锡锌合金镀覆溶液分析方法》7.20QJ2907《QJ2907-1997 铝合金胶接前磷酸阳极氧化膜层技术条件》7.20 QJ2908《QJ2908-1997 铝合金胶接前磷酸阳极氧化膜层工艺规范》7.20 QJ2909《QJ2909-1997 铌合金化学酸洗技术条件》6.00QJ2910《QJ2910-1997 铌合金化学酸洗工艺规范》7.20QJ2921《QJ2921-1997 锌镀层、镉镀层抗腐蚀性技术要求》9.60QJ2973《QJ2973-1997 铝合金化学砂面处理工艺规范》9.60QJ3131《QJ 3131-2001 热处理常用槽液技术条件》10.80HB6-66《HB 6-66-2003 航空仪表涂层代号及选用》 14.40HB102《HB/Z 102-2000 机载设备“三防”涂层涂漆工艺》9.60H233《HB/Z233-1993 铝及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工艺》12.00HB236《HB/Z236-1993 电镀铅锡合金工艺》9.60H237《HB/Z237-1993 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工艺》12.00H265《HB/Z265-1994 钛合金紧固件离子镀铝工艺》7.20H294《HB/Z294-1996 干膜润滑剂涂覆工艺》7.20H314《HB/Z314-1998 钛合金电解加工》12.00H318《HB/Z318-1998 镀覆前削除应力和镀覆后除氢处理规范》7.20H335《HB/Z335-1999 紧固件二硫化钼干膜润滑剂涂覆工艺》7.20H337《HB/Z337-1999 铝合金化学转化溶液分析方法》7.20H338《HB/Z338.1~2-1999 铝合金绝缘阳极氧化溶液分析方法》9.60H339《HB/Z339.1~2-1999 铝合金铬酸阳极氧化溶液分析方法》9.60H344《HB/Z344-2001 钛合金酸洗工艺及质量检验》9.60H347《HB/Z347-2002 钛及钛合金阳极氧化工艺及质量检验》9.60H5005《HB/Z 5005-2004 铝合金零、部件涂漆工艺》9.60H5034《HB5034-1995 零(组)件镀覆前质量要求》7.20H5036《HB5036-1992 镉镀层质量检验》 7.20H5037《HB5037-1992 铜镀层质量检验》7.20H5039《HB5039-1992 黑镍镀层质量检验》9.60H5041《HB5041-1992 铬镀层质量检验》7.20H5042《HB5042-1992 装饰铬镀层质量检验》7.20H5043《HB5043-1992 涨圈松孔铬镀层质量检验》9.60H5044《HB5044-1992 汽缸松孔铬镀层质量检验》9.60H5045《HB5045-1992 黑铬镀层质量检验》9.60H5046《HB5046-1992 锡镀层质量检验》7.20H5049《HB5049-1993 铅锡合金镀层质量检验》9.60H5051《HB5051-1992 银镀层质量检验》7.20H5055《HB5055-1992 铝及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层质量检验》9.60H5057《HB5057-1992 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层质量检验》7.20H5062《HB5062-1996 钢铁零件化学氧化膜层质量检验》7.20H5063《HB5063-1996 钢铁零件磷化膜层质量检验》9.60H5068《HB/Z5068-1992 电镀锌、电镀镉工艺》14.40H5069《HB/Z5069-1992 电镀铜工艺》9.60H5071《HB/Z 5071-2004 化学镀镍工艺及质量检验》14.40H5073《HG5073-1993 电镀锡工艺》12.00H5074《HG5074-1993 电镀银工艺》14.40H5076《HG5076-1993 铝及铝合金绝缘阳极氧化工艺》9.60H5079《HB/Z5079-1996 钢铁零件化学氧化工艺》9.60H5080《HG5080-1996 钢铁零件磷化工艺》9.60H5083《HB/Z5083-2001 金属镀覆和化学覆盖溶液分析用试剂》21.60H5084《HB/Z 5084.1~6-2000 氰化电镀锌溶液分析方法》12.00H5085《HG5085.1~8-1999 氰化电镀镉溶液分析方法》18.00H5086《HB/Z 5086.1~9-2000 氰化电镀铜溶液分析方法》18.00H5087《HB/Z 5087.1~7-2004 酸性电镀铜溶液分析方法》30.00H5088《HG5088.1~6-1999 电镀镍溶液分析方法》14.40H5090《HB/Z5090.1~.3-2001 化学镀镍溶液分析方法》9.60H5091《HG5091.1~6-1999 电镀铬溶液分析方法》14.40H5092《HB/Z5092.1~4-2001 电镀黑铬溶液分析方法》9.60H5093《HB/Z 5093.1~7-2000 碱性电镀锡溶液分析方法》14.40H5094《HB/Z 5094.1~4-2004 酸性电镀锡溶液分析方法》14.40H5095《HB/Z 5095.13-2004 氰化电镀黄铜溶液分析方法》12.00H5096《HB/Z 5096.1~2-2004 电镀铅溶液分析方法》9.60H5099《HB/Z 5099.1~8-2000 电镀银溶液分析方法》18.00H5104《HG5104.1~3-1999 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溶液分析方法》9.60H5105《HB/Z 5105.1~3-2000 电化学抛光溶液分析方法》9.60H5108《HG5108.1~3-1999 磷化溶液分析方法》9.60H5109《HB/Z5109.1~16-2001 钝化溶液分析方法》30.00H5110《HB/Z 5110.1~4-2000 电化学除油及化学除油溶液分析方法》12.00 HB5258《HB5258-2000 钢及高温合金的抗氧化性测定试验方法》12.00H5453《HB5453-2004 铝合金化学铣切保护涂料》9.60H5335《HB5335-1994 金属镀覆盖和化学覆盖工艺质量控制》9.60H7054《HB7054-1994 钛合金紧固件离子镀铝层质量检验》7.20H7056《HB 7056.1~4-2004 干膜润滑剂试验方法》19.20H7269《HB7269-1996 热喷涂涂层质量检验》6.00H7236《HB7236-1995 热喷涂封严涂层质量检验》9.60H7479《HB7479-1996 铝合金表面缺陷的修复》6.00H7627《HB7627-1997 爆炸喷涂碳化钨、碳化铬耐磨涂层质量检验》9.60H7740《HB 7740-2004 燃气热腐蚀试验方法》9.60H7751《HB 7751-2004 爆炸喷涂涂层结合强度试验方法》9.60WJ2607《WJ 2607-2003 兵器产品表面化学处理与电化学氧化处理膜层通用规范》12.00 WJ2610《WJ 2610-2003 兵器产品表面涂漆层通用规范》9.60YB9231《YB/T9231-1998 钢筋阻锈剂使用技术规程》12.00J3206《JB/T3206-1999 防锈油脂加速凝露腐蚀试验方法》6.00J3998《JB/T3998-1999 涂料流平性涂刮测定法》12.00J4050《JB/T4050.1~2-1999 气相防锈油》12.00J4051《JB/T4051.1~2-1999 气相防锈纸》12.00J4108《JB/T4108-1999 热喷涂设备分类及型号编制方法》12.00J4216《JB/T4216-1999 防锈油膜抗热流失性试验方法》6.00J4323.1《JB/T4323.1-1999 水基金属清洗剂技术条件》6.00J4323.2《JB/T4323.2-1999 水基金属清洗剂试验方法》12.00J6922《JB/T6922-2004 真空蒸发镀膜设备》 12.00J7501《JB/T7501-1994 湿热环境典型机械产品有机涂层技术条件》 9.60J7502《JB/T7502-1994 离子镀前零件表面质量控制技术要求》7.20J7504《JB/T7504-1994 