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3.9《声音的产生》练习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产生》优秀教案
9.声音的产生【教材分析】本课在课标中的位置属于物质科学领域,能量的表现形式之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产生,课标要求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的起始课,重点让学生对声音产生的规律有一些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为本单元后几课打下知识基础。
本课的思路是先让学生听各种声音,引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然后通过观察一些物体发声时的现象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再通过实验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最后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情分析】在进行本课学习前,每个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关注,经调查得知85%的同学认为摩擦、碰撞等方法是声音产生的原因,还有一定的误区,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了解声音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物体发声时现象的共同之处,知道声音是因为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1.做物体振动发声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
2.通过运用“求同法”,归纳物体振动发声的规律,培养学生实验探究和分析归纳概括实验事实的能力。
科学态度:1.在探究活动中,发展认真观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通过拓展资料,感受自然界声音的丰富多样,产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制造声音、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归纳概括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借助其它物体观察发声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音箱,气球,水槽,音叉。
学生材料:保鲜袋,直尺,钹,装有泡沫屑的瓶子。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感知声音1.PPT播放声音视频同学们,上课前我们一起来做个小游戏,这个游戏的名字叫“考听力”。
敢不敢挑战?(敢!)闭上眼睛,仔细听,你听到了什么声音?指名说。
(口令声、音乐声、风声、水声、国歌声)有了声音,大自然是多么的美妙。
最新苏教版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科学三年下册第三单元复习题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一、填空1. ____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不同动物发声时,振动的器官不同,产生的_也不同。
3.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中传播。
4.声音的强弱叫作_____声音的高低叫作______。
5.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______有关。
6._____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
二、判断1.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产生的。
()2.长时间佩戴耳机听音乐影响听力。
()3.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真空中传播。
()4.校园内禁止鸣笛是防止噪音污染。
()5自然界的风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三、选择题1.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
声音无处不在。
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其中属于噪声的是()A. ①③④B.①②⑤C.①④⑤D.①④⑤⑥3.下列关于噪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一定会致人伤害B.在家中,音响播放育乐一定不是噪声C.控制噪声只能从声源和人耳处减弱D.从环保角度看,不符合环保的声音都是噪声4.钓鱼时不能大声说话,因为鱼听到人的说话声就会吓跑,这说明()A.只有水能传播声音B.只有空气能传播声音C.水和空气都不能传播声音D.空气和水都能传播声音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我们听见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一定不发出声音C.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D.物体振动一定发出声音,但我们不一定听得见6.手拨动琴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发声的物体是()A.手指B.琴弦C.弦柱D.空气四、连线题将下列声音与产生的原因连线说话交流管乐器奏乐弦乐器奏乐音响放音乐蚊子的叫声空气柱振动弦振动翅膀振动声带振动扬声器振动五、简答题1.人们是如何降低噪声的?2.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参考答案一、1.声音2.声音3.气体液体固体4.音量音调5. 振动的频率6.噪声二、1.√2.√3.×4.√5.√三、1.D2.C3.D4.D5.C6.B四、说话交流管乐器奏乐弦乐器奏乐音响放音乐蚊子的叫声空气柱振动弦振动扬声器振动五、1.控制噪声源、装隔音或吸音屏障。
小学精品解析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9 声音的产生练习卷(解析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9.声音的产生一课一练(含答案)一、填空题1 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_____产生的。
【答案】振动【解析】【详解】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的振动而产生的,并经空气传入人耳。
【点睛】本题考查声音产生的原因。
2 用摩擦、弹、敲、吹气等方法可以使物体产生________而发出声音。
【答案】振动【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都会产生声音。
用摩擦、弹、敲、吹气等方法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 你对着空瓶吹气会发出声音,这声音是由________产生。
【答案】物体的振动【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你对着空瓶吹气会发出声音,这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4 声音产生的原理是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____,发声体的_______停止了,声音发声也就停止。
【答案】 1 振动 2 振动【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物体如果不振动,则不会有声音产生。
所以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5 鸟类的发声器官是_________。
【答案】鸣管【解析】【详解】动物有自己的“语言”,它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
鸟类的发声器官是鸣管。
6 鱼类会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
【答案】 1 鱼鳔 2 鳃盖 3 骨骼【解析】【详解】动物有自己的语言,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
鱼类会利用鱼鳔、鳃盖、骨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