静电喷涂装备技术条件》12.00J7505《JB/T7505-1994 离子镀术语》7.20J7507《JB/T7507-1994 刷镀通用技术规范》12.00J7508《JB/T7508-1994 光亮镀添加剂技术条件》12.00J7509《JB/T7509-1994 热喷涂涂层孔隙率试验方法铁试剂法》7.20J7558《JB/T7558-1994 摩擦学术语》72.00J7702《JB/T7702-1995 金属基体上金属和非有机覆盖层盐水滴腐蚀试验》7.20J7703《JB/T7703-1995 热喷涂陶瓷涂层技术条件》12.00J7704《JB/T7704.1~6-1995 电镀溶液试验方法》24.00J7706《JB/T7706-1995 有机涂料涂刷通用技术规范》9.60J7707《JB/T7707-1995 离子镀硬膜厚度试验方法球磨法》6.00J7708《JB/T7708-1995 金属热变形用保护润滑剂技术条件》12.00J8424《JB/T8424-1996 金属覆盖层和有机涂层天然海水腐蚀试验方法》6.00J8425《JB/T8425-1996 铁基喷涂粉末中铬、镍钼和钒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方法》6.00 J8426《JB/T8426-1996 金属覆盖层镍-磷合金镀层X射线衍射试验方法》12.00J8427《JB/T8427-1996 钢结构腐蚀防护热喷涂锌铝及其合金涂层》12.00J8554《JB/T8554-1997 气相沉积薄膜与基体附着力的划痕试验法》6.00J8595《JB/T8595-1997 机械产品表面防护层分等分级》38.40J8695《JB/T8695-1998 无气喷涂机》12.00J8926《JB/T8926-1999 火焰喷钼涂层的检验方法》6.00J8927《JB/T8927-1999 铝及铝合金等离子体有机涂层》6.00J8928《JB/T8928-1999 钢铁制件机械镀锌》12.00J8945《JB/T8945-1999 真空溅射镀膜设备》6.00J8946《JB/T8946-1999 真空离子镀膜设备》6.00J9188《JB/T9188-1999 高压无气喷涂典型工艺》6.00J9480《JB/T9480-1999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封闭质量的评定方法》9.60J10174《JB/T10174-1999 钢铁零件强化喷丸的质量检验方法》14.40J10240《JB/T10240-2001 静电粉末涂装设备》14.40J10241《JB/T10241-2001 金属覆盖层装饰性多色彩组合电镀层》12.00J10242《JB/T10242-2001 阴极电泳涂装通用技术规范》33.60J10339《JB/T10339-2002 光亮镀锌添加剂技术条件》14.40J10394.1《JB/T10394.1-2002 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1部分:钣金件》14.40 J10394.2《JB/T10394.2-2002 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2部分:焊接件》14.40 J10394.3《JB/T10394.3-2002 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3部分:涂层》14.40J10394.4《JB/T10394.4-2002 涂装设备通用技术条件第4部分:安装》14.40J10413《JB/T 10413-2005 喷漆室》 12.00J10448《JB/T 10448-2005 钢铁构件固体渗铝工艺及质量检验》 18.00J10458《JB/T10458-2004 机械设备抗高温氧化涂层技术条件》 12.00J53021《JB/T53021-1999 真空镀膜设备产品质量分等》12.00SH3022《SH3022-1999 石油化工设备和管道涂料防腐蚀设计规范》48.00SJ10537《SJ/T10537-1994 涂料涂覆典型工艺》21.60SJ10674《SJ/T10674-1995 涂料涂覆通用技术条件》12.00SJ11131《SJ/T11131-1997 蒸发镀膜设备基本参数系列》7.20SJ11185《SJ/T11185-1998 蒸发镀膜设备通用规范》9.60SJ20129《SJ/T20129-1992 金属镀覆层厚度测量方法》24.00SJ20130《SJ/T20130-1992 金属镀覆层附着强度试验方法》9.60SJ20146《SJ/T20146-1992 银电镀层总规范》12.00SJ20147《SJ/T20147.1~2-1992 银和银合金镀覆层测试方法》12.00SJ20443《SJ/T20443-1994 铑电镀层规范》9.60SJ20515《SJ/T20515-1995 金电镀层薄层电阻测试方法》9.60SJ20516《SJ/T20516-1995 金电镀层纯度分析方法》9.60SJ20813《SJ20813-2002 铝和铝合金化学转化膜规范》14.40SJ20817《SJ20817-2002电子设备的涂饰》35.00SJ20818《SJ20818-2002电子设备的金属镀覆与化学处理》39.00SJ20846《SJ20846-2002 电镀用氰化亚金钾规范》12.00SJ20890《SJ 20890-2003 电子装备的处理与涂装》18.00SJ20891《SJ 20891-2003 化学镀镍磷合金层规范》12.00SJ20892《SJ 20892-2003 铝和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规范》12.00SJ20893《SJ 20893-2003 不锈钢酸洗与钝化规范》12.00SJ20897《SJ 20897-2003 聚对二甲苯气相沉积涂敷工艺规范》12.00SJ20910《SJ20910-2004 粉末静电涂装通用规范》14.40SJ20912《SJ20912-2004 金属覆盖层低应力镍电镀层》12.00HG2471《HG/T2471、2951-2001 电解槽金属阳极涂层》19.20HG3679《HG/T3679-2000 电解槽金属阳极涂层用三氯化钌》9.60YS456《YS/T456-2003 铝电解槽用干式防渗料》12.00YS480《YS/T 480-2005 铝电解槽能量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四点进电和两点进电预焙阳极铝电解槽》19.20YS481《YS/T 481-2005 铝电解槽能量平衡测试与计算方法五点进电和六点进电预焙阳极铝电解槽》18.00SY0319《SY/T0319-1998 钢制储罐液体环氧涂料内防腐层技术标准》14.40SY0320《SY/T0320-1998 钢质储罐氯磺代聚乙烯外防腐层技术标准》14.40CE01《CECS01:2004 呋喃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18.00CE73《CECS73:1995 二甲苯型不饱和聚酯树脂防腐蚀工程技术规程》18.00Q1131《QB 1131-2005 首饰金覆盖层厚度的规定》12.00Q1132《QB 1132-2005 首饰银覆盖层厚度的规定》9.60A143《ASTM A143/A143M-2003 热浸镀锌结构钢制品防脆化的安全措施和探测脆化用的标准实用规程》(中文版)36.00G1《ASTM G1-2003 腐蚀试样的试样准备、清洁和评定用标准实用规程》(中文版)46.00AG48《ASTM G48-2003 使用三氯化铁溶液做不锈钢及其合金的耐麻点府蚀和抗裂口腐蚀性试验的标准方法》(中文版)57.50。
表面处理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模版
表面处理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模版一、工作目标1. 本规程旨在确保表面处理操作工在工作中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范事故的发生,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完好。
二、工作前准备1. 在进行任何表面处理操作之前,必须穿戴符合规范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工作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面具。
2. 在进行任何操作之前,必须确保操作设备和工作区域没有明显的安全隐患,如杂物堆积、设备故障等。
如有发现,应立即上报并进行处理。
3. 在操作前,必须核对好所需要使用的工具、设备和材料,确保其符合安全要求,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三、化学品使用安全1. 使用化学品时,必须穿戴好相关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操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2. 在使用化学品前,必须熟悉其相关安全性能和操作要求,并按照标签上的指示正确使用和储存。
3. 操作时严禁将化学品倾倒到非指定的容器中,以免引发不必要的事故。
4. 使用后的化学品容器应妥善处理,避免堆积和交叉污染,并及时清理使用过的化学品。
四、设备操作安全1. 操作设备时,必须按照操作手册和相关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改动、调整设备参数。
2. 在操作设备前,必须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和维护记录,确保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 在更换设备部件或进行维修作业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遵循安全操作流程。
4. 在设备故障或异常情况下,必须立即停止操作,上报维修部门进行处理。
五、火灾预防和应急措施1. 操作过程中严禁烟火明火,禁止使用易燃易爆物品。
2. 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设备异常、电器设备发热或冒烟等情况,应立即切断电源并报告相关人员。
3. 如发生火灾,操作工应立即按照应急预案进行适当的自救和报警。
4. 在火灾发生期间,应根据火灾扩散情况选择安全的撤离通道,并尽量不回头。
六、人身安全和操作环境安全1. 操作工必须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不得在操作过程中随意跑动或不当使用工具。
2. 操作工必须与其他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避免误操作或事故的发生。
表面处理操作规程模板
表面处理操作规程模板表面处理操作规程一、目的及范围本操作规程的目的是为了规范和保证表面处理操作的质量,确保产品表面处理达到制定的要求。
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制品、塑料制品等各类材料的表面处理。
二、术语和定义1. 表面处理:指对材料表面进行清洁、腐蚀、涂装等工艺的过程。
2. 清洗:指去除材料表面的污垢、油脂、氧化物等杂质的工艺过程。
3. 腐蚀:指在材料表面形成一层化学反应产物以改变材料表面特性的工艺过程。
4. 涂装:指将涂料均匀地施加到材料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的工艺过程。
三、工艺流程1. 清洗(1)确定需要清洗的材料类型和要求。
(2)准备清洗设备和清洗介质,确保设备和介质的清洁度。
(3)将材料放置到清洗设备中,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清洗程序。
(4)清洗结束后,及时检查清洗效果,并做好记录。
2. 腐蚀(1)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确定腐蚀方法和腐蚀剂。
(2)准备腐蚀设备和腐蚀剂,确保设备和腐蚀剂的质量。
(3)将材料放置到腐蚀设备中,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腐蚀程序。
(4)腐蚀结束后,及时检查腐蚀效果,并做好记录。
3. 涂装(1)确定需要涂装的材料类型和要求。
(2)根据材料的特性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涂装方法和涂料。
(3)准备涂装设备和涂料,确保设备和涂料的质量。
(4)将材料放置到涂装设备中,根据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涂装程序。
(5)涂装结束后,确保涂料固化完成,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检查。
(6)及时清洗涂装设备和工具,并做好记录。
四、质量控制1. 对于表面处理过程中的设备和工具,应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及时进行维护和检修。
2. 对于清洗、腐蚀和涂装剂,应选择符合要求的原材料,并定期检验和更新。
3. 对于每一道工艺,应设立相应的工艺参数和标准,确保工艺过程的稳定性和可控性。
4. 对于每一道工艺,应进行必要的质量检测和控制,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并做好记录。
5. 对于成品,应进行整体检验,确保表面处理效果符合要求。
喷漆表面处理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
喷漆表面处理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喷漆表面处理作业的安全,规范操作行为,防范事故发生,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喷漆表面处理作业的人员。
第三条喷漆表面处理作业包括喷漆前的准备工作、喷漆过程中的操作以及喷漆后的清理工作。
第四条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证书及操作经验,经过必要的安全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喷漆表面处理作业。
第五条所有从事喷漆表面处理作业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的规定,不得擅自修改、跳过或违反操作规程。
第二章作业前准备第一条作业人员在进行喷漆表面处理作业前,必须穿戴合适的劳动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面具、工作手套、防护服等。
第二条作业人员应对喷漆设备进行检查,确保设备完好无损,电源线路接地良好。
第三条作业人员应对作业场所进行检查,清除障碍物,确保作业安全。
第四条作业人员应将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及腐蚀性物质等随身携带,并妥善保管。
第五条作业人员应将作业工具、喷漆设备等放置在固定位置,并确保其稳定。
第三章作业过程第一条作业人员在用喷漆设备进行作业前,应确认其安全开关、压力调节阀、喷嘴等部位是否正常,确保喷漆设备的安全性能良好。
第二条作业人员应确保喷漆设备的气源稳定,压力合适,以免发生喷漆不均匀或压力过大导致喷枪失控的事故。
第三条喷漆作业中,作业人员应保持稳定的姿势,避免用力过大或过猛,以免喷漆枪突然失控。
第四条作业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喷漆,确保漆膜均匀。
不得随意跳过或交叉喷漆。
第五条作业人员应注意喷漆的距离和喷漆的速度,保持适当的距离和速度,以免喷漆过浓或过薄。