7 哺乳动物一般靠_________振动发声。
【答案】声带【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振动发声。
8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___产生的。
【答案】振动【解析】【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物体受到外力作用不一定发出声音,只有让它振动才会发出声音。
如果停止振动声音就会马上停止。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声音的产生》
汇报人:xxx
学习目标
1.知道声音无处不在,声音的产生是有条件的。 2.在观察、比较、讨论、交流中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3.通过了解动物的“语言”,认识不同的发声方式。
一、新课导入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 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流出一首赞歌 我歌唱每一座高山,我歌唱每一条河 袅袅炊烟,小小村落,路上一道辙
三、拓展提升
3
哺乳动物一般靠 声带的振动发声
一些昆虫通过翅膀 摩擦或者振动发声
鸟类的发声器官 是鸣管
三、拓展提升
3
鱼类会利用鱼鳔、鳃盖、骨 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
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 擦发出轻微的嘶嘶声
三、拓展提升
振动发声的物体称为声源。
声音是一种机械波。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 叫声源。如:声带、音叉、鼓等都是声源。但是声源是 不能脱离其周围的弹性介质的,空间中同样的物体,同 样的状态,如果脱离了弹性介质,那么就不能产生声波 了,这时物体不是声源。
二、探究新知
2
尺子
鼓
物体无声时的状态: 物体有声时的状态:
音叉
静止 . 振动 .
二、探究新知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二、探究新知
2
物体(固体、液体、气体)振动 产生 声音
二、探究新知
思考:怎么让吉他停止发声?
振动开始,声音产生 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三、拓展提升
动物有自己的“语言”, 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发声。
四、课堂小结
9.声音的产生
物体
固体 液体 振动 气体
产生 声音
二、探究新知
2
实验三:一手拿着音叉的柄,另一只手用小锤敲 击音叉,将发声的音叉放入静止的水中。
2023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及期末练习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知识点梳理及期末练习第1单元植物的一生1.种子发芽了2.幼苗长大了3.植物开花了4.植物结果了第2单元植物与环境5.不同环境里的植物6.沙漠中的植物7.水里的植物8.石头上的植物第3单元声音的奥秘9.声音的产生10.声音的传播11.不同的声音第4单元身边的材料12.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13.纸14.金属15.塑料第5单元观测天气16.测量气温17.云量和雨量18.风向和风力19.天气和气候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植物的一生第1课种子发芽1.种番茄:番茄喜欢生长在温暖且有点潮湿的地方,需要充足的阳光。
60~100天可以成熟。
适合在春季栽种,夏季和秋季也可以种植。
番茄种子一般不容易发芽,要提前做好栽种试验和温水浸种处理。
2.番茄种子外形特征:水滴形,黄色,表面粗糙。
3.黄瓜种子外形特征:橄榄形,乳白色,表面平整。
4.栽种记录要记哪些内容?日期、高度、形态的变化等。
5.蚕豆种子外形特点:类似人脚的扁平状,表面平整,前端有眉状黑色种脐。
6.苹果种子外形特点:扁水滴形,前端尖细,黑褐色,表面平整。
7.红松种子外形特点:一头大一头小,种皮坚硬。
8.冬瓜种子外形特点:卵形,白色或淡黄色,扁平。
9.枣种子外形特点:两头尖,中间大,黄色,种皮坚硬,凹凸起伏。
大。
11.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是:有水分、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12.植物幼苗柔嫩,需要细心照料,适时浇水。
注意不可以直接浇自来水,要将自来水放在盆里24小时以上再用,目的是使水中的氯气等物质挥发,否则会烧死幼芽。
第2课幼苗长大了1.植物的根通常生长在地下,连接根和叶的部分是植物的茎。
2.根是植物的营养器官它的作用为吸收水分及溶解在水中的养料,还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3.玉米的根比较特殊,除胚根外,还从茎节上长出节根:从地下茎节长出的称地下节根,从地上茎节长出的节根又称支持根。
4.玉米的支持根,数量很多,是从茎基部的几个节上长出并伸入土里的。
不仅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还能起到稳固茎干的支持作用。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9.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第1课的内容。
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创新能力。
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声音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每天都与声音打交道,但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和思考。
而学生们通过之前两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本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
在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性。
学生只有参与其中才能在活动与体验中构建科学知识,在体验与发现中获得探究的快乐,并产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物体的振动消失声音也会停止。
3. 了解自然界的动物有不同的发声方法。
科学探究:1.会动手制作声音,并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发现发声的原因。
2.会用不同的方法使同一物体发出声音。
科学态度:1.在操作中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猜测并进行验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声音可以传播很多信息。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钹、音叉、小鼓。
学生材料:钢尺、皮筋、塑料袋、塑料瓶,小乐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音频导入,揭示主题1.提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声音,请大家仔细聆听,你能听出这些是什么声音吗?音频播放几种声音:闹钟声、上课铃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打雷声。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9《声音的产生》教案设计
9、声音的产生教材分析:研究声音现象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必不可少的基础内容之一,对于帮助儿童了解、认识外部世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声音的奥秘》单元第1课的内容。
教材围绕物体怎样发出声音,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展开。
教学内容分三个部分。
首先通过让学生感知各种各样的声音,理解声音中含有丰富的信息。
再立足于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
最后让学生运用声音产生的概念,解释生活中物体发声的现象。