第六条作业人员应定期清理喷漆设备,保持其良好的工作状态,避免堵塞或故障。
第四章作业后清理第一条作业人员在喷漆作业完成后,应将喷漆设备和作业区域内的喷漆物品清理干净,保持整洁的工作环境。
第二条作业人员应对喷漆设备进行维护保养,清洁喷嘴、过滤器等部位,以保证其长期稳定运行。
表面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三篇)
表面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表面处理是一种常见的工艺,用于改善材料的外观和性能。
在表面处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为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制定了表面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本文将以____字的篇幅详细介绍表面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章绪论1.1 为什么需要表面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表面处理是一项常见的工艺,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但是,表面处理涉及到化学品、高温、高压等风险因素,如果不合理操作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环境污染。
因此,制定表面处理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是确保工作人员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必要措施。
1.2 本规程的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表面处理工作的人员,包括操作人员、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
1.3 术语和定义本章介绍了本规程中使用到的一些术语和定义,以确保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第二章安全管理2.1 安全责任制2.1.1 各级领导人员应明确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建立和落实安全管理制度。
2.1.2 设立安全管理部门,明确专门负责安全工作的人员。
2.1.3 明确安全责任,各级人员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2 安全教育培训2.2.1 对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培训,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措施、事故防范等内容。
2.2.2 定期组织安全知识培训和技能考核。
2.3 安全检查2.3.1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3.2 定期组织安全演练,以验证安全预案和应急措施的有效性。
第三章物品安全管理3.1 原材料安全管理3.1.1 原材料的储存,在储存过程中要避免与其他物质混放。
3.1.2 原材料的使用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
3.2 工具设备安全管理3.2.1 工具设备要定期检查,确保正常使用。
3.2.2 使用特殊工具设备时,要检查其安全性能,如电气设备的绝缘状况、机械设备的油润滑情况等。
3.3 危险品管理3.3.1 危险品的储存要符合储存要求,分类存放。
3.3.2 危险品的使用要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遵守操作规程。
混凝土外露表面处理技术规程
混凝土外露表面处理技术规程一、前言混凝土外露表面处理是指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一定的处理,使其达到美观、耐久、防水、防尘等效果的工艺过程。
混凝土外露表面处理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结构的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本文将从混凝土外露表面处理的准备工作、处理方法、质量检验等方面进行详细地阐述。
二、准备工作1. 混凝土表面清洁在进行混凝土外露表面处理前,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清洁。
清洁可采用高压水枪或手工刷洗的方式,将表面的油污、灰尘、污泥等杂物清除干净。
同时,需要检查表面是否存在裂缝、空鼓等缺陷。
2. 表面平整度要求表面平整度是指表面平整程度的高低差,直接影响到表面处理效果。
表面平整度的检测可采用钢尺、水准仪等工具进行。
表面平整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 表面吸水率检测混凝土表面吸水率的检测是为了确定表面处理材料的用量。
检测方法可采用质量法或重量法,吸水率应符合设计要求。
三、处理方法1. 磨光磨光是指通过机械磨削混凝土表面,使其光滑平整的处理方式。
磨光可采用手持式磨光机或大型磨光机进行。
磨光时应注意磨头的选择和磨削的速度,以避免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损伤。
2. 打磨打磨是指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打磨处理,使其表面光滑平整的处理方式。
打磨可采用手持式打磨机或大型打磨机进行。
打磨时应注意打磨的力度和速度,以避免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损伤。
3. 喷涂喷涂是指在混凝土表面进行喷涂处理,使其具有防水、防尘等效果的处理方式。
喷涂可采用高压喷涂机进行。
喷涂时应注意涂料的选择和涂覆的厚度,以达到防水、防尘等效果。
4. 抛光抛光是指在混凝土表面进行抛光处理,使其表面光滑亮丽的处理方式。
抛光可采用手动或机械抛光的方式进行。
抛光时应注意抛光的速度和力度,以避免对混凝土表面造成损伤。
四、质量检验1. 表面平整度检验表面平整度的检验可采用钢尺、水准仪等工具进行。
检验时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2. 表面质量检验表面质量的检验应采用目测和手摸的方式进行。
喷漆表面处理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
喷漆表面处理作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范本一、作业区域的安全措施1. 设立明确的作业区域标志,标示喷漆作业正在进行中,并限制非相关人员进入该区域。
2. 确保作业区域通风良好,以保持空气清新,并通过排风设备将有害气体及时排出。
3. 化学品储存区域应单独设立,并标明储存物品的性质和注意事项。
4. 作业区域内应设置紧急疏散通道,并保持通道畅通。
5. 设置消防设备,并保持设备完好有效。
二、操作人员的安全措施1. 操作人员应穿戴好防护服装、带上面罩、手套、护目镜等防护装备,并严禁穿插作业。
2. 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呼吸系统和眼睛等部位。
3. 熟悉危险化学品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遵守操作规程。
4. 禁止在喷漆作业区域内吸烟,以免引发火灾。
三、喷漆设备的安全操作1. 确保喷枪、喷漆设备等工具的正常工作状态,并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
2. 在使用喷枪前,应先进行空气压力测试,并确保喷雾均匀、喷漆量适中。
3. 喷漆过程中,应保持稳定的工作姿势,避免手部抖动引发事故。
4. 喷漆时,应注意喷口与表面的距离,以保证喷漆均匀,并避免过度喷漆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5. 使用现代化的喷漆设备,可降低喷漆产生的噪音和颗粒物浓度,提高工作效率。
四、化学品的安全使用1. 使用化学品前,应先了解其性质和安全操作方法,并在必要时佩戴呼吸器等个体防护装备。
2. 储存和使用化学品时,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并将其放置在专用储存区内,避免与其他物品混放或受热。
3. 定期检查喷漆区域的容器、管道等设施是否存在泄漏、老化等问题,并及时修复或更换。
五、应急措施1. 发生意外事故时,应及时切断电源,采取必要的紧急救援措施,并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帮助。
2. 喷漆过程中如发现火源或可燃物品,应立即停止作业,并迅速采取灭火措施,如使用灭火器进行初期火灾扑救。
六、操作规程的执行和监督1. 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进行相应的记录,以备日后查阅。
不锈钢打磨表面处理规范
第二章、打磨安全规范
04 03 02 01
打磨时,应先起动吸尘装置,握牢工件,用力不得过 猛,不准用杠杆推压元件,严禁站在砂轮正面操作, 以防砂轮破裂伤人。
不是专门用于端面磨削的砂轮,禁止用端面进行打磨。
使府手持电动砂轮机打磨时,必须有牢固的防护罩和 加设保护接零线或配用漏电保护器,并遵守电动手砂 轮安全操作规程。
砂布轮、羊毛球。 • 钢丝刷、拉丝带、拉丝轮、拉丝布。 • 黄油膏、白油膏、绿油膏、红粉硝酸、各种抛光液
、玻璃水,水胶等。
第一章、打磨工艺处理方法
• 3 工艺过程 • 打过磨程就。是将焊接后的工件用角磨机,直磨机处理后达到技术要求的 • 3.1 用60#,80#角磨片将焊道打磨平整。 • 3.2 用100#百叶片将60#80#角磨打磨所产生的痕迹处理掉。 • 3接.3过程因中受产到生组的对,砂组眼焊。,咬运肉输等等需过要程二造次成补的焊各打种磨因处素理的。影响,如焊 • 3.4 用120#百叶片将100#百叶片所产生的轮花处理掉。 • 3.5 用180#百叶片将120#百叶片产生的痕迹细化。 • 3底.6清理24掉0#。百叶片打上红油膏进行亚光处理,把180#产生的轮道彻 • 3.7 用320#百叶片打上白油膏把240#百叶产生的轮道进行处理。 • 3.8 用羊毛轮配以适量的白油膏或绿油膏做镜光处理。 • 3布要.9轮求、,为羊过了毛行达球抛到等光整体各。一种致抛。光根轮据配质以量各要种求辅,料可进选行择操用作布,轮直,至麻达轮到、工白艺 • 3.10 清洗,擦拭涂保护液,贴保护膜。做好成品保护。
打磨表面处理技法
02 打磨安全规范
第一章、打磨工艺处理方法
第一章、打磨工艺处理方法
• 2 准备工作 • 2.1 操作者应熟悉设备结构、工作原理,并经过实际操作培训。 • 2.2 认真熟悉打磨件图样中的技术要求、相关的打磨工艺指导卡。 • 2.3 检查电源线有无破损。 • 2.4 正确选择砂轮和百叶片,正确选用百叶片的种类和抛光轮的目
表面处理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
表面处理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一、安全意识和安全培训1. 操作工在进行表面处理操作之前,必须接受基本的安全意识教育和培训,了解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和安全措施。
2. 操作工应定期参加安全培训,了解最新的安全规程和操作要求。
二、个人防护装备1. 操作工在进行表面处理操作时,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
2. 操作工应定期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状况,如有损坏或破损应及时更换。
三、设备和工具的安全操作1. 在进行表面处理操作前,操作工应检查设备和工具的安全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维修或更换。
2. 在操作过程中,操作工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使用设备和工具,不得随意更改或擅自操作。
四、化学品的安全使用1. 操作工在进行表面处理操作时,应按照规定的操作方法和比例使用化学品,防止误操作导致事故发生。
2. 操作工不得使用过期或贮存不当的化学品,必须按照要求进行检查和清理。
五、储存和处理废料1. 操作工应按照规定的要求进行废料的储存和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或丢弃废料。
2. 操作工在处理废料时,必须佩戴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装备,防止接触到有害物质。
六、紧急事故的处理1. 在发生紧急事故时,操作工应立即停止操作,采取必要的紧急措施,并及时报告上级和相关部门。
2. 操作工应定期参加紧急事故处理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七、工作环境的安全要求1. 操作工应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清爽,确保通风畅通,防止气体积聚引发事故。
2. 操作工在进行表面处理操作时,必须站稳脚跟,防止因摔倒导致意外发生。
八、人身安全的保护1. 操作工应定期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发现病症及时就医,确保身体健康。
2. 操作工在进行表面处理操作时,不得饮酒、吸烟或吃东西,防止食物或饮料污染操作区域。
九、安全检查和记录1. 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对操作过程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记录。
2. 操作工应按照要求进行相关操作的记录和报告,以备查阅和管理。
热处理、表面处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
热处理、表面处理作业安全操作规程热镀锌工1.作业人员必须穿戴好有关防护用品。
2.在槽沿高出地面的镀锌槽工作时,不准站在槽沿上。
严禁跨越锌槽(池).3.镀件捆扎吊运时,应注意安全,防止滑动、脱落,严禁吊索具、行车超负荷吊运。
4.由行车配合作业时,起重挂钩、指挥人员必须经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5.镀件放入锌槽时,作业人员应立即避让,防止锌液爆溅灼伤.6.撇灰工一定要待镀件安全浸入锌槽、反应平衡后,才能撇灰。
7.复杂工件调头浸镀时,在调换、移动吊索再浸锌时,指挥人员要避至安全部位指挥,不得冒险作业。
8.操作人员与行车驾驶员要配合默契,操作时人员应站在镀槽两端。
9.镀件镀好后应吊离锌槽,方能敲击余锌。
10.镀锌工发现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应予阻止。
11.镀件浸入水槽冷却时,人员应立即避让,防止热水溅出伤人。
电镀工1.工作前,应按规定穿戴好防护用品,并认真检查设备及吊夹具。
2.向槽内倾倒化学物品时,操作人员必须站在上风方向,防止风从正面吹来引起中毒事故。
3.操作时不得直接用手接触电镀溶液。
电镀溶液一旦接触皮肤后,应立即用清水冲洗。
4.在槽沿高出地面的电镀槽工作时,不准站在槽沿上。