从正反取证,验证假设,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特别是让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学情分析: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之中,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每个学生都对声音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
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究声音的更多奥秘。
从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看,他们对声音现象、变化过程的知识积累不足,形象思维缺乏,概念模糊。
从教学进程来分析,三年级的学生从接触科学到现在,他们经历的观察活动比较多,验证性实验比较多,而对探索性实验涉及较少,尽管学生生活中就不乏用手或借助工具来敲打物品使其发出声音,但不代表本课的实验适合大步子教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属于探索性实验,教学期望与实际效果会有一定距离。
为此,教师应领会教材编写意图,采用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使学生乐于参与到声音现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来。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并能描述声音中含有的丰富信息,及其对于我们的不同意义。
2、认识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发出不同声音,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2、能观察、比较、描述各种物体的发声现象,在分析和归纳物体发声的状态中归纳科学结论。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产生》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产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以及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验材料和操作步骤,旨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声音有一定的认知,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但是,对于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实验和观察为主线,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从而达到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不同的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
2.难点: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以及如何通过实验和观察,分析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让学生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材料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
3.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特点,引导学生理解声音产生的原理。
4.总结:通过多媒体课件,对声音产生的原理进行总结,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5.拓展:让学生思考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9.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同步练习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物体的振动消失声音也会停止。
3. 了解自然界的动物有不同的发声方法。
科学探究:1.会动手制作声音,并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发现发声的原因。
2.会用不同的方法使同一物体发出声音。
科学态度:1.在操作中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猜测并进行验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知道声音可以传播很多信息。
【教学重点】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钹、音叉、小鼓。
学生材料:钢尺、皮筋、塑料袋、塑料瓶,小乐器。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音频导入,揭示主题1.提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声音,请大家仔细聆听,你能听出这些是什么声音吗?音频播放几种声音:闹钟声、上课铃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打雷声。
2.提问: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表达了什么意思?闹钟声——起床时间到了上课铃声——该上课了汽车喇叭声——有汽车来了,注意安全狗叫声——有陌生人来了打雷声——要下雨了3.小结:看来,每一种声音都可以向我们传递某种信息,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声音的奇妙世界。
(板书“声音”)[设计意图:通过音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知,了解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从而引出研究内容。
]二、初步操作,引出研究内容1.出示一个充满气的塑料袋。
(多媒体展示塑料袋)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充满气的塑料袋,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吗?你能想到哪些方法?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多媒体展示:搓、揉、弹、甩、拍等方法。
2.谈话:那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来试一试吧?学生领取塑料袋(每两人一个)。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提问:谁可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让这个塑料袋发出声音的?学生展示并汇报。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
新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知识点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第9课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3、你对着空瓶吹气会发出声音,这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4、动物发声同样是(物体振动)的结果。
不同的动物发声时,(振动的器官)不同,产生的(声音也不同)。
5、哺乳动物一般靠(声带的振动)发声。
一些昆虫通过(翅膀的摩擦或振动发声。
鸟类的发声器官是(鸣管)。
蛇借助舌头与嘴唇摩擦发出轻微的(咝咝声)。
鱼类会利用(鱼鳔、鳃盖、骨骼)等发出各种奇怪的声音。
***)第10课声音的传播1、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向(各个方向)传播。
4、音调的高低跟什么因素有关?答: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短、细、薄、紧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高,长、粗、厚、松的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调低。
***5、(噪声)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
6、(躁声)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因素。
7、人们是如何降低噪声的?