严禁跨越槽(池).5.强酸储存在带塞的瓶中,不准超过容积的五分之四。
6.在搬运和倒酸液时,应采用专用小车或适当的抬具,并要认真检查酸坛,在无裂纹的情况下再小心搬运和使用。
7.配制硫酸时应将浓酸缓慢地倒入水中,严禁将水倒入酸中或将酸倒入热水中。
8.各种电镀用的辅助材料、三酸等各种有毒有害物品,要有专人严格保管,防止乱拿乱用。
存放有毒物品的容器,使用后必须清洗消毒,统一管理,不准到处乱扔。
9.电镀废水必须经过,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后方可排放。
严禁任意排放。
10.吊运物件要密切配合。
工件捆扎要牢固、平稳。
钢丝绳要经常检查,确保完好。
由行车配合作业时,起重挂钩、指挥人员必须经特种作业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11.工作结束后,要关闭风机,切断电源、气源,整理工件,做好清洁保养工作。
表面处理工艺规程
工艺规程文件编号:HD/GYGC2015-019工艺类别:表面处理(通用)编制:校对: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凌海航达航空科技目录1. 总体要求........................................................ (2)2. 目的........................................................ .. (2)3. 适用围........................................................ (2)4. 产品概述........................................................ (3)5. 依据........................................................ .. (3)6. 工序级别定义........................................................ . (3)7. 所用主要设备........................................................ (3)8. 工艺流程........................................................ (3)9. 检验定义........................................................ (3)10. 工作记录........................................................ . (3)11. 具体工艺要求........................................................ .. (4)12. 工艺重要关联与补充........................................................ .. (6)附录《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表面处理1.总体要求1.1 本工艺除喷漆工艺外,基本为外委专业厂家来完成。
表面处理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表面处理操作工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表面处理操作工作,保障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的安全运行,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所有从事表面处理作业的操作工。
第三条表面处理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喷涂、抛光、镀锌、镀铬等工艺。
第二章安全责任第四条表面处理作业的安全责任由作业单位负责人负责,作业单位负责人应当对操作工作出操行有效监督和指导,保证安全作业规程得以贯彻执行。
第五条操作工应当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保证按照规程进行操作,对自身和他人的安全负责。
第三章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第六条在进行表面处理作业前,操作工应当穿戴好符合作业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包括但不限于头盔、防护面具、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鞋等。
第七条操作工应当对作业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条件,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上级人员,并等待解决后方可进行作业。
第八条操作工应当对作业场地进行清理整理,避免产生杂物和障碍物影响作业的进行。
第四章作业操作规程第九条操作工应当根据作业指导书和工艺要求,正确选择和使用作业设备和药剂,严禁将不熟悉的设备和药剂用于作业。
第十条操作工应当准确掌握作业设备的使用方法,严禁将设备用于非正常操作。
第十一条操作工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保持专注,严禁进行其他与作业无关的活动。
第十二条操作工应当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严禁擅自以变通的方式进行操作。
第五章安全防护第十三条操作工在进行作业前应当从事故风险角度进行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护,如根据化学品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防护措施。
第十四条操作工应当做好个人防护,包括但不限于佩戴个人防护装备、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有害物质中、及时洗手等。
第十五条操作工应当定期接受职业卫生检查,确保自身的健康状况,如有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
第十六条在作业过程中,如发现有危险事故隐患或异常情况时,应当立即停止作业并报告上级人员。
第六章应急措施第十七条操作工应当熟悉作业设备和药剂的应急处理方法,并参加相关的应急演练。
打磨操作规程
打磨操作规程一、引言打磨是一种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用于去除表面缺陷、改善表面质量和提高产品的光洁度。
为了确保打磨工作的高效、安全和质量,制定本操作规程,以规范打磨操作流程。
二、适用范围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打磨的工作场所和操作人员。
三、安全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眼镜、防护手套和防护口罩等。
2. 打磨机械设备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3.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了解打磨操作的风险和预防措施。
4.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保持工作区域整洁,避免杂物堆积和绊倒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5. 如果发现设备故障或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上报相关负责人。