答:人们降低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源、装隔音或吸音屏障等。
8、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听力?
答:① 避免经常置身嘈杂的环境② 佩戴防噪音耳塞③ 不要长时间用听④ 不随便挖耳朵。
耳机
1/ 1。
课后练习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课后练习
1.在百米赛跑中,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假如在听到枪声时才计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有多大的误差?(当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 )
2.第一次测定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827年在日瓦湖上进行的,两只船相距 14 km ,在一只船上实验员向水里放一口钟,当他敲钟的时候,船上的火药同时发光;另一只船上的实验员向水里放一个听音器,如图所示,他看到火药发光后10 s 听到了水下的钟声.计算一下水中的声速是多大?
3.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13 m ,两次响声相隔2.5 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 ,求铸铁中的声速.
[参考答案]
1.答案:0.3 s
解析:他少记了声音传播100 m 所用的时间.
t =v s =340
100s=0.3 s 即他少记了0.3 s.
2.答案:1.4×103 m/s
解析:据题意知s =1.4×104 m,t =10 s,则水下速度
v =t
s =10104.14
⨯m/s=1.4×103 m/s
3.答案:3.9×103 m/s
解析:设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为v 1,则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为t 1=1
v s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 2,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为t 2=2
v s ,两次响声相隔的时间为Δt . Δt =t 2-t 1=2v s -1
v s 解得v 1=
t v s s v ∆-22=5.2340931931340⨯-⨯m/s=3.9×103 m/s。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第三单元9《声音的产生》教案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9《声音的产生》教案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让他们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初步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实验教学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播放不同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声音的多样性,引出声音的产生。
2.探究: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制造声音,观察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分析归纳声音与振动的关系。
3.实验:设计实验,让学生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假设,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
4.总结:让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原理,理解声音中蕴含的信息,以及声音对动植物与人类的意义。
5.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声音的应用,例如声音在通讯、音乐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探究、实验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创新能力。
2.通过讨论、作品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对声音产生原理和声音的应用的理解程度。
3.考察学生在声音现象探究中表现出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借助其他物体,可以将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可视化,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为了进行这项实验,教师需要准备音箱、气球、音钹等材料,而学生则需要录音工具、塑料袋、格尺、饮料瓶、泡沫屑、音叉和大烧杯(装水)等材料。
在课前,教师可以提出观察任务,让学生到校园的操场上听一听有哪些声音,并用录音的方式记录下来。
这个任务可以让学生关注课间活动情境,调用听力观察不同的声音,引导学生进入声音现象的研究。
同时,科学记录也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足迹,是孩子们科学探究的信息超市,是表达交流、推测、分析得出结论的事实依据。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声音的研究。
例如,教师可以问学生们,他们是如何知道要上课的,然后引导学生们介绍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并组织其他学生交流他们听到了哪些声音,以及听到这些声音会想到什么等问题。
声音是世界上一个重要的物理现象,不同的声音传递着不同的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苏教版科学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测试卷附答案
苏教版三年级下科学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测试卷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1、______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不同动物发声时,振动的器官不同,产生的______也不同。
3、物体发声时共同之处都在做快速的______。
4、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_和______中传播。
5、声音进入外耳道后会引起鼓膜的______。
6、声音的强弱叫作______,声音的高低叫作______。
7、______是听起来让人感到不舒服的声音。
8、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______有关。
9、控制______、装隔音或吸音______等方法能有效降低噪音。
10、操场上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能在______传播;操场各处都能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向______传播。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2分,共20分)1、声音不仅能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真空中传播。