四、设备准备1. 确保打磨机械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检查磨头和磨盘是否安装牢固。
2.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磨头和磨盘,并进行安装。
3. 检查磨头和磨盘的磨损情况,如有需要,及时更换。
五、操作步骤1. 将待打磨的工件放置在打磨台上,并固定好。
2. 打开打磨机械设备的电源,调整转速和磨头的位置,确保打磨效果最佳。
3. 操作人员应保持正确的姿势和手部动作,避免磨头与工件接触不均匀或产生过大的压力。
4. 按照预定的打磨路径和方向进行操作,确保打磨均匀和一致。
5. 定期检查打磨效果,如有需要,进行调整和修正。
6. 打磨完成后,关闭打磨机械设备的电源,清理工作区域和设备表面的粉尘和碎屑。
7. 检查打磨后的工件质量,如有需要,进行二次打磨或其他表面处理工艺。
六、质量控制1. 打磨前,应根据工件的要求和规范,制定相应的打磨方案和质量标准。
2. 打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根据质量标准进行实时监控和调整,确保打磨效果符合要求。
3. 打磨后,应对工件进行质量检验,包括表面光洁度、平整度和尺寸精度等指标的检测。
4. 如发现打磨质量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进行整改和修正,并记录相关数据和处理结果。
七、记录与报告1. 操作人员应按照规定,记录每次打磨操作的相关信息,包括操作日期、工件编号、打磨方案和质量检测结果等。
工业喷漆操作规程
工业喷漆操作规程工业喷漆是一项重要的表面处理工艺,在许多行业中广泛应用,如汽车制造、金属加工、家具制造等。
为了确保工业喷漆操作的安全性和效果,制定并遵守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工业喷漆操作规程,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流程、安全措施等内容。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工业喷漆操作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工艺效果的良好。
以下是准备工作的步骤:1.1 确定喷漆区域:将工业喷漆操作区域在工作场所进行划定,并设置警示标识,以提醒他人注意安全。
1.2 清洁工作环境:清除喷漆区域内的杂物和灰尘,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和净化。
1.3 检修喷漆设备:检查喷漆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喷嘴通畅,压力稳定。
1.4 配置喷漆材料:准备喷漆所需的材料,包括喷漆溶剂、色彩调配、稀释剂等,并按照规定比例配制。
二、操作流程工业喷漆的操作过程分为准备、喷漆和清洁三个主要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操作流程。
2.1 准备2.1.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在进行工业喷漆操作之前,必须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呼吸器、护目镜、手套等。
2.1.2 调整喷漆设备:根据待喷漆工件的类型和大小,调整喷漆设备的喷嘴大小、喷漆压力和喷漆距离等参数。
2.1.3 涂装准备:将待喷漆的工件放置在合适的支撑物上,并进行必要的遮蔽和掩护,以防止喷漆污染其他部位。
2.2 喷漆2.2.1 喷漆技术:掌握正确的喷漆技术,包括垂直喷射、均匀移动、重叠喷射等,以确保喷漆的均匀性和避免浪费。
2.2.2 喷漆顺序:按照事先计划好的顺序进行喷漆,首先处理大面积部分,然后再进行细节喷漆。
2.2.3 喷漆厚度:根据涂装要求和工件的特性,控制好喷漆的厚度,避免出现厚度不均匀或过厚的情况。
2.3 清洁2.3.1 设备清洁:在完成喷漆操作后,立即清洁喷漆设备,包括喷枪、管道等,以防止堵塞和材料残留。
2.3.2 工作区域清洁:清理掉工作区域内的喷漆废料和杂物,保持工作环境的整洁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艺规程文件编号:HD/GYGC2015-019工艺类别:表面处理(通用)编制:校对: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凌海航达航空科技有限公司目录1. 总体要求........................................................ (2)2. 目的........................................................ .. (2)3. 适用范围........................................................ (2)4. 产品概述........................................................ (3)5. 依据........................................................ .. (3)6. 工序级别定义........................................................ . (3)7. 所用主要设备........................................................ (3)8. 工艺流程........................................................ (3)9. 检验定义........................................................ (3)10. 工作记录........................................................ . (3)11. 具体工艺要求........................................................ .. (4)12. 工艺重要关联与补充........................................................ .. (6)附录《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表面处理1.总体要求本工艺除喷漆工艺外,基本为外委专业厂家来完成。
执行此工序过程中,要求外委厂家要密切配合、支持本公司各级检验员的工作,尊重其检验结果,执行质控部对质量问题的纠正、返修裁断。
服从MRB对重大质量问题的审核及处理结果。
公司内部的生产工序的现场中,该产品/零部件的有效/受控图纸及详实记录的《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产品检验记录卡》(PM-QCP-006-03)、《产品终检检验卡》( PM-QCP-006-04)等追溯性文件同时存在,必须做到图、物、卡同步存在或转序。
2. 目的使生产厂家或本公司生产操作者,在本规程的指导下,正确、高效地生产出合格产品。
为了实现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为了合理利用原辅材料、设备、人员和生产时间。
为了使公司管理规范化,使生产中的“人、机、料、法、环”得到统筹、合理安排和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小内耗、提高效益。
3.适用范围:金属及塑料产品的表面防腐处理。
金属或塑料产品的表面颜色处理。
塑料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微小瑕疵弥补性纠正。
电镀、电泳、镀锌、金属表面着色、煮黑、喷涂、阳极化、烤漆等工序,因本公司涉及到上述工序的产品虽有但较少,故外委专业厂家。