()2、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讲话。
()3、不同物体的振动发出的声音不同。
()4、人说话的声音不需要物体的振动。
()5、声音的高低就是声音的大小。
()6、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
()7、“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量强。
()8、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9、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10、长时间戴耳机听音乐影响听力。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写在括号内。
(每题2分,共20分)1、敲击长短粗细不同的管子,发出低音的是()A、长的、粗的B、短的、细的C、长的、细的D、短的、粗的2、不会发生在操场上的声音是()A、铃声B、鼓掌声C、跑步声D、叫卖声3、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
A、振动B、摩擦C、敲击D、碰撞4、下列做法用来改变音调的是( )A、老师用扩音器讲课B、摩托车上装消音器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音叉D、依次敲击装有不同高度水的瓶子5、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
声音的产生练习题苏教版
声音的产生练习题苏教版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现象。
无论是人们的语言交流、自然界中的鸟鸣虫鸣,还是人们演奏的乐器,都离不开声音。
与此同时,声音也是物理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在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中,有哪些关键因素呢?让我们通过一些练习题来进一步探究吧。
练习一:声音的产生1. 请简要描述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答:声音是由物体以某种振动形式产生的。
当物体振动时,会使周围的空气也发生振动,形成声波。
当声波传播到人耳时,人耳就能感受到声音。
2. 请举出三个日常生活中声音的例子。
答:汽车驶过的声音、电话铃声、人们交谈的声音。
3. 请解释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含义。
答: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和强弱,与声音波的振动幅度有关。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波的频率有关。
练习二:声音的传播1. 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为什么?答: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因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真空是无介质状态,没有分子或物质可以传递声波。
2. 请解释声音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的原理。
答:在固体中,声波传播时,分子以振动的方式传递声能。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大,传播速度较快。
在液体中,声波传播时,分子仍然以振动的方式传递声能,但相互作用力较弱,传播速度较慢。
在气体中,声波传播时,空气分子以密集与稀疏的方式振动,形成纵波,传播速度较慢。
练习三: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答:声音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例如固体、液体、气体的声速不同。
2. 为什么在空旷的地方传声比较远,而在密闭的房间中声音会反复回荡?答:在空旷的地方传声比较远,是因为声波传播时遇到的障碍较少,能够较远地传递。
而在密闭的房间中,声波遇到的障碍多,会反复地被墙壁等障碍物反射,导致声音回荡。
3. 请简要描述共振现象,并举一个例子。
答:共振现象是指当一个物体受到频率与自身固有频率相同的声波作用时,振动强度增强的现象。
例如,当一个摇椅与地板的振动频率相同时,就会出现共振现象,摇椅会不断地摇动。
小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9课《声音的产生 》课件2
游戏:考听力
活动体验,提出问题
你能利用 这个保鲜袋制 造出声音来吗?
实验探究,归纳结论
预测:声音的产生与( )有关。
物体名称
直尺 音箱 声带 烧瓶 音钹
归纳结论
发声时的现象 发声时的共同现象
实验探究,归纳结论
实验探究,归纳结论
实验探究,归纳结论
实验探究,归纳结论
实验探究,归纳结论
实验探究,归纳结论
物体名称
的共同现象
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运用结论,解释现象
运用结论,解释现象
水 鼓 表 演
阅读资料,拓展知识
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1.今天我们用大量的实验与资料验证了什么?
2.请你用身边的材料每人制造一种声音,看 看是什么在振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9《声音的产生》同步练习
一、填空题
1、自然界各种声音都是由_______产生的。
2、我们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让塑料袋发声。
3、物体停止声音后,物体也就停止_____。
4、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鼓面_____产生的。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不借助物体,只能听到自己身体发出一种声音。
()
2、当敲击水鼓时,鼓面会产生振动。
()
3、动物的发生与与振动无关。
()
4、物体停止振动,声音就消失。
()
5、声音可以传递各种信息。
()
6、鸟类的发生器管是鸣管。
()
三、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下面的描述不能让自己的身体发声的是()
A.拍手
B.说话
C.转动眼珠
D.吹口哨
2、下面的描述不能发出声音的是()
A.一手压住尺子,另一手弹拨
B. 气球放在发声的音箱前
C. 摸着喉咙发出“啊……”的声音
D.观察正在发声的音钹
3、下面的声音发生在操场上的是()
A.客船鸣笛声
B.掘土机的马达声
C.狮子吼叫声
D.课间操跑步声
4、把敲击的音叉放进水里,你会发现()
A.音叉振动,水面溅起
B.音叉振动,水面平静
C.音叉停止振动,水面溅起
D.以上都能发生
5、敲锣时,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A.锣面
B.槌
C.手
D.地面
6、声音产生的根源是()
A.摩擦
B.空气
C.发声器
D.物体振动
四、连线题
涛声气体振动
钟声液体振动
风声固体振动五、实验探究题
根据表格提示,补充实验步骤和结论。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物体振动
2、弹搓拍
3、振动
4、振动
二、判断题
1、✘
2、√
3、✘
4、√
5、√
6、√
三、选择题
1、C
2、D
3、D
4、A
5、A
6、D
四、连线题
涛声气体振动
钟声液体振动
风声固体振动
五、实验探究题。