4. 产品综述金属或塑料单一材料的产品。
由金属和塑料材料共同组成的复杂材料的产品。
5. 依据《生产任务单》、《检验规程》、受控/有效图纸、经技术确认的样品或等效的技术文件。
6.工序级别定义:A级:组装类工序。
B级:零部件或分件生产工序。
7.所用主要设备因本表面处理工序基本外协,故此处省略。
8. 工艺流程表面修整——清洁——喷砂——镀层/煮黑/阳极化/喷漆——风干——转序/包装入库9. 检验定义自检:由操作者在生产操作过程中自行检验。
专检:由专职检验员检验即车间检验员、总检检验。
10. 工作记录直接性记录《领料单》《生产工艺&过程检验卡》(PM-QCP-006-01)《产品检验记录卡》( PM-QCP-006-03)《产品终检检验卡》( PM-QCP-006-04)《入库单》《出库单》间接性记录《样品样件台账》( PM-ECP-011)《文件收发登记本》(PM-ECP-010-01)《产品报废申请单》(PM-PCP-024-01)《产品报废台账》(PM-PCP-024-02)11. 具体工艺要求(见下表)注:N/A是英语“不适用”(Not applicable)等类似单词的缩写。
12. 工艺重要关联与补充金属表面处理种类简介电镀、电泳和镀锌名称解释:A) 电镀镀层金属或其他不溶性材料做阳极,待镀的工件做阴极,镀层金属的阳离子在待镀工件表面被还原形成镀层。
为排除其它阳离子的干扰,且使镀层均匀、牢固,需用含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溶液做电镀液,以保持镀层金属阳离子的浓度不变。
电镀的目的是在基材上镀上金属镀层,改变基材表面性质或尺寸。
电镀能增强金属的抗腐蚀性(镀层金属多采用耐腐蚀的金属)、增加硬度、防止磨耗、提高导电性、润滑性、耐热性、和表面美观。
B) 电泳电泳是电泳涂料在阴阳两极,施加于电压作用下,带电荷涂料离子移动到阴极,并与阴极表面所产生之碱性作用形成不溶解物,沉积于工件表面。
电泳表面处理工艺的特点:电泳漆膜具有涂层丰满、均匀、平整、光滑的优点,电泳漆膜的硬度、附着力、耐腐、冲击性能、渗透性能明显优于其它涂装工艺。
电泳工艺优于其他涂装工艺。
C) 镀锌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它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
现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电镀与电泳的区别电镀就是利用电解原理在某些金属表面上镀上一薄层其它金属或合金的过程。
电泳: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
溶液中带电粒子(离子)在电场中移动的现象。
利用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达到分离的技术称为电泳技术。
电泳又名——电着(著),泳漆,电沉积。
发黑钢制件的表面发黑处理,也有被称之为发蓝的。
其原理是将钢铁制品表面迅速氧化,使之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保护层,提高钢件的防锈能力。
发黑处理现在常用的方法有传统的碱性加温发黑和出现较晚的常温发黑两种。
但常温发黑工艺对于低碳钢的效果不太好。
A3钢用碱性发黑好一些。
在高温下(约550℃)氧化成的四氧化三铁呈天蓝色,故称发蓝处理。
在低温下(约 3 50℃)形成的四氧化三铁呈暗黑色,故称发黑处理。
在兵器制造中,常用的是发蓝处理;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是发黑处理。
采用碱性氧化法或酸性氧化法;使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以防止金属表面被腐蚀,此处理过程称为“发蓝”。
黑色金属表面经“发蓝”处理后所形成的氧化膜,其外层主要是四氧化三铁,内层为氧化亚铁。
发蓝(发黑)的操作流程:工件装夹→去油→清洗→酸洗→清洗→氧化→清洗→皂化→热水煮洗→检查。
所谓皂化,是用肥皂水溶液在一定温度下浸泡工件。
目的是形成一层硬脂酸铁薄膜,以提高工件的抗腐蚀能力。
金属表面着色金属表面着色,顾名思义就是给金属表面“涂”上颜色,改变其单一的、冰冷的金属色泽,代之以五颜六色,满足不同行业的不同需求。
给金属着色后一般都增加了防腐能力,有的还增加了抗磨能力。
但表面彩色技术主要的应用还在装饰领域,即用来美化生活,美化社会。
喷砂喷砂是采用压缩空气为动力,以形成高速喷射束将喷料(铜矿砂、石英砂、金刚砂、铁砂、海南砂)高速喷射到需要处理的工件表面,使工件表面的外表面的外表或形状发生变化,由于磨料对工件表面的冲击和切削作用,使工件的表面获得一定的清洁度和不同的粗糙度,使工件表面的机械性能得到改善,因此提高了工件的抗疲劳性,增加了它和涂层之间的附着力,延长了涂膜的耐久性,也有利于涂料的流平和装饰。
喷砂工艺与其它清理工艺(如酸洗,工具清理)相比有以下特点:一)、喷砂处理是最彻底、最通用、最迅速、效率最高的清理方法。
二)、喷砂处理可以在不同粗糙度之间任意选择,而其它工艺是没办法实现这一点的。
手工打磨可以打出毛面但速度太慢,化学溶剂清理则清理表面过于光滑不利于涂层粘接。
A. 喷丸的特点:1)、清理的灵活性大。
容易清理复杂工件的内外表面和管件的内壁;并且不受场地的限制,可以将其移至到特大型工件附近进行清理。
2)、设备结构简单,整机投资少,易损件少,维修费用低。
3)、消耗能量大,必须配备大功率的空压站4)、清理表面易有潮气,容易生绣。
5)、清理效率低,操作人员多,劳动强度大。
B. 抛丸的特点:1)、灵活性差。
受场地的限制,清理工件有些盲目性,在工件内卫表面易产生清理不到的死角.2) 、不用压缩空气加速弹丸,不必设臵大功率的空压站,3)、清理表面不易有潮气,不容易生绣。
4)、设备结构比较复杂,易损件多,特别是叶片等零件,维修工时多,费用高。
5)、清理效率高,费用低,操作人员少,容易实现自动化控制,适用于大批量生产。
喷丸喷丸shot peening 。
用喷丸进行表面处理,打击力大,清理效果明显。
但喷丸对薄板工件的处理,容易使工件变形,且钢丸打击到工件表面(无论抛丸或喷丸)使金属基材产生变形,由于Fe3O4和Fe2O3没有塑性,破碎后剥离,而油膜与基材一同变形,所以对带有油污的工件,抛丸、喷丸无法彻底清除油污。
在现有的工件表面处理方法中,清理效果最佳的还数喷砂清理。
喷砂适用于工件表面要求较高的清理。
但是我国目前通用喷砂设备中多由铰龙、刮板、斗式提升机等原始笨重输砂机械组成。
喷丸与抛丸的区别喷丸使用高压风或压缩空气作动力,而抛丸一般为高速旋转的飞轮将钢砂高速抛射出去。
抛丸效率高,但会有死角,而喷丸比较灵活,但动力消耗大。
两种工艺虽喷射动力和方式不同,但都是高速冲击工件为目的,其效果也基本相同,相比而言,喷丸比较精细,容易控制精度,但效率不及抛丸之高,适形状复杂的小型工件,抛丸比较经济实用,容易控制效率和成本,可以控制丸料的粒度来控制喷射效果,但会有死角,适合于形面单一的工件批量加工.两种工艺的选用主要取决工件的形状和加工效率。
喷丸与喷砂的区别喷丸与喷砂都是使用高压风或压缩空气作动力,将其高速的吹出去冲击工件表面达到清理效果,但选择的介质不同,效果也不相同.喷砂处理后,工件表面污物被清除掉,工件表面被微量破坏,表面积大幅增加,从而增加了工件与涂/镀层的结合强度.经过喷砂处理的工件表面为金属本色,但是由于表面为毛糙面,光线被折射掉,故没有金属光泽,为发暗表面.喷丸处理后,工件表面污物被清除掉,工件表面被微量而不被破坏,表面积有所增加.由于加工过程中,工件表面没有被破坏,加工时产生的多余能量就会引会工件基体的表面强化.经过喷丸处理的工件表面也为金属本色,但是由于表面为球状面,光线部分被折射掉,故工件加工为亚光效果.钝化名称解释其钝化的机理可用薄膜理论来解释,即认为钝化是由于金属与氧化性质作用,作用时在金属表面生成一种非常薄的、致密的、覆盖性能良好的、牢固地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的钝化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